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qīng chūn qī]
全面性教育相关词汇
展开20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本词条由北师大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认证 。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 [1]。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 [2]
同时,在青少年正向发展的时期也很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而尝试一些冒险行为。吸烟成瘾、网络及游戏成瘾等是青春期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发展变化,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这些都是全面性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明确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 [4]。教育部《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2021)指出,学校要树立以生命关怀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使学生了解生理健康知识,提高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5]
中文名
青春期
外文名
Puberty
别    名
思春期青春发育期青春发动期青春发育加速期

概念

播报
编辑
青春期(puberty),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 [1]。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 [2]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播报
编辑

青春期性发育

性发育是青春期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包括内外生殖器官的形态变化、生殖功能的发育和成熟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等 [6]
男孩的性发育
第一性征是指与生殖器官直接相关的特征。对于男性而言,睾丸和阴囊会先发育,随后阴茎发育。睾丸是产生精子和雄激素的男性生殖腺,自青春期起,睾丸的精曲小管上皮会不断有精子生成。青春期睾丸开始发育、容积增大,青春期前男孩睾丸的容积是1~8ml,而成人睾丸的容积是12~25ml。阴茎生长激增通常是在10~14.5岁(平均12.5岁)发生,12~15岁后阴茎变长变粗,14岁勃起可达12~15cm。在阴茎发育的时候,精囊腺、前列腺也会同时发育和变大,阴囊皮肤颜色变红、质地变皱。这一阶段,男孩还会出现遗精的现象 [7],遗精一般发生在阴茎加速发育的一年后,大多数男生的首次遗精是由自慰或者性梦引起的 [8]
第二性征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能够区分男女性别特征的身体外部特征。在男性身上,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喉结突出、嗓音低沉、肌肉发达、唇部出现胡须、周身出现多而密的汗毛、出现腋毛和阴毛等 [6]
女孩的性发育
对于女性而言,青春期第一性征的变化主要是生殖系统方面的发育。外生殖器官从幼稚型变为成人型,阴阜隆起,大阴唇变肥厚,小阴唇变大且有色素沉着。内生殖器官的变化包括:阴道的长度及宽度增加,阴道粘膜变厚,出现皱襞;子宫增大,尤其子宫体明显增大,使子宫体占子宫全长的2/3。女性出现月经,月经初潮一般在10~16岁 [9];初潮后女性可能会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的现象,并在两年后才能有规律地排卵 [10]。初潮在9~15岁之间出现都是正常的,初潮出现的年龄会受到遗传因素和饮食与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女性身上,第二性征表现为嗓音细润、乳房隆起、骨盆宽大、皮下脂肪较多、臀部变大、体态丰满、出现腋毛和阴毛等 [6]

青春期的其他生理发展

生长突增
进入青春期后,个体生长发育的速度大大加快,出现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称为青春期的生长突增。青春期,人体激素活动加强,特别是体内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导致身高和体重的快速增长。从中国城乡男女青少年身高增长曲线可以看出,个体在青春发育期每年长高可达6~8cm,体重平均每年增长4~5千克 [11]
身体机能增强
循环系统出现了二次生长加速,心率脉搏开始减慢,肺部结构逐渐完善,肺泡容量增大,呼吸机能进一步加强,肺活量增加。在这个时期,脑部的白质总量会线性上升,灰质总量则呈U形走势。负责决策和认知控制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叶皮质会形成更多髓鞘,使得个体信息处理的效率提高 [12]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播报
编辑

同一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了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概念,并阐述了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性。在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是青春期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建立新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中应有什么样的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感觉 [13]
埃里克森强调,每个青少年都会经历“同一性危机”,即早期形成的同一性已不能应付现阶段所要面临的选择和问题。这使得儿童对已形成的同一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同一性危机。同时,环境和价值观影响都会造成青少年的同一性危机。这种同一性危机会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反复出现。
为了促进青少年同一性发展,需要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重视其社会性发展和技能的培养 [14]。同时鼓励并支持青少年亲自进行一些试验,通过亲身体验,发现适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更为牢固、积极、富有创造性的同一或认同 [13]

自主性

成为一个自主独立的人是青春期发展的任务之一,青春期自主性发展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情感自主性、行为自主性和价值观自主性 [15]
情感自主性是指个体在青春期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开始建立家庭之外的情感联系。情感自主性是伴随社会认知发展的平稳的“个体化”过程,这能够帮助青春期孩子建立更加良好的社会适应性 [16]
行为自主性是指青少年有能力独立做出决策以及选择的能力。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在改变,会开始寻求他人意见并比较不同的选择。但青少年通常会因为依赖周围的人而跟随他们的决策,这并不是真正的行为自主性 [17]
价值观自主性是指青少年对于道德、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看法发生转变。青少年思考以上三个问题的方式会变得越来越抽象。青少年的信念会更多以意识形态基础的普遍原则为依据,以自身的价值观为基础 [18]

亲密性

青少年对于友谊的看法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会更加注重友谊的忠诚和信任,更多地袒露自己的心声,也会对于朋友的需要更为敏感,并且做出更积极的回应。青春期早期个体对亲密感需求的增加是青少年寻求亲密朋友的主要动机,如果在青春期未能形成这种亲密的友谊,青少年将会经历孤独的痛苦以及自我价值感的降低。同时,女性之间的关系比男性之间更为紧密,这可能是由于自我表露被认为是缺乏“男子气概”的。拥有深厚友谊的青少年具有更高的自我价值感,青春期内的良好亲密关系也是青少年良好社会关系的健康标准之一 [19]

成就

社会一般认为青春期是为成年后的工作角色做准备的时期,在这一阶段,教育和职业成就会不断累积。能力可塑、以内部而非外部奖励为动力,以及将成功归于努力而非运气的青少年具有更高的学校成就 [20]

心理社会问题

吸烟成瘾
《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中国1.3亿青少年中明确吸烟者达1500万人,尝试吸烟者约4000万人,吸烟行为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男生吸烟的比例较高且开始吸烟的年龄较低 [21]
2016年,腾讯《事实说》随机调查10万在线用户,发现七成烟民吸烟始于14~22岁,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容易在好奇、叛逆、同伴压力等种种原因的驱使下开始尝试吸烟,而且14岁以下开始吸烟的男生数量是女生的两倍 [22]
《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指出,22.2%的每日吸烟者在18岁前开始每日吸烟。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15~24岁年龄组人群电子烟使用率为1.5%,获得电子烟最主要的途径是互联网 [23]
2020年5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了2019年中国中学生烟草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初中学生卷烟使用率明显下降,尝试吸卷烟的比例为12.9%,现在吸卷烟的比例为3.9%;电子烟使用率显著上升,为2.7%。2019年高中学生尝试吸卷烟、现在吸卷烟以及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分别为24.5%、8.6%和3.0%,均高于初中学生 [24]
网络成瘾
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将网络成瘾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的损伤。诊断网络成瘾障碍,持续时间是一个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25]。一开始会产生精神依赖,渴望上网,如果不能如愿就会产生极度的不适应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随后就会发展为躯体的依赖,表现为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最终学习、生活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网络上存在着一些暴力信息、色情小说和图片很容易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由于青少年的自制力比较差,社会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弱,更容易沉溺于游戏中,而且电子游戏的设计情节、内容、画面等良莠不齐,可能给他们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方面造成困扰和伤害 [26]
焦虑与抑郁
人际关系和学业压力是青春期的中学生焦虑的两大来源 [27],而来自家庭的环境气氛、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以及来自学校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业成绩等,都可能构成威胁青少年生活的应激事件,从而使青少年抑郁 [28]
自卑
自卑感(feeling of inferiority)是指个体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的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的复杂情绪。
青春期期间,青少年会由于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个性特征等因素产生主体自卑感。个体所处的客观环境如家庭经济状况、地域环境等外部环境会产生客体自卑感。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表现为对自己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对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到怀疑。青少年应该通过自我调控的方法克服自卑感,正确认识自己,放弃过高要求的期望,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的差距,逐步发现自己的优点,重建信心 [29]

青春期发育差异及影响因素

播报
编辑

青春期发育差异

青春期的发育存在性别差异和个体差异,青少年在身体发育和性成熟方面均存在“早熟”与“晚熟”现象。
男孩和女孩青春期的年龄区间分别为12~20岁和10~18岁 [1]。从个体发展来看,青春期的开始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变化导致激素水平的迅速上升,其中最主要的启动机制来自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gonadal axis,HPG) [30]。由于女孩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启动时间更早,所以女孩的身体发育要比男孩早1~2年。每个人踏入青春期的时间(及其结束的时间)都会受到遗传影响,但营养与运动等环境因素也会对青春期发育产生影响。比如过量摄入高脂肪食品会加速女孩青春期的到来。而应对青春期生长突增也就增加了对营养的需求,在这个关键时期,若摄入营养不足也会延缓青春期的发展 [2]。性早熟的经典定义是女孩8岁之前、男孩9岁之前出现青春期启动的迹象 [31]。女孩性早熟的发生率约为男孩的10倍,女孩为0.2%,男孩则低于0.05% [32]。性早熟按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假性)性早熟,其中,以中枢性性早熟最常见。性晚熟(青春期发育延迟)指男性15岁时尚未开始第二性征发育,女性13岁后未出现乳房发育,或15岁无月经初潮,或乳房开始发育后5年以上无月经 [33-34]。按发病机制分为体质性青春发育延迟(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式分泌功能延迟发动)、低促性腺激素性的性腺功能低下(下丘脑-垂体异常)和高促性腺激素性的性腺功能低下(性腺异常) [33]

影响因素

生长发育是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35]。青春期的发育时间和速度很大程度上由遗传决定,影响生长、体型、脂肪量等诸多方面 [36]。营养和健康是影响青春期成熟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因素,青春期对于蛋白质和热量的需求较大,如果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过少,将会影响生长突增、生长速度和初潮/变声的时间 [37],发育和成熟将会减缓或延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发育呈现出一种长期趋势,即青春期的开始年龄和发育高峰的出现有提前现象 [38]。此外,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影响青春期的开始时间,生活在与生物亲属亲近的环境中(更少的家庭冲突、完整的家庭等),会减慢青春期进程 [39]

发育差异与心理健康

性早熟的男性相比于同龄人来说更自信、更受欢迎和更沉稳。而性晚熟的男性把自身发育与同龄人作比较,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卑,而由此不那么自信且更容易焦虑。研究表明早熟的男性更容易卷入逃学等不良行为之中 [40]
对女性来说,早熟带来的身体变化可能会让她们感觉不舒服,并且可能会在同伴中引起过多的关注,早熟的女性可能会被未发育的同学嘲笑,也可能会更早地受到男生的追求。在较为开放的文化中,受到追求可能会提高早熟女性的自我概念,使她形成更高的自尊,也更加自信。但如果同伴群体和社会对性的主流标准更为保守严格,那么身材上的差异、受到的关注和追求很可能会使早熟的女性产生焦虑、不快和抑郁等消极情绪 [41]。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欧亚萍的研究发现,女生的青春期开始时间越早,其抑郁水平越高 [42]。她们可能会感到害怕、羞耻、痛苦或恐惧,甚至抗拒上学和与人交流,逐渐演变出情绪障碍 [41]
而晚熟可能会让女性在初中阶段的社交活动中受到忽视,但在开始发育之后,晚熟女性被认为更有吸引力,具有更高的活动性与领导能力,对自己身体的满意度会好于早熟的女性,并且由于更符合社会对苗条的要求,她们出现的情绪问题也更少。早熟女孩和晚熟男孩的人格发展呈现有趣的相似性现象 [43]

青春期的阶段

播报
编辑
不同的理论对于青春期的范围有不同的定论,但青春期都被认为是一个过渡阶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方面的过渡。
社会学家将青春期分为三个阶段:10~13岁为青春期早期;14~17岁为青春期中期;18~22岁为青春期晚期,也称青年期或前成年期。这与一般情况下进入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大概年龄相对应 [44]
1966年,美国儿科学家詹姆斯·莫里连·坦纳(James Mourilyan Tanner)提出青春发育分期的概念,对女童乳房、男童外生殖器官以及男女童阴毛发育从青春期前至发育完成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分期标准,用以评价青春期性发育进程。在此基础上,坦纳又综合了生长突增、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和其他重要发育时间,建立了坦纳青春发育分期法 [6]
女童乳房发育坦纳分期
分期
乳房发育特点
B1
未发育,无乳腺组织,乳房平坦仅有乳头突出
B2
乳腺萌出,乳房隆起似芽胞,在乳晕范围内可触及乳核伴轻微触痛,乳晕略增大
B3
乳房和乳晕进一步增大,但二者在同一丘面上;乳晕开始着色,乳头亦增大
B4
乳房和乳晕继续增大,乳晕高出乳房形成第2个小丘;乳晕着色明显,乳头显著增大
B5
成熟期,乳房发育完成,乳晕的第2个隆起消失
男童外生殖器官发育坦纳分期
分期
外生殖器官发育特点
G1
青春期前状态,睾丸容积<3ml,长径<2.5cm
G2
睾丸增大,容积4~8ml,长度2.5~3.3cm;阴囊皮肤变红,薄而松;阴茎略增大
G3
睾丸进一步增大,容积10~15ml,长度3.3~4.0cm;阴囊增大,色素加深,出现褶皱;阴茎继续增大
G4
睾丸容积15~20ml,长度4~4.5cm;阴茎进一步增粗,龟头显著发育;阴囊皮肤色素沉着、褶皱增多
G5
睾丸容积达25ml,长度>4.5cm;外生殖器官基本发育完成如成人
女(男)童阴毛发育坦纳分期
分期
女童阴毛发育特点
男童阴毛发育特点
PH1
青春期前状态,无阴毛
青春期前状态,无阴毛
PH2
大阴唇有少量细、直的阴毛,色较浅
阴茎根部出现少量细、直的阴毛,色浅
PH3
毛色加深、增粗、变长伴弯曲,向上扩展到耻骨联合
毛色加深、增粗、变长伴弯曲,向上扩展到耻骨联合
PH4
阴毛增多,着色、粗细和长度已似成人,但范围较小,限于阴阜
阴毛增多,着色、粗细和长度已似成人,但未及脐和大腿
PH5
阴毛继续增多增厚,呈倒三角形,可扩展至大腿内侧,达成人型
阴毛继续增多增厚,分布呈菱形,可扩展至大腿内侧及脐部,达成人型

与青春期相关的发展理论

播报
编辑

生物学理论

生物社会理论学家斯坦利·霍尔(Stanley Hall)认为,个体在青春期的发展来源于本能,是人身体内生物和遗传的力量,而环境的作用微乎其微 [9]

机体理论

弗洛伊德观点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激素的变化扰乱了“潜伏期”阶段已达到的内心平衡。由于性驱力的激增是由激素的变化引起的,因此青少年会暂时陷入内部心理危机,而长眠于潜意识中的过去的心理性冲突会再次苏醒。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相信,青春期阶段主要的挑战是解决这些冲突,重建内心平衡。尽管这个过程是由激素变化引起的,但是青少年面临的冲突取决于其家庭生活的早期经历 [9]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s Stage)(12~15岁及以后)。皮亚杰认为青春期的标志就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具体运算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具体运算思维的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和可逆性。皮亚杰认为,该时期的心理操作着眼于抽象概念,属于运算性(逻辑性)的,但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内容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中的青少年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
1.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能够摆脱现实的影响,关注假设的命题,可以对假言命题做出逻辑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反应。
2.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假设—演绎推理是先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再系统地评价和判断正确答案的推理方式。假设—演绎的方法分为两步,首先提出假设,提出各种可能性;然后进行演绎,寻求可能性中的现实性,寻找正确答案 [15]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强化和惩罚对于青少年的作用,在他们看来,青少年的行为可以被看作是强化和惩罚的产物。而社会学习理论家认为,除了靠环境力量的强化或者惩罚,青少年也会观察和模仿周围人进行学习 [13]

青春期性教育

播报
编辑

学校教育

北欧国家性教育
北欧是开始性教育较早的地区,基本上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性教育体系,教育效果非常显著。如瑞典在1955年即开始实行强制性的性教育,瑞典公立学校的全面性教育项目对参与者进行安全性行为教育 [45]。北欧国家的性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传授生理知识,中学传授完整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高中阶段则把重点放在如何调整人际关系的讨论上 [3]
美国性教育
美国的性教育课程通常包括两大类型,即禁欲型性教育和全面性教育。禁欲型性教育模式的典型特征是强调不发生婚前性行为,缺乏关于保护性选择的信息,只传递关于性保护的负面信息,如避孕措施的失败率,以及强调传统或保守标准的道德基调 [46]
相比于全面性教育,禁欲型性教育在以下三个方面不同。首先,在全面性教育中,性行为是正常、自然、健康的,在本质上不应该受指责;禁欲型性教育则强调青春期的性行为在各方面都是有害的,是应该被绝对禁止的。
第二,全面性教育接受不同文化、宗教、族群对“性”的态度和认识,不用绝对的道德标准来约束,强调个人信仰选择的权利。禁欲型性教育强调道德规范,主张所有青少年都应该以此为标准。
第三,全面性教育认为“禁欲”虽然是理想的避免非意愿妊娠性传播感染的措施,但并不是唯一的方案。而禁欲型性教育强调“贞洁”,甚至认为各种避孕方法和人工流产是在欺骗青少年 [47]
禁欲型性教育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以美国得克萨斯州为例,其法律禁止任何禁欲型性教育以外的教育方案实施 [48],然而得克萨斯州一直是美国青少年怀孕率最高的州之一,其怀孕率是美国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 [49],也是衣原体、淋病、梅毒感染率最高的州之一 [50]
基于禁欲的性教育信息不充分且不切实际 [51],夸大了性的负面知识,导致性的正面信息无法得到良好传达 [47]。单纯的禁欲型性教育是无效的,反而可能对年轻人的性与生殖健康权利带来潜在伤害 [52]
中国的学校性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后,性教育的禁区逐渐被打破,1988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在中学开展青春期教育的通知》,标志着性教育被正式纳入中国中学教育的内容。自此之后,中国性教育领域的学术专著与文章也不断涌现 [53]
中国大陆已经出台了要求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全国性政策,如《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明确提出“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另一方面,国家没有制定具体的性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南,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性教育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如何理解这个问题,他们选择使用什么质量的课程,以及如何去实施课程。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于性教育的认识和理念,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他们所能获得的技术支持和教学资源,成为影响性教育实施质量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目前中国初级中学开展性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将性教育融入其他已有的课程中,性教育通常是借助心理课、生物课、思想品德课等现有课程,以及通过班会课等形式来开展 [54]
在香港地区,1997年,教育署课程发展处编订了《学校性教育指引》,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性教育理论架构,把性教育由学前连贯到小学至中学阶段。详述了不同层面的“性”的含义、性教育的定义、范畴及推行技巧,制定了题材多元化的教学大纲及活动建议;并要求学校推行性教育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状况来进行教学 [55]。一套在香港影响较大的性教育教材《爱与生命》将性教育分为性生理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等部分,注重将性教育与生命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注重处理与性相关的各种矛盾与社会问题,对青春期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扰进行解释与澄清。相比于大陆地区的说教模式,香港地区更为注重学生对此的讨论与分析 [56]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颁布了两部行政法规——《本地学制正规教育基本学力要求》和《本地学制正规教育课程框架》,将性教育内容纳入正规教育的范畴,采用与其他科目融合的形式开展。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为配合澳门教育发展所需,促进教育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发展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积极建设正规教育阶段的学校性教育课程,并研发性教育教学辅助教材,同时采用多元化实施及推广策略,从学校、家庭、社区、社会4方面共同推进澳门学校性教育课程的实施 [57]
在台湾地区有专门的《性别平等教育法》,其“教育法”的属性,意在通过对学生进行性别平等教育,建立友善安全的校园环境,不仅注重消极的预防性侵及法律救济,更注重孕育多元性别平等的良好环境 [58]

家庭教育

家庭与学校通常在儿童的教育中起着互补的作用。在性教育中,对于外生殖器官的名称、功能,以及解答“孩子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父母通常是最直接的信息来源。以家庭为基础的性教育可以与儿童期和青春期的性发育进程保持一致,并一直进行到成年 [59]
家庭性教育对青少年的性行为和性态度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的家庭性教育能推迟青少年初次发生性行为的时间,减少青少年的不安全性行为 [60],甚至可以对同伴压力导致的性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61],还能够预防非意愿妊娠 [62]
关于性的自我认识是无法避免的,进行正确的交流十分重要。性的存在本身就是事实,蒙蔽孩子只会让他们迷惑且不安。父母应认识到家庭性教育的必要性,在孩子提出问题时给予明确而直接的答案,并积极寻求相关信息、指导和支持 [59]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年龄、性别、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和社会地位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的教育形式 [63]。作为一种同伴互助的方法,同伴教育的雏形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安德鲁·贝尔(Andrew Bell)和传教士约瑟夫·兰开斯特(Joseph Lancaster)采用的“导生制”教学——教师们在学生中选择一些学生,并将其培训成可以督导其他学生的“班长”,这被学者们认为是最早的有系统有组织的同伴教育 [64]
在高中、中专和大学的艾滋病预防教育中,同伴教育常被作为最主要的干预手段,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研究通常培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或医学院大学生担任同伴教育者,开展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以及安全性行为的倡导 [65]。英国伦敦大学查令·克罗斯和威斯敏斯特医学院药物和健康行为研究中心的詹妮弗·沃德(Jennifer Ward)等学者在英国某社区开展年轻人毒品预防和教育的同伴教育,发现传播毒品预防信息和知识的同伴教育干预十分成功 [66]
同伴教育可以以同伴传播、常规教育活动、一对一咨询展开,同伴传播指一次性、范围较大的传播类活动,如制作艾滋病宣传页并发放,举办演讲比赛、黑板报制作等。常规教育活动通常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带领者为受到培训的同伴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如讲课、角色扮演、讲故事等。一对一咨询为具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向同伴求助,同伴在保密的前提下对其疑问进行解答 [67]

相关研究

播报
编辑

父母冲突对子女的影响

父母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恶语相向、摔东西、身体推搡甚至是暴力行为。而父母冲突会导致紧张的家庭氛围,儿童的需求被忽视,并形成不安全的亲子依恋。在青春期至成年期,对父母的依恋通常会转移到同龄人身上。而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儿童通常友谊质量较低,其中包括被同伴接纳程度低、朋友少且友谊品质差。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的孤独感、抑郁情绪以及同伴排斥有着消极的影响。青少年容易在同龄人中产生社交退缩甚至是排斥,内心非常敏感、难以建立稳定关系、在冲突中表现强势但又同时对友情需求强烈。父母冲突直接预测着子女的社交焦虑,长期的心理暴力会导致儿童情绪功能受损,不能进行良好的情感表达和交流,并对成年后的人生都有负面的影响 [68]

青春期身体意象相关问题

身体意象障碍(Body Image Disturbance)指“对自己的躯体具有强烈的消极感知”。存在这种问题的人怀有强烈的求瘦欲望,并通过节食来减肥,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神经性厌食,导致营养不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体像(即身体意象,指自己的身体在头脑中形成的样子,包含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审美或性吸引力的感知)会造成肥胖,而过低的体像则造成营养不良。青春期阶段的青少年身体正在发育,不管是营养过剩或是营养不良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69]

少女原发性痛经影响因素

研究显示,饮食习惯与痛经有很大关系,摄入营养不均衡,鱼和蛋类及水果摄取少都容易导致痛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可以改善痛经的症状。同时,少女焦虑、情绪低落抑郁等是影响痛经的主要因素。这些负面的情感会使子宫峡部张力增加而引起痛经。不良情绪还可能导致心理失衡,造成神经内分泌紊乱而刺激子宫导致或加重痛经 [70]

青春期学生交往心态与行为特征

有研究发现,在班级上受欢迎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语言能力明显高于不受欢迎的学生。由此可见,在青春期学生交往过程中,自信心和社交能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而一般大家认为影响最大的“外表”“学习成绩”或“体格健壮”等因素的影响其实很少。同时,常常处于支配和控制他人的态度来与人交往的人也是不受欢迎的 [71]

青春期男生情感表达困境及解决方法

因家庭教养方式和教养者的观念,一些对男性的刻板印象被强加在了男孩身上。有些父母试图将男孩培养成不带女性特质的“纯爷们”。通常,这样的身份会伴随以下结果:不会处理情绪、当有悲伤和愤怒等不良情绪时不会正当的表达、富有攻击性并缺乏同情心,一般这样的特征会跟随男性一生,成年后仍然会受到影响。
健康的男性人格是双性化的,能与他人共情、可以细腻地表达感情,同时有韧性和勇气且善于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的男孩学习成绩更好,更能灵活的适应环境与人相处。
教育者在开导的过程中应有耐心,可以在学校积极开展男孩性别角色教育。首先,在做个体心理辅导时,应该理解和包容男孩的自我防御,尊重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让男孩自己察觉内心的冲突。第二,在团体训练中,教育者同样需要营造尊重、没有嘲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掌握情感的表达技巧,体验积极情感表达的快乐 [72]

中国各部委相关教育类文件

播报
编辑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性教育的关键时期。帮助青少年了解青春期的发展变化,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与社会性发展。中国各部委发布的相关教育类文件中,《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8)等文件从身体发育、身心健康保障的角度强调了安全教育与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从与异性的交往原则、社会适应与人格培养的角度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9修订)则全面地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强调了青春期阶段的教养要点。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

初中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 形成维护生殖健康的责任感 [73]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 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
  • 学会在与人交往中有效保护自己的方法,构筑起坚固的自我心理防线 [73]
高中年级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 自觉抵制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具备洁身自好的意识和良好的卫生公德 [73]

《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生命孕育、成长基本知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74]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
  • 初步了解儿童青少年身体主要器官的功能,学会保护自己 [74]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 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
  • 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
  • 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
  • 青春期的个人卫生知识 [74]
水平四(初中阶段)
疾病预防
  • 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
  • 学会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
  • 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 [74]
心理健康
  • 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 调控情绪的基本方法;
  • 建立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
  • 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状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
  • 异性交往的原则 [74]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 [74]
水平五(高中阶段)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 [7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水平三(5~6年级)
身体健康
  • 初步掌握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保健常识 [75]

《中小学健康教育规范》(2011)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初步了解生命孕育常识,知道“我从哪里来” [76]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
  • 了解人的生命周期包括诞生、发育、成熟、衰老、死亡;
  • 认识自己的身体,关注自己的身体发育情况 [76]
水平三(5~6年级)
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
  • 了解青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 了解男女少年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男性、女性第二性征的具体表现);
  • 了解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月经形成以及周期计算);
  • 了解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 [76]
水平五(高中阶段)
生长发育和青春期保健
  • 了解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 [7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小学高年级
  • 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 [77]
初中年级
  • 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77]
高中年级
  •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了解正确的爱情方式 [77]

《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性与生殖健康
  • 性与生殖健康的基本知识;
  • 优生优育与适宜有效的避孕方法;
  • 非意愿怀孕和应对措施 [78]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核心信息七
掌握正确的生殖与性健康知识,避免过早发生性行为,预防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
  • 接受和参与全面性教育,可提升青少年对性与生殖健康的认知水平,提升保护自身、尊重他人身心健康的责任意识 [25]

《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

12~15岁儿童的家庭教育
重视儿童青春期人格发展
  • 指导家长认识青春期儿童发展特征,不断调整教养方式;
  • 帮助儿童悦纳自我;
  • 尊重儿童自主意愿,鼓励儿童独立思考与理性表达;
  • 培养儿童应对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坚毅品格;
  • 引导儿童以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积极调控心理,自主自助,预防和克服各种可能产生的青春期心理障碍;
  • 正确对待儿童“叛逆”行为 [79]
对儿童进行性教育
  • 开展科学的性心理辅导,对儿童进行与异性交往的指导 [79]
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 指导家长与儿童平等相处,理解儿童自主愿望,保护儿童隐私权;
  • 学会倾听儿童的意见和感受,学会尊重、欣赏、认同和分享儿童的想法;
  • 学会运用民主、宽容的语言和态度对待儿童,促进良性亲子沟通 [79]
15~18岁儿童的家庭教育
提高儿童交往合作能力
  • 指导家长根据该年龄段儿童个性特点,引导儿童积极开展社交活动和正常的异性交往;以性道德、性责任、性健康、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为重点,开展性教育;
  • 对有恋爱行为的儿童,给予正确引导;
  • 鼓励儿童在集体生活中锻炼自己,学会与人相处,体验与人合作的快乐;
  • 帮助儿童学会宽容待人,正确对待友谊;
  • 了解校园欺凌行为的性质、特点及家校合作的基本处理方法 [79]
培养儿童的责任意识
  • 指导家长通过召开家庭会议等形式,与儿童平等、开放地讨论家庭事务,共同分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儿童的家庭责任感;
  • 引导儿童树立社会责任感,正确处理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勇于承担责任 [79]

全面性教育中的相关教学内容

播报
编辑

学习目标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青春发育期的相关知识也是全面性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年轻人了解有关青春发育期的知识,建立对于青春期的全面正确认识,学习有关青春期人际关系处理与个人决策技能的知识,有利于促进自己与他人的健康与福祉。在联合国《国际性教育技术指导纲要》(修订版)中,与“青春期”相关的学习目标主要出现在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下第3个主题“青春发育期”中,此外,核心概念1“关系”下的第1个主题“家庭”、核心概念4“暴力与安全保障”下的第2个主题“许可、隐私及身体完整性”、核心概念5“健康与福祉技能”下的第1个主题“社会规范和同伴对性行为的影响”中也有相关的内容,内容贯穿5~8岁、9~12岁、12~15岁、15~18岁以上四个年龄段。具体内容如下 [52]
核心概念6:人体与发育
主题3:青春发育期学习目标(5~8岁)
要点:青春发育期会随着儿童的成长和成熟而来临,在这段时间里,身体和情感都会发生变化
学习者将能够:
► 定义青春发育期(知识);
► 理解生长发育会带来身体和情感的变化(知识);
► 认同青春发育期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正常、健康的一部分(态度) [52]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青春发育期标志着一个人生殖能力的变化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青春发育期和性与生殖系统发育成熟的过程(知识);
► 列举青春发育期出现的身体和情感上的主要变化(知识);
► 展示如何获取与青春发育期相关的可靠信息(技能)。
要点:在青春发育期中,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保持性与生殖器官清洁和健康尤为重要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保持个人卫生的方法(知识);
► 深刻体会到保持良好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态度);
► 应用保持卫生的相关知识制定个人计划,从而在生长发育阶段保持健康(技能)。
要点:月经是女孩生理发育过程中正常而又自然的一部分,不应该被神秘化或污名化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月经周期,并描述女性在此期间可能出现的身体症状和感觉(知识);
► 描述如何获得、使用和处理卫生巾和其他经期用品(知识);
► 回忆社会性别不平等是如何让女性对月经产生羞耻感和恐惧感的(知识);
► 认识到对所有女性来说,在月经期间能够获得卫生巾和其他经期用品、干净的水源和独立卫生间是非常重要的(态度);
► 展示帮助女性在月经期间保持舒适感觉的积极策略(技能)。
要点:在青春发育期,青少年可能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反应(例如:阴茎勃起和梦遗)
学习者将能够:
► 理解年轻的男性因为性唤起或没有特定原因而发生阴茎勃起是一种正常现象(知识);
► 回忆一些青少年会在夜晚发生性唤起并分泌体液,这种现象通常被称为梦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知识);
► 认同不论勃起、梦遗还是其他性反应都是青春发育期的正常现象(态度) [52]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青春发育期是一个性成熟时期,青少年在身体、情感、社会交往和认知方面会发生较大变化,容易感到兴奋,并伴随压力学习者将能够:
► 区分青春发育期和青春期(知识);
► 回忆青春发育期的开始时间因人而异,对男孩和女孩的影响也不一样(知识);
► 评估青春期出现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将其归类(例如:身体、情感、社会交往、认知方面的变化)(知识);
► 比较男孩和女孩在青春发育期变化中表现出哪些异同(知识);
► 认识到青春发育期对于某些儿童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包括不符合传统社会性别规范的儿童、跨性别儿童或双性儿童(知识);
► 认识到关于身体、情感、社会交往和认知方面的变化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态度);
► 认识到针对青春发育期变化的玩笑、羞辱和污名会对他人造成极大伤害,这种伤害甚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产生负面的心理影响(态度);
► 展示应对上述变化的方式(技能) [52]
学习目标(15~18岁)
要点:激素在人一生中的情感和身体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者将能够:
► 分析激素如何影响人一生中的情感和身体变化(知识) [52]
核心概念1:关系
主题1:家庭
学习目标(12~15岁)
要点:父母/监护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误解十分常见,尤其是青春期阶段,但通常都是可以解决的
学习者将能够:
► 列举父母/监护人和孩子之间常见的冲突和误解(知识);
► 描述解决父母/监护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或误解的方法(态度);
► 认识到父母/监护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误解十分常见,尤其是青春期阶段,但通常都是可以解决的(态度);
► 应用各种方法来解决父母/监护人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误解(技能) [52]
核心概念4:暴力与安全保障
主题2:许可、隐私及身体完整性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不受欢迎的性关注以及什么是隐私需求
学习者将能够:
► 解释对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来说,身体隐私和私密空间变得更为重要;对女孩来说,厕所和水的使用尤其重要(知识);
► 定义不受欢迎的性关注(知识);
► 认识到无论男孩女孩,不受欢迎的性关注是对他们的隐私和身体权的侵犯(态度);
► 通过果断和自信的沟通来保护自己的隐私并对抗不受欢迎的性关注(技能) [52]
核心概念5:健康与福祉技能
主题1:社会规范和同伴对性行为的影响
学习目标(9~12岁)
要点:同伴可以影响与青春期和性有关的决策和行为
学习者将能够:
► 描述同伴如何对与青春期和性有关的决策和行为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知识);
► 认识到同伴能够影响与青春发育期和性有关的决策和行为(态度);
► 质疑来自同伴的影响(技能)。
要点:在青春期和性方面,有应对消极同伴压力的措施,也有接受和促进积极同伴影响的方法
学习者将能够:
► 列举在青春期和性方面,应对消极同伴压力和促进积极同伴影响的方法(知识);
► 认识到有能力应对与青春期和性有关的消极同伴压力非常重要(态度);
► 展现对不想做的事说“不”的能力(技能);
► 展示如何接受和促进积极的同伴影响(技能) [52]

全面性教育中如何进行相关教育

小学性教育中的相关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性教育会对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常见困惑、青春期性萌动、青春期爱情等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刘文利教授主编的读本中首次出现相关内容是在三年级
三年级下册中,通过“青春期的身体变化”“青春期来了”“青春期的困惑”“生命周期与性”几个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青春期身体的变化,以愉快的心情迎接青春期的到来;能够理解朋友关系、同伴吸引、父母关系相关的困惑并以轻松的心情面对;能够掌握向父母老师求助、跟同伴和朋友交流以及通过媒体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年级“青春期性萌动”主题中,通过“什么是青春期性萌动”“青春期性萌动的表现”“正确对待青春期性萌动”三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是青春期性萌动的基础;能够理解青春期性萌动是青少年成长所要经历的正常的、美好的情感体验;能够掌握调节青春期性萌动期间调节复杂情绪的能力
五年级“青春期的爱情”主题中,通过“青春期的情感”“爱情是美好的情感”“恋爱需要学习”三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青春期的情感是纯真的、美好的、甜蜜的、易变的;理解为什么爱情是美好的情感;懂得恋爱也是需要学习的,学会表达爱、尊重爱、保护爱
六年级下册“健康的性行为”主题中,通过“什么是性行为”“负责任的性交行为”“性交行为需要成长的准备”三个知识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自体性行为,什么是与他人发生的性行为;懂得什么是负责任的性行为,如对健康、生命、家庭负责;理解性交行为需要成长的准备,包括身心的成长和决策能力的提高。“性生理反应及对策”主题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人类的性生理反应,并学会如何应对自己的性反应,明白“完美的性生活需要身心的准备和成熟”
初中性教育中的相关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的性教育会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身心健康技能、身体发育、性与健康行为等角度深入探讨青春期的人际关系、身体发育、性行为、身体意象等内容。一方面,初中生将对青春期与性发育、发育的生理基础等内容有更为深入科学的了解;另一方面,初中生会对人与人之间存在不同类型的关系、同伴会影响性决策和性行为、婚姻和长期承诺伴随着许多责任、亲密伴侣暴力是对人权的侵犯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并且掌握更多爱、关心与尊重的能力 [80]

全面性教育中与青春期相关的常见疑问

常见疑问1:教师和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青春期恋爱?
恋爱关系对于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健康的青春期恋爱可以帮助孩子们发展自己的社会情感能力,健全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道德观念,并为将来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81]。因此,教师和父母不应将青春期恋爱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加以正确引导,传达积极、正面的思想,让青少年认识到爱情中的美好品质,切勿打破他们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
当然青春期的爱情心理有其特殊性。青少年处于从儿童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他们大多在恋爱问题中并非像成年人那样在意关系的联结和长久性,而是更多地关注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关注异性,也愿意让异性关注自己,注重穿着打扮,在意异性对自己的看法。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和父母需要让孩子认识到这一点。当孩子能够直面这一份内心的悸动,它很可能成为自我发展和完善的激励因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或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关心、学会表达、学会完善自我,这些都是追求爱情的重要品质 [82]
常见问题2:我发育得比同龄人都早/晚,感觉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应该怎么办?
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每个人的发展情况是不同的。只要身体发育位于正常范围内就不用太过于担心。发育偏早或偏晚也可能对自身带来一些有利的影响。发育偏早的男生更能够去帮助别人,运动能力也会比别人出色;发育偏早的女生可以更早地了解自己新的身体形象;而发育偏晚可以让我们为自己的成长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避免一开始的慌乱。
当遇到身体上的困惑与不解,可以与父母和朋友进行交流。当遇到有同学因此而开一些玩笑并对自己造成困扰时,可以自信而平静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指出对方行为的不恰当性,积极与同学进行沟通。也可以联系信任的朋友或者成年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在青春发育期间,要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并且要积极展开体育锻炼。青春期期间,不仅身体发生了变化,青少年的大脑、认知、智力也都进入了发展阶段,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不断探索学习
常见问题3:父母应如何应对孩子青春期可能出现的叛逆表现?
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处于认知发展和情绪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但仍具有对待事物较为冲动、片面的特性,对父母的部分行为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当亲子沟通出现问题时,父母需认识到,孩子的叛逆表现并非仅仅是孩子的问题,可能是家庭互动系统存在一定问题。
父母在倾听孩子观点时需要平静、全神贯注,不应一边听一边看手机或者忙自己的事情,就算不同意他/她的观点和行为,也不能进行羞辱和嘲笑,试着慢慢接纳子女的感受,不以自己的标准随意判断。父母也可以尝试开启各种主题的谈话,积极主动培养与孩子的话题,在孩子对自己的意见和做法发出挑战时,不要急于否定,而是互相交流,不轻易下判断和贴标签。
同时,父母需要将孩子视为家庭中决策的一份子,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的决策,鼓励孩子参与自己的选择,抛弃“我替他拿主意是应该的”“我这么做都是为他好”的错误观点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