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的诊疗(囊性包虫+泡型包虫)

肝包虫病的诊疗(囊性包虫+泡型包虫)

肝两型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包虫病外科专业委员会

通信作者:温浩,新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

包虫病,又名棘球蚴病,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 性寄生虫病。人体肝包虫病主要有2种类型,即由 细粒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致囊型包虫病和由多房 棘球绦虫的虫卵感染所致泡型包虫病。包虫病好发 在肝脏,其次为肺、脑、骨、肾及全身,未治疗或治疗 不当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诊断后10~15年病死率 高达90%。肝囊型包虫病病死率为2%一4%[1]。近 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和犬的急剧增 多,呈世界分布的包虫病已成为严重危害全世界公 共卫生和健康的问题。在流行地区,每年囊型包虫 病的发病率为(1~200)/10万,而泡型包虫病的发 病率为(0.03~1.2)/10万[2]。我国西部地区包虫 病平均患病率为1.08%,其中,青藏高原部分地区人群患病率高达6%。受威胁人口约为6 000万,年 直接经济损失30亿元人民币[3]。世界卫生组织 (WHO)将包虫病列为2050年控制或消除的17种 疾病之一。

1 肝囊型包虫病

1.1 肝囊型包虫病的病理学形态结构与生物学特性

肝囊型包虫病病理学形态结构可分为外囊和内囊。外囊是在内囊周围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内囊 为包虫的本体。由两层构成,内层为生发层,外层为 多层角质层;囊内容物有囊液、育囊、原头节、生发囊 和子囊。囊液无色透明,囊壁破裂可使囊内容物外 溢导致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亦可在腹盆腔内 播散种植成为新的包虫囊。肝囊型包虫病的包虫囊呈膨胀性生长,会对肝 周围组织和主要管道产生压迫。其生长速度与寄生 部位、患者年龄及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2]。包虫生 物学病程可分为3期:早期为生长旺盛期、中期为生 长缓慢期、晚期为生长停滞期。

推荐意见1:基于病理学形态结构中,外囊是在 内囊周围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应将包虫外囊完整 切除可达到临床根治。为了预防囊液外溢导致的过 敏反应术中常规使用100 mg氢化可的松。

推荐意见2:WHO分型除超声形态和结构分型 外还包括包虫囊肿的大小和生物学特征.对治疗方 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TDC临床分型在WHO 分型基础上提供了更多的临床相关信息。为诊断与 治疗,尤其是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推荐意见3:超声检查是肝囊型包虫病准确、有 效的首选诊断方法.尤其是术后随访或疗效判定的 首选方法。CT和M砒检查具有多角度、多参数、 高清晰度等优点,病灶位置及与血管和胆管的关系 可多方位的显示.能够更准确判断血管和胆道并发 症。对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方式设计。预测手术风险 极为重要。而术中胆道造影检查可帮助精准缝合囊 内胆管漏口。指导复杂肝切除术和肝移植。

推荐意见4:免疫学检测是肝囊型包虫病诊断 和鉴别的重要方法。

推荐意见5:流行病学史,影像学检查特征。免 疫学检测诊断在肝囊型包虫病与其他疾病鉴别中甚 为重要。

推荐意见6:肝囊型包虫病手术方式选择要遵循根治性原则。即外囊完整剥除术或肝叶段切除术 作为根治性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肝囊型包虫病外 囊次全切除术作为次选手术方式:改良式肝囊型包 虫病内囊摘除术作为第三选择。而腹腔镜肝囊型包虫病包虫摘除术和经皮细针穿刺引囊液术,尤其是 肝移植要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和术者资质。ERCP检 查在肝囊型包虫病致胆道并发症微创诊断与治疗中 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推荐意见7:阿苯达唑片剂是国内外学者共识 为有效的首选抗包虫病药物,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 应按医嘱规范、合理使用。及时随访血常规和肝、肾 功能。


肝泡型包虫病治疗

2.1肝泡型包虫病的病理学形态结构与生物学特眭 肝脏是泡球蚴感染的主要寄生器官,病理学形 态结构为无数直径为0.1。1.0 cm的小囊泡集合, 大体观一般呈单个巨块型.为淡黄色或白色的囊泡 状团块。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肝泡型包 虫病以出芽的方式或浸润式增殖,不断产生新囊泡, 深入组织,类似肿瘤,不仅可以直接侵犯邻近的组织 结构。还可以经淋巴和血运转移到腹膜后和远隔器 官如脑、肺等部位,故有“虫癌”之称[3.8]。发生肝外 转移灶的主要部位是肺、脑、骨和腹膜后,罕见部位 是心脏。

推荐意见8:肝泡型包虫病浸润性生长决定了 肝切除术是首选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因该病具有肺、 脑、骨、肾等转移特点,需要临床医师重视全身检查。

推荐意见9:肝泡型包虫病影像学、病理学分期 简便、直观;PNM分型是目前WHO.IWGE共识的 标准化分型,鼓励参照执行,1而PIVM分型更贴近 临床外科评估和确定手术方案,便于研究统计,但实 际应用相对复杂。

推荐意见10:超声以其便捷、无创和低耗优势为 肝泡型包虫病术前确诊。术后随访及药效判定发挥其 首选作用。CT检查血管成像和MRI检查不仅可对 肝泡型包虫病定性、定位。又能准确显示血管和胆道 的关系.尤其三维可视化图像可为手术医师提供更为 直观、立体的病灶影像。可用于肝切除的剩余肝脏体 积测定,为手术方式设计提供依据。PET.CT检查为 评估肝泡型包虫病转移、根治性手术可行性、术后复 发等提供有效方法。

推荐意见11:Em2.ELSA可确定为肝泡型包虫 病免疫诊断的参比指标。免疫学检测是肝泡型包虫 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辅助方法。

推荐意见12:流行病学史、影像学检查特征、免 疫学诊断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和其他疾病鉴别中具 有重要作用。

推荐意见13:现代超声和影像技术.可多角度 “透视”肝脏的解剖、病灶及其重要毗邻结构的关 系。根据三维立体可视化图像重建,制订精准手术方 案。首先确定解剖性切除的范围。并预测虚拟切除 范围的肝脏体积;其次,通过计算机测定动脉和门静 脉血供以及回流途径的状态;第三。评估功能性剩余 健侧肝脏体积;最后,基于肝脏储备功能,精准评估 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手术耐受程度。

推荐意见14:对剩余健侧肝脏功能保护应贯穿 于肝切除诊断与治疗全过程。术前准备、影像学评估 和手术规划。术中肝血流控制和肝实质分离,剩余健 侧肝脏的精细处理。以及术后患者心身状态的调理 至关重要。

推荐意见15:根治性肝切除术是肝泡型包虫病 的首选方法。切除范围应>病灶边缘1 cm正常肝组 织,以消除病灶增生活跃的“浸润带”,确保剩余肝 脏结构完整和功能代偿。介入外引流术代替姑息性 切除术成为目前治疗晚期无法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 泡型包虫病患者主要手段。可以减少或预防黄疸、坏 死液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延长生命或为肝移植争 取时间。肝移植可视为晚期肝泡型包虫病治疗的最 后选择。尤其是自体肝移植,基于肝泡型包虫病慢 性浸润性生长,健侧肝脏代偿性增大的病理特点,并 有足够质量体积的健侧肝时再移植。可从根本上改 变传统肝脏外科的手术指征。扩大肝移植手术适应 证,为肝泡型包虫病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开辟新思路。

推荐意见16:阿苯达唑片是国内外学者公认为 有效的首选抗包虫病药物。

推荐意见17:晚期合并严重并发症的肝泡型包 虫病患者应进行多学科协作、个体化药物、介入、分段手术等综合诊断与治疗。

附图:包虫病传染链

编辑于 2021-10-03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