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这个婴儿嗜酸性细胞很高,竟然是这个罕见病

2020-11-13 11: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黄志恒 儿科黄哥黄医生

2014年,我还是一名儿科住院医师。

那年秋季,病房收治了一名1岁大的患儿小于,他来自江苏某农村。

小于6个月前去打疫苗,回来后就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就是这次生病让小于一家从此踏上一条艰难的求医问药之路。

小于妈妈带他到当地县医院去看病,儿科医生开了血常规检查检查。血常规报告发现白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高,具体多高,报告单丢失了,小于爸妈说不清具体数值。县医院医生慌了神,不知道怎么治疗,让孩子赶紧到市里大医院去看看。

于是,小于一家急急忙忙地赶到当地市级医院儿科门诊就诊。门诊医生也开了血常规检查,化验单报告显示白细胞23.4X10^9/L(正常值4-10×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750/ul(正常值20-300个/ul)。

医生怀疑孩子牛奶蛋白过敏,让吃氨基酸配方粉。小于吃了1个月没有明显效果,几次复查血常规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仍然很高,而且还出现腹泻症状。

市级医院的儿科医生没有办法了,建议他们再去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儿童医院看看。江苏距离上海最近,小于经人介绍就来到上海某儿童医院。

到了医院,预检台护士把小于分流到消化科。这次门诊消化科医生又开了血常规等检查,白细胞27.8X10^9/L(正常值4-10×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3930/ul(正常值20-300个/ul)。

消化科医生怀疑“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2.过敏性腹泻”,就把小于收入消化科,准备行胃肠镜等检查。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500个/微升)可能由多种情况引起,包括变态反应性,传染性,炎性和肿瘤性疾病。为此,科室开展了多次疑难会诊。

为排除感染性疾病,请感染科会诊,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都查了,没有发现感染的证据。

我们怕有血液肿瘤问题,我们请了血液科会诊,做了骨穿,结果没有异常的细胞。

免疫风湿科也会诊了,排除免疫、风湿系统疾病。

消化科科做了胃肠镜,发现胃和结肠粘膜稍微有些红肿外,没有发现特别异常的方面。胃肠道粘膜病理报告:嗜酸性细胞胃肠炎证据不足。

到底是什么疾病呢?不知道!医学方面有许多未知的东西。有人说,医生什么都解决了,那上帝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小于父母是个二婚,小于还是个试管婴儿,好不容易才有这个孩子。6年前,那时国内医疗水平还是有限的,虽然疾病就在眼前,但是无法明确诊断,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真可谓“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小于一家只得失望地出院了。

小于家人心急如焚。找来一个看风水的算命先生,那货装神弄鬼,说小于生病是因为家里的大门朝向有问题。小于爸妈虽然不相信,但是没有办法,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小于父母连夜把原来的大门拆掉了,大门口改了方向。小于病情还是没有起色。当然,这种办法也不可能有起色。

小于妈妈在网上搜到国内名气非常大的育儿大V崔玉涛医生,就预约在线咨询,把病史资料发了过去,也没有回音。

小于妈妈又挂到了一个国内小儿血液病相当有名的T专家,T专家说不像血液系统疾病,到底是什么病,T专家也没有说出来。小于妈妈满怀希望就诊,又充满失望地离开了。

小于妈妈有几次发微信告诉我,她几次想抱着孩子从楼上跳下去,只是看着怀中的小于,没有忍心。我很难过也很惶恐,经常安慰她“想开点,孩子会好的”。

小于出院后,又门诊复诊过几次。

又过了2-3个月,小于血象越来越差了。

记得小于最后几次来门诊,他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波动在67-98X10^9/L(正常值4-10×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记得最高达到10000多(正常值20-300个),嗜酸性粒细胞比例50%多(正常范围0.05-5%),而且血液中出现了许多异常细胞,只得再次住院治疗。不过,这次住的是其它科室,不是消化科。

小于出现了反复发热、乏力、贫血、皮肤出血等症状,状况越来越差,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多处可以摸到肿大的淋巴结,腹部触诊肝脏很大,脾脏也很大,都达到了肚脐以下的位置,正常人一般是摸不到的。

结合小于血常规白细胞很高,最高达121×10^9/L(正常值4-10×10^9/L),血小板的下降,血红蛋白也很低,血液里出现了大量的异常细胞,初步诊断是血液肿瘤。

医生已经尽力了,仍然无计可施,小于爸妈终于失去了耐心,自动出院了。我们心里也很失落,有一种挫败感。

好久一段时间,小于家长没有联系我,我想小于可能已经不在了吧,还是不要打扰他们一家的正常生活了。

2016年春节,我意外地收到了小于妈妈发我的一个新春祝福。我很关心小于目前的情况,虽然忐忑不安,但是还是忍不住问到:“小于还好吗?”

小于妈妈说,他们出院后不甘心,又去了北方的一家血液病医院,又做了骨髓穿刺,医生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emia)是一种罕见的白血病,以外周血及骨髓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常累及心脏、肺及神经系统,并呈进行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血常规常见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可达(50~200)×10^9/L,血片中嗜酸性粒细胞占20%~90%,多数在60%以上,其中嗜酸性中幼粒及晚幼粒增多为主。原粒及早幼粒少见。

骨髓穿刺除原粒细胞比例增高外,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并有左移。可见到较多的原粒细胞和幼稚型嗜酸性粒细胞 。

麻省综合医院在 2014 年 2 月 27 日的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注:这是一个非常牛逼的杂志,全世界临床医生顶礼膜拜,能发表一篇文章直接可以晋升为教授)报道一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乏力及嗜酸粒细胞增多,最后被确诊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图 1:A. 外周血涂片示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居多;B. 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活跃,尤其嗜酸性粒细胞前体细胞增生显著。巨核细胞看似形态学正常;C. 骨髓穿刺涂片示粒红比例增大,髓系完全成熟,嗜酸性形式细胞增多,表现为三叶核,胞浆内颗粒分布不均;D. 直肠活检示在固有层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是无活动性结肠炎或隐窝损伤的依据;E. 胃活检示固有层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但无活动性胃炎。

麻省综合医院的 Fathi 医师等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各项检查结果,在排除了感染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后,最终诊断其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该病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重排相关。

由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因此该病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而临床上反应性或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又很多,故首诊常易误诊。

这个美国患者在应用羟基脲、甲强龙、伊马替尼等治疗后均未见效,且陆续出现其他并发症,最终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得以缓解,并恢复正常生活能力,2 年后无需再服用免疫抑制剂,病情控制佳。

这个病比较罕见,在儿童更少见了,怪不得许多医生都不认识这个病 !退一万步,即使认识这个病也不好治疗,因为当时许多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还没有开展。

小于后来在其它医院血液科做了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来病情缓解出院了。没想到我当时安慰小于妈妈“想开点,孩子会好的”的话真的实现了。

再后来,我手机丢了,和小于家长失联了。

多年来,我门诊仍然会常常碰到嗜酸粒性细胞增高的孩子,我有时会想起小于。俗话说“三年学个大医生,十年学个大医生”,看的病患越多,我越感到肩上千斤重担,如履薄冰,可不要误诊了。

参考文献

1.Case records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Case 7-2014. A 27-year-old man with diarrhea, fatigue, and eosinophilia.NEJM 2014;27;370(9):861-72

2.upto date,百度百科

3.冯晓倩,潘玉玲,康慧媛, 等.儿童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21):3128-3130.

医生有两样东西可以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

我愿用我的医术和爱心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患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