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91047A -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91047A
CN103491047A CN201310426076.6A CN201310426076A CN103491047A CN 103491047 A CN103491047 A CN 103491047A CN 201310426076 A CN201310426076 A CN 201310426076A CN 103491047 A CN103491047 A CN 103491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frequency band
transmitting
carrier system
secondary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60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91047B (zh
Inventor
吴毅凌
于光炜
汲桐
张维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4260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491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491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1047A/zh
Priority to JP2016541800A priority patent/JP2016531527A/ja
Priority to PCT/CN2014/086680 priority patent/WO2015039596A1/zh
Priority to EP14845744.3A priority patent/EP3038311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91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91047B/zh
Priority to US15/071,952 priority patent/US20160198472A1/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6Requirements on out-of-channel emiss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7Modulators with direct modulation of individual sub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送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方法。其中,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发射方法包括:发射端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发射信号,其中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且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向接收端发射所述发射信号,以完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接收。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降低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在信号传递时的相互干扰,保证异构系统之间共享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Description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送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通信业务的日益增长需求,频谱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变得越来越紧张,基于频谱资源的有限性,如何提高频谱利用率以及高效的使用既有频谱,已成为各运营商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单载波系统与多载波系统共存用于信号传递已被普遍采用。其中只利用一个载频或一个载波进行信号传递的系统称为单载波系统(Single Carrier System),利用多个载频或多个载波进行信号传递的系统称为多载波系统(Multi Carrier System)。由于单载波系统的信号带宽相对较窄,频谱密度较高,因此在实际的信号传递时,多载波信号仅相当于在单载波信号分配的带宽上增加一个较低的噪声,对单载波系统的干扰极低。然而,单载波信号和多载波信号相比是一个窄带干扰信号,并且其在多载波信号的接收端极易导致频谱扩散,从而严重干扰多载波信号的传递,降低多载波系统的性能,影响频谱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送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以降低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在信号传递时的相互干扰,保证异构系统之间共享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发射方法,包括:发射端将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发射信号,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且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向接收端发射发射信号,以使接收端完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接收。
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或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该方法包括:在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之间设置保护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发射端为基站且接收端为手机,发射端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中,以得到发射信号包括:发射端对将要发送的通信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多速率滤波以及上变频,获取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将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共存频带;对共存频带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得到发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果发射端为手机且接收端为基站,发射端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发射信号包括:发射端对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将要发送的通信数据分别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以及数模转换;对数模转换后的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进行上变频,获取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将第一频带调制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共存频带及其对应的发射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载波系统为GSM系统,多载波系统为OFDM系统。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射端,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将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发射信号,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且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发送单元,用于接收处理单元得到的发射信号,并向接收端发射所述发射信号,以使接收端完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接收。
结合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在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之间设置保护间隔。
结合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发射端为基站且接收端为手机,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将要发送的通信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多速率滤波以及上变频,获取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将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共存频带,并对共存频带对应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得到发射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发射端为手机且接收端为基站,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将要发送的通信数据分别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以及数模转换,并对数模转换后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进行上变频,获取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将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共存频带及其对应的发射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载波系统为GSM系统,多载波系统为OFDM系统。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接收方法,包括: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发射信号,其中,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被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且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接收端完成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
结合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发射信号之后包括:对发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得到对应的数字信号;对数字信号进行下变频,以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解调,获取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分别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依次进行星座图解析以及信道译码,以得到对应的通信数据。
结合第三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载波系统为GSM系统,多载波系统为OFDM系统,发射端为手机且接收端为基站,或发射端为基站且接收端为手机。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接收端,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发射信号,其中,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被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且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处理单元,根据接收单元接收的发射信号完成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
结合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发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得到对应的数字信号,并对数字信号进行下变频,以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和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解调,获取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分别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依次进行星座图解析以及信道译码,以得到对应的通信数据。
结合第四方面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单载波系统为GSM系统,多载波系统为OFDM系统,发射端为手机且接收端为基站,或发射端为基站且接收端为手机。
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发射端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得到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发射信号并向接收端发射,以使接收端完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接收,其中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使得在接收时两者的频率相近,相互干扰低,并且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使得单载波系统相对于多载波系统仅为一较低噪声,干扰极低。基于上述,本发明能够降低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在信号传递时的相互干扰,保证异构系统之间共享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发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传输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时的共存频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时的共存频带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原理框图;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硬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发射方法,请参见图1所示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号发射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基于图2所示的信号传输架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发射方法包括:
步骤S11:发射端210将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发射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在信道220中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在信道220中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对齐,且第一子信道对应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带宽。
在本发明中,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对齐,具体表现为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本实施例优选,在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连接处对应的最相近的第一子信道和第二子信道,二者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第二频带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
步骤S12:向接收端230发射所述发射信号,以使接收端230完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接收。
本实施例可以看作是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组合为一个信号,实现了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并且设置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的中心频点与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中心频点对齐,使得第一信号的频率与第二信号的频率非常接近,在接收时第一信号相对第二信号干扰较低,对应地可降低频谱扩散。进一步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的带宽小于等于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的带宽,并且第二信号在信道中对应的总带宽远远大于第一信号在信道中对应的总带宽,使得第一信号相对于第二信号仅为一较低噪声,干扰极低。
本发明还提供有第二实施例的信号发射方法,其在第一实施例揭示的信号发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详细描述。为便于说明,举例发射端210为基站,接收端220为手机。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11中,发射端210首先获取用户所要发送的通信内容,并将该通信内容转换为多个数据比特组成的通信数据。然后,发射端210通过内置的硬件设备或软件程序对通信数据进行信道编码,以确保信道220在传送通信数据时能够达到最大信息率,以及在最大信息率时传送性能稳定。
紧接着,发射端210对经过信道编码后的通信数据进行星座图映射,对通信数据进行数字调制,具体而言,使得通信数据包含的多个数据比特按照两个或两个以上数据比特组成一个比特组的形式进行组合,然后通过QPSK(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g,正交相移键控)、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或其他调制方式使得每一组合在星座图中对应一个星座点,此时一个星座点对应一个调制符号,因此在后续的传送时每发射一个调制符号,其包含的信息量是多个数据比特,从而大大提高了通信数据的传输速率。
而后,发射端210对数字调制后的通信数据进行多速率滤波,以提高其在发射时的射频信号采样速率,此步骤可通过现有技术中各类型的多速率滤波器实现。
进一步地,对通信数据进行上变频,以提高其在发射和传输时的信号频率,以满足射频发射和信道220传输时所需的高频率。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变频时进行步骤S11,即,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中,以得到图3所示的共存频带,最后对共存频带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得到模拟的发射信号。
参阅图3,共存频带包括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310,以及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320。其中,第一频带310设置于第二频带320的一侧,并且二者之间设置有保护间隔D,且D的取值大于零。另外,第一信号在信道220中承载于多个信号带宽相等或不等的第一子信道b1…bn,第二信号在信道220中承载于多个信号带宽相等或不等的第二子信道a1…an,第一子信道b1与第二子信道a1位于第一频带310和第二频带320的相接处,且二者的间距为E,第二频带320中任意两个第二子信道a1、a2的间距为F,第一子信道b1…bn的中心频点A与第二子信道a1…an的中心频点B对齐,间距E=x*F且x为正整数,任意一个第一子信道bn对应的信号带宽d1小于或等于任意一个第二子信道a2对应的信号带宽d2,即多个第一子信道b1…bn中信号带宽的最大值小于或等于多个第二子信道a1…an中信号带宽的最小值。
基于单载波系统的代表为GSM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多载波系统的代表为OFDM系统(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因此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二者为例进行相关参数的定义,应理解,本发明的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并不仅限于此。本实施例具体如下:
1)在共存频带中分配给GSM系统的信号总带宽d0为BW-Whole-New,其取值为1.08MHZ(6RB)。
2)OFDM系统的第二子信道222在共存频带中对应的信号带宽为BW-Sub-Old,取值为15Hz。
3)GSM系统的第一子信道221在共存频带中对应的信号带宽为BW-Sub–New,取值为5Hz。
4)保护间隔D为Gap,取值为60Hz。
5)GSM系统的多个第一子信道221的中心频点为
Figure BDA0000383499180000081
其中
Figure BDA0000383499180000091
表示m个第一子频带221的中心频点的集合,且m∈{1,2,…,K},K为共存频带中对应的单载波的数量,取值为64。
6)OFDM系统的多个第二子信道222的中心频点为
Figure BDA0000383499180000092
F sub - carrier OFDM ( n ) F center OFDM + n * BW _ Sub _ Old + F shift OFDM , 其中
Figure BDA0000383499180000094
表示n个第二子信道222的中心频点的集合,且n∈{1,2,…,M},M为共存频带中OFDM系统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取值为2048,
Figure BDA0000383499180000095
表示OFDM系统对应的频带的中心频点,
Figure BDA0000383499180000096
表示最靠近中心频点的子载波对应的第二子信道222的中心频点与中心频点
Figure BDA0000383499180000098
的间距。
在上述举例中,可看作是OFDM系统将20M的频带划分出1.08M的频带,以供GSM系统使用。由于GSM系统的第一子信道221的中心频点与OFDM系统的第二子信道222的中心频点对齐,即GSM系统的第一子信道221的中心频点的集合是OFDM系统的第二子信道222的中心频点的集合的子集,具体参数表现为
Figure BDA0000383499180000099
因此GSM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OFDM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在接收端230接收时,两者对应的频率是非常相近的,对应所需的设备可以共用,并且由于设置保护间隔使得接收时两信号的相互干扰降低,即能够减轻频谱扩散产生的干扰,并且第一子信道221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具体参数表现为BW-Sub-New≤BW-Sub-Old,使得单载波系统相对于多载波系统仅为一较低噪声,干扰极低。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能够降低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在信号传递时的相互干扰,保证异构系统之间共享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本发明还提供第三实施例的信号发射方法,其在第二实施例揭示的信号发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举例发射端210为手机,接收端220为基站。
在本实施例的步骤S11中,单载波系统的发射端210单独将所要发送的通信数据分别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多速率滤波以及数模转换,多载波系统的发射端210单独将所要发送的通信数据分别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以及数模转换,而不进行多速率滤波。
然后,对数模转换后的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进行上变频,以将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即可得到共存频带,从而该共存频带对应的模拟信号即为本发明的发射信号。
本发明还提供第四实施例的信号发射方法,其在第二实施例揭示的信号发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在步骤S11中进行上变频时,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310设置于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320之间,即如图4所示,第二频带320包括第一区域频带321和第二区域频带322,第一频带320设置于第一区域频带321和第二区域频带322之间。此时,保护间隔为Gap包括第一频带310和第一区域频带321之间的第一保护间隔Gap1,以及第一频带310和第二区域频带322之间的第二保护间隔Gap2,为防止在接收端230接收时产生相互干扰,本实施例设置Gap1>0且Gap2>0,优选两者取值相等,均为60Hz。
应理解,上述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参数及其取值,仅供说明举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其他定义。另外,本发明全文所提及的发射端210或接收端230以手机为例,当然不局限于手机,可以是具有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对机器)通信功能的任何终端包括平板电脑等,对应地接收端230或发射端210为基站也不仅限于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接收方法,本实施例基于图2所示的信号传输架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信号接收方法包括:
步骤S51: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发射信号,其中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被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中,且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对齐,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对齐,具体表现与第一实施例在步骤S11中的相同,即,为第一频带和第二频带的连接处对应的最相近的第一子信道和第二子信道,二者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第二频带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
步骤S52:接收端完成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端230接收发射端210发射的发射信号后,即对该模拟的发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得到对应的数字信号。而后对该数字信号进行下变频,以降低其信号频率,并同时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解调,使得第一信号变为基带信号,第二信号为频带信号。紧接着,单独对第一信号进行多速率滤波,以降低其在接收时的射频信号采样速率,最后通过星座图解析以及信道译码,得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通信数据。与此同时,单独对第二信号进行星座图解析以及信道译码,以得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通信数据。本实施例中接收端230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接收可以看作是与上述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发射方法相逆的过程。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传输方法,请参见图6所示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基于图2所示的信号传输架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信号发射方法包括:
步骤S61:发射端210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中,以得到发射信号。其中,第一信号在信道220中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221,第二信号在信道220中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222,第一子信道221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222的中心频点对齐,且第一子信道221对应的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222对应的带宽。
步骤S62:向接收端230发射所述发射信号。
步骤S63:接收端230通过信道220接收发射端210发射的发射信号,以完成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
本实施例可看作是图1所示信号发射方法和图5所示信号接收方法的结合,具体过程和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此处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是相逆的过程,因此实际应用时各执行步骤的终端设备可共用,例如进行多速率滤波时的多速率滤波器、上下变频时的变频器,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时的数/模转换器,从而降低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的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方法的发射端710和接收端720,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射端71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711、第一处理单元712和第一发送单元713,接收端720包括第二接收单元721和第二处理单元722。其中,
第一接收单元711用于接收用户所要发送的通信内容。
第一处理单元710用于根据通信内容获取需要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并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发射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对齐,且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
第一发送单元713用于向接收端720发射该发射信号。
第二接收单元721用于接收发射端710发射的发射信号。
第二处理单元722完成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
通过上述,本实施例能够降低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在发射端710和接收端720之间进行信号传递时的相互干扰,保证异构系统之间共享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作为发射端710和接收端720的组成部分,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框,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框的形式实现。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实施例的信号发射和信号接收方法的发射端810和接收端820,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射端810包括第一接收器811、第一处理器812和第一发送器813,接收端820包括第二接收器821和第二处理器822。其中,
第一接收器811用于接收用户所要发送的通信内容。
第一处理器810用于根据通信内容获取需要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并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中,以得到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发射信号,其中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对齐,且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
第一发送器813用于向接收端820发射该发射信号。
第二接收器821用于接收发射端810发射的发射信号。
第二处理器822完成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发射端将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中,以得到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的发射信号,并通过信道向接收端发射该发射信号,以使接收端完成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接收,其中第一信号在信道中对应的多个第一子频带的中心频点与第二信号对应的多个第二子频带的中心频点对齐,且第一子频带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第二子频带对应的信号带宽,从而降低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在信号传递时的相互干扰,保证异构系统之间共享频谱资源,提高频谱利用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射端将所述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所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发射信号,所述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所述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所述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且所述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
向接收端发射所述发射信号,以使所述接收端完成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频带之间设置保护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发射端为基站且所述接收端为手机,所述发射端将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发射信号包括:
发射端对将要发送的通信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多速率滤波以及上变频,获取所述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将所述第一频带调制到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共存频带;
对所述共存频带对应的数字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得到发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发射端为手机且所述接收端为基站,所述发射端将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发射信号包括:
发射端对所述单载波系统和所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送的通信数据分别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以及数模转换;
对数模转换后的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进行上变频,获取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将所述第一频带调制到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共存频带及其对应的发射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载波系统为GSM系统,所述多载波系统为OFDM系统。
6.一种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将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调制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发射信号,所述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所述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所述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且所述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
发送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单元得到的所述发射信号,并向接收端发射所述发射信号,以使所述接收端完成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的接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在所述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频带之间设置保护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发射端为基站且所述接收端为手机,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将要发送的通信数据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多速率滤波以及上变频,获取所述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将所述第一频带调制到所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共存频带,并对所述共存频带对应的信号进行数模转换,以得到发射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端,其特征在于,如果所述发射端为手机且所述接收端为基站,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单载波系统和所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送的通信数据分别依次进行信道编码、星座图映射以及数模转换,并对数模转换后的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进行上变频,获取所述单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将所述第一频带调制到所述多载波系统将要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以得到共存频带及其对应的发射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送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载波系统为GSM系统,所述多载波系统为OFDM系统。
11.一种使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共存的信号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发射信号,其中,所述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被调制到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且所述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所述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所述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
所述接收端完成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发射信号之后包括:
对所述发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得到对应的数字信号;
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下变频,以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解调,获取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
分别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依次进行星座图解析以及信道译码,以得到对应的通信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载波系统为GSM系统,所述多载波系统为OFDM系统,所述发射端为手机且所述接收端为基站,或所述发射端为基站且所述接收端为手机。
14.一种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射端发射的发射信号,其中,所述发射信号至少包括第一信号和/或第二信号,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被调制到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且所述第一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一子信道,所述第二信号承载于多个第二子信道,所述第一子信道的中心频点与所述第二子信道的中心频点的间距为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信道的间距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子信道对应的信号带宽;
处理单元,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所述发射信号完成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的接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发射信号进行模数转换,以得到对应的数字信号,并对所述数字信号进行下变频,以将所述第一信号对应的第一频带和所述第二信号对应的第二频带解调,获取所述单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一信号和所述多载波系统发射的第二信号,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分别对所述第一信号和所述第二信号依次进行星座图解析以及信道译码,以得到对应的通信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载波系统为GSM系统,所述多载波系统为OFDM系统,所述发射端为手机且所述接收端为基站,或所述发射端为基站且所述接收端为手机。
CN201310426076.6A 2013-09-17 2013-09-17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91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6076.6A CN103491047B (zh) 2013-09-17 2013-09-17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JP2016541800A JP2016531527A (ja) 2013-09-17 2014-09-17 送信端、受信端、並びに、シングルキャリア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システムの共存方法
PCT/CN2014/086680 WO2015039596A1 (zh) 2013-09-17 2014-09-17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EP14845744.3A EP3038311A4 (en) 2013-09-17 2014-09-17 TRANSMITTER END, RECEIVER END, AND COEXISTENCE METHOD FOR MONOPORTER SYSTEM AND MULTI-CARRIER SYSTEM
US15/071,952 US20160198472A1 (en) 2013-09-17 2016-03-16 Transmit End, Receive End, and Method for Coexistence of Single Carrier System and Multicarrier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6076.6A CN103491047B (zh) 2013-09-17 2013-09-17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91047A true CN103491047A (zh) 2014-01-01
CN103491047B CN103491047B (zh) 2015-05-06

Family

ID=49831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607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91047B (zh) 2013-09-17 2013-09-17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198472A1 (zh)
EP (1) EP3038311A4 (zh)
JP (1) JP2016531527A (zh)
CN (1) CN103491047B (zh)
WO (1) WO2015039596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9596A1 (zh) * 2013-09-17 2015-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CN105635025A (zh) * 2016-01-26 2016-06-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Noma上行链路的多用户混合载波方法
CN108768915A (zh) * 2018-08-28 2018-11-06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多模通信装置
CN110381512A (zh) * 2019-03-22 2019-10-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一种lte移动通信同频组网方法
CN112364823A (zh) * 2020-11-30 2021-02-12 金陵科技学院 5g新型多载波信号识别方法
CN112823480A (zh) * 2019-03-07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数字多频带光接收器和发射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93003B2 (ja) * 2015-07-21 2019-10-23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送信装置、伝送システム、及び伝送方法
WO2024012663A1 (en) * 2022-07-12 2024-01-1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upporting frequency multiplexing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nd single carrier modul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7982A1 (en) * 2001-03-07 2002-09-1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obile station receiver operable for both single and multi-carrier reception
US20030012302A1 (en) * 2001-07-06 2003-01-16 Webster Mark A. Mixed waveform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119355A (zh) * 2006-08-04 2008-02-06 株式会社东芝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01807954A (zh) * 2010-03-19 2010-08-18 清华大学 上行多用户时域同步频分多址接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80036B2 (ja) * 2005-11-09 2011-05-11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US9031006B2 (en) * 2008-03-13 2015-05-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ing guard band as data subcarrier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frequency overlay
KR101496896B1 (ko) * 2009-02-16 2015-0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대역 확장성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보호대역이 구성된 하향링크 신호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24729B (zh) * 2009-06-16 2012-1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制方法及装置
CN103491047B (zh) * 2013-09-17 2015-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7982A1 (en) * 2001-03-07 2002-09-12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Mobile station receiver operable for both single and multi-carrier reception
US20030012302A1 (en) * 2001-07-06 2003-01-16 Webster Mark A. Mixed waveform configur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1119355A (zh) * 2006-08-04 2008-02-06 株式会社东芝 发送设备、接收设备和无线电通信系统
CN101807954A (zh) * 2010-03-19 2010-08-18 清华大学 上行多用户时域同步频分多址接入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9596A1 (zh) * 2013-09-17 2015-03-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CN105635025A (zh) * 2016-01-26 2016-06-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Noma上行链路的多用户混合载波方法
CN105635025B (zh) * 2016-01-26 2018-09-07 哈尔滨工业大学 Noma上行链路的多用户混合载波方法
CN108768915A (zh) * 2018-08-28 2018-11-06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多模通信装置
CN108768915B (zh) * 2018-08-28 2023-10-31 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通信系统中的多模通信装置
CN112823480A (zh) * 2019-03-07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数字多频带光接收器和发射器
CN112823480B (zh) * 2019-03-07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信号传输方法、混合数字多频带光接收器和发射器
CN110381512A (zh) * 2019-03-22 2019-10-2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一种lte移动通信同频组网方法
CN112364823A (zh) * 2020-11-30 2021-02-12 金陵科技学院 5g新型多载波信号识别方法
CN112364823B (zh) * 2020-11-30 2023-09-19 金陵科技学院 5g多载波信号识别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60198472A1 (en) 2016-07-07
EP3038311A4 (en) 2016-08-31
WO2015039596A1 (zh) 2015-03-26
EP3038311A1 (en) 2016-06-29
CN103491047B (zh) 2015-05-06
JP2016531527A (ja)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91047B (zh) 发射端、接收端及单载波系统和多载波系统的共存方法
US97883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of multiple carriers in OFDMA system
JP5379269B2 (ja)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CN102256339B (zh) 业务数据传输方法、接收机、移动终端、发射机以及基站
CN112040544B (zh) 带宽利用的通讯设备和方法
CN109391431A (zh) 一种获取参考信号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171779A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未编码信道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KR100995830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2202028A (zh) 离散频谱条件的认知高速无线通信系统设计方法
JP2016531527A5 (zh)
CN101729455A (zh) 一种盲检测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3144897A2 (en) Hybrid Multicarrier Technique
CN101841866A (zh) 一种改进带宽配置实现lte在物联网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05933070B (zh) 射频信号的发送系统、接收系统、收发系统和收发方法
EP3437280B1 (en) Multi-modulation transmitter, receiver and methods for handling multi-modul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2001156739A (ja) 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送信システム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伝送受信システム
CN113286355B (zh) 基于otfs-noma跨域传输系统中的功率分配方法
JP5811475B2 (ja)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離散スペクトルの使用、ならびに離散スペクトルを使用する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CA2265779A1 (en) Transmitter, receiver,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receiving method
US20110111710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Frequency Filtering for Non-Centered Component Carrier Transmission
CN113098807A (zh) 一种基于多种调制方式的信道分组复用方法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9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