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表音文字遍布全球,意音文字却少得可怜?

关注者
100
被浏览
91,309

32 个回答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从全世界的考古情况来看,除去字符时代可能有些“抽象”,正式进入文字后很多文明都是存在着象形文字/表意文字的。

这个其实也很好理解,人类的绘画历史远远早于书写。

法国拉斯科洞穴的原始壁画



澳大利亚库纳尔洞穴壁画

这些一万多年前的壁画其实已经有一些能看到后来象形文字的迹象了。

即便是没有进化出文字的澳洲原住民,也有这样的艺术创作。

埃及文字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说说另一个大家即熟悉又陌生的。

在人类早期的文字中,字符通常是单个出现的,在人类能够组成句子之前,用象形文字字符表达一个物件是一个效率很高的手段。

嘉湖和温查字符的情况也都如此。

到二里岗时代,青铜器上最多也只出现两个字。

上面这一排,是古希腊的线性文字B。为什么选他不选线A,是因为A没破解……

线B是迈锡尼人到来后根据原住民克里特早期文明的线A创造了自己的语言。他主要由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个大部分组成。

线B的表音文字是爱奥尼亚方言的前身,今天不展开了,重点聊聊象形文字部分。

上面这些,我觉得看一眼应该都能理解吧?

人字全世界都差不多,甲骨文是侧影,线B是正面照。

温哥华冬奥会会标


会标的灵感来源——因努伊特石堆

还有这个字,是不是有点甲骨文“商”的意思了。


然后我们再看看兵器——这应该不需要我来解释什么了吧?

但是当你开始打算表达更复杂意思的时候怎么办呢?

比如你想喝牛奶,怎么和你老婆说呢?想象一下吧。你在地上画头牛,然后用手握拳,上下挥动比划两下,然后做出个往嘴里倒的动作。如果你老婆脑子比较脱线,那保不齐就会发生“大意食精粥”的惨剧。

所以人们开始给象形文字加上一些细节,用来表示更详细的信息。

线B的习惯基本就是公的两道横,母的劈叉……人反而例外一些。好了现在我画个母牛,这回不会再误会了吧?



现在我说我要盐不要糖……

我说我要那个坏掉的三足双耳瓶……

是不是开始抓狂了?

再举个极端的例子……

假如,一条虫,我说我要蚯蚓钓鱼,画条虫子没问题。

那么假如我现在要一条蜈蚣来泡酒,你给我抓回来一只蚰蜒……你想想看我要怎么用象形文字来解释?

具体信息的象形文字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已经不再方便了。画个蜈蚣和蚰蜒也不是做不到,但这已经违背了了发明文字的初衷了。

象形文字的最大的优势就是直观,但当一个东西过于复杂的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还记得迈锡尼人是怎么来的么?

他们是鸠占鹊巢,外来统治者。当一个没有文字的文明政府一个有文字的文明时,学习本地文字往往是必然的。

但,口语的形成要早于文字。迈锡尼人有自己的语言,那么用本地字母来标注自己的发音就顺理成章了。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约定俗成,当象形文字发展到抽象阶段或者过于复杂时,外来文明就很可能对表音文字更感兴趣。很多文明干脆连象形文字都不要。

比如

这个字表示橄榄树。如果阿兹台克征服了迈锡尼,那这个字恐怕会被他们默认为仙人掌……

阿兹台克: 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他也是仙人掌!

在语言进一步发展后,动词和更多的约定俗成的表达出现,那么象形文字存在的意义就已经不大了。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在黑暗时代后古典希腊只保留了表音文字。

无独有偶,即便是源生的古埃及文明,象形文字也抽象化了。



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成表音文字呢?

首先中国文字也是一直在抽象化和简化的,没有变成埃及这种情况的关键差别可能是,甲骨文一开始表音要素就比较弱。

圣书体和线B从一开始就是既有表音文字又有纯表意文字。所以演化的方向就成了淘汰难写的象形文字,同时简化表音文字以提高效率。

但据我所知,甲骨文并不是这样。所以汉字保留了下来,只是在自己框架内简化笔画。

做个对比的话,受到中国影响同时拥有汉字和表音文字的日韩,就选择了减少汉字甚至不用。越南更是直接改成了字母。

第二,十字路口属于日常“城头变幻大王旗”,交流更多,而中国拜阿尔泰——喜马拉雅——昆仑山脉所赐,得以保留自身元素较多,并没有像埃及那样受到那么多周边趋势的影响。



当象形文字本身已经有了太多的约定俗成的要素,其他文明接受起来肯定会困难很多。蒙古南下后也没有使用汉字系统,而是选择了西藏的字母文字用来服务于本族的语言系统。

韩国放弃汉字,日本增加假名,越南使用字母。这些其实都是一种趋势。甚至于“新文化运动”中,也提出要“少用典”,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普通中国老百姓在已经掌握口语的情况下学起来尚且如此费劲,传播自然困难。

如果让我总结一下的话,那就是:

象形文字无论是抽象化还是复杂化,其实都不利于传播,因为学习的门槛变高了。当语言和文字发展到足够抽象的程度时,表音文字比意音文字更容易玩“拿来主义”。

“爱无心”“下面给你吃”之类的段子一直都是对岸瞧不上简体字的原因(借口)。大陆网友的回击往往强调“壹隻憂鬱臺灣烏龜”的效率方向。但说到效率,二简字大家又看不上,因为审查等原因诞生的“yyds”“yysy”“yyds”“wqnmlgb”这些上面又看不起。

所以一个没有文字但有自己口语的文明,会更喜欢拿表音文字过来用,意音文字门槛太高。(蒙古)

而有一定基础文字但是发展水平不高的文明,则更有可能接纳音意文字来扩充自己的文字系统。(日韩)

由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都没有足够天险保证自己习俗长期延续,最后的结果就是语言经常被打碎消失,再发展起来的语言则天然倾向于表音文字,最后的结果就是表音多。


打字机问世后,象形文字又迎来了一场注定必输的腥风血雨。

仅存的几个使用音意文字的国家几乎全部完蛋。

韩语打字机

越南日本韩国纷纷跳船自救,就连中国自己也已经基本做好了全面拉丁化的准备。

好在随着计算机科技的突飞猛进,中文输入法终于在象形文字被放弃前问世。

要不然现在世界上可能已经不剩日常使用的音意文字了。


其实甲骨文和线B的破解一定程度可以反应这个问题。

殷墟甲骨文,目前翻译进度不到一半,常见字识别进度不错,剩下的很难。

这还是号称文字没有断过的情况下。

线B黑暗时期断代,此后没有完全断代,现有体系有继承关系,表音文字直接破了,象形文字七七八八,有一小部分无法识别。

还有埃及圣书体断代,靠几张石碑互相对照,用其他表音文字系统破解了。

这里面甲骨文传承是最好的,总体破解却是最不理想。

如果你的部落没文字,想找一个借鉴,你觉得选哪个合适?

新中国成立后,本来没有文字的壮族都直接用字母。

“表音”、“表意”的分类就是错的。

四大原生古文字,是音意具表的。

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是纯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