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種類 Types of hernia

疝氣種類有很多種區分方式,大多以疝氣發生的位置分類。以位置來區分有腹內疝和腹外疝,我們俗稱的疝氣大多是腹外疝。腹內疝是腹內臟器或組織通過間隙疝出的疾病,臨床上缺乏特異性症狀,預後較差,不在討論範圍,本文要說明的是腹外疝,也是最常見的疝氣類型。腹外疝可以用很多方式來分類,我們將依照發生部位、原因、嚴重程度、發生症狀等來作分類介紹。

依照發生部位區分疝氣種類

以發生部位來分類疝氣,是日常認識疝氣最主要的方式。疝氣主要發生在腹部,具體類型包括:腹股溝疝、股疝臍疝、手術後切口疝等,其中以腹股溝疝最常見,幾乎超過 7 成以上的疝氣都是這種類型。如果依照發生部位,大概是鼠蹊部、腹壁或手術患部等。

疝氣種類多,包含罕見部位與情況就有超過20種疝氣。
疝氣種類多,包含罕見部位與情況就有超過 20 種疝氣。但絕大多數都是腹股溝疝氣。前五種疝氣幾乎就超過9成,剩下其實都是罕見個案。

鼠蹊部疝氣

發生在鼠蹊部(groin)的疝氣可分為「股疝氣」和「腹股溝疝氣」,其中股疝氣指的是腿根部,而不是屁股的疝氣。

鼠蹊部(groin)
鼠蹊部(groin)

腹股溝疝氣(Inguinal hernia)

腹股溝疝是一種腹外疝,也最常見的類型,佔所有疝氣約八成。男性患者多於女性,常見於男性或男嬰。腹股溝疝氣是指部分腸道伸入腹股溝管(沿著大腿內側延伸的通道)時,就是一種腹股溝疝氣。其發病機制主要為先天性解剖異常後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損所導致的。

腹股溝疝氣依照成因及結構,分為間接型腹股溝疝氣(Indirect Inguinal hernia)及直接型腹股溝疝氣(Direct Inguinal hernia),如下表所列:

名稱間接型腹股溝疝氣直接型腹股溝疝氣
俗稱與簡稱斜疝(最常見的腹外疝)直疝
英文名Indirect Inguinal HerniaDirect Inguinal Hernia
結構進入腹股溝管不進入腹股溝管,而是直接穿過腸壁
好發年齡兒童、青壯年老年
突出路徑經腹股溝管突出,常進入陰囊由腹股溝三角突出,一般不進入陰囊
是否經過內環(腹股溝管內口)
與精索的關係精索在疝囊後方精索在疝囊外前方
與腹壁下動脈的關係疝囊頸在腹壁下動脈(inferior epigastric artery) 外側疝囊頸在腹壁下動脈內側
嵌頓機會較多極少

「直接疝氣」與「間接疝氣」在外觀上不易區別,要手術才能判別。如果患者在同一側同時患有斜疝和直疝,則被稱為「褲型疝」(「馬鞍疝」)。

腹股溝疝氣解剖示意
腹股溝疝氣解剖示意
間接型腹股溝疝氣(Indirect Inguinal Hernia)

這是最常見的腹股溝疝氣類型,又稱為腹股溝斜疝(簡稱斜疝)。疝氣可能出現在男性的陰囊或女性陰道口的皮膚皺襞中。可復性腹股溝斜疝就是中醫「少腹墜痛」的「狐疝」。

絕大部分的男嬰在胎兒七個月到九個月間,睪丸會從腹壁上的腹股溝孔道下降至陰囊定位,隨睪丸下移的腹膜形成鞘狀突起,稱為腹膜鞘突(或稱鞘狀突)。如鞘突不閉鎖或閉鎖不全,就會成為疝囊,腹腔內器官(腸子等)有可能從這個缺口突出,進入腹股溝管和陰囊,造成隆起和疼痛感,也就是所謂的間接型疝氣(Indirect Hernia)。

也正是因為睪丸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不合理」成了疝氣的最大受害者。雖然男性「外掛」的睪丸看似距離近,方便生育大計,但實際上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性腺發育成睪丸的過程中,要從體內不斷下降至陰囊,在這個過程中輸精管不僅要繞一個大圈,還必須穿過腹壁留下一處天然薄弱點。

嬰幼兒、兒童、青少年、青年(20歲前)大多數都是斜疝,特性是會有一個由腹膜沿著腹股溝管沿伸脫垂而下的疝氣袋,如同大氣球(腹腔)往下鼓出一個小氣球(疝氣袋),腹腔中的器官如小腸、腹網膜等常脫垂至疝氣袋中,並逐漸垂降至陰囊,這疝氣袋多與腹腔相通,腹水也會流至疝氣袋中,所以常會合併「睪丸鞘膜積液」(Hydrocele),陰囊積水,也稱陰囊水腫

女性沒有睾丸下降的過程,也就沒有鞘突,其腹股溝管內口只有子宮圓韌帶(round ligament,相當於男性的精索)從腹骨盆沿著腹股溝延伸至大陰唇處(相當於男性陰囊),也會造成腹股溝處鼓起。子宮圓韌帶較小,因而其發生腹股溝疝的機會大大減少。

什麼是腹股溝管(inguinal canal)?

它是男性輸精管和睪丸血管進入陰囊的通道。女性也存在同樣的通道,但包含圓韌帶,這是子宮的懸韌帶。 這條通道的存在,將骨盆內部的結構向下延伸。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腹股溝斜疝,其原因一直被認為是隧道必須足夠寬才能讓睾丸從腹部下降到陰囊。 如果其中一側睾丸未下降,則稱為睪丸未降。

腹股溝管的解剖結構
腹股溝管的解剖結構。這張圖很清楚的描繪了整個腹股溝管的立體結構。右邊上下則清楚說明接型疝氣與間接型疝氣的差別。直接與間接指的就是臟器是否直接突破腹股溝部位的肌層,包括腹橫肌、外斜肌、橫筋膜等等。間接沒有突破肌層,而是從腹股溝深環進入腹股溝管,進而進入淺環到陰囊。
直接型腹股溝疝氣(Direct Inguinal hernia)

直接型腹股溝疝氣(Direct Hernia)就是直接由腹股溝處肌層突出發生的疝氣,因腹股溝處腹壁肌層老化、弱化、或缺損,而腹腔內容器官突起造成,多發生在中老年男性。這是一種後天性疝氣。

簡單說,當下腹部肌肉出現薄弱點時,就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發生原因尚不清楚,但通常是舉重、用力或咳嗽,或是肥胖、懷孕、便秘導致

在成人時才發作的腹股溝疝氣,不論是「直疝」或「斜疝」,多是因為腹股溝處為身體軀幹的最低點,當咳嗽、打噴嚏等腹內壓力突然增高的情況下,力量往下傳導到軀幹的最低點為腹股溝,腹部下緣兩側的腹股溝有如一個「倒三角型(Hesselbach Triangle),腹股溝三角臨床多稱為直疝三角」,當身體軀幹力量往下傳導時,若支撐的肌肉承受力不足,便容易使內部的器官頂出,成為疝氣。

雙側型腹股溝疝氣(Bilateral Groin Hernias)

腹股溝疝氣發生在下腹部與大腿相接,靠近陰部的位置。若腹股溝兩側都發生疝氣,就叫做「雙側型腹股溝疝氣」。

雙側腹股溝疝是由腹股溝腹壁筋膜薄弱引起的。疝氣的形成是由於腹部筋膜持續衰弱直至形成孔洞,就像輪胎因反复磨損而形成的凸起一樣。雙側疝氣如果同時發現,可以同時修復。在初步檢查腹股溝疝氣時,外科醫生通常會檢查另一側是否有可能的疝氣。如果要進一步了解,可以參考腹股溝疝氣解說。

股疝氣(Femoral hernia)

在鼠蹊部位,還可見到另一類型的疝氣。股疝是一種不太常見的腹股溝疝氣,發生在股管內,股管位於腹股溝管(Inguinal ligament)下方。脂肪組織可能會刺穿。主要影響老年女性,通常的症狀是,您會在大腿與腹股溝之交界處發現有團狀鼓出物之狀況,同時可能合併有疼痛或腸胃道不適之情形。

「股疝氣」和「腹股溝疝氣」,因為都發生在鼠蹊部,所以都屬於鼠蹊部疝氣。不同的是,突出來所經過的孔不一樣,腹股溝疝氣是由腹股溝管或直接突出於腹股溝的腹壁,突出的位置較高、較內側。

股疝氣和腹股溝疝氣周遭解剖圖
股疝氣和腹股溝疝氣周遭解剖圖

股疝氣是突出於腹股溝外下側的股孔(Femoral canal)。此種疝氣發生在大腿與腹部相接處,腸子或腹腔網膜伴隨股孔從腹股溝外側、大腿內上方突起,通常因懷孕或生產用力造成。

腸子會穿過股環組織脆弱部分,進入大腿股動靜脈附近之股孔突出,而且比腹股溝疝氣更容易在早期就有箝閉或絞勒的危險。因此一旦診斷出有股疝氣,就要及早在併發這種狀況前進行修補。股疝氣常見於女性,但男性也有可能得到。

  • 腹股溝疝氣在男性中更為常見,而女性則更容易發生股疝。
  • 腹股溝疝氣被絞窄的情況較少見,股疝更常見的是絞窄
  • 股疝應始終通過手術治療,但腹股溝疝某些情況也可以不手術治療。
  • 腹股溝疝氣中形成的囊包括腸,而股疝中形成的囊包括大網膜。

下表總結了腹股溝疝和股疝的區別:

腹股溝疝氣股疝
常見於男性常見於女性
穿過腹股溝管穿過股管
囊頸位於恥骨結節上方內側(恥骨上緣突出處),主要由腸管組成囊頸部位於恥骨結節的側面和下方,其中包含大網膜(將胃與其他器官連接起來的組織/腹膜的褶皺)
被勒死的可能性較小很容易被勒死
可能不需要手術手術是唯一的治療選擇

會陰疝氣(Perineal hernia)

當器官或組織穿過盆底的開口或薄弱點進入腹腔時,就會發生會陰疝氣。這些疝氣相對罕見。當器官或組織穿過盆底肌肉進入腹腔時,就會發生會陰疝氣。一些盆腔手術後,患會陰疝氣的風險也會增加。此外,受傷和懷孕也會導致這種類型的疝氣,坐著可能會很痛,需要手術治療。

腹壁或手術傷口部位

腹疝(Ventral hernia)

腹疝是指穿過腹部前壁發生的任何疝氣,雖然這可能包括腹股溝區域,但通常僅指腹股溝區域上方的疝氣,通常位於腹部中線,包括臍疝和切口疝、上腹疝等。上腹疝是指肚臍上方的腹疝。上腹疝通常沒有任何症狀,但會引起上腹部疼痛。大多數時候,這些疝氣都很小,一次可能有多個發生。

切口性疝氣(Incisional hernia)

當組織從腹壁上的先前切口突出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時,就會發生切口疝。這是腹部手術的常見副作用。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 2021 年接受結腸手術後,疤痕部位一直有疝氣問題,後來接受疝氣手術後,住院 9 天康復。腹部疝氣或切口性疝氣發生在腹部之前開過刀的部位。這種疝氣大小不一,而且可能會在手術後幾星期、幾個月、或好幾年後出現。這種疝氣,而且有可能會擴大並變得難以修補,所以如果您懷疑自己有切口性疝氣,就一定要就醫。

肚臍疝氣及肚中線疝氣(Umbilical hernia)

部分腸道穿過肚臍附近腹壁的開口時,就會發生臍疝。大多數臍疝是先天性的(從出生時就存在)。臍疝在新生兒中更為常見,尤其是早產兒和 6 個月以下的嬰兒。但成年人也可以得到臍疝。

臍疝氣發生在肚臍附近,因臍環沒有完全關閉、肚臍處的腹壁肌膜層鬆弛薄弱有缺損,加上腹壓上升使腹內臟器鼓出所引起。臍疝氣會出現在剛出生的嬰兒,或三、四歲的幼兒身上,大約一百個寶寶當中,會有二、三個。然而,這個部分若因有缺陷,男人、女人、小孩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病。

民間喜歡用五元或十元硬幣覆蓋在肚臍上,再以膠布黏貼在腹部,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可以防止臍疝氣的突出,但對腹壁的發育沒幫忙,甚至有害,對臍疝氣的治療沒有好處。一般若寶寶的健康情況良好,發育成長順利,且無任何併發症,臍疝氣也不太大,其基部敞開的鬆弛肌膜層直徑不超過一公分,那通常是無傷大雅,可以觀察,等寶寶漸漸長大,身體的構造功能成熟之後,在一歲左右大部份會自行縮小而消失。一些少數大型的臍疝氣,其基部鬆弛部分直徑大於兩公分,或是在兩歲之前仍未能自動關閉,則需照會醫師,必要時必須手術修補縫合,避免腸子可能會自缺陷處溜出來卡死的危險。

成人的臍疝氣不會自行消失,而且可能會隨時間惡化。過重、懷孕或一直咳嗽都會增加腹腔壓力而導致臍疝氣。

上腹疝氣(Epigastric hernia)

上腹疝氣也稱為白線脂肪疝(fatty hernias of the linea alba)、腹璧中線疝氣(linea alba hernia),通過白線的缺損發生在腹側,高於白線。會發生在胸骨和肚臍中間,腹壁的中線上,因為上腹腹壁的肌肉腱膜有弱點或先天缺陷發生,與腹壁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增加兩大因素有關。這種類型的疝氣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可見。常見於 20 至 50 歲之間,男性比女性更常見。大約 20% 的疝氣是多發性的,80% 的疝氣發生在中線附近。

半月線疝氣(Spigelian hernia)

腹直肌鞘的前、後層在腹直肌外側緣處癒合,形成半月狀、凸向外側的弧形腱性結構,即半月線。腹膜或腹腔內臟器經腹直肌外側緣半月線突出,稱爲半月線疝(spigelian hernia),也稱側腹壁疝。Spige(1617)首先描述了半月線的解剖學,故又有斯皮格耳氏(spigelian)疝之稱,這是一種罕見的疝氣。

半月線疝平常症狀輕微,只有疝區的疼痛或墜脹感,常因腹內壓增加而加重。隨着病程的推移,疼痛逐漸變得遲鈍以及彌散。疝塊形狀多數扁平、直徑很少超過 2 公分,體檢時不易發現。半月線疝較易嵌頓,此時出現劇烈腹痛或伴有噁心及嘔吐,局部腫物壓痛明顯,有時伴有上腹區痛。

位置較低的半月線疝,容易和腹股溝直疝相混淆。後者是經直疝三角突出,其位置相對半月線疝較低,而半月線疝是穿過腹橫筋膜弓突出。

半月線疝是一種腹壁間疝,其發病年齡多在 50 歲左右,左右之比約爲1∶1.6。嵌頓和絞窄的發生率可達21%,故應及早手術治療。

腰疝氣(lumbar hernia)

腰疝是指由於先天性或後天性因素使腹膜內或腹膜外的內容物通過腹壁後外側的缺損處向外突出形成的組織團塊。大多數的團塊可經組織相對薄弱的腰上三角或者腰下三角突出。腰疝在臨床上並不多見,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約 400 餘例,在腹壁疝中所占的比例不超過 2%。最常見於年齡在 50 至 70 歲之間的患者,男性佔多數,左側的發生率是右側的兩倍。

在解剖學層面,發生在腰上三角的疝稱腰上三角疝(superior lumbar hernia,Grynfeltt-Lesshaft hernia),發生在腰下三角的疝稱為腰下三角疝(inferior lumbar hernia,Petit hernia),發生在腰部其他位置的疝稱為彌漫型疝。先天性主要是患者自出生即出現腹壁薄弱,甚至可見到腹壁突出於皮膚表面。先天性腰疝約占 20%,後天導致的腰疝約 80%,後天性腰疝又可分為原發性,占 55%和創傷、手術或炎症後的繼發性,占45%。

食道裂孔疝氣(Hiatal hernia)

食管裂孔疝是另一種常見的疝氣。當橫膈膜上的開口(食道穿過的地方)變寬,並且胃頂部通過開口向上推入胸部時,就會發生食管裂孔疝。

橫隔膜為分隔胸腔與腹腔的肌肉,若橫隔膜有缺損或弱點,就有可能發生食道裂孔疝氣,這和其他類型的疝氣稍微不同。病患的胃酸會因此逆流到食道,導致疼痛、胃灼熱、食道腐蝕。這種疝氣的修復手術比較複雜,住院期間也比較長。

復發性疝氣(Recurrent Hernia)

經手術治療後又復發的疝氣。

雖然大多數疝氣手術都是成功的,但疝氣手術後數月甚至數年有可能複發。當疝氣在先前修復的位置附近或位置再次出現時,稱為復發性疝氣

復發性疝氣的發生可能有多種原因,例如手術錯誤、將腹部肌肉固定在一起的縫合線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不太有效或手術傷口未正常癒合

此外,初次修復後使腹部肌肉拉傷或減弱的各種狀況、行為和活動也可能導致復發性疝氣。這些包括:超重、抽煙、糖尿病;類固醇、化療或其他損害免疫系統的藥物、提重物或其他劇烈活動。

當疝氣修復手術失敗(即復發性疝氣)時,進一步的修復手術比第一次更困難。

經過首次手術,傷口內部組織通常會有沾黏,組織層次及位置也會發生變化,狀況會變得複雜許多,手術相較於第一次困難,手術時間會比較長,同時第二次手術術後復發的機會比第一次術後來得大,復發率從 5% 到 35% 不等,傷口也比較容易感染。

更糟糕的是,每次連續嘗試修復時,成功的機會實際上都會減少。先前任何手術切口造成的腹壁疤痕破裂也是如此。這稱為切口疝。因此,復發疝和切口疝在許多方面非常相似,包括要進行可靠的修復也相對困難,這更需要豐富的經驗來實施治療手術。

以發生原因區分疝氣種類

後天性疝氣(acquired hernia)

有人疝氣一生下來就有,其他人則因生活作息導致。生小孩、體重增加、或肌肉負荷過大有可能造成後天性疝氣,例如直疝、股疝等。年紀增長後,肌肉無力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先天性疝氣(congenital hernia)

先天性疝氣則發生在腹壁弱點及腹股溝管出生前癒合不良。幼兒疝氣及青年前發生的疝氣(25歲前)大多是先天性的因素,例如斜疝。最常見的疝氣是先天性就是腹股溝斜疝,49%的病例發生在右側,38%發生在左側,13%發生在兩側。

先天性疝氣中有一種發生於胎兒時期的先天性膈疝,是較為嚴重的缺陷,需要透過產檢發現。

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先天性膈疝(CDH)是一種嚴重的出生缺陷,在胎兒發育過程中膈肌無法完全閉合,導致腹部器官(可能包括胃、腸、肝臟和/或脾臟)在器官仍在生長時滑入胸腔,擠壓肺部,使得肺部無法在胚胎期正常生長。最常見的先天性橫膈膜疝氣位於左橫膈膜後側方,其次是整個橫膈膜側面都缺少。75% 的橫膈膜疝氣發生在左邊。小孩疝氣及青年前(25歲前)大多是先天性的因素。大約每 2,500 名嬰兒中就有 1 名罹患CDH。

有這種異常疾病會發生漸進性呼吸窘迫。隨著病嬰開始呼吸,吞入的空氣進入腸子,使得胸腔內的腸子愈脹愈大而壓迫縱膈腔,甚至壓迫對側的肺。嬰兒可能在患側會胸部鼓起,而且有下凹的舟狀腹部。病人患側沒有呼吸音,心臟會被推向對側,胸部X光檢查可診斷出來。據估計,每兩千兩百至三千五百名活產嬰兒中,就有一人罹患先天性橫膈膜疝氣,若未及時治療,約有 40% 至 60% 死亡率。

當腹部器官阻止肺部生長時,肺部生長不良稱為肺發育不全。健康的肺部有數百萬個小氣囊(肺泡),每個氣囊都像一個充滿空氣的氣球。肺發育不全:

  • 氣囊比正常情況少。
  • 存在的氣囊只能部分填充空氣。
  • 由於稱為表面活性劑的潤滑液的問題,氣囊很容易洩氣。
  • 發生這種情況時,寶寶無法吸入足夠的氧氣來保持健康。

這種先天性膈疝可以透過定期的產檢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

疝氣發生機率少而罕見的疝氣

斯皮格利亞疝(Spigelian hernia)

半月線疝氣,當脂肪組織沿著六塊腹肌所在位置的底部邊緣穿過肚臍下方的肌肉時,就會出現這種類型。

巨大腹壁疝(Giant abdominal wall hernia)

患有切口疝氣或其他難以治療且反复復發的疝氣,就有可能罹患巨大腹壁疝。

依照症狀來分類疝氣

以疝氣「能不能被推平回復」來分類,通常這與需不需要立即手術治療有關。

可回縮性(Reducible)疝氣

當病患躺平或輕輕將疝氣推回時能讓腫塊消失,屬於「可回縮性疝氣」。這種疝氣不會立即造成健康危險。很多患者會詢問疝氣可不可以不要手術,如果疝氣屬於可回縮性疝氣,且位置非高發崁頓疝氣類型,那麼可以擇期手術,但要隨時注意疝部,如果有異常就要立即就診。

難回縮性(Irreducible)疝氣

當病患的疝氣,因腸子等脫墜器官卡住或沾黏,在病患平躺時無法將腫塊推平回復,就會演變成「難回縮性疝氣」。

脫垂器官如果體積逐漸增加而造成疼痛,疝氣裂孔愈來愈大,脫垂器官組織愈來愈多,則病情日益複雜,併發症愈來愈多,例如腸沾黏、大腸滑脫、睪丸長期因疝氣器官壓迫或沾黏而萎縮、卵巢沾黏在疝氣袋而慢性萎縮等。

這種疝氣通常會有遲續的不適感,患者因習慣身體的「疝氣狀態」,而忽略了就醫的重要性,殊不知,疝氣併發症正逐步的累積變化。所以「可回縮性疝氣」需要儘早就醫手術。

根據疝氣嚴重度區分疝氣種類

這與疝氣的發展有關。有些疝氣容易發生嵌頓情況,臟器嵌頓後,會隨時間出現絞窄性疝氣,這兩種情況都需要立即就醫,緊急手術。

嵌頓型疝氣(Incarcerated hernia)

被困在疝氣中而無法拉回到腹部的器官或組織被稱為嵌頓疝氣。即疝氣器官組織在腹壁缺口的血液供應被勒壓阻斷,血液無法透過循環將氧氣輸送到組織,造成移位器官的缺血性壞死,有生命危險。

這是一種嚴重的疾病,需要立即就醫,因為它可能導致極度疼痛、腫脹,甚至內出血。如果不及時治療,嵌頓疝可能會導致組織死亡和感染,因此盡快就醫非常重要。

如果部分腸道被困,糞便可能無法通過腸道。這可能會導致疼痛、噁心、嘔吐和腹部腫脹(腹脹)。如果突然劇烈的腹痛、腹部出現明顯的腫塊,可能是腸梗阻(又稱腸袢,intestinal obstruction),腸道可能會腫脹並被疝氣緊緊困住(絞窄),從而導致組織死亡(壞疽)。如果腸道被絞窄,則需要立即手術。

絞窄性疝氣(Strangulated hernia)

嵌頓疝氣因血液供應受損而缺血時,就會發生絞窄性疝氣。

以上介紹比較常見的疝氣種類,不過筆者在門診所遇疝氣絕大部分仍以腹股溝疝氣最多,其他疝氣類型其實非常見類型,提供患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