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文创礼盒,买2个减5元
欢迎光临中图网 请 | 注册
> >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

作者:党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6-01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本类榜单:工业技术销量榜
中 图 价:¥113.8(7.2折) 定价  ¥158.0 登录后可看到会员价
加入购物车 收藏
运费6元,满69元免运费
?快递不能达地区使用邮政小包,运费14元起
云南、广西、海南、新疆、青海、西藏六省,部分地区快递不可达
本类五星书更多>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 版权信息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之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研究的成果专著。全书共7章,在简单介绍环境中石油迁移转化特性及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与材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作者研究团队在基于吸附原理的石油吸附材料研制和基于生物降解原理的石油降解菌剂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有效控制与修复石油污染水体及土壤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手段。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之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研究的成果专著。全书共7章,在简单介绍环境中石油迁移转化特性及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与材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作者研究团队在基于吸附原理的石油吸附材料研制和基于生物降解原理的石油降解菌剂开发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可为有效控制与修复石油污染水体及土壤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手段。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 目录

目录 序 前言 **部分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1章 石油及石油污染特性 3 1.1 石油的性质、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3 1.1.1 石油及其制品的基本性质 3 1.1.2 石油的存在形态及迁移转化规律 5 1.2 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7 1.2.1 石油污染的现状 7 1.2.2 石油污染的危害 9 第2章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与材料 11 2.1 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 11 2.1.1 水体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 11 2.1.2 土壤石油污染的修复技术 13 2.2 石油吸附材料及其应用 16 2.2.1 吸附材料的分类 16 2.2.2 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 18 2.2.3 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 20 2.2.4 秸秆吸附材料及改性 21 2.3 石油降解微生物及其应用 29 2.3.1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种类 29 2.3.2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机理 30 2.3.3 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因素 31 2.3.4 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利用 33 2.3.5 石油污染的生物强化修复技术 33 2.3.6 石油污染的固定化生物修复技术 36 第二部分 基于吸附原理的石油污染去除 第3章 秸秆吸附材料的化学改性 43 3.1 天然秸秆吸附材料 43 3.1.1 天然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43 3.1.2 天然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45 3.2 脂肪酸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46 3.2.1 脂肪酸改性方法 46 3.2.2 脂肪酸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46 3.2.3 脂肪酸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47 3.3 H2O2/NaOH改性秸秆吸附材料 48 3.3.1 H2O2/NaOH改性方法 48 3.3.2 H2O2/NaOH改性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49 3.3.3 H2O2/NaOH改性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52 3.3.4 H2O2/NaOH改性秸秆吸附材料的组分变化 52 3.4 苯乙烯接枝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53 3.4.1 苯乙烯接枝改性方法 54 3.4.2 苯乙烯改性玉米秸杆吸附材料的表征 54 3.4.3 苯乙烯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56 3.5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复合接枝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61 3.5.1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复合接枝改性方法 62 3.5.2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62 3.5.3 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64 第4章 秸秆吸附材料的生物改性 67 4.1 秸秆材料的生物降解 67 4.1.1 纤维素分解酶及其应用 67 4.1.2 纤维素降解菌及其应用 69 4.1.3 木质素降解菌及其应用 70 4.2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71 4.2.1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方法 72 4.2.2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73 4.2.3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77 4.2.4 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组分变化 80 4.3 纤维素分解酶与化学方法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比较 81 4.3.1 不同纤维素分解酶改性方法 81 4.3.2 不同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表征 85 4.3.3 不同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89 4.3.4 不同纤维素分解酶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吸附机理 91 4.4 纤维素降解菌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97 4.4.1 纤维素降解菌改性及酶活测定方法 98 4.4.2 黑曲霉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 100 4.4.3 适于黑曲霉改性的吸附材料选择 105 4.4.4 适于改性玉米秸秆吸附材料的菌种选择 112 4.5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吸附材料 115 4.5.1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及酶活测定方法 115 4.5.2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吸附材料 117 4.5.3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吸附材料的特征 119 4.5.4 木质素降解菌改性吸附材料的吸油性能 125 4.6 真菌改性吸附材料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128 4.6.1 吸附材料投加量的影响 129 4.6.2 初始油量的影响 130 4.6.3 吸附动力学行为 131 4.6.4 吸附等温线拟合 134 第三部分 基于生物降解的石油污染修复 第5章 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驯化、生物强化及固定化 141 5.1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性能 141 5.1.1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和降解性能研究方案 141 5.1.2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结果 143 5.1.3 环境条件对稠油降解菌降解性能的影响 143 5.2 单菌株原油降解性能的驯化 149 5.2.1 驯化及降解性能研究方案 149 5.2.2 菌株原油降解性能驯化结果 153 5.2.3 驯化菌株的降解性能 154 5.3 高效混合菌群的构建及其降解性能 157 5.3.1 菌群的构建及降解性能研究方案 157 5.3.2 高效混合菌群的构建 158 5.3.3 环境条件对混合菌G8降解性能的影响 162 5.4 固定化混合菌的构建及其降解性能 168 5.4.1 混合菌G8的固定化及降解性能研究方案 168 5.4.2 固定化混合菌G8的降解性能 169 第6章 藻菌共生体系的构建及其对原油的降解性能 173 6.1 微藻的分离鉴定与培养 174 6.1.1 微藻的分离鉴定与培养方法 174 6.1.2 微藻分离培养结果 177 6.2 单种藻降解原油性能的初步研究 181 6.2.1 单种藻降解原油性能的研究方案 181 6.2.2 单种藻的原油降解性能 183 6.3 微藻对原油的耐受性能研究 185 6.3.1 微藻的原油耐受性能研究方案 186 6.3.2 微藻的原油耐受性能 187 6.4 单种藻体系生物多态性研究 193 6.4.1 PCR-DGGE研究方案 193 6.4.2 单种藻体系生物多态性 197 6.5 单种颤藻体系的原油降解过程研究 205 6.5.1 单种颤藻原油降解过程研究方案 205 6.5.2 单种颤藻的原油降解过程 206 6.6 石油组分降解菌构建人工藻-菌体系 213 6.6.1 人工藻-菌体系构建及其降解性能测定方法 214 6.6.2 人工藻-菌体系的构建结果及降解性能 215 6.7 人工藻-菌体系降解原油过程研究 223 6.7.1 人工藻-菌体系降解原油过程研究方案 223 6.7.2 人工藻-菌体系降解原油过程 223 6.7.3 人工藻-菌体系生物多态性变化 229 第7章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231 7.1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方案 231 7.1.1 修复土壤及材料选择 231 7.1.2 土壤修复方案设计 234 7.1.3 修复效果分析方法 237 7.2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 239 7.2.1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结果 239 7.2.2 单菌株的筛选结果 241 7.2.3 正交试验修复结果及应用 243 参考文献 252
展开全部

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吸附去除与生物降解 作者简介

党志,1962年生,陕西蒲城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联合培养的环境地球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工业集聚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从事金属矿区污染源头控制与生态修复、重金属及有机物污染场地/水体修复理论与技术、毒害污染物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获得过全国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奖励。

商品评论(0条)
暂无评论……
书友推荐
编辑推荐
返回顶部
中图网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