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4-缺氧

缺氧(hypoxia):当组织氧供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最能反映组织缺氧的血氧指标是静脉血氧饱和度、静脉血氧含量、静脉血氧分压。

※区分:【低氧血症】指动脉血氧含量明显降低引起对组织供氧不足。

※注意:组织氧供减少、组织自身不能充分利用氧,都会导致缺氧。

·常用的血氧指标

·血氧分压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O2 )

为物理溶解在血液中的氧产生的张力,又称血氧张力。

【正常值】PaO2: 80-110mmHg;PvO2: 40mmHg。

【影响因素】吸入空气的pO2、肺的呼吸功能、静脉血掺杂程度。

【意义】PaO2高低直接影响动脉血氧含量(O2与Hb结合)、血氧饱和度、氧弥散速度。

·血氧容量(Oxygen capacity,CO2max)

指PO2为19.95kPa(150mmHg)、PCO2为40mmHg和38℃条件下,100ml血液中Hb所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正常值】CO2max:20ml /dl

【影响因素】Hb结合氧的能力和血液中Hb的含量

【意义】血氧容量大小反映血液携氧能力(Oxygen-carrying capacity)。

·血氧含量(Oxygen content,CO2 )

【注意这里的C代表content,不要和二氧化碳搞混了】

指100ml血液实际含有的O2量,称为氧含量。包括结合氧和游离氧。

【正常值】正常动脉血氧含量(CaO2)约:19ml/dl ;静脉血氧含量(CvO2)为: 14ml/dl

【影响因素】血氧分压和血氧容量。

【意义】提示血液实际供氧水平。

·血红蛋白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O2)

简称血氧饱和度,即血液中氧合Hb占总Hb的百分数,约等于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的比值。

【正常值】SaO2:95%~98%;SvO2:70%~75% 。

【影响因素】PO2;血液pH,T,CO2分压,2,3-DPG

【意义】反映Hb与氧的结合程度。

上段:坡度较平坦。表明此时PO2变化大时,血氧饱和度变化小。意义:保证低氧分压时的高载氧能力。
中段: 坡度较陡。PO2降低能促进大量氧解离意义:维持正常时组织氧供。
下段: 坡度更陡。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急剧下降。意义:维持活动时组织氧供。

P50 指使氧饱和度达到50%时的血氧分压。
【影响因素】H+、CO2、温度、2、3-DPG

动-静脉氧差(A-VdO2):指动脉血氧含量减去静脉血氧含量的差值。反映组织从血液摄取的氧量的多少和组织对氧利用的能力。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4种,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

①低张性缺氧(Hypoxic hypoxia):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或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为特征的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

【原因】:都是导致动脉血氧分压少了,低张,记忆理解时以这个为线索。

1、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大气性缺氧)

2、外呼吸功能障碍 (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呼吸性缺氧)

3、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如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导致的静脉血掺杂

【法洛四联症(TOF)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其基本病理为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法洛四联症在儿童发绀型心脏畸形中居首位。】

※【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需要再注意一下红细胞的代偿作用。

缺氧类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容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乏氧性缺氧正常或↑正常 或↓
机制进入血液的氧减少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减少氧分压在60mmHg以上时氧饱和度变化幅度较小,当PaO2低于60mmHg时,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急性低张性缺氧时,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血氧容量正常;慢性缺氧者因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多而使血氧容量增加急性低张性缺氧时,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而慢性缺氧时由于组织利用氧的能力代偿性增强,则动-静脉血氧含量差正常

②血液性缺氧(Hemic Hypoxia):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或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引起的缺氧,称为血液性缺氧。因此时的PaO2正常,故又称等张性缺氧(isotonic hypoxia)。

【原因】:血液自身,尤其是血红蛋白自身的问题为线索进行考虑,难结合,难释放都导致。

1、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见于各种贫血。【贫血(anemia),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虽然PaO2和氧饱和度正常,但氧容量降低,氧含量随之减少。】

2、CO中毒:CO与Hb的亲和力是O2的210倍,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CO与Hb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将增加其余3个血红素对氧的亲和力;CO抑制糖酵解,2,3-DPG生成减少,氧离曲线左移。(CO占据了位点,氧气结合不进去,自然结合能力就下来了)

3、血红蛋白性质改变:如高铁血红蛋白血症,Fe3+与羟基结合牢固,失去结合氧的能力。(联系肠源性发绀,原因下面会告诉大家)

4、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异常增高:如输入大量库存血,或输入大量碱性液体;某些血红蛋白病。(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突然增高,向组织释放氧减少,组织缺氧引起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这是原因之一。血红蛋白病一般是遗传的。 )

※【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抓住有效运输氧的血红蛋白减少的主线,对整体情况分析,注意分析各种情况的原理本质,对影响结果再下结论。留心在CO中毒的时候,血氧容量是正常的,但是Hb结合的O2见减少了。

缺氧类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容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血液性缺氧正常↓或正常正常↓或正常
机制外呼吸功能正常,氧的摄入和弥散正常,故PaO2正常贫血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少、CO中毒者动脉血氧含量均降低;Hb与O2亲和力增强引起的缺氧动脉血氧含量可以不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取决于PaO2,PaO2正常,故SaO2也正常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贫血)或性质改变(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使血氧容量降低;CO中毒时血氧容量虽正常但在体内条件下与Hb结合的O2是减少的贫血患者的血管-组织间的氧分压差减小,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Hb与O2亲和力增强引起的缺氧因结合的氧不易释放,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小

·缺氧时的皮肤、粘膜颜色

乏氧性缺氧——紫绀

碳氧血红蛋白血症——樱桃红色 (巧记:黑+红=深红,有点像樱桃的颜色,cheery,开头是C,碳单质的代号也是C)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咖啡色,肠源性发绀(enterogenous cyanosis)

(高铁为三价铁,可以联系氢氧化铁胶体的颜色,是有点咖啡色的,还可以coffee,有大量的Fe在里面,可以记住。)

肠源性发绀(enterogenous cyanosis):当服用含大量硝酸盐的食物,硝酸盐被肠道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或直接服用含大量亚硝酸盐的食物,亚硝酸盐可使Hb氧化成高铁Hb,失去携带氧的能力,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皮肤、黏膜呈棕褐色(咖啡色)或类似发绀的颜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③循环性缺氧:指因组织血流量减少使组织供氧量减少所引起的缺氧,又称为低血流性缺氧或低动力性缺氧。其中,因动脉血灌流不足引起的缺氧称为缺血性缺氧;因静脉血回流障碍引起的缺氧称为淤血性缺氧

【原因】

1、 全身性循环障碍:见于心力衰竭和休克,患者心输出量减少向全身运送的氧量减少,同时又可因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组织的淤血和缺氧。

2、 局部性循环障碍:见于动脉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或受压等。

(全身的就是心脏有问题,局部的一般是堵住了)

※【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要抓住循环性缺血的特点只是循环的血量减少了,本身血液性质是正常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血没动力,流速放缓了。

缺氧类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容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循环性缺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
机制外呼吸功能正常,氧的摄入和弥散正常,故PaO2正常血红蛋白的质和量未改变,故动脉血氧含量正常血红蛋白的质和量未改变,故血氧容量含量正常循环障碍导致血液流经毛细血管的时间延长,组织摄取氧量增加,故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变大

组织性缺氧:在组织供氧正常的情况下,因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而引起的缺氧,称为组织性缺氧或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原因】

1、药物抑制线粒体氧化磷酸化:①呼吸电子传递链受抑制、②氧化磷酸化解偶联

2、呼吸合酶合成减少:如VitB1、VitB2、VitPP缺乏

3、线粒体损伤:高温、辐射、细菌毒素等可导致线粒体损伤,引起生物氧化障碍

※【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抓住有氧用不了的特点即可。

缺氧类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血氧容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组织性缺氧NNNN

※各类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再对机制,原因,心中复习一次】

缺氧类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含量动脉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容量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乏氧性缺氧正常或↑正常或↓
血液性缺氧正常↓或正常正常↓或正常
循环性缺氧NNNN
组织性缺氧NNNN

·发绀(cyanosis):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5g/dl时,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称为发绀。【发绀不代表一定缺氧,缺氧不代表一定发绀】

Hb正常的人:缺氧与发绀是一致的。

Hb不正常的人:缺氧与发绀是不一致的。

红细胞增多症患者:≥5g/dl,发绀(不缺氧)

贫血患者<5g/dl,不发绀(缺氧)

CO中毒患者:缺氧,不发绀

·肠源性发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患者,皮肤、黏膜呈棕色(咖啡色)或类似发绀的颜色,称为肠源性发绀。


※缺氧对机体的影响: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肺通气量增加:对急性低张性缺氧的最重要代偿反应。

(剧烈运动我们大急喘气的一部分原因也是这个)

(二)损伤性变化——

(1)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指从平原快速进入2500m以上高原时因低压缺氧而发生的一种高原特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发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白色泡沫痰,肺部有湿啰音等。

(2)中枢性呼吸衰竭:当PaO2<30mmHg时,可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导致肺通气量减少。

二、循环系统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1)心脏功能和结构变化

1、心输出量增加

2、心率增加(肺牵张反射器兴奋引起)

3、心肌收缩力增加

(2)血流分布改变:心、脑供血增多;皮肤、内脏、骨骼肌和肾血流减少。(血管上的α-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不同、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不同器官对缺氧的反应性不同所致)

(3)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a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 HPV):是维持通气和血流比相适应的代偿性保护机制。

(4)组织毛细血管增生:HIF-1增多诱导VEGF等基因高表达。

(二)损伤性变化

(1)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

(2)心肌收缩性降低(Decrease of myocardial contractility ):缺氧、酸中毒→心肌结构损伤→心肌收缩性↓

(3)心律失常(Arrhythmia)

(4)心脏结构的改变:肺动脉高压和血液黏滞度增加,使右心室负荷加重,右心室肥大,严重时可发生心力衰竭。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提高血氧含量和血氧容量,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增加组织供氧。(很重要,低张性缺氧的时候,EPO就会出来代偿)

2、血红蛋白释放氧能力增强:2,3 –DPG含量升高,氧离曲线右移,有利于氧的释放

【红细胞中的2,3-DPG与脱氧血红蛋白结合,使脱氧血红蛋白的空间构象稳定,从而降低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促使O2和血红蛋白解离。】

(二)损伤性变化

血液粘滞度增高,外周阻力增大,心脏后负荷增高。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急性缺氧:头痛、情绪激动、记忆力等降低, 严重可出现惊厥和昏迷;

慢性缺氧: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嗜睡及精神抑郁。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增强、糖酵解增强、载氧蛋白(如肌红蛋白)增加、低代谢状态。

(二)损伤性变化

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的损伤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去除病因:消除缺氧原因,脱离缺氧环境;

二、氧疗:通过吸入氧分压较高的空气或纯氧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氧疗(oxygen therapy)。吸氧对低张性缺氧最有效。

三、防治氧中毒:如果长时间吸入氧分压过高的气体则可引起组织、细胞损害,称为氧中毒(oxygen intoxication)。←供氧过多时活性氧产生增多,超过机体的清除能力,则引起组织、细胞损伤。(这个和后面的自由基学说有关联)

★注:

▓急性缺氧下: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编辑于 2021-11-04 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