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ICPMS仪器
ICPMS测试方法之:标准加入法

ICPMS测试方法之:标准加入法

ICPMS测试除了外标法,还有标准加入法

ICPMS最常见的测试方法是在测试样品前先拉一条标准曲线,即元素浓度与信号强度响应关系曲线,测试样品中的元素信号强度,代入标曲反算得出元素的浓度。

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外标法测试。这种测试方法的优点是测试高效,标曲建立后一次性测试几十个样品,但是外标法有其适用前提,最重要的是建立标线的标准样品基体与样品的基体相匹配。

外标法原理


为什么样品与标样间需要基体匹配,是因为不同基体环境中,ICPMS元对各个元素的灵敏度可能会不同,具体表现为基体抑制效应或基体增益效应,因此,如果样品中的基体与标样中的基体区别太大,这种增益的或抑制效果会影响到样品的测试结果准确性。


基体效应是如何影响ICPMS响应的(Christian Agatemor, Diane Beauchemin,2011)

避免ICPMS基体匹配差异造成测试结果的误差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1)标准曲线与样品进行基体匹配,但这种方法操作不太现实,现实中无法实现标准和unknown样品基体完全匹配;(2)通过稀释样品降低样品本身可能具有的基体浓度(尤其是对高基体样品如海水);(3)第三种办法就是用标准加入法

下面注重介绍一下我对标准加入法的理解。首先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在一个unknown样品中,通过多次加入标准的方式,得到加标浓度与信号响应强度的线性关系,该线性外推与x轴的交点的绝对值即为样品中某种元素浓度。

标准加入法原理


因为标样是加在同一样品中进行多次重复测试,也就是标样与样品是在相同的基体环境中完成测试,完全实现了基体匹配,有效的避免了基体效应。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避免样品测试过程中的基体差异带来的测试性误差;(2)该方法比较适合低含量高基体性质的样品

缺点主要有(1)测样效率低;(2)比较考验测试人员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手法,容易出现因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测试结果偏差问题;(3)测试消耗样品体积较大,对于样品量不大的样品,容错率较低。

严格的标准加入法需要通过定浓度来进行操作,因为这样操作可控,只需要反复称量即可,下面我通过一次过程来介绍。

采用标准加入法,首先我们要有高浓度的标样(单标或混合标样),这里强调高浓度的,是因为标准加入法讲究的是高浓度小体积加入,为避免大体积加入造成混合后的体积误差增加,这里不细述。

对于一个unknown样品过来,我们需要给这个盲样定密度,为什么需要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要做体积与质量转换,一种定密度的简单方式就是,用1mL移液枪吸取溶液3次称量重量取平均得到平均密度值,这样就能根据定质量的方式准确知道unknown样品溶液相对准确的真实体积。

假设一个unknown样品在定完密度后的量剩余约20mL体积,存于一个50mL的干净试管中,待进行标准加入法测试分析。

来样首先是定密度和定质量

我们要按照设定的浓度梯度1-5-10-20-50ppb的浓度梯度进行加标操作,只需要通过称量每一次加标测试完后的溶液质量,就可计算出下一次加标体积,表中的cps值为仪器测试的实际信号强度值,这里的数值仅为举例示意。这里注意一下,std1加标0就是样品不加标直接测试。有一个问题,计算的加标体积后可能会有很多小数,不好吸取准确体积,实际上我们就按照取近似体积加标即可,记录实际加标体积,得到实际加标浓度梯度,然后绘制实际加标浓度梯度与信号强度关系得到标准曲线(下图中红线框框)。


一次标准加入法操作excel模板
一次标准加入法结果


如图,根据加标曲线外推到x轴上的截距,得到的样品浓度为5.095ppb.

总结一下标准加入法需要做哪些工作:

1) 定加标浓度梯度(定浓度梯度由各具体的方法决定,是为定加标体积提供一个方向参考,加标体积多一点少一点都行,以可操作性为准,以实际加标体积带入计算绘制标曲)

2) 定样品的密度

3) 称量装样品的容器重量、样品重量

4) 称量每一测试后溶液的重量

5) 记录每一次加标后ICPMS测试的原始数据cps值

需要手动记录的数据只有这些,其余的都可以在excel模板里计算,最终得到加标曲线,样品的浓度结果。

总之,可以将所要做的标准加入法动作写在excel模板中,接下来的实操动作最多的要做称量,excel模板可自动计算出各组加标体积。接下来的动作就是按照计算出的加标体积去加标准,加标过程用移液枪吸取标液的手法非常重要,操作的规范将直接影响标曲的质量,进而影响外推得到的样品结果准确性。如果有小伙伴需要excel计算模板可以留言,我私信发给大家。


希望这片文章对大家理解标准加入法有所帮助

发布于 2022-08-28 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