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國際中文日

中文:增進文明對話

2023年04月21日08:4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日前,肯尼亞內羅畢大學孔子學院舉辦“中文:增進文明對話”主題活動,吸引很多學生參與互動。
  圖為學生在活動中體驗中國剪紙藝術。
  新華社記者 韓 旭攝

日前,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辦聯合國中文日活動。
  圖為參觀者體驗中國書法。
  新華社記者 王天聰攝

林秀琴在阿聯酋訪校期間看到的學校走廊的中文詞卡。

雨果近照。

李若(中)在參加莫桑比克蒙德拉內大學孔子學院中文演講大賽期間留影。

2010年,聯合國新聞部宣布啟動聯合國語言日,倡導並促進6種官方語言(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在聯合國的平等使用。其中,“中文日”定在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谷雨”,以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中文以豐富的信息量和優美的書寫方式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世界各國民眾學習和使用,為多彩的文明交流互鑒和民心相通注入了活力。

今年4月20日是第14個“聯合國中文日”。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攜手全球合作伙伴發起2023年“國際中文日”系列活動,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中文學習者、愛好者共同慶祝。

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本版邀請在海內外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的專家、一線教師、中文學習者等,請他們講述學習和使用中文那些事兒。

迎接阿聯酋中文教學3.0時代

林秀琴文/圖

阿聯酋是中東海灣國家第一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國家,其中小學中文教學堪稱中東地區的典范。阿聯酋中小學中文教學具有如下特點:開展規模大,已有158所學校開設中文課﹔開設范圍廣,全境7個酋長國均有學校開設中文課,普通班、高級班、精英班3種班型也均有班級開設﹔覆蓋學段全,從幼兒園到高中全部覆蓋﹔課程體系穩定,中文被設置為必修課B類課程﹔學習中文人數增長迅速,目前有5.4萬名學生在校學習中文﹔中文教師人數多。

縱觀阿聯酋公立中小學中文教學的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到2006年。那一年,哈姆丹·本·扎耶德學校正式開設中文課程。

10年后的2016年,阿聯酋提出在100所學校開設中文課的設想。經過中國和阿聯酋教育部門的不懈努力,2019年,中文被納入阿聯酋國民教育體系,阿方還提出將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擴大到200所。

如果說,2006年哈姆丹學校首次開展中文教學是阿聯酋中小學中文教育的1.0時代,那麼2019年中文納入阿聯酋國民教育體系、“百校項目”正式啟動則代表2.0時代的到來。在中阿雙方的共同推動下,1.0時代阿聯酋中小學中文教育發軔﹔2.0時代則在短短3年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不僅制定、頒布了《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全國中小學中文課程框架》,編寫了本土化教材,開設中文課程的學校數量也迅速增長。隨著中文開課學校200所目標的接近,阿聯酋即將迎來中文教學的3.0時代。

在筆者看來,未來阿聯酋中文教學需做好3件事,用關鍵詞表述,就是“質量”“創新”“數字化”。

提高阿聯酋中文教育的質量應配合阿聯酋基礎教育的總體目標。作為外語課程的中文教學,也需配合阿聯酋教育的總體目標,在質量上追求卓越﹔阿聯酋中文課程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是未來中文教學創新的發展方向﹔科技賦能是阿聯酋對發展教育的一貫追求。中文課程、中文教學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已被納入阿聯酋教育部門的工作重點,它也將成為阿聯酋中文教學工作質量與創新能力的檢驗標准之一。

期待阿聯酋的中文教學取得更大成就,與中東地區其他國家一起努力,用豐碩的成果助力國際中文教育的發展,以此迎接阿聯酋中文教學3.0時代的到來。

(作者系阿聯酋教育部中文專家組成員、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

暢游在哲學世界

司馬雨果

我與中文結緣已有10年。

當我18歲踏入大學校園時,中文對我來說還是陌生的。那時,我被中國武術吸引,開始學習太極拳。出於對中國文化的好奇,我利用暑假到中國鄭州學習太極拳,那是我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為了能在異國他鄉溝通順利,我在出發前上了8個小時的一對一中文課程,老師讓我背誦一些簡單實用的句子,同時我開始學習相關的漢語教程,對拼音有所了解。后來証明,這種學習方法便捷高效,為我之后的中文交流和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鄭州,我用並不熟練的中文與當地人交流。在這裡,我不僅感受到太極拳的博大精深,還結識了許多熱情洋溢的中國朋友。他們的友誼如同暖暖的陽光,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馨。

這次中國之行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深遠影響。為了適應這個如詩如畫的國度,我全身心投入中文學習,練習中文口語、書寫漢字、學習太極拳。對熱愛學習的我來說,學習過程如同在花園中尋找屬於自己的那朵花兒,幸福且充滿動力。

回到法國后,我開始投入更多精力學習中文和武術,在這兩個世界中暢游並探索未知寶藏。之后的每個暑假,我都會到中國繼續我的太極拳之旅,也在這個過程中收獲了無數美好的回憶。有一年,我參加了“漢語橋”比賽,一路過關斬將,贏得了到中國參加總決賽的機會,並獲得了留學中國的獎學金。就這樣,我的中國夢又近了一步。

隨著碩士畢業臨近,我決定離開熟悉的法國,到中國攻讀博士學位。我入讀北京大學,研究中國哲學,立志深入了解中國文化。這次旅程如同一場詩意的探險,不僅能提升我的中文水平,還讓我逐漸領悟到哲學的新境界。

時光荏苒,我的博士生活已走過4年。如今,我的中文能力突飛猛進,但這個過程猶如攀登高峰,既艱難又漫長。隻有經過多年的努力和融入當地社會,才能將中文運用得得心應手。

現在,我正在進行關於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比較研究,探尋它們之間的異同。在這個過程中,我收獲的知識和感悟如同星辰大海。深入的哲學思考能夠消弭矛盾、增進理解,讓人們看到彼此之間的共通之處。

在中西哲學比較的研究中,我努力尋找哲學對人類的意義。正如孔子所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探索哲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理解、熱愛,更要享受其中的樂趣。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自我和他人,最終實現和諧發展。讓我們一起在哲學的海洋中暢游,尋找智慧的燈塔,攜手共創一個充滿理解、關愛和歡樂的世界。

(作者系北京大學法國留學生)

這一天,講講“漢字”的故事

孟德宏

每年為來華留學生上《中級漢字》課,和他們一起慶祝聯合國中文日時,大家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這個日子定在4月?答案和這門課密切相關,因為“中文日”定在中國農歷二十四節氣的“谷雨”,為的是紀念“中華文字始祖”倉頡造字的貢獻。

在漢字的起源中,有“倉頡造字”的傳說。《荀子·解蔽》中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據說倉頡是軒轅黃帝時期的史官,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符號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他還根據野獸的腳印研究出了漢字,被后人尊為“造字聖人”。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倉頡造字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據《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黃帝於春末夏初發布詔令,宣布倉頡造字成功,並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當時正遭災荒,天帝被倉頡造字而感動,命令打開天宮的糧倉,下了一場谷子雨。后人因此把這一天定名“谷雨”。

每次講到這裡時,我都會配合教學內容展示一張倉頡的畫像。看到畫像,學生更驚訝了,馬上會問:“倉頡為什麼是4隻眼睛?”這又是一個特別重要的問題。古籍中稱倉頡“龍顏四目,生有睿德”。關於倉頡有4隻眼睛,在傳說中有解釋,實際上是先民們認為“倉頡具有超越凡人的敏銳觀察力”這一認識的直觀表達。順著這個思路,我會啟發學生思考中國人的思維特點,進而讓學生對中國藝術、中國哲學等有進一步的認識和體會。

從倉頡的形象、谷雨的由來,我帶著學生走進漢字世界並逐步引導其了解漢字承載的中華文化信息,進而了解漢字對中國人的影響,在這個過程中,激發他們學習漢字的興趣。比如,有些同學會追問,什麼是“谷”?為什麼是“谷”而不是“米”“面”等?這就把課程內容推向深入。

(作者系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研究員)

中國老師令人尊敬

李  若

開始學習中文之前,我一直在為我的中文課發愁,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樣的學習環境和老師。臨開學前一天,我和班上同學收到了授課老師的短信。老師做了自我介紹,並通知大家上課時間和地點有所變化。我讀完短信,覺得這位老師的工作態度認真,也讓我提前感受到了中國老師的熱情。

老師的教學方式獨特。每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困難時,老師會針對不同情況給出不同的處理方法,讓大家掌握所學內容。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大家很快克服了語言交流困難,中文課堂漸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的地方。

在隨后的學習中,我又遇到了其他中國老師。我發現,每位老師採用的教學方式都不一樣。比如我喜歡的中文二級班老師很活潑,課堂教學總是巧妙又有趣。這位老師常常自制各種各樣的教學道具,帶著大家一起玩兒猜詞游戲,猜對最多詞語的人還能獲得禮物。而教中文三級班的老師側重點在中國文化介紹,每節課他總會留幾分鐘讓學生聽中國音樂。他常告訴我們,學一門語言,了解該語言承載的文化很重要。

2020年,因為疫情,很多學校停課了,我就讀的大學也沒能幸免。幸運的是,孔子學院的老師們努力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每天早上8點,老師們都會通過班級學習群教兩個小時中文,他們的認真敬業讓我仿佛置身線下教室。父親看到我忙著做作業時,吃驚地問:“難道你們沒放假嗎?”從那時起,我和家人便對中國老師更加敬重。

中國有一句話“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也是我學習中文的寫照。去年我決定攻讀中文專業,為我實現成為一名中文教師的夢想而努力。努力終有回報,我獲得“中國大使獎學金”,在夢想的道路上又近了一步。

在學習中文的路上,我受益於中國老師各具特色的教學方法,感動於他們的敬業。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這些方法實踐在莫桑比克的中文教育中,希望能有更多人成為像我一樣的幸運兒。

(作者系莫桑比克蒙德拉內大學孔子學院學生)

(責編:李依環、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