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博览•财富》|清代中期:从改乾西五所到建成宁寿宫

原标题:《金融博览•财富》|清代中期:从改乾西五所到建成宁寿宫

本次故宫午门《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览中,选取了清代八个重要历史节点,向观众介绍紫禁城在清代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八个历史节点分别为:“1655 年·改建坤宁宫”“1695 年·重建太和殿”“1723 年·入主养心殿”“1738 年·改乾西五所”“1776 年·建成宁寿宫”“1859 年·连通长春宫”“1902 年·重建武英殿”“1909 年·探秘灵沼轩”。

通过对比以上八个单元主题,我们不难发现:清早、晚期的修缮项目以单体建筑的重、改建为主,而清中期的“改乾西五所”“建成宁寿宫”则是大规模的区域性改造,这与乾隆朝的经济实力、手工艺水平以及乾隆皇帝本人的艺术审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乾隆三年(1738 : 改乾西五所

乾西五所,明初建,亦称西五所。其位于西六宫以北,与北五所(亦称东五所)对称置于乾清宫至御花园一线两侧。《明宫史》记载:“宫殿之制,乾清、坤宁为紫微正中,左右各二永巷,每一永巷以次列三宫,斯为十二宫。其后,东西以次各列五所。”乾西五所从东至西分别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每所南北进深三进院,初为皇子等居所。清初沿明制(见图1 )。

康熙五十年(1711 ),乾隆皇帝生于雍亲王府;康熙六十一年(1722) ,因得祖父康熙皇帝喜爱,恩养于毓庆宫;雍正五年(1727 ),成婚后迁至乾西五所之二所居住。1736 年,乾隆皇帝即位后,依据潜邸制度,开始对乾西五所进行大面积改造,头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分别改建为漱芳斋、重华宫、重华宫厨房、建福宫、建福宫花园。至此,乾清宫东西五所相对称的格局被打破,乾西五所的建筑样式与功能发生重大变化,不再作为皇子居住使用。

●漱芳斋

由乾西五所之头所改造成的漱芳斋,建筑内外均建有戏台,为重华宫宴集时演戏之所(见图2 、图3 )。前殿与南房、东西配殿围成独立的小院,其间有游廊相连。前殿东次室额曰“静憩轩”,为乾隆七年(1742 )御题,是弘历旧时读书处。殿前东西配殿各3 间,东配殿明间前后皆开门,东出即御花园。院落南房北面接戏台一座,与漱芳斋前殿相对。院中戏台为亭式建筑,黄琉璃瓦重檐四角攒尖顶,台面为90 平方米左右,是宫中最大的单层戏台。后殿名“金昭玉粹”,殿内西梢间修有小戏台一座,面东,额曰“风雅存”,前檐左右柱上各悬古琴形木制楹联曰“自喜轩窗无俗韵,聊将山水寄清音”。台后开小门与西耳房相通。殿之东室额曰“高云情”,与小戏台相对,为侍宴观戏之处。乾隆年间,皇帝每岁新正,先至西苑阐福寺拈香,而后到漱芳斋开笔书福。逢万寿节、圣寿节、中元节、除夕等重要节日,乾隆皇帝常侍奉皇太后钮钴禄氏在后殿进膳、看戏,并赐宴于王公大臣。

●重华宫与重华宫厨房

由乾西五所之二所改建而成的重华宫,是新年等重大节日侍太后进膳、宴唻廷臣、赋诗联句、蒙古回部番众赐宴之地。重华宫共三进院落。重华宫前院正殿为崇敬殿,正中悬挂雍正皇帝御笔匾“乐善堂”,为其改建前旧额,其东西梢间为暖阁,皆供奉佛像。中院正殿为重华宫,其东西配殿分别为葆中殿、浴德殿,葆中殿内额曰“古香斋”,曾收贮《古今图书集成》,浴德殿内额曰“抑斋”,为乾隆皇帝书室。后院正殿为翠云馆,是乾隆皇帝即位前读书处,其内装修采用黑漆描金,东次室匾曰“长春书屋”。

乾西五所改造中,建筑形制、规模改动最小的即为三所,只增建了部分耳房,改建后称为重华宫厨房。

●建福宫和建福宫花园

重华宫与漱芳斋两院建筑的改造于乾隆三年(1738 )已基本告成,余下的乾西四所与五所,乾隆皇帝将其改建为建福宫花园。

乾隆七年(1742 ),在渐次拆去乾西四所、五所的基础上,修建建福宫和建福宫花园(见图4 )。有建筑十余座,且殿堂宫室、轩馆楼阁无所不有,不仅建筑形式各异,而且建筑布局也较灵活。这组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一组依南北轴线依次排列为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静怡轩、慧曜楼,以三组院落连为一体,其布局前部紧凑,后部疏朗,三进院落风格各异,错落有序。西一组以延春阁为中心。阁为方形,体量虽大但不觉孤立,加之阁为重檐四角攒尖式顶,所以虽高不呆,虽广不疏。阁北有敬胜斋相伴,南有叠石相依,西有碧琳馆、妙莲华室、凝晖堂,东与静怡轩相邻,形成了以延春阁为中心的向心型布局,突破了宫廷花园对称布局的格式。

乾隆皇帝对建福宫花园非常满意,为此作了大量的诗赋,以抒情怀,并将其所珍爱的奇珍异宝收藏于此,嘉庆皇帝曾下令将其全部封存。乾隆以后各朝皇帝均曾临幸。民国十二年(1923 )十一月二十五日,静怡轩、延春阁、敬胜斋等处皆毁于火,整组花园连同无数珍宝化为灰烬。

乾隆四十一年(1776 ):建成宁寿宫

清王朝在经过了百余年的治理后,军事上统一了各地的不安定势力,政局日趋稳定、四海升平,农业与手工业发展繁荣,人口数量也大幅增长。已过耳顺之年的弘历自视功德圆满,为履行他在位时间不超过其祖父康熙皇帝六十一年的诺言,决定在宫中建立太上皇宫殿,以期在退位后颐养天年。在乾隆皇帝的心目中,太上皇宫殿在建筑配置方面应当具有朝贺、寝居、礼佛、游乐、戏赏等全部的功能,同时,又要能囊括当年六次下江南所见的奇珍异宝与醉人美景。所以,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 )落成的宁寿宫,体现的是弘历在归政后闲适生活的期待,更是他作为一个文人天子的精神寄托。

宁寿全宫位于紫禁城东北部,全区东西宽115 米,南北长406 米,占地面积46000 余平方米,约占紫禁城总面积的6.5% 。其原为明代仁寿殿、哕鸾、喈凤诸宫故址,为明代后妃养老之所。清康熙朝因旧重修,改成宁寿宫,为皇太后所居。乾隆三十六至四十一年,改建为新宫,仍称宁寿。改建后的宁寿全宫全区共有殿座、房屋千余间,以中轴线贯穿南北,分前后两部分。

●宁寿宫前半部:以皇极殿、宁寿宫为主

皇极殿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面阔9 间,进深5 间,取帝尊九五之制。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下设宝座,品级仅次于太和殿,是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见图5 )。

宁寿宫单檐歇山式顶,面阔7 间,进深3 间,檐廊柱枋间为镂空云龙套环,枋下云龙雀替,皆饰浑金,富丽堂皇。内外檐装修及室内间隔、陈设皆仿坤宁宫。西侧3 间敞通,安木榻大炕,设有萨满教神位及跳神用法器,为祭祀之所。东侧两间相连为卧室,后檐设仙楼,东山墙辟门,可通庑房(见图6 )。

●宁寿宫后半部:分东、中、西三路

中一路即中轴线上,宁寿宫后以养性殿、乐寿堂为主,堂后为颐和轩、景祺阁。养性殿仿养心殿规制修建,体量较之略小。其明间设宝座;东暖阁前半部仿养心殿设明窗,后半部为仙楼形式,并有随安室等小室数间;西暖阁有墨云室、长春书屋、佛堂等。乾隆四十六年,曾在此赐宴;光绪时期,慈禧太后于乐寿堂(仿西郊长春园淳化轩建)居住时,在养性殿东暖阁进早、晚膳;宣统元年(1909 )十一月,隆裕皇太后上徽号,王公大臣均在此行礼。

东路前部为畅音阁、阅是楼,中部为庆寿堂等4 组建筑,后部为景福宫、梵华楼、佛日楼。畅音阁为三层大戏台,上、中、下层分别称为福台、禄台、寿台,设计精巧,可容千人。阅是楼上下二层,为皇帝赏戏之所,乾隆四十四年,曾在此赐宴皇子、皇孙、王公、大臣等。景福宫仿静怡轩而建,乾隆四十九年因得玄孙,五世同堂,乾隆皇帝御笔题写“五福五代堂”匾,挂于明间内。梵华楼、佛日楼皆为佛楼,内设佛堂,供奉喇嘛教佛像及珐琅塔。

西路为宁寿宫花园,即俗称的乾隆花园。这一花园空间狭长,南北深160 米,东西宽37 米,占地面积5920 平方米。为消除过于狭长的空间特点,设计者将花园划分为四进院落5 个景区,而每进院落都各具特色,务求达到“步移景迁”的变化(见图7 )。

花园从南面的衍祺门可进入园区第一进院落,也可从宁寿宫区入曲廊。第一进院落的主体建筑是古华轩。轩西有禊赏亭,亭的抱厦有仿王羲之的兰亭曲水流觞。

第二进院是一个典型的三合院,院内点缀有简单的花木与太湖石。居中主要建筑是遂初堂,东西各有厢房,所有建筑均有廊相连接,并且西北有廊可通第三进院。

第三进院的庭院空间,几被山石所填满,从第二院落的“空”到第三院落的“满”,形成强烈的空间对比。萃赏楼是这个院落的主要建筑,东南山坞藏有三友轩。假山上建有耸秀亭,山下有洞穴可通四方。

第四进院仿建福宫花园而建,以符望阁为主体,有碧螺亭、云光楼、玉粹轩和精美华丽的倦勤斋。整座花园既有私家园林玲珑秀巧的风貌,又与皇宫华贵富丽的氛围相协调,是清代皇家造园艺术的杰出典范。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古建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