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侦-7:已成功投入实战化训练,中国空军又一新质装备入列

11月11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中央电视台报道称,今年9月首次公开亮相的中国无侦-7高空侦察无人机,现已成功投入实战化训练。
无侦-7,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主要用来执行边境侦察、领海巡逻等任务,让军方的空中武器库中,又增添了一种新的装备平台。
图片
在中国空军成立72周年,由央视权威的媒体披露了无侦-7无人机投入实战化训练,是献给英勇善战的中国空军一份大礼,是中国空军加速提升体系作战能力的一个重大进展。
无侦-7,类似于RQ-4 “全球鹰”无人机,机上装备有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雷达,具备穿透云层和风沙的能力;还拥有EO/IR(光电红外传感器)、卫星通信系统天线、雷达告警装置、干扰弹投掷系统等。
图片
揣测无侦-7的监视区域约为10万平方公里,机体较之有人驾驶的侦察机小,但其侦察功能非常强,特别是能在高空长时间飞行,其滞空时间至少有24小时,要远超有人驾驶的侦察机,其航程所达监控的面积之广,也是有人驾驶的侦察机所无法比拟的。
无侦-7,在战时执行海上长时间侦察、巡逻时,不惧被对手击落,能避免宝贵的飞行员受损的情况。
图片
飞行员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在紧急情况下,在人机二选一的前提下,是保住飞机还是保飞行员,许多国家的空军,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保住飞行员。
投入实战化训练,意味着无侦-7已经服役,在战时也能使用了,让军方多了一种执行海上侦察的侦察机,大大提高了军方战略侦察与监视能力,堪称是空中的“中华鹰眼”。
图片
无侦-7,其外观非常有特色,前后的菱形机翼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双翼的机体布局,能减少机翼诱导阻力,实现直接升力控制,有利于简化飞行控制系统,能有效增加飞行航程和滞空时间。
双翼的机体布局,还能提高机体的强度和刚性,同时也减少了翼根载荷,有利于改善机载探测系统的工作环境。
图片
此外,无侦-7采用了后翼前掠的气动方式,在大迎角飞行条件下,就不容易失速,因此,其机动性能较好。
网络上很少有无侦-7的技术数据流露出来,但并不妨碍军迷对此型无人侦察机相关技术指标的揣测,实用升限接近20000米,拥有较为广阔的视野。
图片
机上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在聚束工作模式时,可以获得海面或地面目标0.5米的高分辨率,且还能对目标类型进行有效识别,通过机载高速数据链系统,几乎是同步实现对地面或舰上指挥室的信息传输,有利于战场指挥员作出对相关的目标实施继续监控,还是采取军事打击手段。
图片
在央视的报道中,无侦-7充分发挥了其能力优势,特别是其高空长航时快速捕获目标踪迹的能力,为空中待战机群展开突防突击提供有力支撑。
无侦-7,作为中国空军新锐的无人作战装备,将深度融入实战化训练体系,充分展现了中国空军在运用先进作战手段方面的进展,是中国空军新质武器装备的再次入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