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与诊断评估,一文总结!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原因与诊断评估,一文总结!

国际上定义血小板减少为血小板计数<150×109/L,国内一般为<100×109/L。2012年我国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血细胞分析参考区间》把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范围定为(125~350)×109/L。

血小板减少是常见疾病,临床上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血液系统疾病、感染、慢性肝病、风湿性疾病等。此外,肿瘤治疗药物的应用等,也可导致血小板减少,应注意鉴别。本文将结合最新文献,将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因素进行梳理,希望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帮助。

一、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可以概括为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消耗与破坏增加、血小板分布异常及血液稀释4种。

1.血小板生成减少

(1)物理化学因素

化疗药物如卡铂、依托泊苷、吉西他滨、紫杉醇等;其他药物如丙戊酸、达托霉素、利奈唑胺、干扰素等;放射治疗。

(2)骨髓浸润性疾病

骨髓转移癌、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

(3)造血干细胞病变

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范可尼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4)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立克次体、螺旋体等感染。如幽门螺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EB病毒、腮腺炎、水痘、风疹病毒、布鲁氏菌病、蜱虫病、疟疾等。

(5)血小板无效生成

维生素B12、叶酸等缺乏。

2.血小板消耗增加

(1)免疫性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疾病如抗磷脂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

(2)非免疫性

血管炎、人工心脏瓣膜、体外膜氧合肺、肾脏替代治疗、人工肝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心脏辅助装置等。

(3)血栓性

血栓性微血管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肝素相关血小板减少。

3.血小板分布异常

(1)脾大

脾脏肿瘤、脾充血、黑热病、脾浸润、原发性脾大。

(2)血液稀释

大量补液或输血浆。

二、急诊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与评估

在确定真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基础上,需请患者提供既往的血常规结果等临床资料,评估是否为新出现的血小板减少,如无法提供,则重点询问既往出血病史,包括各种自发出血及手术外伤出血情况。确定为新发的、或不断下降的血小板计数,应快速了解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相关症状特别是有无新发的出血,若有合并出血则需急诊处理。

如非急性血小板减少,对其病因构成的考虑也将发生变化,见图1。

图1 血小板减少的评估

虽然新的临床检测技术不断进步,但是外周血涂片仍然是相对简便、快速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方法。对于急诊和危重患者来说,出现血小板减少症,医生需要获得的即时信息是:血涂片检测中能否发现血栓性微血管病(如出现红细胞破碎)或急性白血病(原始细胞),即使是因诊断的短时延误而造成开始治疗的延迟,对患者而言也可能是致命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急诊管理共识专家组.中国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急诊管理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2,31(2):161-168.

[2]曾巧珠,张晓辉.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21,60(6):501-505.

[3]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治专家共识[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4):1673-1727.

编辑丨王申冲

审核丨卢璐

发布于 2023-10-07 15:59・IP 属地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