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结直肠癌来临前的“癌前病变”,实现精准防控

识别结直肠癌来临前的“癌前病变”,实现精准防控

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处于上升阶段,并表现出年轻化趋势,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是非常急迫的任务。

近日,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精读巡讲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武爱文教授就“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及处理策略”进行了解读,现进行整理分享,以提高大家对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认知。

专家简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武爱文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北京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兼理事长助理,北京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肿瘤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医师分会TaTME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胃肠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实验外科与转化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手术技艺研究会委员

第七、八、九、十、十一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2013—2016年)秘书长,第十二届国际胃癌大会秘书长(2017年)

一、结直肠癌的最新数据

1.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我国结直肠癌年新发555 477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2%,居第二位;年死亡病例286 162,占全部恶性肿瘤的9.5%。

2.“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中期报告

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85%的患者不知道怎么筛查结直肠癌;

97%的结直肠癌患病前未做过肠镜;

7.3%的患者是在诊治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

仅6.9%是主动体检时发现;

85.8%的患者首次就诊原因是出现便血、严重腹泻或腹痛等进展期症状,已处于中晚期;

44%的患者确诊时已经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

二、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遗传综合征是目前明确的结直肠癌癌前病变。

1.需特别关注结直肠进展期腺瘤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可单独存在或多个同时存在,呈现扁平状或带蒂状,是公认的癌前病变。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恶变而来。由小的息肉到出现早期癌变,通常需要5~15年以上的时间。

(1)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按照大小可分为:

①微小腺瘤(1~5 mm),占比为45%~71%,癌变几率约为0.05%;

②小腺瘤(6~9 mm),占比为21%~23%,癌变几率为0.2%;

③大腺瘤(>10 mm),占比为8%~22%,癌变率为3.2%~11%。

(2)按形态可分为:

①管状腺瘤(绒毛结构成分<25%);

②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25%~75%);

③绒毛状腺瘤(绒毛结构成分>75%)。

(3)按分化可分为:

①低级别异型增生(细胞核上移小于整个上皮层高度的3/4);

②高级别异型增生(细胞核出现在整个上皮层)。

>10 mm,绒毛状成分>25%或高级别异型增生的腺瘤为进展期腺瘤,癌变几率高,需及时干预,这对结直肠癌的预防至关重要。

2.炎症性肠病发病年龄偏于年轻,且更难识别

炎症性肠病患者发病年龄偏于年轻,症状明显(如腹泻、腹痛、大便带血等),病史较长,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2~3倍。如未能接受规范化治疗,10年、20年、30年结直肠癌发生率分别为为2%、8%、18%。

炎症性肠病患者因肠黏膜反复坏死脱落后增生修复,导致黏膜表面粗糙,当出现癌前病变时,多表现为平坦型异型增生,内镜下难以识别,但5年癌变率可高达40%~90%。在内镜检查时,需仔细甄别。

3.重视遗传综合征,可挽救一个家族

遗传综合征可分为息肉病型(息肉>100枚)和非息肉病型两种。遗传综合征存在特定的基因改变,通过基因检测不仅可以了解个人的患癌风险,还可以了解到直系亲属,乃至一个家族的患癌风险。若怀疑患者存在遗传综合征,需要详细的家族史询问,并绘制家系图,以清楚的掌握遗传综合征在家族中的发病规律。

不同的遗传综合征具有不同的特点,但癌变风险都较高,详见表1。


表1 遗传综合征的分类和癌变风险

三、发现结直肠癌癌前病变,早筛查是关键

1.电子结肠镜

电子结肠镜是筛查结直肠癌癌前病变的金标准,可清楚观察到肠黏膜的细微变化,如炎症、糜烂、溃疡、出血、色素沉着、息肉、癌症、血管瘤、憩室、黏膜下病变等。对疑似病变,电子结肠镜检查时可取病理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以明确病变性质。

2.基因检测

针对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推荐进行遗传基因的筛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遗传性癌症综合征。

3.钡灌肠造影

钡灌肠造影即从肛门插进一个肛管、灌入钡剂再通过X线检查,可诊断肠道肿瘤、息肉、炎症、梗阻等病变。

4.CT模拟三维结肠成像

可以快速、安全的观察到整个结肠,患者无需镇静。但在检查期间无法摘除息肉,如果异常将需要结肠镜检查。

5.粪便检测

包括粪便潜血试验及粪便DNA检测。

粪便潜血试验可用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另外,结直肠癌或息肉细胞通常在某些基因中具有DNA突变,突变的细胞会进入到粪便,因此,粪便DNA检测有助于监测到这些细胞。

、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可防可治

1.结直肠腺瘤的防治

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保持正常体重、适当运动、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可降低腺瘤性息肉发生率。同时,有研究显示,口服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使腺瘤性息肉发生率降低25%~31%,复发率降低21%,进展期腺瘤性息肉复发率降低37%。

在治疗方面,肠镜下腺瘤性息肉摘除因其简便、直观、有效,以及相对安全,成为目前首选且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若肠镜下不能完全切除可考虑腹腔镜下切除。

2.炎症性肠病的防治

炎症性肠病无法根治,但可有效控制,若能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的治疗,可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其治疗目标为促进肠道黏膜的愈合,减轻临床症状,同时防止相关并发症的产生。日常需合理饮食,并戒烟限酒。

3.遗传综合征的防治

早期识别、定期随访、癌变早诊、遗传干预是遗传综合征的防治原则。针对不同的遗传综合征,防治方案详情见表2。


表2 遗传综合征的筛查方案

预防结直肠癌,要重视癌前病变,早发现早干预,做到分类施策,方能“肠”治久安。

文、排版丨王申冲

编校丨冯熙雯

审核丨邢辰

发布于 2023-05-05 18:02・IP 属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