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界误读了斯大林和“大恐怖时代”吗?

了解斯大林的大恐怖时期,也有助于认识如今的俄罗斯。

有研究认为,制造“大恐怖”的斯大林或许并不是为了构建个人权威,布尔什维克过分夸大了反革命威胁并采取了过激措施。图片来源:Wikipedia

(本文作者詹姆斯·哈里斯是英国利兹大学现代欧洲史高级讲师。)

在1936年夏季至1938年,斯大林政权未经审判或任何司法程序便处决了大约75万名苏联公民。与此同时,还有超过100万人被送入古拉格劳改营,很多人再没能活着出来。这一时期,嗜杀成性的苏联政权对其本国人民犯下了重大的国家罪行。

提起这段历史,总是让人毛骨悚然,但在“大清洗”爆发80周年之际,也有其他重要理由让人们重温这段历史。在1991年和2000年,关于大清洗的数百万份档案文件先后向历史学家公开。

历史学家用了很多年来消化理解这些材料,但新的惊人发现已让重写“大清洗”这个恐怖时代的历史成为可能。在我最近的新书《大恐惧(The Great Fear)》中,这些发现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代俄罗斯、其现任威权领导人,以及俄罗斯人对斯大林持久的敬意。

西方人对斯大林恐怖政策的了解是在这位独裁者去世时的1953年。斯大林的继任者赫鲁晓夫希望限制政治警察令人生畏的权力,但他也同时希望告知那些曾深深卷入斯大林政策中的苏联政治精英,他们不会因此前时期的暴力而担责。赫鲁晓夫因此将恐怖归咎于斯大林及其“个人崇拜”,而西方史学家也跟从了这种观点。

尤其在罗伯特·康奎斯特(Robert Conquest)的《大恐怖时期(The Great Terror)》一书于1967年发表后,西方史学家大都将斯大林描述为一个嗜血、偏执且希望确保自己绝对权力的政治投机者。1936年到1938年的大恐怖时期因此被理解为斯大林追求个人独裁的顶峰。

新观点

必须要说,上述公开的档案并不能证明斯大林其实是个面慈心善的人,事实恰恰相反。但这些档案揭示出了传统历史叙事中的很多重大漏洞。

比如说,大恐怖时期中大部分受害者是普通工人和农民,这些人对斯大林没什么威胁。当斯大林的私人文件于2000年被公布时,史学家们本希望发现其内容与斯大林自我展示的列宁追随者与革命守护者形象有所差别,但并非如此。无论在公开还是私人场合,斯大林都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而非为了一己私利构建个人独裁。

那么大恐怖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进行更多深入挖掘,但人们逐渐发现1930年代后期暴力活动的主要驱动力是恐惧。包括斯大林在内的大部分布尔什维克党员相信,1789年法国大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失败,就是因为革命领导人对反革命势力的反扑程度估计不足。他们决心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因此,布尔什维克建立了复杂的情报网来收集国内外威胁革命的信息,但这些情报系统并不完美,他们把威胁描绘得过于严重。比如1920到1930年代,他们一直在预测多个资本主义敌对国家联盟对苏联的入侵,而实际上这些联盟并不存在。其他像阴谋集团、不忠官员、颠覆分子和破坏分子等设想中的威胁也被过度夸大。

很多这样的“威胁”都源自斯大林过分激进的计划。他要求100%完成生产计划,但这是不可能的。斯大林和克里姆林宫的同僚们于是将随之而来的异议、抵制和失灵误读为反革命行为的证据。一些对政权带有怨气的工人和农民,在这场虚构的反革命活动中被视为潜在的危险分子。

1930年代中期,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这两股极端反共力量的崛起,给苏联造成了新的真实的威胁。战争已近在眼前,斯大林感到别无选择,并对他眼中潜在的“第五纵队”展开了先发制人的行动(“第五纵队”指在内部进行破坏,与敌人里应外合,不择手段颠覆、破坏国家团结的团体)。

随之而来的大规模暴力行为并没有让苏联变得强大,而是严重削弱了国力。然而,苏军在二战中的最终胜利,却似乎能证明大清洗的正确性。随之而来的冷战似乎又证明了资本主义世界亡苏联之心不死的判断。

苏联政治警察在1954年被重新命名为克格勃,他们从不承认自己按照斯大林指示犯下的骇人听闻的罪行。他们将自己视为英雄楷模,并认为自己机智地预测并阻止了政权敌人的所作所为。

现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970年代从克格勃中取得晋升,他以克格勃的方式受训,并曾浸泡在克格勃的思维方式中。人们不应一下子得出普京是其早期事业“囚徒”的结论,但克格勃(以及斯大林)的思维方式现在正在有力地通过俄罗斯官方媒体传达的信息表现出来。

俄罗斯人民被告知,美国和欧盟希望俄罗斯衰落为三流国家,同时掌控其资源并颠覆其价值观。普京并没有正式提议恢复斯大林的雕像,但他也并没有挑战斯大林在人们心中的一个将俄罗斯塑造为强国、并站出来与西方勇敢对立的伟人形象。

如今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大恐怖时期引发暴力的那份被夸大的恐惧,但在俄罗斯,这些恐惧仍让人们无法公开讨论斯大林的罪行,而这些恐惧也加强了普京的威权。

(翻译:王一诺  编辑:曾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请戳天下首页(tianxia.jiemian.com)。动动手指,长按二维码,关注【最天下】微信公众号:theveryworld (如果长按不行,就麻烦看官扫下呗)

来源:The Conversation 查看原文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打开界面新闻APP,查看原文
界面新闻
打开界面新闻,查看更多专业报道

热门评论

打开APP,查看全部评论,抢神评席位

热门推荐

    下载界面APP 订阅更多品牌栏目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
      只服务于独立思考的人群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