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详情-病例-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病例 >  病例 全身反复出现皮下结节2年,发热10个月余
病例 全身反复出现皮下结节2年,发热10个月余
作者
王丽君;许建英
案例诊断
侵袭性肺曲霉病;结节性多动脉炎;腹股沟斜疝术后
病情介绍

患者,男,66岁。因全身反复出现皮下结节2年,发热10个月余,于2007年10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全身皮肤出现结节状隆起,结节表面皮肤色红,伴瘙痒,在当地医院诊为荨麻疹,服用中药治疗约1年半,上述症状无明显好转。2006年10月,患者行腹股沟斜疝术后出现咳嗽、咳痰,口唇周围、鼻腔内出现糜烂并有脓性分泌物,伴低热(具体体温不详),给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2006年12月,患者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6℃,伴寒战,咳嗽、咳少量白色泡沫样痰,胸闷、憋气。于2007年1月7日入住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符合肺气肿改变,诊为急性支气管炎,给予抗感染及激素治疗23天,发热消失出院。患者出院后仍反复发热,体温在38~39.4℃之间,红斑性皮下结节反复出现。于2007年6月19日再次入住当地医院诊断为成人Still病,给予泼尼松龙15mg/d治疗,体温再次下降。出院后,患者一直服用泼尼松龙10mg/d,仍反复发热。2007年8月底,皮下结节表面皮肤出现颜色变白、破溃、流脓液,体温高达39℃。于2007年9月27日入住当地医院,入院后给予头孢呋辛、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查血常规:WBC 15.3×109/L,N 92.3%,Hb 72g/L,ESR>140mm/h;血生化:清蛋白26.1g/L,谷氨酰转肽酶93.2U/L,抗心磷脂抗体(ACL)(+),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核抗体(ANA)(+)1∶100核仁型,抗dsD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骨髓穿刺回报骨髓增生活跃,粒系有中毒样变;B超示左腮腺内及上颈部见淋巴结回声,肝脾体积增大,胆胰双肾未见异常;皮下结节活检病理回报:表皮未见显著改变,真皮层见急慢性炎细胞浸润,皮下脂肪组织见部分脂肪组织变性,脂肪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小叶间及部分脂肪小叶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部分血管壁内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局部似肉芽肿形成,结合临床考虑脂膜炎伴有真皮层炎症,不除外真皮层炎性改变累及皮下脂肪组织。2007年10月1日,患者出现憋气明显,耳鼻喉科会诊检查鼻黏膜溃烂结痂,行鼻黏膜活检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为被覆假复层上皮细胞,上皮下纤维间质内见固有腺体并少量淋巴细胞性浸润,另见纤维样组织及退变组织,其中见脱落的上皮细胞及少量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浸润。2007年10月2日,胸部CT(图3-4-7)及鼻窦CT回报:双肺弥漫性结节、斑片状及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肺气肿,双侧胸腔积液,双侧上颌窦黏膜肥厚。诊断为脂膜炎,肺结核不除外。给予三联抗结核及泼尼松龙20mg/d治疗10天,病情无好转,于2007年10月15日转入本院。患者自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饮食差,体重减轻10kg。既往无慢性病及传染病史。

图3-4-7 双肺弥漫性结节、斑片状及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肺气肿,双侧胸腔积液

入院查体:T 37.3℃,BP 105/65mmHg,消瘦,轻度贫血貌,精神差,全身皮肤可见多处结节状隆起,以四肢、腹部皮肤为主,有压痛,结节大小不等,最大直径约3cm,最小如米粒大小,分布大致对称,表面及周围皮肤色红,部分结节表面有脓包,破溃、结痂(图3-4-8),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呈黄豆及米粒大小,质硬,活动差,无压痛。口唇无发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无阳性发现。四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图3-4-8 全身皮肤可见多处结节状隆起,有压痛,结节大小不等,分布大致对称,表面及周围皮肤色红,部分结节表面有脓包,破溃、结痂

初步诊断:①脂膜炎;②肺结核待排除;③腹股沟斜疝术后。

重要提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过程

诊疗经过:入院后继续给予抗结核及泼尼松龙30mg/d治疗。入院查血常规:WBC 6.46×109/L,N 80.34%,Hb 76g/L;尿常规、大便常规无异常;ESR 140mm/h;CRP 123.2mg/L;乙肝全套:HBsAb(+),余(-);抗HIV抗体(-),HCV-IgG(-);生化全套:清蛋白28g/L,谷氨酰转肽酶90U/L,肾功正常,ANA(+),中心粒1∶320,颗粒型1∶320,均质型1∶100;ANCA(-),抗ENA(-);血培养48小时未见细菌生长;痰找抗酸杆菌阴性;骨髓检查回报:NAP阳性率100%,总积分204分,考虑为感染性骨髓象,骨髓培养未发育;皮下结节穿刺物培养未发育;皮下结节穿刺物涂片找到革兰阳性杆菌、真菌孢子。2007年10月18日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发现:鼻黏膜糜烂、结痂,气管支气管通畅,黏膜光滑,未见水肿、出血、新生物。给予双下肺支气管肺泡灌洗,右气管旁淋巴结穿刺,右中叶、左舌叶、右外基底段盲检。肺泡灌洗液、术后痰、纵隔淋巴结穿刺涂片找抗酸杆菌均为阴性。2007年10月22日肺泡灌洗液培养结果为曲霉属;肺盲检组织培养结果为曲霉属。2007年10月23日支气管镜病理诊断(双肺盲检组织)少许肺组织呈慢性炎,边缘处可见一组织细胞性肉芽肿,无干酪性坏死及化脓性改变。纵隔淋巴结穿刺液、肺泡灌洗液及术后痰涂片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2007年10月22日停用抗结核药物,给予伏立康唑0.4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1天,之后为0.2g,每12小时1次,静脉滴注12天后,改为口服序贯治疗,激素逐渐减量至10mg/d。2007年10月23日出现黄色稀便,大便潜血(+),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后大便潜血消失。2007年11月9日右上臂皮下结节病理示:皮下组织中肌型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伴血栓形成机化致血管腔闭塞;小血管纤维样坏死,管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多数管腔闭塞;皮肤的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全层重度中性粒细胞浸润伴缺血性坏死。结合外院病理科的切片和临床所见,符合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形态改变(图3-4-9)。遵本院风湿科会诊意见将泼尼松龙改为30mg/d。

图3-4-9 右上臂皮下结节病理示:皮下组织中肌型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伴血栓形成机化致血管腔闭塞;小血管纤维样坏死,管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多数管腔闭塞;皮肤的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全层重度中性粒细胞浸润伴缺血性坏死。符合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形态改变

最终诊断:①结节性多动脉炎;②侵袭性肺曲霉病;③腹股沟斜疝术后。

治疗和转归:经抗真菌治疗及加大激素用量后,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患者皮下结节明显变小,皮疹逐渐消退,破溃处愈合(图3-4-10)。2007年11月8日复查胸部CT示:符合肺气肿改变,右肺中叶小结节灶,肺内病灶较前吸收(图3-4-11)。近期随访该患者,目前一般情况好,无发热,无咳嗽,无皮疹,无皮下结节。

图3-4-10 经抗真菌治疗及加大激素用量后患者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患者皮下结节明显变小,皮疹逐渐消退,破溃处愈合

讨论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专家析评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结节性多动脉炎.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4,8:437-437

2.朱元珏.呼吸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周新.国内外侵袭性真菌病诊治指南的解读与比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962-964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感染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21-834

5. Soubani AO,Chandrasekar PH.The clinical spectrum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hest,2002,121:1988-1999

上一篇:病例 反复发作性喘息50余年,加重1个月余,发热20天 下一篇:病例 咳嗽、声嘶、双肺多发片状阴影伴左上肺薄壁空洞
评论
发表评论
典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