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注意!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超实用的防治指南来了!

原标题:家长注意!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超实用的防治指南来了!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孩子高烧不退

不吃东西,流口水……

这很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在作祟

也就是俗称的“嘴巴长水泡了”

关于这类儿童常见的上呼吸道疾病

您了解多少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是儿童较为常见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和特点

◆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咽峡部疱疹、咽痛、流涎、因咽痛影响进食。

局部体征: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直径2~4mm,数目多少不等,1~2天后破溃形成小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咽腭弓、软腭、悬雍垂及扁桃体上,也可见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途径

经过胃肠道(粪-口途径)或呼吸道传播。

接触患者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或物品等造成传播。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导致感染。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病程

潜伏期:3~5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温馨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的预防与护理

注意卫生:宝宝身体还在成长,机体免疫力还不够全面,要注意日常的清洁卫生,例如勤洗手、 勤打扫、开窗通风、定期消毒等。

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区域:人口流动大的地方接触到病原菌的机率也相对增加,所以要尽量带宝宝去人流量偏少的公园或者绿道进行户外活动。

◆ 注意隔离:患儿居家隔离2周,避免交叉感染。

◆ 休息与饮食护理:患儿多休息,清淡温凉饮食,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多餐。

◆ 口腔护理:饭后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低龄患儿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 发热护理:患儿多饮水;给予物理降温,如退热贴、温水擦浴等,亦可遵照医嘱给予退热药物等药物降温。

◆ 做好病情观察,防止惊厥:密切观察体温,警惕高热惊厥发生;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如有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惊厥等,应及时就医

最后提醒广大家长

手足口病也正处于流行高峰期

它和疱疹性咽峡炎是“表兄弟”

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流行季节等都是一样的

同样要注意做好防护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携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共创共建宿迁市区域儿童医疗中心

为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实施方案和结对帮扶省内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事实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院携手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苏大附儿院共创共建宿迁市区域儿童医疗中心。

自7月3日起,苏大附儿院小儿骨科、小儿普外科、小儿血液科、小儿肾脏免疫科、小儿内分泌科、新生儿科等科室专家常驻我院,开展坐诊、查房、手术、技术指导等工作3年以上,同时我院分批次组织儿科及相关科室医护人员轮流前往苏大附儿院接受规范化培训。此外,苏大附儿院新生儿科冯星教授工作室、普外科黄顺根教授工作室和呼吸科郝创利教授工作室同时落户我院,苏大附儿院定期安排各专科学科带头人来院坐诊、查房、手术,通过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形式,聚焦解决区域内儿童疑难重症的诊疗难题。

目前,我院小儿外科病区已有序开展儿童常见骨科、普外科疾病诊治。小儿普外科主要以单孔经脐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为主,小儿骨科应用微创技术治疗儿童常见各类四肢骨折,这些技术 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无痕、恢复快等优点。内科方面,小儿血液、小儿肾脏免疫科、小儿内分泌、新生儿科专科门诊已常规开诊,逐步收治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糖尿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友病等病患,开展专科诊疗工作。新生儿科开设新生儿一日陪护蓝光光疗病房,为沭阳首创,将苏州的人文医疗关怀带到沭阳。众多沭阳乃至周边地区的患儿家长慕名而来,只为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三甲儿童医院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

END

文字 | 周 亮

图片 | 徐婷婷

编辑 | 蒋元元

审核 | 司 艳 张 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