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4

第七章 生产分析

内容要点
• 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的概念
• 短期生产的规律和生产不同阶段的特点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等产量曲线、等成本曲线
•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中实现最优生产要素组
合的均衡条件。
• 规模报酬
第一节 生产函数
一、生产与生产要素
• 企业进行生产的过程就是利用各种生产
要素创造出对消费者或其他生产者具有
经济价值的商品和劳务的过程,其实就
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
生产要素 (factor of production )
一般被划分为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
家才能这四种类型。
• 劳动 (labor) 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
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
是劳动率的决定因素。土地指生产中所使
用的各种自然资源,不仅指土地本身,还
包括地上和地下的一切自然资源,如森林
、江河湖泊、海洋和矿藏等。
• 资本 (capital) 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
币形态。资本的实物形态又称为资本品或
投资品,如厂房、机器设备、
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资本的货币形态通常称为
货币资本。
• 企业家 (entrepreneur) 才能指企业家组织建
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企业家把劳动、资
本和土地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和创新活动,承担
市场风险。
二、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production function) 表示在一
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
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
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 任何生产函数都以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技术
水平作为前提条件,一旦生产技术水平发
生变化,原有的生产函数就会发生变化,
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函数。
• 以 Q 代表所能生产的最大产
量, L 、 K 、 N 、 E 分别代表投入的劳动
、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
素,则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Q  f ( L, K , N , E ) (6-1)
• 为简化起见,我们假定生产中只使用劳动
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则生产函数又可以
写为: Q  f ( L, K ) (6-2)
这一函数式表明,在一定技术水平下,投入
一定数量劳动与资本,所能生产出来的最大产
量。 
一般的生产函数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通常
采用的一种生产函数就是 :
 
Q  AL K
• 式中的 Q 就代表产量, L 和 K 分别代
表劳动和资本投入量, A 、 α 和 β
为三个参数, 0<α<1 , 0<β<1 。
• 这个特殊的幂函数形式被称之为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它是本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和数
学家柯布一起提出来的,该函数以其
简单的形式描述了生产中的一些特点
和性质,因此它在经济理论的分析中
和实证研究中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假设有一个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其参数A=100,α=0.5,β=0.5,即:
0.5 0.5
Q=100K L
我们用生产表6-1表示在许多投入组合中,每种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表6-1
资本投入量(K) 产量
6 245 346 424 490 548 600
5 224 316 387 447 500 548
4 200 283 346 400 447 490
3 173 245 300 346 387 424
2 141 200 245 283 316 346
1 100 141 173 200 224 245
1 2 3 4 5 6
劳动投入量(L)
这个生产表中的数据显示三种重要的关系:
第一,生产一定的产量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法。
表6-2
组合 K L
A 6 1
B 3 2
C 2 3
D 1 6
第二,如果投入要素的投入量加倍,产量
也加倍。产量变化和两种投入要素投入量的同
比例变化之间的关系称为规模报酬。
第三,在表6-1中,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保持
不变,而增加其他要素的投入量,产量就会增
加,但增加量会越来越小。它就是人们所知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除了生产函数之外,我们还要知道投入要素和
产品的价格,才能根据企业的目标,确定最佳
的投入要素组合。
三、短期和长期的划分

如果在一个时期,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
我们就定义它为短期(short run ) 。反之,如果所有的投入要素
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我们就称之为长期(long run ) 。
相应地,在短期内,生产要素的投入可以分为不变要素投入
和可变要素投入。企业在短期内无法进行数量调整的那一部
分要素投入是不变要素投入。如机器设备、厂房等。企业在
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投入是可变要素投
入。如劳动、原材料、燃料等。
在长期内,企业可以调整全部的要素投入,所
有的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因而也就没有可变要
素投入和不变要素投入的区别。
在这里,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企业能否变动
全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日期的长
短为标准的。不同的企业长短期的概念是不同的。
经济学上通常以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察
短期生产过程,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考
察长期生产过程。
四、技术进步和技术系数

随着新技术纳入生产,企业的生产函数也会随之改
变。技术进步对生产函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 技术进步使得在原有投入物的组合不变情况下
产出更大。
2、 技术进步使得在产出一定情况下,一种投入物的
数量减少,而另一种投入物数量不变。
技术进步使得在产出一定情况下,一种投入物的数量减
少,而另一种投入物的数量增加,但总成本减少。
1、 一项新的生产技术使得所要求的投入或得到的产
出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
在不同行业的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不
同的。为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
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
不能改变的,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固定技术系数。这种固定
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固定配合比例生产函数。如果生
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是可以改
变的,这种技术系数称为可变技术系数。
这种可变技术系数的生产函数称为可变配合比例
生产函数.
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技术系数是可变的。例如在
农业中可以多用劳动少用土地进行集约式经营,也可
以少用劳动,多用土地进行粗放式经营。在工业中也
有劳动密集型技术与资本密集型技术之分。
在生产理论中研究的主要是技术系数可变的情
况。

• 第二节  一种变动投入的生产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 在分析投入的生产要素与产量之间
的关系时,我们先从最简单的情况
入手,考虑企业只有一种可变投入
和一种固定投入的情况。
表6-3 5亩地情况下使用不
同数量劳动的小麦产量

劳动数量(人/年) 1 2 3 4 5 6 7 8
小麦产量(公斤/年) 600 1350 2100 2800 3400 3800 3800 3700

动的总
产量(to
ta
lpro
duc
t,T
P)
L 指
一定量
的可变
投入

素劳动
所生产
出来的
全部产
量。


L
TP f(L
,K)


K
表示不
变的资
本量,
这时的
产量只
取决于
劳动量
L

根据6
表-3我们
可以得
出劳动
的总产
量曲线
图6-1

图 6-1 劳动的总产量曲
线
劳 动 的 平 均 产 量 ( av er ag e p r o d u ct , A P L ) 指 平 均 每 单
位 可 变 要 素 劳 动 所 生 产 出 来 的 产 量 ,也 就 是 总 产 量 除 以 劳
动的投入数量。

TP L
AP L 
L
劳 动 的 边 际 产 量( m ar g in a l p r o d u c t, M P L )指 增 加 一 单
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 TP
MP L  L

 L

或 者

 TP dTP
MP L  lim L
 L
 L  0  L dL

我 们 根 据 表 6 -3 可 以 计 算 出 劳 动 的 平 均 产 量 和 边 际 产
量 , 它 们 都 将 随 着 劳 动 投 入 量 的 变 化 而 变 化 。
表6-4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量 劳动的总产量 劳动的平均产量 劳动的边际产
L TPL APL 量 MPL
0 0 - -
A 1 600 600 600
B 2 1350 675 750
C 3 2100 700 750
D 4 2800 700 700
E 5 3400 680 600
F 6 3800 633 400
G 7 3800 543 0
H 8 3700 462 -100
• 根据表 6-4 可以绘制出产量曲线图 7-2 。

图 7-2 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 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
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置于同一坐标图中(见
图 6-3 ),以分析这三条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图 7-3
• 第一,总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的
关系 . 由 TPL 曲线上任何一点,可以得
到这一点上相应的 APL 值。其中,当劳
动投入量为 L2 时平均产量最大。
第二,总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
的关系 . 由 TPL 曲线上任何一点,还可
以得到这一点上相应的 MPL 值。在 A 点
,切线的斜率最大,这时边际产量也
最大。当总产量随着劳动投入量的增
加而增加时, TPL 曲线的斜率为正,
• 相应地, MPL 为正值。当总产量随着劳动
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时, TPL 曲线的斜率
为负, MPL 为负值。当总产量最大时,边
际产量为零。
• 第三,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的关

MPL 曲线和 APL 曲线相交于 APL 曲线的最高
点 D 点。当 MPL>APL 时, APL 曲线是上升的。
当 MPL<APL 时, APL 曲线是下降的。
•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 的基本
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
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
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
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
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
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
定了图 6-2 中的 MPL 曲线先升后降的特征
•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在任何
短期生产中,可变要素投入量达到一定的数
量以前,固定要素的数量相对于变动要素而
言,显得较多,随着变动要素投入的不断增
加,使固定要素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而可
变要素效率也会增加。但到一定的界限以后
,固定要素已经被充分的利用,若还要继续
增加变动要素的投入,在技术上没有必要数
量的固定要素与变动要素相配合,变动要素
的效率就必然下降,边际产量也就下降。
• 这一规律在农业中表现的最为典型。
在理解这一规律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
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以生产技术水
平不变为前提的。技术水平不变是指
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重大变革。
技术进步一般会使报酬递减的现象延
后出现,但不会使报酬递减规律失效。
• 2 、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以其
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为前
提,来考察一种可变要素发生变
化时其边际产量的变化。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的原因就在于增加的
生产要素只能与越来越少的固定
生产要素相结合。
3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是在可变的生
产要素使用量超过一定数量以后才能出
现。在此之前,当固定要素相对过多,
即可变要素相对不足时,增加可变要素
将出现报酬递减的现象。也可能出现这
样一种情况,即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时,
在一定范围内要素的边际产量处于恒定
不变状态,超过这个范围再继续追加可
变要素时才进入报酬递减阶段。
• 三、企业的理性行为——生产要
素的合理组合
• 根据可变投入的总产量曲线,平
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之间
的关系,可将生产分为三个阶段
,如图 7-4 所示
图7-4
• 第 I 阶段,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
,劳动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劳动的
总产量是增加的。任何理性的生产者都不
会在这一阶段停止生产,而是连续增加可
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将生产扩大到第 II
阶段。
• 第 II 阶段是劳动投入量从 A 增加到 B 这一
阶段,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
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
达到最高点。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
与横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 第 III 阶段,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
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下降。生
产者也会通过减少劳动投入量来增加总产量,
退回到第 II 阶段。
• 至于在生产的第 II 阶段,生产者所应选择的可
变要素劳动的最佳投入数量究竟在哪一点,这
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目标,平均产量达到最大
还是总产量达到最大,或者其他目标。
其次,如果企业以利润最大为目标,那就要
考虑成本、产品价格等因素。
• 第三节 两种变动投入的生产
以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讨论可变生
产要素的投入组合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 Q=f ( L , K )
其中, L 表示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K 表
示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数量, Q 表示产量
二、等产量线
(一)等产量线的含义
• 等产量线( isoquant curve
)是所有能生产同一产量的资本
—劳动组合的曲线。
表7-5

组合方式 资本(K) 劳动(L) 产量


a 6 1 100
b 3 2 100
c 2 3 100
d 1 6 100
• 根据表 7-5 ,可作出图 7-5 。

图 7-5 等产量曲
线
• 将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描在坐标平面上
,用光滑曲线把这些点依次连接起来,
得等产量曲线。
• 等产量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一定量
的劳动和一定量的资本的组合,任何一
种组合都有能得到 Q 个单位的产出。根
据给定的生产函数,可以在同一坐标图
上画出无数条等产量线,每一条等产量
曲线分别表示一定的产量。
• 二、等产量曲线的特征
第一,在同一平面图上,可以有无数
条等产量线。同一条等产量线代表相
同的产量,不同的等产量线代表不同
的产量水平。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
所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离原点越近
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可
用图 7-6 来说明这一点。
图 7-6 在图 7-6 中, Q1<Q2<Q3 。
第二,在同一个平面图上,任意两条
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第三,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
斜的线,其斜率为负值。
第四,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其斜
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是边际技术
替代率递减所决定的。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
1 、边际技术替代率
• 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MRTS )是
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一种
投入要素能够用来替代另一种要素的
比率
图 7-7
• 在图 7-7 中,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 Q1 是
给定的。我们考虑当劳动投入不断增加
,资本投入相应减少,即用劳动来替代
资本的情况。
我们把每单位劳动投入的增加所能
够替代的资本的数量称为劳动对资本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记为 MRTSLK 。。边际
技术替代率用公式表示为:
 K
MRTS LK  
 L
 K dK
MRTS LK  Lim   
 l 0  L dL
等 产 量 曲 线 上 某 一 点 的 边 际 技 术 替 代 率 就 是 等 产 量 曲 线 在
该 点 的 斜 率 的 绝 对 值 。
边 际 技 术 替 代 率 也 可 以 表 示 为 两 要 素 的 边 际 产 量 之 比 。

 K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
MRTS LK    L

 L 资本的边际产量 MP K
由 增 加 劳 动 投 入 所 带 来 的 产 量 的 增 加 量 ( M PL× △ L) 必 须 等
于 减 少 资 本 投 入 所 带 来 的 产 量 的 减 少 量 ( M P L × △ K )。
产 量 的 增 加 量 =产 量 的 减 少 量

MP L   L  MP K  K

K MP
 L

L MP K

dK MP
MRTS LK    L

dL MP K
• 2 、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
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
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
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
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 由于等产量曲线是以两要素的相互替代
率来维持一个固定不变的产量水平,所
以,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又由于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等于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
了等产量曲线的绝对值递减。边际技术
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下倾斜的等产量
曲线必然凸向原点。
四 、 等 成 本 线
等 成 本 线 是 在 既 定 的 成 本 和 生 产 要 素 价 格 条 件
下 , 企 业 可 以 购 买 到 的 两 种 生 产 要 素 的 各 种 不 同 数
量 组 合 的 轨 迹 。 假 定 既 定 的 成 本 为 C , 已 知 的 劳 动 的
价 格 P L, 资 本 的 价 格 P K, 则 成 本 方 程 为 :

C  PLL  PK K

根 据 以 上 式 子 可 以 得 到 等 成 本 线 , 如 图 7 -8 所 示 。
图 7-8 等成本线
• 在成本固定和要素价格已知的条件下,
便可以得到一条等成本线。
• 任何关于成本和要素价格的变动,都会
使等成本线发生变化。等成本线斜率的
绝对值等于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比率。
• 只要生产要素价格给定不变,任何一条
等成本线的斜率相同。
总成本的增加(或减少)表现为等成本
线向右上方(或左下方)平行移动。离
原点越远的等成本线表示总成本越大。
五、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
都是可变动的,任何一个理性的企业经理
都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
或者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 或
者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1 、产量一定,成本最小
企业希望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某一特定的
产量时,他会选择等产量曲线上成本最小
的点。
图 7-9 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的要素的组合
在 切 点 E, 等 产 量 曲 线 在 该 点 的 切 线 的 斜 率 ( 边 际
技 术 替 代 率 ) 与 等 成 本 曲 线 的 斜 率 相 等 , 于 是 有

PL
MRTS LK 
PK

因 为

MP PL
MRTS LK  L

MP K PK

进 一 步 可 以 有 :

MP MP K
L

PL PK
• 它表示:企业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
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
币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
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从而实
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以上就是企业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
现最小成本的两要素的最优组合原理。
2 、成本一定,产量最大
• 企业希望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它必须
选择等成本线与最大的等产量线的交点
处的要素组合。
图 7-10 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

• 在切点 E 的要素组合 (OL* , 0K*) 才是
既定成本条件下实现最大产量的要素
组合。
在切点 E, 等成本曲线的斜率与等
产量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的斜率(边际
技术替代率)相等,于是有
PL
MRTS LK 
PK

因 为

MP PL
MRTS LK  L

MP K PK

进 一 步 可 以 有 :

MP L MP K

PL PK
• 它表示:企业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
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
币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
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等,从而实
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 该原则与企业在既定产量条件下实现
最小成本的两要素的最优组合原则相

六、生产扩展路线
• 产量或成本发生变化时,生产要素的最优
组合就会发生变动,企业就会重新选择最
优的生产要素组合,在变化了的产量条件
下实现最小的成本,或在变化了的成本条
件下实现最大产量。
(一)等斜线
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曲线中两要素的边
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如图 7-
11 中,
A 、 B 、 C 三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连接 A 、 B 、 C 三点的 OS 曲线便
是等斜线 .

图 7-11 等斜线
(二)生产扩展路线
了解了等斜线后,我们来讨论生产扩
展路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
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
本曲线就会发生平移;如果企业改变产
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不同的
等成本曲线与不同的等产量曲线相切,
连接这些切点便得到生产扩展路线,如
图 7-12 、 7-13 所示
图 7-12 一般生产函数的扩展路线
图 7-13 一次齐次生产函数的扩展路线
• 扩展路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扩展路线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
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
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企业必然会沿着扩展
路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对于一般的生产函数而言,随着产量的增
加,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比例将会发生变化。
但是,对于一次齐次生产函数而言,只要生
产要素的价格不变,生产的扩张就不会引起
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比例的变化,生产要素投
入的组合比例只与生产要素的价格有关。
第 四 节 长 期 生 产 和 规 模 报 酬

企 业 的 规 模 报 酬 分 析 属 于 长 期 生 产 理 论 问
题 。
一 、 长 期 生 产 函 数
在 长 期 内 , 所 有 的 生 产 要 素 的 投 入 量 都 是 可
变 的 , 多 种 可 变 生 产 要 素 的 长 期 生 产 函 数 可
以 写 为 :

Q  f ( x 1 , x 2 ,  x n )

其 中 , Q 代 表 产 量 ,
x i (i  1 ,2 ,  n ) 代 表 第 i
种 可 变 生 产 要 素 的 投 入 数 量 。
• 该生产函数表示: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
变的条件下由 n 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
的一定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二、规模报酬的涵义
• 在生产理论中,通常是以全部的生产要
素都以相同的比例发生变化来定义企业
的生产规模的变化。
•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
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 规模报酬规律研究的是投入数量变化
与产出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1 、规模报酬递增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 。产量增加的比率大于各种生产要
素增加的比率。如,当全部的生产要素劳动
和资本都增加 5% 时,产量的增加大于 5% 。
2 、规模报酬不变 (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
增加的比例。如当全部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都增加 5% ,产量也增加 5% 。
3 、规模报酬递减 (diminishing returns
to scale)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
要素增加的比例。如当全部生产要素劳动
和资本都增加 5% 时,产量的增加小于 5% 。
规模报酬的三种情况也可以用数学公式来
定义。
令生产函数 Q = f ( L , K )如果两种投
入要素的投入量都增加 λ 倍,会使产量增
加 h 倍 , 即 hQ = f ( λL , λK )
• 如果 h=λ ,我们说该生产函数规模报
酬不变,因为产量是和两种投入量同比例
变化。 若 h>λ ,为规模报酬递增, 若
h<λ ,为规模报酬递减
对于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即
Q=AKαLβ ) 来 说 , 指 数 的 算 术 和 ( 即
α+β )可用来判定规模报酬是递增、不
变还是递减。下面用基本的柯布 -- 道格
拉斯生产函数来说明。
Q=AKαLβ
• 如果两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增加到为
原来的 λ 倍,会使产量增加到为原来的
h倍,有
h Q = A ( λK ) а ( λL ) β
= λ(α+β)AKαLβ
= λ(α+β) Q
当时    1,规模报酬不变。     1时
,规模报酬递增。     1 时,规模报酬递
减。
还可以用图 7-14 来表示规模报酬的不同情况。

图 7-14 规模报酬
• 在图 7-14 中, oa 代表规模报酬不变, ob 代
表规模报酬递增, oc 代表规模报酬递减。

• 一般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
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
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
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
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
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
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
递减的阶段。
3 、规模报酬变化的原因
报酬递增的原因,主要在于技术与管理
的不可分割性。企业规模扩大以后,企
业能够利用更先进的技术和机器设备等
生产要素。随着对较多的人力和机器的
使用,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能够更合理
和专业化。此外,大规模经营的效益,也
会在广告、技术培训、研究费用及资金
融通等方面表现出来。
• 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效率
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而逐渐降低。随
着规模扩大,分工越细,管理层次越
多,协调和控制工作就越复杂和困难
,管理效率可能会随着规模扩大而降
低。
• 规模报酬递减的另一个原因是资源的
有限性。在同一渔场,捕鱼船队扩大
一倍,不会使捕到的鱼也增加一倍。
• 小结
1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技术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
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2 、如果在一个时期,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
是固定的,我们就定义它为短期。反之, 如果
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可变的,我们就称之
为长期。短期和长期的划分是以生产者能否变动全
部要素投入的数量作为标准的而不是以日期的长短
为标准的。不同的企业长短期的概念是不同的。
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
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
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
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
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
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4 、等产量线是表示任一给定产量所
需两种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的组合,等
成本线则表示任一给定总成本企业能
够获得的两种投入要素组合。等产量
线和等成本线的切点上就实现了生产
要素的最优组合。在切点上, 也
就是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
之比相等。
5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它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
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
量变化。企业的规模报酬可以分为
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
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实例分析
在美国,每年生产的用于饲养小鸡
的价值超过 80 亿美元。这种小鸡的主要
饲料是玉米和大豆油渣粉。根据经济合
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如果在某一
时期饲养小鸡的饲料玉米和大豆油渣粉
是下表中的几种组合,小鸡的重量都会
增加 1 磅。 玉米的数量(磅) 1.0 1.1
1.2 1.3 1.4 大豆油渣粉的数量(磅)
0.95 0.76 0.60 0.50 0.42
(1) 依据这些数据绘出一条等产量曲线。
(2) 计算这条等产量曲线上这些点的边
际技术替代率。
(3) 这条等产量线是凸向原点的吗?
(4) 如果一磅玉米的价格等于一磅大豆
油渣粉的价格,
(5) 那么,
(6) 一只小鸡的饲料数量组合是 1.1 磅
的玉米和 0.76 磅的大豆油渣粉 , 这样合
算吗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