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谈】结直肠癌能够预防

原标题:【医生谈】结直肠癌能够预防

记者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了解到,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出现年轻化的趋势,且发病率逐年升高。如何降低结直肠癌患癌风险?医生表示,每年做一次肠镜,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可以降到最低。

结直肠癌发病年轻化

不久前,29岁的雯雯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她不敢相信,这种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疾病居然发生在自己身上。根据雯雯的讲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一科主任医师马新福找到了可能导致她患病的原因。马新福分析,可能是由于雯雯摄入的瘦肉、脂肪过多,肉类烧烤产生的热解物中含有多种诱变剂,诱发基因改变,最终让她患上结直肠癌。

“绝大部分患者是结肠黏膜长了息肉、腺瘤,经过长时间、多步骤而发生癌变。遗憾的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往往病情一经发现已经非常严重。”马新福说,拿雯雯举例,她出现便秘、腹泻交替的情况已经两年多了,但一直没有引起重视,也没去做筛查和治疗。直到肚子鼓起来能摸到包块,并伴随疼痛,才来医院就诊。

90%的结肠息肉会癌变

大多数结直肠癌都不是短期内形成的,而是通过漫长的发展变化而成。

马新福说,90%以上的结直肠癌都是经过了这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结肠息肉,第二步表面异常增生,第三步结直肠癌。

结直肠息肉是指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其发生与胚胎异常、遗传因素、年龄、感染、生活习惯等有关,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结肠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息肉,另外还有错构瘤性息肉等。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甚至全肠道弥漫性生长。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尤其要注意的是腺瘤性息肉,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存在恶变倾向。

不过,从息肉到癌症,恶变过程通常需要5至10年,早期结直肠癌常无症状或仅隐约有腹部不适感。随着肿瘤生长,症状逐渐明显,可表现为大便习惯性改变,如便秘或腹泻、大便形状改变、大便次数改变,并出现便血、腹痛等症状。

结直肠癌的三种症状

患了结直肠癌后,患者会有以下三种症状:

大便形状有变化。人体内的肠腔就是一个圆柱体,它会随着粪便堆积而逐渐伸展。正常情况下,人排出的大便就是圆柱、垂直下降的状态。但是,如果近段时间大便形状突然有了改变,比如大便特别细、一侧有凹陷痕迹,又或者是大便呈扁条状,且持续了两周以上,这就可能是肠道内已经出现了异常占位,导致大便被压迫、形状改变。

便血。便血是结直肠癌最典型的症状之一,无论是左半结肠癌或直肠癌,都可导致便血症状发生。患者排出的血便,通常都是血液和大便混合状态,血液呈现出异常的红色、暗红色,又或者是排出了黏液便、血液脓性大便等。

这种便血症状在早期很容易被患者误认为是患上了痔疮,从而忽视了大肠癌筛查。其实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在排便过后,血液浮于大便上,并不会和大便混合在一起。而且,部分痔疮患者在便血时还会伴随肛门疼痛等症状出现。

里急后重。里急后重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不适,急迫地想要排便,但是却无便排出或者排出后仍感到没有排便干净的症状。另外,如果出现在结肠内的癌变,随着肿瘤发展,还可诱发肠梗阻等症状,包括里急后重、大便困难、腹痛等多种表现。

筛查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

目前来说,结直肠癌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是做筛查。”马新福说,筛查有几种方法,常用的是做大便检查,看是否有潜血。大便检查比较简单,可以在体检时完成,成本低,患者没什么痛苦。

想早期发现疾病,肠镜是“金标准”。尽管这是当下最可靠的办法,但是一些患者仍然不愿意做此项筛查,觉得仪器要通过肛门,比较害羞、怕疼,或者不愿意为清洁肠道做前期准备,比如要提前吃一些泻药和电解质散剂。“其实做肠镜没有那么难受,大家不要过于恐惧。尽早筛查,得到结果自己也心安。”马新福说,手术是解决结直肠癌最主要的方法,一般在早期经过手术治疗,患者可以痊愈。及时切掉发现的息肉、腺瘤,定期复查,一般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

肠镜检查作为常规筛查手段应在40岁时开始筛查。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换句话说,每年做一次肠镜,可以将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为最低。

规律作息很重要

饮食方面,建议吃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避免吃高脂肪食物。肉类以禽类和鱼肉较好,减少摄入脂肪、瘦肉,尤其少吃烧烤、火锅等。不要过量饮酒或吸烟。

另外,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熬夜与结直肠癌有关,但是马新福表示,这种疾病似乎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熬夜带来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体内代谢和免疫力出现问题而致衰老过程加速,这种变化可能引起结肠或直肠细胞发生随机的遗传变化而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概率。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监制/李皓 编辑/赵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