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的含义

某个时期内一个经济体的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经济交易的统计记录。

  1. 流量的概念 (2)发生在一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2. 以经济交易为基础 (4)事后概念{2019年的国际收支表到2020年才做出来}
  3. 居民判断标准:在一国(地区)的经济领土内具有主要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
    3.比较:广义和狭义的国际收支
    狭义:建立在现金收付基础上,仅包含已实现外汇收支的交易,不包括未到期的债权债务。
    广义:以国际交易为基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BOPS)
    按照复式簿记原理,以某一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简明的表格形式总括反映一经济体在特定时期内与世界其他经济体间发生的全部经济交易。
    1.编制原理: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方:资金流出
    贷方:资金流入
    (适用于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4. 记账法则

(1)凡引起外汇收入的交易即正号项目记入贷方;凡引起外汇支出的交易即负号项目记入借方。

(2)入账日期以经济所有权的变更日期为准。

(3)进出口作价统一用FOB价。

(4)单一记账货币原则

补充:

(1)本国居民对外国居民产生的债务 记入贷方(相当于本国居民向外国银行贷款,得到的款项相当于资金的流入)或负债增加记入贷方

(2)官方储备(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的增加 记入借方 (本国要用资金去购买官方储备,导致资金的流出)或资产增加记入借方

4.包括内容

经常账户

1.货物和服务

(1)货物:国际收支口径的一般商品、转手买卖(未经过编报经济体,且未经过制造服务而改变的货物的转手交易)、非货币黄金

(2)服务:加工服务、维护和维修服务、运输、旅游、建设、保险、和养老金服务、金融服务

2.初次收入:雇员报酬、投资收益(包括股息、准公司收益提取、再投资收益和利息)

3.二次收入: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经常转移(政府经常转移:政府间经济和军事援助、战争赔款、捐款,私人经常转移:工人汇款、年金、赠与)

(初次和二次收入共同影响国民可支配收入)

资本账户: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和处置,例如向使馆出售的土地、租赁和许可的出售、资本转移(债务豁免)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权、林业权、水资源、渔业权、大气空间)契约、租约和许可、营销资产(品牌、报刊名称、商标、标志、域名)

金融账户

  1. 直接投资:一经济体的居民通过投资对另一经济体的居民企业实施了管理上的控制或重要影响。
    股权和投资基金份额、债务工具
  2. 证券投资:没有被列入直接投资或储备资产的,有关债务或股本证券的跨境交易和头寸。

(根据金融工具形式的不同分为期权和远期型合约,远期型合约有包括期货和掉期两大类)

(区分二者:直接投资:投资达到一定份额,如10%可以成为股东或者合伙人,可以加入董事会 / 证券投资:投资达到的份额仅够拿到分红和股利)

3.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在既定日期创建的,授予雇员可以在约定时间或者约定的归属日随后的一个时期内,以约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雇主股票的权利)

4.其他投资(长短期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应收应付款、其他股权、保险、养老金、标准化担保计划以及特别提款权)

金融账户采用净额记录:一是金融市场交易量大,二是金融账户关注的是由于交易而产生的对外金融债权和负债的净变化,三是对于某些项目类别和某些金融工具,可能无法按照总额报告数据

5.储备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其他储备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和内容

逐项分析:规模、结构

纵横分析:纵向和横向比较

重点分析;货物进出口、金融项目

差额分析:局部差额和综合差额

凡是因其本国从国外获得货币收入和资本流入的交易记入贷方,烦死引起本国对国外货币支出和资本流出 的交易记入借方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账户出现差额>0,资本和金融资产差额<0

[账户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记住:储备资产增加,记入借方,储备资产减少,记入贷方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贷方反应的是外汇供给,借方反映的是外汇需求。如果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单个(多个)项目或账户是贷方余额,那么表示该账户是顺差,供给大于需求,外币倾向于贬值,本币倾向于升值。

国际投资寸头:是指某个时点上一个经济体居民对非居民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和构成,反映一个经济体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存量,这两者的差额为净国际投资头寸。

构成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金融账户。(注意: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金融账户是流量概念)

二次收入的贷方记录本国从外国取得的单方转移收入,借方记录本国向外国的单方转移支出。

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借方表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汇出的资本金

影响国际投资头寸的因素主要有汇率变化和其他价格变化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个别项目或者账户的差额,称为局部差额

将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国际经济交易按照交易的目的或者动机分为自主性交易和通融性交易。

(事前交易)自主性交易,指那些基于商业利润或其他的考虑而独立发生的交易。

(事后交易)融通性交易,为了弥补自主性交易收支不平衡而进行的交易。

贸易差额:货物和服务进出口的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货物和服务账户、初次收入账户和二次收入账户差额之和

资本账户差额:非生产非金融资产账户和资本转移账户的差额

金融账户差额: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认股权、其他投资、储备资产账户的差额

综合差额: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剔除了储备资产账户以后的金融账户三个账户的差额。

一国综合差额赤字主要是由经常账户的赤字带来,盈余主要是由金融账户带来的,要引起当局的注意,相反则不必太在意。

对于实行固定汇率的国家,其非常重要,但对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不是那么重要

国际收支平衡判断

一般而言,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差额=0

IMF判断标准:综合差额=0或储备资产增减额=0

经济政策上: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

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Y=C+I+G

初级开放经济:Y=C+I+G+X-M

高级经济开放:Y=C+I+G+X-M+NFP NFP=CNP-GDP

BOP失衡的原因(7个)

周期性失衡:当一国与其贸易伙伴国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而导致该国国际收支失衡称为周期性失衡。萧条期,收支顺差;复苏期,收支逆差。

结构性失衡:因国内产业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

包括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和要素价格结构失衡—生产力发达,产品结构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国际收支顺差;反之则逆差。

货币性失衡:由于一国商品的物价水平、汇率、利率等货币性因素变动带来的国际收支失衡。—货币发行过多,国际收支逆差;货币发行减少,国际收支顺差。

收入性失衡:因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经济周期变化和经济增长率变化都可能引起收入性失衡。

贸易竞争性失衡

临时性失衡:短期的、偶然因素引起的。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

冲击性失衡:国际资本市场上游资在各国之间的频繁进出所带来的失衡

BOP失衡的经济影响

顺差影响:

有利:外汇储备增加,本币走强,对外支付能力增强,经济实力上升;若贸易顺差则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充分利用了国外资金来发展本国经济。

不利:

①长期顺差会破坏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可能会导致本国实质资源透支,冲击经济正常增长。

②浮动汇率制下,本币汇率上升,削弱产品竞争力,引发大量金融投机活动;固定汇率制下,则会引起国内通货膨胀.

③导致国际摩擦加剧。

逆差影响:

有利:能够补国内物质匮乏不足,同时有效的进口能增强本国的发展后劲

不利:①导致一国外汇储备大量流失,对外支付能力下降,影响生产资料的进口,抑制经济增长甚至可能陷入债务危机。

② 耗尽外储,损害该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地位。

③ 浮动汇率制度下,将造成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引发输入型通胀;固定汇率制度下,将形成国内货币紧缩,利率上升,一国经济增长放慢或衰退。

国际收支调节的调节方法分为“自动调节机制”和“政策调控机制”

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

  1. 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英国—大卫.休谟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通过黄金的流入流出来调节物价来自动恢复平衡

缺陷:满足一定前提条件:贸易自由化、黄金自由流动

强化黄金和物价之间的内在联系(黄金外流,物价下降;反之)

过分侧重于相对价格的变动:忽视

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外币供不应求,如果达到本国的黄金输出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黄金外流,货币供给减少,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跌,于是本国商品的竞争力会提高,外国商品竞争力降低,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得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失。

(二)纸币本位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货币供给量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

1.国际收平衡的利率调节机制

出现赤字,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抛售外汇储备,购回本国货币,引起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缩、利息率的上升,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使得金融账户收支得以改善,且利率上升会减少社会总需求和国内实际产出,导致进口减少,改善赤字情况。

2.国际收支平衡的收入调节机制

出现赤字,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水平,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从而引起进口减少。

3.国际收支失衡的货币—价格自动调节机制

出现赤字,货币供给下降会通过收入效应引起价格水平下降,本国产品价格相对下降,工资、物价水平会下降,会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

(三)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汇率变动调节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节

可供政府选择来调节国际收支的方式有融资和调整,或两者适当组合。

融资:一国当局通过借款或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

调整:政府通过各种调整政策来消除外汇市场的供求缺口(支出变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

  1. 外汇缓冲政策(融资)

出现赤字,外汇市场,外币供不应求,本币供过于求。

如果是长期性赤字,不宜完全依靠该类措施,否则会带来外汇储备的枯竭和外债高筑,导致经济危机

3.支出变更政策(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支出总水平的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增减财政支出和改变税率;货币政策方面,当局可以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或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

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三个渠道来影响国际收支:收入效应、利率效应和相对价格效应

出现赤字,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他们通过乘数效应减少国民收入,从而引起支出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通过本国利息率的上升、吸引资金从国外的净流入来改善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

利率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国内外资产的替代性高低。

两者通过诱发国内生产的出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下降,提高本国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刺激国内外居民将需求转向本国产品,从而增加出口,减少进口。

相对价格效应的大小取决于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

缺陷:是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的。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同时抑制了国内内需,可能导致就业率下降和生产能力过剩。

4.支出转换政策(不改变社会总需求或国民经济支出总水平的政策,包括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

(1)汇率政策:运用汇率的变动来纠正国际收支失衡。第一,汇率制度的变更 第二,外汇市场干预(政府在外汇市场购入外币,售出本币,操纵本币贬值)

(2)直接管制:指政府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对国际经济交易进行行政干预,包括外汇管制、贸易管制和财政管制

直接管制的措施有数量性管制和价格性管制

前者针对进口,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外汇管制等各种进口非关税壁垒。

后者用于减少进口支出,进口关税;也可增加出口收入,出口补贴、出口信贷优惠。

外汇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对外汇买卖和国际结算实施行政手段干预,通常由中央银行、外汇管理部门或财政部门来执行。

贸易管制:一国政府直接限制商品进出口数量,包括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

财政管制: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机构,如财政部、海关和官方金融机构等管制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成本。包括进口关税、出口补贴

优点:见效快;对国内经济影响小。

弊端:易受报复;扭曲市场机制;产生寻租(是指在没有从事生产的情况下,为垄断社会资源或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亦即经济租)所从事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发生国际收支赤字时,应加大管制,减少进口配额,进行外汇管制,增加出口收入。

总结:A.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抑制或扩大公共支出和私人支出,改变总需求和物价水平,从而调节国际收支。

B.货币政策:指货币当局通过调整再贴现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及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利率的高低,引起国内总需求以及物价水平的变化,以实现对国际收支的调节。

举例:国际收支逆差时,政府可提高再贴现率一利率提高一减少投资和消费一物价下跌一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

C.汇率政策:是指一国通过调整汇率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的政策。

举例: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国货币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一改善国际收支。

  1. 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选择机理

①国际收支失衡的性质

②失衡时国内社会和宏观经济结构

③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间相互关系

货币性失衡,需要搭配融资性或支出转换政策。

封闭经济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是政府追求的主要经济目标(内部均衡状态)

开放经济下,保持自身的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率和稳定的就业率(外部均衡)

内外均衡的矛盾及政策搭配调节

1.米德冲突

{英}詹姆斯.米德 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支出变更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

2.丁伯根原则(p39)

要实现N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N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丁伯根原则”对米德冲突的解决(图中红色的为该政策不合理的地方)

3.蒙代尔原则

考虑资本流动因素,并将选择和搭配政策分为财政和货币政策两种;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经济就会产生不稳定性而距均衡点越来越远;

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

故蒙代尔模型不能够解决米德冲突问题。

国际协调的层次

第一信息交换

第二危机管理

第三避免共享目标变量的冲突

第四合作确定中介目标

第五部分协调,第六全面协调

国际协调的内容

  1. 通过各种国际经济协定确定国际收支调节的一般原则
  2. 通过国际金融组织或通过国际协定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资金融通,以缓解其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3. 建立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以促进区域内经济、金融的一体化和国际收支调节。

我国的收支形势

  1. 国际收支规模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波动
  2. 国际收支基本呈现“双顺差”状况
  3. 经常项目持续保持健康合理的水平
  4. 资本和金融项目总体基本保持净流入态势
  5. 外汇储备增长较快,2014年有所放缓

第二章

外汇,国外汇兑

动态外汇:把一国货币兑换为另一国货币以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的实践活动

静态外汇:指为清偿国际债权债务关系而进行的汇兑活动所凭借的手段和工具。

(2)分为广义外汇和狭义外汇

广义外汇:以外币表示的,能直接用于国际债务债权关系清算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狭义外汇:以外国货币表示能直接用于国际债权债务结算的支付手段

特征:外(以外国货币表示,本币、黄金不视为外汇)、汇(可国际支付)、兑(可兑换)

狭义外汇强调对外汇兑,主要用于银行业务,仅指外汇票据(汇票、支票、本票)和外汇存款(国外银行),其中外汇存款是主体。

广义外汇(各国外汇管理法令所称的外汇)

强调对外债权,适用于国家的外汇管理

成为外汇的三个条件(特征):

  1. 自由兑换性
  2. 可接受性
  3. 可偿性

以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不是外汇,外国钞票也不是。

狭义的外汇的主体是在国外银行的外币存款,以及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外币票据,如银行汇票、支票

外汇的种类

1.根据是否自由兑换,分为自由外汇和记账外汇

自由外汇:自由兑换外汇,不需要货币发行国货币当局的批准,既可以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或向第三国办理支付的外币支付手段和资产,

成为自由外汇的前提:取消了外汇管制或外汇管制较轻,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八条。

记帐外汇:协定外汇、双边外汇或清算外汇,未经货币发行国批准不得

2.根据外汇来源,贸易外汇和非贸易外汇

贸易外汇:一国对外贸易中商品进出口及其从属费用所收付的外汇

非贸易外汇:商品进出口以外收付的外汇

3.根据外汇交易的交割期限

即期外汇:现汇,外汇买卖双方成家后2个营业日内交个的外汇

远期外汇,期汇,外汇买卖双方成交后,双方约定到一定的日期后(1个月,2个月,6个月最长一般不超过一年)按照事先约定的汇率进行交割的外汇。

外汇汇率: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比率

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在直接标价法下,以外币为基准货币,本币为报价货币例:

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基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方法。在间接标价法下,以本币为基准货币,外币为报价货币

美元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基准来计算能兑换多少其它货币。适用范围:国际外汇市场

汇率的种类

1.按银行买卖外汇的价格不同,分为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现钞汇率

中间汇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平均数

现钞汇率:银行买买外国钞票时所用的汇率

2.外汇买卖价格的期限不同,分为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

即期汇率:现汇汇率,外汇买卖的双方在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手续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期汇汇率,外汇买卖的双方事先约定,据以在未来约定的期限办理交割时所使用的汇率

远期汇率的计算:

口诀:左小右大往上加,左大右小往下减。

验算方法:远期汇率的买卖差价要大于即期汇率的买卖差价。

基准货币的升(贴)水年率:将远期差价换成年率

公式:【(远期汇率—即期汇率)/即期汇率】X(12/远期月数)X100%

(如果是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一体的,用中间汇率来计算)

银行一般直接报出即期汇率,远期汇率有两种方法,一是完整的汇率报价方法(直接报价方法)直接将各种不同交割期限的远期买入价、卖出价完整的表示出来。

二是远期差价报价方法,又称掉期率,或点数汇率报价方法。不直接公布远期汇率,而只报出即期汇率和各期远期差价,然后根据即期汇率和远期差价来计算远期汇率,某一时点上远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汇率差称为掉期率或远期价差

3.按制定的汇率的方法不同,分为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

本国货币不能对所有外国货币单独制定汇率,只能选择某一货币为关键货币,并制定出本币对关键货币的汇率。称为基本汇率。

套算汇率/交叉汇率,两种货币通过各自对第三种货币的汇率而算得的汇率

4.按汇兑方式的不同

电汇汇率:以电报、电传等解付方式买卖外汇所用的汇率

信汇汇率:以信函解付方式买卖外汇所用的汇率

票汇汇率:银行买卖外汇票据所用的汇率

5.按外汇买卖的对象不同,分为同业汇率和商人汇率同业汇率:银行同业之间进行外汇交易是所使用的汇率。(外汇的批发价,买卖差价较小)

商人汇率:银行与顾客之间进行外汇交易是所使用的汇率(外汇的零售价,买卖差价较大)

6.外汇市场开市和收市,分为开盘汇率和收盘汇率

7.外汇汇率管制不同,分为官方汇率(一国外汇管理当局规定予以公布的汇率)和市场汇率(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

8.按衡量货币价值的角度不同,名义汇率(官方公布或市场通行,未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汇率)、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按照两国同一时期物价变动情况调整后得到的汇率)、有效汇率。

实际汇率=名义汇率*外国价格指数/本国价格指数

有效汇率(加权平均汇率):a国货币对i国货币的比率*a对i的贸易值/a的全部对外贸易值之和

  1. 汇率决定的基础
  2. 金本位制度下
    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两种货币含金量之比
    黄金输送点:在金本位制度下,外汇汇率波动引起黄金输出和输入国境的界限,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费用。
    金本位制度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铸造的金币与可兑现的银行券以1:1严格比例保持互换,这是两种货币之间含金量之比,就是铸币平价,是金平价的一种表现形式。
  3. 纸币本位制

汇率的决定:以两国货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之比(纸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是纸币本位下决定汇率的基础。)

  1. 初期:黄金平价—名义含金量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由各国与美元的货币平价决定
  3. 1973年以后:两国的发展水平

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1)国际收支状况

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时,该国外汇会供过于求,从而导致外汇贬值,本币升值;反之。

(2)通货膨胀率差异

通货膨胀意味着该国货币的对内贬值,从而导致对外贬值。

(3)经济增长率差异

一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初期,进口旺盛,本币贬值

经过一段持续的增长后,会为本币的升值提供有力的支持

(4)相对利率差异(短期)

两国间利率的差异,将会引起短期资本的流动。在一国经济基本正常时,当本国利率相对高于外国利率时,将导致资本流入,外汇供应充分,本币升值反之。

(5)中央银行的干预

买入升值;卖出贬值。

  1. 重大国际事件

有利升值、不利贬值

(7)心理因素

(8)市场预期,如果预期某货币未来会下跌,现在人们会抛售,造成市场价格的下降。

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

(一)进出口贸易收支

一国货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以外币表示的价格下降,刺激国外对该国商品的需求,扩大出口

(二)物价水平

本币贬值后,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将上涨,进而推动国内同类商品的价格上涨;

在国内商品供给既定时,本币贬值导致出口增加将会使国内市场供给减少,引起物价上涨;

本币贬值后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外汇存量增加,带来本币的发行增加,引起物价上涨。

  1. 资本外汇储备

货币贬值,引起国内短期资本外流,从而导致本国国际储备减少,但其同时有利于出口,抑制进口,可增加本国外汇储备规模

储备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会随该种货币汇率的下降或贬值而减少,持有该种货币的国家遭受损失,该种储备货币发行国减少了债务负担

(四)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本币贬值将使本国证券市场的价格下跌:

1、本币贬值前,投资者为避免损失,将会抛售本国证券,引起本国证券价格下跌。

2、为阻止由于本币贬值所出现的短期资本外流,政府一般会提高市场利率,而市场利率的提高又会引起证券价格下跌。

(五)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

在未充分就业时,本币贬值会带来本国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使资源从非贸易品部门转向贸易品部门。

(六)国际经济关系

汇率战、贸易战

外汇市场:指进行外汇买卖的场所或网络。外汇买卖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本币与外币之间的买卖;另一类是不同币种的外汇之间的买卖。

外汇市场的构成:外汇银行、外汇经纪人、顾客、非银行交易商、中央银行

外汇银行:经中央银行制定或授权的专营或兼营外汇业务的本国商业银行和开设在本国的外国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是外汇市场的主体(最重要的参与者、零售和同业交易、“做市商”)

外汇经纪人:中介于外汇银行之间或外汇银行与顾客之间为买卖双方接洽交易而收取佣金的汇兑商。

顾客:包括交易性的外汇买卖者(进出口商,国际投资者,旅游者)、保值性外汇买卖者(套期保值者)、投机性外汇买卖者(外汇投机商)

非银行交易商,指大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投资银行、共同资金、养老基金、对冲基金、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财务公司、证券公司等

中央银行:传统市场的监督者和参与者

外汇市场的种类

  1. 根据有无固定场所,分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
  2. 外汇交易主体不同,分为银行间市场和客户市场

外汇市场的特征

  1. 外汇市场全球一体化
  2. 外汇市场全天候运行

即期外汇交易:指买卖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交割的外汇交易。

最常见、最普遍的交易形式。

基本作用:满足临时性的付款需求、实现货币购买力的转移、调整货币头寸、进行外汇投机。

交割日分为标准交割日、隔日交割、当日交割

远期外汇交易: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并不立即办理交割,而是根据合同的规定,在约定的日期按约定的汇率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

基本动机:

  1. 避险保值
  2. 投机获利
  3. 补充:套期保值
    计算题 采用远期外汇交易避免的损失
    买入套期保值 支付外汇 汇率存在上升趋势
    卖出套期保值 收入外汇 汇率存在下跌趋势
  4. 外汇投机

计算题 是否获利 投机者如何交易

买空:先买远期,再卖即期--当预测某种货币的汇率将上涨,即在远期市场买进该种货币,等到合约期满再在即期市场卖出该种货币,利用汇率变动牟取利润;

卖空:先卖远期,再买即期--当预测某种货币的汇率将下跌时,即在远期市场卖出该种货币,等到合约期满再在即期市场买进该种货币,利用汇率变动牟取利润

交割日:

(1)远期交割日=即期交割日+天数、星期数、月数

如:星期三做的远期合约,合约天数为三天,即期交割日为星期五,远期交割日为星期一。

(2)如果远期交割日不是营业日,则顺延至下一个营业日,如果顺延之后,跨月到了下一个月份,则必须提前至当月的最后一个营业日为交割日

(3)假定即期交割日为当月的最后一个营业日,那么所有的远期是相应各月的最后一个营业日

远期交易的分类

固定交割日的远期交易(银行同业交易)——不提前不推后

选择交割日的远期交易(择期交易,银行与顾客交易)——客户来选择

  1. 择期价格的确定

择期价格为客户提供外汇交割灵活性,在价格确定上则倾向于对银行有利

(日期客户提,价格银行提)

报价银行买入升水货币,按第一天的汇率报价;买入贴水货币,按照最后一天的汇率报价

报价银行卖出升水货币,按最后一天的汇率报价;卖出贴水货币,按照第一天的汇率报价

远期汇率公式:

掉期交易(买入即期卖出远期;卖出即期买入远期)

1.含义

将币种相同、金额相同,但交易方向相反、交割日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外汇交易结合起来所进行的交易。目的在于满足人们对不同资金的需求,与此同时做到外汇保值以及防范汇率风险.

2.类型:即期对远期;即期对即期;远期对远期 p81

3.特点:改变持有外汇的期限;强调买入和卖出的同时性;同一交易对手掉期交易主要功能是保值,适应于有返回性的外汇交易。

掉期的成本年率=(升(贴)水数/即期汇率)*(12/远期月数)*100%

如若,掉期成本年率大于或等于两货币市场的利率差,说明抵补套利者的保值成本太高,无利可图,反之,尚有套利利润

外汇期货与远期外汇交易的联系与区别

外汇期货:货币期货,买卖双方通过期货交易所按约定的价格,在约定的未来时间买卖某种外汇合约的交易方式。

(1)联系:交易客体都是外汇,买卖双方均按约定汇率在未来交割,交易目的都是为了套期保值和投机获利

(2)区别:

1.交易的标的物不同,外汇期货交易的是标准化合约,除价格外,对交易币种、交易时间、交易结算日期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远期外汇交易的金额没有严格的规定。

2.交易方式不同,外汇期货交易是在场内进行交易,以公开叫价方式进行。远期外汇交易通常是场外交易

3.保证金和手续费制度不同,外汇期货合约双方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远期不用,凭信用交易。

4.交易清算方式不同。外汇期货实行每日清算,远期外汇交易有双方在约定的结算日结算。

5.交割方式不同,外汇期货合约一般是到期日交割或对冲,远期外汇交易是实际交割

外汇期权

定义:期权合约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规定合约买方拥有在未来一定时期按约定汇率向合约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外汇的权力。

2.特点(3个)

  1. 外汇期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 期权费不能收回,且费率不固定。
  3. 外汇期权交易的对象是标准化合约

3.类型

  1. 按履约方式划分
    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
  2. 按双方权利的内容分类
    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
  3. 按交易方式划分

场内期权和场外期权

4.期权费

影响因素

  1. 合约的有效期,越长,权利金越高
  2. 期权的约定汇率,买权的约定汇率越低,买方越有利,卖方承受的损失的可能性越大,则要求较高的权利金作为补偿
  3. 预期汇率的波动幅度,波动越大,权利金越高。
  4. 期权供求状况,期权买方多卖方少,权利金高。

第三章

第三章 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

  1. 外汇管理
  2. 外汇管理概述
  3. 概念
    广义:一国外汇管理当局对外汇的收支、存取、兑换、借贷、转移以及国际间结算等方面采取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度措施等,包括对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管理,对外汇市场的管理以及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管理等方面。
    狭义:对一国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所采取的具有限制性意义的管理措施。
  4. 历史演进
    外汇管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
    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放松或者放弃外汇管理
    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一些国家又开始了外汇管制。
    二战期间,许多国家将外汇管制作为主要的经济调节措施。
    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外汇储备逐渐增加,外汇管制随之放宽。
  5. 世界各国外汇管理的概况
    严格外汇管理:对国际收支所有项目进行严格管制,(政治经济不稳定、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部分外汇管理:经常项目不加管制,资本项目仍受限制(经济相对发达,国民生产总值较高,贸易和非贸易收支状况良好,拥有一定的外汇、黄金储备的工业化国家和一些金融状况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无外汇管理:名义上取消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限制。(国民生产总值高,贸易和非贸易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相当大的份额,拥有较充裕的外汇、黄金储备)
  6. 外汇管理的原因和目的
  7. 原因:

通过管理来应对或阻止政治经济危机进一步蔓延,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2.目的:为了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汇率以及集中外汇资金,根据政策需要加以分配。

  1. 外汇管理的内容和方式
  2. 内容(4)
    对经常项目的外汇管理,原则是奖入限出
    对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外汇管理,基本原则是鼓励资金流入,限制资金流出
    对汇率和外汇市场的外汇管理,包括汇率制度的选择和该制度下的汇率形成机制
    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管理,包括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管理。
  3. 方式

A.数量管制: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限制,如外汇结汇控制(当局为了集中外汇收入,强制外汇收入者将获得的外汇按官价向指定银行全部或部分出售)和外汇配给控制(为控制外汇支出,根据用汇方向的优先等级对有限的外汇资金在各个用汇方向之间进行分配)。

B.价格管制:是对外汇买卖价格即汇率进行限制。

分为直接管制、间接管制

直接管制:本币高定值和复汇率制、外汇留成制度

间接管制:外汇平准基金

(1)本币高定值:本币定值过高,外汇需求被人为压制,这样,无法从官方渠道获得的外汇需求就会经外汇黑市获得,并由此形成高的外汇黑市汇率。官方汇率和黑市汇率的并存,实际上就是一种客观上的复汇率制。(常见于外汇短缺(需大量进口、外债巨大)的国家。)

(2)复汇率制(公开、隐蔽)

复汇率制:是指一国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最常见的是双重汇率。

  1. 公开的复汇率:法定的差别汇率、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混合使用
  2. 隐蔽的复汇率:

a.对出口商品的财税政策不同导致不同的实际汇率。

b.采用影子汇率:附在不同种类商品之后的一个不同的折算系数。一能正确反映外汇真实价值的汇率

影子汇率=外汇牌价X影子汇率换算系数

根据加权平均关税率、出口换汇成本等指标分析和测算

  1. 外汇留成制度
    外汇留成制度:在一国已存在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两种汇率的前提下,对不同的企业或不同的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的外汇留成比例,并允许企业将留成的外汇在市场上按市场汇率换成本国货币.达到政府奖出限入的目的。不同的留成比例形成了事实上的多重汇率。
    弊端:外汇管理的成本增高;制定和实施中易诱发寻租行为的产生,影响经济运行的效益;导致多种价格,使价格关系变得复杂和扭曲:不利于公平竞争关系的建立和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容易引起贸易伙伴国的非议和报复,不利于对外经贸的发展。
  2. 间接管制

外汇管理部门以外汇基金作为缓冲体,通过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或达到某个预期的汇率水平,即直接的外汇干预。

  1. 外汇管理的效应
  2. 外汇管制的收益
    (1)保护本国产业
    (2)维持币值稳定或使汇率的变动超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发展
    (3)防止资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
    (4)便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推行
    (5)有利于实现政府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意图。
  3. 外汇管制的成本(7个)

(1)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

(2)阻碍国际投资的正常发展;

(3)降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

(4)增加交易成本及行政费用;

(5)破坏正常的价格关系,阻碍公平竞争市场的建立;

(6)增加国际贸易摩擦;

(7)导致寻租行为,滋生腐败。

  1. 货币自由兑换和汇率操纵

货币自由兑换:一国货币当局对该国及外国的居民和非居民的货币兑换和资金流出入不加限制。

有限自由兑换:经常项目不加限制。

完全自由兑换: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不加限制(开放信贷工具交易且开放项目6项以上)

四个条件: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合适的汇率制度安排和汇率水平

汇率操纵:货币操纵(指的是一国利用其确定本国货币汇率的能力,来调高或调低本币兑外币的价格,致使货币向有利于本国的方向流动)

  1. 汇率制度
  2. 汇率制度
    定义: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确定和调整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规定。
    具体包括:汇率的确定和调整
  3. 分类
  4. 固定汇率制度
    1.定义:两国货币比价基本固定,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
    金本位制度下(金币本位制) 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
    2.两种固定汇率制度的比较
    共同点:各国对本国货币都规定有金平价,中心汇率是按两国货币的金平价之比来确定的,汇率是围绕中心汇率在很小的幅度内波动,因而比较平稳。
    区别:
    A.汇率决定的基础不同:实际含金量、自发形成 虚拟含金量、人为建立
    B.汇率的调整机制不同: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 人为规定、政策干预
    C.汇率的稳定程度不同:基本固定、现实汇率仅在铸币平价的上下6%波动 只要有必要(国际收支失衡)就可以调整-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
  5. 浮动汇率制度

定义:两国货币不规定货币平价,现实汇率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变动而波动的汇率制度。

种类:自由浮动、管理浮动

自由浮动(更多的是发达国家)注意这里的自由浮动不是完全的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进行任何干预,汇率完全由市场供求决定。

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一国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朝有利于己的方向浮动。

(补充)按照浮动的形式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单独浮动:美国、英国日本

联合活动:欧元区等

政府干预汇率三种形式:直接干预、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采取直接管制措施

  1. IMF划分:汇率制度弹性大小(四大类10小类)p109
  2. 硬钉住—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货币局制度
  3. 软钉住——传统的钉住制度;水平区间钉住制度;爬行钉住制度;稳定化制度
  4. 浮动制度——浮动;自由浮动
  5. 其他有管理的制度(剩余类别)
  1. 汇率制度的争论(两种制度的优缺点)
    (一)赞成固定汇率制的原因
    1.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
    2.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3.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自律,防止宏观经济政策滥用
    4.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活动可能是非稳定的,固定汇率可防止外汇投机
    缺点:在于汇率不能发挥调节经济杠杆的作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影响;易引入输入型通货膨胀;易引发破坏性投机冲击,进而导致货币危机。
    (二)赞成浮动汇率制的原因
    1.确保国际收支的持续均衡
    2.确保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隔离外来经济冲击的影响
    4.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
    5.浮动汇率制下的私人投机是稳定的
    缺点:在于会助长投机;会助长各国汇率上的利己主义;不利于国际间贸易和投融资的发展。
  2.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一)最优货币区理论:蒙代尔、麦金农(美)

定义:对于某一个区域来说,如果使用单一货币和实施共同的货币政策是最优的,那么这个区域就是最优货币区。

构建标准:

  1. 生产要素国际流动性程度标准,越高,他们之间越适宜组建货币联盟
  2. 经济开放程度标准,越高,加入货币联盟越适宜
  3. 产品多样化程度标准,越多,越倾向于加入。
  4. 金融一体化程度标准,越高

第三节 货币局制度和美元化

一、货币局制度(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

1.定义

货币发行局制度,某个国家(地区)首先确定本币与某种外币的法定汇率,然后按照这个法定汇率以100%的外汇储备作为保证来发行本币,并且保持本币与该外汇的法定汇率不变、无限兑换。既是汇率制度,又是货币发行和兑换制度。

2.运行机制

特征:100%货币发行保证、货币完全可兑换、汇率稳定

3.优缺点

(1)优点:

抑制通货膨胀的根源

保证货币发行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促进国际贸易与投资发展

(2)缺点:

容易导致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冲击

政府铸币税收益的损失

在货币局制度下,最后贷款人功能弱化,银行体系的稳健性难度大

不易于抵御外部冲击

两个前提:严格的财政约束与稳健的银行体系

  1.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2. 一美元兑换7.8港元的固定比价 实质上是美元汇兑本位制 只适用于发钞行和外汇基金之间
  3. 特点:
  4. 内在的调节机制
    (1)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收支逆差导致外汇储备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引起物价下降、利率上升,进而造成贸易收支改善、资本流入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改善。
    (2)套利机制市场投机活动使市场汇率围绕联系汇率窄幅波动。
  5. 利弊

优点:稳定港币汇价进而稳定香港整个金融体系,有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巩固和加强,增强市场信心。

弱点:

限制了港元利率调节经济的功能

汇率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无从发挥

存在信心危机隐患。

  1. 货币替代和美元化
  2. 货币替代
  3. 定义: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
  4. 美元化
  5. 定义: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主要媒介的趋势
  6. 分类
    非官方美元化——私人机构用美元来完成货币的职能,但还没有形成一种货币制度,也称为事实美元化/过程美元化/部分美元化/非正式美元化(民间做法)
    官方美元化——货币当局明确宣布用外币取代本币,确立货币制度,也成为政策美元化/完全美元化/正式美元化
  7. 利弊

美元化的好处主要在于:约束政府行为、消除外汇风险、避免国际投机冲击;

美元化的主要风险在于货币当局丧失了铸币税收益、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

  1. 国际储备
    第一节 国际储备概述
    一、国际储备
    1.定义:也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以及应付各种紧急支付而持有的为国际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
    2.基本特征(4个)
    官方持有性(被中央当局直接掌握并予以使用)
    自由兑换性
    充分流动性(随时动用)
    普遍接受性
    二、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比较、联系、区别)
    (一)国际清偿力—广义的国际储备
    1.定义: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
    2.构成:自有储备+借入储备
    (二)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比较(4点)


三、国际储备的来源
(一)一国视角
国际收支盈余是国际储备最主要来源
中央银行在进行外汇干预时购进的外汇
一国政府对外借款的净额(一国政府可从国际金融市场或向IMF借款来补充国际储备的不足)
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
接受他国支付的特别提款权
其他来源(成员国在IMF储备头寸、成员国分配所得的特别提款权、储备资产收益和储备资产出于汇率变动而形成的溢价)
(二)全球视角
各国中央银行购买的黄金
IMF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储备货币发行国的货币输出(最主要来源)
四、国际储备的作用
(一)世界范围
对国际商品和金融资产流动的媒介作用
(二)单一国家范围
弥补国际收支赤字;调节本币汇率;充当信用保证;防范突发事件

  1. 国际储备的结构及其演进

一、国际储备的结构

国际储备=自有储备+借入储备

  1. 自有储备(狭义的国际储备)

1.主要包括一国的货币性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中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余额(SDRs)

2.外汇储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对外流动性资产(最主要、重要的储备资产)

外汇储备形式以国外银行活期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为主

优点:没有保管费、可生息、可随时动用

缺点:货币贬值的损失、储备货币发行国的干预

储备货币条件:自由兑换;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币值稳定

储备货币具有双重的货币职能,即集国家货币和国际货币两任于一身。作为国家货币,要求适应本国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需要,有助于促进本国经济的增长。作为国际货币,则要求他适应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特里芬难题—国家货币和国际货币双重职能冲突

3.在IMF的储备头寸,指成员国再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

储备档提款权+IMF用去的本币持有部分+部分成员国提供给IMF的借款

  1. 特别提款权:指IMF分配给成员国的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从性质上看,是IMF为缓解国际储备资产短缺的困难,用以补充原有储备资产不足的一种新型储备资产

特点:

  1. 不具有内在价值;纸黄金
  2. 按份额的一定比例无偿分配给成员国;发达国家远高于发展中国家
  3. 严格限定用途;只能在IMF和各国政府间使用,不用于兑换黄金和国际的一般支付
  4. 价值稳定
  5. 借入储备——备用信贷、借款总安排、互惠信贷协议、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6. 备用信贷
    一成员国在国际收支发生困难或预计要发生困难时,同IMF签订的一种备用借款协议。
  7. 借款总安排
    IMF自身为中介,是IMF增加对成员国贷款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8. 互惠信贷协议
    两个国家签订的使用对方货币的协议(货币互换安排、货币互换协定,两国或地区中央银行之间进行的一种双边货币合作)
  9. 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

所有权不在政府,但是可以通过政策的新闻的、道义的一些手段诱导其流向

  1. 储备货币分散化及其影响

定义:储备货币多元化,储备货币从单一美元向多种货币分散的状况和趋势

储备货币分散化的原因:

特里芬难题(美元危机频繁,清偿力与信心之间的矛盾);

主要货币汇率经常波动

国际清偿力的迅速增长和储备资产的管理不当;

发达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与相对地位的此消彼长(根本原因)

(一)经济影响

  1. 有利
    缓解了特里芬难题,减少了对美元的过分依赖,清偿力与信心矛盾在集中储备货币之间进行分摊;
    促进了各国货币政策的协调(可供各国选择的储备货币币种增加,推动了各储备货币发行国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的竞争);
    有利于防范汇率风险(单一储备货币,无法调整币种。各国可根据外汇市场变化,适时适度调整其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调节国际收支
  2. 不利

加大了储备数量和结构管理的难度;加剧了国际外汇市场的动荡;加深了国际货币制度的不稳定性

  1. 国际储备中的南北矛盾
  2. 储备货币发行、流通中的南北地位不对称
    发达国家作为储备货币发行国,可获取铸币税收益和取得实际资源流入——处于强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作为储备货币接受国,以实际资源流失来换取储备货币,并且承受储备货币汇率变动风险,处于弱势低位
  3. 特别提款权分配中的南北地位不对称

发展中国家国际储备不足,获得的SDR远低于发达国家

第三节 国际储备的管理

思考题:为什么要管理国际储备

汇率风险增大

利率风险增大

投资选择机会和选择风险同时增加

满足国际贸易及国际经济往来的需要

  1. 国际储备管理

定义:一国货币当局根据一定时期内本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收支状况,对国际储备的规模、结构等进行确定和调整,以实现储备资产规模适度化、结构最优化、使用高效化的整个过程。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

1.量的管理:规模(总量)管理,对储备规模的选择和调整,核心是使国际储备的供应保持在最适度国际储备需求量的水平上。

2.质的管理:结构管理,指对国际储备结构的确定和调整,重点在于实现储备资产结构的最优化,提高国际储备的使用效率。

  1. 国际储备需求的含义

提供有价值的资产以交换所需储备的意愿,也是指持有储备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均衡。持有储备的净成本越高,国际储备需求就会越小。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的因素(A-G)

a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冲击发生的概率与规模越大,所需的国际储备越多。国际收支的调整速度越快,国际储备需求越小,反之。

b 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与国际储备成反比

c 汇率制度:汇率制度的弹性越大,国际储备需求就越低。

d 经济开放度和国民经济对外依赖度 正比

e货币的国际地位 储备货币发行国,储备的需求相对低

f 对外筹资能力越强,国际清偿力越强,国际储备的需求量越少。

g 国际货币合作状况,各国实行政策协调,国际储备需求减少

h进出口规模 与国际储备成正比

j一国实现本币的自由兑换,需要更多的国际储备

二、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1.背景:现行浮动汇率制与储备货币分散化

2.定义:一国如何最佳的配置国际储备资产,从而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SDR(特别提款权)四个部分的国际储备资产持有量之间,以及各部分的构成要素之间保持合适的数量构成比例。

3.基本原则:安全性(首选)、流动性、营利性

A.安全性:储备资产有效、可靠,价值稳定。

B.流动性:储备资产能随时转化为直接用于国际支付的支付手段,亦即随时变现,灵活调拨。

C.盈利性:储备资产的增值、创利。

4.内容

1.黄金储备的管理

2.外汇储备的管理

(1)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

①储备货币应与贸易支付和金融支付所需货币保持一致。

②储备货币应与干预市场所需要的货币保持一致

③应该选择多种储备货币。

(2)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管理

一级储备:现金、准现金,如在国外银行的活期存款,外币商业票据和外国短期政府债券。流动性最高但收益最低。经常性或临时性对外支付。

二级储备:中期债券,盈利性高于一级储备,流动性低于一级储备,风险较大。在必要时弥补一级储备,应付对外支付需要。

三级储备:长期投资工具,盈利性最高,流动性最低。一般确定在一级、二级储备后。才将剩余部分用于长期 投资。

新趋势:将外汇储备交给国际投资公司运营

趋势二: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分流外汇储备,将分流出的外汇资产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投资。

主权财富基金:主权国家或地区建立和拥有的、资金来源于主权国家或地区政府财政盈余或货币当局外汇储备的金融投资工具。

  1. 国际金融市场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一、含义

广义

指在国际范围内,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通信工具,进行资金融通、证券买卖及相关金融业务活动的场所或网络。

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等。

狭义

仅指从事国际资金借贷和融通的场所或网络,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

二、类型

1.有形和无形的国际金融市场

2.传统的和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特征(3点)——在岸金融市场

主要以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货币为交易对象;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要受到市场所在国法律的管理和制约

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的特征(3点)——离岸金融市场/欧洲货币市场(从全球来看)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存贷市场。

主要以市场所在国以外国家发行的货币为交易对象;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的;不受市场所在国及其他国家法律的管理和制约

三、按市场功能的不同分类

(一)国际货币市场——一年及一年以内

定义:资金融通业务和借贷期限在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市场。

构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与工商企业间的短期资金市场(国际短期借贷市场、外国和欧洲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欧洲票据市场)

(二)国际资本市场—一年期以上

定义:经营一年期以上的国际性中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业务的国际金融市场。

主要功能:一是提供一种使资本从剩余部门转移到不足部门的机制,使资本在国际间进行优化配置。二是为己发行的证券提供充分流动性的二级市场,以保证市场的活力

(三)国际外汇市场

进行国际性货币兑换和外汇买卖的场所或交易网络

(四)国际黄金市场

是世界各国集中进行黄金交易的场所,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组成部分。

(五)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派生市场,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场所或网络。

(一)国际金融市场形成的条件(5)(简答题)

稳定的政治格局(基本前提)

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现代化的通信设施

健全的金融制度和发达的金融机构

优惠的政策

训练有素的国际金融人才

(二)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

1.全球化

金融机构设置的全球化、金融业务活动的全球化、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积极影响:有利于资本在国际范围内流动而成为世界各国投资和发展经济的重要资金来源;为经济实体的资金保值与增值提供了便利条件。

消极影响:为投机创造条件,加深国际金融危机

2.金融自由化:20世纪80年代初,西方国家普遍放松金融管制后出现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充分经营、公平竞争的趋势。

3.金融创新化趋势: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技术的创新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市场四大发明——呼唤、金融期权、票据发行便利和浮动利率债券)

4.国际融资方式证券化趋势:传统信贷比重下降,国际证券业务比重上升。

主要特征:

  1. 筹资手段证券化
  2. 全球证券市场的跨境融资趋势增强
  3. 贷款债权证券化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

积极作用

有利于调节各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资本的流动,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

推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

促进了金融业务国际化的发展

消极作用(3)

1、国际金融交易日益与实际经济相脱节,加大了金融风险

2、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使金融风险随全球化而扩展

3、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

第二节 欧洲货币市场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

1.欧洲货币: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

如在日本境外的日元——欧洲日元

  1. 欧洲货币市场:以欧洲货币为交易货币,各项交易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或者在货币发行国境内通过设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在美国的一些银行等金融机构内设立的专门经营离岸银行业务的部门或单位)(IBFS)进行。
  2. 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简答题)
  3. 功能中心:集中了众多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具体的资金存货、投资、融资等业务的区域或城市。
  4. 内外混合型
    指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市场所在国的在岸金融市场业务不分离。(允许非居民同时进行离岸和在岸金融交易)
  5. 内外分离型
    离岸金融市场业务与市场所在国的在岸金融市场业务严格分离,这种分离可以是经营场所上的分离,也可以是账户上的分离,目的在于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或冲击本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
  6. 分离渗透型
  7. 名义中心(虚的)

纯粹记载金融交易的场所、不从事实际的离岸金融交易,只是起着为在其他金融市场上发生的资金交易进行注册、记账、转账的作用,目的是逃避管制和征税。

避税港型

  1. 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
    独特的利率结构:存款利率高,贷款利率低;
    交易币种和品种繁多;
    金融管制少,资金信贷自由,调拨便利
    批发市场,银行间交易为主
    主要构成:欧洲信贷市场、欧洲债券市场。
  2. 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简答题)
  3. 积极影响
    1.欧洲货币市场推动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欧洲货币市场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
    3.欧洲货币市场加速了金融创新的过程
    4.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5.间接调节了国际收支不平衡
  4. 消极影响
  5. 使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增加了国际贷款的风险
  6. 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力
  7. 欧洲货币市场的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汇率波动

第四节 国际资本市场

一、概述
1.定义(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资金融通市场,通常是指经营一年期以上的国际性中长期资金借贷和证券业务的国际金融市场。

2.主要功能:筹措和运用各类国内、国际资金,以满足生产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3.市场交易者

资金主要供应者是各种国际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和信托公司等。

资金需求者主要是国际金融机构、各国政府、工商企业

  1. 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一)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定义和特点

1.定义:由一国的一家商业银行,或一国(多国)的多家商业银行组成的贷款银团,向另一国银行、政府或企业等借款人提供一年以上的贷款。

2.特点

资金来源广泛,信贷资金供应较为充足,借款人筹资比较方便。

有较强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各种自由兑换的外汇,且无附加条件,手续简便,资金的用途一般不受贷方限制。

贷款条件严格,借款成本相对高,由于中长期信贷的期限长、金额打、风险大

风险大,由于利率水平相对高且普遍采用浮动利率计息,利率、汇率的频繁变动增大了借款人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二)国际银行中长期贷款的两大类型

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

1市场所在国的银行直接或通过其海外分行将银行所在国的货币贷放给境外借款人

2欧洲银行从事的境外货币的中长期信贷业务

(三)两种形式:双边贷款(短期)和银团贷款(长期)

A.双边贷款:独家银行贷款,是一国一家银行向另一国的政府、银行、企业等借款者发放的贷款。

特点: 期限较短,一般3-5年;借款方可以自由支配贷款用途而没有限制;利率水平较低,只有LIBOR加上附加利率再加上承担费,借款人借贷成本相对较小。

B.银团贷款

又称辛迪加贷款,是由若干家银行组成银团,按共同的条件向借款人提供巨额信贷的一种国际中长期贷款。

特点:欧洲货币市场;贷款金额大;贷款期限长;贷款成本相对较高;币种选择灵活;贷款风险分散。

(四)国际银行中中长期贷款的信贷条件

包括贷款利息及费用、贷款期限、贷款币种选择

贷款利息

1、贷款利息及费用

A.贷款利息:银行中长期贷款的利率一般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

浮动利率为LIBOR (HIBOR、 SIBOR) +附加利率。LIBOR的利率期限一般为3个月或6个月。

附加利率的高低视贷款金额大小、期限长短、风险程度及借款人资信情况而定

银行中长期贷款通常采用浮动汇率,浮动汇率的基准利率通常采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B.各项费用(银团贷款)—双边贷款基本没有

①管理费:佣金,借款人支付给牵头行为其筹措资金的费用。费率按贷款总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一般为0. 25%-0.5%左右。

②承担费:借款人没有按期使用协定贷款,使贷款银行筹措的资金闲置,要向贷款人支付的赔偿性费用。承担期内提取贷款,未提取的则需支付承担费。

承担费=未支用贷款余额X实际未支用天数/360X承担费率

③代理费:银团贷款中由借款人付给代理行的费用

④前期杂费银团贷款中由借款人付给牵头行的劳务费、差旅费、律师费等

2.贷款期限:借款人接入带宽到本息全部清偿为止的整个期限。

提款期:借款人可以按规定的提款额支用款项

宽限期:借款人只提用贷款,无需还款,但要支付利息

还款期:宽限期结束后即开始还款,如无宽限期者在提款期满后开始还款。

3.贷款币种选择(欧洲货币市场)

一般原则:借款人应选择贷款到期时看跌的货币,即软币,减轻还本付息的负担,而贷款人应选择贷款到期时看涨的货币,即硬币,以增加收回本息的收益(借款软币;贷款硬币)

软币看跌,硬币看涨,更利于贷款方

一般软币计值的贷款成本要高于以硬币计值的成本

三、国际债券市场

(一)定义

国际债券: 一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为筹措外币资金在国外发行的以外币计值的债券。

(二)分类

1.按照是否以发行地当地货币为面值划分外国债券、欧洲债券、全球债券。

外国债券:发行者在某外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

券。主要由市场所在国购买,由市场所在国证券机构发行和担保,受当地监管。

猛犬债券:在伦敦发行的英镑的外国债券

扬基债券:在美国发行的外国债券

武士债券:在日本发行的外国债券

熊猫债券:在中国发行的外国债券

欧洲债券:在欧洲货币市场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以外的货币(欧洲货币)表示票面和利息的债券。

例如,意大利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美元债券

特点:①基本不受任何一国金融法令和税收条例等的限制

②发行前不需要在市场所在国提前注册,也没有披露信息资料的要求,发行手续简便,自由灵活③多数的欧洲债券不记名,具有充分流动性④通常同时在几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发行

全球债券:多国资本市场发行的欧洲债券

相较于单一的欧洲债券,它具有同时跨洲运作,发行人信用等级更高、投资者更为广泛、单笔发行额更高等特点。

2.按照发行方式划分为公募债券、私募债券

公募债券:在证券市场公开销售,购买者为社会各个阶层

必须经过国际上认可的债券信用评定机构的评级,借款人需将自己的各项情况公之于众。

私募债券:私下发行(私下向限定数量的投资者发行的债券) 不能上市转让 其债券利率高于公募债券利率,且发行价格偏低,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发行金额较小,期限较短

3.按照利率确定方式划分

固定利率债券:自发行日至到期日的利率固定不变,付息方式主要是一年一付

浮动利率债券:定期进行调整,一般为每季度或半年调整一次,利率以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率)为参考利率,再加上一个附加利率

零息票债券:不对投资者直接支付利息,以低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到期日按面值支付本金,面值与发行价的差额就是投资者的资本所得。

4.按照可转换性划分

直接债券按债券的一般的还本付息所发行的债券,包括政府债券、企业债券

可转换债券 向债券持有人提供将债券转换成另一种证券或资产选择权的债券。

附认购权证债券:持有者拥有在一定时期以前按协定价格认购发行者一定数量的证券的权利。

5.其他类型债券

双重货币债券

一种货币购买而到期时以另一种货币偿还的债券。减少汇率变动

抵押担保债券

以抵押品、信托契据和其他债券作为担保而发行的债券

(二)国际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1.国际债券发行市场又叫一级市场,是国家政府、机构和企业在发行债券时,从规划到推销、承购等阶段的全部活动过程。没有固定场所,主要由投资银行、经纪人和证券商等构成。

2. 债券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债券发行人还本付息的清偿能力;第二,债券发行人在金融市场上的声誉,历次偿债情况,有无违约记录;第三,发行人破产的可能性大小。

主要的3家评级公司: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

2.发行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发行人、担保人、牵头人、承销商、法律顾问

3.国际债券的发行和流通方式

欧洲债券的发行方法,通常采用“出盘”的形式,即不经过申请批准的非正式的发行方式,以避免国家对发行的限制。

国际债券的流通一般通过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两种方式进行。场外交易又称店头交易,是债券流通的主要方式。

四、国际股票市场

国际股票市场:在国际范围内发行并交易股票的场所或网络。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

  1. 国际股票发行市场
  2. 定义:一级市场,国际股票发行人发行新股票,投资者购买新股票的运营网络。

两种情况:新设立股份公司第一次发行股票;原有股份公司增资扩展而发行新的股票。

2.发行方式:私募和公募两种。

A.私募:发行公司通过经纪商对少数特定的股票投资者发行股票。费用低、节约时间发行成功可能性大、流通性差、管理受控制

B.公募:发行公司向社会上的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程序复杂,难度较大,发行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发行资格,并向有关部门办理注册登记。

a.直接发行:指发行公司在市场上一次性直接将股票销售给投资者,不通过发行中介机构。主要用于已上市公司的增资发行。

b.间接发行:发行公司委托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代理发行和销售股票。具体采用三种方式:包销、推销、助销。

包销: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等承销商以低于发行价的价格一次性买下发行公司的全部股票。然后向社会公众销售

推销:发行公司委托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代理发行销售股票,承销商不承担承购股票的权利。

助销:发行公司委托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签订公开募集合同,证券公司保证全部买下剩余未推销出去的股票,前提是发行公司支付较高的费用。

  1. 国际股票流通市场——有形和无形

证券交易所(有形)有组织的进行股票集中交易的有形固定场所。提供完备的交易设施和快捷的清算信息服务,流动性强

场外交易市场OTC(无形):柜台市场或店头市场

第三市场

第四市场

  1. 国际股票市场发展趋势
    市场国际化程度不断提升
    创新工具与技术不断出现
    交易市场结构不断变革
    市场波动与风险不断增长(补充)
    全球股市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新兴股市加入国际股市。
    第五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一、金融衍生工具的种类
    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产品,是在传统的金融工具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兴金融产品,是一种为交易者转移风险的双边合约,其价值取决于或派生基础金融工具或资产的价格及其变化。(特点:零和博弈、高杠杆性)
    根据产品形态,可以分为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四大类;
    根据交易方法,可分为场内交易(期货和部分标准化期权)和场外交易(远期、互换)。
    (一)金融远期合约 分为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利率协议
    金融远期合约: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确定时间,按照事先商定的价格,以预先确定的方式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资产的合约。
    远期利率协议(FRA):交易双方同意在未来一定的时间(清算日),以商定的名义本金和期限为基础,由一方将协定利率与参照利率间差额的贴现额度付给另一方的协议。
    买方希望防范汇率上涨的风险,卖方希望防范汇率下跌的风险。
    市场利率高于协定利率,卖方向买方支付差额
    市场利率低于协定利率,买方向卖方支付差额
    FRAS结算金额的计算


注意公式中通常计算用的是360天



(二)金融期货
定义: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按约定的条件买卖一定标准数量的某种特定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种类:外汇期货、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
利率期货:标的资产价格依赖于利率水平的期货合约
股票指数期货 以一些国家或地区股票市场上有代表性的股票价格指数作为交易对象的一种期货交易。
(三)金融互换
1、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期内,交换不同金融工具的一系列现金流的合约。
2、种类: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股权互换和股权—债权互换。
3、利率互换:在债务币种相同的条件下,互换不同形式的利率,以降低筹资成本或规避利率风险的互换业务
两种形式:固定利率对浮动利率的互换;不同参照利率间的互换1
4.案例:两个公司的利率互换


A libor+11.5%-12%=libor-0.5% 浮动汇率
B libor+0.5+12%-libor=12.5% 固定汇率
2.货币互换:交易双方各自在不同货币的资金市场的相对优势,互相交换不同币种、相同期限、等值资金负债或资产的货币及利率以降低筹资成本和规避汇率风险的互换业务

  1. 金融期权

赋予其购买者在规定期限内按交易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现状 派生市场

发展特点

发布于 2023-07-11 14:55・IP 属地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