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荐读①:正常胸部X线解剖和胸部X线诊断原则|《X线读片指南》

2023-06-05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X线读片指南banner.png

点击可查看全部荐读章


第三章  呼吸系统及纵隔



第一节

正常胸部X线解剖和胸部X线诊断原则


正常胸部X线影像是胸腔内、外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复合影像,包括胸廓、气管支气管、肺、纵隔、横膈、胸膜和淋巴组织等。熟悉胸部后前位及侧位片上正常X线解剖以及生理变异是识别异常、做出正确诊断的基础


image.png



一、胸廓

胸廓由骨骼及软组织构成,骨骼是决定胸廓形状的主要条件。胸廓软组织及骨骼在X线胸片上形成的正常组织影像,有时会误认为病变,应当知道这一点。


(一)软组织

1.胸锁乳突肌 位于胸锁关节至乳突间,在两肺尖内侧形成外缘锐利、均匀致密、呈带状的影像。除可掩盖部分肺尖病变外,多无特殊意义。当头颈部摆位不正时,两侧胸锁乳突肌的阴影可不对称,勿误为肺尖病变。

2.锁骨上皮肤皱褶  也称锁骨上伴随影,是锁骨上皮肤及皮下组织在锁骨上缘形成平行的3~5 mm宽的条状软组织阴影,其内侧端与胸锁乳突肌呈圆角相交,外侧端则逐渐消失。该阴影较肺野密度高,而较锁骨密度低。当锁骨上淋巴结增大或有软组织肿块时,该影消失。反之,当该影显示不清者,应提示临床予以检查。

3.胸大肌  其发育程度差别较大,男性体力劳动者往往很显著。胸大肌可在两侧中肺野的中外带形成扇形均匀致密影,其外下缘多锐利且可延伸至肺野以外,借此可与肺内炎症相区别。胸大肌影两侧可以对称,也可不甚对称,甚或可胸肌缺失(Poland综合征)。

4.女性乳房及乳头  ① 女性乳房随年龄变化其形状变化较大,基本上分三种类型。

青春发育期者,乳房多小而坚实,于中肺野呈一片状密度稍高的阴影,边缘模糊不清;中年妇女,特别是哺乳者,乳房脂肪增多呈丰满的半球状;于中、下肺野呈片状密度增高影,愈往上其密度愈浅淡,愈往下密度愈高,于膈肌附近常可见一弧形凸面向下的锐利边缘;老年妇女特别是瘦弱者,乳房小而低垂,乳房及胸大肌外缘与侧胸壁之间常示一纵行梭形的密度减低区,易误认为局限性气胸。

女性乳头可以成影或不成影后,可在两下肺野相当于第5前肋间处形成小圆形致密影,年龄较大妇女多见,有时亦见于老年男性,勿误为肺内结节状病变。通常两侧对称,多呈直径约1 cm大小密度增高的结节。


image.png


(二)骨骼

1.肋骨 起于胸椎两侧,左右对称,共12对。X线胸片上多能见到10对,第11、12肋骨不易显示。肋骨后段呈水平向外走行,前段自外上向内下倾斜走行形成肋弓。肋骨后端以肋骨小头及肋骨结节与胸椎及胸椎横突相连。肋骨前端借助软骨与胸骨相连。第11、12肋骨无肋软骨,也不与胸骨相连呈游离状称为浮肋一般后10肋与前5肋骨在同一水平面上。相邻肋骨间的间隙称为肋间隙,两侧应等宽。由肋骨小头至腋中线的一段肋骨为肋骨后段,俗称后肋;由腋中线至肋骨前端的为肋骨前段,俗称前肋

两者区别如下:前肋宽而密度较低,后肋窄而密度较高;前肋自上外方向下内方走行,后肋自上内方向下外方走行;前肋只占据一侧胸腔的外、中部分,后肋则贯穿一侧胸腔;前肋间隙较宽,后肋间隙较窄;前肋的下缘多光滑整齐,后肋的下缘多呈花边状。

肋软骨多不成影,年龄较大时肋软骨呈条带状钙化,可在X线胸片上显示。第1肋软骨最先钙化,多在25~30岁出现,随着年龄增长,其他肋软骨自下而上逐根钙化,表现为条状或不规则斑片状致密影病变。若年龄较小而出现明显钙化时,应警惕有无钙、磷代谢性疾病存在。


2.肩胛骨 标准胸片上,肩胛骨的全部或绝大部分应不重叠于肺野内,有时肩胛骨的内缘可与肺野外带重叠,不要误认为胸膜增厚。

3.锁骨 为一横置的略呈S状的弯形骨,两侧对称。其内侧端与胸骨柄形成胸锁关节,外侧端与肩峰形成肩锁关节。X线上呈一横置的带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整齐。

4.胸骨 位于胸前壁正中,是一块上宽下窄、前凸、后凹的扁骨,形似短剑,分为柄、体、剑突三部分。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叫颈静脉切迹,其两侧有锁骨切迹,与锁骨相关;柄侧缘接第1肋软骨;胸骨柄两侧外上角有时可突出于纵隔影之外,不要误认为纵隔病变。胸骨柄下缘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又叫Louis角),从体表可以触及;因其两侧恰与第2肋软骨相关,所以是确定肋骨序数的重要标志;胸骨角部位又相当于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主动脉弓下缘水平、心房上缘、上下纵隔交界部,与背部第4、5胸椎相对应。胸骨体扁而长,两侧有第2~7肋软骨相连接的切迹。剑突形状多变,位居左右肋弓之间,有人终生保持软骨形式。

5.胸椎 ① 正位上胸椎与纵隔影相重叠。摄片条件适当时,透过纵隔影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胸椎及椎间隙。胸椎横突,特别是肺门部位,可突出于纵隔影之外,呈密度增高的结节状影,不要误认为淋巴结增大。横突与肋骨结节构成肋横突关节。投。② 侧位上,特别是体胖的患者上部2~3个椎体及椎间隙多显示不清,其余胸椎椎体及其附件均可清晰显示。上部胸椎常轻微后凸,为正常之生理曲度。③ 胸椎侧弯为最常见的畸形。正位上示纵隔一侧性增宽,不要误认为纵隔肿瘤。


二、纵隔

纵隔是两侧闭合的胸膜腔之间的区域。前为胸骨,后为胸椎,上为胸腔入口,下为膈肌。纵隔由心脏、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食管、胸腺、淋巴组织、神经及脂肪等器官、组织构成。除气管及支气管可以辨认外,其他组织器官间无明显对比。正位上,呈一宽带状密度增高影,其边缘为心脏大血管的外缘。

为确定纵隔肿块的来源及其性质和叙述的方便,常将纵隔人为地分区。

目前,常用的为九分区法:在侧位上将纵隔分为前、中、后及上、中、下九区。以气管前壁向下、沿升主动脉前缘及心脏前缘画一曲线,此线前方至胸骨的倒三角形之狭长区域为前纵隔。以食管后壁为界画线,该线后为后纵隔。两条线之间的区域为中纵隔。以第4胸椎下缘为点与胸骨角连接成线,其线上为上纵隔。以肺门下方,相当于第8胸椎下缘画一横线,该线上方为中纵隔,下方为下纵隔。该法较为实用,特别是前、中、后纵隔的分区对确定纵隔肿瘤的来源有帮助。

纵隔的长度和宽度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吸气状态、无力体形及立位时,纵隔影长而窄;呼气状态、矮胖体形及仰卧位时,其影短而宽。另外,小儿的胸腺常使纵隔向一侧或两侧增宽,勿误认为纵隔肿瘤。

image.png


三、膈

膈肌为介于胸、腹腔之间的薄的肌腱膜。分左、右两叶,呈凸面向上的圆顶状。中央部分与心脏相连接。膈肌与侧胸壁形成的锐角称肋膈角。膈肌与心脏边缘形成的锐角称心膈角。但在左侧,特别是体胖者,其密度常较高,角度可以变钝,为心包脂肪垫所致,不要误认为病变。侧位上,膈肌呈前部高、后部低的凸面向上的曲线状,与前、后胸壁形成肋膈角,立位时,后肋膈角位置最低,是少量胸腔积液的汇集区域。前肋膈角由于心包脂肪垫的影响可不甚锐利及清晰,不要误认为胸膜病变。

两侧膈肌的位置常不等高,右侧较左侧高1~2cm,右侧膈肌常位于第6前肋与第10后肋水平。吸气时,膈肌下降;呼气时,膈肌上升。两侧膈肌动度相等或近似,两侧的活动度差不超过1cm且运动方向一致。一般认为,平静呼吸时膈肌活动度1~3cm,深呼吸时3~6cm。膈肌受生理因素影响,位置可有变化。吸气状态、无力体形及立位时,膈肌位置低;而呼气状态、体胖、卧位或妊娠后期,则膈肌位置高。

有时,膈肌的内1/3呈向上的局限性隆凸,边缘光滑整齐,为局限性膈膨出。右侧较左侧多见,年老者多见,无病理意义,属正常变异。应与肝脏的局限性隆凸相区别,区别困难时,行CT等影像检查有帮助。有时深呼气时,膈肌为3~4个浅弧形向上隆凸的影像,呈波浪状,称为波浪膈,无病理意义,不要误认为胸膜粘连。


四、胸膜

胸膜菲薄,分包裹肺与叶的脏层胸膜和与胸壁、纵隔及横膈相贴的壁层胸膜,两层胸膜之间为潜在的胸膜腔,内有少量液体,起滑润作用。正常时胸膜在X线上不显影,但在胸膜返折处且X线与胸膜走行方向平行时,胸膜可显示为线状致密影。肺叶之间的胸膜称叶间胸膜,其间的裂隙称为叶间裂,有水平裂和斜裂之分:水平裂为右肺上叶与中叶之间的叶间裂,斜裂为右上、中叶与下叶间的右侧叶间裂及左上叶与下叶间的左侧叶间裂。常规胸部正位片多可见水平裂胸膜,表现为从腋部第6肋骨水平向内止于肺门外1 cm处的水平线状致密影。侧位片上,斜裂胸膜表现为自后上(第4、5胸椎水平)斜向前下方的线状致密阴影,在前肋膈角后2~3 cm处与膈肌相连;水平裂起自斜裂中点,向前水平走行达前胸壁。

肺叶间裂的变异常见的有奇叶、奇裂,系肺的发育过程中,奇静脉被包入发育中的右肺叶内,由奇静脉两侧的四层胸膜折叠形成,表现为自右肺尖部向奇静脉方向走行的弧形线状致密影(即奇裂),以小圆点状的奇静脉为终止点,其内侧肺组织即奇叶


五、气管、支气管

气管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经颈部进入胸腔。在胸椎5~6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左、右主支气管(一级)分别进入左、右肺,其分支角称为隆突角,为60°~80°。吸气时该角度变小,呼气时则变大,相差10°~15°。

右侧主支气管近似于气管的延续,与气管延长线呈20°~30°角;宽度较宽而长度较短,约2.5 cm长;分为三支,分别进入上、中、下三个肺叶,称为肺叶支气管(二级);右侧主支气管发出上叶支气管后,直至中叶开口的一段支气管为中间支气管。左侧主支气管,与气管的延长线呈40°~50°角;较细,但较长,约5 cm长;分为二支,分别进入上、下肺叶。肺叶支气管再分支为肺段支气管(三级),以后逐次分支为肺亚段支气管、肺小叶支气管、末梢细支气管、呼吸细支气管等。

除呼吸细支气管具有呼吸功能外,其他支气管均为气体的通道。

image.png


以往,常规X线上最常显示的是气管,目前的数字化摄影也能显示支气管,但也只限于肺叶及部分肺段支气管。其先天性变异主要为分支异常,胸片难以显示,需CT三维成像或支气管造影证实。


六、肺

(一)肺野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两侧肺野透明度基本相同,其透明度与肺内所含气体量成正比。为叙述方便,通常将第1肋圈内的部分称为肺尖;接近膈肌的部分称为肺底;以第2、4肋骨前端下缘分别画一条横线,将肺野分成三部分即上、中、下三个肺野;以胸廓形状将一侧肺野纵行分成三等份,由内向外为内、中、外三带。

image.png


(二)肺门  

胸片上肺门影是肺动脉、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复合影,其中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大分支为主要成分;后前位胸片上,肺门位于两肺野内带第2至第4前肋间处,左肺门较右侧高1~2 cm,两侧肺门可分上、下两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夹角,称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右侧显示较清楚,呈横写的V形。右下肺动脉内侧有含气的中间支气管衬托而轮廓清晰,正常成人其横径不超过15 mm。左下肺动脉由于心脏影的遮盖不能见其全貌。侧位胸片上两侧肺门大部重叠,右肺门略偏前,肺门表现似一尾巴拖长的“逗号”,其前缘为上肺静脉干,后上缘为左肺动脉弓,拖长的“逗号”尾巴由两下肺动脉干构成。

两侧肺门区常可见到2~3 mm大小、周围密度高、中间透亮的环状影,系支气管的轴位投影。与其伴行的为大小近似密度高的点状影、边缘清楚,为血管的轴位投影。

由于肺门大小的正常差异较大,除右下肺动脉有一测量值外,余者几无正常标准,因此判断肺门是否增大或缩小,需慎重,并注意随访复查,观其变化。此外,尚需注意观察右肺门角的情况,若右肺门角呈反弧状,常为肿块或肿大的淋巴结所致。肺门的密度及其锐利程度亦应重视。

(三)肺纹理 

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组成,其中主要是肺动脉分支,支气管、淋巴管及少量间质组织也参与肺纹理的形成。在正位胸片上,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中、外带延伸,逐渐变细,至肺野外围几乎不能辨认。下肺野肺纹理比上肺野多而粗,右下肺野肺纹理比左下肺野多而粗。应该指出肺纹理正常粗细和多少并无明确标准,但变化明显时则不难确定。肺纹理是否显得松散,特别是聚拢,有时更有临床意义。

(四)肺叶、肺段和肺小叶

1.肺叶 是被脏层胸膜分隔的解剖单位,由叶间胸膜分隔而成,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分为上、下两个肺叶。肺叶与肺野的概念不同,肺叶前后重叠。每个肺叶由2~5个肺段组成,每个肺段有单独的段支气管。胸片上,借显影的叶间胸膜可分辨肺叶,多不能完整地显示肺叶的界限,但结合正侧位胸片常可推断各肺叶的大致位置,从而确定病变的部位。右肺上叶位于右肺前上部,上缘达肺尖,下缘以横裂与中叶分隔,后缘以斜裂与下叶为界;右肺中叶位于右肺前下部,上缘以横裂与上叶为界,下缘以斜裂与下叶分隔,自横裂最外端向内、向下斜行至右膈内侧部,内界直达右心缘,呈三角形;右肺下叶位于右肺后下部,以斜裂与上叶及中叶分界。左肺上叶相当于右肺上叶和中叶所占据的范围;左肺下叶相当于右肺下叶所占据的范围。正位胸片上,上叶下部与下叶上部重叠,中叶与下叶下部重叠。侧位胸片上,上叶位于前上部,中叶位于前下部,下叶位于后下部,彼此不重叠。

副叶是由副裂深入肺叶内形成,属于肺分叶的先天变异。奇叶为常见的变异,因奇静脉位置异常,奇静脉与周围的胸膜反折形成奇副裂,分隔右肺上叶内侧部分成为奇叶。奇副裂呈细线状影,自右肺尖部向内、下走行至肺门上方,终端呈一倒置的逗点状,是奇静脉断面的垂直投影。

2.肺段 肺段组成肺叶,常呈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部朝向肺的外围,肺段间没有明确边界。各肺段的名称与其相应的支气管一致。正常时,X线片不能显示肺段的界限,只有在病理情况下,某个肺段受累时才能看到肺段的轮廓。右肺上叶由尖段、后段及前段所组成;中叶由内侧段及外侧段组成;下叶由背段、内基底段、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及前基底段组成。左肺上叶分为上部和舌叶两部分,上部由前段和尖后段所组成;舌叶由上舌段和下舌段组成;下叶由背段、后基底段、外基底段及前内基底段组成。

3.肺小叶 每一肺段由许多肺小叶组成,肺小叶既是解剖单位又是功能单位,直径为1~3 cm,小叶之间有小叶间隔。

每支小叶支气管分出3~5支末梢细支气管,每支末梢细支气管所支配的范围称为腺泡,为肺部病理改变的基本单位,其直径约6 mm。末梢细支气管继续分出呼吸细支气管,以后再分肺泡管、肺泡囊,最后为肺泡。肺泡壁上有小孔,称为肺泡孔,空气可经肺泡孔相互沟通。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为肺的气体交换部分。正常胸片上不能显示其轮廓,单个肺小叶实变可表现为直径1~3cm的片状影。当腺泡范围内发生实变时,胸片上可表现为类圆形结节状致密影,称腺泡结节样病变。

4.肺实质与肺间质 肺组织由肺实质和肺间质组成。肺实质包括肺泡、肺泡囊、肺泡管及1~3级呼吸性细支气管,主要功能为储存气体和气体交换。肺间质包括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及其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等,它无气体交换功能,只起支持作用。X线上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即或有炎症时,也是以其中一种炎症为主,两者亦难截然分开。


七、胸部X线诊断的原则


(一)系统周密的观察  

详见“第一章X线诊断基础  第三节X线诊断的原则和方法”相应内容。

(二)客观的逻辑分析判断  

详见"第一章X线诊断基础  第三节X线诊断的原则和方法"相应内容。

(三)以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来推演出胸部病变的影像变化 

肺部病变的影像是肺内病变病理变化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在X线影像上的反映。

  • 某一疾病在病理变化过程中不同的时间点上,其所反映的X线影像是不同的,如大叶性肺炎,在不同的病理期,其X线影像各不相同,即所谓同病异影

  • 不同的疾病在病理变化过程中,某个时间点的X线影像可有相同的交叉点,如亚急性肺结核与尘肺,其肺内均有增殖性肺结节,在X线影像上表现相仿,难以区分,即所谓异病同影

所以,作为影像诊断医师,应熟知各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病变的X线影像及不同的临床表现是疾病病理变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反映。疾病的病理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病理时间点其影像表现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切忌以专业教科书中所示疾病的典型影像表现来用静止的观点解释X线征象,要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疾病的X线征象均有其病理变化基础,要用疾病的病理变化来解释X线影像,脱离疾病的病理变化知识,是学不好X线影像诊断的。



本文摘自《X线读片指南(第四版)》




//

点击图片进入活动专区

8c1a578dd18f2fa334163138f4e54e5.jpg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4天获半年数字报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8天获1年数字报

活动页面累计签到15天同时阅读所有《X线读片指南》荐读章目者获实体书抽奖机会


[抽奖说明:本次活动抽奖名额根据书籍情况不同,本书抽奖限额2名,获奖者免费获赠《X线读片指南》实体书


X线读片指南.jpg


👆(截图至微信扫码享限时折扣优惠购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