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joying your free trial? Only 9 days left! Upgrade Now
Brand-New
Dashboard lnterface
ln the Making
We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at we are developing a fresh new dashboard interface to improve user experience.
We invite you to preview our new dashboard and have a try. Some features will become unavailable, but they will be added in the future.
Don't hesitate to try it out as it's easy to switch back to the interface you're used to.
No, try later
Go to new dashboard
Like
Share
Download
Create a Flipbook Now
Read more
Publications
Read Text Version
More from New Asia College, CUHK
P:01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1 (2014年9月)

第四十二卷第一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三千五百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四 本院新生入學典禮─院長黃乃正教授講辭

頁十二至十五 「試步‧新亞」:追溯貓跡 細說貓語

頁三十 本院院務主任溫有恒教授履新 新任輔導長葉雲艷教授

二 ○ 一 四 年 九 月 五 日

新亞生活月刊

P:02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2-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李幗怡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304)

頁三

要目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重點校友活動

頁四本院新生入學典禮——院長黃乃正教授講辭

頁五第十二屆中華美德教育行動師資培訓班

頁六第十四屆中華傳統文化研修班

頁七多元時代背景下的中學傳統文化教育——第十四屆中華

傳統文化研修班省思錄︵唐纓︶

頁十一圓廣之約

‧新亞宿舍生活重溫營2014

頁十二追溯貓跡細說貓語︵劉潔伶︶

頁十六天地穹蒼

─淺析中國古代天文學之要義︵張肇庭︶

頁二十新亞國文獎得獎作品

頁二十二

Person and his Environment\"

\"UNIV2014: Cosmos, The Ecology of the

活動報告︵林彥朗︶

頁二十三文化眾讀開創眾讀力量

︵文化眾讀

頁二十四榮譽/升任/本院新同事

/更正啟事

頁二十五近期捐款鳴謝/本院新同事

頁二十六海外校友消息/展覽消息

頁二十七新亞書院學系聯絡人

頁二十八院務委員會通過委任及續任

/展覽消息

頁三十本院院務主任履新

/新任輔導長葉雲艷教授

.VYale-China Teaching Fellows

.i .iiiNew Asia College

/Yale-China

Yale-China

exchange programme

community service internship

/Goldman Sachs

Business Challenge 2014

1/7 - 1/8

2/7 - 9/7

2/7 - 31/8

6/7 - 26/7

7/7 - 5/8

10/7 - 16/7

14/7 - 20/7

26/7 - 27/7

9/8

16/8

23/8

21/8 - 31/8

二○一四年六月至八月

1/6 - 29/6 許氏文化館舉行「《四圍望,漫漫畫》2014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邀請展」

本院二十三位本院同學在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研習普通話。

27/5 - 23/8 本院十六位同學獲書院資助,參加英國劍橋大學、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之暑期課程。

本院與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合辦第十二屆中華美德教育行動師資培訓班,主題為「德」。

錢穆圖書館舉行「中國現代文學珍藏選粹展:林語堂」

本院十八位同學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哈特福學院,參加為期三周之海外文化交流計劃。

許氏文化館舉行「《相逢》:2014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一年級展」

第十四屆中華傳統文化研修班於本院舉行,主題為「《論語》與中學的中華文化教育」。

湖南大學二十位同學訪問本院,本院同學則於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三日前往長沙訪問湖南大學,並在農村支援

教育貧困學童。

為慶祝新亞書院成立六十五周年,本院舉辦兩日一夜之「圓廣之約‧新亞宿舍生活重溫營 2014」,逾一百二十位

校友及其家人參加。

「香港中文大學新生迎新日」於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本院於現場向新生介紹書院,並派發書院最新資訊。

本院舉辦「二○○四年畢業校友十年重聚活動」,約六十多位校友及其家人參加。

許氏文化館舉行「郭玉美、黃美平、陳佩雯聯展︰《毅行三人展》」

本院舉辦「一九九四年畢業校友二十年重聚晚宴」,逾百位校友及其家人參加。

本院蔡若慈(醫學/二)、朱國寶(法律/二)及李芳菲(法律/三)三位

同學與三位耶魯大學同學於五月三十一日至六月三十日赴美國完成四周的社

區服務計劃後同回香港,參與為期四周有關愛滋病、教育及精神健康的社區

服務計劃。

大事記

P:03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3-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05)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重點校友活動

各位親愛的新亞校友:

○一四年為新亞書院創校六十五

年!

歡聚一堂,共度這個別具意義的紀念

了多項活動,並誠邀各校友參加,藉此

重要日子,書院及校友會特別悉心安排

周年,為與各校友一起歡度這個書院的

為方便各校友安排時間參與各項校

瀏覽書院網頁

容及其他六十五周年活動的詳情,請

出,以供參閱。如需要知道更多活動內

友活動,現謹將幾個重點校友活動列

(www.na.cuhk.edu.

hk)或校友會網頁(www.naalumni.

org)

我熱切期望在不同的校友活動中與 。

你們見面。

院長黃乃正謹啟

擔任講座主持。

當地擔任講座主持;張學明教授則於本地

方式進行公開講座,並由張洪年教授前往

(註︰余英時教授將於其美國住所以直播

講者︰余英時教授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

張丕介先生塑像揭幕

)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講者︰陳繁昌教授

學術講座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

消息

書院

九月十九日

二月六日 十一月二十九日 十一月

十月五日 九月二十七日粵韻小曲會知音

二 月

三 月

三 月

2014

2015

餐券︰港幣壹仟圓正(每位)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舊翼會議廳

(酒會於晚上六時三十分開始)

時間︰晚上七時三十分

日期︰十月五日(星期日)

重溫昔日師友的深厚情誼。活動詳情如下︰

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誠邀您一同參與此盛會,

為慶祝新亞書院成立六十五周年,書院將舉行「新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

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

前,先致電

會社區會所購買餐券。請於前往校友會會所購買餐券

有興趣的校友可到書院網頁查閱購票詳情或到新亞校友

3487 6819與校友會職員Alice聯絡。如

3943 9589

有查詢,歡迎聯絡新亞書院院務室朱海欣小姐(電話︰

;電郵︰[email protected] )。

P:04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06)本院新生入學典禮—院長黃乃正教授講辭

求學與作人貴能齊頭並進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我謹代表新亞書院歡迎各位同

將舉辦的各項活動。

及晚宴等,盼望各位同學積極參與即

串的慶祝活動,包括公開講座、展覽

發展。這個學年,我們將會展開一連

他們為榜樣,同時展望及計劃未來的

校先賢艱苦奮鬥的精神,激勵我們以

在慶賀之餘,我們也應當緬懷昔日創

新亞師生、校友都滿懷喜悅地祝賀。

年,是值得我們紀念及慶賀的日子,

學。今年是新亞書院創校六十五周

各位在香港以至世界各地不同

校慶象徵一所蘊集師生心血結晶的學

院,必定經歷過無數次的﹁校慶﹂。

的中學成長、畢業,然後加入新亞書

願意投放感情及積極的參與。

的;校慶之能夠充實,視乎同學是否

它的意義是應該由每位學生去賦予

持的理想,以及其辦學宗旨的實現。

校成立了,標誌一間學校成立時所堅

新亞書院最為人稱頌的是﹁新亞

展至今天,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的重要

名遠播,漸漸得到各方面的推崇,發

精神辦學,終使一間簡陋的小書院聲

賢,懷著﹁艱險奮進,困乏多情﹂的

一群有理想、有抱負、不畏艱辛的前

化。雖然建校初期極為艱難,但全憑

旨是發揚中國文化,並且溝通東西文

負的文化使命極為重大,它的教育宗

無一物﹂的情況下建立起來的,它肩

精神﹂ 。 書院是創校先賢在 ﹁手空空,

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

成員書院,致力溝通東西文化,為人

作為大學生,作為香港的年青

養,將會完成你將來偉大的人格。﹂

將來偉大的事業,在學校時的內心修

﹁在學校裡的日常生活,將會創造你

正如︽新亞學規︾第二十一條所指︰

稟賦中發現你的興趣與才能。﹂;又

明瞭你的義務與責任,從自己個性的

言︰﹁從人類文化的廣大對象中,

價值,正如︽新亞學規︾第十一條所

大學裡,你們將會找到自己所相信的

我們每個公民手中的,在未來幾年的

個人以至香港、中國的前途是掌握在

的前途存在許多疑惑。然而我相信,

一代,你們或許對香港的社會、香港會。 聲,比一般人更努力去創造美好的社

會責任,為社會上不公義的事情發

等教育,自要更努力鞭策自己承擔社

你們既是大學生,能夠有機會接受高

即使我們面對的困難與日俱增,

各位。

來我們都能以各位的成就為榮。多謝

好的明天。我盼望在大家畢業後,將

社會而奮進,使香港、中國邁向更美

﹁社會大學﹂一展所長,為個人、為

你們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難,能夠在

來,秉承新亞書院艱險奮進的精神,

努力學習和進步,認真思考和計劃將

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的信念

只要大家懷著﹁求學與作人,貴能齊

院長黃乃正教授

活動

書院

-

4

-

P:05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07)

第十二屆中華美德教育行動師資培訓班

為了弘揚中華美德,提升青少

究所於二

年道德素養,本院與北京東方道德研

○○二開始合辦﹁中華美德

新博士慷慨贊助。

經費分別由田家炳基金會及校董陳志

學師資組及中學師資組各約五十人,

流。培訓班由今年起擴展規模,分小

討、參觀,並與本地之教師及校長交

八天之培訓,參加一系列之講座、研

長、教師及教育局人員來港接受為期

題,邀請國內各省市之中、小學校

教育行動師資培訓班﹂,每年設一主

第十二屆培訓班之主題為

中、小學或教育研究單位。

慶、四川、湖北、內蒙古及廣東省之

京、天津、黑龍江、山東、陝西、重

利舉行,九十多位學員分別來自北

﹁德﹂,已於本年七月二日至九日順

培訓班期間舉行了六場講座,講

子。

後回到各自的單位散播中華美德的種

深受啟發,獲益良多,在培訓班結束

中國傳統文化之活動概況。學員們皆

會,向國內同仁介紹有關德育及推廣

育老師亦蒞臨出席七月五日的研討

與本地同仁交流心得。多位香港的德

了解香港不同機構推行德育的情況及

小學、廉政公署及東華三院文物館,

金會、新亞中學、中華基督教會協和

所本地的學校及機構,包括田家炳基

教授。講座以外,學員們亦曾探訪多

及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系主任莫家良

吉教授、資深教育工作者陳建熊校長

教授、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所長傅永

任徐錦堯神父、本院資深導師劉國強

長王殿卿教授、香港公教教研中心主

者分別為北京東方道德研究所創所所

活動

書院

-

5

-

P:06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08)第十四屆中華傳統文化研修班

為促進兩岸四地之高中中國傳統

活動

書院

文化教育,從二○○○年開始,每年

研修班﹂於本院舉行。

學承辦,為期一周之﹁中華傳統文化

華傳統文化研究會協辦,以及新亞中

助、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香港中

員會主辦、臺灣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資

暑假由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

本年第十四屆研修班於七月十日

中教育單位的學員參與。

五十位來自內地不同省份及台灣之高

語︾與中學的中華文化教育﹂,約有

至十六日舉行。今年的主題為﹁︽論

研修班由優秀的國學學者主持講

東涌北公園﹁健康園﹂等。

學員亦參觀了新亞中學、志蓮淨苑及

論分析,互相交流學習。除講座外,

座。每天晚上學員對講座內容加以討

-

6

-

P:07

1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09)

前言

今年七月,我參加了由中國教育

教﹂。

題為﹁︽論語︾與中學的中華文化育

華傳統文化研修班﹂,本次研修班主

中學諸單位合作舉辦的﹁第十四屆中

院、香港中華文化研修會、香港新亞

樓文教基金會、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

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臺灣素書

短短的一周時間,研修班內容之

為﹁感佩至深﹂四字。

我在新亞中學參觀時的發言當可歸結

周到,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

參與之深入,乃至志願者服務之熱忱

充實、主辦方講座之精彩、與會同仁

隨著本次研修班的順利落幕,

許多當時來不及探討的想法,在研修

一、多元時代與文化認同

玉,與各位同仁做一點後續的探討。

的活動本身所期望的吧。以下抛磚引

這也是傳統文化研修班這項功德無量

至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之感。我想,

結束之後,卻不斷地浮湧上心頭,甚

薩繆爾•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 ,1927—2008︶曾經

高舉﹁文明衝突﹂︵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的大旗來解釋當今世

是非常具有遠見卓識的。

進整個世界上﹃文明的對話﹄﹂,

明衝突的危險性的注意,將有助於促

同﹂,﹁我所期望的是喚起人們對文

正在根據文化來重新界定自己的認

見紛出,但我認為,亨氏說﹁人們

界紛爭的根源,對此國內外學術界歧

﹁文化﹂,我們每個人所能切身

感受的正是其﹁文﹂與﹁化﹂的兩個

面﹁物相雜,故曰文﹂︵︽易•

繫辭下︾︶,但這種﹁相雜﹂卻是﹁五

成文而不亂﹂︵︽禮記•樂記︾︶,

之意。有了這樣的﹁人文﹂,才能夠

素也恰恰是﹁相雜﹂狀態的題中應有

的,而類似﹁文明的衝突﹂這樣的因

﹁人文﹂的本質,就應該是多元共存

贊天地之化育﹂︽禮記•中庸︾︶。

和氣度才行。

屋建瓴,我認為必須具有這樣的胸襟

中學教師要能夠在傳統文化教育上高

也只有具有宏觀的文化視野,

是必須建基於強大而健康的文化之根

深刻認識到,國家與民族的健康發展

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中學教師,才能

。﹁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國

﹁國性﹂

民性﹂,其內核即嚴復曾經提出的

化為貶義詞,而完全忽略了所謂﹁國

民性﹂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中逐漸被異

—民族的文化個性。這種

性的認識。

文化認同的內核,逐漸養成清晰的理

的黃金奠基階段,引導他們對自己的

做傳統文化教育,就是要在學生認知

化認同﹂的基石。我們在中小學階段

民族文化個性正是亨廷頓所言之﹁文

世界是多元的,民族文化也是

化﹄的民族,只能是一盤散沙,是失

位文化,而只有七拼八湊的﹃多元文

本位文化的價值﹂,﹁沒有強大的本

復興需要民族精神的引領,需要找回

華大學的彭林教授說得好:﹁民族的

認同﹂卻往往是單一的、聚合的。清

多元的,但特定民族與國家的﹁文化

多元時代背景下的中學傳統文化教育─

「第十四屆傳統文化研修班」省思錄

江蘇省天一中學唐纓

-

7

-

P:08

2

3

4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二、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 族之林。﹂ 時有多發達,終將無法立足於世界民 去了文化身份的民族,無論其經濟一 本次培訓研討主題是﹁︽論語︾ 國強教授︶,在深刻而警醒。 值意識,而不是只受本能驅動﹂︵徐 值︵徐錦堯神父︶,如談﹁唯人有價 事務、倡功德、作新民﹂的意義與價 教與國學之於﹁尋根源、立根基、管 教喻也﹄﹂︵梁瑞明院長︶,如談宗 ︽論語︾玩味、涵養,乃能﹃君子之 意雲教授︶,如談﹁教師自身需對 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元素是品德﹂︵辛 以個性化地申說。例如談﹁中華傳統 授以︽論語︾為中心,各有側重地加 與中華傳統文化育教﹂。各位專家教 但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我認為迄今 化﹂︵ 教學中所要發揚的,究竟是﹁傳統文 在研修班中所討論的,和我們在學校 的辨析與認知。這個問題就是,我們 足夠的重視,因此也就缺少足夠清晰 並沒有能夠在廣大中小學教師中引起 traditional culture︶還是﹁文化傳統﹂︵cultural tradition︶? 茲事體大,卻在本屆研修班的小 值得加以探究。 組討論中並無多少涉及之處,故尤為 對這個問題有過探討闡釋的,以 一文為最清楚明瞭。 龐樸先生的︽文化傳統與傳統文化︾ 私意揣摩龐先統文化﹂︵ 各個領域談得最為紅火的所謂﹁傳 生的立論,大概可以這樣認為,目下 traditional culture︶,等。而所謂﹁文化傳統﹂︵ 節俗禮儀、唐裝漢服、詩詞歌賦等 更多的指向有形的物質形態,例如 cultural tradition︶,則更多指向於無形的 觀念來看,幾乎是兩種不同特質的文 端午節和江陵端午祭內部包含的文化 角度看,二者的相似度非常高。但從 色的江陵端午祭,從﹁傳統文化﹂的 有傳承自中國端午節而發展出自己特 的端午節為例,除中國之外,韓國也 其實主要在於後者。僅以節俗禮儀中 始終認為, 形塑民族 ﹁文化認同﹂ 的, 想觀念、道德倫理、行為準則等。我 化﹂形態中的富於中國文化特徵的思 精神形態,例如包含在上述﹁傳統文

定民族的個性化的東西來。借用文化

的,但﹁文化傳統﹂則往往顯示出特

﹁傳統文化﹂可以是多民族所共有

而後者則代表的是韓國文化。因此,

化行為,前者代表的是中國文化,

︵Norbert

Elias, 1897

—1990︶的觀念來說, ﹁文

其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

具有耳濡目染的薰陶功能,影響塑造

本質,它對於身處其中的每個成員都

東西,它真正代表著一個民族的自我

化傳統﹂是民族之間表現出差異性的

明乎此,那麼我們可以說,前述

先生所講的﹁文化傳統﹂︵

的專題講座和相關討論,其實正是龐

本屆研修班所有圍繞︽論語︾所展開

cultural

tradition︶。

在聯誼會上,我曾說過,我與

揚以改變世道人心的﹁文化傳統﹂,

足以表明中國人身份的、足以激活發

文化﹂的層面上,而對包含在其中的

多其實都還停留在接觸、感知﹁傳統

來有聲有色的所謂﹁國學﹂活動,許

是,在國內一些地方搞得表面上看起

一些與會老師有著某種共鳴,那就

研修班的主題

處於半自覺的狀態。這樣一來,本次

關注與發掘的程度還不深,或者說尚

—﹁︽論語︾與中學

的中華文化育教﹂

—中的﹁育教﹂

化﹂的﹁育教﹂?

舊者,哪裡能談得上受到了﹁傳統文

面紅脖子粗、上公車地鐵﹁驍勇﹂依

走出孔廟卻依然隨地吐痰、與人動輒

袖對著聖人像三拜九叩,但脫下衣服

行舉止?我認為,哪怕你穿著寬袍大

動真正從內心深處開始改變自己的言

文寫作的學生,有沒有通過這樣的活

跡無數、初嘗學究式古代經典研討論

說得簡單一些,請問那些參訪名勝古

二字,就很難從縱剖面上加以深入。

此蓋流於﹁傳統文化﹂的表層工

三、窗內與窗外

的深層工夫之失也!

夫,而忽略﹁文化傳統﹂發掘與發揚

本次研修活動,新亞中學實踐性

在的﹁踐履﹂,令人感動。

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他們實實在

院青年志願者的服務工作兩項,給我

極強的傳統文化課程設計,和新亞書

(9310)

-8-

P:09

5

6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也許有人會認為,新亞中學的

切不可忽略它所生存的具體文化語境

而言確乎談不上﹁高大上﹂,但我們

同仁卻認為,新亞中學的做法,相較

學校的所謂﹁國學﹂課程。我和一些

做法,其氣魄與規模比不上內地一些

culture context︶,在香港這樣的

化﹂的有志者大聲疾呼,切記

此而想向更多欲致力於弘揚﹁傳統文

晰地想明白了某些問題的癥結,由

贊贈與新亞中學。現在的我,更加清

面的﹁土包子﹂,但是我依然要將褒

﹁高大上﹂的路子,並不是沒見過世

文化教育課程﹂等等,同樣走過追求

在開展所謂的﹁國學課程﹂、﹁傳統

是相當不錯的。而我本人在學校中也

厚,毫不誇張地講,在中國全境內也

留存之豐富、﹁文化傳統﹂保存之深

氣﹂。我所在的江南,﹁傳統文化﹂

在生活細節中再表現出來的﹁煙火

校的弱項:少了些將文化力量貫穿

也完全可以說恰恰擊中了內地一些學

法,既可以說是迫不得已的舉動,但

﹁動手動腳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做

教學環境中,它所注重的可以稱之為

﹁子以四教:文, 行, 忠, 信。 ﹂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

﹁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

所謂﹁窗內﹂,埋首學問,皓首

﹁窗內與窗外﹂風景的企圖心。

性則盲。想表達的就是這種努力打通

銘,曰:思想無德性則亂,感性無知

曾經模仿康得擬過一幅對聯作為座右

生,腳踏實地也。二者缺一不可。我

窮經之謂也;所謂﹁窗外﹂,眺望人

臺灣的黃武雄教授說得好,﹁在

力。﹂

件事:打開人的經驗,發展抽象能

此,﹁學校教育應做而且只做這兩

教,留下來的便只有互動一項,因

原始旨趣中,維生不必教,創造不能

﹃維生、互動、創造﹄三項關於人的

﹁經驗﹂不打開,固然談不

樓閣之嫌?

力﹂發展的境界,是不是有建造空中

驗﹂都沒有,就急急想進入﹁抽象能

上後續的提升;但如果連切身的﹁經

儒家有所謂﹁聖門第一義﹂的說

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四書

年,……皆入大學,而教之以窮理、

禮樂、射禦、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

學, 而教之以灑掃、 應對、 進退之節,

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

朱熹曾有個構想:﹁人生八歲,則自

法,其實就是強調﹁行﹂在﹁知﹂前。

•大學章句序︾ ︶ 這就是 ﹁第

世道人心何補呢?

界。否則國學熱了一陣又一陣,又於

實際行為,才能最終實際改變這個世

履﹂,深入到人心中去,改變他們的

學、傳統文化通過師生的共同﹁踐

些高頭講章,少一些故作高深,把國

踐了﹁聖門第一義﹂的做法呢?少一

該更多一些如新亞中學這樣其實是實

學也罷傳統文化教育也罷,是不是應

識未全、學理未深的階段,我們的國

歸結為﹁知行合一﹂。中學生處在學

一義﹂的具體描述,到王陽明便明確

臺北華興中學的梅瑞珊校長講了

練學生,首先應該從﹁律他﹂開始,

校長在介紹自己學校的經驗時說,訓

幾句簡潔的話,誠可謂啟人心智。梅

的境地。

然後才能進入到﹁自律﹂、﹁律己﹂

溫婉數語,精彩!同時令我有些

這就是﹁踐履﹂的鮮活表現。

結語

許汗顏之感!

美國已故的當代最為傑出的批評

•桑塔格︵Susan Sontag ,

1933 -2004︶曾高舉﹁反對闡釋﹂

︵Aaginst Interpretation︶的大旗,

欲的申說,結果

因為有大量的﹁闡釋﹂近乎隨心所

﹁使世界貧瘠,使

世界枯竭﹂。更何況,中小學教師

焉﹂的話

書,讀到了這樣一段﹁於我心有戚戚

大廳中,從公共閱讀書架上取下一本

已經散去,我獨自一人在新亞餐廳的

匱乏。七月十一日的晚上,小組交流

最大的苦惱還在於自身學問修養的

無論中小學教師,接近半數均表

課程而言,學科知識的不足,向為人

應付教學上的需要。……在師範教育

示,所掌握的語文學科的知識未足夠

(9311)

-9-

P:10

8 7

8 7 6 5 4 3 2 1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面對教學時,往有捉襟見肘之感。 詬病。……故此,中小學教師在實際 但是,作為以﹁傳道受業解惑﹂

詞始終意味著一種廣泛而開放的邀

樣說,迄今為止,﹃知識份子﹄一

怕有時候會力不從心。﹁或許可以這

不得不承擔起﹁闡釋者﹂的重任,哪

學生,面對著這個紛亂的世界,卻又

為天職的我們,面對著渴求真善美的

—邀請人們加入到這一種全球性

性關懷,參與到對真理︵

自身所屬專業或所屬藝術門類的局部

識份子﹄的意向性意義在於,超越對

的社會實踐中來﹂;﹁﹃成為一個知

truth︶、

判斷︵jubgement︶和時代之趣味

︵taste︶等這樣一些全球性問題的

子﹄與﹃非知識份子﹄的尺度。﹂

的實踐模式中,永遠是判斷﹃知識份

探討中來。是否決定參與到這種特定

︵Zygmunt

Bauman ,1925

—︶的這些話,獻給

家、同仁和志願者們!

為本次研修班無私奉獻心力的所有專

○一四年七月二十日深夜

於無錫東亭蔚藍都市花園

[

注釋 美

]薩繆爾

‧亨廷頓著,周琪等譯︰︽文明

社,

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華出版

2010年︶。

彭林︰︿多元時代需要更強大的民族精神

國禮樂文化傳統的現實意義﹀,︽人民論壇

學術前沿︾︵2013

年10月︶。

安徽教育出版社,

龐樸︰︽當代學者自選文庫:龐樸卷︾︵合肥︰

1999年︶。

[德] 諾貝特

‧埃利亞斯著,王佩莉、袁志

發生的研究︾︵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英譯︰︽文明的進程︰文明的社會發生和心理

2009

學出版社,

黃武雄︰︽學校在窗外︾︵北京︰首都師範大

年︶。

2009年︶。

[美

]蘇珊

‧桑塔格著

,程巍譯︰︽反對闡釋︾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

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黃顯華編︰︽尋找課程與教學的知識基礎︾︵香

2000年︶。

[英

]齊格蒙特

‧鮑曼著

,洪濤譯︰︽立法

者與闡釋者︾︵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

-10-

(9312)

P:11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為期兩天的﹁圓廣之約‧新亞宿舍

生活重溫營2014﹂於今年七月二十六日至

其家人參與其中。

二十七日順利舉行,約一百二十位校友及

兩天的重温營分﹁日營﹂及﹁宿營﹂

迎晚宴、﹁新亞

定向小遊戲、新亞及中大校園遊、院長歡

及﹁中國書法班﹂;﹁新亞知多少﹂野外

型班﹂、﹁個人護理品親子活動工作坊﹂

兩個部份,活動非常豐富,包括﹁汽球造

‧再迎新﹂晚會等。重温

神秘、又浪漫的地方。

友都懷著興奮心情,攜同家人造訪這個既

精神象徵,這次新亞水塔罕有開放,各校

新亞水塔長久以來作為書院的重要地標及

營的其中一個重點活動是﹁新亞水塔遊﹂,

七月二十六日晚上,過百位營友共聚

於圓形廣場參加﹁新亞‧再迎新﹂晚會,

舍生活的軼事,彷彿重回讀書的年代。

新亞餐廳準備的糖水,一邊分享昔日於宿

監林漢明教授的主持下,眾校友一邊享用

移師到紫霞樓大廳繼續進行,在紫霞樓舍

氣氛熱鬧非常;後因天雨關係,晚會隨後

活動

書院圓廣之約‧新亞宿舍生活重溫營2014

-11

-

(9313)

P:12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14)

校園記者: 劉潔伶(新新傳/三)

細說貓語

追溯貓跡

試步‧新亞

本期專欄的題目是追溯貓跡細說貓語。廣為人知的「志文貓」是如

宿舍至寶「志文貓」

園作結,彰顯新亞的人文精神和人道主義。

的連篇往事。最後,以「群貓之主」黃乃正院長呼籲共建人貓共存的校

下文將訪問相關的貓義工、工友、教職員和同學,跟大家分享與貓相處

的流浪貓?抑或是慘被遺棄的家養貓?有鑒新亞師生中愛貓者為數不少,

來頭?目前流連知行宿外和行人斜路一帶的是走遍中大山嶺、新亞山城

何討人喜歡?後來又為何銷聲匿跡?寂寂無名的「大命」貓女原來大有

當了八年志文樓宿舍工友的李德光先生(光叔),至前年六十歲方才

有宿生特地從超市買來罐頭貓糧餵食,疼愛之情可見一斑。

的大堂、志文正廳等,而志文橋一進來放雨傘的地方則放了水和食物。也

髮。」沒有貓籠的侷促、沒有貓屋的規限,志文貓給養在四樓小賣部對出

園,後來被前舍監馮統照教授收養了,同學都很喜歡跟牠玩,摸摸牠的毛

本身該是一隻流浪貓,金黃色的雄性貓,身長約呎半,最初出現在志文花

退休。 光叔聊起志文貓, 眉飛色舞。 「志文貓……那可說是九年前的事了,

-12

-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

細碎而深刻的悸動。

熱愛、與眾分享的興奮,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

小徑大路,與新亞人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的

有初步認識,卻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

者報道「家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

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

P:13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15)

鮮為人知「大命」貓女

不像「志文貓」般為人熟悉,「大命」貓女較少被人提及,卻誕下

資料得知,已故著名的歷史學家孫國棟教授於二

不少貓隻,地位猶如群貓之母。記者從貓義工阿施等人口中並翻查有關

○○五年寓居於新亞書

上新亞探望群貓,並曾徒手爬下山坡,避開貓居所附近那些長滿尖刺的

餐。即使後來孫教授離世,其看護轉至大學圖書館工作,空餘時還會走

幼小,故勾起護生之心、憐憫之情,與其看護開始餵飼新亞貓,每日一

院知行樓,其時孫教授因目睹「大命」貓女年紀輕輕就生下貓咪、哺育

杜鵑,清理垃圾,如遭丟棄的飯盒、報紙等,甚至近年在協助群貓做

絕育手術一事上仍不遺餘力。

「大命」貓女雖誕下為流浪貓,但福大命大,連遇貴人,如今尚在

「貓祖」吧!

新亞家內。大家若尋覓到其貓跡,不妨一睹這隻曾哺養不少幼貓長大的

師生職工因緣際會大談貓經

身為愛護動物協會的義工阿施,本身養了四隻貓,更領養一頭新亞人

氣貓黃仔,一養便是三年。她自二

○一

○年復活節起,在中大校園開展協

貓的福祉,確保人貓和平共存。

人道方法,能從源頭控制貓隻數目,解決過度繁殖的問題,從而維護中大

會推行的「貓隻領域護理計劃」。她期盼此計劃「捕捉、絕育、放回」的

「現時新亞貓共有十多隻,品種多為本地短毛貓(D o m estic Sh ort

H air ),俗稱『家貓』,主要流連於知行樓宿舍對出的垃圾房空地、行

可發現貓跡。而知行樓側出沒的貓隻九成已絕育,故野性降低,在路上流

人路一帶,紫霞知行樓對下的山坡、校巴站向海的山坡、聯合書院等地也

-13-

志文貓好動生猛,因以前那扇玻璃門並不常關的緣故,牠能自由

蜷縮一角,取暖睡覺。」

獃在電視房休息,尤其冬天時會爬到電視房裡那張紅色貝殼形沙發上,

晚上才回到大堂吃東西,或爬樓梯到洗衣房散散步。「印象中牠很喜歡

進出宿舍範圍,往往日間或躲起來,或在花園附近、晾衣房走來走去;

對於志文貓的不幸離世,光叔記憶猶新,「當時中大有很多建築

留言板,甚至在悼念動物的網站設立專頁,以表達萬分惋惜與不捨。

同學們也陸陸續續前來拜祭,放下鮮花和淨水,後來更為牠設置靈牌、

掛上一塊膠板,貼上志文貓的相片,地下則放了花瓶,插上幾朵花。

走了。」死訊傳開後,馮舍監為了悼念牠,在小賣門外那面深色的牆

到志文梯那兒再咬死的。後來我報告保安組,同事用黑膠袋裝著牠拿

一隻流浪狗從知行樓走了下來志文樓,先在紫霞橋抓著牠,一直拖行

工程,引來不少流浪狗。那晚雷電交加,風吹得正緊,我剛好值夜班。

鄧曉聰同學特地買濕糧 ( 即貓

罐頭 ) 餵新亞貓

前志文樓工友光叔憶述:為免志文

貓跑掉而逐層推著防煙門趕牠回

到四樓大堂。

圍著低頭吃貓糧的新亞群貓,不如

一般流浪貓爭相搶食。

曾哺養不少幼貓長大的「大命」

貓女

P:14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16)連、發情鳴叫等習慣也已減少。」她提醒道,縱然絕育了的貓

(可

從剪了部分貓耳這點辨認出來

)較容易親近人類,不過流浪貓始終

以免被抓傷。

對人有一定戒心,同學閒時欣賞貓的姿態便已足夠,不應胡亂觸摸,

一位不願透露名字、低調餵貓已經數月的中大職員表示,「平日

情,那一定會令中大的『大』意義更豐富!」。

書館的燕子聞名嗎?如果我們能將人的善性發揮到極致,對萬物有

在這裡安樂地老去。中大不是以眾志堂的麻雀、新亞的貓、大學圖

這些小動物卻在這個家出生、生活,我希望大家包容牠們,讓牠們

者問他餵貓的原動力是什麼時,她回應道:「我們只是校園的過客,

物;狂風暴雨天時,不見貓蹤,我唯有放少量貓糧於椅子下。」記

垃圾筒內丟下。下著毛毛雨時,我會撐傘,讓貓咪在護蔭下享用食

餵完貓,我會清理乾淨,然後直接將垃圾拿到大學火車站外的公共

為了一群新亞貓,不

身體依偎著她。

勾着她的小腿、以和暖的

貓兒「撒嬌」似的用尾巴

十分想念新亞貓,更難忘

畢業在即,鄧同學明言將

關注組的組群和成員」。

來,怎料就認識了新亞貓

餵貓的空檔開始閒聊起

此本來素未謀面,祗趁著

的鄧曉聰同學表示,「彼

顧牠們。曾接觸過新亞貓

態,有的出錢出力餵飼照

有的在旁觀察貓的動靜

同學系的同學聚首一堂,

貓廁所

-14-

( 圖左下、右 ) 貓義工阿施所領養的新亞人氣貓─黃仔

今年初才設置的堆肥桶

P:15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17)

黃院長冀見人貓共存的校園風貌

院長黃乃正教授也是愛貓之人,家裡正養了四頭貓。早年義工們替新

都是真理。每件事情都要經過自己的批判思考!」。

同學效法貓那種獨立、有性格的特質,「勿過於聽話,不要覺得所有東西

物、自然環境和平共存,不失為一種校園風貌!」。他又語重心長,希望

裡,這客觀存在就該尊重,大家應當學習去適應、遷就和諒解。人、小動

鼠患,增添校園的生氣,喚醒同學愛護小生命。「既然這些貓出現在校園

記者問到他對新亞貓的看法時,黃院長認為貓的出現能起三大作用:杜絕

亞流浪貓申請做絕育手術時,以黃院長的名義做了登記。作為群貓之主,

由新亞校園內的貓延伸至都市中的貓,向同學介紹正確的愛護和飼養寵物之道,並由動物地球幹事、愛護動物

協會義工等解答有關動物權益的問題,分享動物權益保障資訊。

-15-

諸事貓須知

( 右 ) 黃院長尤其喜歡貓那種獨

立、有性格的特質。

( 上 ) 黃乃正院長曾經養過的貓,

其中三隻更是養了超過十年之久。

黃院長分享自小就喜歡貓

新亞農田附近的貓廁所,由新亞書院環境保護委員會、香港永續栽培學院在今

年初一月十五日舉辦的「樂農圃,嘆嘆茶」活動期間設立,目的是提供新亞群貓

如廁、休憩的地方。而八月尾將舉行另一場農田種植活動,屆時檢討貓廁成效,

歡迎各有心人士參與。詳情請密切留意書院最新消息。(www.na.cuhk.

edu.hk )

追蹤最新貓向

請不要追趕我,或向我大聲說話、用閃光燈拍照,我會害怕的。

請安靜地欣賞我的姿態,與我保持一定距離,讓彼此能和平相處。

你可以請我吃貓乾糧或貓罐頭,以及乾淨清水,但不要給我牛奶、

巧克力、豆腐花、提子乾等,這些對我是有毒或無益的。

謝謝你照料我的飲食,我愛乾淨,所以也請你幫我清理餘下的食具

及食物,感謝你的愛護和體諒!

註:發現新亞貓情況異樣或不幸受虐,請盡快與貓義工阿施聯絡,

電郵地址為:[email protected]

1.

2.

3.

4.

下期預告

P:16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18)

投稿天地穹蒼

─淺析中國古代天文學之要義

張肇庭(新政政/二)

編按︰此文章為大學通識科

︿UGEB 2510人類與星辰﹀之論文。

一、簡介

從古至今,天文學一直在中國

以歷法、 節氣等建立觀象授時系統,

文學便發揮了其重要的工具性用途,

國,對於曆法的需求甚殷,因此天

之要義。在實用方面,中國以農立

代天文研究,帶出中國古代天文學

上兩個面向。本文希望透過敍述古

文學在中國文化之角色亦離不開以

人文精神為本位的哲學思想。故天

顯性的實用技術,另一方面在於以

國自然科學的價值,一方面在於外

的自然科學中佔據著重要位置。中

文化意義。本文將一一析論之。

此天文學在傳統中帶有與眾不同的

一向在中國文化扮演重要角色,因

對﹁天﹂的理解。﹁天﹂這一概念

意義。中國人對天文的理解見之於

統中國文化帶有相當高程度的精神

治學說。在哲學方面,天文學於傳

家則以天喻人,將天文學轉化為政

證,藉以鞏固統治地位;政治思想

分,例如天命論,以天文現象為佐

主會抽取中國哲學中天人互通的部

開始在中國政治中發揮其作用。君

隨著以上之發展漸趨成熟,天文學

協助百姓日常農耕和農業發展。而二、天文學的哲學意義

中國古代沒有如西方一樣清楚

化對世界的理解︰

中國人的天文學直接反映了中國文

的人文觀和天文觀難以分割,因為

辦人錢穆先生曾經提出,中國古代

文化所擔任之角色。新亞書院之創

故本部份將會淺述天文在傳統中國

響到天文學在中國的發展及其意義,

道﹂的天混為一談。但這亦直接影

界定的﹁天文學﹂概念,往往與﹁天

﹁中國古代人,可稱為抱有一

觀念,亦可說即是古代中國人生的

生盡是天命的天人合一觀﹄。這一

種﹃天即是人,人即是天,一切人

人的思想了。﹂

別來看,那就無從去瞭解中國古代

人,強要把﹃天文﹄與﹃人生﹄分

文觀。如果我們今天亦要效法西方

中國人主要的人文觀,亦即是其天

一種宗教信仰,這同時也即是古代

︽史記︾是中國﹁二十四史﹂

體現人間的種種狀況。西方文明中

有意志的大自然,而這種意志能夠

神。國學大師季羨林將天解釋為

化中極為重要的﹁天人合一﹂精

史發展之關鍵。這揭示了中國文

與人事之間的關係演變,找尋歷

要﹁究天人之際﹂,藉著探索天道

之首,作者司馬遷甫開首便提出

-16-

1

1錢穆︰︿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P:17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19)

存在是在一個較為混沌的狀態。

不存在人天之先後次序,兩者的

文雖然以人為本,但實際上自然中

人和天則是相連的。中國人研究天

體和客體的關係。對中國人而言,

甚至希望征服的對象,人和天是主

人與天是相分的。天文是人類探究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的哲學

抽象的哲學概念解釋

論述為主,很多天文學現象都是以

國傳統的宇宙理論以形而上的哲學

理解直接塑造其天文觀。因此,中

觀念。先秦諸子對﹁天人合一﹂的

。例如︽淮南

氣﹂的相互作用

朱熹認為字宙生成是由於﹁陰陽之

宇宙不同階段的發展是源於﹁道﹂;

解釋宇宙和天地的形成;張衡認為

子︾以﹁元氣﹂、﹁輕濁﹂等概念

。孔孟、老莊等思

究。 ︽禮記︾ 曰: ﹁天地之道, 博也,

想家大多都有對個人與天和合的研

三、農業用途

進一步探索。

也同時限制了中國科學對於宇宙的

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的哲學框架,但

的形而上的理解,為日後中國天文

神修養,方能與天相通。這些對天

應該培育自然而來的心性,提升精

他們的學說近於唯心主義,提出人

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則知天矣﹂

矣。﹂︽孟子.盡心上︾說︰﹁盡

﹁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

︽莊子.大宗師︾一開始便提及:

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天文學在中國以實用價值為

與天文學有緊密關係。 ﹁

面。中國傳統以農業立國,而農業

時,實際則可分為曆法和節氣兩方

主,應用主要體現於農業的觀象授

日出而作,

從遠古時期就控制著人的生活。春

日入而息﹂,太陽永恆地東昇西落,

商民族祭祀的主要星辰

察大火星的位置變化,大火更成為

傳上古設﹁火正﹂這一個官職以監

直是人民決定農時季節的依據,相

較強,在夜空中位置明顯,因此一

即是心宿二為例。由於大火星亮度

中星﹂和﹁旦中星﹂。以大火星,

確定季節的來臨,即所謂觀測﹁昏

觀測黃昏和黎明上中天的明亮恆星

奇特的關連。先秦時期中國人透過

季節交替與天文星象變化一直有著

要連繫,而古人很早就已經發現,

播秋收等農業活動與季節變更有重

。在三千多

天象,人民就開始預備要播種

大火星便會由東方升起,看見此一

年前大約在初春時,太陽一落下,

。大

稱為﹁流火﹂

落下,大火星已移向西方的天空,

季的來臨。到了夏末之時,太陽一

火星初昏時上中天是夏至,代表夏

。︽詩經.豳風.七

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國古代天文獨有的座標體系。

觀測日月五行運動的參照,成為中

周天循環的二十八星宿系統,作為

的恆星,發展出一系列相連的、繞

天的衣物了。人們逐漸從觀測個別

氣便會轉冷,人們便要預備添置冬

不再在黃昏見於中天時,不久後天

意思就是當大火星移向西方的天空,

中國傳統曆法為陰陽曆,同時

歸年少約十一日

的﹁大月﹂,則一年的天數會比回

二十九日的﹁小月﹂及六個三十日

以朔望月訂立陰曆,分別設六個

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如果只

國古代觀察得出太陽周年運動有

朔望月大約有二十九點五日,而中

藉觀測朔望月及協調回歸年所得。

考慮太陽的周年運動和月相週期,

。因此,中國曆法

現閏正月,這亦與農業有關。曆法

閏月的佈置有所限制,例如不會出

採用了置閏, 主要使用十九年七閏。

-17

-2

3

4

5

6

7

2宣煥燦︰︽天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頁78。

3同上,頁

72至

76。

5中國天文學史整理硏究小组

4︽左傳.襄公九年︾:﹁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

︰︽天文史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年︶,頁5。

7鈕衛星︰︽天文與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6同上。

2011年︶,頁74。

P:18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在四月,保持曆法對氣候的正確解

上閏三月,令小滿﹁順利地﹂出現

四月未沒有小滿,則要在三月後加

規定有小滿才是四月,如果某年的

會完全脫節。例如漢朝︽太初曆︾

五月便會提早,氣候變化和月份將

少,如果不設閏月,三至四年後的

秧。但因為陰曆年的日數比回歸年

是為了決定農時,例如五月適合插

。陰陽曆中的陽曆是制訂節氣的

人的生活影響深遠,足見節氣在中

時至今日,二十四節氣仍然對中國

要的指標,控制播種、收割等時份。

候,節氣就成為了農業社會中最重

朔望月影響,月份較難準確預測氣

是一個節氣。由於陰陽曆受閏月和

每份大約十五度,每一份的始點就

如果將一個回歸年分為二十四份,

響的準確反映。 一年有二十四節氣,

氣候的變化,是太陽位置和日照影

關鍵。節氣是補充曆法。它是四季

四、政治作用

國文化中的重要性。

天文在中國政治中發揮作用的

人物、城池關卡、河流渡口、與外

二十八宿的星象則包羅萬有,車馬

劃分完全是封建王權的象徵。其餘

武百官以至天神的星象。這種星象

帝位外,還有代表皇子、輔臣、文

天市垣則代表京城市集。當中除了

是與皇權有關,代表皇宮和政府,

分為三垣,當中紫微垣和太微垣都

中國古代將北天極及附近的天區劃

這可以從星空的設計中略知一二。

空,再藉星空變化解釋人間事物。

古代天官嘗試將人間現象複製到星

勾劃出具有濃厚政治色彩的天文學。

七星、二十八宿、日月五行等天體

正當性,和透過研究北極星、北斗

君主如何以天文學提升自己的統治

情況可以分為當權者實際操作,即

合天地對應, 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

是把人世間完全複製至天上,以符

日常生活的物品,應有盡有,可說

族交戰的戰場、各種軍需品、乃至

從原始部落時期開始,星象的

這個情況出現的機會不少

的相近方位。根據現代科學推算,

火星、木星、土星同時出現在夜空

祥之兆。五星聯珠是指水星、金星、

始。五星連珠亦從此被後世稱為吉

訂為甲子年,開啓了干支紀年法之

天空出現五星連珠,因此那一年被

為例。傳說古代聖王帝舜登位時,

明自己統治的正統性。以五星聯珠

造為天命所歸,以神秘莫測的天證

對天體運行的闡述,意圖將自己塑

擔任。而自商朝起,君主一直關注

解說已經由部落中最尊貴的巫師所

,例如漢

而漢初呂后臨朝稱制,及唐李隆基

史書都紀錄其發生時間為元年,反

高祖二年和唐高祖武德二年,然而

(後唐玄宗) 起兵聲討韋后之時發生

具。

要,已經成為當政者保護政權的工

於史,足見星象的記錄為了政治需

的兩次很矚目的五星連珠,則未見

陰陽家宇宙論是天文學對政治

的模式是五行

能來自陰陽,萬物間互相連結制約

為宇宙的本源是氣,事物變化的動

天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陰陽家認

陰陽家和儒家,自此陰陽家對中國

董仲舒在獨尊儒學的背景下揉和了

權力的實質影響的例子之一。西漢

。它將宇宙視為大系

統,以此解釋人體經絡氣血運行理

統,人體相應是與宇宙相似的小系

。基於其對人與天之間的理解,

的天文現象,如日蝕、星隕、星孛

陰陽學者將一些當時科學未能解釋

這些啓示主要是在政治方面。 首先,

將天文現象視為天對人的啓示,而

陰陽家學派發展了﹁陰陽災異說﹂,

-18-

(9320)

9

10

11

8中國天文學史整理硏究小组︰︽天文史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年︶,頁39。

10吳志鴻 9︽史記︾:﹁漢之興,五星聚於東井。﹂︰︿淺論中國宇宙論的發展與展望﹀︵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台北中心哲學社︶。

11同上。

8

P:19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為原則,以止國亂

之失﹂,天要提醒人以﹁仁愛人君﹂

異﹂。天降﹁災異﹂是因為﹁國家

等當作為天的意志的產物,是為﹁災

。因此,西漢皇

要待秋冬才能借助﹁天地之閉﹂,

施政。例如﹁春士夏長忌殺戳﹂,

和﹁二十四節氣﹂,直接影響漢朝

的規範放置於一年的﹁四時八節﹂

的歲時。四時禁忌說將對人類活動

解,形成﹁四時禁忌說﹂這套僵化

另外,陰陽家亦對時節有其獨特理

異﹂一定有所意指,﹁必不空發﹂。

帝有下詔罪己的傳統,深信天文﹁災

審理政刑獄案件。西漢元帝時,身

時法度﹂而被貶

天審理犯人,被中央判定﹁有違四

任司隸校尉的諸葛亮豐在春天、夏

五、總結

中國古代天文學強調其﹁用﹂,

二用於政治論述。由於中國傳統的

象轉為實用知識, 一用於農業生產,

行原理、宇宙由來,而是直接將天

之處,在於不以追求天象背後的運

力兩方面觀之。中國天文學的特別

可於農業的觀象授時及影響政治權

-19

-

(9321)

學以外一個理解世界的途徑。

樹一幟的天文體系,成為西方天文

國傳統的人文精神,造就了中國別

優劣,而是希望指出,正正由於中

所不同。本文在此無意判斷兩者之

論建構宇宙系統解釋自然的傳統有

精神,與西方注重理性分析、以理

中國傳統自然科學的以人文為核心

方文明, 如古希臘等有很大的差距。

統科學的意涵和發展模式與古代西

天文沒有科學概念。誠然,中國傳

關連,西方人甚至會認為古代中國

自然科學與人文思想有十分緊密的

錢穆︰︿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錢賓四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參考資料

1998年︶。

中國天文學史整理硏究小组︰︽天文史話︾︵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年︶。

宣煥燦︰︽天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鈕衛星︰︽天文與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年︶。

︵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

陳明恩︰︿董仲舒災異說析論﹀,載︽中國文學之學理與應用-紅樓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吳志鴻︰︿淺論中國宇宙論的發展與展望﹀︵台北︰國立空中大學台北中心哲學社︶。

2010年︶。

12

13 14

12陳明恩︿董仲舒災異說析論﹀,載︽中國文學之學理與應用-紅樓夢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2010年︶,頁220。

14同上。 13同上。

P:20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20

-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22)

投稿

深夜的宿舍

黃漢彤(社會/二)

中學沒有甚麼深夜的時光,最遲十一二時便上床睡覺,自己又

上反射著刺目的光。

睡就多夜睡。有時終於睡意來襲,窗外天空是魚肚白色的,吐露港

擾父母的好眠,明天最早可能只是兩半堂,自然天昏地暗,愛多夜

上大學後,住在宿舍裡頭,不用嚴格按照時間表做人,無須害怕驚

不好外遊,夜生活很是遙遠,在想像裡就是那種燈紅酒綠的玩樂。

剛上大學,只是一段短短的時光,我記下的英文名字比我以往

在深夜的宿舍裡,慢慢領會獨處的滋味。

人往,那些日子孤獨與繁囂同在。不少人選擇在人群中周旋,我卻

然有好多的組聚莊聚讓我忙得記不起這一點。許多陌生的朋友人來

人生的總和更多。但是再沒有誰可以與我由早到晚﹁焗熟﹂了,雖

並不是說不曾在宿舍的夜裡與人互動,宿舍的夜的確合適傾

兩人快樂地爭辯起來。

說節日送禮根據研究不符經濟效益,應該放棄,我說不是的,然後

大家嬉鬧地念出來;也試過與室友促膝長談,討論剛讀過的書,他

八九不離戀愛,有誰拿出手機,讓大家看她早兩天給人告白的對答,

談。試過一班少男少女躺在兩張拼起的單人床,關上燈,聊的事

可是宿舍的夜晚似乎更喜愛獨處的人們。夜晚的清靜與早晨的

晚的宿舍似一池平靜的池水,不是死水,它可以容納一片落葉的漣

至於四下無人,大家都有起碼的默契不去打擾這段獨處的時光。夜

喧囂對立,而我們需要這種對立,所以雖然宿舍在多夜的夜裡也不

與我無關的事情

楊鍾(經濟/二)

我會重拾我的吉他,我會認識一群有趣的人,我可以

其實很久以前我想的大學生活不是這樣的。

沒肺地大笑再也不用忍受一個人冷清的房間。

終於可以住進四人甚至六人大寢享受集體生活,每天沒心

在凌晨三點爬起來看球而不用偷偷摸摸,最重要的是,我

雖然我知道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差了一點,生活總是

我期待已久的宿舍生活就要開始了。

別喜好,溫柔又貼心。第一天晚上我們互道晚安,我想,

甚至還送了珍珠手鏈作為禮物,認真地問我有沒有什麼特

的雙人寢,我的室友是來自江南的溫婉學姐,第一次見面

記︾或是︽生活大爆炸︾,反正與我無關。我住的是寬敞

的生活,那些設想過的場景陌生得像是電視劇情,︽老友

失望。可我有天突然發現自己過的是跟以前期待完全不同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個月之後,彼此之間的禮

話可說。有時候我對著電腦螢幕發呆,忽然聽到身後看電

家對分享生活這件事好像都嗤之以鼻,時間久了,更加沒

不宣地只待在自己的領地,不關心不打擾對面的世界。大

貌只顯得生分,房間裡就像有一道透明的屏障,彼此心照

新亞國文獎得獎作品

P:21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21-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23)

一絲若隱若現的流行曲,滑鼠左鍵與鍵盤的啪啪聲。

套的﹁食杯麵聲﹂:沖水、啜麵、飲湯;房間內有耳機隙縫傳開的

漪,只是不應波瀾大作。走廊上有廁所內傳來的水聲,茶水間一整

行走在日間的校園,我也能感受到一種孤獨,可是那種人潮中

外,甚至超脫出時間上建立的一切秩序以外,無比地自由。

的深邃。天色是時間的代表,它都消失了,我彷彿就脫離於時間以

物上調動光影、重新上色;月亮則謙虛得多,從不嘗試攪動那黑夜

光也不來擾你專一的心靈,太陽的步伐太過高調,偏要在四處的景

舍裡,四周的人事自己走開,你不用管他們,他們也不來管你。連

來內轉向自身,是一種防衛性的孤獨,因而消磨心力。在深夜的宿

的孤獨是累人的,太多人太多事物讓你不能處理,於是注意力反過

這時節,我選擇甚麼事物,那就是世界上的唯一。要一首屬於

句,我就是為寫出那一字一句而存在的。

上的苦難;要完成一篇拖好久的文章,總寫不出那最要緊的一字一

看一本先哲的書,就馬克思吧,他的幽靈就在頭頂上盤旋,說著世

是世上只有一道燈光朦朧的橋,一班年輕的人驕傲地橫渡海峽;要

黑暗的歌曲,好的,那就聽﹁萬能青年旅店﹂的︽秦皇島︾吧,於

梁實秋說,寂寞是一種清福,可是這清福並不易得。我說,在

子,一再規劃我未來的路。

以思索應對,於是在宿舍的夜裡,我不能不一再回憶這些實在的日

索就必有煩惱。但人生是不能沒有煩惱的,而煩惱往往悖論地只能

更多的時候,夜也有其極限。況且,夜的深沉本來就適合思索,思

一個絕對的長短衡量的話,我的寂寞真是太奢侈了,可是當我想要

公又說,這清福是難以長久享受的,我是既同意也不同意,因為以

宿舍的深夜裡,這清福實在過於易得,而幾乎習慣於這感覺了。梁

有人覺得,夜睡只是一種無謂的放縱。我在這夜裡學懂了如何

時光,都在這裡了。誰可以說這種夜睡的不是呢?

將之統合為不犯駁的敘述,建立了自我,可以說我大學裡最重要的

自足地自處,又在心裡書寫了無數關於我自己的故事章節,並嘗試

無關的世界。

此也默默無言,她就在我的對面,卻像是在一個完全與我

時候早出晚歸,碰面都很難,深夜回到宿舍只剩疲憊,彼

影的她爆發出大笑,卻連回頭的力氣都懶得使。忙起來的

可是有一次晚上,我在半夜醒來,聽到對面的她在小

聲哭泣,我猶豫良久才開口問︰﹁你怎麼了?﹂

﹁沒什麼,不好意思吵到你了,你睡吧。﹂。然後她

起身開門出去。我在黑暗中默默地歎氣

—我們都在各自的

孤獨裡生活,卻無法彼此安慰。

生活最近的人居然最陌生。這樣的句子寫出來被人看

相安無事。曾經理想的那些,都是與我無關的事情了。

下在圖書館疲憊的黑眼圈,我和溫婉的學姐繼續客客氣氣

要好。然後我荒廢了吉他,凌晨再沒有看球賽的激情只剩

會像瘋人院一樣熱鬧,很久以前我以為一切都比想像中的

賽會讓大家一起熱血沸騰,很久以前我以為我的大學宿舍

喜將我的吉他背到學校來,很久以前我滿心期待凌晨的球

都奉獻給了圖書館,簡直是虛度青春。很久以前我滿心歡

和一群狐朋狗友喝著啤酒發著瘋,而不是把無數次的通宵

作業的間隙,想著我理想中的大學深夜應該是在大排檔,

孤獨偶爾強烈地湧來,比如在深夜對著圖書館電腦奮力趕

個人都有自己排得滿滿當當的日程,每個人都步履匆匆。

一個人吃飯,習慣一個人上課,習慣一個人在圖書館。每

到是多麼可怕,我身處其中時間久了居然也會習慣。習慣

最近工友姐姐跟我說,你和你朋友在宿舍每次笑聲都

樣熱鬧呢。

好誇張哦,開心到不行啊。我心想,嗯,簡直像瘋人院一

沒錯,我換了室友,是我一直很好的朋友。嗯,其實

一切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糟。

P:22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24)

報告

活動

“UNIV 2014”是第四十七屆的

UNIV Forum ,於二○一四年四月十二

UNIV Forum (www.univforum.org)

次活動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會議,由

日至二十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行。本

同時有利於世界日益重要的文化交流。

並於大會期間透過不同活動互相認識,

地有興趣的學生參與每年一度的大會,

學生對不同學術範疇的認識,故邀請各

官方單位主辦,目的為促進全世界的大

是次大會的主題為環境與生活,

會頒發獎金和獎項。

見。論文和匯報表現出色者,將獲得大

國籍的參加者得以在學術場合中交流意

匯報,透過匯報和提問的形式,令不同

告書等均須在學術會議中向其他參加者

參與辯論比賽。所有的論文、作品和報

告書。除了學術作品以外,參加者亦可

論文、影片作品,或者是改革社會的報

主辦單位提交一份有關是次主題的學術

探討人類與環境的關係。參加者必須向

代表香港參與大會的名單有五人,

護、土地公義以及科技禍害等議題。

牙和美國的參加者討論各地對於環境保

羅馬的匯報過程十分順利,也能跟西班

哲系陳家富教授擔任學術指導。我們在

社會/土地公義,並由香港浸會大學宗

件中的行動為題,探討天主教教義中的

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在菜園村事

和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代表以香

分別來自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

是次大會除了學術會議以外,還鼓

為此行的一大特色。

同名勝古蹟,討論彼此國家的新鮮事,

籍的參加者在旅途中相遇,並肩走過不

馬的過程也是文化交流的機會,不同國

住宿,令參加者感覺輕鬆自在。遊覽羅

勵各地大學生遊覽羅馬,並安排膳食、

UNIV Forum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

環境有關,參加者以環境科學、哲學、

全世界關注的學術議題。今年的議題與

世界各地的大學生聚首一堂,共同討論

會。

題。會議的匯報環節是一個學習的好機

同反思人類分享大自然的應然和實然問

外國人對於香港環境保育的好奇,並一

宗教和土地公義的案例研究也引起了

的關係,實在令人大開眼界。我們對於

宗教等等不同的角度切入討論人和自然

然而,匯報以外,與外國學生交談

體會前所未有。

們的眼界更為寬廣一些,

以,這一次的旅程,讓我

語有時候也難以應付。所

語言是西班牙語,單靠英

性,因為拉丁美洲的主要

受到通曉其他外語的重要

在難能可貴,也讓人感

半個地球的文化交流實

加深了認識。這樣橫跨

濟、風土,甚至歷史也

他使我們對當地的經

達黎加的建築系學生,

也令我們增廣見聞。我們遇到一個哥斯

-22

-

Person and his Environment”

“UNIV 2014 : Cosmos,The Ecology of the

活動報告

林彥朗(新宗研/二)

P:23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9325)

報告

活動文化眾讀開創眾讀力量

本學年文化眾讀舉辦活動十餘

藝墟

氣,務必使處處皆見讀書人的身影。

積極帶動中大校園內文化閱讀的風

立接近兩年,猶能堅持原初的理想,

有賴一眾成員無償付出,文化眾讀成

輊,無遠弗屆﹂的閱讀宗旨。期間,

力求盡善盡美,宣揚本會﹁不分軒

次,每次活動前必定召開籌備會議,

本會於去年九月十二日至十三日

書本派對

長期聯絡本會。

果成功吸引一百四十九名有興趣同學

源起和活動,吸引同學參與書聚,結

的中大藝墟中主力向新生介紹組織的

(Book Party)

本會於一月二十三日舉行書本派

對,有二十餘人出席。期間有輕鬆遊

書本聚會

以書會友。

認識本會,並藉此讓會員互相認識,

戲,穿插閱讀元素,令參與同學深入

(Book picnic)

書本聚會︵簡稱書聚︶定期在

茶點招待。如此形式可取,實際運作

有所啟迪,促進討論。每次書聚更有

然而天馬行空之對談亦無不可,甚或

討論細節,增加思想、對話的深度,

嚴肅而深入的討論。我們鼓勵參加者

題,卻不似讀書會只針對書中問題作

動,以自由為最大特色,雖有特定主

由表達所思所想。書聚本為漫談活

之所至,亦可延伸到不同的話題,自

生平、創作想法、讀書經驗等等,興

關的圖書,彼此交流故事背景、作者

不同的主題,參加者須帶同與主題相

中大校園各處草地舉行。每次活動有

在中大學生會或學生事務處廣發電郵

於宣傳渠道和力度不足,,故建議

同學的意見和成員的反思,問題在

數偏低,最多只有十餘人。根據參加

亦算暢順。不過,無可否認,參與人

massmail︶中作宣傳,招徠更多

投稿《刺青》

聚次數。

能招攬更多有心人加入,盼可增加書

二十七日、五月二十六日︶,來年若

日、十一月十五日、三月七日、三月

九月二十日、十月四日、十一月一

行一次,上下學期合共七次︵分別為

因人手和資源所限,書聚只能每月舉

院校熱心同學參與,實在值得鼓舞。

參加者。雖然如此,數次書聚中有各

為了對外宣傳本會活動,吸引更

多外校同學參與,文化眾讀不同成員

漂書會

的好方法。

讀書後的所感所思,也是與讀者交流

宣傳之效則尚待觀察。文章大多抒發

定期撰寫文章投稿︽刺青︾,能否收

一如年初計劃,文化眾讀在舉辦

風氣。

會,以多種形式推廣校內閱讀和人文

能增加成員人手,以助順利舉行漂書

籍、記錄心得。故此,本會希望來年

讀資源較多,且需要大量人手保管書

閱讀層面,增加閱讀經驗,惟所需閱

各成員一致認為漂書活動有助擴大

漂書活動。經過本會數次內部試行,

動,故本會於本學年著力籌備及試行

學內另有學生組織主力舉辦漂書活

但由於本學年人手短缺,又適逢大

上述各項活動時也不忘籌備漂書會。

-23

-

文化眾讀

P:24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榮譽 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本院成員,人類學系呂烈丹教

文化演變︾,榮獲中國文物信息網

授於去年年初出版著作︽稻作與史前

2013年全國文化遺產十佳圖書﹂。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榮譽勳銜

在二

○一三年授勳名單中,下列校董及校友獲頒授勳銜:

銀紫荊星章

湯恩佳博士,B.B.S. ︵本院校董︶

銅紫荊星章

陳萬雄博士,J.P.

︵本院校友,1973 /歷史;1975 /研究院歷史︶

謝萬誠先生,J.P.

︵本院校友,1977 /財務︶

榮譽勳章

陳健彬先生︵本院校友,1970 /歷史︶

太平紳士委任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政府於七月一日憲報刊登今年的太平紳士名單,

下列校友獲委任:

張志剛議員,B.B.S.︵1984 /人類;1990 /研究院工管︶

何建宗教授,B.B.S.︵1979 /生物︶

鄧家彪議員︵2001 /社會;2010 /研究院社工︶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本院成員,人類學系呂烈丹教授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獲晉升為教授。

(9326)

-24-

姓名

Ms. Keyi Kerri Lu

Ms. Arielle

Stambler

Mr. Zhang Jianguo

張建國醫師

英文系教員

英文系教員

中醫學院專業顧問

五月十日

六月三十日

六月三十日

八月十五日

學院 / 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更正啟事

本刊第四十一卷第十期六月號,第十四頁〈惜別午餐暨

長期服務頒獎儀式〉一文,「譚麗明女士」隸屬「會計學院」

應更正為隸屬「新亞書院院務室」。

P:25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27)

-25-

本院新同事

姓名 姓名

Prof. Zhong Lei

鍾磊教授

Prof. Radha

Raghupathy

Prof. Aaro Samuli

Seppanen

Prof. Ng Sze Hang,

Calvin

吳士衡教授

Mr. Xu Wenxing

徐文星醫師

Prof. Li Lili

李力力教授

Ms. Zhou Jie

周洁醫師

Prof. Yiu Chung

Yim, Edward

姚松炎教授

Prof. Michael

Kenneth Chan

陳文博教授

Prof. Jenny Victoria

Fannin-Lovell

哲學系助理教授

醫學院腫瘤學系

助理教授

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醫學院外科學系

副教授

中醫學院專業顧問

醫學院腫瘤學系

研究助理教授

中醫學院專業顧問

地理與資源管理

學系副教授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建築學系副教授

一月十七日

二月二十一日

五月十日

四月四日

二月二十八日

四月十一日

五月十日

二月二十八日

五月三日

三月十四日

學院 / 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學院 / 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二○一四年新聘任隸屬本院之教師,名單如後︰

近期捐款鳴謝

新亞書院於本刊截稿日前收到以下人士慷慨捐款,支持書院不同

朱妙玲(

的發展項目/範疇,謹此致以衷心的感謝!(按筆劃序)

1983 /新亞/歷史)

吳日偉(1988 /新亞/哲學)

何叔全(1977 /新亞/企管)

何定邦(1977 /新亞/財務)

李明逵(1972 /新亞/歷史)

李紀恒(1977 /新亞/財務)

長原彰弘

海(2006 /新亞/經濟)

周富平(1977 /新亞/企管)

香樹輝(

周嚴雲震

1971 /新亞/經濟)

馬珍波(1969 /新亞/中國語文)

梁偉昌(1979 /新亞/生物)

梁智仁(1977 /新亞/會計)

梁鈞宇(2001 /新亞/經濟)

張盛基(1993 /新亞/醫學)

張棪祥(1977 /新亞/經濟)

黃作仁(

許國浩

1984 /新亞/市場)

黃奕鑑(1977 /新亞/財務)

黃貴泉(1977 /新亞/國企)

黃福海(1977 /新亞/財務)

黃耀堃(1978 /聯合/中國文學)

陳茂波(

湯恩佳

1977 /新亞/會計)

陳倩兒(1978 /新亞/社會)

盧冠華(1977 /新亞/財務)

盧譚飛燕(1972 /新亞/中國語文)

霍曉彤(2014 /新亞/英國語文研究及

英國語文教育課程)

蔡宏炯(

蔡玄暉

1977 /新亞/財務)

謝萬誠(1977 /新亞/財務)

關百豪(

鍾陳穎嘉

1984 /新亞/財務)

鄧尚豪(2014 /新亞/統計)

蕭偉業(1996 /新亞/經濟)

饒美蛟(1967 /新亞/經濟)

嚴積炘(1977 /新亞/財務)

新亞

任國榮先生子女

1977年工商管理畢業生

新亞書院校友會

香港亞洲獅子會

何耀光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文望紀念教育基金

捐款人/機構芳名

P:26

校友

海外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28)北加州新亞書院校友會消息

郭玉美校友於今年六月五

Santa Maria

日至六月三十日期間在中加州

市舉辦個人畫展,

書畫文化活動的安排。

友探討日後到北加州共同舉辦

相聚暢談甚歡,亦與郭玉美校

友會特設招待晚宴,一眾校友

階覃漢強校友到訪三籓市,校

各校友。六月二十一日郭玉美

院校友會亦迅速電郵通告區內

關畫展的訊息,北加州新亞書

得南加校友覃漢強積極發放有

今年七月十二日校友會小

歡迎瀏覽校友會谷歌

解,收集意見後會再作改善。

校友及在八月九日之聚會上講

思完成後,已透過電郵通知各

台等來聯絡各校友。待初步構

好地利用互聯網技術、社交平

組討論硏究如何設立網頁及更

+頁面

gl/

( Google+ Page) : http://goo.

7p7jq0

今年六月,三藩市校友和前

果園摘桃李及漿果。

來栢克萊就讀暑期課程學生同遊

「本我-我的心靈空間」─

吳瑋琪 香港首個個人油畫展

藝術家︰吳瑋琪

日期︰九月二十二日至十月三日

地點︰錢穆圖書館

-26-

消息

展覽

P:27

ARTS

MEDICINE SCIENCE

BUSI

NESS AAD- USINESS

MINISTRATION EDUCATIO

N

S

OCIAL SCIENCE

E

N

GINEERIN

G

CENTRE F

O

R

EAST ASIAN

STU

DIES LAW

學院 FAC. 課程 Programme 聯絡人 Co-ordinator 學院 FAC. 課程 Programme 聯絡人 Co-ordinator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29) 新亞書院課程聯絡人(2014/2015)

New Asia College Co-ordinators 2014/2015

-27-

人類學 Anthropology 法律 Law 黃瑜教授 *

Prof. Y. HUANG Prof. Michael RAMSDEN

中國語言及文學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樊善標教授 *

Prof.S.P. FAN 醫學院 1-2 年級

Medical Years 1-2

醫學院 3-5 年級

Medical Years 3-5

藥劑學

Medical Years 3-5

中醫學

Chinese Medicine

護理學

Nursing

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

Public Health and Primary Care

生物化學

Biochemistry

生物 Biology

化學 Chemistry

細胞及分子生物學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環境科學

Environmental Science

食品及營養科學

Food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

數學 Mathematics

分子生物技術學

Molecular Biotechnology

物理 Physics

統計學 Statistics

風險管理科學

Risk Management Science

數學與信息工程學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建築學 Architecture

經濟學 Economics

政治與行政學 Govern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

Geography and Resource

Management

新聞與傳播學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心理學 Psychology

社會工作學 Social Work

社會學 Sociology

中國研究 Chinese Studies

* 新任 New Nomination 沒有提名 No Nomination

陳良教授

Prof. L. CHAN

李民瞻教授

Prof. M.C. LI

左中教授 *

Prof. Z. ZUO

陳詩雅女士

Ms. S.N. CHAN

黃祖莉女士 *

Ms. C.L. WONG

王曉蓉教授

Prof. X.R. WONG

梁禮國教授

Prof. L.K. LEUNG

許浩霖教授 *

Prof. H.L. HUI

魏濤教授

Prof. T. NGAI

許浩霖教授

Prof. H.L. HUI

李秀端教授

Prof. S.T. LEE

梁禮國教授

Prof. L.K. LEUNG

鍾子信教授

Prof. T.S. CHUNG

林漢明教授

Prof. H.M. Lam

余建華教授

Prof. K.W. YU

何國華博士 *

Dr. K.W. HO

樊曉丹教授

Prof. X.D. FAN

張克環教授

Prof. K.H. ZHANG

何培斌教授 *

Prof. P.P. HO

杜巨瀾教授

Prof. J.L. DU

黃鶴回教授

Prof. H.W. WONG

王君傑博士

Dr. K.K. WONG

梁永熾教授

Prof. W.C. LEUNG

黃力強教授

Prof. L.Q. HUANG

陳季康教授

Prof. J.K. CHEN

陳海文教授

Prof. H.M. CHAN

-

文化及宗教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張歷君教授

Dr. L.K. CHEUNG

英文

English

李嘉雯教授

Prof. K.M. LEE

英語教學單位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Unit

何媚鳯女士

Ms. M.F. HO

藝術

Fine Arts

譚偉平教授

Prof. W.P. TAM

歷史

History

黎明釗教授

Prof. M.C. LAI

日本研究

Japanese Studies

蔡穎心女士

Ms. W.S. CHOI

語言學及現代語言

Linguistics and Modern Languages

施婉萍教授 *

Prof. Y.B. SZE

本科學

Integrated BBA

范建強教授 *

Prof. K.K. FAN

會計

Accountancy

王凌華博士 *

Dr. L.H. WANG

酒店及旅遊管理學

Hotel and Tourism Management

尹振英教授

Prof. C.Y. WAN

計量金融學

Quantitative Finance

雷志強博士

Dr. C.K. LUI

體育

Physical Education

通識教育 B.Ed. (Liberal Studies)

B.Ed. (Mathematics &

Mathematics Education)

B.Ed.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Science)

文學士及教育學士

( 中國語文教育 )

B.A. & BEd.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英國語文研究與英國語文教育

B.A. (English Studies) and B.Ed.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體育運動科學 Sport Scienc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張偉傑先生

Mr. W.K. CHEUNG

-

楊秀珠教授 *

Prof. S.C. YEUNG

劉兆瑛教授 *

Prof. S.Y. LAU

陳霜葉教授 *

Prof. S.Y. CHEN

崔晶盈女士

Ms. C.Y. CHUI

林嘉嘉博士

Dr. K.K. LAM

保險、財務與精算學

Insurance, Financial and

Actuarial Analysis

伍卓賢教授

Prof. C.Y. NG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電子工程學

Electronic Engineering

信息工程學

Electronic Engineering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 Mechanical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生物醫學工程學

Biomedical Engineering

賈佳亞教授 *

Prof. J.Y. JIA

孟慶虎教授

Prof. Q.H. MENG

孟慶虎教授

Prof. Q.H. MENG

張克環教授

Prof. K.H. ZHANG

王昌凌教授

Prof. C.L. WANG

林偉教授

Prof. W. LAM

哲學

Philosophy

劉國英教授

Prof. K.Y. LAU

翻譯

Translation

莊柔玉教授

Prof. Y.Y. CHONG

新雅中國語文研習所

Yale-China Chinese

Language Centre

張冠雄先生

Mr. K.H. CHANG

P:28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新亞生活 42

1

(2014

9 月)

一、校董會成員委任/續任

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下列

新任

月一日起︰

會成員,任期三年,由本年八

同仁獲委任/續任為本院校董

繆亮先生

續任

黃桂林博士

湯恩佳博士

鄧鉅明博士

李三元博士

林耀明先生

林榮德先生

香樹輝先生

馮昇先生

周嚴雲震女士

鄭承隆博士

陳志新博士

二、副院長續任

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下列

期兩年,由本年八月一日起︰

同仁獲續任為本院副院長,任

溫有恒教授

譚少薇教授

朱嘉濠教授

陳新安教授

續任

七、院務委員會委員委任/

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下列

新任

月一日起︰

會委員,任期五年,由本年八

同仁獲委任/續任為院務委員

張健教授

蘇鑰機教授

李行德教授

鍾子信教授

續任

榮潤國教授

張展鴻教授

四、院務主任委任

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以下同

兩年,由本年九月一日起︰

仁獲委任為本院院務主任,任期

溫有恒教授

六、副通識教育主任續任

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以下同

期兩年,由本年八月一日起︰

仁獲續任為副通識教育主任,任

莫家良教授

院務委員會通過委任及續任消息 書院

三、輔導長委任

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以下

期三年,由本年九月一日起︰

同仁獲委任為本院輔導長,任

葉雲艷教授

五、副輔導長續任

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下列同

一年,由本年八月一日起︰

仁獲續任為本院副輔導長,任期

莊太量教授

張展鴻教授

(9330)

-28

-

P:29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八、學院務委員會委員委任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以下同仁獲委 月一日起︰ 任文學院務委員,任期兩年,由本年八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張錦少教授 文學院 成員續任 九、教務會師生諮詢委員會 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以下同仁獲續 兩年,由本年八月一日起︰ 任為教務會師生諮詢委員會委員,任期 溫有恒教授 十、宿舍主任續任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下列同仁續任起︰ 宿舍主任,任期兩年,由本年八月一日 林漢明教授(紫霞樓)十一、資深書院導師委任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下列同 三年,由本年八月一日起: 仁獲委任為資深書院導師,任期 黃耀堃教授 馮明釗教授 張學明教授 十二、榮譽院務委員委任本院院務委員會通過以下同 年八月一日起︰ 仁獲委任為榮譽院務委員,由本 姚大衛教授消息 展覽 中國現代文學珍藏選粹展:梁實秋

錢穆圖書館每兩個月精選一位著名的中國現代

文學作家,介紹其生平和著述概況,並展出部份著作

的珍貴版本。九月至十月展出的作家為梁實秋,歡迎

讀者參觀。如有查詢,歡迎致電 3943-7655 與圖書

館職員聯絡。

作家︰梁實秋

日期︰九月一日至十月三十一日

地點︰錢穆圖書館閉架書庫

作家網頁︰www.modernchineseliterature.

net/writers/LiangShiqiu/index-b5.jsp

(9331)

-29-

P:30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溫有 本院院務主任

恒教授履新葉雲艷教授

新任輔導長

消息

書院

(9332)

本院成員、數學系温有恒教授自

主任。

本年九月一日起,獲聘任為本院院務

溫教授於一九八六年獲香港中

一九九

哥分校及美國史丹福大學進修,並於

後,溫教授遠赴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

文大學頒發數學系學士學位。畢業

○至一九九一年間獲美國史

大學擔任訪問學人。

興會邀請學人獎﹂,並前往日本東北

獲日本學術振興會頒發﹁日本科學振

溫教授於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七年間,

為幾何分析學及非線性偏微分方程。

學數學系任教至今,其主要研究範疇

溫教授其後回港在母校香港中文大

丹福大學頒發數學碩士及博士學位。

除教研工作外,溫教授積極參

文章。此外,溫教授亦熱心參與其他

多篇有關非線性方程及幾何學等的

學研究所學術研討會成員,並發表了

年起獲委任為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

術組織擔任委員。溫教授自一九九四

與不同類型的學術會議,並於多個學

術活動,包括於一九九八至二

學術事務。他積極參與籌辦多項學

○○

秘書;於二

年擔任香港數學學會的常務委員及

○○○年擔任美國數學學

員;於二

會及香港數學學會聯席會議籌委委

○○二年擔任第六屆泛太平

並於二

洋地區幾何國際會議的聯席主席;

○○四年擔任世界華裔數學家

大會本地籌委的聯席副主席等。

在教育工作方面,溫教授現擔任

問。溫教授由二

考試委員,以及僱員再培訓局技術顧

毅進文憑課程、香港公開大學的校外

○○四起亦擔任﹁恆

員會主席。

隆數學獎﹂學術委員會委員及初審委

溫教授現時身兼本院副院長一

圍下成長。

學在一個舒適及充滿文化氣息的氛

溝通橋樑,通過彼此間的交流,讓同

項工作,致力與新亞同學建立良好的

任本院輔導長,積極跟進輔導處的各

職,在獲聘任為本院院務主任前,曾

本院成員、那打素護理學院葉雲艷副教授獲委

消息

書院

任為本院輔導長,任期三年,由本年九月一日起。

葉教授於一九九五年於香港中文大學先後完成

護理學士課程及護理哲學碩士課程,並於二○○

畢業後,隨即在母校那打素護理學院任教至今。

年取得婦產科哲學博士學位。其於一九九五年碩士

葉教授現時為香港註冊護士及助產士;此外,

亦曾任本院副輔導長。

輔導及發展委員會等;葉教授就任本院輔導長前,

委員會、餐廳管理委員會、獎助學金委員會及學生

她亦在多個書院委員會擔任委員,其中包括雙周會

葉教授表示,在擔任輔導長期間,將致力與新

遇到的困難。

同時了解同學的需要,協助同學解決生活及學習上

亞同學建立良好關係,擔當書院與學生的溝通橋樑,

-30-

P:31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33)

Yale-China Teaching Fellows

After three years of studying English literature and writing at Yale, Arielle is

thrilled to teach students embarking on that same academic path at CUHK. One

of her most meaningful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college has been tutoring

students learn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tutoring can present

precious opportunities for cultural exchange and Arielle is excited to learn from

her students. After studying romance languages for most of her academic career,

she cannot wait to begin learning Cantonese this summer and perhaps Mandarin the

summer after. Arielle also enjoys writing creative nonfiction on the side and made

it a point to write for a number of magazines while at Yale. She especially loves

immersive journalism—one time she entered a beauty pageant to write a story about

pageant subculture in Connecticut. Coming from an all-girls' high school, Arielle is

passionate about girls' education and hopes to serve as a mentor for younger girls at

some point in her life.

As a Chinese-born Canadian (and pseudo-American via Yale), Kerri is interested in

cross-cultural exchange and public service, and is excited to pursue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at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hile at Yale, she majored in

English and was involved in local community service through the Yale Hunger and

Homelessness Action Project (YHHAP) and the Yale President's Public Service

Fellowship. Kerri is grateful for her two summers in China, where she gained a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ety through working at the Forbidden

City Palace Museum (Gu Gong) and Baidu, Inc. These contrasting experiences i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llowed her to gain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dynamic between China's push for future growth and its rich historical inheritance,

which motivates her to continue exploring East Asia. As an undergraduate, Kerri

was a member of the Guild of Carillonneurs, worked as a Senior Interviewer at the

Admissions Office, and wrote for the Yale News at the Office of Public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Kerri is very excited for this opportunity to discover Hong Kong

culture and expand her pursuit of public service through teaching.

耶魯大學教員

Arielle Stambler

Kerri Lu

-vCollege

News

P:32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34)

LIFE IS GOOD

Tracy Choi

(MED/2)

Life is good.

This is probably the most heard sentence during my

stay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my supervisor’s SMS

ringtone. It is also the most appropriate statement

concluding my experience in the New Asia / Yale

Community Service Exchange. Thanks to New Asia

College and Yale-China Association, I had the best ever

summer in my life.

Life is good when you can enjoy traveling in the

midst of work. In June, Yingjie and I worked in a nonprofit named Marrakech. We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to

the mentally or physically disabled groups. Instead

of staying in the office all day long, more often we

shadowed our supervisor and reached out. It is true

that one can understand a community only when he/

she goes into the community. I am so glad to have my

footprint scattered around Connecticut, enabling myself

to explore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is nation.

Life is good when you learn a lot in a short time. In

Marrakech, we were assigned to a great variety of tasks,

including doing intake for new clients, conducting

mock interview, assisting in job application, and even

sitting for meetings with hospital or government

bureau. It gave me a savour of engaging in different

positions, and hence, allowed me to understand many

complicated concepts in a fast pace, such as the routine

operation of a non-profit and the health related welfare

system supporting behind.

Life is even better when you better other’s life. For

most of my clients, their life was in a mess. Everyone

comes with a frustrating story. Surprisingly, my

supervisor, Patrick, stayed cheerful all the time. He

sang. He made jokes. He taught people how to embrace

hope. He inspired me a lot. It was always amazing to

see our clients turn into a smiling face when they left

the office, and to witness their continuous effort in job

hunting with our encouragement, despite the repeated

failure.

When I returned to Hong Kong in early July, I got a

message from Patrick, saying one of my clients gained

an interview opportunity with a job I helped apply to.

What news could be more delightful than knowing that

my effort continues to bear fruit over there? This is

undoubtedly the best souvenir to m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t creates a great start for my latter half of the

internship in the New Life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Association in Hong Kong, my hometown.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contributing what I learnt in the

exchange to the place where I belong.

-iv-

P:33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9335)

An unforgettable USA experience!

Alex, CHU Kwok Po

(LAW/2)

When I think about the USA, the first image that

pops up in my mind is definitely McDonald’s. In

reality, however, there are many more adventures than

just having McDonald’s in the States – people, scenery,

food, culture and lifestyles.

Before I joined the community service internship

exchange programme jointly organized by New Asia

College and Yale-China Association, I did not know

much about the East Coast of the States, particularly

New Haven, Connecticut. Luckily, our three buddies

from Yale University, William, Cynthia and Yingjie

provided warm welcome and hospitality upon our

arrival. During the one-month stay, six of us shared

an apartment in New Haven; we also shared cultural

differences, college lifestyles and explored the city of

New Haven.

During my stay in New Haven, I worked as an intern

(we called ourselves ‘fellows’) in an NGO called New

Haven Reads. The organization aims at sharing the

joy and power of reading by helping kids with their

reading literacy as well as providing the community

with a free book bank resource. My daily job duties

included general administrative work such as sorting

out massive amount of books from donations, filling up

book orders, assisting local people to find resources and

most importantly, having tutoring sessions with kids.

I like tutoring the kids the most – they were all very

curious about Hong Kong and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dialects! I was most impressed by a second grader,

Mason, when he accurately pointed out where Hong

Kong was on a map, as well as many other Asian

and European countries! In addition, I enjoyed very

much working with other fellows from Yale, Harvard,

University of New Haven and Southern Connecticut

State University. They were all very patient, helpful

and friendly.

During the internship exchange programme, we spent

most of our time in the city of New Haven. Although

it is a very small city, there are loads for us to explore.

We also grabbed the chance at weekends to travel to

different cities in the East Coast – New York City,

Boston and Washington D.C. These trips really allowed

me to see the Stat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New York City is a metropolitan city where we can

see and meet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have

cultural exchange. We visited museums, the Central

Park as well as Empire State Building to see NYC

from multiple angles, from arts, culture, humanities

to technology and finance. On the contrary, Boston is

famous for the world renowned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ike Harvard University and MIT, as well as the

enchanting lifestyle with fine dining and delicious

lobsters!

I feel so fortunate and excited that I was selected to

this wonderful programme. I have known more about

the States and made many new friends. I will never

forget the pleasant moment that six of us lived together

in the apartment in New Haven. After this trip, we will

host the second half of this programme in Hong Kong

an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aving more fun with all

other interns!

新亞書院耶魯大學暑期社區服務交流計劃

-iiiCollege

Activities

P:34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Yao 景遙, Liu Yihui 劉依慧, Yu Yan 喻言) created a

model for a combined Southeast Asian art gallery and

restaurant; Food to Voot (Tai Wai Lok 戴維樂, Kung

Man Chun 龔文俊, Lo Sik Wai 盧析慧) proposed a

multi-cultural café and shop on campus for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to mingle; And the CheckCloud Café

(Sung Ka Wing 宋嘉榮, Chan Chun Hong Victor 陳晉康,

Yeung Man Tik 楊文迪) developed a plan to provide an

online cloud service for foreign talents to better utilize

their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Hong Kong.

The Goldman Sachs volunteers had very difficult

time deciding the winner of this year given the top

quality of all five presentations. After an hour-long

deliberation, the judges decided that Welcoming

Hometowns would be the winner due to its overall

feasibility and presentation. A fun fact that comes

with this decision is that this team became the first

team comprised of only students from mainland in the

history of the Yale-China/Goldman Sachs Social Justice

Business Challenge, an interesting match to this year’s

theme of cultural integration. Professor Henry Wong,

Head of New Asia College, and Professor Tom Wan,

Dean of Students of New Asia College presented the

awards to the winning teams of the event.

(9336)

-ii-

P:35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Tell your story, share your culture –

The fourth Yale-China/Goldman Sachs Social

Justice Business Challenge held successfully

at New Asia College Bill Peng

Yale-China Association

The Yale-China/Goldman Sachs Social Justice

Business Challenge took place for the fourth time on

New Asia campus on May 30, 2014. As a member

of the Yale-China staff organizing the event for the

second time, I was again impressed by all the ideas

presented by New Asia students in front of a panel of

20 Goldman Sachs Community TeamWorks (CTW)

volunteers. Yale-China is especially grateful to New

Asia College Head, Professor Henry Wong and Dean

of Students, Professor Tom Wan for their presence and

support of this collaborative effort.

The theme of this year’s Yale-China/Goldman Sachs

Business Challenge was Immi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a topic that doesn’t always link to clever

business ideas. With Hong Kong growing into a cultural

hub in East Asia, connecting Chinese, Southeast Asian

and Western cultures, issues and conflicts rise at the

same time. In recent months, we have seen a number

of headlines related to cultural clashes in Hong Kong,

particularly between Hong Kong residents and Chinese

mainlanders. This year’s business challenge asked the

students to come up with innovative business ideas that

can address specific issues related to Immi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gration, and ones that are also profitable

and sustainable.

More than 40 students (11 teams) applied this year,

and five teams were selected as finalists to present

their ideas to the Goldman Sachs judges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 of the firm. This is the first time we invited

more than three groups to present on the final day and

all five teams had very creative ideas: Puzzle in Life

(Li Yin Wang 李彥泓, Lee Wing Shan 李穎珊, Yau Ming

Chun 游銘進, Ip Eunice 葉匡翹) proposed to set up a

game room with an educational exhibit for local Hong

Kong residents and students to experience the life of

an immigrant; Welcoming Hometowns (Li Xiaoxu 李

小序, Mei Jie 梅杰, Li Tiangang 李天罡) started small

on campus with an online platform for people to share

their hometown stories and make local friends offline;

Mekong Paradiso Gallafé (Tseng Tzu Min 曾資敏, Jing

雅禮協會/高盛商業挑戰

(9337)

-iCollege

Activities

P:36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5 September 2014

MAJOR EVENTS

(June to August 2014)

1 to 29 June

-“4D X COMICS: Invitational Exhibition, The Art of CUHK 2014”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A group of 23 students from the College attended “Learning Putonghua in Beijing”, one of the College’s

Language Enhancement Programmes, at the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of Beijing.

27 May to 23 August

16 students from the College were selected to attend summer schools at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through “Subsidy Scheme for Summer Study Abroad”.

1 July to 1 August

Upon completion of a four-week internship in the States from 31 May to 30 June, Mr. Kwok Yu-man (PHPC/2), Miss

Leung Tsz-ki (LLB/2) and Miss Lee Man-yi (SOC/2) from the College, together with their Yale colleagues, returned

to Hong Kong for the second part of the internship training for four weeks on AIDS care,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2 to 9 July

Co-organized by the College and the Beijing Oriental Morality Institute, the 12th Seminar on Chinese Moral

Education was held at New Asia College.

2 July to 31 August

“Exhibition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Authors: Lin Yu Tang” was held at Ch’ien Mu Library.

6 to 26 July

18 students from the College were selected to take part in a three-week summer study and cultural exploration

program at Hertford College of Oxford University.

7 July to 5 August

“Exhibition of Paths Encounter: First-Year MAFA Exhibition 2014”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10 to 16 July

The 14th Seminar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as held at New Asia College. The theme this year wa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Educ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14 to 20 July

20 participants from Hunan University visited our College through the “New Asia College / Hunan University

Summer Exchange Programme”. New Asia students also paid a reciprocal visit to Hunan University in Changsha

and undertake aid-the-poor project(s) in remote village(s) from 27 July to 3 August.

26 to 27 July

To celebrate the 65th Anniversary of our College, an Alumni Homecoming Camp 2014 was held on our campus;

more than 120 alumni and their families were back to our College and joined the camp.

9 August

“New Student Orientation Day” was held at Yasumoto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ark.

16 August

The 10-year Reunion for Class 2004 was held on our campus; around 60 alumni and their families came back to

the College and joined the event.

21 to 31 August

“Joint Exhibition of Ms. Kwok, Ms. Wong and Ms. Chan: Artists at Work”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23 August

The 20-year Reunion Dinner for Class 1994 was held on our campus; more than 100 alumni and their families

revisited the College and joined the event.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37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2(2014年10月)

第四十二卷第二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三千一百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四 本院六十五周年院慶獎學金頒獎典禮

頁十八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主講:余英時教授

頁五十三 聘任新校董

二 ○ 一 四 年 十 月 十五日

新亞生活月刊

P:38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2-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李幗怡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338)

頁三

要目

本院新生入學典禮

頁四本院六十五周年院慶獎學金頒獎典禮

頁十

四獎學金頒獎典禮午宴

頁十五張丕介先生銅像揭幕典禮

頁十七林榮德堂命名典禮

頁十八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

—主講:余英時教授

頁二十四余英時教授榮獲首屆唐獎「漢學獎」/記余英時先生

講座:「中國

;史研究的自我反思」及「新亞書院與中

國人文研究」(何碧琪)

頁三十二新亞書院文化講座

頁三十三歡迎新聘同仁午宴

頁三十四

二○○四年校友畢業十周年重聚活動

頁三十五一九九四年校友畢業二十周年重聚活動

頁三十六

(蕭嘉蓮)

參加「一九九四年校友畢業二十周年重聚晚宴」後感

頁三十七山城走進都市尋訪貓出沒記(王靖媛、劉潔伶)

頁四十一去北京學普通話(林可兒、吳景生)

頁四十二

`新亞書院/湖南大學暑期交流計劃

頁四十五香港台灣扶青團交流活動(施君傑)

頁四十六Theatre as a Laboratory for Community

Interaction 活動報告(王楚翹)

頁四十七伊朗遊——波斯地氈的故事(珍今)

頁四十九美哉新亞人——記白泥流浮山半日遊(廖敬珍)

頁五十三聘任新校董

頁五十五本院院務委員會附屬委員會成員名單

頁六十升任

/榮譽

/書訊

/本院新同事

頁六十一宣傳

/展覽

.i

Exploration Programme 2014

University Study Abroad and Cultural

Asia College/Hertford College of Oxford

二○一四年九月

5/9

11/9

24/9

27/9

29/9-10/10

25/9

26/9

12/9

15/9-26/9

19/9

本學年書院新生入學典禮於邵逸夫堂舉行

許氏文化館舉行馮允正、鄭泳惟、馮凱珊、簡曉筠、李卓穎聯展《異聞》

本學年第一次雙周會(第 565 次)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為「新亞書六十

五周年院慶獎學金頒獎典禮」。

張丕介先生銅像揭幕典禮於雲起軒對出位置舉行

林榮德堂命名典禮於知行樓大廳舉行

2014/15 年度第一次新亞書院常務委員會

會議於誠明館新亞會議廳進行

本學期雙周會主題為「全球視野下的香港」;本學年第二次雙周會(第 566 次)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

主講嘉賓為林超英教授,講題為「不道德的香港人怎能永續?」。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於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地下一號演講廳舉行,是次講座以以視像傳播形

式進行,講者為余英時教授,講題為「新亞書院與中國人文研究」。

許氏文化館舉行洪詠斯、莫珮諭聯展 《嗯》

「2014 新亞書院水運會」於大學泳池舉行

千人宴及晚會於新亞校園舉行

本院與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會於雲起軒合辦「歡迎新聘同仁午宴」,歡迎本院

新聘同仁。

2014/15 年度新亞青年學人計劃交職晚宴於雲起軒舉行

大事記

P:39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3-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39)

本院新生入學典禮活動 書院本年度之新生入學典禮已於九月

舍監等出席典禮,場面熱鬧非常。

委員、各委員會主席、學系聯絡人、

同四十多位教職同仁包括書院之院務

葉雲艷教授、副輔導長莊太量教授聯

院長暨院務主任溫有恒教授、輔導長

院長及通識教育主任陳新安教授、副

副院長朱嘉濠教授及譚少薇教授、副

許敬文教授、本院院長黃乃正教授、

多位新生以外,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

五日假邵逸夫堂舉行。除出席之六百

院長於致辭時歡迎新同學加入書

任的承擔,秉承新亞書院的精神。

之餘,也要時刻提醒自己對於社會責

新亞校歌中的歌詞勉勵新生,在求學

院,並以創校先賢建立書院的理念及

輔導長葉雲艷教授向新生介紹書

育的理念及要求等向同學闡釋。

動;至於陳新安教授則就書院通識教

院,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及投入書院活

適逢今年是新亞書院創校六十五

投入其中,分享書院的喜樂。

動也會隨之而展開,盼望新同學也會

周年,開學典禮過後,一連串慶祝活

P:40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40)

院長黃乃正教授講辭

各位同學:

林榮德校董、各位校董、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今天是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獎學金頒獎禮,在此,

下去。

將我們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先生的教育理念,薪火相傳延續

多謝各位捐贈人,你們在金錢和精神上對同學的支持,正正

付出令書院在數十年來,培育不少優秀的人才;同時我更要

我衷心感謝多年來熱心指導和關顧學生的各位老師,你們的

每一代新亞人,都秉持着﹁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學位,今年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

獲頒工商管理學士學位,其後獲澳門大學頒授工商管理碩士

各位同學學習的榜樣。林校友於一九七五年在新亞書院畢業,

亞書院校董會副主席林榮德校友。他的成功故事,更是在座

﹁千斤擔子兩肩挑﹂的新亞精神,就如今天的主禮嘉賓、新

林校友在新亞畢業後,便投身紡織業,他於一九九二至

九八年間,出任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福田實業(集團)有限

公司之執行董事。後來,林校友加入另一家上市公司互太紡

-

4

-

本院六十五周年院慶獎學金頒獎典禮活動 書院

P:41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41)

成為業界的翹楚。

引入系統化的標準作業流程,大大減低出錯機會,提高效率,

上世紀九十年代,內地紡織業仍採用傳統的師徒制,他毅然

商之道,活活地體現了﹁新亞精神﹂。林校友勇於創新,於

織控股有限公司,出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他的做人和營

後來面對經濟轉型,製衣業式微,林校友仍堅守對業界

進,困乏我多情﹂的新亞精神。

與時並進,提升競爭力,化危為機,充份展現了﹁艱險我奮

的使命和理想。縱然他面對困難,憑藉他豐富的經驗,不斷

林校友雖然在商場上長袖善舞,但他依然心繫新亞書院。

二○○八年開始出任新亞書院校董,他大力支持新亞書院的

發展,歷年來多次捐款成立各項獎學金,嘉惠後學。二

典禮,希望大家撥冗出席,與林校友一同分享喜悅。

行樓大廳命名為﹁林榮德堂﹂。我們還在今天下午舉行命名

地扶掖後進的承擔。新亞書院為表達對林校友的謝意,把知

付出,讓我們感受到他對新亞的一份情,還有那份義無反顧

位緊張的問題。所謂﹁千斤擔子兩肩挑﹂,林校友對書院的

最近,他更捐助新亞書院籌建第五所學生宿舍,以解書院宿

林校友曾經入住宿舍知行樓,深明宿舍對同學成長的重要性。

師生、校友及社會人士認識新亞的起源、發展與教育理想。

一二年,書院籌設新亞校史館,林校友慷慨捐獻,讓書院的

各位同學,林校友是一位有為的商人,更是一位有情的

屬於自己的事業。多謝各位。

也祝願你們像林校友一樣,奮發向上,追尋理想,將來建立

新亞人。在這裡我除了要祝賀所有獲得獎學金的同學之外,

-5-

P:42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42)

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黃院長、各位校董、各位老師、

我聽罷黃院長的演講,發覺講辭中多次提及

我,真是出乎意料。

黃院長在典禮開始之前,已經很細心地給我

手上的只是新亞校歌歌詞。

學帶來一點啟發。所以我今天沒有帶著講稿在身,

新亞的生活及人生歷程,看看是否可以給各位同

是典型的講稿。那我就決定,不如分享一下我在

讀就可。我閱後覺得全篇講稿都以鼓勵學生為主,

聯絡了書院的教授,為我寫了一篇講稿,通常是直

一九五

○年的秋天,我在九龍城寨出生。當

我在中學時的名次跌到了榜末的第三名。

甘蔗、蕃薯,十分高興。但快樂當然也帶來後果,

踏單車、釣魚、到田裡摘取農作物裹腹,如粟米、

那個童年過得非常快樂,我丟下書包就去游泳、

居住在九龍城寨,搖身一變就成了﹁鄉下仔﹂。

石崗軍營工作,舉家搬家到新界的錦田去。我由

會感到有種壓逼感。幸好七歲那年,我爸爸進了

裡避一避。我隱約記得,我還是小孩子時,經常

賭、毒全部聚集在那裡,犯事的人亦會走進城寨

時由殖民政府統治,九龍城寨屬三不管地帶,黃、

我記得中三時的女班主任問我:﹁林榮德,

三名。也因為上述原因,我在會考取得了好成績。

最後在十個月內,我的成績由班上尾三爬到了第

不忿,從此就決定努力讀書,不再讓她輕視我。

藏有大男人的因子呢?當時給女士責備,感到很

考尾三?為何你不努力?﹂我不知道是否血液裡

你是個聰明的孩子,為什麼會取得如此差的成績,

其實我成為新亞人亦屬偶然。當時中大共有

我因而進了新亞,成了新亞人。

算十分好,崇基並沒有取錄我,新亞卻取錄我。

崇基,第二志願新亞,第三是聯合。我的成績不

三間書院,當年幾乎全部考生,都選第一志願為

我留意到,今天的香港父母對子女的付出,

媽媽卻說不要理會他,不妨一試,如果考上就讀

什麼學人唸大學?快點找工作去減輕家中負擔。﹂

爸爸卻責罵我:﹁你是甚麼﹃新絲蘿蔔皮﹄,憑

自然也有考大學入學試的念頭。當時滿懷希望。

白教育對一個小孩子的重要性。中學時考完會考,

學,不懂寫字,只懂得寫名字及生日。但她卻明

為之。﹂接著轉身就去打麻將。相反媽媽因沒有上

仔,你讀書後,變龍就上天,變蛇就落地,你好自

母比較另類。我唯一記得爸爸的教誨,他說:﹁阿

以及分配給子女的教育資源,比例驚人。我的父

林榮德先生講辭

P:43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7-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43)

的原因。

很偶然地,因為放假,其他宿生都會相繼回

連做夢也說著英文。這對我後來的職業真有幫助。

我跟他們生活、玩樂、討論事情。最巔峰時,我

練,令我的英文在一兩年內突飛猛進。在假日時,

認識了交換生,因為相依為命,從而有了語文訓

典,第一年的學習真的比較艱苦。後來我在宿舍

文中學,大學用書卻全是英文,需要經常查看字

朋友。這對我以後的工作很大幫助。我以前讀中

就相依為命,一起玩樂、一起吃飯,後來成了好

也沒有離開的同學,他們就是交換生。於是我們

家,但我仍住在那裡。跟我一樣,還有一群假日

我在一九七五年畢業,相信大部分在座的人

願意聘請。於是我從那時起就在工廠工作。

都因經濟狀況不好而暫時不招聘人手,只有工廠

點跌至四百點。我畢業時找不到工作,所有公司

石油禁運,帶來金融風暴,恆生指數由一萬七千

都不知道當時七四、七五年發生何事。七四年中東

我仍記得暑假末時,仍未能找到工作,錢都

後來老闆娘見到我們的慘況,就送了我們一碗白

八塊的飯。我們把碟上的飯分成兩份,每人一半。

他只有八毫。於是兩個人湊數,買了一碟價值一元

宿友,他問我還有多少錢,我當時只有一元,而

已經花光,感到很徬徨。有一次,我在餐廳遇見

我沒有理會我爸爸,仍是決定考試,

吧。讀書與未曾讀書的人的意見竟有這樣的分別。

幸運地給我

考上了大學。

進了新亞讀書,與中學時分別很大。上學第

尺高,這都只是數十年前的事。

小樹也只及我現在的高度。今天,樹木已有幾十

劃搬了進去,當時也未種有樹木。上了課數個月,

一片草地也未有。那時建築工程有延誤,我們按計

新的新亞校舍在馬料水,搬進來時就像看牛仔片,

因為人數較少。當時住宿舍,全部人我都認識。

生活方式。舊新亞地方較小,但那裡的人較親切,

也在馬料水過了兩年。兩個校園讓我體驗到不同

在新亞度過。我有幸在舊的新亞校舍讀了兩年,

樑。大學生活對我來說,人生最快樂的四年就是

頭。但你看看今天,當年帶頭的都成為社會的棟

台,不用上學,跟著師兄去示威,卻差點被打傷

一日就罷課,恰巧現在也一樣。當日為保衛釣魚

說到宿舍生活,我家中一家八口,住在錦田

我四年來的家。這是我對新亞擁有如此深厚感情

我都住在宿舍,因為我不能回家。新亞宿舍就是

問當時的余社監,無論是暑假、聖誕、農曆新年,

代了我的地位,我就變成﹁無家可歸﹂。可以問

當時進入新亞不久,哥哥就結婚了,似乎嫂子取

一間約三、四百尺的寮屋,與哥哥同住一間房。

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流下了眼淚,終於體會到新亞校歌歌詞﹁手空空,

恤衫掛好的釘也沒有,像是家徒四壁。當時我便

一晚搬進房間,鋪了床墊在地上,但一口能夠把

借了一張單人床墊,就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我第

租下房間。提著一箱書,兩件上衣,向新亞宿舍

民,空出了一間房間。他提議我與朋友商量一下,

及數件衣服離開。剛好有同期畢業的同學舉家移

不能再﹃屈蛇﹄。﹂那我只好無奈地拿著一箱書

余社監忍不住就說:﹁你不能繼續住,已經開學,

九月開學。當時沒錢也沒住處,該怎麼辦?最後,

有感情。後來開始工作後我仍繼續住在宿舍,直到

飯。因此新亞餐廳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對他們都很

但較好的語文能力真能夠幫助我的事業發展。

我一直在這個行業,沒有打算轉行,做到今天。

們這一撮人因為語文能力的優勢,也就扶搖直上。

我們直接與客戶洽談,改變了營商風氣。所以我

成。我們似乎是第一代進入工廠界的大學畢業生,

能力不好,所有生意均需要經過貿易公司才能洽

當時,大部分紡織業學徒的教育水平不高,語文

黃院長問到,為什麼我會如此支持學校的宿

新亞改變了我的人生。謝謝各位!

年零三個月。所以我定會盡我能力,回饋新亞,

舍發展。我自覺當年虧欠了宿舍,它照顧了我四

P:44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8-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誠明獎領受人何樂婷同學讚辭 何樂婷同學是首位獲頒新亞書院最高榮譽﹁誠 論文導師,我實在與有榮焉。 明獎﹂的法律學院畢業生。身為她的老師和畢業

○一

○年,樂婷以優異成績,獲中大法學

法院裁決

當時極具爭議性、學術界仍未有定論的一項終審

思路縝密、辯才了得見稱。樂婷的畢業論文聚焦

益求精,成績出眾。在云云學子當中,她尤其以

士課程取錄。在學四年,樂婷一直好學不倦,精

─有關申領綜援與居港七年對憲法福

置疑。

太區二十餘所著名學府,晉身準決賽,成績毋庸

十字會國際人道法訟辯比賽,與隊友合力擊敗亞

度代表中大出戰國際訟辯比賽,並於第十二屆紅

獨到,論文無疑鶴立雞群。除此之外,樂婷曾兩

法問題時最為適當的進路。樂婷行文成熟、見解

亦有分析和論證法院在處理社會資源分配中的憲

利權的影響。論文不僅仔細討論裁決之法律觀點,

樂婷性格開朗,為人積極,並且樂於助人。

踐理論,學以致用;又為中學生舉辦模擬法庭辯

名資深大律師協辦﹁小律師﹂訓練計劃,讓會員實

服務,發揮領導才能。樂婷任內開創先河,與知

入學旋即當選法律學院院會外務副會長,為同學

關注難民權益。她自二

顯對弱勢社群的關懷。法律議題方面,樂婷特別

及露宿者和策劃定期探訪西區獨居老人活動,盡

與社區服務主任,曾大力推動食物銀行計劃以惠

民。她是港城西北扶輪社青年服務團的創團成員

校內還是校外,樂婷都不失為一個好學生、好市

論比賽,以普及法律知識、推廣批判思考。不管

○一二年起,每星期通過

非政府人權組織Justice Centre ,為尋求庇護或面

臨酷刑的難民,義務提供法律意見。二

○一三年,

發﹁傑出服務獎﹂。

樂婷憑對義務工作的不懈堅持,獲得新亞書院頒

樂婷目光頗為遠大,絕非池中物。二

○一二

問題。樂婷現正籌組法律學院海外義工團,讓其

事法律研究,體會該國自改革以來所面對的社會

群計劃資助,到達緬甸為一家非牟利機構義務從

身了解中國法制發展。本年暑假,樂婷得中大博

中國政法大學交流和杭州中級人民法院實習,親

盛商業挑戰比賽冠軍。同年,又獲選代表中大到

企業規劃案,展現真知灼見,勇奪雅禮協會/高

學以一本旨在改善貧窮、保育文化的可持續社會

研資本主義與文化保育之間的關係;其間她與同

年,獲選參與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鑽

他同學到訪落後地區推廣基本人權和法律知識。

本科畢業後,樂婷將修讀中大法律專業證書

葉子暘教授撰寫︶

︵此讚辭由法律學院助理院長兼法學士課程主任

似錦。

好律師。我為樂婷感到驕傲,並衷心祝願她前程

深信她將會成為一個致力捍衛法治、司法獨立的

基於樂婷有目共睹的往績和公正無私的理念,我

課程,為國際律師事務所見習律師工作做好準備。

林榮德校董頒授「誠明獎」

(9344)

P:45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黃乃正院長頒發「新亞青年學人獎學金」

林榮德校董授頒發「林榮德先生及夫人獎學金」

林泗維校董頒發「林泗維先生獎學金」 李潔蘭校董頒發「一九六八校友獎學金」

陳志新校董頒發「陳知浩先生紀念獎學金」

梁英偉校董頒發「梁英偉先生獎學金」

(9345)

P:4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46)

楊詠欣校董頒發「鍾寶全紀念基金獎學金」

香樹輝校董頒發「博厚基金獎學金」

阮德添校董頒發「新亞書院校友會獎學金」 馮小玲女士頒發「黃偉慶先生紀念獎學金」

黃靄兒校董頒發「成功慈善基金會獎學金」

朱潤安校董頒發「友邦公司獎學金」

-10-

P:47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47)

-11-

譚少薇教授頒發「恆星獎學金」

黃司政先生頒發「香港亞洲獅子會獎學金」

張楚光先生頒發「南九龍獅子會獎學金」 董家池先生頒發「楊汝梅博士暨夫人紀念獎學金」

賴漢光校長頒發「薪火相傳獎學金」

陳新安教授頒發「五十九周年院慶獎學金」

P:48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林哲玄醫生頒發「德蘭獎學金」

林海先生頒發「錢穆歷史獎學金」

陳淑貞女士頒發「陳富全先生及夫人獎學金」 呂景洲先生頒發「呂景洲許妙珍伉儷中文系成績優異獎」

李金鐘先生頒發「李何芷阡博士紀念獎學金」

袁慧珠女士頒發「一九六七校友獎學金」

(9348)

-12-

P:49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49)

-13-

溫有恒教授頒發「長原彰弘先生學生交換獎學金」

李浩文教授頒發「優秀體育隊伍書卷獎」

黃乃正院長致送紀念品予林榮德校董

瞿文俊先生頒發「一九七三化學系校友獎學金」

丘安福先生頒發「佩嫻之友獎學金」

P:50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50)

獎學金頒獎典禮完滿結束後,

自己的崗位繼續發揚新亞精神。

法治、司法獨立的好律師為職志,在

培和教導,她表示將以成為一位捍衛

得獎感言。樂婷感謝新亞多年來的栽

於午宴開始前,與一眾嘉賓分享她的

明獎領受人何樂婷同學︵法律學院︶

將回饋社會的精神承傳下去。今屆誠

款人成立獎學金背後的意義和理念,

達深切的謝意,更藉此機會了解捐

參與,讓同學能親身對各位捐款人表

賓,並邀請部分獎學金領獎同學一同

本院於雲起軒設宴款待各位蒞臨嘉

-14-

獎學金頒獎典禮午宴活動 書院

P:51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51)

-15

-

張丕介先生銅像揭幕典禮活動 書院

本院創辦之一張丕介先生之銅像揭幕典禮於九月

銅像正式揭幕。

席、黃院長及郭教授主持下,一眾嘉賓見證著張先生

濟系早期校友宋叙五先生分別為典禮致辭。在梁主

銅像塑造計劃發起人及籌備小組代表郭益耀教授及經

前,本院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院長黃乃正教授、

張先生的昔日門生及嘉賓校友出席盛會。在揭幕儀式

十九日下午二時三十分於雲起軒大堂位置舉行,不少

張先生之銅像得以順利奠立,源於去年郭益耀

養、功業,以及他對新亞的重大貢獻。

重要的地標之一,亦將形象地紀念張丕介先生的學

史背景及文化淵源。張先生的銅像將成為新亞書院的

的尊敬和懷念,更重要是它體現了新亞書院深厚的歷

介先生銅像的豎立,不但表達了校友、師生對張先生

動,足見新亞人對張先生的思念、感恩和敬仰。張丕

呼百應,紛紛慷慨捐款,使鑄塑銅像的計劃能從速啟

老的崇高風範和新亞精神。此議一出,海內外校友一

校園內立像,以求形象地展現錢、唐、張三位創校元

教授、劉佩瓊教授等經濟系校友發起為張先生在新亞

P:52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1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52)郭益耀教授致辭

我感覺非常榮幸,能應邀在張丕介先生銅像

揭幕的隆重典禮上致辭。

像其他許多張老師的受業弟子一樣,我是抱

著既興奮又沉重的心情來參加今天的盛典的

興奮的是經過多年的籌備,紀念丕介師的銅像

終於順利完工,豎立起來了。

參與籌劃鑄造丕介師銅像的校友和友好們

也充分體現了

天大家所見到的雖然不同於當初的構想,實際上

像組合,以彰顯新亞的創校理念和精神。最終今

穆校長、唐君毅教授和張丕介教授並肩而立的銅

一樣,甚或設計一套讓三位新亞書院創校元老錢

內草坪上的全身銅像,就像唐君毅先生的那一座

都知道,我們當初的構想是鑄造一座屹立於校園

丕介師熱愛與學生﹁打成一片﹂

群館大樓,飯前飯後都圍繞在

的風範與氣質。同學每天進出這座銅像座落的樂

丕介師身邊,一

定讓他老人家無限開懷。

記得年前開始籌募銅像鑄造經費時,有一位

昔日與我同班的校友,特別要求寬容捐款期限,

說即使要典賣家檔,也必為此全力以赴;另一位

遠居加拿大、逾八十高齡的老校友為之雀躍,他

諸位嘉賓、老師及同學︰

新亞書院校董會主席梁英偉主席、院長黃乃正教授、

一一反映了同學們深切敬仰和愛戴

迅速慷慨解囊,加倍奉獻,玉成其事。這一切都

然也有財政上較為充裕的校友,如陳志新博士,

以湊足作為銅像﹁發起人﹂的最低捐錢限額。當

因為他剛遠遊探親,花盡積蓄,必須縮衣節食,

丕介師的肺

腑情懷,以及丕介師在世時如何關心和照顧同

學們的親和形象。

正如我剛才提及,興奮與感念之餘也難免心

情沉重

—我在丕介師身邊多年,深知他是一

眾所周知,

位學貫中西、溫情與浪漫兼而有之的學者。然而,

主義各主要流派的哲理。他顯然是當代罕見的一

主義的主要文藝創作倒背如流,也熟諳德國理想

也特別喜好西方古典音樂和歌劇;他對德國浪漫

情與敬意﹂︵錢賓四校長語︶。他朗誦唐宋詩詞,

識份子。他對祖國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滿懷﹁溫

位偉大的愛國家、愛民族和熱衷於國家大事的知

丕介師同時也是一位腳踏實地、實

上下的﹁土地問題﹂,走遍大江南北,以推展土

事求是的實幹家,他當年為了尋求解決困擾全國

地改革實驗,便是最好的說明。

我也相信:丕介師的銅像,眉宇之間既充分

安在乎!

至持洋以自重時,他老人家難免仰天長嘯,國魂

政治理念,而對國家春秋偉業完全置諸腦後,甚

在天之靈,看到今日不少同胞,為了追求不同的

毅然躬身參與抗敵,奔走四方,鞠躬盡瘁。當他

頒授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即逢抗日軍興,

丕介師早年留學德國逾六載之久,一九三五年獲

患意識不禁湧上心頭,無以安息。大家可別忘記,

崛起耿耿於懷,甚或虎視眈眈,其內心深處的憂

但對當今國際政治格局之下,周邊國家對祖國的

強的肯定與讚賞,也反映他老人家雖然遠在天邊,

展現他對祖國的和平崛起,以及日漸走向繁榮富

區區數語,藉以表達對先師張丕介教授的

敬仰與懷念。願與新亞師生共勉之!

謝謝!

P:53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17

-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53)

林榮德堂命名典禮活動 書院

林榮德堂命名典禮於九月十九日在知行樓地下大廳舉行。

的謝意。

樓地下活動大廳命名為﹁林榮德堂﹂,以表達師生同仁最衷心

為感謝林榮德校董多年來對新亞的各項支持,書院特別將知行

命名典禮於下午三時三十分正式開始,首先由本院校董會

了新亞國樂會蒞臨為嘉賓演奏多首傳統曲目,氣氛熱鬧。

知行樓宿生會主席彭梓俊同學主持牌匾揭幕儀式。書院亦邀請

接下來由梁主席、黃院長、林校董、知行樓舍監陳志明先生及

主席梁英偉先生、院長黃乃正教授及林榮德校董為典禮致辭。

林榮德校董於一九七五年畢業於新亞書院,主修工商管理,

生活的機會。

款支持興建第五所宿舍的計劃,讓更多學弟妹得到夠享受宿舍

深切體會到宿舍生活對學生日後發展的正面影響,因此捐贈鉅

校慶校友活動統籌委員會成員。作為知行樓的前宿生,林校董

友事務,出任書院校董會副主席,並曾擔任中大五十周年金禧

捐款,林校董亦身體力行,多年來一直親身參與各項書院及校

建立新亞校史館、網上校史資料庫及各項校史整理計劃。除了

亦一直關心母校發展,多次捐款成立各項獎學金,亦慷慨支持

畢業後在香港紡織業界成就非凡。林校董事業卓然有成之餘,

P:54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54)

本院為慶祝六十五周年校慶,特於本年九月

演講廳,舉行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

二十七日假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一號

講座有幸邀得身處美國東岸的本院前院長余

及張學明教授分別於美國、香港兩地主持。

題,用視像傳播越洋即時演講,並由張洪年教授

英時教授為講者,以﹁新亞書院與人文研究﹂為

在演講中,余英時教授詳述新亞書院人文研

應要背起責任。

現代社會的關係,並認為讀書人在必要的時候,

已走在西方之前。余教授亦不忘論述人文研究與

唐君毅先生五十年代在人文範疇的學術研究上,

究的取向及其成就,指出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

演講廳當日人頭湧湧,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

即席填寫表格,希望余英時教授能抽空回答。

躍發問,講座更逾時完結。有意猶未盡者在場外

出席講座者,更不計其數!參加者在問答環節踴

長金耀基教授等,各界知名學者、校友同仁撥冗

支持,當中包括前新亞書院院長兼前中文大學校

-18

-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主講:余英時教授活動 書院

P:55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55)

新亞書院與中國人文研究

演講大綱:

張洪年教授歡迎詞

-19-

一九四九年新亞書院的創建

絶的人文研究大家

新亞創校元老之中有兩位成就卓

是中國人文研究在香港的開始。

─錢穆先生

正中國人文領域的核心所在。

則主持著哲教學系;文、史、哲

錢先生領導著文史學系,唐先生

同參與了新亞書院的創建。當時

中國文化覓一托命之所,於是共

﹁手空空,無一物﹂,但為了給

和唐君毅先生。他們流寓香港,

通過教學、研究、著述、

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洲傳到西方,在人文研究的世界

會,從香港傳到東亞各地,從亞

兩先生的偉大努力從校內傳到社

演講、學術會議等活動,錢、唐

另一方面,我相信:新亞書院人文主

講詞將涉及兩個相關而不相同的部分:

了現代人文意識在香港的成長。因此我的

義教育的傳統長期以來也直接、間接幫助

.新亞書院的人文取向及其成就

甲.錢、唐兩先生的人文精神

乙.對「五四」以來人文研究的突破

和擴展

丙.中國人文研究的心態與生態

二.人文研究與現代社會

甲.人文精神與社會批判

乙.人文修養與社會品質

丙.多元文化與開放社會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各位來賓︰

我們這裡是美國東岸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和

享譽國際的史學、思想史大師余英時先生。

公開學術講座。我們的講者是新亞的大大師兄、

們為慶祝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校慶而特別舉行的

可以感覺到共同的興奮。為什麼?因為今天是我

遙遙,山巖海深,我們通過視像即時傳真,還是

隔八千里,日夜顛倒,時間相差十二小時。萬里

位處香港馬料水的中文大學,重山大洋,兩地相

我是張洪年,新亞一九六七年的畢業生,也

別的榮幸。

表新亞師生和校友,歡迎余英時先生,我感到特

曾經在中文大學工作。今天黃院長讓我在這裡代

今天的新亞山巔有合一亭,是我們新亞第一

景。一汪池水,映照天光,佇立其間,上天下水,

想的歸宿。二十五年以後,二

悟,書寫成文,以為天人合一是整個中國文化思

加新亞四十周年校慶,期間對中國文化又有新體

題碑。一九八九年錢穆先生以九五高齡前來參

天人合一。亭子旁有錢穆先生撰寫的天人合一論

○一四年,新亞慶

祝六十五年,余先生也剛好出版新著︽論天人之

P:5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20-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56)

前後相輝映。

心突破。新亞學術精神,以天人為念,兩代傳承,

的視野中,重新檢討,提出所謂文化思想上的軸

際︾,洋洋十萬言,將天人的觀念放在比較文化

余先生一九三

○年生於天津,世代書香,自

戰亂動蕩,一九五

歷史系,開始閱讀錢先生的︽國史大綱︾。後因

幼飽承庭訓。一九四七年,考進東北中正大學的

○年移居香港,入讀新亞書院,

的路向。

闢門徑,既重綜合,又強調分析,開創自己研究

教於錢穆和楊聯陞兩位先生,上承兩家絕學,另

學問淵博,治學嚴謹。余先生得天獨厚,先後受

指導老師是楊聯陞先生。楊先生是當代國學大師,

細下功夫。一九五五年,他負笈往哈佛大學深造,

攻中國歷史,但是對傳統經典,無一不精心閱讀,

一九五三年進入研究所。余先生師從錢先生,專

余先生曾經說過,﹁我自早年進入史學領域

世的觀念,這和當時西方的論點迥異。

統的特色,說明中國在佛教傳入以前,已經有來

出發,使用大量中土材料,重新建構中國思想傳

年的博士論文﹁東漢生死觀﹂,就是從這個觀點

下,怎樣去認識中國傳統的特色。﹂他一九六二

以後,便有一個構想,即在西方文化系統對照之

余先生的

至深。余先生治學,綜博而又專精。前後出版專

分析論述,後來學者無不以為是獨領風騷,影響

重新定位。

義和重要性也可以在整個世紀文明的大系統中,

重新詮釋中國思想的起源和發展,中國文化的意

治學理念,願意在深切了解中西文化的大前提下,

等範疇,無不致力探索。總其要,不離他早年的

至明清近代,凡思想、宗教、政治、經濟、文學

著近六十種,論文四百多篇。上自先秦兩漢,下

余先生研究以文本為基本材料,以文化異同

獨立精神,不向權力妥協的風骨。二

情,石破天驚,重新勾勒出在極權統治下士人的

料,逐句拆解陳寅恪詩文中的語言暗碼,古典今

的︽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徵引大批有關文史資

其歷史意義並不亞於宋明理學。一九八四年出版

從尊德性轉向道問學,開啟所謂的儒家知識主義,

而論述有清一代的學術如何從理學而轉向考據,

的︽論戴震與章學誠︾,從戴章二人的學術關係

民士大夫的精神世界的一角。﹂一九七六年出版

晚明士人方以智的死因,從而揭示﹁明清之際遺

切入點。一九七一年的︽方以智晚節考︾,考證

的對外政策和措施。他的具體申述卻往往以人為

察漢族和胡人之間的經濟和軍事關係,分析當時

張︾,根據傳統文獻和中外考古新發現,全面考

作為對比參照。一九六七年出版︽漢代貿易與擴

○○四年出

熹身處其間的歷史世界,分析宋代士大夫群體如

版︽朱熹的歷史世界︾,根據歷史文獻,重構朱

P:57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21-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57)

外學界引起盛事。

合理的人間秩序。全書上下兩冊,鴻篇巨製,中

何通過內聖外王的政治文化意識,企圖建立一個

余先生在文學方面的研究,由考據而進行文

於七

抓住作者在創作企圖上的中心意義。文章原發表

悲劇所在。余先生以為能抓住這條主線,就等於

的理想本是虛幻,最後的摧毀,正是紅樓全書的

情和欲的抗衡,借清濁寓意,以真假彰顯。園內

討論大觀園的敘事象徵意義:理想和現實的對立,

本分析。在︽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一書中,專文

○年代,至今還是研究紅學的必讀的經典作。

余先生做學問的基本原則是,知人而論世,

向而逐漸發展。︽論天人之際

一種歷史宏觀。余先生自己研究,正是循著這路

這才能觀察到所謂的典範轉移,對整個文化獲得

後重溯這歷時變化的軌跡,追究變化背後的動力,

就是先要清楚認識各朝各代之間的重大變化,然

的是通,尤其要注意其間的變。他認為研究歷史,

但余先生以為做學問除了博聞強記以外,更重要

不仔細推敲,究其異同。下筆撰文,言必有徵。

無論是縱的歷史文獻,還是橫的中外研究,他無

從翻閱卷牘而追尋事件發展的始末。他重視材料,

─中國古代思想

化中的抗衡和調節,從而突出中國獨特的天人觀。

古文化異同的角度出發,論述人神關係在不同文

起源試探︾是余先生的殿堂巨著。從比較中西方

啟發良多,對未來發展,影響定必至深。

過程和階段。余先生的理念和論述,對並世學人,

界文化的角度考量,重新劃出中國古文化的發展

力,細讀經典文獻,參考中外學人論著,再從世

述,已經別有體會,銘記於心。他窮六十年的努

學看到梁漱溟和聞一多兩位先生對東西文化的論

而奠基。軸心突破這觀念,其實是余先生早年上

代的軸心突破,中國兩三千年的文化意識,由此

謂的內向超越。在中國文化史上,這是一個劃時

本位的哲學思想,引道入心,這也就是余先生所

由三代的巫師意識,逐漸發展為先秦時代以人為

余先生對任何問題的研究,都是全力以赴,

學問,什麼是大智慧。

採取同樣的態度細讀精讀,這才能明白什麼是大

古今之變﹂開始。我們讀余先生的文章,也應該

說學究天人,其實﹁究天人之際﹂,還是要從﹁通

日之我非昨日之我,再重新執筆修訂舊文。古人

發現,都讓他從新舊對比中尋找異同變化,以今

一個題目,縈繞在心,反覆研究。任何新材料的

余先生在學術上的成就,海內外尊為當

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二

普林斯頓大學全大學講座教授。余先生一九七四

一九七七年任耶魯大學講座教授,一九八九年任

今學界泰斗。他一九六六年出任哈佛大學教授,

○○六年獲美國國會

圖書館頒發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

P:58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一四年贏得台灣首屆唐獎之漢學獎。中外兩

隱聊中隱,卻恐他鄉勝故鄉。﹂余先生二

院悠然。客廳裡掛著一副對聯,上寫著﹁未成小

數十年如一日。余先生和夫人卜居普林斯頓,庭

作。錢先生、楊先生交下的重擔子,他毅然負起,

人,以傳揚中華文化為己任,著作教學是他的工

任重而道遠。﹂余先生一直認為他只是一個知識

靠獲獎肯定自己。論語說,﹁士不可以不弘毅,

法是,做學問的人不能被名利權勢牽絆,也不能

榮,他除了謙遜地感到不敢當以外,他主要的想

個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余先生前後屢獲殊

獎都是人文學科的諾貝爾獎,強調人文研究對整

○○一

的楷模。

一個中華文化傳承的縮影,一個現代中國知識人

就是中國。﹂誠然,我們在余先生身上看到就是

巨著相繼問世。他曾經說過,﹁我在哪裡,哪裡

年退休,退而不休,繼續努力寫作。幾年之內,

余先生一九五五年遠赴異鄉求學工作,離國

他在美從事研究,但七

將近六十年。但是鄉音不改,中國情懷不敢稍忘。

○年代開始,即以中文發

新亞,還之於新亞。他在就職典禮上說,﹁吾愛

這也是他對新亞師生的情懷的具體表現。取之於

院,出任校長,並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一職。

傳揚中華文化的使命。他一九七三年回到新亞書

表學術著作,身體力行,以文字表述他願意承擔

當年的話語,能不再三深思?

懷和支持。今日社會紛擾不安,我們回想余先生

流亡海外的中國學人和民運人士,常有深切的關

不行,只是未知而已。﹂一九八九年,余先生對

從來都有關懷社會、改造現實的雄心壯志。知而

太學生清議到五四愛國運動,都說明中國大學生

學說,﹁大學培養青年們的理想主義,從東漢的

兩代之間合作的寄望。他離職時在講台上勉勵同

精神,師友之道便是一個開始。﹂這是他對師生

吾師,吾更愛真理。中國人說,誼兼師友,新亞

今天我們有幸,能請到余先生作我們新亞書

*

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余先生。

演,題目正是﹁新亞書院與中國人文研究﹂。讓

院六十五周年校慶特邀嘉賓,給我們作越洋的講

張洪年教授為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榮休教授,香

亞書院校友。

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

(9358)

-22-

P:59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院長黃乃正教授獻辭 自錢、唐諸賢草創書院,凡歷六十五載,為保存、 院前校長,余英時教授尤為表率。 育士培材,其中首屆畢業生,錢先生的得意門生、書 弘揚中國文化,貢獻良多。書院於中國人文研究領域, 適逢書院六十五周年誌慶,我們榮幸邀得余教 書院之光榮。 衛道守理、開境拓界的成就;既為學界之盛事,更為 授,講述書院在這六十五春秋中,於人文研究領域中 余教授深受中、西學界之崇敬,於中國歷史、文 果飄零﹂的人文情懷史,合適不過。 母校諸多同仁亦實潭水情深,由他親述母校這段﹁花 得親近而受熏炙;又教於新亞,桃李春風冠集英;與 學研究領域的成就灼粲備覩。兼之,余教授育於先賢, 除感謝余教授撥冗,在這越洋相繫的講座之中, 科技處鼎力襄助,無任感激之至! 越洋即時視像通訊方式舉行,幸克香港中文大學資訊 年教授,及在香港的張學明教授。另外,是次講座以 講座之諸位。特別感謝兩位主持人,身處美國的張洪 與我們共析妙理外,我僅代表書院感謝鼎力支持是次

(9359)

-23-

P:60

1

唐獎是由臺灣尹衍樑博士於二○一二年十二月成立,不分種族與國籍,在四大領域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的研究

中,遴選出對世界具實質貢獻與影響力的成就者。唐獎鼓勵世人重新省思永續發展的中庸之道,被喻為東方的諾貝爾獎。摘

錄自唐獎網頁http://www.tang-prize.org/Publish.aspx?CNID=210。

1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24

-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60)

及「新亞書院與中國人文研究」

記余英時先生講座:「中國史研究的自我反思」

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何碧琪

本院第一屆畢業生、本院前校長

︵07/1973-07/1975︶、著名歷史學家及漢學家

十八日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

﹁漢學獎﹂。第一屆﹁唐獎﹂頒獎典禮於九月

余英時先生榮獲﹁唐獎教育基金會﹂頒發首屆

余英時教授

感受。

從臺灣總統馬英九手中接下獎項,並發表得獎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余英時教授榮獲首屆唐獎「漢學獎」榮譽

二○一四年九月是中國人文研究領域值得紀

唐獎得獎人講座,

講,均由余英時先生主講,九月十九日是第一屆

念的日子,這月在臺北及香港舉行了兩場重要演

題目是﹁中國史研究的自我

行,主持人是張洪年教授及張學明教授。

播由美國傳送至香港,在本校康本國際學術園進

講題為﹁新亞書院與中國人文研究﹂,以視像直

是九月二十七日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

汎森師主持,舉行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另一場

反思﹂,由余先生的學生、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

在臺北的演講,余英時先生從史學史的

一的重視,在現今社會仍具重要意義。今天有

想及突破,那份人文精神及對人文修養始終如

文精神,特別是錢穆先生繼承五四運動的思

其中兩位創辦人錢穆先生及唐君毅先生的人

六十五周年講座中,余先生肯定了新亞書院

反思過去研究方法的意義及得失。新亞書院

中國史研究,廣泛涉獵西方歷史學說,深刻

方史學觀的影響。余先生在中西之間,深入

角度分析十九世紀末以來中國史學發展及西

P:61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25-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61)

的自我反思」

一、第一屆唐獎得獎人講座「中國史研究

生兩次演講及答問中均可找到答案及啟發。

民主互相排斥等,關於這些疑問,在余英時先

不少人認為中國文化落後、或疑慮中國文化與

自十九世紀末,中國史學者往往通過日本學

研究的利弊

︵一︶反思蘭克及馬克斯史學分期模式對中國史

來,或以西方的尺度去衡量中國。

方法有值得借鏡之處,但不能一成不變地移植過

認為,對於如何研究中國歷史,西方的歷史研究

批評中國,這與國弱時人們的心態有關。余先生

者的著作了解西方的基本史學觀念,以他山之石

以歷史分期為例,傳統中國史以朝代劃分並

型中,劃分為上世/上古︵

短參差之弊。為補不足,中國史被置於西方的模

不合理,那並非劃分時代的界線,也有各時代長

Ancient︶、中世/

中古︵Middle Ages/ Medieval︶及近世/近代

︵Modern︶,背後隱含了達爾文︵1809-1882︶

始,至清朝乾隆末年一七九五年為結束,中古前

史,是以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統一中國為中世的開

進化論及線性發展觀的假設。當時所謂中國中古

後跨越二千年,這模型影響極大。此外,一九二

年馮友蘭︵1895-1990︶把中國哲學史分成三

的階段。由此可見梁啟超︵

近代接觸西方哲學以前,中國哲學沒有開展近世

的經典時代,而在哲學上未有重大突破。因此在

古,此時期主要是解釋古代經典,故比喻為中國

哲學的開始,接着是秦漢至清十八世紀結束為中

個階段,以上古是春秋戰國至秦統一以前是中國

1873-1929︶把中世

自馬克思主義,由斯大林︵

的觀念介紹到中國影響之大。另一種分期,是來

Joseph Stalin, 1818-

1953︶參考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學

中國學者將公元前二二一年到鴉片戰爭︵

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及社會主義社會的進程,

說提出歷史五段說,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

1840-

1842︶之間定為封建時代,馮友蘭所論亦來自

大。

此說,可見這對中國大陸的中國歷史研究影響極

十八、十九世紀以後進化論引入到史學,

左右着歷史分期方法,亦催生了科學的歷史

scientific history︶的觀念,認為歷史要向自

國落後了兩千年,因為用了西方人的標準以現代

的歷史,中國跟西方的歷史最大的不同,就是中

出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歷史。如果是這樣做科學

然科學仿傚。自十八世紀啟蒙時代,已經有人提

化︵modernization︶來看中國以至其他國家的

主義。

大影響,例如假如要超越西方,就需要實行資本

歷史。人們以西方模式評估中國後,導致很多重

科學的歷史在中國引起重大關注的兩種觀

念,其一是蘭克︵Leopold von Ranke, 1795-

1886︶史學,最初流行於日本,王國維︵1877-

1927︶給日本學者寫有關西洋通史的信時曾提

究所的架構基礎,創所所長傅斯年︵

到。並且,蘭克學說成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

1896-1950︶

學,與生物學︵

之旨趣︾提到,他希望最後歷史學變成一種科

此,他在一九二八年發表︽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

到某一種結論。其實傅斯年先生的目標不止於

在實驗室把所有材料都理性分析確定之後,再達

立可信歷史跨進一大步。蘭克的史學就像史學家

為他充分而客觀地發揮着研究材料的意義,為建

原有的乾嘉考證學。許多人佩服傅斯年先生,認

一派影響很大,原因之一是考證學剛好接上中國

料收集後,要做深入研究,包括訓詁、考證。這

在德國研究蘭克,主張研究史料必須客觀。在史

biology︶、地質學︵geology︶

代、不同的階段研究,最後可以統合起來,發展

到接近於科學的結論。每個史學家選取不同的時

等量齊觀,讓歷史學用最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做

P:62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2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62)的終極關懷。 出一套科學的歷史,余英時先生相信這是傅先生

第二種觀念,簡單來說就是馬克思對歷史

學的影響。著述On History

的Eric Hobsbawm

︵1917-2012︶是英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及領袖

之一。蘭克一派注重歷史的事實︵single and

individual event︶,但馬克斯關注的是整體觀

預言將來。然而三位女史學家︵

學界普遍認為歷史是有規律的,能回顧過去,

假設的發展規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史

慢懷疑西方這種發展觀,以及科學的歷史當中

這一方向及路子走,經過史學家們的反思,都慢

將社會分成三個或四個階段,於是全世界都依循

只看到中國歷史落後的一面。並且,過於簡化地

兩套觀念最大缺點是令人用西方標準評斷中國,

生採取蘭克式的史料考證處理文獻,同時指出這

學問題,從中找尋適合研究中國史的方式。余先

遠的影響,這也是余英時先生一直關心的中國史

克思兩套觀念加起來對現代中國歷史學發展有深

念,是從大的形式觀察何處發生演變。蘭克與馬

Joyce Appleby,

Lynn Hunt & Margaret Jacob︶發表Telling the

Truth about History後,指出由過去歷史至目前

了科學的歷史或歷史規律︵

為止,從未發生過任何一套規律。這個結論顯明

historical law︶沒

切足就履之弊,例如大規模的運動如啟蒙運動

觀念本身的缺失外,在應用於中國史時難免有

歷史會變成生物學、地質學等科學。除了西方

有根據,於是在二十世紀末,人們不再幻想認為

Enlightenment︶不一定出現於中國,更不應

的概念︵

能勉強比較。歷史規律被推翻,亦意味着一般性

套用於乾嘉學派。又如討論資本主義萌芽,也只

generalization︶不可能硬套在不同的

︵二︶中國文明及文化的特色與內在發展之路

歷史時空。

在以上的假設被推翻後,思考中國歷史不再

的文化。借用湯因比︵

尋內在發展之路,並把中國看成是與西方不同

受制於落後與否的問題,同時當為中國史研究找

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975︶的說法,將每一個地域視為歷史研

究的不同單位︵basic unit of historical study︶

在新作︽論天人之際︾討論軸心文明︵

同的文明之分類仍具參考價值。余英時先生

規律不可取,他把世界劃分成廿一或廿二個不

及不同的文明。雖然湯因比提出文明發展普遍

axial

civilization︶及軸心突破,參考德國哲學家

雅斯培︵Karl Theodor Jaspers, 1883-1969︶

公元前一千年至前六百年,四大文明出現於中

一九四九年提出︵一九五三年翻譯成英文︶,約

為本位的哲學思想,引起了中國文明的內向超越

破,由商代以前巫師意識,發展成先秦時代以人

心文明。余先生指出孔子在當時牽動了文明的突

文明的發展主要源於此四大文明,因此稱之為軸

特色,自生自發,彼此並無相互影響,後來世界

東、古希臘、古印度及古中國,這四大文明各具

internal transcend︶,這樣的思考有助適切

地了解中國文明的特色及比較各種文明的異同。

經過不斷研究及深刻反思,對於中國史研究

夫最能發展所長的兩個時代,當時思想最自由,

界︾︶。魏晉南北朝及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是士大

﹁共定國是﹂和﹁同治天下﹂︵︽朱熹的歷史世

下為己任﹂,士有和君臣同治天下的意識,達到

當時士大夫提出回復三代的口號,宋代﹁士以天

間的轉變, 就是 ︽朱熹的歷史世界︾ 討論的一段。

這時期一直維持到唐統一以後。第三個是唐宋之

識發生衝突,但在衝突之中大家希望找到調和,

道家與儒家強烈碰撞的時代,個人意識與群體意

個變化時期是魏晉,注重個體、個人,那是當時

是國家的出現,即︽論天人之際︾所述及。第二

他舉例中國史經歷了四次重大變化,第一次變化

期作分析。余先生注重研究變化的時代及關鍵,

其特色,從內部發展研究入手,找階段性、以分

余先生有以下取向。首先,研究中國歷史,注意

P:63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27-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63)

互通令士擴充,商人的重要性增加,到王陽明

個變化是明清之際,士與商人的關係改變。士商

十分鉅大,亦引起日本學者的唐宋變革論。第四

宋明理學在中國的重要性。而且唐宋之間的轉變

士的地位亦最高,他們受到的控制亦最小,這是

1472-1529︶時代,其群體許多是由商人組成。

當時朱熹︵1130-1200︶所宣揚的儒家又發生重

以上都是中國歷史內部發展出來主要的變化。

響,成為平民儒學,令社會改造由老百姓開始。

為明朝打拼,通過泰州學派發揮了王學的最大影

王陽明的反抗。他是明朝士大夫,龍場悟道以前

度化,可是卻遇上專制的皇帝明太祖,導致後來

家的政府,儒家的道建立起來,至明朝把士制

要變化,宋以來宰相﹁得君行道﹂的理想影響國

中國文化具包容性,亦有本身特色,這特色

國學者

主張民主與科學。這是現代重要的兩個觀念,英

和原因。中國史研究發展受五四運動影響,當時

本的價值,再去觀察它在歷史過程中變化的過程

價值的問題,余先生認為首要是把握中國文化原

後改變了中國原來的文化價值。因此,關於歷史

古的時代,沒有佛教也沒有宋明理學,佛教傳入

產生以後,並非在歷史歷程上一成不變,例如中

Peter Watson 所寫The Modern Mind ,

指出一九○○年至二○○○年現代思想如何變

院與中國人文研究」

二、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新亞書

談到研究歷史的價值語重心長的最後一句話。

粹的一部份。這是余先生在唐獎漢學獎演講中,

如果適合中國的,也可以吸收進來,成為我們國

出國粹不止是中國的,只要是西方優良的價值,

報︾的年代,即清朝末年、民國初年,已有人提

中國文化已包含這些普世價值。在中國︽國粹時

包括尊重人的尊嚴、人的重要性,我們不能否認

主、 科學, 這些概念雖然是西方, 但概念的內容,

價值也並不稀奇。假如仔細思考,西方主張民

界的中國,這樣,西方某些重要的價值變成普世

經不是中國的中國、也不是東亞的中國,而是世

等國難而夭折。余英時先生提醒,現代的中國已

當準確及有遠見的,可惜是未及發展便遇上抗戰

大影響。回顧五四運動前人接受這兩個觀念是相

是西方兩個很有力的價值,傳至全世界並發生重

化、整個世界文化怎樣發展,他認為民主和科學

余英時先生推崇新亞書院三位創辦人錢穆先

生︵1895-1990︶、唐君毅先生︵1909-1978︶、

張丕介先生︵1904-1970,張先生是經濟學者︶,

建立起來,使從前很小的書院提升成為國際上一

究,由兩位成就卓越的研究大家錢先生和唐先生

展開了偉大的教育事業。其中新亞書院的人文研

︵一︶新亞書院的人文取向及其成就

香港成長。

是以人文主義教育的傳統,幫助現代人文意識在

個中國人文研究的中心。新亞書院的重任之一, 1錢、唐兩先生的人文精神.

錢穆先生是公認的國學大師,一些中國大陸

學大師章太炎︵

的歷史學者對錢先生的尊敬,甚至在另一位國

1869-1936︶之上。雖然錢先生

的翻譯書籍,例如在他的全集中有專門講海德格

非常認真的注意及追求,他細讀西方哲學及歷史

化。錢先生對西方的思想、歷史、以至宗教有過

是教導學生學習西方思想,但絕不能拋棄中國文

小數。余英時先生強調錢穆先生的治學特色,

的著作未於大陸發行,但受他影響的學者不在

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的,當中可見

及講章,這些都收入他的全集裡。一九四九至五

書院成立後,寫過及講演過無數中西比較的文章

新亞書院最初成立時的治學方針。錢先生在新亞

礎,對於世界的文明及歷史做比較研究,這也是

穆先生並非守舊的國史大師,他以人文主義為基

生盡量用西方和中國的人文研究做對比,可見錢

他對海德格的哲學下過不少功夫。另外,錢穆先

年世界分成民主及共產兩個對立的世界,錢先

P:64

2

版社,

楊樹達日記一九三四年五月十六日曰:﹁寅恪言錢賓四︵穆︶︽諸子繫年︾極精湛。時代全據︽紀年︾訂︽史記︾之誤,心得極多,至可佩服。﹂︽積微翁回憶錄︾︵上海:上海古籍出

1986︶,頁82。轉引自余英時:︽一生為故國招魂

─敬悼錢賓四師︾,︽錢穆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頁26。

2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28-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64)是全世界的。 生選擇了民主世界這一方,他思考的方式及範圍

唐君毅先生也對中西哲學下過很大功夫,他

格爾︵

美分析哲學,歐洲大陸的唯心主義,特別是黑

書是中西哲學的比較,主要討論西方哲學,談英

讀書、寫作、思考,不排斥西方。他最早的一本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

1831︶哲學,這是十九、二十世紀非常流行的哲

國文化與現代的民主、人權應該可以連在一起。

到的新亞精神。中國文化是人文主義的,因此中

位先生的思想是開闊的,這就是余先生最初接觸

合,並深刻了解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錢、唐兩

於科學與民主兩個方面,而是將中西基本價值結

中國需要的部分。與五四不同之處,是他們不限

發展,在這發展中盡量吸收西方文化精彩而合乎

兩位先生深愛中國文化,也希望中國文化有新的

提出西方優良的部分,令中國可以吸收。錢、唐

化與中國來對比,深入探討中國文化的特色,且

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中,隨時用西方的哲學及文

陣營,因此唐先生也是中西兼收的。在他的︽中

學流派,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英國劍橋大學為

對余先生的重要影響。

中國文化有公平而平衡的了解,這也是新亞書院

主。總之,余先生認為要有開放的態度,才能對

然而我們接受民主,不一定要接受西方式的民 2對﹁五、四﹂以來人文研究的突破和擴展.

五四以來僅僅提出民主與科學是不夠的。此

作,陳寅恪︵

子繫年︾考辨,更是公認了不起的考證學歷史著

是採取支持的態度。而且,錢穆先生的︽先秦諸

提出,新亞書院對於以西方的科學方法整理國故

學可以用在考證事實方面,如德國史學家蘭克所

連在一起,撰寫歷史必須要有實證。西方及考據

外,需要以科學方法整理國故,與清代的考證學

1890-1969︶和楊樹達︵1885-1956︶

在私下談話中亦予以肯定,認為是突破性的考

義。因此人文研究除了事實考證外,亦需要解釋

達到全面了解,就需要宋學互補,去說明整個意

證清楚。為免只見樹不見林,以作整體觀察從而

考證則是以文本具體考證出結論,重視將事實考

及宋學,是講意義、道理,是解釋性的,而漢學

另一方面,錢先生在一九五五年︽新亞學報︾論

證學著作,不但範圍廣大,而且有嚴謹的系統。

起,就是詮釋學︵

在西方之前。約六十年代西方有一種新的思想興

生的治學可見,新亞書院最初所走的一步其實尚

研究方法都不能放棄,最好是互相對應。由錢先

的研究成果、知前人所不知,因此宋學跟漢學的

密考證,即梁任公所講窄而深的研究,以達至新

其大略,微言大義的,是宋學的特色;一種是精

性的分析。錢先生所提出的研究方法,一種是觀

hermeneutics︶,研究文學、

斯頓高等研究所一位人類學家

釋並重的研究精神。在西方七十年代,美國普林

術年刊︾所表現的就是這種事實考證及意義解

創辦新亞研究所,出版︽新亞學報︾及︽新亞學

考證,所以考證學、詮釋學互相輔助。新亞書院

方去觀察、解釋,詮釋學不可少,但亦不可代替

聖經,解釋意義。為使證據和意義放在適當的地

Clifford Geertz

︵1926-2006︶撰寫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柯靈烏︵

引起後來西方詮釋學興起。其實早在五十年代,

響極大的書,就是以解釋學補文獻考證的不足,

R.G.Collingwood, 1889-1943︶著述

The Idea of History已是先驅,余先生當時已認

書院學報︾第一期發刊辭是錢穆先生論思想、中

為柯靈烏的思想與錢穆先生非常接近。在︽新亞

P:65

3

余英時:︽史學、史家與時代︾,︽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社,2014年第二版︶,頁253-276。3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29

-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65)

就。

想內容,這是他超越五四運動以科學治史的成

生主張在嚴格的考證以外,要有整體的解釋及思

國國學、人文研究的代表性作品,當中提到錢先

3中國人文研究的心態與生態.

余先生認為選擇從事何種人文研究受心態和

方思想,所以他用叔本華︵

而忽略哲學,王國維受當時傳統影響,早年傾向西

他曾以西方的思想批評中國思想,反對戴震講考證

環境及人文傳統等客觀因素影響。以王國維為例,

採取的思想方式;生態是指人文研究工作受身處

生態影響。心態是一種主觀看法,或是研究者希望

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來討論︽紅樓夢︾文本。後來他受到

牘,王國維與羅振玉︵

激,同時出現了大量新的資料,包括甲骨文、簡

當時中國大陸的生態影響,既有新思潮、西方的刺

1866-1940︶的學問把甲骨

思想,結合考證學,無論是戲劇史或殷周研究等,

不走這條路,而且有新的創造。王國維接受西方

文學建立起來。這是實際的學術生態決定了他不能

史學與史家對時代的主觀感受有密切的關係。

這就是他的︽殷周制度論︾的真正背景,因為歷

敏感,這敏感度使他看到所處的社會的巨大變化,

論文提到,王國維的自殺,也是由於他對時代的

結起來後的成果。在余先生︽史學、史家與時代︾

意識到中國戲劇史的重要性,這是心態跟生態連

史也是王國維的開創之一,西方的戲劇知識令他

都有極高造詣,這成績並不出於偶然。研究戲劇歷

一九四九年以後,中國大陸的心態跟生態走

社會。這就是一九四九年整個大陸的學術狀態及

建時代。如果根據這標準,孔子到清末都是封建

年簽定南京條約前後,中國開始了半殖民、半封

會,對馬列主義者而言,到鴉片戰爭一八四二

史,殷周開始是奴隸時代,孔子以後進入封建社

述及這套歷史哲學。以這著作的標準看中國歷

每人都讀︽聯共黨史簡明教程︾,其中一章就

史五段說︵見前︶,當時余先生在燕京大學,

根據的,即斯大林整合馬克思歷史觀而發表的歷

向了另外一條路。這條路是以西方思想作為唯一︵二︶人文研究與現代社會

現。

院人文研究及精神的貢獻,從以上分析已清晰呈

考據學及中國文化,這延續性十分重要。新亞書

道揚鑣,新亞書院延續了五四運動的精神、清代

一九四九至一九七九年,大陸學者與新亞書院分

國文化在大陸看來卻是封建、落後而不應存在。

基礎上,改以中國文化作為主體,另一邊廂,中

君毅先生所不願接受的,兩位先生在五四運動的

意識形態,然而這劃分及歷史觀是錢穆先生、唐

1人文精神與社會批判.

新亞人文研究在學術上走出新的路,對社

intellectual

為念。西方出現類似觀念已是近代的事,如

研究,終極也是為了救世,﹁以天下為己任﹂

士、讀書人對社會的責任,而錢穆先生從事學術

會亦發生廣泛影響。余先生在多次演講中提到

︵知識份子或知識人︶或西方傳教

士受宗教影響,他們對整個人類、對社會產生責

P:6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30-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66)

分。

生運動在中國漢代就有,是中國文明文化的一部

院的清議,更是影響天下。因此,社會批評、學

與意識有關。後來漢代太學、宋太學、明東林學

夫要批評、提出改革,這與孔子提出仁義的觀念

道,天下還未有道時要議論,遇政權失誤時士大

任意識。然而古代中國就有士大夫清議,天下有 2人文修養與社會品質.

此外,余先生亦提醒人文修養的重要。中國

宗羲︵

之學。在政治上人們需要有人文修養,這在黃

從漢代開始注重栽培太子的修養,有所謂帝王

1610-1695︶︽明夷待訪錄︾已表明,無

修養。十九世紀

大之情,即使抗議亦強調和平與愛,這就是人文

論是上層官員或下層老百姓。人與人之間有寬

Democracy in America︵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提到民主領袖特別

民政治,以人為本位的思想是民主的重要基礎。

需要人文修養,有助社會改革,否則容易走向暴

在是次演講中,余先生精闢地道出了新亞精

詞出現在很久以前的古書,原指中原地區的一個

間的關係,也盡是智慧之言。他提到﹁中國﹂這

答問環節,余先生談到個人、社會與中國文化之

神及人文研究的貢獻與現代意義。演講之後,是

生重仁愛的一面。

中,維持了基本對人尊嚴的尊重,這流露了余先

之上的一人一票選舉方法,可避免權力過於集

引起的殺人流血事件,因此建立在健全法律保障

益處,因為過去歷史往往避免不了轉移政權時所

指出民主是普世價值之一,這對中國文化發展有

基督教、天主教都能夠接受。余先生回應提問,

具包容性,絕非一成不變。對西方的普世價值如

明。在古代中國出現的儒家思想與中國文化,極

國家,中國不止是一個政權,也代表一種文化文

至於年青人的發展方向,余先生鼓勵多讀

軾︵

不用互聯網,只有一書在手才能熟讀深思,如蘇

書,發掘自己的興趣和尋找自己的方向。余先生

1037-1101︶讀︽漢書︾﹁八面受敵﹂,每

處世的態度。作為一個人,客觀條件受影響,在

是書本知識以外我們重要的學習對象,也是儒家

我師﹂,在他人身上可以找到值得學習的特質,

友、同學、師長等各種交往的人,﹁三人行必有

要從認識自己開始,這包括認識自己的家人、朋

有餘師。﹂因為每一個人個性不同,千言萬語

這是儒家精神的體現,就如孟子說﹁歸而求之,

三強調要找到自己,就自然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內容。余先生對年青知識人有很高的期待,他再

讀一遍思考不同方面的問題,數遍之後便能熟讀

P:67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敬悼錢賓四師︾︵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4︶,頁16。4

4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31

-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67)

社會作建設性的批評。

朋友、師長爭取權利,做有責任感的知識人,對

所好強加於人。在人一生有限的時間,為自己、

跟別人的路去走,過份委屈自己;也不必憑個人

香港應該珍惜言論自由、交朋友的自由,既不要

因緣際會,有幸參與余英時先生兩次演講,

余先生一九五

之間,擅用漢學與宋學去考證史實並尋找意義。

的特質,余先生以情理兼備的性情游走於實與虛

在言談間、眉宇間感受到余先生情義與慎思並重

○年春天起在香港入讀新亞書院,

命,而發生了塑造的絕大作用。﹂

他曾說﹁這五年中,錢先生的生命進入了我的生

誠然,在余

般,中國文化的精神就此生生不息地延續、發

在面聆王汎森師教益時,看到余英時先生的身影

先生身上感受到錢穆先生的精神不朽,亦如筆者奮進,尋找未來發展最合適的路。

情、包容和對社會的責任心,繼續為這城市努力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的情志,以關愛之

個人、學術,或是我們的城市、國家,能夠懷着

之日,盼望我們延續新亞精神和人文修養,對於

物,路遙遙,無止境﹂的心態和生態。在此憂患

書院、香港或是中國,都經歷過﹁手空空,無一

及人文精神的具體呈現。回顧歷史,無論是新亞

富着中國文化,他們的言行身教,也是中國文化

一代又一代的師生孜孜不倦、謙虛克己地擕手豐

廣泛吸收中西思想、學說,將合適者化為己用,

同時鍥而不捨地尋找自己和中國史學當走的路,

揚。前輩、老師們堅守着中國文化的價值系統,

二○一四年十月三日於中大文物館學思簃

余英時先生(左)、台灣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王汎森老師(右)

※鳴謝︰財團法人唐獎教育基金會、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何碧琪博士提供有關相片,並授予本期月刊對有關相片之轉載權。

P:68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68)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始於一九五〇年,當時

及在校學生。

師外,亦邀在港學者參加,而對象為社會人士

界學術,以及關心人類前途。主講者除在校教

舉行文化講座,以鼓勵大眾認識中國文化與世

盡心力,在日常授課之餘,於周末晚上在學校

書院的老師都是從內地來的著名學者,他們竭

納學費,因此當時書院的經濟情況極為惡劣。

兩層作為校舍,學生大都是清貧子弟,無力繳

書院在深水埗桂林街租用一座新建樓宇的其中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剛開始的時候,即獲

香林、饒宗頤、牟潤孫、曾克耑、王書林、梁

生所講的次數最多,其餘的講者有吳俊升、羅

四、五十人,以錢穆、唐君毅與張丕介三位先

神。從講座開始至一九五四年結束,講演者

都有熱烈討論,充分表現學術與思想自由的精

畫、詩歌、社會學、經濟學等。每次演講之後

學、各大宗教思想、中國傳統藝術、戲劇、繪

容包括新舊文學、中西哲學、史學、經學、理

酬,也沒有任何束縛,可以自由講學。講座內

一百五十次,當時應邀蒞校演講的講者沒有報

社會人士的支持與贊助。文化講座舉行達

虛席,可說是聲名遠播。

教育界人士推崇,聽者熱烈參加,大教室座無

個盛會。數年間舉辦的講座,備受注目,廣受

理念,書院也不能邀得這些著名學者,參加這

謀、羅時憲等先生,不能盡錄。若非有共同的

寒操、劉百閔、林仰山、徐訏、董作賓、沈燕

新亞書院創辦人之一張丕介先生在︽新亞

亞精神的具體實現。﹂

辦之文化講座,這是本校的創舉,亦可認為新

貴能融通合一。﹄;三為新亞書院連續數年舉

綜合一句,﹃求學與做人,貴能齊頭並進,更

育理想,對任教者的督責,對學生的激勵,而

二為校規,新亞學規二十四條,詳列吾人的教

生共同之嚮往,自我策勵,等於新亞的誓詞;

為新亞校歌,首先創用新亞精神一詞,代表師

獻中,比較能反映當時事實的真像有三種:一

書院誕生之前後︾中指出,﹁在創校初年的文

為秉承創校先賢的教育理想,最近幾位資

深遠的活動,並決定每年舉行約四次講座。

於是書院成立了一個委員會,以推行這個意義

深校友提倡恢復舉行﹁新亞書院文化講座﹂,

首個文化講座於今年十月十一日︵星期

﹁當代儒學的三件新衣

兼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梁元生教授,講題為

學舉行,主講嘉賓為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

六︶下午四時至六時於九龍農圃道六號新亞中

—港台新儒學、新

友及社會人士出席。

加坡儒學與波士頓儒學﹂。歡迎本院師生、校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活動 書院

-32

-

P:69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69)

九月十二日,本院與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會於雲起軒合

宴前合影留念。

活動。黃院長、劉博士與出席午宴的新聘同仁及來賓亦於午

席上致辭,鼓勵新聘同仁加入聯誼會,並積極參與聯誼會的

請各人參加各項院慶活動;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嘉博士亦在

在午宴致歡迎辭,向新聘同仁介紹本院的特色及架構,並邀

入本院,超過一半同仁出席午宴。午宴開始前,黃乃正院長

辦﹁歡迎新聘同仁午宴﹂。今年共有四十一位新聘教職員加

歡迎新聘同仁午宴活動 書院

-33-

Welcome

P:70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70)

八月十六日,書院為二○○四年畢業之新亞校友舉辦了

﹁二○○四年校友畢業十周年重聚活動﹂,約六十位校友及

其家人重臨母校,與昔日同窗及師長暢談近況。

活動於當天下午四時三十分開始,在新亞同學帶領下,

史館及重遊圓形廣場及合一亭,一同拍照留念。

設施參觀,藉此了解中大十年來的變化。校友亦到訪新亞校

一同遊覽中大及新亞校園,校友親到中大近年落成的書院及

至晚宴時間,一眾校友齊集新亞書院雲起軒,並由自

氛;本院副院長陳新安教授特

動化與計算機輔助工程系劉錦德校友擔任司儀,帶動全晚氣

別抽空出席當天的晚宴,並於

六十五周年紀念品,吸引不少校友購買和提供意見。

樓飯堂的檸檬批作飯後甜品,亦於當日出售別具紀念價值的

事,細說當年鮮為人知的往事。書院特意為校友準備醫學大

司儀邀請了多位同學分享當年情,回味校園內外的趣聞軼

籌備工作, 通過不同方式鼓勵校友踴躍參與活動。 晚宴期間,

晚宴上致辭,同時感謝一眾聯絡人過去積極參與重聚活動的

重聚活動於圓形廣場拍攝大合照後圓滿結束,校友們無

注母校發展,並不時回到書院聚首一堂。

不帶著歡笑離開。希望各位校友日後繼續支持書院活動、關

二○○四年校友畢業十周年重聚活動

-34-

Class2004 Reunion

活動

書院

P:71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71)

一九九四年校友畢業二十周年重聚晚宴已於今

眾校友聚舊、彼此交流近況。

教授及經濟系退休教授賀賢平教授一同參與,與一

宴,場面溫馨熱鬧;當中經濟系校友更邀得莊太量

人更超過一百位,不少校友攜同年幼的子女參加晚

友及多位校友會代表應邀出席,參加的校友及其家

晚本院院長黃乃正教授、新亞校友會會長黃浩潮校

年八月二十三日於書院樂群館雲起軒圓滿舉行。當

活動開始後,一眾校友同唱校歌,本院院長

積極參與晚宴的籌備工作。

辭,歡迎各位校友重回母校,同時感激各系聯絡人

黃乃正教授及新亞校友會會長黃浩潮校友亦先後致

晚宴開始後,新亞校友會副會長姚濬康校友介

他們都在書院度過了充實而難忘的大學生活。

雖然各位校友的經歷及分享不盡相同,但肯定的是

校友分享當年趣事及印象深刻的事件,氣氛熱烈。

學時的快樂時光,歡笑聲不斷。其後司儀帶領各系

校友當年的舊照片,校友們看著相片,不禁憶起在

紹了新亞校友會的會址及活動,晚宴期間亦播放了

最後,重聚晚宴於拍攝圓廣大合照後結束,校

繼續支持及參與書院活動!

友們帶著歡笑離開。希望一九九四年畢業校友日後

一九九四年校友畢業二十周年重聚晚宴活動 書院

-35-

Class1994 Reunion

P:72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72)

-36

-

蕭嘉蓮(1994/中文系)

參加「一九九四年校友畢業二十周年重聚晚宴」後感

二十年沒有見面,今夜重遇,非常開心、非

常興奮。我想這都是當晚出席校友的心聲。

我們的同學們說:好像重回二十年前,一班

自己的家庭。

學們大多步入了不同的階段:有自己的事業,有

況如何?娓娓道來……不經意間,個人成長,同

同學嘻嘻哈哈,談笑聊天。二十年沒有見面,現

晚宴開始,就是唱校歌:﹁山巖巖,海深深,

用誠意搭救的大合唱吧!

聽著唱著,不覺哼出了歌調;雖然走音,但也是

地博厚,天高明……﹂二十年沒有唱過的校歌,

播放校友舊照時,最多人評論,讚歎之聲此

起彼落:這個是某某、那個是某某,那時候的我

對:二十年前的可人兒,那時候的人很純真呀!

是這樣的,那些年我們……無論如何,同學說得

二十年沒有見面,「你是某某,你記得我嗎?

我是某某……」晚宴間,點綴著此起彼落的相認、

這個機會

亞書院給予我們這個機會,也要多謝自己把握了

舊,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是這樣了。真的多謝新

重聚,很奇妙吧?二十年沒有見面,仍然可以話

—故舊重聚的機會。

最後,在圓形廣場大合照。我想大家都希望

抱著這份緣吧。

這一晚的相聚,不是終結,而是好好的延續,擁

圓廣夜照喜洋洋

校歌高唱意氣揚

一言一語樂融融

二十年後喜相逢

二○一四年八月

P:73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73)

試步‧新亞

山 城 走 進 都 市

校園記者: 劉潔伶(新傳/三)

尋訪貓出沒記 王靖媛(新傳/三)

走入街頭呈現貓相

曾任攝影記者、出版過《街貓》一書及舉辦城市貓攝影展,

的品種亦各異。

不一樣了,更何況貓本身

形態、特性相對於環境就

貓出現在後巷裡, 其外形、

均是些刻板的、具實在線條、更是人工化的東西;假若有隻

烈的。」的確,一般後巷是由石屎牆、鐵閘、水渠……等組成的,

為這刻板、很規範的城市添加了變數,街貓與環境的對比是很強

來」,他說來津津有味,「慢慢覺得牠們已經融入了這個城市,

的生活。「貓會在很高的柱、簷篷上睡覺、於坑渠石縫間探出頭

現為自由攝影師的葉漢華,每每遊走我城,以影像如實呈現街貓

當初因著貓可愛的一

仍然保持「可愛得意」、在夾

挑戰、於惡劣的現實環境裡,

臭氣、病菌,但面對生存的

窄巷中,伴隨污水、垃圾、

的另一面。貓置身於街邊、

卻發現街貓擁有頑強生命力

面,驅使他走入街頭,後來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們感興

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深刻的悸動。

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的熱愛、與眾分享的興奮,期待〈試步.

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新亞人閒聊探秘,

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識,卻鮮有駐足

趣的話題,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道「家門內」

本期專欄的題目是山城走進都市尋訪貓出沒

記。繼上期追溯貓跡細說貓語,這期筆者們將

冼麗琼分享保障動物的相關資訊。

後,由愛護動物協會「貓隻領域護理計劃」主管

注足夠嗎?怎樣做方為正確的飼養寵物之道?最

來與歐美街貓大有不同?近年港人對動物權益關

平日竟是生活在骯髒惡劣的巷子裡?本地街貓原

氣?瞪著汪汪大眼、一副惹人憐惜模樣的牠們,

訪街貓的蹤影。街貓如何為這刻板的都市帶來生

由新亞這座山城出發,邁進市區、潛入窄巷,尋

攝影師葉漢華作品

-37

-

P:74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香港街貓 VS 歐洲街貓新亞畢業生鄭浩殷(2011 /英文教育)同樣酷愛攝影,常在與外國貓之大不同。 無」。在愛爾蘭工作假期的經歷,不僅讓他更愛貓,且發現本地 開中大後,愛貓的熱情有因而冷卻嗎?浩殷斬釘截鐵地說「絕對 貓的精彩時刻總有難度,唯有『影多幾張最穩陣』。」被問及離 對陌生人尤其有敵意,但拍攝時難免用鏡頭『指住佢』,在捕捉 大群貓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貓始終是動物,怕與人四目交投, 社交網站分享街貓圖片。浩殷謂大學期間始發現自己愛貓,對中 「外國人鍾愛養寵物,寵物的生活很自由。主人間或放牠們 女』,不要太接近人之故。」。 貓,香港的『貓父母』總是在告誡『貓仔 「我相信動物總有靈性,可能對比外國 卻似警告著「望咩呀望,快啲走啦!」。 望某天橋底下的一隻貓,牠凌厲的眼神 隔膜。」浩殷提及他每天上班都會去探 意與人親近;感覺香港街貓較怕人、有 定期餵飼牠們,故當地貓對人友善,願 貓,倒不如說其『落戶』街頭。且有人 更多貓在街上遛躂。「若稱牠們為流浪 頭常遇著貓。」相比西歐,東歐則有 出來走走,『到時到候』寵物也懂得回家,故外國街

-38-

看看、去觀察,重新釐清和理解。」而他,則身體力行,每天仍堅持

拋開以往的既定,對『野貓』狂、兇猛的誤解,自己親身走進巷裡去

在溫暖、極受保護的環境中的照片。「希望有更多人發掘街貓這生物,

縫中倔強存活,在危機中找尋生存的餘地,有別於時下較常看到貓兒

Facebook 「捕貓捉影」專頁中上載街貓的生活照。

擁有十多年拍攝街貓的經驗,葉漢華鼓勵更多人去探訪街貓,自

的蹤影,城市裡、舊區窄巷中、山邊草叢間,都可了解貓的狀況。」。

亦為尊重顧慮他人不愛貓的權利。總的來說,只要有心就能尋覓到貓

值得一提的是,事後不宜明確公開拍攝處、地址,避免牠們受到滋擾,

個適當的距離,既不越過牠們底線,亦能拍下牠們最自然自在的一面。

須看貓的身體語言、神態,經一段時間靜候視察,嘗試與貓摸索出一

害怕、感到受威脅的。其次,慢動作,切勿大聲,不要開閃光燈。另外,

是一些清潔工人、洗碗碟和處理食物的人,一下子來了太多人,牠們會

拍攝的話,那就相約二至四人,人數忌多,因為街貓平常接觸到的也祇

釋對貓的理解。對於拍攝街貓,他亦有一番心得分享,「害怕自己一人

行選擇用特定的角度,以鏡頭作記錄、以照片呈現個人的主觀感受、詮

攝影師葉漢華鏡頭下的街貓,總是在窄街橫巷裡

展露頑強的生命力。

圖為崇基貓。中大群貓對於鄭浩殷師兄來說,印象深刻而影響重大。

葉漢華反映了一個個街貓在默默

適應發展急速、變化多端的都市。

(9374)

P:75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關注多了理解不足由拍貓,再到愛護動物協會(下稱愛協)當「貓隻領域護理計劃」 實應了解其背後來龍去脈、前因後果。」。 緒宣泄過後就停住了, 未真正提出解決方法。 「除了當下關注某件事外, 四千隻時,亦有人言「太恐怖」,顯示人們開始對社區貓抱不平,但情 仍不足,「未雪」一案的迴響頗大、愛協公佈去年遭人道毀滅的動物達 義工,葉漢華認為,近年香港人對動物權益加強了關注,但背後的理解 提到對建構一「人貓共融」社區的看法時,他直言還需要一段時 應拋棄人世間的價值觀,跳出框框來看這世界。 裡其他生物要去使用的時候,我們又可否如斯霸道,獨佔所有?」故人 們一出生到所身處的環境,一切取之於自然資源,如木、礦材;當社區 套去衡量其他生物,將無法得出一個對等的結論。此亦不合理,因為我 不能管束附近流浪貓的問題?」,「當我們慣常用了人世間、金錢那一 間,憶述一次人貓衝突裡,有人說「我真金白銀用錢買這棟樓,為甚麼從源頭減少流浪貓愛協「貓隻領域護理計劃」主管冼麗

琼表示,愛協並不鼓勵「街

有效。而一群熱心的義工則定期照顧和管理,飼養後清理乾淨」。自

未杜絕漏弊:他區的貓其後遷入這無貓領域的方法,這計劃較人道、

情、便溺等,因而減輕對附近居民的滋擾,相對傳統全面捕殺流浪貓、

每隻貓一年可誕約十多隻小貓;經絕育的貓亦會減少在街上流連、發

進行絕育手術,從而在源頭控制貓的數目,因為未奄的街貓繁殖率高,

有動物」,以免有交通意外、虐畜等問題發生,「有關計劃替流浪貓

〇〇〇年「貓隻領域護理計劃」開展至今,已為超過五萬隻街貓進

行絕育。

此外,她呼籲要經深思熟慮才當寵物主人,因「養寵物也算是一

例如用

方式是否有變時,她表示「好兩極化」,「有人愛動物卻用錯方法,

這些『寵物管有者』往往要社工介入處理」。談到現時港人對待貓的

時間上無能力,卻持有很多貓隻,養到滿屋都是,繼而與家人翻臉。

生命就算,而對生命要負責任。『生命素質』很重要。有些人經濟、

種奢侈品」。「愛貓不單是領養、執街貓、買隻貓,用籠困養、維持

B B車推貓隻、給貓穿衣服等,忽視貓需要落地行、用爪留下氣

瞭解,共同保障牠們的健康與福利

解釋咨詢、與議員會面討論、源頭教育,她期盼公眾對街貓有多一份

機而養成暴力傾向,以致拳打腳踢貓的個案時有發生。」藉著向市民

味、以毛髮自行調節體溫的天性。另一邊廂,部分青少年可能沉迷打

-39-

筆者訪問愛協「貓隻領域護理計劃」主管冼麗琼

愛協位於灣仔香港總部內的貓隻領養中心

「HOLD」代表該貓已被有心人相中,即將

進入領養手續。

記錄了貓主人及其領養貓點點滴滴的白板

(9375)

P:7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75)

-40-

貓隻領域護理計劃

(Cat Colony Care Programme, CCCP)

簡介

計劃過程:

1. 義工致電計劃負責人,預約做絕育手術。

2. 手術前一晚,義工利用計劃所借出的捕貓器,前往捕貓。

3. 捕捉到的貓隻由義工在當晚送往愛護動物協會。

4. 貓隻會在預約的日子接受絕育(會剪去貓耳一角以茲識別)

5. 義工會在當晚將貓隻接走,並放回原居地。

方法 :

採用了 捕捉 絕育 放回

(Trap Neuter and Return,TNR)

注意事項:

計劃進行地點會先作實地考察、

事前評估,若屬私人地,需先得到

該物業管理處的書面同意;登記義

工亦須經過愛協的評估、會面(以

愛貓、熟悉進行地點者為優)

做個盡責貓主人

1. 勿光顧非法動物養殖場,舉報無良繁殖。愛協熱線 2711 1000,漁護署 1823。

2. 飼養任何動物前,請三思,考慮是否有能力與時間照料。

3. 為你的貓絕育,將動物絕育的好處宣揚開去;若身邊有貓主人付不起絕育費,幫忙籌

錢,或轉介個案至動物團體,以尋求援助。

4. 為你的貓買保險,或設基金,確保能養活牠至二十歲(貓一般有 15-20 年壽命)。

5. 為你的貓安排打防疫注射如傳染性腸炎、瘋狗症針等。

6. 應定期為你的貓杜蟲、杜蚤。

7. 勿遺棄你的貓於街上,若屬短期性經濟有困難的,可以先托身邊親戚友人暫養、短期

寄宿;相反,長遠而言,應將貓交給動物團體代為照料。

8. 若見到虐畜事件要立刻報警,因為當下的證據保存得最好,法例會根據犯人的動機、

犯法次數而訂刑罰之輕重。

P:77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77)

到北京學普通話

﹁到北京學普通話﹂是新亞書院

期一個月。

會同北京學習普通話及當地文化,為

首都師範大學合作舉辦,讓同學有機

一年一度的語文活動,由新亞書院及

活動安排主要分上下午,上午上

師亦有多年的教學及評分經驗。課程

程以普通話水平測試為標準,授課老

普通話課,下午自由時間。普通話課

百出。

家的普通話都很﹁普通﹂,結果笑料

我們每人說一樣香港的美食,由於大

她也會向我們介紹北京文化,她曾著

體;胡老師會關心我們的所見所聞,

話,課堂結束前更教我們兩招強身健

武之人,喜歡用練武比喻我們學普通

我們閒談及分享。我班的李老師是練

指導。除了學習普通話,老師亦會跟

耐性地聆聽每位同學的發音,並作出

說話,每班由兩位老師教授,老師有

約八人;課程集中練習發音、朗讀和

能力,把同學平均分成三班,每班大

開始前,老師會先評估同學的普通話

除了上課,首都師範大學每週都

有小布達拉宮和避暑山莊,建築精緻

承德位於北京市外,機會難得。承德

十三陵、承德避暑山莊等遊覽。其中

離較遠的景點,例如慕田峪長城、明

為我們準備一天行程,乘旅遊車到距

值得一看。

獨特,有別於北京市內的建築風格,

整個北京之旅有差不多一半時間

發音技巧和說話能力。

價及問路等等,可以學以致用,加強

話的機會,例如到餐廳點菜、購物殺

安排喜歡的行程。遊玩時總有說普通

可以自由活動,我們分組活動,自己

經過這次活動,我們的普通話

來的書院生活裡定必多一份照應。

一班同學都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未

化。此外,經過一個月的相處,我們

有很大進步,同時亦了解到北京的文

吳景生(工程/一)

林可兒(機械及自動化工程/三)、活動

書院

-41

-

P:78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78)新亞書院/湖南大學暑期交流計劃

憶湖湘盛夏

微風吹拂,陽光斜斜落在桌上游

南大學諸位小伙伴一起度過的夏季。

載滿那個夏季的回憶,那個我們與湖

腦螢幕上的相片一樣。那些相片,都

移,我望向窗外,天空蔚藍,有如電

點開第一幅,我們都瞇起眼,

社會時事;也會一起於大澳、中環

一起在歷史博物館討論中港歷史及

的街頭上,微笑著向路人賣旗;會

就更認識彼此。我們會一起在炎熱

從院方安排的各種活動之中,我們

鬧鬧之間就開始混熟了。 之後數天,

圓形廣場都曬得睜不開眼睛,嬉嬉

伙伴。那天下午艷陽高照,我們於

月的時候,第一次看到湖南大學的

大笑得忘了看鏡頭。還記得那是七

樂,相片裡盡是我們的笑臉。

即使天氣幻變,但仍無損我們的快

了解香港、體驗香港。不論到哪,

等地區從文化、經濟、歷史等方面

一幅幅相片過去,高樓漸少,

課那天能重新說話,我總視為大家祝

幸而,於大家的關懷之下,我竟於授

我都收到一堆大家塞到手上的喉糖。

作,湖大的同伴著我不用擔心。每天

諒我,香港的同伴願意分擔我的工

那時我正害怕沒法授課,但大家都體

後,我的嗓子有毛病,說不出話來。

要準備義教的科目。然而,回到家以

行程過後,剛與湖大的伙伴離別,便

的我卻少了半分笑意。一星期的香港

一片翠綠的山巒漫延開去,但相片裡

楊敬雯(中文/三)

活動

書院

-42

-

P:79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79)

福之下的奇蹟。

然而,義教不是一件易事。學

達得不夠好,也不代表他們對上課、

低聲討論為什麼。也許,縱使我們表

眼睛都會亮了起來,興奮地聚在一起

神聽我們說話。每當實驗成功,他們

安安靜靜地坐下,雖然不解,亦會留

吧。﹂我便想起,每次上課學生都會

肯來這裡,就盡我們自己能力去教

伴傾談過,然後她便說:﹁難得他們

好了解科學的趣味。我曾和一位伙

覺得自己選錯了題目,沒法讓孩子好

惑,甚至開始喧鬧。我們都很氣餒,

疏的普通話解釋時,他們眼裡仍是疑

每課都會有人發問,可是當我們用生

人弄不明白,也有人認為程度太淺。

科學實驗,孩子年齡差距太大,總有

清楚應該如何應對。我和同伴教的是

歲,最大的已是十四五歲,我們都不

年齡也不大相同,最小的只有五六

蛛網,四處都是蚊蟲……每班孩子的

洞,木造的桌椅簡陋,天花角落結著

易會揚起來一陣灰塵,黑板上滿是坑

校的環境本來已不甚理想,教室裡輕我們凝神教學的模樣。

力。心境豁然開朗以後,相片裡盡是

對學習毫無興趣,那我們只能繼續努

相片裡出現熟悉的山路,遠方

們回家。

呢?那時便決定,最後一天也要送他

何我們不能陪他們走那段回家的路

子既然願意天天走遠路回校上課,為

我不禁愧疚起來。這些在放暑假的孩

已在校園打籃球、替我們盛山泉水,

早,昨天一起回家的學生於六點半時

下次還是不要送了。可是,第二天清

走小路而差點滑下山,心裡一直想,

成的山路走了兩個小時,回程時更因

送他們回家。第一天時,我在碎礫疊

住在很遠的地方,所以我們每天都去

來是義教最後那天。學校裡有些孩子

還有一群奔跑的孩子,細看日期,原

第一天我們送到某個山坡時,那

路,孩子輕鬆地攀過機器,從縫隙之

著他們。這次,路上甚至有挖土機堵

們有伙伴堅持想送到最後,便一直跟

天黑回不了去,可是最後一天時,我

些孩子就嚷著我們不要送了,怕我們

幾根冰棒給我們。

頭,卻見學生追上來,氣吁吁地遞了

然聽到身後有些聲音愈來愈近,回

再起程上山歸去。過了片刻,我們突

們揮手告別。我們於溪邊稍作休息,

口。孩子捧著我們送的書,笑著向我

們氣喘如牛、混身大汗,終於望見村

好不容易,上坡又下山許久以後,我

皺眉,他們每天都是這樣上下山麼?

坡。看著這麼危險的景象,我們不禁

試著幫忙,生怕他們一踏空就滑下山

間穿過去,我們緊緊跟在後面,一直

那刻我們都感動得說不出話來,

真的孩子讓我們上了寶貴的一課。

的好,送上他們僅有的東西。這些純

皮愛玩不願上課,卻會為我們對他們

開,融入心內。這些孩子,偶然會調

但大家都吃得很認真,甜味在口裡化

拆開。他們送的是最普通的綠豆冰棍,

家。我們仔細看著包裝,小心翼翼地

只是訕訕地向他們道謝,著他們快點回

義教時,除了教學以外,我們

看相片,令人忍俊不禁。我們離開科

亦有與湖大同伴一起玩樂的時光,回

起跳

他。我們香港的同學則教湖大同學一

喜派對,不知從哪訂了一個大蛋糕送

同伴生日,湖大同學更為他辦了個驚

起烤玉米……有一次,其中一位中大

籃球、跳舞、耍太極,晚上在操場一

到孩童時代一樣。乒乓球、羽毛球、

技,回歸到各種最簡單的遊戲,像回

Campfire ,玩得不亦樂乎。當

璀璨的星空收於眼底……

然,我們最愛的始終是抬頭,把整片

有人問我,你喜歡這次交流嗎?

好像,這樣已經是很好的交流了。

一點點認識,從行程之中反思自己,

運用自己的知識,讓學生對這世界多

聊天,一起從對方身上學習;又能夠

是有這些如此可愛的團員作伴,一起

衛生環境,實在惹不起我的鍾愛,可

教學校隨處揚起的灰塵、不甚理想的

流團。誠然,長沙灰濛濛的天空、支

喜歡這個地方,可是我很喜歡這個交

我靜默地想了良久……我並不特別

我只有一個遺憾︰只恨我們相

處時間太短。

-43-

P:80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鄭清婷(湖南大學學生) 從細微之處看香港

們七天的交流處處有驚喜。

之間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讓我

必定是一個優雅的女士,舉手投足

作女子, 那麼這座歷經滄桑的城市,

台的自信大方等等。若是把香港比

執法、賽馬會的創意藝術、香港電

如立法會的嚴格立法、法院的嚴格

香港的迷人之處還有很多很多,譬

牆等等,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言電腦,也有發洩個人情緒的留言細節決定成敗,對人如此,對

交通篇

諸多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力。七天的香港交流,香港社會的

遠比通篇累牘的描述來的更有說服

經意流露出來卻客觀存在的細節,

一個城市更是如此。那些生活中不

感受香港的交通文化無疑是我

暢通無阻。

動的快速下樓梯,保持快速通道的

這時候站在左邊的人往往會自覺自

人同時踏上一個台階的情況發生,

下的快速通道。偶爾會有那種兩個

左邊是空著的,是為趕時間的人留

上, 每一個台階往往只站著一個人,

先是香港地鐵,地鐵站的自動扶梯

們七天行程中一個重要的內容。首

其次是雙層大巴和電車,香港

稠密區。司機通過路口時會早早減

的道路都十分狹窄,並且穿越人口

義工篇

主動在拐彎處停車, 讓私家車先行。

上行駛時,遇到私家車超車,都會

另外,中大校巴在狹窄的盤山公路

爭搶座位的情況,只是靜靜落座。

乘客都井然有序的上船,沒有出現

只有一個工作人員維護秩序,所有

必定禮讓行人。至於渡輪,登船時

速,無論是否紅燈,如若行人通過,

香港在很多時候是繁榮與進步

賣旗活動籌得的善款都會馬上送到

錢投入我們的錢袋中。據了解每次

很多人還沒等我們問出口,已經把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港人如此友善,

香港, 我真的能讓路人慷慨解囊嗎?

我的內心很忐忑,在人生地不熟的

組織的賣義旗活動。 剛開始賣旗時,

活問題。我們有幸在當天參加了該

社致力於解決新移民和底層民眾生

露宿街頭的人。香港國際社會服務

的象徵,很難想像今天的香港還有

圖書館篇

生信賴並主動買旗吧。

開透明的運行機制,才會讓民眾產

也正是因為國際社會服務社如此公

便於社會對國際社會服務社的監督。

銀行進行清算並在當天公佈總額,

有人說,圖書館是一所大學的

間;有可以表揚或是批評老師的留

區域,也有可以小組討論的小房

滿人性化的設計,既有安靜自習的

這一問題。而中大的圖書館處處充

卻不願發揮創造性積極主動地解決

內圖書館狹小、一座難求的狀況,

書館的一部份。我們總是在抱怨國

館外面那個噴水池底下,其實是圖

解員的介紹,我絕對想不到圖書

開放開闊的圖書館?如果沒有講

為何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有著如此

域,你會產生一個深深的疑惑,

開闊的自習室,類型多樣的學習區

靈魂。走進中大圖書館,看著那

(9380)

-44

-

P:81

香港台灣扶青團交流活動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81)

這個項目的籌備過程超過半年,

見,對我們的安排十分滿意,部分台

子裏,我們看得出、也聽到他們的意

白費,在台灣學生到訪香港的八天日

的旅程。事實告訴我們,努力並沒有

果,為到訪的台灣學生準備一個難忘

以檢視進度,確保工作能達致預期效

因此需要安排每個月的籌委會會議

會,使籌備過程更流暢。另外,我也

人互相協定,此舉可減少不必要的誤

意的一點是,完成日期必須跟負責的

兩個成員肩負多一項的工作。值得注

事情,在這個情況下便需要其中一、

是每人負責一項,但往往會有突發的

委會總共有七位成員,最理想的當然

度表訂立後,接着便要分配工作。籌

尋找及安排合適的社區服務等。當進

不同的社會及文化議題予台灣學生、

項包括:安排住宿、聯絡教授以提供

立一個時段。在這個項目上重要的事

把重要的事項記下來,並為每件事訂

要為整個項目設定一個預期進度表,

身為籌委會的聯席主席,一開始便需交換時必定不會虧待我們。

灣學生更向我們保證,當我們到台灣

說時遲那時快,台灣學生完成了

香港學生也得益不少,這是由於多納

精神。但其實這次的多納之旅對我們

會遵守規矩及同伴之間守望相助的

學生進行一些活動,讓他們從中學

體驗,我們主要的工作是與當地的小

莫過於兩日一夜多納原住民部落的

的交換學生來說,要數印象最深刻的

家文化村等,對於我們五個來自香港

住民部落、旗津、紅毛港、左營及客

面,我們參觀過很多地方,如多納原

我們很快便打成一片。在文化交流方

他扶青同學,但由於眾人都很熱情,

然同場還有南區扶輪社的社友及其

生來接機時,心情立即放鬆下來。雖

看到了那幾個曾到訪香港的台灣學

達高雄機場時都是戰戰兢兢的,但當

於從未踏足過台灣的土地,因此剛到

我也有幸成為到訪團其中一份子。由

香港之旅後,便換到我們到訪台灣,

當然是當地的美食,我們嘗到了海鴻

得上是文化交流。到台灣不得不提的

坡的同學有不一樣的看法,這樣才算

學生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可能新加

很不錯,因為在有些課題上我們香港

起上課,我個人認為這樣的安排其實

找來了來自新加坡的學生與我們一

來自香港的學生外,台灣扶青朋友還

力。另外要一提的是,除了我們五位

們在聽課時也很容易理解,絲毫不吃

有的教學內容已在他們腦中,因此我

講課,但講起課來出言有章,彷彿所

紀不大,也沒有帶很多的設備去輔助

殖民地比較等等。雖然﹁老師﹂們年

的經濟及政治比較及台灣與香港的

題,包括台灣的發展史、台灣與中國

本科生的同學來跟我們討論幾個課

灣的扶青同學找來了數位研究生及

特別的生活方式。而在上課方面,台

日一夜也讓我們見識到他們的一套

是小孩,大家基本上都會認識,這兩

多納村民不多,因此不論是成年人或

村內的小朋友與香港小朋友不一樣,

夜市,嘗過各式各樣的街頭美食。

名的美食,同時亦有逛過人山人海的

豬手、客家美食、旗津海鮮等高雄著

這次的交換計劃,不論是第一階

滿完成!

院等多方面的協助,才令是次計劃完

北區扶輪社及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

多、難能可貴的經驗,這亦全賴香港

到訪台灣,對於我們來說都是獲益良

段台灣學生訪港,還是第二階段我們

施君傑(經濟/三)

報告

活動

-45

-

P:82

Community Interaction

Theatre as a Laboratory for

活動報告

王楚翹(哲學/三)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82)

抱着﹁戲劇可以做甚麼?﹂的

發性。

分享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故事,極具啟

自述說他們以戲劇介入社會的經驗,

的研討會,來自不同地區的講者各

疑問,我踏上了丹麥的國土。五天

研討會開首,主辦單位的歐丁

憶﹂。自回歸祖國,香港人特別愛談

是地域或種族,但更重要的還是﹁記

底是甚麼把這群人連結起來?也許

社會由甚麼組成?當然是人。但到

劇場拋出一個關鍵詞︰記憶。一個

份認同與地區歸屬感息息相關。

集體回憶,反映﹁記憶﹂與我們的身

戲劇介入社區,其實就是為社

區創造新的記憶。歐丁劇場自七○

年代起於不同社區實驗﹁BARTER﹂

人重拾其傳統及創造共同記憶。

一概念,以演出為契機幫助當地

BARTER﹂意指以物易物,當地

活用因嘉年華而建

最重要的還是嘉年華過後,當地人能

之中團結起來,享受表演的樂趣。但

份甚至宗教種族的人都得以在歌舞

當地人共同表演,社區內不同階級身

活動當天就如嘉年華般,歐丁劇場與

學習該地的傳統歌舞或與他們傾談。

開始尋訪舊城老巷中的老人,向他們

的年輕人為了看歐丁劇場的表演,便

地的民謠、傳統舞蹈或故事等。當地

金錢以外的東西作回報,比如展示當

人若想歐丁劇場到當地表演,必須以

立起的社區連結,

居民間的隔閡。

同時顛覆社區固有的社群分野,打通

生活帶來一點動蕩,注入一點生氣;

術﹂成為了一契機,為寂寥的小鎮

繼續孕育自身的社區。在這裡,﹁藝

研討會的內容甚為豐富,不同

年華出一分力。這說明社會革新並

伕,也能活用他們的技能漂亮地為嘉

平日容易被忽略的崗位,如農民和車

所有人的可能。例子中我們看到一些

會邁向革新。同時,戲劇擁有包容

討論,透過呈現另一些可能來啟發社

而是提供一個契機讓社會自行進行

具,不是要把社會導向某一個方向,

最大的得着。戲劇作為社會革新的工

單的例子,總結了我今次在研討會中

於此報告中盡錄。然而我認為以上簡

葬禮、葡萄牙的街頭木偶劇等,無法

伊拉克的解放婦女劇團、英國的藝術

趣嘗試,包括哥倫比亞的維權戲劇、

的藝術家都分享了他們在各地的有

祀及民族歌舞啟發的元素︶。

丁劇場的演出中多能找到受傳統祭

眾的回禮中得到滋長創作的養份︵歐

機改變社區土壤的同時,亦能從民

創立新的未來。戲劇藝術家在提供契

﹁行動﹂,它賦權並團結民眾為自己

才能主動建設改造社區。戲劇是一種

只要用得其所,每個人都能用各自的

非知識份子、商人和政治家的專利,

戲劇可以做甚麼?經歷五天的

植到香港的土地上。

能把從丹麥帶回來的勇氣和幹勁種

﹁報告﹂我想用行動去書寫,希望

的計劃,都令我勇氣大增。餘下的

如何轉危為機,實踐種種匪夷所思

天馬行空的意念,又解釋在過程中

的可能。很多講者分享了他們那些

研討會,我發現戲劇真的有着無限

報告

活動

-46

-

P:83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83)

投稿

伊朗遊

│波斯地氈的故事

珍今

到伊朗之前,除了聆聽張信剛教

四月底,我們去了伊朗一趟。

三寶

魚子醬、開心果和藏紅花。﹁波斯有

介紹,伊朗有五寶:石油、地氈、黑

授的演講外,還看了點書。據旅遊書

—地氈、藏紅花、細密畫。﹂

一起去伊朗旅行的朋友如是說。

伊朗古稱波斯。管他三寶、五

朗是陌生國度!

寶,對我來說,波斯是文明古國,伊

凌晨時份從香港出發,先飛往杜

氈﹄回家去﹂。

鐵的說:﹁我一定要買一張﹃波斯地

候轉機前往德黑蘭的時候,已斬釘截

拜。同行的一位朋友,在杜拜機場等

﹁哦!﹂我只有聽的份兒。從

波斯地氈。

沒想過此行要買甚麼,更沒想過要買

在德黑蘭的第三天,我們來

多年的歷史。

候織成的,可見波斯地氈至少有二千

現存於俄羅斯,是公元前約四世紀時

特色。據說,歷史最悠久的波斯地氈

論在用色、圖案和編織技法上都各具

地生產的地氈千多件。這些地氈,無

收藏了伊朗十六世紀至二十世紀各

築,外形仿如一個地氈紡織架。館內

一九七八年,是一座八角形的現代建

到了﹁地氈博物館﹂。博物館建於

在博物館的前廳,四周牆壁上掛

其中有一幅,地氈上龍鳳圖案,栩栩

米高,其豔麗多姿,令人眼前一亮。

着幾幅碩大的地氈,差不多有七、八

具,如鉤針、剪子和針排等。

物,另一櫃則陳設着編織地氈用的工

桃殼、鉀礬和木樨草等天然植物、礦

氈的染色原料,如石榴皮、靛青、核

着一具傳統的紡織機。櫃內展示着地

入口兩旁有兩個玻璃展櫃,中間擺放

華文化與波斯文化的完美結合。展廳

國傳過去的,此幅作品,正展現了中

如生,相傳波斯地氈不少圖案是從中

據導遊介紹,波斯地氈在原料選

圖稿,所以每一塊的地氈都不一樣。

法,完全天馬行空,沒有既定的設計

所需時間亦不長,另一種是遊牧人織

一種是城市工藝式,圖案相對簡單,

料是絲、棉和羊毛,而織法亦有兩種,

方面的要求極為嚴格。地氈主要的原

擇、色澤調配、圖案設計和編織技藝

進入展廳後,彷彿進入了時光隧

教人禁不住駐足細看。

廷和狩獵場面,以及宗教圖騰……,

花蔓枝、神聖的清真寺廟、壯觀的宮

彩,生動細緻的圖案,象徵天堂的繁

走來,全是藝術珍品,瑰麗奪目的色

時的社會生活、戰爭、人物……一路

復一張,掛在壁上的地氈,記錄了當

化歷史的沉澱,就在眼前展現,一張

氈。畢竟是文明古國,幾千年輝煌文

道,引導我們的,不是導遊,而是地

十六世紀是波斯盛產地氈的時

大部份都以波斯歷史、神話故事作為

仍色澤鮮亮,豔麗如昔。地氈之中,

真絲地氈,陳列在大廳的中央,至今

寶是一幅已有四百五十多年歷史的

期,留傳至今的數量亦不少。鎮館之

年曆

玫瑰與鳥

-47-

P:84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84)

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無間。

肖,也有西方的十二星座,充份反映

一幅很有趣,畫面既有中國的十二生

一位矮矮的,據說就是拿破崙。還有

王,亦有歐洲的君主,地氈的下方有

一幅,描畫各國的帝皇,有伊朗的國

中有一幅,正反兩面全是經文;也有

的面貌。有的地氈題材比較特別,其

麗的愛情故事,或摹畫宗教歷史人物

主要素材,也有個別的作品,描述美

部份較為近代的地氈,多呈現當

到很多已經被毀的宮殿、廣場。

紋。想不到,在地氈上,竟然可以看

英姿,地氈周邊則圍以精美別緻的花

橢圓形,刻劃波斯皇帝坐在寶座上的

展現春夏秋冬的景象;中央部份呈

部份,以當時的宮殿和風景為題材,

初期的大師之作。地氈的上下左右四

四季﹂,令人印象難忘,是二十世紀

卉、動物為主題。有一幅名曰﹁一年

時社會的生活面貌,主要以風景、花

每一幅地氈的背後都有一個故

有外來文化帶來的影響。

的不單是是傳統波斯文化的精髓,還

事,從種種式式的波斯地氈中,看到

導遊柏沙告訴我們,對伊朗人

作為紀念品。

案的杯墊、滑鼠墊、雜物袋等小玩意

在前廳的小賣部中,買些印上地氈圖

博物館看看,大飽眼福之餘,也可以

氈。像我這樣買不起地氈的人,來到

寶,他自已也珍藏了兩張家傳的地

珍貴,伊朗人往往將地氈視作傳家之

來說,名貴的地氈比鑽石、黃金還要

在伊朗的街頭,地氈店隨處可

的,完成一幅優質地氈,需時約兩、

年約十八至二十歲的少女負責編織

博物館。據店主說,手造地氈,是由

抹,應有盡有,就像一所迷你的地氈

的端莊大方、有的活潑跳脫,淡妝濃

不同種類的地氈,可謂琳瑯滿目,有

奪目的、也有素樸淡雅的。店內藏有

的、也有時尚的;色澤方面,有鮮豔

的等級……還有不同的圖案,有傳統

各種款式的地氈,不同的原料,不同

上香茶、甜點,然後,店主逐一展示

了一間當地的華麗的地氈店,店員奉

後,柏沙徇眾要求,領着我們,參觀

已接近黃昏。就在那夜,吃過晚飯

南部,抵達﹁詩人之城﹂設拉子時,

見。我們離開了德黑蘭,輾轉來到了

地氈的背後,可是一闋青春的悲歌?

了,因為眼神已耗盡,視力已受損。

三年,此後,她們便不能再編另一幅

地氈的價格,以真絲的最為昂

甚至幾萬美元。

元,至於上佳的真絲地氈,動輒數千

幅中等品質的小地氈,索價七八百美

貴,羊毛次之,棉質的較為便宜。一

同行的朋友,終於

輪的工藝品,於願足矣!

觀,能欣賞到這些手工精細、美奐美

錢,只能在店內四處游走,作壁上

色,悅目可喜。至於我,捨不得花

幅真絲地氈,傳統的圖案,素淡的顏

得償素願,花上近萬美元,選購了一

另有一位朋友,直言不要波斯

香港,移植到家中的花園。

盒草回來,連根和泥的,揚言要帶回

後,便跑到餐廳外面的野地,掘了一

吃飯,他﹁三扒兩撥﹂,匆匆進食

中午,我們在途中一間庭園式的餐廳

古城波斯波利斯,返回設拉子那天的

﹁地氈﹂,獨愛伊朗﹁草皮﹂。遊罷

兩個月後,就在七月最後的一

﹁渡﹂草雅士之家,為的是欣賞來自

個周末,我們興沖沖的來到了這位

成綠油油的青草地。

努力,期望小草將來能茁壯成長,化

只有幾根僥倖地生存下來,他會繼續

大部份從伊朗帶回來的草都死掉了,

的草不易在香港生長,因水土不服,

根瘦弱的小草。朋友告訴我們,外來

見園中一隅的陶瓷大缸中,栽種着幾

中,眼前不見想像中如茵的綠草,只

伊朗的﹁草皮﹂。大夥兒走進花園

伊朗有中秋嗎?但願﹁草﹂長

久,千里共嬋娟!

地氈博物館

-48-

P:85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85)

投稿美哉新亞人

│記白泥流浮山半日遊

廖敬珍(1973/中文)

今年七月二十三日晩上,新亞

接口重提舊約

章。席間萬雄兄說起吃黃油蟹,燕屏

雄兄獲授香港特別行政區銅紫荊勳

陳美燕︵七六歷史系︶夫婦,恭賀萬

同學甄沛之與本人共同宴請陳萬雄、

吳國材丶康燕屏丶陳㦤行︶及英文系

屈啟秋丶劉福注、陶哲文、梁國英丶

七三歷史系同學︵陳漢廷丶周佳榮丶

—白泥看日落丶流

期。

浮山吃黃油蟹。萬雄兄馬上踐諾訂日

久盼的約會終於成行了。八月八

鴨,然後上學;放學後做農務,忙過

起,踏一個多小時單車到元朗買魚餵

沿路細說五十年前情況,如晨興即

個中甘苦,非同儕所能體會。只聽他

及自行種菜賺零用錢,再一邊讀書,

年,協助父親打理畜場,一邊養鷄鴨

入白泥。萬雄兄少年時曾居白泥十

相約於流浮山集合,再由萬雄兄帶路

日下午,一行十二人分乘三部汽車,

國民黨官員曾棲身其中。

個臥虎藏龍的地方,一些革命志士及

得。此外,他特別強調昔日白泥是一

今枝榮葉茂,高高挺立,隔遠也能認

他又遙指當年親手所種的白皮樹,如

手即捕,此中野趣,終身難忘。接著

魚來溪中,隨手可撈;暮春蛙多,伸

後,才可以展卷讀書。至於鄉郊雨後

抵白泥,眾人沿小路到賞落日之

捕景,拍攝沙龍。

泥灘支開腳架丶配上長短鏡去追日

丶劉福注丶康燕屛及友人胡淑儀在

流浮山球記酒家歇腳,留下陳萬雄

苦候,為免日曬蚊叮,八人先行到

非﹁拍友﹂一族實在耐不住在灘頭

了大合照後,白日仍未有西下之意,

下雨後的難得景致。大家一字排好拍

拍照的最佳背景,藍天白雲更是連日

佳處。剛巧水退,蠔灘的紅樹叢成了

晚上將七時,美燕與我聯袂到

流浮山海鮮街蹓躂。此街的模樣數

右起:陳萬雄、陳美燕、陳懿行、陳漢廷、屈啓秋、周佳榮、梁國英、陶哲文、劉福注、

康燕屏、廖敬珍、胡淑儀

-49-

P:8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86)

個良辰美景向晩天!

轉過頭來,皓月東升,清輝盈盈,好

存;惟幸西山依舊日落,斜暉脈脈,

林立,燈火璀璨,往昔的岑寂已不復

只見潮水已漲,輕拍蠔灘,對岸高樓

十年來變化不大,街的盡頭是海邊。

至七時半左右,﹁拍友

﹂歸隊,

日後來個醇茶會吧!

暇細品。啊,有不足才有補足,留待

極合老人脾胃,但在此熱鬧場合亦未

酒;至於黑茶味醇價昂,萬元一斤,

只惜漢廷兄福注兄要駕車,未能飲

的紅酒白酒與黑茶,可謂大快朵頤。

菜,加上老火湯,再配以萬雄兄攜來

給他前來品嘗︶,但魚蝦蟹貝八道

劉師傅會於黃油蟹大造日子再致電

雖然吃不着黃油蟹︵據漢廷兄謂主廚

海鮮筵開。感謝漢廷兄安排私房菜,

美好的友情丶美好的景色丶

﹁咇咇

機電傳打油詩以饗眾友,隨後手機

到是次歡聚後,萬雄兄率先由手

美好的食物是教人難忘的。想不

﹂響個不停,你一首,我

詩和應。茲錄作品和註釋如下:

一首,所有新亞七三的出席者都以

農圃舊侶尚風華,

陳萬雄:

四十五年如醇茶。

1

2

白泥蠔灘留倩影,流浮球記啖魚蝦。 1諸位新亞同級學友,現在都年屆

爍, 雅興匪淺, 少年情懷, 風華不減。

六十以上,依然容光煥發,精神矍 2我們今年自入學計,結緣已四十五

紅霞晚照留倩影,流浮球記啖魚蝦。

白泥小路草如麻,拍友癡情孰可嘉;

和萬雄兄白泥流浮山半日遊

新亞七三文史女隊︰

今年未見黃油蟹,紅酒白酒配黑茶。

流浮蠔灘踏海沙,相約球記啖魚蝦;

和萬雄兄吃海鮮打油詩

落日閒情添壯志,相知猶勝少年時。

聚舊笑談當年事,甘苦說來總是詩。

周佳榮:

過了沒喝,留待日後再品嘗。

貴。可惜桌上喧嘩,沒有細說,有錯

尤適合上了年紀者,素為茶者所寶

餐桌所供名﹁黑茶﹂,以陳年甘醇,

年了。這次聚會也就多了一層意義。

-50-

P:87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87)

廖敬珍陳懿行︰

踐約白泥看夕陽,紅霞落日晚風涼,

萬雄、福注學長

遊流浮山白泥贈燕屏老友、

1

蠔田水退灘頭立,農圃拍友情味長。 1三人由下午五時在灘頭拍照,直至

四十餘年去也匆,青春舊侶已婆公,

舊友約遊白泥觀日落應和

劉福注:

晚上七時半。

1

瘋拍渾忘潮掩岸,

白泥夕照群山靜,蛇口燈輝遍地紅。

頻催始覺月升空。

2

3

常思摯友多相聚,把酒臨風樂不窮。 1我輩皆年過耳順之年,且多已升格

為公、婆級。 2同行友輩中多攝影愛好者如萬雄、

岸, 拍攝者雙腳被水所浸仍懵然不知。

康屏、淑儀。觀日落時,潮水漲至灘 3友人不喜攝影者先行往食肆,久候

促,時朗月已升至半空。

一個多小時未見拍友至,頻頻致電催

遊白泥有感

康燕屏︰

○一四年八月八日白泥之行前,

追昔舊夢思壯志,更有濃情配黑茶。

少年同學鬢已華,流浮聚首啖魚蝦,

其二:

持螯把盞憶往事,笑說甘苦飲啖茶。

樂對黃昏好年華,白泥灘頭賞晚霞;

其一:

屈啟秋:

尚有翌月禾雀宴,慚疚豈能再食言。

白泥遊約說經年,天公憫我放晴天,

陳萬雄:

信守承諾老新亞,結伴同行見多情。

天雨連日今放晴,拍攝夕陽心願成,

我也只好叨陪末席,擬詩一首如下:

是我新亞精神。在各位詩興大發之餘,

過,但仍結伴向前行。珍重珍重,這

應,促成白泥之行。大家雖是青春已

同學,散居港九新界,萬雄兄一呼即

拍攝夕陽,如願以償。四十多年的老

以拍到日落。但出發之時,天公造美,

天氣一直不穩定,我甚至懷疑是否可

難忘溫黛狂肆虐,雨後澗魚暮春蛙;

4

5

曾經廖敬珍學友指謬教正。︶

︵本人拙於詩,打油隨興而已。並

不問苦樂惟經歷,自此逍遙度餘暉。

四十年事竟剎那,白首學侶尋綺麗;

上山入海只等閒,單車遍踏北新界。 1白泥位於后海灣南岸,北岸是深圳

蛇口。 2由五十到七十年代,由白泥到稔

朗地區重要的農畜產區。

多由新移民經營農圃和養畜業。是元

灣,在原居民傳統田地外荒蕪地,則 3當時農場的房舍多是木架瀝青建

燈﹂的煤油汽燈。

設的。也未通電,用的是俗稱﹁大光 4一九六二年十號風球,不僅是香港

立無援。這是我親身的經歷。

毀,居民斷水斷糧,冷餒好幾日,孤

其是新界。水淹沒道路房舍,農畜盡

幾十年一次大風暴,損害也很大,尤 5每逢大雨,溪水激流,沖得溪魚頭

蛙可供捕捉。

春禾田秧苗有一、二尺高,特別多青

暈轉向,魚特別多,也容易捕獲。暮

附記︰

山南籬下春色晚,聚首何妨醉樓頭。

流水停雲意悠悠,浮生若夢欲何求,

陳漢廷:

杯矣。

近日胃有不適,已新停濁酒

一灣兩岸似天塹,

離鄉投荒棲白泥,枕山面海有清溪;

偕友重返白泥,憶舊日年華

陳萬雄:

宴罷詩文互酬唱,新亞文史共一家。

持螯啖貝頻添酒,佳照電傳見風華。

眼前夕陽無限好,農圃舊友如醇茶。

猶記當年養鴨日,笑談設網捕魚蝦。

江湖人老情不老,踐約白泥賞落霞。

農民小子出版家,弘揚文化最堪誇。

遊白泥流浮山贈萬雄兄

廖敬珍︰

華白萬端談當年,壯志雄心仍在胸。

下泥紅霞意輕鬆,海鮮陳酒嘴裏送;

梁國英:

山青潮汐共晨暉。

1

畜場木舍遍村野,舉目稻田連菜畦;

2

幸得牛郎同耘耔,柴扉展卷伴虹霓。

春去秋來十寒暑,晨昏耕讀任孤詣;

雞鳴狗吠聞不絕,鴨群蠔灘逐魚蝦。

3

-51-

P:88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89)

(

Is the first day of our new life.

Every morning we wake up

Each day is a fresh start.

with the broken piece of yesterday.

Don't start your day

陶哲文︰

陶哲文擅長英文,特引以上英文詩

句與眾人分享共勉。

)

幸借電訊傳千里,重覓舊雨笑心頭。

農圃校園倩影留,天涯海角難聚首;

寫於西雅圖

陳婉玲:

真真想不到,我們這些新亞七三

個中情誼美極了!

詩言志,彼此激蕩砥礪,切磋琢磨,

或並未同遊而能共感興味,各人但以

句合律與否,也無拘自撰或引述,甚

文史人,老來情懷滿是詩!且不論詩

白泥夕照

-52-

P:89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2

(2014

年 10 月)

(9389)

本院校董會最近通過聘請陳啓豪先生、徐立之教授、黃經國博士及黃靄兒女士為本院校董,任期由二○一四年

九月一日至二○一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53

-

聘任新校董消息 書院

陳啓豪先生

陳啓豪先生於二○○二年畢業於

香港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現為Store

Friendly儲存易迷你倉集團主席。陳啓

○○

訊科技事業上賺得人生第一桶金。二

豪先生於大學時期嘗試創業,並於資

二年起,陳先生於本地開始經營迷

且獲獎無數。

海,於在業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

間,業務擴至澳門、台灣、新加坡及上

需求。現時儲存易分店已超過一百二十

你倉生意,以嶄新的營運模式配合市場

陳先生多年來熱心公益,如二○

型籌款活動

席,大力支持每年於本院校園舉行之大

一三至一四年擔任香港亞洲獅子會主

—﹁亞洲慈善千人宴﹂;

港亞洲獅子會獎學金﹂ , 加惠莘莘學子。

香港亞洲獅子會每年慷慨捐助本院﹁香

徐立之教授

徐立之教授為本院生物系校友,

學教授。徐立之教授於二

擔任該院首席遺傳學家與多倫多大學大

的病童醫院從事研究工作,及後、分別

博士學位;一九八一年赴加拿大多倫多

美國匹茲堡大學深造,於一九七九年獲

中文大學取得學士及碩士學位,隨後赴

其於一九七二及一九七四年先後於香港

○○二年九月

至二○一四年三月期間擔任香港大學校

長。

徐教授在人類遺傳學及疾病基因方

荊勳章及太平紳士等榮譽。

章、安大略省勳章、香港特區政府金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更獲頒加拿大勳

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院士、英國皇家學院院士、加拿大皇家

十二個榮譽博士學位,又為中央研究院

了獲得世界各地多所著名大學所頒發共

面研究成績卓越,多年來屢獲殊榮,除

P:90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90)黃經國博士黃經國博士於二○○○年取得美國肯

考試局催眠治療師資格,二

尼迪西方大學榮譽教育博士及美國催眠醫師

○○四年獲頒美

教練、美國

際認可資格、工商管理碩士、美國註冊企業

袖有效管理證書、美國特許壽險營業經理國

疇獲取多項專業資格,如耶魯大學商業系領

國摩尼臣大學榮譽哲學博士,隨後於不同範

Delozier and Associates 神經語

(

言學院之特許執業資格、特許財務策劃師及

中國

)企業培訓師職業資格等。

黃博士現為友邦保險︵國際︶有限公司

區域執行總監,多年來屢獲獎項,如二○○

華人獎、二

四年年榮獲美國總統優質教育獎及世界傑出

○○七至二○○八年連續兩屆榮

獲CEO資本才俊非凡品牌大獎及中小企業

最佳拍檔獎等。

黃博士熱心公益,曾於二

○一二至一三

於本院校園舉行之大型籌款活動

年擔任香港亞洲獅子會主席,大力支持每年

—﹁亞洲

以受惠。

助本院﹁香港亞洲獅子會獎學金﹂,學生得

慈善千人宴﹂;香港亞洲獅子會每年慷慨捐

黃靄兒女士

黃靄兒女士畢業於美國華盛頓州立

壽險營業經理

大學,其後獲取多項專業資格,包括特許

(CIAM) 、註冊財務策劃師

(RFPHK)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RFP)

助理財務策劃師(IARFP) ,亦已修畢清華大

學法學院中國理財法律課程。

黃女士一九九二年加入美國友邦保險有

士多年來獲取行內多個獎項,包括於二

限公司,現為該公司的資深區域總監。黃女

○○

三至二○○九年獲國際龍獎IDA優秀主管

及傑出業務獎、於二○○二至二

○一四年獲

獎等。

國際人壽保險經理協會管理發展及管理卓越

黃女士熱心回饋社會,現時擔任香港亞

業委員會

會會員、成功慈善基金會創會會員及壽險營

洲獅子會創會會員、香港亞洲慈善基金會創

(香港

)有限公司董事會成員等。

-54-

P:91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主席 一、常務委員會 黃乃正教授(院長)委員許正德教授 蘇芳淑教授 劉國英教授 林錫樂教授 林漢明教授 樊善標教授 朱嘉濠教授 榮潤國教授 譚少薇教授 李浩文教授 陳新安教授 梁鳳蓮博士 何培斌教授 葉雲艷教授(輔導長) 石蕾女士(雅禮協會代表)主席 二、中國文化講座系列委員會 黃乃正教授(院長)委員張健教授 莫家良教授 梁元生教授 李行德教授 劉國英教授 劉國強教授 黎明釗教授 黃勇教授 科大衛教授 樊善標教授 徐沛之博士 張錦少教授 張學明教授 張展鴻教授 陳煒舜教授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主席 三、「學術交流委員會」 朱嘉濠教授委員蔣曉華教授 何培斌教授魏濤教授 許正德教授 潘偉生教授 孟慶虎教授 梁永熾教授 梁禮國教授 張學明教授 張展鴻教授 鄭詩靈教授 敖恆宇教授 李浩文教授 柯榮住教授主席 四、出版委員會 劉國英教授委員梁永熾教授 甘琦女士 潘偉生教授 莫家良教授 黎明釗教授 樊善標教授 張錦少教授 楊秀珠教授主席 五、獎助學金委員會 李浩文教授委員學生代表一人 學生會代表二人 蘇鑰機教授 馬樹人教授 張錦少教授 陳新安教授 梁禮國教授 林嘉嘉博士 黎明釗教授 樊善標教授 陳小章教授 Prof.Anne Scully-Hill 張學明教授 陳君賜教授 溫有恒教授 (院務主任) 葉雲艷教授(輔導長)本院院務委員會附屬委員會成員名單(2014-2015)消息 書院

-55-

(9391)

P:92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主席

六、學生紀律委員會

許正德教授

委員

學生會代表二人

衛善敏博士

林漢明教授

林智中教授

黎明釗教授

吳奇教授

譚少薇教授

敖恆宇教授

梁永熾教授

陳新安教授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葉雲艷教授(輔導長)

主席

七、學生宿舍委員會

榮潤國教授

委員

陳志明先生(知行樓宿舍主任)

黃鶴回教授

許浩霖教授

莊太量教授

陳君賜教授

沈浩教授

尹翠琪教授

樊善標教授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主席

八、通識教育委員會

陳新安教授(通識教育主任)

委員

學生代表一人

學生會代表二人

莫家良教授

雷樂銘教授

金國慶教授

樊曉丹教授

戴海靜教授

張錦少教授

張學明教授

張展鴻教授

張明遠教授

李行德教授

劉國英教授

陳霜葉教授

馬輝洪先生 (錢穆圖書館主任)

石蕾女士(雅禮協會代表)

委員

學生會代表一人

本地本科生代表一名

非本地本科生代表一名

國際生代表一名

Prof.Lynne Nakano

Mr.MORRIS Richard

馬冠芳博士

李嘉雯教授

Mr.GAUDET Benjamin Malcom

張錦少教授

張冠雄先生

陳詩雅女士

唐錦騰教授

蘇鑰機教授

黃瑜教授

蔡玄暉博士

Prof.Larry BAUM

陳志明先生(由各宿舍主任輪流出任兩年)

主席

九、語言及文化委員會

譚少薇教授

主席

十、校園文化委員會

蘇芳淑教授

委員

蘇鑰機教授

許正德教授

葉黎淑儀女士

何培斌教授

張錦少教授

張展鴻教授

劉嘉博士(聯誼會主席)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走讀生舍堂代表二人

學生會代表二人

宿生會代表四人 (每宿舍一人)

林漢明教授 (紫霞樓宿舍主任)

張偉傑先生 (志文樓宿舍主任)

楊秀珠教授 (學思樓宿舍主任)

-56-

(9392)

P:93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尹翠琪教授 譚少薇教授主席 十一、體育委員會 林錫樂教授委員

湯遠明先生

梁鳳蓮博士

李浩文教授

林富源教授

許浩霖教授

徐沛之博士

黃乃正教授

黃澤富博士

林漢明教授

張明遠教授

溫有恒教授

張偉傑先生

陳志明先生

志超教授

學生代表一人

學生會代表一人

主席

十二、餐廳管理委員會

梁鳳蓮博士

委員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陳志明先生

(知行樓宿舍主任)

(由各宿舍主任輪流出任一年)

尹振英教授

葉雲艷教授

敖恆宇教授

馬輝洪先生

莫家良教授

莊太量教授

陳新安教授

學生委員十四人:

四宿生會委任代表各一人

(共四人

)

四宿生會遴選代表各一人

(共四人

)

走讀生舍堂代表二人

學生會遴選代表二人

學生會委任代表二人

主席

十三、許氏文化館及許讓成藝術交流委員會

陳育強教授

委員

學生代表一人

周晉教授

譚偉平教授

蘇鑰機教授

何培斌教授

張展鴻教授

尹翠琪教授

莫家良教授

(藝術系學會

)

主席

十四、海外體驗委員會

葉雲艷教授

委員

學生代表一人

學生會代表一人

黃永堅教授

Prof.Geniusas Saulius Haroldas

黃鶴回教授

張展鴻教授

陳季康教授

Prof.Julien Chaisse

Prof.Jane Jackson

莊太量教授

陳良教授

Prof.Bosco, Joseph

石蕾女士(雅禮協會代表)

主席

十五、新亞/日本大學交換生計劃小組

張展鴻教授

委員

學生代表一人

學生會代表一人

趙雨樂教授

兒島慶治先生

蔡穎心小姐

-57-

(9393)

P:94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主席

十六、環境保護委員會

林漢明教授

委員

學生代表一人

學生會代表一人

許浩霖教授

鄭詩樂教授

梁禮國教授

左中教授

鍾華教授

楊秀珠教授

徐剛教授

林雲峰教授

李民瞻教授

黃力強教授

朱嘉濠教授

陳德威教授

主席

十八、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委員會

黃乃正教授(新亞院長)

陳偉光教授(崇基院長)

委員

葉漢明教授

科大衛教授

溫有恒教授(新亞院務主任)

張美珍博士(崇基院務主任)

主席

二十、書院歷史委員會

黃乃正教授(院長)

委員

張學明教授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主席

二十一、新亞當代中國講座委員會

黃乃正教授(院長)

委員

姚曉強教授

王卓祺教授

馬旭飛教授

馬樹人教授

江碧珊教授

郭殿京教授

樊堃教授

杜巨瀾教授

鍾子信教授

主席

二十二、校園建設及優化委員會

何培斌教授

委員

葉雲艷教授(輔導長)

主席

十九、學生輔導及發展委員會

葉雲艷教授(輔導長)

委員

非本地本科生代表一名

學生會代表一名

張偉傑先生

陳志明先生(由二位宿舍主任輪任)

榮潤國教授

譚少薇教授

劉兆瑛教授

余秀鳳教授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主席

十七、新亞書院通識教育諮詢委員會

梁英偉先生

委員

黃惠庭女士

黃奕鑑先生

王文彥先生

黃桂林博士

石丹理教授

李明逵先生

周厚峰先生

陳志新博士

陳新安教授

黃浩潮先生

馬輝洪先生

李潤桓教授

劉國強教授

黎明釗教授

何培斌教授

黃惠庭女士

王啟義教授

盧達生先生

廖伯源博士

劉智輝先生

-58-

(9394)

P:95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學生代表一人 新亞學生會代表一人 物業管理處代表一人 校園發展處代表一人 譚少薇教授 Prof. Lynne Nakano 林漢明教授 陳育強教授主席 二十四、新亞生活月刊編輯委員會 樊善標教授委員

張學明教授

黃乃正教授(院長)

譚偉平教授

李玉蓉博士

張歷君教授

王卓祺教授

張錦少教授

張展鴻教授

洪濤教授

蘇鑰機教授

主席

二十六、雙周會委員會

葉雲艷教授(輔導長)

委員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陳新安教授(通識教育委員會主席)

學生代表二名

學生會代表二名

譚蕙芸女士

尹翠琪教授

譚少薇教授

馬輝洪先生

林嘉嘉博士

黎明釗教授

張錦少教授

Prof.Lynne Nakano

李秀端教授

許美琪教授

主席

二十七、新亞書院文化講座委員會

黃乃正教授(院長)

委員

葉永生先生

楊啟超先生

黃惠庭女士

黃浩潮先生

劉楚華教授

列航飛先生

林摯剛先生

何萬森先生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主席

二十五、校慶籌備委員會

葉雲艷教授(輔導長)

委員

餐廳管理委員會代表一人

學生會代表一人

校友會代表一人

教職員聯誼會代表一人

體育部代表一人

楊秀珠教授

李秀端教授

譚少薇教授

溫有恒教授(院務主任)

黃乃正教授(院長)

主席

二十三、中華美德教育培訓班小組

黃勇教授

委員

何超

陳志新博士

楊鍾基教授

黃乃正教授(院長)

蕸女士

屈啟秋先生

謝均才教授

梁元生教授

梁秉中教授

劉國強教授

黎明釗教授

-59-

(9395)

P:96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榮譽

(9396)

本院新同事 二○一四年八月至九月新聘任隸屬本院之教師︰

李學銘著

《讀史懷人存稿》

ISBN: 978-957-739-876-5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公司

本院校友,張君恒先生(2009 /藝術)於香港

魔術家協會主辦之「第十屆香港公開舞台魔術大賽」

中榮獲冠軍,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60-

教 授

1 . 于君 教 授(內科及 藥 物 治療 學系)

2 . P r o f.C a t h e ri n e Al e x a n d r a M c B ri d e (心 理學系)

高級經理

陸 敏聰小 姐(院 務室)

副教授

1 . 李 嘉 雯 教 授(英 文系)

2 . 樊 曉 丹教 授(統 計 學系)

3 . 陳季康 教 授(社 會工作學系)

4 . 鍾子 信教 授(數學系)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以下本院成員於七月至九月期間獲晉升為︰

本書為本院校友李學銘先生的新著。李先生現任

新亞研究所(香港)教授及香港公開大學榮譽教授,其

已出版個人學術論文集四種、讀書隨筆集一種及學術

論文百餘篇,亦曾主編學術專書、學術期刊多種。本書

是作者繼《東漢史事述論叢稿》出版後另一部個人史

學類文集。

本書共收文章二十篇及附錄一篇,內容分為甲、乙、

丙三輯。甲輯含論文四篇,名為「讀史雜著」;乙輯含

論文六篇,名為「陳援庵先生之學」;均屬於史學辨析

的論文。丙輯含文章十篇及附錄一篇,名為「新亞與南

來學人」。這輯內容,全部涉及本院的人和事,其中六

篇,屬學術探討的論著,其他四篇,都是追懷新亞老師

的學問和講課風格點滴之作;附錄一篇,則是闡發錢

穆先生對新亞人期望的短文。

到任日期

八月二十七日

九月十三日

九月十三日

九月十三日

九月十七日

九月十九日

九月二十六日

九月二十六日

姓名

Dr.Mai Ziyin 麥子茵博士

Prof.Wong Wai-yee 黃慧怡教授

Prof.Hsieh Chih-sheng 謝志昇教授

Prof. Chan Ho-leung 陳浩樑教授

Dr. Tsoi Yan-wang 蔡昕宏博士

Prof. Shen Luxi 沈璐希教授

Prof. Shi Zhentao 史震濤教授

Prof. Sit Tony 薜賢鴻教授

學院/學系及職位

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講師

人類學系助理教授

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英文系助理教授

中醫學院講師

市場學系助理教授

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統計學系助理教授

P:97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61-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事項 宣傳消息 展覽 陳雍希個人作品展

日期︰十月六日至十七日

地點︰錢穆圖書館

愛鄰「社」服務學習計劃

服務沙田、大埔及馬鞍山的弱勢社群

參與本計劃的三種模式:

由學生自行發起的服務學習項目

‧ 同學自行組成小組,提交建議書

‧ 資助金額每項目可高達港幣 25,000 元,申請者可同時申請其它資助

由學生發起、社會服務機構協助的服務學習項目

‧ 同學可在社會服務機構的協助下設計活動

‧本計劃透過社會服務機構分配所得資助,活動經費每項目可高達港幣 25,000 元

參與由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學習項目

以此計劃滿足相關書院通識科目要求

同學可以此計劃中的服務學習經驗作為滿足相關書院通識科目(如專題討論、具服務

學習元素的科目等)的服務學習要求,唯同學必須事先徵得該科老師同意。

以此計劃滿足相關書院服務獎勵計劃要求

同學亦可以此計劃中的服務學習經驗作為滿足新亞書院通才獎勵計劃的服務學習要

求,唯同學必須事先徵得書院的同意證明。

對象:校內全日制本科生及學生團體

給你豐富資助,讓你愛近一點

報名請到愛鄰「社」網頁: www.cuhk.edu.hk/loveyn

查詢:葉小姐(3943 5979;[email protected]

督導委員會聯席主席:

沈祖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

關瑞文教授 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吳羽茜、莫曉彤、劉曼堃

三人聯展

日期︰十月二十日至三十一日

地點︰錢穆圖書館

(9397)

P:98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98)

dangling wallows the shining reflection of sun

rays on the shallow water, the slow gurgling

of water and the slight tipping of the wooden

boat that tells of gentle water flow really served

one’s hunger for aesthetic sensati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I have ever been so close to a river!

I was rather surprised and thrilled to find that

there were still wallows lining the riversides,

their branches and leaves arching over the

still rather clear water in this vibrant city of

Cambridge! Seldom do we have a chance to be

so close to nature in this industrialized world

nowadays!

In addition to learning a great deal about

England and experiencing the British lifestyle,

I have also gained more self-understanding

and fostered my generic skills during this

programme. I now have even more heartfelt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one’s own efforts to fight for one’s own

opportunities: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free

lunch – unless one has done one’s own duty

first, there is no expecting others to open up a

doorway automatically.

Through this summer study experience, I have

learnt to be more self-motivated in figuring

out my own coping skills and expressing to

others my solutions to problems in a bid to

ensure full engagement in any activities and

efficient adaptation to new environment. Take

the morning when we were filming ourselves

to make a video in class with disabled students

as an example: Since none of the teachers were

experienced in teaching disabled students, we

had to develop my own ways to handle the

learning activities. First, we were asked to

sing to the camera. However, I did not know

the lyrics and the teacher told me to sit there

pretending to be meditating on the song. I first

complied but a second thought raised: That

was not the only way; I ought to find some

alternatives. Thus during break time, I got my

group mates to read me the lyrics, and in ten

minutes I had the lines memorized and was

singing together with other students in front of

the camera after the break. Next, we were told

to hold the camera facing ourselves individually

and spin such that while we sang, so the round

of scenery enclosing us would be captured. My

teacher and teammates seemed not expecting I

could do it initially but I asked one teammate

to do it in pair once and then I suggested

she has her own turn as I did not want to rob

her of the opportunity to show her talent.

Seeing my enthusiasm to participate, the

teacher invited me to take my turn too. Then

I held the camera, and turned round slowly to

capture the scenes. Those captured interview,

the conversations of all who have supported

and guided me through till now, and all new

things I have encountered in this strange land

flashed through my mind like a living video

as the scenery around got filmed.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I know what went into the

photos; what does matter is how to experience

every moment fully, and to see how passion

can touch people to open up to changes.

Training up personal flexibility also

proves vital for cultivating my resilience

and independence. For instance, throughout

this three-week course, very seldom could

I ge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well ahead of

lessons and the class arrangement would not

allow me enough time to type notes with my

computer. Thus what I could do was to listen

closely, try my best to think of some extended

significance of the subject and discuss with

others, and that could be the way for cultural

exchange. I have found out that, sometimes

even if I could not have time to read through

all the “handouts beforehand, I can still follow

the lessons as long as I listen attentively and

think from multi-perspectives. If I had not

insisted on spending the evenings reading the

handouts, I would have missed a lot of on-spot

exposures and opportunities to mingle with

my peers. Thus I have learnt that grasping

all the information in class is important, but

knowing the priorities is far more crucial in

life’s journey.

My heartfelt thanks for my parents,

teachers, friends and all relevant ones, who

have worked hand-in-hand with me to make

possible my colourful and fulfilling trip, as

well as supported and guided me all the way

through. Now having a better picture how to

prepare for future outreaching activities after

this experience, I will continue to strive for

breakthroughs in future!

-vi-

P:99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399)

water, then machine automatically switches to

the hand-drying mode. The British invention

combines several functions in a little box,

while water, space and electricity can be saved

simultaneously. Their green building style, urban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and everyday facilities

have proven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lifestyle can indeed be very simple,

practical and creative.

The British also demonstrate a strong cultural

and aesthetic essence. Amid the well-preserved

cultural heritages, some of which revitalized

and still in use today. We enjoyed walking on

the streets that are free from packed vehicles

but loosely lined with street performances.

Besides, the shops open late in the morning and

close early in the evening, leaving people with

abundant time to play sports, enjoy music, or

gather in pubs. With better work-life balance

guaranteeing more leisure time compared to

the jam-packed schedule of most Hongkongers,

and well-nurtured love for arts and respect for

heritages, the British become more easygoing

and amiable. Even when we stopped a local in

the street to enquire about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a certain figure to the English, he showed not

a hint of hurry but explained patiently to us the

relevant anecdotes.

Also fascinating me is the British mindset

towards education. Instead of the

spoon-feeding lectures and prescheduled syllabus in Hong Kong,

classrooms in the UK are filled with

interactive activities of diverse nature

and governed by highly flexible

schedules. For instance, we might

have been told to study a text for

discussion the next day but ended up

going on field trips, watching videos,

or even studying a totally different

topic when we entered the classroom

the next morning! This reflects

how the British value experimental

learning and flexibility which make

classes more energized and downto-earth, just as one instructor from

Hertford College said, “You learn by doing

things, not by listening.” Whereas the Chinese

advocate real-life practice of what have been

learnt, the British showcase a real-life example

of learning in life, learning through trials and

errors.

Another unforgettable scene is the visit

to the National Gallery. Blind since early

childhood, never had I thought visiting

galleries could be fruitful to me. Nonetheless,

entering the National Gallery, listening to my

peers describing to me the famous painting of

renowned artists and observing the marvelous

designing of the building, I felt overwhelmed

by an ambience of classic elegance. I was even

more captivated when it came to Van Gogh’s

“Sunflowers”; I have learnt at school that what

makes this painting of such commonplace object

so outstanding is the colour yellow – yellow that

fills up the entire picture, yellow that speaks of

the artist’s joy and passion. It reminds me of

sunshine, of the light and enthusiasm in life. It

is true I never know what Van Gogh’s drawing

looks like but sharing what Van Gogh’s Mind is

like in this picture suffices! Though unable to

see with my eyes, I can listen with my ears, feel

with my body and observe with my mind. That

is the greatest gift of life!

Punting on the River Cam, the light kisses of

-v-

P:100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400)

-ivIn July 2014, one of my long-standing dreams

finally came true! I had my first exchange tour to

see the world!

Joining the New Asia / Hertford College of

Oxford University Study Abroad and Cultural

Exploration Programme 2014, I had the

opportunity to go on a three-week study trip

to Oxford, where participants attended lessons

covering various aspects of culture, including

history, architecture, arts, and such, interlude by

cultural comparisons between Britain and other

places. We also had activities relevant to our

learning, such as visits, drama acting and film

making. Every event offered me more concrete

ideas about the British heritage, culture and

lifestyle.

Embarking on the trip with the yearning to

enrich my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foster

my resilience and independence, as well as

gain first-hand experience to complement

my abstract imaginations based on others’

depictions, what surprised me first was the great

job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heritage

preservation of the British. For instance,

everywhere, even in the capital city of London,

covers with plenty of vast lawns shaded by

dense trees and spotted with ripping fruit trees,

giving a strong sense of rusticity. In addition,

bicycles outnumber vehicles on the streets,

making the place quieter with fresher air. The

environment and indoor ventilations are also

enhanced through the wise use of large windows

which maximizes natural lighting and warms

the building; not only can electricity be saved,

but also light pollution can be reduced. Another

example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facility was

found in a public toilet. I saw a very interesting

machine which provides one-stop handwashing

service: when users put their hands under the tap,

liquid soap comes out followed by clean water

while the sink underneath drains away the dirty

TSANG Tsz Kwan

An Unforgettable Summer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P:101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9401)

-iiicomplicated and the runs are less frequent, so

my friends and I had to plan our trips carefully,

particularly when there are many transfers within

a tight train schedule. I remember that when we

returned from Cotswold to Oxford, as we did

not checked the train schedule carefully so we

missed the train and ended up waiting at the

platform for nearly an hour!

Joining this programme is definitely one of

the best activities in my campus life. Apart from

gaining insight towards the British culture, I

also built friendships with students from other

faculties that share similar interests as I do. They

made this trip more fruitful and meaningful and

I miss the days when we had lessons together,

hung out in Oxford together and explored other

parts in Britain together. Thank you once again to

the donor of this programme, Hertford College,

our lecturers, the residential advisors, New Asia

College and my groupmates: This programme

would not be such a success without anyone

of you and I strongly recommend it to other

students of New Asia College.

buildings, which were built centuries ago. Among

all the conservation work, I was particularly

amazed by the extension of the Ashmolean

Museum. Architects tried their best to build the

new wing of the museum without making too

many changes and eventually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museum is kept while it is twice as

big as it was. This good example of heritage

preservation shows us the possibility of striking a

balance between pre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ead of demolishing old buildings to make

way for skyscrapers for the sak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y can’t we activate and make

use of the old ones? I think the Hong Kong

Government can refer to how the British protect

historical buildings while developing the

community.

This programme was based in Oxford, but it

did not mean that Oxford was the only place we

visited. We also had field trip every Friday and

we can plan our own day-trips to other parts of

the country in weekends. During these trips, I

was able to see different sides of Britain. London

is the combination of modern and classics, where

the old and the new can co-exist. Windsor is

where the castle of the royal family located, and

it has a strongly stately atmosphere all around.

Stratford and Cotswold are peaceful small towns

and it is very relaxing spend time there. Overall,

the trips were eye-opening and I could see the

UK and her beauty and special charisteristics in

different aspects.

This programme is also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me to train my soft skills. For instance, it was a

perfect chance for me to train my communication

skill when planning the schedules and plans

for the weekends; we would discuss with our

groupmates, listen to everyone’s opinions,

compromise and finally decide the destinations.

Also, I think it was quite challenging for me

to find the way to our destinations, as I was

not familiar with the places in Britain and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of Britain and Hong Kong

are very different. In Hong Kong, I can basically

access to most of the places by MTR and buses,

so I do not have to plan the routes. In contrast,

the UK transportation system is much more

P:102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themin class. He also introduced many common

film production and shooting techniques. For

instance, when there is a close-up shot of a

character and there is a spot of light in each of

his eyes, that indicates he has an idea or plan.

This interactive style of teaching provided me

the room to think, to question, to contribute and

have a greater satisfaction.

Through participating in cultural activities,

I experienced to live like a British. Our RAs

(residential advisors) who are the current

students of the Oxford University organized

some cultural activities for us in the evening,

like going to a concert of classical music, and

having drinks in local pubs. These activities

were unfamiliar to all of us, but in fact, they

were everyday activities of British people. Going

to pubs is as common as going to coffee shops

for the British, and I think it was very relaxing

for me to spend an evening, chatting and playing

board games with friends in pub.

Apart from joining cultural activities, my

(9402)

-iifriends and I loved to walk around the downtown

of Oxford, and explore the rest of the colleges

of Oxford. Although the architectural styles of

the colleges are similar, we could still discover

the distinguishing features of each college. For

instance, Hertford College is famous for its

Bridge of Sighs, Christ Church has a Lavender

garden at the entrance and is famous for its

dining hall, where the “Harry Potter” movie

series was filmed. Among all the colleges I have

visited, Exeter College is my favourite college

because of its fascinated environment. A large

variety of plants were planted in its quad, and we

could see the buildings of other colleges in the

neighbourhood, including the University Church

of St. Mary The Virgin and the Bodleian Library.

Meanwhile, I was very impressed by the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Oxford. Looking at

the 100-year-old picture of high street (main

street of Oxford) and compare now and then,

there is no major difference. Walking down the

streets in Oxford, I could easily see historical

P:103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新亞生活 42 ︰ 2(2014 年 10 月)

New Asia/ Hertford College of Oxford

University Study Abroad and Cultural

Exploration Programme 2014

Reflection of the Summer Study at

Hertford College, University of Oxford

HON Wing Hin

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think

of Britain? Classical architecture? English

literature? Before this summer, I only had a very

brief understanding about this country. Thanks

to the support of New Asia College, I was very

honored to have a precious opportunity to join

the New Asia College/ Hertford College of

Oxford University, Study Abroad and Cultural

Exploration Programme 2014 in this summer and

I discovered that Britain has a lot more than what

I expected.

Despite the short duration of this programme,

I learnt about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British

culture through the lectures,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field trips, ranging from historic aspects, such

as the history of the royal family and architecture

to common daily topics, including tea culture and

leisure activities of the locals.

Oxford University is famous for its distinctive

teaching style. Teachers in Oxford value students’

contribution in class. Our lecturers always

encouraged us to do preparations in advance and

present our findings and analysis to the class in

lectures. The presentation that I found the most

challenging was in David’s class. David is one of

our lecturers who asked us to analyse a film, in

terms of its content, meaning, visual and sound

effects. Instead of only focusing on plot, I also

had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minor details that

we tend to ignore and discuss the functions of

新亞書院/英國牛津大學哈特福學院海外文化交流計劃

(9403)

-iCollege

Activities

P:104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 October 2014

MAJOR EVENTS

(September 2014)

September 11

The 1st meeting (2014/ 15)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was held in New Asia Conference Room, Cheng Ming

Building.

September 5

The Inauguration Ceremony for the Freshmen of New Asia College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September 12

-The College and the New Asia College Staff Association jointly organized a “Welcoming Luncheon for New

Staff” at Yun Chi Hsien to welcome all new staff of our College.

-The Inauguration Dinner of New Asia Young Scholars Scheme 2014/15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September 15 to 26

Exhibition of Fung Vincent Wan Ching, Cheng Wing Wai, Fung Hoi Shan, Kan Hiu Kwan and Li Joyce Y: “Murmur”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September 19

-The 1st (565)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and the assembly also

served as the 65th College Anniversary Scholarship Presentation Ceremony.

-The Unveiling Ceremony of the Statue of Professor Pikai Tchang was held at the outside area of Yun Chi Hsien.

-Naming Ceremony of Mr. Bill Lam Wing Tak Lounge was held at the Lobby of Chih Hsing Hall.

September 24

The year theme of Biweekly Assemblies is “Hong Kong in Global Context”. The 2nd (566)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The speaker, Prof. Lam Chiu Ying, shared his views on the topic

“Could the Immoral Hong Kong Community be Sustainable?”

September 25

The New Asia College Swimming Gala 2014 was held at the University Swimming Pool.

September 26

The Banquet for Thousand People and Carnival Night was held at college campus.

September 27

The 65th Anniversary Lecture of New Asia College was held at Lecture Theatre 1, Ground Floor, Yasumoto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ark, CUHK. The speaker, Prof. Yu Ying-shih shared the topic on “New Asia College and

Chinese Humanities Studies”; the lecture was conducted in live video conferencing format from the US to Hong

Kong.

September 29 to October 10

Exhibition of Hong Yong Si and Mok Pui Yu: “Reticence”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105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3(2014年11月)

第四十二卷第三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五千五百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四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

頁十八 蔣中一教授慷慨捐贈《新亞友聲》小冊予新亞校史館

二 ○ 一 四 年 十一月 二十日

新亞生活月刊

本院第六十三屆

畢業典禮特輯

P. 36

P:106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2-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李幗怡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404)

要目

二○一四年十月

3/10

5/10

18/10

28/10

30/10

24/10

10/10

11/10

13/10 - 24/10

本學年第一次午餐/晚餐座談會舉行,是次座談會

主題為學生活動彙報。

為慶祝新亞書院成立六十五周年,本院假香港會議展

覽中心舊翼會議廳舉行「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

本學年第三次(567 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的主講嘉賓

為謝俊仁醫生,講題為「重陽節的反思:尋求平和的死亡」。

許氏文化館舉行《Ngay'ay Ho 台東 : 人類學系都蘭、池上暑期田野成果展》

中大本科入學資訊日,本院開放學生宿舍、錢穆圖書館、新亞校史館、走讀生宿

堂、許氏文化館及其他校園設施供訪客參觀,並於大學本部林蔭大道設展覽攤

位,介紹新亞書院概況。

二○一四年優異生獎狀/傑出服務獎狀暨學生成就嘉許典禮」於樂群館梁雄

姬樓地下雲起軒舉行。

本學年第二次午餐/晚餐座談會舉行,是次座談會主講嘉賓為何潔泓女士及

李肇華先生,講題為「最後的淨土—新界東北:村民和行動者的吶喊」。

本學年第四次(568 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的主講嘉賓為呂

秉權先生,講題為「中國前線國情體會」。

本年度的陸運會於夏鼎基運動場舉行

2014/15 年度「新亞書院文化講座」第一講於新亞中學禮堂舉行,主講嘉賓為

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講座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梁元生教授,講題為「當代儒學的三件新衣─港台新儒

學、 新加坡儒學與波士頓儒學」。

新亞書院第六十五周年院慶健步跑

大事記頁三本院六十五周年慶祝活動

─開幕禮、千人宴及

敬師活動

(林昱志

頁四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

頁八本院水運會

頁十一健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

頁十四不一樣的生活

—在新亞耕作的日子(楊敬雯、鄭嘉韻)

頁十八蔣中一教授慷慨捐贈《新亞友聲》小冊予新亞校史館

頁二十二坪洋村農地復育活動報告(周豁然)

五越南胡志明市義工服務體驗

─一趟回歸簡樸之行

(麥詠祁)

七慕尼黑大學暑期學習之旅

(麥楚婷

八珍重珍重

─這是我新亞精神

(李巧兒

頁三十當一個有益於社會的新亞人

(莊泉蓉

頁三十

二關於「人文」與「誠明」

(黃祖植

頁三十

(梁巨鴻

頁三十

五黃乃正院長與雅禮協會代表團會面

升任

/本院新同事/訃告

本院第六十三屆畢業典禮特輯

三十

七程序表/新亞校歌

頁三十

八主禮嘉賓葉永烜教授介紹

十院長黃乃正教授致辭

二主禮嘉賓葉永烜教授致辭

四畢業生代表會主席梅善鈞同學致辭

五畢業生名錄

九畢業生照片

頁七十三老師題字及畢業贈言

P:107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9405)

本院六十五周年慶祝活動─開幕禮、

千人宴及敬師活動

林昱志(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校慶學生籌委主席)

活動

書院

本年度的院慶活動計劃經已進行了

望新生都更能積極參與書院事務。

生對新亞書院留下一個美好的想像,希

解到新亞書院的歷史及精神,更給予新

新亞書院迎新營中舉行,除了讓新生了

動均取得不錯的成績。其中,開幕禮於

大部份,包括開幕禮、千人宴及敬師活

千人宴及敬師活動於九月二十六

Kolar

邀請了張學明教授、歌星許廷鏗及樂隊

日當晚同時舉行。本年度的千人宴分別

,當日氣氛十分熾熱,樂成一片。

扇一把,代表同學對老師的敬意。

意。當天出席的老師亦獲得同學寫成紙

朱嘉濠教授代表一眾老師接受同學的心

當天亦設有敬師環節,邀請了署理院長

本年度的慶祝活動有賴書院及同學

難忘及有意義的一年。

來的活動亦能順利舉行,讓新亞人共度

的支持,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祝願接下

-

3

-

P:108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

活動

書院

-

4

-

適逢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本院

同參與此一盛會,分享院慶的喜悅。

賓、新亞校友、教職員及各界友好一

晚宴,並筵開六十五席,約八百名嘉

議展覽中心會議廳舉行六十五周年

於十月五日晚上假香港灣仔香港會

為了籌備當晚晚宴,書院特別於

的嘉賓都能盡興而返。

表演嘉賓緊密聯繫,務求令當晚參與

就晚宴之籌備工作開會,與各單位及

高級經理陸敏聰女士,小組成員定期

學生會幹事長楊思毅同學及院務室

先生、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嘉博士、

主任溫有恒教授、校友會會長黃浩潮

包括院長黃乃正教授、副院長及院務

副院長譚少薇教授擔任主席,成員則

今年年初組成晚宴工作小組,由本院

當晚餐前酒會於晚上六時三十

分開始,賓客紛至沓來,新亞國樂會

將於十二月出版的︽錢穆先生書信

校友會均設有櫃檯,讓來賓預訂即

賓拍照留念;此外,書院、學生會及

提供多款拍攝道具,供不同年代的來

三個新亞書院不同時期的佈景板及

馨熱鬧。書院特別於會議廳大堂設置

成員亦於現場進行中樂演奏,氣氛溫

─為學、做人、親情與師生情

會全年無休的精彩活動。

友會櫃檯申請加入校友會,參加校友

購買學生會紀念品等,校友亦可於校

懷︾、購買新亞六十五周年紀念品、

晚上七時三十分,賓客開始進入

艷校友︵

力,令舞台錦上添花。晚宴司儀張宏

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字體流麗有

徐沛之博士之題字﹁香港中文大學新

佈景上寫有由新亞校友、著名書法家

會議廳,偌大的舞台佈景映入眼簾,

1993 /新聞︶及嚴力耕校

友︵1987 /中文︶率先出場,歡迎

一眾嘉賓於台上領唱校歌 張宏艷校友 ( 右 ) 及嚴力耕校友 ( 左 ) 擔任晚宴司儀

(9406)

P:109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5-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07)

贊助編曲費用。

家黃學揚先生編曲,並由黃桂林校董

亞校歌別具韻味,是由本港青年作曲

台領唱。當晚現場演奏之中樂版本新

晚宴伴奏校歌,同時邀請多位嘉賓上

各位蒞臨之餘,亦請來新亞國樂會為

當晚上台致辭的分別包括黃乃

思毅同學。

主席劉嘉博士,以及學生會幹事長楊

友會會長黃浩潮先生、教職員聯誼會

正院長、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校

黃乃正院長表示,是次晚宴希

友自發、別具意義的運動。

黃院長希望大家積極參與這項由校

﹁新亞校友六十五周年發展基金﹂ 。

持書院發展,並將籌得的捐款成立

周年這個有意義的日子,以行動支

校友,希望藉新亞書院創校六十五

萬人捐款運動,並聯絡書院及各地

最近多位海內外校友更發起了一個

念公園即將揭幕等。 黃院長亦表示,

第五座學生宿舍、桂林街的新亞紀

塑像已於校園內豎立、籌建階段的

項重要的發展,包括張丕介先生的

家共聚,同時也介紹了新亞近年幾

望能像溫馨的家庭聚會一樣,與大

院長黃乃正教授致辭

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嘉博士致辭

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致辭

學生會幹事長楊思毅同學致辭 郭子偉校友獻唱京劇《空城計》一段,鼓勵同

學學習京昆,發揚國粹。

校友會會長黃浩潮先生致辭

校董會副主席黃桂林博士獻唱三首歌曲,並由

歐惠雯小姐作鋼琴伴奏。

賈麗妮校友為晚宴帶來梅派京劇《麻姑獻壽》選段

P:110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6-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於致辭 出版的︽錢穆先生書信集 會的最新發展,亦宣佈今年書院計劃 先生回顧了校友會的歷史、介紹校友 人生康莊大道;校友會會長黃浩潮 賢學者致敬,感謝他們引領我們走上 時回顧了新亞書院的歷史,同時向前

─為學、

院及文化中國而努力。

互相溝通和體諒,為香港,為新亞書

庭中每一成員都能夠像一家人一樣

都有不同的意見,但他希望新亞大家

動﹂作比喻,即使每個人、每個群體

事長楊思毅同學則以香港的﹁佔中運

新亞精神得以承傳下去;學生會幹

人的努力下,新亞氣象仍光輝如昔,

迎大家一起參加這個盛會,盼望在同

嘉博士則代表新亞教職員聯誼會歡

的紀念文獻;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

藉以敬獻書院,作為創校六十五周年

定稿階段,預計於今年十二月出版,

做人、親情與師生情懷︾已進入最後

晚宴表演節目隨後開始,首先有

開比賽獲獎的

音樂學院並曾在香港︵亞洲︶鋼琴公

獻唱三首歌曲,並由畢業於倫敦皇家

新亞書院校董會副主席黃桂林博士

Emas Au歐惠雯小姐

作鋼琴伴奏。

接著有由畢業於一九五六年商

壽︾選段為新亞書院賀壽。

獻唱,為晚宴帶來梅派京劇︽麻姑獻

飛抵香港,特地參加校慶晚宴並應邀

辰,於北京長安大劇院演唱後由北京

邀請,參加紀念梅蘭芳大師雙甲子誕

早前她受北京市梅蘭芳藝術基金會

在學期間創辦﹁新亞國劇硏究社﹂。

史系之賈麗妮校友,自小醉心京劇,

長之夙願;而畢業於一九五八年文

國粹,使京昆重進校園,繼承錢穆院

計︾一段,鼓勵同學學習京昆,發揚

學系的郭子偉校友獻唱京劇︽空城

一眾嘉賓上台祝酒後,晚餐時間

存、書院人才輩出。

支持新亞書院發展,祝願新亞精神長

可貴,希望往後的日子,大家仍繼續

一堂,一同參與此一盛會,實在難能

新亞校友、教職員及各界友好能聚首

長的歲月,這晚不論什麼年代畢業的

拍攝集體照留念。六十五年是一後漫

正式開始,各校友亦把握時間到台上

一眾嘉賓於台上祝酒

(9408)

P:111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7-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09)

書院教職員、校董、校友、學生及新亞友好紛紛上台拍攝集體照留念

P:112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10)

A Night by the Pool Side

Siu Tin Wing

(English/ year 3)

The New Asia College was successfully held on

25th September 2014. Despite the fact that I am already

a third-year student, this is the first swimming gala I

have ever joined in university.

As a helper of the swimming gala, I arrived 6 pm

sharp at the University Swimming Pool. I was totally

amazed by the fantastic atmosphere upon arrival. The

cheering teams were all ready for the competition.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hall societies were wearing

their 'hall tee-shirt'. The pool side was packed with

athletes in their swimsuits. Their faces told me that they

were all well-prepared for the upcoming events. Some

of them were seizing the last chance to do the warm-up

exercise. I was responsible for decorating the table for

the medals. By arranging the medals according to the

events meticulously, we ensured the smooth flow of the

price presentation ceremony later.

At about 6:45, the swimming gala officially kicked

off. We all sang the New Asia College Anthem together.

Some of the younger students, probably freshmen,

did not remember the lyrics; but they still have plenty

opportunitie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anings of

the lyrics. After the speech given by the honorable

guest, the events started. The swimmers followed the

announcements and gathered at the marshaling area

very efficiently in an orderly manner. Their cooperation

certainly facilitated the smooth running of the whole

event.

'Beep!' 'Bomb!'. The swimmers jumped into the pool

once the helper pressed the button of the whistle. You

would be blown away by the swiftness of their reaction

if you were there! They jumped into the pool without a

single hesitation as if swimming was their number one

instinct. They tried their best endeavor to swim to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pool. The winners with incredible

results would represent New Asia College to participate

in the University Swimming Gala.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and the sportsmanship

of participants displayed were the best value of the

swimming gala. Though some swimmers might lag

behind a bit in the water due to muscle fatigue and

tremendous pressure, none of them gave up and they

all managed to reach the endpoint. I was touched and

enlightened by their persistence, an indispensable

quality of athle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all cheering team was

definitely another highlight of the event. The cheering

teams from the four residential halls took turns to 'dem

beat',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 of CUHK students

to demonstrate their team spirit, unity and energy, by

chanting slogans accompanied with rhythmic steps and

clapping. Their enthusiasm really pushed the event to a

new height.

The swimming gala ended with the prize presentation

ceremony. The winners stood on the stage proudly to

receive the medals from the honorable guests. The New

Asia Swimming Gala was certainly a remarkable and

memorable experience to me. I would be more than

willing to come back next year to have a taste of the

excitement again!

College

Activities

-8-

本院水運會

P:113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11)

-9-

水運會紀錄(女子組)

女子個人全場冠軍︰黃以晴

女子團體總冠軍︰走讀生

全埸總冠軍︰走讀生

項目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大會紀錄

4 × 50M

系際

自由式接力

醫學

2'27\"98

2000

單位

成績

4 × 50M

宿舍及走讀

自由式接力

學思樓 走讀生 志文樓 志文樓

2’40”42 2’41”43 3’01”23 2'36\"86

2012

單位

成績

200M

個人四式 *

黃以晴 何擅泳 何擅泳

ESHE 志文 SPE 走讀 體育運動科學

2’35”20 2’35”92 2'41\"86

2012

單位

姓名

成績

200M

蛙式

繆樂昕 李子婷 趙善穎

CHEM 學思 SSPE 學思 會計

3’10”30 3’37”95 2'59\"44

2010

單位

姓名

成績

200M

自由式

何擅泳 陳禕程 王泳嘉 何擅泳

SPE 走讀 HED 走讀 BIO 志文 體育運動科學

2’29”48 2’46”58 3’05”64 2'24\"45

2012

單位

姓名

成績

100M

背式 *

何擅泳 李健瑩 何擅泳

SPE 走讀 FNS 走讀 體育運動科學

1’14’68 2”56”77 1'16\"56

2011

單位

姓名

成績

100M

蛙式

李子婷 何思華 李健瑩 趙善穎

SSPE 學思 MED 走讀 FNS 走讀 會計

1’42”88 2’05”49 2’12”12 1'22\"16

2003

單位

姓名

成績

100M

自由式

黃以晴 王泳嘉 李亮葵

ESHE 志文 BIO 志文 會計

1’05”05 1’20”60 1'03\"87

2007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蛙式

(新秀)

楊斯晴 李珈琪 吳泳珊 陳彥君 陳泳恩 徐頌昕 周芊孜 張恩彤

SCI 走讀 IBBA 走讀 SS 志文 ENG 志文 MUR 學思 CMB 志文 SCI 志文 酒店及旅遊管理

52”58 59”64 1’01”39 1’15”47 1’16”88 1’17”34 2’36”52 '42\"53

2013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蝶式 *

黃以晴 李子婷 李健瑩 何擅泳

ESHE 志文 SSPE 學思 FNS 走讀 體育運動科學

30”85 37”44 1’32”27 '30\"90

2009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蛙式

繆樂昕 黃天慧 梁安琪 何思華 趙善穎

CHEM 學思 PSYC 學思 GSS 志文 MED 走讀 會計

40”63 50”22 53”10 56”33 '36\"61

2005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背式

何擅泳

體育運動科學

'33\"45

2005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自由式

( 新秀 )

楊斯晴 張雅筑 曾天美 陳詠思 林品妤 江婧怡 張恩彤

SCI 走讀 BSC 學思 FAA 紫霞 NUR 學思 ECON 志文 ENGG 志文 酒店及旅遊管理

40”33 45”88 51”35 53”40 53”92 57”43 '31\"16

2013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自由式

繆樂昕 陳禕程 黃天慧 何思華 李亮葵

CHEM 學思 MED 走讀 PSYC 學思 MED 走讀 會計

30”09 33”09 40”62 48”21 '28\"16

2007

單位

姓名

成績

* 破紀錄

P:114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水運會紀錄(男子組)

男子個人全場雙冠軍:蔡瑋澤及張仕懷

男子團體總冠軍:知行樓

全埸總冠軍︰走讀生

啦啦隊冠軍︰志文樓

項目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大會紀錄

4 × 50M

系際

自由式接力

SPE 1 SPE 2 MEDI PACC

2’15”19 2’43”95 2’53”58 1'50\"39

2010

單位

成績

4 × 50M

宿舍及走讀生

自由式接力 *

知行 紫霞 走讀 知行樓

2’00”79 2’14”55 3’08”65 2'04\"40

2012

單位

成績

4 × 50M

自由式接力

邀請賽

校友

2'12\"09

2012

單位

成績

200M

個人四式

梁志和

藝術

2'35\"32

1986

單位

姓名

成績

200M

蛙式

蔡瑋澤 郭庭懿 方贊堯 黃應發 黃享康 馮思浩 陸永健

PHYS 知行 MATH 走讀 BMED 走讀 ENGN 知行 CSE 走讀 NURS 走讀 會計

3’09”11 3’12”50 3’31”71 4’15”83 4’25”06 4’51”50 2'33\"14

2010

單位

姓名

成績

200M

自由式

張仕懷 鄭耀銘 黃朗妍 林家輝 簡軍浩 梁志和

SOCI 知行 NURS 知行 NURS 知行 MED 知行 SPE 紫霞 藝術

2’45”44 2’48”31 2’59”57 3’28”53 3’28”53 2'19\"21

2005

單位

姓名

成績

100M

背式

許智豐

體育運動科學

1'12\"41

2005

單位

姓名

成績

100M

蛙式

Derek Champlin 蔡瑋澤 鄭耀銘 郭庭懿 方贊堯 陸永健

IBLE 知行 PHYS 知行 NURS 知行 MATH 走讀 BMED 走讀 會計

1’19”10 1’20”28 1’28”14 1’28”67 1’36”35 1'08\"85

2005

單位

姓名

成績

100M

自由式

張仕懷 嚴啟堯 黃朗妍 許智豐

SOCI 知行 IFAA 知行 NURS 知行 體育運動科學

1’10’48 1’13”90 1’20”36 '56\"81

2005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蛙式

(新秀)

梁永杰 孔梓餘 蔡君健 何冠賢 柯俊君 謝濚駿 黃享康 黃應發 陳俊良

SCIN 志文 CHEM 走讀 JAPS 知行 IBBA 紫霞 MED 紫霞 PHIL 走讀 CSE 走讀 ENGN 知行 環境科學

38”98 41”47 42”88 45”00 45”98 46”24 47”24 47”47 '35\"91

2003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蝶式

蔡瑋澤 趙尹韜 李嘉俊 許智豐

PHYS 知行 MEDI 走讀 ELEG 紫霞 體育運動科學

31”30 31”63 37”15 '27\"54

2009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蛙式

Derek Champlin 鄭耀銘 莫浚名 羅康程 方贊堯 陸永健

IBLE 知行 NURS 知行 MATH 知行 PSYC 紫霞 BMED 走讀 會計

33”54 37”70 38”36 38”57 44”75 31”39

2009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背式

郭庭懿 張仕懷 趙尹韜 龍永熙 許智豐

MATH 走讀 SOCI 知行 MEDI 走讀 ESHE 志文 體育運動科學

36”66 37”44 38”69 43”28 32”06

2005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自由式

( 新秀 )

袁靖航 嚴棨堯 梁永杰 孔梓餘 黃睿忻 簡軍浩 吳思揚 謝榮駿 馮詠濤

ARCH 走讀 IFAA 知行 SCIN 志文 CHEM 走讀 PSYC 知行 SPE 紫霞 URSP 知行 PHIL 走讀 會計

29”15 31”61 31”91 32”01 32”33 32”82 34”80 34”93 '27\"11

2005

單位

姓名

成績

50M

自由式

莫竣名 袁靖航 羅康程 龍永熙 余德信 林家輝 許智豐

MARH 知行 ARCH 走讀 PSYC 紫霞 ESHE 志文 ELEG 志文 MED 知行 體育運動科學

28”73 29”04 29”60 30”92 33”24 34”42 '25\"20

2004

單位

姓名

成績

* 破紀錄

(9412)

-10-

P:115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9413)

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健

者造出,時間分別為

子最快紀錄均由公開組之參賽

氛熱鬧非常。而今年的男、女

有近六百位健兒參加,當日氣

校友及各界友好踴躍支持,共

年,健步跑獲教職員、同學、

十一日上午順利舉行。一如往

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於十月

14分

38

秒及

19分

28秒。而慈善步行

獻非淺。

書院發展用途,惠澤同學,貢

將籌得之善款供設立獎學金及

笑,尤如家庭同樂日。基金會

子女和寵物參與,沿途有說有

是次盛事,部分參加者更帶同

基金會成員在百忙中撥冗參加

方面,亦有近二百位成功慈善

健步跑暨成功慈善步行日

活動

書院

-11

-

(9307)

P:116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14)

得獎名單及成績

7. 最高籌款獎:

李鴻基(系別︰化學系教職員)

1. 男子公開組個人賽得獎名單名次

名次 姓名 時間

冠軍 王耀志 14'38\"66

亞軍 鄭耀銘 15'01\"29

季軍 楊諾軒 15'20\"49

殿軍 黃子聰 15'22\"17

第五名 林曉冬 15'25\"15

第六名 簡軍浩 15'23\"63

第七名 何冠賢 16'12\"86

第八名 黃翰隆 16'18\"00

第九名 陳子健 16'20\"87

第十名 李嘉亮 16'36\"16

3. 男子教職員組個人賽得獎名單

名次 姓名 時間

冠軍 鄭波 15'16\"24

亞軍 張冠雄 15'33\"96

季軍 盧永兆 16'55\"34

殿軍 黃家樂 18'05\"35

第五名 徐沛之 19'17\"04

第六名 林錫樂 20'28\"46

第七名 李鴻基 23'30\"08

第八名 Johnny Copp 27'05\"85

第九名 梁泳波 28'11\"32

第十名 Daniel Luecke 40'39\"75

4. 女子教職員組個人賽得獎名單

名次 姓名 時間

冠軍 Arielle Stambler 23'25\"44

亞軍 陳麗斯 23'59\"51

季軍 Kerri Lu 41'20\"06

殿軍 Drisana Misra 41'20\"32

5. 男子校友組個人賽得獎名單

名次 姓名 時間

冠軍 林裕顯 15'23\"98

亞軍 蔡國偉 15'43\"09

季軍 陳福海 16'31\"60

殿軍 王鳴深 17'21\"54

第五名 唐蘭生 17'23\"31

第六名 盧學良 18'33\"99

第七名 白德全 19'01\"97

第八名 吳鉅生 23'01\"66

第九名 鄭浩思 50'06\"25

2. 女子公開組個人賽得獎名單

名次 姓名 時間

冠軍 黃以晴 19'28\"61

亞軍 陳彥君 20'35\"07

季軍 王暄彤 20'52\"12

殿軍 劉晶晶 21'15\"71

第五名 黃凱琪 21'43\"76

第六名 吳泳珊 21'44\"76

第七名 陳科吟 2'14\"56

第八名 趙麗君 22'15\"15

第九名 陳在心 23'28\"23

第十名 呂慧裕 23'31\"65

6. 女子校友組個人賽得獎名單

名次 姓名 時間

冠軍 葉穎嫻 28'00\"00

-12-

P:117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今年是我第一次參加新亞健

活是多麼美好和精彩!

的季節,我已感受到中大的校園生

得十分投契呢。才剛踏入秋高氣爽

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聊

意想不到的是,我在活動當天認識

是一個讓我強身健體的好機會。更

讓我感受到中大校園之﹁大﹂,更

束地奔跑,藉著這次健步跑,不但

後,我一直沒有機會在中大無拘無

宜孫、和聲等多間書院。自迎新營

亞書院向下坡出發,一路途經伍

麗,槍聲響起,我們便開始從新

感到喜出望外!健步跑當天風和日

心態,想不到最後得了季軍,實在

步跑,起初我只是抱著志在參與的

這是我第一年參與新亞書院的健步跑。當天早上,我以工作人

然歷時不長,卻讓我感受到新亞師生的團結精神!

經夏鼎基運動場,便現場內聚集了大量完成活動的人,整個活動雖

湧,到處都是整裝待發的參加者。當我結束工作並坐車離開時,途

會有太多人參與,但出乎意料之外,錢穆圖書館門外很快已人頭湧

師生點名及分派號碼布。起初我以為活動於星期六的早上舉行,不

員的身份提早到達集合地點︵錢穆圖書館門外︶,為參加健跑步的喜出望外的健步跑

王暄彤(工程/一)

團結的新亞人

謝瑞森(計量金融/一)步行活動

健步跑暨成功慈善

活動

書院

-13

-

(9415)

P:118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們

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深刻的悸動。

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的熱愛、與眾分享的興奮,

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新亞人

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識,卻

感興趣的話題,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道「家

(9416)

試步‧新亞

在新亞耕作的日子

中的農地

隱於書院之

知行樓外人流來去匆匆,不論

經過知行樓旁那個以欄柵圍著的地

上課,抑或到飯堂吃飯,都難免會

是返回宿舍、沿斜坡走去蒙民偉樓

—新亞園圃。眼見園圃內整齊

校園中,已有為數不少的人們醉心

喜的是,在這人文氣息濃厚的新亞

耕作一事似乎十分遙遠,而令人驚

車來人往的大都市中生活的我們,

種類的植物,生機盎然。對於在這

地分了幾條田地,內裡生長著不同

美味收成

少許付出

耕種其實並沒有想像中那樣困

回田中耕種。

子在紫霞大廳內培苗,然後慢慢插

耕作小組般,使用裝上培植土的盆

左右便可收成。或是如紫霞的有機

使用購買的有機肥料施肥,三個月

可等待植物長成。一個月後便可以

之後早或晚澆一次水,除去野草便

耕地鬆土播種。 幼苗初長成後分苗,

難及費時。同學們只需在一開始為

種出來的植物,自然不會浪

費。現任紫霞樓舍監郭婉鳳女士

-14-

校園記者: 楊敬雯(中文/三)

鄭嘉韻(中文/三)不一樣的生活

本期專欄的題目是不一

樣的生活

—在新亞耕作的日

的一面。

務,細看新亞中回歸田園生活

知識和趣聞。從日常走到農

作點滴,最後有於新亞種植的

園圃源起,同學與大家分享耕

員和同學,由馮明釗教授細說

生活?下文將訪問相關的教職

田地又如何影響著新亞的日常

裡面又種植了什麼東西?這個

然有人耕作?有什麼人打理?

腦海一躍而出:原來新亞內竟

子。聽罷,或許有許多問題自

紫霞樓的有機耕作小組

會選擇先用盆子培苗,之

後才移回田中耕種。

P:119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17)

的美好憧憬。

希望全校師生員工一起融入大自然

放予新亞的所有學生,載滿了書院

手的餘地,但事實上,這園地更開

是工友或宿舍的園地,自己沒有插

農務。雖然有些同學認為這園圃只

園圃的源起可由前新亞環境委

一例,師生一同耕作,其樂融融。

作,如前志文舍監馮統照先生就是

如今的新亞園圃。不少人都熱愛耕

樓,幾經輾轉搬至知行樓前,成為

樓原址的草地上,因要興建蒙民偉

認識環保。園圃最初設立於蒙民偉

便可一邊勞動,一邊接觸大自然、

園中提供良地,讓同學嘗試種植,

甚至分不清禾和草。若能在新亞校

活在大城市中的學生不明何為耕種,

教書的日子裡,覺察到如今長期生

教授憶述:早在一九九二年回中大

員會主席馮明釗教授娓娓道來。馮

園圃內現分為三大部份,包括

機耕種小組一起管理、種植。

的那一道農田由舍監與導師組成有

員、工友和學生參與其中,如紫霞

草的田地,有許多熱愛農務的教職

新亞各宿舍、老師以及專門種植香

(Winnie )指,有機耕種得來的植

細訴耕作苦樂

們都對有機耕種讚不絕口。

的菜。吃罷爽甜可口的蔬菜,同學

者張弛,一同品嘗紫霞農田中收穫

方面邀請到著名的素食及耕種推廣

在本年的綠色素食座談會中,舉辦

穫的菜在環保活動中亦大放異彩。

同學都會覺得鮮美可口。另外,收

物健康新鮮,於「湯水會」時入膳,

在享受到農作物收成的那份喜

需要預防:

境的災害,有時還有些人為的損害

與付出的汗水。不僅要面對自然環

悅時,當然不會忘記經歷過的困難

(一)蟲害

新亞校園鬱鬱蔥蔥,農地附近亦

則要採用第二種方法

可免卻驅蟲的煩惱;但若是種植青菜,

茄、黃瓜、茄子、蕃薯、蘿蔔等,便

耕種一些不易遭受蟲害的植物,如蕃

影響農作物。防蟲有兩種方法:一是

不時遮擋陽光,有時更有昆蟲出沒,

有許多樹木。但對於植物來說,樹木

—人手捉蟲。

-15-

馮明釗教授憶述田圃從蒙民偉

樓,再搬至現中草藥園的位置,

最後始落戶於知行樓前。

耕作時需要早晚澆水,但因

為田地不大,所以其實沒一

般人想像中的費時。

青菜容易有蟲害,為了堅持有

機耕種,故同學耕作時需要用

手捉蟲。

大家嘗試在田圃中

種植不同類型的植物

P:120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16-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18)

種出天然的蔬菜。

雖然辛苦,卻可以免卻農藥的禍害,

(二)搗蛋的新亞貓

新亞貓樣子可愛,獲得不少同

也應要多加注意。

疾病。因此,即使同學們愛貓心切,

到感染,自身免疫力降低時便引起

人類只要接觸貓隻的分泌物就會受

打理。另外,野貓容易感染弓形蟲,

的糞便堆肥,不過目前卻缺乏人手

初設置了貓廁所,希望透過收集貓

部分貓隻仍可越過雷池。書院本年

如今更加設圍欄防貓, 但即使如此,

書院曾使用膠網,無奈成效不彰。

小便,破壞農地。為保護農作物,

許多貓隻進入農地,在其中挖洞大

學的喜愛, 但亦為耕作者帶來困擾。

現時的耕地主要分給宿舍,由

務得益不少。自二

投入參加。不少同學亦覺得透過農

以農作物重量為評分標準,學生都

宿舍作宣傳。早年於宿舍間比賽,

○○○年後有較

較長,耕種更方便,因此吸引到更

多的大陸學生住宿,由於留校時間

如何是好

想耕作

新亞園圃內的歡樂難以言喻,

凱鋒先生(

環境保護委員會申請。書院職員王

名義使用空置的田地,則可向新亞

有機耕種活動之外,若希望以個人

應該如何申請呢?除了參與宿舍的

起加入耕種, 若各同學有興趣耕作,

新亞書院亦十分鼓勵所有的學生一

Jack )指:「其實書

意書院宣傳。

耕作滋味,有興趣的同學,可多留

農圃,嘆嘆茶」活動,讓同學一嘗

的耕作活動。本年一月亦曾舉辦「樂

同學一起除草,象徵又開始新一年

會舉辦開田活動,讓以前曾耕作的

備。」而每年於八月尾聲,書院都

要特殊用具,如棚架等則要自己準

及田地,讓大家自由耕作,如若需

院方面主要提供基本資源,如農具

由新亞師生所耕種的蔬

菜外觀上與一般市售的

蔬菜無異,更不受化學

品污染。

書院設置了貓廁所,但缺乏人手打

理,故未能利用貓大便堆肥。

活動中同學品嘗有機香草所泡的香草茶,大獲好評。

本年一月時「樂農圃,嘆嘆茶」

活動中,同學可以難得自己動

手耕作。

P:121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17-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19)

Brandy

多人參與。來自中國內地的宿生

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對耕種

憶。」

我頗感意外,亦勾起故鄉的美好回

港這個大城市中能進行有機耕種讓

耕種在我的家鄉十分常見,但在香

中交換真心,感情更為真摯。另外,

大家一起勞動,在完全免費的活動

費;反觀有機耕種中獲得的友誼,

中,社交往往都要通過娛樂的消

友。在如今這個消費觀普及的社會

親近大自然之餘還能交到不少的朋

舍內的同學們分享,在鍛煉身體、

出,甩掉泥土裝入袋子,然後與宿

力勞動,收成時,我親手將生菜拔

有感而發:「有機耕種需要付出體

本年初的綠色素食座談會中,同學都稱讚有機蔬菜非常鮮甜。

1. 暑假天氣太熱,學生來往不便,一般休耕。學期始,九月到十一、二

月為一季,天氣良好;下學期,一、二月到五月一季,可種耐寒蔬果。

之後最遲六月清空,荒置,避過天氣最惡劣時。

2. 使用鋤頭或耙子耕田鬆土時,要注意避開初長成的小苗。

3. 有機耕作重視輪耕,因為每一種植物都會吸收某些營養,又向土地放

出另外一些營養,所以不能只種一兩種植物。因此,近年種植的植物種

類層出不窮,例如:枝豆、雪球蘿蔔、義大利生菜等。經過交替種植遺

留下的舊土,甚至比新進的泥土更為乾淨、營養,這些都令種植者備受

鼓舞,因此年年都會沿用舊土。

新亞有機種植大學問:

P:122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友聲》 小冊予新亞校史館

蔣中一教授慷慨捐贈

消息

書院

(9420)

-18

-

新亞校史館自去年成立及開放,希望透過文字、圖片、珍貴文物及多媒體裝

與教育目標的認識,讓本院的教育理想得以繼承及傳揚。

不但能凝聚本校師生及校友,亦能加強新亞人以及社會人士對本院的起源、發展

置展示新亞書院不同時期的發展歷程;書院現時仍積極徵集歷史文物,盼校史館

最近新亞校史館喜獲蔣中一教授捐獻︽新亞友聲︾小冊乙份,小冊內彙集眾

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期間,將小冊由美國帶返新亞,充實新亞校史館館藏。

書院非常感謝蔣中一教授的慷慨捐獻,亦感謝早期校友郭子偉賈麗妮伉儷於參與

多新亞先賢及同仁之墨寶,並由曾克耑先生題簽封面﹁新亞友聲﹂,珍貴非常。

蔣中一教授致黃乃正院長信函

錢穆先生之墨寶 《新亞友聲》封面

P:123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21)

-19-

眾多新亞先賢及同仁之墨寶

P:124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22)

-20-

P:125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23)

-21-

P:126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復育計劃中的農地位於新界坪輋 報告 活動 同道合的朋友加入我們的行列。 的工作至今持續進行,也有愈來愈多志 重新復育農地,讓土地展現生機。復育 新亞同學,在四位坪洋村村民的協助下 肥料。從去年開始,本人招募了十一名 土地可以休養生息,積累了多年的養分 代末開始撂荒,雜草叢生,卻巧合地讓 之用。這次我們復育的田地,從九十年 子附近的田地全部改為種菜和搭建雞棚 的收成。及後到八十年代米業式微,村 這塊土地原來用作種稻米,一年有兩造 ︵七千二百六十平方呎︶。約四十年前, 的導賞中心後方,面積大概為一斗種 坪洋村,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 復耕活動在去年九月中已經正式開 段的招募工作,反而是部分同學因為畢 此後由於人員足夠,並沒有展開第二階 助開耕除草、翻土、起壢、挖坑等重活。 展,首階段招募了十五位中大同學,協高的同學只有八人左右。 沒有持續參與,因此大半年來參與度較 業、到海外交換或學校課業繁重等理由, 在開墾的階段︵去年九月中至十月 節。其他時間,則由村民負責每天澆水。 至兩周去一次田,負責除草、施肥等環 排水︶和起畦已經妥當,繼而改為一周 活,及後到十月中,田地的水利︵灌溉、 初︶,參與者每個週末都會整天在田裡忙 除了恆常的耕作活動,參與者也 有天邊外劇團策劃的︽禁葬 及其他支援者協辦的各類型活動,計 逐漸認識更多的村民,並主動參與村民

|安蒂岡

影師和插畫家策展的︽原地・踏步

妮︾東北村落版環境劇場、由十一位攝

行,並且有多次的燒烤和聚會活動。

新界東北藝術展︾在香港城市大學舉

坪洋村農地復育活動報告

周豁然(人類學/四)

序號 活動名稱 日期

1 視察農地及周邊環境 2013 年 9 月16 日

2 除草、整地、開墾;學習使用除草機器; 2013 年 9 月 20、21、27、28 日

參觀珍記農場和滿記農場

3 下粟米苗 2013 年 9 月 23 日

4 移種茄子苗 2013 年 9 月 26 日

5 粟米追肥 2013 年 10 月 11 日

6 清理雜草、起壢、挖坑 2013 年 10 月 12 日

7 粟米追肥 2013 年 10 月 14 日

8 響應「香港好薯 HK Potato」計劃; 2013 年 10 月 19 日

下薯種、下大白菜和生菜種子

9 茄子收割及追肥、栽種木瓜 2013 年 10 月 26 日

10 《禁葬―安蒂岡妮》東北村落版環境劇場 2013 年 11 月 10 日

11 生菜追肥、下芫荽種子 2013 年 11 月 24 日

12 年終燒烤聚會 2013 年 12 月 8 日

13 原地・踏步―新界東北藝術展開幕禮 2014 年 1 月 11 日

耕作及活動時間表

-22-

(9424)

P:127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蟲害 反思及未來建議 開耕的時候是秋季,邁入水患 在內的任何殺蟲措施。 暫時未考慮採用包括生物殺蟲水 夫,請教合宜處理蟲害的方法, 效不大。建議向有經驗之有機農 曾在陰雨蟲多時人手捉蟲,但成 作業,因此沒有施行防蟲措施, 份,同學們開始忙碌準備考試和 長成但卻不能食用。進入五月 物的蟲子在裡面產卵,導致青瓜 受﹁黃守瓜﹂等主要侵害瓜類作 侵擾,不少青瓜結出來後吸引了 經過整個五月份的雨水引致蟲害 健康成長。惟三月中播種的青瓜 期栽種的粟米、茄子、薯仔都能 間,田裡幾乎不受蟲害侵擾,早 秋冬是香港本地耕種的黃金時 每逢下雨過後,田裏的部分 原有的排水管道已被水泥堵住, 家以及道觀﹁雲泉仙館﹂的後院, 水清走。惟農地毗鄰有另一戶人 下雨過後都會到田裡視察,把積 泥坑、器皿均有積水。參加者在農資雜物 的器皿倒轉,避免積水。 承受力,把不平的泥坑剷平及將所有 理。建議考慮不同作物對泥土水分的 塞滿了樹葉、樹枝、泥土等,難以處 門,該排水道由於長期沒有人清理, 絲網分割,排水口的位置在道觀的後 另一側人工挖出來的排水道則被鐵 參加者來去匆匆,用過的鋤頭、技藝 農場也送出接近十盆的植物苗。 民送出他們自留的種子,附近的有機 的小店購買。作物方面,大部分是村 術,肥料大多是從北區一帶售賣種子 農資,我們尚未掌握製作堆肥的技 替我們收拾農作用具。至於耕作用的 方便下次使用。另外,村民也會主動 工具、物件更有條理地放在工具棚, 日曬雨淋而生鏽損壞。建議使用者把 離開時有時候忘記放回,導致在戶外 工具、膠袋、膠瓶,放在田旁曬晾, 大部分參與者為首次接觸農耕 鍵的作用,教會我們用各種工具和基 知。在開耕初期,當地村民發揮了關 和農業,對於栽種的技巧可謂一無所合作 們在坪洋農地復耕的經驗。 於農業和農村歷史的調查,以豐富我 望之後可以更有系統的在當地展開關 一點關於香港鄉村的情況的了解。期 和村民訪談,大半年下來總算積累了 況和困局,經過多次的農場參觀以及 研究生劉海龍先生介紹香港農業的現 請到在中大地理及資源管理系任教的 職農夫日常的工作過程。後來我們又 他農夫借用小型的除草器,以學習專 過來協助我們犁田、挖坑。我們向其 了在附近農場工作的年輕農夫,主動 礎的耕種知識。這項復育計劃也吸引 本組在網上社交群組

︵Facebook︶和即時通訊系統

︵Whatsapp︶成立﹁坪輋實習﹂群

強彼此的合作默契。

探訪小農,向有經驗的農夫學習,加

最新動態,並相約參加者到其他區域

之外,也會定期發佈有關小組成員的

作日﹂,一起除草、施肥等等。除此

本組會定期相約參加者參與﹁共同耕

面發出訊息,知會其他成員。同時,

組,參加者會在澆水、施肥後,在裡

序號 活動名稱 日期

14 薯仔收成 2014 年 1 月 18 日

15 原地・踏步―新界東北藝術展閉幕派對 2014 年 1 月 11 日

16 下油麥菜苗 2014 年 2 月 22 日

17 油麥菜追肥 2014 年 3 月 8 日

18 青瓜下種 2014 年 3 月 15 日

19 青瓜追肥 2014 年 4 月 4 日

20 油麥菜追肥 2014 年 4 月 22 日

21 油麥菜收割 2014 年 5 月 1 日

22 青瓜收割、期末燒烤聚會 2014 年 5 月 30 日

-23-

(9425)

P:128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24-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村民為同學們準備了小吃,分享有關坪輋的歷史故事。

陸續除草開耕。右面一行為成熟的粟米,左面在種植花生後

曾經休耕,圖中重新種植。

二○一四年初薯仔大豐收

開耕初期的情況,暫時未有種植,以樹藤和乾草覆蓋泥土,

減少水土養分流失。

(9426)活動留影

P:129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報告 活動這是人生第一次離開熟悉的地方 這麼久。 雖然出發前內心還是摻雜着害怕 友心中。 的國度,把祝福和希望帶到當地小朋 希望一個人出發去親身發掘這個未知 人的鼓勵,我還是很期待這次旅程, 不通、文化差異等,但帶着朋友和家 和未知的恐懼,例如排華事件、語言 我參加的義工服務是一個十二天 的義務工作營,在當地義工組織SJ Vietnam安排下,我和來自加拿大、

市區約一小時車程的一所慈善學校

韓國和越南當地的青年義工一起在離

Vin Sonh School︶做義工。平日

海外義工計劃課程內容。下午是校園

別教授三班不同級別的學生,主要由

上午是教學時間,義工分為三組,分

畫。

館塗上一層油漆和在校園繪畫一幅壁

修繕時間,我們一起為學生的圖書

平日我們以英語進行溝通,在交

己的想法。

務,慢慢學到如何以英語清晰表達自

但卻需要合作完成一定的工作或任

和機會,因為大家的英文程度不一,

一個訓練自己英語和表達能力的平台

更積極使用英語交談。國際工作營是

法。在國際化的環境下生活,我變得

談中了解大家對課堂和越南事物的看

過程中,更讓我看到不同文化

配合大家的進度;有時候,大家會有

急速,於是我慢慢學會適當地調整和

樣,我做事的步伐和節奏似乎比大家

格和工作態度和其他國家的義工不一

的交融。有時候,我會發現自己的性

越南胡志明市義工服務體驗

─一趟回歸簡樸之行

麥詠祁(社工/二)

-25-

一位男同學正在回答我的問題

我在學校門前的照片

各國義工繪畫的國旗

玩英語單字搶答遊戲

(9427)

P:130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擊足以讓我反思自己的生活。 國籍的人共處,當中感受到的文化衝 新鮮,加上在香港也較少機會與不同 別。這一切的文化異同讓我感到十分 家都認識的,只在內容上有微妙的差 劃課堂活動時,曾發現有些活動是大 端的人的想法和價值觀;我們在計 不同的意見,也讓我了解到地球另一 我曾經到過內地義教過數次, 慰,更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們對學習的積極和投入,讓我感到安 平日不常接觸的概念或公民議題,他 們在學習簡單詞彙時,也明白到一些 保、動物、世界、夢想等,希望讓他 主題的簡單英語,如食物金字塔、環 期,我以富趣味的方式教導他們不同 但感動的時刻從未間斷。短短兩個星 最深刻的感動,是來自單純的 譯得知,小女孩很喜歡我,因捨不 未落,小女孩正在低頭哭泣,透過翻 我,她最喜歡我的手語歌表演。語音 別,這時候有位女生託當地義工告訴 學生都舉手支持韓國流行曲的表演組 天,我們參加了臨別表演,當時很多 小女孩們對自己的愛。還記得最後一感覺特別珍貴。 鈪,所以收到這份禮物令我很感動, 道她們平日很喜歡戴一串串銀色的手 過來,送我一串彩色的幼手鈪,我知 飯過後,有位平日有點頑皮的女生跑 眼淚和給她一個溫暖的擁抱。當天午 痛,能做的,只是遞上紙巾為她擦拭 得我而哭了。看着她,我也感到很心 在越南當地嘗過的食物、玩過 ﹁簡單就是美﹂。 感恩這兩星期讓我開始領略生活中的 簡單和簡樸的,但同樣帶給人快樂。 到以前的感覺,生活中不同細節都是 的遊戲、用油漆畫過的壁畫都有種回

義工團隊假日登山合照

我和我任教的班別合照

(9428)

-26-

P:131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報告 活動總以為一個月的課程也算挺久 束了。 學習時間,原來已在不經不覺中結 可是,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一個月 的話,總覺得時間過得有點漫長。 了,畢竟在中大要是修讀暑期課程 一個月過得真的很快,好像剛到那邊沒多久,然後就要回來了。 這是我第一次去德國,去德國 有時會讓人等得很焦急。 香港的巴士總是沒有準時的保證, 誤差不過一兩分鐘之內。相比之下, 的時間,巴士到站的時間剛剛好, 每個巴士站都有列明每輛巴士到站 巴士時間表卻讓我感覺新奇又佩服, 行了,因為經常會誤點。但德國的 算時間,坐巴士或者小巴恐怕就不 大致上還是挺守時的,比較容易預 他的地方去,因為覺得就算有延誤, 假。在香港,我總喜歡坐地鐵到其 守規律的國家,去了當地發現果然不 之前就一直別人說,德國是嚴謹、雖然在中大有學過簡單的德語, 表達的自信。 雖然有點可惜,但也增加了我以英語 需要用英語,而非德語和別人溝通, 分時間,例如買東西或吃飯,我仍然 讓我在當地以德語和別人交流。大部 但是到了德國,才發現所學的不足以 以前一直聽說德國人愛喝啤酒, 喝啤酒,感受了一個德國人的下午。 邊大口大口地吃豬肘子,大口大口地 酒館,一邊聽着現場樂隊的演奏,一 後,我和朋友一起去慕尼黑的皇家啤 的豬肘子和啤酒呢?記得有一天下課 德國,怎麼可以不嘗一嘗當地最著名 計呢,真讓我眼界大開。當然,來到 酒,而且所喝的份量還是以一升一升 沒想到他們真的不論早午晚都在喝啤 到了周末,慕尼黑大學有時候會 參觀莫扎特的故居、到訪歷史悠久的 逛逛。其中一個周末去了薩爾茨堡, 組織一些活動,帶我們到附近的小鎮 慕尼黑大學暑期學習之旅麥楚婷(文化研究/二)

-27-

(9429)

附近的童話城堡

了慕尼黑

另外還去

大教堂。

─新天鵝堡。

這座歷時多年、花費龐大而建

我感到時間對歷史的諷刺

尊重、對自然風光的愛護,同時也讓

我感受到了慕尼黑這座城市對歷史的

成的城堡,美得令人驚嘆。在那裡,

—當年修建

逝。

視,歷史最終只能隨着時間慢慢消

感受到的,而且在香港,古跡不被重

歷史的驕傲。這些都是我在香港難以

迎的城堡,卻為他們帶來金錢利益和

道,然而到了今天,這座當初不受歡

新天鵝堡花費甚大,平民對此怨聲載

離別的時候,我與新相識及談得

份寶貴的收穫。

識新朋友,大概也是留學途中其中一

情,畢竟能夠相遇就是緣分;能夠認

來的朋友一一道別,彼此流露出捨之

P:132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9430)

投稿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李巧兒(翻譯/三)

﹁繼往開來,承傳中國文化,成就新亞人

才。﹂新亞青年學人計劃正正能實踐這個宗旨。

不經不覺,參與新亞青年學人計劃己逾一

予我們不同的機會與經歷。

青年學人,是我的榮幸,亦感謝書院的栽培及給

萬分期待。現在,我衷心感到能成為第一屆新亞

年,回想當初入選此計劃,感到喜出望外,而且

錢穆先生成立新亞之初,乃處於極度艱險困

人定期共晉午膳,關心我們日常的學習及生活點

懷備至,循循善誘,信院長不僅會與各位青年學

前,時任院長的信廣來教授對各新亞青年學人關

這個計劃及各新亞青年學人都十分重視,一年多

新亞青年學人,我感到既感激又榮幸。書院對

因此我對作為新亞人感到十分自豪,而能夠成為

多情﹂的精神,新亞書院成功培育了不少人才,

乏的境況,然而秉承新亞﹁艱險我奮進,困乏我

及照料。

的關心及愛護,亦體會到書院對不同學生的重視

對書院的歸屬感及認識,令我深深感受到信院長

是否能夠照顧不同學生的需求以及如何提高學生

滴,又與我們討論書院對學生的幫助是否足夠,

此外,信院長又教導我們書院的精神以及

在典禮上我們都對信院長依依不捨,而當晚我們

視,亦令我們能夠有此寶貴的機會歡送信院長,

們出席他的送別典禮,可見信院長對我們的重

受到真誠的情感,當中最深刻的是信院長邀請我

度,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互相關懷與平等,更感

學人計劃,我從信院長的修養及待人處事的態

識,而且更能從中學習到做人的道理,透過青年

們不僅能夠選讀自己喜受的科目,學習各種知

頭並進,更貴能融通合一。﹂在中大在新亞,我

解,亦增進了不少知識。﹁求學與做人,貴能齊

儒家精神,令我對書院及儒家精神有更透徹的了

-28

-

P:133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31)

-29-

到他們對學人計劃的支持及對學人的關懷。

學人計劃的發展及書院活動及政策,令我感受

中對各青年學人的付出,與各學人會面,討論

我亦要感謝簡蘇寶儀女士及温有恒教授在計劃

意卡及立體擺設,以表示我們的心意。此外,

對信院長的祝福及不捨,更送上親手製作的心

更為信院長獻唱一曲︽壯志驕陽︾,表達我們

另外,書院也提供了不同的培訓及機會予

流,與他們分享在新亞的回憶與點滴。

書院這一重要的時刻,更有機會與歷屆校友交

也獲書院邀請出席新亞校史館的開幕禮,見證

歷及感受,令他們能更了解及認識書院。我們

介紹新亞書院,分享自己參與各書院活動的經

放日,與其他青年學人於書院講座中向各新生

他們介紹中大的校園。此外,我又能在新生開

育行動師資培訓班的校長及老師們作導賞,為

儀,以及為來自內地不同學校參加中華美德教

院服務,我便有機會擔任書院校友日晚宴的司

人溝通時的技巧和方法。青年學人更可以為書

程,學習各種場合運用的司儀技巧,及與不同

青年學人。青年學人可以透過溝通技巧培訓課

此外, 參加新亞青年學人最大的收穫之一,

都對中國文化有濃厚的興趣,同時亦對書院有

可說是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學人,我們

穫。

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是一份難能可貴的收

經歷令我們對對方了解及認識更深,同時亦令

園裡或校外聚會,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這些

內部會議等,此外,各學人亦會定期於新亞校

例如溝通技巧培訓課程、儒學講座、出席書院

分享彼此的意見, 又一同參與各種活動及培訓,

運作等,我們一起進行各種會議,互相討論及

識書院的各方面,例如新亞精神、書院歷史及

儒家文化的了解,並且可以盡己之力服務及認

強烈的歸屬感,希望加深對中國文化,尤其是

清風悠悠,老榕樹蒼鬱扶疏,濃密的樹根

這一切一切,都是中大,都是新亞給予的。

漣漪輕泛,沉沒在清澈的池水中。

池中的倒影,波光粼粼,忽爾一塊樹葉飄落,

海天相連,彷如置身天上與凡塵間。我凝視水

徐徐地垂落,遠眺馬料水的景色,碧空萬里,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

則明矣,明則誠矣。﹂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P:134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9432)

投稿當一個有益於社會的新亞人

莊泉蓉(2014/統計學)

時光荏苒,新亞青年學人計劃

不到的收穫。

社會。這一年,確實有了許多意想

著我們去開拓:個人、書院,甚至

後來漸漸發現,還有更多的部份等

所鍾的中國文化而參與這個計劃,

備和養份。剛開始時,是因著情之

報名時的期望、熱情,現已化作裝

的學員生涯走到了尾聲。回想當初

還記得第一個以學人身份參加

我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作為新

作為學生,大家很樂意教導我,向

深入的了解,也拓寬了我的視野。

去、現在、將來的新亞書院有了更

都是從未有過的經歷,讓我對過

聚會、列席書院會議等等。這些

與時任院長的信廣來教授進行午宴

的活動是校友重聚晚宴,接下來的中,最難能可貴的養份。

亞書院。這也是我在青年學人計劃

的經歷、他的展望、他心中的新

我們分享他對中國文化的感想及他

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院長也和

宴聚會,每個學人都能暢所欲言,

的成長場合。特別是與信院長的午

卻意外地發現,這都是最好最珍貴

些很重要的活動,代表著書院,但

備,戰戰兢兢地以學人身份出席這

意見。雖然這時的我還沒有多少裝

亞的一份子,大家亦願意聆聽我的

書院對此計劃和對我們九位學

將來參與活動,要擔任的角色作好

辦了溝通及主持的培訓班,為我們

盡力幫助我們,例如特意為我們舉

教職員給予我們很多學習的機會,

人的重視,也令我很感激。負責的

-30

-

P:135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33)

步,盡力傳承下去的事物。

不可分割的,也是我想鞭策自己進

新亞精神,已經漸漸成為我生活中

鍾的,但經過這一年,新亞書院、

的學生。中國文化固然是我情之所

並非單純的只是個待上三年就離開

更能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新亞人,

亞書院的未來努力。這一切都令我

細聽我們的建議和回應,一起為新

我們參與書院的不同事項的討論,

準備。除了這些,他們也常常邀請

由於我們是第一屆學員,對很

中大人,中小學生都對中國文化以

續透過這個計劃,讓更多新亞人、

每一年,都期望自己繼續成長,繼

去一年我能給予的不多,但以後的

亞青年學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過

員生涯就已快將完結。然而,新

途。可惜的是,進步才剛開始,學

新的體會,也讓自己踏進成長的路

身上學習,讓自己對周遭事物有了

吸收養份,在來自不同學系的同伴

的感覺。後來我慢慢在不同活動中

的我,剛開始有種﹁摸著石頭過河﹂

多事情也不熟悉,而尚未經歷磨鍊

成為有益於社會的人。

器,以學人身份為新亞書院努力,

能影響他人,也希望自己能鑄造成

及新亞精神有更多認識。即使未必

大的事情往往先由改變自己做

一直傳承下去。

自己,為著情之所鍾的事物努力,

國文化和新亞書院的熱情,裝備好

有更多的新亞青年學人,帶著對中

出了最重要的第一步。希望將來會

起。我想,這個計劃已經讓我們走

-31-

P:136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32

-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投稿關於「人文」與「誠明」

黃祖植

從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的巴

字改為﹁誠明﹂兩字。

明﹂兩字為校訓。吩咐將﹁人文﹂兩

用後,說近日校董開會,決定以﹁誠

中間鑲有﹁人文﹂兩字;但獲校方採

事。當時我設計應徵的校徽,在圖形

起一九五五年新亞書院徵求校徽的

文館﹂,右為﹁誠明館﹂。這使我想

士站走上去,有兩座大樓,左為﹁人

我自入讀新亞書院,就常接觸

刊辭︾裡,就有﹁

出版的︽新亞校刊︾創刊號上的︽創

到﹁人文﹂一詞:如一九五二年六月

以人文主義之教育

宗旨……﹂;一九五三年二月出版的

亞同學們︾一文裡,就有﹁

第二期校刊中,在錢賓四先生︽告新

我們新亞

文主義的教育之理想

教育的理想,一向標榜說,是一種人

﹂等。可是糊裡

義?試就管見,略說一說。

文﹂與﹁誠明﹂兩詞,各有什麼意

見兩座大樓的命名,於是想到這﹁人

糊塗,不求甚解。近年有時來新亞,

早在︽易經︾中,已有﹁人文﹂

兩字,在﹁賁﹂卦裡,有﹁賁,飾

而外艮,有文明而各得其分之象

文,以化成天下。」而註有「卦內離

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人

﹂。

教化上的事。

狹義來說,大概是指禮教文化或人在

從廣義來說,大概是指一切文化;從

至於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

足。

時代的基督教,補充這種文化的不

與欲望,以及對物的理性。好在羅馬

識與自然科學,發揮人性中那種本能

大都從事工商業與海外殖民,邏輯知

時的一種思想。古希臘與羅馬的人,

歐洲經過中古,到十字軍東征失

建與神權的統治中解放出來,而提倡

精神,將人的思想情感與才能,從封

活,嚮往古希臘與羅馬那種人的自我

始擺脫封建地主而過經濟自主的生

經濟復甦。不僅都市人,連農奴也開

敗後,工商業興起,建立許多都市,

義,卻有點不同。

主義,與這裡所要說的人文或人文主

文主義或人道精神。但歐洲這種人文

及在文學與藝術方面以人為主的人

那種沿襲古希臘與羅馬人的文化,以

個性自由。於是發展出文藝復興時,

錢賓四先生在︽文化學大義︾

文的真,也即中國人的所謂人性。

善,藝術在求美。他認為善與美即人

露,即為道德與藝術等,道德在求

一種潛意識。而這種潛意識的自然流

文化陶冶以後積累在其心坎深處的

文心理。也即是人類心靈經歷長時期

作用而逐步演變,逐步進化而來的人

於有生之後,甚至有生之前,從感知

一書中,認為每一個人都有一種起源

而唐君毅先生在︽中國人文精

性、人倫、人道、人格、人之文化及

或屬人的東西,即為人文;凡是對人

精神。凡是從人而發,其對象為人,

書之中,認為一切文化精神都是人文

神之發展︾與︽人文精神之重建︾兩

(9434)

P:137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33-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與尊重,都是人文思想或精神。 其歷史之存在與其價值全幅的肯定 唐先生認為中國周代那種禮樂 準定義的思想。 思想,是一種比較符合人文主義之標 有的人文主義來說,中國儒家的人文 善,也是一種人文思想。如以人類現 仁。孟子承孔子的思想,肯定心性之 心德性,而後與禮樂相配合以達到 任,著重人先自覺之所以成為人的內 秦之儒家思想者為孔子,他以仁為己 序,已有人文的思想。繼周而開啟先 之盛,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秩 唐先生認為人如果能自覺為萬 精神。 基本的信念,都可以說是人文思想或 不同以至錯誤的學術思想等,以作為 的知識與技能,以及尊重與寬容各種 之高尚的人格,學問上的通識,專門 關係,人類各方面的文化、歷史、人 物之靈,尊重人與人之間的各種人倫 再說﹁誠明﹂兩字,在︽禮記︾ 脈,茲先舉幾段文字說一說,如﹁ 家做人的道理或原則。為了來龍去 中,有一篇︽中庸︾。主要在論述儒

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

人之道也﹂,以及﹁誠身有道,不明

乎善,不誠乎身矣﹂等。這裡的大意

了。

非或明善,就不能達到誠實的做人

不過,如果不以為人的理性,明辨是

則來做人,即為人道或為人的原則。

果能遵循為人的理性而以誠實的原

實的原則而運行。而率,即循。人如

的理性,可發而為人性。天,按照誠

一種除去動物本性之外而特有為人

是說:天,即自然,給予人的性,是

一九五五年十月出版第七期的

說:﹁

︽新亞校訓誠明二字釋義︾一文。他

︽新亞校刊︾裡,有錢賓四先生的

我們學校創辦了六年,才始決

定用誠明二字來作為我們的校訓﹂。

又說:﹁我們採用此兩字作校訓,正

為同屬一事的精神。

是我們一向所說,要把為學做人,認

錢先生引先︽中庸︾中的﹁

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

及﹁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

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的兩段

生文章有直接關係的文字,﹁

文字。在︽中庸︾中還有一段與錢先

唯天下

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

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

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

謂之和

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中節,

﹂。大意是喜怒哀樂不是隨便

恰到好處。

人,所謂無過無不及,做得剛剛好,

之為用。即以為人的理性,誠實的做

節,也即是和。所以說中庸是致中和

即應喜則喜,應怒則怒,才算是中

非,權衡實況而發,合情合理的發,

的發,必須是以為人的理性、明辨是

如果要真正瞭解﹁人文﹂與﹁誠

唐先生的原文。

明﹂兩詞的意義,敬請閱讀錢先生與

地參矣

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

﹂。也順便附錄在這裡,以作

參考。

錢先生說:﹁誠字是屬於德性

的。

行為方面的,明是屬於知識瞭解方面

﹂知識瞭解,大概是指從教育中

的過此一生,即是天人合一。

萬物的人類中,如果能做到真實完善

一,也可說是神我合一,即我既處於

知彼,才有實效。第四步,是天人合

與物,各為真實不虛,我用物要知己

欺騙別人。第三步,是物我合一,我

後,如在人面前。不欺騙自己,也不

第二步,便要人我合一,即在人背

第一步,先要言行合一,內外合一。

如果要做到誠字,大概有四步工夫。

去瞭解天道。跟著的大意是說一個人

第一項是人格與道德真理;第

庸︾中說的﹁

信仰真理。這四項真理,即是︽中

自然與科學真理;第四項是宗教或

二項是社會與人文真理;第三項是

誠則明,明則誠﹂的道

理。

這麼說來,人要誠實的做人,

舉︽中庸︾中一段文字來說明:﹁

以為人的理性或明善的那種誠實。茲

但不是獃頭獃腦的那種誠實,而是要

(9435)

P:138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34

- 新亞生活 42

3

(2014

年 11 月)

路遙無止境,困乏情更伸。

吾仰錢夫子,流亡志不貧。

英治難為善,古道仍未淪。

地富反壞右,榮歸亦荊榛。

一筆胡塗帳,時局亂紛紛。

但道愛吾國,誰知左右分。

此是長輩願,年少莫知遵。

讀書望進取,他日榮鄉親。

庠序經戰火,超齡始學文。

都說是慘勝,哀我大國民。

忽有大歡喜,鑼鼓到處聞。

忍辱望勝利,天地何不仁。

為禍三年半,嗜殺來皇軍。

愚矇猶未啟,懵然太平人。

生於二戰前,世亂不及身。

左右無可依,澤畔一靈均。

回歸雪我恥,怪哉少歡欣。

列強割我地,念之常怨瞋。

上下交征利,風俗胡能淳。

國是有期盼,小平大功勳。

收成見桃李,不枉運斧斤。

教學四十年,傾吐性情真。

幸在海一隅,方為可避秦。

有力無可為,勿念動千鈞。

舉國無清濁,囂喧叫號頻。

紅雨翻作浪,狂者竟為神。

我流軒轅血,欲喚軒轅魂。

服膺此教化,懷抱信無垠。

待聘待取問,儒有席上珍。

同尊四海聖,中華氣象新。

積毀銷骨日,長天看戰雲。

悠久見生成,已越江海濱。

︵二○一四年九月十九日︶

投稿述

梁巨鴻

(9436)

P:139

代表團會面

院長與雅禮協會

消息

書院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37)

姓名 學院/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Prof. Kim So Jung 金昭廷教授 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十月十日

Prof. Lee Jyh An 李治安教授 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十月十七日

Prof. William Partlett 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十月十七日

本院新同事 二○一四年十月新聘任隸屬本院之教師 ( 截至十月二十日前 )︰

本 院 同 仁、物 理 系 研 究 副 教 授 顧 世 建 教 授 不 幸 於本 年九 月二十八日辭 世。

顧 教 授 於二○ ○三年 加 入中 大,自二○ ○五年 起 任 職 中 大 物 理 系 研 究 助 理 教 授,現 為 物 理

系研 究副教 授。

顧 教 授 今 遽 然 辭 世,本 院 同 仁 深 表 悼 念!

訃告:顧世建教授辭世

-35-

教 授

1 . 黎 明釗教 授(歷 史系)

2 . 黃志超教 授(婦產科 學系)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以下本院成員於八月期間晉升為︰

十月二十三日,黃乃正院長、温有恒教授及霍偉基先生與

Ms. Maude Pettus

雅禮協會代表團在沙田凱悅酒店會面。代表團其中一位成員

曾於一九四

○年代任職湘雅醫學院護士長,現

時她已年屆百齡,十分難得。

當天,雅禮協會董事會主席范美珊女士致送六十五周年院慶

協會與書院之間能繼續保持友好及互信的良

紀念畫框予書院,祝賀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同時展望雅禮

好關係。

前排右起:黃乃正院長、Ms. Maude Pettus 、雅禮協會董事會主席范美珊女士、

溫有恒教授

後排右起:何笑珍女士、雅禮協會會長姚南薰女士、雅禮協會董事梁平女士、

Ms. Mary Hu 、雅禮協會董事王清麗女士、Ms. Magdaline Lawhorn 、

霍偉基先生

P:140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第六十三屆畢業典禮

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星期四)

下午一時三十分

大學廣場

THE 63 GRADUATION CEREMONY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9438)

-36-

P:141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9439)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第六十三屆畢業典禮(2014 年)

fie 63rd Graduation Ceremony of New Asia College,

fi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4)

典禮行列進場及離場時請全體觀禮人士起立

fie Assembly will stand while the Procession is entering and leaving the Mall

1. 典禮行列就席

Processional

2. 唱校歌

College Anthem

3. 黃乃正院長介紹主禮嘉賓

Opening Remarks by Professor Wong Nai-ching,

Henry, Head of the College

4.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教授致辭

Address by Professor Ip Wing-huen, Vice Chancellor

of the University System of Taiwan

5. 院長頒授文憑予畢業同學

Presentation of Diplomas to Graduates of the Class

2014 by Professor Wong Nai-ching, Henry

6. 應屆畢業生代表同學致辭

Address by Representative of the Class 2014

7. 禮成─典禮行列離席

Recessional

8. 攝影(新亞圓形廣場)

Photo-taking at New Asia Concourse

9. 畢業生代表植樹紀念

Tree-planting by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lass 2014

10. 茶會

Refreshment

日期:二○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星期四)

Date: fiursday, November 20, 2014

時間:下午一時三十分

Time: 1:30 p.m.

地點:大學廣場

Venue: University Mall

程序表

Order of Ceremonial

新亞校歌

山巖巖,海深深,地博厚,

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

廣大出胸襟,悠久見生成。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十萬里,上下四方,俯仰錦繡。

五千載今來古往,一片光明,

十萬萬神明子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

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膚勞我精。

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

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37-

P:142

新亞生活

4

2

3

(2014

年11月)

本院二○一四年畢業典禮於

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教授。

學廣場舉行。主禮嘉賓為台灣聯合大

十一月二十日下午一時三十分假大

葉永烜教授為本院校友,

理系,一九七

一九六九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物

○年和一九七四年相繼

究院太陽系研究所研究員。

首席科學家及德國馬克斯蒲朗克研

校助理研究員、台灣國家太空計劃室

教授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

理及資訊科學博士學位。畢業後,葉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應用物

取得美國匹茲堡大學物理學碩士和

其後,葉教授加入台灣國立中

央大學,於一九九八年至二○○四年

後於二

期間出任國立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

○○四年至二○○九年間任

所任教授;於二

副校長,現於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究

○○六年起出任台

華民國物理學學會會士。

院院士、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士和中

客座教授,並獲頒國際宇宙航行科學

葉永烜教授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至今。此外,

葉永烜教授的研究專長為彗

托號︵

國際天文計劃,包括歐洲太空船喬

統。多年來,葉教授曾經參與多項

系電漿物理、行星大氣及外大氣系

星物理、太陽系及行星起源、太陽

Giotto︶探測哈雷彗星彗核

的任務、美國太空總署﹁深空一號﹂

Deep Space One︶彗星任務、伽

利略︵Galileo︶木星任務、歐洲太

空總署ESA的﹁火星快車﹂︵Mar s

Express︶計劃及羅薩塔︵Rosetta︶

夏威夷大學建置的﹁泛星計劃︵

計劃,以及美國國務院透過空軍委託

PanSTARR︶︵有美國、德國、英國等

木星衛星

電漿作用的重要理論模型,其中包括

礎研究,以及開創行星衛星與磁球層

型和與太陽風作用之電漿效應的基

關彗星大氣層及離子球層的結構模

的代表︶。另外,葉教授提出多項有

大學團隊加入,台灣是亞洲唯一加入

Io 電漿圈和木星磁層的作

其建置二米寬口徑望遠鏡籌募經費。

貢獻良多,更曾義賣自己的油畫,為

集天象資料的天文台﹁鹿林天文台﹂

等。葉教授也對於台灣唯一第一手蒐

用,和土星環系統的大氣層的成因

-38

-

(9440)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教授主禮

本院第六十三屆畢業典禮

P:143

新亞生活

4

2

3

(2014

年11月)

文學研究。

多大型國際天文計劃,特別是光學天

該望遠鏡可推動台灣科學家加入更

葉教授學術成就斐然,多年來

塞塔任務卓越貢獻獎、國際宇航學

群任務團隊成就獎、歐洲太空總署羅

就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人造衛星

空總署深太空計劃一號科學團隊成

西尼計劃團隊成就獎、美國航空暨太

團隊成就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卡

括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伽利略計劃

研究成果豐碩,曾獲頒多個獎項,包

2006年團隊成就獎桂冠─卡西

尼計劃、亞洲大洋洲地球科學學會

2010-2011︶阿斯福特獎章、中國

科學院自然科學獎等。

為了表彰葉教授在天文科學

○○

貢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於二

界,特別是他對於探測土星的卓越

九年頒發﹁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

前促成歐、美太空總署合作﹁卡西尼

章﹂予葉永烜教授,表揚其二十多年

有更深認識。

子氣體等,讓大眾對土星及太陽系的

衛星的湖泊、土衛二會噴出一些水分

多項重大的科學成果,包括發現泰坦

國太空史上最昂貴的計劃之一,取得

探測土星計劃﹂的貢獻。該計劃為美

葉教授作為傑出科學家和天文

登上國際科學界頂尖級期刊︽自然

篇學術文章,當中逾四十篇研究論文

育部國家講座;另曾發表超過三百

灣國立中央大學國鼎講座和台灣教

人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台

學家,曾主持多個講座,包括傑出

Nature︶︾和︽科學︵Science︶︾,

在全球華人科學界實屬少見。

除了致力於科研和推廣天文科

忠、土星博士曽瑋玲、水星

本土彗星博士林忠義、火星博士簡正

年來積極培育行星科學家,包括台灣

學之外,葉教授亦不忘扶植後進,多

博士王詠

晶、太陽系小物體博士陳英同和林省

文、以及其他年輕科學工作者,組成

之士日後加入天文科學研究行列。

廣天文科學知識,同時吸引更多有志

教授也透過不時到中、小學演講,推

大型的國際天文和行星科學計劃。葉

寶貴的人才寶庫,推動台灣參與更多

除了醉心天文科學研究之外,

以及國立中央大學的交流合作。

成大學和本院與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香港中文大學和新亞書院,推動和促

合作方面也不遺餘力,曾經多次到訪

葉教授在推動港台學術交流和緊密

本院畢業典禮蒙葉永烜教授蒞

臨主禮,實屬榮幸之至!

-39

-

(9441)

P:144

新亞生活 42︰3(2014年11月)今天書院舉行第六十三屆畢業

乏多情的歲月,必定感觸良多。

書院艱苦奮進的發展,感受新亞困

多年來,教師、校友和學生們見證

六十五周年,實在別具意義。六十

出精彩未來。今年適逢本院創校

各位學有所成,繼續在人生路上創

遜於在座各位。我謹代表書院恭賀

的歡聲笑語之中,心中的喜悅絕不

浸在各位畢業同學、老師和家長們

書的豐碩成果。身為院長的我,沉

典禮,見證各位莘莘學子努力讀

在新亞數年,各位必定在校園

到來之時,要努力自我增值,豐富

言敗。遇到人生低潮,機會還沒有

伏,在艱險中也能堅持前行,永不

百折不撓的態度,面對人生高低起

時刻提醒和鼓勵你們以樂觀正面,

在可以充當各位的﹁終生伴侶﹂,

的困境之下創校時的新亞精神,實

有不少深切體會。先賢於資源匱乏

留下不少舊日足跡,也對新亞精神

留給有準備的人﹂,

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所謂﹁機會是

裝備好的人自

然勝人一籌。

本年,我們很榮幸邀得台灣聯

亞書院,主修物理,及後於一九七

一九六九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

主禮。 葉永烜教授為傑出天文學家,

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教授蒞臨

年和一九七四年分別取得美國匹

研究員。

馬克斯蒲朗克研究院太陽系研究所

國家太空計劃室首席科學家及德國

學聖地牙哥分校助理研究員、台灣

學博士學位,曾經出任美國加州大

學聖地牙哥分校應用物理及資訊科

茲堡大學物理學碩士和美國加州大

葉教授其後成為台灣國立中央

○○

大學的一分子,於一九九八年至二

四年間擔任該大學理學院院長,

後於二○○四年至二○○九年間任

副校長,現為國立中央大學天文研

究所教授;並於二○○六年起出任

會士和中華民國物理學學會會士。

行科學院院士、美國地球物理聯盟

大學客座教授,並獲頒國際宇宙航

外,葉永烜教授曾任中國科學技術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至今。此

葉永烜教授主力研究彗星物理、

歐洲太空總署

號﹂彗星任務、伽利略木星任務、

核的任務、美國太空總署﹁深空一

歐洲太空船喬托號探測哈雷彗星彗

積極參與多項國際天文計劃,包括

理、行星大氣及外大氣系統,過去

太陽系及行星起源、太陽系電漿物

ESA的﹁火星快車﹂

﹁泛星計劃﹂。

院透過空軍委託夏威夷大學建置的

計劃及羅薩塔計劃,以及美國國務

葉教授同時提出多項有關彗星

以及開創行星衛星與磁球層電漿作

太陽風作用之電漿效應的基礎研究,

大氣層及離子球層的結構模型和與

-40-

(9442)院長黃乃正教授致辭

P:145

新亞生活 42︰3(2014年11月)

衛星

用的重要理論模型,其中包括木星

Io 電漿圈和木星磁層的作用,

望遠鏡籌款。

義賣親作的油畫,為天文台建置新

的﹁鹿林天文台﹂貢獻良多,更曾

對於台灣唯一第一手蒐集天象資料

影響深遠。葉教授一向身體力行,

和土星環系統的大氣層的成因等,

葉教授多年來積極投入科研,

際宇航學會

空總署羅塞塔任務卓越貢獻獎、國

造衛星群任務團隊成就獎、歐洲太

隊成就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人

暨太空總署深太空計劃一號科學團

卡西尼計劃團隊成就獎、美國航空

團隊成就獎、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

括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伽利略計劃

成果有目共睹,曾獲多項殊榮,包

二○○六年團隊成就獎

桂冠

─卡西尼計劃、亞洲大洋洲地

球科學學會︵2010-2011︶阿斯福特

為研究先驅,二十多年前促成歐、

葉教授在天文科學界,特別是他作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為了表揚

獎章、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等。

計劃﹂的卓越貢獻,於二

美太空總署合作﹁卡西尼探測土星

○○九年

葉教授。

頒發﹁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予

葉教授學術成就斐然,曾獲邀

上國際科學界頂尖級期刊︽自然

文章,當中逾數十篇研究論文登

部國家講座;亦曾發表數百篇學術

國立中央大學國鼎講座和台灣教育

才發展基金會傑出人才講座、台灣

主持多個大型講座,包括傑出人

Nature︶︾和︽科學︵Science︶︾,

在全球華人科學界實屬少見。

除了致力科研和推廣天文科學

學術方面,而是學生的全人發展。

授積極作育英才之心,並不局限於

而吸引更多有志者加入行列。葉教

識和培養他們對於學科的興趣,從

學演講,加深新一代天文科學的知

科學計劃。葉教授更不時到中、小

動台灣參與大型的國際天文和行星

科學工作者,以智慧和人才寶庫推

去積極培育行星科學家和其他年輕

之外,葉教授亦不忘扶植後進,過

生活。

的交流機會,擴闊眼界,豐富大學

合作計劃,至今不少同學透過寶貴

和新亞書院,推動和促成多項交流

任,更曾經多次到訪香港中文大學

他以推動港台兩地交流和合作為己

葉教授雖然是科學家,卻鍾情

母校發展。

滴,在校園緬懷一番,關懷和支持

院這個大家庭,與我們分享生活點

盼望各位同學也一樣,時常回來書

訓勉畢業同學,樹立了良好榜樣,

也遠道回來為母校主持畢業典禮,

縱然離開校園多年, 現在日理萬機,

困乏我多情﹂的新亞精神。葉教授

募經費,正正體現了﹁艱險我奮進,

他更以自己的畫作為建設天文台籌

有的風景, 彰顯科學家的人文精神。

風光,帶領大家遨遊科學家眼中獨

創作油畫,以感性的畫筆記錄各地

最後,我祝願諸位畢業同學前

位重聚!

期望於不久將來在書院活動上與各

程似錦, 在人生路上綻放璀璨光彩。

-41-

(9443)

P:146

新亞生活 42︰3(2014年11月)各位校董、黃院長、各位老師、 各位嘉賓、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首先,我要代表在一九六九年

對你們也一定管用。

開新亞後,這兩句話我很管用,相信

下,都要能夠走出自己的路。在我離

無止境﹂,便是鼓勵大家在任何情況

歌中的﹁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

為在前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新亞校

你們不要洩氣,但更要充實自己,因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失敗的時候,

頓,但更要充實自己,因為在前面

有失敗。在成功的時候,你們不要停

日子,你們會有很多成功,但一定也

的驕傲,也是中大的驕傲。在未來的

是香港進步的支撐。不只是你們父母

以致用,得到社會各行各業的認同,

高達百分之九十九。這表示你們學

根據一個統計,香港大學生的就業率

社會,挑戰未來,創造自己的世界。

大學學程。急不及待的進入校園外的

畢業的新亞同學,恭賀你們順利完成

有人説你們這群受過高等教育

家自強自足的任務。

外,更負有復興中華文化傳統,使國

生覺得自己除了是百中挑一的精英

飄零︾,是在這個情況下,使新亞學

君毅教授所寫的︽説中華民族之花果

整一代喪失前途之一員。我還記得唐

能夠專心追求學問,不然便也成為整

使我們感覺很幸運的有一個避風塘,

天覆地的文化大革命剛在進行中,又

同學便常常有抱怨和抗議。但因為翻

都不完整,我們當年在農圃道上課的

力。在中文大學剛成立時,很多架構

和批評,因為這是一切進步的原動

的知識分子,必須對社會現況有不滿

幾年前我在尖沙咀文化中心,

是多了不起的藝術家。早知道我便

他們的丁衍庸教授和周士心教授們

認識同級的藝術系同學們,也不清楚

過物理系對面的樓層,但總沒有機會

回想起在農圃道的日子。我有時候經

有機會看到丁衍庸教授的畫展,不禁

重。

得時間的考驗,讓人覺得愈來愈珍

樣,一方面要潛移默化,一方面要經

久見生成﹂。藝術創作和傳統價值一

才的介紹時,不覺想起校歌中的﹁悠

看到有關丁衍庸教授在新亞教育英

會從物理系轉到藝術系!在畫展中

除了﹁悠久見生成﹂,我們也

李光耀或亨利.基辛格親身經歷過的

巴金的︽新生︾、︽滅亡︾二部曲、

一隅的香港。你隨時都可以上網閲讀

下的世界公民,而再不是侷促於東南

一念之間,你便可以成為一個遨遊天

資訊發達,全球新聞都在你指頭上。

地方正在水深火熱之中。現在網路

從大學站到中環這段路之外,大多

海南海北海。時時要記得香港之外,

提醒我們從大處著想,胸懷東海西

襟。但在今時今日,我想這句話是要

是説我們做人做事,要有廣寬的胸

句話。但這是甚麼意思?一個解釋便

必定要記得校歌中﹁廣大出胸襟﹂這

-42-

(9444)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葉永烜教授致辭

P:147

新亞生活

4

2

3

(2014

年11月)

易,但也愈來愈多挑戰。

不忘,後事之師。知道一切來之不

年︰香港的光榮時代?︾。所謂前事

完?︾,或者陳冠中的︽下一個十

世界近代史,或者褚簡寧的︽香港玩

舉例說Ebola︵伊波拉︶病毒、

合國、進入世界衞生組織︵

倒希望你們之中,會有人立志進入聯

作︵說不定便在中環︶等着你。但我

然,你們畢業後肯定會有一份穩定工

一齊幫助人類世界渡過這些難關。雖

平堀起的中國唇齒相依,並肩合作,

時間點,也只有你們能夠有機會與和

對和找尋解決辦法。事實上,在這個

遷、小行星撞地球,都是你們必須面

紛、貧富不均、環境汚染、氣候變

極端殘暴的恐怖主義、國際政治糾

WHO︶、

進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服

於困乏之人。

神便是要大家奮進於艱險之地,多情

們站起來,活下去。這是因為新亞精

務。或者去到最貧窮的國家,幫助人

最後我要說的,便是建議你們

在離開學校之前,能到錢穆圖書館把

樣。

受到很多過往歷史和政治的影響一

這和我們現在社會環境,都是無形中

化,都是受到暗物質的影響和控制。

瞭解現在的星球和星系的構造和演

之七十三則是所謂暗能量。天文學家

暗物質佔百分之二十三,其餘的百分

我︶只佔總數的百分之四,看不到的

分佈,可見物質︵即是包括星球和你

硏究理論是說宇宙中質量和能量的

的宇宙論的來源,但可以說近代天文

對宇宙的看法。我不清楚古天文學家

解古人的人生觀,可能先要知道他們

心突破的精髓便在此。文中提及要瞭

讀一次。在三千年前中國思想起源軸

錢先生有關﹁天人合一﹂論述的橫幅

但整個宇宙的未來發展,使得

盛,更和平,和更寬容?記得錢穆先

目標,要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更榮

益,還是以天下為己任,有着宏大的

成怎樣?只是要爭取一時的個人利

中的理想和念頭。到底你們想世界變

暗能量相同呢?我想也就是你們心

盡的暗能量。甚麼事情在人生會與這

它加速膨脹的,卻是決定於這燃之不

前行﹂,前途光明如太陽。

﹁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靑春,結隊向

只有新亞學生最瞭解!祝諸位同學

今天,全世界可能都有這個期望,也

一九六九年可望而不可及的事。但在

可有的貢獻﹂,這是新亞書院學生在

生要探討的是﹁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

-43

-

(9445)

P:148

新亞生活

4

2

3

(2014

年11月)

各位校董、黃院長、各位老師、

新亞書院畢業班籌委會主席

家長、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應屆

善鈞。

畢業的子女、朋友感到驕傲。

在新亞的生活是如何,讓大家都能為

位嘉賓、家長了解到,我們在大學、

希望能透過我的聲音,讓在場的每一

學向書院致謝和分享我們的心情,我

在這台階上,很高興能夠代表畢業同

首先,多謝書院為我們籌辦今屆

校園生活。

付出和支持,我們就沒有如此豐盛的

的要求均盡力配合,沒有你們辛勤的

直以來的包容和照顧,對我們所提出

的成果。我們亦要感謝書院教職員一

一堂,一起見證各畢業生多年來努力

畢業典禮,讓我們、家長、師友共聚

回想這數年的新亞生活,經歷

職、或參加新亞活動,包括院慶、語

團、社區服務、投入社會運動、做兼

莊﹂、住宿、參加各式各樣的交流

著實不少。相信不少同學也曾﹁上

所做的事,並樂見我們的成長。

都能夠欣賞我們畢業生於在學期間

就今天的我。所以,希望在座每一位

經驗,沒有過去這些經歷,就無法成

件事於我而言,都帶給我寶貴的學習

過以上數項。我深切的明白到,每一

過去數年又參加過多少?我曾參加

以外的非形式教育,不知各畢業生於

迎新營等等。以上全都是我們在課堂

文桌、健步跑、歌唱比賽、新亞夜、

大學這幾年的確是人生中最自

學習時間管理,從而令自己更優秀。

充實自己又獲得不同經驗之餘,亦可

我們可以自由組織和參與不同活動,

滿足畢業條件,盡學生的基本責任;

麼,但當然要修讀一些必修課,去

按個人喜好選課,想讀甚麼,就讀甚

的學業進度落後負責;我們又可以

而受到處分,但就要為缺課可能引致

我們就算因為缺席課堂,也未必會因

由的時候,亦是成長得最快的時候。

到社會的保護和照顧

義的事情和表達意見;同時,我們受

自由參加活動、毫無顧忌去批評不公

職人士有更少社會包袱。大學生可以

學生最寶貴的自由就在於,學生比在

不可或缺的催化劑。我個人認為,大

戰,而這些因素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

每一種自由背後,都伴隨着訓練和挑

—大學始終

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

然而,當大學生踏出社會後,

們的優勢在於,擁有更豐厚的知識作

大學後我們就失去了許多保護,但我

捨,我們都要離開這個避風港。離開

個光環作我們的護身符。不管有多不

作我們的避風港,再沒有﹁學生﹂這

需要為所犯的過失負責,再沒有大學

一步,都未必能隨心所欲,因為自己

利益瓜葛,我們說的每一句、走的每

投身職場後,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和

賺錢養家,難免少了時間關心社會。

我們就要對自己和社會負起責任,

更大的義務回饋社會。

群,應該比其他人更能夠承擔,亦有

護航,因為我們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一

我們更應挺身而出,為有需要人士

為我們的護盾。遇上不公不義的事,

最後,希望我們能夠學以致用,

榮。謝謝!

為榮,願他日,中大、新亞以我們為

經,我們以身為中大學生、新亞學生

明﹂二字,堅持信念,實現理想。曾

於日後人生旅途上,仍能緊記﹁誠

-44

-

(9446)畢業生代表會主席善鈞同學致辭

P:149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20 November 2014

MAJOR EVENTS

(October 2014)

October 5

To celebrate the 65th anniversary of New Asia College, a banquet was held at Convention Hall, Hong Kong

Convention & Exhibition Centre.

October 10

The first (567th)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The speaker, Dr. Tse

Chun Yan shared his views on the topic “Reflections on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In Search of a Peaceful Deat”.

October 13 to 24

Exhibition of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Ngay’ay Ho TaiTung Summer Field Trip Exhibition”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October 18

CUHK Orientation Day for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2014 was held. New Asia student hostels, Ch’ien Mu Library,

New Asia History Gallery, Non-residential Hall, Hui Gallery and other College facilities were open for visitors. An

exhibition booth was also set up at the University Mall to introduce Our College to the visitors.

October 24

‧The “Dean’s List (Merit) / Dean’s List (Service)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Commendation Ceremony 2014”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G/F, Staff Student Centre – Leung Hung Kee Building.

‧This year’s Athletic Meet was held at Sir Philip Hadden-Cave Sports Field.

October 28

The second Student Lunch/Dinner Colloquium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Staff Student

Centre – Leung Hung Kee Building. The speakers, Ms. Willis Ho and Mr. Lee Siu Wah shared their views on the

topic \"Villagers and Activists’ Call for North East New Territories – The Last Pure Land\".

October 30

The second (568th)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The speaker, Mr.

Lui Ping Kuen shared his views on “Frontline China Reporting Experience”.

October 11

‧The 1st talk of “New Asia College Cultural Talks 2014/15” was held at the New Asia Middle School. The speaker,

Prof. LEUNG Yuen-sang, Dean, Faculty of Arts, CUHK, Professor of History, CUHK and Director,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CUHK shared the topic on “Transformations of Confucianism in the Modern World: The cases of Hong

Kong-Taiwan, Singapore and Boston.”

‧To celebrate the College’s 65th Anniversary, the 14th “Happy Run” was held on CUHK Campus.

October 3

The first Student Lunch/Dinner Colloquium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Staff Student Centre

– Leung Hung Kee Building with the topic “Reports on Student Activities” .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150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4(2014年12月)

第四十二卷第四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二千九百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三 第六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

頁十九 聘任新校董

二 ○ 一 四 年 十二月 十五日

新亞生活月刊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聖誕快樂

P:151

新亞生活 42 ︰ 1 (2014 年 9 月) -2- 新亞生活 42 ︰ 4(2014 年 12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李幗怡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478)

要目

二○一四年十一月

3/11

6/11

8/11

9/11

21/11

29/11

14/11

19/11

20/11

10/11 - 21/11

新亞體育館舉行歷任院長盃各項各項賽事的

頒獎典禮

由香港亞洲獅子會主辦、新亞書院協辦的「亞洲慈善千人宴」於新亞體育

館及新亞餐廳舉行。

許氏文化館舉行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會中國水墨畫班作品展︰《可游之樂》

崇基學院、新亞書院及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中大歷史系協辦,由黃進興教授擔

任主講嘉賓的「第六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第二講,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

講廳舉行,講題為「論語與算盤 : 儒家倫理與經濟發展的一個揣測」。

本學年第五次(第 569 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主講嘉賓為黃

英琦太平紳士,講題為「創意產業和創意經濟對香港的意義」。

新亞書院校園文化委員會於雲起軒舉行文化午餐聚談 2014。是次文化午餐聚

談主講嘉賓為收藏家許禮平先生,講座主題為「香港舊日收藏家」。

新亞書院第六十三屆畢業典禮於大學廣場舉行。典禮完畢後,院長黃乃正教授

帶領嘉賓及畢業生步行至圓形廣場拍攝團體照及在校園植樹紀念。

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會於雲起軒舉行「周年會員大會暨聚餐」

中大校友日院長晚宴於新亞體育館舉行

崇基學院及新亞書院主辦、中大歷史系協辦,由黃進興教授擔任主講嘉賓

的「第六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第一講,於香港中文大學行政樓地下祖

堯堂舉行,講題為「孔廟祀典與帝國禮制」。

本學年第三次午餐/晚餐座談會於雲起軒舉行,是次座談會主講嘉賓為包立怡教

授及陳詩雅醫師,講題為「中西合璧的健康之道」。

大事記頁三第六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

頁四六十五周年院慶歷任院長盃師生比賽成績

頁五

○一四年優異生獎狀/傑出服務獎狀暨學生成就

嘉許典禮

頁六學長計劃2014/15成立典禮

頁七第十一屆亞洲慈善千人宴

頁八新亞綠色手記(楊敬雯、鄭嘉韻)

頁十二內蒙古北京觀星交流團(黃世樂)

頁十四新紀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訓計劃2014(吳奕霖)

五記新亞中學導賞團

(楊思毅

七「任國榮教授生命科學講座」之緣起

(吳文華

頁十九聘任新校董

頁二十一中國水墨畫班作品展︰《可游之樂》

(鮑慕貞

頁二十二北加州新亞書院校友會消息

/訃告

頁二十三中大高爾夫球日2014

/本院新同事

P:152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79)

第六屆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活動 書院

為促進學術文化交流及推動歷史

書院於二

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及新亞

○○七年合辦﹁余英時先生

術文化界的重視。

著名歷史學者蒞臨發表演講,深得學

辦單位。本講座每年邀請一位世界級

歷史講座﹂,中大歷史系則為講座協

今年的﹁余英時先生歷史講座﹂

會者踴躍發問交流,聽眾反應熱烈。

民聽講,黃教授的精彩演講,帶動與

座。兩講均吸引不少學術文化界及市

十一月九日蒞臨香港主講兩場公開講

研究所黃進興教授,於十一月六日及

是第六屆,邀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

黃進興教授師從史華慈教授及余

灣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及多項殊榮,於

史學理論的研究尤為矚目。他曾獲臺

西,其於近世思想史、宗教文化史及

英時教授。黃教授知識淵博,學貫中

○○八年榮膺中央研究院院士,自

二○○九年起擔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

言研究所所長。

第一講︽孔廟祀典與帝國禮制︾

會上的影響,都有深入的討論。

從地方性的孔廟設立,到孔廟於社

講後的問答環節積極向黃教授發問,

扮演的角色與象徵意義。與會者於演

性質,演變成帝國禮制的元素及其所

興教授探討孔廟祭典如何由家廟的

學歷史系系主任葉漢明教授。黃進

學祖堯堂舉行。主持人為香港中文大

於十一月六日下午四時三十分假大

第二講︽論語與算盤

: 儒家倫理

聽眾分析探討講題,發人深省。

的精神驅力。黃教授以多維角度跟

探討儒家倫理對東亞經濟可能產生

並蘊涵高度的成就動機,帶領聽眾

儒家倫理重視教育、勤儉、紀律等,

授解說儒家原有的﹁義利之辨﹂,

大學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教授。黃教

下演講廳舉行。主持人為香港中文

日下午六時正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地

香港公共圖書館合辦,於十一月九

與經濟發展的一個揣測︾由兩院與

講者黃進興教授(右)、第一講主持葉漢明教授(左)

與會者把握難得機會,踴躍發問。 講者黃進興教授(右)、第二講主持梁元生教授(左)

-3-

P:153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80)

六十五周年院慶歷任院長盃師生比賽成績活動 書院

-4-

項目

網球

羽毛球

乒乓球

足球

籃球

壁球

排球

總冠軍 錢穆院長盃 老師 / 校友

歷任院長盃

金耀基院長盃

吳俊升院長盃

全漢昇院長盃

信廣來院長盃

沈亦珍院長及

余英時院長盃

梅貽寶院長及

林聰標院長盃

梁秉中院長盃

黃乃正院長盃

3:2

2:3

3:2

3:3

4:1

2:1

46:59

比賽成績 獲勝隊伍

老師 / 校友

老師 / 校友

老師 / 校友

老師 / 校友

老師 / 校友

老師 / 校友

學 生

學 生

學 生

學生

Congratulations

獲勝隊伍

P:154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81)

○一四年優異生獎狀/

傑出服務獎狀暨學生成就嘉許典禮活動 書院

是次典禮於十月二十四日下午四時正在本院

獎同學作出肯定,勉勵他們繼續努力。

頒傑出服務獎狀。署理院長朱嘉濠教授致詞時對獲

三百二十二位同學獲頒優異生獎狀、十六位同學獲

樂群館梁雄姬樓地下雲起軒舉行。本年度一共有

典禮亦嘉許新亞劇社及新亞辯論隊,表揚他們

頒發證書予﹁第二屆新亞青年學人計劃

在各項活動及比賽的傑出成績;並邀得任伯江教授

─傳意與

匯報工作坊﹂學員,肯定他們的積極參與。

-5-

副院長暨院務主任溫有恒教授頒發商學院優異生獎狀

署理院長朱嘉濠教授頒發理學院優異生獎狀

副院長譚少薇教授頒發文學院優異生獎狀

輔導長葉雲艷教授頒發醫學院優異生獎狀

副輔導長暨獎助學金委員會主席李浩文教授頒發頒

傑出服務獎狀

任伯江教授頒發證書予「第二屆新亞青年學人計劃

─傳意與匯報工作坊」學員

Congratulations

P:155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82)

學長計劃2014/15成立典禮活動 書院

本屆學長計劃成立典禮已於

與,書院衷心感謝校友熱心支持。

二百零三位學員及八十六位學長參

姬樓新亞體育館圓滿舉行。今年有

十一月一日於新亞書院樂群館梁雄

學長制度是學長透過課室以外

火相傳新亞精神。

員訂立並實踐他們的人生目標,薪

校,為學員樹立良好榜樣,協助學

習。學長藉參與本計劃亦可回饋母

專業、走在人生不同階段的學長學

學員可以在課堂以外,向來自不同

成長,或是專業發展上都有進步。

提供適切輔導,讓他們不論在個人

的接觸向學員傳授知識及經驗,並

去年,書院特別舉行了學長重

聚活動,與學長一同討論如何加強

-6-

流。

開始主動聯絡學長,互相認識及交

更加清晰的為計劃作預備,學員亦

計劃的要求和目標。這樣,大家都

會,於成立典禮前向學員說明學長

準備。另外,書院亦加設學員簡報

安排使大家於成立典禮前有更好的

家於成立典禮前預早認識各方。這

提早送交獲編同組的組員,好讓大

個人資料包括聯絡方法及興趣等、

立典禮前,把學長學員願意提供的

計劃效果。其中一個建議是:於成

書院已計劃於下學期,即明年

重聚晚宴。

書院亦將於明年三月二十八日舉行

作為大方向,邀請同學積極參與。

坊,今年會以學員個人管理及發展

一月或二月期間舉辦講座及工作

P:156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83)

第十一屆亞洲慈善千人宴活動 書院

由香港亞洲獅子會主辦、新亞

者更逾七千。

出席慈善千人宴活動,其中受惠長

歷年已逾一萬二千二百位賓客曾經

義尊長會,以及同欣社。計算下來,

婦女會、荃灣海濱居民促進會、信

心、荃灣發展促進會、荃灣葵青區

括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民社服務中

四十九席為長者,受惠長者團體包

書院舉行,共筵開九十六席,其中

社區公益活動已是第十一次於新亞

於十一月八日晚上舉行。這項大型

書院協辦的﹁亞洲慈善千人宴﹂已

現時香港仍有不少基層、長者

大型活動,為長者送暖,尤其可貴!

友熱心支持及贊助慈善千人宴這項

黃文興主席、籌委會成員及其他獅

會黃司政會長、慈善千人宴籌委會

要我們關懷及支持。本屆亞洲獅子

及弱勢社的生活條件十分艱難,需

-7-

本院更衷心感謝亞洲獅子會

目。

及紅封包外,還可欣賞多項精彩節

參加者除享用美味盆菜、獲贈禮品

子會回饋社群的精神。當晚千人宴

項獎學金領受人必能領會並學習獅

社會服務的新亞同學。本院相信這

金,嘉惠學業成績優異並積極參與

過去把籌募所得善款支持名下獎學

陳嘉佳小姐及喬寶寶先生演唱

推上高潮。

時,台下觀眾拍手唱和,將千人宴

會成員與其他嘉賓合唱 ﹁東方之珠﹂

名曲,令觀眾情緒高漲。亞洲獅子

千人宴至晚上八時三十分結

安康,享受豐盛晚年。

筆墨可形容!再次祝願長者們身體

濃暖意,湧上心頭,那份感動絕非

者滿心歡喜地攜禮物包離開時,濃

束,新亞校園微有涼意,但目送長

P:157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84)

試步‧新亞

我們在這座綠蔭圍繞的山城

和那顆熱愛自然的心。

很近很近,只差那雙發現的眼睛,

的實踐和參與。環保一直離我們

活動,並有師長同學於日常生活

會,負責統籌書院所舉辦的環保

在新亞,書院設有環境保護委員

活中,有否善用每一度的電力呢?

有沒有想過自備餐盒?宿舍的生

在新亞餐廳使用外賣塑膠盒前,

我們選擇乘校巴,還是運用雙腿?

存這一片大自然?前往新亞校園,

漫步時,可曾思考過如何永續保

-8-

校園記者: 楊敬雯(中文/三)

鄭嘉韻(中文/三)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道「家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

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識,卻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

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新亞人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

的熱愛、與眾分享的興奮,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深刻的悸動。

新亞綠色手記

P:158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85)

用眼睛發現

用雙手實踐

中大校園環境綠意盎然,課室之外盡是翠綠的大樹、青

態度。

禮物。環保,並非難以觸及的大道理,而是我們應有的生活

更美好?筆者相信,實踐環保,是我們回饋這個社區最好的

又有否想過如何令這個校園、這個城市,以至這個世界變得

在這幾年裡,我們盡情享受到大自然孕育的美好,然而我們

都曾經在如此美好的校園裡度過匆匆三、四年的學習生活,

聆聽風聲、鳥聲,把廣闊的吐露港盡收眼底……每個中大人,

澀的草地;遊走於新亞校園之中,更可欣賞貓兒輕盈的步伐,

校園彷彿是一個小型社區,作為這個社區的居民,我們

圾,又或考慮重用垃圾袋,都能為環保出一分力。

便能實踐環保;工友清理垃圾時適當擠壓一下垃圾桶內的垃

善用資源、減少製造垃圾,以及妥善將垃圾進行分類回收,

間及通道位置,亦設置了分類回收的桶。我們只需舉手之勞,

張貼著「請支持分類」的大字標語;紫霞樓和志文樓的電梯

校園各處都設有分類回收桶,令廢物得以循環再造。宿舍裡

內,打印機的影印服務都被預設為雙面打印,避免浪費紙張;

需要時刻「張開眼睛」,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例如圖書館

學思樓舍監楊秀珠教授表示:「環保需要由生活細節開

便可為環保付出一分力。」

的宿生閱讀。楊舍監又表示:「只要我們多加留意生活細節,

行樓舍監協商,每天從知行樓領取少量免費報紙,供學思樓

津。為免不必要的浪費,楊舍監取消預訂免費報紙,並與知

或平板電腦閱報,使每天送達學思樓的大量免費報紙無人問

的浪費,需要及時糾正。例如她發現學生喜歡透過智能手機

楊教授身體力行實踐這一看法,她發現宿舍存在許多不必要

革,而是應當透過生活的點滴去改變我們慣常的生活模式。

始,靠日常觀察減少浪費。」她認為環保不是一個重大的改

作為大學師生,應當主動推動環保活動,鼓勵更多身

邊人支持環保。

紫霞樓名譽宿舍主任郭婉鳳女士(Winnie )跟筆者

織,然後轉到二手店內售賣。但

活用品。」起初,宿舍會將這些被棄置的物品捐給環保組

宿時,宿舍都會出現大量被丟棄物品,當中不少是家庭生

數紫霞樓的「環保賣物會」。郭女士憶述:「每年宿生退

分享了不少推動環保活動的經驗,對其印象最深刻的,要

Winnie尋訪過這類型的

舍活動。首次實行這個計劃,

轉售給新一批宿生,而收入所得將會用作支持新一年的宿

言都是必用品,因此她決定先將這些物品保留,再以低價

製造了垃圾。她想到,其實這些物品對來年入住的宿生而

二手店,發現這些物品的銷情並不理想,變相為環保組織

Winnie將二手物品以一元底

用,

活動演變成成今天的環保賣物會。能夠令這些物品循環再

價拍賣,反應熱烈;隨著回收得來的二手物品越來越多,

Winnie表示十分欣慰。

就筆者所知,新亞四宿的宿生會每年都舉行環保電影

會——播放以環境環保為題材的電影,其中包括宮崎駿系

直接推動更多環保活動,號召學生參與。

書長張肇庭同學建議由宿生會另行提議活動、善用資源,

環保經費進行環保電影活動,但成效不彰。新亞學生會秘

議,在檢討去年環保雙周的成效時,指出四宿使用書院的

行活動檢討。今年九月,學生會代表參與環保委員會的會

亞學生會經常參與書院環保活動的宣傳工作,亦有協助進

樓決定停辦,目前正在尋求更有效的環保活動。另外,新

識。不過由於這些環保活動的成效並不大,因此今年紫霞

列動畫、《絕望真相》等,希望以電影喚起學生的環保意

-9-

P:159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10-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86)

用真心參與

用行動感染

要有效推動環保,必須身體力行、積極參與各項環保

活動。

校園內,學生能參與的環保活動實在不少,例如環境

保、響應參與各項環保活動,真正為環保出一分力。

要繳納按金。有見及此,筆者鼓勵各位應多用真心支持環

造成資源上的浪費,故此現時規定學生參與環保活動,需

行的落馬洲保護區出外活動中,部份學生報名後未有出席,

得三人參加。環境委員會會員楊秀珠教授亦指出,早前舉

加此類活動,例如去年舉辦的「物盡其用」環保比賽,僅

比賽、有機耕作活動等。然而,我們發現學生並不踴躍參

與,包括新亞書院環保盃、樹木導賞、「物盡其用」環保

委員會推行的環保雙周就提供了十二個環保活動供學生參

筆者相信,只要由自己開始實踐環保,日子有功,必

要的是提高身邊人對環保的意識。」

合製作環保建議書,不僅為了提出改善環境的方法,更重

又表示:「環保絕不可能一朝一夕成功,當時我與組員聯

生活實踐環保、善用能源,一定能夠影響身邊的朋友。他

少乘搭校巴,從校園環境方面出發,只要大家願意從日常

園環保計劃創意大獎亞軍的賴境耀同學亦表示,同學應減

天自備餐盒出門,亦盡量不使用膠袋。去年獲環保雙周校

能感染身邊的人加入環保的行列。楊秀珠教授直言自己每

新亞書院一直致力推動環保活動,定期舉辦兩岸三地

更新穎、更積極的建議,書院定會思考及改變。」

教育乃培育一屆又一屆的學生,應當堅持下去。若有更好、

儒家思想、文學、環保等方面都很注重,這是書院的特色;

實踐環保,但書院教育乃是對於學生的全人教育。新亞對

環境委員會主席馮教授表示:「雖然不是每一個同學都能

的交流及環保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到不同的地方考察。前

P:160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11-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87)

6

7

4

5

1

2

3

學思樓的垃圾桶上,有「請支持垃圾分類」的告示;

宿舍裡亦設有回收桶,提醒同學進行垃圾分類回收。

學思樓櫃檯的膠袋玻璃盆,內有大量已摺疊並可重

複使用的膠袋,方便學生取用。學生使用完畢後可放

回原處,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

新亞於環保雙周時舉辦校園參觀的導賞團,如雀鳥及樹木導賞,希望

同學思考環境的可貴和重要。

張同學訪問時表示,作為學生代表,自然希望環保活動舉辦得有成效,款項用得

其所。

學生會因人力和財政所限,未能舉辦大型的環保活動,但學生會室亦設有回收箱

及環保列印提醒,希望能從小處著手,推廣環保。

1,2/

3/

4,5/

6/

7/

環保號外

1/ 有關書院環保活動的資訊主要由 mass mail 發出,同學們應定時檢查郵件。

2/ 宿生會有定期的環保活動,分別透過海報及廣播宣傳,宿生們留意啦!

3/「物盡其用」環保創作比賽及校園環保計劃創意大獎均於明年一月截止報名,有興

趣的同學不容錯過。

4/ 關注環保的同學可登記成為「中大綠色達人」,從個人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由

自己開始,齊齊帶來改變!

P:161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報告 活動北京是我國的首都,充滿了本土風情 這是我第一次去北京及內蒙古。 是矮矮的四合院。 胡同,感覺就像置身於清末時期,到處都 及中國文化氣息。我們參觀了當地著名的 正所謂﹁不到長城非好漢﹂,在這次 昔日的氣魄。 長城好像變成了遊樂場一樣,彷彿已失去 合旅遊業,長城邊興建了不少纜車及滑道, 國人民免受外族騷擾。不過,現今為了配 萬里長城古時用來守衛我國疆土,保護我 旅程中,我終於能夠有機會踏上這條巨龍。 除了到訪北京之外,我們還到了內蒙 興隆天文中心擁有全世界第二大的天文望 成功研發載人航天科技。除此之外,中國 以媲美美國及俄羅斯,中國是第三個國家 家是否知道,其實中國的天文技術已經可 古。我們亦參觀了北京天文館,不曉得大 內蒙古北京觀星交流團黃世樂(工程/一)

-12-

(9488)

P:162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天文隊伍佔有一大席位。 過一千顆新星體,在天文界上,中國國家 遠鏡,中國的天文研究隊伍已經發現了超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 樂了。 是一種聲音,而是大自然創作的一首交響 聽,鳥兒在鳴叫,羊群在合唱,那已經不 引,仰天望去。雲在走,鳥在飛,閉眼聆 當我們走過的時候,無不被她的美麗所吸 的天然綠茵場,置身其中,有如親臨大海。 原始的天空,原始的風味,平坦而又柔軟 自在地攝影。原始的泉河,原始的植被, 群群牛羊,一路草原風光,我們紛紛自由 飄浮着朵朵白雲,一望無際的草原點綴着 群鶯亂飛﹂是江南風景。一碧如洗的藍天 羊﹂,﹁暮春三日,江南草長。雜花生樹, 我們住在蒙古包裏,那裏沒有電力、 日的樂事,這次旅程真的十分難得。 歌載舞,一邊喝馬奶酒,一邊詳談自己平 這裡,我能夠有機會與當地本土蒙古人載 沒有機會可以像這般悠遊自在地生活。在 原上奔馳。在香港這個石屎森林,沒從來 人的生活,與羊群散步,騎乘着馬匹在草 沒有空調、沒有網絡,我們可以體驗蒙古

-13-

(9489)

P:163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報告 活動新紀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訓計劃2014 吳奕霖(工管/二)今年七月八日至十七日,我在 2014 辦的﹁新紀元行政管理精英培訓計劃 辦,香港中文大學和台灣輔仁大學協 台灣和香港完成了由九龍總商會主 ﹂。在短短的十天時間裡,我獲益匪淺。 這次培訓計劃的主題是﹁兩岸四 出,向我們解釋 深刻。他從自己的經歷出發,深入淺 尤其是徐正冠先生的演講令我印象 講。這些講座內容精彩,立意深刻。 生、王品集團副董事長王國雄先生主 造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陶君亮先 別由厚生集團總裁徐正冠先生、巨星 仁大學我們聆聽了三場主題演講,分 與挑戰﹂。圍繞這一主題,在台灣輔 地在迅速發展的亞太環境下之機遇

“Knowledge is not

power, unless shared ”的道理,告

的條件﹂,﹁為學要如金字塔,要

訴我們﹁知識是成為精英充分且必要

廣博要能高﹂。

除了講座,我們還進行了很多企

奠定基礎。

職場生活的機會,為今後的職業規劃

易場。這些參訪給我們提供親身體驗

管理局資訊中心以及香港金銀業貿

易發展局中小企服務中心、香港金融

光工廠;在香港,大家參觀了香港貿

業參訪。在台灣,我們參觀了聚紡觀

協辦方還組織了城市考察。我

能體會感悟到的。

補,這些都是我在課堂上,書本中不

的交流碰撞,以及中西文化的交融互

文化,並且深入感受到兩岸四地文化

考察中能夠了解當地風俗人情、歷史

柳;香港太平山頂和海洋公園。我在

們去了台灣台北、九份、金瓜石、野

整個培訓過程中,同學們都是住

在台灣輔仁大學學生宿舍和香港中

一些中文大學的歷史、新亞精神。

向他們傳播一些香港文化,跟他們講

接受內地、台灣文化熏陶的同時,也

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當然,我在

這種機會是難得的。在共同生活中我

一邊與兩岸三地的同學生活、交流,

和一名台灣同學。我一邊學習,還能

排入住一名香港同學、一名內地同學

大學國際生舍堂第三座,每個房間安

今年,﹁新紀元行政管理精英培

訓計劃!

基金給我的資助,幫助我完成此次培

當然,我也要感謝新亞書院學生活動

感謝各校志願者同學的熱心招待……

文大學和台灣輔仁大學的協助承辦,

九龍總商會的慷慨資助,感謝香港中

喜,今年它更是令我難忘。感謝香港

年﹁新紀元﹂都帶給同學們不同的驚

訓計劃﹂已經走過十五個年頭了,每

-14-

(9490)

P:164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走著走著,劉老師停在一個講 以將新亞精神傳承下去。 新亞書院的歷史、了解先賢的用心, 變不少,故希望同學能夠認真了解 一九七六年實施中央集權制後已改 老師慨嘆新亞書院在中文大學於 圃道新亞校舍接受同學質詢。劉 過後來當上了校長的馬臨教授到農 合一的委員會新亞代表,更曾邀請 生會的外交幹事,並且是負責三院 時,被師兄拉去當上了新亞書院學 望。他分享道,當年他就讀一年級 況、書院聯邦制,以及對學生的期 室內和大家分享了他對新亞書院現記新亞中學導賞團楊思毅(新亞書院學生會幹事會幹事長)投稿

-15-

(9491)

為了令新亞學生更了解新亞書

的新亞中學。

以及位於農圃道的前校址,即現時

觀新亞書院沙田校舍的不同地方,

中學導賞團,讓新亞學生參加,參

議增設新亞書院校園導賞團及新亞

早前特意向書院通識教育委員會建

院的變遷,新亞書院學生會幹事會

是次導賞團於十月十八日舉行,

解新亞中學這些年的變遷。

一起到新亞中學的歷史館參觀,了

十分愉快。及後,劉老師又帶我們

四時便會在圓亭和學生下棋、 聊天,

老師憶述,當時唐先生每天約下午

先生、牟宗三先生的師生情誼。劉

時又和大家訴說了從前他和唐君毅

生到處逛,看到孔子像、走到圓亭

校舍偌大,劉國強教授帶著一眾學

陳柏嘉老師作為導賞員。新亞中學

劉國強教授及現正任教大學中文的

並有幸邀請了資深校友、已退休的

P:165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16-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92)農圃道校舍的新亞研究所內有

究所內也有授課。

受台灣官方認可,劉老師現時在研

究所的學歷不受香港官方認受,但

的書卷味,令人難忘。現時新亞研

難得。參觀時,的確有一種很強烈

們有機會看到唐先生的藏書,實在

從圖書館走到研究所內參觀,讓我

大量珍貴的書籍,劉老師帶著我們

最後,我們走到操場上,在數

劉國強老師、陳柏嘉老師站在鳳凰

穆、唐君毅、牟宗三和徐復觀。和

學生眼中代表了新亞四位先賢︰錢

所吳明教授曾說,這四棵鳳凰木在

棵巨型的鳳凰木旁解散。新亞研究

延伸閱讀

:

1﹁新亞先師二三事﹂,︽東方早報︾,. 2013

9月27日,www.

dfdaily.com/html/150/2013/9/27/1076110.shtml。

2周愛靈著,羅美嫻譯︰ ︽花果飄零.

‧冷戰期殖民地的新亞書院︾

︵香港︰商務印書館,2010年︶。

3錢穆︰ ︽新亞遺鐸︾︵聊經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1998年︶。

4劉國強編︰ ︽新亞教育︾︵香港︰新亞研究所,. 1981年︶。

5蘇慶彬︰ ︽七十雜憶-從香淪陷到新亞書院的歲月︾.

︵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11年︶

的跟我說

們三人在正門合照,劉老師很高興

我想起在此一星期前的預訪時,我

這就是見證歷史傳承的感覺吧,令

木旁的感覺很奇妙、很特別,大概

:我們新亞一代傳一代。

再共同書寫未來。

還是沙田校舍, 一起親身感受歷史,

院的校園,無論是桂林街、農圃道

的日子帶更多新亞學生參觀新亞書

好好學習,傳承新亞精神,在往後

望,認真了解新亞書院的歷史,並

心希望我們能不負劉國強老師的期

那種感覺是畢生難忘的,所以我衷

P:166

新亞生活 42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4

(2014

年 12 月)

去年冬,幸會任國榮教授千金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沙咀酒樓恭候自加拿大來港的貴賓。

一早,張婷師姐、李潔蘭與我在尖

任啟明醫生及其夫婿陳一庸博士。

稍候片刻,任國榮教授千金任

任醫生秀外慧

啟明醫生及其夫婿陳博士聯袂而至。

中、 陳博士敦厚温雅,

國榮教授生命科學講座﹂。

慮之後,任啟明醫生乃決定成立﹁任

乃正院長見面,在雙方反覆協商考

經李潔蘭安排,與信廣來院長及黄

任國榮生物室, 以紀念任國榮先生。

給新亞書院。其原意在理學院設一

朋之餘,更重要乃代表其家族捐款

醫生伉儷此番自加拿大來港探訪親

笑風生,忘了窗外的維港美景。任

人、樸實謙恭。大家一見如故、談

皆專業精英、才俊之士,却平易近

「任國榮教授生命科學講座」之緣起

吳文華

投稿

新亞書院計劃自明年開始,邀

貢獻之心願。

續任國榮教授為新亞及生命科學作

他們研究生命科學之興趣,從而延

講,助青年學子增廣見聞,並培養

請世界各地知名生物學者來中大演

任國榮教授一九○七年生於廣

學術界。

物辭典,年青時已蜚聲於國際生物

文,名﹁國榮鳥﹂,收載於世界博

物辭典者,任師悉心研究、撰述論

種新鳥類。其一尚未記載於世界博

南瑤山森林採集標本,發現二十三

帶領科研隊伍百餘人、歷兩年在西

在中山大學任教時, 曾受命於政府,

一九三三年獲巴黎大學科學博士銜。

於中山大學,為第一屆理學士,

博物科學、力爭上游。任教授畢業

東惠陽,少時已頭角峥嵘、志於

任教授编著﹁中國鳥類﹂三

一九六

集,並發表甚多重要論文。任師在

○年受錢穆、唐君毅、張丕

及生命科學之貢獻非一言可盡。

制立規、作育英才無數,其對新亞

至誠不息、鞠躬盡瘁,為理學院創

亞達十五年之久, 正當其精壯之年、

凡之學者及行政專才。任師服務新

員等職,早已是經驗豐富、資歷非

長、訓導長、教育部督學、立法委

學生物系教授、系主任、理學院院

並主持理學院之前,已歷任中山大

介三位創校先賢之邀,入新亞創立

本人有感於任醫生之捐獻誠意,

教授為人為學及貢獻之點滴。生物

搜集了一些資料,希望說出任國榮

先後請教過十多位生物系師兄姐、

意義,乃毛遂自薦為文以誌之。我

及其為父設立生命科學講座之深遠

-17

-

(9493)

P:167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訓練寫作、報導等語言能力。 如鼓勵學生在﹁新亞雙周﹂投稿以 方面能力,要他們作全面性學習, 等書集;是因為他注重培養學生多 ︽香港的蝴蝶︾、︽香港的蘭花︾ 以助其身心健康發展,並指導出版 期屢屢帶學生到野外採標本兼運動, 實踐相結合;是因為他每逢周日假 如漁農處等的實習活動,使理論與 錢穆及吳俊升院長都曾在集會 碩成果;吳院長曾說生物系培養 經驗人士的帶領下,有信心取得豐 已肯定生物系在有豐富學術及行政 或典禮中公開稱讚任師,錢院長早

師兄姐懷念任師之文。

金,本校很多重要刊物都有生物系

生物系校友曾籌募任國榮教授獎學

桃李芬芳、利澤四方。為謝師恩,

服務貢獻於海内外各行各業,可謂

外博士學位者遠超百餘人。畢業生

其影響,至九五年生物系校友獲海

半數得外國博士或碩士,其後仍受

人才之多為一時之冠,畢業生中有

此次任啟明醫生家族慷慨捐獻

授對於新亞及生物科學之貢獻,肯

學講座﹂,以紀念並延續任國榮教

設立永久性的﹁任國榮教授生命科

是最具深遠意義之舉。願上天永

遠祝福任國榮教授的兒女和家人!

﹁凡是對學生有利的都要做﹂。

有中國傳統書院師徒式教育之優點,

經濟、交友、以至未來就業前程,

學生的一切,包括學習、起居飲食、

威嚴而内心仁慈、像父親一樣關心

嚴謹、教學條理、精采有趣、外表

軒昂、精於武術、甚好書法、治學

系師兄姐說︰任師儀表非凡、器宇

某師兄說其他理學院同學也很

道的成長途上的珍貴回憶;是因為

且經年不輟,成為同學至今津津樂

大露營、活動豐富,採標本無數,

因為他始創每年一次全生物系秋季

未必有今天成功的新亞理學院;是

没有任師的堅強捍衛和辛勤籌創,

是因為他乃新亞理學院的開山祖師,

括各方意見如下︰同學們敬愛任師

敬爱任師,動人的事例很多,兹綜

每周輪流約見學生吃飯或飲咖

設法幫助學生

互動之典範;是因為他極力鼓勵並

及所遇困難,成為教育輔導、師生

啡,關心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活

赴海外深造爭取博士

是因為他千方百計為學生安排外訪,

學位, 對學生之就業前途極大幫助;

-18-

(9494)

P:168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19-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95)

聘任新校董消息 書院

陳黃麗娟博士 Dr. Anissa Chan Wong Lai Kuen, MH, JP

Dr. Anissa Chan Wong Lai Kuen is the Principal of St. Paul ’s Coeducational College and the Supervisor of St. Paul ’s Co-educational College

Primary School. Apart from many other public services, Dr. Chan is currently

Convenor of the Hong Kong Principals ’ Institute, member of the Court of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mber of the Council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ember of Hong Kong Direct Subsidy

Scheme Schools Council Executive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Long-term Prison

Sentences Review Board, member of Advisory Committee on Publicity and Public

Education (ACPPE) in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ember of Sir Jack Cater

Scholarship Fund Selection Committee, member of Advisory Board for 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 (Faculty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member of the Sub-committee on Teachers ’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TPD)

under Committee o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Principals

(COTAP).

馮小玲女士

馮小玲女士從事保險行業超過三十年。其於一九八四年加入友邦保險(國際)

有限公司,一九九七年晉升至區域總監,二○○四年晉升為資深區域總監,並擁有

特許財務策劃師的專業資格。

馮女士一向以「扶腋後進,薪火相傳」為宗旨,致力參與公益事務、服務社會。

馮女士是保良局慈善機構多年的「全年贊助人」,自二○○六年起持續為香港中

文大學之「黃偉慶先生紀念獎學金」作個人捐助;同年加入香港亞洲獅子會成為

會員,並於二○一一年出任會長。馮女士現任成功慈善基金會董事及司庫,積極

幫助社會上有需要的人士。

本院校董會最近通過聘請陳黃麗娟博士、馮小玲女士、黃烱強拿督及 Mr. Jesse

Friedlander 為本院校董,任期至二○一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P:169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Mr. Jesse Friedlander

Jesse Friedlander is a Hong Kong based investment research analyst with

over ten years experience in equity and credit research, investment banking and

private placements. He currently works as a multi-asset analyst for Susquehanna

International Group.

Previously he worked in various banking and research roles for Merrill Lynch

and J.P. Morgan in Hong Kong. He also worked as a Bottling Operations Manager for

the Coca-Cola Company covering the North East China region.

Mr. Friedlander holds Masters Degrees from The Wharton School and 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a Bachelors degree from Yale.

He speaks Mandarin, Cantonese and French and serves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Yale

Club of Hong Kong.

黃烱強拿督

黃烱強拿督於一九八九年創立並豐集團,現時擔任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並豐

集團是一間主營棕櫚油的綜合企業,業務包括棕櫚種植園、植物油脂及生物柴油的

提煉及加工、大型儲油罐服務、船務及港口代理等,業務遠至亞太區及其他國家。集

團近年亦積極拓展醫療及保健事業,研發及批銷保健產品創立「保多康」品牌、聯

合醫療專業團隊成立腸鏡專業中心,以及開發東南亞休閒度假區等,業務多元化。

黃烱強拿督熱心回饋社會,身兼多項公職,包括商界助更新委員會副會長、香港

醫療專業人士協會榮譽顧問、將軍澳醫院管治委員會成員、香港浸會大學諮詢會榮

譽委員、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獎助基金理事,並曾任東華三院總理、東華

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及東華三院李賜豪小學校董。

黃烱強拿督在馬來西亞出任馬來西亞 – 中國友好協會榮譽主席。在中國出任江

蘇政協、廣州越秀政協、江蘇工商聯執委,以及澳門的江蘇聯誼會副會長。

(9496)

-20-

P:170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中國繪畫重視對自然界的尊重, 畫筆詮釋時,再一次被自然所感動。 四周環境的和諧配合,也是,當以 ﹁可游﹂,既可解作遊歷寫生時跟 畫帶給我們的是愉快的生活經驗。 游之樂﹂為題,正想簡單的道出繪 以自己的筆墨語言表達。今次以﹁可 趣,最少要有點好奇心,通過觀察, 畫者先要對生活及周遭事物產生興 在準備展品的過程中,能看到 我們一同遊歷。 中美境的真實反映,並希望觀眾跟 炫目鉅製,而是,要表達作者對心 進的態度,要的,不是要創作一幅 參展同學的專注,以及不斷自我改 中國水墨畫班作品展︰《可游之樂》鮑慕貞

-21-

(9497)

許氏文化館舉行新亞書院教職

日圓滿舉行。距上次水墨畫班二

游之樂︾於十一月十日至二十一

員聯誼會中國水墨畫班作品展︰ ︽可

種種, 是源於對自然及繪畫的熱愛。

使是鉛筆速寫,也要多作寫生。這

在公餘時寧可犠牲點休息時間,即

安排寫生活動,甚至於出外公幹,

當中更有好幾位,每逢假期會儘量

性情的, 會自動收歸為參考的素材。

習,遇到喜歡的畫稿,又合於自己

並不甘心只停留對三數位畫家的研

寫生、觀察等訓練。當然,老同學

除保留基本的臨摹練習,也增添了

間加入了一些新同學。學習模式,

一二年的聯展,至今已兩年多。期

活動

書院

大雨過後

2014

水墨設色紙本

340x680 毫米

Afier the Rain

2014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340 x 680mm

仿王鑑遠山崗巒圖

2014

水墨設色紙本

660x1600 毫米

Landscape painting

modelling from Wang Jian

2014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660 x 1600 mm

P:171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22-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98)

校友

海外北加州新亞書院校友會消息

九月二十一日,校友會

常見的健康問題,

鬆、舒筋活關節、防流感等都

療效果。黃醫師針對骨質疏

質、趁四季及時進食,就有食

藥效,只要配搭適當、因應體

小豆、陳皮等,既可做菜亦有

普通食材,如蓮耦、粉葛、赤

日常注意飲食,可防疾卻病。

座。中醫主張預防勝於治療,

邀得黃瑞玲中醫師主講食療講

向各人介紹

食療。

把脈,判斷體質,並建議有效

具療效的餐單,更免費替校友

十月五日正值新亞書院在香

書院教育基金。

出席,並合議集合捐款支持新亞

母校。二十位校友於百忙中抽空

同步在三藩市灣區舉辦晚宴祝賀

晚宴,新亞書院北加州校友會亦

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六十五周年

北加州新亞書院校友會於八

時下科技的知識亦得到充實。

程式,出席者大飽口福之餘,對

介紹智能手機及平板电腦的熱門

常。當天亦邀得校友范英偉博士

校友等合共三十人,氣氛熱鬧非

實習的新亞同學,以及其他院校

多位新亞校友、正在三藩市灣區

書院院長信廣來教授及其夫人、

季燒烤餐敘,參加者包括前新亞

月九日在李海滋校友家中擧行夏

前 本 院 體 育 部 同 仁,羅 茂 卿 先 生 於二○ 一 四 年十 一月二十六日辭 世,享 年八十 歲。

羅 茂 卿 先 生 於 一 九 七 三 年 三 月 加 入 本 院,至 一 九 九 七 年 七 月 榮 休,服 務 新 亞 書 院 逾

二十 年 之 久。羅 先 生 之 追 思 禮 拜 已 於 十二 月 二 日 假 台 南 東 門 巴 克 禮 紀 念 教 會 舉 行。

本院同仁謹致悼念。

訃告:羅茂卿先生辭世

P:172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23- 新亞生活 42 ︰ 4 (2014 年 12 月)

(9499)

﹁中大高爾夫球日

2014﹂於十一月十七日假香

隊際及個人獎項。

行,參加者共競逐近四十項

行,此活動已是第十年舉

港高爾夫球會粉嶺會所舉

本院高爾夫球隊伍

一九七二年、近至二

亞校友,畢業年份更遠至

成員有來自不同年代的新

○○

遠發展。

集更多資源,支持書院的長

獲得更多獎項,並為中大募

友及友好於明年再下一城,

軍,表現傑出。祝願本院校

﹁中大盃隊際淨桿獎﹂冠

多個獎項,更第七次奪得

合。本院代表於活動中勇奪

年,稱得上是跨時代的組

活動

書院中大高爾夫球日2014

姓名 學院/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Prof. Zhang Hongsheng 張鴻生教授 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十月三十一日

姓名 學院/學系及職位 生效日期

Prof. Chan Man Nin 陳文年教授 理學院/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 十月三十一日

Prof. Chen Hsuan Ting 陳萱庭教授 新聞與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十一月二十一日

本院新同事 二○一四年十月下旬至十一月隸屬本院之教師/職員︰

Prof. Gu Mingyue 谷明月教授 課程與教學學系助理教授 十一月二十七日

Mrs. Kan So Po-yee, Agnes 簡 蘇 寶儀 女士 人事處助理處長 十一月二十七日

(新聘任同仁)

P:173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 December 2014

MAJOR EVENTS

(November 2014)

November 6

‧Professor Huang Chin-shing delivered the first lecture of Yu Ying-shih Lecture in History 2014 with the topic “The

Cult of Confucius and the Imperial System of Rites” at Cho Yiu Hall, Main Campus, CUHK. This lecture series was

co-organized by Chung Chi College, New Asia College and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The third Student Lunch/ Dinner Colloquium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The speakers,

Prof. Larry Baum and Dr. Sarah Chan, shared on the topic “Health and Food: East Meets West”.

November 8

The Hong Kong Asia Lions Club collaborated with New Asia College to organize the “Thousands People Banquet”

in New Asia Gymnasium and New Asia Student Canteen.

November 10 to 21

Joint-Exhibition by teacher and students of Chinese Painting Workshop, The Staff Associ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Journey Delight”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November 14

The fifth Biweekly Assembly (569th)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The speaker, Ms.

Wong Ying Kay, JP, shared on the topic “From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to a Creative Economy: What Does It Mean

to Hong Kong? ”.

November 19

Committee on College Culture of New Asia College organized the Cultural Lunch Talk 2014 in Yun Chi Hsien. The

Collector, Mr. Hui Lai Ping was invited as the speaker and he shared on the topic “Past Collectors in Hong Kong”.

November 20

The College’s 63rd Graduation Ceremony was held at the University Mall. Our College Head, Professor Henry N. C.

Wong, led the guests and graduates to walk to the College Concourse for photo-taking and tree-planting after

the Ceremony.

November 21

The Annual General Meeting and Luncheon of the New Asia College Staff Association was taken place in the

Yun Chi Hsien.

November 29

2014 CUHK Alumni Homecoming Day Banquet hosted by the College Head was held at NA Gymnasium.

November 9

Professor Huang Chin-shing delivered the second lecture of Yu Ying-shih Lecture in History 2014 with the topic

“Confucian Ethic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yth or Fact?” at Lecture Theatre, G/F,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Causeway Bay, Hong Kong. This lecture series was co-organized by Chung Chi College, New Asia

College, Hong Kong Public Libraries and the Department of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November 3

The Heads’ Trophies Presentation Ceremony was held at New Asia College Gymnasium.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174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5(2015年1月)

第四十二卷第五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二千九百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六 中大校友日院長晚宴

頁十八 本院第六十三屆畢業典禮

頁二十 晉謁錢穆先生墓

二 ○ 一 五 年 一 月 十五日

新亞生活月刊

P:175

新亞生活 42 ︰ 1 (2014 年 9 月) -2- 新亞生活 42 ︰ 5(2015 年 1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李幗怡設計及排版︰黃卓謙

、Circle Plus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

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500)

要目

二○一四年十二月

1/12 - 13/12

6/12

12/12

16/12 - 30/12

《錢穆先生墨寶展》於許氏文化館舉行

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會主辦之「冬至暨聖誕聯歡會」於雲起軒及樂群館乒

乓球室舉行。

許氏文化館舉行以下展覽︰

1. 陳鈞樂、劉敬楠聯展:《集體自決》

2. 邱榮豐水墨個人展:《鏡中遊》

《錢穆先生墨寶展》開幕禮暨《錢穆先生書信集─為學、做人、親情與

師生之情》新書發佈於許氏文化館舉行

大事記

頁三

《錢穆先生墨寶展》開幕禮暨《錢穆先生書信集

為學、做人、親情與師生之情》新書發佈

頁五一九七四年校友畢業四十周年重聚

六中大校友日院長晚宴

七粵韻小曲會知音

八文化午餐聚談

/本院教職員聯誼會周年會員大會

九冬至暨聖誕聯歡會

十宿舍私房煮食誌輕輕鬆鬆又一餐(劉潔伶)

頁十四一代承傳 (上

)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宋嘉榮)

六校友午餐分享會有感

(任梓灝

八本院第六十三屆畢業典禮

頁二十晉謁錢穆先生墓

(陳家樂

頁二十

六讀〈張丕介先生銅像揭幕典禮〉有

(張梅清

羅茂卿先生悼文

(脫簡維

頁二十

七華東文化古剎遊記之一

(張建雄

十中亞文明古國——烏茲別克的今昔

(珍今

四宣傳事項

五近期捐款鳴謝

/本院新同事

P:176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9501)

《錢穆先生墨寶展》開幕禮暨《錢穆先生書信集

為學、做人、親情與師生之情》新書發佈活動 書院

新亞校史館於去年十二月一日

信集

亦進行了籌備多時的︽錢穆先生書

正教授分別為典禮致歡迎辭。當天

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及院長黃乃

展覽之開幕禮於十二月六日舉行,

捐贈或借出之錢穆先生墨寶真跡。

展覽,展出了多份由早期校友慷慨

至十三日於許氏文化館舉行了專題

─為學、做人、親情與師生

賓分享籌備此書的心得感受。

編者黃浩潮先生及陸國燊博士與嘉

之情︾新書發佈,書院邀請了兩位

書院最近欣獲李啟文先生慷慨

此幅作品現於新亞校史館展出。

覽開幕禮上進行了簡單的捐贈儀式,

贈嚴耕望教授的墨寶,並於是次展

捐贈一幅由錢穆先生於四十年代餽

-

3

-

梁英偉主席致辭

嘉賓參觀展覽

P:177

-4-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黃乃正院長致辭

陸國燊博士分享

黃浩潮先生分享

新書認購 墨寶捐贈儀式 ( 左:李啟文先生 )

(9502)

P:178

新亞生活 42 ︰ 5(2015 年 1 月) Class1974 Reunion

(9503)

一九七四年校友畢業四十周年重聚

書院於十一月二十二日舉行了

活動

書院

日同窗及師長暢談近況。

的新亞校友與家人重臨母校,與昔

聚﹂,當天超過六十位七四年畢業

﹁一九七四年校友畢業四十周年重

活動由當天下午開始,由歷史

團﹁

及表演。多位工管系校友組成合唱

擔任司儀,並有多位校友上台分享

系關彩華校友及物理系梁榮武校友

74樂優悠﹂,表演多首金曲,

包括︽相約五年後︾

(改編自︽虹

彩妹妹︾

) 、︽半個月亮爬上來︾

校友分享﹁當年情﹂,回味校園內

工作的點滴;兩位司儀又邀請多位

前行﹂為題,分享退休生活和事奉

司徒良駿校友就以﹁趁青春結隊向

化現象;移居加拿大多年的工管系

的梁榮武校友與校友們講解氣候變

懷昔日情誼;曾任天文台助理台長

及︽友誼地久天長︾,藉著歌詞緬

-5-

當年情分享 工管系校友合唱表演

張建雄校友介紹新作

慈善拍賣

的活動和工作。

友會副主席阮德添校友介紹校友會

授致歡迎辭。書院亦邀請了新亞校

分於雲起軒舉行,由院長黃乃正教

的新亞校史館。晚宴則於七時三十

世﹂。各位校友亦參觀了去年落成

向校友們介紹他的新作﹁讀史觀

師的張建雄校友亦有參與聚會,並

外的趣聞軼事;當年擔任工管系導

七四年校友於十年前的三十年

款,葉榮枝校友︵

重聚的難得機會再為該獎學金籌

異的學弟妹。校友們藉著四十周年

學金﹂,多年來嘉獎了不少成績優

重聚籌募成立了﹁一九七四校友獎

1975 /經濟;

1977 /藝術︶更慷慨捐出兩幅書法

友投得,書院謹致最深的謝忱。

句。兩幅作品均由生物系李育鴻校

系吳智勳校友為是次聚會題撰的詩

作品作慈善拍賣,其中一幅為中文

P:179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04)中大校友日院長晚宴

活動

書院

中大校友日於去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迎,更奪得﹁最具人氣獎﹂。

新亞校友會的遊戲攤位深受小朋友歡

觀及講座、流行樂隊演奏及歌唱表演等,

畢業班校友合照、書院校巴遊、主題參

年華攤位、兒童節目、百萬大道自拍館、

常豐富,包括武術表演、綜藝表演、嘉

其親友返回母校參與活動。當天節目非

舉行,有超過五千位本港與海外校友及

欣逢今年為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院

及音樂總監,表演精彩,令人回味。

團聯合演出,並由龍景光老師擔任指揮

新亞校友、新亞校友會嗓音班與紅石樂

辦﹁粵韻小曲會知音﹂音樂會,由一眾

慶,新亞書院及新亞書院校友會特別籌

當晚,本院亦於樂群館梁雄姬樓新

音樂表演,

及其親友聚首一堂。當晚更有校友進行

亞體育館舉行院長晚宴,三百多位校友

由﹁新亞書院1973樂隊﹂

名典之中。

主力演出,眾校友均陶醉於懷舊的經典

-6-

新亞書院 1973 樂隊傾力演出

三百多位校友及其親友於院長晚宴中歡聚

院長黃乃正教授致歡迎辭 國樂會於晚宴期間演奏中樂

校友會會長黃浩潮校友於晚宴致辭

P:180

新亞生活 42 ︰ 5(2015 年 1 月)

(9505)

粵韻小曲會知音

活動

書院

○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新亞書

校友敬獻母校的一份心意。

音樂會,為院慶多增一點色彩,亦為新亞

院與新亞校友會合辦﹁粵韻小曲會知音﹂

音樂會於香港中文大學逸夫書院大講

樂會進行伴奏的﹁紅石樂團﹂,陣容龐大。

學員,擔任指揮的龍景光先生,以及為音

包括不同年代的新亞校友、校友會嗓音班

堂舉行。音樂會的表演團隊超過一百人,

時近下午三時,逸夫書院大講堂已座

馮健港主席致謝辭後,音樂會正式開始。

新亞書院黃乃正院長致辭、音樂會籌委會

在新亞書院校友會黃浩潮會長致歡迎辭、

式開始,首先齊唱新亞校歌,由中樂伴奏。

籌備委員會秘書吳茂賢校友宣佈音樂會儀

馨熱鬧。三時十分,﹁粵韻小曲會知音﹂

此起彼落,寒暄話舊,笑語盈盈,場面溫

洋洋︾序樂;舞台下,校友歡樂的招呼聲,

無虛席。舞台上,紅石樂隊奏著輕快的︽喜

掀起音樂會序幕的,是特別為院慶而

-7-

更具意義。

敏、 張美珍四位不同年代畢業的校友演繹,

欣歌唱賀新亞︾由袁慧珠、吳茂賢、鍾思

歌︾,以表達校友對母校美好的祝願。︽歡

譜寫新詞的︽歡欣歌唱賀新亞︾和︽祝願

音樂會分上、下兩場,嗓音班校友、

代同堂︾後、掌聲雷動下圓滿落幕。

更是繞樑三日。音樂會最後在大合唱︽五

臨場演唱︽蒙正飯後鐘︾、︽客途秋恨︾,

親異地的無奈等;龍景光老師洵眾要求,

賢校友演唱︽昭君出塞︾,唱出王昭君和

演活了李益與霍小玉哀怨纏綿神情;吳茂

港伉儷表演 ︽紫釵記︾ 之 ︿劍合釵圓﹀ 選段,

曲藝精湛,屢屢引起觀眾的共鳴,如馮健

十二釵︾ ︵翠裙腰︶ 等。 而音樂會的表演者,

惡淫為首︾︵盲仔斷腸曲︶、︽十二欄杆

︵香夭︶、︽牡丹亭驚夢︾︵幽媾︶、︽萬

情︾、︽光緒皇夜祭珍妃︾、︽帝女花︾

膾炙人口的粵劇金曲,如︽鳳閣恩仇未了

友好共演唱三十二首粵韻名曲,包括不少

P:181

新亞生活 42 ︰ 3 (2014 年 11 月)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文化午餐聚談周年會員大會 本院教職員聯誼會活動 書院 新亞書院校園文化委會員 出席。 收藏家﹂,接近五十位教職員 先生,分享題目為﹁香港舊日 行,主講嘉賓為收藏家許禮平 次文化午餐聚談於雲起軒舉 員之間的文化交流和連繫。是 到本院演講和聚餐,加強教職 不同文化範疇的專家和講者, 於去年十一月十九日邀請來自 許禮平先生為翰墨軒出版 價值和背後的軼事。 投映片,介紹各件珍品的收藏 名中國藝術家的書法和繪畫的 等。許先生向觀眾展示多位著 近著有︽舊日風雲︾一、二集 月刊、︽名家翰墨︾叢刊等, 國語文研究︾、︽名家翰墨︾ 有限公司總編輯,曾編纂︽中本院教職員聯誼會周年會員大會已於去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舉

行,會議一致通過和接納理事會提交之會務報告及財務報告。二

一四至二

○一五年度新任理事如下:

(左起)李碧珊女士、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嘉博士、書院院長

黃乃正教授、講者許禮平先生、許樂心女士合照

黃乃正院長(左)致送紀念品予許禮平先生(右)

職務 姓名 學系 / 單位

主席 劉嘉博士 決策科學與企業經濟學系

副主席 吳梓新博士 中醫學院

財政 劉嘉賢女士 新亞書院錢穆圖書館

秘書 吳雪華女士 新亞書院院務室

梁禮國教授 生命科學學院

康樂 陸敏聰女士 新亞書院院務室

周晉教授 藝術系

王凱鋒先生 新亞書院院務室

總務 張僑平博士 課程與教學學系

鍾華教授 社會學系

張冠雄先生 雅禮中國語文研習所

馬冠芳博士 英語教學單位

其他理事 Prof. SCULLY-HILL Anne 法律學院

許正德教授 電子工程學系

王嘉琳女士 人類學系

-8-

(9506)

P:182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9507)

冬至暨聖誕聯歡會

活動

書院

本院教職員聯誼會於去年十二月

止報名前已額滿。

書院同仁非常踴躍,一百個名額在截

度的冬至暨聖誕聯歡會,報名參加的

十二日於新亞書院雲起軒舉行一年一

聯歡會設有多項有獎攤位遊戲,

活動。劉博士亦邀請了各新任理事一

教職員一直支持及積極參與聯誼會的

位同仁聖誕及新年快樂,並感謝各位

聚餐前,聯誼會主席劉嘉博士祝賀各

吸引教職員積極參與,歡笑聲不絕。

務書院。

念品,感謝他們於過去一年來用心服

誕。劉博士隨後向雲起軒職工致送紀

同帶唱聖誕歌,以迎接普天同慶的聖

聚餐期間,聯誼會亦準備了豐

籃,名副其實滿載而歸。

重量最接近的同事即可獲得該禮物

籃重量競猜遊戲﹂,估算重量與實際

是,各位出席同事均踴躍參加﹁禮物

令每位參加者盡興而返。不得不提的

富的禮物,以進行幸運大抽獎,務求

-

9

-

新亞書院同事大合照聯誼會理事一同唱聖誕歌以迎接佳節 參與者專心一致玩遊戲

副院長暨院務主任溫有恒教授頒獎予禮物

籃重量競猜遊戲得獎人

輔導長葉雲艷教授與頒獎予三位幸運兒

署理院長朱嘉濠教授頒發終極大獎

P:183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08)試步‧新亞

獃在宿舍,大家會怎樣滿足口腹

飯」吃?

餐廳的羊群堆中,如貫地排隊買「頹

麵條一飲而盡?又或者你會走進學生

丸子,然後將滾燙的味精湯和發脹的

忙地煮公仔麵,倒進各式各樣的冰鮮

「咕嚕咕嚕」吃飽便算?抑或匆匆忙

之慾呢?為了方便快捷而弄個杯麵,

其實,宿舍煮食並不困難,窄小

的PANTRY也能煮出西餐廳的高水

享受簡簡單單下廚樂!

位宿友輕輕鬆鬆來一頓宿舍私房菜,

亦會分享中大附近買餸好去處,讓各

餐食譜,食材簡單,即煮即食;筆者

變成為煮食日誌,介紹一人分量的西

準。事不宜遲,今期內容將會搖身一

-10-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們

感興趣的話題,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道「家

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識,卻

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新亞人

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的熱愛、與眾分享的興奮,

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深刻的悸動。輕輕鬆鬆又一餐

宿舍私房煮食誌

校園記者︰劉潔伶(新傳/三)

何家偉同學

烹飪及食譜顧問

(物理/二)

沙田中心沙田廣場低座地舖:惠康

賣點:廿四小時經營

大埔墟綜合大樓地下:大埔墟街市、熟食中心

賣點:食材新鮮、款式較一般超級市場為多

中大附近買餸好去處

沙田正街:沙田街市

賣點:價錢便宜

火炭山尾街地下:火炭東/西熟食市場

賣點:價錢便宜、交通便捷

大圍積輝街金禧花園附近:大圍街市

賣點:價錢便宜、交通便捷

現居志文宿一樓,曾為宿生會一員。一週五餐都親

自下廚,堅持住宿也保持健康生活態度,追尋食物

的真味。每天在小小的宿舍 PANTRY 內,善用自

家廚具,以熱忱、創意、經驗製作出一道道令人驚

喜的菜餚,包括羊架、焗雞、黑松露卷、中式湯水

等。曾於西餐廳工作的他,享受烹飪及創作食譜的

樂趣,更愛跟朋友、宿友、大小O MATE下廚作樂。

P:184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09)

-11-

絲絲南瓜粒粒洋蔥湯

前菜/湯品

這款湯品顏色奪目,散發出濃

郁的南瓜香味,喝罷即帶有飽

腹的厚實感。南瓜除了被譽為

「防癌食品」之一外,其所含

的甘露醇亦有助通便,配上同

樣富高營養價值的洋蔥,絕對

是一碗飲用後讓人感到溫暖,

並發出會心微笑的金黃色濃湯。

製作程序 /

將南瓜削皮後,中間挖空

去籽,切塊,備用。

將洋蔥剝皮,切成粒狀,

備用。

先燒熱鍋,將室溫牛油落

鍋,後放進南瓜塊、洋蔥

粒,炒至洋蔥粒變透明。

放進高湯、水,蓋上鍋蓋,

小火滾煮至南瓜變軟熟。

煮滾後,加入鹽、黑椒來

調味。

熄火,灑上沙律菜作裝飾。

大功告成!

小貼士 /

想南瓜湯味道更濃郁、增加湯的飽

足感,可加少許奶油;若加牛奶,

則味道較清淡。

若喜歡軟香的南瓜肉,可將南瓜外

皮洗淨、切塊,放進電飯鍋蒸煮。

待整個南瓜熟透後,剝皮,再倒進

湯裡煮。

將南瓜切成中等大小,能確保湯煮

滾後仍有南瓜肉,令口感更豐富。

若喜歡綿密的口感,可將煮好的南

瓜湯倒進攪拌器混合。

雞湯不宜倒進太多,以免搶去南瓜

味道。

濃稀度可依個人喜好。

所需材料 /

南瓜(1/2 個 /$8)

洋蔥(1/4 個 /$2)

雞湯(100ml /$5)

水(250ml)

牛油(一小塊)

沙律菜(少許)

鹽、黑椒(適量)

價錢 / 約$18

製作時間 / 二十分鐘

1. 1.

2.

2.

3.

3.

4.

5. 4.

5.

P:185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12-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10)

白汁蘑菇肉粒貝殼粉

正餐

自家調製的白汁,比罐頭白汁更順滑可口,濃淡

度亦可按個人喜好而作出調整,例如混合黑椒、

鹽等,使白汁增添幾分惹味。加上香口的蘑菇

肉粒,以及一粒粒彈牙可口的貝殼粉,再灑上青

嫩的沙律菜,即成了一頓令人垂涎欲滴的菜餚。

製作程序 /

大煲煮半煲水,水滾後加一茶匙鹽

烚貝殼粉。

貝殼粉煮約 10 分鐘,熄火後焗一

會兒,嘗其軟硬度(可隨個人喜好

作調整)。過冷河,隔水撈起備用。

趁著煮意粉的空檔,將蘑菇洗淨、

切片,豬肉切碎,備用。

炒配料:放少許牛油於鍋中,後放

進碎肉、蘑菇、調味料,炒至香熟,

以碗盛起備用。

煮白汁:將室溫牛油落鍋,牛油煮

溶後放進麵粉、煮約一分鐘後加入

牛奶,伴勻至稠身,熄火備用。

將炒好的配料、白汁,淋上已熟的

貝殼粉,調味。

熄火,灑上沙律菜作裝飾。

大功告成!

小貼士 /

烚貝殼粉時,可以多加點鹽,一來令很

淡的白汁味道更突出,二來令貝殼粉更

快煮熟。烚煮時,應不時攪拌,以免意

粉黏在一起。

為了煮出彈牙煙韌的貝殼粉,或過冷

河,或在第一次烚煮時至七、八成熟,

待最後才連同配料、白汁拌炒至全熟。

除了貝殼粉外,還可以挑選長通粉、螺

絲粉、字母粉……等等。當中,長通粉

因面積較大,能掛起更多醬汁,故廣為

廚師所用。

因蘑菇會出水,故炒熟後宜用紙瀝乾水

分。

為免白汁煮焦,最好將火候控制在中小

火內,並加緊攪拌。若汁太稠,可加些

水;若汁太稀,可加淡忌廉、牛奶、蛋,

甚至熄火等幾分鐘,再加熱一次。

配料隨個人喜好自由搭配,但款式不宜

太多,兩至三款相近口味的就足夠。

所需材料 /

白汁

(Béchamel Sauce):

牛奶(250ml)

牛油(1 湯匙)

麵粉(1 湯匙)

外加:

蘑菇(100 克/$6)

豬肉(75 克/$7)

貝殼粉(1 克/$5)

鹽、黑椒(適量)

價錢:約$25

製作時間:約 30 分鐘

1. 1.

2.

2.

3.

4 3. .

4.

5.

5.

6.

6.

7.

P:186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13-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11)

自己親手弄的班戟,口感更軟諗,蛋香亦

更濃郁。倒下閃爍發亮的藍莓糖漿,再隨

意灑上棉花糖粒,底下的千層班戟彷彿換

上了色彩繽紛的衣裳,空氣中還飄送著

甜滋滋的牛油香,真捨不得把它切開。千層棉花糖藍莓班戟 甜品

製作程序 /

將砂糖倒進鍋,以小火烘乾,直至

砂糖溶解成粘稠的褐色糖漿。

慢慢將熱水、藍莓粒,加入鍋裡,

與糖漿結合。煮好後以碗盛起備

用。(此步驟要小心,因為鍋的溫

度很高,一遇到水,便會立刻冒煙、

發出巨響)

將麵粉、蘇打粉、鹽混合篩好,再

加入牛奶、已溶的牛油、蛋輕輕攪

拌。

以中火燒熱平底鑊,放少許牛油,

倒進一團麵糊,形成一小圓餅。

若表面出現小孔,即可反轉煎另一

面。兩面呈金黃色即可。

全部麵糊都給煎好後,熄火,灑上

棉花糖粒、藍莓粒作裝飾。

大功告成!

小貼士 /

吃的時候,可以淋上蜜糖或糖漿,

以增加班戟的口感層次。

麵糊切勿過度攪拌,以免煎後班戟

會硬掉。麵漿中有小粉粒,也是正

常的。

除了藍莓外,還可以改用芒果、士

多啤梨、車厘子等新鮮、時令水果。

所需材料 /

藍莓糖漿

(maple syrup):

藍莓(75 克/$10)

糖(145 克糖)

水(150ml)

外加:

雞蛋(1 隻)

麵粉 (140 克/$3)

蘇打粉(2 茶匙)

牛奶(250ml)

牛油(2 湯匙)

糖(2 湯匙)

鹽適量

1. 1.

2. 2.

3.

3.

4.

5.

6.

P:187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跑, 沒有功課、 沒有 ﹁ 香港山水的願景,無拘無束的到處 擔子兩肩挑,只是抱著一個要踏遍 年的我,稚氣未退,也未有千斤的 不過那時候是跟中學同學來的。當 想起幾年前的自己也來過城門水塘, 吸一口空氣,心曠神怡。遠眺山巒, 2359﹂ 的死線,也沒有生活迫人的壓力。 從前,我常有一種冒險的精神, 林。也許人大了,閱歷多了, 務纏身,很多時只能在窗口眺望山 悉的旅程,我會十分期待。近年事 想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事物。對不熟 心態也沉實了。撫摸水塘石壁

, ,猶幸自

算是一種福氣。

擔子,但仍可與朋友結伴同行,當

誠就是我生活的原動力。雖有千斤

一個背包、一部相機到處遊歷的熱

風光明媚的大自然而感到高興。拿

己這顆赤子之心仍未歿沒,仍能為

整個遠足過程天朗氣清,沿途

一代承傳

(

)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

宋嘉榮

(風管

)

投稿

-14-

去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們第

們的其中一位學長

多的是難以形容的感動。當天,我

一次與學長的聚會,除了喜悅,更

Joseph邀請了一

位一九七

○年新聞系畢業的新亞師

兄Alex與我們結伴同行,好讓我們

習。

可以從大師兄的人生閱歷中多多學

短短七小時的聚會,內容已十

人的學習情況。

聊聊書院活動、宿舍生活,以及各

始前, 我們與每位學長都暢談甚歡,

然山林在歡迎你們喔。﹂。遠足開

著﹁放下繁囂的生活吧,謐靜的自

落,眼清水溜溜的,似乎對我們說

搔搔自己的腋窩,在欄杆上一跳一

林小道直上。幾隻可愛的﹁馬騮仔﹂

遠足。我們由可風中學出發,沿山

分豐富。首先,我們到了城門水塘

到了城門水塘的入口,映入眼

著的湖景。清風拂面,在水塘橋邊

簾的是一幅水天一色、泛藍而閃爍

(9512)

後知今。

識學會如何應對現實問題,鑑古然

同的書籍,尤其歷史書,從人文知

的現象。學長亦鼓勵我們多閱讀不

歷,提點我們換個角度觀察社會上

外。學長也不時與我們分享人生閱

們更看到許多螢火蟲,讓人喜出望

有蝴蝶、猴子、牛相伴,入夜後我

遠足後,我們相約一起﹁打邊

不盡相同。大師兄

於另一代的感受,與新亞的關係亦

的年代,每一代新亞人都有著不同

及至世界。每位學長來自不同不同

學,由中文大學談及香港,由香港

爐﹂。我們由新亞書院談到中文大

Alex當年是農圃

知道的。

論做了什麼好事或糗事,全校也會

的關係親密。當時的新亞書院,無

道時代,生活較為簡單,師生之間

Joseph

和Rafael則處於九十年

代的新亞,那時候,同學都很熱衷

P:188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15-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13)

於宿舍文化;到了Pierre

和ray

是有重量的。

在自己的生命佔了多少。 一代承傳,

時代如是。自己付出多少,新亞就

如是、農圃道時代如是,中文大學

生和老師共同構成的,桂林街時代

都不是渺小的,學校本來就是由學

卻忘了自己的身份。其實學生從來

這種責任推卸在老師和職員的身上,

賢理想的責任嗎?有時,我們會把

代的新亞,難道就沒有肩負承傳先

的莘莘學子,難道就不能定義這一

能未能滿足,不過,我們作為新亞

亞生活,在大學現今這個制度下可

已死。沒錯的,錢先生所提倡的新

不同的可能。有人曾說,新亞精神

個不同的人,都會在大學裡探索出

我們總相信,每一代的新亞,每一

可能, 是改變和重塑人生的里程碑。

覺得除了宿舍以外,大學有更多的

時代,兩個畢業了數年的師兄,則

當天,學長以歷史的角度分析

香港的獨特不是因為它是一個漁村,

田戰略、宋朝的落難皇帝避難等。

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英治時期的鹽

現今香港的形成,屯門、藍田向來

衝擊,香港應該如何自處?是背靠

經濟﹁食老本﹂嗎?面對全球化的

的香港,還能夠用它既有的金融和

權下誕生。鑑古而知今,到了現代

學語言的大學會在一個英國殖民政

這裡興學;為何一所用中文作為教

會那麼緊張香港;為何錢先生要在

需要在這裡殖民;為何中國現在又

的背景,我們可以知道,為何英國

而是它多年來的地緣政治。了解它

番轉型?

大陸?是面向世界?還是當有另一

自己個人價值和定位又應

要對未來充滿期待的。

的一套想像和討論。年輕人,總是

如何?這一切,都是我們對於未來

聆聽每個學長不同的經歷和分

莫過於以生命影響生命。

動容了些許。果然,最有效的傳承

我們似乎學懂了些許, 成長了些許,

裊裊輕煙從火鍋冒出, 在朦朧之間,

度與智慧,的確讓我們受益匪淺。

不同事情的看法,更是他們生活態

學長言語間流露的不僅僅是他們對

享,確實使我們眼界大開。可知道,

因緣際會,Joseph剛巧亦是我

笑談人生吧。我嘆,

的我,也應該會這樣在輕煙朦朧間

樣如我般瘋狂過。我想,二十年後

口吧。我看,二十年前的他,也這

只是個給不想珍重對方而出現的藉

些,也算是一種緣份。人常說代溝,

碰到他,能夠再了解他和自己多一

上年小組的學長,能在這年的大組

二十歲的自己,

茶,決定要珍惜自己多一些!

索間,夾一口小肥羊、喝一口中國

竟為了學業勞碌了大半個人生。思

P:189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9514)

投稿校友午餐分享會有感

任梓灝(工管/三)

去年十月十七日,本人及另外

董︵

別為新亞書院校友會會長黃浩潮校

與三位新亞校友聚餐,三位校友分

九位新亞青年學人計劃學員有機會

1968 /歷史︶、中大生命科學

學院林漢明教授︵1985 /生物︶及

林哲玄醫生︵1991 /醫學︶,聚餐

比較多。

及林學長同桌,所以與他們的交流

主題為認識新亞。由於我與黃學長

在新亞學習的過去兩年,我曾

的老師、追求真理及知識的學生,

一間高質素的學府,擁有熱心教學

辦學理念。新亞書院作為亞洲其中

會自豪地介紹創校先賢錢穆先生的

有所認識,當別人提及我院,我都

院的歷史、創校理念和新亞精神都

週會了解書院的歷史,所以我對書

修書院通識課程,也曾透過書院雙

參加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晚宴、選

以及關心社會的校友。

面對悠久的歷史和社會的高度

距離感。

與﹁新亞書院﹂或﹁新亞精神﹂的

對社會有承擔的新亞人,才能縮短

的修養,可以逐漸使自己成為一個

身上領略做人道理,繼而提升自身

流,感受他們的氣道,以及從他們

我相信,只有透過與學兄學姊多交

單來說,我不配分享書院的成就。

我對書院沒有太多貢獻和付出,簡

但令一方面卻是問心有愧,原因是

評價,我時常會為此而感到自豪,

猶記得當天的聚餐,黃學長首

促學習進度。在四年的本課課程,

導學生、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及督

出任班主任。班主任的責任包括輔

生會被編進同一班,並由一名老師

仍推行班主任制度,相同主修的學

先分享在農圃道的求學生活,當時

-16

-

P:190

新亞生活 42 ︰ 5(2015 年 1 月) 新亞生活 42 ︰ 5(2015 年 1 月)

(9515)

和給予回應。

意義的一本書,班主任會仔細聆聽

分享在過往一年中,曾閱讀過最有

主持一個分享會,讓每一個男學生

出席聚會。原因是班主任會在席後

點提心吊膽,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

但黃學長與同班的男同學卻感到有

飯。 在大節日聚首一堂本應是開心,

班的學生,到他家裏拜年及吃一頓

深刻,班主任在春節會邀請所有該

黃學長對其中一位班主任特別印象

黃學長表示,由於平日學業繁

會在課室中爭相喊出書名。

所以,在聚會前的數天,男生們都

者往往只能揀選内容較艱深的書。

容較簡單或頁數較少的書,而遲選

當然,早選者的優勢是可以選上內

一本書, 都會張揚地告知全班同學。

選中其中一本書,每當有人看中了

一點是,為了避免同學之間會重複

完成班主任的額外功課。最有趣的

在聚會前,快速地閱讀一本書,以

如常舉行。黃學長和男同學們唯有

書籍,但班主任事在必行,分享會

重,不會有太多課餘時間閱讀其他

那麼女學生呢?師母︵班主任

生離開客廳,在房間裡傳授縫紉技

的太太︶會在飯後,帶領所有女學

期的個人成長。

入社會,但不重視大學生在求學時

社會亦只注重每年有多少畢業生投

大量收生又使師生比例嚴重失衡,

化整個教學課程,課程欠缺彈性,

現時的大專教育著眼普及教育及量

大時大節會相聚慶祝。相比之下,

關係很緊密,大顆兒活像一家人,

思考、多分享。而且,當時師生的

較為輕鬆的互動教學,鼓勵學生多

習活動,新亞書院的老師早已提倡

因為課室內老師講課不是唯一的學

們壓力,但這是一個很好的回憶,

雖然分享會在新春節日中給予男生

術,不需要參加班主任的分享會。

當天,林學長亦大談昔日在學

話交流,也許是一個減少兩代思想

年人未必能完全明白,與年青人對

價值觀,年青一輩有自己想法,成

每一代人都有其中心思想及不同的

暇,但林學長卻樂在其中。他認為

假期則處理宿舍事務,看似分身不

日間投入教學和研究工作,晚間及

舍監一職屬義務工作性質,林學長

教授,身兼新亞書院紫霞樓舍監。

此之外,林學長現為生命科學學院

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除

情況發聲,可見新亞人一向關心社

生會拼搏的日子,為社會不公平的

差異的方法。

對林學長來說,更好的方法就

長在榮休後出版回憶錄。

的宿生問題多不勝數,實在有待學

宿生退出群體生活。林學長曾處理

及以和為貴的做法,不希望有任何

與宿生深入地交談,提出互相包容

心地化解不同宿生之間糾紛,透過

也有不同的小紛爭。林學長每年用

活習慣,所以,每一學年宿生之間

經不容易,何況還要配合房友的生

成年的學生初次離家獨立生活,已

林學長也可隨時隨地關心宿生。剛

社會議題,近至宿舍的生活細節,

同生活在同一個群體中,遠至城中

是與年輕的學弟學妹住在一起,共

在大一和大二時,我是紫霞樓

各抒己見,透過交流和討論提升宿

可貴之處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宿生們

態和立場,正所謂﹁釣勝於魚﹂,

我相信林學長並不在意眾宿生的取

長時間, 我也忘記了最後如何收場。

采烈,因意見不一而持續討論了很

幾次,宿生們就一議題討論得興高

與宿生們近距離交流。還記得有好

系列, 邀請不同社會人士到訪宿舍,

內多次舉辦﹁紫霞沙龍﹂通識講座

的宿生,林教授正是舍監,他在任

-17-

生對社會的關注。

聽罷兩位學長的分享,我也反

對書院、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

在最後一個學年,做一些對個人、

思了自己的校園生活,期望自己能

P:191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本院第六十三屆畢業典禮

活動

書院

-18

-

又到了驪歌高唱的畢業季節,滿

畢業典禮於二

福或禮物各奔前程!本院第六十三屆

懷不捨之情的畢業生將帶着眾人的祝

○一四年十一月二十日

段。是次典禮有幸邀得本院校友

畢業生隨着畢業典禮,邁向人生新階

於大學廣場舉行,共有七百七十九位

學家葉永烜教授蒞臨主禮。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傑出天文

典禮當天陽光普照,烘托着歡

所成的喜悅。

一同分享畢業同學寒窗苦讀、學有

而畢業生和親友更多達二千五百位,

的校董、嘉賓和教職員逾五十位,

聲笑語,場面好不熱鬧。蒞臨典禮

隨着悠揚樂韻,台上嘉賓在莊嚴

要迎難而上,在人生路上創出璀璨未

嘉賓葉永烜教授,並且訓勉畢業同學

新亞校歌。院長黃乃正教授介紹主禮

嘉賓與在場畢業同學和親友一同頌唱

而隆重的氣氛下列隊進場。接着,各

精神。

來,以及學習葉永烜教授回饋母校的

葉教授作為書院校友和天文學

己任,貢獻人類未來。

宙論的體現,並勉勵同學要以天下為

多年來對新亞精神和﹁天人合一﹂宇

家,在典禮上以學長身分,分享了他

一如以往,本院輔導長葉雲艷

學系

代表會主席、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

由黃院長頒授文憑,最後由畢業生

教授在典禮上宣讀畢業生名單,再

善鈞同學致辭。同學回顧

教導、支持和包容。

謝書院、老師和畢業同學的父母的

了大學生涯的點點滴滴,並藉此感

黃院長於典禮完畢後帶領嘉賓和

本院於雲起軒設茶會招待來賓。

在錢穆圖書館旁草地植樹記念。 隨後,

拍照留念,並與畢業生代表會的委員

畢業同學沿新亞路,步行至圓形廣場

(9516)

P:192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19-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院長黃乃正教授 主禮嘉賓葉永烜教授

畢業生代表會主席 善鈞同學 植樹記念

(9517)

P:193

-20-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18)

投稿晉謁錢穆先生墓

陳家樂(1996/會計)

二○○八年,我在香港浸會大學報

會如此尊敬他。

為何林教授和曾經受錢先生教導的前輩

生作品的旅程,得益匪淺,並漸漸明白

學盲言︾入手,自此我便展開閱讀錢先

議我從錢先生的︽湖上閒思錄︾和︽晚

下課後厚着顏向林教授請教,而他則建

他的書。從未讀過錢先生一頁書的我在

由錢先生一手創辦的新亞書院學習和讀

授馬上表示我是有福氣的,因為可以在

亞書院。我是唯一舉手的一個,而林教

崇備至,並問在場人士中有誰畢業於新

期課程,他在最後一課中對錢穆先生推

讀林超英教授的﹁天地變何處安心﹂短

○一四年冬至前我需要往上海一

關越強學長︵

向他致敬。我於是與當時在上海公幹的

檔,所以便想去太湖邊晉謁錢先生墓,

趟,出發前幾天發覺原來可以有一天空

1970 /新聞︶商量此事,

雄學長︵

他馬上表示支持並邀請他的同窗張健

1970 /工管︶伉儷同行,加

上當年與我在知行樓認識的汪宏超同學

1998 /政政︶,我們一行五人便在

十二月十六日出發了。

以下兩篇文章分別是:︵一︶關

和俞肇熊學長︵

所引發的沉思和反思;及︵二︶關學長

越強學長和同學們分享晉謁錢穆之墓後

1968 /新聞︶探討新

︽新亞生活︾與一眾校友分享。

心感謝兩位學長同意將此兩篇文章交予

文化磨合的契機中可以扮演的角色。衷

段全球政治大氣候範式轉移中,為中西

亞精神沒落的背景和對新亞書院在現階

此外,我們希望在此向鄧炯揚學長

︵1972 /工管︶、新亞書院院長秘書

雷黃潔明女士及李建深學弟︵2008

找不到錢穆先生墓的。

考資料,如果沒有這些資料,我們肯定

為我們提供了地址、交通路線及其他參

守墓人俞菊英女士;而雷太和李學弟則

常出色的司機,盡心盡力的替我們找到

翻譯︶致謝。鄧學長為我們找來一位非

錢穆先生之墓遠眺太湖

P:194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21-

(9519)

諸位老同學:

我們華東中原文化古剎遊分手後,不

家渡秉常村,晉謁錢穆先生之墓。

樂和汪宏超一行五人驅車直奔震澤東部俞

健雄夫婦、九十年代末期的兩位學弟陳家

光普照,但北風凜冽的星期二,相約了張

覺盈月。上個周末,我再到訪上海;在陽

震澤者,太湖也;因波濤起伏如雷,

會動盪,江山不保的種子。

都疏於治太湖水,導致民不溫飽,種下社

和鄱陽湖, 但是縱觀宋、 明、 清三代末年,

足;雖然湖廣是指湖南湖北兩省的洞庭湖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地方也。湖廣熟,天下

水患不止,故稱之為震澤。古夏禹治水,

太湖地區既然是是中國歷史上富庶的

人士。

胥、唐伯虎、范仲淹、范成大等俱為吳中

吳儂軟語也。我們熟悉的歷史人物伍子

的吳文化,更是近代上海文化的發祥地,

地區之一,文人雅士輩出。其中蘇州南城

錢穆先生出生無錫。抗戰期間,在生

國家存亡時刻, 寫下了 《國史大綱》 和 《中

計顛簸和身體健康情況異常惡劣環境下,

文的《湖上閑思錄》,作亂世的鍼砭。

昧,沉吟於太湖邊上,又寫了共三十篇散

國文化史》等巨著。抗戰勝利後,時局晦

同樣的在國家興亡之際,上海的十里

成的《海上花列傳》為主流的

洋場卻是鶯歌燕舞,醉生夢死。以吳語寫

「長三堂」

文明所腐化了,這是我們要警惕的。

行。華東的江南,已經給自己創造的燦爛

在現代流行文化產業的推動下,一紙風

美國把是書的吳儂軟語翻譯成現代漢語,

也。近代「文豪」張愛玲更在七十年代在

文化盛極一時;長三堂者,高級交際花是

北京大學的韓毓海教授,對這個現像

語:

曲作家孔尚任的《哀江南》作為批判的結

有深刻而又詳細的論述。他引述了明朝戲

俺曾見金陵玉殿鶯啼曉,秦淮水榭花開

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早,雖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

‧‧‧‧‧‧那烏衣巷不

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這

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栖梟鳥。殘山

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花果飄零的時

先生得以魂歸故土。

最後鬱鬱而終。後經過了四方的奔跑,錢

出素書樓,而他的藏書也四散,錢先生也

九十年代末,陳水扁上臺後,把錢先生趕

書樓。但因這是台北市政府的產業,在

的五斗米而折腰,在台北安家於雙溪的素

「艱險我奮進」;後不為英國殖民地政府

候,毅然去國,在香港創立了新亞書院,

錢夫人後來也在墓地所在的秉常村,

廊」。

其是錢先生晚年經常走動的哪一條「長

隔安排,都是按素書樓模樣而建造的,尤

朋友都知道,這秉常村的小房子,內裡間

都來住上一段日子。到訪過台北素書樓的

據守墓人俞菊英女士說,錢夫人生前每年

買了一塊小地,建起一間簡陋的小房子。

錢先生的風骨,他悲天憫人,愛國愛

楷模。前幾年,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的老

民的情懷,他的學養,都是我們後學者的

P:195

-22-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師和同學們,也到過這裡,在留言冊上寫

「晉謁先賢」四個大字。

還有幾年,新亞書院就要慶祝七十周

色?

院在中西文化磨合中將會扮演甚麼的角

處於大時代中的範式轉移過程中,新亞書

在全球政治秩序和香港地緣政治的地位正

中國文化的承傳嗎。我們更要不要反思,

邊上的淵源嗎?我們要不要反思佔中後,

年大慶了。除了飲讌外,我們還記得太湖

回歸前後,西方新自由主義的二元對

立敘事(正邪、民主自由 vs 專制暴虐)

化的磨合,才可能看到香港未來的輝煌。

裡。恐怕只有正確理解中國文化和西方文

的意識形態話語權,把香港帶到死胡同

這次行程,家樂、老張、鄧炯陽、宏

繫電話,更沒有詳細地址,大家心中也

的時候,只有俞菊英女士的名字,沒有聯

持和努力,我們是不能成行的,因為起行

工作,我只是坐享其成者;沒有他們的堅

超等都做了大量的前期資料收集和安排的

(9520)

張健雄和關越強於秉常村錢夫人房子前留影

錢穆先生之墓前合影(左起:陳家樂、汪宏超、

關越強、守墓人俞菊英女士、張健雄伉儷)

學,供後來者參考。

校務處,和上海君麗酒店的老闆鄧炯陽同

經把詳細地址,包括聯繫電話,交給書院

們很快的找到俞女士,了結心願。家樂已

沒有個底。秉常村的村民質朴友善,使我

老關

○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P:196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23-

肇熊學長如晤:

這裡回覆你前幾天兩函中要點;一是

所然。

一是嚴肅問題,新亞精神的沒落,是時勢

你說下次旅次無錫時,將謁錢先生墓。另

先說容易的,錢先生墓地在那裡。錢

要在無錫找尋錢先生的墓地。

湖北邊的無錫大約一百公里。所以千萬不

二者都在西山鎮的東面。而西山鎮距離太

蘇州南城二十公里,上海一百二十公里,

區域隸屬蘇州南城的吳中區。俞家渡距離

湖心島,靠近蘇州,有公路橋相通,行政

位在西山鎮,而西山鎮位在太湖中最大的

的秉常村。抱歉我寫得不太清楚。俞家渡

生的墓地,我前一篇蕪文提過,在俞家渡

在太湖邊上。無錫位在太湖北端,而錢先

穆先生出生於無錫,但葬在蘇州,兩者都

新亞精神的沒落,是時勢所然,這一

中華文化,再創輝煌。我在這裡的塗鴉,

新的時勢,把局面扭轉過來,為香港,為

義,而吾人等又怎樣可以在現在順應一個

文化精神一面倒向西方空洞的新自由主

是這是一個甚麼的時勢,導致香港回歸後

點估計大家都沒有異議。這裡我想談一談

明。

目的是拋磚引玉,引發討論,並就教於高

在上一篇蕪文中,我說過,因為中國

這個秩序重整的風眼中。

程中;而地緣政治上,香港恰恰是位處於

球的政治經濟以致社會的秩序正在重組過

們現在是處身一個範式轉移的大時代,全

的崛起,而美國霸權力量正在衰退中,我

討論現在的問題,先要說一點歷史;

清楚點,前景信心也因而踏實了。

把視野拉長點,擴寬點,問題便或會看得

英國人說一八四二年的香港,是一條

帝昺,帶了幾千兵馬,跑到九龍城來。我

從東北南下的女真族。所以南宋末代皇帝

鹽稅關口,所徵稅款,用於軍費,以抵抗

田,而現在清水灣的大廟,是南宋時期的

(藍田)、官塘(觀塘)直到清末還是鹽

國的產鹽基地;我們農圃道唸書時的咸田

摩是個例子)。又千百年來,香港是南中

經過屯門而北上的(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達

州的大食、波斯商人便有十萬;他們都會

門,据錢穆先生攷證,唐朝時代,麇集廣

歷史。兩千年來,屯門是南中國的對外大

小漁村;這是胡說八道,故意篡改了香港

兵馬)。

方富庶肥沃(否則怎能養起皇帝和他的

由此可見當日香港是華南交通樞紐,地

現的古井群,估計都和這段歷史有關。

和現在建造沙中線地鐵線時在九龍城發

們現在到深圳過關的落馬洲皇崗口岸,

當年英國人看中了香港,當然不是

一九

的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入京、以致

華南邊陲的鴉片戰爭早了十三年;後來

一八二八年插手煽動的張格爾叛亂,給

國六個經濟特區之一)開始的,那是

南部的喀什(歷史文化名城,現在是全

權,對中華大地的覬覦,是從西北新疆

甸後,便打中國的主意。英國殖民地霸

向銳意經營亞洲。在拿下印度,侵佔緬

的部署,所以要和當年的沙俄競爭,轉

美國獨立,打擊了英國的全球殖民帝國

考慮,才是她的著眼點。一七七六年的

因為這是一條「小漁村」。地緣政治的

○五年的入侵西藏拉薩,和日俄戰

以看到大面積的

爭(英國支援日本,抗衡沙俄),都可

「蛇吞象」式戰略部

百年的貿易關係後,英倫銀行的匯票,

單憑船堅炮利的硬實力,而是經過了近

署。鴉片戰爭時英國的勝利,已經不是

(9521)

P:197

-24-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過)。 美國到今天仍然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她的霸權 (hegemony) 行為仍然維持著全球的秩序,從金融到文化到 cyber space。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包括 美國的財閥們 已經使美國喪失了領袖群倫的道德高位。 位。但是西方文化的唯我獨尊的精神, 中國,有能力,或願意直接挑戰霸權的地 (organized money) 直接

題是:

痾不起。目前美國政治學家們的流行課

轉的貧富不均,社會活力受創,經濟沉

棄了社會契約的立國精神,造成不可逆

介入了選舉民主歷程,迫使美國政體揚

America in Decay (美國著名政

治學者Francis Fukuyama去年年底一

期Foreign Affairs封面專題的題目)。

Fukuyama

是Samuel Huntington的學生;

而Huntington的傳世之作是The Clash of

Order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西方文化的零和排外精神,是全

主義意識形態頭上的光環,正在迅速褪色

寫以歐洲文化為中心的世界秩序。新自由

的親誠惠容的融和。中國的崛起,將會改

現在五十六個民族的融和,和周邊國家

球動亂的根源。中華文化講求的是融和,

的材料。

不佞,直到今天,還未看過有關「戰爭」

軍可以長驅直進,不戰而屈人之兵。在下

白銀賄賂大清官員,和地方豪強,於是英

面可以購買軍需,而另一方面,有足夠的

可以在廣州十三行兌換白銀,使英軍一方

英國人在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上半

由美國承傳了下來,是為新一代的霸權。

柱。這個全球軍事財經體系,在二戰後,

港,是這個體系中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支

成功打造了資本主義全球財經體系。香

「貿易」,掠奪中國白花花的銀子,從而

葉,以軍事實力為後盾,通過棉花和鴉片

二戰後,新中國並沒有收回香港;香

伐。這樣的安排,宏觀上也是西方維持資

精英階層,和加快香港的「民主選舉」步

們一方面積極培養一個不信任中央政府的

爭的立場,把香港視為一個政治實體;他

進行了政治部署,對中國採取了對立和抗

英國,或英美合作,在香港回歸後戰略上

後,形勢逆轉,尤其是北京八九風波後,

神。但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

地位上,靠的是務實的互相尊重合作的精

一個對外的窗口。中英雙方在維持香港的

港身為英國殖民地的地位,給新中國留著

分。

本主義全球財經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

所以,回歸的前夕,《蘋果日報》橫

一個

化的運動,他們在香港特區成功建立了

等等。這是一場深而廣的反共而又去中國

等等,還有其他專業行會,如教協、社聯

委會、醫管局、機管局、考評局、平機會

局特權法,又把律師們捧上神壇,設立房

弱殖民地政府的行政能力,賦予當時立法

消費的時尚。同一時間,港英政府開始削

小政府的意識形態,鼓吹個人主義,個人

吹新自由主義的私有化、市場化、大市場

空出世了,積極鼓吹民主自由的理念,鼓

informal 的政治體系;順我者昌、

益。

過香港特區,走向全世界,挑戰霸權的利

逆我者亡,使中央政府不能隨心所欲的通

是在這樣的時勢下,新自由主義成為

臬(甚麼是民主,從來沒有人認真地探討

教育(或全香港的大、中、小學)的圭

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成為了中文大學通識

先生的學問,鮮有人討論。二元對立新自

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蒙塵了。錢

學,新亞精神沒落了。錢穆先生的《國史

了特區(這也是全球「民主」國家的)顯

(9522)

P:198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25-

中。

中國的崛起,顛覆了兩百年來的資

雨了,是客觀大氣候所然。

碰撞;香港特區不能獨善其身,天要下

都或會引起各式各樣利益上和文化上的

程,影響美元的霸權地位。凡此總總,

民幣國際化推上一個新臺階的歷史進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等,都是把人

治的重心;絲路基金、金磚五國銀行、

拉瓜運河的開鑿,將會動搖全球地緣政

臘、東盟、莫斯科到北京),中美尼瓜

高鐵的輸出(中東歐,從匈牙利到希

斷。中國的城鎮化,一帶一路的發展,

本主義財經體系政治經濟文化等的壟

錢穆先生在他生前最後的日子

傳世之作中有如下高瞻遠矚的結語:

後一篇文章:《論天人合一》。這篇

裡,即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寫下他最

近百年來,世界人類文化所宗,可說是

世界文化又以何所歸往?這是今天我們人類

以可說,最近乃是人類文化之衰落期。此下

此下不能再為世界人類文化嚮往之宗主。所

全在歐洲。最近五十年,歐洲文化近於衰落,

大,非本篇短文所能及,暫不深論。

恐必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宗主。此事涵意廣

自然融和一體。我以為此下世界文化之歸趨,

注意到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且又能與天命

可說,因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自古以來即能

國文化則屢仆屢起,故能綿延數千年不斷,這

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則不易再興,而中

最值得重視的現實問題。以過去世界文化之興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多元的,也是多

用了整整的一個篇章,討論

錢穆先生在他的《中國文化史導論》中,

法家(官僚系統),和墨家(老百姓)。

族的文化,但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還有

的。漢族文化中,儒家大致上是代表了貴

傳統文化歸結為單一的儒家文化,是偏頗

民族的。我們現在一般的討論中,把中華

「社會主義

助於範式轉移中大時代的解惑的需要。人

世情國情的風雲變幻;這些論述,因而無

之學,是唯心論了,不接地氣,解釋不了

近代和現代的新儒家們,學說偏向了心性

酣,先生董狐之筆,直抒胸臆,難能可貴。

抗戰勝利後在上海出版,時值國共內戰方

吾人注意的。是書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

與經濟政策」,這是墨家的思想,是值得

類文明,和平建設,究竟走向何方?

香港近代繁榮的基礎,是順應資本主

人類文明新路向的時候了。

學習錢穆先生歷史著作,上下求索,尋找

前提條件,不復存在;這是我們通過重新

中,上述西方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顯學

安全觀而發展。在這個範式轉移的大時代

中國倡導的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

序因為中國的崛起而開始轉向多元,朝著

的。現在這個體系開始衰落,世界政治秩

義全球體系的興起,背靠內地而演變出來

新亞書院是香港的Institution

不讓的!

胸襟,悠久見生成」;新亞書院,是當仁

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廣大出

句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

一,是香港中華文化承傳的重鎮。橫渠四

老關

○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9523)

P:199

新亞生活 42 ︰ 3(2014 年 11 月) -26- 新亞生活 42 ︰ 5(2015 年 1 月)

(9524)

投稿悼念羅茂卿先生脫簡維(1999/政政)

張梅清(1968/經濟)

自別母校,屈指一數,四十年

有年三十晚未能回家圍爐的感嘆。

這在紐約長島生活的經濟系校友真

興萬分,可惜未能參加盛典,使我

刊,知悉丕介師銅像揭幕典禮,高

有多,日前接新亞四十二卷二期月

因月刊上之銅像照片不大,

切;也翻翻文集,結果翻到了第

濟論文集,看看他的照片,倍感親

趕忙在書架上取下丕介師選集,經

知道有許多問題仍然存在及有待解決。

與土地改革有何關連,快速讀了一遍,才知道所論述的要點,

一百七十六頁,即﹁婦女與土地改革﹂一文,內心思量婦女

丕介師對吾輩苦心教導,把經濟學術理論傳授給我們,

校的新近發展和活動有所認識。

的辛勞和玉成其事。在此希望以後能繼續收到月刊,使我對母

一無所知,在此遙謝郭益耀教授、劉佩瓊教授及宋敘五先生等

也給了我們謀生的技巧,真是感恩不盡。至於銅像籌劃一事,

寫於紐約長島1117. 14.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撰寫此悼文之時,哀痛之愁緒點滴於心

部電影︽星際啟示錄︾中引用過的詩句。

坎之中。與此同時,亦聯想起這段於近期一

作為球員,我只有一年時間於羅茂卿

卻維繫了十多年。

先生的指導下學習;作為師友,這份情誼

人大了,很多回憶也變得零碎,就像電

之時,總有一點難忘的軼事。

影中進入了五維空間,於每一個回憶點駐足

初入校隊之時,長坐﹁冷板﹂,一個

作客台灣︵雖未能成事︶。

體育界事務,亦時常邀請我們這些﹁學生﹂

退休後,羅先生還是精力充沛,熱衷於各種

康校友都定期安排飯局,讓大家聯誼一番。

選。﹂;羅先生退休後,黃安東師兄、姚濬

他的人生智慧:﹁揀女友最好喺籃球場上挑

隊友間遇上感情煩惱,羅先生亦與我們分享

脈、穿針引線下,竟有機會前往廣州集訓;

言;一班乳臭未乾的小子,在羅先生貫通人

心高氣傲、年少輕狂的少年,沒有半點怨

回憶就是這樣,有時未必能完整地把所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遠銘記於我們心中。

事讓人回味。羅先生生前的智慧、活力,永

有事情一點一滴回顧,但是總有一些難忘的

就是這種生活態度,就是這種熱情,就是

這種正能量!

此時此刻,愁緒猶在;哀悼之間,頓見希

跨越時空,長留我們心坎之中……

感謝你, 你的人生態度, 就像電影中的 ﹁愛﹂ ,

冀!羅茂卿先生,我們的教練,我們的前輩,

銅像揭幕典禮〉有感

讀〈張丕介先生

羅茂卿先生 ( 後排右二 )

P:200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27

-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9525)

投稿華東文化古剎遊記 ( 之一 )

張建雄(1970/工管)

去年十月中,二十八位新亞書院

喜可賀。

興奮,體力尚健,能吃能喝,真是可

山西兩段。年過花甲的老友們都十分

文化古剎遊,半個月的行程分華東和

六七十年代的老校友齊聚上海,參加

第一夜在君麗酒店品嚐粵滬創

蘭︵

者帶來中國紅、賀蘭山東麓的加貝

的滋味,此般佳餚可謂上海一絕。筆

意料理,又一嘗清蒸洋澄湖大閘蟹

Grand Reserve 2009︶,酒香醇

田子坊已成舊點,六百三十二公尺的

開放也是一大變化。此外,新天地、

付十元。中國各地的博物館改為免費

要看清明上河圖活動版的話,就得另

已變成藝術宮,不收入場費,但如果

的變化更大。世博已成過去,中國館

如今重温舊地,發現中國大變,上海

第一步。七年前大隊來過上海一次,

中國紅酒大大改觀,正是文化衝擊的

厚,回味無窮,令美加紐西蘭來客對

上海中心已經封頂。最令人讚嘆的不

不知道會變成甚麼樣呢?

二千四百萬,日後再來,這座城市又

已有六千平方公里之大,人口高達

風景宜人,值得一遊。如今上海市

家森林公園和東灘國際鳥類保護區

真是外來人的福氣。另外,東平國

頭。如果再多蓋幾家五星級酒店,那

產卵地,要吃農家菜可以去崇明十碗

的好去處。那裏又是大閘蟹和刀魚的

海市,那裏總是天朗氣清,是避陰霾

地公園比香港的大得多,如今隸屬上

以坐車,而不必坐渡輪。崇明島的濕

去吃南翔的小籠包了。去崇明島也可

錄。現在交通如此方便,可以坐地鐵

三百三十個地鐵站,也算是創下紀

鐵已長達五百三十公里,誰要能遍遊

心,才知道上海二十年變化之大。地

上海中心和旁邊的金茂中心、國金中

賞夜景,必到那裏。我們看在試燈的

是外灘,而是陸家咀的大圓環,要欣

上海世博中國館

P:201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28-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26)休息一夜,我們便開始華東之

萬卷,四百多年來,未遇火災,家規

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意思,藏書七

退休後所建的天一閣, 取 ︽易經︾ ﹁天

這家由明朝嘉靖時代兵部右侍郎范欽

的。寧波的文化所在地要數天一閣,

雕酒,稍溫以助食興,那還是不錯

油鹽,便一切大好。再叫一瓶紹興太

分適合老人家,只要提醒店家少放點

式如蛤蜊蒸蛋等,還是很清淡的,十

菜除了梅菜扣肉比較肥膩外,其他菜

得多,精明的消費者要留意了。浙江

價不菲,只是一街之隔,價格卻相宜

裏食店林立,不過租金高昂,因此物

港,他日的發展不容忽視。天一廣場

然而,寧波舟山港將是世界第三大

還可,但和上海灘頭還差一段距離。

今江邊正在重建,晚飯後夜遊,夜景

是貿易重鎮,三江在市中心交滙。如

中不足。寧波古稱明州,設市舶司,

月圓之夜,看不到錢塘江潮,未免美

中不會寂寞。此時中秋已過,又不是

濟,莫不是題目,因此時間如飛,途

中,到中國發展、世界發展、世界經

眾校友忙著﹁開壇論事﹂,由香港佔

一百二十公里,全程只需三小時。一

國第一大橋,使到寧波的路程縮短

公里長的杭州灣跨海大橋。這是中

旅。首先南下至寧波,駛過三十六

無所避忌,所以說時代是會進步的。

令人嘆息。如今女子已能隨便入閣,

閣,最後鬱鬱而終,墓地亦在園中,

愛藏書而嫁入范家,但始終不得入

閣家規不准女子上閣,媳婦錢綉芸因

吳昌碩的作品都有,可供消磨。天一

畫四千幅, 徐文長、 徐悲鴻、 齊白石、

有藏書櫃的樣板,十分古樸。閣中存

今當然是存入各大圖書館,閣中仍存

十三代,閣內曾存書三十餘萬卷,如

不准煙火上閣,是其主因。如今歷經

到寧波不可不去舟山群島。從

信眾三跪一叩首而上,各校友腳力有

枚,這亦是有緣。至於山頂磐陀石,

枚。筆者既是藏石之人,不可不供一

留給信眾供奉,布施幾百元便可得一

雕刻一座玉石觀音像,餘下的碎玉石

座陳列館,值得一遊。廟中僧人還在

信眾必遊之地。南海觀音像下還有一

音道場、紫竹林、南海觀音像,都是

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那裏有觀

人一篇,這倒有點安神的作用呢!普

兼舍監聶兄帶來親筆︽心經︾送贈各

後安然抵達,真是阿彌陀佛。老學長

候還擔心風高浪急出意外怎麼辦,最

信眾還不少。我們剛開始坐渡輪的時

分鐘才到。這天是周日,來拜觀音的

跨海大橋,到了朱家尖仍要坐渡輪十

前遊過普陀山,當時未有舟山連島

位,眾友方知行山友的習慣是好的。

了,筆者拿出毛巾一條給大家擦乾座

均不宜,此夜不知何故,座位都濕

準一流,不過是室外演出,冬日雨夜

燈光音樂、舞台三百六十度旋轉,水

普陀﹂的表演。這是張藝謀的出品,

過此行不在食,而在晚上觀看﹁印象

菇,可惜俱往矣,素菜館已關門。不

菜館,至今仍念念不忘美味的松子冬

限,只好作罷。記得從前吃過錫麟素

蔣介石故鄉溪口之行實在令人失

倒,還好下午去國清寺是個大驚喜。

山不明水不秀,難怪老蔣會兵敗如山

蔣南蔣有所不同。但景點只得一條街,

容的導遊小蔣也吃不消,只能說此北

望。入場買票故意諸多留難,連一向寬

唐代有條﹁唐詩之路﹂,以錢

句:﹁可嘆往年與今日,無心還似水

份。寺中有寒山大士天台山詩,末二

慳一面,實在遺憾!悵然,這亦是緣

更是賞心悅目。然而有幾位與字碑緣

想到國清寺。這次和眾友同遊共賞,

三十三間堂展出,二十年前一見,就

的﹁獨筆鵝字碑﹂。此碑拓本在京都

名。國清寺最令人嚮往的是寺廟左側

位唐代詩人沿途作了二千首詩而得

沃江,到終點天台山國清寺,因四百

塘西陵為起點,經紹興鏡湖、新昌

天台山國清寺 崇明東灘濕地公園

P:202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29

- 新亞生活 42

5

(2015

1 月)

國公安的友善。

紹興是魯迅故里,三味書屋、

序各種碑帖,大慰生平,日後在海外

此次眾友大破慳囊,購得王羲之蘭亭

隆字碑,孫不及爺,真是太明顯了。

亭﹂二字則已殘破。亭內尚有康熙乾

無改善,﹁鵝池﹂二字仍在,但﹁蘭

內設施已有大改進,只是曲水流觴仍

序:﹁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亭

想東晉書聖王羲之蘭亭修褉,寫蘭亭

壺,以作紀念。翌晨遊市外蘭亭,遙

此夜在紹興慶生,宜盡紹興太雕一

千古一嘆。十月內有五位校友生日,

和唐婉為惡婆婆所破壞的婚姻,實為

沈園看劇目倒是別一番新滋味。陸游

陰雨,無法坐烏篷船遊河。然而夜遊

徐文長青籐書屋是市內名勝。此日

場意外卻讓我們更接地氣,看見了中

傷足踝,卻得遇帥哥公安相救,這一

作品卻不能相比。此夜有校友夜行扭

是有驚無險。臥佛和大足石刻的宋朝

真正遊過此寺。至於新闢的棧道,倒

的溫泉酒店,入山細觀大佛像,才算

珍,極宜細遊,下次再來當入住寺前

四十像,兩側護法各一。此物雖殘尤

區左四右六,共一千零二十龕一千零

有二窟,大窟正中有釋迦坐像,千佛

建,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了。寺中

是東晉元化寺,為東晉兩位高僧所

留影。我們走到寺中千佛巖才明白這

壁上有米芾﹁面壁﹂二字,更是人人

寺中有孟浩然詩一首,筆力蒼勁。石

頭不見身,不知當年是如何雕鑿的。

如山高,而群山中一座大佛,只見佛

遠南朝聖蹟南朝寺。﹂入山﹁佛﹂字

覽。入寺先見牌樓題字:﹁東晉高風

的地方,難怪唐代詩人紛紛至此遊

多麼超脫!新昌大佛寺周邊恰是這樣

堪自愉悅, 不堪持贈君。 ﹂ 山中隱士,

詩:﹁問我何所有,山中唯白雲,只

東所題的白雲山莊,令人想起白雲

作頑石點頭了。夜至新昌,入住毛澤

宗是禪宗重地,可惜吾等匆匆,無緣

大法師開壇說法,設壇西竺院。天台

台山清茶一杯,身心俱靜。晚上有五

流﹂的石碑,是教觀總持,到此奉天

代古寺,寺門有寫着﹁一行到此水西

見,還盡平生未足心矣!天台山是隋

南四大梅山,獨欠隋梅,此次能親

老的梅樹之一。年前曾一口氣遍遊江

種,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是最古

隋梅一株,為天台宗五祖章安大師手

東流﹂亦算應景。寺中古樹參天,有

張建雄夫婦在國清寺

新昌大佛

蘭亭-有蘭亭集序碑刻

處,至此我們也興盡而返了。

上海不遠,確是上海民眾周末好去

關?烏鎮西柵極清幽,管理一流,離

才知道是白蓮塔,這難道和白蓮教有

的蘇杭大運河。河邊有一座塔,近看

風味。西柵川流盡處便是隋煬帝開鑿

天朗氣清,坐船遊水鄉,又是另一番

遊東柵,煙雨濛濛,令人難忘,此日

依從規定,才無開天索價之弊。上次

行統一管理,酒店和食舍的價格必須

宴水市客舍,確有水鄉風味。西柵實

鎮西柵的新遊點,入住枕水人家,夜

費,才流入民間。回程最後一夜到烏

以前的送禮佳品,自從打擊三公消

更得蘭亭刺綉一幅,清雅古樸。這是

練字,教孫兒中文,亦有範帖。筆者

(9527)

P:203

-30-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9528)

投稿中亞文明古國

—烏茲別克的今昔

去年九月中旬,曾隨新亞校友會

經常追問

程出發前,很多朋友都感到很好奇,

舉辦的旅行團,往烏茲別克一遊。啟

—烏茲別克在哪裡?這個

國之一。

文明古國就在中亞細亞,現為中亞五

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後,在

為世上兩個雙重內陸國之一。

汗接壤,由於其鄰國皆為內陸國,故

中亞其他四國毗鄰,其南部則與阿富

海,國土大部分在紅沙漠中,國境與

別克斯坦位於裡海之東,西北瀕臨鹹

及土庫曼斯坦,統稱中亞五國。烏茲

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獨立國家,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哈薩

亞洲的中部,五個以﹁斯坦﹂命名的

這個內陸國家,是著名﹁絲綢之

古道。

教士東來,走的就是這條貫通歐亞的

作用。此外,馬可波羅來華,歐洲傳

經過,肩負着溝通歐洲與亞洲的重要

路﹂上的古國,早在唐代,已有商旅

烏茲別克曾是帖木兒帝國的所

在地。帖木兒(Amir Temur ,1336-

1405)因作戰而受傷,故有﹁跛子﹂

系的血統。帖木兒建國於一三七

帖木兒的外號,他自稱有成吉思汗母

年,在頂峰之時,其版圖囊括整個中

—東至印度西北角、西至阿拉伯

半島、北至鹹海。直至一五

○六年,

帖木兒帝國才被烏茲別克人推翻。

我們在烏茲別克逗留了七天,無

街上,也沒有人會傷害她。﹂

﹁縱使一個滿身穿戴黃金的女士走在

個被征服的國家。他當政的時候,

不會讀書寫字,但卻懂得管理三十五

坦的民族英雄。據導遊介紹,帖木兒

無處不在,他已被捧成了烏茲別克斯

論參觀什麼古跡,帖木兒的精魂好像

翻開歷史一看,帖木兒帝國正滅

重生的石頭城

可以凝聚民族的自尊心。

後的烏茲別克斯坦,需要一個偶像,

木兒卻成了他們的英雄。也許,獨立

於烏茲別克人之手,但時至今日,帖

—塔什干(Tashkent)

此行的第一站是﹁石頭城﹂

多是新的建築。

經過大規模的重建後,現在看到的,

毀,大部份古老的遺跡皆埋於土中,

一九六六年大地震後,幾乎全城盡

塔什干,此城雖然歷史悠久,但在

在塔什干,第一個參觀點便是

才被帖木兒像取而代之。

這裡擺放的是列寧像,至一九九三年

像, 鐵馬金戈, 雄姿英發。 未獨立前,

的人物,廣場正中豎立着帖木兒的銅

帖木兒廣場。為了紀念這位叱吒風雲

從帖木兒廣場走過對面的大街,

學方面的資料。

畫……,少不了的是文物,還有天文

的歷史……,另有大量的圖片、繪

是有關帖木兒的,帝國的版圖、家族

的伊斯蘭風格。館內的主要展品,都

的圓形建築物,天青色的圓穹,典型

不遠處就是帖木兒博物館,一座白色

接着,我們到了獨立廣場

(Independence Square)。這是烏

茲別克最重要的廣場,象徵自由

一座巨型的銅像

廣場上矗立着獨立紀念碑,還有

和獨立,也是希望之地。偌大的

—The weeping

mother ,紀念二次世界大戰時的

步的好地方。

茵,紅的、黃的花兒盛放着,是散

烈士。廣場上大樹成蔭、綠草如

此外,我們也參觀了國家歷史

畫、書籍、木器、漆盒、細密畫等。

器、錢幣……還有雕像、泥塑、壁

器、陶器、瓷器、金器、玉器、兵

代,文物包括有石器、青銅器、鐵

二十六萬件,從石器時代到現當

博物館。博物館相當大,藏品超過

烏茲別克不愧為中亞的文明古

國,受多元的文化

—如突厥、波

上不同的宗教

斯、希臘、印度、蒙古的洗禮,加

—如祆教

(俗稱拜

火教

) 、摩尼教、佛教、基督教、

人驚嘆不已!

非常多樣化,其瑰麗多姿,實在令

伊斯蘭教的衝擊下,藝術品的風格

P:204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31-

(9529)

璀璨的明珠

—撒馬爾罕(Samarkand)

撒馬爾罕

—烏茲別克的第二大

必經之地。

的政治、科學、文化中心,也是絲路

稱為﹁東方璀璨的明珠﹂,曾是重要

老的城市,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被

城,是行程的第二站,也是中亞最古

Samarkand意指﹁肥沃的土

的地方已成廢墟

才在附近重新建造撒馬爾罕城,原有

壞,已不復存在。至帖木兒興起後,

城,曾受到阿拉伯軍和蒙古西征的破

多出善馬﹂。這座玄奘來過的歷史名

壤, 稼穡備植, 林樹蓊鬱, 花果滋茂,

撒馬爾罕;書中形容此地﹁土地沃

唐西域記︾中的﹁颯秣建﹂指的就是

一帶,稱之為﹁康居﹂。唐玄奘︽大

地﹂。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曾到過這

Afrosiab。

撒馬爾罕是帖木兒帝國的首都,

我們首先參觀的,就是帖木兒的陵

帖木兒死後也歸葬於此。進城後, —吉里

‧阿米爾(Gur-Emir)

是他為早逝的孫兒修建的。誰知命運

陵墓。眼前這座陵墓雄偉壯觀,本來

薩別茲,已為自己修建了一座簡樸的

斯蘭風味。帖木兒原先在故鄉沙赫里

色的穹頂,色彩華豔絢麗,典型的伊

墓,高聳的宣禮塔、巨大的拱門、藍

弄人,一四

○五年冬,年老的帖木

歸葬故里,遂葬於此地。

肺炎死於途中。由於冰雪封山,無法

兒,率軍六十萬進攻明朝的中國,因

陵墓內壁下半由大理石砌成,上

墨綠色玉石棺。

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是帖木兒的

棺槨,真正的棺槨深深埋在地下。其

箔……。墓室內安放九個象徵性的石

煌,滿是藍寶、瑪瑙、琉璃,還有金

文書法,燦爛奪目,穹頂更是金碧輝

半飾以彩磁鑲嵌的幾何圖案和阿拉伯

據說,公元一九四一年六月,

沒有?

木兒的詛咒,一直在流傳着,你聽過

天,希特勒就開始進攻蘇聯。這個帖

邪魔擊敗,其可佈更甚於吾。﹂第二

有銘文:﹁驚擾吾永眠者,將遭戰爭

蘇聯考古學家挖掘了帖木兒的墓,內

帖木兒帝國,除武功顯赫外,還

為著名。

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天文學上也頗

烏魯貝文(Ulugbeg ,1394-

1449) ,一譯作烏魯伯格,為帖木兒

烏魯貝文天文臺

精於天文曆算,曾在撒馬爾罕建造了

是當時著名的學者。他博學多才,尤

之孫,曾是帖木兒帝國的統治者,也

(Observatory of

Ulugbeg)。他在此測出一年時間的

微。

長短,與現代科學計算的結果相差極

烏魯貝文天文臺博物館,矗立

基礎理論和

表︾和各種星座圖像,概述了天文學

館中,有五百多年前編纂的︽新天文

理石製成的、巨大的六分儀。在博物

眼前的天文臺遺址,只留下一座由大

以天文為素材大壁畫。登上平臺後,

的銅像又出現眼前,銅像背後是一幅

在山坡上。沿路拾級而上,帖木兒

1018顆星辰的方位,這

後,測定星辰位置的最準確的記錄。

也是繼古希臘天文學家希巴爾赫之

Afrosiab博物館就在附近,那是

時統治階層的生活面貌。

已褪色剝落,但內容卻清晰反映了當

七世紀時粟特的壁畫。大部份的壁畫

了地下發掘出來的文物,最珍貴的是

挖掘出來的舊城考古遺址,裡面陳列

有人說,建築是帖木兒留給撒

文化中心。

匠……,將撒馬爾罕城建設成中亞的

和敘利亞等地抓來建築師、畫師、工

寶,也俘虜能工巧匠,從印度、波斯

戰爭,東征西討,不但劫掠金銀珠

馬爾罕最寶貴的藝術遺產,他發動

撒馬爾罕著名的建築很多,比比

帖木兒銅像 烏魯貝文天文臺博物館 雷吉斯坦廣場

P:205

-32-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哈藍(Bibi-Khanym)清真寺是其中史的變遷。 穹的建築,在悠悠歲月中,見證着歷 石。庭院中石刻的可蘭經,青綠色圓 着藍色瓷磚,雕刻着各種花紋的大理 今工程仍未完成。清真寺的外面鑲嵌 次地震中倒塌,其後在原地重建,至 大門高達三十五米高的清真寺,在一 漂亮,清真寺就是為她而建的。這所 之一。傳說帖木兒的妻子比比哈藍很 來到撒馬爾罕,當然不能不遊撒馬爾罕的中心

—雷吉斯坦

(Registan)廣場。據說,這個廣場是

的。

仿照伊朗伊斯法罕的伊瑪目廣場而建

巨大的拱門、高聳入雲的宣禮

那股懾人的氣勢。

和興盛。不親歷其境,根本無法體會

前閃耀着,訴說昔日撒馬爾罕的繁華

盛極一時的伊斯蘭文化,就在你的眼

紋、藍藍的碎瓷拼鑲出不同的圖案,

塔、深藍色的穹頂、繁複細密的花

﹁雷吉斯坦﹂意為﹁沙地﹂,由

的是﹁烏魯貝文﹂神學院

三座排成品字形的神學院組成。靠左

(Ulugbeg

Madrasah) ,神學院的正門和穹頂是

壞,又重新修建了。在烏魯貝文的統

用彩色陶瓷裝飾的,後來遭地震破

思汗所佔,一三七

○年落入帖木兒之

是布哈拉汗國。

國、唐代昭武九姓中的安國,指的都

國。古籍中的不花剌、新唐書的戊地

兒王朝,並建都於此,史稱布哈拉汗

袖昔班尼南下河中農業區,推翻帖木

手。至十六世紀初期,烏茲別克人領

大清早出發,到達布哈拉時已

布哈拉是黃色的,信焉!

意。有人說過,撒馬爾罕是藍色的;

雖然沒有撒馬爾罕漂亮,卻更有古

區,開展古城之旅。泥黃色的街道,

接近下午一時。午飯後,便進入舊城

老城的街道,十分狹窄破敗,

(Lyabi-Hauz)

像迷宮一般,但走到了水池廣場

,馬上豁然開朗起來。

過,仿如醍醐灌頂,感覺無比清涼。

熱的天氣下,與這個﹁水池﹂擦身而

攝氏三十多度的高溫稍減。在既乾且

茶座,水池水珠瀰漫、水花四濺,令

個儲水庫。池邊植有垂柳,四周設有

石砌的方形水池,原來是中古時的一

水池廣場附近是旅遊區,左右道

琳瑯滿目,什麼都有

上攤販林立,工藝品攤子隨處可見,

—地毯、細密

案極富民族色彩,教人愛不釋手。

披肩、帽子、布疋……任君選擇;圖

畫、陶瓷、木器、銀器,還有絲巾、

課,並允許女子來聽課。

心。據說,烏魯貝文曾親自在此授

治時期,這裡是伊斯蘭的思想文化中

居中的是﹁鍍金的﹂經學院

(Tillya-Kari Madrasah)。進內遊

右邊的是﹁猛虎﹂經學院

嵌以幼若頭髮的金絲,瑰麗莫名。

動,仰頭一望,穹頂覆以黃金,再

目四顧,藍、白、金三色在眼前浮

(Sher-Dor

Madrasah) ,在正面拱門的頂上兩

有日本浮世繪的味道。

虎,背上是兩個象徵太陽的人臉,帶

側,彩瓷拼鑲着兩隻鬚牙畢露的猛

昔日經學院的房間,大都變成

伊斯蘭的棟樑

就來自撒馬爾罕和布哈拉。

名,唐朝的﹁康國樂﹂、﹁安國樂﹂

以來,烏茲別克的音樂和舞蹈都很著

鼓……即時演奏出不同的樂曲。自古

的樂器,箏、笛、胡琴、馬頭琴、手

當地一位著名的音樂家,他拿起不同

一所房子,欣賞音樂表演,演奏者是

藝品。導遊領着我們,走進院子裡的

了紀念品商店,出售不同款式的手工

—布哈拉(Bukhara)

行程的第三站,我們來到了位

薩曼王朝的國都,一二二

建於公元一世紀前,九至十世紀時為

於烏茲別克中部的布哈拉。布哈拉約

○年為成吉

水池廣場 民族歌舞

(9530)

P:206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33-

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在布哈拉

參觀了多所經學院、清真寺,還有薩

(Samanid)陵墓、 雅克(Ark)城堡,

夏宮等古跡。

以及市郊的巴哈丁墓園、布哈拉王之

布哈拉意指﹁修道院﹂,據說,

著名的

此地經學院有一百一十三所之多。在

Sher-Dor經學院,我們觀賞

的建築師所設計的。

﹁猛虎經學院﹂一樣,都是來自波斯

正面拱門上有展翅的鳳凰圖案,與

學院建於十七世紀,位於大水池旁,

了一場烏茲別克的民族歌舞。此所經

這場表演非常精彩,舞蹈員穿上

和布哈拉一帶。

枝舞﹂呀,也來自塔什干、撒馬爾罕

行的西域舞蹈, 什麼 ﹁胡旋舞﹂ 、 ﹁柘

不知疲,千匝萬周無已時﹂。唐朝流

白居易的︽胡旋女︾云:﹁左旋右轉

急轉如風﹂,急旋如風的舞姿,正如

華麗奪目,舞者婀娜多姿。所謂﹁舞

傳統的衣飾,披上長長的頭巾,舞衣

導遊介紹,烏魯貝文曾下令興

撒馬爾罕和

建了三所經學院,分別位於布哈拉、

Gijduvan三地。布哈拉

寫上的字句:

津樂道的,是烏魯貝文在經學院大門

雖較小,然氣度恢宏。至今仍為人津

的烏魯貝文經學院是第一所,面積

\"Pursuit of knowledge

man and woman\"

is the duty of each follower of Islam,

。據說,還有另

一句名言刻在門上:\"Let the doors

wisdom\"

circle of peoples, versed in the book

of God's blessing will open over a

,可惜在十六世紀進行維修

實在令人佩服不已。

一身,其識見之博大、胸襟之寬廣,

的學者,集詩人、科學家和哲學家於

時消失了。烏魯貝文不愧為當時著名

布哈拉另有一所著名的經學院,

位於波依卡揚(Poi Kalyan)廣場內,

清真寺,以及米里

場有三座建築,包括波依卡揚古塔、

波依卡揚意為﹁在偉大的腳下﹂。廣

‧阿拉布經學院

(Mir Arab Madrasah)。

米里

‧阿拉布經學院建於

品店、餐廳,甚至表演場地。如

克的經學院,大多已變成手工藝

蘇聯時期也未停止過。在烏茲別

直以來都進行學術活動,甚至在

蘭經︾章數相同。這所經學院一

的數目為一百一十四個,與︽古

蘭僧侶研習之用,其中研究小室

院內有教室和研究小室,供伊斯

四周是兩層的建築。據資料介紹,

院一樣,這裡有正方形的庭院,

止遊人入內參觀。跟傳統的經學

十六世紀,目前還在使用,故禁

有的功能,實在非常難得!

今看到的這一所,還繼續發揮原

站在廣場上,經學院巨大的藍

格低調而華麗。

藍磚建砌,外面鑲嵌着馬賽克,風

寺相較,這所清真寺規模略小,用

重建於十五世紀。與比比哈藍清真

被成吉思汗燒毀,目前的清真寺,

寺於一千一百二十一年興建,後來

卡揚清真寺就在經學院的對面,此

色穹頂,在驕陽下份外耀目。波依

廣場中最觸目的,是高達

可以俯瞰整個布哈拉古城。

迴旋石階一百零五級,登上塔頂,

磚雕精緻玲瓏,花紋甚美。塔內有

土黃色的陶磚砌建而成,幾何形的

建,建築受波斯風格影響,塔身以

漠遊牧者的地標。此塔曾多次修

塔是布哈拉最高的建築物,也是沙

四十六米的波依卡揚古塔。這座古

至於中亞最大的經學院,就

是庫克爾達什經學院(Kukeldash

Madrasah) ,建於一五

○九年,內有

觀的經學院實在不少,這是最大的一

破不堪,現正進行維修工程。沿途參

克,裡面的壁畫已褪色。經學院已殘

達三百二十人。大門外面鑲嵌着馬賽

超過一百三十間研究小室,學生曾多

所,亦是最後的一所。

離開經學院時已近黃昏,夕陽斜

近在咫尺,伸手可觸。

來是那麼的遠,仿似遙不可及,又像

歷史留下來的遺跡,古老的布哈拉看

樸莊嚴。站在異鄉的一隅,四周盡是

黃色,經學院外牆的藍色瓷磚顯得古

暉下,土黃色的老城呈現出濃郁的金

從塔什干、撒馬爾罕,走到布哈

很特別的博物館

在行程的最後一天,我們參觀了一所

拉,繞了一圈,然後又回到塔什干。

—﹁政治鎮壓受害

站都有不同主題。

站建得很漂亮,跟蘇聯的很相似,每

入鄉隨俗,坐了地鐵,塔什干的地鐵

我想起了中國的文革。此外,大家也

識份子,被蘇聯政府壓迫的實況,教

文物、文獻,描畫當年烏茲別克的知

者﹂博物館,此館展出大量的圖片、

此行只有短短數天,當然沒可能

仍有未到過的古城,我

悉,可又感到很陌生。在烏茲別克,

一種如夢似幻的感覺,似乎有點熟

交錯的時空,烏茲別克至今仍給予我

盡覽當地的名勝古跡。不同的文化、

—期待着下

一次的相遇!

(9531)

P:207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事項 宣傳

愛鄰「社」服務學習計劃

服務沙田、大埔及馬鞍山的弱勢社群

對象:校內全日制本科生及學生團體

參與本計劃的三種模式:

● 由學生自行發起的服務學習項目

同學自行組成小組,提交建議書

資助金額每項目可高達港幣 25,000 元,申請者可同時申請其它資助

● 由學生發起、社會服務機構協助的服務學習項目

同學可在社會服務機構的協助下設計活動

本計劃透過社會服務機構分配所得資助,活動經費每項目可高達港幣 25,000 元

●參與由社會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學習項目

以此計劃滿足相關書院通識科目要求

同學可以此計劃中的服務學習經驗作為滿足相關書院通識科目(如專題討論、具服務學習元素的科目等)的服務

學習要求,唯同學必須事先徵得該科老師同意。

以此計劃滿足相關書院服務獎勵計劃要求

同學亦可以此計劃中的服務學習經驗作為滿足新亞書院通才

獎勵計劃的服務學習要求,唯同學必須事先徵得書院的同意證明。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

保障市民健康: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籌辦「環境及氣候論壇系列」,就不同議題舉辦論壇,邀請各界專家

和市民一同探討香港及全球的環境及氣候問題,希望藉此開拓環保新

思維,尋求解決方法。

是次「保障市民健康: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論壇將由何德賢先生

討論「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系統」的目的、內容和用途,黃俊賢先生和余

德新教授回應和發表意見。另設有問答環節,歡迎與會者發言提問。

論壇以廣東話主講。免費入場。如欲參與,請於 www.cuhk.edu.hk/gaia 登記

報名。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查詢電話︰ 3943 3972

環境及氣候論壇系列

日期: 一月三十日(星期五)

時間: 下午三時至五時

地點: 灣仔香港小童群益會總部大廈五樓演講廳

督導委員會聯席主席:

沈祖堯教授 校長

關瑞文教授 崇基學院神學院副院長

給你豐富資助,讓你愛近一點

(9532)

-34-

P:208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 新亞生活 42 ︰ 5 (2015 年 1 月)近期捐款鳴謝新亞書院於本刊截稿日前收到以下人士慷慨捐款,支持書院不同的發展項目/範疇,謹此致以衷心的感謝!(按筆劃序) 王華峰( 丁新豹 1994 /新亞/數學)朱泇穎(2014 /新亞/環境科學)何婉宜(1974 /新亞/中文)何頌恩(2014 /新亞/生物)李子文(1972 /新亞/工管)李永青(1974 /新亞/歷史)李育鴻(1974 /新亞/生物)李明逵(1972 /新亞/歷史)李鴻基(1990 /新亞/化學)宋叙五(1966 /新亞/經濟)佘羨嵩(2008 /新亞/社會)林怡

(2014 /新亞/人類)

林榮德(1975 /新亞/工管)

吳日偉(1988 /新亞/哲學)

吳智勳(1974 /新亞/中文)

吳華治(2014 /新亞/日研)

范家兒(2014 /新亞/工管)

姜國強(1974 /新亞/經濟)

姚濬康(2000 /新亞/計算機科學)

黃乃正(

徐立夫

1973 /聯合/化學)

黃煒燊(2014 /新亞/心理)

黃騫儀(2014 /新亞/食品及營養科學)

胡雪英(1969 /新亞/中文)

莫詠儀(1997 /新亞/建築)

梁震宇(2014 /新亞/計算機工程學)

傅世亨(1973 /新亞/藝術)

張盛基(1993 /新亞/醫學)

張凱琪(2014 /新亞/人類)

楊天成(1969 /新亞/化學)

溫子瑩(2014 /新亞/法律)

劉小鷹(1988 /新亞/市場)

郭益耀(1962 /新亞/經濟)

葉章梅(1990 /新亞/工管)

黎凱玲(1994 /新亞/護理)

陳子來(1974 /新亞/藝術)

陳秀欣(2014 /新亞/歷史)

陳炳麟(1974 /新亞/歷史)

霍允晴(2014 /新亞/社會)

賴偉夫(2014 /新亞/數學與信息工程學)

謝健

(2014 /新亞/法律)

鄭家驊(1964 /新亞/會計及財務)

鄧炯揚(1972 /新亞/工管)

鄧曉聰(2014 /新亞/新傳)

鄧馥儀(2014 /新亞/保險、財務與精算學)

譚凱恩(2014 /新亞/公共衛生)

關彩華(1974 /新亞/歷史)

朱潤安、陳慧娜(1976 /新亞/財務)

無名氏

董家池校友香港熊貓教育基金

恒星電子有限公司

成功慈善基金會有限公司

Chow Li Chen Sandy

捐款人/機構芳名

姓名 學院/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Dr. Liu Chun Lung 廖振隆博士 數學系 講師 十二月八日

本院新同事 二○一四年十二月新聘任隸屬本院之教師︰

(9533)

-35-

P:209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 January 2015

MAJOR EVENTS

(December 2014)

December 6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Mr. Chien Mu Manuscripts Exhibition”, as well as the book launch for Ch’ien My

Xiansheng Shuxinji (A Collection of Professor Ch’ien Mu’s Correspondence with his family members and students

at New Asia College) were held at the New Asia History Gallery.

December 16 to 30

Exhibitions were held at Hui Gallery:

1. Joint-exhibition titled“Collective sickness” by Lau King Nam and Chan Kwan Lok

2. Solo exhibition titled“Looking glass” by Yau Wing Fung

December 12

New Asia College Staff Association organized the Lunar Solstice and Christmas Party at Yun Chi Hsien and Tabletennis Room.

December 1 to 13

“Mr. Chien Mu Manuscripts Exhibition” by New Asia College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210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6(2015年2月)

第四十二卷第六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二千九百五十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三 乙未說「羊」

頁七 余光中教授主持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講座

頁十三 許讓成先生紀念獎學金領受人午餐會

二 ○ 一 五 年 二 月 十五日

新亞生活月刊

新禧

恭賀

P:211

新亞生活 42 ︰ 1(2014 年 9 月) -2- 新亞生活 42 ︰ 6(2015 年 2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李幗怡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534)

要目

二○一五年一月

19/1-30/1

23/1-6/2

20/1

5/1-15/1

9/1

10/1

許氏文化館舉行陳伊婷、莊廷匡、朱仟青、莫曉彤、楊榮燊、楊媛茵聯展:

《不正 2.0 》

2014/15 年度新亞書院文化講座第二講於新亞中學禮堂舉行,講者為吳明教

授,講題為「後軸心時代中國文化的走向」。

許氏文化館舉行邱榮豐、顏汝婷聯展:藝術系北京畫院及重慶考察團展覽─

《碧瓦遛灣》

本學期第一次學生午餐/晚餐座談會於雲起軒舉行,是次座談會與本院學生會

幹事會合辦,主講嘉賓為劉夢熊先生,講題為「劉夢熊的紅樓夢」。

新亞書院環境保護委員會舉行「第十五屆環保雙周」,主題為「綠色校園,共同

實踐」。

本學期雙周會主題是「全球視野下的香港」;本學期第一次(第 570 次)

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主講嘉賓為鄭幗恩女士,講題為「沒

可能的腳步」。

大事記頁三乙未說

(洪若震

七余光中教授主持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頁八既精且博,允壽而康──余光中教授的創作與學術

(樊善標

頁十三許讓成先生獎學金領受人午餐會

(麥敏儀

頁十四新亞書院文化講座

頁十五「陰天,間或有陽光」朗讀會/珍惜盛放櫻花

頁十六嘗在新亞(楊敬雯、鄭嘉韻)

十山西文化古剎遊之晉祠平遙行(之二)(張建雄)

三新亞六五

‧在溫哥華

(莫圓莊

四一代承傳(下)

—新亞書院新亞中學學長計劃

(宋嘉榮

頁二十七學生座談會

—劉夢熊的紅樓夢

(張肇庭

頁二十

九新亞劇社周年公演

─《想死》

(新亞劇社

頁三十台灣交流2014(新亞書院歷史系系會

頁三十

一香港準教師粵北服務體驗營

(鄧秋燕

頁三十

二近期捐款鳴謝

頁三十

三宣傳事項/榮譽

/本院新同事

.i .V Singapore Reflection Report on Summer Internship Program in (Lau Yuet Ting, Amy)

of Art (Lee Cheuk Wun

2014 Summer Internship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 Sharon)

P:212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9535)

洪若震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春秋魯宣公二年︵前

羊是好東西。

607︶,鄭

斟懷恨在心,決戰時,他對華元說:

漏了他的車夫羊斟。吃不上羊肉的羊

擊。戰前,華元宰羊犒勞將士,偏偏

公子歸生伐宋,宋右師華元率軍迎

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

為政。﹂意思是:﹁之前羊肉分給

羊斟重視羊肉甚於國家。

那邊,華元莫名其妙做了俘虜。可見

此。於是,羊斟直接把戰車趕到敵軍

來作主。﹂成語﹁各自為政﹂即出於

誰,你作主;今天戰車往何處,我

戰國︵一說春秋︶時,中山國

過強大的楚軍。中山國君被迫逃亡,

討伐中山。中山是個小國,當然打不

氣之下,投奔楚國,還說服楚王發兵

臣,結果大夫司馬子期沒分著。他一

羊羹雖好,分量卻不足,不夠遍分群

君宴請群臣,其中一道佳餚是羊羹。

乙未說「羊」

不禁慨歎:﹁吳(吾)以一杯羊羹亡

國!﹂司馬子期和羊斟一樣,顯然也

重羊不重國。

東漢武帝建武年間,北海人甄宇

不﹁博﹂,博士祭酒

博士們學問雖﹁博﹂,心胸可一點都

有肥有瘦, 不知怎麼分才算 ﹁公平﹂ 。

為每位博士送上一口羊。問題是,羊

徵拜博士。按慣例,每逢臘月皇帝會

—就是博士中

的老大—建議,不如把羊都殺了,

的人。

後世也以此稱呼那些識大體、能謙讓

甄宇由是有了﹁瘦羊博士﹂的大號,

事,特別召見這位﹁瘦羊甄博士﹂。

也不好意思再爭吵下去。皇帝得知此

默默把最瘦的羊牽走。博士們見了,

氣。甄宇簡直受不了這幫家伙,於是

們又想,不如抽籤吧,大家賭賭運

肉平分。甄宇反對。斤斤計較的博士

羊是好東西,是因為牠味道甘

邀稿

編輯

-

3

-

P:213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得很。

東漢的博士對羊也是擇肥揀瘦,挑剔

美,至少羊斟、司馬子期都喜歡吃,

甘美之﹁美﹂,小篆作﹁﹂,

︽說文解字︾:﹁,甘也。从羊

意。

从大。羊在六畜主給膳也。美與善同

﹂﹁美﹂原指羊味肥美,故由

者笠原仲二說:﹁

後來引伸為一切美好的東西。日本學

﹁羊﹂、 ﹁大﹂二字組成,羊大為美,

中國人最原始的美

種古代人們味覺的感受性。

意識,就起源於『肥羊肉的味甘』這

︽說文解字︾ 還說 ﹁美﹂ 和 ﹁善﹂

同意。﹁善﹂小篆作﹁﹂,隸作

﹁譱﹂,︽說文解字︾:﹁,吉

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字後來就省去一言,寫作﹁

好話,多一句少一句無所謂,﹁

﹁譱﹂字上面加了個﹁羊﹂。反正是

說好話。羊就是好東西︵吉︶,所以

之義,就是搶著說話。說甚麼話呢,

個﹁言﹂組成,有﹁競言﹂、 ﹁爭言﹂

﹁譱﹂字下面是﹁誩﹂,﹁誩﹂由兩

﹂,

就是今天的﹁善﹂字。

﹁善﹂字上面有﹁羊﹂,推其

本義,恐怕還是和美食有關。許慎說

﹁羊在六畜主給膳也﹂,古文字學家

︽周禮

代有﹁膳夫﹂一職,掌管宮廷飲食,

認為,﹁善﹂就是﹁膳﹂的本字。周

‧天官‧膳夫︾:﹁膳夫掌

王之食飲膳羞, 以養王及后、 世子。﹂

夫﹂。

而﹁膳夫﹂,在金文中就寫作﹁善

和﹁善﹂字一樣,珍饈百味的

﹁羞﹂甲骨文作﹁

﹁饈﹂本字作﹁羞﹂,也和食物有關。

﹂,金文作﹁

假借為羞恥之﹁羞﹂。

作﹁饈﹂,成了新的形聲字,本字則

後來﹁羞﹂又加了個形符﹁食﹂,寫

然是好東西, 所以加了 ﹁羊﹂ 作意符。

﹁羞﹂就是祭祀時進獻的食物,那當

︵手︶,代表手捧羊肉,有進獻之義。

﹂,左邊是﹁羊﹂,右邊是﹁又﹂

﹁善﹂、﹁羞﹂皆有﹁羊﹂在

邊加個﹁厶﹂,寫作﹁

誘人向善。誘人向惡,則在﹁羑﹂右

﹁羊﹂代表善美,所以﹁羑﹂字專指

﹁誘﹂原寫作﹁羑﹂,也从﹁羊﹂。

裏頭,代表美食。美食誘人,誘人之

﹂。﹁厶﹂

人心不古, 原在善、 惡兩端的 ﹁羑﹂ 、

就是自私的﹁私﹂, ﹁厶﹂代表邪惡。

﹂二字後來竟然合流,都寫作

﹁誘﹂,人是越來越分不出善惡了。

看見美食自然會流口水,在美食

字。﹁羨﹂字下面為﹁

︵羊︶下面加些口水,就是個﹁羨﹂

﹂,﹁﹂

所以兩個字都从﹁

起盜竊之心。貪欲一起,就流口水,

猶如 ﹁盜﹂ 字, 本義是見到寶物 ︵皿︶

本義是見到美食︵羊︶有貪羨之意;

即口水,後來寫作﹁涎﹂。﹁羨﹂的

﹂。

羊是好東西,味道好自不用說,

反,使他的同僚更丟臉。

也是為同僚送面子,當然結果剛好相

國,其實為的是面子;甄宇挑瘦羊,

還關乎臉面。羊斟、司馬子期為羊賣

羊牽涉到尊嚴,要從羊和祭祀的

關係說起。

在甲骨文的時代,羊與牛地位相

近。如﹁牧﹂字甲骨文作﹁﹂,

圈,甲骨文作﹁

又如﹁牢﹂,意思是關養牲畜的欄

﹂,左邊是﹁羊﹂,那就是牧羊了。

﹁牛﹂,代表牧牛;也可以寫作﹁

右邊是手,拿著棍子,在趕左邊的

﹂,圈中養的是

﹁牛﹂;也可以寫作﹁﹂,在圈中

的是﹁羊﹂。

至於犧牲之﹁牲﹂,甲骨文作

﹁﹂,右邊是聲符﹁生﹂,左邊是

這似乎說明,羊比牛更早用於祭祀。

文的 ﹁牲﹂ 字不从 ﹁牛﹂ , 只从 ﹁羊﹂ ,

﹁羊﹂,脖子上還套了條繩索。甲骨

後來,﹁牧﹂、﹁牢﹂、﹁牲﹂

早更多,更具代表性。

所示,就祭祀而言,羊卻比牛用得更

家畜界的老大。但如甲骨文﹁牲﹂字

諸字都从﹁牛﹂不从﹁羊﹂,牛成了

古代祭祝,須殺牲以血塗鐘,這

忍﹂之心。

的事,以致齊宣王對羊沒有甚麼﹁不

代替;二、殺羊獻祭在當時是常見

一、牛不是祭祀的必需品,可以用羊

﹁仁﹂的道理。從這件事可以看到,

宰。孟子後來抓住這件事,和他大談

怪,不忍心看牛受屠,倒忍心看羊被

用羊來代替。齊宣王這人看來有點

宣王於心不忍,就叫人把牠放了,

釁鐘。那頭可憐的牛害怕得直哆嗦,

王看到有人牽牛經過,準備殺了取血

種儀式稱為﹁釁鐘﹂。有一次,齊宣

再舉一例。每年秋冬之交,周

標明哪一天是初一︵朔︶,故稱﹁頒

曆書相當於今天的﹁通勝﹂,上面會

天子會將來年曆書頒發給諸侯,這本

(9536)

-

4

-

P:214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對他說:﹁

了有點可惜,就想把牠也省了。孔子

保,覺得告朔既然形同虛設,餼羊殺

孔子的學生子貢︵端木賜︶比較環

不聽朔,那口餼羊算是白白犧牲了。

自魯文公起,魯國國君既不告朔,也

侯方可回朝聽政,稱為﹁聽朔﹂。但

生羊,則稱﹁餼羊﹂。告朔之後,諸

禮,謂之﹁告朔﹂;那口用來祭祀的

月初一準備一口羊,到祖廟行告祭之

朔﹂。諸侯把曆書藏在祖廟,並於每

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

禮。﹂意思是:﹁阿賜呀,你看重的

也就沒有﹁禮﹂。

為告朔之禮的重要部分, 沒有 ﹁羊﹂ ,

是羊,我看重的是禮。﹂孔子視餼羊

子貢重視的是羊的物質價值,孔

道美食,還是代表一種精神。

目中,﹁羊﹂不僅僅是一類動物、一

子重視的是羊的精神價值。在孔子心

﹁羊﹂甲骨文作﹁﹂,金文

作﹁﹂,小篆作﹁﹂,都是

化。︽說文解字︾直接指明:﹁

角是其特徵,下面是羊頭或羊身的簡

象形字,很好認,上面那對彎彎的羊

祥也。﹂﹁羊﹂就是﹁祥﹂,﹁羊﹂

由形而下的﹁美羊﹂,昇華為形而上

上面就有這兩個字︵圖一︶。

就寫作 ﹁吉羊﹂ , 如漢代 ﹁大吉羊洗﹂

的﹁吉祥﹂。古代﹁吉祥﹂二字本來

漢儒董仲舒解釋:﹁羔有角而不

故羊之為言猶祥與!

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

鳴,殺之不諦(啼),類死義者;羔

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執之不

﹂他說:羔羊有

以﹁羊﹂等同於﹁祥﹂。

所說,羊具有仁、義、禮等品德,所

跪下承受,有如知禮之人。如董仲舒

有如就義之人;小羊吃母羊之奶,必

如好仁之人;捉牠不叫,殺牠不哭,

角卻不傷人,備有武器卻不使用,有

仁義的﹁義﹂字,上面也有

﹁羊﹂。﹁義﹂字小篆作﹁﹂,

︽說文解字︾:﹁,己之威儀也。

从我羊。﹂﹁義﹂是﹁儀﹂的本字,

慎說﹁美﹂ ﹁

以下面有個﹁我﹂字。前文提到,許

許慎說,﹁義﹂代表自己的威儀,所

與善同意﹂,又說﹁善﹂

﹁與義、美同意﹂,﹁美﹂、﹁善﹂、

文作﹁

有個﹁羊﹂字。其實,﹁我﹂甲骨

﹁義﹂都是正面的東西,所以上面都

﹂,象兵器之形,代表儀

仗;﹁羊﹂是祭品,代表儀式,合成

作威儀之﹁儀﹂。

之﹁義﹂,又加人旁寫作﹁儀﹂,用

的行為,因此﹁義﹂字後來專指正義

由儀仗、儀式又引伸為一切合宜合理

馬子期吃不到羊,是很沒面子的事。

有關。威儀就是臉面,所以羊斟、司

個﹁義﹂,自然和儀仗、儀式、威儀

羊還是溫順的動物,東晉王廙

說:﹁羊者,順之畜,故為羊(祥)

也。﹂溫順也是一種美德。古代亡國

子就曾﹁

示歸順。周武王伐紂,紂王的哥哥微

之君臣,投降時往往要牽一口羊,以

左牽羊,右把茅﹂,向武王

是 ﹁

請降。春秋時,楚國克鄭,鄭襄公也

肉袒牽羊﹂ , 在皇門迎接楚莊王。

﹁法﹂字小篆作﹁

羊又和法制有關。

﹂,隷作

﹁灋﹂,︽說文解字︾說:﹁,

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觸

不直者;去之,从去。﹂﹁灋﹂字由

是上古的神獸。︽述異記︾上說:

呢,就是﹁解廌﹂,又寫作﹁獬豸﹂,

﹁水﹂表示執法應當持平如水。 ﹁廌﹂

﹁水﹂、﹁廌﹂、﹁去﹂三字組成。

獬豸者,一角之羊也。性知人罪。

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

解決。

不用查案,不用斷案,一切交由獬豸

罪之人。皋陶這個法官當得很輕鬆,

豸拖出來,這隻獨角羊會用角去撞有

皋陶是上古著名的法官,審訊時把獬

獬豸是獨角神羊,能明辨是非曲直。

︽異物志︾則記載:﹁東北荒中

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

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鬭

象徵,稱為﹁法獸﹂。

口咬理虧之人。獬豸後來成為刑法的

用角撞不正之人;有人爭吵,牠會用

神羊獬豸秉性忠直,有人打鬥,牠會

出於對獬豸的尊重,古代辦案

在官服的補子上。補子上的獬豸仍維

明清御史不戴獬豸冠,而是把獬豸繡

上加了兩顆明珠,說是獬豸的雙角。

人們一度忘記獬豸只有一隻角,在冠

種冠, 所以又稱 ﹁法冠﹂ 。 到了隋代,

粉。秦滅楚後,專門讓執法官吏戴這

有梁,梁上有木刻的獬豸角,上塗碧

做了一頂帽子,這就是獬豸冠。冠上

楚文王曾捕獲一頭獬豸,依牠的形狀

丞、 監察御史, 都要戴獬豸冠。 據說,

的神獸。古代的執法者,如御史台中

要向著東北,因為獬豸是產自東北荒

(9537)

-

5

-

P:215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是執法兵種,這種服飾不失古意。 仍佩獬豸臂章,以示公正忠貞。憲兵 像羊了︵圖二︶。今天,臺灣的憲兵 持獨角神獸的形象,但看起來卻不大 就因為獬豸是法獸,故﹁灋﹂字 去除罪惡,如段玉裁所說,﹁ 从﹁廌﹂从﹁去﹂。﹁去﹂的意思是 法之正

人,如

廌之去惡也。﹂後來﹁灋﹂字

从水从去的﹁法﹂字。

只保留持平、去惡之義,於是簡化為

羊是好東西,連帶从羊之字,如

文化、傳統價值最重要的部分。

字,並由物質而精神,成為中國傳統

﹁美﹂、﹁善﹂、﹁義﹂,也都是好

今年是乙未羊年,正是好年,寄

行,使刑罰得中。

能如神羊獬豸,公平公正,依義而

設,提倡﹁依法治國﹂,也希望執政

盡善盡美。又恰逢內地致力於法治建

望一切人事,皆大吉羊;一切物事,

漢語﹁羊﹂是泛稱,不分山羊、

還有個有趣的問題順便提一提。

綿羊。英語則不然,﹁羊年﹂或譯

Year of the Goat︵山羊︶﹂,或譯

﹁Year of the Sheep︵綿羊︶﹂,甚

至﹁Year of the Ram︵公羊︶﹂,那

麼,到底哪種譯法更為貼切?

竊以為﹁Year of the Sheep﹂最

好,原因是:

一、根據殷墟考古發現,晚商綿

羊和山羊的比例約為26 1: ,綿羊數目

遠多於山羊。

二、綿羊溫馴,山羊執拗,綿羊

羊肉少毛薄,綿羊比山羊更﹁美﹂。

比山羊更﹁善﹂;綿羊肉肥毛多,山

三、日本漢字﹁羊﹂專指綿羊,

︵綿羊︶,而不用﹁ヤギ﹂︵山羊︶。

ギ﹂。日本生肖﹁羊﹂只用﹁ヒツジ﹂

讀為 ﹁ヒツジ﹂ ; ﹁山羊﹂ 則讀為 ﹁ヤ

四、就西方傳統而言,綿羊代

所載,獻祭用綿羊;替罪則用山羊

表良善,山羊代表邪惡。如︽聖經︾

Scapegoat︶。西諺所謂﹁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意即﹁把

好人和壞人分開﹂。

不論中外東西,綿羊寓意皆比山

還是稱﹁

羊為好, 新年就圖個好意頭, ﹁羊年﹂

Year of the Sheep﹂吧。

圖二‧明代「獬豸」補子

圖片來源:

http://bift.sres.bjedu.cn/static/resource/2013/40D55544A3/D9

52DF5891/712BBD584A/8A3CA85591/399C3DABB2/%E6%

98%8E%E5%88%9D%E7%8D%AC%E8%B1%B8%E7%BA%

B9%E8%A1%A5%E5%AD%90.jpg

圖一‧漢代大吉羊洗銘文

(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卷九)

(9538)

-6-

P:216

-7-

龔自珍與雪萊

龔自珍與雪萊

中西田園詩的比較

中西田園詩的比較

詩與音樂

詩與音樂

─前言與朗誦會

前言與朗誦會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39)

第二十八屆

余光中教授主持

「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活動 書院

第一講

龔自珍與雪萊

主持 :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

日期 : 二○一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 星期五 )

時間 :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第二講

中西田園詩的比較

主持 : 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榮休講座教授金聖華教授

日期 : 二○一五年三月一日 ( 星期日 )

時間 : 下午六時正

地點 : 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第三講

詩與音樂─前言與朗誦會

日期 : 二○一五年三月六日 ( 星期五 )

時間 : 下午四時正

地點 : 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五號演講廳

台灣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榮譽退休教授及前文學院院長、前香

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教授余光中教授將於二月底到訪,主持

本院六十五周年院慶學術講座暨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

座」。余教授留港期間,將主持下列三個講座:

所有講座以普通話講述,歡迎聽講。

如有查詢,歡迎致電院務室陳佩瑩女士(電話︰ 3943-7601 )

P:217

-

8

-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9540)樊善標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余光中教授原籍福建永春,1928

難﹂。

即使抱持觀光心態,也會帶來呼吸困

所言,﹁余光中無疑就是崇山峻嶺,

作與學術,並不以詩為限。正如論者

投放於詩。可是余教授的成就橫跨創

注定了余教授將要把一生最大的心力

日,古人﹁登高作賦﹂,冥冥中似乎

年重陽節生於南京。重陽是登高佳

1要對這座文學的額菲爾士峰

起。

有些了解,得從最初的地殼運動說

余教授在戰火之下成長,青少

入廈門大學外文系二年級,開始以

文系,因局勢嚴峻,避往廈門,改

國共內戰期間考上南京金陵大學外

年時正值抗戰,在四川就讀中學,

既精且博,允壽而康─余光中教授的創作

新詩及評論投稿報刊。1950年隨家

1958

級,並在老師推薦下發表英詩譯注。

人到台灣,插班台灣大學外文系三年

年獲亞洲協會獎金,赴美國愛

1959 (

位。此後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外文系

奧華大學進修,次年取得藝術碩士學

-1972)、政治大學西語系(1972-

1974)、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

學系(1974-1985)、中山大學文學院

(1985-1999),目前為中山大學外國語

然的文學家兼學者。

不絕,允為當代活躍期最長且成績斐

教授在教學之餘,創作、翻譯、研究

文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數十年來,余

余光中教授創作新詩始自弱冠之

年,最初受新月派、臧克家及西方浪

第一本詩集︽舟子的悲歌︾

漫詩人如拜倫、雪萊、濟慈等啟發,

(1952)雖

性的艾略特

努力吸納現代技巧,尤其推崇重視知

到美國進修。余教授詩風由是一變,

視野,取法西方現代詩,又推薦他

頗為欣賞這位年輕詩人,鼓勵他擴闊

友人介紹認識當代文豪梁實秋,梁氏

制,已見日後風格的端倪。余教授得

未脫格律派家法,但抒情而不失節

(T.S.Eliot)及創新語言的

康明思(E.E.Cummings) 等。但縱使

文學出身自有關連。

以前的西方經典,這和余教授的英美

當時藉以對照的主要是十九世紀及

當代西方文明保留一分反思的清醒。

在積極現代化的階段,余教授仍對

2

上世紀六十年代正值美蘇冷戰高

社會風氣也唯美

潮,台灣在美國的羽翼下得保安全,

(國)是尚,一般大

位。然而在

端新進的﹁現代主義詩人群﹂力爭地

後,更是有志一同地為當時給視為異

援切磋,互相砥礪,從愛奧華回台灣

授年紀較瘂、白、王稍長,一直支

王文興等,即在此時初露頭角。余教

為文學宗匠的洛夫、瘂弦、白先勇、

年則傾心於西方現代文藝,今天已成

眾歆羨大國的物質豐裕,少數知識青

1961年發表長詩︿天狼

古典風格的作品昭示其宗旨。

份的重要,論述之餘,寫出一系列新

質的抒情,力陳汲取中國傳統文化養

張,以回頭浪子之姿重新探索東方氣

的價值後,余教授再次改變其詩學主

星﹀ , 並與同道洛夫爭辯 ﹁現代主義﹂

1陳芳明︿窺探余光中的詩學工程﹀,陳芳明選編︽余光中︾( ﹁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3 4 ,台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 0 1 3年) ,頁1 1 8 。

2一個明顯的例子是1 9 5 8年寫於美國的︿芝加哥﹀一詩,收於︽萬聖節︾( 1 9 6 0年) 詩集。

P:218

新亞生活 42

6

(201

5

2 月)

-

9

-

余教授質疑當時台灣前衛作者墨

年︾

步。不久,余教授接連交出︽五陵少

雅緻的新古典只是改弦易轍的第一

現代主義﹂,致力於介入社會現實,

現代化。相反,他提倡一種﹁廣義的

守的﹁現代主義﹂,但並非全盤否定

(1967)、︽敲打樂︾(1969)、︽在

冷戰的年代︾(1969)三本詩集,享譽

識﹂具見其中。

詩壇的﹁文化鄉愁﹂、﹁現代中國意

3至此,余教授用他

是一個故事

︿致讀者﹀一詩所說:﹁一千個故事

懷,而可以是社會民族的心聲,就如

的作品證明了抒情非僅一己小我的感

╱那主題永遠是一個主題

╱永遠是一個羞恥和榮譽╱當我說中

國時我只是說╱有這麼一個人:像我

像他像你﹂。4甚至也不限於民族,

而是以人類一分子的立場發言。5

不少論者認為︽白玉苦瓜︾

(1974)標誌着余教授的詩藝到達爐火

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實感吧﹂。

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加上縱橫

出,﹁現代詩的三度空間,或許便是

純青的境界。他在該書的︿自序﹀提

6

匯成︽與永恒拔河︾

余教授移居香港,此後十一年的詩作

不陳陳相因。︽白玉苦瓜︾出版後,

教授的作品與文學傳統血脈相連,卻

歷史的縱深映照在地的現實,使得余

(1979)、︽隔水

觀音︾(1983)、︽紫荊賦︾(1986)三

自在的時期﹂,

居那段日子,是﹁一生裡面最安定最

說,住在香港中文大學校園清靜的山

集,記下詩人的香港經驗。余教授曾

7或因如此,加上從

會時事。不過在決定離港返台之際,

詞宗留下了多篇造像,而較少觸及社

原、曹操、李白、杜甫、蘇軾等詩伯

他更親近已成歷史的古典文學,為屈

外文系轉入中文系,種種機緣造就

別自己的一部份生命﹂,

學宿舍,都讓他感到這次告別是﹁告

十載徜徉的香港山水,久住成家的大

8因而寫出

人氣﹂的告別詩。

了多首﹁情到筆到﹂、﹁深具激情和

9

余教授返回台灣,不選擇再居

流水,無罣無礙﹂,

年代後期,余教授的詩藝已是﹁行雲

台北,卻到了南部的高雄。早在七十

10從容於現代與

市,作品的數量也極可觀,

高雄是余教授至今居住時間最長的城

經營,以及南台灣地景的再三刻畫。

中最重要的是環保和親情兩種題材的

期的詩作,仍有鮮明的特色可說。其

古典,優悠於說理與抒情,但高雄時

11而且其

甚麼變化,這裡顯然無法預告了。

勢未竭。究竟余教授往後的詩風還有

散文在余教授早年的創作中只算

繆思︾

﹁詩餘﹂,兩本最早的文集︽左手的

(1963)、︽掌上雨︾(1964)主

家余光中橫空出世是在

鋒凌厲,卻無意以散文家自期。散文

要是詩論和藝評,雖然雄辯滔滔,筆

1964年初。

散文家﹂,

位詩人對於文字的敏感,當然遠勝於

掉散文的辮子﹀直搗黃龍,宣布﹁一

余教授寫了一篇帶有討檄意味的︿剪

詩支持者撰文反駁,雙方爭持不下,

衛詩人不符標準。余教授和一些現代

論者也以此方針寫作散文,更抨擊前

的白話文才是現代化的語文。這些評

烈反對文言白話並用,主張只有純粹

舊勢力的排拒。首先是一些評論者強

新近攀上了一個高峰,但也惹來文壇

那時余教授已出版了四本詩集,詩名

12力言﹁現代散文﹂必須

從現代詩中學習彈性、密度、質料等

(9541)

3參考夏志清︿余光中─懷國與鄉愁的延續﹀,夏志清︽人的文學︾( 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 9 7 7年) ,頁1 5 3 - 1 6 1 ;顏元叔︿余光中的現代中國意識﹀,顏元叔︽文

學經驗︾( 台北:志文出版社,1 9 7 2年) ,頁7 8 - 1 0 5 。

4余光中︽在冷戰的年代︾( 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 9 8 4年2版) ,頁1 1 。

5反戰的︿雙人床﹀、︿如果遠方有戰爭﹀是這一類型的絕佳作品,見︽在冷戰的年代︾頁1 6 -1 7 、3 8 - 3 9 。

6余光中︽白玉苦瓜︾( 台北:大地出版社,1 9 7 4年) ,頁2 。

7余光中︿回望迷樓─︽春來半島︾自序﹀,余光中︽春來半島︾( 香港:香江出版公司,1985年) ,頁ii。

8同上注,頁i 。

9參考王良和︿論余光中﹁香港時期﹂的新詩﹀,王良和︽余光中、黃國彬論︾( 香港:匯智出版有限公司,2 0 0 9年) ,頁7 5 - 1 3 1 。引文見頁8 9 、9 5 。

10李有成︿行雲流水,無罣無礙﹀:﹁到了︽與永恒拔河︾,余老師顯然不再拘泥於任何主義,不再執意經營任何詩風,他的詩藝自此不假他求,渾然天成。﹂︽聯合文學︾

第283期(2008年5月) ,頁76。

11陳芳明︿窺探余光中的詩學工程﹀:﹁如果台灣文學裡面,有所謂的南部書寫,誠實而言,余光中比任何鄉土派作家還創造了更豐富的南部詩與散文。﹂同注1 ,頁1 1 7 。

12余光中︿剪掉散文的辮子﹀,余光中︽逍遙遊︾( 台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 9 8 6年2版) ,頁2 7 。

P:219

-10

-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文星︾雜誌,時為

是余教授又寫了︿鬼雨﹀一文,刊於

倡的﹁現代散文﹂似乎沒有實例。於

新奇,筆力矯健,唯一弱點是文中提

語言技巧。︿剪掉散文的辮子﹀議論

1964年1月。

因應文壇論爭的形勢,余教授

性。﹂

去,為了試驗它的速度、密度、彈

利,把它拆開又併攏,折來且疊

中國的文字壓縮,搥扁,拉長、磨

火爐中,煉出一顆丹來。我嘗試把

比喻:﹁我真的想在中國文字的風

後人也津津樂道他的風火爐中煉丹

當時強調的重點每在語言形式上,

13︿鬼雨﹀的行文別開生面,

傳性的抒情散文﹂,

此﹁現代散文﹂又有一個別名:﹁自

類,不僅僅是語言的改造而已。因

成為一種緊湊剛健、富於暗示的文

突破了娓娓清談的舊寫法,令散文

14這個名字其

實更能說明此種散文的內涵。

自從︿鬼雨﹀發表廣受讚賞後,

文章收進︽逍遙遊︾

響。這些散文和其他文藝、文化評論

裡出現得更早,也得到更多讀者的回

教授詩中的﹁文化鄉愁﹂似乎在散文

為台灣年輕知識分子的心靈合傳,余

時代緊緊扣連。所謂自傳,也擴充成

等﹁現代散文﹂,在主題上把個人和

遊﹀、︿四月,在古戰場﹀、︿塔﹀

余教授再接再厲,繼續寫出了︿逍遙

(1965)文集時,

面的幾篇自傳性的抒情散文﹂。

余教授明確地說:﹁我的心,偏在後

15這

︽望鄉的牧神︾

種偏心,也同樣見於後來的三本文集

(1968)、︽焚鶴人︾

(1972)、︽聽聽那冷雨︾(1974)。直

到居港時期的︽青青邊愁︾(1977),

校園的寧靜環境顯然有關係。

得的工筆畫﹂,這和上面所說,中大

才出現一些﹁閒逸小品,或是靜觀自

16

多年之後回顧,余教授說他的

成績,

散文創作起步雖晚,卻比新詩早見

17這判斷不無道理,但歸根究

其一,世界就不成立體。﹂

詩餘。散文與詩,是我的雙目,任缺

長︾的︿自序﹀說:﹁散文不是我的

的議論了。他在︽記憶像鐵軌一樣

的特質體會漸深,余教授就修訂當年

礎。待創作散文到了一定時日,文類

柢,散文後來居上原是得力於詩的基

18這本文

品散文﹂以外的另一種風格:

集中在一書中,又突顯了余教授﹁大

敵﹀、︿送思果﹀、︿沙田七友記﹀

鈴﹀、︿牛蛙記﹀、︿我的四個假想

憶像鐵軌一樣長﹀。另外,︿催魂

文的底色,如︿秦瓊賣馬﹀、︿記

灣、美國的生平經歷仍舊作為多篇長

期之後已不再提出,但流轉大陸、台

性的抒情散文﹂這名目在七十年代中

集可說佳篇滿目,指不勝屈。﹁自傳

19隽永

力探討余教授詩文的諧趣風味。對於

幽默,後來論者或由此得到啟發,致

組香港山水遊記,自然最感親切。

島﹀、︿山緣﹀、︿飛鵝山頂﹀這一

香港讀者,︿吐露港上﹀、︿春來半

余教授的文風也許沒有詩風轉變

至九十年代以來 ︽隔水呼渡︾

奇,到八十年代漸多的諧趣幽默,以

極高水平,從六、七十年代的雄渾瑰

得那麼多,那麼戲劇化,但一直維持

(1990)、

︽日不落家︾(1998)、︽青銅一夢︾

(2005)的沉潛懷舊,

20任何作者只

欲出了。

不少的作品,下一本散文集應該呼之

銅一夢︾至今,余教授又積累了數量

備多體,怎不令人高山仰止?自︽青

憑其一,就足以名家了,余教授竟兼

余教授曾戲稱,新詩、散文、翻譯、

評論是他寫作生命的四度空間。

21無可

否認,詩人、散文家余光中的讀者較

(9542)

13余光中︿後記﹀,同上注頁2 0 8 。

16余光中︿離台千日

15同上注。

14同上注。

─︽青青邊愁︾純文學版後記﹀,余光中︽青青邊愁︾( 台北:九歌出版社,2 0 1 0年) ,頁3 1 1 - 3 1 2 。

17余光中︿煉石補天蔚晚霞─天津百花文藝版︽余光中集︾自序﹀,余光中︽舉杯向天笑︾( 台北:九歌出版社,2 0 0 8年) ,頁1 5 1 。

18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台北:洪範書店,1 9 8 7年) ,頁七。

19黃國彬︿余光中的大品散文﹀,蘇其康主編︽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 台北:九歌出版社,1 9 9 9年) ,頁5 5 - 8 1 。

20參考張瑞芬︿余光中散文的藝術性﹀,︽聯合文學︾第2 8 3期( 2 0 0 8年5月) ,頁8 3 - 8 4 。﹁轉入沉潛與懷舊的氛圍﹂,見張瑞芬文頁8 4 。

21余光中︿四窟小記﹀,余光中︽憑一張地圖︾( 台北:九歌出版社,1 9 8 8年) ,頁2 2 3 。

P:220

新亞生活 42

6

(201

5

2 月)

-11

-

也必定擅於運用語文﹂。

家。也就是說,譯者必定相當飽學,

實是不寫論文的學者,沒有創作的作

發端甚至比散文創作更早。﹁譯者其

︽老人與大海︾代替畢業論文,譯事

已發表英詩的譯注,又以翻譯海明威

於詩、文。事實上余教授在大學時期

不代表余教授譯、論的成就大大遜色

譯者、評論家余光中的讀者為多,但

22多年來余

美詩歌和王爾德劇本用力最勤。

小說、傳記、戲劇多種文類,尤以英

教授從外文譯成中文的作品包括詩、

23

不愧﹁學者之譯﹂的美譽。

文意、考據事實,甚至訂正原文,誠

解,用以鋪陳背景、評介原作、闡釋

句酌,也往往附以長篇序跋或引言註

研究的精神貫注其中,除了譯文字斟

但無論哪一本譯作,余教授都以學術

24

不僅親自操刀,余教授對譯界的

新進,

人,並長期主持翻譯比賽,提攜譯壇

貢獻還在於以清晰明確的譯論金針度

25︽余光中談翻譯︾及︽含英

吐華─梁實秋翻譯獎評語集︾只是

成果的一部份而已。

26

余教授大半生任教於大學中外

個課題成績最集中。

家、現代中文表達、中國古今遊記三

新的領域,其中尤以重評五四文學

文兼翻譯教授的崗位也讓他有緣探索

七十年代以來,則有意更換身姿,中

化革新,常以論戰文章的形態出現,

評詩論為了鼓動風潮,促進文學和文

實學術研究同樣碩果纍纍。早年的藝

文學系,雖然始終以作家為本位,其

余教授檢視五四新文學的創作

還要早上十年多,

影響深遠的﹁重寫文學史﹂運動,

痛陳他們不足之處,較諸中國大陸

戴望舒等經典作家, 突破歷來論說,

郭沫若、朱自清、聞一多、徐志摩、

成果,從當代文學的高度重新評價

27無論是否同意

文,因此撰文指示療救之道。

生硬的翻譯腔感染了簡潔暢達的行

斷﹂,當代中文的痼疾是惡性西化,

文的理想表達方式。據余教授﹁診

衡量五四作家,同時也討論現代中

者都必須面對。余教授以審美標準

余教授的看法,後來的新文學研究

28余

見真,西以求新。

句話:白以為常,文以應變,俚以

教授後來把他的診治方案歸納為四

29假如華人世界

理想中文標的相信仍不會過時。

之內還要維持有深度的溝通,這一

余教授自陳學術研究的特點,在

30

創作的文類釐清觀點,探討出路﹂。

驗多於推演理論﹂,目的是﹁為自己

於﹁多就創作者的立場著眼,歸納經

這番話反過來也說得通,即評論

匠心若合一契。

較,見解透闢之處顯然與為文的獨運

性、感性論述,明清和民初遊記的比

之對照學者余光中揭櫫的山水遊記知

余光中的遊記在散文界赫赫有名,以

的慧見,每來自於創作的體會。作家

31推而廣之,余教授

論是余教授文學探險的四個領域,

喚雨更關鍵的法力嗎?詩、文、譯、

實對於大詩人,還有比用語言來呼風

也莫不以語文的運用為關注重點。其

中文表達缺失、革新現代散文體式,

度掌握,他重評五四文學作家、指陳

深湛的譯學功力源自對中西語文的高

(9543)

22余光中︿作者,學者,譯者﹀,1 9 9 4年在台北﹁外國文學中譯國際研討會﹂上的專題演講。轉引自金聖華︿余光中:三﹁者﹂合一的翻譯家﹀,同注1 9書,頁1 6 。

23余教授另有中譯英的作品,包括New Chinese Poetry (T a i p e i a n d H o n g K o n g : T h eH e r i t a g e P r e s s , 1 9 6 0 ) , Acres of Barbed Wire( 台北:美亞出版公司,1 9 7 1 ) ,

Poems and Essays ( 台北:國立編譯館,1 9 7 5 ) ,︽守夜人:中英對照詩集,1 9 5 8 - 1 9 9 2︾( 台北:九歌出版社,增訂2版,2 0 0 4年) 。

24金聖華語,同注2 2 ,頁2 4 。

25余教授推動創設﹁梁實秋文學獎﹂的翻譯獎,從1 9 8 8年第一屆起即肩負選題、評審的重任,一直至今。

26羅進德主編︽余光中談翻譯︾(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 0 0 2年) 收錄余教授散見於各文集有關翻譯心得,中英語言、中西文學比較的文章共二十一篇;︽含英吐華─梁實秋

翻譯獎評語集︾( 台北:九歌出版社,2 0 0 2年) 收錄余教授評論﹁梁實秋翻譯獎﹂得獎譯作的文章共十三篇。余教授翻譯成就的詳細介紹及評論,可參考金聖華︿余光中:三﹁者﹂合一

的翻譯家﹀,以及單德興︿第十位繆斯:余光中訪談錄﹀,單德興︽卻顧所來徑:當代名家訪談錄︾( 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 0 1 4年) ,頁1 8 1 - 2 3 0 。

27余教授這組文章收於︽青青邊愁︾、︽分水嶺上︾二集,最早的一篇寫於1 9 7 5年。﹁重寫文學史﹂運動則始於1 9 8 8年,參考王宏志︿打破公論挑戰權威─論大陸

一九八八年的﹁重寫文學史﹂運動﹀,王宏志︽文學與政治之間︾( 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 9 9 4年) ,頁2 8 7 - 3 5 3 。

28這些文章主要見於︽分水嶺上︾和︽從徐霞客到梵谷︾( 1 9 9 4 ) ,後來陸續還有論述。

29余光中︿自序﹀,陳芳選編︽余光中選集︾( 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2 0 0 9年) ,頁v i i 。

30余光中︿煉石補天蔚晚霞﹀,頁1 5 4 。

31余教授的遊記研究論文收錄於︽從徐霞客到梵谷︾。

P:221

-12

-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投入四種不同領域的嘗試﹂。 ﹁在生命的任何一個階段,他都同時

32這四

雜,投入的力量得到倍數的回報。

種嘗試相輔相成,因此領域雖多而不

33

余教授逾一甲子的文學事業,

34

度空間﹂之外,還是資深的編輯。

他雙手分握五色之筆,在掌管﹁四

還不止於詩、文、譯、論。有人說

其實要再細數,起碼還得加上組

織文學團體─余教授是台灣現代

強作一總結,或可歸納為三點:

勒輪廓,還是有言不盡意之歎。勉

但要為余教授創作與學術的整體勾

的數不清了。本文篇幅不算太短,

評判、文學講座的講者等等,就真

社成員。至於出任各種文學比賽的

詩奠基三大詩社之一藍星詩社的創

一是堅毅不止,永恒求變。余

大品、隨筆,細大兼包。

文則遊記、 議論、 敘事、 幽默、 憶舊、

諷刺、 諧謔、 長篇、 短制, 無所不有;

律、自由、抒情、說理、激昂、溫婉、

既有的成就,不斷開拓新境,詩則格

早就不足以形容。更難得是毫不戀棧

從未灰心放棄,丟下采筆,著作等身

教授從事文學直逼四分之三個世紀,

二是範圍廣袤,影響深遠。四度

七十年代中期音樂人楊弦把余教授的

都得到余教授激賞,多次為文推介。

塑家楊英風,音樂家許常惠等,早年

匠的畫家劉國松、莊喆、韓湘寧,雕

現代藝術的有力支持者。現在藝壇宗

領土之寬廣,但不能忽略他還是台灣

空間、五采筆的比喻可見余教授文學

今傳唱不絕。

的詩為歌詞,羅氏的︿鄉愁四韻﹀至

後李泰祥、羅大佑等都曾借用余教授

詩譜成歌曲,掀起台灣民歌運動,其

三是上接傳統,繫心民族。余教

之遠﹂,

之短與此心之長,悟古人之近與近人

化求取出路有以致之,後來﹁悟此身

嚴詞斥責。當日固然是急切為中國文

勇於筆戰,前輩如錢穆先生也曾被他

授年輕時不憚逆潮流而帶動新潮流,

35乃更為珍惜大小傳統的繼

承,強調詩人對民族語言的貢獻。

36

作家了。

衛詩人,蛻化為整合文化傳統的民族

可見余教授已從﹁下五四半旗﹂的前

37

余教授與香港,特別是香港中

文大學,淵源深厚。十年居港,結交

因為余教授在

了更多更多文學青年。這一因緣沒有

了不少文友,栽培了更多學生,啟迪

1985年回到台灣而終

止。2003年中大授予余教授榮譽文

學博士銜,2008年中大文學院、聯

授八十大壽,合辦﹁香港相思

合書院、大學圖書館系統為慶祝余教

─余

雄奇的風貌。

熱愛文藝者自當屏息靜氣,領略壯濶

地質年代,造山運動至今隆隆未息,

大師。余教授的文學生命經歷悠長的

至校外的文學愛好者,再有機會親炙

座﹂,邀得余教授主講,本校師生以

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

親臨主持展覽開幕禮。今年新亞書院

授文學講座暨詩文欣賞會﹂,余教授

光中的文學生命﹂展覽、﹁余光中教

(9544)

32陳芳明︿窺探余光中的詩學工程﹀,頁1 0 8 。

33余教授重評五四文學家、現代中文表達、中國古今遊記三個研究方向的關係,可參考樊善標︿余光中筆下的﹁五四新文學﹂﹀,樊善標︽爐外之丹─文學評論及其他︾

( 香港:麥穗出版有限公司,2 0 1 1年) ,頁6 1 - 8 4 。

34余教授編過的書刊有︽藍星︾、︽文星︾、︽現代文學︾等雜誌,以及︽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我的心在天安門︾等選集。見黃維樑︿導言﹀,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

余光中作品評論集( 1 9 7 9 - 1 9 9 3 ) ︾( 台北:九歌出版社,1 9 9 4年) ,頁3 。

35余光中︿九歌新版序﹀,余光中︽逍遙遊︾( 台北:九歌出版社,2 0 0 0年) ,頁6 。

36大傳統指詩經以來的古典文學,小傳統指五四以來的新文學,見余光中︿煉石補天蔚晚霞﹀頁1 4 9 。詩人對民族語言的貢獻體現為保持﹁民族生動活潑的想像力﹂和﹁語言

新鮮獨創的表現力﹂,見余光中︿創作與翻譯﹀,余光中︽舉杯向天笑︾頁9 8 。

37︿下五四的半旗!﹀是余教授六十年代的一篇散文,收於︽逍遙遊︾。必須注意,余教授的民族主義並不意味無條件地支持權勢,參考余光中︿新大陸,舊大陸﹀的末段,

余光中︽青銅一夢︾( 台北:九歌出版社,2 0 0 5年) ,頁1 6 1 。

P:222

新亞生活 42

6

(201

5

2 月)

-13

-

(9545)

活動

書院

麥敏儀(中文/三)

一月三十日星期五,明媚的冬日暖陽驅走

往,今年不再分三桌而坐,而是用長枱圍成一

聚新亞書院的雲起軒,共進午餐。有別於以

不少寒意。二十多位的許讓成獎學金領受人齊

U﹂形,獎學金領受同學圍繞在外,而許耀

教職員與領受同學的和藹笑容。

的面孔新舊交替,唯一不變的是許先生、各位

端坐於內。這是我第三次參加午餐聚會,席上

君博士、黃乃正院長等一眾新亞書院教職員則

許先生緩緩步入餐廳,熱情而又幽默的自

許先生對於學生關懷備至,令我深深感動。

師,詢問我在學習上或經濟上是否需要幫助,

且進入了新亞書院的時候,他就找到我中學老

到加拿大進行交流學習;在得知我考入中大並

是我中學的校監。在我中學時代,就曾資助我

與許先生有著不同於其他領受同學的緣分,他

互交談起來,沉醉在一片祥和的氣氛當中。我

我介紹,讓席上的眾人紛紛卸下了陌生感,相

他的堅持、他的真誠、他的關愛,讓這獎

學金得以延續,讓有更多有需要的同學受惠。

許讓成先生獎學金領受人午餐會

是家人般相聚交談,輕鬆而又倍感珍惜。

要。所以,每一次參加午餐聚會,於我,就像

坐一枱,在閒談間,真正關心和了解學生的需

的行爲,更讓二十多個原本互不相識的同學圍

而是無私奉獻的精神卻又默默付出,不求回報

然而,他最動人的地方並不只是金錢的資助,

在我經歷的這三年的午餐聚會中,許先生

的舒適區域,勇敢地接受各種挑戰。

勞,趁著自己還年輕要多累積經驗,逃開自己

受同學,要努力學習之外,還要懂得吃苦耐

享了他自己的生活經驗。許先生還時常勸勉領

學們的近況、關心畢業同學的未來計劃,還分

同學的情況。他永遠是那麼侃侃而談,詢問同

心地記下領受同學的名字,避免遺漏任何一位

仍然會拿著姓名表,在不同的座位上周旋,用

許先生有一個慣例,會要求領受同學書寫

當中留下深刻一筆。

答我們所提及的困惑及給予意見。眾人的回憶

會一字一句地閱讀,並會在午餐會上誠懇地解

獎學金的使用情況和近年的生活回顧。他不僅

P:223

-14

-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9546)

活動

書院

新亞書院與新亞校友會聯合舉辦

2014/15年度﹁新亞書院文化講座﹂,

一講及第二講已分別於二

化與世界學術,以及關心人類前途。第

共有四次講座,以鼓勵大眾認識中國文

○一四年十月

十一日及二○一五年一月十日假新亞中

學禮堂舉行。

第一講的主講嘉賓為現任香港中文

的三件新衣

所所長梁元生教授,講題為﹁當代儒學

講座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

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

—港台新儒學、新加坡儒

球另一端的波士頓又刮起一陣研究儒學

特別是新加坡,一度發展蓬勃;而西半

東亞及港臺走向國際,在東南亞地區,

外儒學的發展,因近年來儒學進一步由

點主要在﹁海外儒學﹂,即中國本土以

有相當的研究。演講中梁教授探討的重

梁教授學貫中西文史哲,對現代儒學亦

新亞書院校友會主席黃浩潮先生主持。

學與波士頓儒學﹂,由新亞書院校董兼

之風。梁教授進一步探討和分析當代儒

﹁波儒﹂作出闡述和比較。

學的發展歷程和軌跡,並對﹁坡儒﹂及

第二講的主講嘉賓為新亞研究所哲

學博士吳明教授,現任新亞研究所專任

果及中國實現民主之艱難,發人深省。

國文化在回應西方挑戰中面對失敗之後

對之自覺。吳教授進一步探討儒家與中

可能出現的流弊,以引領思考其發展及

家與中國文化在這時代所遭遇的困難及

吳教授試從反面的、批判的角度探討儒

文化講座委員會成員林摮剛先生主持。

心時代中國文化的走向﹂,由新亞書院

化有深入研究。第二講的講題為﹁後軸

研究中西哲學,尤對儒家哲學及中國文

教授師從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先生

教授、研究員,博、碩士指導教授。吳

兩場講座反應熱烈,吸引不少校內外

趣,可於書院網頁上觀看錄影重溫。

環節踴躍發問文流。如對講座內容感興

師生及公眾人士參與,聽眾們皆於問答

新亞書院文化講座(第一、二講)

P:224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26

-

(9547)

活動

書院消息 書院

本地著名文學作家黃碧雲校友於一

有陽光︾是黃碧雲於去年十二月在︽明

各位中大人交流分享。︽陰天,間或

校友及師生會面,通過閱讀、音樂,與

﹁陰天,間或有陽光﹂朗讀會,與中大

月二十八日下午在本院圓形廣場舉行

‧世紀︾刊登的小說,這次朗讀會

樂交融的世界。

吸引超過二百位師生一同進入文學與音

鄭恩浩同學︵音樂/三︶作大提琴演奏,

由她親自朗讀故事,並由黃嘉輝先生、

初春之際,要欣賞櫻花,不一定

佈春天的來臨。

草坪的櫻花樹亦已逐一盛開,悄悄宣

至二月上旬,植根新亞書院合一亭側

場、長州及大帽山等。今年一月下旬

有多個賞櫻好去處,包括嘉道理農

要飛往鄰近的日本或台灣。其實香港

由於櫻花樹齡尚幼、嬌弱易損,

護它們,讓櫻花樹能夠茁壯成長。

大家賞花或拍攝櫻花時,請珍惜及愛

「陰天,間或有陽光」朗讀會珍惜盛放櫻花

-15

-

P:225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48)試步‧新亞

-16-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

們感興趣的話題,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

道「家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

識,卻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

新亞人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的熱愛、與眾分享的

興奮,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深刻的悸動。

校園記者︰楊敬雯、鄭嘉韻(中文/三)

一日三餐不可少。美味的午膳能夠為學生與教職員在忙碌的生活中

提供休息機會。新亞書院的三間餐廳長期見證了新亞人休閒的用膳

時光,它們分別是新亞書院學生餐廳 (NA CAN) 、新亞書院教職員

餐廳 (NA STAFF CAN) 及雲起軒。

P:226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49)

-17-

紅豆冰

有段故

提起新亞學生餐廳,最令

來,令新亞餐廳得以順利經營。

推出後,不少同學果然慕名而

出超值的兩元紅豆冰。紅豆冰

希望為餐廳製造一個賣點,推

學本部的餐廳用餐,於是他們

碑一般,大部分同學傾向前往大

餐廳時,鑒於餐廳以往的食物口

集團於一九九八年接手經營新亞

他憶述當中的始末……原來生利

別訪問了新亞餐廳的鄧經理,由

價相差甚遠的紅豆冰呢?筆者特

冰。但為何新亞餐廳要推出與市

人印象深刻的當屬廉宜的紅豆

炮製一杯紅豆冰,其實

得到視覺和味覺的雙重享受

看起來比較美觀,務求讓同學

不同,每個也要十五六元,但

別挑選,成本與一般普通膠杯

感。而盛載紅豆冰的杯也經過特

明火才能煮出受歡迎的綿密口

娓道來,紅豆不可以蒸,要用

都十五元一斤了。」鄧經理娓

幅。「紅豆最初四元一斤,現在

價,更見證了多年來的物價升

有不少學問。當中紅豆的來貨

百物騰貴

經營困難

過往,學生餐廳的食物售價低

至六成的重量,故成本變相較高。

貨;再加上凍肉解凍後,往往只剩五

風險,餐廳選擇不同供應商分別入

但為了分散供應商拖延交貨時間的

的凍肉運到餐廳,成本看似不高,

持經營。比如每隔幾天就有的大量

金亦不斷調整,故只能透過加價以維

廉,但由於近年物價通脹,員工薪

另外,如今餐飲業面對人手

得你關了門,不會前來光顧了。」

說:「餐廳若關了燈,顧客就會覺

仍需堅持開啟所有照明燈。鄧經理

的,縱使餐廳有時人流量不多,亦

然,一些電力的開支仍是無法避免

量節省水、電、煤等方面支出。當

方面的成本,只能於經營期間盡

員工,以求挽留人才。但為平衡各

短缺的危機,新亞餐廳亦希望善待

新亞菜單由餐廳自定,以多

受同學歡迎,故亦會長期供應。

一些經典小食如腸粉、魚蛋等亦因

菜單的設計亦會考慮這些因素。而

知道大家喜愛方便、少骨的食物,

自己的子女亦與同學差不多年紀,

供不同選擇予同學。鄧經理笑言,

元化及大眾化的粵菜為主,希望提

新亞餐廳鄧經理

P:227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18-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50)願與同學互動

積極改進

鄧經理認為現時新亞餐廳的經

餐廳及後便開始改良供應模式。

太多選擇,反而令餐廳難以應付。」

食物準時送到,一下子向學生提供

向員工說,同學只在乎飽肚及希望

我還記得那個同學姓羅。當日羅同學

來。」他感歎:「差不多二十年了,

年只有八個水吧員工,根本忙不過

選擇不同的早餐組合及飲品,但當

九百人的早餐,我們便讓他們自由

試過做營地膳食。那次工程系說要

式。「以前我們做酒樓餐廳的,沒

醒,才慢慢掌握學生餐廳的營運模

仍記得,經營初期亦是因同學的提

表達自己的意見,幫助餐廳改善。他

營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同學能

鄧經理認為當年正因與同學互

師商討食物烹調過程和調味等問題。

時換上第二種食物,經理亦常與廚

問題,可向員工反映,一般都可即

問題。」他指出,如果食物有任何

道問題所在,難以改進,無法解決

話,心裡或有不快,但我們卻不知

的經營之道。「如果同學不提出的

動交換意見,才能摸索出學生餐廳

特擊試食體驗

價錢公道,值得一試。

現,黑椒味濃卻不辣,

甚少在快餐餐牌上出

黑椒牛肉飯

客點餐前要小心。

量較多,不喜洋蔥的食

大眾口味,不過洋蔥分

快餐牌上的常客,符合

粟米雞粒飯

果一份,營養均衡。

佳,考試期間更送上水

米飯分別呈上,賣相較

有葷有素,小菜、湯、

各式小菜套餐

P:228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19-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51)

新亞教職員餐廳與新亞學生

後仍能有充裕的時間暢談一番。

在中午一時十五分前為佳,上菜

營業時間,盡量提早點菜,一般

錯的選擇。光顧時要留意餐廳的

享菜餚,教職員餐廳算是相當不

貴。若較多人聚會吃飯,打算共

多人套餐等,價錢較學生餐廳稍

型較多,可單點中式粉麵炒飯、

在午市開放。教職員餐廳食物類

餐廳共屬生利集團,區別在於其只

雲起軒為金耀基教授等一

時工作至今,以烹調麵食為主。

師大部份均由一九七八年開業

職員關小姐所言,雲起軒的廚

創立,由書院直接管理。據書院

群早年於新亞執教的台灣學者

雲起軒以水餃最為出名,

肉的比例偏高,容易令人飽足。

味道。一口咬下去,餡料頗多、

餃,伴以青蔥,很有家常菜的

雞碗裝著十多隻飽滿的菜肉水

學認為,其水餃看似平凡,以公

每日甫推出便很快售罄。受訪同

全由餐廳人手製造,食材新鮮,

雲起軒為聯誼會屬下的餐

食,不妨留意書院相關活動。

各位同學若想一嘗雲起軒的美

/晚餐座談會、交流活動等,

如訪問學人的講座、學生午餐

場地予書院舉辦不同活動,例

員使用。雲起軒平日亦會開放

職員聯誼會、新亞校友會等會

廳,主要於午市開放予新亞教

特擊試食體驗

客必點之選。

搭配的鮮味,是許多常

伊麵吸收了茄子與碎肉

茄子肉崧炆伊麵

京都豬扒。

江」味道不同,較近似

不過味道與一般「鎮

豬扒嫩滑,酸甜可口。

洋蔥鎮江豬扒

消滯。

密,作為飯後甜品有助

附贈的綠豆沙口感綿

海帶綠豆沙

P:229

-20-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52)

投稿

張建雄(1970/工管)

新亞書院六、七十年代校友團,

是貞觀寶翰亭,內有唐太宗李世民親

覽的第一個景點。其中必不可錯失的

求唐叔虞保佑。太原晉祠正是我們遊

此,他們起兵前便曾到晉祠禱告,祈

起兵,而得天下,便改國號曰唐。因

宗李世民就是晉陽指揮官,二人由此

外的第三大城市,唐高祖李淵和唐太

而來的。到隋朝,晉陽是長安洛陽以

了晉祠,紀念唐叔虞,所以晉是由唐

秋時代的晉國首都,到北魏之際,建

成王封其弟姬虞在晉,晉陽就變成春

西,但古蹟都沒有了。但到周朝,周

濟︶,夏禹都城安邑︵夏鼎︶都在山

都城平陽 ︵臨汾︶ , 虞舜都城蒲坂 ︵永

轅黃帝兒孫一輩,就落腳山西,唐堯

大家補上一堂歷史課。中華文化自軒

是太原,亦即古之晉陽,到山西是替

出發,作山西文化古剎遊了。第一站

遊罷華東,回上海休養兩日,就重新

起也有千多年了。

紀念,此祠雖非當年古物,但由北魏

唐王,叔虞政績不錯,死後為人建祠

但史官稱﹁君無戲言﹂,只有真封為

的,當年周成王封弟,本來是說笑,

則空走一回。唐叔虞祠當然是要去

大元,由講解員開門,才得參觀,否

返。但此亭平日封閉,必須付上九十

果然得書聖的箇中神韵,令人流連忘

世民愛王羲之書法,以蘭亭序陪葬,

一千二百零三字,字體飄逸雄奇。李

自撰寫的﹁晉祠之銘並序﹂,碑文

晉祠歷史悠久,單是祠中庭

︵一千零九十七年︶,歷經九百年,

六呎高的鐵人,西南一座是北宋產物

森。園中還有一座金人台,台上四座

餘莫不枝葉茂盛,挺拔有力,古樸幽

和明代銀杏,除了周柏已傾倒,其

︵一千四百年︶、唐槐︵一千三百年︶

園就有周柏︵三千五百年︶、隋槐

晉祠

山西文化古剎遊之晉祠平遙行(之二)

P:230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21-

(9553)

平遙古城

宋也有強人。

不錯。鐵人威武,腹中鑄字,可見北

仍然不生銹,可知北宋鑄鐵科技已經

晉祠主殿是聖母殿,主像是聖母

細細研讀宋代美女的形象。

令人不得不急購︽晉祠塑像︾一書,

材苗條,含羞帶笑,卻又眼角含淚,

五之侍女,頭戴紅巾,相貌清秀,身

各異,不愧是晉祠三絕,最精采是左

代作品,歷九百年而栩栩如生,神態

虞之母。旁邊三十三名侍女,都是宋

不愧為周武王的皇后與周成王、唐叔

邑姜,她穿戴鳳冠霞帔,凝神端坐,

聖母殿側有台駘廟,是明代遺

則不得而知,但最後落戶香港,倒要

人口,百世以來,如何流落至福建,

子孫賜姓張氏。﹂如今張氏已過一億

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製弓矢,

中云:﹁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

姓。歐陽修似乎是專家,他在新唐書

揮,因發明弓箭,大戰蚩尤,才得賜

下張氏,乃軒轅黃帝之孫,名為張

族:張氏︾一書和遊過晉祠後才知天

尋根探源,此次是無意得︽天下望

物,卻又是太原張氏祖祠,筆者從來

遇。

告之孫輩了。忽覺祖籍山西,也是奇

晉祠其他二絕是狀似臥龍的周

在是遺憾。

次漏了翰香館的法帖和書法精品,實

都遊遍了,他日有緣當再來一次。此

滿堂。﹂除了第六句不知所指,其他

葱珩,傾城四十宮娥像,笑語嚶嚶立

煒煌,懸瓮山泉流玉磬,飛梁荷立布

源長,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

看:﹁聖母原來是邑姜,分封桐葉溯

者,宜根據郭沫若的﹁遊晉祠﹂詩來

晉祠不是三小時可以遊完,走馬看花

臺﹂乃晉祠三名匾,現得品味。總之

字,和﹁對越﹂牌坊二字,及﹁水鏡

工︶,難老亭中的匾額﹁難老﹂二

柏和長流不息的難老泉︵如今已是人

天下三大家張、王、李,人口

王氏兄弟以賣豆腐起家,經商成功,

平遙鎮外的喬家大院根本不能相比。

院。王家大院基本上是一個城堡,在

可一遊在平遙外三十五公里的王家大

姓為王,也是來自太原。前來太原亦

靈王太子姬晉。他死後升仙、子孫改

眾多。其中王家始祖也是姬姓,即周

分鐘,難怪二

方公尺,單繞城堡圍牆一周就要二十

房屋二千零七十八間,面積八萬餘平

視履堡就有大小院落二百三十一座,

家大院單是開放的崇寧堡、紅門堡和

之路一帶,倒是山西人的希望呢!王

到俄羅斯,何日再起輝煌,遍走絲綢

維持商界五百年的歷史,晉商生意做

都難!倒是晉商會館展示了山西商人

全圖﹂。世上哪有萬年之國呢,千年

收藏文物中則有﹁大清萬年一統天下

人乳姑奉親﹂圖,為廿四孝之一。而

一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夫

儒、道、佛三教思想與傳統文化融為

最值一看的是壁上的﹁三雕﹂,將

是四合院,到處大紅燈籠高高掛。

別﹂,現代人不會住得舒服。內院

賤有等,上下長幼有序,內外男女有

築設計意念封建,處處可見﹁尊卑貴

五品官,王老二則是四品官。這座建

為晉商代表,王老大以十匹官馬換來

○○二年朱鎔基也要

電視連續劇而聞名。喬家票號活躍

四合院而已。主人喬致庸的故事,因

呢!而平遙喬家大院則只是城中一家

團中有二人夫家姓王,也要參拜一番

到此一遊。王家大院也有王氏宗祠,

P:231

-22-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54)

佛光寺

攝於山西懸空寺 雁門關長城

大江南北,其用人之道乃不用﹁三

爺﹂

─少爺、姑爺和舅爺,真是精

化,但房中維持北方的炕牀,家具亦

不知,雲錦成是古代客棧,如今現代

排行李上車倒是德政。住平遙者不可

是有心無力。出店時,可以先行安

惜酒店服務員和客人溝通不足,總

處不遠,不然老人家狼狽不堪。可

入住的三百年老店雲錦成,離下車

序,還要給小費才可上車。幸好我們

攜行李,搭電瓶車入城,排隊亦無秩

全無管理,地面凹凸不平,遊客要自

卻要大費周章,城外停車場一團糟,

是明清味道,值得一遊。然而,入城

頗有趣味。平遙城內幾條步行街,都

止,一切自願,真正﹁地下交易﹂,

換銀両的服務,一百元起,五百元

庫。今日為吸引遊客,還有以現金交

有巨款,以資賠償,所以有地下金

呢?銀號和鏢局都講究信用,還要持

為父,不敢違抗,不然如何押解巨款

用人也要簽生死約,一日為師,終身

采,香港今日仍做不到呢!至於鏢局

了怡園酒莊

了吃醋,還可以喝紅酒,山西近年出

的,無甚可記,吃麵就佳。到山西除

西無本幫菜,都是從八大菜系仿來

打醋,每斤四十元而已,敢買嗎?山

我們又在街上試了五十年陳醋,論斤

有一頓吃貓耳朵,正好配山西陳醋。

名全國,因此我們天天吃刀削麵,只

享用,有復古的味道。山西的麵食聞

分有幫助。早午兩餐在此處的八仙桌

仿古,對了解明清晉商的豪門老宅十

Grace Vineyard ,已少

少,既有

無時間去探訪了。紅酒的種類也不

有名氣。莊園就在太原附近,可惜

Cabernet Sauvignon ,也

有Merlot ,亦分Chairman級、Deep

Blue級、孫女Tasya級和基本級四種。

女級

基本級一瓶七十五元,酒味較薄,孫

Merlot大概二百元,Deep Blue

不俗,才三百八十元,而Chairman

Chairman

有想像的好。如今山西大打貪官,

級八百元,幾年前在深圳試過,沒

級已絕迹,亦是好事!

P:232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23-

(9555)

投稿

莫圓莊(1967/新聞)新亞書院溫哥華校友會

六十五年前,多位有名中國

途﹂,又以﹁誠明﹂為校訓。

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

義之教育宗旨,溝通世界中西文

采西歐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

為﹁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

﹁新亞書院﹂。書院的辦學精神

一九四九年成立,次年改名為

與實踐下,﹁亞洲文商學院﹂於

介、牟宗三等多位學者的設計

南來學者錢穆、唐君毅、張丕

不應因時勢與地域而中斷。在

然而,中華文化的承傳與發揚

地學制不同,師生都不太適應。

有大批適齡年輕人來了香港。兩

學者、教授來到香港,同時,也

書院成立次年,校址設於九

亞研究所﹂。五

龍桂林街,一九五三年加辦﹁新

○年代期間,新

雅禮協會︵

亞書院的發展最為快速。首先獲

Ya l e i n C h i na ︶資

年成

港中文大學﹂。大學於一九六三

同接受香港政府補助,籌組﹁香

﹁崇基學院﹂與﹁聯合書院﹂共

與香港另外兩家私立專上學院

助遷至九龍農圃道校址;其後又

立,於一九七三年遷往沙田

現址。新亞原址則用以開辦﹁新

新亞六五

‧在溫哥華

二○○八年,校友會成立晚宴。 二○一四年,母校創立六十五周年同慶茶聚。亞中學﹂至今。 新亞書院開辦之初,學系以 事,自必參與。 動。新亞成立六十五周年此等盛 訪校友和師長,也支持母校的活 校友會﹂。除了聯誼、接待來 織起來,在海外多處成立﹁新亞 處,都會找到新亞人,他們更組 移居海外的師生亦眾,無論在何 布香港各相關行業,發展所長。 理、社會等學系具備,畢業生遍 文、史、哲知名,隨之,商、經、 居於溫哥華的校友洪若豪

︵1967 /新聞︶,返港期間遇梁

英偉︵1973 /工管/新亞校董會

主席︶、黃浩潮︵1968 /歷史/

新校友會會長︶和葉永生︵1972

洪若豪返溫後與鄺新梅︵

校友建議在溫哥華組織校友會,

/生物/新校友會理事︶,三位

1967

/會財︶、麥世文︵1977 /新

聞︶、梁少雄︵1974 /工管︶

等於二○ ○八年組成﹁新亞書院

長,現任會長則是梁慧燕︵

溫哥華校友會﹂,由麥世民任會

1970

辦過專業講座、聚會,又接待過

/藝術︶。多年以來,校友會舉

陳國泰︵聯合,

外,更請得中大校友會創會會長

月六日舉行慶祝茶聚,除校友

六十五周年,校友會於去年十二

訪溫的校友及教職員。母校成立

1971 /社會︶、

周士心教授和李東強教授︵1956

外存知己﹂的美好氣氛中。

/藝術︶出席,大家都沐浴在﹁海

主理校友會財務多年的鄺

及供選購,計有原色布質書包

六十五周年的紀念品,贈予校友

新梅又帶回多種新亞書院成立

2 0︶、絹製摺扇︵1 0︶、水

晶紙鎮︵1 0,院方贈︶和小襟章

︵2 8,院方贈︶,各種紀念品

亞精神﹂的年代。

新亞精神,珍重珍重,這是我新

結隊向前行,珍重珍重,這是我

句,唸之使人猶如回到﹁趁青春,

書卷氣息,紀念品上所書校歌詞

不但設計精美、獨具心思及充滿

不論是一年或六十五年或

亞精神!

都結隊,都珍重,因為這是我新

再,不論在香港或在世界哪處,

一百年,不論正青春或青春不

P:233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吧。

路多麼崎嶇,都應該﹁艱險我奮進﹂

火相傳的責任和心意吧。無論前面的

們那麼多,我們應當有繼往開來、薪

員,新亞書院的校友亦已經教導了我

是次計劃的第一次戶外活動,是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中學的學生,包

本地文化遊。我們一行人第一站便是

Susy 、馬蹄、嘉豪等學弟學妹來

訝,

到這座山城,起初有點不知所措和驚

因為這裡的環境打破了他們對

築與天空扣連起來的風景︵看,

樹木、抬頭仰望就能見到多元化的建

界的學校、校園道路兩邊盡是花朵和

﹁學校﹂的想像。一所沒有磚牆做邊

/二︶

呢。於是,我就跟陳愷維同學︵醫學

好奇這個地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就是我們的新亞水塔了!︶。他們都

一起帶他們由未圓湖出發,

一代承傳(下)—新亞書院新亞中學學長計劃

宋嘉榮(風管/三)

投稿

-24

-

寒夜裡,更思舊人往事。一班新

耳邊迴盪。

亞中學的同學嘻哈笑聲,如銀鈴般在

新亞書院新亞中學學長計劃是

標。

進步,並協助學生訂立他們的人生目

他們可以在個人成長及學業上都有所

向新亞中學同學傳授知識及經驗,讓

劃﹂的學員透過課室以外的各種模式

由新亞書院﹁第二屆新亞青年學人計

一代承傳,就是把上一代累積給

為﹁第二屆新亞青年學人計劃﹂的學

期望參加這個計劃……不過,既然身

任,也不知道學弟學妹是抱著怎樣的

喜,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勝

妹。第一次擔當別人的學長,既驚且

實倍增,從而託付給下一代的學弟學

我們的東西,加上自己的心意,使果

(9556)

P:234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25-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57)

到處探索。

未圓湖的小徑取名﹁哲徑﹂,提

──

同聲地說。當我們來到未圓湖的中心

賢哲之路。﹁好漂亮呀!﹂他們異口

示湖邊漫步時可思考人生哲理,思隨

曲橋。東面的﹁曲橋﹂暗喻人生

這一輩年輕人的有趣之處吧。

錦鯉拍照﹁打卡﹂。這也許就是我們

學妹聽得入神,也不忘在這裡跟荷花

建築也流露新亞精神,真不錯!學弟

穩步向前即能通往彼岸。啊,崇基的

示人生路途有起有落,但無論如何,

難免有許多波折;西面的﹁拱橋﹂表

離開未圓湖,我們便來到中大

人,能有如此的幸福,真令人快樂。

靜閱先賢智慧、洗滌心靈。作為中大

居蘆中,暫時放下一切的塵世煩囂,

師捐出的人文經典,讓學生能坐於深

中,還有一些由政政系教授周保松老

境,何嘗不是一件樂事、快活事?蘆

博群計劃依林而建的草蘆。結蘆在人

及後,我們走到本部的百萬大

道、理學院的天台花園,再前往新亞

理。

背後背後的文化底藴,然後通世間事

考試,而是去傳承、去感受中國語文

文的時候,不單止是為了應付一兩場

黯然失色,我們都想學弟學妹學習中

中文科少了中國文化,內容未免有點

誨人不倦﹂。由於改制後的中學課程

寫著孔子的教學理念:﹁學而不厭,

銅為材料,銅像背後有一竹枝,竹上

女塔互相呼應。水塔旁邊的孔子像以

亞水塔又名君子塔,與聯合書院的淑

線條硬朗及實用的內部結構相應。新

前了。水塔外形線條簡單和諧,與其

向前走,新亞水塔就矗立在我們的眼

有忘記每一位在這裡畢業的學生。再

禁讚嘆新亞對於舊生的顧念,書院沒

家望著上面多年來校友的名字,都不

及藝術系大本營;走到圓形廣場,大

地。右邊是誠明館,現為書院辦公室

聞系和人類學系的行政與教學所在

文館,是中大哲學的發源地,現為新

書院。新亞書院小百萬大道左邊是人

來到新亞飯堂,我們特地為每

個學員點了一杯馳名的紅豆冰,以及

P:235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休憩空間, 環境顯得格格不入。高樓旁邊是一處 幾幢宏偉嶄新的住宅樓宇,與周遭的 情景和琅琅的讀書聲。而眼前的,是 的社會面貌,更沒有先賢討論學問的 是市建局開闢的﹁新亞 書院紀念花園﹂。 珍重,珍重。新亞書院新亞中學 後記 之時,我們再相聚。 有人心可以燃亮發熱。期待春暖花開 情誼。現代社會縱然萬物皆冰冷,尚 珍重書院那份桂林街時代繼承下來的 學長計劃,讓我們有機會去傳承、去 本地文化遊結束後,因緣際會, 湖,由錢穆先生命名。錢穆先生曾在 大,又是有一些淵源的。北大的未名 趣。中大未圓,北大未名;中大和北 水質清澈,其典雅風格與湖景相映成 有水塔,名為博雅塔,直取地下水, 的冰塊,湖畔滿有枯枝襯托。湖後建 寒的冬天,整個湖面都結了一層厚厚 大學的未名湖,湖景壯觀而肅殺。嚴 行。這次旅遊,我特意造訪一下北京 自己在去年年底有機會前往北京旅

未圓湖,則是錢先生的學生陳特老

皆不適,乃名之曰未名湖。﹂至於

中有一湖,景色絕勝,競相提名,

︽在北平燕京大學︾一文中說﹁園

︵中大哲學系︶所起的。﹁未

旅程、認識更多歷史,確幸

一位畢業生。能有機會踏上不同的

書院,師從錢穆先生,成為新亞第

後來了香港就讀當時剛創校的新亞

︵前北京大學︶就讀歷史系,肄業

原來余英時先生亦曾經在燕京大學

力臻至善。旅遊回來後略翻文獻,

應當努力不懈,對完美心嚮往之,

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因此大家更

圓﹂隱指世事難常圓滿,永遠無法

往深水埗了。

外的李小龍雕像拍了合照,然後就前

等電影。看過紀錄片後,我們在大門

俠︾、︽龍爭虎鬥︾、︽猛龍過江︾

提及昔日一部部李小龍拍過的︽青鋒

標賽擔任表演嘉賓時的精彩時刻,也

亦有他在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

有他在家中後花園練功的珍貴片段,

片段,以及日常的家庭錄影等,當中

期於港、美兩地拍攝的電視劇及電影

紀錄片,輯錄了李小龍兒時和青年時

時候,文化博物館有李小龍風采一生

亦一同前往沙田文化博物館參觀。那

關係又是怎樣的……當天下午,我們

新亞中學有甚麼活動、老師與學生的

路歷程。新亞中學的同學亦告訴我們

應付公開試;也談及進了大學後的心

的中學生涯,以及抱著怎麼的心情去

一些中式小菜。我們在席間暢談以往

時近傍晚,我們到了新亞舊址,

音響設備的店舖,再沒有六十多年前

果檔,也有賣電子零件、手機外殼、

已是滄海桑田。身邊的是豬肉檔、生

即桂林街。此時此刻的桂林街,其實

-26-

(9558)

P:236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涯﹂的新生活。

尋新的機遇,展開﹁一條泳褲走天

空間,劉夢熊毅然隻身偷渡來港,找

熊深感自由的可貴,為了追求自由的

父親打壓為右派。文革的經歷令劉夢

上級因為要﹁湊數﹂,因而將無辜的

如何為提拔幹部而捏造事實,又目睹

活,年青時經歷過文革,親睹共產黨

貴而埋沒良知。劉夢熊自小在內地生

在來港初期,他曾經在工廠見

為全國政協委員仍然敢於挑戰權貴。

﹁是其是、非其非﹂的宗旨,即使身

話,尤其是在中國大陸。劉夢熊抱著

很少人願意為不公不平之事直說真

自己在政壇的所見所聞,指出政壇上

地,建立自己的事業。他接著又分享

闢一片天空,以自己雙手闖出一片天

過廠長如何欺騙保險,最終他決定另

學生座談會—劉夢熊的紅樓夢

張肇庭(新亞書院學生會幹事會秘書長)

投稿

新亞書院近年開始舉辦﹁學生

的座談會。

行,現在就讓我們一同回顧這個精彩

紅樓夢﹂,並已於一月二十日圓滿舉

經歷。是次座談會題目為﹁劉夢熊的

夢熊先生與同學分享他豐富的人生

校園對社會時事的關注,成功邀請劉

學的興趣。本年度學生會承接上學期

談會所邀請的嘉賓、題目更能滿足同

書院會交由新亞學生會負責,期望座

學生培育之目標。其中一次座談會,

座談會﹂,以期切合同學需要和達到

在網上註冊時段,本次座談會

人,勇於說真心話,不會因為害怕權

的﹁紅樓夢﹂就是做一個負責任的

趣。座談會甫開始,劉夢熊便直言他

會,足見同學對是次座談會相當感興

是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雙周會/座談

劉夢熊先生在座談會的風采

-27-

(9559)

P:237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人。 一個﹁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 政場之中,劉夢熊一直以說真話,做 來盲目的唱紅打黑方針。在商場、在 議提出釋放趙連海,又敢於批評薄熙 例如他曾經發動聯署,在全國政協會 在其後的問答環節,劉夢熊回答在二 同學提出的多個問題。當被問及為何

○一二年特首選舉支持梁振英,

史,具體情況﹂去理解:在二

英施政,劉夢熊指,要以﹁具體歷

成為頭號﹁梁粉﹂,及後卻反對梁振

○一二

對 ︽學苑︾ 提出的 ﹁香港民主獨立﹂ ,

學問到近日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提及反

梁﹂,令全場拍案叫絕。另外,有同

手掌,燒錯炮仗,投錯票箱,撐錯老

能履行其選舉承諾,他直言是﹁拍錯

見改變的曙光。然而,最後梁振英未

見,﹁適度有為﹂地施政等亦讓他看

櫈,一本簿,一枝筆﹂去聆聽市民意

選擇,而梁當時聲稱會拿著﹁一張

年選舉時,梁振英的確為當時最佳之

卻也不敢直言台獨,更遑論香港。

出台灣雖然已經儼如一個獨立國家,

在香港難以實行,並以台灣為例,指

是為︽學苑︾促銷。他又表示,港獨

劉夢熊直指梁振英此舉完全無用,只

對談環節完結後,劉夢熊與一眾

都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晚上。

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相信在場同學

書院代表及學生會幹事聚餐,並繼續

輔導長、書院職員、學生會現任內閣及候選內閣與嘉賓劉夢熊先生合照留念

如有興趣重溫座談會,

可在 youtube 搜尋

新亞書院座談會

-28-

(9560)

P:238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報告 活動 新亞劇社於去年七月四日到六 而非為了牟利。 服裝、 場地租金、 印刷品製作等費用, 所得收入純粹為支付搭建佈景、演員 位。演出的門票定價為港幣七十元, 至六日舉行,每場共有一百三十個座 和音響。是次周年公演分別於七月四 佈景及道具製作、服裝、化妝、燈光 包括監製、導演、演員、舞台監督、 名同學參與,分別負責不同的範疇, 戲劇周年公演,是次活動共有六十五 日於葵青劇院黑盒劇場舉行共四場的 新亞劇社周年公演

─︽想死︾

取用了

7A班戲劇組總監一休的劇本

的處境中,互相折磨。不過,劇場內

被迫冷血,他們在這個充滿心理角力

的人。兩個人,一個苦苦哀求,一個

迫要看着他死、不允許他吃任何東西

刑、被迫要活活餓死的人,和一個被

他本人的授權。故事圍繞一個被判死

︽想死︾作為劇本,並且已經取得了

白劇名﹃想死﹄的意思。

大揭曉。大概在劇終後,你會真正明

帶大家進入死胡同,到最後才來一個

會帶出怎樣的信息?作者一休決定先

着算盤。一個如此殘酷的故事,究竟

何出現在這台戲中?他心裏一直在打

第三個人,樂師,是何方人士?他為

自去年五月十四日起,本劇社共

於二

投放了約兩個月時間準備演出,而早

○一三年十二月時,監製已經開

喜愛表演藝術的同學。

支持本劇社的戲劇發展,孕育出更多

的感激,並希望書院能夠在日後繼續

戲劇。書院的支持,本劇社表示衷心

意借出圓形廣場予本劇社作日常排練

房間予本劇社作儲存物資用途,並願

次活動。本劇社也十分感謝書院提供

的支出,本劇社方能成功圓滿舉行是

新亞書院慷慨支援本劇社在是次公演

且申請書院資助。承蒙香港中文大學

始策劃是次演出的場地、財政預算並

新亞劇社周年公演

─《想死》

新亞劇社

-29-

(9561)

P:239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報告

活動

在這次的考察團中,我們到訪台灣著名高

作為一級學府,對歷史及人文精神的尊重。

而且設備齊全。通過這次交流,我體會到他們

外,我們也去了旁聽,看見他們的講課廳很大,

我們看得出當地人甚為重視歷史保育。除此以

走廊中,彷彿回到了日治時期。從臺大的建築,

學的更富歷史色彩,處處瀰漫人文氣息。漫步

辦公室,發現臺大文學院的行政大樓比中文大

值得仔細考察。我們首先參觀臺大歷史系學系

國大學﹂。校園本身便具有深厚的歷史背景,

成立於一九二八年,日治時期改名為﹁臺北帝

等教育學府﹁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

在旅館中,我們遇到來自五湖四海的大學

集小件垃圾,才知台灣之善在人人走一步,自

處可丟棄廢物。細看,原來每家小店也主動收

送入車,因垃圾袋貴或運送繁複,市街幾乎無

收集類似日本,居民自己買政府專利袋,分類

有以也。民常無欲,從食開始。二,台灣垃圾

極淡,魯肉飯除外。常言台灣人秉性純良,良

行。此外,我們察得數事:一,台灣食品味道

生,亦成功展示行前預備的學習成果,不枉此

之爭,實在勵志。

競爭十分激烈。台灣美食始得聞名各國,君子

不如自家做生意,故小店林立,尤其是食肆,

三,小店少有難吃者,在台灣打工不能出頭,

覺、負責、助人。無論制度如何,總有體貼處。

去國立臺灣大學交流,不僅能增進學術水

繼續熱切追求民主,永不放棄。

人對我們寄予厚望,我們不能讓他們失望,要

我們都在寫歷史,每天都身處歷史時刻。台灣

有很大的差別,我們更強烈地意識到其實每天

香港五天,回港後發現一切都與自己所認識的

寫成歷史,歷史人的責任就是記錄歷史。離開

己任,不就是歷史人的精神嗎?天下事都可以

香港人所做不到的。留意國際時事,以天下為

本地的政治民主,還會留意外地的政治,這是

說﹁加油﹂。我真的很感動。台灣人不僅關心

們總會問我們香港的情況如何,然後又跟我們

台灣人大力支持我們。在街上問路的時候,他

們在台灣的那個星期裏,香港學運風起雲湧,

早前出現太陽花學運,當時香港人都支持。我

平知識,更能提高公民意識。眾所周知,台灣

台灣交流

新亞書院歷史系系會

2014

-30

-

(9562)

P:240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參加是次活動是想藉此機會了 報告 活動 生活是與自然有關,讓孩童更感恩。 走出迷失,決定教地理,帶出每人 但並不是受教者需要的。最後,我 由,其實是可以教一切自己掌握的, 並沒有任何制度上限制,一切很自 教材前,有很大的得著。這次義教 不是打亂他們原有的生活。在準備 義,要記緊關心和愛護小朋友,並 發之前,不少人提醒自已義教的意 解自己是否適合當一位老師。未出 這活動給我的有很多:學中國 東大峽谷。 界自然遺產的丹霞地貌和震撼的廣 寺、去珠磯行尋根、更親身目睹世 跳民族舞、參觀歷史悠久的南華禪 文化之一的書法、學唱瑤族歌曲、 除此之外,我還有不少 參與,絕大部分都素未謀面,但第 教院、浸大、理大和韶關學院學生 立更深厚的友誼。是次活動有中大、 更珍貴的得著:認識不少朋友和建感受到和放在心頭。 海鈿和潔瑜,你對我們的好,我都 此再次感謝第一組組長蔣慶、佳慶、 不自禁想起大家的說話和表情。在 回到香港,當見到一些東西,就情 深厚,到分開的一天,我非常不捨。 十二天,大家之間的感情慢慢變得 情,都讓我很感動和欣賞。相處 韶關同學的細心、温柔、風度和熱 一次見面就非常親切,很快熟悉。 到了最後是次活動的重點

天時間。在這短短的四天,我看見

我珍惜這義教機會,雖然只有約四

對義教更期盼和更想做得更加好。

教育的看法,大家之間的交流讓我

受到大家對教育的熱情、認真和對

就是這一次小組分享時間,完全感

我組就有小組分享時間。我最深刻

怕。第一天,初步認識小朋友後,

對於我來說是很期待,但同時亦害

到大塘中心小學義教。第一次義教,

香港準教師粵北服務體驗營

鄧秋燕(地理與資源管理學/二)

-31-

(9563)

師的話。

寫了不少信給我們,盡說他們對老

做了很多:在黑板畫了天使圖案、

我們走,非常不捨得我們,為我們

堂生命教育。最後一天,他們知道

導,讓他們知道真正價值觀,上一

我們可以做的只有安慰、關心和教

學、有不開心的時間、有輸贏之心。

問題。同時,他們會頑皮,弄哭同

摺紙給我、每天認真上課、踴躍答

每天都送我們走、每天都送我松果、

走灰塵、每天都在校門等我們到、

骯髒了,主動用她們的小手幫我拍

以及那份孩子氣。學生看見我衣服

受到小朋友那份天真、對老師的愛,

學模式,互相學習。同時,我亦感

大家認真的一面和得知大家不同教

義教所得往往都是學生給自己

值得參與,感謝韶關同學的付出。

更多。老套,但真心的,這活動非常

P:241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 新亞生活 42

6

(2015

2 月)近期捐款鳴謝

新亞書院於本刊截稿日前收到以下人士慷慨捐款,支持書院不同的發展項目/範疇,謹此致以衷心的感謝!(按筆劃序)

尹浩恩(1978/新亞/財務)

王超文(1984/新亞/中文)

朱展帆(1977/新亞/會計)

李卡奇

朱嘉濠

(1976/新亞/數學)

李明逵(1972/新亞/歷史)

李峻坤(2005/新亞/藝術)

李嘉麗(2004/新亞/系統工程與

工程管理學)

李耀文(1982/新亞/數學)

何淑貞(1972/新亞/工管)

何達權(1992/新亞/新傳)

余皓文(2005/新亞/藝術)

吳日偉(1988/新亞/哲學)

吳源深(2007/新亞/電子工程學)

吳福榮(1983/新亞/生物)

沈顏(2003/新亞/工管)

林子駿(2010/新亞/計量金融學)

林威智(1998/新亞/醫學)

林國傑(1986/新亞/會計)

金秀茹(1986/新亞/會計)

周佩華(2000/新亞/政政)

徐立之(1972/新亞/動物學)

翁尚賢(2004/新亞/藥劑)

袁炳南(1962/新亞/中文)

馬春亮(1973/新亞/化學)

馬漢璋(1978/新亞/經濟)

高思廉(1963/新亞/藝術)

張子彤(1992/新亞/經濟)

張盛基(1993/新亞/醫學)

張文偉(2009/新亞/歷史)

張志誠(1998/新亞/會計)

張俊瑜(1997/新亞/生物)

張梅清(1968/新亞/經濟)

張祿祥(1980/新亞/企管)

張耀基(2002/新亞/計算機工程學)

梁天偉(1968/新亞/新聞學)

梁秉舜(2004/新亞/自動化與計算機

輔助工程學)

梁冠達(1995/新亞/工管)

梁振傑(2000/新亞/物理)

范仕杰(2003/新亞/藥劑)

堵永富(1976/新亞/財務)

胡志偉(1988/新亞/歷史)

崔堅偉(1997/新亞/工管)

許國武(1973/新亞/工管)

莊日新(1988/新亞/電子計算)

黃俊文(1998/新亞/中文)

黃祖植(1956/新亞/文史)

黃德澤

黃經國

(1980/新亞/哲學)

曾梅英

黃靄兒

(1985/新亞/經濟)

馮健港

湯恩佳

曾健鵬

(1971/新亞/動物學)

捐款人/機構芳名

(9564)

-32

-

熊莉莉(2002/新亞/英文)

劉佩瓊(1968/新亞/經濟)

黎冠麟(1993/新亞/電子計算學)

黎凱玲(1994/新亞/護理)

黎錦和(2010/新亞/中國語文教育)

郭偉賢(2000/新亞/化學)

郭毅英(1981/新亞/英文)

陳倩兒(1978/新亞/社會)

陳英傑(1975/新亞/生物)

陳家祺(2011/新亞/保險、財務與精算學)

陳家樂(1996/新亞/會計)

陳淑興(1987/新亞/人類)

陳楚茵(2014/新亞/語言)

陳慧兒(1980/新亞/新聞)

陸家穎(2008/新亞/工管)

盧德權(1996/新亞/經濟)

盧學良(1997/新亞/會計)

韓永光(1985/新亞/企管)

韓潔玲(1985/新亞/中文)

蔡志齊(1977/新亞/經濟)

蔡曉曼(2014/新亞/心理)

戴明基(1985/新亞/會計)

鍾燕(1994/新亞/英文)

簡嘉明(1996/新亞/中文)

謝毓橋(1982/新亞/數學)

羅小玲(1980/新亞/化學)

羅家坪(1978/新亞/會計)

羅展文(1996/新亞/工管)

羅鳳新(1995/新亞/歷史)

羅熾昌(1967/新亞/會計及財務)

譚康松(1982/新亞/數學)

譚麗霞(1980/新亞/企管)

龔廣培(1981/新亞/中文)

周宇伉儷

容潤笙、

(1981/新亞/社會;企管)

呂金愛伉儷

梅建國、

(1965/新亞/中史)

徐麗蓮

湯惠泉、

(1964;1968/新亞/社會)

簡志健、

志清伉儷(1994/新亞/工管;哲學)

無名氏

Association of North California

New Asia College Alumni

董家池校友香港熊貓教育基金

瑞華行

偉倫基金有限公司

何耀光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P:242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33-

(9565)事項

宣傳

榮譽

新亞書院與新亞書院校友會合辦之「新春聯歡晚會 2015」將於三月六日(星期五)

假灣仔合和中心七樓薈軒舉行,歡迎校友、校內同仁及同學參加,共慶新禧!

時間:晚上六時(酒會);晚上七時(晚宴)

地點:香港灣仔合和中心七樓薈軒

餐費:港幣 390 元 (凡參加新亞書院學長計劃 2014-15 之學員,經書院報名,可以

獲港幣 100 元津貼)

報名及查詢:請登上校友會網頁 www.naalumni.org 網上報名,或與本院

拓展處朱小姐聯絡:(電話:3943-9589;電郵:[email protected])。

新春聯歡晚會

二○一四年為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的

大日子,新亞學生會特意拍攝了書院大笪

地的點滴,讓大家可以分享院慶活動的喜

悅。如有興趣觀看影片,可於 youtube 搜

尋「2014 新亞書院大笪地」。希望未來在

其他書院活動中可以與更多不同年代的校

友見面!

第十一屆香港中文大學划艇錦標賽已於一

月十日及十一日在賽馬會石門划艇中心圓

滿舉行,書院划艇男子隊力壓中大各所書

院,勇奪男子隊冠軍;男女子組整體成績

亦獲得團體總季軍。本院謹向划艇隊全體

成員致以衷心祝賀!

新亞書院大笪地影片

第十一屆中大划艇錦標賽創造佳績

2014 新亞書院大笪地

姓名 學院/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Prof. Zhu Junyi 朱駿宜教授 物理 系 助理教 授 一月九日

Prof. Zhong Silin 鍾思林教授 生命 科 學 學院 助理教 授 一月二十三日

本院新同事 二○一五年一月新聘任隸屬本院之教師︰

P:243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66)

-virather than conducting face-to-face or phone

conversions for clearer message delivery and

convenience record keeping.

Furthermore, I participated in the whole

magazine publishing procedure through Rachel’s

demonstration and guidance. Even though I was

only assisting, the procedure is practical and

inspiring. It begins with designing the yearly

topics, drafting and editing article’s content.

Finally, we formatted all sections and content

with art and commercial style.

Besides, I was pleasant to meet a group of

friendly interns and colleagues in the past two

months. They were just like my family. We

had breakfast and dinner every day and hung

out together at weekends. The colleagues from

marketing department taught us the route of

shuttle bus at lunch, introduced lots of places for

sightseeing and having local cuisine. They are

really helpful and caring. One of the colleagues,

Daniel, also brought us to visit Malaysia. From

the hostel, I met several cordial officers and

two helpful roommates while I was staying in

Nanyang Girl’s Boarding School. We shared

some wisdom of chores, such as using the

black pepper to kill ants and cooking Indian

curry chicken with microwave oven. And I took

up the responsibility to keep the house clean

which makes me become more independent.

Moreover, one of the officers, Ms. Peng invited

us to the pre-National Day celebration evening

buffet, and we were arranged to a table located

just in front of the stage. They showed a warm

hospitality and provided some enjoyable

multicultural dancing and singing performances

at that night, as well as the tasty barbecue

food and colorful Malaysian desserts. It was a

wonderful and fulfilling night.

Joining the internship program is an optimal

way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commercial world

and be more independent, especially to work

overseas, because nobody can be relied on.

My self-believing and the social network

in Singapore were built up in the past two

months, undoubtedly, being benefit to my future

study and career. What’s more, it would help

enhance my time management skills; thanks

to the systematic punch in and out in office

encouraged me to be punctual for any occasion.

Eventually, adapting the standardized duty

would not be challenging when I am used to the

organization protocol, format, paper work flows

and the basic working pattern in commercial. I

am sure that all these strengths are applicable

to my future work, particular in my ideal career,

do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Left: The neighbor in hostel;

Right: Indian and the first roommate,

Angela

Travelled in East Coast

An interview article by Amy

38

PEOPLE

WATCH

ASIA PACIFIC BIOTECH NEWS

Tackling Resistance

RNA with

Interview by Amy Lau

Dr. Wan Yue, from Singapore’s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s

(A*STAR) 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 (GIS) has become the first

Singaporean to be awarded the prestigious Society in Science Branco Weiss

Fellowship. She was awarded for her research in studying the RNA of microbes in

the hopes of tackling the important health issu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Dr.

Wan is one of the first scientists to develop a high throughput approach to study

RNA shapes in organisms.

The Branco Weiss Fellowship ‘supports research at the frontier of science and

society’ and is awarded to postdoctorates in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t is unique in that it brings social, cultural, political or economic issues

int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research of each fellow’s particular discipline. This

makes the fellowship trans-disciplinary in nature.

With the generous personal research grant she will receive, she will have

the freedom to work on whatever topic she chooses anywhere in the world, for

up to five years.

P:244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67)

-vThe summer internship program in Singapore

is a valuable experience because it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between participating in an internship

and traveling in Singapore. It was also my first

time to work in a scientific magazine office and

performed editorial work, in which allowing

me to explore another aspects of science. My

diversified duties included designing the editorial

topics for next year, editing the scientific featured

articles, searching for the contributors who were

willing to write the articles for our magazine, as

well as assisting interviews with scholars and I

enjoyed solving my assigned tasks very much.

First, I was assigned to conduct a nice

interview with Dr. Carolyn Lam, one of the

spokesmen of Asia Cardiovascular Clinical

Trialists Forum. The interview was held in a café

at Robertson’s Quay. I was glad to have a chance

to ask her questions as I watched her video before

and was curious about her concern on female

Heart Failure. After the interview with Dr. Lam, I

truly recognized the needs for orienting research

on tracing dynamic changing targets of disease.

Then, I led an interview with Dr. Wan Yue, the

first Singaporean who received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from “Society in Singapore”

organization. Although it was my first time to

hold an official individual interview, I was able

to jot down the points of her answers which gave

me more confident to elaborate all my followup questions instantly. It was also the most

unforgettable memory in workplace.

In addition, I wa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and

appreciation of Rachel, the editor in Asia Pacific

Biotechnology Magazine, who allowed me

to tryout editorial work. I was delighted that

she gave me credit on the interview article by

printing my name on it; which was definitely a

sign of my diligence and the best closing for the

internship experience.

During the internship, my daily work involved

not only organizing interviews, but also scientific

articles editing. As a result, my researching,

reading and filtering skills were enhanced.

In addition, I no longer fear to handle jobs

individually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n

English. Through the internship experiences,

I learned more about the trend on modern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and the tactics of

filtering numerous experimental data to predict

and orient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third and the

foremost benefit wa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in

workplace. I learned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with colleagues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

and avoiding misunderstanding . For example,

I practiced concise and precise email writing

Summer Internship Program in Singapore

Lau Yuet Ting, Amy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 Year 3)

Marketing collegues in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P:245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68)

-ivwith the blue velvet sky and soft breeze; the whole

experience was very pleasant.

Xu Bing’s ‘Phoenix’ in 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t John the Divine

When I entered into 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t John the Divine in Columbia, I saw a breathtaking and magical scene-a Phoenix was flying

in the church with colorful light shedding on its

feathers and its long tail was glittering. Of course

this was not a real Phoenix but Xu Bing’s huge

installation made by waste materials found in

the construction sites in China. I found this huge

sculpture a very interesting artwork. It successfully

created the dilemma and contrast. After the magical

first impression, when I got closer, I clearly

saw every component of the Phoenix-broken

wheels, used bamboo, pipes, fan and other waste

materials. The phoenix is strangely beautiful and

reflects the complex labor, history and commer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ara Walker’s Sugar Baby in

Domino Sugar Factory

The most attractive things about New York is

that one can always find interesting art outside

museum; and this time, I found a very impressive

art piece in a Sugar Factory. I was very lucky to

catch the last day of this exhibition. The Domino

Sugar Factory was going to be torn down soon and

Kara Walker, an African American artist, created

a sugar-coated monument to remember the sugarslavery history and made use of this exhibition to

speak of power, race, bodies, women, sexuality,

slavery, sugar refining, sugar consumption, and

wealth inequity. The installation was really

powerful in revealing the “blood sugar” history

and the exploitation to African women. The

exhibition room was filled with the smell of sugar

in the air, as if the factory is still running. The

sculpture was truly ‘interactive’. Audiences could

get really close to the sugar-made sculptures

and smell the sweetness. As the time passed, the

sculptures slowly melted under the sunlight from

the window, which accurately depicted the 'sweat'

and 'blood'. Can't you feel the violence behind all

the glamorous and sweetness?

The dream-like summer finally came to an end.

How I miss the museum, my supervisor, my fellow

interns and every part of New York. My heart

is filled with thankfulness to God and to all the

great people I met in this journey. All the thankyou cards I wrote are from the deepest words in

my heart. When it came to the real goodbye, I

totally ran out of words and was a bit emotional.

All the sweet memories will stay in my mind and

I couldn’t wait to share my stories and experience

with my friends and schoolmates when I back to

Hong Kong. Though the internship ended, it

is just the start of a real journey. I will keep my

passion and continue to pursue art in my lifetime!

After seeing the beautifully ‘trash-made’

Phoenix in the St John Cathedral, I thought I saw

a real Phoenix with cloud-like feathers in the

twilight above the Manhattan skyline. People says

New York is a woman. I would say New York is a

Phoenix, strong but elegant, glamorous and lively.

Thank you, New York!

P:246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9569)

-iiito an Italian’s house party and tried her homemade

Italian finger food and drinks. We had such a great

time. I have never imagined I would gain precious

friendships in my internship and they made me so

hard to say goodbye. Once, we had our interns’

farewell picnic in the Central Park and marked the

end of our happy internship. We enjoyed our last

moments in the Great Lawn in Central park with

good food, perfect weather and each other.

Exploring Art in New York

New York has a vibrant art scene. I feel like

I was not only working in an art environment

but also living in a city full of art. Summer is

undoubtedly the best time to visit New York, there

are all sorts of art events happening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ty. If you love art, you will never get

bored in New York.

Summer Stage in Central Park

Spending time in Central Park is the best way

to experience New York. New Yorkers love

spending their leisure time and weekend in the

park. Summer Stage is one of their favorite places

to hang out with friends. They always bring their

picnic mat, grab a draft of beer and enjoy live

music on the grass.

Brooklyn Celebrate in

Prospect Park-Shen Wei Dance

Living in New York is very expensive but one

can always find high quality of live music and

dancing shows for free! Good art is never only for

the rich but for everyone in the city. I was lucky

enough to bump into a world-renown dancing

company – Shen Wei Dance Art in Brooklyn

Celebrate. This was the most impressive dancing

performance I had ever seen. Shen Wei Dance

embraced a unique rhythm and special language

in body movements. I enjoyed the outdoor stage

picture of the museum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se seminars made me to think beyond simply

the collection of paintings and sculptures but a role

of an art museum in an international city.

Friendships in MET

After all, it is never the buildings, the food, or

the museums that made a journey unforgettable

but the people who experienced all these beautiful

things with me that counts. I would not have such

a dream-like summer without all these amazing

people I met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I am glad to be in Collection Management team,

everyone in the department is so helpful and

willing to teach me. I had a very good supervisor,

Hwai-ling, who took really good care of me. She

tried her best to show me different amazing parts

of the museum. She also arranged different tours

and visits and introduced many interesting people

to me. Once, I had chance to meet a curator from

Cincinnati Art Museum and her story inspired

me a lot. Although she was so busy, she would

always spend her lunchtime with me. Sometimes,

she brought me out for lunch and showed me

good food around the area. After work, she would

send me email with some awesome art events and

encourage me to go during the weekend. I really

couldn’t ask for a better supervisor! I am seriously

touched by her thoughtfulness and guidance. My

internship wouldn’t be so fruitful without her.

I believe I met the best batch of interns in

the department. They all had different specialties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but we got along really

well. We all have similar interest- art but we are

in different specialties so we could always inspire

each other with new perspective in thinking. We

often walked about art, career and life in New

York. After work, we went for outdoor movies or

live music in Central Park. Free entertainments in

New York summer are so cool! Once, we all went

P:247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in the middle of the historical paintings with the

similar motif. I love the idea and the breakthrough.

This arrangement had successfully brought an

interesting contrast without hurting the unity of

an exhibition. The audience can travel across

centuries to compare the atheistic and cultural

change in different art worlds.

Besides, my supervisor arranged different

private museum tours and visits for me and other

interns. In the photo studio, I had chance to see

how the artwork is being fully record under the

lens. The professional set-up for the photo-taking

is really impressive, the methods may sometimes

be quite low-tech but smart. Visiting the

conservation department was my favorite. I was

truly amazed by the work of the conservators.

They spent weeks and months on an object, trying

their best to reveal the beauty of the antiques once

again. My supervisor had also brought me with

her to the de-installation of an exhibition. I was

so exciting to see all the behind-scenes – seeing

the Chinese art conservators examining every

piece before packing them into crates, seeing

how artwork being handled carefully, seeing

(9570)

-iidifferent departments cooperated efficiently and

effectively. I was amazed by the numerous amount

of recourses, manpower and processes involved in

each exhibition. Exhibitions in MET is never just

“a display of artwork” but the curators spent years

on research, trying to use the artwork to ‘tell a

story’ in reveal an interesting part of the history or

culture to the audience.

The museum takes the internship programme

very serious and our internship experience were

in good hands. Every Monday, different

department heads, curators, fellows and

administers came to give seminars to all interns.

They sincerely shared their journey in their studie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and how they ended

up in the MET. There were more opportunities

than simply curatorial and they all found their

special position, mission and interest in the

museum. Their stories encouraged me to have faith

and let my passion brings me to where I belong.

The seminars covered a board topics- artist’s roles,

exhibitions, art handling, museum’s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politics. Through all the Monday

intern’s seminars, the MET presented us a whole

P:248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2014 Summer Internship at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Art world is like the ocean, wide, edgeless and

beautiful. Studying art is like sailing in the mist of

the ocean, one can never see a clear route but the

passion is the greatest motivation behind driving

one to go further and further. I had been exploring

different possibility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art

field since I was young. Thank you New Asia

College New York Alumni for providing me such a

precious chance to have internship in my favorite

museum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MET).

This oversea internship opportunity provided me

unique experiences in working, learning, exploring

art, living and traveling. Last summer, I tried my

best to seize the moment, seize the days and I

would like to share my journey in the Big Apple.

Learning in MET

My internship in MET is so fruitful and

rewarding. I am lucky to join the Collection

Management Team and have a supervisor who

cares so much about my learning and exposure.

My main duty was working closely with the

database (TMS) to assist the team i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record for the past

and up-coming exhibition. Database might sound

boring but to me it was a golden chance to have

a glimpse of different collections in the museum.

My assigned projects were related to my studies

(Chinese painting). Through working on the

database (TMS), I had an overview of the whole

collection of Chinese hand-scrolls in the Asian Art

collection. As an intern should always be an active

learner, I always keep a little notebook with me

and dropped down all my interesting discoveries.

The database turned to be a great learning platform

for me.

Apart from daily routine work, interns had

chance to attend curator talks. I enjoyed walking

around all the amazing galleries with the Asian

art, European Art curators. Curators shared with

the interns about how they juxtapose different

paintings and artwork together to enhance the

audience experience in viewing the masterpieces.

The recent trend is to juxtapose contemporary and

historical artworks in a same exhibition room. In

the Edo period Japanese painting exhibition, the

curator placed a contemporary sculpture “Pixcell”

– a deer surrounded by hundreds of crystal balls

(9571)

-iCollege

Activities

Lee Cheuk Wun, Sharon

(Fine Arts/Year 3)

P:249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 February 2015

MAJOR EVENTS

(Janurary 2015)

January 9

The theme of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semester is “Hong Kong in Global Context”. The first (570th)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semeste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The guest speaker, Ms. Cheng Celia, shared the

topic on “Impossible Journeys”.

January 10

The second talk of “New Asia College Cultural Talks 2014/15” was held at School hall, New Asia Middle School.

The speaker, Prof. Ng Ming, shared the topic on “Chinese Cultural Trend in the Post Axial Period”.

January 19 to 30

Joint-exhibition:\"Lingering on in Beijing\" by Yau Wing Fung and Ngan Yu Ting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January 20

The first Student Lunch/ Dinner Colloquium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This activity was

co-organized with the College Student Union (Executive Committee). Mr. Lew Mon Hung was invited to share

on the topic “Dreams of Dream Bear”.

January 23 to February 6

The 15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tnight with the theme “Green Campus, Common Practice” was held.

January 5 to 15

Joint-exhibition: “Mater-spacing v2.0” by Chan Yi Ting, Chong Ting Hong, Chu Chin Ching, Mok Hui Tung, Yeung

Wing San, and Yeung Whn Yan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250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7(2015年3月)

第四十二卷第七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二千九百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三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陳繁昌教授主講

頁十九 閱讀最新出版錢賓四師書信墨寶有感

頁二十五 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

二 ○ 一 五 年 三 月 十五日

新亞生活月刊

P:251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2-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李幗怡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572)

要目

二○一五年二月

7/2-21/2

23/2-6/3

11/2

27/2

2/2-13/2

3/2

6/2

許氏文化館舉行江苑盈、馮允正、余欣恩、岑穎悠、彭麗穎、馮凱珊、劉

嘉文、莫珮諭聯展:《打橫打棟》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第二講於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一號

演講廳舉行,主講嘉賓為著名數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科技大

學校長陳繁昌教授,講題為「關我『Math 』事」?

本學年「新亞書院/耶魯大學學生交流活動」主題為「Sovereignty and

Society」,錢穆圖書館館長馬輝洪先生率領八位新亞同學訪問美國耶魯大學,

與耶魯大學學生交流兩地有關問題,順道訪問紐約及波士頓市。

本學期第二次(第 571 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主講嘉賓為張

鐵志先生,講題為「台灣民主的故事︰從威權、民主轉型到太陽花」。

本學期第三次(第 572 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主講嘉賓為余

光中教授,講題為「龔自珍與雪萊」,屬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第

一講。

許氏文化館舉行鄭美倫、何幸兒、梁靜美、梁匡博、莫亭殷聯展:藝術系北京畫

院及重慶考察團展覽─《五斗米》

本學期第二次學生午餐/晚餐座談會於雲起軒舉行,是次座談會主講嘉賓

為張浚生先生,講題為「大學生涯的心路歷程『新亞當代中國講座』」。大事記頁三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

─陳繁昌教授主講

四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張浚生先生主講/本院新同事/更正啟事

頁六「子所不語

─新亞誌異(楊敬雯、鄭嘉韻)

頁十晉謁錢穆先生墓

︶(關越強)

頁十四新亞精神再探

—〈晉謁錢穆先生墓(續)〉

校友回應(一)(張總)

頁十七新亞精神再探

—〈晉謁錢穆先生墓(續)〉

校友回應(二)(吳文華)

頁十八

「張丕介先生暨夫人紀念獎學金基金

」成立誌慶

(郭益耀

九閱讀最新出版錢賓四師書信墨寶有感

(蘇慶彬

十山西文化古剎遊之五台佛光寺雲岡石窟(張建雄

三新亞普通話夜

四新亞節

(林昱志

頁二十

五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

.I .II .III .V .IIIV Pembroke-King’s Programme at Cambridge Exchange Program New Asia College/Yale University Student (Chan Life 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Hoi Wai)

(Ailin Zhu)

Mr. Leo F. H. Ma delivered 'Fireside Chat' Talk at Yale

Jan (Vanessa, Lee Fong Fei )

Be a Scot for a night! New Asia English Evening of 21

P:252

新亞生活 42

7

(201

5

3 月)

-

3

-

(9573)

活動

書院

本院為慶祝六十五周年院慶,

我﹁

學校長陳繁昌教授為講者,以﹁關

座。是次講座邀請了香港科技大

舉行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

學康本國際學術園一號演講廳,

特於本年二月六日於香港中文大

Math﹂事?﹂為題演講,並

教授主持。

由本院副院長暨院務主任温有恒

數學不僅是各種重要科技的

的角色。

說明數學所擔當的許多意想不到

教授以生動的例子,深入淺出地

但一般人往往並不察覺。陳繁昌

核心,在日常生活中也無所不在,

演講廳當日座無虛席,各界

上添花。

演講,令書院六十五周年院慶錦

本院再次感謝陳繁昌教授精彩的

演講完畢,聽眾踴躍發問。在此,

學者、本院校董、校友濟濟一堂。

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學術講座─陳繁昌教授主講

P:253

-4-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9574)

活動

書院

近二十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在國際政治、

有鑑於此,新亞書院於二

使社會各界積極研究當代中國現況及未來發展方向。

的角色,日益朝向與世界全面接軌。中國迅速崛起促

經濟、外交、文化及軍事等舞臺上,扮演著舉足輕重

○一二年創設﹁新亞當代中

環境、科技、對外關係,以至區域問題的了解。

負,並加深學生及社會對當代中國經濟、政治、社會、

國講座﹂系列,以繼承創校先賢對承傳中國文化的抱

本年度﹁新亞當代中國講座﹂邀請了浙江大學發

由經濟學系杜巨瀾教授主持,吸引不少師生參與。

主講,演講題目為﹁大學生活六十年的心路歷程﹂,

生先生,於二月三日晚上蒞臨本院﹁學生晚餐座談會﹂

展委員會主席、兼國家教育部巡視工作特聘顧問張浚

張浚生先生是內地資深的學者及傳媒人,畢業於

推動內地大學教育發展,在浙江大學擔任教授多年,

國際傳媒學院榮譽院長等多個公職。張先生一直致力

員會主席、國家教育部巡視工作特聘顧問及香港大公

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兼發言人,現任浙江大學發展委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及後在該校任教,亦曾任新

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張浚生先生主講

黃乃正院長亦參與討論 張浚生先生:中國高等教育有時間和歷史發展過程

的原因,也有體制的原因,需不斷深化改革。

姓名 學院/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陳巧瑩女士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助理講師 一月二十二日

Prof. Anatole Jean Raymond Thierry Boute 法 律 學院 副 教 授 二月六日

本院新同事 二○一五年一月下旬至二月新聘任隸屬本院之教師︰

P:254

-5-

更正啟事

本刊上一期樊善標〈既精且博,允壽而康─余光中教授的創作與學術〉一文,指余光中教授「翻

譯海明威《老人與大海》代替畢業論文」,並不正確。余教授翻譯《老人與大海》實為大學畢業之後。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9575)

作育英才,亦透過新華社的工作促進中港交流。

張先生在大學生活及工作至今已經超過六十年,

德,才能貢獻社會,學以致用。

先生最後寄語本院學生要有崇高的理想及高尚的品

已有改善,特別在航天科技及核電技術領先全球。張

家起步較慢,需要時間發展,而現時中國的高等教育

同。不過,張先生認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比其他西方國

降,相比美國的教授會花很多功夫培養本科生有所不

不重視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現象,使整體的學術水平下

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有深入的認識,他指出中國大學有

演講過後,師生們皆踴躍參與討論環節,互相交

學者,解決上述疑難。

沒有探討,他期望後來者或在坐的同學能成為出色的

探討﹁格物致知﹂有關,而中國現時有很多文化問題

分認同黃院長的觀點,他認為這與傳統儒學未有延伸

及社會科學研究仍然落後,值得我們深思。張先生十

的精神,以致早年學術研究落後西方,而現今的文學

教授亦有參與其中,黃院長提出中國人沒有尋根究柢

新聞工作的熱忱。除了學生積極討論外,院長黃乃正

港做新聞工作者仍然很自由,他亦很欣賞香港記者對

同學問到香港新聞自由的情況,張先生認為現時在香

否正確,也可以作反向思考,從而找出新出路。亦有

張先生認為遇到困難時,要冷靜思考自己探索的路是

流。當中有同學請教張先生求學問時如何克服困難,

張浚生先生與本院師生合照

張浚生先生與本院學生交流 黃乃正院長贈送紀念品予張浚生先生

P:255

「子所不語」─

新亞誌異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9576)

試步‧新亞

-6-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

們感興趣的話題,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

道「家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

識,卻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

新亞人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的熱愛、與眾分享的

興奮,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深刻的悸動。

新亞書院自一九七三年正式遷入沙田校園起,至今已有逾四十年歷史。新

校園記者︰楊敬雯、鄭嘉韻(中文/三)

亞校園中的鬼怪傳聞也是新亞校友與學生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某些故事

如「志文 111」更是為人所熟悉。迎新營中,組爸、組媽們總喜歡在「夜話」

時與新生分享流傳已久的校園鬼故事,引起一代又一代校園新鮮人的興趣。

是次報導將由新亞記者訪問一九八二年畢業的新亞校友郭啟興先生,以及

幾位仍然在學的新亞學生,述說其自身的「靈異」經歷以及不同年代的校

園鬼怪傳說。

幽冥之事,未必為真,在此記而存之,聊供同學閒暇閱讀。

P:256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9577)

-7-

郭啟興先生自一九七八年入學至

畢業那年,由碧秋樓直上新亞校園,也

月,見證了不少新亞奇聞。郭先生憶述其

一九八二年畢業,在新亞校園度過四年歲

N線校巴必經之路的「新亞路」曾發

大便頒布規定:新亞路只可向上行駛。

的聲音,但上行卻無事發生。其後,中

由新亞路下行時都會聽到女孩低聲哭泣

妹間的傳聞,指不論人或車輛,每當經

行駛,不幸釀成慘劇。郭先生想起師弟

一個地盤判頭司機駕駛紅色日本車向上

一名新亞女學生在新亞路向下行走時,

其彎彎曲曲的山路,為事故埋下伏線。

當時的新亞路允許司機雙向行駛,加上

生一宗車禍,其後傳出不少靈異之說。

訪問中,郭先生透露自己住了四年新

件怪事。郭先生當時住在知行樓

亞宿舍,但其中一年暑宿期間卻發生了一

G樓,

沒有任何回應,似是無人與此事相關。

寫上回應,但郭先生室友留下的告示卻

的是,當時的學生總會在自製的告示上

乾衣機上,其後便不再聽到怪聲。奇怪

用乾衣機影響他人睡眠」,將告示貼在

於不堪嘈雜,於白紙寫上「請勿深夜使

運轉,發出噪音。幾次過後,其室友終

衣。但只要他們一離開,乾衣機又會開始

有,連燈亦是熄滅的,仿佛從未有人乾

看,都不見人影,乾衣機內一件衣服也沒

與室友吵醒。然而他每次前往洗衣房查

人在半夜兩三點使用乾衣機,把郭先生

鄰近洗衣房。一個月總有幾個夜晚,有

閒談中,郭先生又想起另一件怪

能「鬼上身」,成為一時之間的笑談。

舍中的人都紛紛猜測那位失蹤學生可

床上,對前夜發生何事毫無記憶。宿

房,清晨醒來卻發現消失的同學安睡於

般。於是,郭先生一行人不敵睡意回

與洗手間,但那位學生仿佛憑空消失一

蹤影。各人開始緊張,找遍了宿舍各層

久後,按捺不住回房查看,仍然不見其

手間。但郭先生與其餘兩位同學等待許

戲,其中一人突然站起身,聲稱要去洗

事。一夜,他與三位同學相聚玩棋牌遊

八零故事

郭啟興先生

新亞路「單向行駛」之緣由

半夜的嘈雜乾衣機無端失蹤的同學

P:257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8-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9578)

自八十年代末起,「志文三炷香」

現時流行說法指,志文樓一樓的「

成為新亞著名鬼故,其中更有多個版本。

111」

擾患上精神病。

一天才發現同房已死,據聞其後受事件困

孔流血,漸漸染紅地上階磚,醫科生事隔

但醫科學生卻全然不知。被電死的學生七

開門,便觸及開關,使工程系學生死亡,

並服下安眠藥睡去。當醫科生回宿舍後一

得的知識,自製了連接房門的自殺工具,

的沉重壓力,決定自殺。他利用工程系所

一日,該名電子工程系學生無法承受考試

生,他們作息時間不同,卻也相安無事。

房曾住了一名電子工程系學生與一名醫科

不過據現志文樓工友表

真正的「

示,志文樓的房號經重新編排,誰也不知

111」號房在哪裡。

另外,亦有版本指該自殺學生其實為

老工友退休,此事真偽無從查證。

其他科系學生,因失戀尋死。然而,隨著

對不少夜歸的新亞人而言,蒙民偉

樓(MMW )是回宿舍的必經之路。

只要搭乘MMW的電梯,就可從本部

在二

曾發生過兩起跳樓自殺事件:其一發生

天文愛好者觀星之處。不過,近年該處

到達新亞校園,頗為方便;其頂樓亦是

○一

○年一月二十九日,一位中大

一躍而下;其二則發生在二

資深職員因不堪頑疾纏身而選擇從頂樓

○一一年

書,墮樓傷重而亡。

二月,一名未能順利畢業的學生身懷遺

學生間關於死者冤魂在頂樓

時常閃爍不停,令

亞校園,但七樓走廊的照明燈亦

選擇通過七樓的露天走廊返回新

恐懼而避免上頂樓,在夜晚刻意

徘徊的傳聞不脛而走,不少人因

MMW的靈異

傳聞愈演愈烈。

志文三炷香陰森的蒙民樓頂樓

近期傳聞

P:258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9-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9579)

MMW的電梯亦有詭異的傳聞。事

因MMW緊挨李卓敏醫學大樓,故傳

說中MMW二樓曾為停屍房,若進入

況。但亦有指

間亦特別漫長,更會出現搖搖晃晃的情

即使機門偶爾沒有打開,經過二樓的時

名其妙地打開,但門外一個人也沒有。

四號升降機經過二樓時,機門經常會莫

MMW二樓只是機房,

因為放置機器,樓底較高,才有此傳聞。鄭同學為現新亞學生,提及有身

MMW

邊同學在夜歸期間,目睹一對情侶進入

乘坐升降機。當但其尾隨其後

機都毫無人影,令人毛骨悚然。

正在上升,但在閉路電視中,四架升降

走進蒙民偉樓時,只見其中一部升降機

一位在學的學思宿生憶述,夜歸

宿舍時於MMW地下電梯大堂等待升

沒有人,令她更確信

他升降機到達地下,但等待良久其中仍

為自己看錯升降機號碼,便決定再等其

實際上升降機裡空無一人。起初她誤以

到達地下時,畫面上有人準備步出,但

其中一部升降機有個人影,然而等到其

降機,無聊之際抬頭看閉路電視畫面,

MMW各種鬼怪

傳聞。

蒙民偉樓的升降機

P:259

-10

-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7580)

投稿晉謁錢穆先生墓︵續︶

關越強

編按︰本刊一月號曾刊登︿晉謁錢穆先生墓﹀一文,本文為該文章的延續。

肇熊學長如晤:

承蒙相邀,今年暮春三月(陽曆五

月)聯袂晉謁錢穆先生墓,學弟卻之不

時節。

湖山勝景,令人神往,忒是清明謁墓好

恭也。太湖邊上,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也在這段時間,學長以一貫細密的

重鎮的願景

可以順應時勢,承擔香港中國文化承傳

問題,以梳理新亞精神,探討書院如何

學術思辨,在相互討論間提出了一系列

(vision and mission) :

1

.

代表主流中國文化?

甚麼是新亞精神?這精神是否

2

.

儒家主將?

錢穆先生是否儒家代表?是否新

3

.

的關係,應如何定位?

新亞精神的長遠願景與眼前實踐

學弟不才,在這裡嘗試整理思路,

也。

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是吾人等座右銘

高明。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

情國情港情,補充新思考方向,以就教

大膽地回答上述諸問題,並根據目前世

甚麼是新亞精神?前提是甚麼是主

一、中國文化的核心

伸出來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觀。

君子以厚德載物」的大度,和從這裡延

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發、「地勢坤,

流中國文化。愚見以為首先是「天行健,

其次是「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

間觀。

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氣勢觀和時

之」的平等思想。再次是「黃河之水天

當然,還有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

神。

是數千年來廣大農村農民的樂天知命精

理環境成因,和「安足」精神;安足,

史導論》中提出的中國文化大格局的地

新亞精神,可從校歌中找到答案。

二、新亞精神

和心路歷程。

校歌歌詞,寫的是錢穆先生的創校理想

校歌第一段寫道「山巖巖,海深深,

勢坤」的描述。

無遺。 這是對 《易經》 中 「天行健」 和 「地

寥寥數筆,天、地、人等的關係,表露

地博厚,天高明,人之尊,心之靈」,

校歌第二段中所寫「十萬萬神明子

孫,東海西海南海北海有聖人」,正是

P:260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11-

(7581)

脊樑!」

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人的

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

沒蒿萊,敢有歌吟動地哀」齊相呼應。

接近墨家的思想,和魯迅的「萬家墨面

級觀念,學弟以為這兩句的筆觸,較為

或已超越了孟子「社稷」的儒家貴族等

「民為貴」的理念。但錢穆先生的說法,

校歌第三段,也是最後第一段,寫

刻苦簡樸精神的想法。

認為錢穆先生不自覺地流露了學習墨家

折不撓的精神。但是學弟在這裡,還是

時的困乏,體現了大時代動盪背景中百

三段的字裡行間,反映了創辦新亞書院

這裡表達的意思是自強不息的奮發。第

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精,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

的是「亂離中,流浪裡,餓我體膚勞我

愚見以為,錢穆先生六十多年前創

精神,足以代表中國主流文化思想。

作的新亞校歌,意簡而內涵深邃。新亞

這個問題學弟在這裡不好下筆,學

三、錢穆先生和儒家

蕪雜,囫圇吞棗也。

日常閉門閱讀,自娛為主,內容廣泛而

受過嚴謹訓練,更未有機會就教高人;

養不足也。學弟不是學術中人,也從未

新亞書院桂林街時代學長余英時教

授在《錢穆與新儒家》

(1991)一文中有

以下三點是值得在這裡提出討論的:

第一是:「可見以人生信仰而言,錢先

則。」

家的精神境界,所奉持的也是儒家的立身原

生確是一位現代的儒家,因為他向往的是儒

第二是:「新儒家在基本立場上繼承了

中國『精英主義』(elitism)的傳統」。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家族血緣關係,

第三是:「錢先生論學不立門戶」。

入流出量,治國而不能自主,更缺財政

擊;明清兩代的財政,受制於白銀的流

流進中國,中國文化因而受西方文明衝

五百年來,白銀開始從墨西哥經菲律賓

是小農文明發展的基石。明朝中葉起的

的歷史學家去討論罷。

活中,已經沒有意義了,還是留待未來

情懷,溢於言表;是不是儒家,現實生

長於動盪時代,畢生求索,憂國憂民的

角度考慮,錢穆先生生於甲午戰爭之年,

時俱進的探索和革命性的調整。從這個

家建設的路程,中國文化,因此需要與

了。中國因此走向漫長而痛苦的現代國

了,老百姓的「安足」,已是不能保障

張下,儒家思想的社會和經濟條件崩潰

可嘆!在西方資本主義和殖民主義的擴

和相關組織概念,俯仰由人,實屬可悲

近代新儒家的走向,以心性之學

與新亞校歌中偏重實踐的

的實踐,空洞無根。新儒家的路線,

為主,偏向內聖討論,落不了地,外王

vision and

mission ,格格不相入。所以上述的第二

和第三點,也毋須繼續探討下去了。

學弟不敢掠美,這個標題來自美國

四、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

哈佛大學前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孔飛力教

(Philip A. Kuhn)之大作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的中文版書名

(是書的繁體字版剛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P:261

-12-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7582)社出版

)。是書的討論重點,是「現代

程的界定所根據的將不是我們

探索。孔飛力的結論是:「中國建制議

代性構建過程中一些涉及普世性意義的

飛力以中國經驗為個案,來驗證關於現

的形成,二者的論述,有天淵之別。孔

國家」在中國的形成,而非現代「中國」

(按:指

西方

)的條件,而是中國自己的條件。」

中國文化擅於取經,但拙於傳道;

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的大時代,為中國文化現代性的探索,

的視野,在社會動盪,文化「花果飄零」

等等深奧的課題;錢先生是以中國文化

法、情與欲、神與聖、價值觀與仁慈心

自然、藝術與科學、自由與干涉、禮與

文化的異同與磨合,尤其是有關人文與

和文化諸多具體或抽象領域,討論中西

下來,而開始着眼未來,通過人類精神

思錄》。錢穆先生當時心情,並不「閑」

太湖邊上的時候,寫出三十篇《湖上閑

末期,戰事方酣的時候,錢穆先生徜徉

日日新、又日新。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

中國文化的開放、包容大格局,苟日新、

繼承這傳統,探索中國現代國家的

建設,海內外學者前赴後繼,學弟留意

的汪暉教授、和中文大學的王紹光教授。

的是北京大學的韓毓海教授,清華大學

韓毓海教授在《五百年來的中國與

世界》

(內地簡體字版書名為《五百年

來誰著史》

)描述「一場嚴酷而漫長的國

家轉型革命」的時候,就開宗明義指出,

「考察中國五百年興衰的關鍵,其實又在於

方能有所收穫。

遷、聯繫和互動為背景去展開思考,如此,

要看基層組織,同時更要能以世界大勢之變

象……研究中國歷史,上要看貨幣財政,下

經濟的發展與國家組織能力下降這個矛盾現

汪暉教授在他的四冊巨著《現代中

的基礎。

暉教授為中國文化的更新,建立了哲學

公理世界觀走上了現代建設的舞臺。汪

德為基礎的天理世界觀的解體,科學的

件和物質文明等的巨大轉變,導致以道

成過程中,世界觀、知識體系、制度條

國思想的興起》中指出,現代中國的形

王紹光教授的新書《王紹光讀波蘭

尼,

<大轉型

>與中國的大轉型》直接

市場秩序是自發的。這本一百多頁的

挑戰自由經濟學派大師海耶克的論點:

形態的誤區。

回歸以來,以新自由主義為圭臬的意識

社出版,扼要明快地點出和解答了香港

「小」書,也是剛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

錢穆先生是中國文化的捍衛者,闡

洞見,歷久彌新,是經得起考驗的。

也是正常的。但是他對中國文化演變的

前進,錢先生的論述受到歷史條件侷限

創建甚豐,卓然成家。時代巨輪無情地

上閑思錄》等在中國歷史文化的論述上

政治得失》、《中國文化史導論》和《湖

述者;他的《國史大綱》、《中國歷代

過去五百年來的西方資本主義和殖

五、香港的機遇

臨重創,或甚至毀滅。

衡,引致糧食減產。人類文明,將會面

摧毀全球臨海城市,熱浪也摧毀生態平

溶化南北極的冰山,使海平面大幅上升,

地球地表溫度將會提升攝氏四度。熱浪

世界銀行已經發出警告,在本世紀末,

成氣候暖化,是全球文明目前最大危機。

權利為基礎,以致消費氾濫,碳排放造

百姓營營役役。資本主義精神,以個人

民主義的全球擴張,造成天下混亂,老

P:262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13-

(7583)

加拿大著名作家Naomi Klein最近

出版新書This Changes Everything ,吶

建一條平等互惠的文明道路。

新思考和中國文明合作,共同尋找和構

的眼前。持續發展的需要,倒逼西方重

無休止發展的禍害已經開始呈現在我們

自然,人定勝天,然而地球資源有限,

西方文明的模式。西方文明強調征服大

了西方文明進程的警鐘,建議重新構建

喊:問題根源是資本主義。她大膽敲響

學弟寫到這裡,不得不再談錢穆先

下的高瞻遠矚的論述:

新亞書院合一亭,以饗讀者。文章有如

於錢穆圖書館一樓展覽場,以及雕刻於

最後的一篇文章。整篇文章,分別展示

生的《論天人合一》。這是錢先生生前

近百年來,世界人類文化所宗,可說全

斷,這可說,因於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自古

而中國文化則屢仆屢起,故能綿延數千年不

興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則不易再興,

最值得重視的現實問題。以過去世界文化之

世界文化又以何所歸往?這是今天我們人類

以可說,最近乃是人類文化之衰落期。此下

此下不能再為世界人類文化嚮往之宗主。所

在歐洲。最近五十年,歐洲文化近於衰落,

不深論。

主。此事涵意廣大,非本篇短文所能及,暫

文化之歸趨,恐必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宗

又能與天命自然融合一體。我以為此下世界

以來即能注意到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且

錢穆先生語重心長!錢先生創辦新

面對的一個大課題。

發展的人類文明,這是全球人類迫切要

公平秩序及其邏輯,重新打造一個持續

界歷史」,突破廿一世紀西方主導的不

轉折點上, 如何重構以歐洲為中心的 「世

世界。在這全球大氣候範式轉移的歷史

中國文化承傳的重鎮,立足香港,放眼

亞書院,篳路藍縷,希望書院壯大而為

香港有兩千年的歷史,是中國的南

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機遇。

機遇,也是香港的機遇,更是中國文化

的新潮流,再創輝煌。這是新亞書院的

政治格局的演變,中西文化交鋒和磨合

亦可在未來的歲月中,同樣地順應全球

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洪流而興起;香港

兩百年來,因為地緣政治的優勢,順應

大門,向來是中外文化的交流點。香港

近日香港氣候陰晴不定,冷暖反

時間較長,還望注意添衣為盼。

覆,吾兄教務繁忙,早出晚歸,在路上

老關

○一五年元月廿六日

錢穆先生之墓遠眺太湖

P:263

-14

-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9584)

投稿新亞精神再探—〈晉謁錢穆先生墓(續)〉校友回應(一)

張總

編按︰以下五篇文章,轉載自︽信報︾的﹁毋枉管﹂專欄︵二○一五年二月二日至五日︶,內容包括

回應關越強校友於本期月刊之投稿︿晉謁錢穆先生墓︵續︶﹀一文,並延續有關新亞精神的討論。

二○一五年一月末,新亞校友聚餐,

講學札記︾,正好可以引述一遍。

恰好葉龍先生寄來一本簡體字版的︽錢穆

雖然人在旅途中,錢穆著作都不在身旁,

寫的新亞精神文章。老關囑咐作個感想,

新亞精神,還討論了老關一月二十六日所

年代,年齡相差四十歲,居然也可以溝通

一位五十年代,五位六十年代,一位九十

首先談錢穆是﹁史學家﹂,還是﹁新

恰當。

其中並無﹁新儒家﹂,而﹁史學大師﹂最

士多年來對錢穆的稱呼最少有二十四種,

上,在︽講學札記︾的附錄所載,海外人

儒家﹂,閔教授一言判定是史學家,事實

錢穆建立新亞書院,提出新四書:

說之深刻,更不能以儒家視之,新儒家

而細讀︽國史大綱︾,其中關於佛家學

子︾,有異於朱熹的四書,兼重儒道,

︽論語︾、︽孟子︾、︽莊子︾、︽老

更不必論了。

至於新亞精神,是不是由新亞校歌就

神。﹂

神乃不畏艱險為中國文化繼往開來之精

心的復活之一基礎上。﹂﹁所以新亞精

和對於中國民族以往歷史文化傳統之自信

的復興,必然將由於中國民族意識之復興

來,我們必會有復興之前途,而中國民族

境,無論如何黑暗與艱苦,在不久的將

﹁我們的理想,認為中華民族當前的處

附錄中,錢穆說明創辦新亞一月的如下:

可以概括,則另有商議,在︽講學扎記︾

新亞在憂苦中誕生,憂苦中長成,而

今日新亞學子手已不空,路仍很遠!

境﹂。校歌寫於六十六年前,六六大順,

才會說:﹁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

且還繼續在憂苦中前進着,所以新亞校歌

二○一五年二月二日

新亞精神回顧

P:264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15-

(9585)

錢穆寫新亞校歌為校友所

起。

傳統﹂蕩然無存,中國夢無從發

空、無一物﹂。中國﹁歷史文化

物﹂,但錢穆最怕是學生﹁腦空

傳頌最多的是﹁手空空、無一

一九四九年創校,還未稱新

膚勞我精﹂,那是生活的照寫。

子:﹁亂離中,流浪裏,餓我體

遠的﹂,所以才有新亞校歌的句

陋的,擔子是沉重的,前路是遙

驚醒,一言總結之:﹁生活是簡

奔跑,學生連夜為其睡時囈語所

校時精神壓力太大,日間又忙於

踱去,他的心情是沉重的﹂。創

宿舍裏,錢穆﹁常常在那裏踱來

買些麵包回來吃﹂,在那狹窄的

一起,﹁食宿均無定時,有時就

地點在九龍偉晴街,師生全在

亞書院,而是亞洲文商學院,

即使到了學校較穩定,錢穆

搬去沙田萬佛寺和風台,即使搬

亦先住九龍鑽石山西南台,其後

二十世紀西方世界製造了三

定。到了一九九

三是美國獨力可以維持世界安

保證稱職的政府有管理的能力;

世界的生活水平;二是民主制度

大神話:一是自由市場能提高全

○年蘇聯解體,

年。

神話好像兌現了,但僅僅維持十

到廿一世紀,﹁911﹂慘劇

會支持率已低到

所能救,美國國內政黨互鬥,國

全,遑論外國。巴黎慘劇非美國

證明美國在自己國土也可以不安

9%,但九成在

持率也是

只要能計算就好;台灣小馬哥支

學三箭無效,一樣可續任三年,

位議員可以連任;日本安倍經濟

9%,但換行政院長就

1

個當地管理層出來鞠躬就好,

家跨國公司,食安有問題只要派

由市場只要有利盡量拿,那六萬

好,不然放了阿扁也可得分。自 %變得愈來愈富,10

%只是為

1%服務。

新元素呢?

進﹂是︽易經︾精神,需不需要

神已經六十六載了,﹁與時俱

是寒門,是不用說的了。新亞精

石山西南台,可想而知,學生都

授也是住被錢穆稱為貧民區的鑽

的修練了,五六十年代的新亞教

乏﹂能否﹁多情﹂,則要看個人

苦我奮進﹂,是必然的,﹁困

麵包吃三天,仍大有人在,﹁艱

新亞學生的生活仍然艱苦,一袋

新亞的六十年代,錢穆已離校,

是不能比的。到筆者上世紀入讀

同在外雙溪的張大千摩耶精舍,

到台北外雙溪素書樓,其簡樸和

在今天這個﹁後物質主義﹂

事論世﹂,而中國和歐洲的

穆早就指出讀歷史令人﹁知人曉

化傳統的自信心,是其時了,錢

不是恰好嗎?要重建中國歷史文

時代,不追求物質而追求精神,

500

浮沉就是可論的世事!

○一五年二月三日

華盛頓共識早已變了華爾街

一九九

生要合而為一,是東方的道理。

西方有宗教而無天命,天命和人

修法,修到好為止,天道何存?

法,一切合法就好,不合法可以

共識,貪婪不但好,而且是合

○年,錢穆論﹁天人合

非廿一世紀所急需?

合為一,各民族和平並存﹂,豈

作結,意曰:﹁世界人類文化融

穆一生最後一篇文章以﹁天下﹂

﹁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錢

仆屢起,數千年而不斷,因為能

則不易再興﹂,而中國文化則屢

文化興衰而言,﹁西方文化一衰

世紀,文化智力已竭。錢穆說以

年的文化,亦來自歐洲,到廿一

文化由美國取代,但只有二百多

歐洲文化在二戰後已衰落,西方

文化所宗,可說全在歐洲﹂,但

一﹂,說﹁近百年來,世界人類

○一五年二月三日

腦空空無一物天人合一論天下

P:265

-16-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9586)

新亞精神是什麼?﹁千斤擔

閱讀。﹂

要單單聽講,也得在課外自修多

的,可是學風還嫌不夠,大家不

據葉龍所載:﹁新亞的校風是好

但寓意深遠。錢穆的要求,原話

解,所以新亞校歌是淺近的,

學子對祖國歷史文化有起碼的了

子們苦口婆心,開始亦只為海外

化的自信力的復活﹂。錢穆對弟

以貫之,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文

子兩肩挑﹂,挑的是什麼?一言

錢穆在﹁敬告中國青年書﹂

脅論﹂,就是其一,中國經濟

了,外國人已不斷提出﹁中國威

五六十年,中國真的已舉足輕重

其舉足輕重的地位。﹂時空過了

災多難的國家,依然在世界上有

動亂和災禍的國家;但這一個多

外面受盡屈辱和壓迫、內部不斷

的國家,但同時又是在近百年來

長期優良文化傳統光榮歷史積累

中說:﹁中國是有着四五千年的

新亞精神如果要加入新元

思想﹂。

而立之君﹄,此為中國最高宗教

中華民族最高的教訓,﹃天生民

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宗教,亦為

書中,講稿中言:﹁人生自天,

筆錄,收於錢穆﹁講學札記﹂一

年在香港最後一場演講,由葉龍

﹁人生自天﹂,錢穆在一九八九

合一﹂的人生真理。錢穆悟出:

︵一九八九年︶所悟出的﹁天人

素,那可是錢穆在九十五歲

這種思想,老外是沒有的,

︽易經︾的原理。

古到今,沒有不變的,這亦是

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以自

際,司馬遷兩千年前就說:﹁究

人合一﹂,天與人之間有天人之

的。老外沒有中國人所講的﹁天

直截了當說:﹁人天生是平等﹂

治之前,人人平等﹂,但中國人

是說: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政

仰,錢穆的看法是:﹁西洋人

所以常說中國人無宗教,無信

模糊而輕忽而誤解了。﹂

統和文化精神是已模糊了,由於

們……對自己祖國的以往歷史傳

嘆:﹁今日我們可愛的中國青年

的第一︶。但在當時,錢穆已感

規糢已是世界第二︵不必追求虛

錢穆說:﹁無論如何,你們

廢話。

說中國人無宗教,無信仰,真是

宗,那已是佛學中國化。老外常

由香港向廣州再一葦渡江產生禪

出,至於佛家禪宗、達摩東渡,

表性,其他各家均從儒道衍生而

﹁孟﹂,﹁莊﹂,﹁老﹂已有代

國文化則儒道並重,﹁論﹂,

的﹁國史大綱﹂固然要讀,中

中文﹂和﹁中國歷史﹂,錢穆

都必修﹁大一中文﹂、﹁大二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新亞學生

了知,真的有所了知呀!﹂所以

總該對祖國以往歷史文化求有所

○一五年二月四日

中國人即使到了長江三峽最

生,能不平等?

遍甚至因之為名字,人為天所親

中國人用﹁天生﹂二字,極為普

怕還要消化多年,才會明白,但

人生﹂合在一起,西方漢學家恐

之下,世界大同﹄﹂。﹁天道和

所以中國人最的大信仰是﹃普天

幾千年,最高處則為﹃天生﹄,

父母,有家譜傳下,可以上溯至

生,即人為父母所生,父母又有

不能沒有信仰,人為﹃天﹄所

講信仰,卻無證據,中國人則

上,繁殖了很多后裔,但只是

是特別的,造了亞當夏娃到世

倫﹂,﹁西洋人說:﹃天生人﹄

絕無﹁五倫﹂,最多只有﹁四

一倫,天人可以合一,但西洋

穆說:﹁天﹂與我們﹁人﹂也是

﹁天地君親師﹂是五倫,所以錢

師﹂的牌匾,為人們所信仰,

偏遠的村落,亦見到﹁天地君親

○一五年二月五日

錢穆敬告中國青年人生自天天人合一

P:266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17-

(9587)

投稿新亞精神再探

—〈晉謁錢穆先生墓

)〉校友回應

吳文華

各位師兄弟姐妹︰

本人支持各位熱心投入此愛

見,使論壇充滿生氣。

尤其是老關師弟和張總之精論高

國愛港愛民族文化論壇之討論,

母校創校先賢能留下「新亞

充斥貪官

法,不知愛國愛港;內地官場則

能治學修身,專搞破壞、知法犯

西方新自由主義,部分人甚至未

差失敗,致使青年陷溺於偏激的

因用人不當,造成人文教育之偏

倫理之基礎何在,各部門機構或

不知中華文明之核心價值和道德

然今之人或因忽視傳統文化,多

文明之核心和道德倫理之基石。

見認為中庸「誠明」可作為中華

有所闡釋,有興趣者可一讀。愚

《多情六十年》中曾對「誠明」

這是先賢最英明的抉擇。鄙人在

有豐富內涵的是「誠明」校訓,

精神」給我們,確實珍貴;而更

汚吏、腐敗無能、假公

害百姓為禍社稷。

濟私、作奸犯科,這些人都在傷

中國要強大,要講大國邦

力。比起其他

的智慧是中國文化的核心軟實

之軟實力。愚以為中庸「誠明」

之硬實力,還要比精神文化優越

交。除了與外強比經濟軍事科技

文明一點也不遜

可惜的事。

色。吾人如不自知珍重、是非常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

人性之善源於天道。

無窮天機智慧。標示人道之誠

矣。」四十八字揭示天人合一

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

道也。」「自誠明謂之性,自

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

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誠

人類必須

天地並立,與日月爭輝。人必須

仁義禮智信,而立人極,而可與

下之達道也」。人類憑至誠而有

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

的中和中庸之道。所謂「中也

靈」。「立天下之大本」即根本

光輝尊嚴,即有「人之尊心之

仁義道德才有基石、人性才有

本」,即須具備至誠至善之心,

「繼天道立人道」「立天下之大

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

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能

與」之胸襟,才能「先天下之憂

開太平」的抱負。才有「民胞物

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

了,才能有「為天地立心、為生

地的站起來了,至少像個大丈夫

如此自覺自愛自尊自豪地頂天立

人人皆知中國為禮義之邦,

這是中庸「誠明」最有價值的貢

值了,人類可成為萬物之靈了。

天地之化育,人類便有尊嚴和價

一之道,人道通於天道,人可參

誠」通於「天道」便是天人合

誠之者人之道也」。把握「至

至誠之心、即「誠者天之道也,

的基礎。「立天下之大本」即具

同世界、中國夢的實現才有堅實

學、仁政說,以至小康社會、大

根據,而性善說、修養論、教育

庸「至誠」使人倫道德有先天的

悌忠信皆以「至誠」為本體。中

「至誠」源自天道。仁義禮智孝

在常識層面。獨有中庸揭示人道

人人都說仁義禮智,很可能多只

道」。常人則可循格物致知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

到「自誠明,謂之性……誠者

雞鳴也。古代聖王聖人可以做

意外永遠無法避免。一鷄死一

老虎蒼蠅永遠打不完、人禍戰亂

國利己、奸險苟且的貪官污吏,

用,永遠無法杜絕腐敗無能、損

那麼各種部門機構永遠無賢才可

制,培養國民之道德文化水準,

港如無一套有效的人文教育機

民教育極須有中庸誠明之教。中

的說話,不便在此細述。只覺國

獻。當然中庸還有其他很多智慧

能凝聚天道人道

焉」。強調唯至誠至德的人才

中庸云︰「苟不至德,至道不凝

心誠意修身齊家而治國平天下。

之精神,才有

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

選賢舉能,講信修睦……故謀

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聚正能量之賢能俊傑,才能做

慧,才有最大之才能,才能滙

最圓滿之德行,才有最高之智

吳文華

現代意義所得之回應,徵得吳文華校友的同意而刊登於此。

編按︰此文原為電郵,是老關、張總及家樂等熱心校友晉謁錢穆先生墓後,再探新亞精神之

P:267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9588)

投稿「張丕介先生暨夫人紀念獎學金基金」成立誌慶

郭益耀

年前,多位校友為了紀念新亞

書院三位創校元老之一的張丕介教

所需費用。

所募捐到的款額遠遠超過塑造銅像

紛紛慷慨解囊,玉成其美,使我們

造張丕介教授銅像一事熱烈響應,

亞的理念與精神。校內外各界對塑

彰顯﹁錢唐張﹂三位一體,創辦新

君毅教授的銅像於校園內豎立,以

外兩位創校先賢,即錢穆校長及唐

授,進行籌款塑造銅像,使之與另

依循母校的傳統,張教授的銅

重舉行︵詳情請見︽新亞生活︾二

揭幕典禮也已於去年九月十九日隆

像命名為﹁張丕介先生紀念銅像﹂;

一四年十月號︶。現在,我們按

獎學金餘款合併起來,加上本人,

母校現存的兩項紀念張教授伉儷的

亞校方同意,將募捐所得的餘額與

照募捐時捐贈人的承諾,並徵得新

友後續的額外奉獻,組成

以及宋敘五、劉佩瓊等諸位熱心校

﹁張丕介

先生暨夫人紀念獎學金基金﹂,共

獎勵優秀的新亞書院在學同學。

名額的獎學金︵每名一萬元︶,以

總額為港幣四萬元,共可提供四個

資孳息,以四厘息率計,每年孳息

得港幣一百萬元,全額撥歸母校投

有關獎學金章則的制定和實

不限學系。

院經濟系學生,其餘三名領受人則

出。其中一名領獎者必須為新亞書

文化之書院通識課程,而且成績突

備,在學期間須選修有關中國歷史

學,必須學業成績優異、品德兼

我們的初步設想是獲頒獎學金的同

行,由新亞書院院務委員會負責。

我們相信﹁張丕介先生暨夫

人紀念獎學金基金﹂的成立與頒獎

的標準能夠充分體現丕介先師一生

熱衷提拔後輩的廣大胸襟與心懷,

母校世代學子,幸甚!

同慶賀紀念獎學基金的成立,惠澤

結。願與新亞母校師生共勉之,共

的中國文史哲傳統的知識良心與情

的專業知識外,永不忘懷悠久生成

以及他老人家期望同學除具備應有

丕介恩師銅像的塑造,以及紀

瓊、陳志新、羅祥國、饒美蛟

閔建蜀、趙達榮、郭益耀、劉佩

香樹輝、俞肇熊、孫南、梁一龍、

以及列航飛、宋敘五、吳愛群、

受業子弟,尤其是黃石華老先生,

念獎學基金的成立,幸蒙多位熱心

︵姓

名按筆劃序︶等居港校友,一直悉

提供了仔細的協助工作。

敬意,也感謝新亞書院院務室同仁

款和捐贈的校友致以誠摯的謝忱與

一美事。我謹向海內外所有參與籌

心籌劃與募捐,群策群力,促成此

張丕介先生伉儷

-18

-

P:268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9589)

投稿閱讀最新出版錢賓四師書信墨寶有感

蘇慶彬

最近收到新亞書院,為慶

以展覽室空間

未能趕及付印,頗感惋惜,院方

幾二十封,錢師十餘封之墨寶,

有錢師信件,及由師母代筆在內

息,整理久存舊物,始檢出仍存

會消息,深感欣喜。近月病中休

穆先生書信集︾墨寶刋出展覧

祝六十五周年紀念,特舉辦︽錢

有限,只能將若干

封,置於展覽室而已。

回憶三年前,黃浩潮同學,

無跟進。

此事進行如何?又時隔已久,遂

失,一時未能從命。回美後未知

知在新亞研究所之信件大部分喪

墨寶,當時身在德國佛萊堡,且

傳來電郵,向余索取錢師之書信

憶念當年往沙田中文大學

有暇時仍可到此作研究。

屜中錢師與友好之書信雜物。俟

稿人名索引﹂卡片、及在書桌抽

室,予余存放昔年抄錄之﹁清史

研究所十餘年,尚保留一間研究

新亞書院任教時,研究所念余在

其後,研究所為調動研究室

遺憾之往事。

保存︶,誠為余在研究所以來最

張,合共三十冊,移放家中得以

卡片已抄錄於原稿紙中,約近萬

張卡片及書信雜物盡廢棄,︵幸

室內物品轉移他處,竟把近百萬

為粗心,既無預先通知,又不將

之使用,總幹事趙潛兄,處事頗

回憶多年前,牟潤孫師之

是否正確,即陳樂素子︶亦搜羅

恩師陳援庵孫陳志超︵名字未知

記寶貴之資料。

能全面訪查收集,誠可作錢師傳

弟子所存信件,頗感遺憾耳。若

全面訪查錢師其他友好、或前期

力,增添墨寶之價值,但似未能

明及作注解,顯見周詳,亦見功

編者黃浩潮及陸國燊君,撰寫說

欽佩!而︽錢穆先生書信集︾,

事之認真、工作之辛勞,余深感

勞苦,四處奔走查訪收集,其從

其先祖父之書信墨寶,知其不辭

環覩目前,書信往返,均

恐將成為陳跡矣!

件保存,否則,今之書信墨寶,

件,然後影印傳送,本人預留信

難,除有寫信者,先用筆書寫信

是時代之進步,惟墨寶之保存甚

用電郵,當既方便、且又快捷,

《錢穆先生書信集

─為學、做人、親情與師生情懷》 -19-

P:269

-20

-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9590)

投稿

張建雄(1970/工管)

新亞校友團一行早上離開太原,

騎獅像和脇侍共七尊,代表北方民族

五台山乃文殊道場,此殿有文殊菩薩

維一一三七年,亦近九百年歷史了。

門。這殿為北方金國女真人所建,時

有村姑手持鎖鑰為我們開啟文殊殿大

佛光寺的紅牆和迎客松的時候,已

們有點擔心會敗興而返。可幸來到

找村民開門才可以進去參觀,所以我

不事推廣,所以遊人不多,到時還要

夢縈魂牽多時。導遊說此寺極僻,又

寺內的東大殿和左側的文殊殿,更是

誌則詳盡介紹林氏夫婦覓寺的經過,

書,更是最大收穫。︽山西國寶︾雜

出版社出版的︽五台山佛光寺︾一

形見絀。今次旅途中,我們取得文物

良的大佛、南禪寺、金閣寺,可謂相

見唐代寺院。相形之下,日本京都奈

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重新發現,令人得

光山在老林深山之中,一九三七年由

台山同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佛

就直奔五台山側的佛光寺。此寺與五

殊、普賢菩薩。﹁佛是最尊﹂,菩

迦、阿彌陀佛、彌勒佛像和兩側的文

看外牆和內部結構。我們又觀賞了釋

是現存唐代木構殿堂的範例,到此必

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單體建築,亦

成。東大殿是目前中國現存規模最

年後重建,由女施主寧公遇捐款而

毀於八四五年的﹁會昌滅佛﹂,但四

各團友爭相拍攝的對象。其實佛光寺

歷史,殿側的祖師塔亦是同年,成為

四七八年︶,足有一千五百三十六年

寺東大殿是北魏孝文帝時遺物︵公元

依依不捨,想再參觀一次罷了。佛光

求村姑再開門一次,行告別禮,實則

眾不同。我們遊罷正殿的東大殿,要

眉善目,令人可親,只有伏虎羅漢與

得三百三十四尊,實在奇怪。羅漢慈

二百四十五尊,但筆者數了兩次,卻

上有彩繪明代五百羅漢,書上說只得

確也不凡。殿內東、西、北三面牆壁

七尊像﹂。北方民族的技術和自信,

塑像風格,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文殊

攝於五台山菩薩頂前遊,得遊其二,足矣!

九華山是地藏道場,此次文化古剎

山是普賢道場,普陀山是觀音道場,

法。佛教中五台山是文殊道場,峨眉

此寺不事推廣,亦是極有智慧的做

字,美不勝收,可真是要好好保存。

差了一截。此外還有壁畫和唐人題

漢彩塑二百九十六尊和唐代作品,卻

自信心,令人懷念。殿內另存明代羅

迷人。唐人的作品代表了那一代人的

佛像確實氣勢磅礡,藝術精堪,神態

和寧公遇合影,已無此機遇了。這些

內,不得攝影。諸女校友想學林徽因

內是向外開放的,但如今已鎖在閘

一九三七年林氏夫婦覓得此殿時,殿

寧公遇能在一旁受供奉,就滿足了。

殿佛像和菩薩像共三十四尊,女施主

薩只能在旁,此處文殊也得讓位。此

到五台山最少要住一晚,栖賢閣

室供諸友開壇暢談,既有當地花茶,

迎賓館是好居停,全新裝修,還有茶

山西文化古剎遊之五台佛光寺雲岡石窟(之三)

P:270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21-

(9591)在顯通寺看寺中四大怪,有云:﹁鐘

信不信由你,而我倒信了。我們又

來念,就是﹁真靈真靈真靈﹂,真是

真﹂,此聯沒有橫批,但用一三七字

句﹁靈鷲鷲靈靈鷲靈,真容容真真容

中人是否如此,吾不知也。還有兩

用四字一句讀讀,比較有意義,但佛

於覺覺生於自自在生生還是無生﹂試

做做了便放放下了了有何不了,慧定

聯,其中值得記下來的有:﹁見了便

自佛經中尋找答案了。寺中有不少對

殊,究竟聰明和智慧有何分別,便得

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兩台獅子吼文

明文殊,北台無垢文殊,中台孺童

山的東南西北中五峰之上,東台聰

信。文殊菩薩果真靈,但分身在五台

怪信眾不辭勞苦爬上來,所謂信者自

走完就免了人生一百零八種煩惱,難

頂最後一段樓梯共一百零八級,據說

而下,枴杖也大派用場了。登上菩薩

女肯走一回,其餘只坐車上去,徒步

頂要走四百級樓梯,團中只有一男一

午吃的齋飯早已無影無蹤。登上菩薩

連遊台懷鎮上的菩薩頂和顯通寺,中

享用,實在有福了。這日下午,我們

貴人所用,因為打貪,吾輩如今得以

也有大紅袍金駿眉,很明顯是以往供

大同,看看鮮卑文化留下來的雲岡石

之大同︶,既來五台山,又怎得不去

卑統治者篤信佛教,建都於平城︵今

化身也!北魏乃鮮卑拓跋氏所創,鮮

台山遂歸僧人和佛寺,此老僧乃文殊

坐具愈變愈大,繞山五百里,整個五

下的一塊地,孝文帝同意後,老僧的

老僧向他乞地興建佛寺,求的是座席

年前,孝文帝巡幸五台山,山中一個

台山又與魏孝文帝有關。一千五百多

處的晉東南,時間都到哪裏去了!五

當然可以重遊,此行還未能遊古蹟處

們到此只能為香港祈福而已。五台山

着清涼地,寸土能消萬劫災﹂,而我

尺。當年唐人遊山,所求是﹁浮身踏

二百五十多公里,最高峰達三千公

的山峰,數十間寺廟,環繞一周便是

除了東南西北中五峰外,還有數不盡

宜細細思量!五台山號稱台外有台,

太多了,是時候回歸東方了嗎?眾人

的寺僧一口道破,可見中國人西化得

遊子來到中國北方寺院,被少見外人

異的話:﹁你們不像中國人!﹂海外

僧來開門。不過寺僧說了一句令人訝

閉院了也不知道,還要麻煩方丈派寺

蓋,殿殿有文殊。﹂我們流連忘返,

樓建在外,山門斜着開,經閣前後

功!

中的一位奇人,為推動同化立下大

都洛陽,興建龍門石窟,是中國歷史

窟呢!北魏孝文帝推行全面漢化,遷

但到大同先得經過恒山懸空寺。

佛為大,也是理所當然的。

問,但北方鮮卑族篤信佛教,以釋迦

乎不悅,座位安排從來是一門大學

子居左。導遊說孔子像雙唇緊閉,似

坐在中央是釋迦牟尼,老子居右,孔

也拉了進來。 懸空寺設有 ﹁三教殿﹂ ,

金代女真人,則將三教合一,連儒家

佛家之空於一體的空中建築物,到了

︵公元四九一年︶,是集道家之玄、

眼鏡了。懸空寺建於北魏孝文帝年間

登寺,這幾位南方來客,真讓人跌破

是四名﹁八十後﹂行至一半便不敢再

友老曾腳步不便,也能繞寺一周。可

寺半點不難,也不如想像中驚險,校

是大學時候讀的連載小說呢!其實登

武當掌門在懸空寺遇襲的故事,這還

到此還記得令狐沖嗎?他和少林方丈

赴大同途中,我們經過應縣木

塔、比薩斜塔齊名世界三大奇塔,自

塔,此塔建於遼國時代,既和巴黎鐵

○五六年以來,也近千年了,期間

寺中還有舍利子,但已不能參觀了。

迦塔﹂、 ﹁峻極神工﹂,筆力頗蒼勁。

各層都有牌匾如﹁天下奇觀﹂、﹁釋

托着蓮座,人人面露不甘之情。木塔

別致的是大佛蓮座下有八名大力士在

有六幅佛像壁畫,亦是遼代作品。最

大佛是中國最大室內塑像,牆壁上還

文物,我們只能參觀底層。室中釋迦

不倒,也算是佛法無邊了。為了保護

經歷千年風雨和七次大地震,仍屹立

夜間抵達大同,這個只有三百萬

州、山東、陝西、遼東等地的高手,

乃南北朝中最強盛者,不但吸引涼

武周山南麓興建﹁曇曜五窟﹂。北魏

僧曇曜集合僧徒三千、工匠三萬戶在

乃建雲岡石窟。公元四百六十年,高

成﹂,建立﹁皇帝即如來﹂的概念,

法果大師認為﹁不依國主,則法事難

有佛國的神秘和氣度。當時佛教領袖

佛,因此城內有大小寺院上百座,頗

前身是平城,為北魏首都,鮮卑人好

的農村拆遷,才有今日的面貌。大同

長亦大力修復雲岡石窟,將景點附近

至今還未完工,日後必成景點。耿市

火通明,導遊說是前任市長的傑作,

西安,有古城牆,還有角樓多座,燈

人︵太原五百萬人︶的城市居然有如

P:271

-22-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9592)

這次得到︽拓跋春秋︾一書,正可惡

族和北朝歷史一無所知,真是可笑,

的遊歷。少年時代,我對中國北方民

石窟和鮮卑的歷史,這確是動人心弦

現代化,入內兩邊大銀幕在上映雲岡

們又去了雲岡石窟博物館,外型十分

至四十五窟正在維修,無緣參觀。我

必定要看的,這次西部唱晚的二十一

用吧!如果時間有限,第五至十洞是

華民族中的鮮卑血液再發揮一次作

紀,絲路一﹁路﹂一﹁帶﹂再興,中

盤漢化,融入中華民族中。二十一世

逐從絲路而來的時尚文化,最終還全

辮的鮮卑人,有如此高雅和膽識,追

誰也想不到從大興安嶺入關的索髮挽

達出鮮卑人入主中原的自豪和自信。

面帶微笑,從容自在,俯視人間,表

治者,馮太后和孫兒孝文帝的造型,

型。其中﹁二佛並坐﹂是北魏兩大統

至二十洞︶是開山之作,風格最為典

王化佛陀像,﹁曇曜五窟﹂︵第十六

是﹁人神合一﹂的佛陀化帝王像或帝

佛教三大瑰寶的建築物。洞內大佛像

和阿富汗巴米揚佛教藝術,並稱東方

下,完成這個和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

會。北魏各族人民在鮮卑人的主導

就連斯里蘭卡的佛教徒也來參加此盛補!山西真是神奇和有歷史感。

大同市內尚有上下華嚴寺,其中

在演進。

民居破舊,已在拆遷中,可見大同仍

零四級,無法重數了。到塔頂見寺旁

至塔頂一百零八級,筆者只數到一百

銅一百多噸所鑄,金光燦爛,由地宮

的。華嚴寺還有一塔,其中地宮用黃

畫,遠勝達摩圖,亦是令人留連忘返

斯﹂的美號實不枉也。大雄寶殿的壁

美活潑的北國佳人,得配﹁東方維納

髮垂肩,衣帶飄逸,分明就是一位健

其中﹁合掌露齒菩薩﹂面如滿月,長

代塑像。天花絢麗多彩,媲美敦煌,

佛、未來佛俱在此,旁供二十八尊遼

雄寶殿供養三世佛,過去佛、現在

正是北國佳麗,令人聽得更入神。大

員, 口齒清晰, 美麗大方, 身材高大,

講解員,才得全豹。此日的女講解

建於遼代,金代重建。到此寺必得請

大雄寶殿是中國現存最大佛殿之一,

最後一日登機前,我們坐車過雁

層之多,真是壯觀,但多為新作。遊

中捉鱉﹂一語的由來。山頂有碑林八

有五關之多,其中的瓮城關正是﹁瓮

門關,這個宋遼大戰的關口,其實共

中雖有

羊骨架都有關外風味,香而不羶。團

一次羊肉宴,手抓羊肉、羊肉串和烤

鍋,每人一小鍋,十分衞生,又吃了

的牛羊肉供應充足,我們吃了一次火

同到內蒙古只有三小時車程,蒙古

小時,甜美無比,比飯菜還好吃。大

畢,至關口吃農家菜,紅薯已煨了兩

7人不吃羊肉,亦有人忍不住

得益彰,正好作道別宴。

此。再配以山西怡園紅酒二款,亦相

一試,人生本就要多嘗試,飲食亦如

此次同學畢業四十四年後的再

敍,相約二

○一七年再遊中華,共慶

農圃一別

念:

七十大壽,團長關兄作聯一首以為紀

風雲變幻四十載情誼猶在

蘭亭相聚水光流影一瞬間意蘊永存

筆者加上橫批:友誼萬歲。

圓亭乃農圃道新亞書院的標記

是為記。

︽蘭亭集序︾ 之處, 良遊重繼復何時,

物,蘭亭遠在紹興,是書聖王羲之書

雲岡石窟

P:272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一位來自外國的交換生

一次難忘的普通話夜上,我結識了

學習是無比快樂及有成就感的。在

文化、幫助不擅長國語的人了解和

David ,

David成了我的語言夥伴,我們互

傳下,

相學習對方的母語,在我的大力宣

David於學期結束後決定來

角重新檢視、認同自己的文化。

化多方碰撞後,也學習到從不同視

份心力,我在語言夜中和不同的文

言夜這樣的機會,為自己所愛盡一

但是我們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如語

為自己深愛的土地、 文化付出很多,

禮!雖然我們學生沒有時間和金錢

台灣環島,親身體驗台灣文化的洗

由食物源起認識一個文化既輕

的一頁。

圈,這絕對是我新亞生活中,難忘

鬆又富趣味,還能拓展自己的社交

新亞普通話夜

唐晟(工管/二)

投稿

每個星期三晚上,來自不同文

夜空點上一顆顆璀璨的星星。

言語勾勒出世界的輪廓、為彼此的

上,用友善交織出完整的經緯、以

化背景的同學在名為雲起軒的白紙

新亞語言夜不僅提供了一個文

取教科書外的知識。

足口腹之慾時,也能一點一滴地汲

親臨當地的我們眼前,讓學生在滿

食物品嘗環節,裸露的呈現在無法

亞及中國各地文化透過講者介紹和

像一個望遠鏡,將千里之遙的東南

廣自己文化的絕佳機會。語言夜就

化交流、學習的平台,同時也是推

在每次的普通話語言夜中,我

在舞台上用自己的語言推廣自己的

人交談,語言夜就像一個舞台,能

都非常樂意且享受於使用國語和他

-23-

(9593)

P:273

新亞生活 42 ︰ 6 (2015 年 2 月)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思。 似乎對這些不感興趣。這是第二個反 堂,只能停留在社會邊緣。香港人, 社會之中,這些議題上不到主流的廳 脫節,在這種功利主義及商業抬頭的 些討論似乎進一步與平凡的都市人 ﹁道德﹂,總共七場的思辯之旅。這 然後,我們到了﹁山城音樂稱: 祭﹂,當晚共有九隊獨立樂隊︵簡 INDIE︶擔當嘉賓,於新亞書 Beyond 動香港音樂。現在有不少人會留戀 進一步,思考如何運用自身的力量推 卻只是停留在﹁慨嘆﹂上,而不更 結果,不少人慨嘆香港音樂已死, 眼中,香港不需要發展非主流音樂。 樂,平時不會留意本土樂隊;在政府 港人眼中,只有流行曲才是主流音 院的校巴站,唱出他們的說話。在香 ,卻不會成就Beyond。這是第三個反思。 由於篇幅有限,不能進一步探討 艱辛。然而,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社 三個活動的反思,更不能講述背後的新亞節林昱志

(新亞學生會內務副幹事長

投稿

由今屆學生會籌辦的﹁新亞

歸屬感,更希望讓同學反思現在。

力的活動,提昇同學對書院的參與及

屆學生會而言,除了希望透過具吸引

學及嘉賓的投入參與及協助。對於本

樂祭﹂,同時亦感謝院方、籌委、同

陸﹂、﹁山城手作市集﹂及﹁山城音

過去兩星期的活動,包括﹁發現新大

節﹂,於情人節凌晨圓滿結束,告別

以﹁山城手作市集﹂為例,於

何生存?這是第一個反思。

些小店在現實的洪水猛流中,究竟如

些東西似乎與我們脫軌,難以想像這

與。但當我們回望現實中的社會,這

罕有地有不少自家經營的小店戶參

形式的市集,香港並不常見,甚至是

息?從同學的回饋中知道,這些地攤

消費背後、活動背後,又帶出甚麼訊

另一邊廂,在﹁發現新大陸﹂當

﹁社會矛盾﹂、﹁政治議題﹂,再到

院的空間裡,展開思辯,由﹁性﹂到

中,我們邀請了不同嘉賓,在新亞書

-24-

(9594)

現在,而不是停留於留戀過去。

懷過去,更要把當初先賢的精神帶到

背後是多麼艱苦。今天,我們除了緬

的奮鬥史,總把奮鬥浪漫化,卻忘了

以往,我們總會緬懷新亞書院初成立

會總存在著壓抑,特別對於非主流。

以上三個活動,只是一種較為

亞。

實。否則,當初先賢亦不會創立新

來改變,總不能接受現實,妥協現

或者是與資本主義社會有關,但要帶

進一步到職業、興趣及理想的壓迫,

迫,由言論的壓迫到行為的壓迫,再

不知不覺間,體驗到社會的另類壓

﹁突破﹂及﹁吸引﹂的途徑,讓同學

作為新亞學生,更作為新亞學生

生活、社會,以至未來。

心身邊事物,由身處的空間,伸延到

望新亞同學軟性地接收這些訊息,關

中,不同群體之中。值著新亞節,希

求,將新亞書院的精神植根在社會之

會,抱著一份承擔,懷著對理想的追

後記:本年的新亞節共吸引超

學。

學生會承先啟後,貢獻書院,服務同

生會最後一項活動,在此亦寄語下屆

承這種態度。由於是項活動為今屆學

活動的支持,希望書院往後亦可以秉

亦在此感謝書院持開放態度,對學生

感更強,以至將來回饋書院。另外,

生,往後對書院的參與更踴躍,歸屬

與。今屆學生會希望新亞書院的學

音樂祭,已經吸引超過一千五百人參

過三千人次至五千人次的參與,單是

P:274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報告

活動

因為參加了新亞書院/耶魯大

學學生交流活動(YUNA) ,我很幸

所思所想、所見所聞。

希望藉此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下此行的

學學生交流,著實令我畢生難忘。很

見識,還有機會與美國頂尖的耶魯大

運地可以踏出亞洲,到世界的另一邊

留美短短兩星期,我們到訪了

受。︵部分活動內容可參另一位參加

望能帶出一些比較深刻的回憶和感

和思維……行程非常豐富。下文我希

會向新黑文的前市長學習其管治經驗

在教堂做義工,服務露宿者;更有機

頂級學府;亦與耶魯大學的學生一起

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等聞名中外的

新黑文、紐約和波士頓等城市,參觀

者林家輝同學的文章︶

在短短十多日的相處中,我發

夢邊緣驚醒過來,雖然只是一個閒聊

贊成。這一句短短的意見,令我從睡

們才能清楚地討論。﹂其他人也點頭

洲國家的社會脈絡是不同的,這樣我

而應了解到在肯雅、南非,或其他非

﹁我們不應將非洲視為鐵板一塊,

會面臨的難處時,有一位參加者提出

聊聚會,那一次他們談到跨種族愛情

次,我參與了非洲學生協會的輕鬆閒

到糖的歷史,令我很是深刻。又有一

們便因此從美國人消費糖的模式討論

國很多食物都過甜,味道不太好,他

細和全面。例如有一次,我在抱怨美

現耶魯大學的學生知識淵博,思考仔

美國之旅有感—來一起重新認識我們的香港

楊思毅(政政/三)

與新黑文前市長會面

(9595)

-25

-

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

P:275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新亞生活 42

7

(2015

3 月)

(9596)

-26

-

闊一點。

人,世界很自然會大一點、視野也會

你會很容易遇到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

真。畢竟,在美國/耶魯大學生活,

生活中提出時,可能會被視為過份認

才能聽到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在日常

在政政導修課或學生會的會議討論時

的聚會,他們也會提出那些我大概要

我另一個深刻的感受是,美國

名的畫作

我們參觀耶魯大學美術館時,站在著

較有興趣接觸和認識藝術。尤記得當

的藝術氣息比較濃厚,同學也普遍比

“Le café de nuit (fie Night

Café) ” 1前,導賞員嘗試邀請我們

走著走著,我們來到裝置藝術

般,心裡感到不好意思,很是矛盾。

見導賞員問完問題,我們的反應卻一

答錯,不肯定該如何準確地描述。眼

不知為何欲言又止,心底裡隱約害怕

包括我。有好幾次我想說出口,但又

來,而香港的學生普遍都比較沉默,

表達對畫作的感覺和印象,並描述出

“In

Advance of the Broken Arm ” 2,

問題值得我們去關注。

如自己喜歡甚麼、擅長甚麼等。這個

於被動的狀態,甚少主動去思考,例

失去活力,也容易迷失,因為一直處

其優點,但久而久之,就很容易令人

要求單向吸收和背誦,雖說此模式有

香港的教育,就是壓抑表達和創作,

受和想法的勇氣都沒有?同時又想到

不禁反思自己,為何連說出自己的感

令在旁的我們都嘖嘖稱奇。當下我亦

月當展品,你認為他是藝術品嗎?﹂

嗎?﹂﹁如果一個人睡在美術館一個

術?﹂﹁放在美術館的東西就是藝術

不少發人深省的議題,例如﹁何謂藝

討論,短短十分鐘的對話,觸及了

那是否藝術,導賞員便引導他倆進行

有兩位六、七歲的兄弟在爭執到底

其實那只是一枝被掛起的鐵鏟,碰巧

此外,我也曾旁聽耶魯其中一

門哲學課,那門課四十五分鐘,說的

John Locke 的思想。我一邊聽,

(teaching and learning)

旁聽的過程中亦有所感悟,在教與學

解其教學。然而,我在此四十五分鐘

相關文章,所以難以短時間進入和理

中一個原因是我在旁聽前並沒有閱讀

比中文大學的教授出色多少,當然其

坦白而言,我不認為那位教授的教學

電腦做自己的事,但他們甚少聊天。

老師澄清某些概念。雖然他們也會用

比香港的學生更踴躍發問,更會要求

一邊留意身邊的學生,發現他們的確

的過程中,

究、思考、辯論之,才是做學問呀!

惑去反問老師,甚至與老師一起研

先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同時也會生

所以接道、受業、生惑也。﹂學生需

惑也。﹂我認為,與此同時﹁學者,

曾言:﹁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

中的角色之重要性。韓愈在︽師說︾

指向老師,忽略了我們在此互動過程

大成效。很多時作為學生只會將矛頭

動參與和學習,教與學將難以達至最

素、學識固然重要,但若然學生不主

學生佔的成份其實很大,老師的質

3老師縱是有心,沒有學生的參與和

的樣子,很是悲哀!

而已,卻要裝作很是賞識學問、知識

學和做學問,大家骨子只是追求分數

香港的環境根本不鼓勵老師真正的教

投入, 教學難成矣。 可惜, 歸根究底,

美國隨處可見的國旗也令我很

吧。當我們在波士頓參觀

很能感受到那種強烈的大美國主義

覺,大概是因為我比較敏感,所以

深刻,或甚至有一點點不自在的感

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時,館內的終

起高歌, 畫面更有美國原住民

後更以美國國歌作結,並邀請觀眾一

讚美為國捐軀的人是如何的偉大,最

抗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言詞中不斷

點站是一段講述美國人當初是如何反

(Native

Americans) 的相片。及後,我與耶

魯的參加者Adriana討論,她也說

美國原住民,我追問她時,她也說這

有的認知,美國立國初期殺害了不少

那段片段美化了很多歷史,而從我僅

1http://artgallery.yale.edu/collections/objects/12507

2http://artgallery.yale.edu/collections/objects/47004

3唐君毅:︽說學問之階段︾(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42547/)

P:276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明、偏聽則暗。 同的材料、聽不同人的說法,兼聽則 有相對的客觀,所以我們必須閱讀不 寫的,從來沒有絕對客觀的歷史,只 被誤導或欺騙吧。歷史是由勝利者書 想到,求學的重要性,就是避免自己 段歷史至今仍然未被正視。我那一刻 討論了這麼多,好像都在說香 化。在紐約欣賞百老匯音樂劇 老是拼命往外國去,感受別人的文 真、仔細了解自己眼前的一切,卻 悲哀的是,我們大部分人好像從未認 擁有的文化。我無意妄自菲薄,但 新檢視自己、我們身處的土地、我們 格所致。我反而希望自我反思,重 篇幅去自我誇獎,這大概是我的性 珍重、學習?不然,我只是不想花 港、中國或亞洲沒甚麼值得保留、

“Les

Misérables ”︽孤星淚︾時,聽著

Jean Valjean

“Who Am I? ”,就

身處的地方的社會脈絡和背景,學習

從而學懂欣賞不同文化,並根據自己

解說,增進互相之間的認識和了解,

自拿出所知道和了解的東西,向別人

想要一個怎樣的人生?交流,就是各

見聞後,我回到香港應該做甚麼?我

忍不住在想我是誰?身處異地,增廣

名。

解別人的東西,否則交流只會流於虛

了解自己的土地和文化,也有興趣了

面。所以,交流的前提是了解自己、

別人好的方面,同時保留自己好的方

本來在新亞書院學生會﹁打雜﹂

自己的土地、想多一點自己到底喜歡

讀多一點、思考多一點、了解多一點

有能力親身到外地走之前,不妨先閱

達,我們可輕易得到不同的資訊,在

多大,是由自己決定的,現今科技發

一分綿力!不過,我也覺得,世界有

去學習更多,希望有一日能為香港出

的無知,自知不足才能懷著謙卑的心

大,出走一趟,很是明白自己是多麼

後,我頗為認同這說法,世界真的很

重的又是甚麼。在美國待過十多天

大,再想到底自己喜歡的是甚麼,珍

握之,到外面的世界看,認識世界之

有限的。她建議道,如有機會,應把

然兩者並非二元對立,但畢竟時間是

事務,還是多關注一些國際事務。雖

她我在接下來的時間應該先專注本地

後來到了美國升學的師姐聊天,問及

有一次和十多年前參與本交流活動,

後要往那裡去、專注在甚麼範疇好。

近兩年的我,早前已在苦惱完成任期

外地時會能有深度的遊歷!

甚麼、珍重甚麼,好讓真的有機會去

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內其實

慶大廈看看香港的低檔全球化

欣賞一下香港的文化;到尖沙嘴的重

解香港的農業;去灣仔的香港故事館

東北古洞、坪輋、馬寶寶社區農場了

聞吧!其實,在香港時,也可到新界

就主動留意資訊,把握機會,增廣見

有很多珍貴的機會,同學如有興趣,

(lowend globalisation) 是甚麼一回事;參

一切。

來得及之際,一起保護我們所珍重的

你愛的話,希望你會行動起來,在還

至於愛不愛,就是你的決定了。如果

信,你會漸漸真正的認識這個地方,

少間文具店、老店、小店……我相

少間藥房、金鋪、連鎖店,失去了多

露宿者;又或者看看你家樓下多了多

與︽平等分享行動︾接觸一下香港的

最後,多謝新亞書院給予我這

滿了這段旅程!

謝旅途上遇到的每一個人,你們都圓

機會到外面走一走,拓闊視野,也感

Wall Street

(9597)

-27-

P:277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 報告 活動 (YUNA)自一九九三年舉辦至今,每 來到耶魯大學所座落的紐黑文 我們一行八人在馬館長的帶領下, 流,認識雙方的異同。今年二月, 的文化、學術活動,促進兩地的交 年都有不同的主題,旨在通過一系列 (New Haven) ;而一眾耶魯的學生將會在 之大、知識之廣有了另一種的感慨! 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更令我們對世界 們不但對今年的主題﹁主權與社會﹂ 魯學生、教授的分享和自身體驗,我 這兩個星期的活動日日精彩,通過耶 三月時來香港,延續這個奇妙故事! 二月到訪耶魯大學別有一番感 溫馨!出發前,我們每人都有一個耶 故,耶魯學生的溫情實在令我們倍感 點綴成仙境一般。也正是這天氣的緣 屋頂、樹上等等都積著白雪,將耶魯 天氣,到處都是白茫茫一片,路旁、 覺,因為我們剛巧碰上全年最寒冷的一段段的友誼。 經歷將我們緊緊地扣在一起,建立起 來往之中。但在這十四天裏,種種的 我們素未謀面,認識都只局限於書信 魯的筆友,通過電郵,先互相認識。 New Haven 是個有趣的城市, 做之初是經過審慎的規劃,以 學與社區互相融合的大學城。它建 與其說是一個城市,倒像是一個大 New Haven Green公園作為整個大學城的區! 和比較,去更加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社 我想交流就是這樣,通過觀察、對話 邊規劃﹂這種方式,真的截然不同! 比起美國其他城市甚至香港的﹁邊起 中心。道路、建築都是井井有條,相 這趟旅程中我們也跟不同的人

·

根 (President Regan)的中東局勢顧問

Charles Hill 、New Haven的前市長

生命影響生命

林家輝

(醫學/二

-28-

(9598)

P:278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29-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John DeStefano 、不同的敎授、不同啟思。 背景的同學,每人都給了我們不同的 Charles Hill時任耶魯國際研究我們無從入手。 對於怎樣才算是一個中國人這個問題 中國現正經歷一個身份認同的問題, 時,他提出了一個頗為獨到的觀點: 的敎授,和他談到美國的對華政策 除此以外,中國每 兆。我們也談到國家 不堪設想,近年日增的罷工潮便是先 不到應有的保障。若處理不當,後果 低,加上戶口政策亦令他們的福利得 是工廠工人的情況。他們向上流動性 天都有不同的社會問題在醖釀,尤其 (State)的互動、 的形象、甚至亦談到伊斯蘭國 為什麼美國給予人一個﹁世界警察﹂ (ISIS)近期的局勢及未來的發展。 New Haven的前市長John DeStefano的分享也令我們得益不 少,他分享到社區黏性這個慨念 - Stickiness。在其上任時,如何維繫社 的首要方針。 區,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成為了他 Elm City Resident Card 法入境者的權益,將他們融入社區之 就是他任內的最佳例子,為了保障非居住在 中,他採用耶魯學生的建議,為每個 Connecticut 的人 (包括非法移民Undocumented Immigrants)

政府極力阻撓,

份並沒有這個權力。儘管受到聯邦

申請都要通過聯邦政府的批准,州

國引起過很大迴響,皆因所有的入境

放一張市民身份證。這個做法曾在美

John DeStefano卻沒

Connecticut

有放棄,利用法律灰色地帶成功在

州推出市民身份證。這

於足下,想做的應做的,就去做吧!

自己渺小得沒法改變制度,改變,始

也開始實施這制度。可見,不要覺得

亦為其他州份開了先例,現在舊金山

在耶魯期間,我們也準備了一

會議題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

外國的同學對香港和中國的主權與社

淺出地說明,並談到自己的見解,讓

新絲綢之路的概念等等我們都有深入

思,到中國非牟利組織的發展、中國

與太陽花學運的比較、一國兩制的迷

滙報所涉獵的範疇很廣,從雨傘運動

些簡報在晚餐座談會上分享。我們的

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與了一些

義工服務,如到Soup Kitchen派飯

予無家可歸者和到難民/新移民中心

(9599)

P:279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辦的農場 幫忙清潔打掃。又參觀了耶魯學生自 Yale Farm ,New Haven

物館等等,在此實在不能盡錄。

這次交流我們還去了紐約市和

空間,怎去培養文化?

空間亦相當有限,試問,沒有合適的

視。反觀我城,建築廢掉便拆,公共

顯了外國對活化建築和公共空間的重

廢的架空鐵路改建成的公園,這正突

劇!但最令我深刻的莫過於一條由荒

我們也在百老滙看了孤星淚的音樂

爾街、自由神像等著名地標,此外,

波士頓!景點當然不乏時代廣場、華

SmackMellon

頂上掛著一幅大字報,寫上﹁

都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和共嗚。其中屋

們這些經歷過雨傘運動的學生每每

的展覽,所展出的標語和照片對我

訪之時,正有一個關於黑人與警權

展覽也是相當值得去的地方。我們到

When

we breathe, we breathe together﹂,

忘。

有幸嘗過埃塞俄比亞的美食,的確難

的三日兩夜,真的過得非常充實,更

更明確帶出了當時的感覺。在紐約市

而在波士頓時,我們每人都被

分派到一個寄住家庭,留宿一個晚

會博物館

的經歷。我們亦參觀了﹁波士頓茶

這樣,令我們每人有著獨特和難忘

上,每個家庭不同的背景,但亦是

Boston Tea Party Ships &

Museum﹂,對美國歷史的轉折點又

去,以生命影響生命!

著,去改變去實踐,將體會分享出

吧,將這十四天的所思所想起好好記

免依依不捨,但我告訴自己:向前看

的歡笑,這十四天的經歷,心中難

機場踏上飛機那刻,回望這兩個星期

認識多了。接近此行尾聲,在波士頓

在此,亦希望籍這個機會,感

謝同行的新亞同學

—楊思毅、曾

魏嘉德

資敏,黄恩兒、梁景妍、吳德灝、

; 耶魯的學生

—Esther,

Adriana

Cindy, Lucy, Adam, Kattie, Ian, Soffa,

。雖然我們各人的背景不同,

小姐

得負責統籌整項活動的霍生和秘書

人津律樂道的地方。最後,當然不少

但是你們每一位真的這趟旅途最令

Wanda ;雅禮協會(Yale-China

Association)

的Brendan ;領隊兼任

謝你們!

學術顧問的馬館長,只能說一句,謝

-30-

(9600)

P:280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IX-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response and flooded the floor with questions.

Aside from the academic component, participants

also had the chance to experience American culture.

During the Welcoming Dinner held on the first night

at Yale, Yale and New Asia College participants joint

hand-in-hand in preparation of the Thanksgiving

dinner, with courses such as fried beans, mac-andcheese, mashed potato, and grilled Turkey. The

Thanksgiving dinner is a traditional American

event, during which relatives and friends gather

to celebrate. During the night, YUNA participants

and Yale-China Association staff huddled around

the dinner table to celebrate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2015 YUNA program. Remarkably, it was the

first time for most of us to see a whole turkey being

served at the dinner table, making the event even

more memorable. Aside from the dinner, we also

had the opportunity to go snow-sledding, an activity

considered to be a unique (Northwestern) American

culture. Many of us had never seen snow before, let

alone sledding down steep slopes. Although we were

initially scared of the steepness, in the end everyone,

including our advisor, Mr. Leo Ma, successfully

sledded down the slopes and had a blast snowfighting and building snowmen.

We also experienced life as Yale students. As

Yale’s college system requires students to reside in

residential halls, college life was considered a vital

part of the Yale experience. The aforementioned

Welcoming Dinner provided us with a taste of how

meal preparation was like in colleges, which was a

must-do for Yale students. Aside from that, Yalies

were also known for being supportive to the local

community - most students volunteer at local NGOs.

We experienced there servicing aspect of Yale life

by volunteering at St. Thomas More Soup Kitchen

- a Soup Kitchen for the homeless living in New

Haven by aiding the preparation of meal and serving

of food to people. Although our contributions, such

as chopping potatoes or arranging cups, might be

insignificant, the homeless people were still very

thankful for what we have done. The experience

reminds me of a quote ‘It is happi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 and its meaning. We also volunteered at the

Yale Farm by helping to remove weeds surrounding

the farm produces, and helped cleaning classrooms

in the Integrated Refugee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Centre.

A trip is not considered to be complete without

some sightseeing. For New Haven, we visited the

Yale Art Gallery, Peabody Natural History Museum

and the New Haven History Museum, during which

we gained much in-depth information regarding

New Haven’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For New York,

we visited several most famous tourist attractions,

such as the Wall Street, Statute of Liberty, Brooklyn

Bridge and Times Square. A highlight to the trip

was that watching of Les Miserables, a Broadway

Musical depicting the unfairness in 18th Century

France and the French Revolution. The musical

ran in consonance with the Umbrella Movement in

Hong Kong, which was also about how the citizens

express discontent towards the Government. Lastly,

for Boston, we visited various world-renowned

institutions such as Harvard and MIT, as well as met

Yale Alumni who served as host family during our

stay, giving us a sense of how living in American

families felt like. One side point worth mentioning

was that all tours, including our 3-day excursions to

New York and Boston, were organised solely by the

Yale students, and we were all deeply gratified at the

Yalie’s hard work.

Finally, the program came to an end. On our way

to Boston Logan International Airport, we were once

again greeted by the falling snow. The snow piled

up high in Boston - just as how we accumulated

knowledge, friendship and memories from the

2-week stay in the US. We look forward to Yalie’s

reciprocal visit to Hong Kong in March, and to make

memories that last forever.

(Note: Thanks must be given to Mr. Nixon Fok of New

Asia College office, for making this trip possible; Mr.

Leo Ma, our advisor who accompanied us throughout

the trip with great tolerance and care; Mr. Brendan

Woo, Senior Program Officer and staffs from YaleChina Association, for taking care of us during our

stay in the States, and last but not least, the Yalies for

their meticulous preparation which made the trip so

enjoyable and memorable.)

(9601)

P:281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9602)

A group of eight students from New Asia College,

wearied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by the 15-hour

flight, finally arrived at the hotel front door in the

Yale Campus, where they were genuinely welcomed

by New Haven with falling snow from the sky.

Participants were ecstatic towards the snow, but they

were even more so towards the forthcoming 2-week

journey at Yale.

The YUNA program is a themed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 between Yale University and New Asia

College, and students from both institutions would

take turns to visit each other. During the visits,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conduct presentations

based on the theme set, and engage in intellectual

conversations with professors and other important

personnel. Of course, there are also fun parts to the

exchange - site-seeing, experiencing student lives

and more.

The theme for YUNA 2015 is ‘Sovereignty and

Society’, and we were very honoured to be able

to meet with various internationally well-known

professors and important personnel in this regard.

To name a few: Professor Michael Wishnie, Deputy

Dean of the Yale Law School, who provided us

with a legal perspective by illustrating how the New

Haven’s local immigration policies come in conflict

with the Federal laws; Professor Mary Lui, Asian

American History Lecture at Yale, who gave u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by elucidating the evolution

of US policies to Chinese immigrants throughout

history; Mr. Charles Hill, diplomat in residence and

lecturer at Yale and the former advisor of Ronald

Reagan and Henry Kissinger, who gave us a political

perspective by explaining US’s current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 Mr. DeStefano,

former mayor of New Haven, who gave us a local

perspective by exemplifying his visions, policies

and challenges and Ms. Margaret Ng, former legal

representative of Hong Kong’s Legislative Council,

who gave us a legal perspective by painting out

Hong Kong’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after the

Umbrella Movement and possible recourses

towards such issues. The discussion sessions were

intellectually challenging but enlightening, and

academically rigorous but enriching. We all felt

so underprepared when engaging with these great

figures.

Another core component of the program is the

Colloquium, during which New Asia College

students gave presentations about their research to

Yale students, professors and the likes. Raymond

Yang and Kelly Leung kicked off the event by

analys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ne-CountryTwo-Systems’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cau

based on the contrasting socio-economical situations

in the two places; followed by Allen Ng and

Esther Tseng, who mad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Sunflower Movement in Taiwan and Umbrella

Movement in Hong Kong in terms of causes,

effects, citizens’ responses, aftermath etc. After a

short break, Kevin Lam and I presented on the topic

of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in China, and

explained how the existence of NGOs in China

reflect state sovereignty. Alex Ngai and Ysabel

Wong concluded the event by introducing to the

audiences China’s ‘New Silk Road’ Plan - a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and its implication

on Chinese Sovereignty. The Colloquium was

successfully held - audiences were enthusiastic in

Snow, Knowledge, Friendship… and more

New Asia College/Yale University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

Tiffany Yau

(LAW/2)

-VIIIActivity

Report

P:282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accurate portrayal of the feelings of the residents in

London at that time. Her hallucinatory descriptions

are so powerful that they are still echoing in my

mind.

Leisure

In the first week we were arranged for a 4-day

trip to Edinburgh to get to know more with other

people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e programme. I

had a great time there visiting the famous Edinburgh

castle and walking along the beautiful beaches in

this tranquil city. I also went up to a hill south of the

city in a windy day and enjoyed the delightful view

over the city and the countryside that surrounded it.

I met a lot of friends there, who were to be my great

companions for the rest of the programme.

I also went to a day trip in London for a guided

walk about London literature by Dr Yeats. We went

to some famous spots mentioned in Dickens’ works

and historical site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After the walk I travelled alone and visited

the Museum of London to know more about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I then went to the famous London

landmark St Paul’s Cathedral and the National

Gallery for the marvellous collection of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In the evening I joined other students in the

programme at Shakespeare's Globe for the famous

drama ‘Antony and Cleopatra.’ It was a delightful

day full of new stimulations and I really like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that surrounds London.

In Cambridge, I went to five formal hall dinners

in the splendidly decorated dinning halls in King’s

College and Pembroke College. It was a rare

opportunity to be like a Cambridge student, dinning

on traditional English food and chatting with newly

met friends sitting on the same table. Cambridge is

such a lovely town filled with history – you can say

every brick and every cobble stone on the road is

history. I visited the famous Cavendish Laboratory

where Watson and Crick discovered the structure

of DNA, the elegant River Cam always with people

punting, the vast lawn in King’s College where some

cows lived and the vibrant market place in town

centre where there were always cheap second-hand

books on sale. I also visited the Fitzwilliam Museum

thrice for the beautiful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Although I spend two months there, there were still a

lot of things I had not explored so I hope to go back

some time in the future as a student again.

Night view of Edinburgh

Hiking in Edinburgh with my best

friend from Lebanon

Botanic Garden in Cambridge,

created by Professor John Stevens

Henslow, Charles Darwin's mentor, in

1831

Tour de France in Cambridge

At the end of the course on

medical history, we had a drink

and a long chat with Dr Barnett

National Gallery in London

where I enjoyed the marvellous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VII-

(9603)

P:283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9604)

-VI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Programmes

Dr Jarvis giving a final speech in the last

Formal Hall in King’s College

First day in Cambridge, in front of

the library of Pembroke College

back and I hope to have more clues about the future

by further studying this subject on my own.

T h e o t h e r m e d i c i n e r e l a t e d c o u r s e i 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Neuroscience.’ I was taught

by three prominent Cambridge professors on three

separate subjects: demyelination and remyelination

of neurons in the brain and current 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particularly

of multiple sclerosis, by Prof Robin Franklin;

cognitive power and memory of the brain, and

obstacles in the study of brain structures, by Prof

Tim Bussey; responses to stress of the brain, by Prof

Joe Herbert. These lectures served as an excellent

introduction to some of the trickiest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studies of neuroscience. This course

also provided a precious chance for me to ge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situations of the professors on

their studies and once again showed there are many

areas left unexplored in this field.

I asked Prof Robin Franklin to let me visit his

laboratory near Addenbrooke Hospital and he kindly

agreed. I cycled far out of town to the building

where his laboratory was situated. I was led by a

senior researcher and stayed there for two hours. He

kindly explained in details their daily work, current

projects, operation of some sophisticated apparatus

and research methods. It was my first visit to a

university laboratory and I gained a lot of insights

into medical researches. I also learnt the difficulties

of their researches and their excitement when they

had some groundbreaking discoveries

The third course was not related to medicine. It

was a study on the literature works based in London

called ‘Literary London: the Narratives, Characters

and (Sub)Cultures of the British Metropolis’ taught

by Dr George Yeats. I like reading literature in my

spare time but had never had a serious study on how

to appreciate and analyse literature, so I took up

this course purely due to interest. It had proved to

be quite challenging. I had to read lengthy literature

works within a limited amount of time and some

had complicated plots and difficult vocabulary and

expressions. Most of my classmates were literature

or art major students and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I was a rarity in the class and I had to put a lot

more effort in preparing for the lectures, seminars

and examinations. Although it was not easy, it had

proved to be very rewarding in the end. I acquired

invaluable skills in reading and analysing English

literature and appreciating the messages conveyed in

those works. I read some works by Charles Dickens

and learnt his utter critiques on the poor Victorian

society full of evil and vice through brilliant literary

techniques. My favourite works were by Elizabeth

Bowen. She depicted the situation in London during

the Biltz (recurrent bombings by the Nazi German

airforce) in WWII in a surrealist approach with

P:284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9605)

After spending a month’s time travelling in

continental Europe with three of my classmates, I

got onto the Eurostar train in Paris Gare du Nord

and went to London in anticipation of my first

study programme abroad. I was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exhausted upon arriving at Cambridge, and

it was sad to see my friends leaving me one by one

for Hong Kong. It took me quite a while to adjus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meet some new friends and

go back to normal school life again. I took three

courses during the programme and the work load

was equivalent to that in one standard Cambridge

term. Besides studying, I also travelled within

Cambridge and to some places in the UK for a bit of

sightseeing. This summer is the best I have ever had

in my life.

Courses

As a medical student, I decided to learn something

related to medicine that I could not learn in my

home university. I had always wanted to learn more

about history of any kind but I did not know there

was medical history before. Knowing that this could

be very interesting and beneficial for my future

study and career, I decided to take up the course

of ‘Medicine and Disease in European History.’ It

indeed has proved to be almost life changing.

I was taught by Dr Richard Barnett, a once

medical student who changed to read medical

history after finishing the pre-clinical years.

A Wellcome Trust Engagement Fellow and a

prominent public speaker, he was very proficient

at lecturing us and guiding our discussions. His

lessons and seminars on medical history were

very interesting and engaging. After setting the

prerequisites and the frame for the study of medical

history, he led us through different historical events

about medicine and disease, including the Black

Death, the rise of hospital medicine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cholera, malaria, influenza, sickle cell

anaemia, homosexuality, anorexia nervosa, cancer

and AIDS epidemics.

Our study focused not on the scientific basis of

each disease but its impact and relevance to society.

In other words, it was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science

of disease and medicine. I was deeply impressed

by the notion of the medicalization of patients.

After the rise of hospitals and laboratories, doctors

no longer focus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but on

the diseases and their causative agents. Patients

are ‘dehumanized’ and subjected to a lot of tests

conducted in the laboratory. This inevitably leads to

the lack of sympathy and care to patients. Dr Barnett

was also highly critical to the curative power of

modern medicine. We reflected on the appearance

of many incurable diseases and the limit of the

power of medicine. I am still haunted by the many

problems pointed out by Dr Barnett after coming

Pembroke-King’s Programme at Cambridge

Chan Hoi Wai

(MEDU/ 2)

Near the River Cam in King’s College

-VActivity

Report

P:285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IV-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Sather Tower is the landmark of

UCB and is also the third tallest

bell-and-clock tower in the world.

This is the famous Lombard Street in

San Francisco where lots of drivers

come to challenge its big curves.

This is the most famous Golden Gate

Bridge, however, in fog.

park, with my friends. Although we did not have the

chance to camp and hike there, the beautiful natural

view still impressed me so much.

At weekend, I would take a short break walking

in San Francisco, which is a wonderful city. I visited

major landmarks including Fisherman’s Wharf,

Lombard Street, the Palace of Fine Arts, Union

Square and the famous Golden Gate Bridge. Those

places are convenient by taking Muni Bus which

is one of the bigges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San

Francisco. By the way, here comes a little tip for

taking Muni Bus: always keep the transfer ticket

given by the driver. It can help you save money

when you want to take another Muni Bus within the

specific time shown on the ticket. Moreover, this

magic Muni bus ticket can help you buy discounted

tickets for some museums in Golden Gate Park.

Also, San Francisco is not that big, so walking under

warm sunlight would be a great alternative.

Through traveling, I can feel som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daily life of local people. Unlike many

big cities like Hong Kong or Shanghai, one can

enjoy the slow pace of life such as walking along the

Palace of Fine Arts or enjoying a cup of coffee while

watching street shows near Fisherman’s Wharf, or

taking a look in De Young Museum; one can also

find prosperous life in the busy Union Square. San

Francisco combines various elements and forms its

own life style. It can be a really busy city while it

can also let you feel the joy of slow life. This city

is tolerant, energetic, full of diversity and creation,

also, the residence are hardworking and friendly.

You can always find the sense of belonging here if

you feel it with your heart.

Although six-week is not enough to explore

American culture deeply, I still experienced many

differences but not conflictions between the culture

of East and West. Maybe, we always think Asian

are more polite while Americans seem to be more

informal. However, when a traveller notices some

common scenes in their daily life, it is easy to see

locals respect others’ work even though it is their

job duty. It is not hard to hear passengers appreciate

drivers’ hospitality by saying “Thank you” when

they get off the bus. Tipping is another way to show

one’s thankfulness to waiters or waitresses who

served a meal. When one steps into this country, one

should always respect local culture and keep to the

local custom. Also, American culture is known for its

openness and enthusiasm; which is shown powerful

in daily life, especially in class. Lacking of questions

is the last thing to worry about in class. However,

one fact is interesting in the class that most western

students prefer asking questions in class while Asian

students would rather hold them after class. Not

saying that which strategy is better, that just shows

me how both cultures are different but blended well.

I really cherished this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a quite different culture with my eyes and it is

instructive, meaningful and precious. Sometimes,

we are too afraid of changes, but the changes always

make us a better person. Although integrating fully

into a different culture or society is tough and time

consuming, I still enjoy communicating with those

lovely people in that city. This summer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memories to me and enlightened me

in both my further study and career.

(9606)

P:286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III-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A short six-week summer session life 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UCB) has

come to an end with many beautiful memories. Still

remembering the excitement and nervousness for

the first time being abroad alone, I am so gla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such a different

and meaningful summer.

Arriving a few days before the summer session,

I started to get familiar with the campus and the

city. Taking BART to Downtown Berkeley, I finally

arrived at the UCB campus. I rent a sublet offered

by a UCB graduate student locates in the north of

the campus, and shared with other two girls who

are also UCB students. They are very friendly and

helpful. After sleeping off the jet lag, I was ready for

my summer courses and all fantastic experiences in

this amazing and sunny place.

Since I am here for summer courses, studying

in UCB is the main part of the six-week summer

session. UCB is quite well-known for its

Psychology, so I decided to have a taste in it even

though I knew it would be quite tough to memorize

psychology terms, especially in English. However,

the study process turned out to be really interesting

and attractive when we played games and watched

some research videos in class to get a better and

more vivid understanding of those boring theories.

In the other course I took, I met some new

friends is much more relative to my major. It is

quite inspiring to take Finance courses in such a

developed country like the US since it is one of

the most advanced economy systems in the world.

Participation in class seems to be a big part of the

course, and teaching style is also quite different from

what I have experienced in CUHK. The professor

would invite a professional from related field or

industry that we learnt recently and make a speech

on how their company worked or what their daily

work could be. In such special way of combining

knowledge in textbooks with what is going on in

the real life, I found it easier to understand those

concepts. Another interesting fact that impressed me

was the rule that each student had to bring a news

article related to topics learnt in the last class and

shared it with other students. This special homework

somehow forced me to get into the habit of reading

news regularly and I learnt more from filtering

various information during the reading process.

Although I only took two courses, the workload

was still quite heavy when all new concepts have

to be compressed within merely six weeks. At

first, following professor’s ideas of the Psychology

lecture could be demanding since he speaks

beautiful, however, really fast English together with

elusive Psychology terms. Fortunately, after a week,

I was pretty much used to that and started to enjoy

each class. On the other hand, finishing average two

chapters for each course is another challenging task.

Nevertheless, it really helps to improve my reading

speed.

Study time in UCB was tense but I still took

some time traveling around. Not being able to drive

is a big barrier in traveling in the US, so taking

good advantage of local transportation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 went to Yosemite, a beautiful nation

Life 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Ailin Zhu

(QFRM/3)

Valley Life Science Building is a very large academic building and is also the place where I took my psychology course.

(9607)

Activity

Report

P:287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II-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The night of 21st of January marked the first

English Evening in the new semester. Before the

evening started, the dining room at Yun Chi Hsieh

was already filled with the expectant crowd with a

mix of local students, mainland students, exchange

students and staff all chattering away while waiting

for the night to unfurl – a night of Scottish wonders.

The specially-themed evening held by Dr. Beatrice

Ma, who introduced us her Scottish friend Dr.

Arthur McNeill - the host of the night.

Dr. McNeill dressed in his tartan skirt and knee

high socks, presented us a Scottish historical figure

Mr. Robert Burns, a much-loved poet who lived

in the 18th century, and from where the Robert

Burns Day (or Burns Night) originates from. Robert

Burns Day celebration usually falls on or near

25th of January, and Dr. McNeill brought to us this

traditional celebration common in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to New Asia College this evening.

He started off standing in front of a table, on

which lies a rounded sausage-like meat called

Haggis. Then in his resounding voice Dr. McNeill

recited Address to a Haggis, a poem by Burns

celebrating the dish. We were all very awed by Dr.

McNeill’s majestic performance of the recitation.

Later it was made known us, haggis, a Scottish

national dish, is a pudding made of blended sheep’s

pluck including lungs, liver and heart, flavored, and

stuffed in sheep’s stomach.

The haggis was cut up and served to each table,

and downed with a sip of Scotch Whiskey. The dish

was very well-received. Students are also provided

with the full text of Address to a Haggis in Scots as

well as in modern English, so as to give us a taste of

the strongly accented language. We are also given

questions to the fun facts of Haggis, like there is a

sport of haggis hurling, and that haggis is illegal in

the USA. Who would have guessed!

Dr. McNeill went on to further introduce Mr.

Burns’ work of poetry. Apparently Mr. Burns was

a passionate man who wrote on various theme

celebrating love and nature, his country and religion,

and sometimes, satirizing social phenomenon. Dr.

McNeill played us one of Burn’s poem My Love

is a Red, Red Rose sung beautifully by Kenneth

McKellar. Despite Mr. Burns’ short-lived life, his

works have been adored and his influence wide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and statues erected in

memory of him.

The evening continued off-our-chair, where

everyone was invited, under the lead of Dr. McNeill

to pick up the Scottish country dance, or social

dance. Couples formed into 2 lines, face-to-face and

started stepping and turning and hopping. While

we lacked the suaveness of Dr. McNeill, everyone

surely had a very good time, sweating in a jovial

mood. The night ended in a delightful singing of

auld lang syne in a big circle of all the guests and

students of the evening.

Everyone not only left with a full stomach,

rejuvenated from the dancing, but also new

knowledge of the special Scottish culture and

celebrations. The evening was a joyful success.

Be a Scot for a night! New Asia English

Evening of 21 Jan Vanessa, Lee Fong Fei

(LAW/ 4)

(9608)

Activity

Report

P:288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新亞生活 42 ︰ 7(2015 年 3 月)

10th February 2015 was a typical winter's day in

New Haven, Connecticut.

Despite the cold weather, scholars and visitors alike

gathered in the centre for Yale-China Association at

the Yale University campus to attend the 'Fireside

Chat' - an activity organised by Yale-China Association

which aims to foster integration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Culture through interacting with scholars

from China.

Mr. Leo F. H. Ma, the academic advisor of the 2015

YUNA program, was invited to be the guest speaker

of this year's Fireside Chat. Mr. Ma, as the Head of the

New Asia College Ch'ien Mu Library and the United

College Wu Chung Multimedia Library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ere to give a talk on

'*Reading Literacy in Hong Kong*', touching on topics

such as the level of reading competency of Hong Kong

students, the Chinese curriculum f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Reading Promotion

Programs that are currently in place.

The seats were promptly filled up by audiences

of various background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Yale-China Association staff and members, YUNA

participants, students and general visitors prior to the

commencement of the talk. Ms. Leslie Stone, Director

for Hong Kong and Director of Education in the YaleChina Association, kicked off the event by providing

the audiences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Mr. Ma's

biography.

Mr. Ma began his speech by providing the audiences

with a general background about the library system of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s a heads-up

of his job and general duties at CUHK, followed by

showing pictures of several digital initiatives that he

was involved with. Mr. Ma then began the substantive

part of his talk by presenting his agenda. The first

topic about was th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essment

scheme, which comprises of the 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 (PIRLS) and the

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sessment (PISA).

The results in both assessment schemes demonstrated

that Hong Kong students generally possess high level

of reading competency (Hong Kong students ranking

1st in the PIRLS in 2011 and 2nd to 6th in PISA in

previous years). The second topic was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for Secondary School, which

has specific measures targeting at improving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 through access to different forms of

Literature.

The last topic was the Reading Promotion Programs

organized in CUHK, and examples include the

Fingertips and Footprints Project, the Hong Kong

Literary Field Trips Project and the Fun with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through Literary Walk Project. Mr.

Ma noted that although these projects were proven

to b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Chinese literacy level of

students, they were currently only implemented on the

high school level but not university.

The floor was flooded with questions following Mr.

Ma's presentation.

Audiences were interested in knowing the efficacy

of the literary walk project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high level of reading competency amongst Hong Kong

students as well as whether universities in Hong Kong

(CUHK in particular) have implemented a common

core program with aims to improve Chinese literacy

standards of students. The audiences were so engaged

and enthusiastic that Ms. Leslie Stone, the host of the

event, had to limit the number of question to be raised.

A side point to note was that several interested

guests went to engage in a conversation with Mr. Ma

in private after the adjournment of the event, signifying

how mesmerising the talk was to the audiences.

Thanks must be given to Yale-China Association for its

kind invitation and for hosting the event, as well as to

Mr. Ma, who made excellent endeavours to prepare for

such a wonderful presentation.

Mr. Leo F. H. Ma delivered

'Fireside Chat' Talk at Yale

(9609)

-IActivity

Report

Tiffany Yau

(LAW/2)

P:289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 March 2015

MAJOR EVENTS

(Feburary 2015)

February 3

The second Student Lunch/ Dinner Colloquium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Mr. Zhang

Jun Sheng was invited to Share on the topic “My Journey through the University Life—New Asia Lectures on

Contemporary China”.

February 6

The New Asia College 65th Anniversary Lecture by Prof. Tony F Chan was held at Lecture Theatre 1, Yasumoto

International Academic Park, CUHK. Prof. Chan is a renowned mathematician, an elected member of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and the President of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 spoke on the topic “What's Math got to do with it?”

February 7 to 21

The theme of this year’s New Asia College/ Yale University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 is “Sovereignty and

Society” and Mr. Leo Ma from Ch’ien Mu Library led the group to visit Yale University. Our students also visited

New York City and Boston.

February 11

The second (571st)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semeste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The guest speaker,

Mr. Hang Tieh Chih, shared on the topic “A Long and Winding Road: A Brief History of Taiwan’s Struggle for

Democracy”.

February 23 to March 6

Joint-exhibition titled “Rice 5” by Cheng Mei Lun, Ho Hang Yi, Leung Ching Mei, Leung Hong Pok, and Mok Ting

Yan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February 27

The third (572nd)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semeste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The guest speaker, Prof. Yu

Guangzhong, spoke on the topic “Gong Zi-zhen and Shelley”. This also served as the first lecture of 2015 Ch'ien

Mu Lecture on History and Culture.

February 2 to 13

“Link - Fine Arts Department Christian joint exhibition” by Kong Yuen Ying, Fung Wan Ching, Yu Yan Yan,

Sham Wing Yau, Pang Lai Wing, Fung Hoi Shan, Lau Ka Man, and Mok Pui Yu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290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8(2015年4月)

第四十二卷第八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二千八百五十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三 「2015畢業班惜別會」——黃乃正院長講辭

頁五 以詩為魂文為骨——

余光中教授主持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頁十八 本院第六十四屆(二○一五年)畢業班同學

二 ○ 一 五 年 四 月 十五日

新亞生活月刊

P:291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2-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馮國堅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610)

要目

二○一五年三月

10/3

8/3-21/3

20/3

21/3

1/3

4/3

6/3

由余光中教授主持的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第二講於香

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舉行,講題為「中西田園詩的比較」。

由余光中教授主持的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第三講於香港中文大學李兆基樓五

號演講廳舉行,講題為「詩與音樂─前言與朗誦會」。

二○一五年畢業班同學拍攝畢業照活動於本院圓形廣場舉行

新亞書院校友會及新亞書院合辦之「新春聯歡晚會 2015」在灣仔合和中心薈軒舉行

耶魯大學八位學生及兩位教師訪問本院。是次訪問乃第二十二屆「新亞書院/耶魯大學學生交流活動」

第二部分。

本學期第五次(第 574 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主講嘉賓為楊錦麟先生,講題為「不確

定的年代—夢與現實、危機與希望」,屬第三屆新亞當代中國講座的第一講。

由楊錦麟先生主持的第三屆「新亞當代中國講座」第二講於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舉行,講題為

「自強與自治—香港回歸與五十年不變」。

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會舉辦之「新春同樂午宴 2015」在雲起軒舉行

本學期第四次(第 573 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主題為「2015 畢業班惜別會」。

本學期第三次學生午餐/晚餐座談會於雲起軒舉行,是次座談會主講嘉賓

為王維基先生,講題為「活出精彩人生」。大事記

頁三

「2015畢業班惜別會」

—黃乃正院長講辭

頁五以詩為魂文為骨

—余光中教授主持第二十八屆錢賓四

先生學術講座(顏筠)

頁八新亞書院第十五屆環保雙周

頁十一新春同樂午宴2015

頁十二新春聯歡晚會

頁十四半世紀承傳

—專訪張學明教授(王靖媛)

頁十八本院第六十四屆

(二

○一五年

)畢業班同學

頁三十三南京文化之旅(吳奕霖)

頁三十四再一次的啟程與收穫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設計大賽

(馮凱音)

頁三十六近期捐款鳴謝

頁三十七宣傳事項/書訊/本院新同事

.I .VGenuine Communication

—Intensive Training

Exchange Program

New Asia College/Yale University Student

on Pres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P:292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11)

活動

書院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時間過得很快,又到驪歌高唱的

會是我最感欣慰的事。

能使同學在人生路上有所得益,這將

語,如果我給同學的一點人生體會,

命樂章。在祝賀之餘,我也想相贈數

開燦爛的人生,為未來譜出快樂的生

我要祝賀畢業同學完成學業,即將展

時候。在這個依依不捨的惜別會上,

新亞書院學規第一條,﹁求學與

諫唐太宗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

安的時候,開始驕奢腐敗,他正言直

勉勵大家。魏徵看到唐太宗在國富民

經驗,我想以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而各位同學在做人處世方面尤其欠缺

校,大家面對的是錯綜複雜的社會,

所樂於遵行的。各位畢業同學即將離

做人,貴能齊頭並進。﹂這是新亞人

「2015畢業班惜別會」

—黃乃正院長講辭

值得借鑑。

惜民力。這些至理名言,到今天仍然

其德義,並虛心納諫、任用賢才、愛

香港是﹁東方之珠﹂,但隨著時

不前呢?這是我們必須時刻警醒的。

不思進取的毛病,以致經濟發展停滯

盛,但香港人是否也犯了驕奢腐化,

雖然今天的香港仍然算得上繁榮昌

激烈,香港昔日的光芒似漸漸減弱。

地區也相繼高速發展,各地相互競爭

代的變遷,內地經濟崛起,以及鄰近

﹁十思﹂可以歸納為五點:知足

會做人處世的道理:

下、賞罰公正。各位同學可以從中體

自止、謙沖包容、節遊勤政、虛心納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

當我們看到喜歡的事物,就應想到知

戒;將有所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兼顧他人的感受,才可以結伴同行。

所作為的時候,應當進退有度,必須

享受快樂的人生。此外,當我們想有

樂﹂,我們只要不受欲望束縛,就可

煩惱就愈多。古語有云:﹁知足常

境的追求下去, 心中的 ﹁欲望﹂ 愈多,

苦。物質的欲望是無窮盡的,如無止

成功的少,反而增加了很多煩惱和痛

作為人生的目標,但往往失敗的多,

社會,一般人喜歡追求財富,並以此

候,便應適可而止來安定他人。現今

足來警惕自己;當打算有所作為的時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懼滿溢,則思江海而下百川。」當我

接受和喜愛,尤其當我們位高權重的

益﹂,一個謙虛平和的人,容易為人

居下才能容納百川。﹁滿招損,謙受

修養;懼怕自滿驕傲,就該想到江海

們擔心位高勢危,就該想到謙虛自我

-3-

P:293

新亞生活 42

8

(2015

4 月)

離。

有良好的道德規範,一切邪惡也必遠

﹁律己以嚴,待人以寛﹂,只要我們

度,長存虛懷若谷的胸懷;我們必須

闊,我們應該時常保持求知若渴的態

見,結果知識受到局限,視野不能擴

是﹂的陋習,不願意接受他人的意

身以斥退惡人。很多人都有﹁自以為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施恩

工作才能事半而功倍。

立領導者的權威,使上下團結一致,

明,要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才能樹

權重的時候,對輔助你的人要獎罰分

惱怒而亂用刑戮。當事業有成,位高

獎賞;行罰時,就該想到不要因一時

時,就該想到不要因一時高興而胡亂

最後送上喬布斯︵Steve Jobs︶

業生的忠告:

在二〇〇五年給美國史丹佛大學畢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不要理會他人,繼續當你的

你的理想。各位同學是社會未來的主

傻瓜;永遠不要滿足,要不停的追求

創建一番事業。

為社會、為人類的福祉而盡心盡力,

人的奮進精神,努力向上,為個人、

美好的明天。盼望大家都能堅持新亞

的使命,繼往開來,為香港社會開創

人翁,社會的棟樑,你們肩負著重要

讓,才能贏得尊重,避免招惹嫉妒。

棄。大家要懂得適時合度地謙虛退

而拒人於千里之外,最終只會為人厭

自負,恃才傲物,更不應玩弄權勢,

時候,更應學習謙虛包容,不應驕矜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憂

懈怠, 則思慎始而敬終。 」喜歡田獵,

恒,最後還是一事無成。

的成功而怠慢下來,努力不能持之以

得到一點成就後,便很快滿足於初期

有不少人在開始的時候努力向上,當

補拙,一定可以實現我們的理想。還

我們也不必怕能力不如人,只要將勤

上必須勤勞工作,凡事積極主動,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我們在社會

逸樂,浪費青春,青年人的守則是

功,戲無益﹂,現今不少青年人耽於

懈怠慢,就該想到有始有終。﹁勤有

就該想到以三次驅射為限度;憂懼鬆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顧慮耳

見;擔心姦邪進讒,就該想到端正己

目蔽塞,就該想到虛心接納他人的意

(9612)

-

4

-

P:294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5-

(9613)

活動

書院

今年的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

西田園詩的比較﹂及﹁詩與音樂

教授主講, 以 ﹁龔自珍與雪萊﹂ 、 ﹁中

當代著名詩人、學者、文學家余光中

三月一日以及三月六日舉行,邀請到

學術文化講座﹂已於二月二十七日、

與時間、璀璨迷人的文學世界。

以詩歌為脈絡,展現了一個橫跨空間

探討了中西文化的差異與特色,並且

前言與朗誦會﹂這三個主題為線索,

第一場講座在香港中文大學邵

種奇妙的聯繫,代表這種聯繫的物件

然互不相識;但是他們之間卻有著一

萊﹂。龔自珍與雪萊這兩位詩人,雖

教授主持。主講題目為﹁龔自珍與雪

逸夫堂進行,由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

—﹁鴉片﹂。雪萊是英國浪漫主

若、郁達夫等人,都深受啟發。

下的梁啟超還是後來的魯迅、郭沫

想都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無論是當

民初的重要詩人,對當時的文風及思

來了啟發。與之相似,龔自珍是清末

巨大的影響,亦對中國新月派詩人帶

義詩人的代表,不但對歐洲詩壇有著

鴉片是兩人聯繫的一個中心。

為自我與叛逆,但兩人皆具有俠骨柔

萊,前者注重倫理與孝道,後者則較

民族的未來相當關注。龔自珍與雪

本身亦是熱心於救國救民,對國家與

自珍的好友是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其

作,參與鴉片輸入中國之活動;而龔

雪萊的表哥和同學都在東印度公司工

—批判當時社會,亦被激烈而波

折的愛情貫穿一生。通過二者的對

顏筠(中文/三)

以詩為魂文為骨

—余光中教授主持

第二十八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座」

P:295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9614)

-6-

中西田園詩一個很大的不同在

人開始轉寫環保詩。

載體﹁田園﹂的逐漸消失,使不少詩

田園詩發展在現代已經有所改變,其

話走向普通社會現象的過程。然而,

從人物畫發展到風景畫,是一個從神

牧羊女、女神、小女神之間的愛戀;

洋畫則注重寫實,多為描繪為牧童及

一樣的有著不食人間煙火之感。而西

隱士;從山水畫發展到文人畫,都是

別。中國畫注重寫意,畫中主角多是

畫﹂的方法來比較中西田園詩之分

對話或互動。余教授還通過﹁以詩證

乎都是人在自言自語,上帝很少跟人

上帝之功,在人與上帝的對話中,幾

相反,西方的詩,多讚歎造化之美為

天、造化的關係是和諧的、相互的;

念是很濃厚的;萬物皆有情,人與

於,中國的田園詩中,天人合一的觀助於更了解自己的文化。

比,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別,也有

在通過了兩位代表人物來看中

(Hesiod)

遠流長,從公元前八世紀的希夏德

軾、陸遊等。而西方田園詩亦是源

白、李賀,再到兩宋時的王安石、蘇

林七賢﹂、葛洪等人的遊仙詩、李

傳統從︽詩經︾、︽楚辭︾到﹁竹

光中教授的講述中,中國田園詩的

榮休講座教授金聖華教授主持。在余

書館舉行,由香港中文大學翻譯學

展開對比。是次講座於香港中央圖

過﹁田園詩﹂這個詩類來進一步的

西方文學差異之後,第二講則是通

開始,影響直至公元前一世

紀的魏吉爾(Vergil) ,然後發展出兩

種詩類;牧人歌(Bucolics)及勸耕歌

(Georgics) ;這些田園詩後來衍生出

用,即所謂﹁田園輓歌﹂。

一種次體,專供追悼一位詩友新歿之

P:296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15)

-7-

最後一場講座於三月六日在香港

的特色

內涵。余光中教授先簡述了詩歌朗誦

與展示詩歌中蘊含的豐富情感及文學

次略有差異,是通過詩歌朗誦來表現

中文大學李兆基樓舉行,形式與前兩

—詩歌要通過朗誦才能演繹

意蘊。

音樂,節奏放慢,更能展示出內在的

歌內涵。朗誦並不需要太多的佈景和

歌唱家,譜就如演唱出自己理解的詩

出完整的生命,朗誦者猶如作曲家和

然後,余光中教授便聯同三位香

港詩人示範朗誦。三位香港詩人

︿別門前羣松﹀、︿水晶牢

生,分別朗誦了余光中教授的作品

王良和博士、胡燕青女士及陳汗先

作品 ︿珍珠項鏈﹀ 、 ︿雨聲說些什麼﹀

的作品。余光中教授則朗誦了自己的

錶﹀、︿鄉愁四韻﹀,以及他們自己

出來。

衣﹀更是被余教授以吟唱的方式表達

︿華衣﹀、︿四方舞﹀等,其中︿華

的作品, 包括 ︿春天, 甘美的春天﹀ 、

余教授還朗誦了他所喜愛的外國詩人

情, 還可以發牢騷。 ﹂ 朗誦己作之外,

曾幽默的表示:﹁詩歌不但可以抒

以及︿請莫在上風的地方吸煙﹀,並

本屆﹁錢賓四先生學術文化講

真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文化盛宴。

止之感。對於熱愛文藝之人來說,這

廣泛,皆使人情不自禁的產生高山仰

余教授文學造詣之深厚、涉獵範圍之

刻、獲益良多,常有茅塞頓開之感。

會。余光中教授的演講令人記憶深

得到了一個近距離與大師對話的機

座﹂已圓滿結束,參與講座的師生皆

P:297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9616)

活動

書院

大家可能已經習慣生活在節

情。

節課是……﹂等數之不盡的事

會要去的地方是……﹂、﹁下一

交的功課如何開始……﹂、﹁待

下來要做的是甚麼……﹂、﹁要

做,腦海裡總是常常浮現著﹁接

中,大家都有數之不盡的事情要

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日常生活

忙碌的大學生活和學業仍然容易

奏急速的香港,但對同學而言,

為了將一切都市生活的繁瑣

亞同學舉辦﹁環保素食分享會﹂,

紫霞樓宿生會﹁小伙紫﹂便為新

然、環保節儉的生活態度。早前,

讓大家有機會認識一種親近自

和煩惱,統統都關在門扉之後,

的﹁野人﹂莫皓光先生參與。

請來以簡樸自然生活方式而著稱

活動先以﹁鏗鏘集﹂為開端,

等。

對話,了解其想法及生活習慣

界﹂。同學亦有機會與野人直接

以﹁逃離﹂一下慣常的﹁肉食世

了各樣素食,供參加同學一嘗,

排野人分享,﹁小伙紫﹂亦預備

片講解自己的野人生活。除了安

然後野人則另作延伸,以不同圖

整個活動吸引逾五十名同學

儉、環保、熱愛自然的起點。

個好開始,是新亞學生學懂節

會難得。筆者希望是次活動是一

絕對是一個遠離繁囂的晚上,機

出席,氣氛熱烈。總括而言,這

章睿智(工程/一)

環保素食分享會

-8-

新亞書院第十五屆環保雙周

P:298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17)

-9-

張肇庭(政政/三)

新亞書院秉承儒家文化,一直重

校園尋幽植物導賞

的愛護和保育習慣。

中大校園的一花一草,培育對大自然

尋幽植物導賞﹂,希望同學能藉認識

員會更於環保雙周期內舉辦了﹁校園

十五屆。今年,新亞書院環境保護委

日常生活培養環保態度,至今已是第

紀開始舉辦環保雙周活動,讓同學從

視人與自然的契合,書院更於廿一世

一月二十三日早上,近三十名同

館。胡秀英植物標本館在二

前往科學館東座參觀胡秀英植物標本

有深入研究的李賢祉博士的帶領下,

學在新亞生物學系校友,並對植物學

○一三年

標本,胡教授為了收集珍貴的第一手

的植物研究工作。植物學的研究重視

留學,之後就開展了她長達半個世紀

她在四十年代隻身遠赴美國哈佛大學

向同學介紹胡秀英教授的生平事蹟。

物研究工作為宗旨。劉大偉館長首先

落成,以紀念胡秀英教授及延續其植

進入植物標本室,一睹珍貴的標本。

收集標本以加以辨認。我們有幸能夠

腸草與一感冒藥物外型相似,必須多

長的影響;二,辨認植物種類,如斷

過觀察基因,偵測環境變化對植物生

介紹了植物標本的兩大用處︰一,透

年來搜集的植物標本。劉館長向我們

的儀器。但要數到最豐富的,還是多

書,以及中文大學用以檢測植物位置

英教授生前一些研究工具、珍貴叢

莘學子的榜樣。標本館內收藏了胡秀

活,其高尚情操令人肅然起敬,是莘

標本、默默研究,並過著簡單的生

資料,幾十年來一直風雨不改地採集

參觀過胡秀英植物標本館後,

物對植物研究或者採集草藥而言都十

藥園,並示範如何鑑定植物。鑑定植

便帶我們到科學館旁一個已經荒廢的

曾與胡秀英教授共事的植物學研究員

大的植物,李博士、劉館長和幾位

同學都急不及待希望能親身見識中

劉館長向同學介紹標本室的運作

P:299

-10-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9618)

薇金菊般對生態造成嚴重破壞。

應為非原生植物而播種,否則便會如

時應該盡量避免採摘野生植物,更不

到,除了教育或研究用途外,大家平

在十分值得我們尊敬。李博士最後提

真菌。由此可見,植物鑑定的工作實

少許有毒性的植物,以抗禦人體內的

教授研製的三冬茶的成份內,亦含有

一定危險。所謂﹁無毒不成藥﹂,胡

述的鑑定過程。然而,這種鑑定帶有

治風熱感冒的藥劑,當中便經歷過上

入藥部分,再佐以其他藥材研製出醫

製﹁三冬茶﹂,以三味冬青科植物的

物鑑定的苦與樂。胡秀英教授曾經研

青葉片讓大家放在口中細嚼,體驗植

分重要,劉館長更即席採集了一些冬

之後,我們由藥園經何善衡工

檬、白茅根、龍脷葉等,亦有藥用植

一些常見並可食用的植物,例如番檸

四十年的管理員游先生先向我們介紹

了中藥研究所,從事中大園藝管理近

蝶,還有三冬茶之一的梅葉冬青。到

色植物,例如果實像紙一樣的木蝴

物學專家都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一些特

程大樓來到中藥研究所,沿路各位植

方式,增加泥土的可持續發展性。

性植物。溫室更採用了輪耕、休耕等

蟲方法,例如放置茶仔水或其他刺激

衡。另外,溫室內外都採用了有機驅

植植物,確保不會破壞該處的生態平

等的有機物作為肥料,以天然方式種

品種。藥園採用有機耕作,利用魚池

試驗不同厚度的泥土所能種植的植物

地上佈滿一格格的泥土,原來是用以

溫室,面積大約有六百多呎,溫室的

生不能進入的部份。禁區之中有一個

生帶我們進入藥園的禁區,即平時學

物,如針灸所需的艾葉。之後,游先

是次活動讓同學多認識了中大校

的社區變得更美好。

環境,愛惜身邊的一草一木,讓我們

望各位讀者可以更關心自己所身處的

的課題,我們還有很大段路要走。希

時亦有某些天敵。面對人與自然契合

食物鏈之中,是某些植物的天敵,同

蟲其實也是生態的一部份,牠們處於

講解有機驅蟲時,游先生指出,病害

令同學有不少思考。例如在藥園溫室

謂得著甚多,各位植物專家的講解亦

物,亦參觀了胡秀英植物標本館,可

園內身邊的綠色生態及部分珍貴的植

活動完結後的大合照 游先生與同學在溫室收成特別品種的蘿蔔

P:300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19)

活動

書院

由本院教職員聯誼會舉辦的﹁新春同

樂午宴2015﹂,於三月五日在新亞書院

準備的應節湯丸,一同慶賀元宵佳節。

用豐富的盆菜外,亦品嘗到由雲起軒職工

與。適逢午宴當日為正月十五,會員除享

雲起軒舉行,多達一百二十位教職員參

本院院長黃乃正教授、一眾副院長及

人羊年身體健康、﹁要咩有咩﹂。

同事聚首一堂,倍感溫暖,同時祝願新亞

在致辭時表示,能在這個溫馨的節日中與

恭祝同事新年進步;聯誼會會長劉嘉博士

輔導長亦一同出席午宴,黃院長於致辭時

是次午宴的節目十分精彩,最受歡迎

一片歡樂聲中圓滿結束。

家都踴躍舉手猜燈謎、氣氛熱烈,午宴在

年大會亦與參加者大玩元宵燈謎遊戲,大

禮券及現金獎等,獎金獎品非常豐富。今

機、豆漿機、焗爐等家庭電器,加上超市

的莫過於抽獎環節,抽獎獎品包括抽濕

新春同樂午宴2015

-11-

在場人士踴躍參與猜燈謎

由輔導長葉雲艷教授頒贈抽獎禮物

由教職員聯誼會會長劉嘉博士頒贈抽獎禮物 由院長黃乃正教授頒贈終極大獎

P:301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9620)

活動

書院

羊年伊始,新亞書院與新亞書

氣洋洋!

節目。寄望新一年,三陽啟泰,喜

在一片道賀聲中開始一連串精彩的

一堂,歡慶佳節。難得相聚,晚會

三百位校友、新亞友好及同學濟濟

於三月六日假灣仔薈軒舉行,超過

院校友會合辦之﹁新春聯歡晚會﹂

欣逢今年是書院六十五周年院

人士表示謝意,由院長及校董會主

書院,並於百忙中抽空蒞臨晚會的

票頒贈儀式,向過去一年熱心捐助

晚,大會亦進行了簡單而隆重的支

繼往開來,向前邁進光輝一頁。當

展繼續提供寶貴意見,令書院可以

士繼續支持,希望大家對書院的發

來的發展,有賴各位校友及熱心人

黃乃正教授在致辭時均提到書院未

慶,校董會主席梁英偉校友及院長

新春聯歡晚會

-12-

院長黃乃正教授致辭 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致辭

一眾校董會及校友會理事合照留念

P:302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21)

-13-

五十至六十年代畢業校友一同合照留念 校友會會長黃浩潮先生致辭

「新亞書院 1973 樂隊」及楊詠欣校董為晚會獻唱多首耳熟能詳的歌曲

林榮德校董捐贈了港幣二百萬元 成功慈善基金會捐贈了港幣五十萬元

後,晚宴亦正式開始。

席代表書院接受支票。在祝酒儀式

今年為晚會帶來精彩表演的是

﹁新亞書院1973樂隊﹂及楊詠欣校

台下均傳出熱烈的歡呼聲。

來。司儀每次讀出得獎人的名字,

大抽獎環節,令一眾嘉賓都緊張起

好,到台上拍照留念。晚宴最後的

們亦把握時間,召集一眾校友及友

晚會亦加入了大合照的環節,校友

除了傳統的燈迷競猜遊戲,今年的

讚賞, 一眾校友及嘉賓均陶醉其中。

曲,加上樂隊的伴奏,獲台下一致

董。楊校董於台上演繹多首經典名

是次晚會讓校友有機會聚首一

感受到濃濃的新亞情。

兄師姐都有一次愉快的交流,並能

員亦參與其中,相信他們與一眾師

新亞青年學人代表及學長計劃的學

悅。今年的晚會,新亞學生會代表、

堂,與同窗交流近況、分享新春喜

P:303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22)試步‧新亞

-14-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

們感興趣的話題,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

道「家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

識,卻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

新亞人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的熱愛、與眾分享的

興奮,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深刻的悸動。校園記者︰王靖媛(新傳/三)專訪張學明教授「我願變成神話裡/ 手變成翅膀守護你……」 你愛的那個天使/張開雙 相信各位新亞同學對這首 亞歌神」 都在新亞千人宴上高歌的「新 的片段。沒錯,這就是每年 此勾起那年那夕新亞千人宴 《神話》不會陌生,甚至因

—書院資深導師、

他與我們分享他的新亞故事。

張先生退休在即,希望邀請

識甚深,且有深厚感情。得悉

書院各委員會成員,對書院認

張先生既是新亞校友,亦曾任

學的關懷不謀而合。筆者知道

有感這句歌詞與張先生對同

曲。筆者有幸受業於張先生,

歷史系張學明教授的首本名

P:304

新亞生活 42

8

(2015

4 月) 新亞生活 42

8

(2015

4 月)

(9623)

-15

-

張先生一九七二年入讀新亞書院

院遷入沙田現址。

為方便。翌年(一九七三年),新亞書

歷史系,當時校舍仍在農圃道,交通較

張先生憶述,當時

車。

上課,卻要乘搭一小時才一班的柴油火

亦登時鼓譟;然而,那時從市區到中大

故障,即使列車維持五分鐘一班,我們

蕪。今日,我們乘港鐵回校,不巧訊號

整個沙田校舍仍是「光禿禿」,一片荒

張先生笑說,由於當時的火車速

呢!

度很慢,他甚至可以追趕上始動的列車

新亞同學對必修的書院通識

「STOT 」(學生為本教學與研討)一

定不會陌生,但大家是否知道它的來源

度。當時書院會資助老師每月請同學到

呢?原來,在農圃道時期已有類似制

對比今天,當日新亞規模較小,師

生關係密切。提起昔日片段,張先生

老先生身上,

生十分感恩有緣親炙這些老師,從這些

把受教於諸位恩師的故事娓娓道來。張

最念念不忘諸位老先生言傳身教,笑著

張先生深深體會到「學

莫便乎近其人」的真諦。

張先生在新亞讀本科時,師從孫

國棟先生修習唐史。張先生形容恩師

教導子女。年輕時的

孫先生對學生十分親切,有如家長耐心

張先生尤好獨特

象;然而,

課題,畢業論文選取了杜牧作研究對

張先生並不討論杜牧的文

付梓,孫

破格題目甚為欣賞,後來論文獲出版社

其政見》為論文題目。孫國棟先生對此

學成就,反而以《論杜牧的政治生活及

先生更邀請饒宗頤先生作封

面題字。

的安排漸漸演變成今天的「

學的「求學」與「做人」,這種非正式

餐廳「吃頹飯」,借此機會關心一下同

STOT 」或

「Academic Counsellor 」制度。張先生

關係更見緊密。

到。老師亦可借此機會了解學生,師生

笑說,那個年代老師請吃飯,豈敢不

今天同學提起書院,最關心的,大

為走讀生雖不能理解,卻好奇

對書院的歸屬感源於住宿生活。筆者作

概非學生宿舍莫屬。不少同學更認為,

張先生

之下,原來

對書院的歸屬感是否來自宿舍呢?細問

張先生本科時不曾入住宿

舍。那麼,張先生對書院的深厚感情

又是緣何而起?

P:305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16-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24)張先生提到,另一位「好好好好

述宇教授翻譯成英文。我十分感恩。」

寫畢再請他的好朋友、我的翻譯老師孫

寫推薦信。然而,嚴先生寫的是中文,

請劍橋大學、加州大學,嚴先生為我

備至。張先生感恩地道:「後來我申

白。嚴先生亦經常與學生接觸,關懷

口音很重,故不斷寫黑板務求令學生明

的老師」嚴耕望先生,還記得他的國語

不得不提的是,適逢其會,張先生

己的藏書借出。「余英時先生對我的功

被他人借去,余英時先生得知後就把自

當年圖書館只有一本相關參考書,剛好

訪問兩年,並擔任校長。張先生憶述,

下師生緣。「當時余英時先生剛好回校

年學術思想史」,自此與余英時先生結

時,修讀了余英時先生任教的「近三百

亦曾親炙余英時先生。張先生二年級

張先生在美國加州大學取得博士

學位後,一九八

○年回到中大歷史系任

老先生執弟子之禮。

覺十分特別。當然,張先生仍對這些

師如孫國棟教授仍在校內任教國史,感

身份是一名西史老師。而張先生的老

在修讀博士時轉讀了西史,回到中大時

教,至今三十五載。張先生笑說,因

回歸母校後,張先生在歷史系任

開新班。

迎,不僅坐無虛席,甚至要另覓時間加

及中國神話比較史」等課亦深受學生歡

年來開辦的「通古今之變」及「古希臘

西洋史外,對比較歷史亦素有研究。近

得自己更身負重任。」張先生除長於

西文化?既然西史向來乏人問津,我覺

授西史,對西方不了解,又如何溝通中

者少,亦特別感吃力。「如果沒有人教

少。張先生感歎,中國人讀西方歷史

素來是國史重鎮,西方歷史研究相對較

「溝通中西文化」一部份。新亞歷史系

中華文化奮鬥,新亞的教育理想更包含

年先賢創校時,不僅為保存花果飄零的

「通古今之變」外,更要中西互通。當

認為,歷史最重「通」,除太史公所言

(現稱「西方文化的特質」)。張先生

教西洋史,同時兼教書院通識西洋通史

寄給我。」

國以後,也不時會把新書及論文抽印本

課也很滿意,對我也關顧有加。他回美

讀者看來,或覺得這些瑣碎事在今

曾才教授、

老師包括李學銘教授、孫述宇教授、王

到的老師,並多次強調十分感恩。這些

先生亦感激地提及多年求學路上所遇

按:除了上述幾位老新亞老先生外,張

對這些老師的由衷敬意。

年盡於言外的師生之情,以及張先生

的語氣、眼神,確實深刻地體味到那些

天平常不過;但筆者從張先生口述時

Prof. C. Warren Hollister

生及諸位讀者見諒。

等等。然囿於篇幅,此處從略,望張先

P:306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17-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25)

兩小時的訪問中,張先生不斷提起

所言如下:

者更感動得咽哽一時,謹敬錄張先生

先生提到如何承傳,如何報恩時,筆

到張先生何其敬重諸位老先生。當張

其諸位恩師。從其語氣,筆者完全感受

我曾問余英時先生:「您對我這麼

個重要使命,並盡我所能。

便是報答我。」我很感動,將之視為一

先生親口對我說:「你對你的學生好,

好,我要怎樣做才可報答您?」余英時

身教就是自己受益而覺得感動,自

承傳下去。

我不清楚,但可能我有些學生也是這樣

然會如此承傳身教下一代。能做到多少

若大家有留意張先生的面書動態,可

同學暱稱張生為「明仔」或「

以見到張先生常常與學生合照,更有不少

Fred 」。

用心)。」

喜歡我,但有幸亦有不少學生感受到(其

友,關公都有對頭人。雖然不是所有人都

先生對此亦感慨良多:「曹操都有知心

感受甚深,故差點情不自禁哭了出來。張

白雖然平淡,但筆者對張先生的一字一句

眾所周知,筆者亦感同身受。張先生的自

張先生與學生關係良好,對學生的關顧更

最後,張先生亦坦言,從一九八

○年回中大任教至今剛好三十五載,如

力。

當中的滿足感亦是他誨人不倦的原動

卷,亦不感吃力。因為教學是他強項,

近年任教大班,常要花兩個通宵批改試

年教學生涯,最喜歡的就是教學,即使

他不捨的就是一眾學生。他回顧三十五

今將要從最愛的教育崗位退下來,最令

一段感性剖白外,張先生亦提到

望將自身學問繼續傳遞開去。

母校服務。同時,也會整理所學,期

教書院通識「西方文化的特質」,為

正式退休後,張先生會繼續在新亞任

他退休後如何把恩師心意延續下去。

筆者不才,難以用文字具體生動

刻畫張先生對母校、對師長、對學生

的真摰感情。張先生的故事,雖然如

此平淡樸實,也沒有口號式的「新亞

精神」;但仔細咀嚼品味,幾代師友

情誼盡在其中矣!當中餘韻,留待讀

者細味。筆者謹此敬祝張先生退休後

生活愉快,身體健康。

我曾問余英時先生:「您對我這麼好,我要

怎樣做才可報答您?」余英時先生親口對我

說:「你對你的學生好,便是報答我。」我

很感動,將之視為一個重要使命,並盡我所

能。

身教就是自己受益而覺得感動,自然會如此

承傳身教下一代。能做到多少我不清楚,但

可能我有些學生也是這樣承傳下去。

P:307

-18-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9626)本院第六十四屆(二

○一五年)畢業班同學

中國語言及文學

文化研究及宗教研究

人類學

前排左起:吳雪華女士、陳佩瑩女士、楊林先生、李浩文教授、溫有恒教授、譚少薇教授、

朱嘉濠教授、黃乃正教授、陳新安教授、葉雲艷教授、張展鴻教授、莊太量教授、莫家良教授、

霍偉基先生、陸敏聰女士、葉穎華女士與畢業班代表合影

P:308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19-

(9627)

藝 術

歷 史

英 文

文化管理

P:309

-20-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哲 學

翻 譯

語言學

日本研究

(9628)

P:310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21-

保險、財務及精算學

專業會計學

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

酒店及旅遊管理學

(9629)

P:311

-22-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運動科學與健康教育

通識教育

語文教育

計量金融學

(9630)

P:312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23-

計算機工程學

計算機科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

體育運動科學

(9631)

P:313

-24-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

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

信息工程學

電子工程學

(9632)

P:314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25-

老年學

社區健康

中醫學

法學士課程

(9633)

P:315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藥劑學

公共衞生學

護理學

內外全科醫學士課程

(9634)

-26-

P:316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化 學

環境科學

生 物

生物化學

(9635)

-27-

P:317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分子生物技術學

物 理

數 學

食品及營養科學

(9636)

-28-

P:318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建築學

新聞與傳播學

統計學

風險管理科學

(9637)

-29-

P:319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政治與行政學

地理與資源管理學

全球研究

經濟學

(9638)

-30-

P:320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社會工作

中國研究

社會學

心理學

(9639)

-31-

P:321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計量金融學及風險管理科學跨學科主修課程

數學與信息工程學跨學科主修課程

(9640)

-32-

P:322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去年十二月,我與來自香港中文 報告 活動 化遺產探尋考察活動 南京大學主辦的﹁寧港大學生歷史文 京大學的五十多名同學一起參加了由 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南 ──古建篇﹂。 通過此次學習活動,我受益良多。 美國總統尼克遜曾預言:﹁最 的差異美。 滿活力的年輕人就會感受到一種特別 市,只要你用心體會,深入感悟,充 傷、文藝、博愛……在這樣的文化城 平靜、包容、休閒、風雅、滄桑、悲 是一座甚麼樣的文化之城呢?厚重、 的南京可以使青春充滿活力。﹂南京 而在南京,我們可以相信:﹁最文化 古老的中國可以使世界充滿青春。﹂ 對喜歡歷史的同學,南京有築,文物典籍會讓你目不暇給。 情暢遊在歷史海洋中。無盡的古代建 人物、歷史事件、歷史傳說會讓你盡 四百五十餘年的建都史,無數的歷史 歷史!將近二千五百年的建城史與 對喜歡文學的同學,南京有文 學現象。在南京,我們吟誦着: 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的文 對比中,也非常深刻地詮釋了﹁國家 文學,孕育於南京繁華與衰落的強烈 國懷古文學的巔峰之作。這樣的懷古 周邦彥的詞;是孔尚任的曲。那是中 禹錫、杜牧的詩;是李煜、王安石、 學!南京古代文學味道,是李白、劉 烏衣巷口夕陽斜 朱雀橋邊野草花 南京文化之旅吳奕霖(工商管理學士綜合課程/三)

-33-

(9641)

對喜歡思考的同學,南京有許

飛入尋常百姓家

舊時王謝堂前燕

在南京。

何開十三座城門……走在南京,思考

樓朝向為何不是正南正北?明城牆為

禁城?明孝陵神道為什麼是彎的?鼓

來過南京?劉伯溫為何填孔雀湖建紫

多值得追究的疑問!諸葛孔明有沒有

對喜歡玩酷的同學,南京也有着

華夏文化的薪火相傳、發揚光大!在

服,在於文化的傳承,在於六朝時代

榮,在於軍事的征服與文化的反征

偉大,在於軍事的征服;南京的光

屬於羅馬,光榮屬於南京。﹂羅馬的

屬於羅馬。﹂我們也可以說:﹁偉大

特別的氛圍!﹁光榮屬於希臘,偉大

沉,玩文藝……

這樣的城市,特別適合玩氣氛,玩深

從南京的歷史,可以讀懂中國

在中國,乃至世界。

市。現代南京更以其獨特的精神屹立

都,是一座屢仆屢起、堅韌偉大的城

難所,是漢人心目中永遠的正統之

夏的文化。南京是華夏傳統文化的避

的歷史;從南京的文化,可以感觸華

在南京,我體會到了中國歷史

助,給我這麼好的機會和平台!

努力,也感謝書院給我提供的活動資

感謝南京大學師生為此次活動付出的

一起探究、一起參觀、一起玩耍……

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我們一起學習、

神的灑脫。在南京,我也結交了很多

與華夏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了南京精

P:323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34-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42)

報告

活動再一次的啟程與收穫

─國際基因工程機器設計大賽

馮凱音(電子工程/四)

時間匆匆過去,今年已經是我

在新亞書院的第四年。還記得二

加決賽。二

賽,並隨隊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參

大學參加國際基因工程機器設計大

一二年的冬天,我有幸代表香港中文

○一四年,讀四年班的我

師弟妹。

身份指導和幫助理學院和工程學院的

再次加入這支隊伍,並以學生導師的

我們這次的參賽主題是﹁固

protein Expression system

t r ans for mabl e & D e ox y ge nate d

(AzotoBacter vinelandii Cluster氮菌集束轉型蛋白缺氧表達系統﹂

,ABCDE)

件下表達蛋白質生產,以作為在缺氧

。此項目主在利用固氮細菌在缺氧條

生物修復工程之用。

缺氧情況下利用氨氣表達蛋白質,作

應用價值,亦可以在泥土或者污水中

能源。這生物合成系統也有其他工業

廢氣來生產甲烷氣體,作為可利用的

的再生能源系統,旨在吸收二氧化碳

氮酶的表達,並加入氫酶來實現複雜

造過的集束基因轉移系統,來操控固

方式。從長遠來看,更可能利用這改

環境下提供所需目標蛋白的一種有效

○一四年十一月初,我們出

故此,我們有幸能與來自全球的

用單次世界大賽取代往年的地區賽。

器設計大賽創賽十周年,主辦方決定

加世界大賽。適逢此年是基因工程機

發到美國波士頓的海恩斯會議中心參

245

學生導師和隊員在蒙民偉工程學大樓的生物醫學工程教學實驗室合照

P:324

新亞生活 42 ︰ 8 (2015 年 4 月) -35-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43)

因工程可以提升蜂蜜的產量

於幫助香蕉樹免於疾病困擾,原來基

也深受啟發:原來基因改造細菌可用

是,從其他隊伍的精彩項目中,我們

用前景躋身金獎之列。不過更重要的

缺氧表達系統以詳細的實驗結果與應

喜,我們研究的固氮菌集束轉型蛋白

者的討論中進步。比賽的結果令人欣

出來,並在與其他參賽隊伍和專家學

以學術演講、海報、網頁等形式展現

支大學隊伍同場競技,將我們的項目

─科學

與創意,真是無國界的。

今年也是我在中大的最後一年,

賽,我感到世界各地的參賽主題更新

歷程中學到了許多。再次參加這個比

通交流中,以至與師弟妹的共同學習

我在與領隊教授和其他學生導師的溝

了追求更高薪的職業生涯

一份吸人眼球的個人履歷表,只是為

的。也許有人覺得參加比賽只是為求

之後的成就感,更是讓人快樂與欣慰

的日子,辛苦地做實驗和緊張地備賽

逐年提高。我很珍惜和大家一起合作

也感到中大對基因技術的訓練水準在

穎,技術更先進,水準也更高了,我

─我是不

程本身已讓我收穫豐盛。

實驗項目,並將它展現給世界,這過

同學一起共同完成有趣而複雜的科研

同意的。能有幸在中大和許多優秀的

香港中文大學參賽隊伍站在項目的海報前,即將開始為期三天的比賽。

P:325

新亞生活 42

8

(2015

4 月) 新亞生活 42

8

(2015

4 月)近期捐款鳴謝

新亞書院於本刊截稿日前收到以下人士慷慨捐款,支持書院不同的發展項目/範疇,謹此致以衷心的感謝!(按筆劃序)

王友成

丁新豹

(1969 /新亞/化學)

何宗旆(2005 /新亞/經濟)

李明逵(1972 /新亞/歷史)

吳日偉(1988 /新亞/哲學)

吳卓婷(1990 /新亞/工管)

吳偉雄(1997 /新亞/化學)

林玉顏(1980 /新亞/中文)

林美香

林泗維

(1983 /新亞/新傳)

林海(2006 /新亞/經濟)

林德仁(1963 /新亞/商學)

俞關平(1977 /新亞/歷史)

姚錦江(1973 /新亞/物理)

香樹輝(1971 /新亞/經濟)

高睿智(1998 /新亞/系統工程與

工程管理)

梁世妍(2006 /新亞/英文)

梁偉昌(1970 /新亞/生物)

胡俊霆(2004 /新亞/會計)

黃維樑(1969 /新亞/中文)

張治仁

黃麟玉

(1994 /新亞/會計)

張盛基(1993 /新亞/醫學)

馮昇

馮希瑩(1965 /新亞/英文)

傅琳娜(2000 /新亞/中文)

莫道暢(2014 /新亞/社工)

楊樾蓀(1973 /新亞/經濟)

葉文馨(1980 /新亞/市場)

趙達榮(1961 /新亞/經濟)

黎國榮(1977 /新亞/生物)

劉煥英(1964 /新亞/植物)

郭麗碧(1961 /新亞/哲社)

捐款人/機構芳名

(9644)

-36

-

陳志新(1972 /新亞/經濟)

陳新安

陳啟豪

(1986 /新亞/生物)

潘漢芬(1995 /新亞/工管)

謝正玟(2009 /新亞/計算機

工程學)

蔡美玉(1992 /新亞/哲學)

羅啟中(1977 /新亞/藝術)

鄒慧玲(1966 /新亞/藝術)

關伯鴻伉儷(1968 /新亞/中文)

鄧康民(2002 /新亞/人類學)

蕭朗然(2005 /新亞/計算機

蕭偉業

工程學)

(1996 /新亞/經濟)

龔新發(1976 /新亞/會計)

李國賢基金會

伍集成文化教育基金有限公司

鑫達

許讓成紀念基金

南九龍獅子會

(德貞)基金有限公司

無名氏

P:326

-37-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獲香

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籌辦「環境

及氣候論壇系列」,就不同議題舉辦論壇,

邀請各界專家和市民一同探討香港及全

球的環境及氣候問題,希望藉此開拓環保

新思維,尋求解決方法。

是次「保育生物多樣性」論壇將由陳堅峰

先生討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及保育,侯

智恒博士和左治強先生回應和發表意見。

另設有問答環節,歡迎與會者發言提問。

論壇以廣東話主講。免費入場。

如欲參與,請於 www.cuhk.edu.hk/gaia

登記報名。名額有限,額滿即止。

查詢電話 :3943 3972

環境及氣候論壇系列:保育生物多樣性

日期: 2015 年 4 月 24 日(星期五)

時間: 下午 3 時至 5 時

地點: 九龍尖沙咀香港童軍中心 11 樓集會堂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45)事項

宣傳

書訊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地球保源行動

本書為本院校友、資深教育工作者馮珍金女士

(1976 /中國語言文學系,筆名︰馮珍今)的新

著。馮女士於香港教育局任職多年,現專事文字

創作。著有散文集《見雪在巴黎》、《我的學生

二三事》及《不一樣的學生》。

本書為一部關於自由與夢想的兒童故事書,鼓

勵人努力爭取自由,並應該擁抱夢想,特別是天

真純潔的孩子,更需要有夢想。馮女士筆下的故

事配合綠騎士、葛臨安兩位畫者精彩的插圖,足

以帶領讀者走入奇幻之旅,讓人夢想成真。

馮珍今著

《奇幻泡泡與石頭貓》

出版︰匯智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988-139-695-2

《奇幻泡泡與石頭貓》

姓名 學院/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楊宏峰教授 理學院/地球系統科學課程助理教授 三月二十日

Prof. Gregory Steven Gordon 法律學院副教授 三月二十七日

莫 詠儀 女士 深圳發 展 處 處 長 三月二十 七日

本院新同事 二○一五年三月新聘任隸屬本院之教師︰

P:327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no means genuine communication. The workshop

helped me reflect on my daily communication with

my family and friends. I hope I could give a pause

to myself whenever I am too eager sharing my

opinions.

The Prize Presentation Dinner was another

honored moment. When I stepped into Yun Chi

Hsien, I was surprised by the welcoming smile

shown on the face of Dr. Wong Kwai Lam. With

him, we had dinner with Mr. Heung Shu Fai and

Prof. Henry N. C. Wong. It was the first time I got

so close to our College Head and Trustees. They

were so nice that they shook our hands and chatted

with us just like a friend. We had delicious a buffet

and shared with each other how we would apply the

communication skills learnt in our study and work.

It was great to know that all of us had become more

proficient at giving presentations after applying

what we had learnt. The night went on with the

award presentation. Outstanding participants of

the workshop were awarded and complimented.

It ended with laughter and cheers; each of us left

Yun Chi Hsien with fulfilled hearts and beautiful

memories.

It was precious and rare for us to have had

such an intensive workshop, learning about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s. Thanks to the

generous sponsorship by Dr. Wong Kwai Lam,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by Mr. James Bryce as well as

New Asia College, we got the chance.

It was a warm Sunday when the 20 of us arrived

at Cheng Ming Building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kicked off our daylong intensive workshop. During

the workshop, we learnt practical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It was surprising and

encouraging that all of us were making progress

throughout the day. At the beginning, some of us

were even too passive to speak. Some even fell

silent in a minute-practice. Nevertheless, at the end

of the workshop, we were all able to give a solo

speech in front of our classmates for about two

minutes.

Above all the practical skills learnt, the workshop

inspired me to reflect on what communication was.

In the workshop, James taught u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which, I think, was the most useful

one: Pause to make sure others are listening. To

send a message is easy. However, no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is made unless someone receives the

message. Giving pauses intermittently is to leave the

audience some time to process and digest 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Yes. In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we always focus too much on what we want to say

but not what we want others to receive. That is by

Genuine Communication Workshop

Yip Kam Tin

(CLED/ 3)

(9646)

-X-

P:328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Everyone can speak but not everyone can

convince. Content and credibility of sources

can contribute to a convincing speech. Yet, the

importance of presentation skills should by no means

be neglected. The great thing about this workshop

is that the class was so small that you could receive

one-to-one professional personal advice from Mr.

Bryce, which helped us make improvements with

high effectiveness.

“Wise men speak because they have

something to say; Fools because they have

to say something.”

– Plato

Mr. Bryce did not only teach us presentation

skills but also the logic thinking, which was about

how to present our ideas in a logical way to convey

messages to the audience rather than standing in

front of people speaking just because you have to.

The competition among classmates at the end of the

day marked a perfect full stop of the workshop as all

of us could practise all the skills taught in class. This

is unquestionably a worth joining workshop that

can benefit our academic, career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 am grateful for the support from New

Asia College in devoting its efforts and resources

organizing these beneficial workshops for students. I

wish I could join again if I were allowed to do so.

(9647)

-IX-

P:329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I’ve had a lot of fear in my life, from fear of

flying to fear of making a speech in front of

a lot of people.”

– Chris Evert.

I share her experience. Whenever I am on stage,

my heart beats skyrocket, my palms start sweating

and my legs keep shaking. I thought this was just

a matter of practice and forced myself to calm

down every time. I did not realise the importance

of my own style of presentation or how I actually

performed each time until joining this workshop. It

was surely a very intensive training day with over

9-hour tutoring and practice but the whole workshop

was well-organized without a second wasted. The

kick-off activity was a one-minute test by the

instructor, Mr. James Bryce, with a simple question.

What I thought expected from me was the level

of interest of my presentation content. However,

he later told us what we needed to pay attention

to were the frequencies of pauses, eye contact and

repetitions we made as well as the speed of our

speech. I had no idea that the things I had never paid

attention to were in fact the keys to effective and

genuine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is a very

powerful tool. We had body language before we had

speech, and apparently, 80% of what you understand

in a conversation is read through the body, not the

words,” said Deborah Bull. Mr. Bryce highlighted

every slightest detail that the majority overlooked

with the analysis of speeches made by different

public figures.

“Communication – the human connection

– is the key to personal and career success.”

– Paul J. Meyer.

Communication is an innate quality that every

living creature owns. Having good communication

skills does not only help score higher grades or

achieve better career path but also gain better

personal relationship. People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who you are 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

choose whether or not to build a relationship with

you. Communication can come in many different

forms. The two that perplex people most are public

speaking and presentation.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Lists, the fear of public speaking ranks number

one in the minds of the majority. Of course, I am

not an exception. After practicing for around 20

years, I still cannot help but keep feeling scared

when delivering a speech or presentation in front of

people. Instead of practising without any directions,

I made a wise decision to join the Genuine

Communication Workshop to seek for professional

advice.

The Genuine Communication Workshop

Sharing Eunice IP

(IBBA (BBA-JLM)/3)

(9648)

-VIII-

P:330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With the generous support from the Dr. Wong Kwai Lam Fund,

the 9th Intensive Training on Pres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was held in October and November, 2014.

The Programme was hosted by Mr. James Bryce, a professional

trainer in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It aimed to equip

the participants with fundamental communication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and to increase their confidence in interviews, presentations

and daily communication.

48 students and alumni joined the programme and the training

was very well received.

The Award Presentation Dinner of this Programme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on 12 March 2015, Dr. Wong Kwai Lam, the donor

of this programme and Trustee of the College kindly attended the

Dinner and shared with all participants the gist of how to enhance

communication skills. Dr. Wong's thoughtful support for students

and alumni was deeply appreciated.

Genuine Communication—

Intensive Training on Pres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ctivity

Report

Dr. Wong Kwai Lam

(9649)

-VII-

P:331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Acapella performance by Shades of Yale at

the welcoming Dinner

Meeting with the

Hon. Mr. Jasper

Tsang

Dinner gathering at Dr. Raymond Wong's mansion

From the left: Mrs. Raymond Wong,

Alex (Leader of 2015 YUNA) &

Dr. Raymond Wong.

From the left: Prof. Ip Wan Yim,

Tiffany, Ysabel, Raymond & Allen.

-VI-

(9650)

P:332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Through our meetings with Occupy Central

organizer Professor Kinman Chan, student leader

Joshua Wong, and the Hon. Jasper Tsang (and so

many more), we were shown multiple, diverse

views of the Umbrella Movement. We discussed

controversial issues in Hong Kong – from treatment

of domestic workers to the localism movement as

it relates to the ubiquitous Mainland tourists to the

economic insecurity facing Hong Kong university

students – thinking critically about every response

and contradiction. We toured Chungking Mansions

with Professor Gordon Mathews, accompanied by

three asylum seekers. I learned more about Hong

Kong than I could have in any course, discovering

its secrets and hidden jewels. This trip gave us so

much more than mere academic exchange – it was a

deep collective immersion in a truly unique city and

culture.

At the end, we were not ready to say goodbye.

This realization hit me as we walked into the

security check at the airport looking behind us,

eyes moist, at our New Asia friends separated by

the frosted glass. In the past two weeks, the sixteen

of us – eight from Yale and eight from New Asia –

had truly become a family. We fought; we had raw,

honest conversations; we cared for each oth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In the weeks since the New

Asia biscuits visited New Haven, the sixteen of us

had all crossed a small language barrier and a larger

cultural one. This feat is one that I will remember

for years to come.

On our first night at CUHK, Nixon Fok, our

lovely host at New Asia, relayed to us the de facto

annual theme of the YUNA exchange program:

Food and Friendship. While each meal was

incredible, it was the organic friendship that will be

truly unforgettable.

On our last night at CUHK, we stayed up until the

wee hours of the morning, playing games in the fogblurred amphitheater, lying atop of each other while

stargazing, squeezing into group hugs. This was a

far cry from our somewhat awkward first meeting. I

remember the looks of surprise and confusion on the

Yalies’ faces as our Hong Kong counterparts yelled

in unison, “Selfie!” at brunch in New Haven. About

a thousand selfies later, we had reached a mutual

understanding on the merits of selfie sticks, endless

group photos, and so much more.

My two weeks in Hong Kong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flurry of events and people. I learned so much

academically and culturally through absorbing many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I am currently taking a

seminar on Civic Life in Modern China, including a

case study on Hong Kong, with Professor Deborah

Davis, who also happens to be the Yale faculty

advisor for YUNA. Reading about civil society,

NGOs, and the formation of Hong Kong identity

was nothing like witnessing these topics in reality.

There is no straightforward description one can give

to define Hong Kong, but I was able to chip away to

uncover a few of the nuances that make Hong Kong

and its people so unique.

Eyes Open, Sights Seen: An unanticipated

Hong Kong immersion Cindy Xue

Symposium on Sovoreignty & Society

-V-

(9651)

P:333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Yalies at the Victoria Peak.

(9652)

rush of the city. But the incense adds its smell to my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not just in the traditional

temples that we visited, but these temples that are a

part of the downtown landscape.

This strange mix of Western and Chinese

identities makes Hong Kong completely unique.

One of the professors we talked to said that Hong

Kong is simply a place in between—that people

come to Hong Kong and don’t stay long. But that

doesn’t fit what I saw in Hong Kong, in Tsim Sha

Tsui, and Ma Po Po, and at CUHK. What I saw

instead was a group of people coming into their own

identity, using words like Hong Konger in an effort

to claim their place, a place that is east and west but

also neither. As we looked out at the skyline and the

bay from Victoria Peak at night, one of the New Asia

students sighed and said, “There’s no second Hong

Kong in the world,” and I can’t help but believe that

she’s right.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photos I took during

my time in Hong Kong is of a woman farming,

wearing a traditional straw hat. In the background,

residential high rises take up most of the frame.

This photograph was taken at Ma Po Po Community

Farm, and perfectly illustrates my impression of

Hong Kong: a place where juxtapositions can be

found everywhere, where complete opposites share

the same space in a small city.

I’d never been to Asia before I went to Hong

Kong with Yale-China’s YUNA exchange program,

and I have to imagine my visit to Hong Kong gave

me some misleading ideas about Asia in general.

Hong Kong is, in some ways, so familiar: being

downtown on Hong Kong Island at three in the

afternoon is as bright, noisy and crowded as Time

Square is at rush hour. One of the New Asia students

said, “See? This is why we called New York ‘little

Hong Kong.’” The streets slope upwards and the

skyscrapers rise with them, as if the city is folding

in half. Everything in Hong Kong feels so close,

even more so than New York City: only when I put

my head all the way back could I see the sky.

But there is something still so different—

d e s p i t e t h e n o i s e , t h e b r i g h t l i g h t s , t h e

advertisements written in English, featuring mainly

white women. What is especially striking are the

small things. On side streets, there are small shrines,

red and about a foot high, with incense burning in

them. I cannot imagine people stopping here to pray,

bowing to these small shrines, before going back

to work, getting on the metro, joining the general

No Second Hong Kong

Katie Garris

Highflyers!

-IV-

P:334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Yalies visited Nixon's apartment

Macau Trip

Meeting with Mr. Allan Zeman

(9653)

-IIIto New Asia!” sign. The feeling of seeing our great

friends was incredible, and little did we know how

much closer we were soon to become.

The next two weeks came with countless amazing

memories, and hundreds of stories that would take

dozens of hours to tell. Looking back at it now, it

all seems like an amazing dream: I mean, the food

was always absolutely delightful, the personalities

all seemed to fit perfectly together, and the views

were spectacular. Of course, we travelled to Hong

Kong’s best spots: Victoria Peak, Avenue of Stars,

Symphony of Lights, Causeway Bay and more.

Yet, seeing Hong Kong through our pen pals’ eyes

was something we couldn’t have ever experienced

travelling by ourselves. With their leadership, we

got to travel to indigenous villages, visit incredibly

welcoming (and hidden) farms, and hike fantastically

peaceful trails (yes, we went hiking which was

undoubtedly our favorite experience!). Perhaps

most fortunately, we were able to meet our pen pals’

families, which provided a personalized view into

the daily lives of Hong Kongers, and allowed us to

develop relationships with our friends even more.

Our last few days were filled with laughter, tears

of joy and tons of hugs. Just as we were welcomed

at the airport when we arrived, we bid farewell to

our amazing friends once again. Yet, it was not a

goodbye, but more a “see you later.” See you later

friends at CUHK, and of course, see you later Hong

Kong.

Professor Deborah Davis, Yale

Academic Advisor of 2015 YUNA

exchange.

P:335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Welcoming Dinner

Professor Henry Wong delivered the

welcoming speech

From the Left : Dr. Raymond Wong, Prof.

Henry Wong, Mr. Micheal Wong & Mr.

Nixon Fok.

February.

February came quickly. Excitedly, we met our

exchange friends and brought them to all of our

favorite places in New Haven, New York and

Boston, introduced them to our most engaging

professors and of course, introduced a lot of our

friends to them so they could get to know Yale even

better. Soon enough, time came to say goodbye and

anticipate our encounter in Hong Kong.

And just like that, I remember getting on the

coach to head to Newark Airport for our 16-hour

flight straight to Hong Kong. After much bonding

and climbing over each other’s seats in the plane,

we walked into the airport only to see the beautiful,

welcoming faces of our CUHK friends and their

fashionable faculty advisor, Nixon standing at the

waiting area with a bright purple “Welcome Yalies

(9654)

I’m four days out, and I am still reminiscing on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in Hong Kong. Everyone

I meet I want to tell about my trip and after some

reflection, I actually cannot believe that I had such a

fantastic time.

It all started with an interview back in September:

I was checking the weekly announcements from

Yale-China, and saw an ad for the YUNA program,

a two-week acade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with

8 students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I immediately became interested, seeing

this as an opportunity to travel to a region I had no

experience with and applied. Soon enough, I heard

back and was scheduled for an interview. Upon

acceptance, I quickly met the other 7 Yalies I would

be working with and traveling alongside to Hong

Kong later. We worked easily and rather quickly to

develop a schedule for the students visiting us in

A Magical Break in Hong Kong

-IIWelcoming Yalies at the ariport.

Adriana Embus

P:336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新亞生活 42 ︰ 8(2015 年 4 月)

(9655)

New Asia College/Yale University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

-IActivity

Report

Welcoming Yalies at the ariport.

New Asia College and Yale University have

been jointly organizing this exchange programme

since 1993. Major objective of the programme is to

enhanc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cultural

and scientific issues in the two regions. Starting from

2015, the programme is generously supported by

Dr. Raymond Wong.

T h e t h e m e o f t h i s y e a r ' s p r o g r a m m e i s

\"Sovereignty and Society\". Under the programme, a

group of 8 New Asia students visited Yale University

from 7 to 21 February 2015 and presented themerelated reports at a symposium at Yale. Yal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aid a reciprocal visit to our College

from 8 to 21 March 2015.

During the Yale group's sojourn in Hong Kong,

talks (one of which was by Dr. Raymond Wong on

“Chinese Antique & Human Capital Development”),

visits to NGOs and museums, and meeting with

Legco Councilors were scheduled. Under this

programme, a symposium was held on Wednesday,

11 March 2015 at New Asia Conference Room, at

which, Yale students presented reports on the themerelated issues in the States. The symposium was very

well received by staff, students and alumni of the

College.

Mr. Nixon Fok, Stafi Advisor

Prof. Deborah Davis, Academic Advisor

Mr. Leo Ma, Academic Advisor

Mr. Brendan Woo, Program Advisor

Leung King Yin, Kelly

Wong Yan Yee, Ysabel

Yau Tifiany Hiu Chen

Tseng Tzu Min, Esther

Lam Ka Fai, Kevin

Ngai Ka Tak, Alex

Allen Ng

Yang Sze Ngai, Raymond

Adam Echelman

Adriana Embus

Katherine Garris

Soffa Lapides-Wilson

Esther soma

Ian Spear

Lucy Xiangyu Wang

Cindy Xue

New Asia College,CUHK

Yale University

P:337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 April 2015

MAJOR EVENTS

(March 2015)

March 1

Professor Yu Kwang Chung, guest speaker of the 28th Ch’ien Mu Lecture in History and Culture, delivered

the second lectur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astoral Poetry”, at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G/F Lecture Theatre).

March 4

The fourth Student Lunch/ Dinner Colloquium of this academic year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Mr. Wong Wai-kay

Ricky was invited to give a talk on “Secret to Meaningful Life”.

March 20

The fifth (574th)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semeste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Mr. YANG Jin Lin was the

guest speaker of the talk titled “Uncertain Times: Dreams and Reality, Crisis and Hope”, which also served as

the first lecture of New Asia Lecture on Contemporary China 2014/15.

March 21

Mr. YANG Jin Lin, guest speaker of the New Asia Lectures on Contemporary China 2014/15, delivered the second

lecture, “Self-reliance and Self-governance: The Return of Hong Kong to The PRC” and “No Change for 50 Years”

at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G/F Lecture Theatre).

March 8 to 21

Eight students and two teachers from the Yale University visited New Asia College for the 22rd New Asia College /

Yale University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

March 10

-The \"Lunar New Year Party 2015\", organized by the Staff Associ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The fourth (573rd)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semester, which served as the Farewell Assembly for the 2015

Graduating Class,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March 6

-Professor Yu Kwang Chung, guest speaker of the 28th Ch’ien Mu Lecture in History and Culture, delivered the

third lecture, “Poetry Recital, with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Art of Poetry Reading”, at Lecture Theatre 5, Lee Shau

Kee Building, CUHK.

-Class of 2015 Graduation Photo-taking Day was held at the New Asia Amphitheatre.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Alumni Associ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and the New Asia College, the \"Lunar

New Year Party 2015\" was held at Cuisine Royale, Wanchai.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338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9(2015年5月)

第四十二卷第九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二千八百五十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三 楊錦麟先生主講「新亞當代中國講座」—在不確定的年代

自治的高度還靠香港青年打拼

頁五 徐立之教授主講「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

頁七 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新亞書院舊址)竣工儀式

二 ○ 一 五 年 五 月 十五日

新亞生活月刊

P:339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2-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馮國堅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656)

要目

二○一五年四月

11/4

17/4

18/4 - 30/4

1/4 -14/4

10/4

許氏文化館舉行孫知行,黃文塑,張哲軒,陳旅維,陳政道聯展:《沒有種》

本學期第六次(第 575 次)雙周會於邵逸夫堂舉行,是次雙周會主講嘉賓為徐立之教授,講題為

「成功之道乃天地人」,屬第一屆「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第一講。

由徐立之教主持的第一屆「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第二講於香港中文大學蒙民偉樓七樓二號

演講廳舉行,講題為「走在生物醫學科研的前沿」。

徐立之教主持的第一屆「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第三講於香港科學館舉行,講題為「基因與健康」。

本講座與香港科學館合辦。

「荔枝角道/桂林街/醫局街重建項目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竣工儀式」於九龍深水埗桂林街/醫局街

交界舉行

許氏文化館舉行《趁青春,結隊向前行。》展覽大事記

頁三楊錦麟先生主講「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在不確定的年代自治的高度還靠香港青年打拼

頁五徐立之教授主講

「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

頁七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新亞書院舊址)竣工儀式

八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新亞書院舊址)竣工儀式

舊校友片言(列航飛)

頁十第十五屆環保雙周

頁十二新亞書院學長計劃2014 - 15晚宴

頁十

三新亞的浪漫爛漫新亞人(劉潔伶、王靖媛)

頁十七錢穆先生求重建國人歷史文化之自信(劉國強)

頁二十二畢業班惜別會(黃文翰)

頁二十三畢業生晚會(黃文翰)

頁二十四「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續集

再思香港是誰的(楊思毅)

頁二十八新亞夜2015

—Nantendo(劉浩林)

頁二十九新亞青年學人計劃之哲學午餐分享會(羅汝琦)

頁三十一

設立之緣起(李潔蘭)

「馬昌鏐校長紀念獎學金」及「胡嶺女士緊急經濟援助計劃」

頁三十二中國夢應以史為鑑(張建雄)

頁三十四魔子夥友弒親碎屍案(七古)(雷金好)

頁三十五展覽消息/升任/本院新同事

P:340

新亞生活 42

9

(201

5

5 月)

-

3

-

(9657)

活動

書院

本年度﹁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的年代

場講座,演講題目分別為﹁不確定

邵逸夫堂及香港中央圖書館主講兩

三月二十日及二十一日分別於中大

邀請到資深傳媒人楊錦麟先生,於

—夢與現實、危機與希望﹂

及﹁自強與自治—香港回歸與

均為商學院馬旭飛教授。

五十年不變﹂,兩場講座的主持人

兩岸四地有著不確定的近未

來—二○一六年台灣總統大選、

二○一七年香港特首全民直選、同

年中共召開﹁十九大﹂、二○一九

年輪到澳門選特首、二○二○年中

影響整個中港台局面,﹁香港的前

演著﹁打醬油﹂的角色,但香港能

成行政體制改革。其中澳門只是扮

共將按﹁十七屆二中全會﹂決議完

楊錦麟先生主講「新亞當代中國講座」—

在不確定的年代自治的高度還靠香港青年打拼

打邊爐﹂為自己爭取高度自治。

後用﹁智慧的博弈﹂而非﹁在金鐘

希望莘莘學子多了解中國內地,今

國講座,闡述中港台當下的危機,

先生,藉著早前的兩場新亞當代中

掛在一起的﹂。資深傳媒人楊錦麟

途命運,跟南中國,跟整個中國是

楊錦麟先生認同香港一直都有

使港青年迷失消極

中共港府管治危機

先生列出兩地某些共同的危機

︵港人︶對香港去向的憂慮﹂。楊

是︵港人政治生態︶激進了,更是

人跑上街佔中是有理由的……不單

體的腐敗所影響﹂,也因此﹁青年

時指出香港﹁在回歸十七年後被母

值得引以為榮的制度和精神,卻同

社會分配不均、社會階層流動下降、

第一講「不確定的年代

—夢與現實、危機與希望」

於歡迎午宴上,楊錦麟先生 ( 右五 ) 與書院代表合照。

P:341

-4-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上街頭。 發揮,對未來感到迷失、消極,坐 商都比梁振英高﹂的香港青年無所 擁護房地產經濟,令一眾﹁智商情 施政思維不得民心,加上港府繼續 迷失了的,是過往的家國情懷 切、主動催生未來。 進,將創意都用在靜坐區裏而非確 朽的獅子山拼搏精神,主張不再上 消極了的,是一度以為會永垂不 地生葉璐珊﹁塑造成間諜似的﹂; 與民族認同,一股腦兒地將港大內

迷失民族認同而﹁披著英國國

不可能與中國分割

港人爭取自治

法﹂,淪為一次又一次﹁金鐘打邊

狀,那麼﹁抗爭手法將會沒有章

下去,從而無從知悉中國文化和現

去理解,甚至疏離大陸﹂的態度活

港青年繼續抱持﹁不認識、不想

舉足輕重的角色。楊指若這批香

姿態,就明顯在中國改革上扮演了

關:七、八十年代香港的保釣反貪

申,由始至終中港台關係息息相

只能給予同情的理解﹂,但楊重

旗的年輕人卻口喊著要港獨……我

(9658)爐﹂

—雖則有創意,卻是對對手

來說毫無意義的手段。

楊更進一步從歷史方面印證中

港無法剝離

—當年的香港,是從

國情懷

傷痛,才逐漸建立起一種帶有家

過去半個世紀的反殖運動以及歷史

、卻是僅屬於香港的身份認

恐怕連英國人都會看不起他們﹂。

則將是一種香港核心價值的倒退,

樣,不論是主動或被動忘掉過去,

同,﹁如果年輕人跟內地的人一

楊錦麟先生續指,除了認識對

自強方可換自治

後浪須力推前浪

港擁有與周遭相比的競爭力。

將取決於年輕一輩拼搏與否、讓香

輩在掌舵﹂ 。 楊相信, 自治的高度,

去了,從企業到社運界都還是老一

輕人身上;但現況就是:幾十年過

些上了年紀的人的身上,而是在年

港人。﹁未來的香港不在李嘉誠這

世界,港人有資格、有能耐去管治

是要自強上進,去證明給國家、給

港青年亦不能繼續消極地反抗,而

方以推算出博弈中要下的棋子,香

民生以外,楊錦麟先生亦提到內地人民的道德危機,雖嘗試重

回舊的(儒家)價值觀,卻又與民間出現隔膜。

楊錦麟先生於問答環節回應同學的提問,由商學院

馬旭飛教授主持。

第二講「自強與自治—香港回歸與五十年不變」的副題為

「與兩岸三地青年談—你怎樣,這個民族未來就怎樣」

有來香港旅遊兩天的內地年輕人也參加了講座並積極發問

P:342

新亞生活 42

9

(201

5

5 月)

-

5

-

(9659)

活動

書院

由新亞書院及生命科學學院合

值及應用。

義,以及生命科學在現今社會的價

及學生加深對生命科學的認識、意

於今年開始舉辦,期望令社會大眾

辦的﹁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

第一屆﹁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

擔任講者,主持一共三次演講。

間舉辦,是次講座邀得徐立之教授

講座﹂於本年四月十日至十一日期

徐立之教授曾擔任多倫多病童

對該染色體作出深入的基因

出導致囊狀纖維症的缺陷基因,並

一九八九年,他在第七條染色體找

學家和人類基因研究權威。早於

長近十二年,亦是國際知名的遺傳

學教授。徐教授曾擔任香港大學校

醫院首席遺傳學家,以及多倫多大

體研究,

徐立之教授主講「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座」

其成就為學術界所肯定。

的科學論文及六十五篇受邀文章,

授至今發表超過三百篇經同行評審

成首個人類基因變異的詳圖。徐教

類基因單倍型圖國際研究計劃,完

其後,他帶領香港研究小組參與人

同時也找出其他多個遺傳病基因。

第一講﹁成功之道乃天地人﹂

作環境、擁有一個優秀的合作團隊。

三方面︰抓住機遇、營造良好的工

事業上的領悟和經驗,其成功包括

十二年,他於這次演講中分享他在

三十年,並擔任香港大學校長近

徐立之教授從事生物醫學研究工作

為本院及理學院院長黃乃正教授。

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舉行,主持人

於四月十日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在香

P:343

-6-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第二講﹁走在生物醫學科研的前 法來解決生物醫學科研上的難題。 他如何探索未知領域及用創新的方 享他在科研生涯上的經驗,尤其是 嘉濠教授。徐立之教授於講座上分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署理院長朱 樓二號演講廳舉行,主持人為香港 沿﹂於同日下午四時在蒙民偉樓七 第三講﹁基因與健康﹂於四月

康的關係。在過去半個世紀,尤其

知識,亦特別講解我們的基因與健

授於講座中介紹了有關基因的一些

院榮休教授辛世文教授。徐立之教

主持人為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

十一日下午四時假香港科學館舉行,

生態等息息相關。

農作、畜牧、魚產、林業、環境及

位,所以基因藍圖與醫療、製藥、

基因是控制所有生命活動的基本單

研究的領域有很重大的發展。由於

要的發現及技術上的突破,生物學

在最近十至二十年間,由於多項重

是次﹁任國榮先生生命科學講

榮先生紀念基金﹂,以

醫生及其家人慷慨捐贈成立﹁任國

發問。在此,本院再次感謝任啟明

次講座均座無虛席,參加者都踴躍

座﹂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三

舉辦如此具

意義的學術講座。

(9660)

P:344

新亞生活 42

9

(201

5

5 月)

-

7

-

(9661)

消息

書院

由市區重建局︵市建局︶規

了當天的竣工儀式。

書院同事及同學三十多人,出席

董、幾位五十年代畢業的校友、

長黃乃正教授,加上本院多位校

中文大學許敬文副校長、本院院

院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香港

十七日舉行了竣工儀式。新亞書

︵新亞書院舊址︶﹂於今年四月

劃多時的﹁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

儀式由市建局主席蘇慶和先

這休憩空間緬懷與見證書院創校

新亞書院同仁及市民大眾都能在

建局在這項目上的鼎力支持,使

持。梁主席在致辭時特別感謝市

水埗區議會主席郭振華先生主

生、校董會主席梁英偉先生及深

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新亞書院舊址)竣工儀式

先賢的艱辛奮鬥過程。

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展示了

辭和銘文。

屆畢業生余英時教授撰寫的紀念

史紀念石牆,刻上新亞書院第一

穆先生的校歌手稿,以及一幅歷

佇立其中,上面刻有創校校長錢

上新亞校徽。另外,有一道牌匾

題的水牆;水牆前的紀念碑則刻

新亞書院校訓﹁誠明﹂二字為主

址﹂牌匾。休憩空間內有一道以

大師饒宗頤教授題字的﹁新亞舊

眾休憩空間的外圍有一面由國學

多件與新亞書院有關的展品。公

P:345

-

8

-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9662)

五十年代,南來學人:錢穆、唐君毅、

念、廣為大眾尊崇!

張丕介三位當代學術大師的身教及學術理

參加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新亞書院舊

事實,略作補充。眼前所見﹁桂林街

址︶竣工儀式,恭逢其盛,記憶所及,只陳

61至

65號﹂是新亞書院創辦人錢、唐、張三位老

在地。

師在港重要的著作、起居生活及辦公教學所

三位老師的努力、識見、理念,與當日

由學生首先喊出來,而老師所認許的。

相互鼓舞促成的,﹁新亞精神﹂就是這樣,

情。﹂師生間相濡以沫,很多事情都是師生

教學;正如校歌:﹁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

他們在極困難的情況下,不斷寫作、編撰、

的大環境背馳而超越,是極具高瞻宏願的!

錢師致力將中國文化、歷史發揚;主張

竣工儀式

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新亞書院舊址)

─舊校友片言

列航飛

P:346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9-

(9663)

﹁人人有產﹂。

五十年代,在一無所有的社會氛圍下,倡導

之空間。張師致力於實現其土地改革理論;

大群的福祉及人文關懷;開拓本港哲學教育

倡人文精神與不同文化交流匯通,著重社會

學術領導政治,文化領導社會。唐師致力提

三位先賢更在港首創﹁新亞文化講座﹂,

務轉變,於一九五三年停辦了五十餘年;二

公開、免費、定時的長期文化講座。後因校

兩三年內舉行了一百四十三次,為社會提供

一二年復辦。當年,新亞書院與珠海書

學,造就大批人才,貢獻非輕。

聯招,估算為數約十至二十萬青年赴台灣升

院兩校,首先聯合招生,後再擴為私立院校

這舊址,一九五

○至一九五六年為新亞

師的崇敬而希望作出的點點回饋。

的信任與提攜,也是同學對書院、對三位賢

利十年之久。這做法,亦可算是書院對同學

生又義務為書院當清潔的校工,維持互動互

校﹂,由同學操持校務及任教,而夜校的學

負擔電費,讓當時的熱心同學創辦﹁新亞夜

書院本身所用。於一九五二年,書院免租並

P:347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9664)

活動

書院

新亞書院環境委員會於一月

參與。

動已圓滿結束,感謝同學們的踴躍

共同實踐﹂。多項與環保有關的活

環保雙周﹂,主題為﹁綠色校園,

二十三日至二月六舉行﹁第十五屆

-10-

第十五屆環保雙周

10 月至 12 月

1 月 22 月

11 月 1 日

1 月 23 日

11月至2015年1月

5月1日至29日

全 年

日 期

1 月 27 日

1 月 28 日

1 月 29 日

1 月 31 日

2 月 6 日

2014

2015

新亞書院環保盃

玻璃花園製作工作坊 ( 由學思宿舍協辦 )

參觀港鐵落馬洲濕地保育區

校園尋幽植物導賞

「物盡其用」環保創作比賽

二手物回收

有機耕作活動

活 動

志環保 ( 由志文宿舍協辦 )

D.I.Y 天然滋潤護膚液工作坊

環保素食分享會 ( 由紫霞宿舍協辦 )

參觀「零碳天地」

知行一小時 ( 由知行宿舍協辦 )

知行樓獲本年度環保盃總冠軍 參觀港鐵落馬洲濕地保育區

玻璃花園製作工作坊

志環保 D.I.Y 天然滋潤護膚液工作坊 校園尋幽植物導賞

P:348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9665)

-11-

節約用水比賽

節約用電比賽

比賽項目

亞 軍

最具實用獎

隊伍:

戴維樂(綜合工管/三)

劉潔伶(新傳/三)

楊敬雯(中文/三)

宋嘉榮(風險管理/三)

隊伍:

戴維樂(綜合工管/三)

湯港樑(歷史/三)

麥婉瑩(綜合工管/一)

劉馨元(人類/一)

個人:

吳奕霖(綜合工管/三)

校園環保計劃創意大獎 ( 最踴躍參與 )

環保盃總冠軍

環保盃

各項比賽及環保盃的得獎結果

校園環保計劃創意大獎

「物盡其用」環保創作比賽

知行樓

紫霞樓

勝出宿舍

季 軍

參與獎

志文樓

知行樓

參觀「零碳天地」 環保素食分享會 志環保

有機耕作的收成

宿舍代表上台領獎

校園環保計劃創意大獎(左起:戴維樂同學、麥婉瑩同學、

輔導長葉雲艷教授)

「物盡其用」環保創作比賽

(左起:湯港樑同學、輔導長葉雲艷教授)

P:349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9666)

活動

書院

轉眼間,本學年已將近結束,

鬧。

過百名學長及學員參與其中,埸面熱

長計劃亦於三月二十八日舉行晚宴,

繼一月份舉行過個人培育工作坊,學

晚宴一開始,院長黃乃正教授及

同學的積極參與。

求的學員頒發計劃完成證書,以嘉許

學員參與。書院亦為已經達到計劃要

絡學長,以及自發組織活動讓學長及

中有所得益;亦勉勵學員繼續主動聯

謝學長的無私付出和恭賀學員在計劃

校友會會長黃浩潮校董先後致辭,感

晚宴上,其中兩位學長和學員被

構、專注預防虐兒和疏忽照顧兒童工

參與李阿娜學長舉辦的探訪非牟利機

及得著,學員袁樂汶同學表示,能夠

邀請到台上分享參與學長計劃的期望

-12

-

新亞書院學長計劃2014-15晚宴

動關心社會更多。

會上不同人士的需要,亦啟發自己主

群,透過這些探訪活動,有助了解社

為平常很少機會接觸社會上的少數社

作的慈善機構等活動,機會難得,因

參加學長計劃多年的謝萬誠校友

細講解,令他們的活動體驗更豐富。

及學員參觀美荷樓生活館,並作出詳

動,又感謝黃奕鑑校友帶領其他學長

則表示,十分享受跟同學的相處和互

晚宴過後,大部份學長和學員都

亞精神。

期待更多校友參與學長計劃,承傳新

子繼續維持亦師亦友的情誼,我們亦

日結束,希望學長及學員在往後的日

面温馨。本年的計劃將於五月三十一

來生日蛋糕為同組組員慶祝生日,場

選擇留下繼續交流分享,更有學員帶

P:350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9667)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們感興趣的話題,

試步‧新亞

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道「家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

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識,卻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

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新亞人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

著對新亞的熱愛、與眾分享的興奮,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

深刻的悸動。

沈校長說過,大學生應該是浪漫的;而新亞

人得天獨厚,能踱步於山城最高之巔,以幼嫩的

膚髮感受著四季分明的天氣。暮春時的霧氣濃重、

綠油油青草地、花香撲鼻;盛夏時的熾熱陽光、

熱得蒸騰的小徑、鳥語吱喳;秋天時的金風颯颯、

漫山紅葉;寒冬時的冷風颼颼、乾枝枯葉……新

亞的確有幸藏身於這醉人的馬料水山頂、浪漫的

氛圍裡,遠離煩囂。是故,新亞人接觸這單純的大

自然久了,也就慢慢習染了,他日人生即使蛻變

得如何燦爛多彩,卻始終能保持爽直率性的性格。

這次,筆者先總結「十大新亞浪漫之最」,

舉出曾讓不少新亞人怦然心動的美景;再廣邀同

學坦露心聲,用不記名的形式剖白「關於新亞的

浪漫,我想說的是……」,以供各讀者參考,或

檢視尚未完成的浪漫事、或回味相似的浪漫回憶。

最後,由校友細訴當年在校園內發生的愛情點滴,

且看其對今昔愛情觀的不同見解。

前言

-13-

校園記者:劉潔伶、王靖媛 ( 新傳 / 三 )

協助拍攝:利天諾 ( 新傳 / 一 )

P:351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14-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9668)

1「天涯海角」位於誠明徑,即由蒙民偉樓側往紫霞樓宿舍的路,途中那兩張.

璀璨奪目;加上人煙稀少,是情侶享受幽靜、細語談心的不二之選。

長椅之處。情侶依偎而坐,眺望彼岸馬鞍山一帶的景色,晚間更顯燈火通明, 2曾被前任校長金耀基教授譽為「香港第二景」的「合一亭」,位.

港美景,投身水天一色、天人相通的大自然懷抱之中。

旁邊種竹樹,亭下有碎石,情侶可在池邊相偎而坐,眺望吐露

於學思樓側,為紀念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先生而建。亭頂透明, 3除了「天涯海角」,蒙民偉樓天台亦是新亞人一.

畔邊細訴心事。

夜深人靜之際,抬頭望一遍繁星,在愛人耳

亦可靜待馬鞍山之間的旭日東升,晨曦初現。

個常溜達的浪漫之地。這裡除了可遠眺吐露夜色, 4新亞地標之一的圓形廣場,絕對是個.

氛。

樂的氣

師生間歡

合照等,凝聚

會、畢業班同學

括講座、千人宴晚

舉辦不同的活動,包

音效果極佳的圓廣亦會

能相愛到永遠。平日,傳

可舉頭仰望漫天星宿,許願

此靠攏談心,天清無雲時,更

淨,夜裡更顯空曠。情侶每每坐

浪漫之地。半圓形的石階寬闊而潔

6如果說百萬大道適合情侶散步談.

心,身為新亞人,又豈能不提及兩座

教學大樓間的小百萬大道?夜裡,步上

小百萬,短短一段路程,牽手漫步,天地就

像在這一刻凝住,彼此廝守到永遠。

蒙民偉樓

天台

廣場

圓形

孔草

海角

天涯

7中大有不少草地可席地而坐,而新亞孔草更特別有.

人文氣息。寬闊的草地,最適合同學野餐,感受大自然

的清新氣息。近年書院亦有在孔草舉辦不同活動,例如草

地音樂節等等, 「Jam吓歌,跳吓舞」,不僅青春,也很浪漫。

5「珍重珍重.這是我新亞精神」

每逢正點,

<新亞校歌

>便悠然響起,

這個鐘, 大家都不陌生。 今日資訊發達,

手機、網絡無遠弗屆,情侶間要互相聯繫

易如反掌。加上近年中大「夜蒲點」日多,

情侶談情,再不局限於新亞校園。然而在多年

前,不少知行男生會相約學思女生聚首天圓地方鐘

之下,吃吃糖水,細訴心事。

合一亭 1

1

2

2

3

7

7

6

6

4 3

5

5

十大新亞浪漫之最

P:352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15-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關於新亞的浪漫,我想說的是.....

一 //靜靜躺著,我在蒙民偉樓天台上看漫天繁星。幸運的話,還會看到

流星滑過天際。

/

二 //穿著拖鞋,我狼狽不堪地趕二號巴時,卻發覺後頭還

有人在追,也大口大口地喘著氣。

/

三 //以慢步調,我在小百萬草地上逛市

集地攤,邊欣賞精緻的手作,邊跟檔主閒話家常。

/

四 //拾級而上,我坐在

正午後的圓廣,發白的光曬得人睜不開眼,我卻用它來和暖身軀。

/

五 //

力爬梯,我終於爬上了誠明館天台,危坐斜坡,然後倚著友人促膝長談。

/

六 //炎炎夏日,新舊新亞人均身穿紅色迎新營衣,齊集圓廣。我看,這是一

片竄動著熱血的紅潮。

/

七 //新亞夜裡,人潮聚攏校巴站,樂隊別幟一格的

演繹縈繞在耳,我的手和腳也跟著跳起舞來。

/

八 //和熙的光,照得合一亭

的池面波光粼粼,而愛侶則在旁拍婚紗照,泛起粼粼甜蜜的愛意。

/

九 //

幕烏漆,合一亭下浮著一隻隻小船,船上放有蠟燭,還有真摯溫馨的告白。

/

十 //考試時節,我「挨更抵夜」地溫習、寫論文,喜獲舍監層導師的愛心靚

湯、窩心糖水滋潤。

/十 一 //獃在宿舍,跟情人宿友談天說地至天明,再於

山頂俯視日出的景色。

/十二 //秋風送爽,小伙子在烏黑中結隊成行,騎

著單車繞過彎彎小路,任夜裡的晚風吹拂。

/十三 //黃昏時分,別過繁枝

茂葉,我到高聳挺拔的君子塔前沉思,天邊則上演一幕火燒雲。

/十四 //

莊相。

腳踏孔草,身後靠著「水滴」,我跟莊員在嬉笑打鬧聲中,愉快地拍了一輯

/十五 //睡眼惺忪,我晃晃悠悠的走到新亞餐廳,才剛抵收銀處,

姨姨便打起親切的招呼來。

/十六 //雙周會時,有例必昂首高唱的新亞校

歌;亦有午間音樂會時,坐在草地的輕鬆夾歌。

/十七 //通宵達旦,籌委

們仍奔波於山頭,做木工、拉電線、聯絡嘉賓,為一個個新亞活動而賣力。

/

十八 //晴空萬里,新亞貓探出頭來,我在旁觀察牠們的姿態,讚歎著新亞

校園的生機勃勃。

/十九 //臨別依依,我將對畢業班同學的祝福寫到心意

卡上、縫到布偶裡,再攝於照片中。

/二十 //露天圓廣,我幻想著兩年後

銀色鋼片將刻上自己的名字,一如新生報到時般鏗鏘動人。

8

9

廣場

圓形

4

河津櫻樹

知行樓外的

8

山村徑

9

任何一個僻靜的

角落 10

8知行樓對出.

草地的七棵河津櫻

樹,是三年前日本研

究系為紀念成立二十周

年而種,每年一至二月期

間綻開,花期只有約一星期。

粉紅色的櫻花盛放如霞,觸手可

及,讓不少情侶在旁拍照留下愛的

印記。

9實為暗斜小徑一條,兩旁是山坡叢林;.

位於志文樓宿舍旁,能通往蒙民偉樓等地方。

由於地方幽靜,林蔭樹影間能遠眺吐露港、馬鞍

山美景,附近更設有燒烤場,所以愛侶們往往結伴

路經此處,或者大夥們在此燒烤聚會,談天說地。

10俗語有云:「有情飲水飽。」其實, 「有情」又豈止於「飲.

水飽」,更不會受環境所桎梏。只要另一半在,任何一個角落,

也可以是旁若無人的浪漫之境。

(9669)

P:353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9670)浪漫新亞當年今日 為了深入追尋新亞的浪漫故事,我們嘗試邀請校

下,終於找到一名八十年代的校友

不願多談。最後,在校友、書院同事、筆者等人努力

校友,但他們都對「愛情」都比較含蓄,情感內斂,

友為大家分享。意想不到的是,我們找了十多對新亞

N(化名),跟我

們分享他的那些年。

筆者愚見,今日大部份大學愛侶,多在宿舍、上

今昔風氣大不同

莊,甚至迎新營結識。校友

N表示,那個年代相對今

日,實在是不可同日而語。

先由迎新營說起。「O Camp嘛,Orientation ,

唱歌罷了。」校友

真的是迎新。大家互相認識一下,了解一下校園,唱

N仍是新生之時,同時參加了書院、

status

達旦促膝長談,話題中亦會談及愛情,甚至會「報

生則稱為「組仔女」。晚上小組會齊集宿舍房間通宵

有大組長外,亦有高年級同學擔任「組爸媽」,而新

學系的迎新營。今日的迎新營,大家不會陌生。除了

」(向大家交代自己的戀愛經驗和感情狀況)。

不弘毅」的高尚情操,焉談兒女私情。

的是個人抱負、家國大事,充份體現大學生「士不可

情況,只有大組長和組長帶領新生初探大學;夜話談

然而,那個年代,沒有「組爸媽仔女」「一家親」的

再說「上莊」(即成為某一學會的幹事)。那個

年代亦有不同學會、系會。校友

N亦曾「上莊」,但

那些年,「莊」並不會舉辦聯誼活動,只是跟校方開

他坦言,那個年代的「莊」並不如今日般多姿多彩。

專屬新亞人的愛情點滴

開會而已。昔日「上莊」,並不如今日般「

......

chur」 (即

為「上同一支莊」而結下良緣。

不如今日般緊密,跟普通同學沒分別,也很少同學因

要花很大力氣,耗盡心神),故「莊員」之間的關係

「媒介即是訊息」(Medium is the message)

從校友多不願透露自己的愛情故事,筆者已能

關係,個人生理狀況等,亦在

發達,年輕人愛與朋友分享生活。即使私事如感情

窺出昔日情愛風氣與今日大不同。今日,社交媒體

Facebook上隨處可

Facebook

見。筆者所見,有不少朋友會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在

公開「我要出Pool」 (「出pool」即拍拖。

Pool ,池也。想像所有人在池中等待,而找到另一半

學中亦有「出

光彈」(即發放親密合照,羨煞旁人之意)。今日大

「上釣」者,便離池而去);亦有不少愛侶喜發放「閃

pool請食飯」的說法,即某某交往了,

該普天同慶,故應請身邊朋友吃飯。

那些年,當然沒有上述的名詞和形容詞,除了因

自然會被後面的同學幫忙「收線」。

得當時知行男生排隊打電話的情境,若太「長氣」,

的同學多麼期盼有人呼喚自己的名字。而馬校友則記

宿生便會飛奔接聽。從張校友的分享,不難想像當時

若有來電,有人接電話後就會大叫那宿生的名字,那

賴那部公共電話。張宏艷校友在那次雙周會上分享,

話,故要與另一半談情,要麼相約在外相見,要麼依

網電話」。當時的知行樓和學思樓僅有一部公共電

話,那個年代,手機是身份象徵,要通訊,得依靠「固

年代的「感情通訊」。不要說沒有社交媒體和智能電

年一次雙周會上,張宏艷校友及馬嶽校友曾憶述那個

風氣較保守,更因為科技不如今日發達。筆者記得去

若要以一個形容詞形容校友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

N的愛情故事,他

—一切都是巧合。「那是四年級最後的時光,考

返,才開始懂得珍惜……」校友

依依不捨之情油然而生,大家知道有些日子將一去不

試大多完成,同學開始收拾細軟回家。那時候,一種

N沉默了半晌,「就

作一些深入的交流。」

是那個時間,大家才有那種感覺,甚至會敞開心扉,

校友

N分享道,大學四年,總覺得「時間無限

段段良緣。除了校友

希望最後留住什麼拿走什麼的感覺,就成就了一

之。當大學生活進入倒數階段,那種不捨,那種

平日上學生活總會碰到,並不著急,最後不了了

生,卻沒有主動追求,因為覺得「時間多的是」,

長」,不會珍惜。多年來,就算遇上有感覺的女

N和他太太外,其不少同學

亦是在這最後階段把握機會衝刺,最終開花結果。

那個年代,書院亦有四年一宿。而校友

N與他太

所不談,豁然開朗。

走出宿舍,置身在現時那天圓地方鐘的位置附近,無

樓。學思樓禁絕男性之嚴,甚至馳名全中大。然而,

太,亦是最後一年才住宿舍,分別住在知行樓和學思

學期將盡,未知各位同學,尤其是畢業班同學,

結語

亞人都有一段幸福美滿的愛情經歷。

中令人回味無窮的青蔥歲月。最後,筆者祝願各位新

四年光景,做點浪漫的事情,那該是驀然回首,一生

向成熟穩重的轉捩點,若能把握在優美校園內的三、

情呢?大學生,正值人生最無拘無束的時候,亦是步

有沒有「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種依依不捨的心

-16-

P:354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17

-

(9671)

投稿錢穆先生求重建國人歷史文化之自信

劉國強

在中日甲午之戰中國戰敗給日本

生於甲午戰敗後

後簽訂馬關條約的一年─一八九五

馬關條約簽訂後的三個半月。

錢先生誕生於是年七月三十日,約在

傲涇七房橋之五世同堂大宅中誕生。

年,錢穆先生在江蘇無錫南延祥鄉嘯

甲午之戰,中國是敗給了一向

戰敗簽訂第一條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割

讓給日本的。自一八四二年鴉片戰爭

萬萬兩,台灣及澎湖就是這個時候割

約,日本予取予攜,要求賠償白銀二

被視為東鄰蕞爾島國的日本。馬關條

地賠款,到一八六○年第二次鴉片戰

強,便有民族滅亡之虞。

盡,而且已意識到不作徹底改革圖

視四方蠻夷的心態,不止已銷磨殆

國士大夫那種以中國為天朝自居,傲

歷史上接二連三列強侵凌的結果,中

洋務運動經過三十年後的宣告失敗。

同時也是中體西用,維護民族本位的

一八九五年的馬關條約的割地賠款,

爭戰敗簽訂北京條約的割地賠款,到

一八九八年康有為梁啟超建議

撓,新政推行僅百多日而終。

為光緒接納,推行維新,然為慈禧阻

一八九八年跟著而來的義和團排

外,一九○○年的八國聯軍入北京,

範圍,中國有被瓜分之虞。

以告終。列強更乘勢強索特權及勢力

慈禧外逃,最後清廷還是向列強賠款

在中國當時這種受到列強侵凌,

中國快要滅亡了

當時大家都感到

要滅亡了。

清腐朽的氛圍中,大家都覺得中國快

屢戰屢敗,改革無法圖強,只暴露滿

錢穆七歲入私塾,十歲進無錫

學。

蕩口鎮之果育學校,果育為新式小

[註 一] 康、梁維新,強調﹁開民

西方大學的模式。一九

在一八九八年由光緒詔立,便是模仿

勢所趨。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

民國初年,教育學習西方模式已是大

方已有新式學校。事實上,自清末至

地,錢先生出生的家鄉蕩口鎮的小地

還是深入而廣泛。新式學校已廣設各

運動雖受慈禧壓制而告終,然其影響

智﹂,開民智則以興學校為本。維新

○五年九月二

育模式的利祿之途便徹底崩潰。

日清廷正式下詔廢科舉,支撐傳統教

[註 一] 錢穆︵民81,1992)。︽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第三版。︽師友雜憶︾﹁壹、果育學校﹂。頁33-42。

二字交︽新亞生活︾,祈能刊登,

作者按:本文多年前只曾發表於北京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創刊的︽中國德育︾︵月刊,不幾年該刊已停辧︶,現校訂數字,包括文題補加﹁國人﹂

請新亞的老師及前輩賜正,並供新亞校友及同學參閱及指正。

P:355

-18-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與指導下困心衡慮而得。 講,則皆是從我一生不斷的國難之鼓勵 因國難之鼓勵,受國難之指導。我之演 書。我之稍有知識,稍能讀書,則莫非 困境中。民國元年,我即在鄉下小學教 生,即常在此外患紛乘,國難深重之 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之年。我之一

[註六]

十九世紀下半葉,尤其是中日

面對否定傳統的激流洶湧

能救國。如胡適便曾說:

視反對傳統文化,以至全盤西化,才

︽新青年︾及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們之

強運動的維護名教,到維新運動,到

當時知識份子所最關切的問題。由自

是感到迫近眉睫。如何能救國圖強是

而言,中國亡國不止是一種可能,而

甲午之戰後,對當時中國的知識份子

我們的故有文化實在是很貧乏

的…我們所有的,歐洲也都有,我們

(9672)果育學校體育教師錢伯圭,是錢 為國勤學困心衡慮

黨人。聞錢穆能讀三國演義,

先生同族,曾遊學上海,為當時革命

[註二]

致,

一治一亂,為中國歷史走上了錯路所

即云﹁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即告誡他勿再讀此等書,以此書開首

歐洲英法諸國則不然,合了不再

分,治了不再亂,錢先生亦自云:

余此後讀書,伯圭師此數言常

此一問題上。

全屬此一問題。余之用心,亦全在

年八十四),腦中所疑,心中所計,

來(按:錢先生寫《師友雜憶》時

轟頂,使余全心震撼。從此七十年

耳提面命,揭示此一問題,如巨雷

此一問題。而年方十歲,伯圭師即

來之全中國人,余之一生亦被困在

優孰劣,此一問題圍困住近一百年

在心中。東西文化,孰得孰失,孰

[註三]

確如其言,錢先生一生用功所

為故國招魂﹂,是貼切不過。

悼念錢先生的文章中說錢先生﹁一生

自信心。錢先生的弟子余英時先生在

價值,使中國人重建民族的自尊心與

研究與梳理,以彰顯中國歷史文化的

在,就是要通過對中國歷史與文化的

[註四]

錢先生童年時在果育小學畢業

一九三

第三師範、蘇州省立中學等任教。至

高等小學、廈門集美中學、無錫省立

於后宅小學任校長,再轉任縣立第一

無錫縣立第四高等小學任教,繼而

教學,先後於三兼小學、鴻模學校、

︵一九一二年︶,錢先生十八歲開始

昌起義學校停辦而失學。民國元年

遂而退學,轉私立鍾英中學,終因武

夕,因領導同學要求明年改動課程不

後,入常州府中學,四年級年終考前

○年,時三十六歲,得顧頡

明,任教於由北京、清華等組成的西

侵華,錢先生隨大學南遷至長沙、昆

夏,受聘於北大。一九三七年日軍

剛之推薦,任教北平燕京大學,次年

新亞書院。

南大學,直至一九四九年到香港創立

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無錫江

南聯合大學,於後又轉任教成都齊魯

錢先生十七歲輟學,十八歲開始

自言:

教學。自始勤苦自學不輟,如錢先生

余自兼鴻模至梅村縣四,朝夕

中間上下午則讀閒雜書。

經子艱讀之書。夜晚後,始讀史籍,

經,桑日讀史之例,定於每清晨必讀

讀書已過三年……余又效古人剛日誦

[註五]

無論是教小學、中學或大學,

說:

關心國家民族之存亡而來,如錢先生

錢先生的讀書自學、講演,無不是由

凡我所講,無不自對國家民族之

一腔熱忱中來。

我之生年,在前清光緒乙未,及

[註二

]錢先生九歲時,隨父到鴉片館,鎮中有事,多在鴉片館商議解決。錢先生即當眾背誦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群儒一段。同上,︽八十憶雙親︾。頁13。

[註三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師友雜憶︾。頁34。

[註四] 余英時

(1990) 。︿一生為故國招魂

─敬悼錢賓四師﹀。余英時著。︽猶記風吹水上鱗

─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

(1991、1995) 。頁17-29。

[註五]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頁78。

[註六] 錢穆

(1971) ,︽中國文化精神︾,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出版社

(2001)。﹁序﹂。頁

3-4。

P:356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19-

厠坑,與及魯迅批評禮教吃人

孔家店﹂,吳虞叫嚷把線裝書掉到毛

崇外都未嘗不可﹂,陳獨秀的﹁打倒

潮發刊旨趣書﹀則明確的說﹁極端的

筆下的阿

Q,就是要描繪傳統文化下

待贅述。

統文化的批判,大家都耳熟能詳,不

傳統大家庭的腐朽與衰落。這些對傳

金的︽家︾、︽春︾、︽秋︾則訴說

中國人的缺點的集中表現的形象,巴

在五四後那種高喊打倒傳統的

勤讀舊籍求真了解傳統

舊籍中尋求真相。錢先生說:

去,反而是下定決心,奮發向上,從

罩下,錢先生卻不為潮流所沖捲而

值、只會阻礙中國變革進步的觀點籠

氛圍,以及認為傳統文化沒有半點價

時余已逐月看《新青年雜誌》,

新思想新思潮流紛至湧來。而余已決

去消災滅罪。

清了罪孽所在,我們可以用全副精神

孽深重,我們自己的罪孽深重;要認

起頭來的文物制度。…我們祖宗的罪

夾棍的法庭。…究竟都是使我們抬不

坊、地獄活現的監獄,廷杖、板子、

太太、五世同居的大家庭、貞節牌

駢文、科舉、八股、小腳、太監、姨

我們強。…至於我們所獨有的寶貝:

所沒有的,人家所獨有的,人家都比

[註七]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激流來勢洶

[

羅家倫、常乃惪、毛子水、張東蓀 。

明的路不可﹂ , 大不乏人, 如蔣夢麟、

為﹁已死的東西﹂,而﹁非走西方文

等,而視中國傳統文化為﹁國故﹂,

國日報︾副刊︽覺悟︾、 ︽時事新報︾

潮︾、 ︽民鐸︾、 ︽每周評論︾、 ︽民

的,除了︽新青年︾外,還有︽新

洶,當時宣傳新文化,批判傳統文化

註八] ︽新潮︾第一卷第一號︿新

去。

心重溫舊書,乃不為時代潮流挾捲而

[註九]

可見錢先生一方面不追慕潮流,

籍,經、史、子、集,皆所用功。

情之驅使下,決心尋求真相,廣讀舊

國家民族熱情,而是在對國家民族之

不人云亦云,另方面也不是只有一腔

在經歷十多年的小、中學教學

所未有地只由一位教授

而且過了兩年的一九三三年,北大前

他自定的是﹁近三百年學術史﹂。

史﹂,一為﹁秦漢史﹂,另一門由

史系所任教的科目,一為﹁中國上古

究成果,和堅定的信仰。他在北大歷

教,已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有基本的研

一九三一年夏,到北京大學歷史系任

生涯裏,錢先生勤奮自學,大概到

─錢先生獨

常近三百人聽講,坐立皆滿。

任教﹁中國通史﹂一課,引起哄動,

[註十]

一九四

○年六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

生據此課講稿寫成。

版的︽國史大綱︾上、下冊,即錢先

《國史大綱》是要建立

國人對自己傳統的信心

一方是焦慮,但錢先生也一方

亡論﹀

在他年青時當讀到梁啟超的︿中國不

對中國歷史文化充滿信心。這份信心

[註十一] 已經建立起來。錢

全的全幅的去看,不應只看當代或一

能真有深愛。了解中國歷史文化要整

真正切實的研究與了解,不了解便不

沒有史識由於對自己的歷史文化沒有

生痛斥當代中國人最沒有歷史智識;

價值在,否則中國便早已滅亡。錢先

稽,為世界所沒有,此即顯示其必有

國歷史之悠久,且有確實歷史紀錄可

史文化建立自尊與自信。錢先生指中

是為故國招魂,要中國人對自己的歷

國歷史文化的否定。︽國史大綱︾就

先生的︽國史大綱︾便一反時人對中

(9673)

[註七] 見胡適, ︿信心的反省﹀ 。 此文原載於1934

6月

3日的 ︽獨立評論︾ , 是回應一位青年人秦生的一篇文章, 題為 ︽我們要有信心︾ , 季羨林主編

(2003)

︽胡適全集︾

4卷,合肥:安徽出版社。頁498-503。

[註八] 陳崧編

(1985) 。︽五四前後東西文化問題論戰文選︾

(增訂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前言﹂頁16。注

1。

[註九]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1992)三版。頁81。

[註十] 同上。頁149-151。

[註十一] 余英時先生在悼念錢先生的文章︿一生為故國招魂﹀中,指出梁啟超該篇文字的題目不是﹁中國不亡論﹂,而是︿中國前途之希望與國民責任﹀。

見余著︽猶記風吹水上鱗︾,台北:三民

(民80, 1991) ,頁19。

P:357

-20

-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個時期的低落不及西方,便把全部歷

了解不

運動者既對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研究

史加以否定。錢先生批評五四新文化

足,便胡亂用西方人的概念如

說:

進步,而是在和平中進展。如錢先生

一面。錢先生指出,中國歷史非沒有

統社會與文化的優良與深厚及進展的

會而加以一筆抹殺,而看不到中國傳

級社會﹂來標籤中國過去的歷史與社

﹁封建社會﹂、﹁專制社會﹂、﹁階

即我民族文化常於「和平」中

得進展是也。……此中國史上大規模

下,以舒齊步驟得之。

展,中國史之進展,乃常在和平形態

化進展之一好例也。然中國史非無進

從社會下層掀起鬥爭,常不為民族文

[註十二]

在後來出版的︽民族與文化︾一

書中錢先生也強調:

「和平奮鬥」便是中國社會內部

量之特點

力量之特徵,也即是中國文化內部力

。[註十三]

錢先生認為民族、歷史、文化是

即消滅一民族

消滅一民族之歷史文化

三位一體。如錢先生說︰

歷史、文化、民族乃屬三位一

無此民族之存在。

文化,無此民族之歷史與文化,亦即

體。無此民族,即無此民族之歷史與

[註十四]

民族、 文化、 歷史, 這三個名詞,

却是同一個實質。[註十五]

(9674)竊謂民族之形成,胥賴其歷史與 文化之兩項。[註十六]

民族與其文化是互不分離的,錢

先生說︰

文化由民族所創造,民族亦由文

化而融凝。[註十七]

由民族產生出文化,但亦由文

化,也就沒有了此下的中國人。

沒有中國文化;但亦可說沒有中國文

化來陶鑄了民族。沒有中國民族,便

[註

十八

錢先生強調:﹁

]

沒有歷史繼

族。

承,沒有歷史積累,就不成其為一民

﹂[註十九]同時,很多事情,

清楚,歷史人物的精神、歷史事件的

是在事過境遷後,在歷史中才看得更

所以錢先生說:

下來,便形成民族精神與文化精神,

的精神,歷史事件表現的意義,積聚

意義,才可更瞭然。歷史人物所表現

我們可以說︰研究歷史,就是研

上去下工夫。

握這文化的生命,就得要在它的歷史

的。我們要把握這民族的生命,要把

究此歷史背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

[註二十]

歷史與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精神的

表現。[註二十一]

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去體會錢先

生很清楚:

族,中華文化的存亡繼絕而憂。錢先

疾呼。錢先生這些大儒深心為中華民

中的焦慮,為何困心衡慮,為何大聲

生在中華民族中國文化危急存亡之秋

[註十二] ︽錢賓四先生全集︾卷27。︽國史大綱︾、﹁引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頁34 、35。

[註十三] 錢穆(1959)。︽民族與文化︾。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台出版社 (2001)。頁23。

[註十四] 錢穆︿民族自信心與尊孔﹀。見︽孔子與論語︾。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64,1975)。三版。頁239。

[註十五] 錢穆︽中國歷史精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民73, 1984)。修訂三版。頁6。

[註十六] 錢穆︽歷史與文化論叢︾。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出版社(民90、2001)﹁序﹂。頁7。

[註十七] ︽民族與文化︾。頁20。

[註十八] 錢穆︵1968︶。︽中華文化十二講︾。台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蘭臺出版社(民90、2001)。頁56。

[註十九] 錢穆︽歷史與文化論叢︾。頁83。

[註二十] 錢穆︽中國歷史精神︾。頁7。

[註二十一]同上。頁7。

P:358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21

-

(9675)

祇有中國歷史文化的精神,才

裡呢?即在於他們沒有了文化。

在,而現在已消失無存。這關鍵在那

族,也有許多民族,為歷史上有其存

世界上有許多人類,依然不成為一民

了,這個民族便不可能再存在。目前

民族來。若這一個民族的文化消滅

能孕育出世界上最悠久最偉大的中國

[註

二十二]

儒家思想本來所重者就是普天

明言:

孟子言王霸之辨,早已及此。錢先生

化,或只追求自己民族之稱霸天下。

陝之民族主義以排斥他國他民族他文

下,重在使﹁道﹂行於天下,不主隘

為念,重在以文化融和天下,貢獻天

下、就是大同的世界。儒者總以天下

中國古人,自始即不以民族

[註二十二]同上,頁7。

[註二十三]︽民族與文化︾。頁5。

[註二十四]︿關于提倡民族精神教育的一些感想﹀。︽歷史與文化論叢︾。頁365。

[註二十五]︽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合刊︾。頁74。

[註二十六]余英時(1997) 。︿猶記風吹水上鱗﹀。李振聲編,︽錢穆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頁105。

[註二十七]楊啟樵(2003) 。︿春風化雨憶先師—緬懷錢穆賓四先生﹀。︽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出版。2003。頁409-428。

一「道」字。

極理想。其終極理想所在,即為

界線、國家疆域為人文演進之終

[註二十三]

竊謂是民族精神教育,決不是

所以錢先生也說過︰

世而獨立。

教育,便是抱殘守闕,關門自大,遺

斥前一趨向,乃至認為凡屬提倡民族

育精神,因于急求後一希望,過分排

平等自由之地位。晚近數十年來之教

在現代世界潮流下,并駕齊驅,得一

釋回增美,革舊鼎新,爭取自己民族

把自己民族投進于並世各民族之林,

所以要提倡民族精神教育者,乃為求

外, 抱殘守闕, 關門自大, 遺世獨立。

把自己民族孤立脫出于並世各民族之

[註二十四]

錢先生並不狹隘,他對嚴復所

小學任教時,同時也教英文科。

生也勤於自學英文,十八歲在三兼

為我們不應學習西方好的東西。錢先

譯西籍,盡皆閱讀。錢先生顯然不認

[註

二十五]錢先生也能閱讀英文,也使

時先生的記述,他於一九五

余英時初見錢先生時感驚訝。據余英

○年春

在自修英文。

來才知道錢先生在寫完︽國史大綱︾還

也看了他的英文文字,余英時先生後

字。錢先生當時不但看了他的中文,

寫一篇讀書的經歷和志願之類的文

錢先生主持考試,要他用中、英文各

天,報考新亞書院,初次見錢先生。

[註二十六]新亞書院另

著作。又指出錢先生對日本侵略我國

有關孔子的事跡,多參考蟹江義丸的

︽周公傳︾,撰寫︽論語要略︾時,

年自修過日語,曾經翻譯過林泰輔的

一早年學生楊啟樵先生指出錢先生早

入的東方文化。

一面卻能守舊,保存了不少由中國傳

毫不寬宥,卻讚賞日本一面維新,另

[註二十七]錢先生

堪後來者所師法。

愛護,與及他的好學與開放精神,足

認真研究與了解,對傳統歷史文化的

桃李滿門,錢先生對傳統歷史文化的

P:359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在參加今年度畢業班惜別會之前,我 畢業的時候,心情又會是怎樣的呢? 和感受時,我也曾幻想過,當自己也快要 下聽到過往的應屆畢業生分享自己的經歷 曾經出席過去兩年的惜別會。當我坐在台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在應屆 念在新亞的美好過去。 些軼事,勾起同學在新亞點滴,並好好懷 巴、在宿舍﹁夜話﹂等。我們希望藉着這 載許多與新亞有關的情景,例如乘搭校 以及他們離開宿舍時的不捨之情。片段滿 一群應屆畢業生在宿舍最後一天的生活, 會首先播放了一段短片,該短片主要講述 員。是次惜別會開始時,畢業班活動籌委 的畢業班惜別會上,我會是台上的其中一 今年新亞畢委以 ﹁畢可思意﹂ 為主題, 新亞的經歷,反思大學生活的意義和收 片段中的主角一樣,好好思考一下過去在 是希望當大家即將要離開新亞時,都能像下遺憾。 在大學未了的心願,免得自己在離開時留 尋找工作和出路外,都可以盡快完成自己 心希望每一位即將畢業的同學,除了忙於 能懷着無悔的心情離開校園。因此,我衷 穫。不論在大學有甚麼經歷,希望大家都 短片播放後,一眾籌委成員亦上台分 力並沒有白費。 的活動,他們的意見,證明我們過去的努 示,看畢片段後,會更願意投入參與新亞 片段很感人和具啟發性,更有一些新生表 成。惜別會過後,很高興聽到不少人稱讚 的同學,全賴他們的努力,此短片才能完 亦衷心感激一眾願意抽空幫忙拍片和剪片 享,為惜別會畫上圓滿句號。在此,本人 最後,祝願各位畢業生踏入社會後, 一切! 後,或以後的歲月裡,仍會記得在新亞的 能有一個好的新開始,亦希望大家在十年

(9676)

-22-

投稿畢業班惜別會

黃文翰(統計學/三;畢業班籌委會主席)

P:360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投稿 今年新亞畢業班籌委會的主題是 加此活動留下美好的回憶。 會,希望各畢業生能在離開前透過參 於四月二日舉辦了一年一度的畢業晚 甚麼。跟往年一樣,本年度的畢委亦 生都能思考一下,究竟新亞給了大家 ﹁畢可思意﹂,是希望每位應屆畢業 籌委會於活動當天下午抵達晚會 業﹂的氣氛。 跟畢業有關的文字,令晚會更有﹁畢 台外,我們還使用了多個汽球和寫上 佈置。在佈置上,除了用作表演的舞 場地︵新亞體育館︶,並進行籌備和 晚會於晚上七時開始,除了有豐 畢業生都非常感動。而當晚最矚目的 於部分歌曲的內容與離別有關,不少 新唱冠軍和畢業生上台表演唱歌。由 富的食物和飲品外,還邀請了應屆的便是﹁走讀BAND﹂的表演了,除

了因為不少觀眾已經認識他們外,走

BAND其中一首表演歌曲更是耳

熟能詳

—一首在跳迎新營﹁CAMP

FIRE﹂時已聽過很多遍的︽狂歡︾。

走讀

擁至台前吶喊歡呼,場面好不熱鬧。

此曲掀起了當晚的高潮,更有不少人

BAND表演完畢後,便是參加

者期待已久的抽獎環節。

活動結束後,各參加者更可自行

享受了難忘的一晚!

時三十分圓滿結束,相信各參加者都

送給好友及關心的人。晚會於當晚十

設有點唱環節,讓同學把自己的心聲

加者歡迎。當晚在節目中段和尾聲更

立了﹁即影即有﹂拍照服務,大受參

照,留下美好回憶。另外,當晚亦設

金屬氣球佈置,甚至舞台等地方拍

到場地四周的佈景版、﹁波波池﹂、

畢業生晚會

黃文翰(統計學/三;畢業班籌委會主席)

(9677)

-23-

P:361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投稿承接著兩星期美國之旅,今年 個特別行政區,與香港的異同。 同學作簡短交流,了解澳門作為另一 亦到訪澳門,與澳門大學紹邦書院的 以至本土農業的環境……期間,我們 民政府的歷史遺址、雨傘運動的痕跡 地,包括新界原居民的社區、港英殖 港各處盛載著不同歷史文化意義的土 兩星期。在這兩星期中,我們走過香 份,與耶魯大學的學生在香港共度了 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的下半部 三月,一眾參加者在香港繼續﹁新亞 此外,我們曾與不同的社會賢 發起人 政治方面,我們會見了﹁和平佔中﹂ 達交流會面,溝通各自的想法。例如

—中大社會學教授陳健民、

各人的意見;文化藝術方面,我們跟

黃之鋒、立法會主席曾鈺成等,聽取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學民思潮召集人

隨中大人類學教授 Gordon Matthews

(low-end globalization)

到重慶大廈了解香港的低檔全球化

和難民政策,

來自異地的眼晴

望在本文與大家分享。

思考到的,遠比我想像中更多,亦希

其實過得很充實,我看到、感受到、

術家的集中地……兩星期看似很短,

又參觀伙炭藝術工作室,初探本土藝

‧審視我們的香港

行程中,筆者帶著他們遊走於香

出實在的數據。

港人口的具體種族分佈時,我卻答不

種族分佈都很清楚,當他們問及我香

魯的同學對美國的地理結構、人口的

自己對香港認識的不足。舉例說,耶

道的一切。在反覆的答問中,我明白

港不同的地方,並努力解釋著我所知

此外,他們經常提出一些銳利

「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動」

續集

—再思香港是誰的

楊思毅(政政/三)

(9678)

-24-

俄羅斯裔的

晚我們在火炭泰源﹁食宵﹂時,我和

正感受香港人的處境。還記得那一

情況亦相對有所舒緩,令他們未能真

愈趨激烈,所以水貨客阻塞街道的

打貪力度,以及反水貨客示威活動

的合理性,然而有可能基於內地加強

況,以判斷個別香港人對內地人反感

提出想看看內地旅客在香港購物的情

感受和既定的立場。例如,他們一直

的問題,不禁令我們重新審視原有的

Adam 、拉丁美洲裔的

Adriana 、台灣籍的Esther ,以及我

的同系朋友

—西班牙籍Pablo及小

人時,是武斷的定型

晚餐,一邊爭論到底我們在談論內地

時候曾在內地讀書的志叔,一邊享用

(stereotype) ,

難忘,感覺像上了一次精彩的導修課。

出自己的觀點,互相碰撞,令我非常

受。不同背景的人帶著不同的視角提

還是觀察出來的現象和隨之以來的感

大學交流活動﹂

編按︰更多有關﹁新亞書院/耶魯

活動內容及學生分

享,刊於本刊二

○一五年三、四月

號︵第四十二卷第七、八期︶

在新亞學生會聽黃之鋒分享一路以來的社會運動經驗

P:362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9679)

-25

-

日常溝通中的文化差異

除此之外,和耶魯的同學聊天

笑我長暗瘡多,我又會取笑朋友長得

時總會互相取笑一下,朋友有時會取

例說,在香港,相熟的朋友之間,有

對帶有價值判斷的字眼非常敏感。舉

時,我發現了他們的另一特性,就是

聊天時,他們會對

意,會一笑置之。然而,當我和他們

肥胖,前提是大家都知道對方並無惡

“fat ”等字眼很

敏感,會認為是“too mean ”,這

問及在肯雅和南非讀中小學的

令我起初感到不習慣。就此,我亦曾

Esther

另類的夜話

我想這就是文化差異的例子吧!

至於不快,但也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在聽到別人這樣說自己的話,雖然未

文化圈中待久了,便開始受感染,現

事了。有趣的是,當她覺得她在這個

傷大雅;當去到美國時,就是另一回

偶爾互相取笑肥胖之類,她會覺得無

因此而感到不習慣,因為在她家鄉,

感!她跟我表示,她剛到美國時也曾

有何看法,最後發現我們對此深有同

‧hometown

整個旅程最令我深刻的,是和耶

的文化,意思大概是在夜幕低垂的

魯的同學﹁夜話﹂。中大有俗稱夜話

事情。夜話不是﹁房

候,大家眾在一起,開始聊起自身的

game﹂,多數

謂 ﹁報

是單純的聊天,或多從愛情聊起︵所

status﹂), 有時亦會聊至家庭、

乎對夜話一詞特別鍾情。

他大專或有類似的文化,但中大人似

友情、對未來的憧憬等話題。香港其

然而,耶魯學生的夜話,與我

一直以來所認識的夜話是兩碼子的

—耶魯大學的新生入學前可以報

名參加行山團 (hiking trail) ,六名準

們的夜話

天。每天晚上沒事情幹,就會開始他

新生加兩名學長一組,一起露營六

—hometown。由其中一

個人開始分享自己的“hometown”,

自己。短則一小時,長則三小時或更

或受到什麼影響,從而成就今天的

生重要的人和事,談談人生的改變,

己的家庭、朋友、戀人等,分享人

父母那一輩開始講起吧,一直講到自

娓娓道來自己的人生故事,可能從祖

[註 一] 這也令我想起二月在美國時,聽著耶魯學生分享他們引以為傲的 College System時︵耶魯大學的 college system 有別於中文大學的書院制,因為耶魯大學的宿舍

是包括在書院當中的,而且是全宿並住在同一棟。︶書院/宿舍生活的重要性,就是為大家提供了人生故事的見證人、同行者 (Witness of Life Narratives)。

多。透過 hometown ,分享者的形象

和真實,距離突然縮短了許多。

更立體,人與人的認識頓時變得深入

尤記得第一次參與他們的夜話是

多浪漫呢。還記得

一位參加者的分享,吐露港旁夜話,

又在蒙民偉樓八樓的草坪上聆聽了另

令我十分深刻。翌日我們回到中大,

享,期間他更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

圍成一圈,聽著其中一位參加者的分

在澳門的一夜,我們在酒店的房間內

Sofia 說,博雅教

育 (Liberal Arts Education) 的重要

性,就是令人學會去思考、組織再敘

(narrate) 自己的人生故事。[註 一]

別人的難題才下判斷。除此之外,透

足,並應時常處於別人的角度,了解

運,擁有的比很多人多,應該懂得知

時回望自己,驀然發覺自己已很幸

聽著不同人的故事和當中的掙扎,同

坦白說,我喜歡這種有深度的夜話,

hometown ,人與人的認識更深

MMW 八樓的夜話

P:363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行程計劃者和導遊的矛盾 及虛偽的現代社會,更是難得。 好的感受,在人際關係愈來愈脆弱以 入,距離大大縮窄了,那種親密、美 耶魯的同學在兩星期的香港旅 太多關 榮﹂?我感到矛盾,是因為若我說出 方,還是滿口盡是香港如何的﹁繁 港,道出香港有不公義、不公平的地 甚麼?應該說出我所理解及認識的香 休息時間;其二,我應該跟他們介紹 高估了自己的體力,因而缺乏足夠的 且他們也有可能因為太多地方想去, 劃,更改會造成許多不穩定性,而 的要求?畢竟大部分行程都於事前計 我應該在多大程度上遷就他們對行程 遊之一,我主要有兩個矛盾。其一, 一面的地方。作為行程的計劃者和導 洲等可以接觸香港大自然、歷史文化 程中,最喜愛行龍脊、看圍村、逛長 於在香港真實發生而負面的資 訊,某程度上會影響了他們的心情。 還記得我們在粉嶺馬寶寶社區 來發展商如何用不同的手段去逼走他 農場時,聆聽導賞員佳佳講述這些年後, 氣憤?那段時間我亦選擇了沉默。之 壓迫時,試問誰人可以不無奈、不 土地,了解到這些不公義、不合理的 到一塊又一塊被鐵絲網圍起而廢棄的 本應用心去感受和欣賞,然而親身看 們,大家的心情都頗為沉重。大自然 Lucy問我為何老是在批判周邊再思香港 而非單純的商業社會。 為這樣才可以知道香港不同的面向, 很開心聽到我們幾個學生的分享,因 說香港的問題吧,不過他們亦表示, 面。後來我也覺得應該向他們少一點 的想讓他們知道香港繁榮背後的一 題然後想辦法去解決,二來就是我真 向來是少讚美、多批評,習慣找出問 嗎,令我也蠻尷尬的。一來我的性格 的事物,難道就不會好好的去欣賞

‧屬於世界的香港

筆者在香港土生土長,卻一直沒

忽略了。當我、

香港真的很多元化,只是我們一直都

他們遊走香港的兩星期,才發覺原來

有好好去了解香港的歷史。這一次和

Gordon 及一位尋

庇護者(Asylum seeker)一起逛重慶

大廈時,就有一點衝擊

—很多人都

人﹂呢?

港﹂!那麼,到底怎樣才算是﹁香港

﹁香港人﹂ , 或我的家庭, 都更加 ﹁香

份,人家在香港住過百年,比起很多

如果要狹義的理解﹁香港人﹂這身

活超過一百年了。那一刻我就在想,

起他的背景,知道他的家庭在香港生

開始用廣東話跟我交談,於是我便問

內工作的南亞裔人士聊天時,他突然

的走進去了解?我和其中一位在大廈

說重慶大廈很危險,但又有多少人真

此外,我也想起今個學期修讀的

其中一科

“Selected Topics in Hong

Kong Politics”, 其中有從中港關係、

以來的世界性。還記得老師

中央與地方關係切入,說明香港開埠

Nelson

更多人討論相關議題。

缺乏相關的認知,但幸好近年開始有

重要的香港歷史,令愈來愈多香港人

港的中學課程基本上都被抽空了這些

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可惜的是,香

史,我們將難以真正理解和思考我們

界的﹂。如果我們不去了解這一段歷

在最後一課總結時,重申﹁香港是世

導賞員佳佳分享著馬寶寶社區農場的經驗﹑發展商又如何

打壓。

長洲張保仔洞旁合照

(9680)

-26-

P:364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參觀新亞人類學校友 Elia 在伙炭的藝術

工作室 Elephant House

耶魯學生 Lucy 在粉嶺拍的照片─

香港的另一面

深宵的圓形廣場─溝通東西文化

(9681)

-27-

圓形廣場

‧溝通東西文化

最後一晚,我們十六人在滿天

學期讀

一同建立起社區。這令我想起上

以去除無知、誤解、傲慢與偏見,

去觀察、思考,然後辯論、理解,

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願意

就會發問及溝通。我想,答案已不

間遇到困惑、疑問或分歧時,我們

的,這一刻應該算是吧!當我們之

錢穆先生當年希望新亞書院能做到

我們也累得一起睡在地上。我想,

期以來,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把握活動結束前最後的時光。兩星

繁星下的圓形廣場玩遊戲、聊天,

Nelson所教的﹁文化政治

學﹂時讀的一本書“The Corrosion of

Character”中其中一個我很認同,

由Richard Sennett簡單總結 Lewis

Coser在著名的論文“The Functions

of Social Conflict”[註二] 中提出之

[註二

]可參考網上資源︰http://www.colorado.edu/confiict/peace/example/coser.htm

[註三] Sennett, R. (1998). ffe corrosion of character: ffe personal consequences of work in the new capitalism (p. 143). New York: Norton.im

說法

“People are bound together

differences.

people means engaging over time their

within it...Strong bonding between

until differences are acknowledged

agreement...there is no community

verbal agreement, at least immediate

more by verbal conflict than by

”[註三

]在矛盾和爭執

重。﹂

一百句不同的話的同時,而又互相尊

在說同一番話,和諧是一百個人在有

地︾中的對白:﹁和諧不是一百個人

呼應著不少香港人喜愛的劇集︽天與

下,人與人逐漸失去的互信。同時也

差異,漸漸重新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

的想法和需要,繼而學會包容大家的

中,我們會學會如何聆聽和回應別人

﹁新亞書院/耶魯大學交流活

多得難以估算和量化。如果沒有雅禮

動﹂這些年來對溝通東西文化的貢獻

行。衷心希望以後的

國博士的贊助,令活動得以順利舉

動不能成功地舉辦。在此也感謝黃經

以來的幫忙,以及學生的參與,此活

協會、新亞書院的職員、老師等一直

﹁新亞書院/

耶魯大學交流活動﹂會舉辦得更好!

P:365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新亞夜﹂由一九九九年開始,

於三月十二日在新亞書院圓滿舉行。

書院內的凝聚力。本年度新亞夜亦已

動,加強其對書院之歸屬感,並提高

情;二是鼓勵學生參與書院舉辦之活

同學有聚首的機會,增進大家的感

一是以大型娛樂活動為平台,讓新亞

至今已舉辦十五屆,其目的有兩個,

是次新亞夜以電玩遊戲為主題,

我們希望透過一連串精彩的活動,讓

為新亞帶來嶄新和活力充沛的感覺。

同學彷如置身於遊戲世界中,希望能

將虛擬世界的遊戲和角色實體化,讓

在現實世界卻一直只懂奔波勞

遊戲,許多人享受虛擬世界的快樂,

尋找自己的方向,因為人生就像一場

活動,在中大校園內讓同學在遊戲中

力的晚上。另外,我們亦希望透過此

大家享受一個輕鬆愉快、充滿青春活

碌,因

受人生的方法。

此我們希望同學能在遊戲中領悟到享

為使當晚更有氣氛,並突出主

主題的服飾,裝扮成電子遊戲裡面的

晚亦有新亞夜工作人員穿上一些配合

戲人物的大型佈景板和木製擺設;當

題,我們於攤位周圍擺放多個電玩遊

投稿新亞夜2015—Nantendo

劉浩林(工商管理/二;新亞夜籌委會主席)

果。

特效燈光貫穿不同攤位,加強視覺效

更加熱鬧。另外,現場亦設置了一些

曲,配合當晚主題,同時令當晚氣氛

遊戲裡的背景音樂、主題曲及流行

添真實感,而現場亦播放著不同電子

人物,讓參加者可與其合照留念,增

此外,活動當晚在新亞誠明館對

容真實化的遊戲攤位,如︰

武之地﹂設置了多個把電子遊戲內

出的大路、停車場、小百萬以及﹁練

“Angry

Bird ”及“Minion Rush ”等,其他

遊戲攤位亦圍繞電子遊戲作主題,配

享受一個愉快的晚上。

合整個新亞夜,令同學能放鬆心情,

除了遊戲外,新亞夜亦於錢穆圖

更邀得歌手林奕匡、

參加者拍照留念。活動尾聲,新亞夜

如一些電子遊戲裡面的用具圖案,供

攝攤位,並且提供配合主題的道具,

書館前的空地設置多個電玩場景作拍

Faith等嘉賓在

場同學都禁不住站起來高呼。

圓形廣場表演,掀起當晚的高潮,在

希望來年新亞夜可以繼續以創新

一年優秀的新亞夜。

為目標努力向前,為我們帶來一年比

新亞夜燈飾

Minions 為拍照大熱

圓形廣場人山人海

林亦匡

Faith

(9682)

-28

-

P:366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投稿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月悄悄地來

臨。新亞青年學人計劃轉眼也進入後

主題為﹁孔子這個人﹂。

分別於一月十六日和一月三十日舉行,

主持的兩次午餐分享會。兩次分享會

有幸參加了由中大哲學系吳啟超教授

漸驅逐的一月,我們一群青年學員也

當櫻花在寒風中綻放,寒意被冬陽漸

的分享中了解了更多鮮活的新亞歷史。

精采絕倫的工作坊,也從新亞校友們

半段。上學期我們聽過了任伯江教授

在第一次的聚會上,吳教授先是

座教授,也是一手組織開展青年學人

之後,對新亞書院前院長、哲學系講

感情。後來進入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書

就讀於新亞書院,對書院有著深厚的

主持午餐會的原因。原來吳教授本科也

講述了他與新亞書院的淵源和答應來

分別是仁義與好學。

他認為孔子這個人主要有兩個特點,

吳教授分享了他對孔子的認識和理解,

討論孔子這個人的特點。因此接下來

力支持這個活動。此次午餐會主要是

計劃的信廣來教授非常敬重,所以鼎

說到﹁仁義﹂,我們首先圍繞一

而吳教授的觀點更是進一步剖析﹁仁﹂

法都非常新穎獨到,這裏也不再贅述。

為基礎,然後才能說﹁義﹂。大家的看

個由人組成的世界,當然必須以﹁仁﹂

之間相互的關心和愛護。我們生活在一

字拆開來看,就是二人,也就是人與人

如給我啟發最深的是有人認為將﹁仁﹂

學員們都積極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比

在後, 而非說 ﹁義仁﹂ 。 針對這個問題,

說﹁仁義﹂,總是﹁仁﹂在前,﹁義﹂

個問題展開了討論,即為什麼我們常

新亞青年學人計劃之哲學午餐分享會

羅汝琦(數學/三)

(9683)

-29

-

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從本質上剖析﹁仁﹂和﹁義﹂,這個

軌道。所以吳教授認為仁是高於義的。

基礎,﹁義﹂甚至可能會偏離公正的

闊,而且更重要的是若無﹁仁﹂做為

所以首先,﹁義﹂的範圍不如﹁仁﹂廣

粹的 ﹁義﹂ , 但這樣的 ﹁義﹂ 卻是壞的。

是該死的,﹁猶太人是該死的﹂是納

身就是不對的,比如納粹認為猶太人

是沒有界線的。第二,﹁義﹂可能本

﹁仁﹂ 是人與人之間的關愛, 這個 ﹁人﹂

靠左行駛的國家就不適用了。反之,

這是香港的﹁義﹂,但是在美國這樣

這是一個﹁義﹂,是大家公認的事情。

中立的。比如在香港車必須靠右行駛,

認為﹁義﹂是有範圍限制的,並且是

和﹁義﹂的本質,讓人醍醐灌頂。他

孔子的第二個突出特點是﹁好

P:367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30-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句話 分享了︽論語︾中自己最喜歡的的一 的﹁好學﹂是非常自信的。吳教授也 語.公冶長︾︶由此可見孔子對自己 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論 學﹂。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之處。

這也是孔子的最尋常,也即是最高明

沒有慷慨激昂,但是卻能感動人最久。

成。殊不知其實最平淡即是最高明,

一陣,又變得鬥志全無,最終一事無

大火,要幹出一番大事業。但過了那

喊得非常亮,好像整個人燃起了熊熊

感覺受益匪淺。我們往往喜歡把口號

細細品味吳教授所提出的觀點,的確

高明而道中庸﹂︵︽禮記.中庸︾︶。

喜悅,這符合︽中庸︾中所言之﹁極

緊張性、煞有介事,只見生命之和樂、

消融而尋常︶ , 不見 ﹁理想﹂ 的高姿態、

象︾︶的理想消融於具體生命之中︵因

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傳.乾

銘。原來吳教授認為這句話將﹁天行

一句尋常的語句,甚至將它視作座右

常驚奇,為什麼吳教授會鍾愛於這樣

︵︽論語.學而︾︶這讓大家感到非

第二次的聚會舉行於誠明館一樓

的︽國史新論︾選篇

兩篇文章來進行的。一篇是錢穆先生

孔子這個人。不過這一次主要是圍繞

的會議室,我們緊接著上次的話題討論

─︿中國歷史

我們完美詮釋了錢先生文中的﹁豪傑﹂

傑之舉。吳教授也用這樣精彩的故事向

這樣的事件也叫人拍手稱快,實乃豪

吳教授的﹁特立獨行﹂讓人佩服不已,

示牌終於換回了﹁人文館﹂三個大字。

的叉,改成了﹁文﹂。過了幾天,指

拿出筆,在﹁民﹂字畫上了一個大大

全全扭曲了人文館原本的意義,於是

頓時滿腔怒火,他覺得這三個字完完

指示牌上竟然寫著﹁人民館﹂三個字,

值人文館翻修,吳教授看到新的地圖

的經歷。在他讀大學的時候,當時正

間。吳教授也分享了自己一次﹁豪傑﹂

之辨時,大家分享自己﹁豪傑﹂的瞬

到錢先生文中的﹁聖賢﹂與﹁豪傑﹂

地方讓我覺得非常有趣。一個是討論

在討論到錢穆先生的文章時,有兩個

家更加積極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故事。

之重建︾一書中︶。這次分享會上大

子與人格世界﹀︵收錄於︽人文精神

人物﹀,另一篇則是唐君毅先生的︿孔

更會有一些前所未有的感悟。

一些從未注意卻精彩萬分的新的東西,

讀多少遍,再重讀的時候,都能看到

正如吳教授所言,一篇好文章,你無論

之前,從來沒有發現此處如此之精妙。

也看過數遍,我卻在吳教授提出這點

序就大有乾坤。錢先生的這篇文章我

記︾,卻從來沒有發現原來僅僅實排

對孔子的認同與敬重。我們都讀過︽史

的伯夷為首篇,表現了太史公司馬遷

德﹂的吳泰伯和孔子贊為﹁古之仁人﹂

家、三十列傳中分別以孔子稱為﹁至

的編排順序的問題,司馬遷在七十世

感悟。比如錢先生一文中提到︽史記︾

享,文章眾多的精妙之處也讓我有所

的真正含義。除了這些有趣的經歷分

午餐會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短

些全新的感受和體驗。

山一角,但細細品味足以讓自己有一

魅力無窮。也許看到學到的還仍是冰

以真切的感受到儒學的博大精深及其

我對孔子也有了全新的認識,終於可

理解和感悟。參加過兩次午餐分享會,

的火花,最後融合在一起成為各自的

短的兩個半小時,大家的思想迸出激烈

(9684)

P:368

新亞生活 42 ︰ 9 (2015 年 5 月)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馬珍波校友乃筆者多年宿友,而馬 中學會考中國文學科試卷主席等。 大,曾擔任名校中文科科主任、香港 馬校友一生貢獻教育,現已移民加拿 筆者還記得她在女生宿舍的清脆笑聲。 人,故此人緣極佳,雖相隔近半世紀, 中文系一級榮譽生,讀書時已樂於助 昌鏐校長則為馬校友之父親。馬校友為 馬校友的父親馬昌鏐先生乃元朗 平事蹟,足見長輩身教對後輩之影響。 筆者拜讀馬校友的祖母及其尊翁之生 其重情義及慷慨之氣,巾幗不讓鬚眉。 校長及中文系前系主任潘重規教授, 分別紀念祖母胡嶺女士、父親馬昌鏐 過去兩年共捐出港幣五十萬元給母校, 地為西菁街,乃元朗之地標。馬校友 有近千名學生,政府命名培菁校舍所在 名人,其創辦的元朗培菁學校暨幼稚園馬昌鏐校長乃書香世代,父為前 長舉家移民加拿大,至二 為東莞學校校長。一九八三年,馬校 園界之翹楚。馬校長一直執教至升任 生,至後來增至近千人,為元朗幼稚 菁學校暨幼稚園,由初辦時得六名學 辦培菁幼稚園,其後擴建小學,即培 地,申建房屋,與妻子施竫堅女士創 在教學時,處處為學生設想。後買農 政權易手後,南下香港,出任教師。 至廣州市軍法執行監部軍法官。大陸 與抗日戰爭及長沙大會戰等戰役,官 人和善、勤奮好學、熱愛國家,曾參 弟在工商醫教都各擅勝長。馬校長為 清舉人,家學淵源,難怪馬校友五姊 ○○三年與 亦修習英語;又嘗撰︽昌鏐隨筆︾, 好學勤奮之精神,至老不休,移民後 故勸諸子女皈依,勤誦佛號。馬校長 妻子皈依三寶,多次病危,均見奇蹟,李潔蘭

(9685)

-31-

投稿「胡嶺女士緊急經濟援助計劃」設立之緣起 「馬昌鏐校長紀念獎學金」及

念。

作勸世歌及修行偈等,時刻以助人為

馬校長於去年三月辭世,馬珍波

勸善助人之精神得以延續。

昌鏐校長紀念獎學金﹂,希望馬校長

校友特捐款港幣二十五萬元,設立﹁馬

馬珍波校友於紀念父親之時,亦

起社會人士對有需要人士的關懷。

嶺女士緊急經濟援助計劃﹂,希望喚

神,特別捐出港幣二十萬元,成立﹁胡

馬校友為了表揚其祖母救急扶危之精

的零用錢幫助有需要的朋友及僕人。

益,只顧念子孫朋友,她用兒子給她

無一不曉。她為人無私,不顧個人利

初中程度。她天資聰敏,烹飪、女紅,

背後,聽人家誦讀戲文,識字竟達至

小家貧,從沒上過學,只靠站在別人

毋忘表揚其祖母胡嶺女士。其祖母自

P:369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32

- 新亞生活 42

9

(2015

5 月)

(9686)

投稿中國夢應以史為鑑─以錢穆《國史大綱》的觀點分析(上)

張建雄

歷史學是對歷史資料搜集、整理、分析、

民主和孫中山推出三民主義而止。

故事說得很清楚,可惜只講到民初中國人學習

錢穆的︽國史大綱︾就是憑九百頁的書將中國

能力,但沒有研究過歷史學,能力就遜一籌,

了。廿一世紀的企業管理人就要練習說故事的

亦完全不同,能夠把故事講得清楚就算一流

解讀,最後還原歷史。但史料即使一樣,解讀

廿一世紀中國人追求中國夢,求的是民

由貴族統治到平民統一

高遠理想,源由戰國時代的學術,向中國由貴

朝和清朝是狹義的部族政治,沒有秦漢隋唐的

但宋朝的統一欲始終擺脫不掉貧窮的命運,元

相隨並來的,是中國之富強。﹂︵錢穆語︶。

秦漢隋唐,而不是宋元明清。﹁秦漢隋唐統一

族復興,從︽國史大綱︾的故事,當然是回到

這是﹁觀世變﹂。

了,項羽、田橫這些貴族皆不能成事,錢穆稱

族封建移轉到平民統一,所以平民的劉邦成功

漢朝成事因為前三代的劉邦、呂后、惠

力擊破的攻勢,自比畏葸自守為勝﹂。

對付文化較低,政治組織較鬆的民族,採用主

然外有匈奴,但﹁中國以優勢的人力和財力,

國變得富強,漢武帝以雄才大略獨攬事權,雖

帝、文帝,都是來自民間,累積到漢武帝,中

窮兵黷武或有後患

廿一世紀,中國面對日本,當以漢武帝為

窮兵贖武以及從此引起之種種浪費。東漢之外

疲。 漢武志不在 ﹁決心討伐﹂ , 而在好大喜功,

費,如封襌巡狩等,最後匈奴雖敗,而中國亦

鑒,漢武帝撻伐匈奴並不誤,但内政有種種浪

了六十四億錢,現代因軍費而有赤字的大國就

患和西羌侵擾,三次變亂,漢廷單是軍費就花

美國和日本,窮兵贖武必有報應,國債臨門

不出事,只因時辰未到。

秦漢之全盛是因為黃河西部以武力與東部

董卓領涼州兵入洛陽,中國從此中衰。

代表了兵力,而開始最強是來自涼州的董卓,

是東漢末年的現象。漢末由董卓到曹操、劉備

而東方文化、經濟,亦為西方武力所破,這就

方,西方得不到東方經濟文化的潤澤而衰落,

西漢首都︶。到了東漢,東方人漸漸忘記了西

出將﹂ , 關東指洛陽 ︵東漢首都, 關西指長安,

的經濟、文化相結合,所謂﹁關東出相,關西

錢穆指出,﹁一個國家,內部自身存在兩

種相違異的社會情態,無有不致大亂。﹂漢末

作者按︰本文曾發表於 ︽灼見名家︾ 電子周報 ︵二○一五年三月十九日︶ , 現分上、 下兩篇投稿 ︽新亞生活︾ , 懇請讀者指正。

P:370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33-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9687)

涼州的人,注意社會現象,是歷史最大教訓。

禍,連婦女能挾弓而鬥,天下人最怕是并州和

是山東承平日久,民不習戰,但關西有羌人之

從此中國進入魏晉南北朝,曹操雖是智

高遠理想能團結民心

愚昧庸弱。

庭,若無良好教育,最多三四傳,子孫就趨於

腐化,司馬家到晉武帝已經是第四代,貴族家

司馬家更弱,既無光明理想,又加上貴族家庭

力依然發展,天下只能瓦解,曹魏如此,晉朝

起來,這是廿一世紀不能忘記的一回事。離心

輯,若有較高理想,是可以將離心力重新團結

唯才是舉。歷史的演變,並非一定必然的邏

者,但欠了秦漢的高遠理想,只能循名責實,

漢代如此,西晉亦不能例外,晉武帝本身

主苟安,即謀抗命。﹂這豈非古今一樣。

自己。所以錢穆說當時:﹁大抵豪族清流,非

而擁戴中央政府,但卻不能為服從中央而犧牲

族,紛紛南渡,這些門第中人,只為保全家門

只有五十二年。晉室南遷,五胡亂華,故家大

就是個荒怠之人,兒子惠帝更是個白痴,西晉

這時候的北方是五胡十六國,先後凡

「新精神」有莫大用處

計,子孫全

軌道,只是反覆殺戮,迄於滅盡,殺人每以萬

一百三十六年,這些胡人淫酗殘忍,政治不上

死。中國進入南北朝,南朝諸帝,

此,而寒族當帝王,亦非好事,是古之明訓。

嘗中原流離之苦,而不知反悔覺悟,乃至於

全滅,江東氣運亦絕﹂,北方來的名族,雖飽

族門第地位下降,最後全部被殺,﹁南渡衣冠

﹁一時從龍之士,皆出南土﹂。自北方來的貴

棄了。﹂到最後一個陳朝,陳霸先出身寒微,

輩自所不能,而卻把貴族門第的家庭教育亦蔑

帝王在國家、在政府裏的真地位和真責任,彼

不出一個﹁新精神﹂,錢穆評曰:﹁先要懂得

崛起寒微,要想推翻門第世族的舊局面,卻拿

五胡之後的北朝單是北魏就有一百四十九

可惜孝文南遷五年即死,鮮卑人追不上他的理

話、禁歸葬、變姓氏、獎通婚,一時經術大盛。

而定都洛陽,亦便於南征,此時禁胡服、廢北

必暮氣漸重,遷都可以給鮮卑人一種新刺激。

洛陽時,已開國一百零九年了,開國百年,亦

年,漢化是鮮卑族的一等大事。魏孝文帝遷都

河,鮮卑命運,就此告終。

爾朱榮領兵入洛陽,沉王公以下二千餘人於

想,變亂起是必然的,遺留在北方的鮮卑酋長

錢穆說:這又一次證明,﹁一個國家同時

「改進中能善處反動方妙」

是要多加說明的。

相信﹁和平進展﹂是中國模式的範例,我們

展﹂,西方人士不知中國歷史的進程,總不

顯例﹂,所以中國夢,亦是基於﹁和平中進

府的規模,這是中國歷史﹁在和平中進展的

呢?但北朝儒學逐步轉變,最後形成唐代政

最重要的蘇綽和盧辯,甚至文中子王通,何故

於此。讀歷史人人讚唐太宗、魏徵,但忽略了

模,成為隋唐的範本,中國全盛之再臨,奠基

盧辯。卒之建立北周,創建了一個新的政治規

魏,大臣宇文泰雖係鮮卑,卻能用漢人蘇綽、

考這個例子,太可惜了。北魏雖亡,繼以西

人都要注意,到宋朝的范仲淹、王安石未能參

進中能善處反動方妙。﹂這是中國任何改革的

見及此,﹁一番改進,必有一度反動﹂,﹁改

擺着兩個不同的社會,勢必釀亂。﹂孝文帝未

P:371

新亞生活 42

9

(201

5

5 月)

-34

- 新亞生活 42

9

(201

5

5 月)

此案後發先審結,卒判罪成囚終身!

同樣偕友襲父母,父死母傷親情闌。

福地香港福氣減,兇案接連波瀾翻。

擇日開庭重訊問,事到此時眾倍歎!

官准所求暫停審,再選九人為新團。

難堪審視碎屍照,醫囑辭任庶心寬。

法官所選陪審員,七人有二神不安。

還欲繼而殺乃兄,罷手以謝兄費神。

午邀兩老嘗美食,暮斬二人作熱葷。

籌謀半載來犯案,冷酷如斯豈為人?

渾忘生養恩如海,誤認栽培毒似砷!

錯交損友害一生,兇殘合夥弒雙親!

自己挫敗賴父母,父母慈愛盡沉淪。

官斥魔子冷血甚,不覺他人受苦辛!

重審歷時廿九日,陪審明斷官尤珍。

判監九年四個月,同期執行官所掄。

魔子罪成終身禁,阻葬兩屍另罪陳。

聆判激動慶得直,雖無狂呼點首頻。

干犯葬法囚一載,立釋因遭押二春。

智商偏低任操控,逼與搬屍到海濱。

事不離實難推卸,友無殺人亦有因。

首案重審五月後,詭辯多多終露真!

斬母多刀幾奪命,監禁廿載法紀伸!

手刃其母友刃父,合謀做案罪均勻。

教化善導有司責,齊去涼薄修溫

友義焉可殺其父?友直怎能陷不仁?

何竟厚愛變仇恨?何竟大恩成怨瞋?

奇案告終思潮湧,慘絕人寰自哀呻!

魔子聞判貌平靜,點頭示之隨警踆。

操控良朋違法紀,更於友居滅天倫!

湻。

殘酷言行不復現,彼此和睦渡昏晨!

投稿魔子夥友弒親碎屍案(七古)

雷金好

(9688)

至二十七日晨脫稿。同月三十日,添﹁午邀﹂二句及修改數字定稿。

作者按︰去年八月三十一日始作,至九月審訊暫停擱筆。今年二月二十三日開庭重審,三月二十三日判罪,二十四日再執筆續寫,

P:372

新亞生活 42 ︰ 9(2015 年 5 月)

(9689)

消息

展覽 宜興紫砂陶藝與文化

姓名 學院/學系及職位 到任日期

曾華凌教授 物理系研究助理教授 四月八日

湯啟宇 教 授 電子工程學系教授 四月八日

Prof. David Chai 哲學系助理教授 四月十七日

Prof. Kang Wei 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研究助理教授 四月十 七日

曹文傑博士 社會科學院講師 四月二十八日

黎晨博士 中國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院講師 四月二十八日

本院新同事 二○一五年四月新聘任隸屬本院之教師︰

本展覽匯集兩館珍藏,全面展示及探討宜興紫砂陶器的工藝成就與發展,

及其所反映的文化要義與社會影響等。展品為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北山堂

藏品一百六十八項及茶具文物館羅桂祥藏品五十項,共二百一十八項。展

覽內容分為兩大主題。第一主題是宜興茶壺的文化內涵與鑑賞,分為七個

副題:供春壺的故事;紫砂壺獨領風騷;曼生壺及其流風;孟臣壺與工夫茶;

清末民初的名工雅製;現代壺藝承傳;外銷紫砂及影響。第二主題是茶文

化以外的紫砂製作,包括博古陳設、文房雅玩及像生雕塑等。

文物館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一時至下午五時

星期四:休館(公眾假期除外)

新年假期、農曆年假期、復活節假期及聖誕假期休館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與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聯合主辦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與茶具文物館聯合籌劃

日期:四月十一日至十月四日

地點: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展廳 II 及 IV

梁鳳蓮博士獲晉升為體育部主任

張 錦 少教 授(中國語言及 文學系)獲晉 升為副 教 授

-35-

本院同仁謹致賀忱!

本院下列成員由本年八月一日起獲晉升︰

P:373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 May 2015

MAJOR EVENTS

(April 2015)

April 1 - 14

Joint-exhibition: “Mei You ethnicity” by SUN Chih-Hsing, WONG Wen-Su, CHANG Tse-Hsuan, CHEN Lu-Wei, CHEN

Cheng-Tao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April 17

“Completion Ceremony of Kweilin Street Public Open Space of Lai Chi Kok Road/ Kweilin Street/ Yee Kuk Street

Redevelopment Project” was held at the junction of Kweilin Street/ Yee Kuk Street, Sham Shui Po, Kowloon.

April 18 - 30

The exhibition “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was held at Hui Gallery.

April 11

Prof. Tsui Lap Chee, the guest speaker of the 1st Yen Kwo-Yung Lecture in Life Sciences, delivered his 3rd

lecture, “Gene and Health”, at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Tsimshatsui, Kowloon. This lecture was organiz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Hong Kong Science Museum.

April 10

- The Sixth (575th) Biweekly Assembly of this semester was held at Sir Run Run Shaw Hall. Prof. Tsui Lap Chee was

the guest speaker of a seminar titled “A Formula for Success – Right Time, Right Place and Right People”, which

was the first lecture of the 1st Yen Kwo-Yung Lecture in Life Sciences.

- Prof. Tsui Lap Chee, the guest speaker of the 1st Yen Kwo-Yung Lecture in Life Sciences, delivered the 2nd

lecture titled “Working in the Frontiers of Biomedical Research” at Lecture Theatre 2, 7/F Mong Man Wai Building,

CUHK.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P:374

凡以個人或團體名義在本刊發表的文章及意見,

並不代表新亞書院的立場。

新亞生活 42︰10(2015年6月)

第四十二卷第十期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出版

本刊創刊於一九五八年五月。一年中除七、八月外,每月出版。

發行量: 本期發行二千八百五十份

歡迎投稿 每月二十日截稿

頁三 惜別午餐暨長期服務頒獎儀式

頁四 暢尋志趣 唱出人生高歌——專訪新亞書院校董黃桂林博士

頁八 試步新亞:宿生會誌

二 ○ 一 五 年 六 月 十五日

新亞生活月刊

P:375

新亞生活 42 ︰ 7 (2015 年 3 月) -2-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主編:樊善標執行編輯:梁嘉儀英文版面義務編輯:馮國堅設計及排版︰黃卓謙編輯部:香港沙田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誠明館一樓電話:3943-1585傳真:2603-5418電郵︰[email protected]書院網頁︰www.na.cuhk.edu.hk

(9690)

要目

二○一五年五月

9/5

9/5 -31/8

29/5

1/5 -29/5

4/5 -15/5

書院環境保護委員會與社區二手店合辦「二手物回收」活動

許氏文化館舉行下列展覽︰

1. 黃子駿、莊欣璇、羅旭全聯展:《籠中鳥》

2. 《尋人 - 吳碩軒個人展覽》

中六生聯招入學諮詢日舉行;書院於百萬大道設置攤位,派發書院簡介資料,讓中六生認識書院

的背景、使命、學生活動及設校園環境等。

錢穆圖書館進行翻新計劃

新亞書院及新亞書院教職員聯誼於雲起軒舉行「惜別午餐暨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歡送本年度榮休

及離職同事,並頒發長期服務獎予服務新亞書院達二十年之教職同仁,表揚彼等對書院的貢獻。大事記頁三惜別午餐暨長期服務頒獎儀式頁四暢尋志趣唱出人生高歌—— 專訪新亞書院校董黃桂林博士(梁嘉儀、湯港樑)頁八宿生會誌(楊敬雯、鄭嘉韻)頁十二新亞青年學人計劃之中文午餐分享會(楊敬雯)頁十四江西地理考察團活動報告(姜婉婷)頁十五新亞書院歌唱比賽(2015年度新亞書院歌唱比賽籌委會)頁十六說一個故事,拉近彼此距離

—廣東話講故事比賽(游吳慧蓮)

頁十八中華民族復興首要的是人才

—以錢穆《國史大綱》

的觀點分析(下)(張建雄)

頁二十師道與書道:讀《錢穆先生書信集》有感(潘國鍵)

頁二十二晉謁錢穆先生墓(續二)(關越強)

頁三十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新亞書院舊址)竣工儀式追記(葉龍)

頁三十一近期捐款鳴謝

P:376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3-

(9691)

活動

書院

本院與新亞書院教職

本院達二十年的教職員。

會上頒發長期服務獎予服務

年度榮休與離職同事,並於

雲起軒舉行惜別會,歡送本

員聯誼會於五月二十九日在

今年,本院有幸邀請

事。

物館及藝術系共事多年的同

溫暖,亦感謝在書院、文

寒暑,感受到新亞大家庭的

示,在新亞書院度過十五個

將於本年度八月退休,她表

表離休教職員致辭。蘇教授

所文物館館長蘇芳淑教授代

藝術系教授兼中國文化研究

蘇教授退休後將會離

新亞,與大家相聚。

表示期待將來有機會再回到

地,並發揚光大。蘇教授亦

生的新亞精神帶到到世界各

大使﹂,把書院及錢穆先

繼續擔任新亞書院的﹁宣傳

港,即使身在外地,她仍會

惜別午餐暨長期服務頒獎儀式

惜別會暨長期服務獎頒獎典禮圓滿結束,眾同仁合照留念。

教職員聯誼會主席劉嘉博士(左)致送紀念品予 市場學系許敬文教授(左)獲頒長期服務獎

蘇淑芳教授(右)

課程與教學學系楊秀珠教授(左)獲頒長期服務獎

獲頒書院長期服務獎之同仁

( 按英文姓氏排序 )

張展鴻教授

程淑姿教授

樊善標教授

Prof. GLECKMAN

Jason Gawain

許敬文教授

黎明釗教授

林翠華教授

梁鳳蓮博士

梁關玉玲女士

麥高登教授

蘇樹榮先生

湯兆昇博士

湯遠明先生

許建斌教授

楊秀珠教授

易彩儀女士

張元亭教授

人類學系

物理系

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英文系

市場學系

歷史系

精神科學系

體育部

新亞書院

人類學系

體育部

物理系

體育部

電子工程學系

課程與教學學系

新亞書院

電子工程學系

離休同事 ( 按英文姓氏排序 )

張學明教授

徐林文珠女士

高江先生

何佳教授

葉黎淑儀女士

Prof. LASH Scott

Matthew

梁碧琪女士

李綺蓮女士

Ms. MISRA

Drisana

Prof. PARTLETT

William

蘇芳淑教授

黃柏年先生

余建華教授

張元亭教授

歷史系

人類學系

英文系

金融學系

文物館

新聞與傳播學院

性別研究課程

英語教學單位

英文系

法律學院

藝術系

保安及交通事務處

物理系

電子工程學系

P:377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692)

-4-

暢尋志趣 唱出人生高歌─

專訪新亞之友

專訪新亞書院校董黃桂林博士

訪問︰梁嘉儀、陸敏聰、湯港樑(第二屆新亞青年學人計劃學員)

撰文︰梁嘉儀、湯港樑

黃 桂 林 博 士 是 一 位 傑 出 投 資 銀 行 家, 他 自 二 ○ ○ 五 年 起 擔

任 新 亞 書 院 校 董, 至 今 剛 好 踏 入 第 十 個 年 頭。 自 從 黃 博 士 於 五 年

前 自 美 林( 亞 太 有 限 公 司 ) 退 休 後, 便 出 任 殷 視 顧 問 有 限 公 司

的 主 席, 同 時 亦 全 神 投 入 義 務 工 作。 是 次 專 訪, 本 刊 將 跟 黃 博

士 細 說 工 作 以 外 的「 事 業 」, 談 公 益、 教 育, 也 說 音 樂 興 趣。

專業導師卜四堅先生(左一)擔任「表達及溝通技

巧訓練」之導師,協助新亞學生及校友提高面試、

報告及日常以英語溝通時的自信心、基本表達及

溝通能力,同時加強團隊互動的技巧。

二○一三年三月,黃桂林博士為「新亞書院

學長計劃之職業講座」擔任其中一位主講嘉

賓,講座 主 題 為「創業 ‧ 金融」,眾參加者

啟發良多。左起︰吳富強校友、黃桂林博士、

鄧鉅明校董

P:378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693)

-5-

多方位回饋母校

黃桂林博士於一九六八年考進香港中文大

我認為很值得盡力去支持。」

的地位很高,亦培育了大量人才,作為校友的

雖然中大是一所相對年輕的大學,但在學術界

掖後輩︰「我於中大畢業,對此我感到很自豪;

的捐款,說的更是出謀獻策,出心、出力地扶

饋母校。那種對母校的支持,不單純是金錢上

忙碌打拼,多年來仍從不間斷地關注中大、回

太區投資銀行部主席等多項要職。儘管其如何

十七年之久,擔任亞太區投資銀行部主管、亞

計及金融文憑資格,在退休前於美林工作長達

融模式。在商界工作後,透過夜間課程修畢會

士學位,研究十九世紀下半葉的中英貿易和金

學聯合書院主修歷史;後獲英國理斯特大學博

黃博士對中大醫院發展、金融教育、學生

發展等各方面尤其關注,舉例說中大於二

○一

○年前已計劃興建私家醫院,剛退休的黃博士

可於明年破土動工興建。

脈,協助融資安排。現階段估計,中大醫院將

專責小組成員,運用其豐富的融資經驗及人

療中心及醫院有限公司的董事及私營教學醫院

動,義不容辭應邀參與上述計劃,任職中大醫

仍樂於投入實事好事,他深被各有關教授所感

除金融本行外,黃博士亦

情繫中華文史哲,自二○ ○

表達能力不足,於是黃博士便想

曾有不少人批評香港的大學生的

心於書院內育人之事。早年,

年起,擔任新亞書院校董,勞

秀,只批評他們的弱點並沒有意

港的大學畢業生很多方面都很優

法子幫助學生改善這缺點︰「香

(\"Genuine Communication

林博士捐款支持舉辦「表達及溝通技巧訓練」

思,應該想辦法來幫助他們。」翌年起,黃桂

─ Intensive Training on

Presen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並親自請

來他在美林的專業導師卜四堅先生 (Mr. James

Bryce)為新亞學生開班傳技。「學習如何令說

裨益甚大。

加,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九年,對學生、校友的

校友亦躍躍欲試,故後來亦開放予新亞校友參

年都舉辦,果然漣漪遂起,連不少投身職場的

學生額外提供這方面的培訓,自此這工作坊每

象,這很重要。」其他大學很少會另撥資源為

話更生動、讓聽眾對你所說的話留下深刻印

為拓學子眼界,黃校博士多年來亦贊助中

黃桂林博士每年抽空出席「表達及溝通技

巧訓練」的頒獎典禮及晚宴

P:379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6-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694)

種種,足見黃博士關顧學生之情。

能趁青春,多交遊見聞,享受大學時光。以上

大及書院各項學生海外交流活動,冀望學子們

從歌劇領略世界之大

除了醫療及教育,推廣歌劇是黃桂林博士

從學習「美聲唱法」

近年致力籌謀的工作,過去兩年多以來,他亦

︵Bel Canto︶中獲得不少

滿足感。

「我的大女兒是唱歌劇的,因為她而開

始接觸歌劇,並開始產生興趣。」二○ ○九年

博士除了感念家人的

為推動歌劇出一分力。談到歌劇之為志趣,黃

入香港歌劇院,任職董事及發展委員會主席,

是黃博士退休之年,當年他在太太的鼓勵下加

啓發及鼓勵,亦有見自己

毛,於是在二

加入香港歌劇院數載,對歌劇的認識仍止於皮

○一三年起下定決心拜師,開始

同,也有相當的難度。

與音的連接平滑,與一般流行曲的唱法截然不

美,富於變化,而且強調氣聲一致,特點是音

性很高的「美聲唱法」,此種唱歌技法音色優

學習唱歌,並選擇了常用於意大利歌劇、藝術

拜師之時,黃博士已計劃於二

○一四年為

香港歌劇院的籌款演唱會首唱,他亦馬上坐言

在現今的社會尤為重要。

性情及修養大有裨益,使人心胸廣闊,不易流於極端,

些是以往的工作所得不到的樂趣。」黃博士認為音樂於

世界之大,這

啟發人生領略

人享受其中,

陶冶性情、令

技。「音樂能

兩首登台獻

以中意歌曲共

上課三日,終

練習,每星期

整年的時間去

起行,用了一

作為香港歌劇院的董事,黃博士時刻也為推廣歌劇

(\"Franz Lehár's: The Land of Smiles\")

與艾福特劇院聯合製作萊哈爾的德國歌劇「微笑之國」

賞,足見其心思與心意。像剛過去的五月,香港歌劇院

黃博士都會早早預留座位,邀請書院同仁及同學前往欣

步推廣。」近幾年,香港歌劇院每每有大型歌劇上演,

需要很高的藝術水平始能做到。希望歌劇在香港能進一

劇是最美妙的表演藝術,表演者需要同時駕馭演和唱,

等,亦建有不少具規模的歌劇院。」黃博士又表示︰「歌

但在某些國家仍發展得不錯,像日本、中國某些大城市

而出謀獻策,未敢怠慢。 「歌劇的觀眾群雖然比較狹窄,

於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續自行探索固中的奧妙。

觸過歌劇的學生,打開一扇藝術之窗,只待有興趣者繼

演出,便邀請了多位新亞同學免費欣賞,為那些未曾接

去年十月五日,書院於香港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會議廳舉行「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席上,

黃桂林博士以「美聲唱法」獻唱三首歌曲。

P:380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7-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695)

對新亞學生的寄語

訪問完結之際,黃博士亦

的辦法。

在批評之餘,能夠提供解決問題

地而處,不應只懂得批評,而是

分析問題。最後,需時刻學習易

能力、提高個人修養,以多角度

習、同窗交流,培養獨立思考的

份,好好讀書,透過向老師學

思想及志趣;第二,亦當做好本

姿多彩,有自由的空間發揮個人

因為大學生活沒有包袱,而且多

享受短短三、四年的校園生活,

認為,作為大學生,首先一定要

不忘給學生一些勉勵的說話。他

學生心聲

後記

\"The communication workshop was one of the best memorable experiences

in my first year of study. It was well-organised within an intensive day. For example,

it had different focuses on morning session and afternoon session. Also, it was

interactive because we had countless of chances to practice. It was not only conducted

like lectures. What's more, we learnt how to deliver the messages effectively

like using more simple words and having more pauses. This is, for sure, a good

platform to shape our communication skills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entire life.\"

能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作暑期交流對我來說意義深遠,在當地我上了門心理系叫作“Human

Happiness ”的課。探討幸福快樂是一條美國文化甚濃的命題,畢竟美國獨立宣言說明「追求幸

福,是不可剝奪的權利。」然而追求幸福並非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國民的專利。在這強調優質生活

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也該思考並討論「何謂幸福」,否則沒有對幸福的普遍理解,我們的文化、

文明進程便會失焦。當然「我們」所指的是人類整體、某國某族、還是某家庭某社群,仍須探討。

透過海外交流,你會發現人雖習相遠,而性還是相近。這課堂總結岀人要幸福靠的是兩個因素︰

一,跟身邊人有良好關係;二,不斷為理想目標工作。這種老生常談若不是有海外交流帶來不一

樣的空間、氛圍及抽離熟悉環境的機會,恐怕又被淹沒在繁華鬧市中。所以我很感激書院及贊助

人支持這樣一個暑期海外交流支助計劃,使我能在沒太大經濟壓力的情況下盡情安排一次「行萬

里路」的學習經驗。

吳子聰

(工管/一;「表達及溝通技巧訓練」參加者)

李依肋

(文化及宗教研究/三;「加州柏克來大學暑期海外交流計劃」參加者)

“To dream the impossible dream……”黃桂林博士曾於去年「新亞書院六十五周年晚宴」台上引吭高歌,

嗓音一如眾賓客掌聲響徹全堂。謙稱「初哥」的黃博士,原來是在退休後始憑其堅毅志趣,練就一身好唱功。

身為新亞校董會副主席的他,本著盡己所能、全情投入的宗旨,既研習歌藝,同時致力掖助書院及母校發展,

幫助中大醫院的籌建,栽培芸芸學子,令人欽佩。在此,筆者衷心祝福黃博士能擁有豐盛兼退而不休的生活,

同時祝願中大醫院能順利籌建、本地歌劇水平更上層樓,觀眾量、質俱升,讓香港演藝人才得以一展本領。

去年五月,黃桂林博士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

院士銜。

P:381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696)

試步‧新亞

-8-

由本學年開始,《新亞生活》創設全新專欄〈試步.新亞〉,由校園記者發掘各種他

們感興趣的話題,放眼校園內外,兼顧嚴肅輕鬆。今年的主題是「家在新亞」,為讀者報

道「家門內」有趣、有意義的大小事情。校園記者是二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對書院有初步認

識,卻鮮有駐足觀賞書院之可愛,藉著是次難得機會,新手上陣,初踱書院內小徑大路,與

新亞人閒聊探秘,以清新筆調撰稿,一手包辦採訪拍照等。本著對新亞的熱愛、與眾分享的

興奮,期待〈試步.新亞〉能為大家記錄校園的魅力所在,以及那些細碎而深刻的悸動。

讀書、上莊、住宿、兼職、拍拖並

稱「大學五件事」。其中,宿舍生活是

大部分學生邁向獨立的轉捩點。

入住宿舍,不但能擁有個人的生活

空間,更有機會學習照顧自己,是不少

大學新鮮人夢寐以求的事。當中,有不

少宿生毅然加入宿生會,決心為宿舍服

務。究竟同時兼顧住宿和上莊,背後有

何得著?在本學年最後一期專欄,我們

訪問了於一九九六年畢業、連任兩屆知

行樓宿生會的陳家樂師兄,現屆紫霞樓

宿生會主席王志光同學、學思樓宿生會

主席黃詠桐同學,以及知行樓宿生會主

席曾瑋霖同學,一同分享參加宿生會的

酸甜苦辣。

校園記者︰楊敬雯、鄭嘉韻(中文/三)

P:382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9697)

-

9

-

中大一宿難求,陳家樂師兄

二十載,住宿的經歷仍歷歷在目!

次競選新一屆宿生會。雖然畢業近

係,那種滿足感更促使陳師兄再

選,與莊員、宿生建立緊密的關

兄於一九九三年參與宿生會的競

惜。為了多體驗宿舍生活,陳師

部分,所以對於得到宿位倍感珍

認為住宿是大學生活不可分割的一

王志光同學希望加入宿生會,從

因促使王同學決心加入紫霞宿生會。

對,容易培養出深厚的友誼,這些原

一同解決困難。宿生會的莊員朝夕相

而認識一班知心好友, 彼此互相扶持,

黃詠桐同學憶述當初加入學思樓宿

由那時開始便萌生加入宿生會的念頭。

友善地解釋抽房程序,使其倍感溫暖,

記得在「入宿日」時,應屆的宿生會師姐

生會,皆因想「上莊」認識更多朋友。尤

黃同學加入宿生會前,曾聽說前來

書院,亦可創造大學生活的難忘回憶。

希望親力親為舉辦活動,多回饋宿舍與

減少許多樂趣,故挺身而出「上莊」,

思樓的宿生會一旦組織不成,宿舍生活會

而且害怕籌辦活動會十分辛苦,她擔心學

生擔心參加宿生會要付出大量私人時間,

「傾莊」的同學數量不足,原因是不少宿

陳家樂師兄王志光同學黃詠桐同學

P:383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10-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698)

每一屆宿生會正式上任前,皆需經

順道邀請同學前來諮詢大會。

就是,在宿生會成員遇到個別宿生時,

照、宣傳海報、宣傳橫額。額外的宣傳

宣傳只需具備三項道具:宿生會的合

的變化。陳家樂師兄指,從前的宿生會

傳期的活動在短短的廿多年間已有不少

過一段宣傳期,才進入諮詢階段。而宣

到了今天,宿生會的宣傳手法變得

案的裝飾物與字牌贈送給同學。

會的名稱是「維他命思」,故有檸檬圖

糖水。除了宣傳海報和橫額,因其宿生

會宣傳期間,早晚均向宿生派送早餐和

更多元化。舉例說,今年的學思樓宿生

王志光同學則表示,今年的紫霞宿

每一層、每一間房,目的是通知同學諮

生會在宣傳期時,莊員均走遍紫霞樓的

準備了早餐派送給宿生、製作

詢大會的日子。紫霞宿生會的成員亦

“ Table

Stands ”於學生餐廳內擺放,以及在

邵逸夫堂、新亞餐廳與宿舍樓下

“ dem

beat ”,希望引起同學的關注及支持。

進行

傳手法,亦以派發糖水、早餐、集體

曾瑋霖同學亦表示,知行宿生會的宣

“ dem beat ”為主。

對於今天的宣傳手法,陳師兄表

法可以嘗試。以

傳統,因為每一個時期都會有新奇的手

示:「每一屆的宿生會也不一定要跟隨

“ dem beat ”這一美

手法與活動。」

自己的風格,不需要完全因襲過往的

但近年來卻成為濫調。故大家應尋找

曾轟動一時,彰顯了很好的宣傳效果,

式宣傳手法為例,最初傳入中大時亦

過去的聯宿活動很受歡迎,但近年非本地學生

增多,對聯宿活動興趣較低,故參與人數未如

理想。黃詠桐同學趁此機會呼籲宿生多多參與

活動,與其他同學交流。

P:384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11-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699)

宿生會每年舉辦的活動眾多,可謂

到便宜又美味的食物。

想,百佳地理位置又較遠,同學很難吃

而當年新亞餐廳的膳食質素亦未如理

部。當年的大學站並沒有開設便利店,

活動,陳師兄笑言最難忘的就是小賣

融合笑聲與汗水。談及宿生會的服務與

有見及此,陳師兄所在的知行樓宿

來光顧。

生,甚至其他宿舍、其他書院的學生前

更多,價錢卻更便宜,吸引不少知行宿

杯麵與零食。其貨品的種類甚至比百佳

亦銷售各式冰凍冷藏點心,以及多款

售。因宿生會設有大型冰箱,故小賣部

向批發商大批訂購貨源,再以微利轉

生會決心打造合乎同學需求的小賣部,

陳師兄夥同莊員每晚十時三十分

如替換更大的電視機與購買

部所得,悉數用於改善宿舍設施,例

入貨收據,絕不私自挪用收入。小賣

高達兩千元。一眾莊員小心保存所有出

至十一時三十分開店,每日營業額可

LD機等。

陳師兄感嘆道:「當年的成功歸

彼此相熟,人情味濃。

了人。多數宿生均積極參與宿舍活動,

或舉行「夜話」時,知行大廳總是坐滿

愉快。此外,以前每當宿舍「派糖水」

與宿生會彼此信任,才令做事氣氛如此

功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因為宿生

隨著時間流逝,如今宿生會的活

定活動的性質和內容。

舍都按照學生的興趣和意向,從而決

動既有傳承過去,亦有其創新。各宿

宿生會為宿生服務,為宿生提供許多福利,亦舉辦許多活

動為宿舍生活增添光彩。但近年有意加入宿生會的同學越

來越少,希望宿生多多關注宿生會,予以支持。

四宿皆有自己的小食部,夜晚十時開始開放,售賣熟食、

零食、雪糕雪條、生活用品等,以方便宿生。

四宿每年有兩大傳統聯宿活動,分別是三月的聯宿派對和

十月的鬼屋。因合作舉辦聯莊活動,四宿的宿生會關係融

洽。今年的聯宿派對主題為牛仔,四宿的同學絞盡腦汁,

在服裝和裝飾上花了許多心思,其中更包括一隻高達一米

八的印第安馬,十分壯觀。如今仍放置於學思小賣部之外,

供人觀賞。

P:385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投稿

是屆新亞學人計劃之中,有幸邀請了多位

者︽香港詩情︾一書。

近體詩格律。何教授一開始便慷慨地贈送參加

書院邀請了何文匯教授與我們談談粵音知識和

知識。於二月六日及二月十三日的午餐會中,

教授與一眾學員深入淺出地分享其專業領域的

一開始,何教授談及以往三年制學生必修

調平仄,就可以查傳統形式的中文字典,如︽漢

入,上承於宋代的︽廣韻︾系統,學懂粵語的聲

方方言,保留了中古時期聲調的特色,有平上去

學懂粵語拼音是非常重要的事。由於粵音作為南

當時本地學生大多都不合格。然而,何教授認為

和粵語拼音。由於本地教育並不包括粵語拼音,

程教的便是字典常用的國際音標、普通話拼音

提升語文水平,先要學會查字典,故語文精修課

的語文精修課程,是他提議創設的。他認為,要

認識中國文化的底蘊。

語辭典︾、︽中文大辭典︾等,亦能讀懂詩文,

粵語有六個音階,分作陰調和陽調。何教

易說錯的就是入聲了。入聲即是塞音,以

陽調的音階時,就會容易錯音。另一個大家容

他即場叫我們試試調聲,果然有不少同學說到

因為沒有概念,當唱歌一樣學習,就不易出錯。

時會容易記成其他的有漢字的音,反觀小朋友

困難,因為部份音階沒有相對的漢字書寫,學習

授據他多年經驗指出,成年始學粵語音階會較為

[-p]、

[-t] 、[-k]作韻尾,發音時氣不上鼻。而塞音韻

尾與鼻音韻尾相對應,[-ng]對[-k],舌尖平放,

不碰上顎;[-n]對[-t] ,舌尖上翹並抵住上顎,

[-m]對[-p] ,發音時雙唇閉上。知道規律後,

語為普通話的同學在何教授的指點下,亦能發

發音就不會錯了。席間同我們都不斷嘗試,母

新亞青年學人計劃之中文午餐分享會

楊敬雯(中文/三)

(9700)

-12

-

P:386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01)

出較為標準的粵語讀音。

學會聲調,就能分辨平仄;能夠分辨平仄,

授的指導下,試切了些字,亦感覺非常有趣。

這種彈性使它可以一直沿用不廢。我們在何教

的方言可以運用反切切出同一漢字的當地方音,

套用,亦會有可能不認識所用字,但不同地方

不科學化,由於古今音變問題,現在不能完全

取韻母平仄,例如﹁東﹂就是德紅切。反切並

來為一個漢字注音,上字取其聲母陰陽,下字其

和﹁羊﹂,其餘均為仄聲。反切則是用兩個漢字

是陽平、 陰平聲, 為最高和最低的聲調, 如 ﹁央﹂

就可以學習反切;學會這些後就會讀詩。平聲即

何教授又指出,詩詞的演變與聲韻變化息

的人看詩時,可能因應格律而知道該字的平仄,

格的要求。由於部份漢字一字多音,懂得格律

們說明聲調和韻部。再者,近體詩對平仄有嚴

韻︾簡化而成,教授用同學的姓名為例,向我

調平仄而發展。作詩押韻一般用平水韻,由︽廣

息相關,近體詩的格律正是因為南朝開始研究聲

-13-

說出詩中平仄,同學都十分雀躍。

但慢慢試了幾次,即使不是中文系的同學亦能

合不合律,雖然我們尚未熟練,不能即時回答,

教授基本格律後,即席吟誦幾首詩,叫我們看

懂得唸什麼聲調,從而知道該字的意思。何教授

另外,有同學問及何教授對以普通話教中

熱烈的討論。

的同學亦分享自己學習粵語的經驗,亦有一番

他的回應引起了同學的興趣,以普通話為母語

夠讓同學更易學習歷代詩詞古文中的文化精髓。

為了避免溝通或看文章時的誤會,但熟悉粵語能

文的意見,他認為需要學習簡體字和普通話,是

兩次分享之中,何教授都不吝告知其所見

用的粵語有更深認識,確令我們獲益良多。

從文學以外的角度接觸詩詞,亦對我們日常使

研究語言文字的學問︶的一部份,可以讓我們

從練習和交談之中明白。聲韻作為傳統小學︵即

他同學縱然沒有特別學習過平仄格律,仍可以

所聞,我作為中文系的學生可以溫故知新,而其

P:387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作為一名地理系的學生,實地 報告 活動 的海外地理考察。 的知識,所以我亦十分珍惜最後一次 讓我們實實在在體驗和實踐到課堂上 是海外的考察,因為每一次的考察都 我們仍然會期待每一次的考察,特別 實地考察過程中可能會感到吃力,但 考察幾乎是每科的課程之一。雖然在 這次的江西地理考察再次鞏固 會到盧山實地考察。到了盧山才了解 能透過文字去欣賞它,如今終於有機 瀑布︾,當時的我已認識盧山,但只 曾經有一次參加集誦的詩是︽望盧山 山的考察最讓我感嘆和驚訝。小學 我更了解江西的自然地貌。當中盧 地、龍虎山丹霞地貌和盧山等都讓 知識。在自然地理方面,鄱陽湖濕 們學習了更多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 了我的知識。在這次的考察當中,我銘心﹂。 親身去感受過,學到的知識才會刻骨 識。每一次考察過後都體會到﹁只有 劃館也令我們增長了不少城市規劃知 方向。而且,江西的新發展城市的規 加了解到中國現時的工業發展趨勢和 市、新餘市等新興工業城市考察,更 文地理方面,我們到了江西的萍鄉 到它的斷層構造和冰川遺址等等。人 海外考察可以學會的除了知識 的一個小鎮可以這麼發達?銀行、郵 時,心中感到十分震驚,為甚麼盧山 訝。還記得當我一到達盧山的牯嶺鎮 完善的配套,盧山的發展更讓我驚 展比我想像的更完善,很多地方都有 地區。但是,出乎意料,江西省的發 不太大,本以為它必定是發展落後的 發展。坦白說,當初對江西省的好感 外,還可以體會到當地的本土文化和 江西地理考察團活動報告姜婉婷(地理與資源管理學/三)

-14-

(9702)

呢。

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觀看別人製造陶瓷

景德鎮的陶瓷村亦令我大開眼界,這

比其他已發展的地區更發達。而江西

局和不同總類的商店應有盡有,甚至

另外,這個考察團亦深深令我

手。

迷路等問題,當地人也很樂意伸出援

而且,在整個考察中,每當我們遇到

們在寒冷的氣溫下仍感到十分溫暖。

進行交流,當地學生的熱情招待令我

的最後一天,我們到了江西師範大學

感受到江西的人情味和熱情。在考察

總括而言,我十分感激新亞書

了我的眼界。

令我更加了解中國的地區發展,擴闊

察不僅再次鞏固了我的地理知識,亦

院資助了這次的考察,因為這次的考

P:388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15-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03)

報告

活動新亞書院歌唱比賽

2015年度新亞書院歌唱比賽籌委會

本年度新亞書院歌唱比賽決賽

鮮花以示支持。

色,更有部分台下觀眾向參賽者送上

其自選歌曲。參賽者的表現都十分出

形式逐一介紹八位參賽者出場,演唱

的為獨唱組準決賽,司儀以電台節目

於三月二十六日晚上舉行。打響頭炮

獨唱組準決賽完結後,本年的

其中一位嘉賓評判

—本地獨立唱作

歌手Serrini為我們獻唱了兩首自創

更令觀眾情緒高漲。

現場笑聲不斷。而緊接着的籌委表演

告歌或流行曲作為基礎進行改編,令

賽環節,三個組合都以耳熟能詳的廣

當中亦有兩隊樂隊。再來是創意組比

賽。六組參賽者中大多為二人組合,

歌曲。表演過後隨即進入合唱組決

笑聲過後,便來到獨唱組的總

﹁才女﹂兩曲。在同學

嘉賓林二汶為觀眾獻唱﹁無忘花﹂和

眾掌聲如雷。總決賽結束後,第二位

上施展渾身解數,表現更為出色,觀

參賽者。入圍的參賽者在總決賽舞台

決賽,評判自八位參賽者中選出四位

Encore的呼

分動聽,並鼓勵同學繼續努力。

者在清唱環節演唱的﹁至死不渝﹂十

在表演的同時,更大讚其中一位參賽

死不渝﹂,同學歡呼聲不斷。林二汶

聲下,她更為同學即場清唱一段﹁至

表演結束後,就是緊張刺激的

Super Girls

入尾聲。本年新唱的最後一組嘉賓

頒獎及抽獎環節,而節目亦即將進

出場,為同學獻唱兩首

的書院生活回憶。

可以再接再厲,為新亞同學締造美好

眾,場面十分熱鬧。期望新唱在來年

招牌歌曲,亦在尾段派發明信片給觀

P:389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投稿三月二十八日的新亞校園迎來 體現了他們數月來努力學習的成果。 賽者一試自己的廣東話表達能力,也 故事訓練課程﹂,這次比賽不但讓參 前已接受為期四個多月的﹁廣東話講 東話講故事比賽﹂。小朋友們在比賽 少數族裔及新來港人士︶合辦的﹁廣 和新家園協會︵按︰此協會主要服務 校園,為的是參加由九龍西區扶輪社 非洲等家庭,他們大多首次踏足大學 港印度、 尼泊爾、 巴基斯坦、 菲律賓、 五、六歲至十一、二歲不等,來自居 一群少數族裔小朋友,這群小人兒由 這﹁廣東話講故事比賽﹂是九 隔閡,在日常生活、學習或就業面對 辦機構明白不少少數族裔人士因語言 發展計劃﹂的其中一項大型活動,主 ﹁扶輪新家園少數族裔兒童及青少年 龍西區扶輪社和新家園協會攜手主辦機會,並鼓勵社會接納多元文化。 族共融,增加居港少數族裔人士發展 坊等多項不同類型活動,旨在推動種 賽、職業導向參觀、親子廣東話工作 故事比賽﹂外,還包括康體訓練及比 劃由去年九月已開展,除﹁廣東話講 年學習中文和說廣東話。整個服務計 味方式,引導少數族裔兒童或青少 重重困難,故希望以﹁說故事﹂的趣 說回比賽當天情況,是次參賽 國語文教育工作者黃陳麗生女士、 文化的人類學系譚少薇教授、資深中 括致力研究本港尼泊爾人社區及族群 限時演繹一指定故事。評審團成員包 高小︵小四至小六︶兩組作賽,每人 鬧!參賽者分初小︵小一至小三︶和 達二百人,比賽場地雲起軒好不熱 扶輪社社員、義工等,出席活動者幾 小朋友達七十多人,連同觀賽家長、 說一個故事,拉近彼此距離

廣東話講故事比賽

游吳慧蓮

-16-

(9704)

比賽圓滿結束,參賽者、主辦單位成員及活動義工心情興奮。

P:390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17-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05)

﹁國際扶輪3450地區﹂前區總監楊

獎﹂五名,嘉獎表現良佳參賽者。

冠、亞、季軍各一,並設﹁最具潛質

情、台風,以及創意評分,每組選出

者語言運用、語速、聲線、吐字、表

港︶陳義飛先生。四位評審根據參賽

宗謙醫生、新家園協會服務總監︵香

對大部分參賽小朋友而言,要

說的也是,小朋友完成賽事後,均獲

心中,每一位參賽者都是贏家!﹂。

好,我必定引以為傲!在我們評審團

尼泊爾語能說得像您們的廣東話一樣

向參賽者總結其表現所說:﹁若我的

誰負並不怎麼重要,正如譚少薇教授

偷偷瞄向評判,煞是可愛!其實誰勝

處稍有猶豫,嘟嘟嘴,搔搔頭,眼睛

誤;亦有年紀較幼的,說到較難表述

緊張地反覆練習,生怕演述時有所失

仍拿著寫滿拼音和註解的故事文本,

繹故事絕不容易。不少參賽者出場前

辨認中文方塊字和流暢地以廣東話演

便知他們都﹁贏﹂了!

孜孜地掛上或拿著獎牌,一臉滿足,

頒獎牌,以示鼓勵。看參賽者全都喜

作為籌辦這項活動的義工,我

共行!

族,不問背景,均可攜手共融,同心

相接受、互相包容的信念,不分種

夕可達,但我深信秉持互相瞭解、互

明白要拉近不同族群的距離並非朝

深深感謝每位幫助我們的朋

再度合作。

後有機會在其他社會服務中與您們

可能這麼順利完成活動,非常期待日

有您們的積極參與和協助,我們絕不

盡己職,熱誠服務,極富責任感,沒

員,您們無論擔任任何工作崗位均克

天。更要感謝新亞扶輪青年團多位成

感受絕美的新亞校園,度過難忘的一

軒為比賽場地,讓一眾少數族裔朋友

長對這項活動的支持,容我們以雲起

友!由衷感謝新亞書院及黃乃正院

九龍西區扶輪社顧國偉社長(後排右三)偕夫人顧羅德儀女士

(右四) 與比賽評審團成員、活動籌辦者及新亞扶輪青年團

合攝

初級組參賽者 一高級組參賽者生動演繹故事

去年奪「第十屆香港公開舞台魔術比賽」冠軍的新亞校友張君恒

先生表演魔術,為少數族裔小朋友送上歡樂!

P:391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9706)

投稿中華民族復興首要的是人才─ 以錢穆《國史大綱》的觀點分析(下)

張建雄

唐朝貞觀之後,高宗懈弛,武后放肆,

是無可非議的。

經一段時間,大有為政府,必定要革新,這

個窮兵贖武,王室窮奢之禍,任何一個朝代,

靡,全都加劇,終於引起安史之亂。又是一

於晏安﹂,令官僚膨脹,吏治腐敗,王室奢

昌的氣運﹂之下,﹁始則肆意開邊,繼溺游

中宗韋后亂政,玄宗不能革新,在﹁盛大光

唐代經黃巢、秦宗權等流寇大騷動十幾

五代十國亂華史

人,一位是流寇,一位是募兵,這時北方中

有八姓,十三君,而開國之君,三名是胡

﹁上承唐、下啟宋﹂,但前後只五十四年,

幾乎難於想像,難於形容。五代名義上是

和胡人,不斷爭奪,橫徵暴歛,水深火熱,

直是中國有史以來未有之慘境。﹂當時武人

上最不堪的時代,錢穆結論,﹁民生其間,

年後,終於傾覆,變成五代十國,是中國史

間,燕雲十六州由異族統治達六百年!

的前例,若由安史之亂算起,稱於異族的時

本人一直要當中國土地的異族,因為有成功

是長期受異族的統治,所以自清朝以來,日

四百二十四年,那一帶土地的人民,可以說

州︶,直至元朝末代的順帝退出中國,凡

山的行為而已,割燕雲十六州︵或幽薊十六

國︶,事之以父,胡人認胡人作父,亦安祿

塘︵胡人︶,稱臣更北的契丹︵即後來的遼

國,已到了最不像樣的時代。由後晉石敬

五代在黃河流域,十國在長江的南︵北

國,宋兄遼弟,但遼蕭太后為叔母,還要送

州亦拿不回。但澶淵之盟,宋遼結為兄弟之

平復南方,而無力打敗遼國,甚至燕雲十六

穆好用之語︶上軌道的中央政治機構,只能

的祖國,宋太祖成立了一個﹁像樣的﹂︵錢

是政治最清明,遼國漢族百年後已忘了南方

漢除外︶,更北的契丹立國變成遼國,反而

此宋遼不交兵一百二十年,最後雙雙亡於金。

時早已如此,此是慣例而已,不得不接受,自

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這不是新招,石敬塘

錢穆最欣賞是宋代由范仲淹創立秀才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范仲淹

馬關條約要二億兩,亦取經於此而已,所以

頭﹂。北宋民間多富有,日本甲午之戰後,

萬兩、銀五千萬兩、絹緞百萬匹、牛馬萬

但亡國前,北宋尊大金為伯父,送﹁金五百

改革不成,在黨爭中亡國,是為靖康之難。

因為有外來因素,是甚麼之前無人知。北宋

敗論英雄,不以榮辱定得失﹂,歷史名訓,

﹁所謂君子﹂,但二者都失敗了,﹁不以成

小人﹂,而反對王安石熙寧新法,則是當時

教師﹂,反對范仲淹慶曆改革的是﹁是所謂

相﹂。還有胡瑗是北宋公私學校裏的﹁模範

而樂﹂,范仲淹是北宋政治上的﹁模範宰

教,教旨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

作者按︰本文曾發表於 ︽灼見名家︾ 電子周報 ︵二○一五年三月十九日︶ , 現分上、 下兩篇投稿 ︽新亞生活︾ , 懇請讀者指正。

-18

-

P:392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07)

-19-

岳飛足不朽。

將,﹁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怕死﹂,此十字

到南宋,索性稱臣了,這還是有岳飛這名大

宋朝最﹁不像樣﹂的人物自然是秦檜,

呑金滅宋是蒙古大軍。

人亦﹁不像樣﹂極了。但女真亦轉弱,所以

大金關係,一直是金叔宋姪和金伯宋姪,宋

自秦檜以下,相臣皆非,焉得不亡。南宋和

亦為後世的罪人,且罰跪於杭州岳廟,南宋

州言和誤國,則﹁檜不僅為南宋之罪人矣﹂,

和為正義公論所不容。﹂明懷宗以不敢與滿

可擇利為之,而自檜以後,遂令人竟認為主

和,但無政績,錢穆認為﹁夫對外和戰,本

用事易執政二十八人,皆世無一譽。秦檜主

但在元朝之下,中國人只當三等漢人和

﹁不像樣﹂也。

以信西天僧演揲兒法,醜聲穢行,竟以亡國。

慘!元代僧侶為貴族社會,而元順帝父子竟

下,﹁郡邑長吏,皆其僮僕,此前古所無。﹂

吏,一個省亦無人通文墨,蒙古只奴視其部

四等南人百年,元朝諸帝不習漢文,所用官

明太祖朱元璋是劉邦後唯一由平民直起

代特色是嚴刑酷罰來對待士大夫,京官每人

像樣的人物,而建立一個中國傳統政治。明

為天子,只因能起用劉基︵伯溫︶、宋濂等

皇帝,不堪一擊。

立八股文,廢宰相,獨攬大權,遇上懶惰的

在南宋之上,幾有兩漢之風﹂。當然明代創

袖人才,所以明初以來,﹁吏治澄清百餘年,

朝尊重學校和設立翰林苑制度,培養政府領

上朝必與妻子訣別,真是誰要當官呢?但明

開發民智人才第一

中國國力南移,西南諸省開發,南海殖

期之來臨。北方復興,必為其重要一幕。﹂

舊分子之回饋與復旺,將來中國新的隆盛時

一面因常有賴新分子之參加,而同時必需有

躍﹂。錢穆理論:﹁一民族與國家的復興,

始,﹁漢唐黃金時代,不復在他們的心神活

由滿族興起,到日本侵華,都是由北方開

對惡政兵禍天災,無力抵抗,這五百年來

秀分子不斷南遷,留下來的散漫而無組織,

了。中國國力南移,北方受外禍益烈,優

尚有鄭經、鄭成功父子,經營東盟亦五百年

大﹂之國了,國債盈門,亦危也。明朝末

財急起直進,為時已晚,況且日本已非﹁財

關係已有六百年,日本人要廿一世紀才挾

士,橫繞印度洋而至非洲東岸。中國與非洲

鄭和七下南洋,二百多條艦隊,二萬七千將

民,起於明代,為近世中國﹁開新基運﹂,

民族復興在教育,﹁開發民智,陶育人

列強分為幾個獨立國家,亦算國運未盡。

能平亂,不能致治﹂,滿清亦無救,但未為

成功﹂,曾、李、胡、左等中興大臣,﹁僅

秀全起義,但因﹁其領袖人物不夠標格不能

志節和篤實學風,留下推翻滿清的種子,洪

清朝無以得佔全中國,但明代遺民亦以堅貞

穆着墨不多,只是漢奸降附者日多,無漢奸

秦儒家思想的復活與翻新。﹂滿清入關,錢

為第三步。﹂錢穆提出﹁新儒教﹂:﹁即先

才為第一步,改進政治為第二步,創造理想

中日甲午之戰,不覺已一百二十年,中

能也。

﹁只能欺妄深山愚民﹂,﹁欺盡天下﹂則不

大勢所趨,日本居然淡忘歷史,以美化為尚,

自此中國歷史已與世界歷史接軌,這是世界

自己亦受戰禍,無暇東侵,亦是世運使然。

口期間日本獨力侵華,無功而退,各國列強

學畢業生七百八十萬人,已是一個香港的人

國人口由清末五億至今日十三億多,每年大

錢穆在︽國史大綱︾的結語:﹁政治不

多少元氣與精力。中國人對此都應三思。

要對此加以糾正與遏止,又不知費國家民族

則過激思想愈易傳播流行,愈易趨向極端。﹂

安定,則社會一切無出路,社會一切無出路,

P:393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08)投稿師道與書道:讀《錢穆先生書信集》有感

潘國鍵

(一

)

○一四年耶誕之月,黄浩潮、陸國燊

兩學兄寄贈所編︽錢穆先生書信集──為學、

集︾︶,細讀書中數函,不無感慨。

做人、親情與師生情懷︾︵下簡稱︽書信

(二

)

世之所謂儒士者,除了學問之外,更須

儒士云乎哉?

具備儒家至推崇的道德人格。有學而無德,

是以大儒錢穆先生之訓弟子也,品行居

信集︾頁六︶

重要的是要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書

先生告誡之曰︰﹁學術的創新尚在其次,更

先,學問其次。此余英時先生於此書序文記

(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三

)

可歎的是,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歐

美方興的經濟掛帥,事事講求﹁成本效益﹂

而性情志趣亦日以汙下。﹂ ︵︽書信集︾頁七

風,日增抑鬱不平之氣,不僅學問不長進,

在上之人各以私心為好惡,漸有奔競趨媚之

員與在校教學者﹁報酬相差過遠﹂,﹁又兼

長時,已察覺中文大學成立後,研究所研究

人﹂,未必容易。先生於一九六五年卸任院

新亞書院想做個有高尚品格的﹁堂堂正正的

的功利主義、大學庸俗化的洪流之下,任職

)

(

這不正亦今日學術界的貼切寫照? 四

)

戀棧錢財名位抑或退而修德立言,錢先

師也。

生選擇了後者。此先生之所以可敬且足為人

論實,切志做學問工夫者,先須拋棄名

利。蓋俗世社會之名利鬭爭,甚費氣力,何

意放棄申請晉升為中文大學史系教授,極為

於一九七三年對弟子吾恩師嚴耕望先生之決

暇顧得同樣要殫精竭慮的學術?此所以先生

祇能學傚嚴師之﹁澹泊自甘,

聊是非﹂。在學術上想要有大成就呢,也就

讚賞。原因是,此﹁可省自己精力,亦減無

寂寞自守﹂了

︵︽書信集︾頁五十四︶。

安貧樂道殊不易。當日錢先生慨歎的

指。﹂︵︽書信集︾頁五十四︶

真能潛心學術,有著作問世者,幾乎無從屈

是︰﹁大陸流亡海外學術界,二十餘年來,

至如再經

厚了,情況復又如何呢?

四十餘年後之今日,大學教席報酬相對更豐

唉!

(五

)

此無他,誤墮世俗塵網也。新亞書院以

染焉。

藉此或可稍抹俗世權勢名利蒙污真本性之塵

我真本性之﹁誠﹂。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誠明﹂為校訓,乃以治學之﹁明﹂,恢復

錢先生身體力行,不羣不黨,更不喜

與政界拉關係,因而﹁自問數十年來絕意

作者按︰本文純乃國鍵之雜感,無關學術。況年老目盲,但憑憶記。其是耶非耶,也請大家包涵了。

-20-

P:394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09)

-21-

八十二︶。

入政界,此下亦將如是﹂︵︽書信集︾頁

故此,新亞書院標榜的,不是做大官、

以振興吾民族而盡獻一生。

吾傳統文化並注入新生命︵包括西方文化︶

發大財。而是誠誠明明,專心治學,為承傳

(六

)

新亞書院之守護傳統儒家文化,並不代

下︶,

大唐三省制度,﹁不經鳳閣︵中書︶鸞臺︵門

分重視。秦漢丞相乃﹁副天子﹂,節制君權;

歷史政治制度的研究,錢先生和嚴先生都十

表錢先生在政治上就是贊成獨裁。對於中國

何名為敕﹂,君權同樣受到限制。祇

普通常識了。

這相信已是六、七十年代新亞文史系同學的

恨宋代廢相,然后君權愈張,政治愈見黑暗。

今之視儒學必為專制獨裁,不一定完全

正確。

(七

)

師之為道,不全在於學問,而尤貴乎人

品德修養而彰。

因書寫技法之學而顯,而祇會藉書家個人之

格,斯所謂人師也。考之書道亦然。書道不

書法者技巧,書道者精神。沒有高雅的

品格操守,難有清雅的書法作品。

(

故曰︰字如其人。 八

)

觀︽書信集︾錢先生信札翰墨,厚重

比較,或證吾言之非虛也︰

︵頁五十八︶與真卿所書︽祭姪文稿︾相

試將書中六八年先生覆嚴先生書函之書法

端雅,圓遒舒和,甚得顏真卿的神髓。今

(九

)

至如先生七二及七四年所書三函︵頁

活潑多姿,頗見褚遂良筆意。

六十二、六十四、六十六︶,字體氣度雍宏,

按一九三一年錢先生與沈尹默同在北京

露的高尚氣節,與先生之性情正相脗合也。

貞不屈,巍巍然道德君子。顏褚於書法中流

本出褚書。而真卿遂良皆大唐忠烈名臣,堅

否受他影響,國鍵不得而知。所知者,顏體

大學任教,時沈先生大力推崇褚書,先生有

(十

)

錢先生的書法,於顏體褚意之中自具風

術上之精闢著述而止?

格,令人喜愛。是則其超凢成就,又豈僅學

後記︰二

○一五年四月清明節後五日,

本文並載

土,幸福快樂。

風橫雨,倍思嚴師師母。祈願兩老於天國淨

眇人潘國鍵稿於多倫多如心齋燈下。窗外斜

www.poonkwokkin.com

錢穆先生書札墨迹 顏真卿《祭姪文稿》

P:395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22

-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9710)

投稿晉謁錢穆先生墓︵續二︶

關越強

肇熊學長如晤:

編按︰本刊一月號及三月號先後刊載︿晉謁錢穆先生墓﹀及︿晉謁錢穆先生墓︵續︶﹀,本文為該兩篇文章的延續。

幾個星期前,吾兄在這個平臺上,

各種方案,以備日後積極推行。

方面反應也迅速和正面,開始著手研究

為基礎。我當時回答是贊成的,而書院

計應該環繞着錢穆先生的各項著作內容

來,向學生們教授點歷史,而課程的設

建議在大學的通識教育科裡,騰出時間

小弟不過是布衣一名,只是行有餘

盤旋:吾兄的建議驚醒了夢中人,確實

這段時間學長的建議一直在我的腦海中

給學長支持外,並沒有多大的意義。但

而已。所以我的「贊同」,除了精神上

刊登的幾篇蕪文,只是有感而發的雜文

教育無緣;過去一段時間在《新亞生活》

學術薰陶,所以既不是歷史學者,更與

力,偶爾翻閱雜書自娛,從未受過嚴謹

窗好友,以至各方大雅君子指正。

引玉,還望學長,各位老師和先後期同

開討論其中的微言大義,又再一次拋磚

對症下藥了。小弟不才,嘗試在這裡展

對香港特區目前的文化和意識形態困局

香港的地緣政治地位,正在面臨範

的衝擊而轉變,才可順勢成事。

高望遠,恐怕要等到大氣候受到革命性

淫其中而不能動彈;若要破繭而出,登

識形態為主流大氣候的金鋼箍,大家浸

教育界和傳媒界還是受制於恐共反共意

前還是偏向新自由主義為顯學的一邊,

不容易明白瞭解,歷史發展的洪流,目

新的歷史起點上。但是這個概念和內涵

式轉移的轉捩點,或換句話說,是站在

這個大氣候的轉機,已經在我們的

眼前展開了帷幕。君不見全球西方各國

資銀行

就在三月底前爭相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

(AIIB) 嗎?但是,香港的學術界

嚴重落後於時代形勢了。

洞虛無的「理論」,誤導學子。香港是

學生們,灌輸這些無法無天,同時又空

牛角尖的老師們,還肆無忌憚努力地向

邦論」甚囂塵上;在課堂中,某些鑽進

中,新一輪的「中國崩潰論」,和「城

香港確實是病了,不知過去、不知

但是病竈何在?

潰了,「前景未卜」,大家焦慮浮躁了。

社會關系斷裂了,大家相互間的信任崩

第一,和非洲落後國家不相上下,各種

不知」。病徵隨處可見:貧富懸殊世界

現在、不知未來,痛心地說是有「三個

經過以青年學子為前線的「佔中」

事件後,市面上大家議論紛紛,對症下

P:396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23-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11)

政府知道了嗎?如何肩負?

政治責任。但是這項沉重的責任,特區

香港的歷史論述體系,這是特區政府的

時刻,為醫治「三個不知」,必須重建

限在那裡?特區政府在這個歷史轉折的

樣的歷史?錢穆先生歷史論述的時代侷

但問題是:為甚麼要唸歷史?要唸甚麼

史教育;愚見以為,意見和方向是對的。

藥,要求學生們必須唸歷史,要加強歷

這條問題傳統的答案, 是以史為鑒,

一、學生們為何要唸歷史?

仰。

以中國歷史上史官的鐵筆氣節,為人景

向老祖宗學習,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所

當然,歷史的論述也是中國文化的

歷史學習裡,人與物描述中醞釀開始的。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信念,也是從

習國史,是應有之義。中國傳統文化的

香港特區政府,要求全港學生,努力學

民,必須唸本國歷史。在這個前提下,

不論強弱、更不論立國長短,都要求國

凝聚民心。所以全球各國,不論大小、

的文化素養,有助培養人民的愛國情操,

載體中之一環;唸歷史,有助提升個人

學習歷史,還有一個更高層次的體

展中,個人思維能力昇華的體現。

會:歷史意識的培養。這是現代社會發

上一世紀初葉英國哲學家和歷史學

家柯林武德(Robin G. Collingwood)

以歷史也就是思想史:

為歷史學必須研究人類背後的思想,所

歷史思想有其自己

論,都沒有觸及歷史知識的特殊問題……

算說明數學的、神學的和科學知識的知識理

過去也不能為科學思維所領會…因而各種打

以領會的…過去也不能為神學思維所領會…

發生的特殊事件,這是不能用數學思維來加

的特殊的對象。過去包括空間和時間上不再

台灣當代歷史學者,逢甲大學周樑

意識下了個定義:

楷教授對歷史意識素有研究,他給歷史

人們自我察覺到過去、

間面向加深縱度,從現在到過去,同時也從

意識,最起碼人們能在思考問題時,能以時

無止境的,需要長期實踐的功夫…運用歷史

所謂君子自強不息,歷史意識的昇揚也是永

的知識、閱歷及體驗,不斷昇揚而日漸圓熟。

教授還繼續解釋:因為歷史意識常隨着個人

種過程中每件事物都一直在變遷中。周樑楷

現在和未來之間總是不斷流動的,而且在這

要。

他如何觀看過去…歷史思維比歷史知識更重

一個人如何觀看現在和未來也必然會影響

他如何看待現在和不久的未來;反過來說,

現再到未來。一個人如何觀看過去必然影響

台灣的清華大學,在一九九七年,

時宜。

香港舉辦討論歷史意識的研討會,正合

養,提升年輕一代的個人思維能力?在

代的使命何在?如何通過歷史意識的培

階段,香港的歷史教育,何去何從?時

以為香港特區發展正在踏進範式轉移

的研討會,是值得香港借鏡的;愚見

識與歷史教育的關係及意義。這樣視野

書分析編寫國際研討會」,討論歷史意

舉辦過「方法論:歷史意識和歷史教科

中國文化,是著重歷史的文化:從

二、學生們要唸甚麼樣的歷史?

國文化的孕育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從歷

如煙海,為世上其他文化所無。因此中

上文學作品和歷史故事,著述之多,浩

朝代的斷代史,以至地方誌和族譜,加

《資治通鑒》、《史通》等巨著,到各

鐵筆史官的傳統,到《春秋》、 《史記》、

P:397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24-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12)重意境和背景 史素材中吸收養料,使中國文化,有偏 (context) 的獨特性。成語

故事的言簡意賅,便是一個好例子。

英國殖民地時代的香港,是西方資

豐富情感的表達,也見風雅和韻味。

洗練與達意,粵曲與粵語流行曲的歌詞,

翻閱舊的報刊雜誌,仍見文字運用上的

所以當年普遍的中文水平,未見低落;

當時的中文教育,仍然是傳統的一套,

向英語的實用性,是時代發展所需。但

本主義世界體系中的一環,教育目標偏

打從回歸時候開始,香港的人文教

摧殘,詞彙狹小,寫不了通順文章。

境和背景薰陶,所以他們的想像力受到

語言的結構傳受,因此學生們脫離了意

國語文)的傳授,轉用學習英語為第二

育,急轉向以西方標準為標準;中文(中

至於歷史教育的問題, 不言而喻了。

友,他

數位前線歷史老師,其中兩位是新亞校

小弟動手撰寫這篇蕪文前,特意走訪了

\\她們同時擁有歷史學博士學位

歷史學術結構和學習方法上出現了三座

的。綜合看法,愚見以為橫亙在香港的

大山頭。

其一是學習方式是偏重了分析,缺

少了綜合的論述 (narration)。西方的學

缺陷。二十多年前暢銷書《第三波》

經的對象。但西方的學術方法,也有其

術方法,是我們兩三百年來上下求索取

(The

Third Wave) 作者 Alvin Toffler 對西方文

觀點:

化的零碎分析方法,有以下一針見血的

中國文化方法論恰恰與此相反,我

的附庸嗎?

轅北轍,但高下立見;我們還要做西方

其他。中西文化各有相異的方法論,南

的世界;而西方的則是唯我獨尊,不及

從競爭、合作的互動環境中,建立和諧

和「人道合一」,萬事萬物皆自強不息,

們的源頭是《易經》,講求「道法自然」

其二是學習方式著重了「理性思

上文引述的周樑楷教授說得很清楚:

維」,結果矯枉過正,扼殺了感性。

成,除了理性,感性的流露也是非常的重要。

然毫無生氣…少了幾分靈氣。歷史意識的養

在「理性」、「客觀」的口號下…變得木木

成熟,甚至僵化了生命意識…許多學生往往

性…不但成為了一道枷鎖,妨礙歷史意識的

當代北京大學的韓毓海教授,對所

凱撒、拿破崙身上吸取歷史教訓

說研究歷史,就是要從秦皇漢武、毛澤東、

就是所謂通過審判歷史上的錯誤…有人竟然

目出現的絕對謬誤,它聲稱歷史研究的目的,

所謂客觀主義,乃是一種以「絕對正確」面

謂「客觀主義」的批判,更是鞭辟入裡:

─這是何

等不自量力。

第三是學習方式墮進了西方霸權主

導的歷史決定主義的陷阱中。上海的投

“ One of the most highly developed skills in

contemporary Western civilization is dissection: the split up of

problems into their smallest possible components. We are good

at it. So good, we often forget to put the pieces together again.

This skill is perhaps most finely honed in science. There

we not only routinely break problems down into bite-sized

chunks and mini-chunks, we then very often isolate each one

from its environment by means of a useful trick. We say ceteris

paribus─all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In this way we can

ignore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our problem and the

rest of the universe. ”

P:398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25-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13)

資銀行家李世默(Eric Li),以他的深厚

界新秩序」。他認為:「

方學術界和主流傳媒,暢論「混沌的世

學養,和流暢英語,這幾年間,從橫西

主導國際關係的

的綜合結果。

是獨立行動的世界各國共同參與合作與競爭

新的結構將不是某大國預先設計的產物,而

持續的國際結構終將出現,但與過去不同,

會朝著某一必然的目標發展。」、「更加可

石…歷史決定主義,即宣稱一切人類社會都

和市場資本主義,將是奠定世界新秩序的基

義的烏托邦帶向世界的每個角落︰選舉民主

是一套二元對立的話語敘事…把民主自由主

零碎的分析、客觀主義、和歷史決

的病竈之一。

們學習和思維的方法,這才是香港病了

遮蓋了我們學習歷史的視野,誤導了我

定論是橫亙在我們眼前的三座大山頭,

三座大山中個別山頭,在西方發達

Niall Ferguson

當代英國歷史學家,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國家中也是存在的, 也是他們的流行病。

對當代的歷史教育,表露

的歷史訓練少了:

了他的強力不滿情緒,他認為他孩子們

這也不是香港特區歷史學習困局的

習沒有中心思想

寫照嗎?如何救救學子們,避免他們學

(有的,恐怕是附庸

於霸權,以霸權利益為圭臬的思想

),

教育?如何重編歷史課程

更沒有以培養歷史意識為目標的歷史

(bad history

books),跳出剪貼堆砌(scissors-andpaste)而又零碎的陷阱?還有,如何防 貽誤終生? 不能自拔,因而落後於形勢而不自知, 他們陷入西方霸權歷史決定論的思維而 止他們學習錯誤的工作方法?如何避免 錢穆先生是現代中國四大歷史學家之一

(與陳垣、呂思勉、陳寅恪諸大家

齊名

)。他的歷史論述(narration),從

性,表露無遺;格局恢宏,自成體系。

到《中國文化史導論》,憂國憂民的感

《國史大綱》、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穆先生的論述中,「中國文化

(大局面

)之地理背景」、「國家凝成

論述!

養新一代青年人歷史意識的不可或缺的

「中西接觸與文化更新」等等,俱為培

策」、「新民族與新宗教之再融和」、

與民族融和」、「社會主義與經濟政

錢穆先生的論述中,還強調了民族

俱為單一民族國家(還記得北美洲的印

融和的重要性。現代的西方發達國家,

“[N]ot because they had bad teachers, but because they had

bad history books and even worse examinations….For roughly thirty

years, young people at Western school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given the idea of a liberal education, without the substance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They had been taught isolated ‘modules’, not narratives,

much less chronologies….In The History Boys, the playwright Alan

Bennet posed a ‘trilemma’: should history be taught as a mode of

contrarian argumentation, a communion with past Truth and Beauty, or

just ‘one fucking thing after another’? He was evidently unaware that

today’s six-formers are offered none of the above – at best, they get a

handful of ‘fucking things’ in no particular order. ”

P:399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26

-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9714)

理,只會帶來災難。

唯我獨尊的歷史框架來看中國國家的治

漢族只佔人口的九成;如果用西方文化

的命運嗎?)但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

第安人,和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土著們

香港地區,兩千年來,是中國的南

不知未來,是可惜的,是香港的悲哀。

出歷史意識,不知過去,不知現在,更

穆先生論述的時代重要性,因此培養不

迷途了;他們不再認識,甚至不認同錢

年輕學者們,誤入了上述三座大山,是

思維,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現在香港的

生有關民族融和的論述,啟迪了我們的

大門,也是中外文化的大熔爐,錢穆先

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的「花果飄

年間蒙塵了,但是時代開始轉變了,新

煥發新機;新亞精神雖然在過去的三十

這個大氣候範式轉移的時刻,很快便會

遇。香港的地緣政治的生命力,估計在

港過去兩千年的發展,這不是歷史的偶

以傳承中國文化。愚見以為看清楚了香

零」時代,毅然在香港創立新亞書院,

亞精神也將會順應時勢,再創輝煌。

錢穆先生生於憂患(甲午戰爭)、

三、錢穆先生歷史論述的時代侷限

(一九九

共內戰等的顛簸流離)、也死於憂患

長於憂患(軍閥割據、抗日戰爭、與國

○年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把

力透紙背。

深厚,著作不會那麼豐富;字字泣血,

用功不會那麼勤奮,識見不會那麼廣闊

懷推動的使命感,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下,

如果沒有這個感性的情懷,沒有這個情

民的情懷,不直接見諸個別文字;但是

論述,平實細緻而又格局恢宏,憂國憂

月後便鬱鬱而終了)。錢穆先生的歷史

他趕離台北外雙溪河畔的素書樓,三個

但錢穆先生的論述,也受到歷史條

後在內地完成的

件的侷限。他的主要著作,是在抗戰前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成書的

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台灣演講講義輯錄

)。來到香港後接近二十年間,

物資條件困乏,又沒有圖書館可用,更

設的源起和艱辛歷程。

現代民族國家體制如何在中國土壤上建

的範圍,尤其是從晚清道光時代開始,

穆先生的論述,鮮有涉及民族國家建設

間,是新中國建設的關鍵時刻。所以錢

在新亞書院的建設上了。而恰恰這段時

要面對全新的國際形勢,精力恐怕都放

上文引述周樑楷教授所言,過去、

明朝中葉隆慶元年(即公元一五六七

現在和未來之間總是不斷流動的。打從

),白銀成為了法定貨幣後,明朝的

速瓦解。

歷初期穩定的局面後,便藥石無靈,急

際新形勢,導致內外交困,兩個王朝經

經濟體系,應付不了資本主義擴張的國

兩代社會動盪,社稷不保。知足的小農

通貨膨脹是現代的概念),造成了明清

自知(銀兩計重量,並非計「價值」;

制俱不在手上,治國方略俯仰由人而不

互動衝擊,白銀的進口量和訂價權的控

朝政,馬上受到了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

新中國成立後,吸取了明清兩朝

P:400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27-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15)

研究中心主任孔飛力

授,和美國哈佛大學的前費正清東亞

兩方面的研究,北京大學的韓毓海教

統的建立,和基層社會的有效管理。這

體系;所以當時首要任務之一是財稅系

路線,致力於建立一個現代民族國家的

的教訓,走的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Philip A. Kuhn)

力教授

方面情理兼備的好論述;尤其是孔飛

教授等兩人分別不同的著作,都是這

Origins of the Modern Chinese

State(《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 一書中

譯版,陳兼和陳之宏兩位美國康奈爾大

(Cornell University)講座教授級撰寫

前提下,愚見以為必需一讀。

個概念的天淵之別,在培養歷史意識的

在中國的形成與現代「中國」的形成兩

的《譯者導言》,闡述了「現代國家」

錢穆先生也有相近的論述。《中國

歷代政治得失》的序言有道:再則我認為

長成。

則無生命的政治,無配合的制度,決然無法

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否

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然有些可以

明白了這段中國人民如何為建設現

治黨

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

的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

席習近平上臺後,積極推進「四個全面」

都同時站在範式轉移的位置上;國家主

機遇。或者進一步說,因為祖國和香港

現在的位置,因而可以掌握未來發展的

代國家而付出努力的歷史,便明白我們

) ;而在香港,這屆特區政府,正

在積極推進政改方案,期望二

○一七年

來發展的脈絡。

這兩段歷史,才可以掌握祖國和香港未

源」,和兩千年來香港是中國的南大門

們因此需要同時明瞭「中國現代國家起

貌,「重法治、掌機遇、作抉擇」。我

可以普選特首,藉此改變香港的政治面

歷史意識的形成和培養,是眾志成

穩定的社會秩序。

城,共同互動的結果,但前提是有一個

香港特區回歸以來的接近二十年

四、特區政府的政治責任

中,特區政府受到非正式(informal)

政治大氣候所然。

百姓心情焦慮浮躁了。這都是香港地緣

詮釋,造成了前景不明,社會動盪,老

憲制法律基礎,堅持對一國兩制的偏頗

治遊戲規則無處不在的制肘,後者無視

香港目前面對的非正式政治遊戲

歌樂園, 就會從天上掉下來, 出現眼前!

仿佛通過「民主選舉」,花香鳥語的牧

府」、「民主、自由」、「政治中立」;

聲中,形成一道光環:「大市場、小政

非正式遊戲規則的論述基礎:一片歌頌

以瞭解的。前文所述的三座大山頭,是

可見背後支撐力量之大,非一般市民可

港的憲制法律基礎,頑強地屹立不倒,

規則,能夠二十年來有能力直接挑戰香

但正如上文所引李世默先生所言,

了,經濟模式僵化了,貧富懸殊擴大了。

的發展路線走下去,結果是前景看不通

的論述。回歸後,香港按照新自由主義

決定的,歷史決定主義,只是空洞無根

歷史巨輪的前進方向,不是某大國可以

P:401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28

-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9716)現任特首梁振英上任後,在二○一二年

流於紙上談兵而已。

的歷史教育,只有事倍功半,或最後只

破解非正式遊戲規則的制肘,推動香港

責任和抱負。沒有政府的決心和行動,

的神話,這顯然是梁振英政府新的政治

便挑戰了「大市場、小政府」治港理念

的十月十七日,第一次到立法會講話,

小弟在這裡舉兩個例子,大家或

的牌匾寫著香港地區原來是一條小漁

瞭解。其一是香港歷史博物館,進門時

會對推動歷史教育的艱巨工作,有初步

(barren rock)。現在所有的史實都指

大門,是一個開放包容的中轉站。陳

出,香港地區兩千年來從來是中國的南

祥君(KC Chan)在九十代年初,在中文

大學出版的The Other Hong Kong Report

統中,不是香港地區歷史的全貌。

區放進十八世紀資本主義擴張的論述系

是英國人篡改了的香港歷史,把香港地

中,有詳細的考證和論述;「小漁村」

這裡還有一個大問題。把香港地區

上文

展,放置在一個獨立的空間中(還記得

藉口,不可不察!)是把香港地區的發

所謂民俗,是西方批判中國文化落後的

(民俗只是文化體系的枝節,以偏蓋全!

館裡面的展品是香港地區民俗生活片段

歷史發展的起點定格為小漁村,而博物

Toffler的說話嗎?)割斷了中外

權意識形態的神廟。

館」是回歸前殖民地政府的產物,是霸

不知現在,不知未來。「香港歷史博物

二千年來聯繫的臍帶,使我們不知過去,

另一是特區教育局編寫的中學的通

不顧及中等收入陷阱

式(正義與邪惡、民主對獨裁)看國情,

果是不言而喻了;用西方二元對立的模

「推動內地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因」,結

定走向民主化)還是顯學的時候,學習

的線性史觀︰隨著經濟自由化,政治必

出的西方主導的歷史決定論(宏大敘事

革建議」。在香港,上文李世默先生提

地)政治體制改革的原因,以及提出改

識教育綱要中,要學生們學習「推動(內

(middle income

trap)的客觀環境,選舉民主,究竟是萬

沒有一個實事求是的討論基礎。我們憑

應良藥,還是糖衣毒藥,大家恐怕還是

條件去向管治十三億人口的大國,

「畫犬馬難,畫鬼神易」了。

授的語言,「何等不自量力」!真的是

「提出改革建議」;套用上文韓毓海教

上面的兩個例子可以看到,移走阻

一個新的社會秩序。

造新的「我們」,從而改變形勢,創造

責任,去創造新的穩定的政治文化,創

心動搖了。因此這也是特區政府的政治

換句話說,是對特區政府管治能力的信

從,筋疲力盡,不知道「我是誰」了。

中,二十年來歷盡劫波,大家都無所適

的轉折,與及大國間合作又競爭的風波

史發展的洪流中,捲入了全球政治秩序

香港這個只有七百萬人口的城市,在歷

的三個不知,是特區政府的政治責任。

礙文化發展的三座大山,清除歷史文盲

香港已經站在全球地緣政治的新起

文化論述。這里有三方面的考慮:其一

點上,因此需要一套全新的歷史教育和

P:402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29- 新亞生活 42 ︰ 10(2015 年 6 月)

(9717)

之路。」

的、綜合當代各種先進經驗的繼承創新

以深厚的歷史文明及其近代歷程為背景

汪暉教授說得好:我們將會走出「一條

磨合,是歷史的機遇。當代清華大學的

本主義的社會。中西文化在這裡碰撞,

成功基石;況且,香港特區還是實踐資

南大門,開放、包容、流通,是香港的

在,因為香港兩千年來,一直是中國的

喚;其三是不需要排斥新自由主義的存

在我們頭上的金鋼箍,以應新時代的呼

紀帝國霸權的秩序及其邏輯,打破籠罩

貌;其二是超越冷戰格局,突破廿一世

史論述」,還原香港地區地緣政治的真

是推翻以歐洲為中心的「小漁村」「歷

我贊同香港的歷史文化教育,應

略一位學術大師的風範,感性和靈氣,

有著作中。學子們從這裡開始,可以領

能與天命自然融合一體」等,貫徹在所

面」、「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且又

先生的論述中心思想︰「中國文化大局

唯一的有完整體系和理念的學習素材;

該從錢穆先生的著作和論述開始。這是

有中心思想的

更可以培養歷史意識的深度和廣度。沒

scissors-and-paste的零碎

未來,不是學習歷史的方式。

歷史事件,不知過去,不知現在,不知

老關

○一五年四月四日

[作者按︰本文初稿完成於二

○一五年

友的網上小平臺刊登了。最後定稿於二

四月四日淩晨,並於農圃道時代新亞校

一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

P:403

-30-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年 6 月)

(9718)投稿

今年四月十七日,市建局在九

﹁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竣工儀式。

龍深水埗桂林街的新亞舊址舉行了

在一九五

○至一九五六年這個

影印本。

存賓四先生送給蔡先生的一幅字的

蔡貞人先生的女兒也來了,我還保

學。此次令人驚喜的,是創校董事

院長的侄兒︶和我本人等約十位同

包括梁崇儉、胡栻昶、錢其瀚︵錢穆

次還有多位校友住在四樓一間大房,

安小姐,以及孫祈壽教授的住處;其

授伉儷、唐君毅教授伉儷及其女兒安

幾間課室,還有錢穆院長、張丕介教

金,在這兩層樓的校舍中,除了包括

由當時的校董王岳峯先生慷概付出租

時期,新亞書院在這裏租下兩層樓,

提及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以

我所知,當時桂林街的舊樓要拆,當輪椅,由夫人梁硯奴畫家推著來的。

十位左右,其中列航飛校友還是坐著

植、胡栻昶、黃建業、許濤和本人等

正、宋敍五、列航飛、夏仁山、黃祖

了很多老校友來參加盛典,包括唐端

院辦公室的高級經理陸敏聰小姐邀請

重舉行了一個竣工儀式。當時新亞書

間,並在今年四月十七日下午三時隆

這一小塊土地建立了一個公眾休憩空

下一塊地方以作紀念。於是今天遂有

重建新大廈以後,應該讓新亞舊址留

院︾加以研究,認為桂林街拆下舊樓

祖植兄取得了十冊︽桂林街的新亞書

念價值的物件,於是有關政府人士向

認為新亞的舊校舍應該留下一點有紀

於是引起政府有關部門人士的注意,

校友、師生以及政府人員都看到了,

的新亞書院︾,各界人士包括新亞的

拆,其時黃祖植校友有一本︽桂林街

然新亞做過校舍的兩層舊樓也要一起

桂林街公眾休憩空間(新亞書院舊址)竣工儀式追記

葉龍

這個休憩空間麻雀雖小,五藏俱

饒公的精品。

行書與楷書的味道,柔中帶剛,是

﹁新亞舊址﹂石碑,字體兼有隸書

有一面由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題字的

寫的紀念辭和銘文。休憩空間的外圍

亞書院第一屆畢業校友余英時教授撰

稿,以及一幅歷史紀念石牆,刻上新

面刻有創校校長錢穆先生的校歌手

徽。另外,有一道牌匾佇立其中,上

念碑則刻上孔子問禮於老子的新亞校

明﹂二字為主題的水牆;水牆前的紀

空間內有一道以新亞書院校訓﹁誠

還有一棵由內地搬來的菩提樹。休憩

全。有水牆、紀念碑、草地、石櫈,

在這裡還得補記一件事,就是列

用了四樓的課室,航飛學長還邀請了

亞校舍辦了新亞夜校,當時這間夜校

航飛學長在五二至六二年期間利用新

至七

會,真是功德無量;航飛學長在六二

童很多,這裡有一個讓他們讀書的機

忙的。當時在深水埗,未能上學的貧

庾麟、鄺健行等多位,都是盡義務幫

端正、黃建業、黃祖植、陳志誠、黃

幾位老同學,有胡詠超、蘇慶彬、唐

○年期間還在舊址辦了華夏書

院,實實在在地繼承了新亞精神。

P:404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新亞生活 42

︰ 10

(2015

6 月)

近期捐款鳴謝

新亞書院於本刊截稿日前收到以下人士慷慨捐款,支持書院不同的發展項目/範疇,謹此致以衷心的感謝!(按筆劃序)

伍啟時(2005 /新亞/數學)

吳日偉(1988 /新亞/哲學)

何沛盈(2005 /新亞/醫學)

李明逵(1972 /新亞/歷史)

李載欣(1997 /新亞/物理)

林海(2006 /新亞/經濟)

林哲玄(1991 /新亞/醫學)

林榮耀(1978 /新亞/市場)

姚載信(1974 /新亞/歷史)

倪佩細(1991 /新亞/歷史)

范昌輝(2002 /新亞/會計)

梁淑貞(1993 /新亞/歷史)

曹澤霖(2004 /新亞/醫學)

曾柏鴻(2009 /新亞/計工)

馮家健(1996 /新亞/工管)

張盛基(1993 /新亞/醫學)

莫全城(1977 /新亞/化學)

葉天賜(1999 /新亞/歷史)

葉汝澤(1987 /新亞/會計)

劉小鷹(1988 /新亞/市場)

陳兆匡(2014 /新亞/政政)

陳志豪(1997 /新亞/中文)

陳德堯(2000 /新亞/工管)

鮑意安(2012 /新亞/英文)

錢誌恩(1976 /新亞/物理)

盧譚飛燕(1972 /新亞/中文)

顏文傑(2008 /新亞/分子生物技術學)

謝翠婷(2007 /新亞/翻譯)

鄭皓斌(1995 /新亞/電計)

鄧康民(2002 /新亞/人類學)

蕭興銳(1981 /新亞/物理)

黃惠芝

馬文廣、

(1971 /新亞/社會;歷史)

BAI Yang (2008 /新亞/翻譯)

捐款人/機構芳名

(9719)

-31

-

CHAN Chung Ming (2001 /新亞/工管)

CHAN Kwai Yung (2011 /新亞/社會科學)

Clara Li (1988 /新亞/英文)

鑫達

新亞書院六十三周年校慶學生籌委會

雅禮協會

孫國棟中國教育基金

文望紀念教育基金

NG Wing Chi

(德貞)基金有限公司

P:405

New Asia Life

Monthly Publication of New Asia Colleg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atin, Hong Kong

15 June 2015

MAJOR EVENTS

(May 2015)

May 1 to 29

The Environmental Committee of the College and Community Recycling Coop jointly organized the Usable

Items Recycling Programme.

May 9 to August 31

Refurbishment of Ch’ien Mu Library

May 29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College and the Staff Association of the College, the “Farewell Luncheon and

Presentation of Long Service Award Ceremony” was held at Yun Chi Hsien. The event aimed to bid farewell

to colleagues leaving the College and present the Long Service Awards to colleagues who have served the

College for 20 years.

May 9

Consultation Day for Secondary 6 JUPAS Applicants 2015 was held. Our College set up a booth at the University

Mall to distribute College brochures and introduce our background, mission, student activities, and campus

environment to the visitors.

May 4 to 15

The following exhibitions were held at Hui Gallery:

1. Joint-exhibition: “籠中鳥” by Wong Tsz Chun, Chong Yan Suen, Law Yuk Chuen

2. People Lost - Jerry Ng Solo Exhibition

This monthly publication is printed on recycle paper.

本書刊以再造紙印刷。

Major

Events

Create a Flipbook Now
Explor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