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解剖巨髎穴处查病因

巨髎穴在面部,横平鼻翼下缘,瞳孔直下,当鼻唇沟外侧。

巨髎穴是足阳明经、阳跷脉交会穴。交会穴是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合的腧穴,交会穴不但能治本经病,还能兼治所交经脉的病症。

巨髎穴是头部前向运动的肌筋膜单元协调中心之一。

头部前向运功由三个小单元形成:1、眼的下直肌,其协调中心位于眼球和眶下缘的中点之间;2、颧肌,其协调中心在鼻翼外侧;3、二腹肌的前腹,其协调中心在下颌骨体下缘上方。面部筋膜将它们连为一体,它被颈阔肌拉紧,这些协调中心对应的针刺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承泣穴、巨髎穴和大迎穴、及颧肌和二腹肌前腹的触发点。头部前向运动障碍,可按承泣穴、巨髎穴和大迎穴调节。

以两手指指腹点按巨髎穴3~5分钟,可纠正口眼㖞斜。

巨髎穴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上唇方肌:又称上唇提肌,位于上唇内侧、口轮匝肌上方。上唇方肌收缩时,将上唇肌肤向上提起,人在表示不屑的表情时,嗤之以鼻的动作神情就是在上唇方肌的作用下形成的。

上唇方肌起于上颌骨眶下缘,上颌骨额突,嵌入口角提肌与上唇鼻翼提肌之间的上嘴唇皮肤。由面神经颊支支配,面动脉供血。

犬齿肌又称为提口角肌,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外侧,能提起角,双向收缩提口角肌,表现出微笑,单向收缩能提起嘴角,表现出自信的表情。强有力的收缩则表现出不自然的笑。

起于上颌骨的尖牙窝,嵌入口角与颧肌、口角降肌(口三角肌)和口轮匝肌混在一起,由面神经颊支支配,面动脉供血。

提口角肌能上提口角,从而加深鼻唇沟。

面动脉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不三角,在咬肌止点前缘处入面部的动脉,面动脉行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经口角与鼻翼外侧上行至目内眦,改成内眦动脉。

面静脉又称“面前静脉”。起自内眦静脉,行在面动脉的后方向下外行,位置表浅,至下颌角下方接受下颌后静脉的前支并注入颈内静脉。

面部血管堵塞有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口眼歪斜、舌头发硬、鼻出血、眼前发黑、面部肌肉异常、没力气等情况。

眶下动脉是上颌动脉的直接延续,经眶下裂、眶下沟和眶下管,与眶下神经伴行入眶,末梢经眶下孔至面部。

眶下静脉(眼下静脉)起于眼眶前下部的小静脉。通常有两支,一支汇入眼上静脉,另一支行向外下方,经眶下裂,注入面深静脉及翼静脉丛。

眼睛血管堵塞导致视力减退、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1. 视力减退:眼睛动脉堵塞引起视网膜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视神经萎缩和失明。2. 头晕头痛:血管堵塞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头痛症状。3. 恶心:血管堵塞引起黄斑水肿和青光眼,可能导致恶心呕吐。

面神经是第七对脑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由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组成。由茎乳孔出颅,向前进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然后再分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成扇形分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五组分支,由腮腺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支配面肌。

面神经损伤之后,1、可能会导致分泌腺失常,泪腺分泌时泪点随下眼睑外翻,不能正常的引流。2、面部肌肉组织受到阻碍,导致不能做一些动作,比如皱额、鼓气、噘嘴等。3、有些患者吃东西没有味道,并且可能会出现听觉过敏,很小的声音都会有很响亮的感觉。

眶下神经是上颌神经的直接延续,经眶下裂入眶,行经眶下沟、眶下管,由眶下孔出眶后,终支分布于下睑、鼻部和上唇。

眶下神经主要支配人的感觉,损伤会导致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甚至是相应部位皮肤没有感觉。

发布于 2023-08-20 06:56・IP 属地湖南