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称人”的习俗你还记得吗?

2021-02-17 18:54
上海

大年初七,“称人”

农历大年初七,被称为“人生日”。

童年时,我听老人说,人生日,要“囫囵吞赤豆”,祈求长年“血气旺”,健康不生病,赤豆还压邪气。后来,“囫囵吞赤豆”改成了“吃赤豆饭”。人们还要在这一天吃面条、戴人胜(一种头饰)、送火神,以祈福纳吉求平安。在我们闵行区浦江镇,大年初七吃过了赤豆饭,要称体重,俗称“称人”。

记得有年“人生日”中午,我吃饱了“赤豆饭”,再喝了一大碗汤,等称人。一会儿,西阁爷叔拿出一杆大秤,挂在客堂间的三步梁上,离腰门口一米许的地方,准备称人。孩子们看见了,就兴奋地边跑边喊:“称人了”“称人了”“快点来称人!”听见喊声,满宅基的老老小小纷纷赶来。老公公腰束作裙,老伯伯吸着旱烟,老婆婆扎着鞋底,老妈妈绲着鞋口,年轻的姑娘、阿嫂,也挤在一边看热闹。

孩子们总是抢着称,他们一个一个站上门槛,双手抓住秤钩,然后双脚脱空,憋着气,等秤杆翘起,档秤的爷叔,迅速捋定秤砣,看一眼秤杆上的秤花,喊出体重:某某31斤、某某43斤、某某52斤、某某某76斤……人们低声议论着孩子们的胖瘦,说瘦的孩子一年的饭白吃了,说长个长胖的孩子将来是个好劳力!

说到“称人”,姐夫给我说起过一段往事。1965年7月,姨夫作为钢铁厂优秀工人代表,参加上海市总工会组织的十天“杭州疗养”。那次“疗养”,他记忆犹新:一到杭州,住进坐落在九溪十八涧旁半山腰里的“上海工人疗养院”。第一件事情就是“入院体检”。所谓的体检,重点就是“称体重”。由于那时的钢铁工人,不,所有的工人、农民,生活都很艰苦,绝大多数人很瘦。来到疗养院,吃得比较好,而且有营养师订出菜谱,主食天天翻花样,菜肴讲究营养搭配。休养期满,他们例行“离院体检”。结果,所有人的体重都有增加,少的增加一二斤,多的三四斤。姐夫能吃能睡能干,肠胃吸收功能好,足足长了5斤半,大家都很高兴。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大发展,人们的收入年年增加,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平常的日子过得都像在过大年。生活好了,身体开始发福,我担心起自己的体重。

我翻看最近几年的《体检报告》,体重年年超过70公斤,最多一年达73公斤,年年都有“脂肪肝”的记录。去年体检,体重71.5公斤。医生看着我挺起的肚皮,嘱咐我要加强锻炼。为此,我拜学生为师,学跳交谊舞。三个月后体检,体重降到67.4公斤,裤子条条嫌大,裤腰带扣到了最后一格!

为了控制体重,女儿、孙女她们,家家都有“电子磅”。一发现体重有所增加,就立马吃素减食,还买了“美格菲健身房会员卡”,天天去锻炼。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改变,大年初七“称人”,已经成了浦江镇人遥远的记忆。南宅上,以前吃煞勿胖的阿根爷叔,已经九十三岁了,有时见到我会感叹:现在的日子过得天天像过年,要是大年初七再称一称分量,恐怕又长了好几斤了!

作者:周曙明

来源:学习强国上海学习平台

图片源自网络

原标题:《大年初七“称人”的习俗你还记得吗?》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