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如何防治?

原创 十院眼科 

今年45岁的唐先生正值事业忙碌期,上班时候也爱喝奶茶咖啡和快乐水,因为平时工作应酬,抽烟、喝酒样样不落下,平时也不觉得身体有何不适,也没有每年体检的习惯。

在一个慵懒的周末的早晨,唐先生起床后发现右眼前有黑色小雪花在漂浮,想想可能是昨天刷剧刷得太累了,并未在意。1周后,唐先生发现右眼前整个看不见了,似乎被大量的红黑色的影子挡住了。这才来到眼科检查,发现是糖尿病造成的视网膜病变导致的眼底出血,已经属于这个疾病的晚期阶段了。

糖尿病——隐形的恶魔

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1.6%,比糖尿病更可怕是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因为糖尿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有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知晓率仅30%。也就是说,10位糖尿病患者中仅有3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而未发现的问题,往往潜伏着更大的危机。唐先生就是典型的例子,直到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视网膜并发症而到眼科就诊,才发现自己有糖尿病。加上平时不注意控制生活方式,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快就找上门来。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隐形的光明窃贼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便知道自己有糖尿病,很多患者并没有关注自己眼部的情况。因为往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表现并不明显。很多病人眼底病变已经非常严重,且即将有失明的风险,患者可能也毫不知情。甚至在门诊时曾有严重的眼底病变患者,因无主观感觉而强烈拒绝治疗,等出现症状时视力已经难以挽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中心环节是高糖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从而发生一些列改变,使微血管细胞损害,导致缺血、出血、渗出、水肿和异常新生血管、纤维组织增生。可根据严重程度简单地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常见的表现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出血、渗出、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工作年龄人群首位的致盲原因。其患病率随糖尿病患病年限的延长而提高。

早期诊断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采取措施可大大减少将来视力不可逆性损伤的可能性。所以对于有糖尿病的“糖糖”君子,一定要重视视网膜并发症的影响,守住自己的光明。

怎么办

01 重在预防和早期诊断

对于还没有糖尿病的人:

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戒烟限酒,少喝快乐水,管住嘴、迈开腿,定期体检Blablabla….此处省略2000字(道理大家都懂)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人:

1.首当其冲的是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包括改善生活作息和方式,药物控制等。可以预防和减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2.定期到眼科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延缓或阻止其进展。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5年内应进行首次眼科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即应尽早接受眼科检查。若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可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如果已经出现视网膜病变,应当每半年接受一次。对于视网膜病变正在进展或已经威胁视力的患者,应增加检查频次。

02 治疗方法

1.内科疾病的控制: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可减缓甚至逆转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2.视网膜激光光凝:当视网膜病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目的是为了保存现有的视功能,降低视网膜病变继续发展的风险。视网膜激光还可以治疗一部分黄斑水肿的患者。

3.眼内注药:目的是减轻黄斑水肿和消退异常的新生血管,但黄斑水肿容易复发,很多患者须多次注射药物。

4.手术治疗: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眼底出血量较大,即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时,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其中对于视网膜脱离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来说,手术也只是为了保存现有视力,解除痛苦,难以恢复到以前。

重点强调:即便眼科局部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如果全身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仍然会进展,黄斑水肿和眼底出血可能复发!因为疾病的根源在于糖尿病,单靠眼科的治疗是不够的。

敲重点!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可怕,关键在于预防。早期发现和诊治的前景是光明的。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