结果约为850条

单纯疱疹 皮肤科

单纯疱疹;单纯性疱疹

概述:单纯疱疹是一种传染性皮肤病,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所致。单纯疱疹的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成簇出现单房性的小水疱,主要发生于面部或生殖器等局部,易于复发;全身症状一般轻微;但若发生疱疹性脑炎或全身播散性疱疹,则病情可相当严重,甚至危及生命。HSV可导致宫内感染,胎儿出生时可呈各种形式的先天畸形或发育障碍,是所谓的“TORCH”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
http://127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水痘 皮肤科

水痘;chickenpox

概述: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原发感染,是以全身出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多见于儿童,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易造成小区域的流行,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http://127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带状疱疹 皮肤科

带状疱疹;缠腰火丹;缠腰龙;蛇串疮;蜘蛛疮;shingles;zonaserpiginosa;zoster

概述: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愈后极少复发。
http://127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巨细胞病毒感染 皮肤科

巨细胞病毒病;cytomegalicinclusiondisease;cytomegalovirus;cytomegalovirusinfection;巨大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包涵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巨细胞性包涵体病;细胞肥大包涵体病

概述: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目前已日益受到重视;因受染细胞呈巨细胞化,胞质、胞核内可见包涵体,故又名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 inclusion disease,CID)。受染后病毒可局限于涎腺,有的则导致全身性感染。CMV感染大多呈亚临床型,显性感染者则有多样化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致死。由于巨细胞病毒可经宫内感染造成死胎、流产、早产,也可导致先天畸形,故本病的防治工作影响到优生优育和人口质量。
http://127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皮肤科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acutebenignlymphoblastosis;acutelymphadenosis;febrisglandularis;lymphaticreaction;mononucleosisinfectiosa;Pfeiffer'sdisease;Turck'ssyndrome;发否病;发否氏病;急性良性成淋巴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组织增生;特克综合征

概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 mononucleosis)是由Epstein Barr(EB)病毒感染所致。1964年首先由Epstein Barr等从淋巴瘤组织中分离出类似疱疹病毒颗粒而命名。本病是一种以乏力、头痛、发热、咽炎、淋巴结肿大,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异嗜性抗体及轻度一过性肝炎为特征的综合征。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
http://127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B疱疹病毒感染 皮肤科

B疱疹病毒感染;herpesvirussimiae;猴疱疹病毒I型

概述:B疱疹病毒(B virus disease)又称猴疱疹病毒I型(herpes virus simiae),其感染猴类而得名。人被感染BV的猴咬或抓伤后可发生皮肤损害,淋巴结炎及流感样综合征,甚而并发病毒性脑炎
http://127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EB病毒感染 皮肤科

EB病毒感染;EBV;

概述:Epstein-Barr病毒(EBV)为疱疹病毒科嗜淋巴细胞病毒属的成员。它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为95%以上的成人所携带。EBV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体,更为重要的是,EBV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http://127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卡波西水痘样疹 皮肤科

卡波西水痘样疹;Kaposi水痘样疹;卡伯希水痘样疹;疱疹性湿疹

概述:本病系在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某种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致的一种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损区突然发生脐窝状水疱,并伴以全身症状为特征。
http://127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皮肤科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

概述:人疱疹病毒-6(human herpes virus-6,HHV-6)于1986年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Salahnddin和Csvlo首次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和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获得。该病毒主要感染人T细胞,而且在形态与生物性方面与疱疹病毒相似,故被命名为人疱疹病毒-6型(HHV-6)。
http://127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人乳头瘤病毒 皮肤科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polyomavirus;simianvacuolatingvirus;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人疣病毒

概述: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英文名源自乳头瘤病毒(papilloma virus)、多瘤病毒(polyoma virus)和猿猴空泡形病毒(similar vacuolating virus)三种,该病毒科包括乳头瘤病毒属(papillomavirus)和多瘤病毒属(polyomavirus)两个属,均为致瘤DNA病毒。最近,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virus taxonomy-1999)已批准取消乳多空病毒科,同时设立乳头瘤病毒科(Papillomaviridae)和多瘤病毒科(polymaviridae)。乳头瘤病毒包括人乳头状瘤病毒及动物乳头状瘤病毒,已从多种动物及人类细胞中分离出来,具有种特异性的乳头瘤病毒已见于多种动物。由于乳头瘤病毒宿主范围很窄,命名常以宿主名称命名,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牛乳头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 virus,BPV);犬口腔乳头瘤病毒(canine oral papillomatosis virus,COPV);多乳小鼠乳头瘤病毒(mastomys natalensis papilloma virus,MNPV)等。HPV在人类广泛传播,能引起人类皮肤和黏膜的多种良性乳头状瘤,在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患者中,不仅检出了高危型HPVl6,低危型HPV66也很常见,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这些以往被认为是低危型的HPV是否可引起宫颈病变。
http://127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瘊子 皮肤科

寻常疣;刺瘊;瘊子;枯筋箭;千日疮;疣目

概述:寻常疣 (verruca vulgaris) 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皮肤良性肿瘤。祖国医学中称“疣目”、“千日疮”、“枯筋箭”,俗称“刺瘊”、“瘊子”等。好发于青少年,多见于手指、手背、足缘等处。皮肤和黏膜的损伤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初期表现为硬固的小丘疹,呈灰黄或黄褐色等,表面粗糙角化。本病发展缓慢,可自然消退,亦可采用局部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http://127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跖疣 皮肤科

跖疣;verrucaplantaris;脚底疣;足底疣;足蹠疣

概述:跖疣(plantar wart)是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由HPV 1,2,4,7型引起。
http://127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扁平疣 皮肤科

扁平疣;flatwart;verrucaplanajuvenilis;扁瘊;青年扁平疣

概述:扁平疣(verruca plana)又称青年扁平疣,好发于颜面及手背,散在分布。
http://127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皮肤科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generalizedverrucaplana;泛发性扁平疣

概述:本病又称泛发性扁平疣,由Lewandowsky及Luts于1922年首先报道。
http://127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鲍温样丘疹病 皮肤科

鲍温样丘疹病;Bowen样丘疹病;伴原位变化的色素阴茎丘疹;多中心性色素性鲍温病;可逆性女阴异型;生殖器多中心鲍温病

概述:本症首先由Lloyd于1970年所描述,他称之为多中心性色素性鲍温病,以后相继有可逆性女阴异型、生殖器多中心鲍温病、伴原位变化的色素阴茎丘疹等名称。公认以鲍温样丘疹病较为简练。本症特点为在生殖器部位发生多发性斑丘疹,良性经过,可自行消退,而病理组织呈原位癌样改变。
http://127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口腔灶性上皮增生 皮肤科

口腔灶性上皮增生;Heck病;口腔局灶性上皮增生

概述:本病由Heck于1961年首先报道,1965年由Archard命名。其特点为口腔黏膜多发性高起性疣样损害,主要发生在印度、北美、南美和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常呈小范围局部流行,个别报道有家族倾向。
http://127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状白斑 皮肤科

毛状白斑;oralcondylomaplanus;oralhairyleukoplakia;oralviralleukoplakia;口腔扁平湿疣;口腔病毒性白斑;口腔毛状黏膜白斑病

概述:本症于1984年由Greanspan等首先报道。受人乳头瘤病毒或E-B病毒或人乳头瘤病毒合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常发生于艾滋病(AIDS)患者,有人发现79例本病患者中78例HIV抗体阳性,因此认为本病是AIDS患者早期监控的一个临床标志。
http://127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天花 皮肤科

天花;variola;痘斑;痘疮;痘症

概述:系由天花病毒所致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广泛的皮疹成批出现,依序发展成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疹,伴以严重的病毒血症;脓疱疹结痂、脱痂后,终身留下凹陷性瘢痕。
http://127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牛痘 皮肤科

牛痘;cowpox;牛痘苗

概述:牛痘(vaccinia)是由牛的天花病毒引起的牛乳头及乳房急性感染,通过接触传染给人,多见于挤奶员、屠宰场工人。根据WHO报告,本病现已在全球消失。
http://127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种痘并发症 皮肤科

种痘并发症

概述:因接种减毒痘病毒疫苗后在皮肤黏膜上发生的异常反应称为种痘并发症。  种痘是通过接种牛痘苗获得对天花免疫力的方法。牛痘苗即痘苗病毒(vaccinia virus),是经过长期和复杂的传代选育所获得的一种人工变异减毒株,接种后只引起局部痘疹而不会导致天花发病。种痘是预防天花的根本措施。世界各国曾经实行牛痘普种制度,婴儿于6~8月龄时给予初种。以后每隔5~6年复种1次。此外,对出入境机场、海港、边关工作人员,跨境交通工具的司乘人员,出国人员,传染病及防疫工作人员亦应安排复种,并且每2~3年复种1次。牛痘的全球普种制度使人类社会终于能在1980年宣布消灭天花,此后,按照WHO的建议,各国已陆续停止实施牛痘普种。
    但是,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及生物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对天花的再度出现与流行仍应保持警惕。应注意加强疫情监测,倘若发现天花患者或疑似患者,防疫主管部门仍有可能根据疫情形势,临时决定在一定范围内对高危人群实施牛痘接种。此外,由于近年来猴痘的发生时有零星报道,而种痘亦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猴痘的免疫力。因此,对种痘的相关问题必须有所了解。
http://127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挤奶者结节 皮肤科

挤奶者结节;paravaccinia;副牛痘;挤奶员结节;假牛痘综合征;亚牛痘疹

概述:本病是因为接触患有痘病毒感染的乳牛而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
http://127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羊痘 皮肤科

羊痘;sheep-pox;触染性深脓疱;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传染性深脓疱疮;羊痘疮

概述:羊感染了病毒后,皮肤上发生化脓性炎症,再传染给人,使人发生羊痘。
http://127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传染性软疣 皮肤科

传染性软疣;贝特曼病;贝特曼氏病;触染性软疣;传染性上皮瘤;皮脂性软疣;上皮软疣;鼠乳;水瘊子

概述:传染性软疣(molluscum contagiosum)是一种由痘病毒引起的自身接种性病毒性皮肤病。其特点为散在多发的半球状,蜡样光泽丘疹,中央呈脐窝状,可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俗称“水瘊子”。
http://127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猴痘 皮肤科

猴痘;Yaba猴病毒病

概述:猴痘(monkey pox)是由猴天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生于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类,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偶可使人类受染,临床表现类似天花样,但病情较轻。人类猴痘(human monkeypox)又称Yaba猴病毒病,由Yaba猴病毒引起的类似天花的传染病。是发生在非洲热带森林中罕见传染病之一,不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人被猴等动物咬伤、抓破,经5~7天潜伏期,局部出现小结节,渐扩大至2cm,经3~4周可自愈。
http://127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儿丘疹性肢皮炎综合征 皮肤科

小儿丘疹性肢皮炎综合征;infantilelichenoiddermatitis;infantilepapularacrodermatitis;Papularacrodermatitisofchildhood;pediatricGianotti-Crosti综合征;pediatricGianotti病;儿童丘疹综合征;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小儿丘疹性肢皮炎综合症;婴儿丘疹性肢端皮炎;婴儿丘疹性肢皮炎

概述:本病由Gianotti于1955年首先报道,1957年Crosti又作了报道,故此病又称Gianotti-Crosti综合征。主要特征为肢端红斑性丘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无黄疸型肝炎。本病又称小儿无痒性肢端皮炎。
http://127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乙型肝炎抗原血症 皮肤科

乙型肝炎抗原血症

概述:乙型肝炎患者可有多种皮肤表现。急性期的皮肤表现与HBsAg和抗HBsAg的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有关。用免疫荧光检查可在皮损的血管中测出免疫复合物及补体。
http://127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柯萨奇病毒疹 皮肤科

柯萨奇病毒疹

概述:柯萨奇病毒疹(coxsackie virus eruption)是由柯萨奇病毒(CV)所致。它是1948年由美国柯萨奇村暴发脊髓灰质炎而命名。柯萨奇病毒分A、B两组,A组主要使新生鼠产生骨骼肌损害;B组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损害。
http://127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埃可病毒疹 皮肤科

埃可病毒疹;ECHOvirusexanthems;echoviruseruption;echovirusexanthems

概述:埃可病毒疹(ECHO virus eruption)是由ECHO病毒引起的发疹性疾病。
http://127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手足口病 皮肤科

手足口病;temporallobeagenesissyndrome;罗宾森综合征

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是以手、足、口出现水疱为特征,病情轻而短暂,儿童多见。
http://127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口蹄疫 皮肤科

口蹄疫;aftosa;aphthousfever;口疮热;口蹄病

概述: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易感的是牛类,猪也易感,羊、山羊、骆驼、象等均有发病报告,人亦可感染。主要是人与动物接触而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唇、牙龈、颊部、舌的边缘、手足颜面等处的黏膜、皮肤先出现红点、继生水疱,水疱破裂后成溃疡、结痂后痊愈,时伴有发热、头痛、四肢痛、眩晕、呕吐、腹泻等。一般预后较好。
http://127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麻疹 皮肤科

麻疹;morbilli;rubeola

概述: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麻疹一般康复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我国古代医书很早就有关于发疹性疾病的记载,自北宋起有关麻疹记载渐多,如钱乙《小儿药诊直诀》(1023~1104),且已认识到麻疹为一种流行性传染病。13世纪《小儿痘疹方论》更能进一步区分出疹与痘的不同,并可根据疹色推断预后。从宋代至明代又出现不少相关专著,《片玉心书》、《古今医鉴》(1576)等书首先称之为“麻疹”,并已充分认识到此病的流行性,以及病后具有一定免疫性。麻疹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我国各省仍不断猖獗流行,如1958年前后上海大流行,发病人数达50余万,故麻疹一直是严重威胁小儿生命的重要传染病。自1965年我国自制麻疹减毒活疫苗成功,并在全国广泛应用后,发病率迅速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执行计划免疫完好的省、市已很少见到麻疹。西欧最早的麻疹记载始自第10世纪,1846年法罗群岛的麻疹流行病学描述是历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记载,并证实麻疹系在人和人之间经呼吸道传播。1911年首次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注射动物引起发病。直至1954年Enders等才成功地用组织细胞分离出麻疹病毒,为研究和制备麻疹疫苗打下了基础。麻疹疫苗自1963年起逐渐在世界各国推广应用,使麻疹流行情况大为改观,发病率直线下降,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以年长儿、青少年发病相对增多,成人也不少。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虽然自1995年以来全球麻疹疫苗接种率已达到了79%,但每年仍有4400万麻疹患者,其中约100万儿童死于麻疹,麻疹死亡率占<5岁儿童总死亡率的5%,主要发生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故而在21世纪最初10年中在地球上努力消除麻疹已成为各国奋斗的重要目标。
http://127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 皮肤科

非典型麻疹综合征;非典型麻疹综合症;异型麻疹综合征

概述:非典型麻疹综合征(atypical measles syndrome)是指曾接种过麻疹疫苗2~6年后,血中抗体水平下降,再感染麻疹病毒而引起的不典型发病,失去了麻疹临床的特征性表现,多发于青少年,冬春季散发,无传染性。
http://127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风疹 皮肤科

风疹;bastardmeasles;epidemicprocess;epidemicroseola;Germanmeasles;病毒性风疹;德国麻疹;风痧;红疹;流行性蔷薇疹;隐疹

概述: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低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由于全身症状轻,病程短,往往认为本病无关紧要,但是近年来在风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道。如果妊娠早期妇女感染风疹,将会严重损害胎儿,引起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ongenital rubella syndrome,CRS)。中医学称本病为风疹、风痧、隐疹。认为系感受风热时邪,发于肤表所致。
http://127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皮肤科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

概述: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又称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可使培养细胞发生特征性融合细胞,是婴儿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少数可伴有皮疹。
http://127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疱疹性咽峡炎 皮肤科

疱疹性咽峡炎

概述: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http://127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登革热 皮肤科

登革热;classicaldengue;波尔加热;古典登革热;五天热

概述:登革热(dengue fever)又称波尔加热、五天热等。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其特征为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
http://127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病毒性出血热 皮肤科

病毒性出血热;viralhemorrhagicfevers

概述: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十多种。它们的病原、寄生宿主和传播途径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一些差异,并常在一定地区流行。
http://127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绿猴病 皮肤科

绿猴病;Africahemorrhagicfever;Marburg病毒病;非洲出血热;马堡-埃博拉病毒病

概述:绿猴病(green monkey disease)又称非洲出血热(Africa hemorrhagic fever)、马堡-埃博拉(Marburg)病毒病。
http://127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传染性红斑 皮肤科

传染性红斑;fifthdisease;第五病;第五种病

概述:本病是一种由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轻型发热性传染病,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盛行春季。
http://127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 皮肤科

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征;丘疹紫癜性手套和短袜样综合症

概述:本症首由Harmas等于l990年报道。其特点为手、足轻度水肿和红斑,伴有紫癜,皮损可扩展至腕及踝部,呈手套及短袜状分布,故名。
http://127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幼儿急疹 皮肤科

幼儿急疹;parascarlatina;parascarlet;roseolainfantum;小儿猝发疹;婴儿玫瑰疹;sixthdisease;第六病;Dukesdisease;fourthdisease;第四病;第四种病;杜克病;杜克斯病;副猩红热

概述:本病是皮肤急性感染性发疹性疾病,表现为猩红热样皮疹。与麻疹、猩红热、风疹一样均发生于儿童,故又称第四种病。
http://127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川崎病 皮肤科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Kawasakidisease;伴指(趾)特异性脱屑急性发热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kawasakidisease;急性发热性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Kawasaki综合征;婴儿急性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概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由日本红十字中心的川崎(Kawasaki)于1967年首先报道,故又称Kawasaki综合征。本综合征好发于儿童,病原未明,为一种独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眼结膜充血、嘴唇潮红及皲裂、手足硬性红肿、全身多形性皮疹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部分患者在急性期后出现关节炎及心血管病变,严重者可因心肌梗死而死亡。
http://127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酸碱灼伤 皮肤科

酸碱灼伤

概述:工业性职业性皮肤病(industrial occupational dermatosis)系因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接触有害因子而发生的皮肤病。本节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工业性职业性皮肤病。酸碱灼伤(burns due to acids and alkalies) 多由性质较泼尼无机或有机酸、碱接触皮肤而引起。
http://127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无机碱皮肤损伤 皮肤科

无机碱皮肤损伤;inorganicalkalis;无机碱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钠、钾、钙、铵、钡等的氢氧化物多属强碱。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刺激作用,故可在皮肤黏膜上产生不同的病变。其中又以氢氧化钠及氧化钙(及氢氧化钙)等比较重要,且具一定代表性。除氢氧化铵易放出氨外,其余均不挥发,碳酸钠及氟化钠均为碱金属的弱酸盐,亦具碱的腐蚀作用,故一并叙述。
    1.工业应用
    (1)氢氧化钠:用途极广,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造纸、制皂、冶金、颜料、印染、纺织、人造纤维及精炼煤焦油等工业。
    (2)氧化钙(及氢氧化钙):大量用于建筑,并用于制造电石、液碱、含氯石灰(漂白粉)和石膏,也用于制革及冶金等工业。
    (3)碳酸钠:用于制皂、玻璃、制药、纺织、洗涤剂、制革、造纸及冶金等工业。
    (4)氟化钠:常用于木材及食品防腐,并用以制造杀虫剂、珐琅原料、焊接剂、轻金属电解及熔炼含铝合金等。
    2.理化特性
    (1)氢氧化钠:白色不透明固体,吸湿性很强,露放空气中,最后潮解成液体。成溶液的产品俗称液碱,易溶于水,同时放热。
    (2)氧化钙(及氢氧化钙):氧化钙具有强烈吸水性,与水化合时放出大量热,形成氢氧化钙。
    (3)碳酸钠:又称纯碱。有无水碳酸钠、一水物、七水物和十水物,吸湿性强。水溶液由于水解作用而呈碱性反应。不溶于乙醇、乙醚。
    (4)氟化钠:白色晶状粉末,可溶于水。
http://127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
    1.工业应用  金属镀铬(铬电镀用25%~50%铬酸)、颜料、鞣革、印染、照相制版、合金钢、火柴、电池等工业部门均要用到铬酸、铬锰盐或其重铬酸盐类。工业上主要用其三价或六价化合物,如氧化铬(Cr2O3)、铬酸(三氧化铬,CrO3)、氯化铬(CrCl3)、铬酸钠(Na2CrO4)或铬酸钾(K2CrO4)、重铬酸钾(K2Cr2O7)或重铬酸钠(Na2Cr2O7)。
    2.理化特性  铬是一种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性坚硬而抗腐蚀。铬能以二、三、六价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二价铬极不稳定,极易被氧化为高价铬,在酸性条件下Cr6 很易还原成Cr3 ,在碱性条件下低价铬可氧化成重铬酸盐。
http://127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汞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汞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工业应用:汞及其化合物除辰砂外,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但它们在工业上用途甚广,至少有80多种工业与汞有关。
http://127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钴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钴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
    1.工业应用  钴是较为少见的元素,可制造合金。钴及其化合物可作为一些化学合成的催化剂,亦用于油漆、颜料、玻璃、釉瓷及电极板等的制造。
    2.理化特性  常见的钴化合物有氧化钴(CoO)、氧化高钴(Co2O3)、硫酸钴(CoSO4)和氯化钴(CoCl2·6H2O)等。三价钴盐一般不稳定,通常条件下不存在。
http://127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
    1.工业应用  铍主要用于合金制造、X射线管、制造耐高温陶瓷及原子能工业等。在铍冶炼中常发生氟化铍(BeF2)、氢氧化铍[Be(OH)2]、硫酸铍(BeSO4·4H2O)、氯化铍(BeCl2)、氧化铍(BeO)和金属铍的烟尘、粉尘和溶液。其中氧化铍粉尘最易飞扬。
    2.理化特性  铍是灰白色轻金属,具有质轻、张力强、坚硬、耐高温、不锈、不易被腐蚀、不受磁力影响,撞击时不发火花等特性。铍挥发物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很轻的氧化铍粉尘。在自然界中铍主要存在于绿柱石(3BeO·A12O3·6SiO2)中。
http://127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砷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
    1.工业应用  熔炼和焙烧含砷矿石,经升华而得三氧化二砷(As2O3),用于玻璃工业和杀虫、除锈、防腐。三氯化砷用于无线电工业及瓷器上光剂,制造含砷颜料,如醋酸亚砷酸铜(巴黎绿)等。含砷农药如砷酸钙[Ca3(AsO4)2]、亚砷酸钠(NaAsO2)及五氧化二砷(As2O5)等。还可用于生产砷剂药物,如914注射剂等。
    2.理化特性  砷元素有灰、黄和黑色3种同素异形体。不溶于水,溶于硝酸和王水。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元素砷毒性极低;砷化合物,如氧化物、盐类及有机化合物均有毒性,三价砷化合物的毒性较五价砷化合物为强。
http://1279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锌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锌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
    1.工业应用  锌主要是从多金属的硫化矿提炼出来,主要用于合金制造。其化合物氯化锌(ZnCl2)用于钢化纸生产、木材防腐、电池等;硫酸锌(ZnS04·7H2O)用于电镀、鞣革、棉织和医药工业;铬酸锌(ZnCrO4)用于颜料、油漆制造;氧化锌(ZnO)用于油漆的颜料和橡胶、塑料的填充剂及制药等。
    2.理化特性  锌是一种灰白色金属。不溶于水,溶于强酸或碱液中,工业上对人体皮肤影响比较突出的是接触锌盐溶液所引起的刺激反应,以及接触氧化锌烟尘引起的铸造热等。
http://1279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硒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硒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工业应用:硒和硫属于同一周期的元素,化学性质与硫相似,硒易挥发成气溶胶,在空气中可形成二氧化硒(SeO2)。硒广泛应用于电器、橡胶、玻璃、陶器、冶金、颜料等工业,也用于光电池、光度计及硒静电复印等。
http://1279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钒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钒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工业应用:钒属于高溶点(1710℃)稀有金属,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铁钒合金。含钒矿石开采、粉碎和包装时可接触钒尘;使用五氧化二钒(V2O5)作催化剂,亦有接触其粉尘的机会。石油分馏后的重油含有多量的钒。油燃烧器清洗时可接触钒的氧化物。
http://1279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锑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锑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理化特性:锑(Sb)是银灰色金属,质脆而硬。熔点 630.5℃ ,沸点1380℃ 。锑的蒸气可在空气中氧化成锑的氧化物;锑的合金遇酸可产生气体锑化氢(SbH3)。
http://1279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镍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
    1.工业应用  常见镍工业有采矿、冶炼、电镀、化工、石油提炼、染料以及硬币制造等。纯镍(99.4%)用于电镀。镍合金用于制造仪表、机器零件。镍粉末用作催化剂,镍还用于制造碱性蓄电池、瓷釉等,工业上常接触的镍化合物有一氧化镍(NiO)、氧化镍(Ni2O3)、氢氧化镍[Ni(OH)2]、硫酸镍(NiSO4·7H2O)、氯化镍(NiCl2)及硝酸镍[Ni(NO3)2·6H2O]等,以气态存在的是羰基镍[Ni(CO)4]。
    2.理化特性  镍为银白色硬金属,主要来源于硫化矿和砷镍矿。镍的无机化合物中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不溶或微溶于水,其盐类则易溶于水。
http://1279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职业性硬皮病 皮肤科

职业性硬皮病;肢端骨溶症;氯乙烯病;acroosteolysis;vinylchloridedisease

概述:本病指因长期反复接触氯乙烯及其聚合物等化学物质而引起的肢端硬皮病样改变。部分患者可同时伴有肢端骨质吸收,则又称肢端骨溶症(acroosteolysis)。据报道,本病主要发生于徒手清洗反应锅内固化的聚氯乙烯工人,故又称氯乙烯病(vinyl chloride disease),患病率为1%~6%。发生机制尚不明。Dinman等(1971)认为,本病乃系统性而非局部性病变。
http://1279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松节油皮炎 皮肤科

松节油皮炎

概述:松节油皮炎(dermatitis due to turpentine oil)指从事与松节油相关工作而发生的皮肤损害。
http://1279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石油、煤焦油、页岩油及其分馏产物所致的皮肤病 皮肤科

石油、煤焦油、页岩油及其分馏产物所致的皮肤病

概述:石油、煤焦油、页岩油及其分馏产物所致的皮肤病(dermatoses due to petroleum、coal tar、shale oi1、and theirs derivatives)系从业者因从原油开采、分馏产品提取加工及各种产品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皮肤黏膜损害。石油及其分馏产物如汽油、煤油、柴油、各种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煤焦油及其分馏产物如轻油、中油、重油,如蒽油、煤焦油、沥青;页岩油及其分馏产物如页岩汽油、页岩柴油、页岩润滑油等。
http://1279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合成树脂与塑料所致的皮肤病 皮肤科

合成树脂与塑料所致的皮肤病

概述:合成树脂与塑料(synthetic resins and plastics)所致的皮肤病是指从事合成树脂、塑料生产过程中接触合成原料、单体、辅助原料所致者。临床表现为急性皮炎和慢性皮炎,在1周左右皮炎消退。
http://1280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橡胶制品所致的皮肤病 皮肤科

橡胶制品所致的皮肤病;橡胶皮炎

概述:橡胶制品所致的皮肤病是指职业从事橡胶制品加工、生产、使用等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病。皮炎夏季多发,接触部位可有红色斑丘疹、丘疹,散在或密集,自觉瘙痒。皮肤损害按一般原则处理。
http://1280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石棉业所致的皮肤病 皮肤科

石棉业所致的皮肤病;asbestosindustrydermatosis;石棉业皮肤病

概述:石棉工业所致的皮肤病(dermatosis due to asbestos industry),又名石棉业皮肤病(asbestos industry dermatosis)系指从事石棉生产、加工、制作等过程中发生的皮肤损害。
http://1280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玻璃纤维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玻璃纤维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玻璃纤维工业是近40多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之一。由于其具备耐热、绝缘、防湿、防火及抗酸碱等优良特性,故其制品在电器、建筑材料、机械工业及国防工业上皆有着重要用途。玻璃纤维是用去碱玻璃置铂铑合金立式熔炉(有的为陶土制的横式坩埚)内熔化,通过极细筛孔引出成丝(直径<10µm)。在拉丝中尚需采用润滑剂以增强玻璃丝的韧度和柔软性。在拼织及织造中尚需用黏接剂(即清喷漆)。在生产各种玻璃纤维制品中尚需用酚醛树脂、环氧树脂及聚酯树脂等。
    玻璃纤维纤细质轻,其碎屑在车间飞扬,极易粘在工作衣上及头面、手等暴露部位,甚至钻进内衣黏附至腰腹部。采用的润滑剂主要是由双氰双胺甲醛树脂(固色剂)、硬脂酸、变压器油、平平加等配制成的乳化剂。操作中润滑剂常粘满手及前臂,甚至面部及足背等处。
http://1280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漆所致皮肤病 皮肤科

漆所致皮肤病;涂料所致皮肤病

概述:工业应用:漆目前通称涂料,它是一种含有颜料或不含颜料的以树脂或油制成的化工产品,将其涂在物体表面上,能干结成一层薄膜,使被涂物体的表面和大气隔离开,起保护和装饰作用。因此,常用来保护各种土木建筑物、金属器材以及家具等物的表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涂料已成为我国进行经济建设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
    理化特性:漆的品种很多,成分各异,但综合起来,按其成膜的作用,基本上是由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及辅助成膜物质3部分组成。
    漆的分类命名极不统一。我国化工部有关部门规定了具体的分类方法和命名原则,将产品分为18大类(表1)。
    如将表1所述品种按其组成性质归纳起来,可以分成以下4类:
    1.油性漆  用油腊作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如桐油。
    2.天然树脂漆  用天然树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如生漆或将生漆及熬过的桐油加热混合则称熟漆。
    3.合成树脂漆  用各种合成树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的涂料。
    4.普通油漆  用动物油、植物油、矿物油、干燥剂、填充剂、稀释剂和颜料等配制而成。
http://1280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无机盐所致的皮肤病 皮肤科

无机盐所致的皮肤病

概述:由于无机酸所引起的皮肤病约占职业性皮肤病的3%,而硫酸、硝酸、盐酸及氢氟酸(hydrofluoric acid)是无机酸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1.工业应用
    (1)硫酸:用于精炼石油、化肥、金属酸洗、蓄电池、照相胶卷及纤维工业等。
    (2)硝酸:用于染料、制药、硝基纤维、金属酸洗及化工工业等。
    (3)盐酸:用于制药、染料、含氯石灰(漂白粉)、电镀、人造丝、橡胶、塑料、涂料、纤维工业及制革等。
    (4)氢氟酸:用于蚀刻玻璃、石油工业、炼铝、人造水晶石、冷藏剂、杀虫剂及珐琅制造等。
    2.理化特性
    (1)硫酸:油状液体,纯品透明无色,沸点为340℃,熔点为10.49℃,能与水混合而放出大量的热。硫酸为强酸,在高温下放出三氧化硫气体,可与许多金属作用产生氢气。市售硫酸中常含有杂质砷,这种硫酸与金属作用时可能形成剧毒的砷化氢。
    (2)硝酸:纯品为具有臭味的无色液体。沸点为86℃,熔点-111℃,能溶解多数金属,同时放出氢气。
    (3)氢氟酸:为氟化氢(H2F2)的水溶液,系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9.5℃,熔点-83.1℃。40%氢氟酸在空气中可发烟。
http://1280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制药业引起的皮肤病 皮肤科

制药业引起的皮肤病

概述:随着制药工业的迅速发展,在制药生产中引起的职业性皮肤病也就比较常见。现结合我们以往调查资料重点介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氯丙嗪制造过程中的发病情况,并简要介绍其他一些药物生产中的发病情况。
    1.氯丙嗪  氯丙嗪又称氯硫二苯胺,为酚噻唑的衍化物,药理作用复杂,具有抗肾上腺、抗乙酰胆碱与轻度抗组胺作用,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目前临床上应用很广。
    理化特性氯丙嗪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氯仿、乙醚与乙醇,对光敏感,曝光后易分解变色,其水溶液呈酸性。由于本药的原料、中间体及成品皆有刺激皮肤的作用,故在合成、轧片、安瓿装置的各个工种,皆可发生皮炎。在医疗机构中,接触本药的医护人员也可发病。氯丙嗪是由主环及侧链按一定比例缩合而成:
    (1)主环,即a-氯苯噻唑,用邻氨基苯甲酸、盐酸、亚硝酸钠、硫酸铜、氯化亚铜、硫酸、氯苯等通过重氮化反应、芳氨化反应、环合等过程。
    (2)侧链,即1,1-二甲氨基-3-氯丙烷盐酸盐。
    (3)成品,在甲苯内,将两者缩合为氯丙嗪的游离盐基,再经蒸馏、干燥处理即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工人经常接触到蒸气、液体或粉末。
    2.抗生素
    (1)青霉素:生产过程中引起皮肤反应相当常见。据调查,发病率在30%左右,其中以皮炎型最多,其次为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发病比较多见于接触原料、中间体较多的无菌室、看罐、提炼、盐析、回收及过滤等工种。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各工种之间不尽相同,据调查及斑贴试验结果,甲醛、乙醇、普鲁卡因及青霉素成品是引起皮炎的主要原因。其次,与乙酸乙酯、乙酸丁酯、M促进剂及酚醛树脂等亦可能有关。
    (2)链霉素:生产中引起的皮肤病较少,约占10%,比较集中在提炼、发酵及分装等工种。皮损表现以皮炎型为多见,少数为荨麻疹型。据调查及斑贴试验结果,引起皮炎的主要原因有链霉素成品、“490”、“SDV”树脂、甲醛及放出液中的放线菌酮等。其次,是NaBH4气体及无机酸碱类引起的原发性刺激反应。
    (3)四环素:生产中引起的皮炎反应少见,而手掌角化、皲裂则较常见。多见于成品烘房、结晶、粗钙制备及过滤等工种。据调查,皮炎发生和接触四环素成品及草酸有关,而手部角化、皲裂则与车间高温、干燥及四环素粉尘刺激有关。
    (4)氯霉素:在采用化学合成途径制造过程中引起的皮炎主要见于硝化工序,而不发生在加氨基乙酸工序。据调查及斑贴试验结果,硝化工序中间体对硝基苯甲醇硝酸酯是主要的致病因素。
    3.磺胺噻唑  调查某厂直接参加生产的120人中发生皮炎的有12例,占l0%,多见于烘焙车间。开始时大多在眼皮内侧发生小片红斑,逐渐波及面、颈及四肢,重者可泛发全身,可同时或单独发生气喘。不直接接触者有时亦可发病。病愈后再接触可再发,但亦有愈发愈轻以至不发的。
    4.盐酸硫胺(维生素B1)  调查某厂参加维生素B1生产的工人中,发病最多的是盐酸硫胺工序,16人中有14人发病。在氯化乙酰化工序,发病率亦较高,13人中有9人发病,有相当一部分人因病调离。其表现均以皮炎为主。其发病原因主要是氯化后之残渣,为强烈的原发性刺激物。其他如氯气、氯化氢气体、甲醇、醋酸及吡啶等对黏膜亦有明显的刺激性。
    5.其他制药业  根据上海华山医院皮肤科以往调查,尚有以下一些零星资料:
    (1)某制造优奎宁工厂,39人中有20人发生皮炎,主要因为优奎宁溶液的原发性刺激,亦有因氯磺酸而引起灼伤的。
    (2)某制造溴苯辛工厂,19人中有12人发生皮炎,主要因为接触母醇(xanthydrol)引起。
    (3)某制造异烟肼工厂,16人中有7人发病,主要因为接触水合肼引起。
    (4)某制造A139车间,17人中有9人发病,与接触甲氧基乙醇钾有关。
    (5)某制造酒石酸锑钾车间,因酒石酸锑钾刺激引起皮炎高达100%。
    (6)某制造高锰酸钾车间,2人因接触成品引起皮炎,个别发生荨麻疹样反应。
    (7)某制造丙酸睾酮车间,因丙酸睾酮引起女工月经异常。
    (8)某制造己烯雌酚车间,因己烯雌酚引起男工乳房肥大。
http://1280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稻农皮炎 皮肤科

稻农皮炎;rice-farmer’sdermatitis

概述:稻农皮炎(rice-farmer’s dermatitis)是指农民在水稻播种、收割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皮炎。
http://1280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蔬菜皮炎 皮肤科

蔬菜皮炎;vegetable-farmer’sdermatitis;菜农皮炎

概述:菜农皮炎(vegetable-farmer’s dermatitis)系指农民在蔬菜种植、栽培、采摘等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皮炎。
http://1280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油彩皮炎 皮肤科

油彩皮炎;cosmeticdermatitis;cosmeticdermatitisinplayers;演员化妆品皮炎;演员油彩皮炎

概述:油彩皮炎(cosmetic dermatitis)又名演员油彩皮炎(cosmetic dermatitis in players),系指从事戏剧、电影、电视等文艺工作者因使用油彩化妆引起的接触性皮炎
http://1280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职业性皮肤癌 皮肤科

职业性皮肤癌

概述:职业性皮肤癌(occupational skin cancer)指从事职业工作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的皮肤肿瘤。
http://1281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理发师皮炎 皮肤科

理发师皮炎;染发性皮炎

概述:理发师皮炎(barber’s dermatitis)系指从事理发、美发、护发职业过程中发生的皮肤炎症。
http://1281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提琴手颈部皮炎 皮肤科

小提琴手颈部皮炎;Fiddler颈项

概述:小提琴手颈部皮炎(dermatitis of the neck of violinists)又名Fiddler颈项,是从事小提琴演奏者手颈部发生的痤疮样皮肤损害。
http://1281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湿疹 皮肤科

湿疹;湿疡

概述:湿疹(eczema)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倾向渗出,对称分布,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而趋向慢性化,自觉剧烈瘙痒。
    中医所谓浸淫疮、祸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均属本病范畴,亦有称为湿疡者。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又如《诸病源候论》祸疮候记载:“疮者,由肤腠虚,风湿之气,折乎血气,结聚所生,……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折裂,时瘥时剧”。
http://1281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合成树脂皮炎 皮肤科

合成树脂皮炎

概述:合成树脂有很多种,常用的合成树脂有环氧树脂、聚酯树脂、酚醛树脂、脲醛树脂、丙烯酸单体等。
http://1281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对苯二胺皮炎 皮肤科

对苯二胺皮炎;对位苯二胺皮炎

概述:对苯二胺皮炎(paraphenylenediamine dermatitis)是指接触对位苯二胺引起的皮炎湿疹样改变。
http://1281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化妆品皮炎 皮肤科

化妆品皮炎

概述:化妆品皮炎(cosmetic dermatitis)是由于使用接触化妆品(包括生活化妆品的润肤、增白、防晒、祛斑、养发护发剂、口红等及文艺化妆品的粉底霜、油彩、定性粉、水粉等)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包括染发皮炎、油彩皮炎和冷烫皮炎等。
http://1281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荨麻疹 皮肤科

荨麻疹;风疹块

概述: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http://1281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丘疹性荨麻疹 皮肤科

丘疹性荨麻疹;急性单纯性痒疹;荨麻疹性苔藓;小儿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

概述: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 urticaria)又称荨麻疹性苔藓、婴儿苔藓或小儿荨麻疹性苔藓、急性单纯性痒疹,是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散在性、性质稍坚硬、顶端有小疱的丘疹。周缘有纺锤形红晕,自觉瘙痒。
http://1281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颜面复发性皮炎 皮肤科

颜面复发性皮炎;复发性潮红脱屑性面部红皮症;面颈部糠疹皮炎

概述:颜面复发性皮炎(faicial recurrent dermatitis)是一种多见于女性颜面部的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在春秋季容易反复发生。亦有称为复发性潮红脱屑性面部红皮症、面颈部糠疹皮炎。男性亦可发生。
http://1281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药疹 皮肤科

药物性皮炎;drugeruption;药物毒;药物皮炎;药物疹;药疹

概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指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是药物反应中最常见的反应。亦称药疹(drug eruption),中医称本病为药物毒。
http://1282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异位性皮炎 皮肤科

遗传过敏性皮炎;atopiceczema;Besnier痒疹;eczemaconstitutionalis;endogenouseczema;neurodermatitisconstitutionalis;内源性湿疹;特应性皮炎;特应性湿疹;体质性神经性皮炎;体质性湿疹;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异位性湿疹

概述:遗传过敏性皮炎是与遗传相关,具有产生高IgE倾向,易伴发哮喘、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此病名来源于希腊文的词atopy,含有奇特之意.自Coca和Lookel923年采用以来已有半世纪之久.直至1933年Wise和Sulzburger提出了AD的病名后才较统一。我国曾对本病有多种译名,如异位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目前认为遗传过敏性皮炎这一名称,比较合理和易被接受。最早于1808年由Robert willan叙述为一种痒疹样损害,1891年Brocq和Jacquet强调情绪对此病的影响,并提出为“播散性神经性皮炎”,1892年Besnier认为痒疹性损害并伴有枯草热和哮喘,怀疑为家族性疾患,且命名为Besnier’s痒疹。1923年Coca等提出“异位”的名称,1933年Wise和Suizberger提出“异位性皮炎”这一名称。本病系一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最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常伴有血清中IgE水平升高,有家族遗传史,家族中常患有其他过敏性皮肤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枯草热等。
    本病与中医四弯风相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解》载,此症发生于两腿弯(膝关节后方)和脚弯(踝关节前方)部位,1个月发一次,经常复发不愈。……形状好像风癣,皮肤瘙痒非常剧烈,如果搔破皮肤,渗出黄水又像湿癣
http://1282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钱币状湿疹 皮肤科

钱币状湿疹;discoideczema;nummulareczematousdermatitis;盘状湿疹;钱币状湿疹性皮炎;湿癣

概述:钱币状湿疹(nummular eczema)又称钱币状湿疹性皮炎(nummular eczematous dermatitis)或盘状湿疹(discoid eczema)。本病与中医的湿癣相似,如《诸病源候论》湿癣候记载:“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亦湿痒,搔之多汁成疮,是其风,毒气浅,湿多风少,故为湿癣也”。病因与湿疹同。
http://1282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自体敏感性湿疹 皮肤科

自体敏感性湿疹;autosensitizationdermatitis;自身致敏性皮炎;自体敏感性皮炎

概述:自体敏感性湿疹(autosensitization eczema)又称自体敏感性皮炎(autosensitization dermatitis)。由于患者对自身所患湿疹经刺激后产生的某种物质发生过敏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中医称之为湿疡。多因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而发,或因禀性不耐,毒热炽盛而促其泛发。
http://1282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淤积性皮炎 皮肤科

淤积性皮炎;gravitationaleczema;hypostaticdermatitis;stasiseczema;vasicoseeczema;低张力性皮炎;筋瘤;静脉曲张性湿疹;停滞性皮炎;停滞性湿疹;引力性湿疹;淤积性湿疹;重力性湿疹

概述:淤积性皮炎(stasis dermatitis)又名淤积性湿疹(stasis eczema)、静脉曲张性湿疹(vasicose eczema)、重力性湿疹(gravitational eczema)、低张力性皮炎(hypostatic dermatitis)。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筋瘤”相类似。中医认为是湿热下注,经络阻隔,淤血凝聚,气血不畅;或筋瘤日久,阻塞经络,肌肤失养所致。
http://1282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传染性湿疹 皮肤科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dermatitisinfectiosaeczematoides;impetiginouseczema;infectiousdermatitis;infectiouseczema;传染性皮炎;传染性湿疹

概述:传染性湿疹样皮炎(infectious eczematous dermatitis)又称传染性皮炎(infectious dermatitis)或传染性湿疹(infectious eczema),本病多发生在有传染性分泌物的病灶周围,其脓性分泌物或渗出物引起周围皮肤出现湿疹样改变。
http://1282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手部湿疹 皮肤科

手湿疹;手部湿疹

概述:手湿疹(hand eczema)是指局限于手部的湿疹,临床上较为常见。
http://1282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耳湿疹 皮肤科

耳湿疹;耳部湿疹

概述:耳湿疹(ear eczema)指发生于耳轮、外耳道、耳后皱褶部位的湿疹
http://1282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乳房湿疹 皮肤科

乳房湿疹;breasteczema

概述:乳房湿疹(breast eczema)是发生在乳头及乳晕处皮肤的一种非特异性过敏性炎症。男女均可发病,但以哺乳期妇女多见。大多数为双侧病变,部分病人为单侧。皮疹为多形性,常有皲裂、瘙痒,易复发。有时可与身体其他部位皮肤损害同时伴发。
http://1282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湿疹 皮肤科

婴儿湿疹;eczemainfantum;奶癣;胎疮

概述: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是指发生于婴儿期的具有湿疹损害特点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可包括异位性皮炎的婴儿型,但并不是所有婴儿湿疹都是异位性皮炎。婴儿湿疹应包括婴儿接触性皮炎、脂溢性和擦烂性婴儿湿疹和婴儿异位性皮炎。中医称之为奶癣,胎疮。
http://1282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接触性皮炎 皮肤科

接触性皮炎;dermatitisvenenata;毒物性皮炎;毒性皮炎

概述: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亦称毒物性皮炎(dermatitis venenata),为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刺激物质或变应原发生的炎症反应。中医的漆疮、膏药风属于本病的范畴(表1)。
http://1283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油漆皮炎 皮肤科

油漆皮炎;rhusdermatitis;大漆皮炎;漆疮;漆痱子;漆树皮炎;漆性皮炎;漆咬;生漆皮炎;湿毒疡

概述:又称生漆皮炎(rhus dermatitis)或大漆皮炎。系接触漆树、天然漆液引起的急性皮炎。民间称漆痱子、漆咬,中医称为漆疮,亦有称为湿毒疡者。
http://1283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麦收皮炎 皮肤科

麦收皮炎;麦毒;麦疥;麦芒皮炎

概述:本病亦称麦芒皮炎,民间称为麦疥或麦毒,是麦收期间常见的皮肤病。接触麦穗后先感皮肤局部发痒的症状,于当天或过一天即在接触部位发生少数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常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
http://1283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尿布皮炎 皮肤科

尿布皮炎;enythemaglutealis;猴子疳;臀部红斑;淹尻疮

概述:尿布皮炎(diaper dermatitis)又称臀部红斑(erythema glutealis),为婴儿肛门周围及臀部等尿布遮盖部位发生的接触性皮炎。本病与中医的“淹尻疮”、“猴子疳”相似,如《外科启玄》淹尻疮记载:“月子乳孩绷缚手足颐下颊肢窝腿内湿热之气,常皆淹成疮”。又如《外科证治全书》猴子疳记载:“是证小儿多得之,从肛门或阴囊边红晕烂起,渐至皮肤”。
http://1283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镍皮炎 皮肤科

镍皮炎;nickeleczema;镍湿疹

概述:镍皮炎(nickel dermatitis)又称镍湿疹(nickel eczema),是指接触镍及其化合物而引起的皮炎、湿疹样改变。
http://1283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汞皮炎 皮肤科

汞皮炎;汞接触性皮炎

概述:汞皮炎(mercury  dermatitis)是指由于接触或口服汞剂而引起的皮炎湿疹样改变。
http://1283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烧伤 皮肤科

烧伤;火烧疮;汤火伤;汤泼火伤;灼伤

概述:烧伤(burns)火焰、热水、电流、放射线、激光以及强酸、强碱等引起的皮肤及其深部组织损伤,其中热力烧伤最为常见。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汤泼火伤”、“汤火伤”、“火烧疮”相类似。如《外科启玄》火烧疮记载:“火之为物,性最急,能烧万物,顷刻为灰,何况人乎,重则至死,轻则为疮,皮焦肉卷”。《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汤火伤记载:“此证系好肉暴伤,汤烫火烧,皮肤疼痛,外起燎疱。”
http://1283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火激红斑 皮肤科

火激红斑;dermatitisabigne;火癍疮;火激皮炎;热激红斑

概述:火激红斑(erythema ab igne)亦称热激红斑,是由于局部皮肤反复暴露于不足以引起烧伤的高温刺激而引起的持久性毛细血管扩张性网状红斑,有时色素增加明显,称为火激网状色素沉着。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火癍疮”相类似。如《外科启玄》火癍疮记载:“……向火避寒,久炙皮肤,火气入而成疮,有汗作痛。”
http://1283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夏季皮炎 皮肤科

夏季皮炎

概述:夏季皮炎(dermatitis aestivale)是在夏季持续高温、闷热环境下所发生的以四肢伸侧小丘疹为主的皮肤病。多见于30岁以上女性。
http://1283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痱子 皮肤科

痱;痱子;汗疹;粟粒疹;粟性疹;粟疹

概述:痱(miliaria)亦称为粟粒疹,是由于高温闷热环境中出汗过多且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阻塞,汗液潴留后汗管破裂而引起汗液外溢渗入周围组织引起的浅表性炎症反应。包括四种类型:白痱或晶形粟粒疹(miliaria crystallina),红痱或红色粟粒疹(miliaria rubia),脓痱或脓疱性粟粒疹(miliaria pustulosa)和深痱或深部粟粒疹(miliaria profunda)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痤”相类似。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汗出见湿,乃生痤”。又如《外科证治全书》(俗名痱子)记载:“夏月汗湿——郁毛窍发如疹”。又如《外科正宗》记载:“痤者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痒痛非常,浑身草刺,此因热体见风毛窍所闭”。
http://1283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电灼伤 皮肤科

电灼伤;electricalburn

概述:电灼伤(electric burns)是人体接触电源或被雷电击时所发生的皮肤及其他组织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http://1284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放射性皮炎 皮肤科

放射性皮炎;放射性皮肤炎

概述:放射性皮炎(adiodermatitis)是由于各种电离辐射包括X线射线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炎症性损害。随着对放射线的认识及防护手段的提高,人们对此类疾病的警觉性已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随着放射线应用于医学诊断及治疗的不断普及,以及原子能工业的不断发展,人群接触放射线的机会不断增加,因此本病有增加趋势。
http://1284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冻伤 皮肤科

冻伤;coldinjury;寒害

概述:冻伤(frostbite)机体暴露于低温环境所致的全身性或局部性急性冻结性损伤,多见于寒冷地区。
http://1284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冻疮 皮肤科

冻疮;kibe;pernio;冻烂肿疮

概述:冻疮(chilblain)是长期暴露于寒冷环境中而引起的局限性红斑炎症性皮肤损伤。为冬季常见病,患者多具有冻疮素质。至春季转暖后自愈,但转年冬季易复发。典型皮损为局限性指盖、蚕豆大小、暗紫红色隆起水肿性斑块或硬结,境界不清,边缘鲜红色,中央青紫色,表面紧张光亮、触之冰凉、压之褪色、去压后恢复较慢。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冻疮”、“冻烂肿疮”相类似。如《外科启玄》冻疮记载:“冻疮多受其寒冷,致令面目手足初痛次肿,破出脓血,遇暖则发烧。亦有元气弱之人,不耐其冷者有之”。又如《诸病源候论》冻烂肿疮候记载:“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血气壅涩,因而瘃冻,欣红疼肿,便成冻疮”。
http://128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浸渍足 皮肤科

浸渍足;seabootfoot;trenchfoot;海船足;战壕足;战壕足病

概述:浸渍足(immerision foot)又名战壕足(trench foot)、海船足(seaboot foot),是由于双下肢长期静止暴露于寒冷、潮湿环境中,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一种非冻伤性组织损伤。
http://128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寒冷性红斑 皮肤科

寒冷性红斑;冷红斑;冷性红斑

概述:寒冷性红斑(cold erythema)是一种罕见的遇寒冷刺激后出现红斑、疼痛等异常反应的遗传性皮肤病。主要累及皮肤和消化道。中医认为本病系阳气不达,更感寒冷侵袭,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肌肤。
http://128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冷球蛋白血症 皮肤科

冷球蛋白血症

概述:冷球蛋白血症(cryoglobulinaemia)是在低温条件下,冷球蛋白沉积从而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一系列皮肤和全身症状。
http://128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脚垫 皮肤科

胼胝;callus;老茧;膙子;脚垫

概述:胼胝(callus,callosity)又称为老茧。是皮肤长期受压迫和摩擦而引起的手足皮肤局部扁平角质增生,为机体的保护性反应,一般无明显不适,通常对身体健康和工作无影响,解除原因后可消退。中医亦称胼胝,俗称膙子,脚垫。如《诸病源候论》手足发胼候记载:“人手足忽然皮厚涩而圆短如茧者,谓之胼胝。”其病因中医认为是手足长期摩擦、压迫、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而成。
http://128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鸡眼 皮肤科

鸡眼;clavus;肉刺

概述:鸡眼(corns)为足部皮肤局限性圆锥形鸡眼状角质增生损害,其发病与局部长期机械性摩擦、压迫、足部畸形骨刺等有关。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肉刺”、“鸡眼”相似。如《诸病源候论》肉刺候记载:“脚趾间生肉如刺,谓之肉刺。肉刺者由著靴急,小趾相揩而生也”。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白话解》肉刺记载:“此证生在脚趾,形如鸡眼故俗名鸡眼,根留肉里顶起硬凸,疼痛步履不得;或因缠脚,或著窄鞋远行,皆可生之”。本病是足部因长期摩擦、受压、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而发病。
http://128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褥疮 皮肤科

褥疮;pressuresores;席疮;压疮

概述:褥疮(decubitus)又名压疮(pressure sores),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席疮”相似。如《外科真诠》席疮记载:“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闾。”
http://128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摩擦性苔藓样疹 皮肤科

摩擦性苔藓样疹;juvenilepaulaxdermatitis;recurrentsummertimepityxiasisoftheelbowsandknees;儿童丘疹性皮炎;沙土皮炎;肘膝复发性夏季糠疹

概述:摩擦性苔藓样疹(frictional lichnoid eruptions)又名儿童丘疹性皮炎(juvenile paulax dermatitis)、肘膝复发性夏季糠疹(recurrent summertime pityxiasis of the elbows and knees)、沙土皮炎。
http://128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手足皲裂 皮肤科

手足皲裂;rhagadiamanusandpedalis,fissures)

概述:手足皲裂(rhagadia manus and pedalis,fissures)指多种原因导致的手足皮肤的干燥和深浅不一的裂纹,可有痛感。可以是一些皮肤病的伴随症状,也可为一种独立的皮肤病,在工厂和农村有较高的发病率。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手足皲裂或裂,疮口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手足皲裂记载:“皲裂者,肌肉破也,言冬时能冒风寒,手足破故谓之皲裂”。又如《外科启玄》皴裂疮口记载:“……冬月间手足皲裂成疮,裂口出血,肿痛难忍”。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系肌肤骤然被寒冷风燥所逼,致血脉阻滞,肌失濡养,皮肤遂渐枯槁,促成皲裂。
http://128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冲浪者结节 皮肤科

冲浪者结节;surfers'nodules

概述:冲浪者结节(surfer’s knots)是发生于冲浪运动员的膝部和足背部的皮下结节。
http://128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足跟瘀斑 皮肤科

足跟瘀斑;blackheel;跟骨瘀点;黑踵;黑足跟

概述:足跟瘀斑(calcaneal petechiae)亦称为黑踵(black heel),是发生于足跟侧面或后面的无症状群集蓝黑色或黑色斑点。病因不清,多发生于青少年及球类运动员。
http://128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疼痛性脂肪疝 皮肤科

疼痛性脂肪疝;painfulpiezogenicpedalpapules;疼痛性压力产生性足丘疹;疼痛性压迫性足部丘疹

概述:疼痛性脂肪疝(painful fat hernation)又称为疼痛性压力产生性足丘疹(painful piezogenic pedalpapules)是一种与压力有关的疼痛性足跟部假性丘疹。
http://128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日光性皮炎 皮肤科

日光皮炎;sunburn;日光性皮炎;日晒疮;日晒伤

概述:日光皮炎(solar dermatitis)亦称日晒伤(sunburn),系皮肤长时间暴晒于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线后所引起的急性光毒性反应。临床上表现为曝露部潮红、灼痛,甚至发生水疱。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日晒疮”相类似。如《外科启玄》日晒疮记载:“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不惜身命,受酷日暴晒,先痛后破而成疮者,非气血所生也。”
http://128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牛痘样水疱病 皮肤科

牛痘样水疱病;痘疮样水疱病;痘疱样水疱病

概述:本病是一种自幼年发病,以水疱为主的特发性光敏性皮肤病,愈后遗留瘢痕。夏令水疱病为本病的异型,症状较轻,愈后无瘢痕。
http://128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胶样粟丘疹 皮肤科

胶样粟丘疹;colloidpseudomilium;cutaneuscolloiddegeneration;胶样假性粟丘疹;胶质粟丘疹;胶状稗粒瘤;胶状粟粒疹;皮肤胶样变性

概述:本病又称胶样假性粟丘疹(colloid pseudomilium)或皮肤胶样变性(cutaneus colloiddegeneration)。有人将其译为胶状稗粒瘤或胶质粟丘疹。最早在1942年由Reuter和Way报告。皮疹好发于颜面和手背,多数为淡黄色、粟粒至扁豆大的圆形半透明扁平丘疹,很像水疱。用针挑破后可挤出有黏性的胶样物质。
http://128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外源性光感性皮炎 皮肤科

外源性光感性皮炎

概述:本病由于光感物质进入机体的途径不同,在临床上可分为光接触性皮炎和光线性药疹两种,其中又各分为光毒性和光变态反应性皮炎两型。
http://128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泥螺-日光性皮炎 皮肤科

泥螺-日光性皮炎

概述:本病是因患者过多食用泥螺再经强烈日晒之后,在皮肤所发生的炎症反应。常在服食泥螺后遭受日光曝晒的3~4天以内发病。女多于男,儿童和青年易发,常与体质有关。
http://128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瘙痒症 皮肤科

皮肤瘙痒症;刀癣;风瘙痒

概述:皮肤瘙痒症(cutaneous pruritus)。系指临床上无原发损害,且以瘙痒为主的感觉功能异常性皮肤病。在经过中由于搔抓可出现继发性皮肤损害,如抓痕、血痂等,并依据皮肤瘙痒的范围或部位,可分为限局性和泛发性两类。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痒风”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记述:“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说明本病为单以瘙痒为主,无原发皮疹的疾病,又如《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记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在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外阴瘙痒症本病中医称谓阴痒。如《诸病源候论》阴痒候记载:“妇人阴痒是虫食所为……其虫作势,微则痒,重者痛”。肛门瘙痒症:中医称谓谷道痒,如《诸病源候论》谷道痒候记载:“谷道痒者,由胃弱肠虚,则蛲虫下侵谷道,重者食于肛门,轻者但痒也,蛲虫状极细微,形如今之蜗虫状也”。又如《外科证治全书》肛门作痒记载:“肛门作痒或兼赤肿微痛者,虫蚀也。”
http://128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 皮肤科

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神经官能症性表皮剥脱;神经性表皮剥蚀

概述: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neurotic excoriation),又叫神经性表皮剥蚀。为无意识强迫性的挖掘、搔抓或摩擦自己皮肤的习惯所致。
http://128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寄生虫妄想 皮肤科

寄生虫妄想;acarophobia;parasitophobia;寄生虫病妄想;寄生虫恐惧症;螨恐惧症

概述:寄生虫妄想(delusions of parasitosis)亦称寄生虫恐惧症(parasitophobia)或螨恐惧症(acarophobia)。
http://128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疾病恐怖 皮肤科

疾病恐怖;疾病恐怖症

概述:疾病恐怖是以对某些特殊的疾病怀有强烈恐惧为特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病因未明。有些患者具胆怯、害羞、依赖、内向等性格。部分患者有受不适当卫生宣教或精神创伤作为诱因。
http://128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臭汗恐惧症 皮肤科

臭汗恐惧症;臭汗恐怖;腋臭恐怖

概述:为精神状态异常所致的疾病。由于惧怕臭汗,总用种种证据证明自己已患臭汗症,并时常自觉汗臭。也千方百计要求医务人员替自己检查、开药并手术治疗臭汗
http://128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面红和面红恐惧症 皮肤科

面红和面红恐惧症;blushingandexythmphobia

概述:面红和面红恐惧症(blushing and exythmphobia)多因暂时性血管扩张所致。常见于强迫性神经官能症或精神衰弱的患者,女性较为多见。面红可伴其他部位的发红。临床上表现为.感情性面红,绝经期面红,类癌面红,饮酒性面红,组胺性面红五种类型。按临床上分类的不同表现考虑本病。
http://128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行为症 皮肤科

皮肤行为症;皮肤行为病

概述:皮肤行为症(cubaneaus behavior disorders)为精神状态异常所致的疾病。患者多采用损伤自身皮肤的方法以达到快感。此种不良行为经过不断重复,成为一种不易控制的顽固性习惯。
http://128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 皮肤科

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三叉神经营养综合征

概述:三叉神经营养性损害(trigeminal trophic lesions)亦称三叉神经营养综合征。为三叉神经支配的皮肤或黏膜感觉缺乏而产生营养性溃疡等病变。
http://128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股外侧皮神经炎 皮肤科

股外侧皮神经炎;Bernhardt病;Roth病;感觉异常性股痛

概述:股外侧皮神经炎(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itis)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Bernhardt病、Roth病。为一种股外侧皮肤感觉异常的疾病。
http://128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脊髓空洞症 皮肤科

脊髓空洞症

概述: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使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称为脊髓空洞症,在空洞周围常有神经胶质增生。本症发病较为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与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与神经营养障碍。
http://128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 皮肤科

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先天性感觉神经病

概述:先天性感觉性神经病(congenital sensory neuropathy)是一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且容易混淆的疾病。与遗传有关。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从出生时即开始发生的复发性肢端溃疡,手足溃疡常因营养障碍和反复损伤而产生。肢端痛觉减退而触觉存在。目前无特殊治疗。
http://128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神经性皮炎 皮肤科

神经性皮炎;1ichensimplexchronicus;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肤炎

概述:神经性皮炎又名慢性单纯性苔藓(lichen simplex chronicus),和中医所谓的牛皮癣、摄领疮相似。是以阵发性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炎症。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长期搔抓、摩擦和神经精神因素及某些外在刺激因素有关。
http://128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赖利-戴综合征 皮肤科

赖利-戴综合征;familialdysautonomia;Riley-Day综合征;家族性缺陷自主症;家族性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家族性自主神经机能异常;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赖利-戴综合症

概述:赖利-戴综合征又称家族性自主神经失调症(familial dysautonomia),是少见的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由Riley与Day(1949)首先报道,主要发生在东欧犹太家族及其他种族的小儿,患者近亲中基因携带者约l/50。
    临床特征为丰富多样的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如无泪液、异常多汗、皮肤红斑、吞咽困难、偶发高热及舌部蕈状乳头缺失等。
http://128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水痛症 皮肤科

水痛症;aquagenicpruritus;水源性瘙痒症

概述:水痛症是由水诱发的一种皮肤反应,在沐浴后全身有强烈的灼痛感,但无可见的皮肤损害,可持续15~45min,可能是由于接触水后所发生的一种去甲基肾上腺能性疼痛。本病可视为水性瘙痒(aquagenic pruritus)现象的延伸。
http://128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神经肽性肢端感觉异常 皮肤科

神经肽性肢端感觉异常

概述:本病是一种局限于手、足的局部无皮疹的慢性瘙痒性、刺痛性皮肤病,病因不明。
http://128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足穿通性损害 皮肤科

足穿通性损害;足穿通病;足穿通性溃疡

概述:足穿通性损害(perforating lesion of the foot)又称足穿通性溃疡、足穿通病等。是发生于足部的一种慢性溃疡性疾病。
http://128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拔毛癖 皮肤科

拔毛狂;拔毛发狂;拔毛发癖;拔毛癖

概述:拔毛狂是指反复地不能克制拔除自己毛发的冲动行为,于1889年Hallopeau首次报道。本病可能是一个单独的症状,也可能与某些严重的精神疾病有关,如智能发育迟缓、抑郁、焦虑、精神分裂症、强迫性神经官能症及药瘾者等。拔毛癖儿童患病率是成人的7倍,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2.5倍,学龄前男孩更易患病。
http://128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 皮肤科

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Oid-0id病;Sulzberger-Garbe综合征

概述:渗出性盘状苔藓样皮炎(exudative discoid and lichenoid dermatitis)  又称Oid-Oid病,因Sul-zdergre和Garde与1937年首先报道该病,故也称Sulzderger-Garde综合症。本病以渗出性盘状损害、苔藓样损害、浸润性损害、风团损害等表现为热征得多形性慢性少见皮肤病。多见于40~60岁男性、特别是有神经质的犹太人,但也可发生于妇女和儿童。本病是否为一独立疾病,仍有争论。
http://128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黑布拉痒疹 皮肤科

黑布拉痒疹;Hebra痒疹;粟疮

概述:痒疹(prurigo)是一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黑布拉痒疹是急性痒症的一种急性型。好发于儿童及幼儿。断奶后的婴幼儿最多。黑布拉痒疹(Hebra’s Prurigo,Prurigo Hebra)、成人痒疹结节性痒疹、冬令痒疹、妊娠痒疹等。临床上以圆顶丘疹、苔藓样结节和瘙痒为特征的皮肤病。据病程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①急性痒疹: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苔藓、Hebra痒疹、急性单纯性痒疹。②亚急性痒疹:Kogoj亚急性痒疹、Lubz多形性痒疹、Hutchinson痒疹、冬令痒疹、Parier寻常性痒疹神经官能性表皮剥脱、亚急性单纯痒疹。③慢性痒疹:色素性痒疹、Besnier痒疹、头皮结节性神经性皮炎、疣状角化病、疣状胼胝样湿疹结节性痒疹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粟疮”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粟疮”记载:“粟疮形如粟粒,其色红,搔之愈痒,久而不瘥,亦能消耗血液,肤如蛇皮。”
http://128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成人痒疹 皮肤科

成人痒疹;Prorigoadultorum;寻常性痒疹

概述:成人痒疹(Prorigo adultorum)又称寻常性痒疹(Prurigo Vulgaris)。亦属中医粟疮范畴。病因尚不清楚。多与胃肠道功能障碍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可见于妊娠、白血病及患有某种内分泌或代谢障碍患者。发病机制还不明。临床上多见30岁以上成人女性。好发于四肢伸侧、胸背、腰围,皮损为米粒至绿豆大小风团性丘疹或丘疱疹,少数可形成水疱,个别有坏死性大疱者。自觉阵发性剧痒。原则为追查病因并给予相应处理,局部对症止痒。
http://128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冬季瘙痒症 皮肤科

冬季瘙痒症;asteatoticeczema;eczemacraquele;prurigohiemalis;冬令瘙痒;冬令瘙痒症;冬令湿疹;干性湿疹;干燥性瘙痒;裂隙性湿疹;皮脂缺乏性湿疹

概述:冬季瘙痒症又称皮脂缺乏性湿疹(asteatotic eczema),裂隙性湿疹(eczema craquele),冬令湿疹。主要见于老年人皮肤,特别是小腿、前臂和手部发生以干燥和发裂为突出的湿疹样皮炎。
http://128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痒疹 皮肤科

结节性痒疹;lichennodularis;海德病;结节性苔藓;顽湿聚结

概述:结节性痒疹(prurigo nodularis)又称结节性苔藓(lichen nodularis),是一种以剧痒结节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女性。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马疥”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疥候记载:“马疥者,皮肉隐嶙起作根,搔之不知痛。”赵炳南老医生称本病为“顽湿聚结”。
http://128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苔藓样念珠状疹 皮肤科

苔藓样念珠状疹;尖锐红苔藓

概述:苔藓样念珠状疹(lichen rubber moniliformis)、尖锐红苔藓(1ichen ruber acuminatus)。本病是一种泛发性慢性炎性丘疹性皮病,皮损沿长轴呈念珠状排列。
http://128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痒点 皮肤科

痒点

概述:痒点(puncta pruritica)病,痒点以皮肤局限性点状剧痒为特征的皮肤病。病因不明,发病限于成人。病程慢性。好发于骨隆起处或易受摩擦处如耳后、肩胛、臀部、腹股沟、各关节伸侧等,多不对称。治疗除镇静剂、抗组胺剂及B族维生素外,液氮冷冻疗法或针刺疗法(阿是穴)、耳针及穴位注射疗法常能奏效。
http://128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人为性皮炎 皮肤科

人为性皮炎;dermatitisartefacta;Feignederuptims;人工皮炎;伪装疹

概述:人为性皮炎(factitial dermatitis)又名伪装疹(Feigned eruptims),是指患者有意或无意用机械或化学方法伤害自身皮肤而引起的皮肤损伤,属人工疾病(factitious disease)的一种。
http://128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灼痛 皮肤科

灼痛;皮肤灼痛

概述:灼痛是由于周围神经不完全性损伤引起的局部皮肤表面剧烈而持久的烧灼感觉。Postts在18世纪晚期首先论述了外伤引起本病的报道。Mitehell在1972年确定了“灼痛”这个名词。
http://128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渗出性多形红斑 皮肤科

渗出性多形红斑;erythemamultiforme;彩虹状红斑雁疮;出血性多形红斑;多形性红斑;猫眼疮;渗出性多形性红斑

概述:渗出性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 exudativum)又名多形红斑(erythema multiforme),重症称史-约综合征,是一种原因尚不明了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对称性好发于手足背、前臂及小腿等部位,多见于春秋季节。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雁疮”、“猫眼疮”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雁疮候记载:“雁疮者,其状生于体上,如湿癣疬疡,多著四肢及遍身,其疮大而热疼痛,得此疮者,常在春秋二月八月雁来时,则发。雁去时便瘥,故以为名”。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猫眼疮记载“初起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但疼痒不常,久则近胫”。
http://128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新生儿荨麻疹 皮肤科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erythematoxicumneonatorum;urticarianeonatorum;新生儿毒性红斑;新生儿荨麻疹

概述:新生儿中毒性红斑(neonatal erythema toxicum)又称新生儿荨麻疹(urticaria neonatorum),为新生儿常见疾病,约有30%~70%新生儿可发生此病。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生在出生后2周内,以红斑、丘疹和脓疱为特征的短暂性皮肤病。
http://128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月经疹 皮肤科

月经疹;autoimmuneprogesteroedermatitis;孕酮自身免疫性皮炎

概述:月经疹是一种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出现的皮疹。以每逢月经来潮前1~3天,其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随着月经的结束皮疹自然减退和消失。一般认为与月经来潮前,卵巢分泌的孕酮骤增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http://128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布氏杆菌红斑 皮肤科

布氏杆菌红斑;contactbrucellosis;接触性波状热;接触性布鲁杆菌病;接触性布氏菌病

概述:布氏杆菌红斑(Brncella erythema),又名接触性布氏菌病(contact brucellosis)是一种急性红斑样损害性皮肤病。
http://128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胰高糖素瘤综合征 皮肤科

胰高糖素瘤综合征;necrolyticmigratoryerythema;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胰高糖素瘤综合症;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概述:胰高糖素瘤综合征(glucagonoma syndrome)又称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necrolyticmigratory erythema)是以反复发生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口炎、体重下降、糖尿为特征,并常伴发分泌高血糖素的仅胰腺细胞肿瘤的综合征,约80%的肿瘤为恶性,半数可有转移。皮损往往先于肿瘤数年出现,病因尚不明确,推测与胰高血糖素分泌亢进有关。
http://128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史-约综合征 皮肤科

史-约综合征;Baader皮肤口腔炎;Baader综合征;pantomorphiaerythemaexudativum;Stevens-Johnson综合征;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多型性大疱性红斑;黏膜呼吸道综合征;黏膜-皮肤-眼综合征;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史-约综合症;ectodermosiserosivapluriorifcialis;mucocutaneoocular

概述:史-约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syndrome)属多形红斑的严重类型也称重症多形红斑、黏膜皮肤眼综合征(mucocutaneo ocular syndrome)、斯-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或多腔糜烂外胚叶病(ectodermosis erosiva pluriorifcialis)。本病发病突然,症状重笃,伴口腔、鼻孔、眼、肛门生殖器处,黏膜及皮肤的红斑大疱或糜烂等损害。
http://1289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红斑 皮肤科

结节性红斑;瓜藤缠;湿毒流注

概述: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疼痛性、结节性血管炎综合征,病变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其性质为非化脓性结节性红斑性皮肤损害。据统计,约占皮肤科门诊人数的0.5%,目前认为本病系多种原因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瓜藤缠”、“湿毒流注”相类似。如《医宗金鉴》湿毒流注附瓜藤缠记载:“顶形似牛眼,根脚漫肿……并绕胫而发,即名瓜藤缠,结核数枚,天久肿痛。”
http://1289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中毒性红斑 皮肤科

中毒性红斑;toxiceruption;毒性红斑;中毒疹

概述:中毒性红斑(toxic erythema)也称毒性红斑或中毒疹(toxic eruption),为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或局限性红斑损害,常见于儿童和青年。
http://1289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环状红斑 皮肤科

环状红斑;回状红斑

概述:环状红斑(erythema annulare)是一组以环状或回状红斑为特征的皮肤病,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真皮炎症反应,即血管扩张充血或细胞浸润在皮肤上的表现。通常包括单纯性回状红斑、离心性环状红斑、匍行性回状红斑、慢性迁移性红斑和风湿性边缘性红斑等疾病。
    单纯性回状红斑(erythema simplex guratum)系变应性血管反应,多见于女青年。发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或在月经来潮前数天发病。
    离心性环状红斑(erythema annulase centrifugum)是一种具有离心性向周围扩大,形状呈多环形损害和有鳞屑为特征的红斑性皮肤病。
http://1289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猩红热样红斑 皮肤科

猩红热样红斑;scarlatinifarm

概述:猩红热样红斑(scarlatiniform erythema)为一种急性全身性或限局性红斑,发病前有发热,咽喉痛等前驱症状。病因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表现为皮疹往往突然出现,常伴有畏寒、高热、头痛、不适等症状。皮疹呈水肿性鲜红色,广泛而对称,以后皮疹增多增大,相互融合。
http://1289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麻疹样红斑 皮肤科

麻疹样红斑

概述:麻疹样红斑(erythema morbilliforme)为一种急性全身性红斑,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常伴随瘙痒。
http://1289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 皮肤科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持久隆起性红斑

概述:持久性隆起性红斑(erythema elevatum diutinum)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肢体伸侧发生的持久性红色、紫色及带黄色的丘疹、斑块和结节,常对称分布。本病发生多为血热外感风、寒、湿邪所致。
http://1289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 皮肤科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ashydermatosis;持久性皮肤变色性红斑;灰皮病;灰色皮病;灰色皮肤病

概述: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erythema dyschromicum perstants)又称灰皮病(ashy dermatosis),为具有向周围缓慢扩展活动性红斑边缘,其中心遗留灰色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临床较为少见。
http://1289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玫瑰糠疹 皮肤科

玫瑰糠疹;蔷薇糠疹

概述: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急性炎症性、病程呈自限性的皮肤病。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或黄褐色斑片,表面覆有糠状鳞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自觉瘙痒。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风癣”相类似。如《外科正宗》记载:“风癣如云朵,皮肤娇嫩,抓之则起白屑”。
http://1289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圆形糠疹 皮肤科

圆形糠疹;pityriasiscircinata;连圈状糠秕疹;连圈状糠疹;正圆形糠疹

概述:圆形糠疹(pityriasis Rotunda)又称连圈状糠秕疹(pityriasis circinata),为正圆或椭圆形褐色或淡褐色境界明显的轻度角化性鳞屑斑,好发于躯干,自觉症状轻微。
http://1290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银屑病 皮肤科

银屑病;白疕;风癣;干癣;鳞癣;牛皮癣;蛇虱;松皮癣

概述: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特征性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块上覆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好发于四肢伸侧、头皮和背部,严重皮损可泛发全身,并可出现高热、脓疱、红皮病样改变以及全身大小关节病变。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疕”、“风”、“蛇虱”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白疕记载:“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又如《外科证治全书》白疕(一名风)记载:“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坼裂血出痛楚”。赵炳南老医生认为,者如匕首刺如疾病,表示此病顽固的意思。
http://1290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副银屑病 皮肤科

副银屑病;类牛皮癣;类银屑病

概述: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是一组较为少见的慢性皮肤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浸润、鳞屑性皮损,自觉症状轻微。本组疾病的诊断学名词和分类,曾经较为混乱,目前采用的分类为:点滴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guttata)、痘疮样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Varioliformis)、苔藓糠疹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lichenoides)、小斑块型副银屑病(small plaque parapsoriasis)、大斑块型副银屑病(1arge plaque parapsoriasis)。每一型均有不同的皮损和形态学改变。有学者认为淋巴瘤样丘疹病是苔藓糠疹型副银屑病的异型,但也有人认为是一组独立的疾病。
    点滴型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guttata),又称慢性苔藓样糠疹,此型较为常见。
    苔藓样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lichenoides),此型少见,有演变为蕈样肉芽肿可能。
    小斑块型副银屑病(small plaque parapsoriasis),又称为指状皮病(digitate dermotosis)。
    大斑块型副银屑病(1arge plaque parapsoriasis),此型较为少见,有演变为蕈样肉芽肿的可能。
    痘疮样副银屑病(parapsoriasis varioliformis)又称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此型罕见。有将此型归为血管炎一类疾病。
http://1290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白色糠疹 皮肤科

单纯糠疹;erythemastreptogenes;pityriasisalba;pityriasissiceafaciei;pityriasisstreptagenes;白色糠疹;白屑风;吹花癣;链球菌性红斑;链球菌性糠疹;面部干性糠疹;桃花癣

概述:单纯糠疹(pityriasis simples),本病有很多名称,如链球菌性糠疹(pityriasis streptagenes)、白色糠疹(pityriasis Alba)、面部干性糠疹(pityriasis sicea faciei)和链球菌性红斑(erythema streptogenes)等。临床表现为浅表性干燥鳞屑性浅色斑。炎症轻微或缺如,主要侵犯儿童,好发于颜面,间或累及躯干四肢。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吹花癣”、“桃花癣”和“白屑风”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癣中记载“……吹花癣,生面上如钱,瘙痒抓之如白屑,发于春月,故俗名桃花癣,妇女多有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白屑风生头与面,燥痒日久白屑见。”
http://1290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红皮病 皮肤科

红皮病;oxfoliotivedermatitis;剥脱性皮炎;红皮症

概述:红皮病(erythroderma)又称剥脱性皮炎(oxfoliotive dermatitis),是一种累及全身的以弥漫性潮红,持续性大量脱屑为主的重症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此系心火炽盛,外感毒邪,毒热入于血营,而致气血两燔,烧灼津液,肌肤失养而致。或食入禁忌,毒邪入脏腑肌腠而发病。
http://1290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脱屑性红皮病 皮肤科

脱屑性红皮病;Leinersdisese;Leiners病;剥脱性红皮病

概述:脱屑性红皮病(erythroderma desquamativum)又名Leiners病(Leiners disese),见于2个月内的婴儿,临床表现为皮肤弥漫性潮红脱屑。禀赋不足,后天失调,脾胃虚弱,肌肤失养。
http://1290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石棉状糠疹 皮肤科

石棉状糠疹

概述:石棉状糠疹(pityriasis amiantacea)损害特点为头皮上发生的类似石棉状厚积的鳞屑性损害,本病好发于青少年,为一种慢性疾病。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白屑风”相类似。
http://1290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皮肤科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familialcontinualskinpeeling;vecurrentpalmarpeeling;复发性掌脱皮症;家族性连续性皮肤剥脱;家族性连续性皮肤脱屑

概述:剥脱性角质松解症(keratolysis exfoliativa)也称复发性掌脱皮症(vecurrent palmar peeling),家族性连续性皮肤剥脱(familial continual skin peeling)系春夏季节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双侧掌跖,以非炎症性表浅脱皮为其特点。
http://1290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发红糠疹 皮肤科

毛发红糠疹

概述:毛发红糠疹(pitymiasis rubra pilaris)是一种以皮肤潮红、鳞屑性斑片及毛囊角化性丘疹为特征的慢性角化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相当于狐尿刺。
http://1290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扁平苔藓 皮肤科

扁平苔藓;lichenruberplanus;扁平红苔藓;紫癜风

概述: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又名扁平红苔藓(lichen ruber planus)。是一种可累及皮肤、黏膜、甲和毛发的炎症性皮肤病。本病发病原因不明,近年对其发病机制有了较多研究,提出多种学说。扁平苔藓在临床上有一定特点,典型的皮肤损害为紫红或暗红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小的多角形丘疹或斑片,可自行消退,多伴有明显瘙痒,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好发于中年人,组织病理有特征性改变。另有一些表现各异的皮肤损害,都有扁平苔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故将其归于非典型扁平苔藓中。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紫癜风”相类似。如《证治准绳》紫癜风记载:“夫紫癜风者,由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
http://1290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硬化萎缩苔藓 皮肤科

硬化萎缩苔藓;Csillage病;lichenalbus;lichenplanusmorphoeicus;白色苔藓;萎缩性硬化型苔藓;硬斑病性扁平苔藓;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概述:硬化萎缩苔藓(lichen sclerosis et atrophicus)也称白色苔藓(lichen albus)、硬斑病性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 morphoeicus)或Csillage病。是一种原因尚未明了的皮肤慢性萎缩性病变。中医认为本病由阴阳不调,气血不和,外感风湿而引起。
http://1291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线状苔藓 皮肤科

条纹状苔藓;线状苔藓

概述:条纹状苔藓(lichen striatus)又称线状苔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皮肤炎症。
http://1291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光泽苔藓 皮肤科

光泽苔藓

概述:光泽苔藓(lichen nitidus)为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皮肤病。临床特点为帽针头大小具有光泽的小丘疹,多数聚集,但不融合,好发于阴茎、腹股沟及下腹部等处。本病好发于中年男性,有报告发生于儿童者不在少数。组织学有特征性,预后良好。
http://1291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紫癜性扁平苔藓 皮肤科

紫癜性扁平苔藓;lichenaureus;金黄色苔藓;紫癜性苔藓

概述:紫癜性苔藓(lichen purpuricus)又名金黄色苔藓(lichen aureus)。本病病因未明,临床少见。
http://1291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念珠状红苔藓 皮肤科

念珠状红苔藓;lichenrubbermoniforme

概述:念珠状红苔藓(lichen ruber moniliformis)为一种罕见的、皮疹呈念珠状排列的慢性炎性皮肤病。病因不明。有认为是慢性单纯性苔藓的一种变型,也有认为是扁平苔藓的变型。
http://1291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棘苔藓 皮肤科

小棘苔藓

概述:小棘苔藓(lichen spinulosus)是以针尖大小的毛囊性角化丘疹,顶端有一角质丝棘突为特征的皮肤病。认为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也有认为系毛发苔藓(毛周角化)的变异型。
http://1291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天疱疮 皮肤科

天疱疮;火赤疮

概述: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组皮肤黏膜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组织学以棘层松解导致的表皮内水疱为特征。免疫病理学发现有抗角质形成细胞表面的IgG抗体。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天疱疮”、“火赤疮”相类似。《外科大成》天疱疮记载“天疱疮者,初起白色燎浆水泡,小如芡实,大如棋子,延及遍身,疼痛难忍”。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 》火赤疮记载:“初起小如芡实,大如棋子,燎浆水疱,色赤者为火赤疮;若顶白根赤,名天疱疮。”
http://1291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表皮内嗜中性IgA皮肤病 皮肤科

表皮内嗜中性IgA皮肤病

概述:表皮内嗜中性IgA皮肤病(intraepidermal neutrophilic IgA dermatosis)是1985年由Huff等报道一种成年男性的慢性大疱性皮肤病。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学表现。
http://1291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自身免疫性孕酮性皮炎 皮肤科

自身免疫性孕酮性皮炎;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自体免疫性黄体酮皮炎

概述:自身免疫性孕酮性皮炎(autoimmune progesterone dermatitis)是一种慢性、泛发性类似疱疹样皮炎的特征性水疱大疱性疾病,本病是Shelley等在1964年最早报道。
http://1291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短暂性棘皮松解皮肤病 皮肤科

短暂性棘皮松解皮肤病;Groverdisease;Grover病;popularacantholysis;格罗弗;格罗弗病;丘疹性棘层松解;一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暂时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

概述:短暂性棘皮松解皮肤病(transient acantholytic dermatosis)又称为Grover病(Grover disease),丘疹性棘层松解(popular acantholysis),1970年由Grover首先报告本病,是一种能自发缓解的成人的棘层松解和角化不良性疾病。
http://1291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复发性线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 皮肤科

复发性线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

概述:复发性线性棘层松解性皮肤病(relapsing linear acantholitic dermatosis)1985年由Vakilzadeh等报道1例,国内尚未见报道。
http://1292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 皮肤科

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Sneddon-Wilkison病;登豆疮;角质层下脓疱皮肤病

概述: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subcorneal pustular dermatosis)又称为Sneddon-Wilkison病,是一种慢性良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中年妇女多见,病理变化为角层下脓疱,1956年由Sneddon和Wilkinson等首先报道此病。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登豆疮”相类似。
http://1292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掌跖脓疱病 皮肤科

掌跖脓疱病

概述: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et plantari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位于掌跖部位。组织学以表皮内水疱和充以大量中性粒细胞为特征。
http://1292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持续性肢皮炎 皮肤科

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perstans;dermatitisrepens;匐行性皮炎;连续性肢端皮炎;顽固性肢皮炎;肢端稽留性皮炎

概述:持续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 continua)又称为肢端稽留性皮炎(acrodermatitis perstans)或称为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 repens)是手足部位一种慢性炎症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常在外伤后发病,病因不明。
http://1292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疱疹样脓疱病 皮肤科

疱疹样脓疱病;疱疹性脓疱病;脓疱性疱疹样皮炎

概述:疱疹性脓疱病(impetigo herpetiformis)是一种好发于孕妇的严重皮肤病,皮肤的基本损害是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无菌性脓疱,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分娩后逐渐缓解,再孕可复发。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登豆疮”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热病疱疮记载:“夫热病疱疮者,此由表虚里实,热气盛,则发疮,再者周布遍身,若疮色赤头白……其形如登豆,故又名登豆疮。”中医认为本病属表虚里实,兼感时邪,致使毒热于于营血,熏蒸肌肤而发病。
http://1292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肢端脓疱病 皮肤科

婴儿肢端脓疱病

概述:婴儿肢端脓疱病(infantile acropustulosis)本病1979年报道,是一种罕见瘙痒性水疱脓疱疾病,主要发生于掌跖部位,黑人的新生儿和婴儿多见,损害主要位于手足的背侧。
http://1292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脓疱性细菌疹 皮肤科

脓疱性细菌疹;acrodematitispustuloseperstans;固定性脓疱性肢端皮炎

概述:脓疱性细菌疹(pustular bacterid)由Andrews1941年报道,是机体对细菌性感染病灶所引起的一种机体过敏反应疹,表现为掌跖对称性、成群水疱和脓疱。Sachs等认为此病与匐行性皮炎是同一疾病或同病异型,因此称本病为固定性脓疱性肢端皮炎(acrodematitis pustulose perstans)。
http://1292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大疱性类天疱疮 皮肤科

大疱性类天疱疮;天疱疮

概述: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是一种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常见于老年人,张力性水疱位于正常或炎症性皮肤上,免疫病理学检查在表皮基底膜带有IgG和C3线状沉积为特点。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天疱疮”相类似。
http://1292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 皮肤科

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transientneonatedpustularmelanosis;新生儿一过性脓疱性黑变病

概述:新生儿暂时性脓疱性黑变病(transient neonatal pustular melanosis)为发生于新生儿的一种暂时性无菌性脓疱疮,消退后留下色素沉着。
http://1292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瘢痕性类天疱疮 皮肤科

瘢痕性类天疱疮;benignmucosalpemphigoid;ocularpemphigus;疤痕性类天疱疮;良性黏膜类天疱疮;眼天疱疮

概述:瘢痕性类天疱疮(cicatricial pemphigoid)又称良性黏膜类天疱疮(benign mucosal pemphigoid)、眼天疱疮(ocular pemphigus),是一组慢性大疱性疾病,能导致结膜和黏膜瘢痕形成的一种疾病。
http://1292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 皮肤科

家族性良性天疱疮;benignfamilialchronicpemphigus;Hailey-Hailey病;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家族性慢性良性大疱疮

概述:家族性良性天疱疮(familial benign pemphigus)又称为Hailey-Hailey病,1939年报道本病。是一种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亦可见无家族史病例。本病少见,可由于摩擦,阳光照射,损伤及细菌感染而激发,有人认为本病与达里埃氏病有某种联系。
http://1293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妊娠疱疹 皮肤科

妊娠疱疹;dermatitisgestationis

概述:妊娠疱疹(herpes gestationis)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妊娠期和产褥期的多形性瘙痒性红斑、丘疱疹或疱疹样皮疹,且再次妊娠时又会复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http://1293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 皮肤科

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epidermolysisbullosaacquisita;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概述:后天性大疱性表皮松解(acquired epidermolysis bullosa,EBA)是一种慢性表皮下大疱性皮肤病,有抗Ⅶ型胶原的免疫反应抗体,多见于成年人。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天疱疮”相类似。
http://1293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疱疹样皮炎 皮肤科

疱疹样皮炎;Duhring-Brocq病;杜林病;杜林氏病

概述:疱疹样皮炎(dermatitis herpetiformis)又称为Duhring-Brocq病,是一种良性、慢性复发性、对称性、多形性皮肤病,有严重的灼痛瘙痒和疱疹样水疱。常伴有麸质敏感性肠病。
http://1293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 皮肤科

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linearIgAdematosis;线状IgA皮肤病

概述: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es,LABD)或线状IgA皮肤病(linear IgA dematosis)由于其具有基底膜线状IgA沉积,不伴发谷胶敏感性肠病,HLA-B8阳性仅为30%,成为与大疱性类大疱疮和疱疹样皮炎完全不同的独立疾病。另一儿童慢性大疱皮病(chronic bullous disease of childhood)是一种罕见疾病,主要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并且具有同样类型的基底膜带均质性IgA线状沉积,因此有人认为两者为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在这里,我们将两病归为一种疾病进行讨论。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青年,大部分为40岁左右,女性略多于男性,而儿童线状大疱性皮肤病见于5岁以下儿童。
http://1293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儿慢性大疱性疾病 皮肤科

小儿慢性大疱性疾病;benignchronicbullousdermatosisinchildren;chronicbullousdermatosisofchildhood;儿童良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儿童慢性大疱性皮肤病;儿童期慢性大疱性疾病

概述:小儿慢性大疱性疾病(chronic bullous disease of childhood)是一种慢性儿童非遗传性大疱性皮肤病,在亚洲和非洲儿童比西方国家常见。本病与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相同,它的临床表现类似幼年型类天疱疮,免疫病理学显示沿基底膜带呈IgA线状沉积,血清中测不到IgG或IgA。应间隔2~3周重复免疫学试验。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氨苯砜治疗。
http://1293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红斑狼疮 皮肤科

红斑狼疮;LE

概述:红斑狼疮(lupus erythematosus,LE)可被看作为病谱性疾病,谱的一端为皮肤型红斑狼疮(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LE),病变限于皮肤,即使有其他脏器的损害也相对较轻微;谱的另一端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变累及多系统、多脏器。CLE与SLE之间缺乏明显界限,如多数CLE本身就是SLE的一部分或CLE可转化为SLE或CLE仅是SLE的一个发展阶段。明确为CLE的有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chronic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CCLE),包括“经典”的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DLE)、狼疮性脂膜炎(lupus panniculitis,LP)、黏膜红斑狼疮、冻疮样狼疮和DLE—扁平苔藓重叠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SCLE)以及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acute cutaneous lupus erythematosus,ACLE)。真正意义上的CLE临床上并不多见,多见的是SLE。
    目前认为红斑狼疮是一种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学改变极为复杂多样。包括自身反应性T与B细胞的增殖活化、多种自身抗体的产生、细胞因子分泌及其受体表达的异常、免疫复合物清除功能障碍、补体系统缺陷、NK细胞功能异常等等,其功能紊乱的广泛程度几乎覆盖了整个免疫系统。所以,SLE不但被称之为器官非特异性自身免疫病的典型,更被称为自身免疫病的“原型(prototype)”。
http://1293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皮肤科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抗磷脂抗体综合症

概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指由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L抗体)引起的一组临床征象的总称。APL抗体是一组能与多种含有磷脂结构的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反应的抗体,主要有狼疮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d antibody,ACL抗体)、抗磷脂酸抗体和抗磷脂酰丝氨酸抗体等。与APL抗体有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症状等。APS是SLE病人中常见的临床表现。
http://1293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白塞病 皮肤科

白塞病;Behcet'sdisease;silkroutedisease;贝赫切特病;贝切特病;贝切特氏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丝绸之路病;Adamentiade;Behcet病;Behcet三联征;Halush-Behcet综合征;Touraine口疮病;白赛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非性病性女阴溃疡复发性等膜炎;仅多性前房积脓性

概述:白塞病亦称贝赫切特病(Behcet's disease,BD),白塞(Behcet)病是一种不明原因,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的,累及多个系统的慢性疾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过程。部分患者遗有视力障碍,少数因内脏受损死亡外,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最早由Bluthe(1908)提出,以后由Behcét(1937)详细描述了本病的特征,并称之为“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提出本病是一个独立疾病,Knapp(1941)用Behcét的名字命名本病,称白塞病
    本病根据其内脏的系统损害不同而分为血管型、神经型、胃肠型等。血管型指有大、中型动脉、静脉受累者;神经型指有中枢或周围神经受累者;胃肠型指有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
http://1293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脂膜炎 皮肤科

结节性脂膜炎;relapsingnodularnonsuppurativefebrilepanniculitis;Weber-Christian病;回归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

概述:结节性脂膜炎(nodular panniculitis,NP)又称Weber-Christian病或回归热性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relapsing nodular nonsuppurative febrile panniculitis),以反复发作的皮下脂肪层炎性结节或斑块,伴发热等全身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病于1882年由Pfeifer首次报道,1952年Weber描述了本病具复发性和非化脓性的特征,1928年Christian又强调了发热性。以后发现有一部分病例并无发热,国内也有类似报道。本病临床并非罕见,因其临床表现多样化,N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妇女为多见,女与男之比约为2.5∶1,不易被认识而常致误诊。
http://1293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 皮肤科

皮肌炎与多发性肌炎;风湿痹;肌痹

概述: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目前认为属于自身免疫病范畴。DM表现为皮肤和肌肉的弥漫性炎症,皮肤出现红斑、水肿,肌肉表现为无力、疼痛及肿胀,可伴有关节痛和肺、心肌等多脏器损害;PM无皮肤损害。
    本病与中医肌痹或风湿痹类似。如黄帝《内经·素问》长节刺论篇中记载:“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诸病源候论》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随候:“风湿寒之气合而为痹。……风湿之气偏多者,名风湿痹也。人腠理虚者,则由风湿气伤之,搏于血气,血气不行,则不宣,真邪相击,在于肌肉之间,故其肌肤尽痛。”
http://1294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硬皮病 皮肤科

硬皮病;硬皮症;痹症;胶原沉着病;皮痹;系统性硬化症;血痹;diffusesystemicsclerosis;progressivesystemicsclerosis;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漫性系统硬化;全身性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病

概述:硬皮病(sclerodelma)是以皮肤及各系统胶原纤维硬化为特征的一种结缔组织病。弥漫型硬皮病的皮肤损害仅是系统性疾病(包括血管、肌肉、肺、消化道、肾和心脏等)的表现之一。因此多数学者采用“系统性硬化症”名称。
    本病与中医痹症、皮痹、血痹相似。《素问·痹论》:“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巢氏《诸病源侯论》“痹者……其状肌肉顽厚,或肌肉酸痛……由血气虚则受风湿而成此病,日久不愈,入于经络,搏于阳经,亦可全身体手足不随。”如宋《使信适用方》方中记载:“人发寒热不止,经数日后,四肢坚如石,……日渐瘦恶。”赵炳南教授称本病为“皮痹疽”。
    分类:按累及范围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SSC)。前者除皮肤改外多无内脏受累,而后者常有内脏累及。按皮损形态二者又进一步分为:
    1.局限性硬皮病  ①斑状硬斑病;②带状硬皮病;③点滴状硬斑病;④泛发性硬斑病。
    2.系统性硬皮病(SSC)  ①肢端硬皮病;②弥漫性硬皮病。
http://1294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干燥综合症 皮肤科

干燥综合征;autoimmuneexocrineglanddisease;exocrinopathy;干燥综合症;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舍格伦综合征;斯约格伦综合征;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Gougerot-Houwesyndrome;Gougerot-Mikulicz-Sjogrensyndrome;Sjogren'sdisease;Sjogren氏综合征;古-豪二氏综合征;古-米

概述:干燥综合征(Sjögren syndrome,SS)是一种侵犯外分泌腺体尤以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受累器官中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阳性。本综合征也称为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病(autoimmune exocrine gland disease)、斯约格伦综合征、口眼干燥关节炎综合征。常与其他风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叠(图1)。早在1933年,瑞典眼科医生斯约格伦报道了19例干燥性角膜炎伴口干燥症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病例,并提出本病是一个系统性疾病。因此,在西方医学中称本病为Sjögren综合征。其后,各国学者也相继报道了相同的病例。本综合征分两类:①口、眼干燥等表现单独存在时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ögren syndrome,PSS);②口、眼干燥等表现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动脉炎、皮肌炎等风湿病并存时,为继发性干燥综合征(secondary Sjögten’s syndrome)。此处仅叙述PSS(简称SS)。
http://1294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类风湿性关节炎 皮肤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概述: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非化脓性多发性对称性小关节炎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常导致关节畸形。
http://129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弥漫性筋膜炎 皮肤科

弥漫性筋膜炎;eosinophilicfasciitis;伴高γ-球蛋白血症及嗜酸细胞增多的弥漫性筋膜炎;嗜酸细胞性肌筋膜炎;嗜酸细胞性筋膜炎;嗜酸性筋膜炎;硬化性筋膜炎

概述:弥漫性筋膜炎(diffuse fasciitis,EF)是一种少见的主要以筋膜发生弥漫性肿胀和硬化为特征的疾病。1974年由Shulman首先报道2例,被称为“伴高γ-球蛋白血症及嗜酸细胞增多的弥漫性筋膜炎”,1975年Rodnan根据7例患者病理所见,强调筋膜多有嗜酸细胞浸润,命名为“嗜酸性筋膜炎”。以后陆续的报道发现患者并不都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中增高或组织中浸润以及高γ-球蛋白血症,因而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硬化性筋膜炎”更能反映本病的病变特征。也有学者对本病是否为一独立疾病表示异议,认为本病为硬皮病的皮下型或异型,有些患者在病程中可以转化为系统性硬皮病。但目前多认为该病还是一种不属于硬皮病的独立疾病。
http://129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复发性多软骨炎 皮肤科

复发性多软骨炎;polychondropathia;多发性软骨病;复发性多发软骨炎

概述: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少见的累及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具有反复发作和缓解的进展性炎性破坏性病变,累及软骨和其他全身结缔组织,包括耳、鼻、眼、关节、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等。临床表现为耳、鼻、呼吸道软骨炎,并伴有眼、耳前庭等器官受累症状。多关节炎和血管受累也比较常见。1923年Jaksch-Wartenhorst首次描述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命名为多发性软骨病(polychondropathia),1960年Pearson分析了12例患者,命名为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本病有自身免疫的机制参与。
http://129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斯蒂尔病 皮肤科

斯蒂尔病;Still'sdisease;变应性亚败血症;超敏感性亚败血症;急性多关节炎综合征;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

概述:斯蒂尔病是一种血清阴性的多关节炎,为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最早由斯蒂尔(1897)报道,其临床特征有长期不规则发热,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白细胞增多,多发性大、中、小关节炎,肌肉病变等。本病在临床表现和病理上都与成人类风湿关节炎不同。其全身症状较突出,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且与HLA-B27相关。
    1971年Bywater等系统报道了成年人发病的斯蒂尔病的临床特征,与儿童斯蒂尔病相同。因本病临床表现酷似败血症,而又非细菌直接引起,西欧一些国家曾称之为“变应性或超敏感性亚败血症”,1973年正式命名为“成人斯蒂尔病”。国内也曾称之为“变应性亚败血症”,自1985年以来,与国际一致改称斯蒂尔病。
    Still病(AOSD)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炎症性疾病,它具有一组同系统性青年性关节炎(Still病)相似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特点。它的特点是:每天高峰型发热,关节炎和典型的发生于发热期的逐天消失的皮疹。
http://129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Jessner淋巴细胞浸润 皮肤科

Jessner淋巴细胞浸润;Jessner-Kanof综合征

概述:Jessner淋巴细胞浸润又名Jessner-Kanof综合征。典型的皮损为面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棕红色浸润性斑块。对这一诊断,皮肤学界还存在较多争议。在皮损中查到伯氏疏螺旋体。且四环素治疗有效。
http://129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周角化病 皮肤科

毛囊周角化病;keratosispilaris;lichenpilaris;毛发角化病;毛发苔藓;毛周角化病

概述:毛囊周角化病(perifollicular keratosis)是属于肢端角化皮肤异色症的一种独立疾病。因损害呈苔藓样,故称毛发苔藓(lichen pilaris)。是一种毛囊性角化性皮肤病。可能为肠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般毋须治疗可以口服维生素A。肢端角化性皮肤异色症(acrokeratotic poikiloderma)临床表现为肢端皮肤角化,呈圆石子样外观,可扩展到手足背。伴皮肤异色症,尤其多见于曝光部位,亦可有水疱及苔藓样角化。
http://129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 皮肤科

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

概述:持久性豆状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 lenticularis perstans)本病为发生于足背和四肢的形如凸镜面或扁豆状的过度角化,临床上罕见。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http://129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 皮肤科

变异性红斑角化病;erythrokeratodermiafiguratavariabilis;erythrokeratodermiavariabilis;Mendesdacostatypeerythrokeratodermia;Mendesdacosta型红斑角化性皮病;variableerythrokeratoderma;变异性红角皮病;可变性红斑角化症;可变性图案状红斑角皮病;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

概述:变异性红斑角化病(variable erythrokeratoderma)又名可变性图形红斑角化性皮病(erythrokeratodermia figurata variabilis)或Mendes dacosta型红斑角化性皮病 (Mendes dacosta type erythrokeratodermi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机制为编码α-4 gap junction蛋白(connexin 31)突变所致,其变异基因位于染色体1p34-p35区。大多在生后不久发病,随年龄增长而改善,绝经后可消退,但妊娠时病情加重,冷、热、风的刺激和情绪激动可为加剧诱因。皮损多见于四肢伸侧、臂部及颜面,有的患者伴掌跖角化。
http://129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 皮肤科

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utaneouspapillomatosis;Gougerot-Carteaud综合征;皮肤乳头瘤病;皮肤乳头状瘤病

概述: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confluent and reticulate papillomatosis)又名皮肤乳头瘤病(cutaneous papillomatosis)、Gougerot-Carteaud综合征,1932年首先由Gougerot和Carteaud描述,他们将本病分为3个类型:斑点状乳头瘤病、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和钱币状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好发于双乳房间,皮损为扁平疣状色素性角化丘疹,部分融合成网状。
http://129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汗孔角化病 皮肤科

汗孔角化病;汗管角化症

概述:汗孔角化病(porokeratosis)是一种特殊的角化异常,以组织学中出现圆锥形板层(cornoid lamella)为特征,圆锥形板层是呈细的圆柱形的紧密排列的角化不全细胞分布于整个角质层所形成的。基本损害为界限清楚的角化不全,呈中心萎缩的环形、线形或斑点样。临床有5种类型(表1):经典的Mibelli型(PM)、播散型浅表型(DSP)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DSAP)、掌跖播散型(PPPD)、线型(LP)和斑点型(常与PM和LP相关)。
http://129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角化症 皮肤科

毛囊角化病;Darier病;达里埃病;毛囊角化症;毛囊鳞癣

概述: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又名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遗传性疾病。1889年2月White首次描述本病,1月后,Darier也报道1例,且认为在组织切片中见到的角化不良细胞是一种“寄生虫”。1896年,Bowen证实了Darier见到的“寄生虫”为角化不良的表皮细胞。本病属于中医“狐尿刺”范畴。
    毛囊角化病这一名称不十分恰当。因为病原发损害为毛囊性角化小丘疹,覆以油腻性痂,常互相融合成疣状斑块。但损害也可发生在毛囊之间或无毛囊的部位,如口腔黏膜、掌跖和甲床可出现散在或弥漫性角化过度。
http://129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鳞状毛囊角化病 皮肤科

鳞状毛囊角化病;keratosisfollicularissquamosa;鳞状毛囊角化

概述:鳞状毛囊角化病(squamous follicular keratosis)1930年日本土肥(Dohi)首先描述。原因尚不明了。可有家族史。皮损特征为灰白色至褐色圆形小鳞屑斑,鳞屑中央有与毛孔一致的黑色小点。
http://129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疣状肢端角化病 皮肤科

疣状肢端角化病;疣状肢端角化症

概述:疣状肢端角化病(acrokeratosis verruciformis)罕见,由Hopf于1930年首先描述。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少数在青春期发病。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与毛囊角化病伴发,或家族中有毛囊角化病患者。故认为两者可能是同一角化遗传缺陷引起。损害为扁平或凸起的角化过渡性坚实丘疹,直径1至数毫米,正常肤色或棕红色,类似扁平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数目多,不融合,皮损摩擦可引起水疱,一般无自觉症状。根据肢端疣状扁平丘疹,持久存在,有家族史,诊断不难。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冷冻、激光等治疗
http://129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 皮肤科

弥漫性掌跖角化病;hereditarypalmoplantarhyperkeratosis;Thost-Unna综合征;遗传性掌跖角化病;掌跖角质瘤;掌跖胼胝病

概述:弥漫性掌跖角化病(diffuse palmoplantar keratodermia)又称遗传性掌跖角化病(hereditary palmoplantar hyperkeratosis)、掌跖胼胝病、掌跖角质瘤、Thost-Unna综合征。
http://129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对称性进行性红斑角化症 皮肤科

对称性进行性红斑角化症;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

概述: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symmetrical progressive erythrokeratoderma)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角化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双侧掌跖的进行性红斑角化,境界明显,病程慢性。
http://129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更年期角化症 皮肤科

更年期角化症;经绝期皮肤角化病

概述:更年期角化症(keratoderma climactericum)是绝经期女性掌跖部位的局限性角化性皮肤病。仅发生于女性,常见于35~60岁的肥胖女性。
http://129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钱币状掌跖角化病 皮肤科

钱币状掌跖角化病

概述:钱币状掌跖角化病(keratosis palmoplantaris nummularis)是以在摩擦部位出现过度角化性斑块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皮损为过度角化性斑块或豆状角化过度。可试用角质剥脱剂及维A酸类制剂治疗。
http://129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硬化症 皮肤科

结节性硬化症;Bourneville病;结节性脑硬化

概述: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又称结节性脑硬化、Bourneville病。本病可归类于神经皮肤综合征(亦称斑痣性错构瘤病),是源于外胚层的器官发育异常所致,病变累及神经系统、皮肤和眼,也可累及中胚层、内胚层器官如心、肺、骨、肾和胃肠等。临床以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及智能减退为特征。
http://129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性鱼鳞病 皮肤科

毛囊性鱼鳞病;ichthyosisfollicularis;keratosispilarisdecalvans;秃发性毛发角化病;脱发性毛发角化病

概述:毛囊性鱼鳞病(follicularis ichthyosis)又称秃发性毛发角化病(keratosis pilaris decalvans)。病因尚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好发于婴儿面部,皮损表现为粟粒疹,中央有角栓,有的呈棘刺状,愈后形成皮肤萎缩。主要停止热风干燥、烫发等为治疗。
http://129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发育不良 皮肤科

皮肤发育不良;alplasiacutis;congenitalskindefect;先天性皮肤缺陷

概述:皮肤发育不良(alplasia cutis)又称先天性皮肤缺陷(congenital skin defect),为一个或几个区域内的表皮真皮,有时甚至皮下组织出现先天性缺损。
http://129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厚皮性骨膜病 皮肤科

厚皮性骨膜病;Touraine-Solente-Gole综合征;皮肤肥厚骨膜骨质增生症;图雷纳-索兰伍特-戈列综合征

概述:厚皮性骨膜病(pachyermoperiostosis)又称为皮肤肥厚骨膜骨质增生症和Touraine-Solente-Gole综合征。原发性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继发性又称过度增生性骨关节病。常继发于各种慢性及恶性肿瘤性疾病。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原发性:男性多见,常在青春期后不久发病。继发性:中年以后发病,以女性多见,皮肤改变不著。根据皮肤及骨骼的典型改变可诊断。
http://129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性厚甲症 皮肤科

先天性厚甲症;先天性指甲肥厚;先天性指趾甲肥厚;雅-雷二氏综合征;雅-雷综合征

概述:先天性厚甲症(pachyonychia congenita)是一种少见的甲肥厚性遗传性皮肤病,于1906年由Jadassohn和Lewandowsky首先命名。
    分类:通常分为四型,Ⅰ型最常见,为Jadassohn-Lewandowsky综合征;Ⅱ型为Jackson-Sertoli综合征;Ⅲ型又名为Schaferer-Branauer综合征;Ⅳ型又名迟发型先天性厚甲症(pachyonychia congenita tarda)。
http://129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遗传性良性上皮内角化不良 皮肤科

遗传性良性上皮内角化不良

概述:遗传性良性上皮内角化不良(hereditary benign intraepithelial dyskeratosis)是以口腔黏膜出现无症状的白色斑片及在充血的球结膜上显现泡样,胶状的斑片为特征的先天性综合征。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http://129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遗传性耳瘘 皮肤科

遗传性耳瘘;earpit;耳凹;耳孔

概述:遗传性耳瘘(hereditary auricular fistula)又称耳孔(ear pit),指耳部于出生后即有的无症状异常小孔或小瘘管。
http://129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牙源性皮瘘 皮肤科

牙源性皮瘘;dentalsinus;牙齿窦道

概述:牙源性皮瘘(odontogenic cutaneous draining sinus tract),又称牙齿窦道(dental sinus),是由慢性齿根尖周围炎发生脓肿,从皮肤开口排出,形成瘘孔或炎症性结节的疾病。
http://129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骨骺点状发育不良 皮肤科

骨骺点状发育不良;Chondrodysplasiacalcificanscongenita;Conradidisease;Conradi病;康拉迪病;先天性钙化性软骨发育不良;chondrodystrophiacongenitapurletata;点状骨骺发育不良;亨纳曼氏综合征;亨纳曼综合征;先天性点状软骨发育不良

概述:骨骺点状发育不良又名康拉迪病(Conradi’s disease)、先天性点状软骨发育不良(chondrodystrophia congenita punletata)或点状骨骺发育不良(dysplasia epiphysialis punctata)是由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所引起的疾病。具有不相称的短上臂和大腿,有短而粗的手指和足趾,关节强直,颈短,鼻梁扁平,上腭高,呈拱形。有些患者尚伴有先天性白内障,骨骺或心血管系统的缺陷。
    皮肤变化出生时即存在,表现为皮肤干燥,有小片或广泛的红斑和鳞屑,患者若症状较多,常在婴儿期死亡。
http://129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皮肤科

大疱性表皮松解;acantholysisbullosa;表皮溶解性大疱;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科布内病;科布内氏病

概述:“大疱性表皮松解”(epidermolysis bullosa,EB)由Koebner在19世纪晚期首次提出,用以描绘一种不留瘢痕的水疱性皮肤病。随后用于描述一组以皮肤和黏膜对机械损伤易感并形成大疱为特征的多基因遗传性皮肤病,为一组典型的侵及皮肤基底膜区的疾病。内脏器官也可累及。临床上病情表现出极大的变异性。同时,基因杂合性也很明显,有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异常的伤口修复可导致慢性损害和结痂,转移性癌也常见。目前,对本病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其研究手段主要是通过分子克隆编码一些维持皮肤层次结构完整的关键蛋白基网。本病亦属于中医的“天疱疮”范畴。
http://129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干燥症 皮肤科

寻常性鱼鳞病;dominantichthyosisvulgaris;ichthyosisnitida;ichthyosissimplex;xeroderma;单纯鱼鳞病;干皮病;光泽鱼鳞病;皮肤干燥病;皮肤干燥症;普通鳞癣;显性遗传寻常性鱼鳞病;显性遗传寻常鱼鳞病;寻常鳞癣;寻常性鳞癣

概述:寻常性鱼鳞病(ichthyosis vulgaris)亦名单纯鱼鳞病(ichthyosis simplex)、干皮病(xeroderma)、显性遗传寻常性鱼鳞病(dominant ichthyosis vulgaris)或光泽鱼鳞病(ichthyosis nitida)。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常见、多发病。发病率约为1/250。
    本病与中医所谓之蛇身、蛇皮、蛇胎等症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蛇身候记载:“蛇身者,谓人皮肤上如蛇皮而有鳞甲,也谓之蛇身也”。又如蛇皮候记载:“蛇皮者,由风邪客于腠理也,人腠理受于风,则闭塞,使血气涩浊,不能荣润,皮肤斑剥,其状如蛇鳞,世呼蛇体也,亦谓之蛇皮也”。也有人称本病为“藜藿之亏症”。
http://129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X联锁鱼鳞病 皮肤科

X联锁鱼鳞病;ichthyosisnigricans;recessiveX-linkedichthyosis;sex-linkedichthyosisvulgaris;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黑鱼鳞病;性连锁遗传寻常鱼鳞病;性联寻常性鱼鳞病;性联鱼鳞癣

概述:X联锁鱼鳞病(X-linked ichthyosis)又名黑鱼鳞病(ichthyosis nigricans),X-连锁隐性遗传鱼鳞病(recessive X-linked ichthyosis)。
http://129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板层状鱼鳞病 皮肤科

板层状鱼鳞病;lamellaichthyosis;recessivecongenitalichthyosiserythroderma;片层状鱼鳞癣;隐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概述:板层状鱼鳞病(lamellar ichthyosis)又名隐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recessive congenital ichthyosis erythroderma),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http://129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 皮肤科

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dominantcongenitalichthyosiformerythroderma;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大疱性鱼鳞病样角化过度症;显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显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样红皮病;鱼鳞病样红皮病(大疱型)

概述:先天性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病(congenital bullous ichthyosiform erythroderma)又名鱼鳞病样红皮病(大疱型)、大疱性鱼鳞病样角化过度症、显性遗传先天性鱼鳞病、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先天性疾病。
http://129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丑角样鱼鳞病 皮肤科

丑胎;harlequinichthyosis;ichthyosisfoetalis;斑色胎;丑角样鱼鳞病;花斑胎;胎儿鱼鳞病;先天性鱼鳞癣胎儿

概述:丑胎(harlequin fetus)亦称胎儿鱼鳞病(ichthrosis fetalis)。罕见,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机制还不确切。患儿出生时全身覆盖角质性铠甲状斑块,面容似丑角,大多患儿为死胎或在生后因吮乳、呼吸受限数天或数周内死亡。
http://129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着色性干皮病 皮肤科

着色性干皮病;DNA修复酶缺乏病;xerodermapigmentosa

概述: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特点是暴露处皮肤色素改变,伴角化或萎缩及癌变。多见于皮肤色素较深的人种,一般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偶有性联隐性遗传,由核酸内切酶缺陷造成DNA修复功能异常所致。本病的主要生化缺陷是由于皮肤部位细胞缺乏核酸内切酶,而使日光损伤的DNA不能正常修复。初起在暴露部如面、唇、结膜、颈部及小腿等处出现雀斑和皮肤发干,类似日光性皮炎,开始皮肤发红,以后出现持久性网状毛细血管扩张。对典型病例根据临床即可确诊。外涂避光软膏,如25%二氧化钛霜等,内服维生素A及烟酰胺或硫酸锌治疗。
http://129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回旋形线状鱼鳞病 皮肤科

回旋形线状鱼鳞病;Netherton综合征;迂回线状鱼鳞病

概述:回旋形线状鱼鳞病(ichthyosis linearis circumflexa)亦称Netherto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即出现。皮损为泛发性游走性环状或多环状红斑及鳞屑,周边有明显的“双边”鳞屑,具有特异性。其泛发性红斑及干燥纤细的鳞屑,犹如银屑病。组织病理:示非特异性改变。早期应与鱼鳞病样红皮病相鉴别。多环状皮损及毛发异常可资鉴别。可外用0.1%维A酸霜。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减轻症状。
http://129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流行性斑疹伤寒 皮肤科

流行性斑疹伤寒;classictyphus;louse-bonetyphus;典型斑疹伤寒;虱传斑疹伤寒

概述:流行性斑疹伤寒(epidemic typhus)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人虱为媒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持续高热,特殊皮疹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病程约2~3周。
http://129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地方性斑疹伤寒 皮肤科

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fever;flea-brone/murinetyphus;鼠斑疹伤寒;鼠型斑疹伤寒;蚤传或鼠型斑疹伤寒

概述: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是由莫氏立克次体引起,通过鼠蚤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又称蚤传或鼠型斑疹伤寒。临床表现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轻,病程短,预后好,病死率低。
http://129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 皮肤科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exanthematicfeverofmarseille;marseillefever;mediterraneanspottedfever;斑疹热立克次氏体;斑疹热立克次体;地中海斑点热;地中海热;康诺尔氏立克次氏体斑疹热;康氏立克次氏体斑疹热;康氏立克次体斑疹热;马赛热;南欧斑疹热;纽扣热;Mediterraneanfever;s

概述: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即蜱伤寒、地中海斑疹热(MSF),亦称北非蜱传斑疹伤寒、肯尼亚蜱咬热、印度蜱传斑疹伤寒、南欧斑疹热,病原为康氏立克次体(R.conorii)。另一病变是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病原为西伯利亚立克次体(R.siberica)。第三种蜱传立克次体感染为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病原为澳大利亚立克次体(R.australis)。这些病原体所致疾病,都有头痛、发热、皮疹、肌痛等症状。立克次体致病机制也是入侵内皮细胞,引起血管炎。后果一般甚佳。病情都比RMSF轻。还有一点不同,即蜱叮咬处常有一下陷的黑色溃疡,是为黑斑(tache noire)即焦痴(eschar),很像烟头烧伤。MSF见于地中海周边国家,另亦见于中东、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涉及到几种蜱,主要蜱媒是褐犬蜱,学名血红扇头蜱,但非洲国家野生动物中常见蜱类都能传播康氏立克次体。意大利流行病学家已证明此病在意大利、西班牙和以色列的发生率大为增加。据认为是城镇居民向市郊转移,与蜱类接触机会增多所致。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的分布,从俄罗斯欧洲部分经西伯利亚至前苏联远东部分,南下至印巴次大陆。虫媒似为几种硬蜱:嗜群血蜱(Haemaphysalis concinna),森林革蜂(Dermacentor syvarum),纳塔耳革蜱(D.nuttallii)等。以上三种天然受染的蜱,都能经卵传播。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是澳大利亚发现的几种立克次体感染之一,病原澳大利亚立克次体,虫媒为全环硬蜱(Ixodes holocylus),已知动物宿主是有袋动物。
http://129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恙虫病 皮肤科

恙虫病;akamushidisease;floodfever;inundationfever;Kedanidisease;Kedanifever;Mossmanfever;scrubtyphus;scrub-typhus;shimumushi;tsutsugamushifever;yochubio;丛林斑疹伤寒;红河热;洪水热;沙螨皮炎;恙虫皮炎

概述:恙虫病是恙虫病东方次体(Orientia tsutsuganmushi)(以前亦称立克次体)所致急性热病,语出日本:“tsutsuga”意为“危险”,“mushi”意为“臭虫”。恙螨(chiggers)叮咬时注入病原体。叮咬处以后即成焦痂。
    又称恙虫皮炎、沙螨或恙虫,为媒介由鼠传播给人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http://129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立克次体痘 皮肤科

立克次体痘;KewGardensspottedfever;立克次氏体痘;疹热

概述:立克次体痘(rickettsial pox)是由小株立克次体(Rickettsia akari)所致的水痘样自限性感染病。传播媒介主要为革螨(gamasides)中的血红异皮螨(Alloder-manyssus sanguineus)。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背痛和全身性丘疹、水疱为特征。主要流行于美国和前苏联地区。近年来我国也有发现。
http://129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鹦鹉热 皮肤科

鹦鹉热;Chlamydiapsittaciinfection;parrotfever;鸟热;鸟疫;鹦鹉病;鹦鹉热衣原体感染;ornithosis;鸟病

概述:鹦鹉热(psittacosis)又名鸟疫(ornithosis),是由鹦鹉等禽类感染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后,传染给人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
http://129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猫抓病 皮肤科

猫抓病

概述:是由汉赛巴通体感染所致。其病原体主要通过猫等家畜的接触或抓、咬破皮肤所引起。典型临床特征为原发性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一般为良性自限性。但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全身性损害,如肉芽肿性肝炎、肝脾肿大、神经炎及脑膜脑炎等,整个病程1~4个月。
http://129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赖特综合征 皮肤科

赖特综合征;urethro-ocular-synovialsyndrome;非淋病性关节炎、结膜炎、尿道炎三联征;莱特尔氏综合征;莱特尔综合征;莱特尔综合征尿道-眼-滑膜综合征;赖特综合症;Feissiger-LeRoy-Reiter综合征;infectiveuroarthitis;mucocutaneousocularsyndrome;Reiter’sDisease;Reiter

概述:赖特综合征即Reiter 综合征,又称尿道-眼-滑膜综合征(urethra-oculo-synovil syndrome)、感染性尿道关节炎(infective uroarthitis),Feissi ger-LeRoy-Reiter 综合征,组织抗原病等。
    本症最早由Reiter于1916 年报道,其特征为非化脓性关节炎、尿道炎及结膜炎,且常伴发于尿道感染或腹泻之后。主要发生于具有HLA-B27抗原的青年男性,其他尚可伴发环状龗头炎、口腔黏膜损害、虹膜炎及银屑病样皮肤改变、黏液性皮肤角化病(keratoderma blennorrlagicun)。
http://129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维生素A缺乏病 皮肤科

维生素A缺乏病;avitaminosisA;phrynoderma;蟾皮病;蟾皮症;维生素A缺乏症

概述:维生素A缺乏(vitamin A deficiency)亦称蟾皮症(phrynoderma),系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病。其特征为皮肤干燥,四肢伸面有非炎性的棘刺状毛囊丘疹,伴以眼部症状如眼干燥、角膜软化或夜盲。属中医“藜藿之亏”范畴。
http://129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 皮肤科

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播散性黄瘤伴尿崩

概述:播散性黄瘤伴尿崩症(xanthoma disseminatum with diabetes insipidus)是皮肤黏膜播散性黄瘤伴发尿崩症,二者特异性的结合。很少见,主要发生于幼儿和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遗传方式不明。
http://129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泛发性扁平黄色瘤 皮肤科

泛发性扁平黄色瘤;泛发性扁平黄瘤;泛发性黄斑瘤

概述:泛发性扁平黄色瘤(diffuse plane xanthoma)又名泛发性黄斑瘤。它是相对较大,发生于除眼睑外,其他部位的黄斑瘤样损害。发病率低,常见于老年。
http://129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 皮肤科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Burger-Gruz综合征;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脂蛋白酶缺乏症

概述: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primary familial hyperlipoproteinemias)表现为由遗传性脂蛋白代谢障碍引起的综合征。病人的预后主要取决于血浆中增高的或沉积于血管的脂蛋白类型。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hyperlopoproteinemia TypeⅠ)又名脂蛋白酶缺乏症,家族性高乳糜微粒血症,Burger-Gruz综合征等。它是由食物中脂肪触发的,因遗传性脂蛋白酶缺乏所引起的高乳糜微粒血症,伴甘油三酯增高的脂蛋白沉积于内脏和皮肤。发病率非常低,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见于因腹部绞痛就诊儿科的幼儿。
http://129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高脂蛋白血症Ⅱ型 皮肤科

高脂蛋白血症Ⅱ型

概述:高脂蛋白血症Ⅱ型分为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Ⅱa)及高脂蛋白血症Ⅱb型(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Ⅱb)。
    高脂蛋白血症Ⅱa型:又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蛋白血症等。它是一种遗传性代谢障碍,表现为高脂β-蛋白血症,且由于β-脂蛋白(LDL)受体缺乏或功能不全,导致细胞内胆固醇代谢降低。有家族性,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纯型合子血清胆固醇水平大于400mg/L。
    高脂蛋白血症Ⅱb型(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Ⅱb):又名高β-脂蛋白血症和高前β-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它以β-和前β-脂蛋白显著升高为特征。很多病人没有明确的家族史。
http://129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 皮肤科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β-脂蛋白不良血症;宽β疾病

概述:高脂蛋白血症Ⅲ型(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Ⅲ)又名宽β疾病,β-脂蛋白不良血症。它是一个独立疾病,伴VLDLS分解代谢障碍,导致LDL前体和中间体累积。脂蛋白的电泳提示LDL迁移率,而超速离心提示VLDLS。电泳分析显示宽β-脂蛋白带。血清胆固醇(达1000mg/ml)和甘油三酯(达2000mg/ml)有相当大的波动性。经等电聚焦电泳高脂蛋白血症Ⅲ型病人显示apo-E2/E2蛋白表型。apo-E2纯合子是高脂蛋白血症特定的病征。
http://129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高脂蛋白血症Ⅳ型 皮肤科

高脂蛋白血症Ⅳ型;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内源性高脂血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诱导的高脂血症

概述:高脂蛋白血症Ⅳ型(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Ⅳ)又名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诱导的高脂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和高前β-脂蛋白血症、内源性高脂血症、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它是一种常由糖类促发的高β-脂蛋白血症。是最常见的类型,成年发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外源性因子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有如糖尿病,是一种体质性疾病。
http://1299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 皮肤科

高脂蛋白血症Ⅴ型;内源性和外源性高脂血症;热卡诱导的高脂血症;脂肪和糖诱导的高脂血症

概述:高脂蛋白血症Ⅴ型(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Ⅴ)又名脂肪和糖诱导的高脂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和高前β-脂蛋白血症、内源性和外源性高脂血症、热卡诱导的高脂血症。由于乳糜微粒和VLDLS增加所致的高脂蛋白血症,是高脂蛋白血症Ⅰ型和Ⅳ型的结合型。发病率低,多在成人发病。它被认为是Ⅳ型的亚型,且常和肥胖和(或)酗酒有关。如果外源性甘油三酯供给减少,就转变为Ⅳ型,遗传模式与Ⅳ型相似。
http://1299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 皮肤科

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secondaryoracquiredhyperlipoproteinemias;获得性血脂蛋白过多症;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概述:继发性或获得性高脂蛋白血症(secondary or acquiredhyperlipoproteinemias)是因脏器疾病或药物反应所致的脂代谢变化。它们的数量比原发性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多得多,其中大多数不引起皮损。只有临床表现与高脂血症Ⅱb或Ⅳ型相似的形式可能迅速出现发疹性黄瘤,详细询问病史以便排除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
http://1299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丹吉尔病 皮肤科

丹吉尔病;Tangier病;α-蛋白血症

概述:丹吉尔病又名α-蛋白血症。本病名与氟吉尼亚Tangier岛有关,这是第1个患此病的病人的家乡,其特征为: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HDLS)几乎完全缺如,很多组织中组织细胞内胆固醇酯累积,特别是在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肝、脾、黏膜和皮肤。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低。
http://1299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尼曼-皮克病 皮肤科

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病;sphingomyelinstoragedisease;类脂组织细胞增多症;尼曼-皮克二氏病;尼-皮病;尼-皮二氏病;神经磷脂单核巨噬细胞病;神经磷脂贮积病;神经鞘磷脂沉积病;神经鞘磷脂积累病;sphingomyelinosis;神经鞘髓磷脂代谢障碍;niemann-pick’sdisease;鞘磷脂

概述:尼曼-皮克病(Niemann-Pick Disease)又称尼-皮病、神经鞘磷脂积累病(sphingomyelin storage disease)或神经磷脂单核巨噬细胞病,是一罕见的先天性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以消瘦、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常在儿童期死亡。
http://1299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戈谢病 皮肤科

戈谢病;家族性脾性贫血;葡萄糖脑苷脂病;葡萄糖脑苷脂酶缺乏症;cerebrosidelipoidosis;cerebrosidosis;familialsplenicanemia;Gaucher病;glucosylceramidelipoidosis;戈谢脾肿大;脑甙病;脑甙沉积病;脑苷脂沉积病;脑苷脂沉积症;脑苷脂网状内皮细胞病;葡萄糖脑酰胺沉

概述: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GD)是溶酶体贮积病(lysosomal storage disease,LSD)中最常见的一种,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法国皮特医生Phillipe Gaucher在1882年首先报道,50年后Aghion报道戈谢病是由于葡糖脑苷脂(glucocerebroside,G.C.)在肝、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单核-巨噬细胞内蓄积所致。Brady等在1964年发现葡糖脑苷脂的贮积是由β-葡糖苷酶(β-glucosidase)-葡糖脑苷酯酶(glucerebrosidase,GBA)缺乏所致,为戈谢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http://1299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 皮肤科

类脂质蛋白沉积症;hyalinosiscutisetmucosae;Urbach-Wiethe病;类脂蛋白沉积病;类脂质蛋白质沉积症;皮肤黏膜透明蛋白变性;皮肤粘膜透明变性

概述:类脂质蛋白沉积症(lipoid proteinosis)又称Urbach-Wiethe病、皮肤黏膜透明蛋白变性(hyalinosis cutis et mucosae),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常发生于婴儿,主要在皮肤、黏膜或内脏有无定形嗜伊红透明物质沉积,临床以眼睑增厚、肘膝黄色瘤样斑块伴声音嘶哑为特征。
http://1299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脂性渐进性坏死 皮肤科

脂性渐进性坏死;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概述:脂性渐进性坏死(necrobiosis Lipoidica)又称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临床上以胫前出现大片硬皮病样斑块,常伴发糖尿病为特征。本病是发生于胫前的大片硬皮病样损害,多见于妇女,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1929年,Oppenheim首先报告1例,随后Urbach报告了第2例,并命名为糖尿病性脂质渐进性坏死
http://1299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 皮肤科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Lubarsch-Pick病;鲁-皮病;鲁-皮二氏病;原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性

概述: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指一种均匀无结构呈特殊反应的淀粉样蛋白(amyloid)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的疾患。淀粉样蛋白是一组蛋白质和黏多糖复合物,因其具有与淀粉类似的化学反应(如与碘反应等)而被称为淀粉样变,实际上与淀粉毫无关系。淀粉样变病是蛋白质生化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分类方法不尽一致。简单地可以根据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而各自又按发生部位和范围的差异分为限局性和系统性。
    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primary systemic amyloidosis)又称为Lubarsch-Pick病,是淀粉样蛋白沉积于间质组织,累及心、肝、肾、胃肠道和皮肤等多个脏器引起的原发性系统性损害。
http://1299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继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 皮肤科

继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继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

概述: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指一种均匀无结构呈特殊反应的淀粉样蛋白(amyloid)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的疾患。淀粉样蛋白是一组蛋白质和黏多糖复合物,因其具有与淀粉类似的化学反应(如与碘反应等)而被称为淀粉样变,实际上与淀粉毫无关系。淀粉样变病是蛋白质生化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分类方法不尽一致。简单地可以根据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而各自又按发生部位和范围的差异分为限局性和系统性。
    继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secondary systemic amyloidosis)是指继发于某些病变如慢性炎症、慢性局部或系统性细菌感染、恶性肿瘤等的系统性淀粉样变。
http://1300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原发性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 皮肤科

原发性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皮癣;原发性局限性皮肤淀粉样变性

概述: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指一种均匀无结构呈特殊反应的淀粉样蛋白(amyloid)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导致相应组织器官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改变和功能障碍的疾患。淀粉样蛋白是一组蛋白质和黏多糖复合物,因其具有与淀粉类似的化学反应(如与碘反应等)而被称为淀粉样变,实际上与淀粉毫无关系。淀粉样变病是蛋白质生化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上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分类方法不尽一致。简单地可以根据其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而各自又按发生部位和范围的差异分为限局性和系统性。
    原发性限局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localized cutaneous amyloidosis)系指原发于皮肤局部的淀粉样变,没有其他系统的受累也非继发于其他皮肤疾病。与中医文献记载之“皮癣”相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松皮癣,壮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痒”。
http://1300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卟啉病 皮肤科

皮肤卟啉病;皮肤性卟啉病

概述:皮肤卟啉病是血红素生物合成过程中因遗传缺陷或后天原因致其中间产物——卟啉和(或)卟啉前体的产生和排泄增多,并在体内积聚而产生的一组以光敏性皮肤损害表现为主的疾病。包括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PP)、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CT)、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CEP)、混合性卟啉病(VP)和遗传性粪卟啉病(HC)。其中以EPP和PCT较多见。此外,无皮肤损害而以腹痛和神经精神症群表现为主的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在国内也较多见,其余的则很罕见。早在1874年已有关于本病的记载,患者有光敏性皮损、肝病、红尿和溶血性贫血等表现,当时疑诊为天疱疮。之后有一些类似的患者报道,但直至1925年当Fisher从这些有显著光敏感的患者尿液中分离出结晶物,并命名为卟啉后,才开始对本病有了正确的认识。随着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血液病学的发展,逐步搞清了卟啉——血红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对卟啉病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和分类。
    目前尚无完全满意的分类法。卟啉主要在红骨髓和肝内合成,临床上根据产生过量卟啉的主要所在部位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型和肝型两类。
    1.红细胞生成型  骨髓内幼红细胞和红细胞中有过量及不正常的卟啉生成,致骨髓和组织内以及血液中有广泛的卟啉沉着,按生成的卟啉不同可分为CEP和EPP。
    2.肝型  肝组织内有过量及不正常的卟啉产生,包括有PCT、HC、VP和AIP。特别是在PCT中,肝组织活检常示有不同程度炎症、坏死、铁质沉着、脂肪浸润、纤维化和肉芽肿改变。在AIP中,神经纤维可有不同程度的脱髓鞘变性。
    上述两型中所有卟啉病的皮损表现均伴随着皮肤和血浆中卟啉浓度的增高,其组织病理改变大致相同。
http://1300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维生素B2缺乏病 皮肤科

维生素B2缺乏病;ariboflavinosis;核黄素缺乏病;维生素B2缺乏症;维生素B2缺乏病;维生素B2缺乏症;avitaminosisB2;B2营养缺陷病;riboflavindeficiency;核黄素缺乏症

概述:维生素B2缺乏症(ariboflavinosis)又名核黄素缺乏(riboflavin deficiency)。是因机体摄取维生素B2不足或缺乏所致的口腔和阴囊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阴囊炎,舌炎、唇炎和口角炎。患者一般系集体膳食者,个人单独发病罕见。
http://1300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皮肤科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congenitalerythropoieticporphyria;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病;先天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症;Gunther病;红细胞生成卟啉;红细胞生成性尿卟啉病

概述: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又称为先天性光敏感性卟啉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临床有严重残毁性光敏感性皮损、溶血性贫血脾肿大
http://1300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 皮肤科

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土耳其卟啉病;症状性卟啉病

概述:迟发性皮肤卟啉病(porphyria cutanea tarda,PCT)既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又是一种获得性疾病,1937年由Wald Ensnstrom首次命名。临床以光敏性皮炎,面部多毛,皮肤瘢痕、粗糙、增厚和色素改变为特征,没有神经病变的卟啉病,部分患者有肝脏损害。
http://1300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 皮肤科

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不典型的夏令水疱病;红细胞肝性原卟啉症;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症

概述: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erythropoietic protoporphyria,EPP)于1953年才被首次描述,当时Kosenew等称之为“不典型的夏令水疱病”。1961年,Magnus等确定它是一独立的卟啉病并命名为EPP。
http://1300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脯肽酶缺乏症 皮肤科

脯肽酶缺乏症

概述:脯肽酶缺乏症(prolidase deficiency)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累及皮肤、眼、耳、鼻、咽、骨关节的中枢神经系统。实验室检查以脯肽酶(prolidase)活性的缺失和亚氨基二肽尿为特征。1968年由Goodman等首次报道。
http://1300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尿黑酸尿与褐黄病 皮肤科

尿黑酸尿与褐黄病

概述:尿黑酸尿与褐黄病(alkaptonuria et ochronosis)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尿黑酸长期聚积在体内各器官中,可引起褐黄病。黑尿、皮肤棕黄色色素沉着及关节炎是本病独特的三联症。
http://1300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类癌 皮肤科

类癌综合征;比-桑二氏综合征;比-桑综合征;肠皮肤心脏病;类癌;类癌瘤综合征;类癌综合症;神经原发类癌;嗜银细胞癌;嗜银细胞瘤;argentaffinoma

概述:类癌综合征(carcinoid syndrome)又名嗜银细胞瘤(argentaffinoma)是由嗜银细胞瘤引起的以肠道和呼吸道平滑肌痉挛和皮肤血管扩张为特点的症状群。类癌虽然组织结构像癌,但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故名。
http://1300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痛风 皮肤科

痛风;arthrolithiasis;podagra;uarthritis;uratethesaurismosis;关节石病;尿酸盐贮积病;足痛风

概述: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生物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它是由于单钠尿酸盐结晶(MSU)或尿酸在细胞外液形成超饱和状态,使其晶体在组织中沉积而造成的一组异源性疾病。本病以关节液和痛风石中可找到有双折光性的单水尿酸钠结晶为其特点。其临床特征为: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间质性肾炎,严重者见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常伴尿酸性尿路结石。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的基本属遗传性,遗传方式大多数未明,仅1%~2%因酶缺陷引起。继发性主要因肾脏病、血液病等疾病或药物、高嘌呤食物等引起。按痛风的临床经过可以把痛风分为4个阶段,即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间歇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多见于体形肥胖的中老年男性和绝经期后妇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其患病率逐渐上升。
    高尿酸血症根据其血尿酸浓度分为相对增高和绝对增高两类。相对增高系指血尿酸浓度超过正常人群的上限(平均值±2SD);绝对增高系指血尿酸浓度超过尿酸的可溶性。青春期前正常儿童,男女两性的血清尿酸盐平均值为214.2μmol/L(3.6mg/dl),青春期后其水平增高;成年男性血清尿酸水平略高于女性,停经后女性的尿酸水平增加,接近男性水平。我国正常人的血尿酸浓度(血清、尿酸酶法),男性上限为380.8μmol/L(6.4mg/dl),女性上限在更年期以前为309.4μmol/L(5.2mg/dl),更年期后则其值与男性接近。一般情况下,不论男、女,当血清尿酸值≥416.5μmol/L(7.0mg/dl)被称为高尿酸血症,过此值即达超饱和,尿酸可呈针状晶体析出。
    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实验室的发现而不是一种疾病,它代表血清尿酸水平的升高而没有关节炎、痛风石或泌尿道的尿酸结石的表现。
http://1301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转移性皮肤钙化病 皮肤科

转移性皮肤钙化病

概述:皮肤钙化病(calcinosis cutis)是不溶性钙盐(主要为未定型磷酸钙或少量碳酸钙)沉积于皮肤内或皮下组织产生的疾病。可分为转移性皮肤钙化病,营养不良性钙化病及特发性钙化病等3型。
http://1301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营养不良性皮肤钙化病 皮肤科

营养不良性皮肤钙化病

概述:皮肤钙化病(calcinosis cutis)是不溶性钙盐(主要为未定型磷酸钙或少量碳酸钙)沉积于皮肤内或皮下组织产生的疾病。可分为转移性皮肤钙化病,营养不良性钙化病及特发性钙化病等3型。
http://1301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特发性皮肤钙化病 皮肤科

特发性皮肤钙化病

概述:皮肤钙化病(calcinosis cutis)是不溶性钙盐(主要为未定型磷酸钙或少量碳酸钙)沉积于皮肤内或皮下组织产生的疾病。可分为转移性皮肤钙化病,营养不良性钙化病及特发性钙化病等3型。
http://1301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全身黏液性水肿 皮肤科

全身黏液性水肿;truemyxedema;泛发性粘液性水肿;真性粘液水肿;真性粘液性水肿

概述:黏液性水肿(myxedema),系一组,以皮肤内散在或弥漫性黏蛋白沉积和显微镜下胶原破碎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黏蛋白存在于基质内,由蛋白多糖和氨基葡萄糖多糖组成,这些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酸性黏多糖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够结合其自身体积1000倍的水分,对保持真皮的水分至关重要,并维持真皮的体积和质地。正常情况下,属硫酸黏多糖的硫酸软骨素和肝素是基本的真皮黏蛋白。在某些疾病时,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异常的酸性黏多糖通常为透明质酸,这些酸性黏多糖(黏蛋白)在真皮内大量积聚,形成各种黏液状态的疾病。可通过胶铁、阿新蓝的甲苯胺蓝等特殊染色予以证实。 用透明质酸酶进行组织培养后染色消失可以确定黏蛋白的存在。 因为黏蛋白中所含水分,在操作过程中丢失而在常规的HE染色下看不见,所以当胶原束出现大的间隙时考虑可能有黏蛋白增多。
    黏液性水肿(myxedema),可分为全身黏液性水肿(generalized myxedema)也称真性黏液性水肿(true myxedema)、胫前黏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edema)又称甲状腺毒性黏蛋白沉积症
    全身黏液性水肿(generalized myxedema)也称真性黏液性水肿(true myxedema),系由甲状腺功能不全导致甲状腺素分泌减少或缺乏而产生。 临床表现为,呆小病(克汀病),幼年黏液水肿,成人黏液性水肿。
http://1301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胫前黏液水肿 皮肤科

胫前黏液水肿;甲状腺毒性黏蛋白沉积症;胫骨前粘液水肿;胫前粘液水肿;胫前粘液性水肿

概述:黏液性水肿(myxedema),系一组以皮肤内散在或弥漫性黏蛋白沉积和显微镜下胶原破碎为特征的代谢障碍性疾病。黏蛋白存在于基质内,由蛋白多糖和氨基葡萄糖多糖组成,这些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酸性黏多糖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够结合其自身体积1000倍的水分,对保持真皮的水分至关重要,并维持真皮的体积和质地。正常情况下,属硫酸黏多糖的硫酸软骨素和肝素是基本的真皮黏蛋白。在某些疾病时,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异常的酸性黏多糖通常为透明质酸,这些酸性黏多糖(黏蛋白)在真皮内大量积聚,形成各种黏液状态的疾病。可通过胶铁、阿新蓝的甲苯胺蓝等特殊染色予以证实。 用透明质酸酶进行组织培养后染色消失可以确定黏蛋白的存在。 因为黏蛋白中所含水分,在操作过程中丢失而在常规的HE染色下看不见,所以当胶原束出现大的间隙时考虑可能有黏蛋白增多。
    黏液性水肿(myxedema),可分为全身黏液性水肿(generalized myxedema)也称真性黏液性水肿(true myxedema),胫前黏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edema)又称甲状腺毒性黏蛋白沉积症。
    胫前黏液性水肿(pretibial myxedema)又称甲状腺毒性黏蛋白沉积症。其特点为胫前出现界限明显的坚实水肿性斑块或结节,常伴有甲状腺毒症。临床表现为,皮损最常见于胫前区,常伴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突眼症。鼓槌状指趾。
http://1301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成人硬肿症 皮肤科

成人硬肿症;成人皮硬化病;成人硬化病

概述:成人硬肿症(adult scleredema)是一种以突然发生弥漫性对称性皮肤发硬为特征的少见病。多发生于感染性疾病之后,经过数年多可自行缓解。
http://1301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坏血病 皮肤科

维生素C缺乏病;scurvy;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症;scorbutus;ascorbicaciddeficiency;avitaminosisC;坏血症;抗坏血酸缺乏;抗坏血酸缺乏病;维生素C营养缺陷病

概述:维生素C缺乏病又名抗坏血酸缺乏(ascorbic acid deficiency)、坏血症(scurvy)是一种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因毛细血管壁损害产生的皮肤、黏膜渗血和出血。
http://1301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黑棘皮病 皮肤科

黑色棘皮症;黑棘皮病;黑棘皮症;黑色角化病

概述:黑色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在特定的好发部位,出现污褐色到灰色的色素性、乳头瘤病样角化性皮损。有多种类型,预后各不相同。
    分类:Ollendorff Curth将其分为不伴内脏肿瘤的良性黑棘皮病和常与内脏腺癌相关的恶性黑棘皮病。
    1.良性黑棘皮病  呈不规则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内脏疾病无关,出生时或从少儿至青春期成长过程中发病,好发于颈部、腋下和肘窝,黏膜很少受累,口腔黏膜偶有天鹅绒状乳头状增生,肢端不受侵害。病变在青春期后既可持续不变,也可自发消退,就总体而言,本病的临床症状较恶性黑棘皮病明显减少。
    (1)良性黑棘皮病作为遗传综合征的一种表现:良性黑棘皮病可与隐性遗传综合征相关,发病于出生时或青春发育期,伴发的黑棘皮病不明显或轻微。如Berardinelli-Seip综合征、Bloom综合征、Crouzon综合征、Lawrence综合征、Miesch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Rabson-mendelhall综合征等。
    (2)良性黑棘皮病和获得内分泌疾病:除外遗传形式,良性黑棘皮病可伴随垂体、肾上腺和卵巢肿瘤发生,发病常在青少年时期。肥胖不一定存在。垂体腺瘤或颅咽管瘤发病已有报道。青年或成年巨人症、伴生长激素增高的肢端肥大等内分泌综合征普遍包括黑棘皮病、柯兴(Cushing)综合征、阿狄森(Addison)病和多囊性卵巢疾病可发生典型的黑棘皮病。年轻的糖尿病患者也常患此病。
    (3)化学性良性黑棘皮病:儿童和成年人使用大剂量雌激素可产生黑棘皮病,干扰脂代谢的化学物质与鱼鳞病和黑棘皮病相关,接受大剂量烟酸、tripanarol或benzomalacene治疗的病人发生过黑棘皮病。
    (4)假性黑棘皮病:病人肥胖,系症状性和可逆转性,在此加以叙述,是因为它是真正的肥胖性良性黑棘皮病。
    2.恶性黑棘皮病  本病几乎均与内脏肿瘤相关。约60%病人皮肤症状与内脏恶性程度同步进展,约20%病人皮肤症状先于恶性肿瘤数年,约20%病人恶性肿瘤是原发的,皮肤症是继发的。
    这种副肿瘤综合征的皮肤表现通常在成人发生。皮肤症状常在肿瘤去除后消退。约60%病人发现有胃腺癌,其他腹部肿瘤30%,腹部以外肿瘤约10%,可见于胰腺、胆囊、子宫、卵巢、肠、前列腺、食管、乳腺或肺部肿瘤,一般来讲,肿瘤恶性程度较高,经常短期内致人死亡。
http://1301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假性黑棘皮病 皮肤科

假性黑棘皮病;假黑棘皮病;假性黑棘皮症;假性黑色棘皮症

概述:假性黑棘皮病(pseudoacanthosis Nigricans)是一种良性黑棘皮病样疾病,较常发生于肥胖人群。
http://1301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糙皮病 皮肤科

烟酸缺乏;aniacinosis;pellagra;Pellagradisease;scurf;糙皮病;粗皮病;癞皮病;尼克酸缺乏病;陪拉格病;烟酸缺乏病;烟酸缺乏症;niacindeficiency;陪粒格;糖皮病;意大利癞病;玉米红斑病;玉蜀黍疹

概述:烟酸缺乏(nicohric acid deficiency)又名糙皮病或陪拉格(pellagra),系由于酸缺乏所致的皮肤、胃肠及神经症状为主的慢性全身性疾病。表现为皮炎(dermatitis)、腹泻(diarrhea)及痴呆(dementia),即所谓三D病状,但以皮炎最常见。属中医“藜藿之亏”范畴。
http://1302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肠病性肢端皮炎 皮肤科

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enteropathicasyndrome;Brandt综合征;Danbolt-Closs综合征;布兰特氏综合征;布兰特综合征;肠病性肢皮炎;肠源性肢端皮炎综合征;当-克二氏综合征;非典型性连续性肢端皮炎;慢性肠源性肢端皮炎

概述: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enteropathica)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以腔口周围、四肢末端之皮炎、腹泻、秃发为其临床特征。本病常于1岁左右开始发病,严重病例不治可致死亡。
http://1302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恶性营养不良病 皮肤科

恶性营养不良病;Kwashiorkor病;蛋白质营养不良综合征;恶性营养不良症;加西卡病;夸希奥科病;小儿恶性营养不良症

概述:恶性营养不良病是一种因食物中蛋白质严重缺乏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少儿常见,尤其是在非洲和亚洲地区,人们进食淀粉类物质而获得足够的或过量的热量。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可导致生理和智力发育迟缓、肌肉萎缩、脂肪肝、月亮脸和水肿。肠道外科手术可诱导类似继发性蛋白质缺乏。
http://1302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胡萝卜素血症 皮肤科

高胡萝卜素血症;carotenemia;柑皮症;胡萝卜素血症;血胡萝卜素过多症;血内胡萝卜素过多症

概述:高胡萝卜素血症(hypercarotenaemia),又称柑皮症,是一种因血内胡萝卜素含量过高引起的皮肤黄染症。皮肤黄染而巩膜不黄染是最重要的特征。纠正基础疾病,不需特殊治疗。
http://1302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色病 皮肤科

血色病;古铜色糖尿病;色素性肝硬化;血色素沉着症;遗传性血色病;原发性铁负荷过多

概述:血色病(hematochromatosis)又称遗传性血色病,它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存在两个血色病突变基因而导致的铁代谢异常。过去有许多名称,如色素性肝硬化、古铜色糖尿病等。到1889年von Reckling-hausen对这类病例仔细观察发现患者体内大部分器官有铁色素沉着,这些铁色素来源自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而称之为血色病,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现认为这是一种铁代谢紊乱,导致不相宜的自饮食中铁吸收增多,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铁负荷过多性疾病。它与继发性铁负荷过多不同,后者是有一定原因导致铁负荷过多,而血色病的原因不明,故称之为原发性铁负荷过多,而大多血色病病例有遗传因素,故称为遗传性血色病。
http://1302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黄色瘤 皮肤科

黄色瘤;fibromalipoidicum;fibromalipomatodes;xanthomatosis;黄瘤;黄瘤病;黄脂增生病;脂肪纤维瘤;脂肪性纤维瘤;脂瘤性纤维瘤;黄瘤症;黄疣病

概述:黄色瘤(xanthoma)即黄瘤病,黄瘤是含脂质的组织细胞和巨噬细胞局限性聚集于真皮或肌腱等处形成的黄色、橘黄色或棕红色的丘疹、结节或斑块,常伴有血脂质和其他系统的异常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http://1302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雷诺综合征 皮肤科

雷诺综合征;雷诺综合症

概述:雷诺综合征(Raynaud’s syndrome)系由寒冷或情绪因素诱发的一种以双手皮肤发作性苍白、发绀和潮红为特征的病理生理改变。此征由指动脉的发作性痉挛所引起,多见于青年女性,好发于双手和手指,但也可涉及双足和足趾。1862年Maurice Raynaud首先报道了25例由指动脉痉挛引起的发作性手指缺血性疾病,即所谓雷诺病。1901年Hutchinson观察到雷诺病可由多种疾病如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和硬皮病等引起,因而认为由Ranyaud提出的征象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从而提出了Raynaud现象。1932年Allen和Brown明确提出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发作性指动脉痉挛称为雷诺现象,而将良性、特发性和不伴有任何有关疾病的发作性指动脉痉挛称为雷诺病。
    1957年Gifford和Hines报道了一组有雷诺症状的病例在发病前就患有可致本病的有关疾病。至20世纪70年代诸医学中心已可在多数有雷诺症状的病人发现有关疾病,且大多数有自家免疫性疾病。新近多数权威学者认为区分为雷诺病和雷诺现象并不合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诊断方法的改进认为大多数病人的有关疾病迟早会被诊断出来。因而认为以雷诺综合征命名更为合理。在临床上要解决的问题是:①雷诺综合征诊断是否成立;②仔细检查和随访有无伴发有关疾病;③如何施行治疗。
    在雷诺综合征(以下简称RS)中,约70%的病人迟早可发现原发性疾病。
http://1302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痛性青紫综合征 皮肤科

痛性青紫综合征;autoerythrocytesensitization;Gardener-Diamond综合征;疼痛性青肿综合征;痛性青紫综合症;痛性瘀斑综合征;自身红细胞敏感症

概述:痛性青紫综合征(painful bruising syndrome)又称自身红细胞敏感症(autoerythrocyte sensitization)。1955年,Gardener和Diamond首先报道此病,因而本病又称Gardener-Diamond综合征。属少见病。
http://1302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皮肤科

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peculiarprogressivepigmentarydiseaseoftheskin;Schamberg病;进行性着色皮肤病;尚贝格病;特异性进行性色素性皮病

概述:本病又称Schamberg病、特异性进行性色素性皮病(peculiar progressive pigmentary disease of the skin)。本病常不对称地发于小腿伸面,为针尖至针头大瘀点组成的大小、形状不一的斑片。病因不明。有家族性发病的报道。临床表现初为群集、粟粒至针帽大的淡红色瘀点或瘀斑,逐渐增多后密集成片而成为形状不规则的橘红或棕红色斑片。
http://1302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 皮肤科

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Gougerot-Blumsyndrome;pigmentedpurpuralichenoiddermatitis;古-布二氏综合征;古-布综合征;顾-勃综合征;色素性紫癜性苔癣样皮炎综合征;血疳;着色紫癜性苔癣样皮炎

概述: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pigmented purpuric lichenoid dermatitis)又称顾-勃综合征(Gougerot-Blum syndrome)。与中医的“血疳”相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本症由于风热邪气闭塞腠理,血燥多热所致,形如紫疥,痛痒时作,抓痕累累,皮肤出血”。
http://1302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皮肤科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llergiccutaneousangiitis;allergicvasculitis;nodulardermalallergidi;systemicallergicvasculitis;变应性皮肤脉管炎;结节性皮肤变应疹;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

概述: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ll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又称变应性血管炎(allergic vasculitis)、系统性变应性血管炎(systemic allergic vasculitis)、结节性皮肤变应疹(nodular dermal allergidi)。是真皮毛细血管及微细血管的坏死性炎症。
http://1303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荨麻疹性血管炎 皮肤科

荨麻疹性血管炎;低补体血症血管炎;低补体症血管炎荨麻疹综合征;荨麻疹形血管炎

概述:荨麻疹性血管炎(urticarial vasculitis)又称低补体血症血管炎(hypocomplementemic vasculitis)、低补体症血管炎荨麻疹综合征(hypocomplementemic vasculitis urticarial syndrome),是一种水肿性血管炎。
http://1303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多动脉炎 皮肤科

结节性多动脉炎;periarteritisnodosa;polyarteritis;多动脉炎;结节性动脉外膜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库斯毛耳病;库斯毛耳氏病;Kussmaul'sdisease

概述: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又称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或结节性动脉周围炎(periarteritis nodosa),是一种累及中、小动脉的坏死性血管炎性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可累及人体的任何器官,但以皮肤、关节、外周神经、胃肠道和肾脏受累最为常见。病变的严重程度个体间差异很大。结节性多动脉炎还可以合并于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根据受累血管大小,分为经典型结节性多动脉炎与微型多发性动脉炎,前者侵犯中等动脉及其分支处,后者累及小动脉及小静脉,特点是中小动脉坏死性、非肉芽肿性血管炎,这是因为血管损伤并非仅累及动脉壁外层,而是可能同时累及动脉壁各层引起坏死性动脉炎,最后导致多发性动脉瘤、血栓形成或梗死。
http://1303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 皮肤科

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allergicgranulomatosis;Churg-Strauss综合征;变态反应性肉芽肿病;变应性肉芽肿;变应性肉芽肿病;过敏性肉芽肿;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过敏性肉芽肿症;Churg-Strausssvndrome;allergicangiitisandgranulomatosis;Churg-Strausesyndrome;allergicgranulomatou

概述: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allergic angitis granulomatosis或Churg-Strauss syndrome,简称CSS)即变应性肉芽肿(allergic granulomatosis,AG)也称过敏性肉芽肿或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一种以肺内及系统性小血管炎症、血管外肉芽肿及高嗜酸粒细胞血症为特点的一种自身免疫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是以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血管炎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中小动脉。最早在1951年Churg和Strauss将这一组疾病命名为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allergic angiitis and granulomatosis)。他们认为过敏因素在该病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首次将此病从PAN中鉴别开来,并提出本病可看作是PAN与韦格内肉芽肿的中间型,或为吕弗硫综合征与韦格内肉芽肿的中间型。
http://1303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 皮肤科

致命性中线肉芽肿;gangrenousrhinitis;maligantgranulomaoftheface;progressivelethalgranuloma;鼻部坏疽性肉芽肿;坏疽性鼻炎;进行性致死性肉芽肿;面部恶性肉芽肿;致死性中线肉芽肿

概述:致死性中线肉芽肿病(lethal midline granulom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面中部组织破坏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溃疡,呈慢性进行性,预后不良。1944年由Stewart首先报道。亦称面部恶性肉芽肿(maligant granuloma of the face)、进行性致死性肉芽肿(progressive lethal granuloma)、坏疽性鼻炎(gangrenous rhinitis)。
http://1303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淋巴瘤样肉芽肿 皮肤科

淋巴瘤样肉芽肿;淋巴瘤样肉芽肿病;polymorphicreticulosis;多形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恶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血管中心性淋巴瘤;血管中心性免疫增殖性病变;多形网状细胞增多

概述:淋巴瘤样肉芽肿(lymphomatoid granulomatosis,LG)是血管炎和肉芽肿反应的一种少见类型。本病的特征是各种组织均发生血管营养性、血管破坏性病变和肉芽肿反应,并伴以广泛的非典型性淋巴增殖性浸润,主要累及肺脏,也可累及肺外组织。它在组织病理上具有与韦格内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和非典型性淋巴瘤相似的几种特征。既往认为本病是韦格内肉芽肿的一种亚型,因其与韦格内肉芽肿具有相似的坏死性血管炎,且有进展为恶性淋巴瘤倾向。还曾称作多形性网状细胞增多症、恶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但Liebow(1972)最早从临床、病理证实本病是与韦格内肉芽肿不同的一个独立疾病。
    本病是原发于肺的非Hodgkins淋巴瘤的少见表现型(其他二型为起源于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BALT)的低恶性度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和高恶性度大淋巴细胞淋巴瘤),其特点是多形性,细胞学上呈不典型的淋巴样细胞浸润以及明显的血管受侵和坏死。
http://1303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血管炎 皮肤科

结节性血管炎;cuaneousallergicnodularvasculitis;结节性脉管炎;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

概述:结节性血管炎(nodular vasculitis)又称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cuaneous allergic nodular vasculitis)首先由Montgomery等描述。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特别是站立工作者尤为多见。本病是否为一独立疾病尚有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仅是Bazin硬红斑的早期或轻型。
http://1303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 皮肤科

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节段性透明变性性脉管炎;atrophieblanche;livedoidvasculitis;whiteatrophy;白色萎缩;白色萎缩症;青斑样血管炎

概述: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segmental hyalinizing vasculitis)又名白色萎缩(atrophie blanche)、青斑样血管炎(livedoid vasculitis)但仍有异议。1929年Milian首先描述本病,临床上以小腿和踝部出现紫癜、坏死,愈后留有象牙白色萎缩斑为特征。
http://1303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变应性血管炎 皮肤科

过敏性血管炎;allergicangiitis;arteriolitisallergica;hypersensitivityangiitis;localizedvisceralarteritis;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变应性小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超敏性血管炎;典型过敏性血管炎;高敏感性脉管炎;过敏性脉管炎;坏死性结节性皮炎;结节性真皮过敏疹;超敏反

概述:过敏性血管炎(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是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曾用名有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坏死性结节性皮炎、超敏性血管炎、结节性真皮过敏疹、变应性小动脉炎和变应性血管炎等。患者以皮肤和偶尔其他器官受累为突出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病情有自限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本病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亦称典型过敏性血管炎,患者多为成年人,发病前常有外源性抗原所引起的过敏反应,以皮肤表现为主。后者则包括多种疾病:过敏性紫癜、荨麻疹血管炎、血清病、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等。其过敏原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之分,也可能找不出明确的致敏原,发病年龄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常与狭义的即典型过敏性血管炎相似。
    由于广义的过敏性血管炎均有其相应的名称,为避免混乱,目前文献所提到的过敏性血管炎(亦即本文所提的)一般是指狭义概念的血管炎,即典型过敏性血管炎。
http://1303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韦格纳肉芽肿 皮肤科

韦格纳肉芽肿;韦格内肉芽肿;Wegenergranulomatosis;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肉芽肿;坏死性肉芽肿

概述:韦格纳(Wegener granulomatosis,WG)肉芽肿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预后不良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疾病,其特征为全呼吸道都发生肉芽肿性病变,有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和肾小球-肾炎。Klinger(1931)首次报告一例,解剖为“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界限型”。Wegner于1936年报告3例,1939年又报告18例,并根据活检和尸检资料将本病命名为“鼻源性肉芽肿”,主要累及动脉和肾脏,命名为韦格纳肉芽肿。至1950年Godman和Churg从病理学方面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本病。1973年Fauci和Wolff进一步观察了WG的治疗和预后。1973年,美国国立卫生院(NIH)的Fauci和Wolff报道了18例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用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后得到缓解,标志着人们对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进入新时期。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了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标准。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三联征是指累及上呼吸道、肺及肾的病变,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
http://1303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巨细胞动脉炎 皮肤科

巨细胞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

概述:巨细胞动脉炎(giant cell arteritis)简称GCA,是一种广泛的血管疾患,过去称颅动脉炎、颞动脉炎、肉芽肿性动脉炎,后来认识到该病时体内任何较大动脉均可受累,故依其病理特征命名为巨细胞动脉炎。属于肉芽肿性动脉炎的特殊型。临床表现多由血管闭塞性变化引起。
http://1304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大动脉炎 皮肤科

大动脉炎;Takayasu’sdisease;Takayasu病;不典型主动脉缩窄症;高安病;巨细胞必性动脉炎;突发性主动脉炎;无脉症;主动脉弓综合征;aorto-arteritis;高安氏病;缩窄性大动脉炎;塔卡亚萨病;塔卡亚萨氏病;主动脉动脉炎;Takayasu'sarteritis

概述: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及肺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变。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少数病人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而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因病变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1908年日本眼科医生高安首先发现1例21岁女性患者,其眼底视盘周围有动静脉吻合,1952年被Caccamise和Whitman命名为“高安病(Takayasu’s disease)”,但当时仅认为这是局限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病,至于不典型主动脉狭窄和肾动脉狭窄则并不包含在Takayasu病的范围内。病变发生在胸降主动脉者,则被称为不典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肾动脉者则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累及肺动脉者则可能产生肺动脉高压;影响冠状动脉可产生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本病常为多发性病变,表现一组特异病征,黄宛和刘力生于1962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缩窄性大动脉炎的概念,取代了无脉病、主动脉弓综合征、不典型主动脉缩窄等含义不清的病名。由于少数患者可产生扩张性病变,因此,目前又统称为大动脉炎。
http://1304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皮肤科

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Buerger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十指零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angiitis;闭塞性血栓血管炎;伯格病;伯格氏病;buergerdisease;Burger病;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

概述: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又称伯格(Buerger)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以肢体远端中小动脉和静脉炎性病变为特征的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四肢血管,尤以下肢为多见。
    本病与中医文献中记载“脱疽”相类似。如《外科启玄》脱疽记载:“足之大指、次指,或足溃而脱,故名脱疽,是脾经积毒下注而然,赤色,先肿痛及不痛。……若色紫黑者急斩去之,如黑上至踝骨不治。”又如《外科正宗》脱疽论论载:“夫脱疽者,外腐而内坏也,此因平时厚味膏粱,熏蒸脏腑,丹石补药,消烁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伤……凡患此者,多生于手足”。
http://1304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闭塞性动脉硬化 皮肤科

闭塞性动脉硬化;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therosclerosisobliterans;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

概述:闭塞性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是一种进行性动脉变性性疾病。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累及周围动脉尤其是腹主动脉下端的大、中动脉,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患肢缺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45岁以上男性,其中20%伴有糖尿病,35%伴有高血压。
http://130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 皮肤科

腹壁血栓性静脉炎;Mondor病;腹壁血栓静脉炎

概述:胸壁浅表血栓性静脉炎又称Mondor病。为主要发生于胸壁的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淋巴管增殖性炎性变化,呈条索状硬结,以青壮年妇女多见。
http://130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 皮肤科

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广泛性特发性毛细管扩张

概述:泛发性特发性毛细血管扩张(generalized essential telangiectasia)是指四肢、躯干大面积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而不伴其他皮损的疾病,多发于女性。
http://130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 皮肤科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Rendu-Osler-Weber病;telangiectasiahereditariahaemorrhagica;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Osler-Rendu-Weber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概述: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hereditary ha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也称Osler-Rendu-Weber综合征,属遗传性全身血管异常性疾病。为皮肤和黏膜多发性簇状毛细血管扩张,常伴鼻和便血,某些内脏如胃肠和肝脏也可有毛细血管扩张。
http://130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蜘蛛痣 皮肤科

蜘蛛痣;arterialspidernaevus;spidertelangiectasia;动脉性蜘蛛痣;动脉性痣;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蛛状痣

概述:蜘蛛痣(spider naevus)也称蜘蛛状毛细血管扩张症(spidertelangiectasia)或动脉性蜘蛛痣(arterial spider naevus)。形态似蜘蛛,痣体旁有放射状排列的毛细血管扩张。
http://130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肤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概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cytopenic purpura)系血小板减少引起的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或内脏出血。分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或症状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http://130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 皮肤科

恶性萎缩性丘疹病;Dego病;Kohlmeier-Degos综合征;lethalcutaneousandgastrointestinalarteriolarthrombosis;德戈斯病;德戈斯氏综合征;恶性萎缩性丘疹症;克耳米埃尔氏综合征;致死性皮肤和胃肠道细动脉血栓形成;lethalcutaneousandgastrointestinalarteriolarthrombosis;德

概述:本病又称Dego病、Kohlmeier-Degos综合征,致死性皮肤和胃肠道细动脉血栓形成(lethal cutaneous and gastrointestinal arteriolar thrombosis)。本病是皮肤-肠道或其他器官的细小动脉内膜炎而后血栓形成的疾病。病因还不明,有认为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自身免疫异常和纤溶活性降低及慢病毒感染等有关。约1/3病例只有皮肤损害。约20%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尚可累及眼、心、肾和膀胱等。IgA可显著升高。
http://130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静脉血栓 皮肤科

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

概述:静脉血栓形成(phlebothrombosis)是各种原因引起小腿静脉回流压力降低,导致血栓形成
http://130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腿红绀病 皮肤科

小腿红绀病;小腿红绀症;erythrocyanosis;绀红皮病;红绀病

概述:小腿红绀病(erythrocyanosis)也称红绀病(erythrocyanosis crurum),年轻妇女好发,以小腿皮肤呈紫红色和轻度肿胀为特征。
http://130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红斑性肢痛症 皮肤科

红斑性肢痛症;红斑性肢痛病;红痛病;脚痛综合征;足灼热综合征

概述: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末梢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肢端皮肤红、肿、痛、热,多发生于双足。1878年Mitchell首先报道以指端皮肤红、肿、热、痛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并命名为红斑性肢痛症。1964年Babb等将此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1995年王嘉桔教授将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类具有流行性特点的红斑性肢痛症定义为特发性红斑肢痛症。
http://130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性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皮肤科

先天性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Rothmund-Thomson综合征;先天性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病

概述:先天性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congenital poikiloderma atrophicans vasculare syndrome)又称Rothmund-Thomson综合征。其主症为皮肤萎缩、棕红色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伴有先天性白内障
http://130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静脉曲张综合征 皮肤科

静脉曲张综合征;静脉曲张综合症

概述:静脉曲张综合征(veneous varicose syndrome)包括静脉曲张、静脉功能不全或淤积性皮炎和小腿静脉曲张性溃疡等一组疾病。
http://130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 皮肤科

先天性毛细血管扩张性大理石样皮肤;congenitallivedoreticularis;vanLohuizen综合征;先天性泛发性静脉扩张;先天性网状青斑

概述:本病又称先天性泛发性静脉扩张、先天性网状青斑、van Lohuizen综合征。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关。早期不需要治疗,对持续性的损害,可试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http://130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坏疽性脓皮病 皮肤科

坏疽性脓皮症;坏疽性脓皮病

概述:本病表现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的皮肤溃疡,临床还出现疖样结节、脓疱或出血性大疱。就早期结节红斑或脓疱,本病可归属于血管炎。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中央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一个或多个水疱、脓疱,类似痤疮、毛囊炎、一过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或疱疹样皮炎等。两种皮损可同时出现,也可互相转变。皮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或原有皮肤病的部位。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具有诊断价值。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
http://130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淋巴水肿 皮肤科

淋巴水肿;淋巴管性水肿;无名肿

概述:淋巴水肿(lymphedema)是由于淋巴液回流障碍所引起的局限性软组织非凹陷性水肿,并以质地坚硬与表皮增生为特征。在热带地区比较常见。本病中医称“无名肿”。
http://130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出血性紫癜 皮肤科

暴发性紫癜;purpuragangrenosa;purpurahemorrhagica;purpuranecrotica;出血性紫癜;坏疽性紫癜;坏死性紫癜;色素性血管炎;fulminantpurpura;暴发性紫瘢

概述:本病又称出血性紫癜(purpura hemorrhagica),坏死性紫癜(purpura necrotica),坏疽性紫癜(purpura gangrenosa)。本病是一种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突然发生的对称性大面积触痛性瘀斑为特征。病因未明,病情险恶,常易致死。
http://130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新生儿紫癜 皮肤科

新生儿紫癜

概述:本病是指新生儿期的出血性疾患,不能视为一种独立性疾病,病因复杂。此处介绍新生儿期的一种非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症——新生儿低疑血酶原血症。此病多见于出生后2~7天的婴儿,是由于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是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不足而发生血液凝固障碍。
http://130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老年性紫癜 皮肤科

老年性紫癜

概述:老年性紫癜是发生于高龄者的慢性皮肤紫癜及小血肿。年龄越大发病的机会也越大,可能是由于小血管中胶原减少,伴皮下脂肪和弹性纤维减少,使血管在压力增大时,脆性增加,也有人将其归入机械性紫癜。
http://130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痒性紫癜 皮肤科

痒性紫癜;disseminnatepruriginousangiodermatitis;eczematide-likepurpura;播散性瘙痒性血管性皮炎;瘙痒性紫癜;湿疹样紫癜

概述:痒性紫癜(icthing purpura)又称湿疹样紫癜(eczematide-like purpura)或播散性瘙痒性血管性皮炎(disseminnate pruriginous angiodermatitis)。本病病因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微生物感染有关。多发于成年男性,好发于春夏季。皮损开始于踝部周围,出现点状红斑及紫癜性斑疹,呈橘黄色,边界清楚。然后向上蔓延,数周后可累及小腿及全身,自觉瘙痒,皮损以衣服摩擦处最严重。需与药疹、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病(schamberg病)相鉴别。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有止痒效果。内服泼尼松、卡巴克络(安络血)、维生素C和维生素K可获疗效。
http://130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过敏性紫癜 皮肤科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icpurpura;Henoch-Schonleinsyndrome;亨诺-许兰综合征;急性血管性紫癜;anaphylactoidpurpura;Henoch-Schonlein紫癜;变态反应性紫癜;变应性紫瘢;葡萄疫;血风疮;Henoch-Schonlein综合征;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

概述: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称急性血管性紫癜或Henoch-Schonlein紫癜。是由血管变应性炎症引起的皮肤及黏膜病变,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关节疼痛,腹痛及血尿等肾脏损害。相当于中医“葡萄疫”、“血风疮”范畴。如《外科正宗》记载:“葡萄疫,其患多小儿,感受四时不正之气,郁于皮肤不散,结成大小青紫斑点,色若葡萄,发在遍体”。
http://130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皮肤科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consumptioncoagulopathy;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原综合征;消耗性凝血病;defibrinationsyndrome;diffuseintravascularcoagulation;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去纤维蛋白综合征

概述: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以皮肤和黏膜广泛的自发性出血、微循环障碍以及脏器功能障碍为特征。由于DIC发展过程中多有不同程度凝血因子水平消耗性下降,故有些学者称之为“消耗性凝血病”(consumption coagulopathy)。鉴于绝大多数DIC患者有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下降,故有些学者称之为“去纤维蛋白原综合征”。
http://130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酒渣鼻 皮肤科

酒渣鼻;红斑痤疮;酒齄鼻

概述:酒渣鼻(rosacea)多见于中年人,主要发生在颜面部的弥漫性潮红和毛细血管扩张,伴发丘疹、脓疱和水肿的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中医称之为“酒齄鼻”。
http://130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干性皮肤 皮肤科

皮脂缺乏症;dryskin;干皮肤;干性皮肤;皮脂缺乏

概述:皮脂缺乏症(asteatosis)皮脂腺分泌的减少或缺乏造成皮肤干燥,又称干皮肤(dry skin),常为单纯鱼鳞病样表现,造成皮脂分泌减少或缺乏的原因很多,全身疾病如黏液性水肿、糖尿病尿崩症、尿毒症等。局限或广泛性皮肤干燥,有细小裂隙,缺乏皮脂,常瘙痒,附着菲薄糠麸状鳞屑,有时有痛感,冬季更甚,无潮红及炎症现象。泛发性皮脂缺乏病可能与甲状腺疾患或肾病有关。若成人发生寻常性鱼鳞病样皮疹,可暗示淋巴瘤的潜在。治疗目的是恢复表皮水分的屏障,积极治疗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及皮肤病,加强职业性疾病的防护等。
http://130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脂溢性皮炎 皮肤科

脂溢性皮炎;dermatitisseborrheica;皮脂溢性皮炎

概述: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 dermatitis)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表现为头皮多脂、油腻发亮、脱屑较多,在皮脂发达部位较易发生,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损害为鲜红或黄红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成年人多见,亦可见于新生儿。
http://130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寻常痤疮 皮肤科

寻常痤疮;acnejuvenilis;肺风粉刺;普通粉刺;青年痤疮

概述:寻常痤疮(acne vulgaris)又名青年痤疮(acnejuvenilis)。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发生在颜面及胸背等多脂区。有自限性,皮损多形。如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常伴有皮脂溢出,青春期后,大多痊愈或减轻。以往痤疮被认为是皮脂腺疾病,实质上损害包括毛囊、皮脂腺及表皮。属于中医“肺风粉刺”范畴。
http://130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聚合性痤疮 皮肤科

聚合性痤疮;聚合型痤疮;聚会性痤疮

概述:聚合性痤疮(acne conglobata)是痤疮中一种较重类型。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痤疮患者的皮脂腺较大,皮脂腺分泌产生较正常人多,皮脂不能顺畅排出.淤积在毛囊口,形成粉刺。起病缓慢,初起有粉刺、丘疹、脓疱及囊肿等,继之皮损逐渐融合,成为囊肿,触之柔软有波动感,破溃后流出恶臭的脓性或黏液性浆液,形成窦道,在皮下彼此相通,在皮肤上成为萎缩或增生性瘢痕。可服用抗生素,还可用手术治疗。
http://130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暴发性痤疮 皮肤科

暴发性痤疮;febrileulcerativeacne;systemacne;电击性痤疮;发热性溃疡性痤疮;菌血症性集簇性痤疮;系统性痤疮

概述:暴发性痤疮(acne fulminans)是一种较少见痤疮,为突然发生的有融合倾向的痤疮样脓疱,好发于上背、胸、面及颈部。患者多为年轻男性,常伴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http://130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痤疮 皮肤科

婴儿痤疮;Acneneonatorum;新生儿痤疮

概述:婴儿痤疮(Infantile acne)又称新生儿痤疮(Acne neonatorum)。发病原因不清,可能出生时,雄激素分泌增加所致。有家族倾向发生在3个月以内者,几乎均为男婴。粉刺可在数月内消退。愈后可留凹陷性瘢痕。
http://130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职业性痤疮 皮肤科

职业性痤疮;acneiformmiliaris;acneoil;acnetiade;oilmiliari;痤疮样皮疹;痤疮样疹;油性痤疮;油疹

概述:职业性痤疮(occupational acne)又称痤疮样疹(acne iformmiliaris)、痤疮样皮疹、油性痤疮(acne oil)、或油疹(oil miliari)。如因石油引起又称石油痤疮(acne petroleum),如焦油引起又称焦油痤疮(acnepicealis)。常见于焦馏油、机器油、石油、石蜡等接触者。
http://130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口周皮炎 皮肤科

口周皮炎;鼻唇沟皮炎;光感性皮脂溢出疹;酒渣鼻样皮炎;口周酒渣鼻;口周脂溢性皮炎;口周综合征

概述:口周皮炎(Perioral dermatitis)系口周、鼻唇沟等处出现丘疹、丘疱疹、脓疱、红斑、脱屑等损害、呈周期性发作。发病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治疗以避免一切外源性刺激,口服四环素、米诺环素有效,甲硝唑对本病无效。
    本病属中医“唇风”、“紧唇”、“渖唇”范畴。
http://130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多汗症 皮肤科

多汗症;多汗;剧汗

概述:多汗症(hyperhidrosis)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自发性多汗,表现为阵发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出汗增多,常为两侧对称性,但也可见偏身多汗。
    正常人在生理情况下排汗过多,见于运动、高温环境、情绪激动以及进食辛辣食物时。另一类为自发性出汗,见于炎热季节。这种出汗多为对称性,且以头颈部、手掌、足底等处为明显。本节介绍的自发性多汗症,是指并非在上述情况下发生的异常出汗过多。
    根据多汗的部位多汗症可分为:①全身型:多为功能性或躯体病变引起;②偏身型:多为中枢性病变,特别是间脑病变所致;③传导束型:多为中枢性病变,特别是间脑病变所致;④节段型:多为脊髓侧角或交感干病变所致;⑤末梢型:表现为手掌、脚掌和腋下多汗等,多为体质性;⑥局部型:多为反射性,如食用刺激性食物。
http://130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层性多汗症 皮肤科

皮层性多汗症

概述:皮层性多汗症是指大脑皮层活动与多汗相关。包括了情绪多汗症;掌跖多汗症;腋窝多汗症(axillary hyperhidrosis);有皮层多汗症的其他疾病(other disease with cortical hyperhidrosis)。
http://130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下丘脑多汗症 皮肤科

下丘脑多汗症;下丘脑多汗

概述:下丘脑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的主要自主神经中枢,控制调节出汗。下丘脑多汗症(hypothalamic hyperhidrosis)在以下几种疾病中常可见到。
    1.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  以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三联征为特征,疾病早期出现盗汗,睡眠时体温突然下降与大量盗汗,以后出现波动热。
    2.糖尿病多汗症(diabetes mellitus)  有3种类型:①严重的低血糖发作时出现的多汗;②周围神经病时发生的上半身代偿性多汗症,下半身无汗;③主要发生在面、颈部的味觉性多汗。
    3.压力和体位性多汗症(pressure and postural hyperhidrosis)  是指体位改变和侧卧位时一侧身体受压所产生的出汗反应。
    4.特发性单侧局限性多汗症(Idiopathic unilateral circumscribed hyperhidrosis)  是一种常见于面部或上肢的发作性局限性出汗。热、精神和味觉刺激均可促发,但以前者多见,出汗机制不明。
http://130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髓性多汗症 皮肤科

髓性多汗症;gustatorysweating;味觉性出汗

概述:髓性多汗症(medullary hyperhidrosis)由于传出刺激常涉及味觉感受器,故髓性多汗症又称味觉性出汗(gustatory sweating),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髓性多汗症两种类型。
http://130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代偿性多汗症 皮肤科

代偿性多汗症;代偿性多汗

概述:代偿性多汗症(compensatory hyperhidrosis)是由于某部位的汗腺受某种因素失治后,另一部位的汗腺发生代偿,以保持体温。
http://130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无汗症 皮肤科

无汗症;汗闭;汗缺乏;缺汗症;无汗

概述:无汗症(Anhidrosis)是指皮肤表面少汗或完全无汗。亦称汗闭,可分为限局性汗闭或全身汗闭,属中医“癃闭”范围。
http://130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腋臭 皮肤科

臭汗症;bromidrosis;osmidrosis;臭汗;腋臭

概述:臭汗症(bromhidrosis),汗腺分泌具有特殊臭味或咸汗被分解后释放的臭味称为臭汗症。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部性两种。中医的体气、狐气及狐臭属于本病范围。
http://130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汗疱疹 皮肤科

汗疱症;pompholyx;出汗不良;出汗障碍;汗疱疹

概述:汗疱症(dyshidrosis)又称为出汗不良,为一种手掌、足跖部的水疱性疾病。本病与中医田螺疱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初生形如豆粒,黄疱闷胀,硬痛不能着地,连生数疱,皮厚难以自破。”有人称本病为于足蚓者。
http://130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色汗症 皮肤科

色汗症

概述:色汗症(chromhidrosis)是很少见的疾病,为大汗腺分泌的着色汗液,常由产生色素的细菌引起。小汗腺极少排出色汗,偶然食入某种药物或染料也可引起色汗。中医文献中亦有黄汗、汗血记载。如《诸病源候论》黄汗候记载:“黄汗之为病,身体洪肿,发热,汗出而渴,壮如风水,汗染衣,正黄如蘖汁”。
http://130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鼻红粒病 皮肤科

鼻红粒病;dermatitismicropapulosaerythematosahyperidroticanasi;perisyringitischronicanasi;鼻多汗红斑微丘疹皮炎

概述:鼻红粒病(Granulosis rubra nasi)罕见。主要发生在儿童鼻部的限局性红斑及粒状小丘疹,同时伴有鼻部多汗。
http://130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热带性出汗不良 皮肤科

热带性出汗不良

概述:热带性出汗不良(tropical dyshidrosis asthenia)由于不习惯热带气候引起持久性汗孔闭塞,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本病少见。国外由Allen和O’Brine于1994年首先报道,国内报道仅有几例。
http://130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斑秃 皮肤科

瘢痕性脱发;alopecciaareata;Alopeciacicatrisata;Scarringalopecia;疤痕性秃发;斑秃;鬼舐头;局限性脱发;油风

概述:瘢痕性脱发(cicatricial alopecia)是突然发生于身体任何长毛部位的局限性脱发,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毛囊破坏形成瘢痕,从而产生永久性秃发。本病中医称“鬼舐头”、“油风”。如《诸病源候论》鬼舐头候记载:“人有风邪,在于头,有偏虚处,则发秃落,肌肉枯死,或如钱大或如指大。发不生亦不痒,故谓之鬼舐头”。《外科大成》记载:“油风则毛发成片脱落,皮肤光秃,痒如虫行者是也,由风热乘虚攻注,血不能养荣所致”。
http://130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棘毛壅病 皮肤科

小棘毛壅病;毳毛黑头粉刺;毳毛囊肿;毛根黑点病;毛囊多毳角栓病;小棘状毛雍病

概述:小棘毛壅病(trichostasis spinulosa)又称毳毛黑头粉刺。病因尚未清楚。有认为是先天性毛乳头发育异常所致。本病因临床表现不显著很少诊断,青年和中年人并不少见。
http://130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多毛症 皮肤科

多毛症;hirsuties;hirsutism;polytrichia;polytrichosis;毛发过多;毛过多

概述:多毛症(hypertrichosis)一般系指女性体毛生长过多,分布异常,是血循环中雄激素主要包括睾酮、双氢睾酮、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和硫酸脱氢表雄酮等生成增多。临床上可出现女性性征毛发生长过盛,分布呈男性化倾向。主要表现颜面、耳前、口周围、胸前、乳头周围、腋窝、背部、下腹部、阴毛多而密,向脐部呈菱形分布,以及下肢及大腿前部。女性多毛常被认为是有某种男性化疾病存在,并有心理压力来寻求诊治。
http://130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医源性多毛症 皮肤科

医源性多毛症;iatrogenichypertrichosis

概述:某些治疗药物可引起躯干、四肢、偶尔面部等广泛部位的毛发生长。该毛比胎毛粗,但比终毛细,处于两者之间,长可达3cm。停药后可于6个月~1年内恢复正常。医源性多毛症应与医源性妇女多毛症(iatrogenic hirsutism)相区别,后者全为或部分为男子第二性征型毛发分布,通常不可逆转,停药后不复原。
http://130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妇女多毛症 皮肤科

妇女多毛症

概述:妇女多毛症(hirsutism)指因雄激素增高和毛囊对雄激素的反应增强而导致的妇女有部分或完全男性型粗的终毛长出。
http://130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白发 皮肤科

白发;achromachia;canitiessenilis;leukotrichia;poliosis;白发症;灰发;灰发症

概述:白发(canities)是毛发全部或部分变白称白发。白发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白发多与白化病同时伴发,有时也发生在一些遗传性病。毛球中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进行性丧失,使毛干中的色素逐渐消失。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全身性白发病,先天性局限性白发病,老年性白发,青少年白发病。先天性白发病无理想疗法。老年性白发无需治疗。少年性白发病应增强体质,增加营养,消除精神紧张和抑郁,可试服维生素B6及H。基于美容。
http://130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念珠状发 皮肤科

念珠状发;monilethrix

概述:念珠状发(monilethrix)是一种先天性毛发营养不良,常为全身性,发干粗细不均,有许多结节,呈念珠状,结节间易于折断。
http://130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脆发病 皮肤科

结节性脆发病;发结节病;结节性脆发症

概述:结节性脆发病(trichorrhexis nodosa)毛干受物理性或化学损伤而引起的结节性肿胀,毛干可在此处折断而留下扫帚柄状或刷子状残端。
http://1309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拉休尤-格拉哈姆-利特尔综合征 皮肤科

拉休尤-格拉哈姆-利特尔综合征;Graham-Little综合征;Piccardi-Lassueun-Graham-Little综合征;pseudopelade-keratosispilarissyndrome;棘状苔藓及脱发性毛囊炎;假性斑秃毛周角化综合征;拉-格-利综合征;拉休尤-格拉哈姆-利特尔综合症;拉叙尤尔-格雷厄姆-利特尔三氏综合征

概述:拉休尤-格拉哈姆-利特尔综合征(Lassueur-Graham-Little syndrome)  又称Graham-Little综合征,Piccardi-Lassueun-Graham-Little综合征,假性斑秃毛周角化综合征(pseudopelade-keratosis pilaris syndrome)。本病罕见。极大多数患者为30~70岁妇女。
http://1309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头皮屑 皮肤科

头皮糠疹;dandruff;pityriasissimplexcapitis;干性糠疹;头皮单纯糠疹;头皮屑

概述:头皮糠疹(capitis pityriasis)又称头皮单纯糠疹(pityriasis simplex capitis),俗称头皮屑(dandruff)。头皮有小的薄片状鳞屑脱落。可干燥或稍带油性。
    头皮糠疹是一生理状态,将它提高到1个“疾病”来看是完全基于美容的观点。人体整个外表皮肤都陆续不断地有角质性鳞屑脱落。在头皮部,头发妨碍正常的脱落过程,角蛋白薄片保留在发干间。多见于成年,雄激素刺激可能起一定作用,一定水平的皮脂腺活性也是1个必需因素。但其严重度个体差异很大,还不能很好地解释。可能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头皮糠疹患者卵状糠疹癣菌大量繁殖,有认为是继发性的,也有认为在致病因素中起一部分作用。
http://1309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假斑秃 皮肤科

假斑秃;假性斑秃

概述:假斑秃(pseudopelade)是一种无明显炎症的慢性进行性瘢痕型秃发,秃发为永久性。病因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初起在头皮发生1个或数个虫蚀状圆形、椭圆形或不整形秃发斑片,大小约如硬币,可逐渐扩大和增多,散布各处,也可融合成大片。需和斑秃秃发性毛囊炎盘状红斑狼疮或扁平苔疾病进行鉴别:目前尚无满意疗法。可试用皮质类固醇制剂如霜剂等。
http://1309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头皮脓疱糜烂性皮病 皮肤科

头皮脓疱糜烂性皮病

概述:头皮脓疱糜烂性皮病(erosive pustular dermatosis of the scalp)系一种少见的非感染性脓疱性皮病,由Pye等于1979年首先报道并命名。他们报道了6例病例,其特征为:①发于高龄女性;②头皮部脓疱、糜烂、结痂性慢性病变,常伴瘢痕性脱发;③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组织病理象为非特异性皮肤萎缩和慢性炎症性改变;④抗生素治疗无效,而皮质激素局部外用有效。
http://1309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 皮肤科

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妇女男子型秃发

概述:妇女雄激素源性秃发(androgenetic female alopecia)又称妇女男子型秃发,其发病原因是由于雄激素的过量,遗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临床表现为头顶部头发逐渐稀疏,血清检查雄激素高于正常水平。即可诊断。可使用抗雄性素制剂环丙氯地孕酮治疗。
http://1309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休止期脱发 皮肤科

休止期脱发;静止期脱发

概述:休止期脱发(telogen effluvium)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定比例的生长期头发快速向休止期过渡,从而引起弥漫性脱发。
http://1309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生长期脱发 皮肤科

生长期脱发;再生期脱发

概述:生长期脱发(anagen effluvium)是由于许多毒性化学物质和物理因素作用于生长期毛囊,影响毛基质生成,而引起的弥漫性大量脱发。
http://1309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 皮肤科

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malepatternalopeciaandrogenicalopecia;男性型秃发;男性型脱发;雄激素性脱发

概述:男子雄激素源性秃发即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rn alopecia),是一种雄激素依赖性的遗传性毛发脱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有可变的外显率。最常见的秃发。
http://1309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性黏蛋白病 皮肤科

毛囊性黏蛋白病;毛囊皮脂腺粘蛋白沉积症

概述:毛囊性黏蛋白病(follicular mucinosis)是由于黏蛋白沉积和随后的毛囊变性所致的斑片状秃发综合征。
http://1310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萎缩性毛周角化病 皮肤科

萎缩性毛周角化病;面部萎缩性毛周角化病;虫蚀状皮肤萎缩;脱发性毛周角化病

概述:萎缩性毛周角化病(keratosis pilaris atrophicans)是一组遗传性缺陷病,主要表现为毛周角化继以萎缩。其包括3种类型:面部萎缩性毛周角化病、虫蚀状皮肤萎缩和脱发性毛周角化病。也可3型间重叠。
http://1310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脆甲症 皮肤科

脆甲症;brittlenail;甲脆折

概述:脆甲症(brittle nail,onychorrhex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获得性甲病。先天性和家族性者罕见。全身性疾病,局部因素都可以引起本病。临床上表现为甲板菲薄,纵裂,分离。可口服维生素A治疗。
http://1310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甲良性肿瘤 皮肤科

甲良性肿瘤

概述:甲良性肿瘤(benign tumor of nails)是远端指节结缔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包括黏液囊肿(mucous cyst)、甲下外生骨疣(subungual exostosis)、纤维瘤、甲床表皮囊肿(epidermal cysts of nail bed),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大多可手术切除。
http://1310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银屑病甲 皮肤科

银屑病甲

概述:甲病变在银屑病中较常见,其发生率占10%~50%,本作者观察的资料占30.35%。甲改变与皮损的广泛程度有关。临床上常见的有甲凹陷点,甲剥离,甲下增厚,甲板失去光泽,变白,裂片形出血(splinter hemorrhages)。主要治疗皮损。皮损缓解时,甲病变亦随之好转。
http://1310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药物反应性甲病 皮肤科

药物反应性甲病

概述:指端大疱性皮损可导致甲部分或完全丧失。故任何可引起多形红斑大疱的药物均可引起甲丧失。它是由于甲基质受到毁坏之故。大剂量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cloxacillin)和头孢噻啶(先锋霉素Ⅱ,cephaloridine)可产生暂时性甲丧失。
http://1310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贝壳甲综合征 皮肤科

贝壳甲综合征;贝壳甲综合症;壳甲综合征

概述:贝壳甲综合征(Shell Nail Syndrome)甲床及骨质萎缩。Cornelius和shelley于1967年报道了1例,该患儿4岁时发生继发于百日咳的支气管扩张,5岁时出现指甲改变。
http://1310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硬化性脂肪肉芽肿 皮肤科

硬化性脂肪肉芽肿;阴茎阴囊脂肪肉芽肿

概述:硬化性脂肪肉芽肿(sclerosing lipogranuloma)又名阴茎阴囊脂肪肉芽肿,为一种局限性特发性脂肪坏死病。
http://1310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新生儿硬肿症 皮肤科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scleredemaneonatorum;scleredemaofnewborn;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新生儿冷伤;新生儿硬化病;新生儿硬肿症;scleremaneonatorum;新生儿硬化症;新生儿硬肿病

概述:寒冷损伤综合征(cold injury syndrome),简称新生儿冷伤,又称新生儿硬肿症(scleredema of newborn),为一综合病征,主要由寒冷损伤引起,主要表现为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损伤,严重者出现皮肤硬肿,多见于早产儿和寒冷的季节,也可发生在严重的败血症过程中,以皮肤、皮下脂肪组织硬化、水肿为特征,以早产、窒息、感染的新生儿为常见,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
http://1310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皮肤科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adiponecrosissubcutaneaneonatorum

概述: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subcutaneous fat necrosis of newborn)为良性病变,是发生于新生儿或婴儿早期的疾病,其特点为皮下脂肪组织出现无痛性结节及斑块,能自行消退,预后良好。
http://1310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脂肪坏死 皮肤科

结节性脂肪坏死;结节性脂肪坏死病;胰腺炎皮下脂肪坏死病

概述:结节性脂肪坏死病(nodular fat necrosis)又称胰腺炎皮下脂肪坏死病,Chiai描述合并胰腺疾病的脂肪坏死性炎症,除合并皮下脂肪坏死和小关节滑膜炎,还可引起胰腺及其周围网膜、肠系膜脂肪坏死。皮肤损害表现为反复、成批发生触痛性皮下结节或红斑。
http://1311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全身脂肪代谢障碍 皮肤科

全身脂肪代谢障碍;Lawrence-Seip综合征;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概述:全身脂肪代谢障碍(total lipodystrophy)又名脂肪萎缩性糖尿病或Lawrence-Seip综合征,为先天或后天的脂肪萎缩。主要表现全身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萎缩,伴内脏疾病或某些先天畸形,皮肤出现多毛,黑棘皮病样损害,全身可伴肝大、骨发育加快、高脂血症糖尿病等。
http://1311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 皮肤科

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Simon综合征;部分性脂肪代谢障碍;局部脂肪萎缩

概述: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progressive lipodystrophy)是罕见的以脂肪组织代谢障碍为特征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及组织学特点为缓慢进行性双侧分布基本对称的、边界清楚的、皮下脂肪组织萎缩或消失,有时可合并局限的脂肪组织增生、肥大。
    由于脂肪萎缩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局限性脂肪营养不良(Simons症或头胸部脂肪营养不良)和全身性脂肪营养不良(Seip-Laurence综合征)。
http://1311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惠普尔病 皮肤科

惠普尔病;小肠脂肪营养不良;intestinallipodystrophy;Whipple病;肠性脂质营养不良;肠原性脂肪代谢障碍;肠脂肪肉芽肿症

概述:肠性脂质营养不良(intestinal lipodystrophy)又名Whipple病,系一种病因不明的脂质吸收不良综合征。临床表现皮肤色素沉着、紫癜、脂肪痢,关节炎等。
http://1311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外伤性脂肪坏死 皮肤科

外伤性脂肪坏死;创伤性脂肪坏死

概述:外伤性脂肪坏死(traumatic fat necrosis)系外伤引起皮下脂肪坏死。往往有一段潜伏期,多见于中年女性,以50岁左右发病率较高。
http://1311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皮肤科

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幼儿腹部离心性脂肪营养不良;幼年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概述:婴儿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lipodystrophia centrifugalis abdominalis infantilis)为一种好发于婴儿腹部及腹股沟的限局性皮肤及皮下脂肪萎缩症,病因不明。无家族史。发病年龄不限于婴儿,有2岁后发病者,因此,Lee等建议改称幼年腹部远心性脂肪营养不良。
http://1311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痛性肥胖病 皮肤科

痛性肥胖病;adiposidolorosa;Dercum病;德尔肯病;Dercum’sdisease;痛性积脂病

概述:痛性肥胖症(adiposis dolorosa)是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自主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躯体某些部位皮下脂肪异常堆集,并伴有该部位自发性疼痛。本病由Dercum(1892)首先描述,故又称为Dercum病(Dercum’s disease)。
http://1311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 皮肤科

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panniculitisnodularismigranssubacuta;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亚急性结节性移行性脂膜炎

概述:亚急性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subacute nodular migratory panniculitis)为一种少见的皮下脂膜炎,又名结节性游走性脂膜炎,常发于小腿下部,皮损呈淡黄或淡红皮下结节,互相融合,质硬如木板,中心消退,呈离心状向四周游走。病程迁延,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http://1311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松弛症 皮肤科

皮肤松垂;cutislaxa;dermatochalasis;generalizedelastolysis;皮肤松弛症;皮肤松垂症;全身皮肤松垂;全身性弹力纤维松解症;真皮松驰

概述:皮肤松垂(dermatolysis)又称皮肤松弛症(cutis laxa),或全身性弹力纤维松解症(generalized elastolysis),系皮肤弹力纤维先天发育缺陷而引起的一种皮肤松垂疾病,并可侵犯全身结缔组织,涉及心血管、呼吸、泌尿等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通常分为先天型与获得型两类。
http://1311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睑皮松垂症 皮肤科

睑皮松垂症;dermatolysispalpebrarum;ptosisatrophica;萎缩性眼睑下垂;眼睑皮肤松垂;眼睑松垂;眼睑松解症

概述:睑皮松垂症(blepharochalasis)亦称眼睑松解症(dermatolysis palpebrarum)、萎缩性眼睑下垂(ptosis atrophica)。罕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因眼睑弹力纤维组织先天发育缺陷所致。
http://1311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脑回状颅皮 皮肤科

脑回状颅皮;回状头皮;头皮松垂

概述:脑回状颅皮(cutis verticis gyrata)为头颅皮肤发生的类似皮肤松弛畸形,特点为颅皮过度生长,成为多数皱褶,状如脑回。
http://1312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埃莱尔-当洛综合征 皮肤科

埃莱尔-当洛综合征;埃莱尔-当洛综合症;埃勒斯-当洛综合征;艾-荡综合征;全身弹力纤维发育异常症;Ehlers-Danlos综合征;Meekein-Ehlers-Danlos综合征;皮肤弹性过度综合征;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综合征;cutishyperelastia;hyperelastiacutis;弹力过度性皮肤

概述:埃莱尔-当洛综合征又称弹力过度性皮肤(hyperelastia cutis)、Ehlers-Danlos综合征,是一种有遗传倾向影响结缔组织的疾病,与胶原代谢缺陷相关。患部皮肤弹力过度伸展,触摸柔软,犹如天鹅绒感。因皮肤过度伸展、易碰伤形成伤口、血管脆而易破裂、出现皮肤青肿,常并发关节脱臼,心血管、胃肠道可膨大呈现管壁瘤、胃肠憩室、膀胱憩室或破裂穿孔等。
http://1312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弹性假黄瘤 皮肤科

弹性假黄瘤;diffusexanthelasma;弹力纤维假黄瘤;弹性痣;非典型黄色瘤;弥漫性黄斑瘤;弥漫性黄色斑瘤;营养不良性弹力纤维病

概述:弹性假黄瘤(pseudoxanthoma elasticum)早期曾称为弥漫性黄色斑瘤(diffuse xanthelasma),以后又有非典型黄色瘤,营养不良性弹力纤维病之称。由于遗传方式不同,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两型,每型又各分两组,临床多见染色体显性Ⅰ、Ⅱ组和常染色体隐性Ⅰ组,而常染色体隐性Ⅱ组较为罕见,通常显性遗传症状较隐性遗传严重。
http://1312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 皮肤科

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Lutz病;穿通性弹力纤维病;匐行性穿通性弹力纤维病;匐行性毛囊角化病;毛囊旁角化病

概述:匐行穿孔性弹性组织变性(elastosis perforans serpiginosa),Lutz报道此病称穿通性弹力纤维病,故又称为Lutz病,以后又有匐行性毛囊角化病,毛囊旁角化病之称。主要于颈侧及颈后皮肤出现角化性丘疹,呈匐行性环状排列。病程长而缓。多年后有自行消退者。
http://1312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 皮肤科

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

概述:反应性穿孔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罕见,发病常与外伤有关,家族史明显,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http://1312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油性肉芽肿 皮肤科

油性肉芽肿;oleogranuloma;paraffinoma;石蜡瘤;脂肪肉芽肿

概述:油性肉芽肿(oil granuloma)属于异物肉芽肿范畴,曾用名称有脂肪肉芽肿(oleogranuloma),石蜡瘤(paraffinoma)。常由于注射油剂或不溶性脂类液体,致组织对油脂异物反应的一种特殊类型,大多形成结节或斑块,自觉症状轻微或缺如。
http://1312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光线性弹力纤维病 皮肤科

光线性弹力纤维病;Favre-Racovchot综合征;solarelastoticsyndrome;日光性弹力纤维综合征

概述:光线性弹力纤维病(actinic elastosis)又称日光性弹力纤维综合征(solarelastotic syndrome),Favre-Racovchot综合征,系长期暴露于日光引起皮肤退行性改变的疾病,属于同一性质的不同症状者包括:颈部菱形皮肤、播散性弹力纤维瘤,结节性弹力纤维病,柠檬色皮肤,手足胶原斑和耳弹力纤维性结节等。
http://1312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阿洪病 皮肤科

阿洪病;dactylolysisspontanea;箍指病;指(趾)断症;指断症;趾断症;自发性断趾病;自发性指(趾)脱离症;自发性指(趾)脱落;自发性指脱离症;自发性指脱落;自发性趾脱离症;自发性趾脱落

概述:阿洪病亦称箍指病(ainhum)、指(趾)断症,或自发性指(趾)脱离症(dactylolysis spontanea),系热带的一种地方病。由于慢性炎症纤维化,环绕趾(指)呈线状狭窄终于形成指(趾)断离。
    假性箍指病亦称假阿洪病(pseudoainhum)(图1),系指某些遗传性或非遗传性疾病伴发的趾(指)环状缩窄。常伴发的遗传性疾病如掌跖角化病,Meleda病,线状角化病、毛发红糠疹先天性厚甲症和先天性外胚叶缺陷等,亦可见于麻风病、硬皮病、雷诺综合征、脊髓瘤、冻疮、外伤、烧伤等。
http://1312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 皮肤科

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

概述:1980年Winklemann等首先提出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histiocytic phagocytic panniculitis)的病名,并报道5例。是一良性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其特征是全身触痛性多发性皮下结节、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出血、血凝异常,组织病理主要特征是组织细胞吞噬血液成分形成“豆袋”细胞。本病是由具有吞噬活性的组织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引起的脂膜炎,常有多器官受累,出现皮下结节、发热、全血细胞减少、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
http://1312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斑状萎缩 皮肤科

斑状萎缩;macularatrophy

概述:斑状萎缩(atrophia maculosa)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前者包括Jadassohn Pellizari型、Schweninger Buzzi型和皮肤痘疮型斑状萎缩;后者继发于炎症损害后。
http://1312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慢性萎缩性肢皮炎 皮肤科

慢性萎缩性肢皮炎;dermatitisatrophicansdiffusaprogressiva;primarydiffuseatrophy;进行性播散性萎缩性皮炎;慢性萎缩性肢端皮炎;原发性弥漫性萎缩

概述:慢性萎缩性肢皮炎(acrodermatitis chronica atrophicans)又称原发性弥漫性萎缩(primary diffuse atrophy),或进行性播散性萎缩性皮炎(dermatitis atrophicans diffusa progressiva),是一种发于四肢伸侧的慢性进行广泛性皮肤萎缩。
http://1313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Pasini-Pierni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 皮肤科

Pasini-Pierni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atrophiacutisidiopathicadiffusa;atrophosclermasuperficialiscircumscripta;局限性浅表性萎缩性硬皮病;弥漫性特发性皮肤萎缩

概述:Pasini-Pierni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progressive idiopathic atrophy of Pasini and Pierni),自从1923年Pasini-Pierni报道本病以来,又有局限性浅表性萎缩性硬皮病(atrophosclerma superficialis circumscripta),弥漫性特发性皮肤萎缩(atrophia cutis idiopathica diffusa)等名称。为一种特殊型色素性皮肤萎缩。有认为可能属局限性硬皮病的一个萎缩性亚型。
http://1313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面部偏侧萎缩 皮肤科

面部偏侧萎缩;hemiatrophiafacialis;Romberg病;半面萎缩;单侧面萎缩;进行性面部半侧萎缩症

概述:面部偏侧萎缩(facial hemiatrophy)亦称Romberg病及进行性面部半侧萎缩症。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面肌发育障碍的进行性萎缩病(图1)。
http://1313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网状红斑萎缩性毛囊炎 皮肤科

网状红斑萎缩性毛囊炎;atrophodermareticulatasynmetricafaciei;atrophodermavermicular;atrophodermaiaulerythematosa;honeycombatrophy;虫蚀状皮肤萎缩;蜂窝状萎缩;红斑性皮肤萎缩;网状红斑性毛囊炎;中面部对称性网状皮肤萎缩

概述:网状红斑萎缩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ulerythematosa reticulata)又称虫蚀状皮肤萎缩(atrophoderma vermicular)或红斑性皮肤萎缩(atrophodermaia ulerythematosa)或蜂窝状萎缩(honeycomb atrophy)或中面部对称性网状皮肤萎缩(atrophoderma reticulata synmetrica faciei),好发于面颊,原因不肯定,可能系先天性毛囊营养不良,可有家族史。
http://1313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萎缩纹 皮肤科

萎缩纹;lineaealbicantens;striaedistensae;striaegravidarum;白纹;白线;膨胀纹

概述:萎缩纹(striae atrophicae)又称膨胀纹(striae distensae)、白线(lineae albicantens),发生于妊娠时期称妊娠纹(striae gravidarum),系真皮弹力纤维断裂变性,皮肤过伸而出现的萎缩变化。中医认为本病是先天禀赋不足或气血失和致皮肤失养所致。
http://1313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老年性皮肤萎缩 皮肤科

老年性皮肤萎缩;老年性皮萎缩

概述:老年性皮肤萎缩(atrophia cutis senilis)属老年时期生理性皮肤萎缩变性。由于某些内环境或外环境的影响,可促使皮肤较早地老化变性,有一定病理意义。
http://1313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 皮肤科

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及皮肤松弛

概述:炎症后弹力纤维松解伴皮肤松弛(postinflammatory elastolysis and cutis laxa)是一种罕见的慢性皮肤病。
http://1313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马方综合征 皮肤科

马方综合征;Marchesani综合征;马凡综合症;先天性中胚层发育不良;肢体细长症;蜘蛛指征;Marfan’ssyndrome;马凡综合征;马方综合症

概述:马方综合征也有先天性中胚层发育不良、Marchesani综合征、蜘蛛指征、肢体细长症之称。其特征是周围结缔组织营养不良、骨骼异常、内眼疾病和心血管异常,是一种以结缔组织为基本缺陷的遗传性疾病。最早是由Marfan(1896)报道1例5岁女孩,生有特殊纤细且长的四肢。至1902年,Achard将这种体征称为蜘蛛指。Salle(1921)曾解剖1例患有本综合征的婴儿,发现有卵圆孔未闭。至1931年,Weve确认本综合征为显性遗传性疾病,并认为系中胚层组织发育异常所致。1943年Baer报道指出,本综合征多合并有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并认为成年人也可发生本综合征。
http://1313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克尔 皮肤科

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heperkeratosi;hyperkeratosisfollicularisetparafollicularisincutempenetrans;Kyrledisease;Kyrle病;穿通性过度角化病;穿通性角化过度症;克尔;克尔病;毛囊及毛囊旁角化过度病;真皮穿通性毛囊与毛囊周围角化过度病;真皮贯通性毛囊及毛囊周围炎性角质增殖症

概述:皮肤穿入性毛囊和毛囊周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 in cutem penetrans),又称真皮穿通性毛囊与毛囊周围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 in cutem penetrans)、穿通性过度角化病(heperkeratosis penetrans)、毛囊及毛囊旁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本病少见,1916年由Kyrle首先描述。其特点为毛囊性或非毛囊性皮肤过度角化而形成的圆锥形角化性丘疹、结节,角质剥除后可见凹坑,好发四肢。
http://1313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寒冷性脂膜炎 皮肤科

寒冷性脂膜炎;冷性脂膜炎

概述:寒冷性脂膜炎(cold panniculitis)由于寒冷、血运不良直接作用致脂肪组织损伤,引起皮下脂膜炎,表现为皮下结节或斑块。1941年Haxthausen描述其发生特点。
http://1313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类固醇后脂膜炎 皮肤科

类固醇后脂膜炎;皮质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

概述:类固醇后脂膜炎(post-steroid panniculitis)多系应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后而突然停止,或过快减量所致皮下结节性脂膜炎。Spagnuolo命名为类固醇激素后脂膜炎。国内张春波报道1例。
http://1314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人为脂膜炎 皮肤科

人为脂膜炎;factitialpanniculitis;人工性脂膜炎

概述:人为脂膜炎(factitious panniculitis)系人为因素造成的限局性脂膜炎。通常是由物理性因素所致的脂膜炎症。目前多对症处理。
http://1314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异物肉芽肿 皮肤科

异物肉芽肿

概述:异物肉芽肿(foregin body granuloma)由非机体组织的各种物质进入人体皮肤组织引起机体的组织反应(皮肤异物反应),其结构为肉芽肿性炎症反应。
http://1314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脂膜炎 皮肤科

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脂膜炎

概述: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脂膜炎(α1-anti trypsin deficiency associated with paniculitis),1972年报道本病属于结节性脂膜炎的1种亚型。α1-抗胰蛋白酶是由肝细胞合成的1种多肽糖蛋白,是血清蛋白酶的抑制物,其作用能影响胰蛋白酶、胰弹性蛋白酶、尿激酶、皮肤胶原酶、多核细胞的中性蛋白酶、凝血辅助因子等,这些酶的功能可调节代谢及抑制炎症反应。
http://131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下脂肪肉芽肿 皮肤科

皮下脂肪肉芽肿;Rothamann-Makai综合征;皮下脂肪纤维粘液瘤

概述:皮下脂肪肉芽肿(lipogranulomatosis subcutanca)亦称Rothamann-Makai综合征,好发于儿童及肥胖女性的下肢及躯干的皮下组织噬脂性肉芽肿。经过缓慢,预后良好。认为是Weber-Christian脂膜炎的亚型,但不发热,全身症状缺如。
http://131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雀斑 皮肤科

雀斑;ephelides;雀子;夏日斑

概述:雀斑(ephelides,freckles)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背部的淡褐色斑点,日晒后加重。《外科证治全书》记载,“生面部,碎点无数,其色淡黄或淡黑”。
http://131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色素性口周红斑 皮肤科

色素性口周红斑;Brocq色素性口周红斑;erythrosisperibuccalepigmentarie;erythrosisperibuccalepigmentarieofBrocq;erythrosispigmentaciei;颊颏口周皮肤红变;口周皮肤红变斑;面部色素红色病

概述:色素性口周红斑(erythrose peribuccale pigmentaire)又称面部色素红色病(erythrosis pigmentaciei)、Brocq色素性口周红斑(erythrosis peribuccale pigmentarie of Brocq)。临床表现为面部中部尤以口周部出现红斑及色素沉着。
http://131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白癜风 皮肤科

白癜风;leucoderma;白斑;白斑病;白驳风;白癜

概述: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的限局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病。全身各部位可发生,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颜面、颈项及生殖器周围等。女性外阴部亦可发生,青年妇女居多。
    本病相当于中医白癜、白驳风。如《诸病源候论》白癜记载:“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又如《医宗金鉴·外科心示》白驳风记载:“白驳风生面颈间,风邪相搏白点斑,甚至遍身无痛痒,治宜消风涂脂痊。”
http://131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白点病 皮肤科

斑状白化病;partialalbinism;piebaldism;白点病;斑驳病;斑状白斑病;斑状白癜风;部分白化病;部分性白化病;图案状白皮病

概述:斑状白化病(斑驳病,白点病,piebaldism)亦称图案状白皮病(patterned leucoderma)、部分白化病(partial albinism)。中医认为本病属于白驳风类。仅发于额部者称额白斑病(white forelock),临床上较少见。
http://131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皮肤科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sdisease;阿狄森病;艾迪生病;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不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

概述: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primary adrenocortical insufficiency)又称艾迪生病(Addison’s disease),中医属黧黑黑干黑曾范畴。是由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病,表现为血压低,全身乏力,皮肤及黏膜色素沉着等。
http://131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 皮肤科

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面和颊部滤泡性红黑变病;面颈部毛囊性红斑性黑变病;颜面-颈部毛囊性红色黑变病

概述:面颈部毛囊性红斑黑变病(颜面-颈部毛囊性红色黑变病,erythromelanosis follicularis of the face and neck)系颜面毛囊的一种特殊性红斑性色素性疾病。表现为耳前后及颈侧的毛囊性红斑性色素沉着。
http://131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木村网状肢端色素沉着 皮肤科

木村网状肢端色素沉着;Kitamura网状肢端色素沉着症

概述:木村网状肢端色素沉着(网状肢端色素沉着症,reticular acropigmentation of Kitamura)系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征,罕见。发病年龄10~20岁。
http://131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 皮肤科

西瓦特皮肤异色病;Civatte皮肤异色症;menopausalsolardermatitis;Pigmentedatrophicansdegenericandermatitis;poikilodermaofCivatte;绝经期日光皮炎;萎缩性变性性色素性皮炎

概述:西瓦特皮肤异色病(Civatte poikiloderma)又称绝经期日光皮炎(menopausal solar dermatitis)、萎缩性变性性色素性皮炎(Pigmented atrophicans degenerican dermatitis),属中医黧黑范畴。系一种网状色素沉着斑,多见于绝经期妇女。
http://131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瑞尔黑变病 皮肤科

里尔黑变病;Riehl’smelanosis;Riehl黑变病;瑞尔黑变病

概述:里尔黑变病(Riehl melanosis)为发生于面部的淡褐色到深褐色色素沉着病,自觉瘙痒。
http://131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焦油性黑变病 皮肤科

焦油性黑变病;中毒性苔藓样黑素皮炎

概述:焦油性黑变病(tar melanosis)又称中毒性苔藓样黑素皮炎,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焦油及其衍生物引起的局部皮肤炎症性和色素沉着性疾病。
http://131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黑痣 皮肤科

日光性雀斑样痣;lentigosenilis;黑痣;老年性雀斑样痣;衰老性着色班;senilefreckle-likenevus

概述:日光性雀斑样痣又称老年性雀斑样痣(lentigo senilis),是雀斑中的一种,与老年皮肤退行性变及光照有关。以手背部、前臂伸侧、颜面多见。属中医黑痣范畴。
http://131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摩擦黑变病 皮肤科

摩擦黑变病;摩擦黑皮症

概述:摩擦黑变病(friction melanosis)是由于长期反复机械性刺激所致局部皮肤的网状色素沉着性损害。
http://131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炎症后黑变病 皮肤科

炎症后黑变病;炎症后黑皮症

概述:炎症后黑变病(postinflammatory melanosis)是继皮肤急性或慢性炎症过程之后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
http://131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色素性化妆品皮炎 皮肤科

色素性化妆品皮炎

概述:色素性化妆品皮炎(pigmented cosmetic dermatitis)是对化妆品成分过敏所致的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反应。
http://131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 皮肤科

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家族性进行性过度色素沉着症

概述:家族性进行性色素沉着(familial progressive hyperpigmentation)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http://131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眶周色素沉着 皮肤科

眶周色素沉着;眶周过度色素沉着症

概述:眶周色素沉着(periorbital hyperpigmentation)为病因不清的眶周的色素过度沉着性疾病。
http://131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金属性变色 皮肤科

金属性变色;metallicdeposition;金属沉着症

概述:金属性变色(metallic discoloration)多由于接触各种金属,使其进入体内,从而造成皮肤颜色改变。此类金属可有银、金、铋、汞、铁等。
http://131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特发性滴状色素减少症 皮肤科

特发性滴状色素减少症;特发性斑点状黑色素过少症;特发性斑状黑素过少症;特发性点滴状浅黑变病;特发性点状色素减退症

概述:特发性滴状色素减少症(idiopathic guttate hypomelanosis)为病因不清的多发性点状色素减退斑。
http://131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土肥对称性肢端色素沉着症 皮肤科

土肥对称性肢端色素沉着症

概述:土肥对称性肢端色素沉着症(symmetrical acropigmentation of Dohi)为对称性散布于手、足背的雀斑样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
http://131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胎记 皮肤科

胎记;Mongolianspot;骶斑;儿痣;蒙古斑;胎斑;胎痣;真皮黑变病;dermalmelanosis;mongolianmacula;mongolianspot;儿斑;birthmark

概述:胎记(burthmark)为良性蓝色斑状损害,通常位于腰骶部,蒙古族婴儿的发病率可达90%。为先天性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因婴儿生来即有,故又名儿痣。组织学上可见黑素细胞停留在真皮深部,故又称真皮黑变病(dermal melanosis)。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以腰骶部及臀部多见。因黑素颗粒位于较深部位,在光线的Tyndall效应下,呈特殊性的灰青色或蓝色。随婴儿生长,蒙古斑色泽逐渐转淡,或消失,对机体亦无任何危害,可不作特殊治疗。
http://131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太田痣 皮肤科

太田痣;brown-lividnevusofeyeandmaxilla;睑部蒙古斑;上腭褐青色母斑;渥太氏痣;渥太痣;眼颧部褐蓝痣;眼上腭褐青色痣;眼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

概述:1938年由太田医生首先报告,故命名“太田痣”。太田痣(nevus of ota)是遗传或某些胎内原因所引起的皮肤黑素细胞分化异常,致面部三叉神经(主要是第1、2分支)分布区皮肤,并常波及巩膜等组织的色素性病变。临床上以眼周围及面部皮肤褐青色斑块或斑片为特征,故又称眼上腭褐青色痣、眼真皮黑素细胞增多症。色斑不能自行消退,激光是目前治疗太田痣较好的方法。
http://131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PUVA雀斑样痣 皮肤科

PUVA雀斑样痣

概述:PUVA雀斑样痣(PUVA lentigines)系因PUVA治疗或UVA照射引起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其发生与UVA的累积量较大有关。
http://131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药物或化学物质所致的色素沉着 皮肤科

药物或化学物质所致的色素沉着

概述:药物或化学物质所致的色素沉着(drug or chemical substance-induced hyperpigmentation)主要是其在体内代谢异常或其在皮肤中沉积所致。
http://131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 皮肤科

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pigmentatiomaculosamultiplexidiopathica;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

概述: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pigmentation macularis multiplex)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好发于青年人躯干部的多发性色素沉着斑。
http://131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黄褐斑 皮肤科

黄褐斑;maskofpregnancy;肝斑;褐黄斑;黑斑病;黧黑斑;面尘;妊娠斑;妊娠面斑

概述:黄褐斑(chloasma,melasma)又名妊娠斑(mask of pregnancy)、肝斑,为颜面限局性淡褐色色沉斑。
    本病与中医“面尘”、“黧黑斑”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面尘记载:“面色如尘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泽,或起大小黑斑,与面肤相平,由忧思抑郁、血弱不华。”
http://131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色素失禁症 皮肤科

色素失调症;Blcoh-si-ments病综合征;Bloch-sulzberger病;色素失禁症

概述:色素失调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又称Bloch-sulzberger病或Blcoh-si-ments病综合征。为一种遗传性疾病。在发生红斑、水疱、疣状或炎症改变后,出现色素性皮损,可伴有眼、骨和中枢神经系统缺陷。
http://131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无色性色素失调症 皮肤科

无色性色素失调症;hypomelanosisofIto;Ito黑色素过少症;Ito色素减退症;脱色性色素失禁症;无色素性色素失禁症

概述:无色性色素失调症(无色素性色素失禁症,incontinetica pigmenti achromians)又称Ito色素减退症(hypomelanosis of Ito),发病女性多于男性,常为散发。
http://131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遗传性硬化性皮肤异色症 皮肤科

遗传性硬化性皮肤异色症;遗传性硬化性皮肤异色病

概述:遗传性硬化性皮肤异色症(hereditary sclerosing poikiloderma)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结缔组织疾病。发病机制还不确切。好发于腋窝、肘窝等皱褶部位。皮损表现为全身性皮肤异色症。诊断靠组织病理,目前无满意疗法。
http://131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皮肤科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acroigmentationsymmetricaofDohi;acropigmentatiosymmetrica;Dohi对称性肢端色素沉着症;dyschromatosissymmetricahereditaria;leucopathiapunctataetreticularissymmetrica;对称性点状和网状白斑病;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病

概述: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hereditary symmetrical dyschromatosis)又称对称性肢端色素沉着(acropigmentatio symmetrica)、对称性点状和网状白斑病(leucopathia punctata etreticularis symmetrica)、Dohi对称性肢端色素沉着症(acroigmentation symmetrica of Dohi)。幼时发病,临床表现为手、足背及四肢部出现点状色素沉着斑。
http://131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进行性肢端黑变病 皮肤科

进行性肢端黑变病;acromelanosisprogressiva;进行性肢端色素沉着病;进行性肢端色素沉着症

概述:进行性肢端黑变病(progressive acromelanosis)又称进行性肢端色素沉着病。为一种进行性肢端色素失调,表现为指(趾)背侧出现弥漫进行性黑色素沉着。有家族史。
http://131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剥脱性唇炎 皮肤科

剥脱性唇炎;exfoliativecheilitis;唇风;紧唇;瀋唇

概述: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包括眼结膜、鼻腔、口腔、外阴及肛门等黏膜部位的疾病。黏膜病可单发于黏膜,亦可为某些全身疾病或皮肤病的局部表现。口腔黏膜屏障可保护人体,以适应食物、烟酒刺激,且对口腔存在的微生物有防护作用。胎儿口腔的发育始于3周胚龄,到第2个月末基本完成。由于心脏和手足也在这一时期发育,所以,这一时期内外因素的影响可导致联合畸形,也可影响牙齿、唾液腺的结构,畸形可始于新生儿,也可在出生后某时才出现异常。剥脱性唇炎(cheilitis exfoliativa)是由化学物,日光或不明原因所致的口唇的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红肿、渗出、结痂及脱屑,多见于下唇。本病与中医“唇风”、“紧唇”、“瀋唇”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唇风记载:“唇风多生下唇,初发痒红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似无皮之状,此脾经血燥也”。又如《诸病源候论》紧唇候记载:“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愈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瀋唇”。中医认为多因脾胃二经湿热内蕴,郁久化火,火邪熏蒸而发病。
http://131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口腔白斑 皮肤科

口腔黏膜白斑;ichthyosisglossae;Smoker’spatch;口白斑病;口腔白斑;口腔白斑症;舌鱼鳞病;吸烟者白斑

概述: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黏膜白斑是最普通和最重要的口腔角化异常,为特发性、持续性白斑,需与组织病理学结合诊断。黏膜白斑系指口唇和口腔黏膜的角化性白色病变,是口腔黏膜对外源性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可为黏膜及其下的结缔组织基质先期状态所影响。多数病例发生于40~70岁男性。
    黏膜白斑病(leukoplakia)又称白斑角化症(leukokeratosis)是口腔或阴部黏膜发生过度角化而形成的白斑。其发生于口腔黏膜者又称舌鱼鳞病(Ichthyosis glossae)、吸烟者白斑(Smoker’s patch),发生于女阴者又称女阴白斑病(Leukoplakia of vulve)。
    中医认为,肺胃积热、外感毒邪,内外合邪,熏蒸于上或下流注而发本病。
http://131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阴道白斑 皮肤科

阴道白斑;leukoplakiaofvulve;女阴白斑;阴道白斑病

概述:阴道白斑(leukoplakia of vagina)病因不明。多见于更年期妇女,可能与内分泌有关。白带多,不注意局部卫生等慢性刺激可为发病诱因。55%以上的女阴与女阴生殖道白斑有关。女阴白斑可表现为苔藓样综合征,原因不明,梅毒与此无关。病毒感染可能是原因之一。
http://131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黏膜白色海绵状痣 皮肤科

黏膜白色海绵状痣;congenitalleukokeratosis;familialwhitefoldeddysplasiaofthemucousmembrona;oralepithelianevus;whitefoldedgingivostomotitis;whitespon;白色海绵状斑痣;白色皱襞性齿龈斑;家族性黏膜白色皱襞发育异常;口腔上皮痣;黏膜白色海绵痣;先天性白色角化症

概述:黏膜白色海绵状痣(spongiosus albus mucosae naevs)又称口腔上皮痣(oral epithelia nevus)或先天性白色角化症(congenital leukokeratosis),白色皱襞性齿龈斑(white folded gingivostomotitis),家族性黏膜白色皱襞发育异常(familial white folded dysplasia of the mucous membrona)是一种发生于口腔黏膜的遗传性灰白色海绵状角质性损害。
    本病虽名为痣,但损害并不具有痣的特征。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气血亏损,黏膜失养所致。
http://131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 皮肤科

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口腔菜花样乳头瘤病

概述:口腔菜花状乳头瘤病(oral florid papillomatosis)为好发于口腔黏膜的乳头瘤病,常延及咽、喉以及气管等部黏膜,病因未明,可能系病毒感染所致。
    本病属于中医翻花疮范畴。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翻花疮记载:“翻花疮因溃后生,头大蒂小努菌形,虽无痛痒触流血,血燥肝虚怒气成”。
http://131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增殖性红斑 皮肤科

增殖性红斑;Queyra’serythroplasia;红斑增殖病;凯腊氏增殖性红斑;凯腊增殖性红斑;黏膜红斑病;阴茎增殖性红斑

概述:增殖性红斑(erythroplasia of queyrat)是一种罕见的癌前期病,其特点是在龗头或包皮上发生局限性湿润发亮的红色斑块,发展缓慢,日久可发展为上皮样癌。
http://131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金属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 皮肤科

金属引起的口腔黏膜疾病

概述:金属元素易被口腔黏膜吸收而沉积,可引起口腔炎、牙龈炎、咽峡炎等。可成为金属物质中毒的早期临床表现或惟一症状。
http://131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口腔扁平苔藓 皮肤科

口腔扁平苔藓

概述: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影响皮肤和黏膜表面的炎性疾病,推测可能由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上皮基底细胞损害所致,临床和组织病理表现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极为相似。10%~50%的扁平苔藓患者出现口腔损害。
http://131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地图舌 皮肤科

地图舌;geographicaltongue;glossitisareataexfoliativa;地图样舌;局限性剥脱性舌炎;良性移行性舌炎

概述:地图舌(geographic tongue)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良性、慢性、浅表性、剥脱性局限性舌炎,可能为常染色显性遗传,属中医药斑舌范畴,多因阴虚,虚火上升所致。与沟纹舌相关,有时沟纹舌一些年后可发展为地图舌。发病率约为2%。
http://131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巨舌 皮肤科

巨舌;巨舌症

概述:巨舌(macroglossia)指由舌组织增生和水肿引起的舌体肿大。巨舌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所引起: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引起、神经纤维瘤、甲状腺功能低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淀粉样变及其他等。诊断不难,治疗主要针对病因。
http://131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裂纹舌 皮肤科

裂沟舌;fissuredtongue;furrowedtongue;linguaplicata;scrotaltongue;沟裂舌;沟舌;沟纹舌;裂缝舌;裂纹舌;阴囊舌;皱襞舌

概述:裂沟舌(plicated tongue)又称阴囊舌(scrotal tongue)、裂纹舌(fissured tongue)、沟纹舌(furrowed tongue)。往往合并地图舌,易患传染性口角炎,并在Down综合征及Melkersoon Rosenthal综合征中出现。我们观察到在肢端稽留性皮炎毛发红糠疹掌跖脓疱病亦可出现此症。
    本病与中医之裂纹舌相似,俗称龗裂状舌面,多因双阴亏损,脾虚所致。
http://131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口角炎 皮肤科

口角炎;perleche;传染性口角炎;口角唇炎;马嚼子疮

概述:口角炎(angular cheilitis)是不同因素所致的口角部位的皮肤及其临近黏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症。主要在儿童间流行,与化脓性球菌或白色念珠菌感染或缺乏维生素B2、维生素P等有关。
http://131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黑舌 皮肤科

黑舌;blackhairytongue;linguamelanosis;linguanigra;linguevillosanigra;黑棘底红舌;黑毛舌;黑毛舌病;黑舌病;舌黑变病

概述:黑舌(lingua villosa nigra)又称黑毛舌(black hairy tongue)、毛舌(hairy tongue)、及舌黑变病(lingua melanosis)。系丝状乳头过度增生,其角化部分不脱落而形成绒毛状苔,呈黑色、青黑色或褐色故名。属于中医黑棘底红舌范畴。
http://131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多毛状小阴唇 皮肤科

多毛状小阴唇;hirsutiespapillarisvulvae;hirsutoidpapillomaofvulvae;pseudocondylomaofvulae;女阴多毛状乳头瘤;女阴假性湿疣;女阴乳头状多毛症

概述:多毛状小阴唇(hairy nymphae)又称女阴假性湿疣(pseudocondyloma of vulae),女阴乳头状多毛症(hirsuties papillaris vulvae),女阴多毛状乳头瘤(hirsutoid papilloma of vulvae)。
http://131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龟头炎 皮肤科

龟头炎;龟头黏膜炎;阴茎头炎

概述:龗头炎(balanitis)指龗头黏膜的炎症,而包皮炎指包皮及其黏膜面的炎症。临床上,两者常同时存在,统称为龗头包皮炎(balanoposthitis)。
http://131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接触性唇炎 皮肤科

接触性唇炎

概述:接触性唇炎(contact cheilitis)系唇黏膜及其周围皮肤因接触某些物质引起的过敏性或刺激性炎症。
http://131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腺性唇炎 皮肤科

腺性唇炎;cheilitisglandularis;myxadenitislabiaris;茧唇;口唇黏液腺炎

概述:腺性唇炎(glandularis cheilitis)又称口唇黏液腺炎(myxadenitis labiaris)。是唇部黏液腺增生性疾病,伴有导管扩张和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易继发感染。本病与中医“茧唇”相类似。如《外科证治全书》记载:“唇上起白皮小泡,渐渐肿大如蚕茧,或唇下肿如黑枣,燥裂痒痛,皆七情火动伤血”。
http://1319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浆细胞性唇炎 皮肤科

浆细胞性唇炎

概述:浆细胞性唇炎(plasma-cell cheilitis)为唇部炎症性疾患,组织学上几乎全部为浆细胞浸润。这种以浆细胞为主的浸润也可见于口腔、龗头和女性生殖部位,在龗头部者称为龗头包皮炎
http://1319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肉芽肿性唇炎 皮肤科

肉芽肿性唇炎;肥大性唇炎;巨唇

概述:肉芽肿性唇炎(granulomatosa cheilitis)为一种慢性进行性唇炎,发病突然,唇部逐渐肿胀、肥厚,最后常发展为巨唇
http://1319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炎 皮肤科

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炎;复发性口疮性口炎;复发性口疱;舌疮

概述:复发性阿弗他性口腔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又称复发性口疱,为口腔黏膜的疼痛性、复发性、单发或多发性小溃疡。一般7~10天可自愈。本病与中医“口疮”、“舌疮”相似。如《诸病源候论》口舌疮候记载:“肺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又如《外科证治全书》口疳记载:“有经年不愈者,有时愈时发者,皆因素食肥甘所致,食肥多热,食甘满中,其气上溢,生疳”。
http://1319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 皮肤科

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复发性口疮1型

概述:复发性坏死性黏膜周围炎(mucosa necrotica recurrens periadenitis)复发性口疮的最重型,以复发性、疼痛性溃疡为主,愈后留有明显瘢痕为特点。
http://1319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溃疡坏死性口炎 皮肤科

溃疡坏死性口炎;坏疽性口炎;坏死溃疡性口炎

概述:溃疡坏死性口炎(necrotizing ulcerative stomatitis)是一种严重的由Vincent螺旋体或梭形杆菌感染而引起的口腔坏疽性病变。
http://1319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肤科

朗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cellgranulomatosis;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朗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概述:朗格汉斯细胞的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又名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Langerhan-cell granulomatosis)为一种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性疾病,侵犯皮肤和皮肤外的器官。1953年Lichtenstein将Letterer-siwe病(LSD),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HSCD)和嗜酸性肉芽肿三病统一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 1名。其中X用来指分化尚不明的一种细胞。组织细胞一名则指由骨髓衍生出的一族具有吞噬性或免疫相关活性的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为其中之一。其他尚有未定类细胞,交错细胞(interdigitating cell)和滤泡-树枝状细胞。现已证明X指朗格汉斯细胞,其特点为S-100蛋白阳性,CDIa(OKT-6)阳性,超微检查可见细胞内有特征性球拍状小器(Birbeck颗粒)而非一般的组织细胞,后者非特异性脂酶及α1-抗胰蛋白酶阳性,S-100蛋白,CDIa(OKT-6)阴性,胞浆中不含Birbeck颗粒,故组织细胞增生症X 1名已多不再应用。本病可累及皮肤、骨骼、肺、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临床上可分3型:即Letterer-siwe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和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但三者之间无明显界限,常可重叠或互相转变。一般而言,如果在一岁内发病,则常以致死性内脏损害为特点,多为Letterer-siwe病,如在幼年发病,常以多发性骨损害为主,而内脏损害轻者,即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在较大的儿童和成人,本病通常局限,常表现为1个或数个骨损害,即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http://1319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 皮肤科

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Eosinophiliccellulitis;Wells综合征;嗜酸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嗜酸性蜂窝织炎;韦尔综合征

概述:嗜酸细胞增多性复发性肉芽肿皮炎(Recurrent grannulomatous dermatitis with eosinophilia)又名嗜酸细胞增多性蜂窝织炎(Eosinophilic cellulitis)。本病1971年由Wells报告故亦称Wells综合征。
http://1319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臀部肉芽肿 皮肤科

婴儿臀部肉芽肿

概述:婴儿臀部肉芽肿(Granuloma gluteale infantum)于1971年首先由Tappeiner等报道。
http://1319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面部肉芽肿 皮肤科

面部肉芽肿;eosinophilicgranulomaofskin;皮肤嗜酸细胞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概述:面部肉芽肿(Granuloma faciale)1945年由Nigley首先报告。亦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面部肉芽肿。
http://1320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肤科

先天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Congenitalself-healingreticulohistiocytosis;Hashimoto-Pritzker病;先天性自愈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病;先天性自愈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先天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多病

概述:先天自愈性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Congenital Self-Healing langerhans Histiocytosis,CSLH)又名先天性自愈性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Congenital self-healing reticulohistiocytosis)本病于1973年由Hashimoto和Pritzker报告,故又名Hashimoto-Pritzker病,呈自限性、良性经过,仅有皮损而无系统性损害;其皮肤损害特点和组织病理象,实际上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相似,免疫组化检查S-100蛋白,CDIa(OKT6)亦阳性,且超微检查也可见到Birbeck颗粒;因而有人将本病列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病谱中的最良性型。
http://1320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肤科

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多病

概述:良性头部组织细胞增生症(Benign cephalic histiocytosis,BCH)为一种自愈性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971年首先由Gianotti等报道。
    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Non-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其特征为增生的组织细胞超微检查胞浆内不含Birbeck颗粒(朗格汉斯颗粒LG),免疫组化检查S-100蛋白及CDIa(OKT6)阴性。本病包括发生于儿童及成人中的一系列的自愈性疾病。
http://1320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全身性发疹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肤科

全身性发疹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全身性发疹性组织细胞增多病

概述:全身性发疹性组织细胞增生症(General Eruptive Histiocytosis,GEH)为一种丘疹性、非脂质性、自愈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主要发生于成人。1963年由Winkelmann和Muller首先报告1例成人;1987年Paputo等曾报告一系列儿童病例。本病极罕见,文献报告约有30例,其中7例为儿童。
http://1320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 皮肤科

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综合征;窦组织细胞增多症伴有大块性淋巴结病

概述:窦性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又称Rosai-Dorfman综合征。Lennert于1961年首先报道此病,1969年Rosai和Dodman对此病进行了全面描述,其病因未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http://1320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 皮肤科

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LymphocyticInfiltrationoftheSkin;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皮肤淋巴细胞渗润;皮肤淋巴细胞性浸润

概述: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lymphocytic infiltration of skin)1953年由Jessner和Norman kanof首先报告。
http://1320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面瘫唇肿裂纹舌综合征 皮肤科

面瘫唇肿裂纹舌综合征;Melkersson-Rosental综合征;面瘫唇肿裂纹舌综合症

概述:面瘫唇肿裂纹舌综合征(facial paresis,edema of the lip and fissured tongue syndrome)1928年Melkersson和1930年Rosental报告了此综合征,故又称Melkersson-Rosental综合征。
http://1320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病 皮肤科

结节病;Boeck病;LaVerrugadisease;Mortimer病;nodularwormdisease;noduledisease;sarcoid;Schaumann病;鲍氏肉芽肿病;伯克肉样瘤;伯克氏肉样瘤;郝-伯二氏病;结节线虫病;类肉瘤病;类肉状瘤病;良性淋巴肉芽肿病;肉样瘤病

概述: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临床上以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肺浸润及皮肤、眼睛损害为主要表现,肉芽肿结节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常见于青壮年,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以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浸润、眼及皮肤损害为特征。肝、脾、淋巴结、唾液腺、心脏、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和其他器官亦可受累。当具有典型的临床和X线表现,同时组织学上具有非干酪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即可做出诊断,但应除外其他肉芽肿性疾病。该病的免疫学特征为皮肤迟缓样过敏反应受到抑制及Ⅰ型辅助T细胞(TH1)免疫反应增强,同时可见循环免疫复合物及B细胞反应增高。
    结节病由英国医生Hutchison于1877年首先报道,曾一度被称为Mortimer病、Boeck病、Schaumann病、鲍氏肉芽肿病、类肉瘤病及良性淋巴肉芽肿病等。直至1940年,“结节病”(sarcoidosis)这一病名方被广泛采用。
http://1320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淋巴细胞瘤 皮肤科

皮肤淋巴细胞瘤;Bafverstedt皮肤良性淋巴结病;LymphadenosisBenignaCutisofBafverstedt;Spiegler-fendt假性淋巴瘤;Spiegler-fendt类肉瘤;cutaneouslymphoma

概述:皮肤淋巴细胞瘤(Lymphocytoma cutis)又称Spiegler-fendt类肉瘤,Spiegler-fendt假性淋巴瘤或Bäfverstedt皮肤良性淋巴结病(Lymphadenosis Benigna Cutis of Bäfverstedt)。
http://1320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性性联无γ-球蛋白血症 皮肤科

先天性性联无γ-球蛋白血症;Bruton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性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性婴儿伴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概述:由于机体缺乏B淋巴细胞,或B细胞功能异常,受到抗原刺激后不能分化成熟为浆细胞,或合成的抗体不能排出细胞外,造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缺乏而致本类疾病。一般均有B细胞分化和成熟不同时期的缺陷,一类、数类或亚类血清免疫球蛋白减少的表现和产生抗体能力低下的表现。即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正常或升高,但临床表现严重的病例应高度怀疑存在抗体产生的障碍。
    先天性性联无γ-球蛋白血症(congenital X-linked agammaglobulinemia)也称 Bruton 型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属于原发性体液缺陷病。
http://1320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 皮肤科

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多变的未分类的抗体缺乏性疾病;原发性获得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

概述:特发性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idiopathic late-onset Ig deficiency)也称原发性获得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或多变的未分类的抗体缺乏性疾病。属于原发性体液缺陷病。
http://1321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期短暂性低丙球蛋白血症 皮肤科

婴儿期短暂性低丙球蛋白血症;新生儿暂时性低γ-球蛋白血症;婴儿一过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婴儿暂时性低γ-球蛋白血症;婴幼儿短暂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概述:婴儿期短暂性低丙球蛋白血症(transient hypogammaglobulinemia of infancy)也称新生儿暂时性低γ-球蛋白血症。属于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
http://1321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异常γ-球蛋白血症 皮肤科

异常γ-球蛋白血症;selectiveorpartimmunoglobulindeficiencies;丙种球蛋白异常血症;选择性或部分性免疫球蛋白合成缺陷病

概述:异常γ-球蛋白血症(dysgammaglobulinemia)即选择性或部分性免疫球蛋白合成缺陷病(selective or part immunoglobulin deficiencies)。是指限于1种或1种以上的免疫球蛋白缺乏,而其余免疫球蛋白正常或升高。属于原发性体液免疫缺陷病。
http://1321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 皮肤科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DiGeorge综合征;迪格奥尔格综合症;第三、四咽囊综合征;乔治综合征

概述:原发性T细胞免疫缺陷所致的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患儿所表现的主要是细胞介导的免疫阻抑,占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5%~20%。T细胞缺陷也会间接地影响被抗原启动的T细胞激活的效应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严重的T细胞缺陷多于出生1年内就产生临床征象,可表现为不同免疫反应系统的联合免疫缺陷,轻度T细胞缺陷可迟至成年才出现症状。包括胸腺发育不全,低钙血症,先天性心脏疾病和面部畸形。
    迪格奥尔格综合征(DGS)与染色体22q11缺陷有关,应该视为最严重的一组临床疾病的总和,以各单词首个字母缩写为“CATCH”22综合征,意思为由于22q11缺失所致的心脏缺损(Cardiac),面部异常(Abnormal),胸腺发育不全(Thymic),上颚畸形(Cleft)和血钙降低(Hypocalcemia)。
    大部分病例为部分迪格奥尔格综合征,即指胸腺未受损害,其T细胞数量及功能正常,很少并发感染。少数病例为完全迪格奥尔格综合征,即指胸腺缺陷者,其中部分病儿胸腺缺陷也为部分性,其免疫功能缺陷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好转。完全性迪格奥尔格综合征患者的T细胞数量和功能显著下降,具有明显的感染倾向。
http://1321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 皮肤科

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概述: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hronic mucocutaneous candidiasis)主要是细胞免疫缺陷,而体液免疫多数呈亢进表现。属于原发性细胞免疫缺陷病。
http://1321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皮肤科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症;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概述:由于淋巴样干细胞先天性分化异常,婴儿生后缺乏T细胞和B细胞,故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发生缺陷。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ificiency,SCID)可分为X-性联遗传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和散发型。属于联合免疫缺陷病的重型。
http://1321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尼兹诺夫综合征 皮肤科

尼兹诺夫综合征;Nezelof’ssyndrome;Nezolof综合征;thymicalymphoplasia;内兹罗夫综合征;奈泽洛夫综合征;奈泽洛夫综合症;胸腺发育异常综合征;胸腺淋巴发育不全;胸腺淋巴组织发育不全;胸腺无淋巴发育不良;胸腺无淋巴细胞形成;胸腺无淋巴组织发育不良

概述:尼兹诺夫综合征(Nezelof’s syndrome)即胸腺无淋巴发育不良(thymic alymphoplasia),但不伴甲状旁腺机能不全,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部分患者有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陷,即嘌呤替代途径的酶缺乏。属于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
http://1321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吉特林综合征 皮肤科

吉特林综合征;Gitlin综合征;Gitlin综合症;原发性淋巴细胞减少性免疫缺乏症

概述:吉特林综合征(Gitlin syndrome)病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为性联隐性遗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发病机制还不确切。患者多为男性,易患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脓皮病、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病毒感染等。诊断靠遗传学调查和X染色体检查。治疗参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多在幼儿期死亡,但生存期比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长。
http://1321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 皮肤科

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Wiskott-Aldrich综合征;维-奥二氏综合征;维-奥综合征;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症

概述:维斯科特-奥尔德里奇综合征(Wiskott-Aldrich syndrome)即伴湿疹和血小板减少的免疫缺陷病。
http://1321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 皮肤科

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征;ataxiatelangiectasia;Louis-Bar综合征;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综合症;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ataxia-telangiectasia;Louis-Barsyndrome;Lovis-Bar综合征;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综合征;路易斯·巴尔氏综合征

概述:本病又称Louis-Bar综合征。是以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眼与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和反复呼吸道感染为特征的少见病。两性均可发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突变位于染色体的11q22-23。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反复呼吸道感染。依据临床特点进行诊断,目前主要采用对症治疗。
http://1321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慢性肉芽肿病 皮肤科

慢性肉芽肿病;儿童慢性肉芽肿;慢性肉芽肿性疾病

概述: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为一种少见的原发性吞噬细胞功能缺陷病,临床表现以反复发生严重感染以及在反复感染的部位形成色素沉着性肉芽肿为特征。
http://1322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 皮肤科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Chediak-Higashisyndrome;Chediak-Higashi综合征;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白细胞异常色素减退综合征;白细胞异常色素减退综合症;切-东二氏综合病;切-东二氏综合征;切-东综合病;切-东综合征;切-希二氏征;切-希征;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症候群;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

概述: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即白细胞异常色素减退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多见于近亲结婚的后代。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毛发及眼睛黑色素缺乏或减少。病变限于眼和皮肤的称为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仅限于眼的称为眼白化病(ocular albinism,OA)。伴畏光、眼球震颤;部分皮肤、毛发白化,似假性白化病。
http://1322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皮肤科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Buckley综合征;granulomatousdiseasevariant;hyperimmunoglobulinemiaEsyndrome;Job综合征;高IgE综合征;高免疫球蛋白E血症综合征;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症;慢性肉芽肿病变异型;姚皮炎综合征

概述: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即Job综合征,又称姚皮炎综合征、慢性肉芽肿病变异型(Granulomatous disease variant)、Buckley综合征等。本病征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的少见疾病。主要特征有:①慢性湿疹性皮炎;②反复严重感染;③血清IgE明显增高。1966年由Davis等首先报道,并定名为Job综合征。1972年Buckley等相继报告病例并发现患儿血清中IgE明显升高,故又曾以Buckley的名字命名为Buckley综合征。目前大多数学者都以高IgE综合征(HIES)取代Job综合征及Buckley综合征的名称。
http://1322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皮肤科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遗传性血管水肿

概述:补体是一组不稳定的球蛋白,通过传统或旁路途径被激活,在产生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它们具有如调理、免疫黏附、趋化性、细胞溶解和产生过敏毒素等作用,在宿主抵抗感染方面十分重要。补体系统中任何一种成分的缺陷都可导致异常的炎症反应或对感染的易感性增高,也会影响血液凝固。补体缺陷可呈遗传性,也可以是获得性的。遗传性补体缺陷具有形形色色的临床表现,也可合并其他各种临床综合征。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属于原发性补体缺陷病。
http://1322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黄水疮 皮肤科

脓疱病;滴脓疮;黄水疮;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脓疱性皮炎;小脓疱疹

概述:脓疱病(impetigo)也称接触性传染性脓疱疮,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损害主要为浅在性脓疱和脓痂,有接触传染及自家接种特征,好发于儿童,易造成小区域流行。
    分类:脓疱病中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称大疱性脓疱病。由链球菌和(或)白色葡萄球菌感染者称寻常性脓疱病,亦称表浅脓疱疮。以毛囊为中心,米粒至黄豆大的毛囊性脓疱,中心贯穿毛发,周围炎症显著者称毛囊性脓疱疮。
http://1322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 皮肤科

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貉脑;蝼蛄串;蝼蛄疖;鳝拱头

概述:穿凿脓肿性头部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folliculitis et 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系多数聚集的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在深部融合,相互贯通,形成脓肿。
http://1322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鼻部穿通性毛囊炎 皮肤科

鼻部穿通性毛囊炎;鼻腔穿破性毛囊炎;穿孔性鼻腔毛囊炎;穿破性鼻腔毛囊炎

概述:鼻部穿通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nares perforans)也称穿孔性鼻腔毛囊炎,较少见,为发生在鼻前庭鼻毛的深毛囊炎,1927年首先被Culver描述。
http://1322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须疮 皮肤科

须疮;sycosis;胡须顽湿;睑疮;寻常须疮;燕窝疮;羊胡子疮

概述:须疮(sycosis)是由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通常局限于胡须区。
http://1322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丹毒 皮肤科

丹毒;hieropyra;phlogosis;SaintFrancis'disease;流火;圣弗朗西斯病;圣弗朗西斯氏病

概述:丹毒(erysipelas)俗称“流火”,是由A族B型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http://1322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皮肤科

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角层下脓疱病的毛囊型

概述:1965年,伊势、太藤首先报道本病,怀疑它是角层下脓疱病的毛囊型。1970年,太藤提出新的命名,称之为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到1981年,日本已报道50例。
http://1322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蜂窝组织炎 皮肤科

蜂窝织炎;phlegmon;phlegmonadiffusa;蜂窝发;蜂窝组织炎;弥漫性蜂窝织炎

概述:蜂窝织炎(cellulitis)为广泛的皮肤和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感染。
http://1323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 皮肤科

溶血性链球菌性坏疽;hemolysisstreptococcusgangrene

概述:溶血性链球菌坏疽(hemolysis streptococcus gangrene)系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化脓性坏疽。临床上颇似坏疽性丹毒
http://1323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 皮肤科

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

概述:慢性乳头状溃疡性脓皮病(pyoderma chronica papillaris et exulcerans)为一种慢性感染性皮肤病,以乳头状或疣状增生及瘘管溃疡为特征。
http://1323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增殖性皮炎 皮肤科

增殖性皮炎;benignpemphigusvegetans;pyodermavegetans;良性增殖性天疱疮;增殖性脓皮病

概述:增殖性皮炎(dermatitis vegetans)又称增殖性脓皮病(pyoderma vegetans)或良性增殖性天疱疮(benign pemphigus vegetans),是具有增殖性损害的一种慢性脓皮病。
http://1323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新生儿脓疱病 皮肤科

新生儿脓疱病;bullousimpetigoofthenewborn;pemphigusneonatorum;新生儿大疱性脓疱病;新生儿天疱疮

概述:新生儿脓疱病(impetigo neonatorum)又称新生儿大疱性脓疱病(bullous impetigo of the newborn)或新生儿天疱疮(pemphigus neonatorum),为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以大疱为主的急性传染性化脓性皮肤病,发病急剧,传染性强。
http://1323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疖与疖病 皮肤科

疖与疖病

概述:疖与疖病(furunculus and furunculosis)是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急性化脓性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症。复发、多发性疖称为疖病(furunculosis),后者常迁延难愈。以青春期和成人期多见,男多于女。
http://1323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科

痈;疔;对口疔;红水晶;红玉

概述:痈(carbunculus)是由多个相邻的急性深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相互融合所形成的皮肤深层脓肿病,为多数毛囊性脓头及多房性脓肿,好发于皮下组织致密部位,常伴有全身中毒症状。
http://1323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汗孔周围炎及多发性汗腺脓肿 皮肤科

汗孔周围炎及多发性汗腺脓肿;furunculosissudoriferous;pseudofurunculosis;痱毒;痱疖;假性疖肿;时毒暑疖

概述:汗孔周围炎及多发性汗腺脓肿(periporitis and multiple sweat gland abscesses)是汗腺因葡萄球菌感染产生的炎症性皮肤病,易和疖病混淆,又称假性疖肿(pseudofurunculosis)、痱疖(furunculosis sudoriferous),俗称痱毒。
http://1323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面部脓皮病 皮肤科

面部脓皮病;pyodermafaciale

概述:面部脓皮病是一种以穿凿性、化脓性结节为特征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健康的年轻女性。
http://1323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皮肤科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概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TSS)是一种以发热、皮疹、晕厥低血压或休克和多系统病变为特征的综合征,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毒素引起的,1978年由Todd首先报道。
http://1323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下疳样脓皮病 皮肤科

下疳样脓皮病

概述:本病为出现在儿童或成人面部或生殖器的硬下疳样损害。1934年,Hoffman首次描述本病。1957年,Frain-Bell报道了3例,他认为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能是病因。但其他细菌如不典型的抗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或病毒也不能除外。
http://1324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坏死性筋膜炎 皮肤科

坏死性筋膜炎;化脓性筋膜炎;急性感染性坏疽;溶血性链球菌坏疽;医院内坏疽;皮下组织浅深静脉的进行性坏疽

概述: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早在1871年美国外科医师Josepoh Jones称本病为“医院内坏疽”。1909年Fedden描述该病,称之为“急性感染性坏疽”;以后Mccafferty等称本病为“化脓性筋膜炎”;1924年,Meleney命名本病为“溶血性链球菌坏疽”;1952年Wilson建议将皮下组织浅、深静脉的进行性坏疽统称为急性坏死性筋膜炎。
    与链球菌坏死不同,本病是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其中主要是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等需氧菌。本病感染只损害皮下组织和筋膜,不累及感染部位的肌肉组织是其重要特征。
http://1324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生脓性肉芽肿 皮肤科

生脓性肉芽肿;granulomatelangiectaticum;化脓性肉芽肿;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毛细血管增生性肉芽肿

概述:生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又称毛细血管增生性肉芽肿(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系皮肤受损伤后化脓菌侵入皮肤伤口,引起炎性肉芽肿反应,肉芽组织过度增生,最终形成血管瘤样或乳头样损害,也有资料认为本病与感染无关。
http://1324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水疱性远端指炎 皮肤科

水疱性远端指炎;dermatitishydroa/vesicles/blisterdistalfingers;水疱性远侧指(趾)炎

概述:水疱性远端指炎(blistering distal dactylitis)或水疱性远侧指(趾)炎(dermatitis hydroa/vesicles/blister distal fingers),是一种少见的手指掌面水疱性感染。1972年由Hays和Mullard首次报道,主要发生于儿童。
http://132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化脓性甲沟炎 皮肤科

化脓性甲沟炎

概述:化脓性甲沟炎(pyogenic paronychia)系甲周围皮肤组织急性或慢性化脓感染,呈现红肿、化脓或结痂,伴有明显疼痛。
http://132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脓疱病 皮肤科

毛囊脓疱病;Buckhart脓疱疮;impetigofolliculitis

概述:毛囊性脓疱病(impetigo folliculitis),又称Buckhart脓疱疮,为一种表浅性毛囊口炎,多发生在接触石油、沥青的工人中,搔抓、昆虫叮咬及损伤也可能是诱因。
http://132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皮肤科

芽生菌病样脓皮病

概述:本菌由De Azua和Pans(1906年)首先报道,系一种少见的表现为组织增生反应的特殊类型慢性脓皮病。
http://132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肢端脓皮病 皮肤科

婴儿肢端脓皮病;infantileextremitypustuloderma

概述:婴儿肢端脓皮病(infantile extremity pustuloderma)为发生于婴儿手足部位、皮损为瘙痒性丘疹及脓疱的炎症性疾病,自1976年以来国内外均有报道。
http://132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沙漠疮 皮肤科

沙漠疮;barcoorotdisease;tropicalulcer;veldtsore;巴尔库病;草原疮;热带溃疡

概述:是一种溃疡性皮肤病,在南非、中东和澳洲沙漠地带流行,缅甸士兵中亦有发现。
http://132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化脓性汗腺炎 皮肤科

化脓性汗腺炎

概述:化脓性汗腺炎(hydradenitis suppurativa)是大汗腺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炎症,常发于腋窝、外阴、肛门周围等大汗腺分布区域。
http://132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猩红热 皮肤科

猩红热;febrisrubra

概述: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
http://132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脑膜炎球菌血症 皮肤科

脑膜炎球菌血症;脑膜炎球菌性败血症

概述:本病为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败血症,皮肤表现以瘀斑为主,具有诊断价值。
http://132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皮肤科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dermatitisexfoliativaneonatorum;小儿Ritter综合征;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小儿葡萄球菌性烫伤皮肤综合征;新生儿剥脱性皮炎;dermatitisexfoliatianeonatorum;Ritter’sdisease;小儿瑞特病

概述: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葡萄球菌性烫伤皮肤综合征、新生儿剥脱性皮炎(dermatitis exfoliatia neonatorum)、瑞特病(Ritter’s disease),或与成人表皮松解症共称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以全身泛发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严重性皮肤病。婴幼儿以接触传染为主,病死率极高。
http://132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深脓疱病 皮肤科

深脓疱病;臁疮;深脓疱疮

概述:深脓疱病(ecthyma)又名臁疮,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一种深在性脓疱疮,基本损害为脓疱及被粘着性痂所覆盖的溃疡,主要侵犯小腿。常见于营养较差及久病体弱者,愈后留有瘢痕及色素沉着。
http://132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炎 皮肤科

毛囊炎;发际疮;滤胞炎;坐板疮

概述:毛囊炎(folliculitis)为毛囊部发生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炎症,可分为浅部和深部毛囊炎。
http://132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脱发性毛囊炎 皮肤科

脱发性毛囊炎;秃发性毛囊炎

概述:本病是一种破坏性、留有永久性秃发的毛囊炎
http://132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须部假毛囊炎 皮肤科

须部假毛囊炎;须部假性毛囊炎

概述:须部假性毛囊炎(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为胡须向内生长而引起的胡须周围异物反应性炎症。
http://132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播散性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 皮肤科

播散性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播散性复发性毛漏斗囊炎

概述:播散性复发性漏斗部毛囊炎(disseminated and recurrent infundibulofolliculitis)可见于非洲与美国的黑人,Hitch和Lunt于1968年首次描述了在一名黑人男子躯干发生的播散性毛囊丘疹,病因尚不明,无感染或药物方面的原因。
http://132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表皮痣 皮肤科

表皮痣;epidermalnevi;epithelialnevi;verrucousepidermalnevi;上皮痣;疣状表皮痣

概述:表皮痣(epidermal nevus)又称疣状表皮痣(verrucous epidermal nevi)是一种表皮呈疣状增生的先天性限局性表皮发育异常。常见于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率约为新生儿的1/1000,皮损可自行消退,极罕见。
http://132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光化性角化病 皮肤科

光化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

概述:角层中角质蛋白形成的过程称之为角化。它是从细胞蛋白质转化为理化性质完全不同的角蛋白的过程。角化过程包括胞浆的原纤维性变及胞浆、胞核的分解与消失。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是因长期日光照射或电离辐射刺激引致的表皮角化过度为主的疾病,亦称日光性角化病或老年性角化病,是最常见的一种上皮性癌前皮肤病变。好发于中年以上的男性,暴露部位多见。临床以棕红或黄色扁平丘疹或斑块为主要表现。少数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但转移极为罕见。
http://132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角 皮肤科

皮角;cutaneoushorn

概述:皮角(cutaneous horn)为限局性、圆锥形,明显角化性损害,其角质团块的高度至少为其最大直径的一半。
http://132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支气管源性囊肿 皮肤科

支气管源性囊肿;支气管囊肿

概述: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s)罕见。病因还不很明确。可能与胚胎发育控制相关。胚胎发育期间,呼吸道上皮与气管支气管树分离,从支气管发育部位移行到其他部位。囊肿通常位于皮下,偶可通过窦道向皮肤外引流。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唯一方法。
http://132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发囊肿 皮肤科

毛发囊肿;pilarcysts;藏毛囊肿;毛鞘囊肿

概述:毛发囊肿(trichilemmal cyst)又称毛鞘囊肿(trichilemmal cyst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毛发囊肿起源于生长期的毛发的峡部或围绕退化期和静止期毛发的毛囊处。毛发囊肿容易被剜出,呈坚实、光滑白璧囊肿。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可以诊断。
http://132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脂囊肿病 皮肤科

皮脂囊肿病;多发性皮脂囊肿;多发性脂囊瘤;复合性皮脂囊肿病;皮脂囊瘤病

概述:多发性脂囊瘤(steatocystoma multiplex)较多见。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电镜下检查证实囊壁由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细胞由桥粒互相连接,囊壁内可见皮脂腺小叶,为多发性,大小不一的囊性结节,直径数毫米至20mm或更大,组织病理:囊壁呈皱褶状,由数层表皮细胞构成,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可以诊断。一般不需治疗,囊壁未切除者,常见复发。
http://132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样囊肿 皮肤科

皮样囊肿;dermoidtumor;皮样瘤;皮样肿瘤;intracranialdermoidcyst;intracranialdermoidtumor;zoomylus;脑内皮样瘤;脑内皮样囊肿;脑内皮样肿瘤

概述:皮样囊肿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颅内先天性良性肿瘤。它含有外胚层与中胚层两种成分,如汗腺、皮脂腺等皮肤附件、毛发和皮肤全层,偶有骨和软骨。
http://132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发疹性毳毛囊肿 皮肤科

发疹性毳毛囊肿

概述:发疹性毳毛囊肿(eruptive vellus hair cysts)1977年由Esterly等首先报告。呈常染色显性遗传。像表皮囊肿一样,发生于毛囊漏斗部。其最具特征的表现为毛囊横面可见多发性毳毛。手术切除治疗。
http://132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 皮肤科

表皮松解性棘皮瘤

概述:表皮松解性棘皮瘤(epidermolytic acanthoma)本病于1970年由Shapiro和Baraf首先报告。可分孤立性和播散性两型。
http://132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纤毛囊肿 皮肤科

皮肤纤毛囊肿

概述:皮肤纤毛囊肿(cutaneous ciliated cysts)少见,Kurban和Bhawan提出此囊肿起源于苗勒管,其他学者则根据这些损害偶亦发生于男性,提出此囊肿起源于呈纤毛化生的小汗腺。囊肿通常呈单发性。直径常为数厘米,充满透亮或琥珀色液体。发生于青少年女性的臀部和下肢,个别病例亦见于肩及头部,仅2例发生于男性。
http://132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粉刺样痣 皮肤科

粉刺样痣

概述:粉刺样痣(naevus comedoicus)为一种皮肤发育异常。其特点为充满角蛋白的许多凹陷(粉刺)呈线状或带状排列。1895年由kofmann首先报告。
http://132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鲍恩病 皮肤科

鲍恩病;Bowen病;intraepithelialneoplasia;squamouscellcarcimomainsitu;癌前角化不良病;癌前皮炎;鲍温病;皮肤癌前期病变;上皮内上皮癌;原位鳞状细胞癌;皮肤原位癌;intraepithelialneoplasiaofcorneaandconjunctiva;角结膜上皮内上皮癌

概述:鲍恩病于1912年由Bowen首先报告,故又名Bowen病,也称上皮内上皮癌(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原位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moma in situ)。临床上往往表现为孤立性、界限清楚的暗红色斑片,表面常有结痂和渗出。
http://132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湿疹样癌 皮肤科

湿疹样癌;Pagetdisease;佩吉特病

概述:湿疹样癌(eczematoid carcinoma)又名佩吉特病(Paget disease)在临床上表现为湿疹样皮损,病理上表皮内有大而淡染的异常细胞(Paget细胞) 为特点的一种特殊型癌。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乳房Paget病(Paget disease of breast)及乳房外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 disease)两型,前者发生于乳头及乳晕部,后者常见于顶泌汗腺分布区,如女阴、男性生殖器、肛门、耵聍腺及睫腺等。中医乳疳与本病相似。认为系七情所伤,肝郁胃热,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凝结阻滞肌肤而成。
http://132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基底细胞癌 皮肤科

基底细胞癌;basalcellepithelioma;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oma;basiloma;BCC;BCE;carcinomabasocellulare;hair-matrixcarcinoma;基癌;基底上皮细胞癌;基底样细胞瘤;侵蚀性溃疡;Basalcelltumor;基底细胞瘤;头面部基底细胞癌

概述: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又称基底细胞上皮瘤(basal cell epithelioma),1927年由Jacoh首先报告。根据其分化的方向可分为毛发、皮脂腺、顶泌汗腺或汗腺4类良性附属器肿瘤。但根据其分化程度则可再分为增生(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结构),腺瘤(分化比增生低,但有发育好的腺样结构),良性上皮瘤(分化程度更低,常难以辨别其将形成的结构)及基底细胞上皮瘤(为分化最高的恶性附属器瘤),基底细胞癌是由未成熟的非间变的类似基底层细胞构成。其特点为生长缓慢,有局部破坏性,但很少转移,肿瘤转移取决于损害的大小和深度,损害大于3cm者,转移率为2%,直径5cm者转移率为25%;直径10cm者转移率为50%。本病属于中医“翻花疮”范畴。
http://132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鳞状细胞癌 皮肤科

鳞状细胞癌;epidermoidcarcino;pricklecellcarcinoma;squamouscancer;squamouscarcinoma;扁平细胞癌;表皮样癌;翻花疮;棘细胞癌;鳞癌;鳞状上皮细胞癌;扁平细胞癌epidermoidcarcino;棘细胞瘤

概述: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鳞癌,为第2个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起源于皮肤表皮及其附属器(毛囊漏斗、皮脂腺导管、末端汗管) 角质形成细胞,好发于头皮、面部、颈和手背等暴露部位。早期即可呈溃疡,又常继发于慢性溃疡或慢性窦道开口,或瘢痕部的溃疡经久不愈而癌变。临床可呈菜花状,边缘隆起不规则,底部不平,易出血,常伴感染致恶臭。可有局部浸润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在下肢者常伴骨髓炎或骨膜炎。
    中医“翻花疮”与之类似,如《诸病源候论》记载:“翻花疮者,初生如饭粒,其头破则出血, 便生恶肉,渐大有根,脓汁出,肉反散如花状。”中医认为,系脾失健运,湿痰内生,与风毒相搏,致使气血凝结,阻隔经络而发病,或应肝郁气滞,郁久化火,耗伤阴血,血燥肌肤失养所致。
http://132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透明细胞棘皮瘤 皮肤科

透明细胞棘皮瘤;Degos棘皮瘤;palecellAcanthoma;苍白细胞棘皮瘤;明细胞棘皮瘤

概述:透明细胞棘皮瘤(clear cell acanthoma)又称苍白细胞棘皮瘤(pale cell Acanthoma)1962年由Degos等首先报告,故又称Degos棘皮瘤。典型皮损为局限性褐色湿润光滑性结节,多在40岁后发病。罕见的发疹型皮损可多达400片以上。尚无继发鳞状细胞癌的报告。
http://132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脂溢性角化病 皮肤科

脂溢性角化病;basalcellpapilloma;senilewarts;基底细胞乳头状瘤;老年疣;皮脂溢性角化病;verrucasenilis;基底细胞乳头瘤;脂溢性疣

概述:脂溢性角化病又名皮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老年疣(senile wart)为老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几乎所有老年人均或多或少患有此种损害。
http://132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皮肤科

黑色丘疹性皮肤病

概述:黑色丘疹性皮肤病(dermatosis papulosa nigra)1925年由Castellai首次报告。多发于黑人,皮损初呈微小,圆形,皮肤色或黑色增深的丘疹,皮损大小形状酷似脂溢性角化病及扁平疣
http://132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灰泥角化病 皮肤科

灰泥角化病;verrucadorsimanusetpedis;灰泥样角化病;手足背疣

概述:灰泥角化病(stucco keratosis)又称手足背疣(verruca dorsi manus et pedis)1958年首先由Kocsard报告。
http://132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角化棘皮瘤 皮肤科

角化棘皮瘤;假癌性软疣;皮脂软疣

概述: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又称皮脂软疣或假癌性软疣。是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变。多见于男性,中老年人好发。临床特征为:病损中心的角质栓隆起,形成实性丘疹或结节。角化棘皮瘤生长较为迅速,但可自行消退。愈后留有瘢痕,宜早期治疗。本病l889年由Sir jonathan hutchinson首先以“面部火山口溃疡(crateriform ulcer of the face)”报告。1950年以后才将单发性角化棘皮瘤定为独立病,并从临床上和组织学上与其类似的鳞状细胞癌分开。
http://132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疣状癌 皮肤科

疣状癌;verrucacarcinoma

概述:疣状癌(verrucous carcinoma)1948年由Ackeman首先报告本病,为高角质化鳞状细胞癌,本病的诊断需靠此瘤的临床、镜下形态以及生物学行为判断。肿瘤生长缓慢,最初呈外生性疣状和蕈样肿瘤,最后侵入深部组织,如有转移,也发生的晚,而且为局部性。由于本病呈高度组织学分化,所以长期不被认为是癌。
http://132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疣状角化不良病 皮肤科

疣状角化不良病

概述: 疣状角化不良病(warty dyskeratosis)首先由Helwig和Allen报告,1957年由Syzmankh创用此命名。
http://132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瘤 皮肤科

毛囊瘤;毛囊上皮瘤;毛囊痣

概述:毛囊瘤(trichofolliculoma)又称毛囊上皮瘤或毛囊痣,是一种源于毛囊组织的良性肿瘤。好发于头面部。皮损部丘疹长有毛发和排出皮脂样物是本病特征。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http://132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皮肤科

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

概述:结缔组织增生性毛发上皮瘤(desmoplastic trichoepithelioma)以往认为本病为单发性毛发上皮瘤,但它具有足够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因而可认为是毛发上皮瘤的一种特殊型。
http://132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母质瘤 皮肤科

毛母质瘤;calcifiedepithelioma;infundibulo-matrixtumor;trichomatricoma;钙化上皮瘤;甲床细胞瘤;毛基质瘤;毛束漏斗-毛母质瘤;infundibulo-matrixtumor;Malherbescalcifyingepithelioma;Malherbe钙化性上皮瘤;pilomatrixoma;马勒布钙化上皮瘤;马勒布氏钙化上皮瘤

概述: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又称钙化上皮瘤(calcified epithelioma)、毛束漏斗-毛母质瘤(infundibulo-matrix tumor)。是源自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原始上皮胚芽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女性多见,好发于头面部。临床表现乏特征性,主要依据组织病理诊断。少数可恶变,宜早期手术治疗。
http://132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胚细胞瘤 皮肤科

毛胚细胞瘤

概述:毛胚细胞瘤(trichoblastoma)为毛囊胚细胞良性肿瘤,临床罕见。病因尚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头部和颜面皮肤的真皮内出现单发性1~2cm大小的结节。手术切除治疗。
http://132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盘瘤 皮肤科

毛盘瘤;毛盘状瘤;毛磐瘤

概述:毛盘瘤(trichodiscoma)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966年由Pinkus证明本病为毛间叶组织多发性错构瘤。多幼年发病,往往并发多发性纤维毛囊瘤。本病是否为独立疾病尚有争议。
http://132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周围纤维瘤 皮肤科

毛囊周围纤维瘤

概述:毛囊周围纤维瘤(perifollicular fibromas)呈常染色显性遗传,本病为毛发结缔组织的皮肤错构瘤性增生。
http://132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纤维毛囊瘤 皮肤科

纤维毛囊瘤;fibrofolliculoma

概述:纤维毛囊瘤(fibrofolliculma)为2~4mm大小,皮肤色丘疹可单个存在,但常见为多发性散在分布于颜面、躯干和四肢。患多发性纤维毛囊瘤的患者,也可伴发软垂疣、胶原瘤、脂肪瘤和(或)口腔纤维瘤称Birt-Hogg-Dube综合征(BHD),后者为一种显性遗传综合征。已有报告BHD患者可伴发髓样癌、结肠癌和肾细胞癌。
http://132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泛发性毛囊错构瘤 皮肤科

泛发性毛囊错构瘤;generalizedhairfolliclehamartoma;泛发性毛囊迷生瘤

概述:泛发性毛囊错构瘤(generalized follicular hamartomas)为单个或多发性皮肤色丘疹和浸润性斑块。伴发进行性毛发脱落、重症肌无力和(或)循环中自身抗体(抗核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曾有报告三代亲属中患囊性纤维化和泛发性毛囊错构瘤,提示本病与遗传有关。
http://132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根鞘癌 皮肤科

毛根鞘癌

概述:毛根鞘癌(trichilemmal carcinoma)1976年由Headinton报告,但其诊断多年以来未得到病理学家们的认可。最近发表的一系列报告,已明确本病为一种毛囊性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无两性差异。可发生转移,典型皮损通常小于3cm。因肿瘤生成较快而误诊为角化棘皮瘤。
http://132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 皮肤科

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毛囊皮脂腺囊性迷生瘤

概述:毛囊皮脂腺囊性错构瘤(folliculosebaceous cystic hamartoma)1991年由kimura首先报告。本病呈肉色无蒂或带蒂的丘疹,大小0.5~1.4cm,发生于头部特别是颜面中部和鼻部。组织病理检查有诊断价值,特点为附有皮脂腺的漏斗状囊性构造,特征性基质和CD34阳性的基质梭形细胞。
http://132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脂腺增生 皮肤科

皮脂腺增生;senilesebaceoushyperplasia;老年皮脂腺增生;老年性皮脂腺增生;adenomatoidhyperplasiaofsebaceousgland;senilehyperplasiaofsebaceousglands;senilesebaceousnevas;老年性皮脂腺痣;老年性增生;腺瘤样皮脂腺增生

概述:皮脂腺增生(sebaceous hyperplasia)也称老年性皮脂腺增生(senile sebaceous hyperplasia)。皮损为一个但更常见的是多个隆起性淡黄色柔软性丘疹,直径为2~3mm,其中央略凹陷成脐形窝。
http://132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囊漏斗肿瘤 皮肤科

毛囊漏斗肿瘤

概述:毛囊漏斗肿瘤(tumor of the follicular infundibulum)1961年由Mehregan和Butler首先报告。常为面部单发性扁平角化丘疹。偶亦见呈多发性丘疹。
http://1329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脂腺痣 皮肤科

皮脂腺痣;congenitalhyperplasiaofsebaceousgland;organoidnevus;sebaceousglandhamartoma;sebaceousnaevus;毛汗管皮脂腺痣;皮脂腺错构瘤;器官样痣;先天性皮脂腺增生;pilo-syringo-sebanceousnevus

概述:皮脂腺痣(nevus sebaceus) 是皮肤中皮脂腺异常增多所致的增生性疾病。亦称皮脂腺错构瘤、器官样痣、先天性皮脂腺增生等。本病多于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好发于头面部。局部肿物呈淡黄色,有扩大的皮脂腺开口是本病的特征。手术切除可靠。
http://1329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脂腺腺瘤 皮肤科

皮脂腺腺瘤;adenomasebaceum;皮脂腺瘤;Pringle’sdisease

概述:皮脂腺腺瘤(sebaceous adenoma)为一罕见的器官样肿瘤,是一种发育异常的疾病,大小和部位不定。可合并角化棘皮瘤和内脏系统恶性肿瘤。成为Torre综合征的一部分。多见于男性。
http://1329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脂腺上皮瘤 皮肤科

皮脂腺上皮瘤

概述:皮脂腺上皮瘤(sebaceous epithelioma)本病的分化程度处于皮脂腺腺瘤和囊肿型基底细胞上皮瘤之间。前者有典型的皮脂腺小叶,后者为只稍向皮脂腺细胞分化的基底细胞癌。
http://1329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汗腺痣 皮肤科

小汗腺痣

概述:小汗腺痣(eccrine nevus)很罕见,真性小汗腺痣可分3型。第一型呈单个扩张孔,有黏液性分泌物排出。第二型为局部汗液显著增多,皮损不明显,称出汗痣(naevus sudoriferus)。第三型呈小斑块形。
http://1329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乳头状汗腺腺瘤 皮肤科

乳头状汗腺腺瘤;hirdradenomapapilliferum;乳头状汗腺瘤;syringocystadenomapapilliferum

概述:乳头状汗腺腺瘤(hidroadenoma papilliferum)为成年妇女外阴部肛门部位的肿瘤。本病少见,发病年龄主要在25~40岁,外阴部发病率较肛周高4倍。在大多数病例中与其上的表皮不连接。
http://1329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生乳头汗管囊腺瘤 皮肤科

生乳头汗管囊腺瘤

概述:生乳头汗管囊腺瘤(syringocystadenoma papilliferum)此瘤的分化尚有争论,目前倾向大多数为大汗腺分化而来,有些为小汗腺分化。
http://1329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乳头侵蚀性腺瘤病 皮肤科

乳头侵蚀性腺瘤病;乳头糜烂性腺瘤病

概述:乳头侵蚀性腺瘤病(erosive adenomatosis of the nipple)是乳头导管的一种腺瘤。本病较少见,主要见于中年妇女,亦见于男性。
http://1329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软骨样汗管瘤 皮肤科

软骨样汗管瘤;mixedtumoroftheskin;皮肤混合瘤;软骨样汗腺螺旋瘤;皮肤多形性腺瘤

概述:软骨样汗管瘤(chondroid syringoma)以往称皮肤混合瘤(mixed tumor of the skin),1961年认识到此瘤为上皮性,而间质变化仅为继发,因此已普遍用软骨样汗管瘤一名取代以往的皮肤混合瘤一名。可能为小汗腺起源。
http://1329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恶性软骨样汗管瘤 皮肤科

恶性软骨样汗管瘤;皮肤恶性混合瘤;侵袭性软骨样汗管瘤;转移性软骨汗管瘤

概述:恶性软骨样汗管瘤(malignant chondroid syringoma)其同义名包括皮肤恶性混合瘤,侵袭性软骨样汗管瘤和转移性软骨汗管瘤。
http://1330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扩张孔 皮肤科

扩张孔

概述:扩张孔(dilated pore)1954年由Winer首先报告。好发于颜面,通常单发,呈扩张孔或巨大粉刺状外观,触之无硬结。组织病理:毛囊漏斗明显扩大,开口部所衬表皮萎缩,但在较深处囊腔内所衬表皮肥厚,并呈现许多表皮突和不规则轻度增生伸入周围间质内。手术切除或电灼治疗。
http://1330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大汗腺癌 皮肤科

大汗腺癌;apocrineglandcarcinoma;carcinomaofapocrineglands;顶浆分泌腺癌;顶泌腺癌

概述:大汗腺癌(apocrine carcinoma)罕见。常见于大汗腺分布区,主要发生于腋窝,眼睑和外听道分别有变形大汗腺,Moll腺和耵聍腺。中等度或分化差的大汗腺癌,难以识别其大汗腺来源。
http://1330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汗腺汗囊肿 皮肤科

小汗腺汗囊肿;小汗腺腺囊瘤

概述:小汗腺汗囊肿(eccrine hidrocystomas)可能为小汗腺导管畸形引起暂时或永久性汁液潴留;酶组织化学显示有小汗腺酶、磷酸化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存在。
http://1330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恶性小汗腺螺旋腺瘤 皮肤科

恶性小汗腺螺旋腺瘤;恶性小汗腺腺瘤

概述:恶性小汗腺螺旋腺瘤(malignant eccrine spiradenoma)本病罕见,常由长期存在的小汗腺螺旋腺瘤恶变所致,可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致命。
http://1330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乳头状小汗腺腺瘤 皮肤科

乳头状小汗腺腺瘤

概述:乳头状小汗腺腺瘤(papillary eccrine adenoma)1977年由Rolon和Helwig首先报告。
http://1330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透明细胞汗腺腺瘤 皮肤科

透明细胞汗腺腺瘤;eccrineacrospiroma;eccrinesweetglandadonomaoftheclearcelltype;nodularhidradenoma;solidcystichidradenoma;结节性汗腺瘤;结节性汗腺腺瘤;实体性囊性汗腺瘤;透明细胞汗腺瘤;透明细胞小汗腺腺瘤;小汗腺末端汗腺瘤

概述:透明细胞汗腺腺瘤(clear cell hidradenoma)又称结节性汗腺瘤(nodular hidradenoma),透明细胞小汗腺腺瘤(eccrine sweet gland adonoma of the clear cell type),实体性囊性汗腺瘤(solid cystic hidradenoma)和小汗腺末端汗腺瘤(eccrine acrospiroma)。酶组织化学染色已明确此瘤具有高浓度的小汗腺酶,特别是磷酸化酶和包括琥珀酸脱氢酶和二磷吡啶核甙酸黄递酶的呼吸酶。
http://1330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汗腺癌 皮肤科

汗腺癌;malignantclearcellhidradenoma;恶性结节性汗腺瘤;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恶性透明细胞末端螺旋腺瘤

概述:汗腺癌又称恶性透明细胞汗腺瘤(malignant clear cell hidradenoma),恶性结节性汗腺瘤,恶性透明细胞末端螺旋腺瘤。极罕见。主要发生于大汗腺处的、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汗腺丰富部位。始发于表面皮肤粘连的结节或斑块,可突然增大。常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http://1330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 皮肤科

恶性小汗腺汗孔瘤;porocarcinoma;汗孔癌

概述:恶性小汗腺汗孔瘤(malignant eccrine poroma)又称汗孔癌(porocarcinoma)发生于长期存在的小汗腺汗孔瘤(50%)但亦可原发。
http://1330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 皮肤科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

概述: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eccrine syringofibroadenoma)1963年首先由Mascaro报告,已有44例报告。但亦有报告多发性损害不伴发其他皮肤损害者。
http://1330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汗管棘皮瘤 皮肤科

汗管棘皮瘤

概述:汗管棘皮瘤(syringoacanthoma)1984年由Rahbari报告21例,12例为良性肿瘤,9例为恶性肿瘤。本病罕见,临床上呈脂溢性角化样新生物。组织细胞内含细糖原颗粒和小量氨基葡聚糖聚集。本病的分类尚有争论,有人认为本病为小汗腺汗孔瘤的亚类。
http://1331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鞘棘皮瘤 皮肤科

毛鞘棘皮瘤

概述:毛鞘棘皮瘤(pilar sheath acanthoma)1978年Mehrengan和Browhstein首先报告。大多常见于成人颜面,特别是上唇部。类似外根鞘上皮。组织病理出现较大的不规则分支性囊腔而与扩张孔不同。手术切除治疗。
http://1331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汗腺血管错构瘤 皮肤科

小汗腺血管错构瘤;小汗腺血管瘤性错构瘤

概述:小汗腺血管错构瘤(eccrine angiomatous hamartoma)罕见。皮损通常为单发性,大部皮损表面多汗。通常出生时即患病或发生于婴幼儿期。
http://1331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微囊肿腺癌 皮肤科

微囊肿腺癌;sclerosingsweatductcarcinoma;硬化汗腺导管癌;硬化汗腺管癌

概述:微囊肿腺癌(microcystic adenexa carcinoma),本病又称硬化汗腺导管癌(sclerosing sweat ductcarcinoma)。1982年首先由Goldstein等报告6例,本病颇似汗管瘤,免疫组化研究,管状结构CEA阳性,瘤细胞索、角囊肿和管状结构角蛋白染色均阳性,提示其向毛发和小汗腺分化。
http://1331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侵袭性指趾乳头状腺癌 皮肤科

侵袭性指趾乳头状腺癌;aggressivedigitalpolypoidadenocarcinoma;侵袭性指趾乳头腺癌;侵袭性指趾息肉状腺癌

概述:侵袭性指趾乳头状腺癌(aggressive digital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呈单发性结节,可发生溃疡及出血。有病理性核分裂象和局灶性坏死。
http://1331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管状小汗腺癌 皮肤科

管状小汗腺癌

概述:管状小汗腺癌(ductal eccrine adenocarcinoma) 为最常见的小汗腺癌。常呈单发性缓慢生长的肿块,直径可达5cm,患者就诊前,肿块已出现数月甚至数年。依靠组织病理诊断。手术广泛切除治疗。
http://1331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黏液性小汗腺癌 皮肤科

黏液性小汗腺癌;粘蛋白小汗腺瘤

概述:黏液性小汗腺癌(mucinous eccrine carcinoma)此为小汗腺癌的少见型。
http://1331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腺样囊性癌 皮肤科

皮肤腺样囊性癌;皮肤囊性腺样癌

概述:皮肤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of the skin)主要发生于唾液腺,其次为泪腺、耵聍腺和上呼吸道的黏液腺,亦有少数患者发生于皮肤,主要为头部和胸部。依靠组织病理诊断。显微外科切除治疗。
http://1331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发腺瘤 皮肤科

毛发腺瘤

概述:毛发腺瘤(trichoadenoma)1958年由Nikolowski首先报告。好发于颜面,其次为臀部。成年多见。病因尚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皮损为单个孤立性结节,呈增生性或疣状外观,直径3~15mm。组织病理呈多角囊肿。囊肿由嗜酸性细胞包绕。手术切除,电灼或冷冻治疗。
http://1331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单发性毛鞘瘤 皮肤科

单发性毛鞘瘤;孤立性毛外根鞘瘤

概述:单发性毛鞘瘤(solitary trichilemmoma)1962年由Headington和Prench首先报告。为颜面部特别是鼻和颊部发生的单发性小丘疹,直径3~8mm,无特征性临床形态。
http://1331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考登病中的多发性毛鞘瘤 皮肤科

考登病中的多发性毛鞘瘤;Cowden病中的多发性毛鞘瘤;Cowden病中的多发性毛外根鞘瘤;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考登病中的多发性毛外根鞘瘤

概述:考登病中的多发性毛鞘瘤(multiple trichilemmoma)又称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是一种有独特皮肤表现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皮肤病。皮损位于面部,主要在口周、鼻部和耳附近,表现为肉色,粉红或褐色丘疹,临床上类似寻常疣。皮肤损害可用维A酸(异维甲酸)治疗。
http://1332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增生性毛根鞘瘤 皮肤科

增生性毛根鞘瘤;pilartumorofthescalp;proliferatingtrichilemmaltumor;头部毛发肿瘤;头皮毛发瘤;增生性毛膜瘤;增生性毛鞘瘤;增生性毛外根鞘瘤

概述:增生性毛根鞘瘤(proliferative trichilemmoma)也称头部毛发肿瘤(pilar tumor of the scalp)。本病90%发生于头皮,其余主要发生于背部。大都为老年人,80%为妇女。
http://1332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发上皮瘤 皮肤科

毛发上皮瘤;多发性丘疹上皮瘤;多囊性腺性上皮瘤;pithehomaadenoideysticum;trichofibroacanthoma;trichofibroepithelioma;毛囊纤维棘皮瘤;毛囊纤维上皮瘤

概述:毛发上皮瘤(trichoepithelioma)1892年由Brooke以囊样腺样上皮瘤(epithelioma adenoidescysticum)首先报告。但毛发上皮瘤一名因其表明向毛发结构分化更可取。多发性毛发上皮瘤皮损的界限鲜明。损害分多发或单发。单个皮损直径2~4mm,好发生于颜面,多见于儿童或青年。
http://1332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皮肤科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malignanthistiocytoma;恶化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瘤

概述: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fibrohistiocytoma)又称恶性组织细胞瘤(malignant histiocytoma),为最常见的中老年人的软组织肿瘤。临床类似隆突性纤维肉瘤,呈隆起性圆形肿瘤,此瘤为具有多形性的高度细胞性肿瘤,其中有些细胞,由于储有脂质,空泡化很明显,核丝分裂象常见,有些呈非典型性。细胞Vimentin染色阳性。手术切除后复发率为25%,35%发生转移,存活率为50%。
http://1332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阴茎硬结症 皮肤科

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indurationofpenis;Peyronie病;结节性阴茎海绵体炎;阴茎非自然硬结;阴茎纤维瘤病;阴茎硬结症;penilefibromatosis

概述: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又称阴茎纤维瘤病(penile fibromatosis)、Peyronie病,为阴茎海绵体间隔纤维性浸润,纤维化致阴茎结节及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纤维性索可致阴茎勃起时产生弯曲,可引起性交困难或不能性交。有时引起剧烈疼痛。
http://1332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肢端纤维角化瘤 皮肤科

肢端纤维角化瘤;acguireddigitalfibrokeratoma;获得性指(趾)纤维角化瘤;acquiredfibrokeratomaoffinger(toe);acralibrokeratoma

概述:肢端纤维角化瘤又称获得性指(趾)纤维角化瘤(acquired fibrokeratoma of finger/toe) 是一种表皮过度角化引致的疾病。多见于男性成人。好发于指(趾)间关节附近。临床以坚实的、单发的圆形或长形突起为主要表现。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http://1332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黏液瘤 皮肤科

皮肤黏液瘤;皮肤粘液瘤

概述:皮肤黏液瘤(cutaneous myxomas)呈单发性肉色结节,发生于颜面,躯干或四肢。皮肤黏液瘤也可作为Carney综合征的症状之一。相当多的胞核嵌于黏液性间质中,甚至可有不典型多核巨细胞。其中皮肤黏液瘤为小于1cm的多发性皮肤色丘疹。好发于耳、眼睑和乳头。以手术切除为主。
http://1332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纤维错构瘤 皮肤科

婴儿纤维错构瘤;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概述:婴儿纤维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为发生于2岁以下幼儿的一种纤维性增生。为单个真皮或皮下组织内坚实性结节。
http://1332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弥漫性婴儿纤维瘤病 皮肤科

弥漫性婴儿纤维瘤病;diffuseinfantilefibromatosis

概述:弥漫性婴儿纤维瘤病(diffuse infantile fibromatosis)发生于3岁内的儿童。损害通常发生于上臂、颈部和肩胛部,呈多中心肌纤维和成纤维细胞浸润,类似肌膜纤维瘤所见。不发生钙化。1/3患者手术切除后可复发。
http://1332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 皮肤科

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攻击性婴儿纤维瘤病

概述:侵袭性婴儿纤维瘤病(aggressive infantile fibromatosis)呈单个或多发性,生长迅速的肿块。发生于新生儿或1岁内婴儿,多见于上臂、腿部和躯干。常局部复发,但不转移。组织病理检查类似恶性肿瘤,可考虑手术切除。
http://1332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颈部纤维瘤 皮肤科

颈部纤维瘤

概述:颈部纤维瘤(fibrommatosis colli)为一种发生于新生儿下1/3胸锁乳突肌的纤维组织增生性浸润。数月后可自行缓解。偶见有些患儿遗留斜颈畸形。可手术矫正。
http://1333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上皮样肉瘤 皮肤科

上皮样肉瘤;sarcomaepithelioides

概述:上皮样肉瘤(epithelioid sarcoma)为缓慢生长的皮内或皮下结节。几乎所有的损害均发生于四肢,一半以上发生于手或腕部。结节聚集中央处坏死而周围呈栅状排列。瘤细胞有两型均有不典型胞核,肿瘤主要发生于20~40岁的青年人,2/3发生于男性。
http://1333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指趾纤维瘤病 皮肤科

婴儿指趾纤维瘤病;婴儿指纤维瘤病;婴儿趾纤维瘤病

概述:婴儿指趾纤维瘤病(infantile digital fibromatosis)罕见,为主要发生于婴儿和幼儿指(趾)部的特殊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其特点为拇指及大拇趾不发生肿瘤,组织学上可见胞浆嗜酸性包涵体。手术切除很易复发。
http://1333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赘 皮肤科

软纤维瘤;acrochordon;acrochordons;cutaneoustags;fibomamolle;infantaleperianalpyramidalprotrusions;papillomacolli;skintag;颈部乳头瘤;皮赘;软垂疣;软瘊;软性纤维瘤;软痣;婴儿肛周角锥形隆起;皮肤乳头瘤

概述:软纤维瘤(soft fibroma)是一种表皮过度角化和真皮结缔组织增生性的疾病。临床以多发性丝状或蒂状赘生物为主要表现,故又称皮赘(skin tag)、软垂疣(acrochordon)、软瘊、软痣或颈部乳头瘤(papilloma colli)。诊断靠病理检查。可用冷冻或手术等方法进行治疗。
http://1333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管纤维瘤 皮肤科

血管纤维瘤;angiofibromas;hemangiofibroma

概述:血管纤维瘤(telangiectatic fibroma)为真皮浅层纤维性增生和不同程度的血管增生所致的皮肤色到淡红色丘疹。可呈单发性非遗传性损害(鼻部纤维性丘疹),多发性非遗传性损害(阴茎珍珠状丘疹),或呈结节性硬化症所见的多发性遗传性损害(皮脂腺瘤,额部斑块,koener肿瘤和齿龈损害)。鼻部纤维性丘疹(fibrous papule of the nose)为圆屋顶形带蒂的丘疹,白色或淡红色,直径3~6mm。通常单发,位于成年人的鼻旁。可与痣细胞痣、神经纤维瘤、化脓性肉芽肿混淆。可手术切除,复发罕见。
http://1333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非典型纤维黄色瘤 皮肤科

非典型纤维黄色瘤;非典型性纤维黄瘤;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

概述:非典型纤维黄色瘤(atypical fibroxanthoma)常见。1963年首先由Helwig报告。此瘤为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相关的低度恶性肿瘤。二者组织学上相似,但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较小,位置较浅,因而预后较好。
http://1333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甲下外生骨疣 皮肤科

甲下外生骨疣;指甲下外生骨疣

概述:甲下外生骨疣(subungual exostosis)呈单发性纤维性和骨性结节,偶亦见于其他足趾端,特别是小趾。本病主要发生于12~30岁的女性。鞋子压迫可引起剧痛。诊断需靠X线拍片证实。
http://1333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家族性黏液血管纤维瘤 皮肤科

家族性黏液血管纤维瘤

概述:家族性黏液血管纤维瘤(familial myxo-vascular fibromas)可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上呈多发性疣状丘疹,位于手掌和指部,必要时可冷冻或激光治疗。
http://1333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掌跖纤维瘤病 皮肤科

掌跖纤维瘤病;Dupuytren挛缩;Ledderhosc病;palmarandplantarfibromatosisoles;plantarandpalmarfibromatosis

概述:掌跖纤维瘤病(palmar and plantar fibromatosis)包括掌部纤维瘤病和跖部纤维瘤病两病。二者在组织病理、浸润方式和切除后倾向复发等方面均相似。但两病同时发生者少见。
http://1333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背部弹力纤维瘤 皮肤科

背部弹力纤维瘤;背部弹力蛋白纤维瘤

概述:背部弹力纤维瘤(elastofibroma dorsi)为罕见的良性肿瘤,可能与异常外伤有关。病因目前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表现为呈坚实性直径数厘米的深在性软组织结节,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
http://1333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肌纤维瘤病 皮肤科

婴儿肌纤维瘤病;congenitalgeneralizedfibromatosis;先天性泛发性纤维瘤病;先天性全身性纤维瘤病

概述:婴儿肌纤维瘤病(infantile myofibromatosis)又称先天性泛发性纤维瘤病(congenital generalized fibromatosis)不常见。好发于男性婴幼儿。有些病例似为遗传性,遗传方式尚不明。
    本病可单发或呈多灶性侵犯骨骼和内脏,特别足、肺和胃肠道。免疫组化和超微检查提示本病为肌纤维母细胞起源。成人亦可发生,但多发性损害罕见,因而称成人单发性肌纤维瘤(solitary myofibroma in adult)。
http://1334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 皮肤科

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

概述:幼年性透明纤维瘤病(juvenile hyalinc fibromatosis)为一级罕见,病因不明的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伴发智力低下,齿龈增生,屈曲挛缩和骨损害。事实上本病代表一种胶原代谢遗传性异常而非肿瘤性疾病。
http://1334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瘢痕疙瘩 皮肤科

瘢痕疙瘩;cheloid;keloidsear;keloma;keloplasty;kelos;瘢痕瘤;瘤样瘢痕;蟹状肿;蟹足肿

概述:瘢痕疙瘩(keloid)又称瘤样瘢痕,为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所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患者往往具有瘢痕体质,有色人种较易发病。有时有家族史,呈常染色隐性或显性遗传。伤口张力大,异物、烧伤和某些炎症性皮肤病如痤疮、穿掘性毛囊炎化脓性汗腺炎等均易促发本病。
http://1334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缔组织痣 皮肤科

结缔组织痣

概述:结缔组织痣(connective tissus nevus)少见,为一种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的错构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疾病伴发,呈获得性或先天性。好发于躯干,最多见于腰骶部。皮损单发,但常多发,后者可呈带状排列。
http://133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指节垫 皮肤科

指节垫;指拐垫

概述:指节垫(knuckle pads)可能为纤维病的一型,有时与Dupuytren挛缩和屈曲指伴发。有些病呈家族性,有报告在数代中发生指节垫、混合性耳聋(神经性和传导性)和全白甲伴发。
http://133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腱鞘巨细胞瘤 皮肤科

腱鞘巨细胞瘤

概述: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的皮损呈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发生于手指和手部,足趾部少见。青年人多见,女多于男。肿瘤可侵蚀邻近骨骼。约25%病例切除后复发。此瘤常分叶。小叶由致密、透明化胶原围绕。
http://133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纤维瘤 皮肤科

皮肤纤维瘤;desmoidtumor;韧带样瘤;韧带样纤维瘤;硬纤维瘤;fibroushistiocytoma;hardfibroma;nodularsubepidermalfibrosis;sclerosinghemangioma;结节性表皮下纤维变性;结节性表皮下纤维化;纤维性组织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

概述:皮肤纤维瘤也称硬纤维瘤、韧带样瘤(desmoid tumor),为起源于肌腱膜的良性纤维性肿瘤。呈坚实性无压痛的肿块,生长缓慢,直径可达25cm,常单个,但可多发,倾向侵犯肌肉。主要见于青年人,特别是妇女,最常见型为发生于妇女妊娠后之腹直肌。某些病例肿瘤发生于腹部手术后引起的瘢痕上,但可以发生于腹部以外的妊娠骨骼肌。另外此瘤亦可见于罕见的显性遗传性Garnder综合征。
http://133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结节性筋膜炎 皮肤科

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pseudosarcomatousfasciitis;结节性假肉瘤性筋膜炎;增生性筋膜炎

概述:结节性筋膜炎(nodular fasciitis)又称结节性假肉瘤性筋膜炎(nodular pseudosarcomatous fasciitis),为一种反应性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呈坚实性单发性结节,有时有触痛,位于深肌膜并常伸展到皮下组织。两性发病相等,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
http://133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皮肤科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progressiverecurringdermatofibroma;sarcomatoidfibromaofskin;进行性复发性皮肤纤维瘤;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皮肤肉瘤样纤维瘤

概述: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系源于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起源于真皮缓慢生长的肿瘤,以后在斑块上发生多数结节。病程缓慢进行性,可使患者一般健康衰竭。本病呈局部侵袭,偶有广泛播散,但罕见转移。临床特征是:隆起的坚实性斑块或结节,皮面微凹,呈色褐或暗红色,周围皮肤为淡蓝红。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http://133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细血管瘤 皮肤科

先天性血管瘤;单纯性血管瘤;先天血管瘤;hemangiomacongenitale;hemangiomasimplex;Kasadach-Merritt综合征;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Maffucci综合征;草莓样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骨肥大性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蓝色橡皮大疱痣;毛细血管扩张痣;毛细血管瘤;葡萄酒

概述: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为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之一,由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血管扩张所致(图1)。偶亦见因外伤而后天性发生者。临床上分3型:
    1.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
    2.草莓状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又称毛细血管瘤(capillary hemangioma)
    3.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又称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http://133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管周细胞瘤 皮肤科

血管周细胞瘤

概述:血管周细胞瘤(hemanyiopericytoma)1942年由 Stoul和Murray首先报告。为由周细胞衍生的软组织肿瘤,较罕见。由于其他软组织肿瘤也有大量血管和呈血管周细胞瘤样外观,因而诊断本病常遇到困难。对其发生于皮肤本身尚有争议。
http://133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 皮肤科

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

概述:靶样含铁血黄素沉积性血管瘤(targetoid hemosiderotic hemangioma)由Santa cruz和Aronberg于1988年首先报道。
http://133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丘疹性血管增生 皮肤科

丘疹性血管增生;丘疹性血管形成

概述:丘疹性血管增生(papular angioplasia)1970年由 Wilson Jones和Marks首先提出此一病名。在此以前曾发表过本病2例,1例由Winer和Levin以Kaposi肉瘤报告,1例由Peterson等以非典型性化脓性肉芽肿报告。
http://133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细血管或静脉血栓形成 皮肤科

毛细血管或静脉血栓形成;毛细血管动脉瘤

概述:毛细血管或静脉血栓形成(thrombosed capillary or vein)又称毛细血管动脉瘤。好发于面部,本病的重要性主要为临床上类似恶性黑色素瘤。
http://133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 皮肤科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

概述: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瘤(spindle cell hemangioendothelioma)1986年由Weiss和Enzinger首先报告。认为本病是一种低度恶性血管肉瘤,具有海绵状血管瘤和卡波西肉瘤二者的特点。1988年Scott和Rosai报告了另外一些病例,认为将本病视为低度血管肉瘤证据不足。随着进一步研究,现已认为本病为一非肿瘤性、反应性血管增生伴发血管畸形和血栓形成后周期性血管再通。
http://133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皮肤科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histiocytoidhemangioma;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组织细胞样血管瘤

概述: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又称组织细胞样血管瘤(histiocytoid hemangioma)1982年由Weiss等首先报告,罕见。本病为临床和组织学上介于血管肉瘤和血管瘤之间的肿瘤。可侵犯软组织和肺、肝、骨等器官。多见于25岁前的男性。广泛切除,少数转移者可用化疗。
http://133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 皮肤科

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Dabskatumor;endovascularpapillaryhemangioendothelioma

概述:血管内乳头状血管内皮细胞瘤(endovascular papillaryangioendothelioma)又称Dabska tumor为极罕见的血管损害,1969年由Dabska首先报告。Dabska报告了6名儿童,头部、颈或四肢皮肤弥漫性肿胀或皮内肿瘤,直径4~9cm。
http://133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管肉瘤 皮肤科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angiosarcoma;恶性血管内皮瘤;血管肉瘤;malignanthemangioendothelioma;malignanthomangioendothelioma;恶性淋巴血管肉瘤

概述: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malignant angioendothelioma)又称血管肉瘤。血管肉瘤为一罕见的恶性内皮细胞瘤,发生于皮肤、软组织、乳腺、骨、肝和其他内脏。皮肤血管肉瘤为最常见型血管肉瘤。本病预后差,72例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中,1/2以上死于就诊后的15个月内。
http://133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樱桃状血管瘤 皮肤科

樱桃状血管瘤;senileangiomas;老年性血管瘤

概述:樱桃状血管瘤(cherry angiomas)又称老年性血管瘤(senile angiomas)为最常见的血管瘤。在成年早期即可开始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以躯干部为主,罕见于手、足或颜面。
http://133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匍行性血管瘤 皮肤科

匍行性血管瘤

概述:匍行性血管瘤(angioma serpiginosum),病因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皮损特点为细小,铜色到鲜红色斑点,倾向演变为丘疹,成群发生,形成小环状或匍行性外观。
http://133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疣状血管瘤 皮肤科

疣状血管瘤

概述:疣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为少见的血管畸形,出生时或儿童期发病。皮损为单侧,成群、散在或融合性角化性血管性丘疹,早期损害呈淡蓝色,界限清楚,性质柔软,并逐渐扩大,好发部位为下肢,特别是下肢远端。
http://133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丛状血管瘤 皮肤科

丛状血管瘤;angioblastoma;angiomaplexiform;tuftedangioma;成血管细胞瘤;plexiformangioma;丛状血管病

概述:丛状血管瘤(verrucous hemangioma)又称成血管细胞瘤(angioblastoma)。本病由Wilson jones和Orkin于1976年首先报告。通常大小为2~5cm。本病常见于婴儿及幼儿。好发于颈及躯干上部。可用脉冲染色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
http://133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管角化瘤 皮肤科

血管角化瘤;毛细管扩张性疣;血管角质瘤;血管扩张性疣

概述:血管角化瘤(angiokeratoma)可分5型:
    1.Mibelli血管角化瘤  Mibelli血管角化瘤(angiokeratoma of mibelli)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庭中有冻疮史,好发于青春期。
    2.Fordyce血管角化瘤  Fordyce血管角化瘤(fordyce angiokeratoma)又称阴囊血管角化瘤。
    3.孤立性血管角化瘤  孤立性血管角化瘤(solitary angiokeratoma)1967年由Jmperial和Helwig首先报告。可能由外伤引起。
    4.局限性血管角化瘤  局限性血管角化瘤(angiokeratoma circumscriptum)罕见。
    5.弥漫性躯体血管角化瘤  弥漫性躯体血管角化瘤(angiokeratoma corporis diffusum)又称糖脂沉积病(glycolipid lipidosis)或Fabry病。
http://133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管球瘤 皮肤科

血管球瘤;血管平滑肌神经瘤;血管神经肌瘤;血管神经瘤;neuromyoarterialglomustumor

概述:血管球瘤(glomus tumor)可分单发性血管球瘤和多发性血管球瘤。常有显著触痛和自发性疼痛,但偶亦有无疼痛者。指趾部损害多见于女性,发生于其他部位者,男性多见。通常广泛分布于躯干,可多达数十个,皮损群集时可融合成团块。可手术治疗。
http://133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动静脉血管瘤 皮肤科

动静脉血管瘤;arteriovenousaneurysm;arteriovenousangioma;动静脉瘤;动静脉性血管瘤

概述:动静脉血管瘤(arteriovenous hemangioma)1956年首先由Biberstein和Jessner以曲张性动脉瘤Cirsoid aneurysm报告。1974年Girard等以动静脉血管瘤病名报告了69例。本病为良性肿瘤,有人认为来源于皮肤动脉,有人则认为可能为血管球Sucquet-Hoyer管的错构瘤性增生。
http://133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卡波西肉瘤 皮肤科

卡波西肉瘤;multipleidiopathichemorrhagicsarcoma;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卡波氏肉瘤;卡伯希肉瘤;特发性多发性出血;特发性多发性色素沉着性肉瘤;多发性良性色素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

概述: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又名多发性特发性出血性肉瘤(Multiple idiopathic hemorrhagic sarcoma),是多中心性血管性肿瘤。临床少见,好发于50岁以上的男性,亦常见于艾滋病患者。临床早期以肢体等处的有色丘疹或斑块为主要表现,逐渐发展成大的斑块或结节,可伴有明显的局部水肿和内脏损害。放射治疗敏感,可配合手术和化疗等治疗。
http://133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蕈样肉芽肿 皮肤科

蕈样真菌病;granulomafungoides;蕈样霉菌病;蕈样肉芽肿;蕈样肉芽肿病

概述:蕈样真菌病(mycosis fungoides,MF)是一种T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图1)。又称蕈样肉芽肿(granuloma fungoides),是一种向上皮性皮肤淋巴瘤。其特征为辅助T细胞增生,Langerhasns细胞和交指状网状细胞也参与病变。病程呈慢性渐进性,初期为多种形态的红斑和浸润性损害,以后发展成肿瘤,晚期可累及淋巴结合内脏。
http://133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塞泽里综合征 皮肤科

塞泽里综合征;Sezaryreticulosis;Sezary网状细胞增生症;Sezary综合征;Sezary综合症;Tcellerythroderma;T细胞红皮病;恶性皮肤网状细胞增多综合征;塞扎里氏综合征;塞扎里综合征;赛杂瑞氏综合征;赛杂瑞综合征

概述:1938年由Sézary和Bouvrain首先报告。塞泽里综合征(Sézary syndrome)为一白血病性、红皮病性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其特点为全身红皮病,表浅淋巴结病和周围血中存在非典型性细胞。虽然典型MF的患者可进展为塞泽里综合征,但通常Sézary综合征患者,从开始就呈红皮病表现。
http://133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佩吉特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症 皮肤科

佩吉特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症;localizedepidermotropicreticulosis;Paget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症;Woringer-Kolopp病;局限性亲表皮性网状细胞增生症

概述:佩吉特病样网状细胞增生症,又名局限性亲表皮性网状细胞增生症(localized epidermotropicreticulosis)或Woringer-Kolopp病。1931年Ketren和Goodman描述了一种临床上类似MF,显然属上皮起源的多发性皮肤损害。1939年Woringer和Kolopp报告了1例6岁男孩,在臂部发生单发性斑块样皮损。而佩吉特病样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名,则是由Braum-Falco等根据临床和组织学外观而提出。
    本病为一特征性T细胞淋巴瘤,仅发生于皮肤,临床上表现为斑块,组织学上以非典型性表皮内T淋巴细胞单个成巢状聚集为特点。
http://133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 皮肤科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肉芽肿性皮肤松弛

概述:肉芽肿性松弛皮肤(granulomatous slack skin)为一罕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亚型,低度恶性。1973年首先由Convit和Kerdel等以进行性萎缩性慢性肉芽肿性皮肤皮下组织炎(progressive atrophying chronic granulomatous dermohypodermatitis)报告。
http://133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淋巴瘤样丘疹病 皮肤科

淋巴瘤样丘疹病;皮肤淋巴瘤样丘疹病

概述:淋巴瘤样丘疹病(lymphomatoid papulosis)为一低度恶性T细胞淋巴瘤。其特点为慢性、复发性、自限性丘疹结节性皮肤损害。组织学上类似大细胞间变淋巴瘤,MF或Hodgkin病。
http://133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CD30阳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皮肤科

CD30阳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CD30阳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概述:CD30阳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D30 positive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又称原发性CD30阳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为单发性或局限性皮肤损害,倾向溃疡(50%)和自然消退(25%)。罕见于儿童,男性多于女性。
http://133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 皮肤科

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

概述:继发性皮肤CD30阳性大细胞淋巴瘤(secondary cutaneous CD30 positive large cell lymphoma)包括非MF-CD30阴性皮肤大T细胞淋巴瘤(negative cutaneous large T-cell lymphoma),非MF-CD30阴性皮肤多形性小或中等细胞淋巴瘤(Non-MF-CD30 negative cutaneous pleomorphic small or medium sized cell lymphoma)。非MF-CD30阴性皮肤多形性小或中等细胞淋巴瘤(Non-MF-CD30negative cutaneous pleomorphicsmall or medium sized cell lymphoma)与大细胞型不同者为大的多形性细胞少于30%。与MF的区别为临床上缺乏斑片和斑块损害。为低度恶性淋巴瘤据报告5年存活期为60%和90%。可发生于MF,淋巴瘤样丘疹病,以及皮肤外受累的患者中。皮肤外受累可在皮肤受累之前或与皮肤受累几乎同时发生,此等患者预后差。患淋巴瘤样丘疹病的患者发展为CD30+淋巴瘤而无其他类型淋巴瘤者,则预后好。MF患者发展为CD30+淋巴瘤者预后差。
http://133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下T细胞淋巴瘤 皮肤科

皮下T细胞淋巴瘤;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概述:皮下T细胞淋巴瘤(sudcutaneous panniculitis-like T-cell lymphoma),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发病机制还不清楚。患者下肢出现皮下结节,常被诊断为结节性红斑或其他型脂膜炎。常见噬红细胞综合征,并常致患者死亡。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特征性即可诊断。以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http://133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鼻/鼻型T/NK细胞淋巴瘤 皮肤科

鼻/鼻型T/NK细胞淋巴瘤

概述:鼻/鼻型T/NK细胞淋巴瘤(nasal/nasal type T/NK cell lymphoma)常出现于结外组织,其特点为鼻部受累发病率高。有些病例其皮肤损害发生于皮肤外损害之前,提示此型淋巴瘤也偶可为原发性皮肤淋巴瘤。本病预后差。
http://133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 皮肤科

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

概述:原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primary cutaneous follicular center cell lymphoma)系由滤泡中心细胞构成,后者包括中心细胞(小和大的裂核滤泡中心细胞)和中心母细胞(大的滤泡中心细胞,具有明显的核仁)。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FCCL)包括所有起源于生发中心细胞的滤泡型和弥漫性淋巴瘤。以往认为皮肤FCCL均为继发于淋巴结或其他结外器官的FCCL,预后不佳。近年来已证实它可原发于皮肤。原发性皮肤FCCL仅局部扩展,对局部治疗效果也良好。
http://133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 皮肤科

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lymphoplasmacytoidtymphomaofskin;皮肤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概述:原发性皮肤免疫细胞瘤(primary cutaneous immunocytoma)为罕见的淋巴瘤,同义名,皮肤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性淋巴瘤(lymphoplasmacytoid tymphoma of skin)。预后良好(5年存活期100%)。其特点为表达单型胞浆免疫球蛋白的小淋巴细胞,淋巴浆细胞样细胞和浆细胞增生。
http://133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 皮肤科

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

概述:据美国NCI统计,在1175例NHL中FCCL有392例,占34%,较多见。我国上海市淋巴瘤协作组报道1771例NHL(1972~198年)中有115例,只占6.5%,较为少见,可能与漏诊有关。FCCL最常发生于淋巴结,也可发生于结外,如脾脏、胃肠道、骨髓、扁桃体和皮肤等。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稍多见。系统性FCCL约4%继发CML。FCCL中小裂细胞性多见,NCI 392例中有259例(68.2%)。上海市淋巴瘤协作组115例中有55例(59.8%),其次为混合细胞性22例(24%),大裂细胞性10例(11%),无裂细胞性5例(5.4%)。FCCL的大细胞性虽属中等恶性,一般为低度恶性。小裂细胞性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为70%。混合细胞性和大细胞性5年生存率分别为50%和45%。继发性皮肤滤泡中心细胞性淋巴瘤的亚型,据Burg统计,中心细胞性(centrocytic cell,CC)、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centroblastnic/centrocytic cell,CB/CC)和CB分别占CML的8%、3%~6%和2.5%~4%。我们曾见18例,其中CB/CC 9例,CC 7例,CB 2例。
    1.中心细胞性淋巴瘤(centrocytic lymphoma)  本病又称淋巴细胞性淋巴肉瘤(lymphocytic sarcoma),为具有小裂核的滤泡中心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with small cleaved follicular center cells)。
    2.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性淋巴瘤(centroblastic-centrocytic lymphoma)  本病又称Brill-Symmer病,具有小裂核和大无裂核滤泡中心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rephoma with small cleaved and large noncleaved follicular center eells),混合性小裂核和大细胞性恶性淋巴瘤(mixed small cleaved and large cell malignant lymohoma)。
    3.中心母细胞性淋巴瘤(centroblastic lymphoma)  本病又称具有大无裂核滤泡中心细胞的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with large non-cleaved follicular center cells)。
    本病极罕见。我们见到2例。占同期皮肤NHL的1.O%。男女各1例。起病年龄分别为28岁和33岁。皮肤损害同CC。1例面部肿瘤伴局部实质性肿胀,初诊时也均见正常血红蛋白性贫血。晚期淋巴结,肝、脾肿大,患者均在诊断后4~5个月内死亡。
http://133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皮肤科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概述: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的特点为大量肿瘤B细胞聚集在血管内。好侵犯中枢神经和皮肤。皮损形态多样,有的类似具有紫色丘疹或结节的经典性淋巴瘤。组织病理有诊断价值。联合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http://133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浆细胞瘤 皮肤科

浆细胞瘤;plasmacelltumor;plasmocytoma;plasmoma

概述:浆细胞或分泌B淋巴细胞发生肿瘤时,可形成一系列从单发性浆细胞瘤(plasmacytoma),多发性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到罕见的浆细胞白血病的病谱。其中多发性浆细胞瘤为最常见,其特点为溶骨性损害和浆细胞浸润骨髓。此外,常伴发贫血,高球蛋白血症,高钙血症,肾功能受损和易患感染。
http://133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多发性骨髓瘤 皮肤科

多发性骨髓瘤;Kahler病;骨髓瘤;赫珀特病;赫珀特氏病;浆细胞骨髓瘤

概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虽然早在1844年对此病已有人作出描述,但直到1889年经Kahler详细报告病例后,多发性骨髓瘤才普遍为人们所了解和承认。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恶性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广泛浸润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现及沉积,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导致不良后果。
http://133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淋巴肉芽肿病 皮肤科

皮肤淋巴肉芽肿病;lymphogranulomatosiscutis;皮肤何杰金病;皮肤霍奇金病

概述:皮肤淋巴肉芽肿病(cutis lymphogranulomatosis)大多数报告的皮肤霍奇金病,实际上是A型淋巴瘤样丘疹病。同义名Hodgkin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odgkin肉芽肿(Hodgkin granuloma),Hodgkin副肉芽肿(Hodgkin paragranuloma),Hodgkin肉瘤(Hodgkin sarcoma),恶性淋巴肉芽肿病(lymphogranulomatosis maligna)。本病是ML的一种,具有特殊的瘤巨细胞(Reed-Sternberg细胞,简称R-S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
    此二病有相当多的重叠表现。淋巴瘤样丘疹病的A型细胞与Reed-Sternberg细胞(RS细胞)有共同的免疫表型标志。淋巴瘤样丘疹病可见于患霍奇金病的患者。原发性皮肤霍奇金病而无淋巴结受累者很难证实而且是十分罕见的。
http://133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皮肤科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

概述: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 ,PV)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属骨髓增殖性疾病范畴。临床以红细胞数及容量显著增多为特点,出现多血质及高黏滞血症所致的表现,常伴脾大。PV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晚期可发生各种转化。PV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已知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发病无关,其血清EPO水平降低或低至无法检测。病理上病变主要累及骨髓、脾及肝。骨髓中红细胞系明显增多,晚期脾、肝常并有髓样化生,部分患者形成门静脉高压症。临床特征包括多血质、高血压、脾大及血栓栓塞,少数有顽固性皮肤瘙痒。诊断PV主要根据多次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前者≥6.5×1012/L(男)或≥6×1012/L(女),后者≥180g/L(男)或≥170g/L(女)。红细胞容量测定有重要诊断价值,>39ml/kg(男)或>27ml/kg(女),即为红细胞增多的标准。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100有重要诊断意义。必须强调在诊断前,务必除外继发性及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经典治疗为定期放血,目标为血细胞比容维持于42%~45%,优点为白血病转化率最低,但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多。放、化疗均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血栓栓塞,但远期白血病转化率较高。32P治疗应用大大减少。干扰素治疗的反应率达60%,远期疗效正在观察之中。PV的自然中数生存期为1.5年,各种治疗后其中数寿命为10~15年。
http://133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B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 皮肤科

皮肤B细胞淋巴样结节型增生;Speigler-Fendt肉样瘤;特发性B细胞淋巴样增生

概述:皮肤B细胞淋巴样增生(cutaneous B-cell lymphoid hyperplasia),结节型通常为特发性。特发性B细胞淋巴样增生,过去被称为Speigler-Fendt肉样瘤。
http://133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T细胞淋巴样增生 皮肤科

皮肤T细胞淋巴样增生;cutaneousT-celllymphoidhyperplasia,bandlikeandperivascularpatle

概述:皮肤T细胞淋巴样增生(带样和血管周围型)(cutaneous T-cell lymphoid hyperplasia,bandlike and perivascular patterns)可为特发性或由光过敏,药物(通常为抗癫痫药,但也有很多其他药物),接触性皮炎所致。患者可有两型损害中的一种,一种呈广泛性带有鳞屑的红斑,也可见较厚的斑块。另一种损害为较多的丘疹性或结节性损害,临床上酷似B细胞淋巴样增生。通常为特发性。
http://133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白血病 皮肤科

皮肤白血病

概述:皮肤白血病(leukemia cutis)为血液中白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点为不成熟的白细胞弥漫浸润骨髓和血液中有异常数量的不成熟的白细胞。此外,不成熟的白细胞常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包括皮肤。
    临床上各型皮肤白血病的特异性损害为斑疹、丘疹、斑块、结节、瘀斑、可触性紫癜。而大多数皮肤白血病的组织学特点,为非典型白细胞在血管和腺体周围致密性浸润或弥漫性浸润,表皮下呈无浸润带。皮肤白血病的诊断,依据浸润中占多数的细胞类型,皮肤浸润模式的识别,临床和血液学检查所见相互关系而定。单独依靠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点,不可能都作出诊断。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检查,才能准确判断皮肤白血病的来源。一般将白血病分为以下2种:
    1.髓细胞(颗粒细胞)白血病(myelocytic granulocytic leukemia)
    2.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约占急性髓样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mia)的50%。但白血病浸润在AML中少见。有报告在877例患急性髓样白血病的患者中,仅5例患AML的患者有皮肤白血病浸润。
http://133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单核细胞白血病 皮肤科

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概述:单核细胞白血病(monocytic leukemia) 的特异性皮肤损害为紫色到红褐色丘疹、结节和斑块。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可发生水疱性损害。皮损发展周期快,可自然消退。白血病性齿龈增生为AMOL的特点,发生于60%的患者中。偶可发生齿龈溃疡、坏死和出血。根据临床表现,皮损特点,组织病理,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的特征性即可诊断。治疗同骨髓细胞(颗粒细胞)白血病。
http://133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髓单核细胞白血病 皮肤科

髓单核细胞白血病;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粒-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概述:髓单核细胞白血病(myelomonocytic leukemia,AMMOL)占所有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例的25%。特异性皮肤损害很少见,仅有数例报告。
http://133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皮肤科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概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肿瘤性疾病,淋巴细胞在骨髓、淋巴结、血液、脾脏、肝脏及其他器官聚集。95%以上的CLL为B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即B-CLL),仅不到5%的病例为T细胞表型(即T-CLL)。该病最早由Velpeau(1827)尸解发现,1846年Fuller临床报道。1847年Virchow正式提出白血病的概念,1903年Turk提出CLL细胞和淋巴细胞具有相似特点,这段时间里认识到CLL是一种预后较好的淋巴细胞白血病。
http://133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细胞白血病 皮肤科

毛细胞白血病;毛细胞性白血病;白血病样网状内皮细胞增生;多毛细胞白血病;hairy-cellleukemia

概述:毛细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HCL)是一种少见的B淋巴细胞肿瘤,常以全血细胞减少和脾脏肿大为特点,约占全部白血病的2%。本病最早于1923年描述,开始称为白血病样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胞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才开始采用。后来逐渐发现HCL的毛细胞常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表达pan-B细胞分化抗原,提示HCL为一种B细胞恶性肿瘤。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这类疾病对大多数治疗药物无效,主要的治疗手段是脾切除。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如2-chlorodeoxyadenosine)对HCL较敏感,改善了其预后,目前认为HCL是一种有治愈可能的疾病。
http://133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骨髓纤维化 皮肤科

皮肤骨髓纤维化;cutaneousextramedullaryhematopoiesis;皮肤髓外性血细胞生成;皮肤髓外造血

概述:皮肤骨髓纤维化(Cutaneous myelofibrosis)又称皮肤髓外造血(cutaneous extramedullary hematopoiesis,CEH)为一慢性髓增生病,其特点为骨髓内有缺陷的多潜能细胞克隆性增生。骨髓内非典型巨核细胞过多生产和早死产生大量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后者为一种对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产生的强有力的刺激因子。骨髓外造血是髓纤维化的标志。胚细胞和定型干细胞(committed stem cells)大量从骨髓逃逸,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他器官特别是脾、肝和淋巴结内形成同样非典型克隆肿瘤。
http://133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肥大细胞增多症 皮肤科

肥大细胞增多症;肥大细胞增生病;色素性荨麻疹

概述: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又名色素性荨麻疹。1869年首先由Nettleship报告。克隆研究和突变分析指出至少某些成人肥大细胞病例是由于肥大细胞肿瘤性增生所致,而儿童肥大细胞病则为细胞活素引发的增生。
http://1339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色素痣 皮肤科

色素痣;nevoeyticnevus;nevuspigmentous;黑素细胞痣;痣细胞痣;melanocyticnevus;nevocyticnevus;痣黑素细胞痣;pigmentedmole;pigmentednevus

概述:色素痣也叫痣细胞痣(nevoeytic nevus)、痣、黑素细胞痣。是由痣细胞组成的良性新生物。
http://1339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黑棘皮瘤 皮肤科

黑棘皮瘤;非痣样良性黑素上皮瘤;黑素棘皮瘤;良性表皮黑色素细胞肿瘤

概述:黑棘皮瘤(melanoacanthoma)又称非痣样良性黑素上皮瘤,系良性表皮黑色素细胞肿瘤,罕见。多见于老人,好发于头皮与颈部,直径0.4~10cm,必要时手术切除。
http://1339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恶性黑色素瘤 皮肤科

恶性黑素瘤;恶性黑色素瘤;amelanoticmalignantmelanoma;invasivemalignantmelanoma;malignantmelanomainsitu;malignantmelanomaofskin;黑素肉瘤;皮肤恶性黑瘤;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原位恶性黑色素瘤

概述:恶性黑素瘤(malignant melanoma)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居皮肤恶性肿瘤第3位(占6.8%~20%),国外统计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2%。黑色素瘤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正逐步升高,最新诊断为黑色素瘤的患者遍及世界各地并以发病率每年3%~8%的比例增多。黑色素瘤正成为皮肤的首位致死性疾病。恶性黑色素瘤的类型较多,因此,其临床表现亦各异,一般分为两类:原位恶性黑色素瘤与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
    1.原位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in situ)  组织学上,凡不典型性黑色素细胞限于表皮及附属器上皮内时称为原位恶性黑色素瘤,其生物学行为属于良性,可分为3种类型:
    (1)恶性雀斑痣。
    (2)浅表扩散性原位黑色素瘤:表扩散性原位黑色素瘤(superficial spreading melanoma in situ),本病又称湿疹样癌样原位黑色素瘤(pagetoid melanoma in situ)。
    (3)肢端雀斑样原位黑色素瘤。
    2.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invasive malignant melanoma)  当病灶宽度增至4~5mm时,不典型黑素细胞巢常向下侵入真皮并具有恶性行为,此时称为侵袭性恶性黑色素瘤。分为4类:
    (1)恶性雀斑样痣性黑素瘤(lentigo maligna melanoma)是由恶性雀斑样痣发生侵袭生长而来,多见于老年人面部,常在原有损害的基础上出现一个或数个蓝黑色结节,表示已向真皮内侵袭性生长。虽然其整个生长过程较为缓慢,但一旦发展为恶性黑色素瘤,则其预后并不比其他型黑色素瘤好。转移多倾向于局部淋巴结,5年存活率为80%~90%。
    (2)浅表扩散性黑色素瘤(superficial spreading melanoma)系从浅表扩散性原位黑色素瘤发展而来,或称湿疹样癌性黑色素瘤(pagetoid melanoma),有的损害发硬并出现丘疹或结节,有时呈疣状,如有溃疡和出血,则为晚期征象。5年存活率为70%。
    (3)肢端雀斑痣性黑色素瘤(acral lentiginous melanoma)发生于掌跖、甲床与甲周部位,尤其是足跖。损害表现为结节,极易破溃与出血。
    (4)结节性黑色素瘤:(nodular melanoma)开始为隆起的斑块、结节或深在结节,黑色或青黑色,很快增大并有破溃,或增生如蕈样或菜花状。
    (5)痣细胞恶变:目前,关于痣细胞恶变的问题尚无一致意见,但可肯定,恶性黑色素瘤可发生于先天性痣细胞痣与发育不良性痣。
    3.其他类型  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amelanotic malignantmelanoma)初为正常肤色丘疹或结节,以后增大成蕈状或菜花状,形似鳞癌。
http://1339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气球状细胞痣 皮肤科

气球状细胞痣;气球细胞痣;ballooncellnaevus

概述:气球状细胞痣(balloon cell nevus)由组织学特征命名。多发生于30岁以下青年,直径很少超过5mm。只有当气球状细胞占黑色素细胞的绝大部分甚至全部时,才称为气球状细胞痣。
http://1339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 皮肤科

先天性巨大色素痣;congenitalgiantpigmentednevus;巨大毛痣;巨大色素痣;先天性巨型色素痣;gianthairynevus;巨色素痣

概述:先天性巨大色素痣(giant congenital pigmented nevu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先天性痣细胞痣,不遗传,直径可超过20cm。损害覆盖整个头发、肩部、肢体或躯干的大部分,10%~13%患者可发生恶性黑色素瘤。
http://1339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发育不良痣 皮肤科

发育不良痣;B-K综合征;发育不良痣综合征

概述:发育不良痣(dysplastic nevus)又名发育不良痣综合征;B-K综合征;临床上常被误认为是浅表播散性恶性黑色素瘤。而本病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倾向于家族发病。约有1/3~1/5的发育不良痣组织学与恶性黑色素瘤相近。发育不良痣所存在的分化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损害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切除仍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http://1339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晕痣 皮肤科

晕痣;晕样痣;Suttonnevus;萨顿病

概述:晕痣(halo nevus)系指痣细胞周围出现脱色素晕,以后中央色素痣消退。多在20岁前发生,白癜风患者晕痣的发生率在18%~26%。如红斑或结痂,经数月后可自行消退。但也有即使使显示炎症征象的中央痣并不消退。
http://1339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蓝痣 皮肤科

蓝痣;benignmesenchymalmelanoma;blueneuronevus;chromatophoroma;Jadassohn-Tieche蓝痣;melanofibroma;黑素纤维瘤;蓝神经痣;良性间充质黑瘤;良性间叶黑色素瘤;色素细胞瘤

概述:蓝痣(blue nevus)又称良性间叶黑色素瘤(benign mesenchymal melanoma)、蓝神经痣(blue neuronevus)、色素细胞瘤(chromatophoroma)、黑素纤维瘤(melanofibroma)、良性间充质黑瘤或Jadassohn-Tieche蓝痣等,系由蓝痣细胞组成的一种良性瘤。蓝痣有三型:普通型蓝痣、细胞型蓝痣和联合型蓝痣。普通蓝痣皮损大,常进展,且偶有淋巴结的良性转移。可生来俱有,也可生后出现。除常见于皮肤外,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子宫颈、阴道、精索、前列腺和淋巴结。蓝痣有恶变可能。
http://1339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恶性蓝痣 皮肤科

恶性蓝痣

概述:恶性蓝痣(malignant blue nevus),罕见。可在原有蓝痣或太田痣的基础上发生,也可一开始即为恶性蓝痣。皮损表浅,可破溃,本病可侵犯局部淋巴结或全身广泛转移。另外,常见一些坏死区,但无交界活性。
http://1340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幼年黑素瘤 皮肤科

幼年黑素瘤;benignjuvenilemelanoma;spindleandepithelioidnevus;Spitz痣;良性幼年黑素瘤;梭形与上皮样细胞痣;幼年型黑素瘤;良性幼年型黑素瘤;梭形类上皮细胞痣

概述:幼年黑素瘤(juvenile melanoma)又称良性幼年黑素瘤(benign juvenile melanoma)、Spitz痣、梭形与上皮样细胞痣(spindle and epithelioid nevus)。儿童面部发生单个红或淡红色结节应考虑此病。为复合痣的异型,好发于面部,损害为单个坚实结节,持续多年后常发展为皮内痣。
http://1340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贝克痣 皮肤科

贝克痣;Becker色素性毛痣;Becker痣;贝克尔痣

概述:贝克痣又称Becker色素性毛痣。好发于10~20岁男性肩部或胸部的一侧。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和棘层肥厚,表皮突不规则下延。
http://1340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神经瘤 皮肤科

皮肤神经瘤;multiplemucosalneuromas;solitarypalisadedencapsulatedneuroma;traumaticneuromas;多发性黏膜神经瘤;孤立性栅栏状包膜神经瘤;外伤性神经瘤

概述:皮肤神经瘤(neuroma cutis)不常见。临床表现可分以下3型:外伤性神经瘤(traumatic neuromas);多发性黏膜神经瘤(multiple mucosal neuromas);孤立性栅栏状包膜神经瘤(solitary palisaded encapsulated neuroma);
http://1340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神经纤维瘤病 皮肤科

神经纤维瘤病;elehantiasisneuromatosa;molcuseumfibrousm;Recklinghausen病;VonRecklinghausen病;VonRecklinghausenDisease;多发性神经纤维瘤;冯·雷克林豪森病;雷克林霍曾病;雷克林霍曾氏病;纤维化软疣;橡皮病样神经瘤;neuroinomatosis;Recklinghausen'sdisease;von

概述: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NF)系发生于神经主干或末梢神经轴索鞘神经膜细胞及神经束膜细胞的良性肿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1882年Von Recklinghausen首先报道,故又称Von Recklinghausen病。瘤体多由皮肤神经长出,亦可发生于深部神经、脑神经或内脏神经。多见于皮肤组织,亦可发生在胸、腹腔内。一般在儿时发病,无性别差异,青春期或妊娠期可加速发展,有恶变可能。临床以单发或多发的、无痛性皮下肿物为特征,可伴有智力障碍、癫痫、骨折等系统受侵表现。选择性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表浅的神经纤维瘤,一般不发生恶变,较深而位于软组织内的神经纤维瘤,有恶变成神经纤维肉瘤的可能。
    本病似属中医的“气瘤”范畴。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软而不坚,皮色正常,随喜怒消长,无寒无热者名气瘤”。又如《外科正宗》记载:“肺主气,劳伤元气,腠理不密,外寒博而为肿口气瘤”。约50%病例代表新的基因突变,分为;皮肤损伤和内脏损伤。本病临床上可分为以下数型:经典型神经纤维瘤;中枢或听神经瘤病;(混合型);(变异型);节段型(皮节型)神经纤维瘤病;无神经纤维瘤;晚发型神经纤维瘤。
http://1340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鼻神经胶质瘤 皮肤科

鼻神经胶质瘤

概述:鼻神经胶质瘤(nasal glioma)为罕见的良性先天性肿瘤。为异位性神经组织。病因不明,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临床上表现为皮损呈坚实性,光滑性,淡红蓝色到紫红色结节。X线拍片、临床表现、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重要诊断依据,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http://1340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梅克尔细胞癌 皮肤科

梅克尔细胞癌;Merkel细胞癌;primaryneuroendocrinecarcinomaoftheskin;trabecularcarcinoma;小梁状癌;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小梁性癌

概述:梅克尔细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又名小梁状癌(trabecular carcinoma)、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primary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skin)。1972年首先由Toker报告。
    虽然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细胞和位于表皮基底层的特殊触觉受体细胞即正常Merkel细胞,在形态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上均相同,但很少有证据说明二者在组织起源上有直接关系。此外,其他皮肤以外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也显示以上类似特点,因此原发性皮肤神经内分泌癌这一概念上更统一的病名,要比Metkel癌可取。
http://1340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脊索瘤 皮肤科

脊索瘤;chordoblastoma;chordocarcinoma;chordoepithelioma;chordosarcoma;notochordoma;背索上皮瘤;成脊索细胞瘤;脊索肉瘤;脊索上皮瘤

概述:脊索瘤(chordoma)是局部的侵袭性或恶性肿瘤,是累及斜坡与骶尾部常见的硬膜外肿瘤,由胚胎残留或异位脊索形成。这些肿瘤可以发生于沿脊柱中轴的任何部位,但以斜坡嘴侧和骶尾部最常见。脊索是人类及其他高等脊椎动物已退化的组织。脊索瘤的生长虽然缓慢,且很少发生远处转移(晚期可转移),但其局部破坏性很强,因肿瘤继续生长而危害人体,且手术后极易复发,故仍属于恶性肿瘤。
http://1340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脑膨出和脑脊膜膨出 皮肤科

脑膨出和脑脊膜膨出;脑突出和脑膜膨出

概述:脑膨出和脑脊膜膨出(encephalocele and meningocele),可由神经管原发性缺陷所致。
http://1340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婴儿成神经细胞瘤 皮肤科

婴儿成神经细胞瘤;婴儿神经母细胞瘤

概述:婴儿成神经细胞瘤(infantile neuroblastoma)为幼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皮损发生于患本病婴儿的32%。
http://1340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神经鞘黏液瘤 皮肤科

神经鞘黏液瘤;neurothekeoma;神经鞘粘液瘤

概述:神经鞘黏液瘤(nerve sheath myxoma,neurothekeoma)为一种神经间质肿瘤的谱病,其特征为在不同程度的黏液瘤性基质中呈现神经鞘细胞增生。发生于中年人(平均年龄48岁)主要发生于头部和上肢。偶有触痛。
http://1341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神经鞘瘤 皮肤科

神经鞘瘤;schwanncelltumor;schwannoma;神经膜纤维瘤;许旺氏细胞瘤;雪旺瘤;myoschwannoma;neurilemoma;neurolemmoma;peripheralglioma;schwannoglioma;Schwannoma;sheathtumor;外周神经胶质瘤

概述:神经鞘瘤(neurilemmoma)又称神经膜纤维瘤(schwann cell tumor)或雪旺瘤(Schwannoma),通常为单发性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雪旺鞘(神经鞘)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临床以坚实的结节伴压痛为主要表现,瘤体生长缓慢,病程较长。手术切除为本病的主要治疗。
http://1341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脑膜瘤 皮肤科

皮肤脑膜瘤;psammoma;沙样瘤;沙样脑膜瘤

概述:皮肤脑膜瘤(cutaneous meningioma)亦称沙样脑膜瘤(psammoma)。原发性皮肤脑膜瘤亦称残留性脑膜膨出(rudimentary meningocele)。本病为发育性缺陷,发生于头部、额部,偶见于外听道,由于在头颅骨外出现脑膜细胞所致。
http://1341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颗粒细胞瘤 皮肤科

颗粒细胞瘤

概述: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由Abrikossoff 1926年首先报告。通常发生于成人,男与女之比为1∶3。90%的病例,肿瘤呈单发性。约1%~2%的颗粒细胞瘤呈恶性,平均大小9cm,常发生溃疡。彻底切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http://1341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梭形细胞脂肪瘤 皮肤科

梭形细胞脂肪瘤

概述:梭形细胞脂肪瘤(spindle cell lipoma)为脂肪瘤的特殊类型。主要见于男性老年人(40~70岁)。在脂肪细胞瘤发生中占1.5%。
http://1341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平滑肌肉瘤 皮肤科

平滑肌肉瘤;liomyosarcoma

概述:平滑肌肉瘤(leimyosarcoma)是起源于平滑肌的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40岁以上男性,表现为单个偶或数个结节,直径不超过5cm,肿瘤预后与其存在位置和大小密切相关。
http://1341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平滑肌错构瘤 皮肤科

平滑肌错构瘤

概述:平滑肌错构瘤(smooth muscle hamartoma)罕见。出生时即有,或在儿童期和少年期发生。好发于腰部,直径为数厘米,表面常有毛囊性小丘疹。
http://1341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软骨瘤 皮肤科

皮肤软骨瘤;cutaneouschondriom;cutaneouschondroma;cutaneouschondrophyma;cutaneousecchondrosisphysaliformis

概述:皮肤软骨瘤(cutaneous cartilaginous tumor)少见,可能是源自于间充质细胞的一种肿瘤。肿瘤位于指趾和掌跖部,表现为坚硬的斑块,直径<3cm,肿瘤位于真皮,并扩展至皮下组织,呈分叶状团块。
http://1341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骨瘤 皮肤科

皮肤骨瘤;dermostosis;皮肤骨化

概述:皮肤骨瘤(osteoma cutis)可能为起源于多能分化间叶组织的肿瘤。此瘤可单发或多发,直径0.1~5cm,边界清楚,质地坚硬。
http://1341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 皮肤科

皮肤子宫内膜异位症;皮肤子宫内膜移位症

概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cutaneous endometriosis)极罕见,多见于成年妇女腹部或外生殖器部位外科手术,特别是剖宫产手术史后的瘢痕处。也可自脐部或腹股沟处自行发生。
http://1341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良性脂肪母细胞瘤 皮肤科

良性脂肪母细胞瘤;embryonallipoma;良性脂肪肉瘤;良性脂母细胞瘤;胚胎性脂肪瘤;良性成脂细胞瘤

概述:良性脂肪母细胞瘤(benign lipoblastoma)是一种少见的孤立性肿瘤,大多发生于婴儿,80%发生于3岁以前,故又称胚胎性脂肪瘤(embryonal lipoma)。
http://1342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脐部脐肠系膜管息肉 皮肤科

脐部脐肠系膜管息肉;脐部卵黄管息肉

概述:脐部脐肠系膜管息肉(umbilical omphalomesenteric duct polyp)罕见。生时即见或发生于儿童,表现为鲜红色息肉,直径2~20cm,中央凹陷。
http://1342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伴有脂肪瘤样痣的褶皱皮肤 皮肤科

伴有脂肪瘤样痣的褶皱皮肤;伴脂肪瘤性痣的皱折皮肤

概述:伴有脂肪瘤样痣的褶皱皮肤(folded skin with lipomatous nevus)罕见,为新生儿全身皮肤褶皱,至幼年时褶皱逐渐减少。组织病理示在某些部位,脂肪小叶扩展至接近表皮处。另一些部位真皮厚度正常但其下脂肪组织过量,可见数个纤维组织带穿透至皮下组织。
http://1342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脂肪瘤 皮肤科

脂肪瘤;pimeloma

概述:脂肪瘤(lipoma)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所构成的一种常见表浅良性肿瘤。较常见,多见于中年人(50~60岁)。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表现为单个和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还可见于Gardner综合征的部分表现。细胞遗传学方面研究认为与染色体改变有关。肿物生长缓慢,极少恶变。体积较大时需要手术治疗。
http://1342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多形性脂肪瘤 皮肤科

多形性脂肪瘤

概述:多形性脂肪瘤(pleomorphic lipoma)少见,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
http://1342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冬眠瘤 皮肤科

冬眠瘤;brownfattumor;蛰伏脂瘤;棕色脂肪瘤

概述:冬眠瘤(hibernoma)又叫棕色脂肪瘤(brown fat tumor)是由棕色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瘤。棕色脂肪存在于哺乳动物及人类胎儿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本病极罕见,多发生于20~50岁成人,无性别差异。
http://1342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血管脂肪瘤 皮肤科

血管脂肪瘤;血管脂瘤

概述:血管脂肪瘤(angiolipoma)为有明显包膜的分叶状脂肪组织肿瘤,其特点为瘤内血管增生,常有疼痛。本病好发于前臂和腰部,单发或多发,常对称分布。一般缓慢生长,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疲倦、乏力和明显腰酸感。一般勿须治疗,必要时可手术切除。
http://1342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浅表性皮肤脂肪瘤痣 皮肤科

浅表性皮肤脂肪瘤痣;nevuslipomatosussuperficialis;浅表性脂肪瘤性痣;浅表性脂肪瘤样痣

概述:浅表性皮肤脂肪瘤痣(nevus lipomatosus cutaneous superficialis)系由异位脂肪细胞聚集于真皮内引起,临床罕见。出生时即有,或在儿童期发生,损害为正常皮肤色或淡黄色丘疹或结节,质软,可占真皮50%以上或不足100%。
http://1342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脂肪肉瘤 皮肤科

脂肉瘤;脂肪肉瘤;lipomasarcomatodes;sarcolipoma

概述:脂肉瘤(liposarcoma)是起源于脂肪细胞和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的间叶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本病男性多见,皮损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大多仅局部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
http://1342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横纹肌肉瘤 皮肤科

横纹肌肉瘤;rhabdosarcoma

概述: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是发生自胚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横纹肌肉瘤占儿童实体肿瘤的15%,软组织肉瘤的50%。临床表现的多样性、病理改变的多重性以及发病部位的不同,使横纹肌肉瘤成为小儿肿瘤中最复杂的一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针对肿瘤的不同发生部位及其扩展的范围采用化疗、放疗与手术相结合的措施,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地提高。
    最早对横纹肌肉瘤的描述是在1854年,Webner报道了1个21岁舌部横纹肌肉瘤的病人。1946年Stout详细报道了一组成人4肢及躯干恶性肿瘤的患者。1952年和1954年Pack分别报道了一些婴儿及儿童横纹肌肉瘤的病例。1958年Horn和Enterline将横纹肌肉瘤分成以下4种亚型:胚胎型、腺泡型、葡萄簇型和多形型。早期的根治性手术方法包括截肢、骨盆及眼眶肿瘤剜除术。根据肿瘤发生部位不同,生存率不等。1950年Stobbe报道对头颈部肿瘤加以放疗可提高疗效。1965年Edland介绍的大剂量放疗成为治疗不能完整切除的肿瘤的标准方法。化疗药的应用包括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和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方案),效果各有差异。1961年Pinkel和Pinkren提倡术后预防性化疗及放疗,标志着综合治疗的开端,由此导致1972年横纹肌肉瘤治疗协作组织(Intergroup Rhabdomyosarcoma Study,IRS)成立。现在大部分关于横纹肌肉瘤的治疗措施都以此和国际儿科肿瘤协会(SIOP)的研究成果为基础。
http://1342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平滑肌瘤 皮肤科

皮肤平滑肌瘤;cuteneousleiomyoma

概述:皮肤平滑肌瘤(leiomyoma cutis)是由皮肤中立毛肌、肉膜或血管壁平滑肌组成的一种良性瘤。临床少见,可分为单纯性平滑肌瘤及与血管结构相关的血管平滑肌瘤。单纯性平滑肌瘤又可根据发生部位分为毛发平滑肌瘤及生殖器平滑肌瘤。
http://1343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肺癌 皮肤科

肺癌;lungcarcinoma;pulmonarycarcinoma;pulmonarycarcinosis

概述:肺癌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在欧美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一些工业大城市中,肺癌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已居首位,在女性发病率也迅速增高,占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2位或第3位。肺癌成为危害生命健康的一种主要疾病。
http://1343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胃肠道癌 皮肤科

胃肠道癌

概述:胃肠道癌(gastrointestinal carcinoma),结肠和直肠癌为第二个最常见原发性肿瘤,而且也是最常转移到皮肤上的内脏肿瘤。大多发生于直肠,占男性皮肤转移癌的11%~19%,女性的1.3%~9%。大肠癌通常在皮肤转移癌之前发现。来自胆囊和胆管的皮肤转移癌可见于原发肿瘤被发现时,也可晚至原发肿瘤切除后的40年。来自胃及胰腺的皮肤转移癌通常在原发肿瘤发现前发生。通常来自胃肠的皮肤转移癌的发病部位为腹壁、会阴和脐部。
http://1343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口腔癌 皮肤科

口腔癌

概述:口腔癌(oral cavity carcinomas),男性8.7%,女性2.3%的皮肤转移癌来自口腔。几乎全为鳞状细胞癌皮肤转移癌,位于头部及颈部皮肤。
http://1343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泌尿道肿瘤 皮肤科

泌尿道肿瘤;uninarytracttumors

概述:泌尿道肿瘤(uninary tract tumors),4.5%皮肤转移癌来源于肾,8.2%来源于膀胱。
http://1343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生殖道肿瘤 皮肤科

生殖道肿瘤

概述:生殖道肿瘤(genital tract tumors),妇女最常见的起源于生殖道的皮肤转移癌为卵巢(4%),子宫内膜(4%)和子宫颈(2%)。躯干骨盆区和脐部为这些皮肤转移癌的主要部位。通常为妊娠期肿瘤的绒毛膜癌,常作为转移癌转移到皮肤并非少见。男性原发性肿瘤为前列腺,其皮肤转移癌不足1%,常见于骨盆区。
http://1343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神经母细胞瘤 皮肤科

神经内分泌肿瘤;神经母细胞瘤

概述: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为一种肾上腺起源的肿瘤,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癌症,其中32%新生儿患者伴发皮肤转移癌,其他年龄组3%伴发皮肤转移癌。在老年患者中,类癌肿瘤偶尔转移到皮肤上。支气管类癌为最常见的转移到皮肤上的原发性肿瘤。Merkel细胞癌常局部复发并转移到包括皮肤在内的远隔部位。甲状腺癌转移到皮肤上,男性为10%,女性少见。
http://1343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肉瘤 皮肤科

肉瘤

概述:肉瘤(sarcomas)的皮肤转移性肉瘤分别占男性和女性皮肤转移癌的3%和2%。皮肤转移肉瘤的来源包括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软骨细胞肉瘤,Ewing肉瘤,骨源性肉瘤和未分化性肉瘤。远端皮肤转移性肉瘤也可来源于真皮,皮下组织或其下方的软组织如上皮样细胞肉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http://1343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麻风 皮肤科

麻风;elephantiasisgraecorum;Hansendisease;Hansen’sdisease;Hansen'sfever;Hansen病;kassa;lepragraecorum;leprosis;sutho;大风;恶疾;寒生氏病;汉森病;汉森热;汉森氏热;疠风;麻风病

概述:麻风(leprosy)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极为慢性具较低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及外周神经,严重者可致容貌毁损和肢体畸残。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在上世纪末全球消灭麻风的宏伟计划,虽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绩,但至今麻风仍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麻风患者的减少,需要更好的早期诊断方法,麻风及麻风反应的治疗仍远不理想,而为高危人群需求的麻风菌苗的效果仍有待评价。因此,为巩固已有的成绩还需要作更多努力。由于我国政府对麻风的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在上世纪末已基本实现了消灭麻风的计划目标。除在西部及沿海边远山区尚有少数遗留的现症患者外,全国已基本未出现新的感染病例。麻风在世界上流行已近3000年,印度、埃及和中国被认为是世界麻风三大疫源地。其中,印度又为最早的疫源地,由此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我国麻风流行已2000多年,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古称疠风、大风、恶疾等。麻风一词来自《圣经》中希伯来文zarrath,意为不可接触,后译为希腊文lepra,再译为英文即称麻风(leprosy)。麻风分枝杆菌则由挪威学者Hansen在1873年发现,故国外学者仍称麻风为Hansen病。
http://1343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 皮肤科

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tuberculouschancre;tuberculouschancre;结核性初疮;结核性下疳;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症

概述: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of cutaneous tuberculosis)又称结核性初疮(tuberculouschancre)或结核性下疳(tuberculous chancre),系患者从未感染过各种类型结核,对结核杆菌无获得性免疫而初次皮肤感染结核杆菌所致的皮肤结核。多见于儿童,结核杆菌大多是通过皮肤轻微外伤直接接种于皮肤。
http://1343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阴茎结核疹 皮肤科

阴茎结核疹;penistuberculids

概述:阴茎结核疹(penile tuberculid)系发于阴茎及冠状沟边缘的结核疹,可形成小溃疡,常可自然吸收。
http://1344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酒渣鼻样结核疹 皮肤科

酒渣鼻样结核疹;狼疮样酒渣鼻;肉芽肿性酒渣鼻

概述:酒渣鼻样结核疹(rosacea-like tuberculid)于1917年由Lewandowsky所命名,其临床特点为在颜面发生淡红色或黄褐色丘疹,皮肤潮红充血。
http://1344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苔藓样结核疹 皮肤科

苔藓样结核疹

概述:苔藓样结核疹(lichenoid tuberculid)在1950年首先由Ockuly和Montgomery所描述,比较少见。
http://1344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寻常狼疮 皮肤科

寻常狼疮;Willan'sdisease;流皮漏;皮肤结核性软性结节;威蓝病;威蓝氏病;寻常性狼疮

概述:寻常狼疮(lupus vulgaris)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面部。大多系附近淋巴结或骨结核病灶经淋巴管传至皮肤,或结核杆菌通过皮肤损伤而感染。中医认为此病多是气血不足,外感毒邪,痰浊凝滞血脉而成。
http://134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 皮肤科

瘰疬性皮肤结核病;colliquativetuberculoderm;液化性皮肤结核

概述:瘰疬性皮肤结核病(scrofular tuberculoderm)又称液化性皮肤结核(colliquative tuberculoderm),是结核杆菌所致的、最常见的皮肤结核病变之一。常伴有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结核病,其中以淋巴结结核、骨和关节结核最多见。好发于颈部、腋下、上胸部、腹股沟等处。原发性的瘰疬性皮肤结核病,又称结核性树胶状样肿(tuberculous gumma),由血源性播散而来,结节常位于四肢,不与腺体、骨或其他组织相连接。病变特点是:初起表现为无痛性结节,逐渐发展形成溃疡或瘘管,有稀薄脓液排出。该病病程缓慢,可迁延不愈,形成慢性感染。
http://134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疣状皮肤结核 皮肤科

疣状皮肤结核;tuberculosiscutisverrucosa;vaginitisverrucosa;疣状皮结核

概述:疣状皮肤结核系结核杆菌通过皮肤外伤直接感染后发生的增殖性皮肤损害。病程缓慢,为皮肤结核中的良性型。是结核杆菌外源性再感染于一有免疫力的机体,使其产生局限性疣状皮肤结核。成人多发,尤以男性多见(70.8%),与结核病病人或结核病动物直切接触者发病率较高。感染常见于暴露部位,以手背、手指背部最多见。病变特点是:初起表现为单个丘疹,中央角层逐渐增厚,呈疣状性增生。该病病程极端缓慢,常多年不愈。
http://134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溃疡性皮肤结核 皮肤科

溃疡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cutisorificialis;tuberculosisulcer;结核性溃疡

概述:溃疡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tis verrucosa)又称结核性溃疡(tuberculosis ulcer);腔口部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tis orificialis)。多发生在内脏有活动性结核病灶,同时患者对结核杆菌抵抗力弱的活动性肺结核或喉结核病人,痰内结核杆菌可引起口腔黏膜溃疡。如含菌的痰被咽下或肠结核排菌,粪便内结核杆菌可致肛门周围发生溃疡。肾脏或膀胱的结核病时,结核杆菌可随尿液接种于尿道口或外阴部。可查到结核杆菌。需与三期梅毒溃疡,急性女阴溃疡,基底细胞癌相鉴别。治疗同原发性皮肤结核综合征
http://134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 皮肤科

丘疹坏死性结核疹;tuberculosiscultispapulonecrotica;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

概述:丘疹坏死性结核疹(papulonecrotic tuberculid)亦称丘疹坏死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ltis papulonecrotica),临床特点是在四肢伸侧出现散在性丘疹,中央坏死,可形成溃疡及瘢痕。病因及中医辨证见硬结性红斑。
http://134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 皮肤科

面部播散性粟粒状狼疮;lupusmiliarisfaciei;lupusmiliarisfollicularis;tuberculosisluposamiliaris;毛囊性粟粒性狼疮;粟粒狼疮样结核症;颜面播散性粟粒狼疮;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结核病;颜面雀啄型血风疮;颜面粟粒性狼疮

概述:过去认为本病系一种经血行播散的皮肤结核,是寻常狼疮的一种变型或结核疹,但无确切的结核证据,组织学虽有结核样改变,但结核菌素试验经常阴性。
http://134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Bazin硬红斑 皮肤科

Bazin硬红斑;Bazin硬结性红斑;Bazin硬结性皮肤结核;Bazin病;腓发;驴眼疮

概述:硬红 斑(erythema induratum)又名硬结性红斑,或Bazin病,或硬结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tis indurativa),是一种深部血源性皮肤结核。文献上还有另一种硬红斑,叫Whitfield硬红斑,一般认为是一种结节性血管炎
http://134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Whitfield硬红斑 皮肤科

Whitfield硬红斑;Whitfield硬结红斑

概述:本病在1901年首先由Whitfield所提出,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疼痛性结节及斑块,慢性经过。
http://134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瘰疬性苔藓 皮肤科

瘰疬性苔藓;tuberculosiscutislichenoides;播散性毛囊性皮肤结核病;苔藓性皮肤结核;腺性苔藓

概述:瘰疬性苔藓(lichen scrofulosorum)又称苔藓性皮肤结核(tuberculosis cutis lichenoides),或播散性毛囊性皮肤结核病或腺性苔藓。其特点为在儿童躯干发生的散在性苔藓样毛囊性丘疹。
http://134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炭疽 皮肤科

皮肤炭疽;anthraxcutis;malignantpustules;恶性脓疱

概述:皮肤炭疽(cutaneous anthrax)亦称恶性脓疱(malignant pustules)。病原菌为炭疽杆菌。主要发生于牧民及与皮毛、肉食、畜产等职业有关的职工。其临床特征是典型的暗红色血疱,周围软组织红肿显著,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损害内容涂片及培养可查见炭疽杆菌。
http://134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类丹毒 皮肤科

类丹毒

概述:类丹毒(erysipeloid)是由猪丹毒杆菌(erysipelothrix insidiosa), 亦称为猪红斑丹毒丝菌(erysipelothrix rhusiopatiae)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常与职业有关,多发生于接触鱼肉的手部,引起类似丹毒样损害,可伴有全身症状。
http://134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急性女阴溃疡 皮肤科

急性女阴溃疡;Lipschutz溃疡;急性外阴溃疡;阴蚀

概述:急性女阴溃疡(ulcus vulvae acutum)亦称为Lipschutz溃疡,是一种好发于青少年妇女及幼女的非性病、非接触传染的阴部良性溃疡。发病时可有全身症状,经过急剧。倾向复发。临床上酷似软下疳。
http://134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白喉 皮肤科

皮肤白喉;皮白喉

概述:皮肤白喉(cutaneous diphtheria)为白喉杆菌侵入皮肤伤口或由鼻、咽、喉等部位的白喉自身感染。急性患者常先患喉部或其他部位的白喉,而慢性患者一般只有皮肤症状。临床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被有灰白色假膜的溃疡。
http://134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 皮肤科

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

概述:绿脓假单胞菌属感染(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病原菌绿脓假单胞菌(绿脓杆菌)在一般健康人身上并不引起疾病,但在身体衰弱,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患其他严重的疾病时可继发感染,甚至可引起败血症而发生生命危险。
http://134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窝状角质松解症 皮肤科

窝状角质松解症;keratolysisplantaresulcatum;凹陷性角质层分离;沟状跖部角质松解症;窝状角质松解;跖沟状角化病

概述:窝状角质松解(pitted keratolysis)又称沟状跖部角质松解症(keratolysis plantare sulcatum),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长期接触泥土和水的人群中易发本病。其临床特征是跖部皮肤呈环状或点状剥蚀。
http://134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气性坏疽 皮肤科

气性坏疽;clostridialmyonecrosis;clostridiummyonecrosis;gangrenousemphysema;气性坏疽病;梭菌性肌坏死;梭菌性肌炎;梭状芽孢杆菌性肌坏死

概述:气性坏疽(梭菌性肌坏死)由梭菌外毒素引起的严重感染,以肌坏死和全身毒性为特点,起病急,进展快。主要致病菌为产气荚膜梭菌(80%左右)。其他尚有败毒梭菌、诺维梭菌、溶组织梭菌、双酶梭菌和谲诈梭菌等。可合并一种以上梭菌或其他细菌感染。感染的病菌多来自土壤,内源性者多来自肠道或胆道。梭菌产生的外毒素至少达12种,7种毒素经腹膜注射小鼠后可致其死亡。
http://134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海鱼分枝杆菌感染;swimmingpoolgranuloma;游泳池肉芽肿

概述:海鱼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murinum infection)是人类接触海水或淡水时,被海鱼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murinum)从人类皮肤侵入所引起的皮肤病。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多见于儿童和青年,皮损好发于肘、膝、手脚、指趾、踝、小腿等四肢易受外伤部位,肘部皮损最为常见,约占70%以上。局部受伤3~4周内出现小的,多为单发的红色丘疹,缓慢长大形成1~2cm红色或紫色小结节,极少数可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抗结核药无效。一般可在2~3年内自行消退。
http://134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鼻疽 皮肤科

鼻疽;farcinia;hippocoryza;maliasmus;malleus;鼻疽病;马鼻疽;farcy;glandersmalleus;rotz;鼻疔;马皮疽

概述:是由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所致的传染病。原系马、骡及驴等单蹄兽类较为多发的一种传染病,人因接触病畜或染有致病菌的物品而受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发热,呼吸道、皮肤、肌肉等处出现蜂窝织炎、坏死、脓肿和肉芽肿。有些呈慢性经过,间歇性发作,病程迁延可达数年之久。公元前330年Aristotle对本病有所记载,并用拉丁语“Malleus”(恶性之意)命名本病,Apeyrtos(公元375)对马类发生鼻疽作了观察。Royer(1837年)首先描述了人类鼻疽,Löffer和Schütz(1882)首次从死于鼻疽的马体中检出致病菌,1985年将此菌定名为鼻疽杆菌(Pseudomonas mallei)。
http://134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多杀巴斯德杆菌病 皮肤科

多杀巴斯德杆菌病;出血败血性巴杆菌;出血败血性巴氏杆菌;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出血败血性巴斯德氏菌;多杀巴斯德菌;多杀巴斯德氏菌

概述:多杀巴斯德杆菌病(pasteurella  multocida),广泛存在于许多家畜和野生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人类的感染大部分是由于被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所致。其传染流行情况还不很清楚。发病机制还不确切。皮损常见于手、前臂和下肢,最早伤口出现红肿,快速蔓延破溃并从多窦道排出黄色血性脓液,局部伴有剧痛,咬伤较深时,也可导致骨膜炎和骨髓炎。依据病史和从脓液或痰中分离出生长缓慢的革兰阴性小杆菌而确诊。青霉素和四环素对本病有良效。
http://134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鼻硬结病 皮肤科

鼻硬结病;scleroma;硬结鼻;硬结病

概述:鼻硬结病(rhinoscleroma)又称硬结病(scleroma),是由鼻硬结杆菌引起的一种低传染性慢性炎症性肉芽肿性疾病。损害由鼻部开始,侵犯上呼吸道形成坚硬的肉芽肿炎性肿块,可导致畸形或梗阻。国内山东、陕西、河南均有本病发生。
http://134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着色杆菌病 皮肤科

着色杆菌病;紫色杆菌病

概述:着色杆菌病(chromobacteria)是由一类不产芽孢的革兰阴性小杆菌,着色杆菌引起。病菌存在于水及土壤中,受污染血库中的血液中也有存在。常常有明确的接触史,一家中数人发病。皮疹数目众多,好发于躯干。症状严重者,皮肤发现有波动感的脓肿或局限性蜂窝组织炎,伴有淋巴管及淋巴结炎,重者可引起致死性败血症。诊断主要依据细菌学检查。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等有效。
http://134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皮肤科

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

概述:嗜血流感杆菌的皮肤感染是由嗜血流感杆菌引起的人类的外源性急性化脓性感染或内源性继发感染。
http://134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红癣 皮肤科

红癣

概述:红癣(erythrasma)是由棒状杆菌属的微细棒状杆菌引起,好发于皮肤皱褶部位,皮损主要损害为境界清楚的红斑。
http://134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 皮肤科

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bacillaryangiomatosis;epithelioidangiomatosis;杆菌性血骨病;杆菌性血管瘤病;上皮样血管瘤病

概述: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bacillary Epithelioid Angiomatosis)亦称杆菌性血骨病(bacillary angiomatosis)或上皮样血管瘤病(epithelioid angiomatosis)。1983年由Stoler首先报道。其从一艾滋病病人身上发现一种不同于Kaposi肉瘤的多发性皮肤血管增生性疾病,并在皮损中发现有小杆菌存在,认为是一种引起皮肤和内脏小血管增生的新的感染性疾病。
http://134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皮肤科

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

概述:DF-2败血症的皮肤表现(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of DF-2 Septicemia)于1976年首先由Bobo等报告,其病原菌DF-2(dystonic fermenter type 2)系一种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DF-2常寄生于健康狗的口咽部,感染多发生于被狗咬后或接触狗的人。特别是免疫功能受损者,故本病是一种能传染给人的动物疾病。发病机制还不确切。被狗咬后1~3天内突然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血液或脑脊液培养,发现难以辨认的细长革兰阴性杆菌。抗生素敏感。
http://134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细胞内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胞内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内分枝杆菌于1967年由Runyon命名,该菌属生长慢、非光产色菌,菌体短小,可从土壤、水和动物排泄物中分离到,感染的鸟类、哺乳动物和富含鸟粪的土壤可能是该菌的自然宿主。在正常人的分泌物中有时亦能分离到该菌。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主要表现为慢性肺部感染,儿童表现为淋巴结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AIDS)呈播散性感染。分泌物或活检组织涂片可发现大量抗酸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生长。联合用药疗效较好。
http://134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龟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龟分枝杆菌感染;偶发龟复合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龗分枝杆菌感染(mycodacterium chelonei infection)所致疾病类似于偶发分枝杆菌,因此常称偶发龗复合分枝杆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主要引起肺部和皮肤伤口感染。在37℃培养基上培养2~5天长出光滑型或粗糙型菌落,并能产生芳香硫酸酯酶,硝酸盐还原试验和铁吸收试验阴性。即可诊断。对红霉素、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较敏感。
http://134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溃疡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溃疡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ulcerans infection),世界各地都有,主要在热带雨林地区。本菌的自然宿主和人类传播途径尚不清楚,昆虫可能是传播媒介。皮损好发于前臂及小腿。起初为坚实无痛性皮下结节,破溃后形成坏死性溃疡,边缘呈穿凿性缓慢扩大,周围皮肤隆起,有浸润及色素沉着,表面干燥,溃疡底部为黏着性灰色假膜,一般溃疡较为表浅,个别可深及骨膜。可分为溃疡前期(早期)、 溃疡期、溃疡后期。组织病理有所不同。确诊需作培养及动物接种。全身治疗氯法齐明疗效较好,
http://134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感染 皮肤科

出血败血性巴斯德菌感染;infectionbypasteurellamultocida;出血败血性巴杆菌感染;出血败血性巴氏杆菌感染;出血败血性巴斯德氏菌感染;多杀巴斯德菌感染;多杀巴斯德氏菌感染

概述:Pasleurella菌是一种小的、革兰染色阴性的杆菌,广泛存在于家养和野生动物的呼吸道和肠道内,当宿主的抵抗力下降时,即可发病。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无该菌存在,大多数病人都在被猫、狗和其他动物抓伤、咬伤后发病,引起以累及皮肤为主的疾病。皮损与咬伤的范围、深度有关,初起伤口周围红肿,迅速扩大破溃,从一个或多个窦道内排出灰黄色血性脓液,部分病例伤口边缘明显触痛,如伤口深,可引起骨膜炎、滑膜炎。依据病史,实验室分离出生长缓慢、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可确诊。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敏感。
http://134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偶发分枝杆菌感染;偶然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偶发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fortuitum infection)的病原菌偶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fortuitum)属迅速生长的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阳性,革兰及PAS染色阴性,豚鼠接种不成功,小鼠足垫接种呈阳性。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临床表现为三种损害,即瘰疬样病变、皮下脓肿和角膜溃疡。通过分枝杆菌培养可以确诊。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不肯定,可自愈。愈后呈稍凹陷的瘢痕。
http://134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瘰疬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结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瘰疬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crofulaceum),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组织培养在暗处可产生黄色素为其特点,在30℃及37℃ 2~3周在罗氏培养基上产生菌落,25℃以下不生长。若先在37℃培养3天再改在25℃培养可迅速生长,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临床表现为外伤后10天至数月发生肉芽肿性结节,也可呈类丹毒样外观。损害常为单发,无全身症状。抗酸杆菌培养及菌种鉴定可以诊断。可自愈。抗生素及菌苗治疗可加快痊愈。
http://134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楚尔盖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楚尔盖分枝杆菌感染;斯塞格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楚尔盖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zulgai)是1972年由Marks证实为人类致病菌,属暗产色分枝杆菌。25℃培养为光产气,37℃培养为暗产色,42℃不生长。菌落为橙色,生长缓慢。发病机制还不很清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皮肤损害为播散性无痛性炎性结节。皮损组织分枝杆菌培养阳性即可诊断。乙硫异烟胺、异烟肼和利福平三种药物联合治疗有效。
http://134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皮肤科

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概述: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kansasii infection)在1953年在美国堪萨斯城首先发现,以后世界各地均有发现,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水可能是本菌的栖息地。
http://134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布鲁氏菌病 皮肤科

布氏菌病;abortusfever;brucellemia;brucellicdisease;Cyprusfever;Maltafever;melitensis;melitococcosis;undulant;波浪热;波型热;波状热;布鲁杆菌病;布鲁菌病;布鲁氏杆菌病;布鲁氏菌病;地中海弛张热;流产热;马尔他热;马耳他布鲁杆菌病;马耳他热;普鲁斯病;b

概述:本病是一种由布鲁菌属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肝脾肿大和皮损为主要表现。Marston于1863年首先描述本病。1887年David分离出致病菌。1897年Wright等报道了血清凝集试验。目前广泛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高发地区为地中海地区,亚洲,中南美洲等。
http://134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兔热病 皮肤科

兔热病;deerflyfever;deer-flymalady;PahvantValleyfever;PahvantValleyplague;rabbitfever;tularemia;鹿蝇热;土拉菌病;土拉伦斯菌病;野兔病;rabbitfevertularemia;大原病

概述:是土拉弗杆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所致人兽共染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907年Martin在美国发现患者,1911年由McCoy和Chapin在加利福尼亚州土拉县(Tular county)的黄鼠(Citellus beecheyi)中首次分离到病原体。1921年Francis命名为土拉菌病(tularemia),1925年大原在日本亦发现本病,称“大原病”,1928年前苏联发现患者。在我国黑龙江、吉林、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也有分布。本病通常在兔形目和啮齿目中流行,人类多是通过接触或节肢动物为媒介而被感染。全身各部位呈现局灶性化脓和肉芽肿炎性反应为其主要特征。临床表现有发热、淋巴结肿、皮肤溃疡、眼结合膜充血和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炎症以及毒血症等,可因型别不同而症状各异。
http://134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类鼻疽 皮肤科

类鼻疽;malleoidosis;Stanton'sdisease;Whitmore'sdisease;惠特莫尔病;惠特莫尔氏病;斯坦顿病;斯坦顿氏病

概述:类鼻疽(melioidosis)是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所致的地方性传染病,流行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等热带地区。人主要是通过接触含有致病菌的水和土壤,经破损的皮肤而受感染。本病临床表现复杂,有急性败血症者常伴多处化脓性损害,慢性者类似空洞型肺结核表现。病情一般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甚高。
http://134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非性病性梅毒 皮肤科

非性病性梅毒;Bejel;endemicsyphilis;Njovera;Skerljevo;贝吉病;地方性梅毒;非性病梅毒;endemicsyphilisnonvenerealsyphilis

概述:非性病性梅毒(地方性梅毒)(endemic syphilis,nonvenereal syphilis)是由螺旋体引起的地方流行性疾病,非性传播引起。人与人间的传播主要通过黏膜接触被病原体污染的餐具、饮料杯或毡制品等而被传染。最常见的是二期口腔黏膜斑。不经治疗的二期地方性梅毒可在6~9个月自愈。三期损害为皮肤、鼻咽和骨的胶性溃疡。单剂量苄星青霉素治疗本病及其接触者是有效的。
http://134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雅司病 皮肤科

雅司病;bouba;dube;frambesiatropica;pian;热带莓疮;雅司;印度痘

概述:雅司病(yaws)又称热带莓疮(frambesia tropica),是一种由苍白密螺旋体极细亚种所致的接触性皮肤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一些热带的农村地区,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我国的江苏、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地区曾有散发或地区性流行。但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已经消灭了本病。目前本病在非洲、中南美洲、东南亚及大洋洲赤道线上仍有流行。
http://134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品他病 皮肤科

品他病;boussarole;caraate;carate;cativi;maldelospintos;pannuscarateus;螺旋体性皮肤病

概述:品他病(pinta)是由品他密螺旋体所致的慢性皮肤感染,也是三种非性病性密螺旋体病(nonvenereal treponematosis)中之一。临床上以皮肤鳞状丘疹、可变性色素沉着及角化过度为特征。呈地方性流行,几乎全部都是在儿童期开始发病。我国未发现此病,青霉素治疗有效。
http://134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莱姆病 皮肤科

莱姆病;Lymeborreliosis;莱姆氏病;莱姆疏螺旋体病;赖姆疏螺旋体病

概述: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Lyme borreliosis)。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心脏、神经和关节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由来已久。1900年欧洲的皮肤病文献中已有慢性游走性红斑(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ECM)的记载,1905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开始有ECM的病例报道。1975年又在该州的Lyme镇发生曾被诊断为青少年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流行,称为“Lyme关节炎”。1978年证明该病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所以称为莱姆病。1982年从蜱体内分离到螺旋体,1984年证实此病原体属包柔螺旋体属(Borrelia),亦称疏螺旋体属。由于本病分布广,传播快,致残率高,自1975年Steere首先系统地对其进行研究以来,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相继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http://134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回归热 皮肤科

回归热;epidemicrelapsingfever;febrisrecidiva;febrisrecurrens;garapatadisease;hungerplague;lousebornerelapsingfever;miana;polylepticfever;tickbornerelapsingfever

概述:回归热(relapsing fever)系多种回归热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疸与出血现象。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回归,故称回归热。依传播媒介的不同本病分为两大类,即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及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
http://134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鼠咬热 皮肤科

鼠咬热;sodoku

概述:鼠咬热(rat bite fever)是因家鼠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咬伤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http://134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螺菌感染 皮肤科

小螺菌感染

概述:本病是由被啮齿类动物咬后,小螺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复发性和发热性疾病。原伤口常很快愈合,但在1~4周(平均12天)后开始出现发热、畏寒,伴有乏力等全身症状。有时亦可累及心肌、肝和肾而病死。一般经4~8周可自愈,但未经治疗者可延续达1年以上。
http://134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钩端螺旋体病 皮肤科

钩端螺旋体病;febrishebdomadis;hepatictyphus;nanukayamifever;typhusbillosusnostras;钩体病;七日热;外耳病;外耳氏病;细螺旋体病

概述: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与肝、肾衰竭为常见致死原因。
http://134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癣菌病 皮肤科

皮肤癣菌病;皮真菌病

概述:皮肤癣菌病(dermatophytosis)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毛发、皮肤和指(趾)甲的浅部感染,但目前也有其引起深部感染的报告。临床上常见者为头癣体癣股癣手癣足癣癣菌疹等。偶可累及深部组织。引起深部感染。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癣菌疹(dermatophytids)。皮肤癣菌病是一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皮肤科就诊病例中,次于皮炎和湿疹,而在感染性皮肤病中则居首位。在我国,患病人数至少以亿计算,所以积极防治皮肤癣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
http://134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须癣 皮肤科

须癣;tineabarbaetineasycosis;胡须癣;颜面癣

概述:须癣(tinea barbae)是发生于下颌胡须根部的浅在性皮肤真菌病。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欧洲、美洲等地多见,我国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多见,尤多见于从事农业与牲畜有密切接触者。
http://134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马拉色菌病 皮肤科

马拉色菌病

概述:马拉色菌病(infection of Pityrosporum)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偶可见引起系统性感染。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指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病。此外,本菌与脂溢性皮炎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http://134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孢子菌病 皮肤科

毛孢子菌病

概述:毛孢子菌病(trichosporonsis)是由毛孢子菌引起的浅表性和系统性感染。多见于热带地区。某些温带地区,特别是美国的东南部也有较高的发病率。白毛结节多见于年轻男性,特别是生殖器周围。但似乎并非接触传染,个人卫生差及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是本病的风险因素。系统发生与隐球菌属相近。实际上,包括了一个异质性的群体,多数毛孢子菌能同化多数碳源和氮源,使传统营养实验难于鉴别。浅表感染,又称为白毛结节,为白色、棕黑色或绿色颗粒状纺锤状小结节,包围毛干并呈不规则散在分布。有时结节可以融合成团块。某些具有遗传素质的患者可与毛孢子菌的抗原发生反应而导致肺炎。临床表现为浅表感染,过敏性肺炎,侵袭性毛孢子菌病。组织培养,血培养,皮肤组织病理的培养对诊断非常有用。
http://134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皮肤科

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概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系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皮肤毛囊性真菌感染。1973年由Potter正式报道和命名。多见于年轻患者。皮损为孤立散在的红色圆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排除细菌性毛囊炎、寻常型痤疮、丘疹型皮肤念珠菌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疾病,即可诊断。损害广泛或严重者,可口服酮康唑片。
http://1349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黑癣 皮肤科

黑癣;keratomycosisnigricanspalmalis;tineanigrapalmaris;黑糠疹;黑色小孢子菌病;掌黑色角质真菌病;掌黑癣

概述:黑癣(tinea nigra)又称掌黑癣(tinea nigra palmaris)或掌黑色角质真菌病(keratomycosis nigricans palmalis),是一种由接触传染,好发于掌跖部的浅部真菌病。临床特点为无鳞屑性黑色斑。活组织切片检查,可见在皮肤角质层有淡褐色分隔菌丝,菌丝粗短,或弯或直,有时菌丝末端有孢子。即可诊断。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http://1349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腋毛癣菌病 皮肤科

腋毛癣菌病;trichomycosisnodosa;trichonocardiasisaxillaris;结节性毛霉菌病;腋毛奴卡菌病;腋毛诺卡放线菌病

概述:腋毛癣菌病(trichomycosis axillaries)病又名腋毛奴卡菌病(trichonocardiasis axillaris)、结节性毛霉菌病(trichomycosis nodosa),病原菌为微小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tenuis)。本菌主要侵犯腋毛和阴毛,寄生于毛小皮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一般不侵犯毛皮质。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温带亦有散发。
http://1349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花斑癣 皮肤科

花斑癣;tineaversicolor;汗斑;花斑糠疹

概述:花斑癣又称汗斑,为轻微的、通常无症状的慢性皮肤角质层真菌感染。皮损有糠秕样鳞屑,色素减退或增加。皮损直接镜检见典型花斑癣菌丝即可确诊。大面积花斑癣宜口服酮康唑治疗。
http://1349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甲内型甲真菌病 皮肤科

甲内型甲真菌病

概述:由皮肤癣菌的苏丹毛癣菌和紫色毛癣菌引起的甲板感染。临床受侵甲板呈弥漫性乳白色改变,甲床无角化增厚表现。可给予抗真菌治疗。
http://1349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耳真菌病 皮肤科

耳真菌病;耳癣;真菌性外耳炎

概述:耳真菌病又称真菌性外耳炎,系真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耳廓及外耳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占耳感染的15%~20%。是真菌感染所致。这类感染又称耳癣,引起耳廓感染的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如红色毛癣菌、石青样毛癣菌及羊毛状小孢子菌等。临床表现为耳廓癣,外耳道真菌病。耳廓癣用复方雷琐辛搽剂或眯康唑霜等,外耳道真菌病宜先清除痂片和耵聍。然后外用制霉菌素软膏。
http://1349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头癣 皮肤科

头癣;发癣

概述:头癣(tinea capitis)是皮肤癣菌引起的头发和头皮的浅部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当前仍然在许多地区传播。
    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头癣的记载,1300余年前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候论》中就有“白秃”和“赤秃”的记载。“白秃”很像白癣和黑点癣,“赤秃”则极似黄癣,并推测是由“虫”引起的。19世纪中叶,Schoelein首先提出黄癣是由真菌而引起。后来,Gruby又将从患者身上分离出来的黄癣菌在健康人头上接种成功,从而证实了该病的病因和传染性。头癣根据病原菌和临床特征,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4型。
http://1349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体癣 皮肤科

体癣;圆癣;金钱癣;笔管癣

概述:体癣(tinea corporis)是皮肤癣菌引起的除手、足、会阴和股部以外光滑皮肤上的浅部真菌感染。中医所谓圆癣、金钱癣和笔管癣等类似本病范畴。如《诸病源候论》:“圆癣之状,作圆文隐起,四畔赤,亦痒痛是也,其里亦生虫”。又如癣候记载:“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痒痛有匡郭,如里生虫,搔之有汁”。中医认为体癣为风湿邪气,客于腠理,或因接触不洁之物而发病。
http://1349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股癣 皮肤科

股癣;臊癣

概述:股癣(tinea cruris)是皮肤癣菌引起的大腿内侧和会阴部皮肤的浅部感染。中医称为臊癣。与中医文献记载的刀癣相类似。如《诸病源候论》记载:“刀癣其形无匡郭,纵斜无定是也,中亦生虫”。中医认为汗溻日久,外感虫邪所致。股癣实际上只是体癣的一种表现,由于股部比较适合真菌生长,股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此外,该部位皮肤薄嫩,外用药治疗时需慎重。
http://1349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脚癣 皮肤科

脚癣;皮癣菌病;足癣

概述:足癣(tinea pedis)是发生于足跖部、趾间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有时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仅发生于足背者称体癣。与中医所称的臭田螺、田螺疱相类似,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臭田螺疮最缠绵,脚、丫瘙痒起白斑,搓破皮烂腥水臭……”;“田螺疱在足掌生,里湿外寒蒸郁成,豆粒黄泡闷胀硬,破津臭水肿烂痛”。中医认为本病系湿润热下注或因久居湿地染毒所致。
http://1350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手癣 皮肤科

手癣;tineamanus;鹅掌风

概述:手癣(tinea manuum)是手掌及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可蔓延到手背。手癣与足癣相似,但也有差别。如手癣发病率低于足癣,并发症少见。足癣多为双侧累及,而手癣则多见于单侧,即使两侧受累,也轻重不一,鳞屑角化较多见,糜烂、渗出少见。此外,手部因经常洗刷和治疗,致使皮损不典型,查菌阳性率也比较低。中医鹅掌风属于手癣范畴。《外科正宗》记载:“鹅掌风由足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破裂不已。”
http://1350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癣菌疹 皮肤科

癣菌疹;毛(发)癣菌疹;毛癣菌疹

概述:癣菌疹(trichophytid)是皮肤对所感染皮肤癣菌表现的一种继发性变应性炎症反应。原发感染灶多由亲动物性真菌引起,炎症反应强烈,如脓癣,浸渍糜烂型或汗疱型足癣等。许兰毛癣菌也可引起癣菌疹。局部真菌代谢产物具有抗原性,随着血液循环到达皮肤,在全身和局部皮肤引起变态反应。这种继发性皮疹真菌检查阴性,毛癣菌素试验阳性,随着原发真菌感染灶的治愈,皮疹逐渐消失。原皮肤癣菌病活动性病灶周围皮肤或远离病灶部位皮肤突然发生红斑、丘疹或水疱性损害,常伴瘙痒。皮损无特异性,常以某一种形态为主。有原发真菌感染灶,发疹部位真菌阴性,毛癣菌素试验阳性,排除类似疾病即可确诊。系统治疗  有全身症状者可口服抗组胺药。
http://1350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叠瓦癣 皮肤科

叠瓦癣;涡纹癣

概述:叠瓦癣(tinea imbricate)又名涡纹癣。本病皮损呈特异性同心环状排列,状如涡纹或叠瓦,故名。
http://1350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甲癣 皮肤科

甲真菌病;灰指甲;鸡爪风;甲癣;油灰指甲

概述: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丝状真菌(霉菌)引起的指(趾)甲感染。仅由皮肤癣菌感染甲板引起的甲病称为甲癣(tinea unguium)。趾甲癣大多由足癣直接传播,指甲癣则可能由手癣传播或因搔抓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而直接接触感染。甲癣俗称“灰指甲”,中医称为鸡爪风,油灰指甲等,多为手足癣日久蔓延,以致日不荣甲所致。
http://1350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念珠菌病 皮肤科

念珠菌病;candidosis;moniliasis;moniliosis;mycodermomycosis;oidiomycosis;假丝酵母病

概述:念珠菌属各菌种(Candida species)可引起多种临床综合征,统称为念珠菌病,通常按受累的部位分类。一般说来,最常见的两种综合征为黏膜皮肤念珠菌病(例如口咽念珠菌病或鹅口疮,食管炎和阴道炎)和侵袭性或深部器官念珠菌病(例如念珠菌血症,慢性播散性或肝脾念珠菌病,心内膜炎和内眼炎)。在大多数患者中,念珠菌病为机会感染性疾病。
http://1350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着色芽生菌病 皮肤科

着色芽生菌病;黄色酿母菌病;着色霉菌病

概述: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又称为着色霉菌病,是由一组暗真菌引起的以组织中出现棕色分隔厚壁孢子为特征的慢性、局限性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偶见播散。
http://1350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炎芽生菌 皮肤科

皮炎芽生菌;blastomycosisdermatitidis;北美芽生菌病;皮炎芽生菌病;芽生菌性皮炎

概述:皮炎芽生菌(Blastomycosis dermatitidis)又称北美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皮肤和骨骼为主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本病主要流行于北美洲,在英国和墨西哥等地也有少数散发,但患者以往都有居住在美国或接触过本菌污染物的历史。在我国,1989年吴绍熙等曾发现一例留美华裔患皮肤型感染,1999年郭润身等曾报告此病,为本土感染。本病好发于40~60岁男性。孢子进入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炎症反应包括多形核白细胞浸润,而后形成肉芽肿,均可表现为化脓性或化脓性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肺皮炎芽生菌病,皮肤型皮炎芽生菌病,播散性皮炎芽生菌病。结合真菌检查和肺部检查等帮助确诊。两性霉素B是对芽生菌病的有效治疗药物。
http://1350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孢子丝菌病 皮肤科

孢子丝菌病;sporotrichialdisease;侧孢病霉

概述: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致全身,引起系统损害。
http://1350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皮肤科

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概述:荚膜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capsulati)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荚膜变种所引起的广布于全世界的肉芽肿性疾病。
http://1350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皮肤科

杜波组织胞浆菌病

概述:杜波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duboisii)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杜波变种引起的原发于皮肤、皮下组织及骨组织的肉芽肿性及化脓性损害,很少侵犯肺。
http://1351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鼻孢子虫病 皮肤科

鼻孢子虫病;鼻孢子菌病

概述:鼻孢子虫病(Rhinosporidiosis)是由希伯鼻孢子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及鼻黏膜的良性、慢性肉芽肿性感染。本病好发于热带及亚热带,8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其他是南美洲的巴西和阿根廷。在国内,1979年李新章首报。多因接触受本菌污染的水或土壤而引起。儿童及青年多见,男多于女,鼻部最常发病,约占所有患者的72%。初为乳头状,表面皱缩如疣,渐增大,基底有蒂或呈瘤状,瘤内有黏液状物积聚,如黏液囊肿。结合涂片找到巨大的孢子囊,诊断不难。三价或五价锑化合物、氨苯砜以及外用2%牙石催吐剂(tartar emetic)可用于本病治疗。
http://1351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洛博芽生菌病 皮肤科

洛博芽生菌病;keloidlbiastomycosis;瘢痕疙瘩样芽生菌病;罗伯菌病;罗伯芽生菌病

概述:洛博芽生菌病(Lobomycosis)又称为瘢痕疙瘩样芽生菌病,是由一种罗伯菌(Loboa loboi)引起的一种慢性皮肤肉芽肿。
http://1351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原藻病 皮肤科

原藻病;无绿藻病;原壁菌病

概述:原藻病(Protothecosis)是无绿藻引起人皮肤、皮下组织、口腔、鼻、浆膜等处感染。偶可引起系统性感染。目前归为类真菌病。
http://1351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足菌肿 皮肤科

足菌肿;madurafoot;maduromycosis;巴林格尔病;巴林格尔氏病;马杜拉菌病;马杜拉足;足分支菌病;足分枝菌病;足菌病

概述:足菌肿(Mycetoma)又称马杜拉足(madurafoot)或马杜拉菌病(maduromycosis),是由自然环境中的真菌或放线菌侵入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而引起的,以菌体包裹形成颗粒为特征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需要说明的是,除足菌肿外,许多病原菌可形成颗粒样结构。但多数为病理现象,而非病原菌所构成。许多丝状真菌在空腔如肺中可形成真菌球也是一种颗粒样结构,曲霉最常见,此外包括粗球孢子菌和波氏假性阿利什霉等。此外,皮肤癣菌感染毛发后,菌丝体松散结合形成巨细胞,称为假性足菌肿,因为是由已感染(而非环境中)的菌侵入所形成。在波氏假性阿利什霉系统感染组织病理中可见到由菌丝致密结合形成的假性颗粒。
http://1351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马尔尼菲青霉病 皮肤科

马尔尼菲青霉病;disseminatedpenicilliummarneffeiinfection;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病;马尼弗青霉菌病;马尼弗氏青霉菌病

概述: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青霉菌中惟一的呈温度双相型的致病菌是一罕见的致病菌。本病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随着HIV感染者日见增多,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报道也逐年增加。本病可为局限型,但多呈播散型.,常累及肺、肝脏、皮肤、淋巴结等多组织和器官,故文献多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或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描述本病(disseminated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过去因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死亡率很高,另一方面,本病是可治疗的。因此,正确认识本病,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挽救病人生命就尤为重要。
http://1351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青霉病 皮肤科

青霉病;青霉菌病;帚形菌病

概述: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亦称帚形菌病,少见,为青霉菌所致。
http://1351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接合菌病 皮肤科

接合菌病

概述:接合菌病(Zygomycosis)是由接合菌纲所属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条件性感染。此病在世界范围都有分布。近年随着免疫缺陷人群的扩大,该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在国内,1994年廖万清首报少根根霉引起坏疽性脓皮病。毛霉在自然界无处不存在,并且是有机物质重要的腐败菌。一般情况下本菌无毒力,感染多发生在患有严重基础疾患患者。毛霉目感染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虫霉目所致感染  多为慢性炎症性或肉芽肿性疾病。诊断主要依据真菌学检查及组织病理检查。毛霉目感染治疗原则  包括控制基本疾患,清除感染坏死组织,并及时静滴两性霉素B。蛙粪霉感染治疗  用饱和碘化钾溶液有效,30mg/kg,也可口服酮康酮400mg/d。很少用两性霉素B。
http://1351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球孢子菌病 皮肤科

球孢子菌病;coccidioidalgranuloma;desertfever;desertrheumatism;SanJoaquinValleydisease;球孢子菌肉芽肿;球孢子菌性肉芽肿;沙漠风湿病;山谷热;coccidioidosis

概述:本病是由粗球孢子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限性或播散性疾病,后者有时又称球孢子菌肉芽肿。
http://1351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副球孢子菌病 皮肤科

副球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algranuloma;paracoccidioidesbrasiliensis;巴西副球孢子菌病;巴西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菌性肉芽肿;类球孢子菌病;南美芽生菌病;副球孢子肉芽肿

概述:副球孢子菌病(Paracoccidioidomycosis)又名南美(巴西)芽生菌病或副球孢子肉芽肿,是由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一种好侵犯黏膜、皮肤、肺和淋巴系统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http://1351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透明丝孢霉病 皮肤科

透明丝孢霉病;明色丝菌病

概述:透明丝孢霉病(Hyalohyphomycosis)是一组由非暗色真菌引起的组织学上以透明菌丝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一般HE染色看不到,仅在PAS或银染色才能见到红色或黑色菌丝。1982年,由Ajello和McGinnis提出与暗色丝孢霉病相对应的本病名称。提出这两个病名意义在于可以不断地容纳新的病原真菌,而不需要为每个新菌种建立病名。但已用病原菌命名且广泛使用者如曲霉病仍使用原名称。
http://1352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虫霉病 皮肤科

虫霉病;蝇疫霉病

概述:此病是以鼻黏膜息肉及广泛的可触及的皮下局限性肿块为特征,病原菌为冠状虫霉(Conidiobolus coronatus),感染初始于鼻中隔,渐至鼻窦、喉部及面部中心区的皮下组织,病人多生活于非洲热带雨林,尤其是尼日利亚。
http://1352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地霉菌病 皮肤科

地霉菌病;地霉病;地丝菌病

概述:地霉菌病(Geotrichosis)是一种偶见的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此菌为酵母样真菌,广泛分布,可寄生于土壤、蔬菜及水果上,最常波及肺及肠道。1842年由Beneff首次报道本病为一结核空洞患者并发地霉菌病。
    由于本病是一条件致病性感染,故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http://1352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蛙粪霉病 皮肤科

蛙粪霉病;entomophthoromycosisbasidiobolae;蛙粪霉菌病

概述:蛙粪霉病(basidiobolomycosis)是由接合菌亚门-接合菌纲-蛙粪霉科中的固孢蛙粪霉所引起,首例由印度尼西亚于1956年报道。
http://1352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镰刀菌病 皮肤科

镰刀菌病;镰孢霉病

概述:镰刀菌病又称镰孢霉病,是由镰刀菌引起的皮肤、角膜或系统性感染,属于无色丝孢霉病。镰刀菌(fusarium)是自然界分布极广的真菌,多为腐生,极易侵犯田间的谷物和仓库贮存的各种粮食。
http://1352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暗色丝孢霉病 皮肤科

暗色丝孢霉病

概述:暗色丝孢霉病(phaeohyphomycosis)是一组暗色真菌引起的以组织中有暗色菌丝为特征的皮肤、皮下组织或系统性感染。1974年Ajello提出此命名。暗色丝孢霉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散在病例报道,但多见于热带。近年来在我国山东、东北和湛江等地有散发病例报道。致病途径主要是外源性感染和条件致病性感染。感染途径可能是病原菌经皮肤破损处植入或吸入真菌孢子。临床表现为浅溃疡、瘀斑、褐黑色斑或疣状增生,自觉微痒或轻度胀痛,有的可无自觉症状。靠真菌学检查和组织病理检查诊断。大多对抗真菌药物不敏感,疗效欠佳。
http://1352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霉病 皮肤科

毛霉病;phycomycosis;毛霉菌病;毛真菌病;藻菌病

概述:毛霉菌病(mucormycosis)是由毛霉菌,主要有总状毛霉、伞状梨头霉、分支梨头霉、少根根霉及米根霉等引起的深部真菌病。毛霉菌病以侵犯血管壁及血管腔,引起炎症及血栓为特征。又名藻菌病(phycomycosis)。临床上可分为肺型、脑型、胃肠型及皮肤型。
http://1352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曲霉病 皮肤科

曲霉病;aspergillomycosis;pigeonfeeder'sdisease;曲菌病;麴菌病;喂鸽者病

概述:曲霉病是指由致病曲霉引起的皮肤、指甲、外耳道、眼眶、支气管、肺、骨及脑膜等慢性炎症性病变。近来证明某些曲霉毒素可致癌。
http://1352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隐球菌病 皮肤科

隐球菌病;新型隐球菌病;隐球酵母病

概述: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属中的新生隐球菌引起的一种亚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可侵犯人体的皮肤、肺部、骨骼等全身各脏器,但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约占隐球菌感染的80%。预后严重,病死亡率高。近年来由于艾滋病的出现和蔓延,隐球菌感染的发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http://1352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放线菌病 皮肤科

放线菌病;放射菌病;颊疡

概述:放线菌病(Actinomycosis)是由放线菌属中的伊氏放线菌等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和肉芽肿性损害为特征的疾病,有瘘管形成并流出带硫黄色颗粒的脓液。
    中医颊疡与本病颌面部放线菌病类似,《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颊疡胃经积热生,初如红粟,脓出肿消,易敛愈,脓稀难敛漏因成”。
http://1352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诺卡菌病 皮肤科

诺卡菌病;奴卡菌病;诺卡放线菌病;诺卡氏放线菌病;诺卡氏菌病

概述:奴卡菌病是由奴卡菌引起的急、慢性、化脓性(偶为肉芽肿性)疾病。奴卡菌属于放线菌。
http://1353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嗜皮菌病 皮肤科

嗜皮菌病;潜蚤病;嗜皮菌症

概述:嗜皮菌病(dermatophilosis)是由刚果嗜皮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本病主要在动物中传播,是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引起的疾病,已在非洲、亚洲、大洋洲、欧洲和南美洲等地发现。人类感染病例罕见。1960年Dean等在美国纽约发现4例患者在与病鹿接触后发生了此病。本病预后良好,不经治疗亦可自愈。迄今未发现系统性感染的病例。
http://1353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利斯特菌病 皮肤科

利斯特菌病;circlingdisease;李氏杆菌病;李司忒菌病;李司忒氏菌病

概述:利斯特菌病(listeriosis)又译为李司忒菌病,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或译为产单核细胞性利斯特菌病(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者多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感染发病,主要见于新生儿、老人、孕妇及免疫缺陷病人。利斯特菌病是李斯单胞菌所致感染。利斯特菌有3个菌种,仅单核细胞增多性利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可引起人类感染。多见于新生儿及免疫缺陷儿童。
http://1353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梅勒尼坏疽 皮肤科

梅勒尼坏疽;梅累内坏疽;梅累内氏坏疽

概述:本病为手术或外伤后发生的进行性皮肤坏疽性溃疡,以伤口周围皮肤水肿隆起、红斑及难治愈为临床特征。由Brewer和Meleney于1926年所描述。皮损由微需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感染所致。
http://1353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巴尔通体病 皮肤科

巴尔通体病;Bartonellabacilliformisinfection;Carriondisease;杆菌状巴尔通氏体感染;杆菌状巴尔通体感染;杆菌状巴通体感染;卡里翁病;人巴通体病;bartonelliasis;Carrion病

概述:本病系通过白蛉媒介,由杆菌形巴尔通原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我国很少见。人为惟一的自然宿主。白蛉为传播本病的媒介。由杆菌形巴尔通原生体感染引起。当受染的白蛉叮咬健康人时,病原体即可进入机体,并在血液中繁殖,然后黏附于红细胞膜,使其脆性增加而发生溶血。潜伏期为2~6周。临床表现为Oroya热,秘鲁疣。本病的诊断有赖于血液涂片、血培养和皮损活组织检查找到病体。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对本病有良效。
http://1353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阿米巴病 皮肤科

皮肤阿米巴病;amebiasiscutis;阿米巴性皮肤溃疡

概述:阿米巴(Amebae)是一种属于原生动物门亚门的单细胞原虫,它具有以伪足产生致命性及二分法繁殖的特点。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可引起肠阿米巴病,偶可侵犯皮肤引起皮肤阿米巴病(Amebiasis Cutis)。
http://1353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毛滴虫病 皮肤科

毛滴虫病;滴虫病;膣炎;膣炎症

概述:毛滴虫病(trichomoniasis)是由毛滴虫(trichomonias)引起,寄生人体的毛滴虫有三种:阴道毛滴虫(trichomoniasis vaginalis),人毛滴虫(T.hanims)和口腔毛滴虫(T.tenax);分别寄生于泌尿生殖系统、肠道和口腔,与皮肤病有关的是阴道毛滴虫,引起滴虫性阴道炎
http://1353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利什曼病 皮肤科

皮肤利什曼病;mucocutaneousleishmaniasis;黏膜皮肤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原虫病;Penjdehsore;tropicalphagedena;东方疖;纳塔耳疖;潘杰疖;皮肤黑热病;热带疮

概述: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CL)是由多种不同的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皮肤损害。
http://1353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锥虫病 皮肤科

锥虫病;恰加斯病;锥形虫症

概述:锥虫病(trypanosomiasis)由非洲型及美洲型两种原虫引起,属热带病,我国尚无报道。流行于非洲,由冈比锥虫(T.gambiense)和罗得西亚锥虫(T.rhodeshense)所致,称非洲锥虫病(African trypanosomiasis)亦称昏睡病(sleeping sickness)。流行于美洲,由枯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引起,称美洲锥虫病(American trypanosomiasis)。本病初期通常无皮疹表现,2周后开始发热、头痛、关节痛、出皮疹等全身症状,瘙痒明显,眼睑及手足等可有短暂性水肿,伴疼痛。如未经治疗病后1年,当其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时可有昏睡,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眼结膜常为入侵门户。如能检出锥虫方可确诊。急性期可采用舒拉明钠(suramin sodium,Babor 205)治疗。
http://1353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弓形体病 皮肤科

皮肤弓形体病;皮肤弓浆虫病;皮肤弓形虫病;皮肤住血原虫病

概述:弓形体病是由弓形体(弓浆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凡有生物的地方几乎都有弓形体的存在。弓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球虫。感染途径有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感染。人体对弓形体具有先天性免疫力,临床表现为急性感染症状。严重者可致死。感染者只有一小部分出现临床症状,大部分呈亚临床型。先天性弓形体病皮疹以瘀点和紫斑为主;后天性弓形体病除少数严重者外,一般病情较轻,症状复杂多样。在临床上视侵犯器官和组织不同而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病的皮肤表现为非特异性。治疗常用磺胺类药物、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也可以给患者注射弓形体素。
http://1353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蛲虫病 皮肤科

蛲虫病;oxyuriasis;pinwormorseatworminfection

概述:蛲虫病(enterobiasis,oxyuriasis,pinworm or seatworm infection)是蛲虫寄生所致的常见肠道寄生虫病,以夜间肛门及阴部奇痒为临床特征,多见于儿童。
http://1354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丝虫病 皮肤科

皮肤丝虫病

概述:丝虫病(Filariasis)是由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而引起的寄生虫病,它可引起象皮肿、热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引起人类感染的丝虫有多种,但和皮肤科有关的主要有斑氏及马来丝虫病。
http://1354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盘尾丝虫病 皮肤科

盘尾丝虫病;blindingfilarialdisease;filarialitch;filariasisvolvulus;riverblindness;河盲症;旋盘尾线虫病;致盲丝虫病

概述:盘尾丝虫病(onchocerciasis)是由旋盘尾丝虫寄生于眼部或皮下组织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眼部损害,可致失明,故又称河盲症(river blindness)。
http://1354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罗阿丝虫病 皮肤科

罗阿丝虫病;filariasisloa;眼丝虫病

概述:罗阿丝虫病(loaiasis)是由罗阿丝虫引起的一种结缔组织丝虫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皮下结缔组织的游走性肿块以及丝虫性结膜炎、关节疼痛等。
http://1354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旋毛虫病 皮肤科

旋毛虫病;flesh-wormdisease;malumpilare;毛线虫病

概述: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人因生食或未煮熟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而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发热、眼睑水肿和肌肉疼痛。本病于1828年在伦敦首次发现人体病例。我国在1881年发现厦门猪旋毛虫感染,首例患者于1964年发现于云南。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发现本病,甚至有暴发流行的报告。
http://1354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颌口虫病 皮肤科

皮肤颌口虫病;皮肤颚口线虫病

概述:皮肤颌口虫病(gnathostomiasis cutis)是一种少见的由有棘颌口虫属(gnathostoma)所感染的皮肤病。
http://135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类圆线虫病 皮肤科

类圆线虫病

概述:类圆线虫病(strongyloidiasis)是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寄生于人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病原体主要感染人体,亦可寄生于猫、狗等动物。多数为慢性无症状感染,弥漫性(侵及肠道外各脏器)重型病例则常危及生命。
http://135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钩虫皮炎 皮肤科

钩虫皮炎;ancylostomedermatitis;uncinarialdermatitis;地痒疹;粪触块;粪毒;钩蚴皮炎

概述:钩蚴皮炎,又称粪触块、粪毒、地痒疹,为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或美洲钩虫(Necator americanus)钻进皮肤时所引起的局部炎症。
http://1354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尾蚴性皮炎 皮肤科

尾蚴性皮炎;schistosomedermatitis;尾蚴皮炎;血吸虫皮炎;血吸虫尾蚴皮炎;clamdiggers'itch;schistosomecercarialdermatitis;swimmer'sitch;挖蛤者皮炎;血吸虫尾蚴性皮炎;游泳痒;游泳者搔痒;沼泽痒

概述:尾蚴性皮炎(cercarial dermatitis)又称血吸虫皮炎(schistosome dermatitis)、游泳痒、沼泽痒,是在血吸虫尾蚴侵袭人体时,局部所引起的一种以瘙痒性丘疹为特征的急性炎症反应。
http://1354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内脏血吸虫炎 皮肤科

内脏血吸虫炎;内脏裂体吸虫病;内脏血吸虫病

概述:内脏血吸虫炎(Viscera Schistosomiasis)的皮肤表现可能开始于在尾蚴污染的水源中游泳后足部及其他部位出现的轻微红斑或丘疹,这种类型血吸虫引起的疾病可渗入血液系统,甚至定居在膀胱或小肠的静脉系统。在一个孵育周期后,可能出现突然发烧、发冷、肺炎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也可出现贫血。
http://1354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猪囊尾蚴病 皮肤科

皮肤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cellulosaecutis;皮肤囊尾蚴病;皮肤猪囊虫病

概述:皮肤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cutis)是因猪肉绦虫(Taeniasolium)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猪为天然中间宿主,人亦可为中间宿主。
http://1355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裂头蚴病 皮肤科

裂头蚴病

概述:裂头蚴病(sparganosis)是由曼氏迭宫绦虫的幼虫裂头蚴寄生的皮肤病,此种蚴虫寄居于蛙、蛇等动物的肌肉及皮下组织内,含有此种蚴虫的未曾煮熟的蛙肉或蛇肉被人类食后,或饮用含有裂头蚴感染的剑水蚤属所污染的水,或用裂头蚴感染的生蛙皮、蛙肉直接外敷治疗皮肤溃疡或眼病,蚴虫即可通过皮肤创面直接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发病。其发育涉及终末宿主(如狗、猪)、两个中间宿主甲壳类动物和脊椎类动物(如爬虫类、鸟类)。人类是第二期幼虫的临时宿主。
http://1355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包虫病 皮肤科

棘球蚴病;echinococciasis;包虫病;棘球虫幼病

概述: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又称包虫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及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包虫囊)所致的疾病。本病流行于世界上许多畜牧区。在高发区,患病率可达5%,细粒棘球坳的终末宿主是狗、狼、狐等,羊、鼠、马等为中间宿主。棘球蚴病临床表现高度多样性并反映了幼虫的位置和大小,绝大多数症状是因为幼虫虫体的机械压力或由于疱液流出引起异种抗体。囊包活检查到虫体可诊断。对已发病者,可外科手术摘除囊包。
http://1355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匐行疹 皮肤科

匐行疹;migrans;移动性幼虫疹

概述:匐行疹(creeping eruption)又名移动性幼虫疹(migrans)。多见于热带,东南亚不少见,我国东南地区亦有报告。粪中的虫卵孵化成感染性幼虫时,当人体特别是儿童接触幼虫时,即被其钻入皮肤而发病。幼虫侵入皮肤后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幼虫在开始局部自觉微痒,亦于皮面,亦有呈条索状者。在皮损处找到猫钩虫)、犬钩虫,猪的颌口虫、马蝇、马胃蝇等的蚴虫,即可确诊。
http://1355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龙线虫病 皮肤科

龙线虫病;dracontiasis;guineaworminfection;几内亚虫感染;麦地那龙线虫病;麦地那龙线虫传染;麦地那丝虫病;Dracunculosis;dragonwormdisease;Guineawormdisease;几内亚线虫病;龙线虫感染

概述:龙线虫病(Dracunculosis)又名几内亚线虫病(Guinea worm disease)或龙线虫感染(dragon worm disease),是由麦地那龙线虫引起。
    麦地那龙线虫雌虫一般长约70~80cm,极少超过100cm,人类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后,龙线虫幼虫进入人体,从而完成它的生命周期。虽然某些动物也可被感染,但人类是其固定及主要感染宿主。
http://1355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蜈蚣咬伤 皮肤科

蜈蚣蜇伤;百足虫咬伤;蜈蚣螫;蜈蚣螫伤;蜈蚣咬伤

概述:蜈蚣俗称“百足虫”,属多足纲,常在阴暗潮湿的墙角、砖缝、阴沟、腐木、树皮、杂草丛中栖生。两前足各具有一对附肢,这是一对毒肢,亦称毒爪,爪末端呈钩状,中央为管状与体内毒腺相通,当毒爪刺入皮肤时即放出毒汁,引起皮肤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皮肤被咬伤后于伤处发生两个瘀点,继之周围皮肤出现肿胀,有灼热、剧痛和刺痒感,所属淋巴结和淋巴管发炎,轻者数天皮疹即可消退,重者局部皮肤发生红肿或坏死外,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谵语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状,尤其儿童可危及生命。
http://1355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隐翅虫皮炎 皮肤科

隐翅虫皮炎

概述:隐翅虫(paederus)是一种甲虫属昆虫纲,鞘翅目,隐翅虫科。分布于世界各地,常栖息于草木或石下,以8~9月间活动最甚,昼伏夜出,在灯下飞行。虫体内毒液污染皮肤,即可引起急性皮炎,疼痛剧烈,重者可出现全身反应。皮损为红斑、脓疱,呈条状、点状及片状,以条状(一条或多条)或不规则排列小脓疱,极似皮肤被竹签刺伤后继发感染所致的形态。根据临床表现及重要特点可以诊断。可用达里波液,0.05%依沙吖啶(利凡诺)冷湿敷治疗。
http://1355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疥疮 皮肤科

疥疮;疥;疥螨病

概述:疥疮(scabies)系由疥螨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易在家庭及集体中传播。国外于1687年才使疥成为一有明确病因的疾病。我国早在隋朝已发现。疥疮主要是疥螨与人体密切传染,还可通过衣服、内衣、毛巾而传播,雌虫在离开人体后至少可存活数天,潜伏期约1个月左右,也可长达2个月。皮肤剧烈瘙痒,可能是人体对虫体所引起的获得敏感性所致。发病多从手指间开始,好发于手腕屈侧、腋前缘、乳晕、脐周、阴部及大腿内侧。幼儿和婴儿疥疮常继发湿疹样变化,分布部位不典型,可累及头、颈、掌及趾。皮损损害初发为米粒大红色丘疹、水疱、脓疱和疥虫隧道。严重者偶可伴发急性肾炎。皮损夜间奇痒,白天轻微瘙痒。损害处查到疥虫可以确诊。局部治疗原则为杀虫,止痒,处理并发症。
http://1355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蠕形螨病 皮肤科

蠕形螨病;毛囊虫病;毛囊虫皮炎;蠕形螨;脂螨病

概述:蠕形螨是由蠕形螨寄生于人的毛囊或皮脂腺内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又称毛囊虫皮炎。常发生于超过30岁以上的成人,儿童很少见。成人发生的百分率各不相同,在10%~27%之间。但它的存在常无明显表现,除非在数量十分多的情况下。蠕形螨体细长,呈蠕虫状,长约0.9mm,寄生于鼻的皮脂腺,其次是前额、颌、头皮。可使被寄生的毛囊胀大,皮脂腺分泌增多,它的生命周期持续14天,卵60h,幼虫36h,数个蛹段132h,成虫期120h。
http://1355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螨皮炎 皮肤科

螨皮炎;草痒症;大麦痒;稻草痒;谷痒症;螨虫皮炎;螨性皮炎;蒲螨皮炎;荨麻疹样螨皮炎;杂货痒

概述:凡因螨虫叮咬而引起的皮炎统称螨虫皮炎。螨种类繁多,这里仅介绍由虱螨、粉螨等引起的皮炎,因该病多发生在秋收季节接触谷物的农民,故又称谷痒症(grain itch),俗称“大麦痒”、“稻草痒”、“杂货痒”、“草痒症”、“荨麻疹样螨皮炎”、“蒲螨皮炎”等。由于这一类螨虫都寄生于农作物、面粉、杂货商品上及软体昆虫的幼虫身上摄取营养,因此本病多发生于经常接触农作物和其制品的农民、搬运工人、制粉工人,常睡草垫的人也偶可发生。
http://1355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鼠螨叮咬 皮肤科

鼠螨叮咬;柏氏禽刺螨叮咬

概述:鼠螨叮咬(ornithonyssus sting)是由寄生在家鼠体上的柏氏禽刺螨叮咬人引起。是由寄生在家鼠体上的柏氏禽刺螨叮咬人引起。可能与反应源相关。好发于颈肩、腰腹及四肢,通常为弥漫分布米粒至黄豆大丘疹、风团,互不相融合,瘙痒剧烈,局部可对症处理。
http://1356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蝎螫伤 皮肤科

蝎螫伤;蝎蜇伤

概述:蝎属于蛛形纲,蝎目。约有300多种,个体大小悬殊很大,小的仅1~2cm,大者可超过20cm。蝎为胎生,幼蝎约经1周即离开母体独立自由生活,以觅找各种昆虫为食。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以北方多见。蝎毒腺内含有强酸性的毒液,为神经性毒素、溶血性毒素及抗凝血素等。如人被刺伤,这些毒素可注入人体,引起皮炎和中毒症状。发现蜇伤后要立即用止血带扎紧被蜇伤的近心端或放置冰袋,减少毒素的吸收及扩散,然后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尽量将毒液吸出,必要时要扩创伤口,立即用肥皂水或5%~10%稀氨溶液(氨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再用5%小苏打溶液进行湿敷,然后用5%~10%稀氨溶液调碱粉涂于患处,以中和酸性毒汁,减轻疼痛。伤口处禁涂碘酒等刺激性药物。
http://1356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恙螨皮炎 皮肤科

恙螨皮炎;红椿;拉草人螨;砂螨;砂虱;恙螨病

概述:恙螨又称“砂螨”、“砂虱”,国外称“红椿”或“拉草人螨”。属蛛形纲,螨目,恙螨科。恙螨生活史分卵、幼虫、稚虫、成虫四个时期,成虫产卵于泥土隙缝中,经 5~7天孵化为幼虫,寄生于啮齿类小动物体上,吸血一次即入土为稚虫(若虫),经两次蜕皮变为成虫,成虫寿命平均约300天。
http://1356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千足虫灼伤 皮肤科

千足虫灼伤

概述:千足虫(millipede)属多足纲,属于无毒害的植食昆虫,不叮咬人释放毒素,然而,当其在人体上爬行遇上扑击,虫体破裂,两侧的腺体释放出毒素。当人感染其毒后,毒素可产生灼热,水疱,色素沉着。如碰巧进入眼睛,可引起严重炎症反应。一旦皮肤接触到这种毒素,必须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http://1356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桑毛虫皮炎 皮肤科

桑毛虫皮炎;刺毛虫皮炎;桑毒娥皮炎

概述:桑毛虫皮炎(euproctis similis dermatitis)指因桑毛虫幼虫毒毛刺伤人体所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桑毛虫又名桑毒蛾,亦称刺毛虫,桑毛虫体有无数毒毛,毒毛中心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脱落后随风飘扬,接触人体后即可发病。
http://1356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松毛虫皮炎 皮肤科

松毛虫皮炎

概述:松毛虫皮炎(dendrolimus dermatitis)是接触松毛虫体上的毒毛引起的急性皮炎,常伴有关节损害。此外尚可见有肿块、耳郭炎及眼炎。
http://1356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茶毛虫皮炎 皮肤科

茶毛虫皮炎;茶毒蛾皮炎;刺辣皮炎

概述:茶毛虫又叫茶毒蛾,是毒刺蛾的幼虫,通称痒辣子、毛辣子、刺辣,属鳞翅目毒蛾科。分布于浙、皖、赣、川、黔、湘、闽、台、桂等等产茶区广泛分布。茶毛虫的幼虫体表的毒毛,刺入皮肤后,毒性物质外溢,机械和化学作用引起局部刺痒,越搔抓,毒毛越向皮内钻,造成茶毛虫皮炎。治疗用透明胶纸更多粘贴患处,以黏去毒毛,然后外用各种消炎止痒剂。
http://1356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虱病 皮肤科

虱病

概述:虱病(pediculosis)是由虱寄生于人体叮咬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对虱叮咬反应因人而异,反复叮咬后即产生敏感反应,出现瘙痒、皮疹,也有人反复叮咬后不出现反应。首次叮咬不产生反应。治疗原则是杀虫灭卵,头虱及阴虱最好先剃去毛发,常用药物有50%百布酊(中药百布浸于稀酒精或白酒中,24h后滤过备用)、20%苯甲酸苄酯乳剂等。
http://1356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肤蝇蛆病 皮肤科

皮肤蝇蛆病;牛肤蝇皮下蝇蛆病;纹皮蝇皮下蝇蛆病;陈氏珍蝇皮下蝇蛆病;肠道蝇蛆病;眼、耳、鼻、口腔蝇蛆病;创口蝇蛆病;阴道和尿道蝇蛆病

概述:皮肤蝇蛆病(Cutanenous myiasis)是由某些蝇类幼虫(蛆)进入人体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本病多见于牧区,我国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及华北等地均有报告。蝇蛆病源为牛马等牲畜的一种寄生虫病,亦可感染于人。蝇蛆直接产卵于人体皮肤或毛发、衣物上,当卵孵化成幼虫后,即可穿入皮肤,引起皮下蝇蛆病。皮损出现前患者常感全身不适,表现为疖肿型,匐行型两种皮肤损害。
http://1356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发疱性甲虫皮炎 皮肤科

发疱性甲虫皮炎

概述:发疱性甲虫皮炎多见于接触以下三种甲虫后引起。地胆科(Meloidae)及Oedemeridae族甲虫通过释放一种起疱剂,即斑蝥素而引起皮损,这种斑蝥素在甲虫体内含量丰富;第三种发疱性甲虫皮炎由隐翅虫科(staphyhinidae)的隐翅虫引起,它含有另一种发疱剂——岬毒素。这些甲虫都不会叮咬人体,只有当它们停留于人体皮面,因拍打虫体损伤、压碎时,其体内的发疱毒液流出污染皮肤,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数分钟会发生轻度灼烧感,在一天内会发展成多个水疱,常呈线状排列。
    这些甲虫栖生于树林草丛间或石下,昼伏夜出,有向光性,晚间多于灯光下飞行。可见于世界各地。
http://1356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毒鱼刺伤 皮肤科

毒鱼刺伤;毒鱼咬伤;毒鱼蜇伤

概述:海洋中刺人的毒鱼很多。在我国刺人的毒鱼主要是鬼沌和赤箬。人在海水中接触到毒鱼时,则可被其刺伤。毒液由棘刺注入人体,引起疾病。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见于青年男性。被刺后,伤口立即流血,并觉疼痛难忍,可持续数小时,然后伤口周围出现广泛性红肿,好似蜂窝织炎。治疗应抬高患处,用盐酸依米丁(吐根碱)注射液1ml(0.03~0.06g)在伤口近心端作皮下注射,疼痛可在数分钟后缓解。
http://1357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皮脂腺癌 皮肤科

皮脂腺癌;sebaceousadenocarcinoma

概述:皮脂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罕见,是来源于皮脂腺细胞的恶性肿瘤。真正发生于皮脂腺者很少,而发生于Meibom腺(一种特殊的皮脂腺)的癌较多见。本病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好发于眼睑、头皮处。由眼睑麦氏(Meibomian)腺和蔡氏(Zeis)腺发生。但也可以发生于含皮脂腺的任何部位。本病亦可见于Muir-Torre综合征。以黄、橙色坚实性结节或斑块为特征。病程较慢,争取及早治疗,预后较佳。
http://1357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毒蛇咬伤 皮肤科

毒蛇咬伤

概述:毒蛇咬伤后引起发病的原因是由于毒腺中所分泌的蛇毒,主要为蛋白质,系多肽和多种酶组成。蛇毒可分为神经毒素和血液毒素。前者对中枢、周围神经、神经肌肉传导功能等产生损害作用,可引起惊厥、瘫痪和呼吸麻痹;后者对心血管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引起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溶血和出血。主要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夏秋季节发病较多。临床表现因蛇毒的种类不同而异。主要有神经毒症状和血液毒症状。一旦被毒蛇咬伤,应在近心端扎上止血带,冲洗伤口及扩创,防止毒液扩散和吸收。同时可内服及外敷蛇药如南通蛇药、上海蛇药、注射抗蛇毒血清等。
http://1357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水母皮炎 皮肤科

水母皮炎;海蜇皮炎

概述:水母(Jellyfish)属腔肠动物门,俗称海蜇,为海洋水生动物,有数种,其吸口周围的触手和丝状体内的刺丝囊含有毒液,毒性因水母种类而异。毒液接触人体后,可引起皮炎,甚至全身反应。
http://1357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海胆刺伤及海胆肉芽肿 皮肤科

海胆刺伤及海胆肉芽肿

概述:海胆属棘皮动物门(Phylum echinodermatita),常呈圆或椭圆形,包藏在贴身的贝壳内,上面有许多可活动的棘刺,借此可伤害人体皮肤。海胆种类繁多,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以热带及寒带水域为多。
    因此海胆棘刺引起的损害是沿海渔民一种常见的职业性伤害。
http://1357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水蛭咬伤 皮肤科

水蛭咬伤;hirudiniasis;蚂蟥咬伤;蚂蜞咬伤;水蛭病

概述:本病是指因水蛭吸附人体皮肤吸血引起的伤害。
http://1357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梅毒 皮肤科

梅毒;greatpox;luesvenerea;morbusgallicus

概述:梅毒(syphilis)是由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也可通过胎盘传给下一代而发生先天性梅毒。早期侵犯皮肤黏膜,晚期以侵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为主,并可侵犯全身的组织和器官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症状和体征。亦可传染后多年无症状。
    梅毒为一古老而又广泛流行的性病。大约在16世纪初传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建国前我国梅毒流行很严重。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性病的措施如取缔娼妓,组织防治队伍到边远地区治疗患者,到上世纪50年代末,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控制了梅毒。可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对外交流以及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性生活观念的改变,性传播疾病不断增多蔓延,梅毒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
http://1357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细菌性阴道病 皮肤科

细菌性阴道病;加德纳菌阴道炎;嗜血杆菌阴道炎;棒状杆菌阴道炎;非特异性阴道炎

概述: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是阴道内有大量的细菌、伴有阴道分泌物性质改变的一组症候群。而临床及病理特征无炎症改变。
http://1357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艾滋病 皮肤科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获得性免疫功能丧失症

概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地侵犯并毁损CD4 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感染初期可出现类感冒样或血清病样症状,然后进入较长的无症状感染期,继之发展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最后发生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至今尚无有效防治手段,几无救治成功的病例,故被称为超级癌症。
http://1357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生殖器念珠菌病 皮肤科

生殖器念珠菌病

概述:生殖器念珠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黏膜念珠菌病。可累及男女两性,男性中表现为念珠菌性包皮龗头炎,好发于包皮过长者;而女性中表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好发于育龄妇女,以外阴瘙痒和阴道分泌物增多为主要表现。
http://1357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阴道毛滴虫病 皮肤科

阴道毛滴虫病;滴虫性阴道炎

概述:阴道毛滴虫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男女都易感染。滴虫病(trichomoniasis)是由阴道毛滴虫(trichomonas vaginalis)、人毛滴虫(trichomonas hominis)及口腔毛滴虫(trichomonas buccalis)分别寄生于人体泌尿生殖道、肠道及口腔内引起疾病的总称,其中以阴道毛滴虫引起的滴虫性阴道炎最为常见。
http://1358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皮肤科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ofchildhood;小儿艾滋病;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小儿时期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儿童艾滋病;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概述: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小儿艾滋病,约75%来自母婴垂直传播,其中多数经胎盘传播,也可能在围生期或哺乳期获得感染,或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由感染HIV的母亲出生的婴儿中有13%~45%被感染HIV。小儿艾滋病的特点是潜伏期较短,病程进展快,病程也比成人短,80%在2年内出现症状。患儿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种类往往更多,且发生混合性感染,其中细菌感染发病率高,MAC感染远比成人多见,隐孢子虫性肠炎是慢性腹泻的主要原因。患儿发生心脏病的比例较高,淋巴瘤在小儿中也较多见,罕见或无卡波西肉瘤。普遍存在多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比正常高2~4倍。
http://13581.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性病神经症 皮肤科

性病神经症;性病反应过度或疑病症;性病恐怖症

概述:性病神经症主要包括性病反应过度或疑病性神经症、性病恐怖症。疑病性神经症在临床上最多见。患者过分关注自身健康,不切实际地解释躯体征象或感觉异常,并坚定不移地确信自己患了1种或多种严重的性病。
    性病恐怖症需同时具备:
    1.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惧怕性病,怀疑自己是否已染上性病。
    2.极力回避与性病有关的人、事物、情景、活动,若未能回避开则极度恐慌,并伴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明知不必如此过度恐惧,为自己的恐惧回避行为而苦恼,但无法自制。
    4.回避行为影响了正常工作与生活。
http://13582.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淋病 皮肤科

淋病;白浊;膏淋;劳淋;alueballs;gonorrhea;性病尿道炎

概述:淋病(gonorrhoea)是由淋球菌所引起的一种泌尿生殖系统黏膜传染性疾病,主要以生殖系统的尿道炎为最常见的症状。成人淋病几乎全由性交传播,是最常见的性病。由于淋病发病率最高,妇女患者多数为无症状的带菌者,加之产青霉素酶的抗药菌株和由染色体介导的对多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菌株的出现,使淋病的防治发生困难,成为当前性传播疾病中的重点疾病。
http://13583.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非淋菌性尿道炎 皮肤科

非特异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etis;非淋菌性尿道炎;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概述:非特异性尿道炎(nonspecific urethritis,NGU)又称非淋菌性尿道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性病,通常是指男性在性交后几天或几周内,出现尿道黏液脓性或浆液性分泌物,并且伴有尿痛;尿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脓细胞,但革兰染色镜检或培养均查不到淋球菌。非淋菌性尿道炎这一命名要比非特异性尿道炎更为可取,因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有其特定的病因,有的已经得到证实。也有人提出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non-specific genital infection,NSGI),包含了女性的某些在临床上不易确定的生殖道感染。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本病均是常见的性病之一。欧美国家,本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淋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稳定或上升的势头,而淋病的发病率则有所下降。在我国,从所报告的性病病例来看,本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目前占报告病例总数的第3位,仅次于淋病和生殖器疣
http://13584.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软下疳 皮肤科

软下疳;第3性病;软性下疳

概述:软下疳(chancroid)又称第3性病,是经典性病之一,由杜克雷嗜血杆菌引起,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本病以1个或多个生殖器疼痛性溃疡为特征,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化脓性病变。
http://1358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皮肤科

衣原体淋巴肉芽肿;forthvenerealdisease;lymphagranulomainguinale;lymphogranulomavenereum;奥尔索;登布横痃;第四性病;杜-尼-凡三氏病;腹股沟表皮淋巴结病;腹股沟淋巴肉芽肿;良性化脓性腹股沟周围淋巴结炎;热带横痃;腺病;性病淋巴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概述:本病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表现为多种急性至慢性的生殖器损害并伴有局部淋巴结病。此病的同义名有:热带横痃、奥尔索(althaun)、腺病、登布横痃、良性化脓性腹股沟周围淋巴结炎、腹股沟表皮淋巴结病、腹股沟淋巴肉芽肿lymphagranuloma inguinale、Durand-Nicolas-Favre病和第四性病forth venereal disease。
http://1358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腹股沟肉芽肿 皮肤科

腹股沟肉芽肿;donnovanigranuloma;Donnovan病;Donnovan肉芽肿;donovanosis;granulomavenereum;性病肉芽肿;性病性肉芽肿

概述:腹股沟肉芽肿(granuloma inguinale)又称性病性肉芽肿(granuloma venereum),也称Donnovan肉芽肿(donnovani granuloma)、Donnovan病(donovanosis),系肉芽肿荚膜杆菌感染所致的生殖器及其邻近部位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肉芽肿性溃疡。为一种有轻度传染性的慢性性传播疾病,通常累及生殖器部位,损害为肉芽肿性溃疡,其病原体为肉芽肿荚膜杆菌。本病常见于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南非和巴西以及其他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发生于黑人。我国尚无腹股沟肉芽肿的报告。
http://13587.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生殖器疱疹 皮肤科

生殖器疱疹;herpesprogenitalis;包皮疱疹;外生殖器疱疹;阴部疱疹

概述: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又称阴部疱疹(herpes progenitalis),系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发生于泌尿生殖器部位的一种STD。
http://13588.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尖锐湿疣 皮肤科

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ganitalwarts;venerealwarts;花柳疣;生殖器疣;性病湿疣;性病疣

概述: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潜伏期在3个月左右,短者3周,长者8个月以上,平均为3个月,主要是性活跃人群,以20~30岁为发病高锋。与尖锐湿疣患者性接触后是否发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种的病毒数量和机体特异性免疫力。临床上表现为尖刺状,表面潮湿,故而得名。
http://13589.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阴虱病 皮肤科

阴虱病;pediculosispubis

概述:阴虱病(pediculosis pubis)是由阴虱引起的外阴部及其邻近部位的传染性皮肤病,常经性接触而传播,故也列为STD之一。
http://13590.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福克斯-阜太斯病 皮肤科

福克斯-阜太斯病;福克斯-福代斯病;福克斯-福代斯二氏病;汗腺毛囊角化症;腋窝阴阜顶泌汗腺(大汗腺)炎

概述:福克斯-阜太斯病(Fox-fordyce disease)亦称腋窝阴阜顶泌汗腺(大汗腺)炎、汗腺毛囊角化症。为慢性、瘙痒性丘疹性疾病,多见于女性,多见于顶泌汗腺定位区域。
http://16745.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

汗管瘤 皮肤科

汗管瘤;eccrinesyringocystadenoma;eruptivahidroadenoma;syringocysadenoma;syringocystoma;syringo-hidroadenoma;发疹性汗腺瘤;管状汗腺瘤;汗管汗腺瘤;汗管囊瘤;汗管囊腺瘤;汗腺腺瘤;小汗腺汗管瘤

概述:汗管瘤(syringoma)为表皮内小汗腺导管的一种腺瘤,组织化学研究证明汗管瘤含典型小汗腺起源的磷酸化酶和水解酶,是一种向末端汗管分化的汗腺良性肿瘤。部分患者有家族史。病损好发于眼睑及颊部,以硬韧的小丘疹为主要表现。很少自行消退,但不恶变。可不治疗。
http://16746.dis.999120.net 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