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心电图?

关注者
157
被浏览
742,169

14 个回答

这件事的缘起是——许久没有更新公众号就感觉有点心塞,刚好上周末没事想做个心电图看看,挂号时心血管内科已经没号了。灵机一动,心电图也不复杂,随便读本专业书自己也能看懂。但在医院做任何检查都必须要有医生开的单子,所以当时我想挂其他科室只要能开出做心电图的单子就行,遂后就在挂号机上挨个点,一排又一排,密密麻麻的科室竟然都没有当天号了,奔溃之余点了下中医科,果然,号源异常充足......哎呀,真是令人欣慰啊。

简单看懂心电图其实并不难,这点事我自信能够说清楚。

如上图,任何一份标准心电图都会有12条跳动的曲线,每条线都有一个特定的名字—— Ⅰ导联、Ⅱ导联、Ⅲ导联、AVR导联、AVL导联、AVF导联、V1导联、V2导联、V3导联、V4导联、V5导联和V6导联,其中Ⅰ、Ⅱ、Ⅲ、AVR、AVL、AVF导联统称为肢体导联,V1、V2、V3、V4、V5、V6导联统称为胸部导联。顾名思义,肢体导联就是连接在你四肢的电极,胸部导联就是吸附在你胸部的电极。具体哪个导联连在你的左手,哪个又连在你的左脚,这里没必要细究了,你只需相信一件事——经过5年大学、三年硕士、三年博士学习的医生们一定能把这些导联连接正确。

六个胸部导联的吸附位置如下图所示,有个大致印象就行。


如果你稍微细看一下可能会注意到AVR导联的波动方向明显不同于其他导联,其他大致都是波峰朝上波动,AVR却是向下——

其实这只是连接你的肢体时所选择的正负电极不一样而已,比如AVR导联会选择你的右手作为正极,而其他导联选择你的左手或左脚作为正极。

看心电图前最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切明白一件事——12条不同的导联就相当于你从12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心脏在同一时刻的跳动。比如一辆汽车,你从正前方看和从正上方看,看见的图像一定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同一颗心脏在同一时刻跳动所产生的心电图,在不同导联的视角下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各不相同也就不足为怪了。


心电图的纸上印满了无数的小方格,仔细看的话小方格里面还有小点点组成的更小的方格——

每两个小点点之间,上下左右的距离都为一毫米,只不过心电图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才表示长度。我们规定横向两个小点之间表示0.04秒,纵向两小点还是1毫米,不过近来流行的做法是代表0.1毫伏(mV)。

接下来再需要牢记一点,心脏是通过电信号的逐级传递完成一次跳动周期的。这个电信号的传递链条是:窦房结→左、右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又称希氏束)→左、右束支→左、右心室,如下图——


这两张图片对照起来看会很直观,由此也可知窦房结是附着在右心房上的。

不少人搞不清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其实只需要记住一点,心房在心室上面(速记:上房揭瓦,上·房)。这里要注意,心脏的左右是你平躺在床上,将心脏平切一刀(如上图),以你的视角看见的左右,其实刚好和站在床前看你的我们左右视角相反。

我们全身的血液循环就是——血液通过静脉血管流入左右心房,左右心房收到电信号兴奋收缩将血液挤进左右心室,左右心室又收到电信号兴奋收缩再将血液挤进动脉血管,就这样周而往复。

正常的心跳周期必须是窦房结先兴奋(起搏),然后引起左右心房兴奋(收缩),再引起房室结兴奋,通过束支将兴奋再传递给左右心室,引起左右心室兴奋(收缩),最后左右心室复位(恢复原状)。

所以一份正常的心电图必须是窦性心律,也即心跳的电信号是从窦房结率先发出的。而生病的心脏就有可能在没有收到窦房结的指令时先行跳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脏早搏,后面会详细谈到。

心电图就是引起心脏收缩和恢复过程的电波动,具体就是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恢复。

其中,心房收缩过程会在心电图上产生一个被称为P波的波,心室收缩过程会产生一个QRS综合波,心室恢复过程会产生一个T波,如下图:


按理来说,心房收缩产生P波后也会恢复,但恢复过程产生的波太过微弱,并且还叠加进了QRS波里面,所以心电图上就只显示这三个过程所产生的波啦。

我们来看看实例:


你也许已经注意到了,并不是每个导联都能有如此清晰的P-QRS-T波,比如这个AVL导联——

这时你自己心里就要默念,「不同的导联是通过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心脏跳动的,站在AVL导联的角度看或许本该长那样」。

好啦,铺垫完了,下面咱们上硬菜。

当你拿到一份心电图,第一件事就是看心跳速率,也就是心跳周期。看到「周期」两个字脑子里是不是马上就蹦出了初中物理知识——「相邻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很好。

心电图里随便找两个相邻的波峰——

如上图,这个两个波峰之间的距离约莫是3个小框框加3个小点点的距离。而我们知道,两个小点点之间是0.04秒,一个小框框就是0.2秒,所以总共就是0.72秒。想想看,心脏跳一下需要0.72秒,那一分钟它可以跳多少下?60/0.72=83,所以心跳速率就是83次/分。

如果再细究一下,我们算的是相邻两个R波之间的距离,而QRS综合波代表的是心室收缩,所以这个83次/分就是心室率。你当然也可以计算心房率,用相邻两P波来算嘛,一般情况下两者相差不大。

我们都知道正常心率范围是60~100次/分,所以这里还有一个更加便捷的心率计算方法——

找到一个刚好落在小框框边线上的波,在其后面的边线上依次标记300,150,100,75,60和50,然后看第二个波,它落在了100-75的区间,我们就可以迅速得出心率在75~100次/分之间,很多情况下这样就够啦。

当然了,任何一份心电图都会直接给出心率数据的,而且机器数的会更精确一些——


但是知道它是怎么数出来的很重要,也很有意思,对吧?



数完心率,这张心电图又摆在你面前了,接下来正式看门道。

在此之前,心中默念三遍——正常心电图都是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然后依次传递到心房和心室,引起它们的跳动(收缩和舒张)。


电信号具体传递路径如下:窦房结→左、右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左、右心室

背会上面这条电信号的传递路径,你应该就能理解这句话——一切心脏类疾病必然都是这条传递路径上的某个或某几个节点出问题了,而这些问题又会清清楚楚地显示在心电图上。

首先是窦房结,它是正常心跳的源头或曰起搏点。它的问题一般就是过快、过慢和紊乱三种,窦性心率过快或过慢很容易识别,数心跳就行,看看有没有超过60-100次/分这个范围。

如果你没跑没跳心情也不激动,测出心率还是超过100次/分,可能就意味着你的心脏还有其他毛病,所幸心电图上的其他图形可以帮你确定这一点,这个我们后面慢慢聊。

下面看看窦性心律紊乱,首先你要明白,看到窦性两个字就说明心脏的起搏点还是窦房结。要知道,房室结、心房、心室这些家伙都有可能在没收到窦房结起搏信号的情况下自己瞎跳的,这些都是病。

因为起搏点还是窦房结,所以这条电信号是正常传递的:窦房结→左、右心房→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左、右心室,只不过窦房结自己不按规则跳。

本来想网上找幅窦性心律紊乱的真实心电图,但心脏类疾病往往都是各种症状的叠加,单纯的窦性心律紊乱图很难找,索性画下——

上图明显看出P-QRS-T波之间的距离不规则,但是P、QRS和T波的大小、形态却又都正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电信号传递链条正常,但信号源不正常的意思。

当有一幅心电图摆在你面前,你只需大致扫一眼就能发现心跳的节奏(也即心律)有没有问题。

上面这图就很规整、很有节奏,再对比下面这幅,宽宽窄窄,一看就知道心律不齐——

心脏跳动的节律大致可分为四类,无规则节律、早搏和逸搏、快速节律、传导阻滞。

无规则节律就是P-QRS-T波顺序正常但间距不断变化,就像上面我画的窦性心律紊乱图。

早搏简单来说就是窦房结还没发出起搏指令,但信号传递路径上后面的某些节点已经开始兴奋搏动。这些节点主要有心房、房室结和心室。

房性早搏,就是心房上有异位起搏点,不等窦房结的信号提前搏动。而我们知道,心房的搏动(收缩)会产生P波,但因为这个P波不起源于窦房结,所以在心电图上的形态会不同于其他P波(正常P波)——

上面的心电图,首先一眼就看到各P-QRS-T波之间的间距宽宽窄窄,所以心律不正常,再细看,有个P波低矮扁平明显不同于其他两个。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低矮的P波虽然起源于心房的异位兴奋灶,但它依然可以引起后续传递链条中各节点的兴奋,所以这个异常P波之后还是跟着QRS-T波。

(房室)结性早搏,就是房室结异位兴奋引起的搏动(再说一遍,窦房结是唯一的心跳起搏点,其他都是异位)。我们现在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P波代表心房收缩;

QRS综合波代表心室收缩;

T波代表心室恢复。

(房室)结性早搏,首先必然也会出现波的节律不规则(间距宽宽窄窄),然后又因为房室结在心跳传递链条中位于心房之后,所以它异位兴奋只会引起后续链条的搏动。而一份心电图能且仅能显示P(心房收缩)、QRS(心室收缩)和T(心室恢复)这三种波动,既然结性早搏绕过了窦房结和心房,所以结性早搏必然没有P波,如下所示——


室性早搏,心室异位兴奋引起的搏动——

理所当然,异位搏动点不会有P波,而且因为心室有两个(左右心室嘛),异位兴奋点不太可能同时位于左右心室的对称位置,所以两心室的搏动不同步就会造成心电图上异常夸张的QRS波(又高又深)。

早搏我们就说完了,总而言之,早搏就是窦房结在正常起搏的同时其他节点(心房、房室结和心室)插科打诨异常起搏。

还有一种情况是窦房结不能在一个或几个周期里正常起搏,其他节点(心房、房室结和心室)异常起搏,这叫做逸搏(可想象为窦房结比较安逸地搏动)。

房性逸搏,窦房结不能在一个或几个周期里正常起搏,心房异位起搏。哎呀,这个又比较少见,手动画一个吧~


(房室)结性逸搏,窦房结不能在一个或几个周期里正常起搏,房室结异位起搏——


房性逸搏和结性逸搏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异常的P波,而不是有没有P波。因为心房异位起搏所产生的P波与正常P波形态不一(再说一次,除了窦房结其他都是异位起搏点)。

室性逸搏,窦房结不能在一个或几个周期里正常起搏,心室异位起搏——


心室异位起搏的波形总是很夸张,主要原因就是心室比较厚大,一旦左右心室起搏不同步就会产生如此高大的波,也正因为如此“室性**”总是很容易辨认。



说完了早搏和逸搏,下面说说快速节律~

窦房结引起的心率过快叫窦性心动过速(超150次/分),运动、兴奋、激动都会产生,属正常现象——


而有病的快速节律当然是由异位起搏点引起的,异位起搏点又理所当然地主要为心房、房室结和心室。

先来看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跳150-250次/分),由心房突然快速异位起搏引起。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是心房异位起搏,所以房性心动过速时期的产生的P波在形态上肯定会不同于同一导联里(不同导联形态当然不一样)其他(心动过速之前的)P波。



阵发性结性心动过速(心跳150-250次/分),由房室结突然快速异位起搏引起。


因为心动过速时P波很有可能就融入T波了,这种情况就难以区分房性心动过速结性心动过速,所幸这两种症状的治疗方式都一样,所以其实没必要分那么细,笼统称为室上心动过速就行。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由心室突然快速异位起搏引起。

看吧,心室出问题在图形上总是很容易辨认~

心室毕竟是心跳传递链条的最后一关,它在快速异位起搏的同时也很有可能同时接收到上级传来的正常信号,结果就是产生一个形态几乎正常的QRS波夹杂在龙飞凤舞的异常波中间——

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更为确定。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上级传来信号产生的正常波与心室异位起搏产生的波同时产生,从而使两种波融合在了一起——

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使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更为确定。

好了,快速节律里阵发性心动过速板块已经说完辣,接下来说说扑动纤颤

心房扑动(心房率250-350次/分),比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50-250次/分)的心跳速率还要快。心房扑动是由某个单一的心房异位兴奋灶快速放电导致。因为速率过快,只有少数电波能传到房室结,所以一个QRS波之前通常会有连续几个P波(扑动波),又因为是某个单一的心房异位灶放电,这些P波形态相同大小相等。但我们知道,心房兴奋收缩会产生P波,但未经窦房结起搏的P波都不是真正的P波,所以称其为扑动波。

心室扑动,由心室的某个单一的异位兴奋灶以200-300次/分的速率放电便产生,心电图形态为平滑的正弦波。需要注意的是心室扑动几乎不可避免地会转变成心室纤颤,故需要除颤和心肺复苏。


心房纤颤许多个心房异位兴奋灶以不同的速率放电,导致混乱的房性节律。心电图显示为低浅的、几乎分不清P波的基线。


心室纤颤许多个心室异位兴奋灶同时放电,导致心室不规则抽动,使心脏不能有效泵血。心室纤颤是万分紧急的情况,需尽快进行除颤、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心室纤颤的心电图很不规则,龙飞凤舞很容易识别——


最近不少城市的商场、地铁和机场里都开始配备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是为心室纤颤准备的,毕竟心室纤颤在几分钟内就会致人死亡。

还有一点,这个AED的原理其实就是瞬间放电电击心脏以消除心室各点的异常放电,从而使其重新听从窦房结的号令。电影里经常出现病人心跳停止后急救医生手拿两个大铁块电击除颤进行抢救,现在我们知道除颤的目的是消除心脏的乱跳,而不是激活心脏。

接下来,看看心跳节律的最后一块——传导阻滞

传导阻滞主要发生在窦房结房室结束支系统内,阻断心跳传递路径中电信号的转播。(小盆友们要时刻牢记这条路径图哇)


窦房阻滞,窦房结暂停至少一个周期后再次恢复起搏活动——


房室阻滞,心房搏动的电波传到房室结被卡住了,导致P波与R波之间时间延长。

其中,Ⅰ度房室阻滞:P-QRS-T波顺序正常,但P-R波间隔超过一个大框框(是0.2秒对吧)。



当然了,每份心电图都会直接表示出P-R间距,如果超过200毫秒(一个大框框的距离)就要注意啦——


Ⅱ度房室阻滞: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房搏动(P波)才能引起心室搏动(QRS波)。其又分为莫氏Ⅰ型莫氏Ⅱ型

莫氏Ⅰ型:P-R间距逐渐延长,直至一个正常的P波之后无QRS波——


莫氏Ⅱ型:P-R间距并没有延长,但某个正常P波(窦P)后依然没有QRS波。(窦P的意思就是窦房结搏动引起心房搏动所产生的P波,毕竟窦房结起搏才是王道)


Ⅲ度房室阻滞:完完全全的阻滞,心房搏动(产生P波)完全无法使心室搏动(产生QRS波)。这时电信号传递链条上的房室结和心室的异位起搏点就会自行搏动,这就导致心房率远大于心室率(正常两者大致相等)。一般认为60次/分的心室率为房室结异位起搏,30-40次/分为心室异位起搏。

房室结异位起搏:


心室异位起搏:


需要注意房室阻滞逸搏的区别,逸搏是指窦房结不能在一个或几个周期里正常起搏,其他部位异位起搏;而房室阻滞是窦房结正常起搏,然后电信号一路传至房室结时被卡住了。(因为心房在房室结前面,所以房室阻滞时心房搏动产生的P波是正常的。哎呀,还是那条电信号传递路径图小盆友们记下没有哇)


束支阻滞:看上图,束支分为左、右束支两部分,正常情况下左右束支同时将电信号传递给心室引起心室搏动,但是如果某条束支发生阻滞就会导致一个心室的搏动晚于另一个,从而在心电图上产生一个联合的QRS波,有两个R波。


同时QRS波的宽度也会超过三个小点点(120毫秒),这份显然没有超过。


当然了,每份心电图都会标示出QRS波的时间宽度,当其超过120毫秒时就要认真对待,诊断是否发生束支阻滞。


当QRS波超过120毫秒时应立即检查V1V2和V5V6的胸导联。

左束支阻滞:应检查V5和V6导联是否产生双R的QRS波。


右束支阻滞:应检查V1和V2导联是否产生双R的QRS波。


到这里,心跳节律这块就完全结束啦~


在心电图解释中,最有价值的方面就是速率、节律、心电轴、肥厚和梗塞。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速率和节律,接下来谈谈心电轴。

心电轴指向心脏跳动时电信号传递的方向,又因为心室的心电轴具有较为明确的诊断意义,所以我们重点谈谈心室收到来自房室结的电信号收缩(产生QRS波)和恢复(产生T波)时的心电轴指向。

房室结收到上级的电信号通过左右束支传递给左右心室引起左右心室兴奋收缩,我们将刺激心室兴奋的全部小信号综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代表心室收缩时的平均QRS心电轴——

以房室结为圆心画圆并且定义患者平躺状态水平向左方向为0度、垂直向下为+90度,这样便可得到心电轴精确指向。


因为正常人的左心室较厚,所以平均QRS心电轴偏左,故而在0度到+90度之间(注意,左右是按躺在床上的你的视角而言的)。

如果某一侧心室病理性增厚,心电轴则指向该侧;如果某一侧心室存在坏死区(心梗患者),则心电轴背离该侧(这个很好理解,坏死就没法传递电信号了,所以电信号的合计方向必然偏向好的一侧)。

T波的心电轴方向代表心室恢复时的电信号方向,正常情况下与QRS心电轴方向相差不超过60度。

所以一份心电图摆到你面前时,你也应该先看看心电轴方向是否正常,其中QRS电轴应在0-90度范围内,且与T电轴相差不超60度。


心电轴的意义主要在于辅助判断,比如患者患有心室肥厚或心梗,心电图的各导联固然也会出现各种信号,但如果再辅以心电轴的相应数据就会使诊断更为明确。

下面我们来看看心腔肥厚。

心腔肥厚就是心腔的厚度增大,超过了正常厚度。

因为P波代表心房兴奋收缩,所以我们可以通过P波来检查心房肥厚

V1导联正好位于心房正上方,所以是检查心房肥厚的较好导联——

心房肥厚时各导联的P波振幅增加、间距增宽,V1导联呈现较为明显的双向P波,Ⅱ导联也会出现双峰P波。这个也比较好理解,正常情况下左右心房差不多同时兴奋收缩,所以左右心房的波动综合在心电图上就会呈现相互抵消的较不明显的P波。如果某侧心房肥厚则会导致两侧的电信号不同步,无法相互抵消,从而出现较明显的病理性P波,如下图——

心室肥厚,QRS波代表心室的兴奋收缩,所以检查心室肥厚当然要看各导联的QRS波。

左室肥厚,首先QRS电轴左偏(注意区分左右),V1导联呈大S波,V5导联呈大R波。

左室肥厚的一个很重要的诊断依据就是SV1+RV5大于3.5/4.0mv(女/男)。

上句翻译一下:女生,V1导联的S波加V5导联的R波大于3.5毫伏,存在左室肥厚;男生,V1导联的S波加V5导联的R波大于4.0毫伏,存在左室肥厚。

标准心电图都会明确标示出SV1RV5的值——


右室肥厚,首先QRS电轴右偏,其次V1导联出现较大的R波,大于同一导联的S波,且该较大的R波在V2、V3、V4导联中逐渐减小。


正常心电图中,V1导联的R波会明显小于S波——


最后,看看梗塞。

心梗(心肌梗塞)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常听到的心脏类疾病,而且是很严重的心脏类疾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造成的,而冠状动脉是心脏的唯一血液来源,不同部位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发生阻塞则造成不同的心梗类型,主要有 4 种——


梗塞发生的部位通常是在左心室,梗塞一旦发生便伴随有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急性心肌梗塞是血凝块突然堵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损伤甚至坏死。

医学界有一个经典的动物实验:将狗麻醉后剖开前胸露出左心室,再将心电图电极连接在心肌上,用止血钳夹住冠状动脉阻断血流,几分钟之内小狗的心电图就出现了T波倒置现象,松开后T波迅速恢复——

这种T波倒置的心电图就称为「缺血型」心电图,其心肌损害是暂时性的、可恢复的。看心电图时应该常规检查T波是否倒置,因为胸导联离心室最近,所以T波的改变在这些导联更为明显。

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将止血钳阻断血流的时间延长,则在呈现「缺血型」T波倒置后继续发生如下改变:ST段逐渐抬高,倒置的T波逐渐减小,之后T波反而上升直至与ST段合并。如松开止血钳,使血液重新流入心肌,心电图上所呈现的改变又能逐渐恢复过来,但显微镜下发现心肌细胞有所损伤。

这种ST段抬高的心电图称为「损伤型」心电图。

当出现「损伤型」心电图后仍不松开止血钳,就会发现QRS波开始发生改变,原来的R波变为完全倒置的Q波,这时即使松开止血钳图形依然无法恢复,显微镜下发现心肌细胞已经坏死。

这种有明显倒置Q波的心电图称为「坏死型」心电图。

临床上所遇到的人类急性心肌梗塞,其心电图远比小狗实验中的复杂,心电图会因梗塞的部位、大小和梗塞时间而不同。当左室冠状动脉某一较大分支突然发生阻塞,阻塞中心部位的心肌细胞将会坏死,坏死区外周细胞损伤较轻,呈损伤型改变,再靠外边的心肌细胞受损更轻,呈缺血型改变。因此,心电图上就可同时出现缺血型(T波倒置)、损伤型(ST段抬高)和坏死型(明显Q波)特征的综合图形。

还有一点,正常人心电图的绝大多数导联都不存在Q波,所以当某些导联出现明显的Q波时,心肌梗塞的诊断就变得很确定。

前壁心肌梗塞,V1、V2、V3、V4导联有明显Q波,并且伴随ST段升高及T波倒置——


侧壁心肌梗塞,Ⅰ和AVL导联有明显Q波,并且伴随ST段升高及T波倒置——


下壁心肌梗塞,Ⅱ、Ⅲ和AVF有明显Q波,并且伴随ST段升高及T波倒置——


后壁心肌梗塞,这个比较特殊,因为做心电图时我们后背上并没有吸附相应的导联,所以无法观察「后背导联」的Q波和T波,但胸前的V1和V2导联与后背正相对,所以可以观察V1和V2导联的R波(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后背导联」的Q波),若R波高耸,则诊断为后壁心肌梗塞——


好了,读到这里心电图就学得差不多了,闭上眼睛回忆一下——

下面是我自己上周做的一份心电图,自我诊断基本正常——


文章开头的小故事还有个后续——凄凄凉凉的中医科室,孤独寂寞的老中医终于迎来一个患者(我),但我对他说,“少啰嗦,开份查心电图的单子就行”,然后事了拂衣去。

心电图是否正常,往往是由多个指标决定的,例如心率,波形等;而且,并不是所有人的正常心电图标准是一样的。例如静止时的心电图和运动时候的心电图是不一样的,普通人和孕妇的心电图又是不一样的。

因此,正常心电图它只能是一个范围,并且针对不同的人群对应的正常范围不同,它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当自己的心电图真的出现了异常的时候,应该及时去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一. 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1.P波

形态:P波的形态在大部分导联上一般呈钝圆形,有时可能有轻度切迹。心脏激活动起源于窦房结,因此心房除极的综合向量是指向左、前、下的,所以P波方向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均可。

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2.P-R间期

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P-R间期正常范围是0·12-0·20S,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反之越长。

3.QRS波群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时间与电位变化。正常成年人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不超过0·11S,QRS波群形态较恒定,RV1~RV5逐渐增高,而S波逐渐减小。

4.R峰时间

过去称为类本位曲折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指QRS起点至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如有R波,则应测量至R峰;如R峰呈切迹,应测量至切迹第二峰。正常人R峰时间在V1、V2导联不超过0.04s,在V5、V6导联不超过0.05s。

5.Q波

除aVR导联外,正常人的Q波时间小于0.04s,Q波振幅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可呈QS波。

6.J点

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的交点称为J点。J点大多在等电位线上,通常随ST段的偏移而发生移位。有时可因心室除极尚未完全结束,部分心肌已。还可由于心动过速等原因,使心室除极与心房复极并存,导致心房复极波(Ta波)重叠于QRS波群的后段,从而发生J点下移。

7.ST段

自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正常的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有时亦可有轻微的偏移,但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一般不超过0.05mV;ST段上抬在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在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不超过0.1mV。

8.T波

代表心室肌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正常者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一致。振幅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9.Q-T间期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快Q-T间期短,反之则长。心率在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s。

10.U波

是T波之后0·02~0·04S出现的一个小波,方向与T波相同。

二.正常心电图的数值范围

1.正常心率 60~100bpm (对应的RR间期为1s~0.6s),心率<60bpm的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100的为“窦性心动过速”。

2.PR间期:(120~200)ms。PR期间>200ms的报“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期间<120ms的报“短PR间期”

3.QRS间期<120ms,大于此值有诊断意义;振幅(正、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肢导<0.5mv和(或)胸导<0.8mv报“左室低电压”(较少见),小孩可不记。

4.QT间期:(340~430)ms(跟心率很相关,此为对应60~100bpm的QT间期正常最高值)。

5.QTc间期:<440ms (QTc为心率校正的QT间期=QT/√RR,临界QTc值为440~460ms,>460ms判断为QT延长,<350ms为缩短)。

6.ST段:(-0.05~0.3)mv,(超过正常范围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上移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7.P波幅度≤0.25mv ,宽度≤0.11s。

8.Q波幅度≤同导联1/4R波振幅 宽度≤0.04s。

9.QRS波群较复杂,一般可认为0.5mv~2.0mv。

10.T波幅度≥同导联1/10R波幅度,胸前导联T波幅度高达1.2mv~1.5mv,T波低平或者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11.U波:振幅很小,在胸前导联特别是V3较清楚,可高达0.2~0.3毫伏。

你可能感兴趣:

正常心电图是什么样的?我的心电图正常吗?

心电图报告单,遇到这些情况,再也不用瞎担心了

在家自查心电图,让专业回归简单,化解心脏病患者两大难!

心电图查出这些“病”,并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

最全心电图各波段改变及对应疾病,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