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再次奪下第一名!遊戲製作人、電玩直播主投票選出「史上最佳電玩排行榜TOP 100」,你的第一名是哪一款?

GQ邀請請世界上最知名的遊戲製作人、電玩產業中的主播、導演、編劇等幫助我們選出有史以來最好的電玩遊戲,除掉了《超級》瑪利歐》、《薩爾達傳說》、《最後生還者》 》系列,有更多出乎意料的表格。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再次奪下第一名!遊戲製作人、電玩直播主投票選出「史上最佳電玩排行榜TOP 100」,你的第一名是哪一款?

當我們談到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玩遊戲評比,其實一直都是用很老套的方式進行;一群電玩遊戲記者坐下來整理了一個幾乎是預先確定的排名,結果出來看似偉大電玩名人堂表單,而且涵蓋各種領域。但在 GQ,我們認為應該擁抱混亂,邀請更多專業玩家參與進來,而不是草率地把《薩爾達傳說:時之笛》《黑暗靈魂》《ICO》分配在一群偉大的名單之中。

因此,我們為給整個產業專家與玩家一個很大的填空題,讓他們可以在上面先描述自己認為「最佳」的標準,就此了解他們所選的遊戲與傳統公認的經典遊戲有何不同,又有甚麼的相似之處。這意味著將我們最喜歡的開發者、主播、導演和記者聚集在一起。將其視為「復仇者聯盟」時刻。

每個評審都有一個任務:選出個人排名前十的名單,然後依每個人給的排名給分,第一名10分,第十則1分。我們邀請了 300 個評審參加,並收到了 239 個最終名單,其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有 652 個列名其中,也就是得到1分以上。我們的榜首們不僅獲得了最多的選票,而且比其他任何競爭的遊戲獲得更多評審第一名的十分。

對我們來說,完整的名單有許多不同一般期待之處,從令人驚訝的新遊戲,例如 2019 年的《極樂迪斯可》在排名上取得出乎意料的成績,但有些大型開發商暢銷遊戲名落孫山,如《刺客信條》。而且這個排行榜混雜了新的、舊的或是很古老的遊戲,而且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各個遊戲開發商的各類型遊戲。而一些老面孔——很多排名令人出乎意料——還有一些遊戲是我們根本沒有想到會入榜。現在來看看最後的排行榜結果……

100. 《星際大戰:舊共和國武士》Star Wars: Knights of the Old Republic (2003)

Bioware // Xbox, PC

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星際大戰遊戲,卻沒有天行者路克或白卜庭等腳色。加拿大遊戲商BioWare宏偉的前傳故事提供了一個既像星際大戰的太空歌劇,又像 Bioware 著名單人科幻遊戲的故事情節,具有令人難忘的角色、令人震驚的遊戲結局,以及你在大導演喬治盧卡斯電影中從未見過的世界。2021 年宣布將推出新版。

99. Rez (2001)

United Game Artists // Dreamcast, PlayStation 2

儘管 Sega 的 Dreamcast家用遊戲機在商業上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是它贊助了英超勁旅兵工廠足球俱樂部。然而這款無與倫比的遊戲機裡面含有一群真正經典遊戲,其中最主要的是 Rez。這是一款音軌射擊遊戲,既令人迷幻,又具有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意。PS VR 2016年推出新版本,但玩法與概念類似。

98. 《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Age Of Empires II: The Age of Kings (1999)

Ensemble Studios // PC

《世紀帝國II:帝王世紀》 遊戲發行3個月後,其銷量達到2百萬套。玩家需要發展自己的城市、建立文明和軍隊,並與其他玩家或電腦對手進行戰爭。投石機是當中最顯目的攻城武器,但它們的造價相對較高。對於那些曾經嘗試,僅靠一台昂貴到讓人望而卻步的投石機來發動戰爭的 12 歲孩子們(通常失敗了),雖然這種大膽值得鼓掌,但畢竟這是一款需要動腦的策略遊戲。

97. 《奧伯拉丁的回歸》The Return of the Obra Dinn (2018)

Lucas Pope // Mac, PC, Switch, PlayStation 4, Xbox One

一艘幽靈船、失踪的船員,還有引人入勝的調查。《奧伯拉丁的回歸》的風格充滿了類比陰影、黑色色與白色強烈視覺。這種源自於近乎消失的最早個人電腦電玩的畫面,反而讓玩家印象深刻。由獨立創作者Lucas Pope透過巧妙設計而開發,完全迥異於當代電玩風格,使其成了最酷的遊戲。

96. 《超級瑪利歐》Super Mario Bros (1985)

Nintendo // NES

如果你曾經懷疑宮本茂到底多聰明,那就想像一下,他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讓這個經典電玩成為完美的平台遊戲,同期間還製作了第一部《薩爾達傳說》 。光是想想就覺得很累……

95.《地下創世紀:冥河深淵》Ultima Underworld: The Stygian Abyss (1992)

Blue Sky Productions // PC

這個電玩在當年推出的革命性 2.5D 視覺效果,可能無法在 2023 年生存下去,但《地下創世紀:冥河深淵》到現在無疑對角色扮演遊戲產生長遠影響。謎一般的地牢、無與倫比的洞穴世界,還有跟奇幻惡霸鬥劍,以及常常令人火大的武器耐久性……聽起來很像另一個以穿著藍色束腰外衣的經典角色做為主角的電玩,不是嗎?

94. 《大神》Okami (2006)

Clover Studio // PlayStation 2, Wii

不褪流行的藝術形式與和近乎完美的配樂並沒有讓《大神》逃脫失敗命運,上市了幾年才賣 100 萬份。如今,它因繪畫風格和類似《薩爾達傳說》的機制而備受推崇。開發商 Clover Studio 在發布後僅幾個月就關門大吉了。

93. 《神鬼寓言Ⅱ》 Fable II (2008)

Lionhead Studios // Xbox 360

英國遊戲開發商Lionhead 主攻的角色扮演遊戲類型在充滿企圖心的《神鬼寓言Ⅱ》中達到顛峰。與 2004 年的首發相比, 更具活力、真摯,而且成就更高。它創造了有史以來最典型的英國電玩世界之一,其設定的道德體係可讓你隨心所欲地行善或行惡。或者只是做些蠢事。

92. 《質量效應》 Mass Effect (2007)

Bioware // Xbox 360, PC, PlayStation 3

《質量效應》讓你覺得毆打記者很爽,同樣的是,當你喜歡各種形體怪異的外星人時也會覺得挺難堪的。它是 BioWare 在非星際大戰模式太空歌劇系列的極重要創新,宛如一場豪賭。該系列講述的是邪惡的魷魚般生物要摧毀宇宙。感覺聽起來很棒,可惜這一齣不是系列遊戲裡最高潮的時刻。

91. 《俠盜獵車手IV》Grand Theft Auto IV (2008)

Rockstar Games // PlayStation 3, Xbox 360, PC

兄弟們,當 Xbox 高管Peter Moore在E3電玩展上展示了他在二頭肌上紋身該系列標誌時,代表著微軟將獨家發行這個系列 ( 因為當時Sony PS平台版本開發出現問題 ),真是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而且自由城地圖從加州San Andreas變成紐約市,當放棄了 San Andreas 中包羅萬象的風格時,遊戲設計上卻更加專注和聚焦,逼真的呈現紐約市場景。雖然遊戲沒了山崖跳傘的超爽片段,卻成為Rockstar遊戲工作室最棒又最動人的系列。

90. 《超級瑪利歐賽車》 Super Mario Kart (1992)

Nintendo // SNES

這是超級瑪利歐賽車遊戲中唯一沒有藍龜殼出現的版本,但是卻依然進入排行榜,可見今年電影狂賣不是沒有道理的。

89.《刺客任務》Hitman: World of Assassination (2016 - 2021)

IO Interactive // PC, PlayStation 4, Xbox One

先前版本是一個很專業企畫的潛行動作冒險遊戲(避免戰鬥、盡量減少噪音並從陰影和背後攻擊敵人 )的系列三部曲,在2021年被打包成一個遊戲,而丹麥遊戲開發商IO Interactive推出的《刺客任務3》則包含了所有等級。玩家不只能遊玩第三代的關卡,還可以把前兩代的關卡匯入,一次體驗超過 20 個關卡。另外,遊戲支援 PS VR,玩家可以在整個三部曲的世界享受虛擬實境完整體驗,透過玩家視角來執行刺激的全球潛入與暗殺的任務,不論是把暗殺目標淹死在馬桶、在葡萄酒窖用橡木桶輾死對方,或是在F1賽車搞破壞,都是很爽的關卡。

88. 《食人巨鷹 TRICO》The Last Guardian (2016)

Japan Studio & GenDesign // PlayStation 4

近年很少有像這部電玩造成發者內部意見分歧長達數年的勇氣,然後玩家期待多次,次次落空,直到Japan Studio & GenDesign內部滿意才推出,最後果然轟動一時。我們看到一隻名叫 Trico 的食人巨鷹,既飢餓又浮躁,卻與無名少年在無次磨合中建立了一段難忘友誼。那些對導演 上田文人的怪癖以及九年的開發週期充滿耐心的人,會從這個《ICO》和 《汪達與巨像》(Shadow of the Colossus創)創作者的大作,感受到另一場令人難忘的冒險。

87. 《超級瑪利歐 奧德賽》Super Mario Odyssey (2017)

Nintendo // Switch

這個堪稱超級瑪利歐系列裡規模最大的遊戲世界,讓每一關場景以不同名稱的「王國」命名,玩家可以通過帽子形狀的飛艇「奧德賽」號在各個王國間穿梭,當然要在一個國家闖關與累積足夠燃料、戰力值才能飛往另一個王國。但是老實說,光聽到馬力歐可以使用另外購買的帽子來控制霸王龍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毫無理性的購入遊戲了。

86. 《文明帝國V》Civilization V (2010)

Firaxis // PC

這次只有兩款策略遊戲進入了我們的榜單,而 《文明 V》完全當之無愧。美國開發商Firaxis 在長期由Sid Meier主導的系列中第五集完全重塑了 4X 遊戲類型,並把先前系列的四方型網格地圖改變成六角形。而其讓玩家很上癮的「再一回合就好」功能,讓人花了好幾小時闖關後,還繼續要在那個文明關卡裡創造更好的成績,使這個遊戲耐玩度領先群倫。

85. 《Final Fantasy XIV:新生艾奧傑亞》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2013)

Square Enix // PlayStation 3, PC

該系列前兩部評價糟到透後,臨危受命的吉田直樹帶領新團隊接手第14部曲,試圖扭轉戰局。遊戲發布時被視為一場大災難,但口碑效應創造了奇蹟,成為電玩系列翻身的典範。畢竟當今要讓這種曾經被視為典範的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再度受到歡迎,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現在回頭看,對那些已經有35年歷史的Final Fantasy鐵粉而言,真的是該系列的顛峰之作。

84.《莎木》 Shenmue (1999)

Sega AM2 // Dreamcast

這款復仇冒險的動作遊戲劇情雖然精彩,但是最值得一提的是,它是駕駛叉車堆高機模擬器尚未開發完備前的一款經典,證明電玩開發商如果敢於毫無忌憚的天馬行空想像,往往創造最佳的狀態。本系列正是如此,詭異的很深奧。

83. 《生化奇兵:無限之城》Bioshock Infinite (2013)

Irrational Games // PlayStation 3, Xbox 360, PC, Mac

這個第一人稱視角射擊和角色扮演遊戲,背景是一個被狂熱宗教控制又捲入保守派運動的運動,而且民眾在屈服於種族主義後開始了排外運動。玩家要出任務除了需要有熟練的打鬥技巧,也還要動不少腦筋。這不可能發生在哥倫比亞以外的任何地方,是吧?

82. 《闇龍紀元:序章》Dragon Age: Origins (2009)

Bioware // 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4, PC, Xbox 360, Xbox One

這是加拿大開發商 Bioware從2009 年至 2015 年間發布的超級奇幻三重奏的第一部——其他則是《上古卷軸》和《巫師3:狂獵》—— 《闇龍紀元:序章》奠定了Bioware在角色扮演電玩類型中無與倫比的劇情創造者霸主地位。這個工作室透通廣泛的角色設定,還有讓人眼花撩亂的戰鬥機制,使其出產的電玩一個比一個好玩。但問題是已經開發八年的《龍騰世紀4》目前還無下文,工程師得加油了。

81. 《要塞英雄》 (2017)

Epic Games // PlayStation 4, Xbox One, PC, Mac

從諾蘭 (Christopher Nolan) 驚險壯觀的電影預告到Travis Scott 萬人瘋狂的演唱會,《要塞英雄》把當代流行文化的大融合做了很棒的示範。此外它也是元宇宙概念在電玩中被運用後,最真實的一次展演。對這一代的青少年來說,玩這個遊戲等於經歷一場成人禮。

80. 《救火者》Firewatch (2016)

Campo Santo // PlayStation 4, Xbox One, PC, Mac

《救火者》是 開發商Campo Santo在2018 年被 Valve 收購之前的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遊戲。這個冒險電玩帶著淡淡失落、與世隔絕和疏離情緒。該遊戲甚至激發了像《今日美國》的前記者Jack Kelly這樣的年輕人,發起拯救美國防火塔的運動。據報導,原本盛傳會出的續集《Valley of the Gods》在開發上被擱置,但其隱含的沉浸式體驗在《戰慄時空:艾莉克絲》已經被重現。

79. 《俄羅斯方塊效應》Tetris Effect (2018)

Monstars, Resonair // PlayStation 4

以有史以來最具標誌性的 2D 遊戲之一,還有熱鬧滾滾的豪華配樂。這是全球俄羅斯方塊再度流行的開始。由Rez的創意大腦水口哲也設計,當中俄羅斯方塊各種模式讓人在邊跟音樂律動時邊闖關,再看著鮮豔的色彩在屏幕上爆炸。這是虛擬實境中真正超凡的體驗。

78. 《托尼·霍克職業滑板2》Tony Hawk’s Pro Skater 2 (2000)

Neversoft // PlayStation

這個遊戲讓不少人的童年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回憶,試著在闖關時駕馭著滑板架在空中下墜時執行完美轉體三圈1080度,辦到了沒有任何實體獎勵,只有滿滿的成就感,而且是千金不換的。

77. 《猴島小英雄 特別篇》The Secret of Monkey Island (1990)

Lucasfilm Games // PC, Mac, Amiga, Atari ST

玩家一進入這個遊戲世界,就是要為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海盜,通過劍術訓練、找尋秘寶、培養偷竊技術三項考驗。光是「路上與海盜對戰的羞辱及還擊」這個關卡就值得一玩,你會從中了解到甚麼是真正的卑鄙跟腦殘了。

76.《寶可夢 金/銀》 Pokémon Gold and Silver (1999)

Game Freak // Game Boy Color

被寶可夢的鐵桿粉絲廣泛認為該系列的顛峰之作,《寶可夢金/銀》開發商對此如此自信,是因為其在設計上是開山系列《寶可夢 紅/綠》與其同年衍生全球版《寶可夢 藍》之後,真正達到巔峰狀態的作品。如今到了 2023年,該系列操作上依然靈活,而當年許多競爭者同時推出的遊戲,如今功能都顯得貧乏許多。

75. 《銀河戰士Prime》 Metroid Prime (2002)

Retro Studios // GameCube

就像《銀河戰士》系列的大部分作品一樣,都是講玩家扮演的賞金獵人努力阻止太空海盜,以免外星生物密特羅德(Metroid)的力量被濫用而成為破壞銀河系,感覺就像是一個太空裡無人疆界的奇蹟,Prime也是如此。整個系列個遊戲中對白甚少,在外太空探索時氣氛甚為陰沉和孤寂,成為任天堂遊戲中極少數的第一人稱視角的射擊遊戲。

74. 《地域傳說》 Undertale (2015)

Toby Fox // Mac, PC

依據維基百科的解釋,玩家要扮演一個掉入複雜地洞又被西方類似「魔神仔」迷惑方向的小孩,必須通過很多關卡來設法回到地上。該遊戲上市後備受評論家的好評,幽默元素、直覺性的戰鬥系統、獨創性高的音樂,以及玩家與角色產生深刻的情感連結,很快創造了銷售破百萬佳績。這看來是一個以仁慈對戰黑暗的遊戲,因此2016年梵諦岡舉行網際網路高峰會時,本身為YouTuber的 MatPat贊助了這個遊戲,並特別給了教宗方濟各帳密作為禮物。我們只希望教宗能體會與擁有這樣初心。

73. Final Fantasy VI (1994)

Square // SNES

這個在1994年超級任天堂平台發行的角色扮演遊戲,是Final Fantasy的第6部本傳,也是最後一版的2D遊戲,在系列歷史上佔據了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獨特地位,特別是當其續集中有一個主角被一把巨大的武士刀刺穿時,營造這樣的氣氛就變得理所當然了。

72. 《人中之龍0 誓約的場所》Yakuza 0 (2015)

Ryu Ga Gotoku Studio // 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4

《人中之龍》的粉絲很像職業摔角的粉絲們。聽他們解釋如何管理有女將的夜總會、建立房地產帝國,或提升自己棒球打擊水準,似乎跟遊戲主軸裡控制東京犯罪集團一樣重要。如果你沒深入玩過,那就是一種完全無法理解的體驗……但當你幾乎真的看完看到遊戲中充滿感官刺激的場景後後,再去玩別的遊戲可能就提不起勁了。

71. 《決勝時刻4:現代戰爭》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 (2007)

Infinity Ward // PlayStation 3, Xbox 360, PC

這是一場精益求精的戰役,也似乎永遠改變多人在線的線上遊戲的風貌。這部《現代戰爭》從其先前二次世界大戰和越戰的戰場系列汲取了很多經驗,賦予了更冷酷、更細微的遊戲氣氛與情節。如果電玩中的戰爭不總是很有趣,但對於戰爭主題的冷酷和細膩探索有很棒的著墨。至少當玩家潛行突破車諾比廢棄小城Pripyat的輻射禁區灌木叢後,那種體驗讓人久久難以忘懷。

70.《惡靈勢力2》Left 4 Dead 2 (2009)

Valve // PC, Xbox 360

並非所有喪屍遊戲都會對人性本質深思熟慮,像這齣就是讓你玩爽開殺,要活下去就又痛擊成群的活死人,用電吉他或電鋸都可以。

69. 《薩爾達傳說 魔吉拉的面具》The Legend of Zelda: Majora's Mask (2000)

Nintendo // N64

任天堂在製作了被公認為最偉大的遊戲之一、該系列前一集《時之笛》後,還能有甚麼能突破?但是《魔吉拉的面具》用宇宙夢魘般的元素震撼了整個世代的玩家。特別是情感和氛圍上都讓人留下了強烈的印象。

68. 《神偷:暗黑計劃》Thief: The Dark Project (1998)

Looking Glass Studios // PC

這是少數避免肉身被嚴重傷害,靠偷竊和潛行技巧而非暴力手段來玩的遊戲,因此對於潛行遊戲具有極開拓性的貢獻,也讓冷漠虛無的網際網路多了些不一樣的冷靜理性玩法,堪稱影響深遠。

67. 《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The Legend of Zelda: Wind Waker (2002)

Nintendo // GameCube

2001 年發布時,許多玩家乍看都感到困惑與震驚,特別是這齣被任天堂宣稱是向《時之笛》的靈感致敬時,感覺很像一場豪賭。因為任天堂迫切需要證明他們的遊戲不僅僅適合小孩與青少年,《薩爾達傳說 風之律動》裡的英雄雖然看起來還是依舊可愛,但是卻沒有了英雄氣質。此外其發行平台是在當時氣很虛的 Gamecube上,又被認為在銷售上更添難度,但結果是打敗了所有唱衰的論調,成為 Gamecube機台的巔峰之作。

66. 《異塵餘生:新維加斯》Fallout New Vegas (2010)

Obsidian Entertainment // PlayStation 3, PC, Xbox 360

這個遊戲的內容元素與情節向是用連價的膠帶黏再一起,顯然技術與或製作上沒有很道為。但是最後卻以其令人難以置信的優異角色扮演選擇方式而引起許多人的玩心,這正是其進入排行榜且名次不低的原因。

65. 《黃金眼007》GoldenEye 007 (1997)

Rare // N64

這可能是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改編遊戲,超越了其他如史瑞克、ET或迪士尼的王國之心系列,主要是《黃金眼007》在遊戲主機上展示了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類型的最大潛力,可行性。遊戲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主機平台上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潛力。此外現在流行的死鬥(Deathmatch)模式也是因為這個電玩才會有那麼規模的流行,成為最後一戰、時空分裂者與決勝時刻等系列的核心模式。無論如何,其對多人對戰模式的設計和流行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64.《女神異聞錄5 》 Persona 5 (2016)

P-Studio // 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4

我們必須說,這個遊戲讓你在100個小時的闖關時,有一隻只自信滿滿、很人模人樣的貓咪陪伴,真的是超級值得的體驗。

63. 《模擬市民2》The Sims 2 (2004)

Maxis // PC

這款遊戲具有某種時代意義,畢竟當時電玩主力市場是著魔於掃射AK-47自動步槍的年輕男性,《模擬市民2》顯讚為電玩在大眾普及上帶來更多元的玩家,算是有些開天闢地的,特別是目前玩家統計中, 60% 是 18 到 24 歲之間的女性,這對打破電玩遊戲玩家的封閉性絕對值得大書特書與掌聲鼓勵。

62. 《惡魔城X 月下夜想曲》Castlevania: Symphony of the Night (1997)

Konami // PlayStation, Sega Saturn

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 (Metroidvania)類型中的代表作之一,這個類型在在2000年代的獨立開發商遊戲類別中非常受歡迎,包括 Hollow Knight、 《死亡細胞》 Cells,以及Hideo Miyazaki的魂系列(Souls franchise)。今日看起來,這個遊戲顯然被低估了,其本身成就不只是因為啟發後續一些了不起的遊戲,相反的,其劇情轉折相當具有代表性,而且在遊戲中擊敗吸血鬼不死軍團真的非常精彩有趣。

61. 《俠盜獵車手III》Grand Theft Auto III (2001)

Rockstar Games // PlayStation 2

這個遊戲身為當代3D開放世界的創新者,帶起了當今電玩遊戲自由度愈來愈高的風潮。趨勢當時的遊戲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自由度。《俠盜獵車手III》的製作在當時也是一等一,特別是聲音演出、任務設計、世界建構和城市底層氛圍營造,都有極突出的表現,堪稱2000年世代電玩的Game Changer。更驚人的是,開發商Rockstar在接下來的三年內神奇地推出了兩款續作,堪稱其巔峰時期,即使第5部距今已經十年了,仍然讓人印象深刻。

60. 《超級銀河戰士》Super Metroid (1994)

Nintendo // SNES

這無疑是任天堂過往開發的遊戲中最具顛覆性和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它讓玩家操作女性主角 Samus Aran 在一個外星行星上與殘酷的植物和動物戰鬥。遊戲程序了前作的壓抑氛圍,但在16位元的水平設計中增添了新的細節和複雜度。此外,遊戲的難度也隨之調整更友善又章節平衡,避免了困難到好像打了一嘗四年世界大戰體驗。

59. 《異塵餘生3》Fallout 3 (2008)

Bethesda Game Studios // PC, Xbox 360, PlayStation 3

這部遊戲要玩家選擇到底要躲在一個相對安全的地下避難所,還是冒險進入一個受輻射影響的地球地獄,以找到由連尼遜扮演的父親角色。你聽到這個選擇時可能心裡會非常掙扎,但在電玩的世界裡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美國馬里蘭州的Bethesda遊戲公司讓你最終的抉擇,進入一款非常出色的角色扮演遊戲裡,結束後永難忘懷。

58. 《上古卷軸IV:遺忘之都》The Elder Scrolls IV: Oblivion (2006)

Bethesda Game Studios // PC, Xbox 360

當玩家離開起始的地牢,見識遊戲廣闊的世界時,這個時刻成為了 Xbox 360 時代的重要時刻,真正為主機平台上開放世界角色扮演遊戲打開了康莊大道。此外,他們還成功邀請到《星艦迷航記》《X戰警》 主角Patrick Stewart 為遊戲進行了短暫的配音工作,對於當時來說真是一項不錯的成就。

57. Final Fantasy IX (2000)

Square Enix // PlayStation

這部Final Fantasy 遊戲算是整個系列最正經的一部,即使是在依然桀驁不馴的主角隊伍中加入一個巨大的青蛙廚師,依然一板一眼卻輕鬆的描述一個經典的奇幻故事,有英雄、公主和米其林星級的沼澤料理。

56. Inside (2016)

Playdead // Xbox, PC, PlayStation 4

《Inside》是一款具有奇異、恐怖和意外結局的遊戲,其黑色電影風格和孤寂氛圍與丹麥遊戲公司Playdead的首作《地獄邊境》相呼應。此外,遊戲在背景機械和設計方面有很大提升,使其成為一款獨特而出眾的遊戲。

55. 《空洞騎士》Hollow Knight (2016)

Team Cherry // PC, Mac

即使現在想到只有三名開發者團隊能隊製作出像《空洞騎士》這樣豐富、引人入勝且精心刻劃的遊戲,都還是令人很站和。雖然其明顯是《黑暗靈魂》的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 (Metroidvania)版本,但遊戲通過豐富的細節和精心醞釀的特色而有了不落俗套的表現,這在遊戲中Hallownest城的殘垣斷壁和奇特居民上有著極為精彩的刻畫。更重要的是,這是一款非常耐玩卻耗時的遊戲,我們必須向那些在曠日廢時中打敗大反派Radiance boss的玩家致敬。

54. Ico (2001)

Japan Studio, Team Ico // PlayStation 2

在電玩世界中有許多難以忘懷的雙人組合,像是瑪利歐和他弟弟、《秘境探險》的奈特與蘇利,但是這部電玩裡雙人檔之特異獨行,其實更具突破性的,因為其將男孩遇見公主的童話故事轉化為一個更加冷酷、嚴肅的方向,成為PlayStation最讓人驚為天人的遊戲之一,特別是PSn遊戲通常都更迎合大眾的口味。

53. 《冤罪殺機2》Dishonored 2 (2016)

Arkane  // PlayStation 4, PC, Xbox One

一款精心製作且環環相扣的的遊戲,而且竟然涵蓋著史上最出色關卡中的兩個:一個是內部宛如迷宮般的發條運作豪宅,及一個有點腦筋急轉彎般的時間冒險,顯然遊戲開發商Arkane Studios在這款遊戲的複雜且令人愉悅的系統化遊戲機制架構上,創造了巔峰。但天殺的是,商業表現卻不是很理想,而這次能在100大排行榜中列名53位,對負責發行的Bethesda而言算是遲來的正義。

52.《戰慄時空》 Half-Life (1998)

Valve // PC

對於那些近年回頭嘗試《黃金眼007》等老派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人來說,這種骨董級的電玩有時留在記憶裡最美,但是《戰慄時空》算是例外。它在90年代末因採用尖端的圖形和立體運算而備受讚譽,但更能超越時空限制的當屬小說家Marc Laidlaw扭曲的科幻敘事方式營造,以及滿載沉浸式體驗的敘事方式,並且降低對場景剪輯的依賴,這使得Valve電玩商的首部經典作品在眾多當代作品中仍然保有其特殊價值,特別是是玩過的人有時還會在夢境中被那蟹頭般的怪物驚醒。

51. Final Fantasy X (2001)

Square Enix // PlayStation 2

當這個系列如同阿根廷梅西的眾多精采進球,或007系列都已經換了五六任詹姆斯龐德了,每個Final Fantasy的粉絲們,在系列眾多篇章裡肯定有一部自己的最愛,而《Final Fantasy X》在算是受到甚多稱讚的角色扮演遊戲;儘管這部曲中有不少被遊戲迷拿來當梗的笑場。此外,這部曲創造了一個名為「blitzball」的運動,不論對真實生活中的玩家或是Spira上的居民,都應該是最偉大的虛構運動之一,一如哈利波特中的魁地球。

50.《地底尋寶》 Spelunky (2008)

Mossmouth // PC

《Spelunky》與《費茲大冒險Fez》和《以撒的結合》一起,引領了過去十數年來80年代復古電玩那類低預算、很燒腦力的獨立遊戲浪潮,為電玩的藝術開創了全新的方向。《地底尋寶》顧名思義是很傳統的類型,活著找到寶藏,但因為看似簡單好玩會讓玩家步道幾分鐘內就著迷了。而在花費數小時的尋寶過程,要冒著被刺傷、被蛇咬,乃至於遇到憤怒的店主等許眾多危險命運軌跡,充分發揮了Derek Yu創作上具有的詭計魅力。

49. 《星露谷物語》Stardew Valley (2016)

ConcernedApe // PC

臉書曾經有個開心農場讓玩家曠日廢時,而這個遊戲同樣提供了一個機會,讓玩家從大城市生活中想像自己搬到小鎮上,享受種植作物和養育牲畜的輕鬆田園生活,而且遊戲中再玩一回合的模式讓玩家一天天地玩下去,結果你現實生活中的老婆早就帶著小孩離家出走了,你還沉浸在遊戲中種出超級巨大高麗菜與釀酒得了獎的幻想中。

48. 《俠盜獵車手V》Grand Theft Auto V (2013)

Rockstar Games // PlayStation 3, Xbox 360

2013年時,這部電玩在三天內就賺到了10億美元的收入,而2022年票房最高的電影《阿凡達:水之道》則花了14天才達到這個里程碑,這是電玩公司Rockstar至今最偉大的商業成就。背後的原因很簡單,這是該開發商創立以來最大膽的遊戲之一,它採用了多主角的劇情,融合了諷刺幽默和出色的大製作遊戲成功手法,劇情涵蓋了驚險的搶劫銀行,乃至於悠閒的騎自行車沿著太平洋海岸公路遊覽等各種情節。

47. 《戰神》God of War (2018)

Sony Santa Monica // PlayStation 4

這個2005首次發表的系列作品,在由Sony Santa Monica重新啟動後,從一個血腥暴力遊戲轉變成關於父母之愛的深思熟慮的作品。遊戲改變了系列遊戲的風格和故事情節,著重呈現主角與兒子,探索了成為一個父親的艱難旅程。而該部曲的成功,加上其他遊戲如《血源詛咒》和《最後生還者 第II章》,幫助Sony進一步確立了PlayStation 4成為獨占優質單人遊戲的霸主,都堪稱是代表作。

46. 《天命》Destiny (2014)

Bungie // PlayStation 3, PlayStation 4, Xbox 360, Xbox One

這是一部相當特立獨行又打得超爽的大型多人獻上遊戲,對於許多玩家來說,《Destiny》是他們唯一在乎的遊戲。這表示他們對於榜單上其他99款遊戲毫不感興趣。

45. 《最後一戰3》Halo 3 (2007)

Bungie // Xbox 360

電玩在當代娛樂產業已經愈來愈壯大,而《最後一戰3》堪稱是里程碑,被認為是Xbox將遊戲推向主流的重要領頭羊,至今仍空前絕後。因為其預告片是由《第九禁區》《極樂世界》導演Neil Blomkamp ,以及《捍衛戰士:獨行俠》導演Joseph Kosinski攜手推出,而且預告與短片在10000午夜場次售票。它成為了2007年最重要的電玩時刻之一,至今仍然被視為最佳的單人遊戲劇情之一。

44. 《上古卷軸III:魔捲晨風》The Elder Scrolls III: Morrowind (2003)

Bethesda Game Studios // PC, Xbox

這是《上古卷軸》系列中的一款獨特之作,它代表了Bethesda 電玩開發商 Studios首次將其龐大的角色扮演遊戲移植到遊戲主機上。今年慶祝其20週年,雖然《魔捲晨風》後來再出的版本沒有再品質上進行提升,但是在其所屬的沙盒類遊戲(英語:Sandbox game)中,具有最流暢且開放性最高的成就。

43. 《尼爾:自動人形》 Automata (2017)

Platinum Games // PlayStation 4, PC

這個動作冒險的角色扮演遊戲實在太好玩了,很多我們的評審都是玩過三次以上。

42. 《超時空之鑰》Chrono Trigger (1995)

Square Enix // SNES

這是一款受到廣大玩家喜愛的角色扮演遊戲,儘管在其同期間有更多的焦點聚集在《Final Fantasy》系列,但這款PG遊戲無疑是許多玩家心中的秘密寶藏。其特色是優雅的故事叙述方式,還有經典的回合制戰鬥,而精心編導的劇情,將玩家帶入一個充滿神秘和冒險的世界。遊戲中的角色豐富多樣,玩家需要與不同時空的角色合作,解決各種謎題和戰鬥敵人。遊戲的劇情發展多條線索,並帶有多個結局。玩家的選擇和行動,對遊戲進程產生重大影響。聽起來挺複雜的吧,難怪有更多人會去玩簡單又不那麼耗腦力的《Final Fantasy》。

41. 《模擬市民》The Sims (2000)

Maxis // PC

這是一款純粹的想像和自我表達的遊戲,在千禧年出成為第二人生模擬遊戲的基石。憑藉無與倫比的自由度,玩家可以建造家庭,和生活在自己想要的方式。很多粉絲應該都有生活在一個小小的斗室裡玩著這個遊戲經歷,身邊可能還只有一個故障的烤箱陪伴呢。

40. 《超級瑪利歐銀河》Super Mario Galaxy (2007)

Nintendo // Wii

嘿,我們並不是在說任天堂的小泉歡晃特別是為了粉絲抽大麻時想玩電玩而開發這個遊戲了,但如果你碰巧在經歷著馬里奧那充滿霓虹燈效的太空跳石頭冒險時,正處於完全放鬆的狀態,就將是一段非常愉快的時光。

39.《伊迪·芬奇的回憶豪宅》 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 (2017)

Giant Sparrow // PlayStation 4, PC, Xbox One

是一款以敘事為主的冒險遊戲,玩家扮演著Edith Finch這個角色,探索她家族留下的各種故事和秘密。遊戲通過精美的視覺呈現和細膩的故事講述,引起了許多玩家的共鳴和情感共鳴。它以獨特的方式揭示了家族歷史的謎團,並通過探索每個家族成員的故事,探討了生與死、家庭與命運等主題。《伊迪絲芬奇的遺響》被譽為一款令人難以忘懷的遊戲,因其獨特的體驗和引人入勝的敘事而受到廣泛讚譽。《伊迪·芬奇的回憶豪宅》不僅僅是撩動我們的心弦,更是以出人意料的精湛技巧徹底讓我們忘了自己身處何處,從此以後,連洗澡都感覺不一樣了。

38.《黑帝斯》 Hades (2020)

Supergiant Games // Switch, PC, Mac

EA元老創立的Supergiant電玩公司以豐富多彩且現代化的方式詮釋了希臘神話,玩家可以在動作冒險中扮演著地獄之王的兒子,探索地獄的深處並與眾多希臘神話中的諸神互動。該遊戲發行前充分利用了遊戲的預覽版模式,讓玩家在完整發行之前有機會試玩這款遊戲。這意味著開發商可以在玩家的參與與回饋下下改進遊戲,所以產生了更具有魅力的角色設計。

37. 《沉默之丘2》Silent Hill 2 (2001)

Konami // PlayStation 2

這款經典的恐怖遊戲充分發揮了其技術限制下反而創造的優勢,通過融合從頭到尾壓迫性的迷霧氛圍和對未知的恐懼,營造出了一種讓人覺得脖子後面有陰風吹過的驚悚效果。在日本遊戲設計師小島秀夫和墨西哥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於2014年合作的《P.T.》來試圖重啟這個系列之後,人們預計今年將會推出一個重啟版本。

36. 《超級瑪利歐兄弟3》Super Mario Bros 3 (1991)

Nintendo // NES

任天堂在紅白機時代的統治地位是超級強大,它佔據了北美遊戲主機市場的94%。除了大量印鈔票外,該主機最偉大的成就就是《超級瑪利歐兄弟3》,在這款遊戲中,宮本茂確立了平台遊戲的最高標準,這位超級巨星水管工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只有偶爾超越了這個遊戲的標竿。

35. 《傳送門》Portal (2007)

Valve // PC, Xbox 360, PlayStation 3

在令人嘆為觀止的《戰慄時空:艾莉克絲》和《反恐精英2》上市後都創造佳績後,美國電玩公司Valve開始有了更大的企圖心。值得紀念的試,在2007年這家當今遊戲龍頭之一開始了巔峰時刻,他們甚至能夠將一個像《傳送門》這樣具有創意的益智遊戲作為《橘盒》套裝遊戲包的一個遊戲。玩家在遊戲中扮演一個被困在一個由科技公司Aperture Science控制的實驗室中的角色。通過使用一個能夠創建無處不通行的傳送門設備,玩家必須解決一系列謎題和挑戰,並逐漸揭開實驗室的秘密。雖然只是一個遊戲,但從頭到尾都是純粹的天才之作,它不僅創意無窮,而且極具幽默感。

34. 《秘境探險2:盜亦有道》Uncharted 2: Among Thieves (2009)

Naughty Dog // PlayStation 3

第二部曲中段的高速火車運輸場景堪比《不可能任務》系列電影的精彩場景,而這一切都發生在2009年的PlayStation 3上。納森的第二次冒險突破了動作追擊與激烈打鬥的的極限,為這個PS平台上最暢銷的電玩系列設立了一個全新的高標。

33. 《潛龍諜影3 食蛇者》Metal Gear Solid 3: Snake Eater (2004)

Konami // PlayStation 2

早在小島秀夫專注於末日式包裹運送,以及日本開發商Konami認為彈珠台是最熱門的遊戲之前,這位導演和他長期合作的開發商在照部電玩中展現了他們合作時其超越顛峰之作。遊戲強調偽裝和近距離格鬥,這是PS2平台上最接近間諜現實主義的作品。所以請不要叫我們暴雷。

32. 《駭客入侵》Deus Ex (2000)

Ion Storm // PC

遊戲劇情設定發生於2052年,玩家將扮演特工JC Denton,在一個充滿陰謀和政治鬥爭的世界中進行冒險。遊戲以其非線性的遊玩方式和開放式遊戲世界而聞名,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來影響故事進展和結局。劇情充滿對未來預測陰謀產生的不安詭譎感,給人一種超前於其時代的感覺,即使在今天也是如此,特別是對於全球疫情大流行的模擬。開發者Warren Spector的獨特創作在沉浸式模擬遊戲類型上獨樹一格,更持續影響後來的許多電玩,實在令人驚嘆。開發商Ion Storm在2022年被30億美元受夠後,這個系列的重啟只是遲早的問題。復興似乎肯定會在預測的末世災難之前到來,即便只是僅僅到來。

31. 《汪達與巨像》Shadow of the Colossus (2005)

Team Ico // PlayStation 2

由Team Ico開發的動作冒險遊戲,於2005年首次發布。遊戲講述了一個年輕男子為了拯救一名被詛咒的少女而挑戰一系列巨大的生物。這是電玩界少見強調Less is More又獲得成功的例子,其極簡畫風的環境勾勒對比著追蹤冒險玩家的巨大生物,視覺性與沉浸式體驗都極為突出,屢獲奧斯卡獎的大導演Guillermo del Toro稱這個遊戲為一部巨作,並影響了他詭異的導演風格。

30. 《星際拓荒》Outer Wilds (2019)

Mobius Digital // PC, PlayStation 4, Xbox One

這不是一個尋常的宇宙探險,而是提供了一個完整的太陽系供玩家探索和解謎。遊戲中的世界是令人難以置信的、獨立的二次元場景,充滿了獨特的怪異和奇觀。黑洞、永恆風暴的星球、準備撞上恆星的彗星等等。然而,遊戲還有一個更大的危機,太陽每20分鐘就會超新星爆炸,重置世界。因此,一場令人難以忘懷的太空冒險就此展開。

29. 《風之旅人》Journey (2012)

Thatgamecompany // PlayStation 3

這是一款在視覺上極為美麗的遊戲,也是一種獨特的感官體驗。遊戲以美麗的沙漠為背景,玩家扮演一個神秘的人物,穿越廣袤的沙漠世界,探索神秘而富有藝術氛圍的環境。場景以其精美的設計和細膩的細節令人驚嘆,營造出一種寧靜而令人著迷的氛圍。玩家在遊戲中沿著旅程逐漸揭示故事和主題,同時與其他玩家共同探索和合作。關於《風之旅人》我們不需要多說,玩家- 只需要抽出幾個小時的時間體驗一下,就知道為何其排行榜成績如此高。

28.《最後生還者 第II章》 The Last of Us Part II (2020)

Naughty Dog // PlayStation 4

今年播出HBO改編影集得到神劇封號真是名不虛傳,而續集將會是以這部電玩為主軸。續集是遊戲史上最具爭議性的續集之一,開發商Naughty Dog的這部作品以《教父第二部》為致敬,遊戲通過玩家的視角和期望進行遊戲設計,呈現出迄今為止最複雜、最棘手的遊戲。儘管在遊戲發布前遭受了劇情洩露和廣大玩家的抵制等毀滅性傷害,但依然在2020年的遊戲大獎中獲得了11項提名中的七項獎項,成為該獎項歷史上獲獎最多的遊戲。

27. 《快打旋風II -世界勇士-》Street Fighter II (1991)

Capcom // Arcade

這款充滿開創性格鬥遊戲,創造了街機搖桿控制的格名,使玩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操控靈敏度。即使在移植到超級任天堂(SNES)時,仍然保持了出色的表現(將反映控制與遊戲手柄結合並不容易),這鞏固了它在遊戲史上的崇高地位地位。

26. 《薩爾達傳說 眾神的三角神力》The Legend of Zelda: A Link to the Past (1991)

Nintendo // SNES

往好處想,這部經典電玩真是出色極了,惡魔般的地牢古怪的居民和充滿秘密的世界地圖,奠定了《薩爾達傳說》遊戲的模式板延續了整整二十年的經典。但是另一方面,它也是造成其他(才華較差)開發商想要模仿,乍看有模有樣卻讓玩家陷入Dark Parables之類的黑暗鏡象世界的折磨,到現在東施效顰不計其數。

25. 《寶可夢 紅/綠》Pokémon Red & Blue (1996)

Game Freak // Game Boy

小火龍(Charmander)、傑尼龜(Squirtle)和妙蛙種子(Bulbasaur),我們都好喜歡,但是具有進化成妙蛙草和妙蛙花的妙蛙種子的魅力,在玩家心中顯然大了許多。

24. 《我的世界奇》Minecraft (2011)

Mojang // PC

《Minecraft》的銷量近2.4億份,超過了歷史上任何其他遊戲。它對玩家驅動的創造力的持久影響可以在從《要塞英雄》防禦工程事《異塵餘生》的避難所的各種建造模式中看出來。

23. 《生化奇兵》Bioshock (2007)

Irrational Games // PC, Xbox 360

一款關於電玩威力的暢銷遊戲,它讓玩家沉浸在充滿Art Deco風的海底城市Rapture ( 破碎之城 )中。遊戲本身是第一人稱射擊冒險型態,玩家發現自己被困在這座城市中,必須探索城市的秘密並與其當中的生物,還有與敵人戰鬥。這樣的老派劇情結合不同選擇驅動情節的方式相結合,當中有著電玩戲界中最令人難忘的反派角色之一Andrew Ryan。此外玩到某地方時,遊戲中的角色會突然與玩家產生關於現實生活的對話,打破了虛構世界和現實之間的界限,是非常有趣轉折,有助於遊戲對玩家的黏性。

22. 《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 (2004)

Blizzard // PC

我們都知道以前很多人著迷於《魔獸世界》,而如今距離它首次推出已經接近20年,它仍然是史上最受歡迎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MO)。然而,大家好像都已經轉向其他遊戲了,不是嗎 ? 至少好萊塢翻拍這個遊戲版的電影真是虧到脫褲子了。

21. 《最後一戰:戰鬥進化》Halo: Combat Evolved (2001)

Bungie // Xbox

儘管這款遊戲只開發了一半就被推出了,卻意外地暢。開發商在這款第一人稱射擊遊戲上,重新定義了我們對單人射擊遊戲和多人競技模式的看法。儘管在創作過程中經歷了多次對基本概念的大變動,加入了許多遊戲元素和機制,如血盾、多人合作模式和地圖編輯器等變更,但《最後一戰:戰鬥進化》的影響永遠改變了其所屬的第一人稱射擊電玩類型。

20. 《艾爾登法環》Elden Ring (2022)

From Software // PlayStation 4, PlayStation 5, Xbox One, Xbox Series consoles, PC

這部電玩將《黑暗靈魂》系列的高難度挑戰和《血源詛咒》般抽象背景故事背景融合在一起,並搭配了有史以來最宏大的開放世界。《艾爾登法環》利用由《權力遊戲》作者喬治·R·R·馬丁創作的核心敘事基礎,打造了一款充滿震撼的宏大角色扮演遊戲,其中包含令人驚嘆的景觀、和強大的敵人。顯然是向動動手指就能創造極大娛樂效果的電玩精神致敬

19. 《毀滅戰士》Doom (1993)

id Software // PC

這款遊戲受歡迎程度,據估計當時安裝在個人電腦上的數量超過了Windows操作系統。比爾·蓋茨甚至曾考慮購買開發商id Software,但最終他還是找來了微軟的製作人兼Valve的創始人Gabe Newell,將其移植到Windows平台。幾十年後,微軟通過以75億美元收購Bethesda,終於擁有了《毀滅戰士》。這個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被譽為是此類電玩的開山元老。以其快節奏的遊戲風格、血腥暴力的戰鬥和經典的敵人設計而聞名。這樣的成功改變了遊戲產業的格局,並成為後來射擊遊戲的靈感來源。

18. Super Mario 64 (1996)

Nintendo // N64

Edge雜誌在其30年的出版歷史中,第一次給出滿分評價(10/10)的遊戲就是這部。任天堂的瑪利歐部門負責人宮本茂擔任了導演,它對於3D遊戲在其初期時設立了一個令人眼花繚亂的標杆。在2021年,一份狀態如新的該原版電玩成為迄今為止最昂貴的電玩遊戲,在拍賣場場上以超過150萬美元的價格售出。

17. Final Fantasy VII (1997)

Square Enix // PlayStation

《Final Fantasy VII》在1997年創下遊戲際開發預算最高的紀錄,儘管現在遊戲的立體畫面已經顯得像是方塊堆疊,但不可思議的是玩家看了還是有著強烈的情緒激動。這部電玩無疑是角色扮演遊戲在敘事上的一大飛躍。但其背後的事實是,開發商Square Enix投入了可能是原版遊戲兩倍費用在很多的地方重新製作。

16. 《上古卷軸V:無界天際》The Elder Scrolls V: Skyrim (2011)

Bethesda Game Studios // PC, PlayStation 3, Xbox 360

電玩中龍的傳人!遊戲通過其精簡的角色扮演設計,吸引了各類玩家,不論是重度玩家還是有空玩一下的玩家。它的雪山巔峰是一個令人驚嘆的探索空間,擁有數百個小時的任務和秘密,而且,就像開發商Bethesda的其他遊戲一樣,玩家可以使用Bethesda Creation Kit工具創建自己的模組,製作新的任務、角色、道具等,並與其他玩家分享。這一功能大大延長了遊戲的壽命十多年。

15. 《碧血狂殺2》Red Dead Redemption II (2018)

Rockstar Games // PC, PlayStation 4, Xbox One

這或許是電玩史上最大的突破,改編自克林斯伊威特主演的《荒野大鏢客系列》電影,遊戲本身也以電影般的敘事和細節呈現,超越了開發商Rocksta過往在其領域的所有標竿作品。這是一個關於一個時間所剩無幾的男人的悲傷故事,儘管劇情與關卡設計都非常精良,但是卻有一些引起巨大爭議的惡搞,例如讓玩家可以將無辜的受害者捆綁到火車軌道上,或是以玩家視角觀察精心繪製的馬睪丸。衛道人士勿近,呵呵。

14. 《超級瑪利歐世界》Super Mario World (1990)

Nintendo // SNES

《超級瑪利歐世界》之所以成為經典作品有很多原因。首先,它與任天堂的超級任天堂遊戲機同時推出,這因素真的很關鍵。其次,遊戲充滿了令人愉悅的平台動作和許多巧妙的遊戲技巧。最後,遊戲的配樂非常精彩,絕對能讓人陶醉其中。不過,我們認為最大原因都歸功於一隻迷人的綠色恐龍,他的名字叫做Yoshi。T

13. 《薩爾達傳說 時之笛》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 (1998)

Nintendo // N64

多年來,《薩爾達傳說:時之笛》被公認為不折不扣的最佳遊戲,但在2017年《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重新定義《薩爾達傳說》系列之後,它的地位有所下滑。對於那些仍然能夠將「時光之歌」( Song Of Time )牢記在肌肉記憶中的人來說,無論有多少開放世界的冒險遊戲出現,都無法取代這款遊戲所帶來的魔力。

12. 《極樂迪斯可》Disco Elysium (2019)

ZA/UM // PC

該款遊戲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深度的敘事和引人入勝的角色互動而聞名。在這款遊戲中,你的內心心理將引領你穿越一場驚天動地的宿醉/謀殺之謎。這款遊戲的非傳統角色扮演機制將對話作為主要的互動元素。關鍵是,玩家需要根據自己的角色設定和選擇,在對話中做出決策,同期間還要確保你扮演的失憶的警探不要士氣值降得太低落,不然他真的會失去了生存意志。

11. 《惡靈古堡4 》Resident Evil 4 (2005)

Capcom // GameCube

《惡靈古堡4》在節奏、緊張感和遊戲多樣性方面的掌控仍然幾乎無可挑剔,同樣令人作嘔的昆蟲怪物也是如此。傳奇導演三上真司和開發商Capcom團隊推廣了肩視角的遊戲視野,從《最後生還者》到《俠盜獵車手》的每一款遊戲都能見到它的身影。2023年的重製版獲得的評價表明它的影響力依然猶在。

10. 《戰慄時空2》Half-Life 2 (2004)

Valve // PC

入果沒有這部遊戲的誕生,這份百大名單上的許多遊戲可能就不存在了,畢竟《戰慄時空2》展示了在3D空間中有多少精彩的任務可以創造,特別是在利用物理模型來創造引人入勝的解謎和關卡設計上深具啟發性與影響力。這個遊戲至今仍然非常受歡迎,原因很簡單,因為續集一直沒出來,玩家只好一直玩。該死的開發商Valve到底想怎樣?

9. 《黑暗靈魂》Dark Souls (2011)

From Software // PlayStation 3, Xbox 360

2011年推出時,以其極高的難度和充滿挑戰性的戰鬥而聞名,玩家需要學會掌控精確的時機和戰術來應對敵人的攻擊,同時在危險的世界中探索和解謎。遊戲的難度和阻礙感可能會讓玩家感到挫敗和困惑,但同時也使得每一次的突破和成功更加有成就感。至於新手玩家光是深入探索《黑暗靈魂》中名為「毒城」 (Blighttown )的陰暗地下區域,周圍的酸性沼澤成為可怕的敵人,慢慢地毒害著你。在這個充滿著殘酷遊戲,要付出所有的耐心,甚至是理智,光是能生存下來就讓人感到非常振奮。

8. 《傳送門2》Portal 2 (2011)

Valve // PC, Mac, PlayStation 3, Xbox 360

延續前集,玩家需要通過使用「傳送門」裝置來解決一系列的謎題和關卡。遊戲的謎題和關卡設計非常出色,需要玩家運用邏輯思維和物理知識來解決。使用傳送門裝置的獨特的遊戲機制提供了豐富的挑戰和樂趣。無果你英語聽力不錯,那麼還有一大加分,也就是遊戲擁有幽默詼諧的劇情和對話。u以創作電視劇《辦公室風雲》享有盛名的英國喜劇演員與作家 Stephen Merchant,特別為當中角色配音,他的幽默風格和搞笑表演使遊戲更加生動有趣。

7. 《潛龍諜影》Metal Gear Solid (1998)

Konami // PlayStation

作為隱蔽類遊戲的基礎之一,玩家滲入特種兵的角色時需要在各種複雜的情景中進行隱蔽行動,完成各種任務和挑戰,而且選擇的彈性極大,不論是通過戰鬥或避開敵人來達成目標時,當中都會有許多令人驚嘆的轉折,讓人一玩很難不投入。這款遊戲使日本遊戲設計師小島秀夫(Hideo Kojima)成為遊戲界少數的藝術家之一。每個明星,從坎城影后、007女郎 Lea Seydoux到《醉好的時光》歐洲影帝Mads Mikkelsen都想與他合作,這是有原因的 - 他非常聰明、富有創意,而且古怪的很獨特古怪。

6.《質量效應2》 Mass Effect 2

Bioware // PC, Xbox 360

遊戲中的最終使命 - 恰如其分地被稱為「自殺任務」 - 是遊戲史上最偉大的闖關設計之一;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結局,同時也將考驗你在整個遊戲中所做的所有選擇,導致失去你已經建立感情的珍貴隊友,所以真的讓人玩得膽戰心驚。必經一般闖關失敗自己死掉了,重玩就好,但是在這裡,需要玩很久才會建立強烈夥伴關係,走錯一步,也許再也不會有如此可愛的英雄戰友了,但這種風險和後果卻也讓遊戲的結局變得極具張力和戲劇性。絕對是一個殘忍卻又巧妙到令人髮指的設計。

5. 《巫師3:狂獵》The Witcher III: Wild Hunt (2015)

CD Projekt Red // PC, PlayStation 4, Xbox One

我們最近重新玩《巫師3:狂獵》,總共花費了130個小時。其中每一秒都充滿了豐富的角色、非凡的故事情節和一些史上最佳的任務。因此,我們非常想再次與「血腥男爵」( Bloody Baron )再度對決。

4. 《血源詛咒》Bloodborne (2015)

From Software // PlayStation 4

玩家需要運用武器和技能來應對各種恐怖怪物和強大的首領敵人。遊戲的戰鬥節奏極高,讓玩家處於緊張刺激的氛圍中。電玩中極度激烈的戰鬥,以及美國奇幻小說作家Lovecraft 式故事背景,使導演宮崎英高成為本十年中最有影響力的開發者之一。遊戲的獨特性——它是我們排名前十中唯一一款沒有續作或外傳的遊戲——進一步鞏固了它的神秘性。

3.俄羅斯方塊(1985)

Alexey Pajitnov // Electronika 60

今年的驚悚電影《俄羅斯方塊》,講的就是這個遊戲版權的爭奪故事。《俄羅斯方塊》電玩以其簡單而巧妙的遊戲設計而聞名。該遊戲的版權問題曾多次引起爭議,但很少有人能否認Alexey Pajitnov開創的這款方塊遊戲創造的影響力。作為我們選出的100款最偉大的遊戲之一,它目前擁有金氏世界紀錄中最多平台開發的遊戲記錄,在65個以上的遊戲平台上推出。

2. 《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 (2013)

Naughty Dog // PlayStation 3

作為一款具有父親情感的遊戲,《最後生還者》是Naughty Dog在PlayStation歷史上最冒險的嘗試之一,靈感來自Cormac McCarthy的末日後世界旅行故事。該系列遊戲至今已經售出了3200萬份,並且正在製作備受好評的HBO電視劇第二季,可以說開發商和核心二人組Neil Druckmann和Bruce Straley的豪賭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不僅遊戲賣座,電視版權金額據說也創了天價。

1. 《薩爾達傳說 曠野之息》The Legend of Zelda: Breath of the Wild (2017)

Nintendo // Switch

任天堂令人驚嘆的Switch主機首發遊戲,改變了許多人對開放世界遊戲體驗的看法。遊戲的世界宏大,系統深入,探索、戰鬥和解謎都有完全自由的方式。很少有遊戲能夠匹配它在實驗性玩法機會方面的廣度,也很少有遊戲能夠給玩家如此強烈的發現自主權。它在今年推出的續集《薩爾達傳說 王國之淚》雖然有龐大的續作壓力要承擔,但目前諸多媒體給了滿分的評價。

我們的評委

感謝所有提交個人清單的所有評委。每一份清單都是對他們的喜好和偏好的有趣洞察。以下是這次投票者中同意被列出名字的評委。

A

Mourad El-Dine Abdou (Rare), Kahlief Adams (Spawn on Me), Blessing Adeoye Jr. (Kinda Funny), Liz Albl (Cloud Chamber), Leigh Alexander (Indie), Jim Ashilevi (Za/UM), Jack Attridge (Flavourworks), Autumn (Streamer)

B

Jon Bailes (Freelance Journalist), Kat Bailey (IGN), Dinga Bakaba (Arkane Lyon), Dinah Bakeer (Naughty Dog), Michael Barclay (Naughty Dog), Ricardo Bare (Arkane Austin), Sam Barlow (Half Mermaid), Eric Barone (Concerned Ape), Christopher Barrett (Bungie), James Batchelor (GamesIndustry.Biz), Sean Bell (The Computer Game Show), Stephanie Bendixsen (Freelance), Hollie Bennett (Frontier Developments), Julian Benson (TechRadar Gaming), Joe Blackburn (Bungie), Louise Blain (BBC), Vikki Blake (Freelance Journalist), Cliff Bleszinski, Bloody, Bloodyfaster, Bouphe, Sadie Boyd (Arkane Austin), Adam Boyes (Iron Galaxy), Tom Bramwell (Freelance Journalist), Chris Bratt (People Make Games), Jerome Braune (Arkane Lyon), Breebunn, Mark Brown (Game Maker’s Toolkit), Mike Brown (Maverick Games), Nathan Brown (Hit Points), Tim Browne (Avalanche), Corinne Busch (BioWare), Tom Butcher (Maverick Games)

C

Carina Calvert (505 Games), Marilia Campos (SEGA), Molly Carroll (Larian Studios), Matthew Castle (The Back Page Podcast), Khee Hoon Chan (Freelance Journalist), Jack Chapman (PlayStation London Studio), Tim Clark (PC Gamer), Raphael Colantonio (Wolfeye), Paul Colls (Sumo Digital), Lloyd Coombes (GG Recon), Jez Corden (Windows Central), Javiera Cordero (Meta), Andy “Nitro Rifle” Cortez (Kinda Funny), Brian Crecente (Pad and Pixel), Daniel Curtis (Codemasters)

D

Mark Darrah, Mathijs de Jonge (Guerrilla), Jake Dekker (GameSpot), Bo DeVries (Guerrilla), Alex Donaldson (RPG Site), Christian Donlan (Eurogamer), Osama Dorias (Blizzard), Nicolas Doucet (Team Asobi), Chris Dring (GamesIndustry.biz), Mike Drucker (Comedian / TV Writer), Neil Druckmann (Naughty Dog), James Dyer (Empire)

E

Elspeth Eastman (Voice Actor), Emmalition, Julien Eveille (Arkane Lyon)

F

Josef Fares (Hazelight), Elise Favis (Freelance Journalist), Ralph Fulton (Playground Games)

G

Janet Garcia (Pen to Pixels), Des Gayle (Radical Forge), Emily Gera (Larian Studios), Arthur Gies (Wirecutter), Harold Goldberg (New York Videogames Critic Circle), Will Goldstone (Unity Games), Danny Gray (UsTwo Games), Kate Gray (Freelance), Aaron Greenberg (Xbox), Jeff Grubb (Giant Bomb)

H

Ben Hanson (MinnMaxx), Alistair Hatch (Bethesda), Luke Hebblethwaite (BAFTA), Stacey Henley (The Gamer), Alex Hern (The Guardian), Evan Hill (Obsidian), Edward Hines-Lindo (Rockstar Games), Charley Hodson (Xbox), Anna Hollinrake (Electric Saint), Vic Hood (Dot ESports), Dan Houser, Ross Houston (Sony Santa Monica), Leon Hurley (GamesRadar), Tamoor Hussain (GameSpot)

I

Poppy Ingham (Za/Um), Bryan Intihar (Insomniac Games), Phil Iwaniuk (Freelance Journalist)

J

Aram Jabbari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Jacksepticeye, Gita Jackson (Freelance Journalist), Lucy James (GameSpot), Britanni Johnson (G2 Esports), Neil Jones (Indie), Will Judd (Digital Foundry)

K

Greg Kasavin (Supergiant Games), Lauren Kaye (Limit Break), Andy Kelly (Devolver Digital), Mary Kenney (Insomniac Games), Will Kerslake (Crystal Dynamics), Imran Khan (My Dearest), Emma Kidwell (Firaxis), Paul Kildruff-Taylor (Mode 7), Matt Kim (IGN), Jade King (The Gamer), Mary Kish (Twitch), Patrick Klepek (Waypoint), Dora Klindžić (Za/Um), Knightenator, Merritt K (Fanbyte), Rob Krekel (Formosa Interactive), Daniel Krupa (RKG)

L

Rick Lane (Freelance Journalist), JC Lau (Probably Monsters), Robert Leedham (GQ), Arnaldo Licea (Naughty Dog), Parris Lilley (Kinda Funny), Gabby Llanillo (Riot Games), Lomadiah, Sarah Longthorne (Chinese Room), Sam Loveridge (GamesRadar)

M

Keza MacDonald (The Guardian), Cian Maher (CD Projekt Red), Kurt Margenau (Naughty Dog), Lee Mather (Codemasters), Derek Mattson (Naughty Dog), Ben Maxwell (Network N), Ryan McCaffrey (IGN), Stefan McGarry (Ubisoft), Kirk McKeand (GLHF), Ally McLean (Indie), David Meikleham (Future Publishing), Alyssa Mercante (Kotaku), Arne Meyer (Naughty Dog), Jordan Middler (VGC), Patrick Milles (CD Projekt Red), Dave Milner (The Shot), Eric Monacelli (Marvel Games), Shayna Moon (The Coalition), Michael Mumbauer (Liithos), Gav Murphy (RKG)

N

Nate Najda (Wushu Studios), Alex Navarro (Netlander), Xalavier Nelson Jr. (Strange Scaffold), Alexandria Neonakis (Probably Monsters), Holly Nielsen (Academic), Ninja, Ayo Norman-Williams (Indie), Mark Noseworthy (Bungie)

O

Lucy O’Brien (Ubisoft), PJ O’Reilly (Nintendo Life), Jade Oakley (Blizzard), Beau Ockers (Bungie), Grant Orban (Playground Games), Adam Orth (Digital Eclipse), Osiefish

P

Michael Pachter (Analyst), Paladin Amber, Gene Park (The Washington Post), Simon Parkin (The New Yorker), Ash Parrish (The Verge), Alanah Pearce (Sony Santa Monica), Jeremy Peel (Freelance Journalist), Sabrina Phillips (Naughty Dog), Chris Plante (Polygon), Shannon Plante (Sacriel), Luke Plunkett (Kotaku), Steffan Powell (BBC)

R

Chella Ramanan (Massive Entertainment), Mel Ramsay (BBC), Blake Rebouche (Guerrilla), Andrea Rene (What’s Good Games), Stephen Rhodes (EA Motive), Greg Rice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Samuel Roberts (The Back Page Podcast), Mark Robins (Bethesda), Andy Robinson (VGC), Martin Robinson (Eurogamer), Daniel Robson (IGN Japan), John Romero (Romero Games), Jim Rossignol (Indie), Kyle Rowley (Remedy), Chantal Ryan (Indie), Calliope Ryder (Weta Workshop)

S

Sacriel, Anisa Sanusi (Rollerdrome), Phil Savage (PC Gamer), Josh Sawyer (Obsidian), David Scarborough (Inflexion), Tim Schafer (Double Fine), Josh Scherr (Crop Circle Games), Chris Schilling (EDGE), Kevin Schultz (Firaxis), Richard Scott-Jones (PC Games N), Chloe Sinclair (Firesprite Games), Skillup, Joe Skrebels (Xbox), Adam Smith (Larian Studios), Harvey Smith (Arkane Austin), Luke Smith (Bungie), Matt Sophos (Sony Santa Monica), Alex Spencer-Dale (EDGE), Juliet Stafford (Mediatonic), James Stevenson (Insomniac Games), Keith Stuart (The Guardian), Sunpi

T

Chris Tapsell (Eurogamer), Lindsay Thompson (Insomniac Games), Mia Torr (Za/Um), Alexis Trust (Chucklefish)

W

Samantha Wallschlaeger (Crystal Dynamics), Albertine Watson (Bunnyhug Games), Philipp Weber (CD Projekt Red), Sam White (GQ), Logan Willis (Riot Forge), Chris Wilson (Cardboard Sword), Sam Winkler (Gearbox Software), Wisalallen, Sloane Wolf (Xbox)

Y

Kelly Yeo (Blizzard)

Don't want the game to stop? Find our lists of the best video games of 2023 and 2022 here.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