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康复治疗师都要配备多关节等速力量测试与训练系统?

全身等速肌力评定与训练系统A8是一款针对于人体多关节以及上进行等速、离心、向心运动等相关项目的评定与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评定与训练技术具有明显的优点, 目前已用于运动系统损伤的辅助诊断、运动治疗、疗效评价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有力的推动了运动医学的发展。

等速收缩运动

又称可调节抗阻运动, 指利用专门设备, 根据运动过程中肌力的变化, 相应调节外加阻力, 使整个关节依预先设定速度恒速运动。

等长收缩运动

肌肉等长收缩时由于长度不变,可以使某些关节保持一定的位置,为其他关节的运动创造条件。肌肉训练无助于肌肉耐力的强化。

等张收缩运动

等张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这是在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肌肉功能的评价和肌力训练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康复过程的始终,肌力的恢复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预后的好坏。因此,精确可信的康复评定措施和有效的训练方法尤为重要。

传统的徒手肌力评定利用肌肉的等长收缩进行评定,缺点是只能评定关节在某一角度时的肌力情况,并且很大程度上是检查者的主观判断,检查者的不同很有可能造成评定结果的差异,敏感性不高。

等速肌力系统训练的优势

1、训练中关节活动速度稳定,不会产生加速度, 肌肉在运动全过程中的任何一点都能产生最大的力量。

2、当被测者肌力较弱时,等速设备提供的阻力矩相应减小,不会造成关节、肌肉损伤,安全性高。

3、等速设备的速度连续可调,力矩大小连续可变,一次训练可同时训练主动肌和拮抗肌。

4、等速肌力测试技术能客观检测出徒手肌力测试所不能分辨的肌力变化。

训练功能

1、向心等速收缩肌力训练是临床最常应用的手段,大量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向心等速肌力训练,可以使各种膝关节创伤、疾患导致的肌力下降患者,膝关节伸、屈肌力有明显的提高;

2、离心等速收缩也是常用肌力训练模式,尤其适用于肌力小于3级的患者。离心等速收缩训练具有低能耗、高力量的特点,有利于运动能力受限患者的肌力恢复。

评估功能

对疾病相关肌群的肌肉功能进行量化评定是等速测试最核心的应用。

与健侧同名肌群功能对比

关节屈肌与伸肌功能参数对比

康复治疗前后对比

等速系统的主要评估数据

1、峰力矩(peak torque, PT)

指肌肉在一次收缩过程中达到的最大力矩输出,反映测试者的肌力情况,被认为是等速技术中的黄金指标。

2、峰力矩体重比(peak torque to body weight ,PT/BW):

又称相对峰力矩,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反映了肌肉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人群之间的肌力对比。峰力矩体重比: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相对肌力。

3、屈伸肌峰力矩比值(flexion /extension ,F/E )

此值主要反映了屈伸肌群的平衡状况,在评价关节稳定性上有重要意义。

4、平均功率( average power, AP)

肌肉单位时间内作的功。

5、总功(total work,TW)

肌肉单次收缩所作的功,即肌肉一次收缩所得力矩曲线下所有面积之和,反映肌肉功能。

绝对禁忌症:

关节及相邻关节失稳、骨折;局部严重的骨质疏松;骨关节恶性肿瘤;术后早期;关节活动度严重受限;急性肿胀、急性拉伤或扭伤以及严重疼痛;

相对禁忌症:

关节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度受限;滑膜炎或渗出;亚急性或慢性扭伤;

等速在膝关节康复中的应用

  1. 膝关节骨关节炎
  2.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
  3.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4. 半月板损伤
  5. 周围骨损伤后

适用于膝关节损伤后的各个阶段:

1、通过关节主动肌力训练,有利于关节内关节液及血液的流动。

2、强化关节活动相关的主动肌和拮抗肌,有利于关节活动的稳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因:

膝关节炎的发生一般由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膝关节炎多发于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另外,体重过重、不正确的走路姿势、长时间下蹲、膝关节的受凉受寒也是导致膝关节炎的原因。

临床表现:

多数膝关节炎患者初期症状较轻,若不接受治疗病情会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有膝部酸痛、膝关节肿胀、膝关节弹响等症状。膝关节僵硬、发冷也是膝关节炎的症状之一,以僵硬为主、劳累、受凉或轻微外伤而加剧,严重者会发生活动受限。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骨关节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自然病程中,股四头肌的肌力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关节源性的肌肉抑制导致股四头肌萎缩、肌力的下降;

(2)股四头肌的萎缩、肌力下降引发关节不稳,从而造成胫股关节面、髌股关节面的应力分布异常,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进程加快。

应用向心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提高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对改善关节稳定性十分重要。能有效缓解疼痛膝关节,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再有,应用等速肌力训练结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也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良好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在发达国家比较流行。

目前,膝关节置换和髋关节置换是人工关节置换术中最常见的两类手术,其十年的成功率已经超过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体长达20年以上,甚至伴随其终生。除此以外,肩关节、肘关节、踝关节等关节置换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中、长期结果。随着生物材料与外科技术的进步,陆续出现了腕关节、指间关节、跖趾关节等小关节置换术,为患有严重小关节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等速肌力训练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髌股关节疼痛是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良好的髌骨运动轨迹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减少髌股关节疼痛的关键。

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平衡是维持股四头肌正常功能状态的重要因素,而股内侧肌被认为是股四头肌中保持髌骨正常轨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股四头肌力下降可影响膝关节稳定性, 从而造成关节假体的磨损及松动。

应用等速肌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股内侧肌肌力,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膝肌力恢复效果良好。而且还能预防假体松动,对恢复膝关节正常的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前交叉韧带损伤

前十字韧带,又称前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内,连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它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共同作用,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人体能完成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下肢动作。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决定了前十字韧带在人群分布、损伤机制及合并损伤等方面,显现出与其他膝关节损伤不同的疾病特征。文献报道,美国普通人群的前十字韧带断裂发病率约为1/3000,而足球运动员每年前十字韧带断裂的发生率为60/10万。对我国现役运动员的普查发现,前十字韧带断裂的发病率是0.43%。

等速肌力训练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常伴发伸、屈膝肌肉废用性萎缩。

(1)前交叉韧本体感受中断、持续疼痛和关节积液等刺激,经过膝关节周围的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使膝关节的神经控制系统发生改变,并对膝关节周围肌力产生影响,导致膝关节屈、伸肌力失衡。

(2)膝关节理想的屈、伸峰力矩比(H/Q)约为 60%。慢性前交叉韧损伤的患者的患膝 H/Q 比值明显高于健侧,主要原因是股四头肌薄弱。

(3)通过等速肌力训练可以纠正膝关节屈伸肌力不平衡或将肌力不平衡降到最小程度,不仅可以改善患膝的运动功能,而且还能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再次损伤。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如扭伤时膝关节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机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关节之间,使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在严重创伤病例,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可同时损伤。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边缘部。损伤的形状可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甚至破碎成关节内游离体。

等速肌力训练在半月板损伤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长时间的制动会导致膝关节屈、伸肌肉萎缩。膝关节屈、伸肌力下降不仅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而且易继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因此,充分恢复屈、伸膝肌群的功能是膝关节损伤后康复治疗的首要任务,也是康复成功的标志。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在恢复期通过等速肌力训练,屈、伸膝肌群峰力矩及单次最大做功量和平均功率指标均产生良好的影响。经过膝关节等速肌力训练,可缩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的治疗过程。并且对增加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提高患肢运动能力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等速肌力训练在偏瘫病人下肢功能康复治疗的应用

偏瘫是脑外伤和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康复治疗中的重点。偏瘫患者因平衡、负重、迈步三要素难以有机地结合而容易形成异常步态 脑损伤偏瘫患者肌力下降是导致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1)肌力训练可增加肌力而不会引起肌痉挛加重 ,肌肉力量的平衡发展将使患者的日常功能得到整体的提高 。

(2)膝关节的屈肌和伸肌的训练 , 尤其屈肌的肌力训练更为重要 , 以保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强化腘绳肌肌力 , 有利于对抗和抑制股四头肌的痉挛和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出现膝过伸的情况

发布于 2017-10-23 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