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马路到底为谁而建?步行的城市正在死去!

原标题:中国的马路到底为谁而建?步行的城市正在死去!

马路,犹如一个城市的血管,因为血管的通畅,一个城市才充满活力。但马路的作用远不止于此,马路还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最大的公共交往的空间,是的,走在马路上的确是一种“交往”,是人和人的交往、也是人和环境的交往。但不幸的是,这种可以“交往”的马路,正在死去。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马路越修越宽,高速公路、立交桥、城市环路,越来越笔直宽阔,车流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马路虽然越来越好,但我们在马路上停留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你还记得上一次,你在马路边散步是什么时候吗?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工很忙,事情很多,哪有时间去散步。这当然是一个原因。但马路越来越“高端大气”,高端的让行人越来越高攀不起,也是另一个原因。

马路越来越宽了,虽然拥堵没解决,但是行人过马路却更难了,有时候一个绿灯都走不过去。以前的小路现在拓宽了,小路两旁的小餐馆、小店铺却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要么是高楼大厦,要么是隔离带。总之、已经没有了值得让我们徘徊其中,或者驻足停留的风景或者说市井气了。

城市要发展、马路要翻修,这些都没有错。但是,解决拥堵最核心的是合理的道路规划,而不是只在于马路的宽度。甚至可以说,在没有优化道路设计和布局的前提下,马路修的越宽,就是越大的停车场。

所以,现代交通下,宽阔的大马路,并不是必须的选择。优化城市和道路布局、打通毛细血管,完善公共交通,都是可行的办法。

越修越宽的马路,对解决拥堵,效果不明显,但却把“步行”城市,彻底扼杀了。步行对个人来说,既是锻炼又是一种休闲、一种生活态度。对城市来说,步行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生机,人情味和文化气息。

马路到底是该为人而建,还是为汽车而建,我们可以参考两个典型城市。一个是洛杉矶,一个是东京。洛杉矶是一个典型的汽车城市,大马路、高架桥便利了汽车,却拒绝了步行。在这里,一切的城市生活,都必须依赖汽车。

而东京的发展理念则是用轨道交通对接步行城市。东京都市圈,有着长达20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人们通过轨道交通可以方便的到达,一座座车站。以车站为中心,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几乎就提供了餐饮、消费、娱乐等,一切城市服务。

只有在为人而不是汽车,设计的小尺度空间里,靠着“步行的尺度”,才可能孕育出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才可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而沉淀出一个街道、一个城市的性格和风景。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街道,比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柏林奥德贝格大街,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这些马路,无一不是因为步行的魅力,因为人的气息,才让世人神往留恋。

因为人的聚集,有了城市,城市要拓展,所以有了马路。在这个意义上说,不管马路还是城市,都应该是为人而建。但今天,我们的马路却都是为汽车而建,人行道是没有尊严的,要么被随意侵占、要么破烂不堪,要么被直接忽视。

步行的街道,是有人气和灵气的街道。步行的人群,会有偶遇、有重逢、有擦肩而过,有想不到的温暖和可能。步行的城市,才是一个为人而建的城市。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