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水疱型手癣和汗疱疹

【科普】水疱型手癣和汗疱疹

老粉都知道,这段时间比较忙碌,已经很久没有更新过文章了。随着最近天气越发炎热,来咨询辨别手部疱疹样感染的朋友越来越多,这两者也确实难以分辨,索性也就总结一期,专门用以区分水疱型手癣和汗疱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汗疱疹

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湿疹样反应,呈季节性发作,好发于春末夏初,症状往往会随气温升高而加重。发作时手掌、指端、指侧常对称出现米粒或针尖大小的丘状疱疹,无传染性,略突出皮肤表面,疱液透明、清亮,皮损较深,周围皮肤基本不会出现红色晕染等明显炎症反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灼痛。

水疱型手癣

由皮肤癣菌引起,属于手足癣病其中的一种感染类型。喜湿热环境,多为单侧感染起病,起病时掌心、食指或拇指的曲面和侧缘出现针头大小的水疱,呈分散或积聚分布,痒觉明显。水疱溃破后干涸脱屑,皮损部位炎症反应明显并向四周蔓延,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其他部位健康皮肤。[1]

二者常因表面皮损症状相似、好发季节雷同而使人混淆不清,但其实二者之间有较大区别,应对方式也多有不同。为了避免判断失误导致的处理方向偏差,以下就从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汗疱疹和水疱型手癣二者之间的显著差别:

【病理性质】

水疱型手癣--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 真菌镜检:阳性

汗 疱 疹 -- 特应性皮肤炎症与过敏反应(湿疹) 真菌镜检:阴性

【自愈性】

水疱型手癣-- 感染后不可自愈

汗 疱 疹 -- 发作性疾病,可自愈

【好发部位】

水疱型手癣-- 起病时掌心、食指或拇指的曲面和侧缘,也可蔓延至手背及手臂,因其具有传染性,亦可根据感染部位随机生长,生长位置具有一定偶然性。

汗 疱 疹 -- 好发在手指、指间,常常对称分布。

截选自《汗疱疹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致病因素】

水疱型手癣:西医研究认为,水疱型首选多为皮肤癣菌(主要为红色毛癣菌)感染所致;中医认为 ,手足癣主要由”外感湿热之毒,蕴积皮肤,毒邪相染成病或病久湿热化燥伤血,皮肤失于荣养而发病。[2]

汗疱疹:其致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认为汗疱疹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接触性刺激(镍合金及部分香料)、真菌感染、过敏体质、日照、多汗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真菌感染只是包含在其中的一项诱发因素。[3]

【治疗方式】

水疱型手癣

西医治疗:外用类(克霉唑、咪康唑、联苯苄唑等);口服药类(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等);角质剥脱(水杨酸、冰醋酸等)。

中药治疗:多以清热燥湿 ,祛风止痒为治则,多选用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抗菌消炎效用的中药类型,如:百部、蛇床子、土茯苓、地榆等。

汗疱疹

西医治疗:糖皮质激素类(米松类、可松类);口服类(免疫抑制剂、抗组胺剂);光疗类(氦氖激光照射、UVA照射、窄谱紫光照射等);皮内注射(注射A型肉毒素)。[4]

中药治疗:多以消除湿邪阻滞、血虚风燥为治则,多选用具有健脾、除湿、养血、润燥、杀虫止痒效用的中药类型,如:白术、乌蛇、蝉衣、参苓、土茯苓、侧柏叶、蛇床子、三仁汤、硫矾散等。[5]

【注意要点】

水疱型手癣:1.清除致病真菌、2.避免自体感染扩散和0交叉感染、3.提高个人免疫力、4.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汗疱疹:1.避免接触致敏物、2.缓解紧张及焦虑情绪、3.保持局部卫生干燥、4.季节交替时少碰水和清洁剂。

大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汗疱疹不具有传染性,但疱疹性手癣属于真菌感染,是极具传染性的,癣类皮肤问题处理起来比较棘手,所以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清菌效果越好,越能够彻底根除!

对于癣类的传染性皮损,应当选择效用温和、有效的方法进行清菌处理,尽量避免对感染部位的皮损造成进一步的刺激和伤害,从而加大感染面积、加重感染程度。

在清菌介质的选择上,也最好使用高渗透性、高覆盖型和能够保证持续作用的清菌类型,如此才能保障清菌的彻底性,有效避免遗漏导致的复发问题!

参考

  1. ^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工作组.中国手癣和足癣诊疗指南(科普版2022)[J].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17(2):89-93
  2. ^羊菲,范斌,姚广涛,金若敏.手足癣的中医临床治疗和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2):207-211
  3. ^任为,王培光,杨森,张学军.汗疱疹病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科杂志,2008,24(10):808-809
  4. ^王艺璇,晋红中.汗疱疹的诊疗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3,40(1):50-54
  5. ^季欢,龚丽萍.中药内服联合西药治疗汗疱疹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3):282
编辑于 2023-06-30 14:46・IP 属地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