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尿沉渣

尿液经过离心后形成的沉渣
尿沉渣是尿液中的有形状成分,是尿液经过离心后形成的沉渣,也是尿液有形成分质和量的组合。尿沉渣包括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精子等各种有形成分。
中文名
尿沉渣
外文名
Urinary sediment
含    义
尿液中的有形状成分
成    分
细胞、管型、结晶、细菌、精子
尿沉渣检查
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
正常值
红细胞

检查指标

播报
编辑
尿沉渣的检查指标通常包括对、管型检测。
尿沉渣检查注意事项:
患者采尿后应该迅速地进行镜检,否则放置时间过长长,如果是低张尿可出现溶血;如果是高张尿有可能现脱水而使红细胞形状发生变化;如果是碱性尿可使血细胞成分和管型崩坏,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正常值

播报
编辑
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所谓每高倍视野是指显微镜扩大400倍时的每一个视野。管型可根据横径大小分为(1)狭窄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大小),(2)中等宽度型(3-4个红细胞直径大小),(3)宽型(5个红细胞直径大小)。宽型管型提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在尿沉渣中同时还可以见到少数透明管型及少数扁平上皮细胞尿酸盐、磷酸盐及草酸盐等结晶。

重要性

播报
编辑
尿沉渣
探讨尿液分析仪尿沉渣镜检在检测白细胞和红细胞方面的不同。方法 对85例尿液分析仪测定全部为阴性及281例分析仪测定隐血(++)~(++++)的尿液标本,做尿沉渣镜检。结果 85例尿液分析仪测定全部为阴性的标本镜检可见3~10/HP白细胞10.6%及1~3/HP红细胞4.7%;对281例分析仪测定隐血(++)~(++++)的尿液标本检测发现,隐血阳性级别与镜检红细胞不同步,1.4%的隐血阳性标本镜检实为酵母菌。结论 尿液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联合检测,才能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关键词] 尿液分析仪;尿沉渣镜检
随着尿液分析仪的普及使用,尿液分析既简单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为此,笔者对尿十项分析仪测定中结果全为阴性和隐血(++)~(++++)这两种情况的标本用显微镜作沉渣镜检,并将结果加以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我院2006年6月送检的住院患者晨尿标本,其中85例尿液分析仪测定全部为阴性及281例分析仪测定隐血(++)~(++++)的尿液标本,收到标本2 h内检测完毕。
1.2 仪器与试纸 德国宝灵曼公司生产的Miditron尿十项分析仪及配套生产的Combur 10 Test M尿十项试纸条。
1.3 检测方法 按仪器的操作规程进行,之后,取混匀尿液10 ml,以1500 r/min离心5 min,去上清液,留沉渣0.2 ml,轻摇离心管,使尿沉渣有形成分充分混匀,用10×10镜头,观察其中有形成分的全貌及管型,再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成分和计算数量,连续观察10个不同视野,取所见的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1]。
2 结果
85例尿液分析仪测定全部为阴性的标本尿沉渣镜检结果
3 讨论
表1中镜检发现有白细胞的患者,大多为肾炎、肾病综合征上呼吸道感染和术后患者。用分析仪法只能测定中性粒细胞中的酯酶,不与淋巴细胞反应。以上病例中,不能排除由于病因引起的淋巴细胞尿及尿中含有大剂量抗生素等药物产生的影响。大剂量青霉素滴注的患者,尿液干化学法测定蛋白会产生假阴性结果。此外,干化学法测定蛋白对尿液中不同类型蛋白质检测的敏感性不同,其测量球蛋白的敏感性仅是白蛋白的1/100~1/50,这也是造成尿蛋白测定假阴性的原因之一[2]。因此,对于肾病患者,特别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需要系统观察蛋白含量的病例,最好结合使用磺柳酸法(或加热醋酸法)进行实验。对红细胞镜检为阳性的患者,考虑为临床维生素C用药干扰隐血所致,因维生素C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对尿液成分的测定产生竞争性抑制反应,使结果减弱或出现假阴性。
通过对表2的分析,笔者认为:(1)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因为住院患者早晨统一送检,可能标本放置太久,引起红细胞溶解,所以出现隐血(+++)~(++++)而镜检红细胞并不多的现象。(2)红细胞在肾脏或泌尿道经挤压等遇到破坏,或尿比重过低,尿pH值偏高,造成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出现在尿中,而镜下不见或少见红细胞。这时,应对患者做进一步的检查。(3)收集标本用的容器进行强氧化杀菌消毒后残余物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甲苯胺而使结果受影响。(4)尿路感染时,由于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活性物质,或者本身为了代谢的需要,在繁殖过程中合成触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这些物质使红细胞测定产生假阳性结果[3]。(5)大量酵母菌出现时,可干扰仪器,使仪器无法辨认,因此将其误认为红细胞及使红细胞分析出现假阳性现象。
镜检时应注意红细胞形态的改变,有助于出血部位的定位诊断。上泌尿道出血时,红细胞形态往往缩小、变形或只剩下胞影,有时要与酵母菌加以区别,必要时可做瑞氏染色。肾小球出血者,80%以上的红细胞有多形性改变,如红细胞膜出现粗刺、细刺、带泡、穿孔、环状等改变。肾小球除外出血时,红细胞形态多正常或仅有中空现象。
4 小结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许多常用药物及外在因素对尿检结果存在一定的影响。此外,严格操作规程、不使用过期的或已被污染的试剂条、尿液新鲜、试剂条于阴凉干燥处保存等,都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仅是一个筛选手段,尿沉渣镜检可发现和纠正尿分析仪检测报告中的误差,在平时工作中应将所有标本都作尿沉镜检的必要性。尿液分析仪检测应与手工操作相结合,提高尿液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133.
2 丛玉隆,王淑娟.今日临床检验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36-239.
3 马骏龙,丛玉隆.菌尿对尿液分析仪测定尿红细胞的影响.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4):206.

相关分析

播报
编辑
尿沉渣中红细胞:红细胞超标(尿沉渣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时可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的多种疾病,包括肾外伤.也可见于剧烈运动后,外伤性的导尿后、结石的通过、或月经的污染。血尿可见于肾孟肾炎、肾结石肾肿瘤和泌尿道的其它恶变、也可见于出血性疾病。 尿沉渣中白细胞:大量白细胞(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的存在提示泌尿道感染。脓尿还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尿沉渣中上皮细胞:如出现大量的肾性上皮细胞可提示活动性的肾小管变性。这些细胞常见于急性坏死和肾乳头炎坏死期病人尿沉渣中。
尿沉渣中管型可分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尿沉渣中红细胞管型指标异常提示急性肾小球肾炎、肾梗塞、胶原组织疾病、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所致的肾损害的唯一指证;而尿沉渣中白细胞管型指标异常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症、或肾盂肾炎的患者尿液中;颗粒管型分为"粗颗粒"和"细颗粒",在正常尿液中可见到一个颗粒管型。大多数情况下,颗粒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还可见于慢性肾脏疾病;透明管型的形成与肾小球毛细管的损害有关,此损害会使蛋白质通过肾小球滤过而漏出。这种肾脏损害可以是永久性的也可是暂时性的,有可能是由高热、体位的影响(躯位、立位)、情绪压抑、或剧烈运动所致。

临床意义

播报
编辑
1.红细胞大于3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血尿。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以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盆腔炎等。摄入别瞟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药物也可有红细胞增多
2.白细胞大于5个/高倍镜视野即为镜下脓尿。增多主要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是急性肾盂肾炎、泌尿道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临近器官疾病,如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
3.上皮细胞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可见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
4.管型出现管型表示肾实质损害,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出现红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证明肾性出血。出现白细胞管型,特别有助于肾盂肾炎与膀胱炎鉴别,后者为阴性。颗粒管型、蜡样管型的出现进一步表明肾疾病的恶化或进入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如摄入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等药物,尿液中可出现管型。
5.结晶生理性结晶常见的有草酸钙、尿酸、磷酸铵镁结晶。病理性结晶主要有胱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酪氨酸结晶、胆固醇结晶、放射造影剂结晶、磺胺类药物结晶、阿司匹林结晶、磺基水杨酸结晶等。

检查方法

播报
编辑

制片镜检

直接镜检法
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玻片画框法
用标定好的滴管加混匀尿2滴涂满蜡笔画好的25.2 mm×25.2 mm框内,静止3 min后累计20个高倍视野细胞数,结果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细胞数/μl=T×1/20×A/B×1/V。式中T=细胞累计数,20=所观察的视野数,A=标本分布面积,B=高倍视野面积=(高倍视野直径/2)2.π,V=标本用量(μl),高倍视野直径=目镜中光栏直径/目镜放大倍数,光栏直径可用千分尺测出。
自然沉降法
将尿液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15 min~30 min)后,移去上层的尿液,保留底层大约0.2 mL左右,然后混匀,取其中1滴沉淀于载玻片上,镜检同直接镜检法。
离心沉淀法
尿液10 ml离心5 min,相对离心力(RCF)为400,弃上清留沉渣尿量0.2 ml混匀,吸取20 μl,滴在玻片上用18 mm×18 mm盖片覆盖,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检查细胞至少10个视野,检查管型至少20个低倍视野,报告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至最高数字表示。建议国内逐步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
染色法
包括湿润染色法及特定成分染色法。
相差显微镜法
相差显微镜又称相衬显微镜,是以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照射标本,产生明暗不同的反差识别,有助于增强透明与半透明的有形成分的轮廓,尤其是透明管型、不典型红细胞、血小板的辨别。
干涉显微镜法
在不同位相时,当两种相同颜色的光波相遇时,其亮度发生增强或减弱的变化,从而提高物体的清晰度,可观察到细胞或管型的三维空间结构。
偏振光显微镜法  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光有双折射性的物体进行鉴别,可观察活细胞的内含物、神经纤维植物纤维的结构细节和动物肌肉纤维等。可分析变性过程,观察到细胞的死活:正常细胞对光偏振呈左旋,肿瘤细胞多数呈右旋,可显示盐类结晶在自然光下见不到的精细结构。
透射电镜法
利用电子束作为“照明波源”可明显提高分辨率,将尿沉渣标本切成超薄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准确分辨出细菌管型、白色念珠菌管型、血小板管型、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等。

定量计数

取一定量(10 ml)尿液置特制的离心管内,在规定离心时间和转速的条件下离心沉淀,移去上清尿液,保留一定量的尿沉淀物,取1滴滴人计数板内,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换算成一定体积(1/μl)内尿有形成分的含量。
Li?Ucc型尿沉渣计数板[5] 计算室为正方形边长9 mm,池深0.125 mm,混匀尿滴入池内计数规定区结果除以5,细胞少时计数全室结果除以10,即为每微升细胞数 [1]
牛鲍计数板法 将混匀尿充池,计数9大格细胞数×10÷9,即为每微升细胞数。
FR定量板法[6] 混匀尿10 ml于Biostd离心管内,经1 500 r/min 离心5 min,倾去上清余0.25 ml沉渣即留在管底缩小区内,将沉渣混匀滴入FR板内,计数10大格即得每微升细胞数。每板10人份一次性使用,保湿,细胞形态及分布稳定。

干化学法

将试剂包含在纤维素中作为反应部分粘附在塑料支持片上干燥而成试纸带,以镜检为标准半定量检测尿中成分。Schumann认为干化学检查阴性再镜检是浪费时间,周仲玲等认为即使干化学检查全部阴性,而滴虫、霉菌及病理性结晶等仍需镜检。1996年的推荐方法中确定,干化学检验只有符合下列四项要求才可以不作镜检:尿白细胞结果为阴性;红细胞结果阴性;尿蛋白为阴性;亚硝酸盐为阴性。来源于肾科标本不适合干化学筛选,应一律显微镜检查。丛玉隆等6 349例研究结果:干化学分析结果同时存在红细胞阴性、白细胞阴性、蛋白质阴性时免于镜检对病理性管型检出率影响不大。

影像分析

尿沉渣分析自动化的研究由来己久,但难度较大。直到1986年才由美国国际遥控摄像系统有限公司研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高速摄像机式的尿沉渣自动分析仪
目前,尿沉渣分析仪主要有两大类:基于尿沉渣镜检影像分析原理 [2];基于尿沉渣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原理。
影像式尿沉渣(或称“工作站”)其检测原理与人工显微镜检查原理基本相似,都是直观地观察有形成分的形态,但它须经过严格的定时、定速离心,而后留取定量的尿沉渣,由配套动力装置将其转移至显微镜载物台上刻有标尺的流动样品池内,通过频闪光源灯、相聚光镜、彩色摄像机等,在电脑显示屏上得到清晰的尿沉渣画面,再由操作者在屏幕上统计出各种有形成分的数目,由计算机自动换算成每微升单位的数据。同普通光学显微镜方法相比,其分析标准定量、视野清晰、速度快捷、准确度高。
1983年,美国国际遥控影像系统有限公司(International Remote imaging systems Co,Ltd)研制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Yollow IRlS”高速摄影机式的尿沉渣自动分析仪,简称Y—1尿自动分析仪。这种仪器是将标本的粒子影像展示在计算机的屏幕上,由检验人员加以鉴别。
1996年,德国宝灵曼推出图像式尿沉渣自动分析仪,采用两个快速|检验地带网|移动的CCD摄像头对样品计数池进行扫描。
1997年,美国戴西斯公司(DiaSys R/S Corporation)推出流动池式尿沉渣定量分析工作站,1999年引入中国,由于解决了尿沉渣镜检中精确定量问题,该产品引起了国内检验界的关注。

流式分析

1995年,Sysmex研制出经典机型 UF-100,被誉为"尿分析史的革命"。UF-100每小时可分析约100个样本,大大提高了提高了实验室的自动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在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检测分析中,应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分析的原理:尿液中细胞等经荧光色素染色后,在鞘流液的作用下,形成单个、纵列细胞流,通过氩激光检测区,仪器检测荧光、散射光和电阻抗的变化;当仪器在捕获了荧光强度Fl、前向荧光脉冲宽度Flw、前向散射光强度Fsc、前向散射光脉冲宽度Fscw、电阻抗信号后,综合识别和计算得到了相应细胞的大小、长度、体积和染色质长度等资料,并做出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管型等的散射图及定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