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习笔记(十)

屈原贾生列传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这句话有几处难点。

一、句读。

中华书局《古文观止》

查看中华书局1959年版的《史记》,句读也与这一版本的《古文观止》相同。

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

不过我记得高中时的语文教材课文里的句读是“…死而不容,自疏濯淖…”与此二书中句读不同。网络上能查到的资料,句读也基本都是与课文相同。此句读源自何人何书,我没有查到。问题是:哪种句读较为合适?

回答这个问题前,需要先弄清上下文的几个相关词汇:

自疏:当源于《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唐代五大臣注解《文选》对此句的训解是:“忠佞兩心不可同,吾將遠去。自疏遠也。 ”可见“自疏”意为“自我远离、自行疏远”,作动词用。

“濯淖污泥”:,本义是“洗涤”,作动词用。淖,【说文】泥也,名词。同样污、泥也当是名词。然在“濯淖污泥之中”这句中,若“”作动词“洗涤”用,后面“淖污泥”三字皆是名词,共同作“濯”字的宾语,恐古文无此行文者,不合古文句法。若“濯淖”二字作同义动词,“污泥”作其宾语,似乎尚可通。然而“淖”字似无动词用法。因此,训“濯淖”二字为动词,缺乏证据支持。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字,司马贞《索隐》注“濯,音浊”,意即二字通假。则“濯”字可为形容词,意为“污浊的”,修饰其后的“淖”字。则“濯淖”为定语中心语结构。[1]同理,其后“污”字作形容词,修饰“泥”字,“污泥”亦为定语中心语结构。则“濯淖、污泥”为并列的两个同义的定语中心语结构。甚至可进一步猜想:“污泥”可能是对“濯淖”一词的注解,后人传抄时失察误入正文。

濯淖污泥”还有另外一种训释:“濯”字此处用作名词。《礼记正义•丧大纪》:“濡濯弃于坎”。皇侃注云:“濡,谓烦润其发,濯,谓不净之汁也。”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据此将“濯”字释义为:洗东西用过的脏水。所以濯、淖、污、泥皆为名词,四字作为同义复合词,代指“污浊之俗世”。王念孙则训“濯”为“滫”(淘过米的臭泔水),亦主张“濯淖污泥”为四个并列的同义名词。

综上,无论“濯淖污泥”的训释为“濯淖、污泥”,还是“濯、淖、污、泥”,此四字皆当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所以若句读为: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则文意、句法皆难通顺。故句读应为: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这句话的结构为:“自疏……之中,蝉蜕于……,浮游……之外”,句式都是动词➕介宾短语,句法一致。后又查看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的《史记》,发现此句句读已经改为“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

中华书局1982年第二版

二、“获”字。

句中“获”字,似乎当释义为“蒙受,遭受”,而且《古代汉语词典》“获”字条下也有“遭受”这一义项,只不过未引用此句作为例句。直至看到《训诂学》一书:

郭在贻《训诂学》

三、“”字。

从文意可知,滋垢当作一名词,容易理解,而字就很费解。查询字典,“滋”字常见义项有“滋长、生长、滋味、更加”等,这些义项用在此句中皆解释不通。

此字各本皆作“滋”或“茲”,或旧字形“氵茲”。

中华书局1959年版《史记》

疑“滋”字乃“氵玆”字之误。此字字形作“氵+玄+玄”(输入法打不出)。本字为“”,黑也,引申为污浊,和“氵玆”字通用。字形是二“玄”字并列。

说文解字

“玆”,《说文解字》:黑也,从二玄,子之切(按:徐铉的反切注音有误)。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字当音xuan 2,字亦作“氵玆”。所举书证引自《左传•哀公八年》:“何故使吾水”。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段注中可知:古人经常将“”字误写为“兹”(旧字形“茲”),进而将“氵+玄+玄”字误为“滋”。所以此句“不获世之滋垢”当作“不获世之〔氵玆〕垢”。〔氵玆〕、垢,同义并用,污浊也。《古代汉语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均采此说。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认为“”同“茲”,我认为这就是古人因二字字形非常相近,在传抄过程中导致的混淆讹误,而非通假字或者异体字。(形近而误的字,古书中很常见,如“已”、“己”、“巳”三字常混同,“卻”、“郤”二字常混同等等)只是上述辞书引用的例句只有上文中那句“何故使吾水”。

对于此文中的“滋垢”当作“〔氵玆〕垢”,我虽有较大把握,但缺乏他证。不死心,再次查之于网络。发现清人钱大昕在其训诂学著作《廿二史考异•史记五•屈原贾生列传》一文中也论及这个问题。其曰:“滋与‘兹’同。《说文》:‘兹,黑也。’”(复制于网络)因此我有理由怀疑,钱大昕原书中本写为“”,而网络上的引文将二字混同。

我甚至怀疑今天出版的《廿二史考异》书中很可能也会犯同样错误。苦于看不到此书的影印版原文,无法证实我的猜想。有兴趣的读者看到此拙文,若有条件接触此书,烦请查阅后告知。在此先谢过了!


2023-01-10补充:近日获得了江苏古籍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的《嘉定钱大昕全集》扫描版。其中的《廿二史考异•卷五•屈原贾生列传》内容如下图:

由图中内容可知:钱大昕亦认为“滋”当作“”字。然而此书的点校者果然不出所料,未能识别其中的差别,仍误作“兹”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嘉定钱大昕全集•廿二史考异》



参考文献:

[1]孙玉文.也谈《屈原贾生列传》中“濯淖污泥”的训释问题[J].书品,2001(6).

编辑于 2023-01-10 12:28・IP 属地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