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轻瘫饮食:8条建议帮助改善胃排空

原标题:胃轻瘫饮食:8条建议帮助改善胃排空

胃轻瘫是指无流出道机械性梗阻的胃排空延迟,伴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早饱等症状,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消化系统紊乱。根据国际胃肠功能紊乱基金会的建议,胃轻瘫的治疗主要是基于饮食的变化,药物是进一步措施。

饮食建议

1.少食多餐

增加每日进餐的次数和减少每餐的量有助于缓解腹胀,胃也可排空得更快。少吃多餐意味着每天吃饭的次数应该是4到6次,以满足营养需要。

2.充分咀嚼食物

如果食物在口中咀嚼不够,则在胃中消化时增加胃的负担。未能充分分解的食物不会轻易进入小肠。如果有必要,应解决牙齿问题。

3.避免在饭后躺卧

进食时或进食后3小时内躺卧,会推迟胃排空。这是因为重力的影响减少了。并且进餐期间或之后躺卧,也会导致胃酸倒流。饭后散步或适当活动,可有助于刺激腹部肌肉。

4.两餐之间补充液体

液体可以占据胃中空间,所以在两餐之间喝补充液体可有帮助,而不是在进餐期间饮用。

5.每日补充营养

营养不良是胃轻瘫可能的并发症,日常可通过多种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补充剂来避免这种情况。

6.避免进食某些食物

某些食物更难消化,胃轻瘫的症状会加重。包括:

(1)高脂肪的食物。脂肪使胃排空延迟。然而,一些脂肪仍然对健康很重要。含有脂肪的液体,例如果汁和奶昔,可比固体食物更易消化。限制可能使症状恶化的高脂肪肉类和奶制品也是有益的。

高纤维食物。纤维增加胃排空时间,可导致堵塞,也被称为粪石。应避免的高纤维的食物包括:

•高纤维食物

•水果,如苹果、浆果、无花果和橙子

•蔬菜,如花椰菜、卷心菜和青豆

•全谷类食品

•坚果和种子类

•豆荚和扁豆

(2)不易于咀嚼食物。例如坚果、种子、玉米和爆米花。

(3)垃圾食品。由于胃排空缓慢,主要摄入健康和营养食物是很重要的。摄入这类食物可降低如比萨饼、薯条、碳酸饮料和糖果等不能提供充分营养的垃圾食品的摄入。

(4)酒精。饮酒后胃排空率延迟。

7.可进食的食物

一般来说,鼓励胃轻瘫者进食以下食物:

(1)水果和蔬菜

•混合水果和蔬菜,如果泥或水果奶昔

•桃子罐头和梨罐头

•煮熟的水果和蔬菜

•果汁

•清汤或浓汤

(2)碳水化合物和淀粉

•玉米饼

•英式松饼

•膨化小麦和大米谷物

•土豆和红薯

•白面包、饼干、面食、米饭

(3)肉、蛋和奶制品

•低脂奶酪

•蛋奶冻

•鸡蛋

•肉汤

•低脂牛奶和奶昔

•酸奶

•无皮而非油炸的家禽肉

•贝类

•豆腐

•鱼汤

8.美国胃轻瘫患者协会的“三个阶段”法

(1)第一阶段:由肉汤、蔬菜汁组成。

(2)第二阶段:包括更多的含有面条和米饭,还有花生酱、奶酪和饼干的汤。

(3)第三阶段添加软淀粉,以及烤鸡肉和烤鱼。

药物治疗方法

在已开始饮食治疗后,充分考虑治疗利弊,可应用促动力药物以改善胃轻瘫临床症状及胃排空。

1.甲氧氯普胺

是中枢及外周神经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促胃动力和止吐作用。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增加肠肌神经丛释放乙酸胆碱发挥促胃动力作用,止吐效应是作用于延脑催吐化学感应区。甲氧氯普胺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相对常见,如嗜睡、头晕及锥体外系反应。为一线促动力药物,推荐以最低剂量液体形式给药,最大剂量不应超过0.5mg/(kg·d)。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后需要停药。

2.多潘立酮

为周围神经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也具有促动力和止吐作用,能增进胃窦部蠕动、十二指肠收缩力。此药不影响胃酸的分泌,不透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不能使用甲氧氯普胺的患者推荐使用多潘立酮。考虑到多潘立酮可能会延长心电图矫正的Q-T间期,故推荐做基线心电图,若存在Q-T间期延长表现,则不建议应用该药物。应用多潘立酮同时随诊心电图变化。

3.红霉素

除作为抗生素外,还作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的胆碱能神经元和平滑肌,激动胃动素受体,是最有效的静脉促胃动力药物。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长期应用易导致菌群失调。偶见转氨酶轻度升高。口服红霉素也可改善胃排空,但长期疗效会因快速抗药反应而受限。

4.米坦西诺

是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胃动素激动剂,具有促进胃动力作用而没有抗生素活性。

5.莫沙必利

为苯甲酸胺的衍生物,是新一代选择性5-HT4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胃肠肌间神经丛末梢的5-羟色胺受体,促进结节后神经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从而促进胃排空。

6.止吐药

可以改善伴随的恶心呕吐临床症状,但不能改善胃排空。

7.三环类抗抑郁药

可用于胃轻瘫伴顽固恶心呕吐的患者,但药物本身不能促进胃排空,同时有潜在的延迟胃排空的风险。

参考文献

1.胃轻瘫的研究进展,临床消化病杂志,2014,26(3):134-135

2.Gastroparesis diet: Eight tips to help delayed stomach emptying,medicalnewstoday,3 August 201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