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一次搞懂腹痛位置找出病因!中醫:依6大腹痛型態對症緩解

弄清腹痛位置,對應不同疾病

有時候腹痛、腹脹、打嗝、噁心或想吐,排便後症狀就緩解了,這多屬飲食不慎所導致,常發生在大吃大喝之後,很多人胃痛腹痛搞不清,再加上疼痛部位還會轉移,讓人實在無所適從。

一次搞懂腹痛位置找出病因!中醫:依6大腹痛型態對症緩解

中醫的腹痛指的是「胃脘以下,恥骨毛際以上」,之所以會產生腹痛,多跟飲食不節、情志內傷、瘀血內阻、氣血不足或外邪入侵有關,因為腹部內臟器官眾多,又有多條經脈運行,所以只要臟腑經絡失養,都有可能產生腹痛,我們根據腹痛的位置,可以對應出不同的疾病。

西醫將肚子分為6大塊,以肚臍為中心,把整個肚子區分為右上腹、上腹、左上腹、右下腹、下腹、左下腹6大塊。

(圖片提供/商周出版)
(圖片提供/商周出版)

●上腹痛:一般常見的胃痛,大部分和胃潰瘍或胃部疾病有關,有時候急性胰臟炎跟心肌梗塞也會導致,胃潰瘍患者的腹痛多發生在用餐後。

●右上腹痛:跟肝、膽有關,有可能是膽囊發炎或膽結石等。

●左上腹痛:可能是脾臟出了問題,例如脾臟腫大或感染。

●左、右下腹痛 →跟腎臟相關,可能是腎結石、腎盂腎炎或是大腸憩室炎、疝氣等,右下腹痛還有可能是卵巢囊腫或急性闌尾炎引起。

●下腹痛:下腹指的是恥骨上方的部位,裡面的臟器為子宮及膀胱,所以急性膀胱炎或子宮肌瘤的疼痛等都屬下腹痛。臨床上,女生朋友經常會有的經痛問題,就是典型的下腹痛,如果是悶悶的痛,表示氣血不足;如果是絞痛、冒冷汗,可能是壓力過大或過度疲勞了;如果下腹感覺冷痛、受寒,同時飲食習慣是愛吃冰冷的食物等,可能是下腹虛冷、所以這種情況下,如果想遠離痛經,適時紓壓、喝熱飲等都是不錯的方法,如果經期過了,還是持續經痛,就要懷疑是不是有其他潛在的問題,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等。

腹痛的不同型態與緩解方式

中醫看腹痛,除了看疼痛部位外,也會依照疼痛的症狀來判斷。

1.腹脹痛(暴飲暴食型腹痛):多半表現型態為腹部脹痛、口中有酸氣、想拉肚子,拉完疼痛感立減,大便其臭無比,這時候消食導滯即可緩解。

2.腹冷痛(急性腹痛):突然發生、越冷越痛、手腳冰冷,則為寒邪內阻,這時候喝一碗生薑紫蘇茶即可。

3.腹熱痛(濕熱積滯型腹痛):遇冷較不痛、遇熱痛得更嚴重,胸悶煩躁,喜歡喝冷飲、大便祕結或大不乾淨,這時就要通腑泄熱,導出體內的濕熱才行,所以一碗清涼的綠豆湯是潤腸通便、排出體內毒素的解藥。

4.腹悶痛(肝氣鬱滯型腹痛):越煩燥越痛、嘆氣後感覺好一點,有時候還會連腋下都痛,如《證治匯補.腹痛》所言「暴觸怒氣,則兩脅先痛而後入腹」,要先舒肝解鬱才能止痛,這時候來一杯舒緩心情的薰衣草茶或洋甘菊玫瑰茶飲,都是很好的選擇。

5.腹虛痛(綿綿型腹痛):痛的時候喜歡揉按,喜歡熱敷,疲勞時疼痛加劇,吃飽後或休息過後症狀會減輕,臉色差、四肢冰冷、食欲也差,屬中虛臟寒,需溫中補虛。

6.腹刺痛(錐刺型腹痛):痛點固定不給按、經久不癒,《血證論.瘀血》有云:「瘀血在中焦,則腹痛脅痛;瘀血在下焦,則季脅(側胸第11、12 軟骨)、少腹脹滿刺痛,大便色黑」,腹部手術或跌仆損傷的病人,多屬此證型,以活血化瘀來止痛。

要注意的是腹痛外,若還伴隨其他器官痛,譬如說除了上腹痛外,左胸及上臂內側也會痛,可能就是心肌梗塞,這種轉移痛最容易被忽略,所以要特別謹慎。

本文選自商周出版《人氣醫師彭溫雅的養胃護腸祕方》一書

繼續閱讀>>防頸部缺血性失明,按3穴位促循環!中醫:當心突轉頭眼冒金星,3大診斷早揪出
繼續閱讀>>中暑一定要刮痧?4大穴位緩解暑氣!中醫:陽暑、陰暑大不同,處理妙招一次看
繼續閱讀>>久坐臀痛腳麻?4招防梨狀肌症候群!醫:盤點5大因子,甩「假性坐骨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