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TA说
百度百科·TA说
单向街书店
单向街书店官方账号
让杨贵妃背一千年的黑锅也情愿,因为荔枝是真的横好吃啊!
在古代,荔枝被称为“离支”,关于荔枝最早的文献记载,是 2100 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隐夫薁(yù)棣,答遝(tà)离支(晋灼注:离支,大如鸡子,皮麄(cū),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微在君译:你看这个果它又大又圆,你看这个肉它又甜又嫩)

大暑前后,荔枝已经是满树留丹,飘香十里了,白嫩肉厚肥嘟嘟的外表,配上软糯浓甜滑溜溜的口感,真是引人犯罪啊,我一个人就能干掉两斤!

在古代,荔枝被称为“离支”,关于荔枝最早的文献记载,是 2100 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隐夫薁(yù)棣,答遝(tà)离支(晋灼注:离支,大如鸡子,皮麄(cū),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微在君译:你看这个果它又大又圆,你看这个肉它又甜又嫩)

这是因为,古人已经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单个割下来,味道就变了。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就会加长。

明代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果三·荔枝》里记载:

“按白居易云: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则离支之名,又或取此义也。”

大约东汉开始,“离支”才开始写成今天的名字:荔枝。

1588 年,西班牙传教士门多萨写了本《大中华帝国史》,荔枝第一次被输出到西方,也是第一次有了英文名: Lechias 。

1782 年,法国博物学家皮埃尔·索纳拉特在出版的《1774-1781年奉御旨而进行的东印度及中国之旅》一书中,正式将荔枝命名为 Litchi ,跟现代汉语中的荔枝的拼音 lì zhī 已经非常接近了,这也就成为荔枝的官方拉丁语生物学名。

荔枝、龙眼、红毛丹,傻傻分不清楚?

荔枝有两个和它相像的好基友,一个是红毛丹,一个是龙眼。微在君也很纳闷,其实剥了皮,去了核,无论是美白度还是体脂率,看起来这三样都差不多呀?

我们要如何区分它们呢?

没剥皮的时候当然是从外表啦!从上到下分别是:荔枝、红毛丹、龙眼。

荔枝个头中等,皮厚粗糙,有龟裂感,看着就不好惹,像摇滚老炮;

红毛丹个头最大,一看发型知道,是常年混 QQ 空间的非主流,拥有 20 级小太阳,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给自己喷发胶;

龙眼嘛,个头最小,皮薄大馅,肤质最好,就是有点黄有点秃,越看越像

口味上呢?

荔枝肉肥,果肉清甜,还有点脆脆的;

红毛丹肉厚,吃起来有点甜美的奶油味,仔细吃吃还有点嚼劲;

龙眼的肉少,果肉稍微带一点酸,甜度得有 4 个加号吧;

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荔枝,毕竟是夏天南北方都很常见的水果,也比他那两个表兄弟都出名。

1. 首先,好端端的荔枝,怎么外壳中间有条缝呢?

前阵子台湾的农民伯伯发明了一种“自带拉链的荔枝”,据说,这种荔枝不仅散发着玫瑰的香气,而且只要沿中线的缝隙按压一下,水嫩饱满的果肉就会立刻“噗嗤”蹦出来,就像有了拉链!

其实,所有的荔枝都有这条缝啊!只不过是这条缝的明显程度以及易开裂度不同而已。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的植物,它的雌蕊是由两个心皮拼在一起组成的。每个心皮里都有个子房,每个子房里都有颗胚珠,这颗胚珠将来会发育成种子(在植物学上称作两心皮两室两胚珠)。

中间的就是荔枝的雌花,它的子房是由两心皮组成的。

从进化的角度看,心皮实际上是由一片变态的(不是你想象的那个“变态”)大孢子叶卷曲,同时边缘融合形成的。荔枝外壳中间那条缝,实际上就是心皮边缘融合的边界线,植物学上称作缝合线。

在某些品种里,缝合线部位的果皮很薄,因此很容易裂开,从而产生了“拉链”的效果。

荔枝为了方便人类食用真是煞费苦心,恩情重于泰山,向荔枝势力低头。

2. 很多荔枝其实是“双胞胎”,只不过弟弟牺牲了自己,给哥哥“爱的供养”。

我们在水果摊上挑荔枝的时候,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

这种带个把儿的荔枝很常见。因为荔枝有两个心皮,按道理来说,是可以发育出两颗果实的。

然而,在大多数养分不足的自然条件下,荔枝之间也只能适者生存,只有一个心皮可以最终发育为果实,另一个停止吸收营养,并源源不断地用“爱”供养另一个。

当然,也有营养充足,两个心皮同时发育的情况,同时发育的结果,就是我们能有更多的荔枝吃啊!

少发育一个,我们现在就少吃一个啊!

3. 古人为了吃荔枝有多拼命?

荔枝是南方特产,在古代,运输条件和储藏设备都很落后的条件下,大部分荔枝运到北方早就腐烂了。只有快马加鞭才能让荔枝尽量新鲜,保留原味。在北方,只有钱有势的人家才有能力吃到一口(可能已经不那么新鲜的)荔枝。

荔枝,绝对是权贵的标配。轻轻剥开厚重的外皮,再高傲的人也要分分钟变馋鬼,嘬一口清香的甜汁,咬一口肥嫩的果肉,就像三月没撸的猫奴,深吸了一口自家主子的肉脸。

翻翻唐诗宋词,古人馋起荔枝来,也是没皮没脸,你看看那么多流着口水、歌颂荔枝、把荔枝比喻成美女的古诗就知道了,真是香艳十足: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吃了一口荔枝,当场咏出了《心舟亭次韵李任道食荔枝有感》,把荔枝比喻为妩媚多情的红衣舞女:

舞女荔枝熟虽晚,临江照影自恼公。天与蹙罗装宝髻,更挼猩血染衣红。

唐代白居易的《种荔枝》,荔枝是太守苦苦守候,多年难求的小可爱: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明代丘浚的《咏荔枝》,荔枝是可望不可即的天尽头的女神: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历史上还有几个著名的荔枝迷弟,吃荔枝吃到疯魔,他们洋洋洒洒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只荔枝出墙来——叶绍翁夜阑卧听风吹雨,十斤荔枝入梦来——陆游江州司马青衫湿,无人知是荔枝来——白居易仰天大笑出门去,一车荔枝买回来——李白

4. 因为荔枝,杨贵妃背黑锅背了一千年啊!

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我们以前都学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很多人都以为,这里的妃子是杨贵妃,的确,杨贵妃爱吃荔枝,但是在这首诗里那个回眸一笑的妃子,很有可能是梅妃。

原因 A:据历史记载,梅妃生活的年代是 710 年- 756 年,杨贵妃的生活年代是 718 年 - 756 年,先后差了八年的时间,唐明皇宠幸梅妃在先是很有可能的。

原因 B:梅妃是莆田江口人,莆田除了在医疗行业赫赫有名,产荔枝、爱荔枝更是出名,梅妃喜欢吃荔枝也再正常不过。唐明皇宠她,她想吃荔枝,就给她买最好的荔枝,这都不叫事儿!

原因 C :杨贵妃是洛阳人,洛阳不产荔枝,也许压根杨贵妃入宫之前就没吃过荔枝。

至于为什么,大家都认为那个玩儿命吃荔枝吃到国破家亡的是杨贵妃,很有可能是因为唐中晚期,她把皇帝媚的五迷三道,她的家人也在朝廷权重位高,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祸国殃民”的女人肯定要遭人唾弃啊,于是乎,就将所有的罪行强行安到杨贵妃身上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杨贵妃吃荔枝很有可能是假的。

5. 荔枝好吃也不能塞得满嘴都是,特别是开车的时候。

荔枝本身糖分含量高,果肉又被一个外壳包住,糖分经无氧呼吸后,会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增加无氧呼吸的速度,导致其产生乙醇速度增快。我们在吃荔枝的过程中,口腔中的很多酶会对荔枝的糖分进行分解,分解出酒精,并在口腔里迅速发酵。不止是荔枝,苹果、葡萄等水果,长时间放置后也会生成乙醇,食用后口腔内也会残留少量酒精成分。

而且,如果短时间内进食大量荔枝,大量果糖就聚集在血管里面,从而出现转化酶“供不应求”状态,不能及时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的情况,严重的可能会恶心冒汗,甚至晕倒。

所以呀,开车的时候专心开车,而且任何好吃的都不要贪多。

6. 荔枝除了刺身还能怎么吃?当然是蘸酱油吃!

大暑刚过,按民谚,吃上一些时令的水果可以“大补元气”。为了配合节气进补,对热带水果情有独钟的福建人,另辟蹊径地开发了一种黑暗的“非典型吃法”——荔枝蘸酱油!

剥剥皮

蘸一蘸

嘬一嘬

好吃!

虽然荔枝蘸酱油这种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名副其实的“黑暗料理”,但是老一辈的福建人还是将这种荔枝吃法视为美味。

据说还有一定的食疗功效:福建师大教授、民俗专家林焱表示,“荔枝性热,吃多容易上火。吃荔枝时佐以酱油,能够中和‘火气’,同时也能缓解过多食用荔枝后的甜腻感。”

你还知道什么关于荔枝的奇葩吃法,在评论里告诉口水里啦的微在君吧!

原创|2017-11-02 17:27:07
阅读71612 22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百科立场。举报
本文经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单向街书店
单向街书店官方账号
单向街书店
单向街书店官方账号 百科特约作者
450
篇文章
粉丝
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